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如何理解创新发展展

从南山经验看深圳如何创新发展_凤凰财经
从南山经验看深圳如何创新发展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改革调研行】光明日报记者严圣禾 罗旭光明日报通讯员扶庆作为世人眼中的“创新之都”,深圳是如何实践创新发展理念的呢?深圳市南山区发挥企业链、产业链、创新链、投资链和生态链融合的优势,打造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创新型经济增长点的经验值得借鉴。企业为主 拓展产业南山的创新不是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而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是企业自觉的内发行为。南山区在不到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641家,上市企业116家,居全国各区县第二,上市公司聚集度居全国之首。在电子信息、互联网、医疗器械
南山由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上下游完备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突出。南山区是深圳创新发展的缩影和代表,也经常被媒体拿来与北京海淀、上海张江等并列称为中国硅谷的候选地之一。
【改革调研行】光明日报记者严圣禾 罗旭光明日报通讯员扶庆作为世人眼中的“创新之都”,深圳是如何实践创新发展的呢?深圳市南山区发挥企业链、产业链、创新链、投资链和生态链融合的优势,打造梯次型产业体系,培育创新型经济增长点的经验值得借鉴。企业为主 拓展产业南山的创新不是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而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是企业自觉的内发行为。南山区在不到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641家,上市企业116家,居全国各区县第二,上市公司聚集度居全国之首。在电子信息、互联网、医疗器械、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南山已经形成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机构,如、腾讯、迅雷等。企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原型-产品-小批量生产”的全过程,交易成本相对较低。企业间物质、资金、技术等流动和相互作用又形成企业链。凭借完善的企业链条和强大的制造能力,该区成为企业最理想的“栖息地”。南山由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上下游完备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突出。该区不仅有顶天立地的航母级创新型大企业,也有铺天盖地的中小型创新企业。两大产业集群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一个是以通讯为龙头的电子信息技术与通信产业集群,另一个是以腾讯为龙头的互联网产业集群。在产业拓展上,新兴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今年上半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加值1031亿元,占全区比重达62%,增速为11.3%,比全区GDP增速高出2.9个百分点。强化创新 服务南山区不仅有技术创新,还有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了创新链。该区的知识产权多项指标在全国区县中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752件,同比增长93%,占深圳全市的比重首次超过一半,达52.7%,占全国的比重从去年的21%提高到27.3%。南山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企业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和产品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创新创业离不开的扶持。南山区大力支持科技金融供给侧改良和创新,从融资平台、股权投资及投融资体系等方面打造科技金融体系,助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设。为破解科技创新的融资难题,南山区推出了孵化贷、成长贷、集合信贷等多种创新型金融产品。可以说,只要是优质的企业或项目,都能在南山找到资金。注重生态 完善体系南山区政府通过有形的手,撬动市场无形的手,鼓励创新创业,做好企业服务,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把企业链、产业链、创新链、投资链、生态链之间互动性和衔接性融合在一起,形成相互依存、链条完整的专业性闭环。南山的创投服务也丰富多样,创业团队在此可以享受到类似于硅谷的全方位服务。一些创投机构如松禾资本在南山探索“创业投资机构+众创空间、孵化器”的新模式,给“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今年上半年,南山新增市场主体4.8万家,增长61%,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超过350家企业,创新创业如火如荼。2016年,南山区成为全国首批17家区域双创示范基地,辖区大单位招商局成为企业示范基地,、清华大学也把双创重点项目放在南山,南山已拥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所有形态。如今的南山正成为不少创新创业者起步腾飞的舞台,非常适合创新创业主体的发展壮大。南山区是深圳创新发展的缩影和代表,也经常被媒体拿来与北京海淀、上海张江等并列称为中国硅谷的候选地之一。其实,不仅是南山,整个深圳经济特区都在发挥起步早、创客多、融资融智支撑力强等优势,持续推动创新创业,打造国内外双创人才争相涌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4729
播放数:2256
播放数:7548
播放数:5808920&&&&“以先进的测序仪器支撑基因科学与产业的发展,这是华大基因全新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能否成为中国未来医学发展的核心支撑,能否为中国过去的科技进步以及未来发展提供借鉴?这是我今天演讲的主要内容。”27日,在2015年浦江创新论坛开幕式上,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建的演讲一开始,就立刻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目光。&&&&汪建坦陈,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到现在20多年来,关于这个领域的发展一直存在着巨大争议。然而,这并未改变他的初衷——用基因科技造福人类,反而更促使他思考,如何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子,让基础研究应用到农业、应用到临床,引领产业的发展。&&&&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无疑是创新。汪建举例说,以前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序一个人费用是38亿美元,而且需要6个国家合作,历时13年。如今,一台机器一天可以做100个人的全基因组测序,费用仅需美元。“未来,我们每一个新生儿从出生那一天就知道自己基因是什么样,将不再是梦想,而且我许诺3—5年之内费用降到3000元人民币以内。”&&&&很多人疑惑,华大是做测序的,如今却下田种地了?的确,不仅是医疗,华大基因基于基因组大数据的精准育种,正在悄然引领动植物育种产业的发展。&&&&汪建透露,全球有188种重要作物基因,其中华大基因已经测了130种,这就为全基因组分子育种技术提供了基础,而这种技术能使常规育种周期缩短三分之一到一半,效率提升保守估计在1000倍左右。&&&&以小米为例,几十年来小米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杂交玉米产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加突出。如今,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改变,今年华大以全基因组分子育种技术培育的小米在河南试验田亩产达到700公斤,而传统育种亩产大约仅300斤。