索尼降噪豆耳机WF-1000X适合长时间配戴么?

对文章打分
拆解报告:Sony索尼WF-1000X“降噪豆”真无线降噪耳机
阅读 (61031) 评论 (3)
阅读 (26108) 评论 (16)
阅读 (20755) 评论 (7)
阅读 (61042) 评论 (3)
阅读 (56551) 评论 (27)
阅读 (41955) 评论 (17)
Advertisment ad adsense googles cpro.baidu.com真正无线,真正自由!索尼WF-1000X“降噪豆”试听报告
我的图书馆
真正无线,真正自由!索尼WF-1000X“降噪豆”试听报告
索尼音频在IFA展上一次发布了三款降噪耳机新品,其中包括:之前大受好评的MDR-1000X的升级产品WH-1000XM2、主打轻便+高音质的WI-1000X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和最受人瞩目的“真正无线的降噪耳机(官方用语)”WF-1000X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降噪豆”。目前索尼音频方面已经给我发来了定于10月初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不出意外的话主角应该就是这三款新品。不过,实际上目前在索尼官网上已经开始预售颈挂式的WI-1000X和降噪豆WF-1000X,而最大型的头戴式WH-1000XM2似乎还没有动静——或许它将在10月份发布会后再正式登场国内市场吧?当我还在德国IFA期间,索尼中国负责音频的朋友就已经联系我,问由于测试样机数量有限我是准备先测颈挂式WI-1000X还是降噪豆?我原本打算先测一下颈挂式WI-1000X与BOSE&QC30的对比,但后来发现大家的关注度更多集中在降噪豆WF-1000X身上,所以最终还是拿了一套金色的降噪豆回来。首先必须要声明,尽管我认为手中的测试样品应该与未来实际上市的销售版本在硬件上几无差别,但毕竟这还是一台白壳包装、没有说明书等纸质配件,机身上到处打着“Not&for&Sale”的工程样机。所以,本文得出的各种评价和结论不代表WF-1000X最终销售版本的水平,都只能做参考用。很明显,我们禁不住会拿WF-1000X与苹果AirPods做对比。相比苹果小白耳机的那个充电盒,索尼WF-1000X的充电盒看起来略微长大一些,但实际它的重量也不过只有70g而已。即使加上6.8g的耳机拿在手里也完全浑若无物极为轻便。不过这个充电盒的金属外壳虽然精致无比,但磨砂喷漆表面似乎比较娇嫩——我不小心把它和相机放在一个包里,结果拿出来时发现外壳漆面已经有了一点点擦伤。所以未来小伙伴最好还是能为WF-1000X充电盒准备一个绒布保护套为妙;正如前面所说,WF-1000X的左右两只降噪耳机虽然看起来也要比AirPods略大但实际重量不过6.8g,体型约莫和那些定制的入耳耳机相仿,各位(即使是女性用户)完全不必担心它戴在耳朵上是否会显得过大或者太过沉重。耳机目前有黑和香槟金(官方大概会和MDR-1000X一样把它称为某种‘灰’)两种颜色。由于带有漂亮的抛光面——中间有金属网罩覆盖的mic——以及透明件(内置左右耳机无线连接的天线和显示工作状态的LED灯)所以看起来非常精致。有网友说其造型不仅仅像是“豆子”,这种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弧形剖面其实更让人想起某种漂亮的甲虫背壳——叫它“降噪圣甲虫”算了!关于这幅漂亮的降噪豆,有几个关键点需要和大家谈一下:第一:两个耳机明确的分左右两侧,其中左耳机为主耳机,底部的按键实际负责开关、降噪模式调节等多项工作以及发射信号给右耳。右侧耳机底部开关则用来接听/挂断电话或者暂时暂停音乐播放之用。值得注意的是,有媒体说WF-1000X两个耳朵信号容易出现中断,我测试了手头的这对工程样机发现只有在最初开机时右耳可能会出现信号中断但又马上恢复的情况——这似乎是两个耳机之间还在做信号同步,等音乐开始正常播放后几乎就不会再有中断状况,除非你用手掌把整个右耳耳机罩住屏蔽掉左耳发出的信号,这时右耳的确会变成静音但手只要一松开则立即恢复正常播放。我在网上说出这个现象后有网友问这是否是索尼某种“暂停音乐播放”的特定手势?而且似乎有官方网站宣传视频可以佐证:在这段视频19秒处,女主角右手碰了一下耳机后原本播放的音乐停止,于是她和司机进行交谈。不过我仔细看了几遍视频后确认她的动作其实只是用指尖按下了右侧耳机下方按键,暂停了播放而已而并不是特定的手势操作。