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到底保险该不该买买买买

香港保险,到底该不该买买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地人到香港买保险的人越来越多。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发布的保险市场报告显示,在2017年上半年的毛保费总额为$2,367亿,与2016年同期比较,上升了14.1%。
从2010年起,香港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增保单保费逐年上升。为啥大家喜欢去香港买保险?
● 赴港买保险费用低,比内地低!
● 香港保险保障更加全面,尤其健康险可保的疾病种类比内地更多!
● 不止我,大家都知道香港保险理赔条件更占优势!
Q1 赴港购险费用更低?
由于香港的人均寿命比内地高,医疗条件也更好,整体出险概率较低,所以费率更低。同龄人若是购买相同保额的同类产品,香港的保费确实要比内地的更便宜。
但是你有没有考虑到?
① 如果去境外买保险,就必然会去境外签字(时间成本,费用成本,且本地直接购买境外保单一定是违法的)。
② 香港保险要求体检,体检项目比内地多,而且某些项目的检查很多医院都无法做,只能选择去香港体检或者内地较为昂贵的医院检查。
③ 在香港银行开设账户,激活银行卡比较麻烦,激活以后往卡里存钱,必须兑换成美元或港元。如果用现金缴纳保费,保险公司一次收取资金有限,超出部分需本人到香港银行缴费。
④ 去香港买保单,会产生旅途费用,比如机票、当地酒店住宿等额外的成本。另外,如果是吸烟人群的话,可能会被加费10%左右,但国内投保一般不分吸烟与不吸烟人群。
所以,部份险种的保费低但不代表实际支出的费用就低。
Q2 港险保障更全面?
既然提到健康险,我们就从健康险的两大种类:重疾险和轻症险,来谈一谈港险保障的问题。
重疾:以前香港保险的疾病种类确实优于国内保险产品,但目前国内产品,在疾病种类上已经全面超越香港保险。不仅在重疾种类,还是轻症重疾种类,都是全面超越的。
癌症可多次赔付是以往部分香港保险的优势(毕竟一个人得两次癌症的概率不大),但目前国内保险产品也已出现此类保险责任。
轻症:香港保险轻症一般赔偿后降低重疾保额,且理赔金为保额的20%。而国内不少险种的轻症保额是额外给付的,且一量发生轻症也可豁免保费。
Q3 港险理赔更占优势?
第一:香港医疗险,涉及两地对医疗诊断、凭证的互认。一方面,大陆居民购买香港保险,若选择在大陆就医,只有就医于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才能获赔,若在此范围外就医就要自费。
另一方面,由于境内外医疗判断标准存在差异,因此可能出现赔付困难。香港的医疗保险中区分普通病房,私家病房,半私家病房,且以物理治疗偏多,而国内主要是以药费为主的治疗,分社保用药和非社保用药。
第二:赴港投保,是与当地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如果没有特别约定,此类保单适用海外保险公司营业所在地港澳地区的法律,其权益受香港当地法律的支持,但不受内地法律的保护。
当发生纠纷时,内地投保人可以向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申请,如果协调无果,必须在香港找律师打官司,香港地区的律师费用高昂,若陷入持久的纠纷或诉讼状态,花费可能会比较惊人,需要投保人承担经济费用和时间损失。
阿保君敲黑板
一、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首先,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其次,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
二、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
一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
另一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三、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分红保险,其保证收益之上的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未对红利演示作出明确要求,大多数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能否长期保持高投资收益率。
四、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
中途退保时,投保人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香港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无具体要求,大多数长期期交保单在保单前期现金价值很低,前2年甚至为零,客户如果退保将承受较大的损失。
五、需认真阅读保险产品条款
香港保险产品条款使用繁体字,表述方式与内地不尽相同。投保人需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充分理解保险责任、理赔条件等重要内容,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
关注『没保单用保啊』,一个就够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为什么很多内地人在香港买保险?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7,852分享邀请回答1.1K12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932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香港保险到底该不该买买买?专家一句话戳破真相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地人到香港买保险的人越来越多。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发布的保险市场报告显示, 在2017年上半年的毛保费总额为$2,367亿,与2016年同期比较,上升了14.1%。那么,香港保险究竟哪里好?与内地保险相比有何优势?