“如此看来,小米重新回到中国粮食的主导地位完全有可能。”汪建称。&&&&说起创新,以色列似乎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国度。正如以色列副总理兼内政部长西尔万·沙洛姆所说,以色列只有1200万人口,占全球人口的0.2%,但获得诺贝尔奖的却有160多位,占全球获诺贝尔奖的25%。“所以我们邀请以色列作为今年浦江创新论坛的主宾国还是非常有远见的。”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在当天下午的主宾国论坛上说。&&&&事实上,中以科技合作源远流长。1993年,双方就签署了政府间的科技协议,从此中以合作创新领域规模不断扩大,渠道不断丰富。在中以科技合作方面,中以常州创新园当是其中最亮丽的一张名片,其与以色列纳塔利公司在远程医疗方面达成的合作意向,很快就会惠及边缘地区的老百姓。中国青年创新领袖交流计划、以色列诺贝尔奖科学家代表团明年来华访问、双方将举办脑科学研讨会……这种合作一直在继续,其对两国产业发展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浦江两岸,创新涌动。就创新这个话题,200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先生有着独到的看法。“创新应该依赖大众的力量,开放式创新和创新网络是很好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高价值的创新,但它永远不能取代大众基层的创新力量,因为很多创新来自大众的想象力和创意,所以应该将二者协调起来,都要抓好。”他说。&&&&他认为,中国国内企业应该加强合作,这样才会吸引国外企业参与进来,从而形成全球的创新网络。&&&&(科技日报上海10月27日电)&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一个体系 推动六大转变
&&来源:&&作者:乔红康&&责任编辑:书海
  中国网科技5月23日讯(记者 乔红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有关情况。万钢称,《纲要》第三部分是“战略部署”。《纲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按照“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进行布局。
  万钢指出,《纲要》在谋篇布局时突出强调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带动和促进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全面创新,以科技要素集成其他要素,走出一条创新发展新路子。
  据万钢介绍,“双轮驱动”就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同步发力,“一个体系”就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六个转变”就是在发展方式、发展要素、产业分工、创新能力、资源配置、创新群体等方面实现根本转变。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坚持创新发展_新浪新闻
  原标题: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坚持创新发展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如何坚持创新发展
  日,万众瞩目的大飞机C919总装下线,露出“真容”。它是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反映了我国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体系建设迈向世界前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将创新发展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一、创新是发展的动源
  泱泱大国,悠悠万事,把握关键才能认准方向,顺应大势才能引领潮流。从“向科技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创新发展理念”……梳理新中国60多年的脉络,创新始终是发展的关键词。
  展望未来,世界变革的时与势,我国发展的艰与险,更是将我们推到了创新发展的风口浪尖。“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这是党中央在充分考虑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抉择。
  创新发展是我国发展的形势所迫。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要追求的新目标是大而强、大而壮。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靠什么来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创新是应对问题的“良方”,更是推动发展的“引擎”。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才能推动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依赖规模扩张转向提高质量效益,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坚实支撑和强劲动力。
  创新发展是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谁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主动。当前,世界各大国都在积极强化创新部署,如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日本强调“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英国强调“人民的想象力是国家的最大资源”。我国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的风险,只有努力在创新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才能跟上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发展主动权。
  创新发展是国家兴衰的经验所得。工业化以来的发展历程表明,越是创新活跃的地方,就越容易形成产业革命的广阔舞台。近代以来,世界经历了数次科技革命,英国抓住第一次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霸主;德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机遇,赶超英国;美国是电力革命的赶超者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引领者,这使它成为百余年来的世界第一强国。世界的科技中心和工业重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强弱的转换。而明清时期的中国由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日渐落伍于世界先进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创新发展是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7800美元,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紧要时期。从国际经验看,完成这个跨越并不容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只有少数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现代化。这些成功国家的一条重要经验,正是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打造竞争新优势。未来五年,只有真正用好科技创新这根有力杠杆,支撑中国经济创造更长的增长周期,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多方面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一般认为,要素投入和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个驱动力,靠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空间有限,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潜力无限。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领域亮点频出、精彩纷呈:“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潜海、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今天,我国在航天、医药、生物、信息等重要领域科技实力已跻身世界前列。但也要看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比如,我国科技人员总量虽居世界第一,但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仍严重不足。据有关机构统计,在全球顶尖科学家分布中,美国以50%的比例占有绝对优势,英、德为15%,我国仅占5.4%。在全球价值链中,我国不少产业还处于中低端,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出现很多“卡脖子”问题。