之后,她再次按下同一个按键恢复了音乐播放。第二:虽然索尼WF-1000X左侧主耳机带有开/关机按键,但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其实很少对它进行开关机操作。原因就是,我们如果想要关机只需要把它们放回充电盒内关上盖子就自动关机并开始充电。相反,我们只需要把它们从盒子里取出耳机便自动开机,也同样无需人工作开机动作,非常便捷。第三:网友们普遍担心WF-1000X的电池续航是否够用。的确受体积容量限制,索尼WF-1000X的连续工作时间约为3小时(无论是否打开降噪,耗电速度一致),我曾最长听过两个多小时从满电到‘低电量’但至今还未遇到完全将电耗尽的状况。而一旦将耳机放回充电盒内,只需要15分钟耳机就又拥有连续工作70分钟的电力,而完全充满也只需要1个半小时而已。另外,满电状况下充电盒可以为耳机充满电两次。这样说来,一幅充满电的WF-1000X+充电盒总计可以间歇性的工作(当中需要两次充电)9小时——这个成绩虽然无法与颈挂式WI-1000X的10小时连续工作相比,但如果只是用在日常通勤或中短途飞行中则完全是够用的。比如我经常要往来京沪之间,通常我在登机前半小时就把WF-1000X打开听歌,然后起飞前后半小时按照乘务员要求关机(顺便充电),接着在平飞后听一个小时后在关机充电准备降落,最后花费一个小时出机场并打车到北京公司——WF-1000X并不会有电力短缺问题!第四:相比第一代MDR-1000X,今年索尼在IFA上发布的三款新降噪耳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加入了“自适应声音控制”功能。配合最新版本的Sony&Headphones&Connect&APP(截止到撰稿时索尼中国官网上的安卓版本app尚未提供此功能,需要自行翻墙上Google&Play下载。iOS已经是最新版本),三款耳机都可以依靠手机内的传感器判别用户目前是正在静坐、行走还是搭乘交通工具并开启不同的声音模式。其逻辑大致是行走时让你听到周围环境音(包括人声以及车辆声)以确保安全;在静坐/停留时切换人声模式让你除了听到音乐还能听到人声以免错过机场、地铁等重要的信息广播;在搭乘交通工具时则进入完全降噪,隔绝外部声音让你安心听音乐。当然,用户也随时可以在手机上自行切换所需要的声音模式而不是让手机app来决定。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智能且有用的设定:它不但解决了我一直强调的“在外出步行时尽量不要用降噪耳机以免危险”的问题,同时它的自动用户状态判定功能也比BOSE&QC30之类只能手动设定的机型更先进。第五:在索尼WF-1000X耳机说明书上(我问人在美国的朋友要了一张)写明,该耳机的正确佩戴方式是先垂直将耳塞放入耳道,然后逆时针旋转使耳塞后的橡胶耳挂嵌入耳廓内以增强佩戴的牢固性。正确佩戴WF-1000X后,我可以快步走路甚至慢跑也不怕耳塞掉落。但快步奔跑以及跳跃时请依然先把耳塞取下握在手中为妙。同样的,我也不相信网络上那些有关苹果AirPods佩戴牢固度的传说,只要不是真正挂耳式设计,即使是BOSE专利的鲨鱼鳍也经不起真正剧烈运动时带来的震动。当然,我们最后还是要谈到音质。必须承认,相比主打LDAC和有线HiRes的颈挂式WI-1000X,降噪豆WF-1000X在音质方面的定位要弱一级,但这并不意味着降噪豆音质不好。正相反,我觉得作为一款无线蓝牙耳机,索尼WF-1000X的音质表现相当不错,至少不会让对音质挑剔的爱好者有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虽然索尼官方只是很低调的在页面上写6mm驱动单元带来“迷你尺寸”的“纯净清晰好音质”(相比之下挂颈式WI-1000X在音质方面大书特书),但我觉得降噪豆实际的音质表现已经达到了蓝牙无线耳机中的上等水平。无论是索尼一直以来良好的高频解析力(当然不是HiRes)还是充满感染力的声音渲染,WF-1000X都表现的有模有样,让人一耳朵就能认出这是很典型的“索尼耳机声”。或许发烧友们要说这样音染较大的声音不够“HIFI”,但对我来说只要足够好听就行——至少,其音质还是要比BOSE&QC系列耳塞更好一些。另外,我一开始曾经觉得似乎WF-1000X的低频不够丰满。后来证明这问题只要自行在包装盒里更换一幅适合的硅胶耳塞套就能解决。更重要的还是降噪。即使耳机本底音质再好,在嘈杂环境中你也很难感受其传递的音乐之美。