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rx1和a7哪个好每次开机需要设置日期时间

您所在的位置: 百科 >
诺基亚手机
阿里云手机
大可乐手机
努比亚手机
奥林巴斯相机
卡西欧相机
整机类术语
笔记本平板推荐
苹果平板电脑
苹果笔记本
谷歌平板电脑
微软平板电脑
三星平板电脑
宏平板电脑
联想平板电脑
华硕平板电脑
E人E本平板电脑
索尼平板电脑
神舟平板电脑
惠普平板电脑
其他平板电脑
华硕笔记本
戴尔笔记本
联想笔记本
东芝笔记本
其他笔记本
苹果一体电脑
联想一体电脑
装机硬件术语
装机外设术语
Intel处理器
主板产品专区
网络办公类术语
网络路由专区
家电类术语
电视盒/电视棒专区
索尼电视专区
三星电视专区
其他电视专区
生活电器专区
操作系统类问题
办公软件类问题
社交软件类问题
网站/网盘类问题
影音软件类问题
浏览器类问题
安全防护类问题
影像处理类问题
系统工具类问题
开始需按F1时间被清零怎么回事
  电脑开机时不能自动进入系统,每次都需要按F1才可以进入系统,这是因为电脑主板电子没电或接触不良,主板电子的主要作用是供电给,保存B的设置,其中系统时间就是保存在BIOS中的,所以,当主板电子没电或断电时,时间就会自动归零,恢复到默认的出厂设置。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给主板更换电子,或重新安装一下电子,看是否有接触不良的情况。  显卡全称显示接口卡(Vo card,Graphics card),又称为显示适配器(Video adapter),显示器配置卡简称为显卡,是个人电脑最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显卡的用途是将计算机系统所需要的显示信息进行转换驱动,并向显示器提供行扫描,控制显示器的正确显示,是连接显示器和个人电脑主板的重要元件,是&人机对话&的重要设备之一。  显卡作为电脑主机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输出显示图形的任务,对于从事专业图形设计的人来说显卡非常重要。 民用显卡图形芯片供应商主要包括(超威半导体)和Nvidia()2家。  全称是Graphic Processing Unit,中文翻译为&图形处理器&。GPU是相对于CPU的一个概念,由于在现代的计算机中(特别是家用系统,游戏的发烧友)图形的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一个专门的图形核心处理器。NVIDIA公司在发布GeForce 256图形处理芯片时首先提出的概念。GPU使显卡减少了对CPU的依赖,并进行部分原本CPU的工作,尤其是在3D图形处理时。GPU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有硬件T&L(几何转换和光照处理)、立方环境材质贴图和顶点混合、纹理压缩和凹凸映射贴图、双重纹理四256位渲染引擎等,而硬件T&L技术可以说是GPU的标志。GPU的生产主要由nVIDIA与AMD两家厂商生产。
热门关键词索尼DSC-RX1规格变化通知
发表时间:
来源:www.sony.jp
作者: 编译
责任编辑: 梁爽
  索尼DSC-RX1于日发布,日登出对这款相机部分规格和某些功能修改的公告。
1.对焦模式
对焦模式,可以选择以下四种方式【变更前】
单次自动对焦(AF-S)/连续自动对焦(AF-C)/
直接手动对焦(DMF)/手动对焦(MF)
对焦模式,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方式【变更后】
直接手动对焦(DMF)/手动对焦(MF)/自动对焦(AF)
拍摄短片时为连续自动对焦(AF-C)。
在外观上的对焦模式拨盘相应做出改变。
2.提升快门速度上限
快门速度高达1/4000s (F5.6以上)
【变更前】
程序自动(30-1/2000秒)/光圈优先(30-1/2000秒)/快门速度优先(30-1/2000秒)/手动曝光(30-1/2000秒)
【变更后】
程序自动(30-1/4000秒优先)/光圈优先(30-1/4000秒)/快门速度优先(30-1/4000秒)/手动曝光(30-1/4000秒)※