香港保险对比内地保险的优势
1、保险公司始终以最快最好的状态为你服务
从服务上讲,买香港保险,必须要亲自去香港签单、结算、理赔,这样的保险才是有效的。当需要保险服务时,经纪人肯定是以最快最好的状态为你服务的,因为钱是保险公司赔的,不是营业员赔出来的,无论有没有营业员的存在,保险公司都是会按保单条款作出理赔的。
2、百分百受保,理赔条件更宽松
香港有关监管部门指出,只要保险公司能承保,那就百分百受保,不可能不受理,意思是有买就一定有赔,而且理赔条件更宽鬆,如:国内的寿险有很多不保事项,比如因天灾人祸导致,因酒醉或违章驾驶导致,因打架斗殴等等导致的死亡不赔,香港则没有这种条款,香港的寿险唯一不保事项是买单365天内自杀不赔,第366天就算自杀也赔,这就叫公平和人性化条款。
3、香港保险有分红
香港保险有分红大家都知道。那么分红实现率有多高呢?下面是2018香港保险公司分红实现率排名:
香港保险这么好,很多人疑惑自己到底该不该去买,对此相关专家给出建议:“其实,香港保险和大陆保险各有优势,千万不要随意盲目跟风!
香港保险的劣势:
1、购买香港保险必须本人亲自去香港办理
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必须要本人亲自去香港办理。内地签署香港保险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购买国内保险则免去了这样一个流程,我们既可以线下投保,也可以选择互联网等渠道投保。
2、最低保证现金价值投保前两年极低
香港保单投保的前两年保单现金价值极低,甚至为零。如果没有完全想好在哪里投保,并且没有准备好充分的资金用于购买香港保险,要慎重。而内地保单在监管部分的监督下,每份保单都有最低保证现金价值,这意味着一旦投保人退保,不至于血本无归。
3香港保险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源于社会体制,香港保险不受内地法律保护,这一点需要投保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风险预估。
4香港重疾险产品并没有轻症豁免功能
香港重疾险产品并没有轻症豁免功能,这一点内地保险要优于香港保险。
轻症豁免就是轻症疾病豁免保费,指在交费的期间内,被保险人发生符合合同里约定的轻症疾病之一或多种,免除续期剩余未交的保险费,合同继续有效,被豁免的保费视为已交。
5可能存在汇率风险
香港保单大多是美元保单或港币保单,在人民币下行的时候,保单可以起到对冲风险的目的,但金融市场风云变化,谁也无法预估今后几年、十几年的金融走向,所以投保人要做好承担汇率风险的准备。
综上,无论是香港保险还是内地保险,皆有利弊,对于投保人而言,切勿盲听盲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文章来源于:白鸽说保险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小夫妻纠结了几个月,终于把一家三口的香港保险定下了(一) - 简书
小夫妻纠结了几个月,终于把一家三口的香港保险定下了(一)
去年年底去香港买完保险回来,一直忙着工作,最近一些朋友问本人拿资料。索性回忆了一下当时做决定的过程,整理了一下思绪。把之前的纠结跟大家分享一下。1、 了解香港保险的缘由:2、 跟香港保险顾问勾搭步骤3、我们的纠结14、 我们的纠结25、 我们的纠结36、 我们的纠结47、 我们的纠结5了解香港保险的缘由:
我的部门BOSS,一大姐大概四十多岁了,15年上半年在公司的正常体检中查出了乳腺癌第一期。她这个没有任何征兆,一查出来就立马跑医院安排手术、后续治疗那些。由于发现及时用药得当,BOSS恢复的很好。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又生龙活虎归到我们的团队中。人嘛,得完病后肯定会有各种感慨的。期间就聊起来保险这事,BOSS说多亏前两年被外派去香港工作时买的香港保险帮到她。理赔算顺畅在所在城市指定医院拿的确诊报告什么的交给保险公司就赔了,她买的保险赔了20多万,足够她这次得病的开支。用进口药也大胆用,特别是现在流行的副作用小的靶向疗法,花费是不少的,光是一粒药就几百甚至上千。看到BOSS这样,我们年轻人也开始警惕起来。于是就厚着脸皮问BOSS香港保险咋买,当然在BOSS的介绍下自己也做了不少功课。跟香港保险公司勾搭步骤:
BOSS跟我说香港保险公司的产品销售渠道有几种:一种是在银行可以买到;一种是直接找保险公司的直属顾问售前售后归他们一个人管;还有一种是跟第三方理财机构购买。她可以把她的顾问介绍给我,靠谱专业既然有现成的当然不会拒绝。就这样微信加了BOSS的顾问,这个顾问是本科一毕业就去香港中文大学读硕士留港工作的。BOSS买的是保诚的大病险。但既然是自己要买的东西,我还是决定货比三家其实是两家比较火的保诚和友邦。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加了香港保险公司的顾问,有友邦的,也有第三方理财公司的。在微信上跟我解释都很热情,也按照我的要求出了计划书给我看了。友邦的代理说他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做保险也有一些年头了,给我的意见也比较中肯但楼主还是放弃他原因是他的港普有时候我听不明白,他也有时候不明白我的意思。我是比较担心将来万一理赔沟通麻烦!第三方理财公司的跟我接触的是大陆中介公司的员工,也热心的出不同计划书给我比较,他说也是全程陪伴去香港签单,但他说保单不是他跟是香港的另外同事跟进。是看同样的计划书,意见也正如他们所宣传的很中立但有时候明显偏袒友邦,理由是保费便宜一点,但BOSS跟我说有事还是一对一跟进沟通比较好。本人也怕将来有事被踢皮球,所以还是直接放弃了。跟BOSS的顾问全程沟通过程:
我们加了微信相互介绍对方后,我把我们的预算告诉她,叫她做一份最适合我们的方案。最好钱少将来万一有事赔的多,这位MM挺负责的先发了一份表格叫我填一下。大概就是家庭的收入,支出,负债情况在大陆有什么保险保额多少,每年有多少盈余做理财。我也如实填写了情况,她收到以后在当天晚上就把老公,自己的,宝宝的三人的计划书发过来了。还附上她的观点,老公跟我的一样,主险重疾12万美金+意外10万美金(消费型)+癌症全护计划(消费型)附图,本人的计划书???????
保诚的重疾头10年还送主险保额的35%,早期疾病重大疾病都会赔,顾问附加的癌症全护计划,是属于消费型的,每年保费也不高合人民币几百元但是得癌症的话这份附加的还会赔,每次上限62500美金,终身187500美金,意味着如果不幸得癌症那么本人可以得到主险赔偿和附加险赔偿,总计最高140多 万人民币,主险赔的癌症钱可以用来生活不用工作安心养病,附加险可以治病报销用进口药神马的一点都不用担心了。另外的10万美金意外险是因为本人和老公的工作要经常出差,怕万一挂了对方压力大或者因为意外导致伤残,意外也可以赔一笔,如果本人是因意外身故的话那么将得到22万美金的赔偿,本人这份计划的总供款是每年3123美元,合人民币19987元,这位顾问真心是从本人实际出发了。没买之前没见过面,但出的这份计划我是非常满意。基本情况说完了,我还关心这份保单的收益,下面是收益表格
本人如果不得病的话,30年后要退保那么所拿的钱是127112美元,约为本金的2.5倍,正如顾问所说没事就当存钱吧,有事就赔钱,转移一点去保险公司放还是好的。附加的癌症全护计划特点:
属于消费型计划实报实销,癌症住院或门诊,手术,电疗,靶向,激素治疗全报。
附加的意外特护计划,伤残,意外死亡等都赔:
下图是本人老公的保险,买的组合跟本人的一样,保费是一年3345.6美元,合人民币21411.84元。
小朋友的我们买了重疾,保额5万美金,附加了一个投保人保障,意思就是说本人如果完全永久伤残了那么小朋友的保费将由保险公司替我们交。越小买保费越便宜一年交614.2美元合人民币3930元。
总计我们家三口一年的保费是:7083美元合人民币45331元。我们的纠结:纠结1:到底重疾容不容易赔?香港保险是不是传说中的不保大陆人?理赔被拒是不是跟网上传说的那样要跑香港打官司,找谁投诉?有没有第三方监管机构?这是本人老公关心的,他在某证券公司干法务,数学虽然差了点但是读条款是他的职业病。他还亲自上香港政府官网查了香港保险法,翻看了一下,他把整个文件都下载下来了,本人截图选一个定义出来分享:
这个条款根据老公的解释就是说,只要在香港投保都受保护,因为没有特别指出不保谁谁谁,而我们签单啥的确实是去了香港还在海港城的保诚大楼验证中心验证缴费。第三方监管机构,顾问跟我们说有一间叫保险索偿投诉局,2013年开始免费为非香港居民处理投诉理赔问题。
本人登上去看了一下发现这个局把处理额度提高到了100万港币,说是跟通胀,过往25年处理的理赔纠纷已达5800多万!