而降噪耳机天生就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合聆听的环境,再加上只要声音基本OK,我们对其音质评价就会很高(BOSE就深得个中滋味,而苹果AirPods最大的短板也是如此)。通常来说,降噪耳机的降噪能力与其体积是有一定关系的。虽然没有得到详细技术资料,但WF-1000X应该采用的是耳罩外侧单mic的主动降噪FF方案——即耳机每侧有一个mic拾取外部声音并通过内部电路计算出反向相位进行抵消,其效力会弱于FF+FB(耳罩内测也有一个拾音mic消除进入耳道内的噪音)设计的产品如QC35、MDR-1000X以及逆天的QC20/30(FF+FB这种需要四个mic的设计多用在耳罩式耳机上,但BOSE在耳塞上也用该设计!),但实际表现也能让我满意。在我家经典的噪音测试环境(其实就是打开微波炉+油烟机开到最大并站在距离其1m处)中,低频的微波炉声自然完全听不到,油烟机的中高频依然能够听到,但只要音乐声稍微一起来就马上会被忽略。我觉得从降噪能力来看,这台工程样机(注意,不代表最终销售版本)表现要低于BOSE的水准,比MDR-1000X的大耳罩也要弱一些但同样是明显有效——大致与之前测试的漫步者降噪耳机相当,但请记住这可是由一幅完全无线并仅有6.8g重的耳塞所实现的效果!总体而言,索尼WF-1000X降噪豆的优势在于:1、极其轻便以及自由的完全无线佩戴方式——即所谓“真正无线的降噪耳机”;2、相对于其体积出色的降噪能力和不错的音质水平——虽然达不到HiRes水准但日常通勤时依然会让你觉得声音真不错;3、我可以接受的电池续航以及设计精良的充电盒设计——包括内部充电以及方便开关机;4、真正智能化的自适应声音控制功能——谁说降噪与安全、隔音与信息不能兼得?如果一定还要给WF-1000X提一点建议,我希望:1、如果能够采用BOSE的鲨鱼鳍设计,佩戴牢固度和舒适度会更好——可惜那是BOSE专利;2、降噪能力、音质、电池相比挂颈式WI-1000X仍有差距——那才是这次三款降噪耳机中的最高级产品,可惜风头被降噪豆抢去不少;目前索尼给降噪豆WF-1000X的预售定价是1599元。说实话这个价格比我预想的更加便宜,毕竟这是一款真正的全无线降噪耳机啊!造型好看,声音好听,降噪实用,居然价钱还不算贵,当然应该“买买买”了!但是,我希望各位在剁手之前先了解下颈挂式WI-1000X。虽然多了一个“项圈”而且价格升到了2299元,但仅凭IFA展台上的匆匆一耳我也能认定其音质之优秀!如果说当年索尼MDR-1000X并非依靠降噪而主要是靠更好的音质才能与如日中天的BOSE&QC35相抗衡,那么索尼WI-1000X很可能会在于QC30的对决中重现这一幕:基本相当的降噪能力以及明显胜出的高音质!所以,如果你只是要一幅尽可能自由轻便的降噪耳机在户外、在通勤时使用,那么现在就请下单预订索尼WF-1000X降噪豆,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但如果你想要的是一幅既有降噪,同时在音质上还能当主力耳机使用并不会被大耳罩弄得满头大汗的话,请务必去认真了解下索尼颈挂式WI-1000X。当然,它也是我下一个要重点试听的对象。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索尼降噪耳机WF-1000X的降噪效果好不好?_百度知道
索尼降噪耳机WF-1000X的降噪效果好不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根据我戴着它的感受来看,这款索尼耳机WF-1000X的降噪效果完全不输业界大佬BOSE的QC20和QC30。戴上它世界都安静了,什么车水马龙,什么闹市喧嚣,瞬间就像远离了都市,来到了旷野,耳边只有静静的风声般。而打电话时,再也不会有“喂!喂!听不清你大点儿声”的尴尬,要知道如果在和客户谈重要的事情,这可能就是秒杀成交希望的大忌。此外,这款降噪豆还有普通模式,人声模式和均衡器等不同的模式,便于用户在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在低频噪声很强的车站,列车上,或者飞机上的时候。戴上它消除噪声,之后看书听歌或者休息睡觉体验都得到了大大改善。而在人群中接电话时,用人声模式,点一下耳机上的快捷键,就能够清楚地听到对方说话,不怕会错过重要的沟通。
采纳率:5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索尼WF-1000X降噪耳机怎么样?_百度口碑
索尼WF-1000X降噪耳机怎么样?