  面对蓄势待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创新是培育经济增长点、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最优选择,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基础研究“强起来”。基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国家原始创新动力和活力,只有夯实这个“地基”,才能矗立起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大厦”。我国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技术引进门槛越来越高,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我们只能更加注重原始创新能力。通过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等重要举措,努力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融合迸发,力争形成一批突破性乃至颠覆性技术创新。
  企业创新“动起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世界产业发展史表明,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不少都来自企业,如汽车领域中的福特,发明了生产流水线;化工领域中的杜邦,发明了尼龙。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也形成了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型企业。我国今后的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导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转化渠道“通起来”。现在,我国科技创新还一定程度存在着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的“孤岛现象”,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畅的问题。只有推动各创新主体打破壁垒开展深度合作,才能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的活力。新的发展理念倡导和鼓励企业主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联盟承担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完善产业创新链;倡导和鼓励加强各类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规模化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政府之手“活起来”。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这是科技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今后政府将更加注重抓宏观、抓战略、抓前瞻、抓基础,更加注重向创新链前后端延伸,更加注重优化政策供给,形成全链条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国家高层次科技决策咨询机制,提高科技创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完善计划项目生成机制和实施机制,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
  三、塑造引领型发展
  2009年以前,11月11日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而如今,“双11”已成为广大网民的购物狂欢节。2015年“双11”,仅天猫当天的交易额就超过900亿人民币。而半个多月后的美国“网购星期一”购物狂欢节,影响力则小得多,亚马逊、eBay等电商平台的交易总额约合200亿人民币,不足天猫一家的1/4。
  “双11”的奇迹,是源于互联网带来的“化学反应”,“互联网+”不断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该深刻地看到,我国已崛起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优势的世界级高新技术,如高速铁路、卫星发射、核电技术等都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但也必须同样深刻地看到,我国不少产业和产品创新不足,仍然处于跟踪仿制阶段,长此以往,路将越走越窄。一方面,“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转变,“先发优势”已经逐渐显现;另一方面,“后发优势”的利用空间逐步缩小,亟须向更多发挥“先发优势”转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如何塑造更多引领型发展?一要“高”,二要“新”。
  聚集高端要素,培育发展新动力。面对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既要焕发传统动力新能量,又要通过创新培育出新动力,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我们的努力方向,就是要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从无中生有,从有中生新,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要处理好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的关系,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更多地投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挥出口的促进作用,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
  打造创新高地,拓展发展新空间。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中国目前只实现了1/3的潜力,我觉得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事实也的确如此,我国未来发展潜力很大,就看我们如何去挖掘、去拓展。“十三五”规划建议对拓展区域、产业、基础设施、网络经济、蓝色经济5个方面的发展新空间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建设网络强国、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等,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发展高端制造,构建产业新体系。创新的目的是形成发展优势,发展优势最终要体现在产业优势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产业集群发展,使我国产业的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支持新兴产业发展,逐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四、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提到“农业”,不少人脑海中浮现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其实,这只是传统农业的“标准像”。