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带耳机怎么样不显得中二,德国金耳朵测试app获奖耳机告诉

&&|&&责编:王乐
1史上最贵顶级耳机TOP10&&& 喜欢某一种东西,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后都会显得非常痴迷,这就不仅仅是爱好那么简单了。不过也好,很多东西是不需要花费太多钱的,比如痴迷于欣赏音乐,无非就是喜欢搜集自己喜欢的音乐、多买些唱片和光盘什么的。
&&& 但对于音乐的设备痴迷那就完全是另一种概念了,在各种领域都拥有对于设备痴迷的人群,也就是所谓的发烧,发烧器材可是是需要同自己腰包里的钱挂上钩的。比如痴迷于相机的人群总是希望能够用上更好的设备,或许他们并不是最专业的摄影师,但他们能够在出色的器材中得到最好的满足,他们的器材都是非常出色的。而痴迷于音频设的朋友们或许要比相机更加烧钱。
&&& 音频设备的投资非常大,好的设备通常价格是没有尽头的,很多发烧友们也是对于器材的使用情有独钟。或许他们理解音乐并不是世界上最专业的,但是他们对于声音的要求确实非常苛刻的,得到最好的声音享受,要比聆听音乐本身,获得的满足感更大。
8000元刚起步! 史上最贵顶级耳机TOP10
&&& 在我们普通人看来,上千块的耳机就能够获得很出色的音质了,但实际上是我们聆听的设备也有限,并且也不那么专注于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细微差异。对于发烧友们来说,千元的耳机或许只能算是入门,更昂贵的设备自然是同更好的音质成比例的,而几十万天价的耳机或许才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设备。
&&&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搜罗一下史上最为昂贵的耳机,都有什么吧,我想,依照价格的排序,或许会更为直观一些。
& &&&&&&&&
品牌: 2Top10:怪兽级的音响式动圈神器
&&& 作为世界四大厂商之一,来自音乐之国的奥地利享誉世界,它拥有很多经典的产品型号,K1000(俗称KK)就是一款颇具传奇色彩的耳机,由于已经停产,所以这款耳机目前可以说是有钱难买,并且以难驱动而著称——它甚至需要动用功放来“伺候”。当然,KK耳机的外观方面也是非常独特的,无论你怎么看,它都更像是一个装上头梁的音响。
AKG K1000耳机
& AKG K1000耳机
&&& AKG K1000材质含有50%的碳纤维,重量低,强度大,非常适合打造顶级耳机。AKG K1000是四大厂商之中唯一一个没有更新旗舰耳机的,知道现在来说,它也没有后续之作,但不代表以后也不会有,它的接班人会是什么的?K2000?还是共同期待吧。
参考价格:8000元
3Top9:UE六单元旗舰定制耳机
&&& 很多人们认为定制就已经很贵了,确实定制耳机一般价格都不菲,这尤其出现在动铁定制耳机中。作为动铁耳塞的老大,UE产品一直拥有出色的口碑,它为明星们定制出色的舞台,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名人们最爱的耳机。不过目前动铁耳机竞争也比较激烈,UE也自然在不断升级,就是它的新旗舰定制耳机。
UE 18Pro定制6单元耳机
&&UE 18Pro定制6单元耳机
&&& UE 18Pro虽然也已经推出有几年了,但是作为单边采用6个定制动铁单元的耳塞,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非常高端的。这款耳塞采用了4分频技术,能够出色的将三频完美地衔接到一起。不过这款耳塞的售价也比较昂贵,9200元的价格对于发烧友们来说也是比较可观的。
参考价格:9200元
4Top8:严谨高素质的德国之声
&&& 虽然没有时尚的外观,但对于声音素质高要求这种严谨的德国作风。体现出了动力的是最为突出的。拜亚动力耳机产品也并不泛滥,但很多都是经典之作。前几年拜亚动力推出了其旗舰开放式,真正表现出拜亚动力的实力,它体现出专业级用户对于完美耳机的要求。