※仅限于f/5.6以上光圈,f/2.0以上光圈最高快门速度1/2000秒、f/4.0以上光圈最高快门速度1/3200秒
周关注度:8241
周关注度:6989
周关注度:6326
周关注度:6241
周关注度:6879
周关注度:6573
周关注度:6541
周关注度:6357Sony Cyber-shot DSC-RX1 评测前篇menuphotosphotos
GoPro Fusion 评测:璞玉待琢
timeagotimeago
2018 年 5 月 4 日
Image credit: SaveSony Cyber-shot DSC-RX1 评测前篇
2012 年 12 月 26 日, 早上 09:04
全幅规格的相机现在虽然称不上流行,但在今年的 Photokina 前后, 全片幅规格的相机要说是「百花齐放」应该也不算夸张,即便如此 Sony RX1 的登场的超强气势还真的是直接吸走了一堆人的目光。与 NEX 系列机型推出的时候相似,就在众厂商正努力跟上将 APS-C「随身机化」的同时,全幅规格的随身 DC 就这样被 Sony 给做出来了,想必当时除了让我们惊讶之外也让一堆厂商跌破了眼镜。
不过这部相机是否真能夹带着与
类似的气势,再次扮演市场搅局者的角色呢?有注意我们报道的朋友,应该在看过 的心得之后依然意犹未尽吧,这次,就请在跳转之后来看看这部全幅随身机的实力是否真能物有所值吧 -- 简单透露一点点心得,这部相机应该算是笔者少数几台评测完会很舍不得归还的相机之一了吧。
Gallery: Sony RX1 機身外觀(Body) | 85 Photos
gallerygallery
& 规格简介从发表以来,Sony RX1 一直给笔者一种强烈的距离感,这点可能是因为这部相机不论是在摄影器材展,或是在之中,几乎都是永远静静地放在展示台上亦或是玻璃柜里有关系(难以触及啊啊啊)。所以最后,不得不在心目中只有把这部相机在脑海里定位为与
差不多等级的相机,但却因为「135mm Full-Frame 全片幅」惊人规格的关系,所以才敢卖这样的高价。事实上,直到实际摸到了这部 Cyber-shot 机型里面的最最最高端(系列机型中应该没有比这部更贵的了吧?),小编才体会到了 Sony 与 Zeiss 合作碰撞出来的顶级相机产品到底是有多么地吸引人,也回想到了 Sony 推出 R1 时的那种经典感受。RX1 拥有 14 bit 的 RAW 原始档记录能力、感光范围除了原生的 ISO 100 - 25,600 外(可向下延伸至 ISO 50,自动感度最高可达 ISO 25,600),还能透过多框除噪的功能让感光度范围扩张到达到最高 ISO 102,400 的惊人规格 -- 这点相较于自家的最高旗舰 SLT 单反机型 ,可是要再多扩增了一格呢!针对此点,采用的新一代 BIONZ 影像处理器的这部全幅 Cyber-shot 机型的 5fps 连拍机能应该也帮上了很多的忙,多框除噪 / HDR / 全景拍摄等功能都对连拍有一定的需求呢。录影的机能上,RX1 理所当然具备现下相当基本的 1080p 规格,流量最高可达 28 Mbps 与 60fps 的记录能力。虽然它不具备其他 Sony 相机机型所拥有的 OSS 光学防抖功能,但在录影中还是可以选择以电子防抖的方式来启动稳定功能(广角焦段将因此有所牺牲,加上 16:9 的裁切,焦段大约为 44mm 左右)。而其 113 x 65 x 70mm 的尺寸,整体而言大小真的就像是台 NEX-7 之流的 APS-C 感光元件旗舰机型配上定焦镜的差不多大小,虽然 482g 的重量在轻薄机型中并非特别抢眼的规格,但也是因为其具备镁合金的高金属质感与坚固构造的关系。不过单看规格,相信大部份人(包括笔者刚开始)应该都对那人民币 19,900 的售价有点不以为然吧?毕竟 2,430 万像素的全幅感光元件市面上也不算少见,35mm f/2.0 的等效镜头也有很多厂商都有提供,甚至自家的 NEX 系统也能透过搭配 Zeiss 镜头达到类似的焦段 -- 而且 f/1.8 的光圈还要来得更大些呢(更别忘了 NEX-7 可是也有 24MP)。但只凭表面上的规格真的能显示出 RX1 的价值吗?固定式镜头的画质保证(蔡司的招牌更别说了...)、新世代全幅感光元件加上轻量化的机身,配合数个独立调整转盘的进阶操控等,细数起来,其实都让这部全幅随身机的价值渐渐好像多了一些。