传统农业以小生产为特征,规模小、商品率低、科技含量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农经济”。而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可谓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农业好形势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定海神针”。但各种风险挑战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聚集,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两个“紧箍咒”越来越紧,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越来越重,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01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更加注重提升粮食产能。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约为1.4万亿斤,但实际生产能力却有近2000亿斤的缺口。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饭碗里必须主要装中国粮。只有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提高粮食产能,才能确保我国远离饥荒。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乘数效应,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加快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需要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
  更加注重优化农业结构。现代农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积极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渔则渔,提高农业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匹配度。同时,还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让农民分享更多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值收益。
  更加注重经营方式创新。“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和引领力量,这就需要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是必须既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又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切实防止农村耕地“非粮化”,禁止“非农化”。
  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总体向好,但一些地方和领域问题隐患仍然突出,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成为我国农业的“心头之痛”。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抓“产”,就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要抓“管”,就是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监管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保证百姓的食品安全。
  五、构建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
  “创客风潮”,从北京中关村迅速向深圳、上海、天津、四川、贵州等地扩散。如今,北京已形成亚洲规模最大的“创客空间”,深圳的华强北也被视为“创客圣地”。奔涌的“创客风潮”,不仅激发了无数人的激情梦想,也助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2014年,全国新注册企业在上年大幅增长基础上又新增了1200多万户,其中首次参与投资创业者多达291万人。
  有创业者说,只要打开一扇窗,屋子里就能洒满阳光。这扇窗是什么?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所带来的新机制,有人把它称作激发创业创新的“孵化器”。如果把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加快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体系。推动创新发展,既需要用事业荣誉鼓舞人,也需要用物质利益激励人。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机制,让科研人员取得更多股权期权等合法权益,更好地体现知识和创造的价值。同时,还要合理规划科技布局,加快政府职能从科研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加快完善支撑创新的人才体系。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必须把人才培养放在优先位置,逐渐把更多资源投向“人”,大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为此,我们要改革人才评价体系,让潜心研究的人心无旁骛、无后顾之忧,让创业创新的人放开手脚、有施展空间。坚持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既要吸引海外人才来华创业,也要支持本土培养人才勇攀高峰,鼓励草根创新、蓝领创新人才各展其能。
  加快完善包容创新的文化环境。创新文化是推动创新创造的重要精神力量。营造这样的环境,就要在科学研究、国民教育、创业就业等各个领域,鼓励创新思维,倡导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等科学精神,摒弃急功近利、学术失范等行为,破除论资排辈、门户之见、头衔崇拜,以真才实学论英雄,敢于让年轻人挑大梁、出头彩。还要大力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和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使创新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时代气息。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只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锲而不舍的定力、奋发有为的进取,扎扎实实推进创新发展,齐心协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就一定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传说中“流奶与蜜”的内波山,靠近以色列边界,几千年前摩西登山向西望去,看到的好地方大都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然而这两个地方的危机和对抗,却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反复。
一点节俭意识都没有的基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在乎政府大手大脚花钱而认真审查各项财政预算吗?各位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否愿意先把当地召开两会的成本预算节省一些呢?
从2015年4月调任国家统计局以来,王保安在新岗位的任上不足一年,这位被外界认为“重用”“前途看好”的年轻部级干部,匆忙以这种方式谢幕,令许多人猝不及防。
这是北京,是首都啊!这是一记耳光,打在北京、打在首都的脸上,却是痛在百姓自己的心里。北京的每一个窗口,都不只是行业的治理窗口,更是整个北京、首都,乃至整个中国的治理窗口。这个窗口都亮不起来,中国老百姓的心里能亮堂起来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创新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