拜亚动力旗舰耳机
&&拜亚动力旗舰耳机T1
&&&&外观方面依然秉承有拜亚动力一贯的朴素作风,但是做工等方面依旧精致扎实,它的佩戴上也是十分舒适的。T1耳机时会用了特斯拉单元,并且是是第一款突破1特斯拉磁感应的耳机,它使用6新高纯度平衡导线,这些设计无不体现出T1的以及精湛的技术。
参考价格:9600元
5Top7:来自森海的高端奇迹
&&& 作为最高端的HiFi产品,没有一款拥有如此出色又独特的外观,但是个例外。作为四大耳机厂商,森海塞尔的耳机一直相对来说更加热门一些,森海塞尔在高端产品领域也毫不输于其他品牌。是森海塞尔在售耳机中的旗舰产品,它的出现也是一个奇迹的诞生,众所周知在耳机中一般使用不了太大的单元,而HD800的56mm单元似乎已经是达到了极限。
&&森海塞尔HD
&&& HD800外观方面设计也十分个性,全金属打造的外壳以及出色的外形设计犹如外星来客。森海塞尔HD800耳机也是一款开放式产品,其优秀的声场表现是其他耳机所无法比拟的。HD800在音质方面表现出色,感染力强,不过,像这种旗舰级的产品阻抗也不小,300欧的阻抗也不是一般音源能够伺候的。
参考价格:11400元
6Top6:目前最贵的非定制耳塞
&&& 是在去年下半年推出的新旗舰,一上市就收到了较大的反响,它首次将动铁与动圈单元完美结合,技术上非常先进,从而提供绝佳的音质。AKG 耳塞的外壳采用了金属材质,铝合金外壳由一整块金属块雕刻而成,保证了腔体的精度。独特的尼龙线设计更为结实,同时能有效解决听诊器效应。这款耳塞售价也不菲,12800元的价格已经是目前非定制耳机中最为昂贵的了。
AKG K3003旗舰耳塞
&&AKG K3003旗舰耳塞
&&& 参数方面,AKG K3003耳塞的频响范围为10-30000Hz,阻抗仅8欧姆,灵敏度125dB,尽管采用了AKG一贯的低阻抗、高灵敏度设计,但只有高素质的前端才能让其发挥真正的实力。声音方面,这款耳机已经很难找到缺点,如果说不如意的地方,就是高频动铁味道稍重,各种风格的音乐都能比较好的演绎。
参考价格:12800元
品牌: 7Top5:它是小众人群的最爱
● 歌德PS1000
&& &歌德似乎一直是小中人们最爱的耳机,不过其优秀的品质仍然是人们所无法忽视的。歌德目前的旗舰耳机是PS1000,它是从GS1000升级而来的,这款耳机13000的售价也十分高昂,当然,其声音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这款耳机在外观设计方面一眼就能够看出拥有传统的歌德产品风格,但它拥有强烈的金属质感,这是与前作的木质风格有所区别的。
&&歌德PS1000耳机
&&& PS1000耳机采用开放式结构,宽厚的外壳与耳罩设计看起来也非常特别,不过PS1000耳机的佩戴舒适度也是十分出色的。PS1000并不像其他歌德耳机那样只擅长人声的表现,它能够应付大多数类型的音乐,是一款真正的全能型选手。
参考价格:13000元
品牌: 8Top4:耳机中的奢华之作
&&& 铁三角的产品线非常丰富,其低端产品给人的印象是时尚与流行,高端耳机音质表现出色,尤其在女声方面表现出色。当然,的做工以及设计方面也是非常值得赞赏的。铁三角ATH-L3000耳机是铁三角2004年推出的旗舰耳机,其奢华的设计工艺绝对让人咋舌。这款耳机全球仅限量500只,售价高达1600元。
铁三角ATH-L3000耳机
&&铁三角ATH-L3000耳机
&&& ATH-L3000耳机采用了北海道实心樱木外壳,外侧以CONNOLLY制造的高档皮革包裹,用料奢华。耳机采用了死心平行线,使用真丝进行特殊的编织包裹,在耳罩处采用天然橡胶管进行保护。头带部分是新型的耳翼支撑设计(PAT),无需调整就能柔软地紧贴头部,接触面采用名贵的小牛皮,佩戴舒适度大大增强。
参考价格:16000元
9Top3:静电耳机中不可忽视的强者
● STAX 009
&&& 提到静电似乎只有那么为数不多的几家厂商在努力坚持,经典耳机惊人的细节表现也是其他耳机无法比拟的。耳机之王奥菲斯就是最为著名的静电耳机,但也有的耳机敢于和奥菲斯进行抗衡,这就是著名的STAX。字2011年收购了STAX后,这个低调的王者也越来越多的被用户们所熟知,当然,当年STAX 007的风光之年已过,STAX 009已经出现。