在可处理空间如此紧促的条件下,索尼很聪明的分出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最容易抓耳的低频方面,播放我钟爱的猫厂Monstercat电子乐时,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低音之处强而有力的能量感,但在表现出足够的冲击感后,下潜深度就比较平平,有种戛然而止的感觉。而在《I Want You》这样的曲目中,WF-1000X的中频表现同样足够令人满意,Darren Hayes略带沙哑的声音质感也能分辨出一二,明快的节奏也不会有拖沓之感,整体表现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短板。可以说作为以完全无线形态现身的耳机,WF-1000X的音质表现还是超出我的预期,虽然无法与那些“小烧”媲美,索大好常被提起的玄学属性在它身上也没有什么表现,但至少如果拿来与我们常见的那些用来日常连接手机听歌的耳机相比,WF-1000X的表现还是要胜出一筹的。但如果选择了开启Headphones Connect APP “稳定连接优先”,还是能比较明显感知到音质的下降,但耳机的连接稳定性也会有比较大的提升,不过这也是目前无线蓝牙耳机技术的瓶颈之一。如果需要稳定的连接,则可能需要牺牲部分音乐体验,至于如何取舍,还是要看大家自己的选择了。降噪耳机大多使用主动降噪配合耳机结构带来的被动降噪辅助实现隔音效果,其中主动降噪是通过耳机附带的麦克风来监听环境中的背景噪音,耳机内的降噪模块再使用算法反向发射声波,来抵消噪音。WF-1000X自然也是采用了这样的设计,当在地铁站佩戴使用时,周围的环境声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小,报站音的去噪没有很干净,可以少许分辨,但当耳机开始播放音乐时,地铁内的周围环境音基本可以有效阻隔。而在办公室环境下,房间中敲击的机械键盘声还是会有些许入耳,但远处同事们的交流则几乎无法分辨,当降噪和音乐配合时,以中等音量播放就可以完全不受到环境音的干扰。虽然就降噪效果而言WF-1000X自然无法与那些体型比它大出数倍的头戴式降噪耳机相媲美,但应对日常通勤佩戴还是足够。当然如果需要留意周边的声音,则可以一键开启环境音模式,来获取周围的关键声音信息。
回答 著作权归作者和百度口碑所有不谈信仰,只看体验:索尼 SONY WI-1000X 无线降噪耳塞解析
不谈信仰,只看体验:索尼 SONY WI-1000X 无线降噪耳塞解析
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跟风iphone取消了耳机孔,以及蓝牙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年的无线蓝牙耳机简直像火山喷发式的不断涌现在我们的视线里,而我在对转接线的各种不爽之后也入手过多款蓝牙耳机(BOSE Soundsport,Airpods和BeatsX),最终不是因为没有隔音,就是因为音质不好短暂用了不久就出手了。
入手一款音质不错的降噪耳机也就提上了议程刚好在降噪耳机领域的两位老大哥BOSE和SONY也将自己旗下的降噪耳机系列增添了蓝牙无线的版本。索尼在秋季刚刚发布了一系列的无线降噪系列,分别是头戴式的无线蓝牙降噪耳机WH-1000X,项圈式的无线蓝牙降噪耳塞WI-1000X,以及全无线式的降噪耳塞WF-1000X。
而我的目标也是相当的明确,就是WI-1000X。一方面是因为WI-1000X是入耳式耳塞相比MDR-1000X戴出去更加的便携低调,一年四季都可以用。二是因为WF-1000X在没发布之前我就觉得作为第一代产品在音质,续航,蓝牙稳定性方面肯定有所不足(事实发布后确实如此)。
另外友商Bose那边的QC35和QC30,虽然在降噪,佩戴舒适度方面做得很好,但是音质表现实在是满足不了我的需求(qc35二代音质貌似有不小的提升,不过店里是连着耳机线听的)。在降噪能力相近,佩带舒适度也不错的情况下,我更愿意选择音质好的多的耳机,毕竟我不会带着耳机一整天,戴着耳机主要也是为了通勤路上听歌。双12前把抽屉里吃灰已久的B&O H7和B&O A1以及用都不想用的Beats X出了,马云家1700+入手了WI-1000X。收到到现在大概一周多一点的时间,耳塞的各方面具体表现也比较了解了,趁着晒单活动的末班车,写一篇评测供大家参考。
包装和配件
具体的开箱过程就不重复了,也没有什么价值,简单的看一下包装设计吧,包装还是延续了索尼音频产品的包装风格,外面印着一堆黑科技标识,里面高端大气上档次。
先来看看WI-1000X都有哪些配件,一个无力吐槽的只价值两块钱包邮的收纳袋,对于一个身价2299的耳机有点说不过去了,就算不给个硬包,好歹内部也有点海绵填充,结果就是一个布袋,对耳机毫无保护作用,对比MDR-1000X的硬包和WF-1000X的金属充电盒,感觉WI-1000X是后妈养的。(我在TB上19块买了个硬包,后面到了再发上来)