看看人家真的是好公开透明,所以理赔不满意不是说打官司就打官司的有免费服务干嘛不用。这个是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官网http://www.iccb.org.hk/b5_index.htm1.好不好赔方面,我们还叫顾问把疾病的定义发过来给医生朋友看了一下。这个顾问真的很赞,功课做得非常足,保的所有病的定义发了一个将近39页的world文档给我们,内容是跟友邦做的重疾定义比较,常见的病还是保诚的定义比较有优势:如癌症的定义,友邦的就非常长,应该是越简短越好吧,长意味着所有条件都要符合。保诚癌症:?性腫瘤而具有?性細胞失控的生長及擴散,並對人體組織浸潤,癌症包括白血病(慢性?巴性白血病除外),但?包括非浸潤性原位癌、任何在人?免疫缺陷病毒存在下出現的腫瘤以及?性黑色素瘤以外的任何皮膚癌。友邦癌症:(a)任何經組織學確診為惡性之腫瘤,並須有惡性細胞已不受控制地生長並侵略其他細胞組織的特徵;或(b)任何經組織病理學報告證實為白血病、淋巴瘤或肉瘤。即使上述有何規定,就「危疾」之定義而言,癌症并不包括下列任何一项:(i)任何在組織病理學中分類為癌前病變、非侵略性、或原位癌,或邊緣性或低惡性潛力的腫瘤(ii)根據TNM評級系統,任何在組織學上被界定為T1N0M0或以下級別的甲狀腺腫瘤;(iii)根據TNM評級系統,任何在組織學上被界定為T1a或T1b或以下級別的前列腺腫瘤;(iv)被分類為RAI級別III以下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v)與人體免疫力缺乏病毒(HIV)感染同時存在的所有癌症;及(vi)任何非黑色素瘤的皮膚癌。中风的定义:友邦规定后遗症要持续最少4星期,而保诚是24小时,那意味着符合要求超过24个小时保诚就赔了友邦得等一个月。保诚中风:任何腦血管病發事件,引起神經系統後遺症持續超過24小時,包括腦組織梗?、腦出血及源自頭顱外之栓?,並且必須有永久性神經功能?足的證據。友邦中风:由於任何腦血管意外或事故產生並持續最少四(4)個星期的神經後遺症,及因而導致永久性神經機能缺損。中風包括腦組織梗塞、腦出血及由腦以外原因引致血栓塞。中風的診斷必須以電腦掃描(CTscan)或磁力共振(MRI)作證明,並必須由腦神經專科註冊醫生確定。以下各項不在受保之列:(a)因短暫性腦缺血引致的腦部症狀;(b)任何可復原之缺血性神經機能缺損;(c)因偏頭痛引致的腦部症狀;及(d)對眼或視神經或前庭系統功能造成影響的血管疾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冠状动脉病,心脏类手术,友邦要求要开胸才赔,保诚的定义是说进行心脏外科手术就行。我们的医生朋友说现在很多手术都是微创了,你长达几十年的保障定义也得跟上医疗技术啊!保诚需要進?外科手術的冠?動脈病對出現限制性心絞痛徵?人士進?心臟外科手術,透過搭橋移植術以矯正1條或多條冠?動脈的收窄或栓?,但?包括非外科手術技術,?如氣囊血管成形術或以激光舒緩冠?動脈栓?情況。友邦確實接受開胸手術進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以矯正或治療冠狀動脈疾病。血管成形術及所有其他經動脈穿刺進行的手術、導管技術、鎖孔手術或激光手術程序,均不受此保障。肾衰竭:友邦是规定要坏两个肾脏的功能出现慢性及不可逆以致开始做肾透析,保诚没规定要坏两个肾脏,而是说由任何原因引起的肾脏坏死需要做透析就赔。保诚肾衰竭由任何原因引起的末期腎病,使受保人需定期進?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友邦兩個腎臟的功能已出現慢性及不可逆轉的末期衰竭情況,以致已開始進行定期之腎臟透析法或已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医生朋友看了那个表,说有很多常见病保诚都比友邦宽松,当然也不是说保诚完胜,也有不足的地方。表格内容实在太多,本人尊重那个顾问的劳动成果就不发出来了。
纠结2:友邦保费比保诚便宜一点,该不该买友邦? 我们问她友邦为什么保费便宜。她的解释是精算师考的资格证书都一样用同一个公式算出来的产品不会相差太远,保费交的少那么赔的钱也不多啊!如原位癌方面保诚多赔5%,末期疾病方面中几款常见的加在一起是赔120%,所以说便宜的东西要买之前...