而那冰凉的金属漆面机身所带来的优异质感,更是有一点上看终极对手 Leica 旗舰机型的感觉 -- 这点,坦白讲真的有摸过这部相机的朋友应该才能真正体会到 RX1 的优异质感,不过还是让笔者尝试通过镜头试着将部分的外观质感带给各位读者吧。 外观在评测期间基本上只要笔者掏出这部相机,几乎十个有八个都以为是 NEX 相机 -- 好吧,我承认我拿在手上也有想要拆镜头的冲动,而且机身是真的跟 NEX 机型十分接近,但最经典的还是朋友听到价位的表情了。还未拿在手上时,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部全幅的 Cyber-shot 相机真的比想像中的要小巧很多,这点在我们的中,可以轻易地察觉,基本上它的大小,顶多只有装了 Kit 镜的 GF1 大小而已,甚至重量也十分接近,而跟同样属于 APS-C 且是固定镜头的
相比,反而看起来十分娇小,但机身外观的质感方面则是有相当多的差异。机身的正面我们可以直接看到 Sony RX1 的型号分别标示在机身的左右肩上,方正的蒙皮占了机身的一侧面积,至于右下角看到的是对焦模式的切换钮,可提供 AF / DMF / MF 的功能切换;镜头的前端,也能看到红色 T* 烙印在这颗拥有镜间快门的蔡司(Zeiss)镜头之上,滤镜的尺寸与焦段光圈等信息则是也都清楚标示於其上。关机时镜头的光圈会缩至最小,而开机时则会将光圈开放到目前所显示的光圈大小 -- 在此可以提一下 RX1 的机身特色,其实它在使用光圈先决与手动曝光时,只要切换光圈,即会透过预览功能直接将光圈缩至该数值,所以可以直接通过屏幕观察到目前的景深状态,自然也无需提供景深预览的功能。将 RX1 转到侧面,则是可以看到蔡司的商标紧邻在 Sony 招牌之下,机身侧面的接口部分,则是有别于其他 Sony 机型,采用的是滑盖开启的特别设计,在「喀」一声的开启之后,内部由上到下提供了 micro-USB、HDMI 与外接麦克风接口的连接选择。有趣的是,在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到突起的屏幕边框,刚拿到 RX1 的时候,笔者还曾经误以为 Sony 竟然佛心的偷偷地把翻转屏幕规格赋予此机,不过事实上,这块画质与色彩都表现十分优异的 3 吋 123 万点高分辨率 RGBW 屏幕,其实是采用固定式的设计,所以各位要是有机会摸到 RX1 可别跟小编一样傻傻的在那边抠边缘啊。背面可以看到设计上与 NEX-7 相当类似的背后蒙皮造型,不过录影专用按钮则是与 NEX-6 一样都藏到了大拇指握持处的死角中,以免发生误触的状况。感觉 RX1 分别向自家的多部机型撷取了许多不错的优点,尽管很可惜 RX1 并不具备上述两部机型的内建电子观景窗配置,但通过在 NEX-6 上首见的新版外闪热靴,其前缘的金手指接点,通过其也使 RX1 能获得外接电子 / 光学观景窗功能,而为了保护接点,原厂也提供了专用的热靴盖让使用者在没有装上装置时使用。我们还能看到已经在许多 NEX 机型上常见的转盘设计 -- 这次 RX1 则是可在转盘的方向中,除了上以外的方向自定功能。也提供了专用的 FN 钮,以及在照片播放界面时搭配在录影时也能用来锁定曝光的 AEL 按钮,两者搭配则是可以用来做为放大与格状检视界面的切换功能;专门的删除钮与选单按钮则是在整个操作界面的最底下可以找到。在内闪拨杆与播放钮的右侧可以找到第二个曝光调整转盘 -- 它主要负责的是手动曝光模式下的快门调整功能,由此可见 RX1 的操作界面颇为直观。不过光这样其实还没完呢!只要你见到机身的正上方部分,相信很多人都能瞬间感受到浓浓的传统相机的机身设计与质感。RX1 拥有与 NEX-6 相似的专用曝光模式转盘 -- 比较可惜的是,即使在镜头上已经拥有光圈调整环直觉操作配置,不过没有采用独立快门转盘设计 -- 某方面而言,这对快速切换功能还是比较有帮助的,镜头的前端,可以看到采用手动切换的近拍环,可将近拍距离通过改变镜片前端距离的方式,切换至(距离焦平面)最近 20cm 的拍摄距离 -- 没概念?实际使用起来,RX1 大约可以将十吋 iPad 平板拍到最大 1/4 块,虽然这近拍功能并不算特别强悍,但一般而言拍拍食物等都算相当够用了。 手感与操作RX1 拿上手的感觉跟 Sony 的文案 「Full frame, Palm size.」