耳塞套部分倒是没有缩水,3付3重舒适耳套,3付哥伦比亚套,各有3种不同的尺寸,其中三重舒适耳套采用的是泡沫硅胶材质,在舒适度和隔音方面比较出色。大家在用入耳式耳机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付适合自己耳朵的套子,耳塞套对于音质,隔音和舒适度的影响是极大的。至于WI-1000X具体的佩带感受我下文会详细说明。
线材部分,提供了一个飞机转化头和一根usb数据线以及一根耳机线,没错WI-1000X还支持有线模式,当耳机没电了可以插上线用有线听,实测关机下也能使用耳机播放音乐,这点还是非常实用的,具体的声音表现我下文也会详细说明。
WI-1000X在外形设计和材质选择上感觉就是项圈版本的MDR-1000X,不过项圈的设计少了几分商务气息多了一些科技感(有些人会说是闰土气息?)。
后部采用了金属材质,表面拉丝纹理很有质感,而贴合脖子的部分用了人造皮革和海绵填充,前部采用了塑料材质,表面手感和橡胶材质有点像。一般在耳塞设计中很少有这样的材质搭配,导致我以为一开始看发布会流出的图的时候以为WI-1000X是可以像MDR-1000X是可以折叠的,结果是我想多了。
不过虽然不能折叠,索尼也给出了一个收纳线材的解决方案,WI-1000X有一个理线槽的设计,平时不听歌的时候挂在脖子上不希望它乱晃的话可以把线嵌在凹槽里面,最多可以收成图二的样子。实际在使用中还是比较有用的,特别是吃饭的时候耳机线不会挂下来掉进菜里,当然了如果设计成自动收缩的方式会更加方便,不过有总比没有好。
另外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不同于Bose qc30入耳式降噪耳机的圆形项圈,WI-1000X和颈部接触面采用了弧形来贴合颈部,整个耳机并不是平整的,而是突起的弧形设计,这种设计可以保证戴着的时候整个耳机紧贴着身体顺延下来。
耳塞的本体也是采用了金属和塑料的结合,造型上还好已经不是以前的U盘设计了,外侧的降噪麦克风要小心不要被雨水溅到,降噪主要也是通过这些小孔收集外部噪音,然后降噪电路向其发送相等的反向消除信号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如果用手遮挡住降噪麦克风,那么降噪功能或者环境声模式可能无法正确运作。
按键设计在项圈的左右两端,左侧为控制单元,分别是开关、音量键、多功能键。开关旁边有一个指示灯,充电时显示红色,充满显示绿色。音量+旁边的小孔可能是麦克风。按键都采用了密封防水的设计,这样整机就能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对于我这样的汗手也比较友好。按键的手感中规中距,播放控制按键和一般的线控按键的操作逻辑一样,上手没什么难度。开机状态下点按开关键会有电量提示。
右边为数字降噪引擎按键,通过按压突起可以改变降噪模式,一共有三种模式,分别是降噪模式、环境声模式、和关闭降噪模式,长按按键两秒开启降噪气压优化。充电时同时按住开关机键和此键可以重置耳机,但是会保留配对信息。
充电口设计在底部,有防尘防水盖。没有给type-c有点落后,有线耳机的插口也是在这,所以意味着没电了是充电还是连线听还是要做出选择的,另外防尘盖非常的紧,第一次开要小心指甲不要蹦了,后面会慢慢松一点。
无处不在的索尼LOGO,右侧还有NFC标识,有NFC功能的播放设备只需要贴着这个部位就可以实现和耳机的快速配对了,不过我是iphone就享受不到了。
总的来说WI-1000X在静态的外形设计上我还是较为满意的,做工上也是保持了大法的高水准,只是一开始看CES的图以为是可以折叠和自动收线的,结果是我想多了,项圈皮质的部分夏天的使用感受还有待考察。当然了对于这种项圈式耳塞,大家更关心的肯定还是实际戴在脖子上的样子,那么下面就是实际的佩带感受。
我想应该大部分人都对项圈这种耳塞持保留态度吧,一方面觉得不如全无线耳机方便,甚至不如像BeatsX这样的无线耳机方便,项圈不能折叠,带着还奇怪,感觉会有满满闰土气息,美其名—狗圈。老实说我一开始对项圈耳机也是嗤之以鼻的,在WI-1000X还没发布的那段日子里,我买过BOSE Soundsport,Airpods和BeatsX,这3款也算是比较热门的无限耳机了,基本都是一周就出了,一方面是因为这3款耳塞里面,我认为声音可以入耳的只有Airpods,不说素质多好,完全是因为苹果的调音还不错。但是我的耳朵非常奇葩,无数人说不会掉的Airpods我带着走走路都会掉...而且一点隔音都没有,没办法只好出了。后来大街上看到过几次路人带着QC30,老实说,以我的审美来看的话,其实实物带着还是挺有科技感挺有逼格的,完全没有什么所谓的狗圈的感觉。从我身边的女性朋友的反馈来说这种挂脖子的耳塞还是挺有逼格的,反倒是airpods身边的人一致认为很丑....