编辑:尹力达/海外财富网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国内朋友开始考虑前往香港买保险。但是香港的政治经济法律和习惯等与大陆多有不同,许多人对海外保险有很多疑问。本文整理了八十个与香港保险相关的问题和多位行业内人士的解答,希望能帮助到读者朋友做理智的决定。 1. 为什么很多内地居民到香...
编辑:姝杉/立本金融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国内朋友开始考虑前往香港买保险。但是香港的政治经济法律和习惯等与大陆多有不同,许多人对海外保险有很多疑问。本文整理了八十个与香港保险相关的问题和多位行业内人士的解答,希望能帮助到读者朋友做理智的决定。 1. 为什么很多内地居民到香港买...
最近都在与公司海外保险部的同事处理保险业务比较忙,所以上次发了一篇文章后便停更了一段时间。那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这段时间收集、整理、总结回来的关于香港保险的83个常见问题,我是相信已经覆盖了一般人对于香港保险的疑问了吧。欢迎收藏,说不定真有一天能用上~ 好,进入正题。 内地居...
大陆居民去香港买保险成疯!莫急,搞清楚这些问题再去也不迟!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 内地居民赴港投保额以达到211亿港币,预计全年将超过300亿港币 (2009年全年仅30亿),仅仅6年间,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的数量实现了10倍的增长! 内地居民为什...
、27日,淮北师范大学第43届运动会隆重举行。
看着操场上迎风飘扬的五彩旗,感受着它把你我口中抽象的青春谱写成心中的模样。运动员奔跑在操场上,他们正在用他们的汗水和欢呼声诠释着青春的模样。
在大学运动会的操场上,聚集了各院系热爱运动的少年们...
事件链接 日上午,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因劳累过度,上消化道出血,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9岁; 日,38岁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壮年辞世; 日,52岁的大中电器公司总经理胡凯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逝世; 日,...
经过笔试、面试的考核,心怀着期待与好奇,参加了“奔跑吧o小欧”第一天的室内拓展活动。来自各个区域不同部门的同事,经过一天的活动,从彼此好奇的打量到融洽的协作与交流,让每个人都很自然的加入到了小欧二期的这个大家庭中!
学院的老师精心设计了很多的拓展活动,在活动...
还有半年即将迈入25岁大关,秦葱最近开始焦虑起来。她不想变老,由其是看到鼻翼旁出现的法令纹痕迹时。 妈妈说紧张是没有用的,时间不会因为某个人不愿意就停住脚步。而且在她眼里秦葱永远是个小女孩。 但这并不能安慰到秦葱,当她看到早上的白菜在中午抛售时,当她看到如今的00后偶像时,...亲身经历告诉你:当前形势香港保险到底适合买吗?
香港保险一直争议不断,内地赴香港买保险的消息也从未休止,随着人民币持续贬值,这股作为境外资产配置方式之一的购保热潮更是持续发酵,当然对于整件事冲击最大的,莫过于中国银联在16年10月29日凌晨0点的发文,以后国内居民到香港买保险,不能再刷银联卡了!当然也传出了这样的声音:通过别的渠道,保险照买不误,真的是热情难挡。
&人红就会是非多,香港保险也不例外。呈现出了两种声音:
一种说法是“香港保险不受国内法律保护、将来会面临理赔难的问题”;
另一种说法是“香港是法制地区,讲求民主决策,不存在潜规则,香港保险当然受香港法律的保护!”