STAX 009静电耳机
&&STAX 009静电耳机
&&& 在今年初的CES2012上我们曾经曝光并报道过STXA的新款旗舰耳机009,这款耳机售价将接近40000元,也确实是目前唯一能够和传奇奥菲斯相媲美的耳机产品。STAX009耳机仍然采用了静电结构,在解析力方面拥有者惊人的表现,当然,它的售价也已经非常惊人了,我们期待它的到来。
参考价格:接近40000元
品牌: 10Top2:它是真正的动圈之王
&&& 在低端市场中太过常见,导致很多人们认为索尼没有太多高端产品。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敢称作“动圈耳机之王”的其实还是索尼的R10,它是由索尼在1988年推出的顶级动圈耳机。这款耳机采用了光叶榉树的树心木材——这也是被公认为最合适的材料作为MDR-R10的木壳。当然,MDR-也并不像很多耳机那么常见,它十分稀有,价格更是被炒作到了4万元左右。
索尼MDR-R10耳机
&&索尼MDR-R10耳机
&&& 索尼MDR-R10耳机架构设计采用了FRESDAM(Freeform Shape Design and Manufacture)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振膜更是采用了非常罕见的50mm的生物纤维,不愧是顶级动圈耳机。R10的耳机线是纯度为99.9999%的线形结晶无氧铜导线,可以在信号传输中减少信号的损耗。当然,MDR-R10耳机的音质表现也是难以比拟的。
参考价格:40000元
11Top1:耳机中的真正王者
&&& 森海塞尔的奥菲斯“Orpheus”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然,奥菲斯并非一个单独的,它是一个由HEV90电子管耳机放大器和HE90经典耳机组成的奥菲斯耳机系统。奥菲斯系统由全手工打造而成,全球仅限量300套,据说每套系统的制作时间约为两年。当然,目前打造奥菲斯的工程师们都已经年迈,也有很多人已经离我们远去,奥菲斯早已经停产多年,它真正成为了有价无市的耳机。
森海塞尔奥菲斯耳机系统
&&森海塞尔奥菲斯耳机系统
&&& 奥菲斯耳机系统到现在来说也是最贵的,高达20万的售价即使你买的起也不见得就有。奥菲斯耳机系统对于每个发烧友们来说都是向往的神器,只需一听而别无所求。奥菲斯系统在声音方面没有特别突出的频段,也没有短板,整体表现出一种中庸的态度,这也是它最过人之处。
参考价格:20万元
写在最后:
&&& 以上这些耳机,或许我们普通消费者在市场上是很难见到的,并且也有一些是已经停产、成为永恒的经典型号。但无疑这些都是发烧友们的最爱,或许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一些发烧设备。不过这些天价的设备对于一般的音乐消费者们来说是无法想象的,我们作为普通人们来说也没有发烧友们的“金耳朵”,对于音质的要求或许并没有那么高,选择普通的耳机足够自己聆听就好。
&&& 最后提醒大家,音乐聆听是本质,太过对于器材发烧,有悖于欣赏音乐的初衷,对于器材的选用,也要学会适可而止。
& &&&&&&&&
产品类型 佩戴方式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23045¥3996¥12997¥1298¥21999¥35910¥189分享到微信
使用微信扫码将网页分享到微信
还记得,在那个 iPhone SE 都还没出门的春天, iPhone 7 的消息就已经满天飞了。
其中,传得最火,说得最热闹的还是这一个:
苹果将会下一代 iPhone 上取消 3.5mm 音频接孔。
这听起来,可是一个“惊吓度”很高的消息啊。当耳机玩家在吆喝:“又可以换耳机”,当耳机小白要呐喊:“又要换耳机”时,当大家都在迷惑:
为什么要换接口?
3.5mm 接口哪里不好?为什么大家都要改 USB 或者是 Lightning 接口?
那换了接口之后,我自己的耳机还能不能用?
爱范儿就借今天的这个机会,跟大家谈谈:
为何大家都想取消 3.5mm 音频接口?这么做到底有什么影响?