WI-1000X整体的重量还是蛮轻的,只有70克,挂在脖子上基本没什么压力,紧贴颈部的皮质和海绵填充部分在现在这个季节的体感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夏天热的时候出汗可能会略微难受一些。
之前最担心的前部的突出部分现在看来也比较和谐,因为人体工学设计,前端部分也是贴着锁骨的,不会翘起来。实测走路的时候也不会像QC30那样歪脖子,也不会晃动,可收纳的线材在各种使用场景中还是挺方便的。但是跑步的时候项圈部分还是会打锁骨的,想要跑步用的朋友可以放弃了。
然后是很多人比较关心的入耳的舒适度问题,我的感觉是,除了BOSE的鲨鱼鳍,WI-1000X的佩带舒适度是我用过最好的一个,当然了前提是附赠的耳塞套中有适合我的耳塞套(我用了最小号的3重舒适耳套),佩戴的稳固性不如BOSE的鲨鱼鳍,但是只要一开始带好了,正常走路基本不太会松动。
听诊器效应也是有的,不过如果不是经常穿高领的衣服,耳机线不和衣服摩擦的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相比有线耳机是小的多的。但是冬天外面气温很低的情况下耳机线还是会变硬,这样一来听诊器效应相应的会严重一些。建议冬天佩带的时候不要放在衣领里面,套在衣服外面会好很多,因为听诊器效应的来源主要就是耳机线与衣服的摩擦产生的。
总得来说在佩带上,WI-1000X无论是造型还是佩带舒适性我是基本满意的,我一般带个两三个小时耳朵也不会有什么不适,当然了,每个人的耳朵都不一样,还是建议去实体店试过比较好,如果默认的耳塞不合适就让店员多提供几幅试试,对于耳机和耳塞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是能带的舒服和稳固,这一点BOSE系的耳机确实是佼佼者,舒适度方面可以无脑买的只有BOSE。
开机之后进行配对,配对需要长按开机键约3s,此时蓝灯和红灯交替闪烁,打开手机蓝牙,即可搜索到WI-1000X。当然如果你有支持NFC的设备,可更加快速的进行触碰连接。连上iphone之后在顶部蓝牙标志上会显示设备的剩余电量。需要说明的是不支持多个设备同时连接,切换设备需要手动去设置里关掉现在的链接再去连下一个。说实话都要2018年了,索尼还是没有给多设备快速切换的功能,实在是不应该。
蓝牙稳定性方面,我在多天的使用下来看稳定性还是非常不错的,出现过一两次的卡顿,也就是一下的事情,Airpods偶尔也会抽风一下,所以稳定性上不用担心,还有大家比较关心的蓝牙延迟方面,降噪豆已经翻车了,实测WI-1000X看视频的时候感觉不到明显的延迟,这点也可以放心,果然选择Wi-1000X还是明智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播放控制,其他基本上所有的操作都会有中文女声提示,关键是这个女声相较于bose那机器人式的声音真的悦耳太多了,声音甜美,完全不虚志玲姐姐,果然还是日本厂商比较贴心。
Headphones Connect体验
连接到手机后,会跳出来一个对话框,提示你安装对应的APP,也就是索尼这次为新发布的蓝牙降噪耳机开发的一个Headphones Connect手机应用程序,而在这个软件中则集中体现了索尼的多项黑科技。
软件顶部显示连接的耳机的型号,剩余电量和连接的蓝牙编码方式等信息。下面的第一个黑科技功能就是,可开关的“自适应声音控制”功能,开启这个功能后耳机会通过传感器检测你的运动状态和外部的噪音环境,自动切换至降噪模式或者不同量级的环境声模式。
比如像我在搭乘地铁的时候,耳机会自动切换到降噪全开的模式,耳机认为在交通工具中要尽可能的屏蔽掉环境杂音,让我有一个更加舒适安静的环境,而走出地铁过不了多久就自动切换到了12级的环境声模式,因为在街上走动和跑步时,听不到环境声音不仅人的平衡感会变差对突发状况也做不出第一时间的反应,在大街上开启降噪会比较危险,所以在这种环境下耳机就会让你听到环境音。而当我走到公司坐在位置上大概10分钟之后,WI-1000X就自动开启了环境声和语音模式,耳机认为你在停留时需要更多的关注语音,不会错过重要的语音提醒。
理想很好,但是实际的使用场景中远比软件设计的复杂得多,比如当我想在公司午睡的时候,耳机还是会默认我需要关注语音提醒,这时候我就需要关闭这个功能转化为手动调整为降噪全开模式。实际在使用中我也是基本关闭自适应声音控制这个功能的,我还是更愿意自己去选择我需要哪种降噪模式。
手动调整环境声模式中,除了降噪全开模式,还有风燥降低模式,因为降噪耳机的降噪麦克风的位置一般都在外侧,当户外有风的时候,会产生呼呼的风声,这在之前一直是个降噪耳机的未解决的难题,但是索尼今年提供了解决方案,实测开启风燥模式后,呼呼的风声能有效的被削弱,同时会带入一些环境声,我平时马路上都是开启的风燥模式,索尼的这个逻辑还是很正确的,开启风燥模式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在户外走路,跑步或者是骑车的时候,开启风噪模式的同时带入环境声保证用户的安全。
然后环境声模式总共有20级可以调节,越高你听到的环境声就越大,同时还有单独的关注语音按键可以勾选,选择之后WI-1000X会适当的放大人说话的声音和屏蔽一部分环境噪音,从而让你能更清楚的听到别人的交谈,实用性还是挺高的。