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我们都渴望知道真相,到底该听哪个声音,做出怎样的选择?不禁想问,我们身边那些诋毁香港保险的人,有谁真正去过香港购买过保险没?
那些都是别人嘴里的香港保险,唯有“以身试保险”,亲赴香港,调查香港保险真相,才能得真知,现在得以解答以下几个疑问:
1、香港保险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是的,香港保险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受香港法律保护。不管你是内地人又或者是其他国家的人,只要你是在香港购买的保险就可以得到香港法律保护。因为香港的保险,是全球保险公司在香港开的分公司,因此不分国籍,任何人都可以购买。
但有一点不得不提醒各位的是,就是必须本人亲赴香港,在香港的保险公司验证签约。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得确保得到香港法律的保护。
2、保额跟内地是不是大不同?
这点,香港保险跟国内保险有很大的不同。其实,香港重疾险、分红险两类险种是最受内地青睐的,很多赴港内地居民大部分购买的都是这两类保险。其中,重疾险又以英国保诚的危疾终身保、香港友邦的加裕倍安保最被看好,投保量也最走俏。
就拿内地的重疾险和香港重疾险来验证一下我所说的大不同,究竟是怎样差异:
先说说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地的重疾险,如果了解过的人都会知道,它们大多只有保额,没有分红。譬如,你为自己购买了一份5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年缴费2万元、连续缴费20年;此后不论是30年、50年,直到你活到90岁身故,你的保额都是50万元,不会有任何增长。
换句话说,不管你是在哪一年身故,你能获得的身故赔偿就只有50万元,而问题在于现在这50万,跟60年后获得的50万元,是否还有同等的购买力呢?就目前人民币不断贬值、通货膨胀(CPI)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这钱就相当于大大的缩水啦~
想想30年前的万元户,你就知道,很大的可能是,60年后的50万元的实际购买力,也许仅相当于现在的5万元!
在这点上,香港保险就与内地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未来的分红收益并不确定,但香港保险的优势在于,它至少承诺,要把投资收益的70%以上收益部分,用于保单分红。
譬如,你花1.5万元为自己购买了一份8万美元(50万人民币)的保险,如果明年身故,你能获得的赔偿是10.8万美元(由于香港保险的市场竞争激烈,大部分保险公司都会在你购买的保额之外,额外赠送35~~50%的重疾、身故保障),相当于人民币72万元;如果你在60年后身故,你能获得的赔偿则是75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500万元。
通过对比,你会发现,不论是现在罹患重疾、身故,或者是60年后身故,你能获得的赔偿,都会远远大于50万元。而且,活的越久,将来获得的赔偿越多。
3、所有保险都涉及理赔么?
理赔这点,一直都是国内监管部门、保险从业者争论最多的焦点,由于我也是刚在香港购买保险,并没有牵涉到理赔问题,所以并没有发言权。
但是,不知道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的原因,很多国内保险从业者在说到香港保险的时候,都偷换了一个概念,并不是所有的保险都会涉及理赔!
譬如,大陆居民在香港购买的金额最多的保险,一般都是理财分红类产品,并不涉及到理赔,这点,很多国内居民很容易会被误导。
当然,我写出我本人的亲身经历,并无任何为香港保险做说客的意图,而且,现在监管层限制国内居民到香港买保险,可能更多是担心资金外流,以及部分灰色资金通过香港保险,逃离国家监管,自然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面对眼下的人民币贬值、通货膨胀,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也是投资时,降低风险的最基本要素。
当然了,香港保险最大的不方便是,必须投保人和被保人本人亲赴香港,到香港实地签单购买,这是让很多大陆居民感觉实在不方便之处。
当然,如果你想配置一部分美元资产,香港保险确实是一个选择,毕竟,对于国内的很多百姓而言,即便你换了美元,也不能趴到账户上不动,这时候,香港保险的年化8%左右的预期收益,一方面帮你实现了美元的资产配置,另一方面也帮你实现了美元的理财增值,还是值得考虑的。
来源:网络整理
&#9743; 电话:
&&&&&&&&&&&&
&#9998;微信:& achievers01
&#3007; Q Q:&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大疾病保险该不该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