十分切合,整台机身要塞进笔者自己的外套口袋是 OK 的(只是口袋会有点鼓就是了...)。稍微把玩一下,便能很直接地感受到强烈的金属触感传至手心 ,1/3 格切换的光圈环、滑顺适中的对焦环都让人对其质感与手感爱不释手。这边比较可惜的是近拍切换环有点过于细小,所以急着切换时总是会不小心去转到前端的对焦环;光圈的格数切换的格段感不是很确实,而且阻力有点弱,所以若是将手环住镜头来握持机身,很可能会偶尔不小心切换个 1/3 ~ 2/3 格,但是这方面的影响其实不算大,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即可。RX1 的光圈环设计与近期 Zeiss 所推出的镜头相似,都是在标示着光圈数值的表面左右提供稍微浮起的操作两个区块供使用,坦白讲,这部分的操作手感并不是非常的踏实,所以偶尔会因为手指还在找光圈环位置而影响到拍摄节奏的状况产生。这点,在机身角落的对焦模式切换转盘也有类似的情况,因为有点硬加上没有提供更有阻力的接触点,所以建议会时常切换此功能的朋友可以考虑将 AF / MF 的切换功能自定在方向键内,应该会更为快速些。RX1 的开关与模式转盘手感都相当「硬朗」,这方面也许是为了避免使用者误触切换到所作的考量;机身上的所有按钮都是采用内陷的蚀刻设计,按键的质感与手感都属上乘,金属质感且具备复古风味的快门线螺纹设计,虽然刚开始切换起来会因为阻力有点重担心是否会把开关拨杆给弄断(XD)。右手蒙皮的部分虽然范围不大,但软硬程度满刚好的,虽说机身上没有突起的手把设计,但整体而言提供的握持感已经十分不错,虽说小相机还是逃不了手指还会在镜头内侧挣扎的命运,不过个人倒是觉得这样的表现已经算不错了。RX1 的重量尽管已经是全幅数码相机中尺寸最小巧的机型了,但拿久了还是会有点沉手的感觉,这点相信这对会考虑此机的消费者而言,应该比较偏向于享受金属质感的「甜蜜负担」吧?RX1 算是一部可以单手操作的机型,几乎右手已经可以掌控大部分的功能。只有闪光灯的开启拨钮与对焦模式转盘比较靠机身左侧,至於机顶的模式转盘与镜头的相关功能(光圈、近拍切换、手动对焦),虽然用单手还是可以接触得到,但还是建议用双手执行比较不会让自己看起来有种陷入窘境的感觉。最后还是要提一下细节的部分。Sony 这次真的对细节照顾得十分的好,接口与电池记忆卡的外盖打开来都有种很痛快的感觉 -- 那个接口的滑盖设计真的令笔者感到十分惊艳。镜头盖的部分则是采用了金属打造,忽略重量不说,整体而言 Sony 真的是从开箱到开启镜头盖开机使用,都感觉得出来有用心地让这部相机更「高级」。真心推荐各位有机会一定要亲身体验看看这部相机,相信只要摸过的朋友应该能立即感受到 Sony 与 Zeiss 在打造这部相机上的诚意所在。
Gallery: Sony RX1 MENU 選單 | 76 Photos
gallerygallery
对焦表现这应该会是大部分人比较难以接受的部分了,RX1 的对焦尽管在短暂的开箱动手玩时笔者认为仅是「及格」,虽说在一整周的相处之间,自己一直都是觉得这样的表现算很 OK,但这单纯是因为自己对于 RX1 其它部分的表现真的颇优异,所以并不觉得这样的对焦感觉有特别令人不爽的地方。(好啦,浅景深真的会令人难以自拔~遮脸)坦白讲虽然在本篇评测已经将对焦的速度简单示范给各位了解,但在日常生活的表现中,其实 RX1 的对焦判定机能并不是非常优异。尽管它的对焦行程前后移动的速度相当迅速,不过合焦时还是很容易有迟疑的情况产生 -- 也就是尽管即时预览看起来已经算是对到焦了,RX1 的对焦系统还是会前后确认一次。而这样的对焦表现,其实在新一代的 NEX 相机群乃至于同系列的
都不太会有这样的状况发生。所以假设大家考虑购买这部相机的话,个人认为优先需要测试的,也许就是你能不能接受这样的合焦反应速度了。喔!在此一定要提一下一个小发现,拥有光圈环的 RX1,尽管可以直接在缩光圈时预览景深,但笔者也发现光圈这样做动对於对焦系统可能带来的一个问题点。就是在缩光圈时,对比对焦所接受的光亮程度也会因此被减少,也就是并不会在对焦时全开光圈。这点跟笔者曾经把玩试用过 Zeiss 的 M42 手动镜相似,有点像是将光圈控制保持在手动档位一样。这点相信 Sony 也有注意到,因为 RX1 如果将光圈一路缩到超过 f/8.0 之后,其实在半按快门对焦时,机身还是会自动将光圈放到 f/8.0 的大小进行对焦后,才再将光圈缩小。