想砍掉 3.5mm 的,苹果绝对不是第一家
尽管,苹果这个“砍掉 3.5mm 接口”想法传得特别火,但第一个这么做的、想这么做的可不只有他们。
在智能手机还没有像今天普及的年代,诺基亚和索尼爱立信就已经开始尝试用数据接口来连接耳机。这个群体中,也不乏一些“强调音质”的音乐手机。其中,索爱的 Walkman W810 就是一款提供“数据接口 — 3.5mm 接口转换器”的音乐手机。
2011 年 6 月,OPPO 就推出了一款用 USB 作为音频接口的 Android 手机 OPPO Find。之后,他们在 OPPO R5 上也用了这样的设计。
不过,在这两个不强调手机音频解码年代,把 3.5mm 这个模拟信号输出接口换成数字接口的作用并不大。毕竟在那个年代,人们不会为了听歌而给手机上一个体积大两倍的耳放。走在路上,这也没有带个蓝牙耳机来得酷炫。
(插图来自:)
而到了 2013 年,vivo 推出了一款主打影音的的智能手机 vivo Xplay。这款手机抛开了“手机想提升音质,就该加特效”的不良传统,开始从解码、放大等音频的基本功中下功夫。
与此同时,vivo 这一举动,也让不少普通用户开始关注手机的音频听感表现,一些外置 DAC、耳放等小型“音质补品也应运而生。这除了有索尼、安桥、铁三角这个做便携耳放的传统品牌以外,森韵、阿斯翠 Astrotec 等国内音频厂商也开始推出相关的产品,也让这个话题重新热起来。
最后,来到了 2016 年初,自各家外国媒体不断地传“iPhone 要取消 3.5mm 音频接口”这个消息后,让这个话题再进一步升温。现在不仅仅是各家媒体都在关注,不少手机品牌、芯片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个领域。
(插图来自:)
最近发布的乐视超级手机 2 就是支持 USB Type-C 的手机产品之一,而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也在筹备相关的技术,准备进军这个“USB Type-C 音频圈”。加上市面上其他数字连接耳机产品,这个话题再一次火了。
所以,如果苹果真的要取消 3.5mm 转头数字接口的话,他们绝对不是第一个有这种想法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当然,作为用户的你也不必担心,苹果或其他厂商在更换接口之后会没有耳机可以使用。因为现在已经不少的音频厂商开始跟进了,相信,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产品供用户选择。
为什么都要向 3.5mm 接口开刀?
现在,大部分的手机、音频厂商都拥有了这个想法。但是,是出于什么理由,他们都想向这 3.5mm 接口动刀呢?主要的方向有两个:
化简机内结构,让手机变得更薄
在传出“苹果取消 3.5mm 接口”这消息的时候,就有人猜测苹果是为了厚度而动的刀。
从 iFixit 的拆解图看来,加入强化结构的 3.5mm 接口还是会比 Lightning 接口要厚一些,但并不会太过于明显。但是,在取消 3.5mm 接口之后,电路板上的相关结构也会减少,占据的相应体积也会减少,从而降低机身厚度。而 OPPO R5 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将机身厚度控制在 4.85mm。
如果苹果或今后其他手机品牌想这样做,这其中一定会有相似的考虑。
从模拟信号输出改为数字信号输出,为的就是音质
接口的改变除了能够影像机身厚度,还让传输信号发生了质的改变。通过 3.5mm 接口传输的是已经处理好的模拟信号,而通过 Lightning 接口、USB Type-C 等这类接口输出的则是未经过完整加工的数字信号。
当然,这样做最终还是为了音质。对比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具备更多的可塑性,为用户提供的可能性和玩点也会更多。具体的改变,会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让手机用上更加专业的外置解码
在 2013 年之前,很少 Android 手机厂商会去主动谈音质、谈听感。这里,主要还是跟手机本身有关。
手机这种移动性需求极高的产品,制造者无时无刻都想把它变薄。要在内部空间早“寸金尺土”的状态下,让手机塞下音频的专用芯片、专用电路的话,是一种不太现实的做法。
要不是屏幕尺寸持续飙升,要让手机吃上独立的音频模块这种想法,也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够实现。
不过,如果手机只是作提供音频文件之用,将所有解码、放大等工作都移动手机外部去做,这个问题就能够好好解决。即便手机变得再薄,体内空间再小,它也能够“拥有”独立解码系统,还是能够提升音质的。
针对外置解码这个点,各家厂商都有自己不同的做法。但整合起来,会有这三种常见的方式:
I. 索尼、飞利浦、JBL、乐视等:带解码芯片的 DAC 耳机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做法。将传统的耳机产品与一些小型的外置解码器相结合,变成一种能够独立处理音频文件的耳机产品。接上这类耳机之后,手机将不再接管音频处理的相关工作。通过数据接口将文件传输到耳机之后,让耳机去接管解码等后续相应的处理工作。
这样做,能尽可能减少手机内部电路对声音的干扰,同时也能够不再受内部集成解码芯片的限制,因而能支持更高规格的音乐。
毕竟,手机只是一个文件提供方,它不参与解码等处理工作,因此也无需考虑内部解码的问题。只要解码耳机能够支持,那么让手机用上 DSD 音频、Hi-Res 音频这种高规格音频,还是有可能的。
(插图来自:)
对此,传统的消费级耳机制造商已经推出了这方面的产品,包括索尼的 MDR-1ADAC、飞利浦 Fidelio M2L,这都是较为普遍的带 DAC 模块的耳机产品。
最近,乐视推出的 CDLA 耳机也是加入到这个战团当中。同时,近似 最新一代 EarPod 造型的乐视 CDLA 耳机打破了人对于 DAC 耳机的常规理解:DAC 耳机不一定是大型的头戴耳机,普通的小型耳塞也能够做到,这也算是一个进步。
另外,如果要在这几种外置解码方案中选一种,那外置解码的 DAC 耳机应该是苹果最容易实现,也是最可能实现的一种。
苹果在 2014 年五月份,用 30 亿美元收购了 Beats。那次收购的内容包括 2015 年 11 月推出的流媒体服务之外,还包括一些无线耳机的制造资源,但就没有谈及有线耳机、解码耳机的制造方案。
不过,按照苹果目前的做法和实力,再加上他们和音频芯片制造商 Cirrus Logic 的关系,要集合三者的技术制造出一款带解码的 EarPod 或者是头戴式耳机,这也不是难事。
II. 创新 Creative、森韵、阿斯翠 astrotec 等:小型 DAC 解码产品
当然,想外置解码的话未必一定要选择带 DAC 的耳机。之前,爱范儿就在中就已经提到了一款小型的外置 DAC 产品。
这种小型外置 DAC 未必能够达到“耳放”的需求,为用户驱动阻抗较大的耳机产品,但是要实现外置解码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类产品的体积相对较小,和手机“捆绑”起来也不会显得像传统移动式耳放那样累赘。所以,这也算是一种解决方案。
另外,它能够提供 3.5mm 音频接口。用户接上之后,就等于多了一个转换器,依然能够使用 3.5mm 的耳机。
III. 安桥、铁三角、OPPO HA 系列、索尼 PHA 系列等:传统的移动式耳放产品
如果要让上文提到的小型外置 DAC 更进一步,那应该就是目前常见的移动式耳放产品。
他们不仅仅是面对手机,同样也为一些音频播放设备提供支援。他们在解码等方面会更加专业,而且能够提供多种输出模式,可玩性也会比以上提到的两种产品要多不少。但是,碍于体积和价钱的问题,这类产品要在普通用户中普及,可能性不大。
2)确保解码能力的同时,也要提供稳定的供电与推力输出
除了提升解码能力,通过数据接口提供稳定的供电输出,能够确保其稳定的推力输出。
(插图来自:)
根据 ,英特尔在最新的开发会议展上展示了 USB-C 耳机插孔设计,用于取代传统的 3.5mm 耳机插孔。英特尔希望通过这种新技术,用 USB Type-C 接口直接为耳机通电和通信。实现外置解码的同时,也能够为耳机提供更稳定的供电,确保声音的质量。同时,耳机也可以再进一步压缩体积,无需再为内置电池考虑。
除了英特尔的技术,目前用数据连接的 DAC 耳机基本上都不需要考虑供电和推力等因素,内置电池已经能够解决这一部分的问题。这也是能够有效解决手机推力不足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
3)数字解码的后续:能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除了提升解码质量以外,数字输出至外部解码也能提供更多的可玩性。
例如,索尼的 PHA-3 能够在解码后实现“左右平衡输出”,将声音分离成左右声道输出到耳机当中。根据官方的说法,这样做能够为声音增加“空气感”,意思就是在扩大声场表现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其“宏伟感”。
尽管在专业发烧友面前,这只不过是一种数码味极重的修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算是一种解码后续的玩法。相信,大部分用户都不会抗拒这种后续的可能性的。在未来,相信这种“可能性”,将会更加多种多样。
以上提到的,基本上都是模拟接口转换到数字接口后的特点、优势。
如果今后的发展真的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手机上的音质比拼,将会由之前更玄学、更偏重结果的“听感大战”,变成更加实质、更加有针对性的“解码大战”。
改个接口,就能有这种效果?未必!