第三个功能是降噪优化器,可以根据大气压进行优化,比如说在乘坐飞机的过程中,大气压发生了变化,听觉感知会降低,这个功能可以对耳机声音重新进行优化,只需要在APP中点击优化或者是长按项圈上的降噪按键2秒就可以开始优化。当然了这个功能因为我还没有坐过飞机没有测试过,体验过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里补充。
第四个声音方向控制是个很有意思的功能,可以选择耳机在播放音乐时声音从哪个方向传来,比如我想为了听到更多左边马路上传来的环境音,我就可以调整耳机内的音乐声从右边传来。常规状态下选择最靠近耳朵那个点。这在实际生活场景中还是有用的到的地方的。
第五个功能是索尼这次增加的强大的音乐个性化的功能,换言之这套东西就是从以前的老的walkman mp3播放器上搬运过来的,7,8年前的老用户肯定看到会很熟悉。第一个VPT音效有舞台、俱乐部、音乐厅等音效可以选择,开启后声场会发生变化,某些时候听听现场的LIVE还是有点感觉的,不过我一直都关着的,听音乐时建议不用开启。
个人比较期待的是这个均衡器,除了丰富的预设和自定义均衡器,我看到这个Clear Bass简直泪流满面,当年mp3只用索尼的就是因为Clear Bass和索尼的人声调音,现在不买索尼的mp3了也是因为没有了Clear Bass和以前的那种调音了。索尼当年的Clear Bass音效不同于很多三流厂商的低音增强音效会让声音变得非常沉闷,开启Clear Bass后,不仅仅能感受到低频的量感增加了许多,在中高频方面竟然没有一丝的劣化甚至中频还更加的靠前好听。而在Headphones Connect里面的Clear Bass我试了试,能接近当年的水准,开到10后WI-1000X的低频量感一下子就上来了,中高频也不会变得沉闷,不过我现在用都开到一半,开到10的话绝对能满足大部分的低音党。
除了以上的主要功能之外,软件中还可以控制正在播放的媒体资源,竟然还有歌词显示。此外还可以选择蓝牙连接方式为声音质量优先还是连接稳定优先,当蓝牙连接收到的干扰过多出现播放音乐卡顿的时候可以选择连接稳定优先模式,但是传输音质会变差,不过我在使用中也很少会出现蓝牙连接的卡顿现象。而DSEE HX的开启则可以补偿有损音源中细节部分,使音源音质更好,建议开着。
还有一个节电模式和一个通话提醒可供选择开启,开启节电模式后,如果耳机超过10分钟没有播放音乐的话就会自动休眠,这时候降噪也会关闭从而节省电量。如果喜欢不听音乐只想单纯的降噪的时候可以关闭这个功能。另外通话提醒功能也建议大家打开软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关闭了,因为来电话的时候耳机会通过震动来提醒用户,但是这个震动力度实在是太强了,都快可以赶上某种女性玩具了,我尝试着开着几天,每次都快被突然的强烈震动给吓死。
作为目前市面上仅有的在民用降噪领域可以和bose齐头并进的品牌,索尼今年发布的两款无线蓝牙降噪耳塞中,WI-1000X必然是拿来对抗bose qc30的产品,出色的降噪能力肯定是放在第一位设计的。我通过3个常见的使用场景来检验WI-1000X的降噪能力,分别是办公室,搭乘地铁和马路上步行这3个使用场景。这也是大部分用户日常通勤的使用场景。
办公室中的降噪表现
办公室中主要的噪音来源是空调运行的噪音,鼠标键盘的敲击声和同事间谈话的声音。带上WI-1000X后,空调运行的声音几乎就听不到了,能听到自己的键盘和鼠标敲击的声音,隔壁桌和对面的同事的键盘敲击声也还是能微弱的听到一些,离自己方圆3米内的说话声也还是能听到的,但是不太能听得清内容。离我两个位置的同事拆外卖的声音显得异常的清楚(因为其他噪音变小了,一些无法有效屏蔽的高频噪音会显得非常的突出)。公司楼上本来经常会有很响的咚咚咚的敲楼板的声音,在WI-1000X的抑制下声音变得轻微了很多很多。总的来说在办公室里的降噪体验还不错,基本上能听到的声音都是在自己身边3米范围内的声音(如果公司里不是非常嘈杂的话),如果再加上播放音乐那就基本不会听得到外界的声音了。
地铁中的降噪表现
在交通工具上的降噪表现是我非常看重的,也是大多数人最需要用到的降噪场景,在地铁中WI-1000X的降噪能力让我略微有些失望,首先在相对人声嘈杂的环境中,WI-1000X对人声的抑制能力有限,虽然听不清周围的人在讲什么,但是人声音量我觉得还是稍微偏高了一些,然后地铁上的报站声,开门关门的声音也是可以很清楚的听到的。地铁运行时的震荡声几乎听不到了,只有当地铁高速运行的时候的呼啸声才会有些明显。然后在地铁中我是一直需要播放音乐的,单纯的降噪并不能让我感到较为舒适的安静状态,虽然噪声确实少了很多,但是这时候就算是播放音乐(百分之50音量),也无法做到完全听不到地铁高速运行时的噪声。
马路上的降噪表现
使用场景切换到马路上,开启降噪后,马路上的大部分噪音都有一定的削弱,能听到的一般都是车的胎噪声,喇叭声,除非是在公园里散步,这时候如果你还是一边开着降噪一边放着音乐的话,在户外其实是挺危险的,一般在马路上都建议切换到环境声模式。