尽管开放光圈与 f/8.0 时的对焦情况并没有太显着的差异感受,但笔者还是不禁纳闷,为何厂方不愿意让光圈保持在最大光圈来进行自动对焦呢?初步猜测也许是为了快门延滞的表现吧,毕竟缩光圈也是需要一点点时间的咯。应该也有人会好奇切换到近拍时 RX1 的对焦速度如何吧,事实上个人觉得速度算是保持相同的水平啦 -- 是说,比较被考验的还是对焦侦测的模块咯。而 RX1 近拍切换的方式还是令小编有点难以习惯,感觉需要更长时间的磨合,才能在拍摄时把这方面的切换时机练习得更适应些,这也意味着这部相机其实并非「高速」为最高宗旨的机型咯。 续航RX1 用的电池与 RX100 完全相同,都是采用 BX1 的锂电池。但一般而言,官方所提供的 CIPA 数据在笔者一般的评测使用之下,表现基本上都会较数据好个两成左右吧,但这样的状况在 RX1 上真的是看不出来,实际上在几次完全用尽电池的拍摄状况下,RX1 每次充电可以拍摄的照片数大致上为 240 ~ 250 张左右(约莫拍摄五分钟左右的几个视频片段),但有一天竟然只拍不到 200 张就没电收工。这样的表现的确是令人有点失望,虽说它可以直接以 micro-USB 的界面用移动电源进行紧急充电,但总觉得 Sony 应该至少要给 RX1 喂颗稍微大电量一些的专用电池也好,不然这样的状况,真的是不多买个两颗电池的话,出去玩一天还是会有点担心撑不够久。而且重点是,RX1 并不能边通过的移动电源充电边使用,使用的传输线也必须要具备资料传输功能才能使用,而且盒装内也没附上专用的充电器,所以... 电量貌似也是这部超高端数码相机比较弱势之处。 未完,后篇待续...RX1 出乎意料的高质感,真的令笔者有一种回到手动相机极度流行的底片时代,即使在不开机的状态下,都能让人把玩品味相当久,某种程度甚至有一种上看 RF 顶级机型质感的错觉 -- 是说,虽然跟 M9 比 RX1 是满便宜的... 如果质感不好,相信 Sony 也不敢开出那么高的售价吧?至于这部全幅消费机实际拍摄的表现,到底是否也能让我们看到挂上 Zeiss 招牌的高画质坚持呢?就请各位喝杯茶跟着我们继续观看本次 深入了解一下吧。
timestamptimestamp
3 月 28 日
photosphotos
timeagotimeago
2015 年 3 月 28 日, 傍晚 08:04
卡尔蔡司 FE 35mm F1.4 ZA 实拍体验:一切都美好,除了...
以往常被人认为较为缺乏完整镜群的 Sony Alpha 全幅无反相机系统,在 2015 年一口气推出了五款新镜计划,一次满足了使用者对广角大光圈、微距甚至是旅游镜头的需求 -- 好吧,应该还有很多...作者: ,
2015 年 3 月 28 日, 傍晚 08:04
储存timestamptimestamp
timeagotimeago
2015 年 2 月 5 日, 傍晚 09:02
柯达与电影公司就胶片使用达成协议
各位胶片电影的死忠,柯达今天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早些时候他们与六家好莱坞电影巨头(迪斯尼、福克斯、NBC、派拉蒙、索尼、华纳兄弟)签订了一项协议,确定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为希望使用胶片拍摄电影、...作者: ,
2015 年 2 月 5 日, 傍晚 09:02
储存timestamptimestamp
9 月 15 日
timeagotimeago
2013 年 9 月 15 日, 下午 06:00
佳能用 35mm CMOS 感光元件在低光环境中拍下 Full HD 萤火虫短片
佳能在三月时推出了专用于极度低光环境内录影的 35mm 全画幅 CMOS 感光元件,而现在我们终于得以一窥其效果。和上次的拍星星不同,这一次佳能选择在日本石垣岛上记录下了一段森林中八重山姬(Ya...作者: ,
2013 年 9 月 15 日, 下午 06:00
储存Email订阅& 2018 Oath Inc. 版权所有。我有一部索尼RX1,想用它拍一段重要视频,时长约三个半小时,不考虑电池和存储卡,机器能不能承受住?_百度知道
我有一部索尼RX1,想用它拍一段重要视频,时长约三个半小时,不考虑电池和存储卡,机器能不能承受住?