根据以上的分析,数据接口的确具有很大的潜力,也能够为手机音频等方向提供更大的提升空间。
但事实上真的能够有这种效果?具体能够换来的效益真的预想中大?
不,以上只是把手机也当作一款注重音频表现的移动产品去考虑。但如果考虑的手机的使用人群、使用环境等因素,就能够发现,其实这种提升其实并不明显。
1)去掉 3.5mm 接口,并不能变薄
按照 OPPO 的做法,通过取消 3.5mm 音频接口能够进一步压缩手机的厚度,这种做法在当年是可行的。毕竟,当时的手机还未达到今天这个水平,还是有足够的余量去压缩的。
(插图来自 Youtube)
但是,到了今天,手机的续航能力逐渐增大,而手机屏幕的尺寸也快到达了人能够单手操作的极限。在这种状态下,取消 3.5mm 接口的确能够通过节省内部空间来压缩体积。但是在屏幕不能再增大,电池不能再缩小的前提下,如果还要继续压缩,必定会影响到体验。
所以,通过这种方法去压缩厚度,相信收到的成效不会太大。如果单纯为了厚度而取消 3.5mm 接口,也未免太过武断了。
2)改了数字接口,换了外置解码就提升“听感”?未必
的确,从音频质量的角度去考虑,加入更加专业的外置解码的确能够提升音质。但是,这种音质的提升未必能够转换成听感的实际提升。而且,因为产生了不少附加问题,也会让不少的消费者却步。
I. 普通音频用户未必能够感受到听感的差异
对比专注于音频表现的发烧友,大部分被称之为“木耳”(就是指对音频差异没有太大感觉的用户)的手机用户,对解码这种更加专业的指标,他们并不敏感。要在现在这个年代察觉解码上的变化,其实并不容易。
之前,笔者在爱范儿进行了一次相关的测试,借此了解各类用手机听歌的用户对音频文件质量的感知。这次测试除了有普通的直接听感对比之外,还加入了飞利浦的 Golden Ear 金耳朵测试。而受测者有发烧级的音频用户,普通的音频爱好者以及对这方面没有太大兴趣的手机用户。
结果表明,用户比较容易发现区别的是三个阶段:
64kps 到 320kps 这个区间:这项是音频发展的早期,由于音频质量很低,因此每一步的提升,人都比较容易感知,只要是简单一听还是能够听出来的。
320kps 和普通无损 ape、FLAC 文件两者的区别:由于两者相差了还是有一个较大的距离,部分歌曲的损失会比较明显,所以普通的音乐爱好者还是能够听出区别的。
普通无损到 Hi-Res 规格音乐的区别:第三项对比,Hi-Res 会比普通无损高出 70% 的信息量,而同样在部分音乐中,Hi-Res 的高频延展会比普通音乐要明显不少,所以音乐发烧友、少部分的音频爱好者还是能够区别。
但是,这个测试只是一个“实验室型”的测试。意思就是让受测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带着当时最好的耳机坐下,认真去听得出的结论。如果要是走在路上,或者在户外、分心于其他活动时,这种区别感知就会下降,那么分别也就不明显了。
(插图来自:)
而大部分的手机用户都只是处于普通阶段,他们更注重的是歌曲的内容或当时渲染的环境,而不是歌曲的表现质量。所以从这几点总结下来,解码的提升对于用户,尤其是使用场景复杂的手机用户来说,提升真的不太明显。
II.设备购置成本,用户不愿接受
除了对普通用户的区别不明显之外,使用成本和购置成本增加也是其中降低成效的原因。目前,一副带 DAC 的耳机产品将大约在 1000 元到 2000 元之间,而一个简单的外置 DAC 产品也在数百元到千元左右,移动耳放就更加贵了。
(插图来自:)
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他们并不会愿意去增加预算来选购这些设备。即便是全民取消 3.5mm 之后,他们也可能只是局限于官方的配塞,不会作其他改变,那么听感体验的提升也可能无从谈起。
III.改变现在的使用习惯而带来的不便
使用这些数据接口的耳机之后,部分使用方式会发生改变。例如:
你不能够一遍充电,一边打电话听音乐。使用蓝牙连接的话,也未必能够享受到有线外置解码提供的效果
不习惯给手机添加转换口、外置 DAC 的用户,会因为要“捆绑”(音频圈内对前端播放器连接耳放的说法)而感到使用和携带的不便
使用自供电的 DAC 耳机,也要考虑耳机的续航。不能忍受手表“一天一充”的用户,相信也更不能忍受“一天一充”的耳机吧