总体来说,WI-1000X的降噪能力如果满分为100分的话我能打70分,对于生活中的大部分低频噪音都能有很好的抑制,但是中高频段的声音抑制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于高频段的噪声抑制能力基本还是靠的耳塞本身的被动降噪能力。实际我在实体店中和qc35和MDR-1000X时对比也能感觉得到WI-1000X在降噪能力上还是离两位大哥还有有些差距的。和MDR-1000X相比WI-1000X也没有快速专注模式,只能通过实体按键一键切换到环境声模式,但是音乐还是在播放的,这时候还是需要按左边的播放暂停键才能更清楚的听到别人讲话,还不如直接拿下耳塞。下一代产品希望增加一键停止音乐和开启环境声的模式,应该不难实现,这样我就可以假装带着耳机然后听背后有人在讨论我帅的话题了。
如果说WI-1000X的降噪能力还有一些提升空间的话,那么WI-1000X的音质表现足以让它成为目前市场上音质最好的蓝牙耳机之一。以往我们在讨论蓝牙耳机的时候,总是觉得和音质沾不上边,什么蓝牙就不要想着音质啦吧啦吧啦的言论,更别说再加上降噪了,但是索尼这次确实是已经打破常规了。
首先WI-1000X的耳机内部单元据说是采用了和自家售价1899的有线耳塞N3AP(也可能是N1AP,不敢确定)一样的9mm的动圈单元加上动铁单元的配置,并且为了解决蓝牙传输的损耗问题,索尼把市面上所有的蓝牙传输方案:SBC、AAC、aptX、aptX HD,以及自家的无损蓝牙传输LDAC都给WI-1000X配置上了(bose你怎么连个aac都不给...)。另外,再搭载全数字放大器("S-Master HX(TM)"),拥有更广的带宽降低了噪音和失真,加上DSEE HX技术则可以补偿有损音源中细节部分,使音源音质更好。单从配置上看,真的是无线耳塞里面的顶配了(只是说的一体式蓝牙耳机,那些用SE846加蓝牙线的不在讨论范围内)
在实际的音质体验中,WI-1000X也没有让我失望,就算是连接我的iphone只能使用AAC的蓝牙编码方式,无法使用更加优秀APTX HD和LDAC,我也可以感受到WI-1000X不同于以往的蓝牙耳塞的强大解析力。为了对比我给WI-1000X请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来自著名音箱品牌的Bowers & Wilkins C5,C5算得上是千元级有线耳机里面的标杆,虽然比较冷门,但是C5那不俗的素质加上无可挑剔的音箱味的调音,是我一直留着它到现在的原因。
以往我在用过C5之后再去听BOSE Soundsport,Airpods之类的蓝牙耳机都会有巨大的落差,一耳朵无论是解析还是三频的表现都相差太大了,但是换上WI-1000X(蓝牙状态下)却没有这样的落差。总的来说WI-1000X是个三频均衡的塞子,低频上虽然不如C5那样那么量足,下潜也没有那么深,但是低频还是非常的干净的,也有一定的下潜,在软件里面用Clear Bass加个几档之后也能有非常大的低频的量,中频上人声略微突出,带着索尼一贯的中频人声染色,听一些人声和流行乐非常的适合。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高频会略有些毛刺。特别是声场定位和解析上我觉得都能无限可以接近C5的水平。综合音质表现完全有千元价位的有线耳机的水平。关键是降噪开和关的状态下,声音表现也没什么区别。这点我很满意。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关机状态下用自带的耳机线线听声音会有很大程度的劣化,声音干瘪无力,声场小了一大圈,开机后连线听会好很多,解析上相比蓝牙好一些,其他三频方面我的木耳也感受不出来太多了。总的来说,在音质方面Wi-1000X能给你在两千元内的蓝牙耳塞中最好的体验。
官方声称WI-1000X有10小时的续航使用时间,实际使用下来续航时间大概在9小时左右,在蓝牙无线降噪耳机中算是中规中矩的水平,我正常使用下来大概2天半要充电了(一天用大概4小时)。支持快充15分钟使用70分钟,但是比较奇怪的是,要完全充满WI-1000X的电量竟然要将近4小时之久,看来应该是是进行了电流限制。
优点音质上配合自带的均衡器非常满意,整体音质水平接近千元级别的有线耳机各种环境声模式非常实用,特别是风噪模式解决了降噪耳机的一大难题降噪能力满足日常使用,但是还能更近一步佩带舒适做工材质上不错,具有一定的防汗能力可收纳的线材设计
缺点不支持多设备快速切换充满电时间将近4小时过长对中高频声音的降噪能力有限,还未达到qc35,mdr-1000x的水准附送的收纳包过于抠门续航能力一般没有很好的解决项圈的收纳问题
总的来说,把WI-1000X称为目前最全能的无线蓝牙耳塞也不为过,在降噪耳塞里面,WI-1000X做到最好的音质效果;在高音质蓝牙耳塞领域里,WI-1000X也做到了最好的降噪效果;相比对手Bose,索尼WI-1000X在软件APP上也领先很多,各种降噪和环境声的模式在日常使用中也是非常实用的。后面的产品如果能把续航再提升上去,把机身能做成折叠,降噪能力能更强一些的话用户口碑应该也会更好。至于大家最关心的和Bose QC30相比该选哪个的话,我暂时不能给予最公平的回答,因为我只在bose店里单独用过qc30,降噪上的差别我无法对比,音质上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建议大家还是实体店对比过再选择,什么都没有自己的耳朵收货最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降噪豆二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