注意拍摄还不能中断,机器会不会因过热而罢工?
我有更好的答案
罢不罢工都不行,因为相机录像时间都有限制,一般是29′59″,不会再高了,超过半小时就要额外交摄像机的税了,厂家故意限制的时间。顺便膜拜一下土豪,我几千块的单反都不舍得录像,你直接rx1录,还是三小时……
如果是家用便携式DV呢
看型号吧,有的散热不行,或者容量太小拍不了,有的内置120g硬盘什么的。
采纳率:30%
肯定不行啦~~就算单反都不可能连续拍摄超过半小时,更何况集成度这么高的微单,肯定过热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你好,按照你说应该不可以实现
机器会受不了的。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作者:阿奇&&&&来源:DCview&
&&&&&&&& 索尼近来奇招不断,NEX系、Alpha系的好评先不提,RX100采用1英寸大小感光元件的轻巧类单反,令随身应用有着高画质的享受,前阵子的索尼
Alpha A99以首款全幅单电登场,而这次更是以首款全幅类单反RX1登场,从谣言至发布时就引爆不少的话题,当然全幅是一个重点,另一个重点则是不能换镜头却有
着高昂的身价,但其实你看看RX1配上蔡司35mm F2.0镜头,以及多样强悍功能就知道这价格绝对不会低。
索尼Cybershot RX1的重点规格
新型24.3MP全画幅Exmor CMOS 感光元件(同 α99)
感光元件使用新的聚光技术与电光二极扩张技术
3.0英寸122万像素 LCD屏幕
卡尔.蔡司 T* f/2.0 35mm 定焦镜头
镜头并使用非球面镜片、9 片光圈叶片
镜头外有光圈环、对焦环可手动快速调整参数
25 个对焦点、内建水平仪、机背有 AEL 锁定按钮
增距镜模式可有效放大焦距约 1.4 与 2x(等效焦距 49,70mm)
多样的外接配件(电子、光学观景窗、遮光罩与皮套等)
14 bit RAW 档格式、多达 13 种的创意滤镜
HDR、包围曝光、全景等功能
感光值 ISO 100 - 25600(可扩至 ISO50,)
Full HD 1080/60p 影片录制(AVCHD2.0 编码)
快门范围 30s-1/2000s、支持峰值对焦
每秒 5fps 的连拍速度、最近对焦距离 20cm
支持 SD/SDHC/SDXC, Memory Stick Pro Duo/ Pro-HG Duo 记忆卡
使用 NP-BX1 锂电池,续航力约 220 张(CIPA 标准)
尺寸大小:113 x 65 x 70 mm,482g
这些是的拍摄范例,稍后会有原图可下载
&&&&&&&& RX1的机身质感甚佳,可以说是摸过就会令你印象深刻,造型方正典雅的他在机身大小及重量平衡上兼顾得十分良好,虽然不是口袋相机,但看在全幅的感光元件
份上,仅482g含镜头、电池记忆卡的重量可以说是轻量级选手,而且镜头还是蔡司F2.0大光圈的镜头。
扎实高质感的RX1
拥有小巧的内闪
内闪采手动弹跳开关
&&&&&&&& 相机右侧的蒙皮质感不错,也许是为了兼顾造型,不过如果厚一点点会更好抓握。
相机右侧有蒙皮包覆
&&&&&& 提到卡尔蔡司的镜头相信很多有在玩相机的朋友都会有种眼睛发亮的感觉,因为蔡司的镜头在光学质量上大都有着不错的评价,在RX1身上的这颗属于
Sonnar系,有着*T镀膜的加持,用料实在,有7群8枚镜片,其中三片是非球面镜及AA镜片,同时虽然RX1和A99是使用同一块的感光元件,但 RX1并无内置光学防抖或者SteadyShot,有点小可惜,还好镜头光圈够大且质量优良,或多或少可弥补这个缺憾。
这颗蔡司35mm F2也是吸引人的卖点之一
镜头左侧有对焦模式快速切换钮
相机左侧有端子孔盖