这些体验上的改变,也是这种革新的推进阻碍。用户得不到一个很好的体验,他们也不能够从这些牺牲中换来一定的成效,相信他们也不会愿意做出这个改变的。
IV. 数字输出的稳定问题
还有,数字输出并不是“绝对稳定”的代名词。模拟信号容易被干扰的同时,数字信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其中,时间抖动(JITTER)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简单的说,它会让声音出现一定、细微的延迟。
普通用户未必能够感觉到,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如果你要解决,可能就要像传统 Hi-Fi 一样加入一些相关设备去解决,这也是一个很麻烦并且很“吃力不讨好”的东西。传统 Hi-Fi 这样做可以,但是手机也这样弄,也未免矫枉过正了。
总而言之,数据输出也不是万能的,它的确能够带来音质的提升,但是它未必能够转化成你的听感提升。因为,听感本来就是一个很玄学的东西,它和你吃东西的味感差不多。除了菜本身好不好吃以外,还夹杂这你的味觉偏好,所以很难通过一个指标就能确切地提升的。
所以,如果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换了个接口,上了外置解码都不能大幅度提升听感的话,那还不如给手机加个音效来得简单粗暴了。
3.5mm 接口的退场,更像是一种大趋势的体现
如果只是把 3.5mm 接口的退场,只是看作一个让手机变薄的简单措施,或者是扩大手机音频的可能性的话,那样的效果未必能够达到效果。毕竟手机是一个移动性极强的产品,它面对的受众更是夹杂着普通用户和专业用户的混合群体。如果单凭这两点去就判断接口退场的意义,那也只能看到失败的片面,这样的评价也不太客观。
3.5mm 接口的退场,更多的是表现一种发展方向。这包含着,业界中盛行的“接口化简”的思维,用综合性较强的数据接口去取代 3.5mm 这种功能较为单一的模拟信号接口,这就是一种趋势。而 3.5mm 接口缺乏技术更新能力,这也是它消亡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这次转变也看到了大型设备制造商对移动音频、对手机通讯的一种新型的探讨。在未来,不仅仅在接口,他们可能会作出更多的尝试。
3.5mm 接口的轮换,只是一个开始。而这个开始,需要苹果、英特尔这些大厂的推动才能走下去。在未来,我们可能 USB Type C、以及新型音频接口 4.4mm 更多的可能性。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买吧,不贵。」
累计已发布 1139 篇文章
最近文章:
使用微信扫码关注爱范儿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广州爱范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8 - 2018。以商业目的使用爱范儿网站内容需获许可。非商业目的使用授权遵循 CC BY-NC 4.0。
All content is made available under the CC BY-NC 4.0 for non-commercial use. Commercial use of this content is prohibited without explicit permission.
Designed by
Design Studio.
关注 if Design Studio.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if Design Studio.
关注爱范儿微信号,连接热爱,关注这个时代最好的产品。
想让你的手机好用到哭?关注这个号就够了。
关注玩物志微信号,就是让你乱花钱。
小程序开发快人一步。
最好的微信新商业服务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耳朵测试网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