打开盖子可见USB/AV、HDMI及外接麦克风接孔等
功能转盘及曝光补偿转盘
热靴座有保留电子接点
&&&&&&&&& 机背的LCD表现甚为优异,这边提一个小插曲,因为LCD边缘有一点点厚度,令笔者一开始以为RX1拥有翻转屏幕,抠了一阵子还不见动静才发现是自己二了,不论如何3英寸123万像素的RGBW屏幕实在是细腻动人。
机背LCD表现甚佳,可惜不是触控的&
&&&&&&&& RX1采用的锂电池型号是BX1,和RX100相同,看来有理由买一大一小的随身机,电池续航力看CIPA的数值仅有220张,实在是有点不够力,还好RX1是通过micro
USB充电,所以有时笔者外出拍摄时在移动过程中就拿移动电源为他充电。
电池槽及记忆卡于机底且与脚架孔有一定距离
&&&&&&&& 全机的操作基本上就继承了Alpha系的操作,平时大都以Fn切换菜单及参数。在使用RX1时有时也会玩玩有趣的相片效果来做点另类创作,但稍为麻烦的是
因为相片效果仅能以Jpeg储存,如果使用RAW或RAW+Jpeg模式时是不能使用的,要先主动切回Jpeg模式。另外,相片效果也能套用于录像中,为 影片的趣味性加分。
高对比度单色
(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部分色彩: 红
&&&&&&&& RX1使用起来其实都令人十分满意,唯对焦速度表现平平,不算慢,但也不快,和自家A99等半透式反光镜数字相机比起来有点差距,还好整体来说落在还可接受的范围。
&&&&&&&& 另一个笔者觉得设计上较为特别的地方在于使用光圈先决时,RX1会想办法将快门速度维持在1/80s或以上,而快门先决时光圈值则是会在F4或者更小,虽
不至于不合理,但在光圈先决时为了更好的画质,有时快门速度可以使用至近安全快门的速度,这样可以使用更低的感光度达成,RX1如此的设计似乎可以增加一 点拍摄成功率,还好本机的高感光度表现优秀。
&&&&&&&&& 这颗蔡司35mm F2镜头光学质量甚高,镜头上有三个转盘,分别是微距焦段/正常焦段的切换、手动对焦环及光圈环,手感甚佳,成像除了变形不明显之外,成像质量在光圈全开
时已经是甚为锐利,略收一级光圈表现已十分理想,还有光圈缩至F16左右时边缘开始有轻微失光现象。
35mm F2大光圈定焦镜头
镜头上有对焦距离切换环、光圈环及对焦环
各光圈成像缩图
中央(左)及边缘(右) 100%裁切
&&&&&&&& 在RX1上要使用近拍功能要记得先转动镜头前缘的焦段环,转到Macro段时可以在20-35cm成功合焦,放大率不算太大,日常小物算还够用的范围,成像表现扎实。
最近拍时各光圈成像缩图
#1, ISO 50, f/2.8, 1/1600s
#2, ISO 50, f/2, 1/1000s
#3, ISO 800, f/2, 1/80s
#4, ISO 50, f/16, 2s
#5, ISO 50, f/2, 1/200s
&&&&&&& 笔者使用很多相机时其实都不会太喜欢使用自动感光度,但使用RX1时有时放任给他自动ISO,主要的原因是因为RX1高感光度表现优秀,使用自动感光度可
以不用烦恼的专注构图就好,而上脚架利用低感光度作长时间曝光时细腻的成像令人感动,尤其是在使用Raw转出时令成像更上一层楼。
#1, ISO 50, f/16, 30s (Raw 转出)
#2, ISO 1600, f/2, 1/80s
#4, ISO 800, f/2, 1/80s
#5, ISO 50, f/16, 10s
#6, ISO 800, f/4, 1/30s
#7, ISO 800, f/4, 1/6s
#8, ISO 1600, f/2, 1/80s
各感光度表现
&&&&&&& RX1的感光度一般的可范围是ISO 50-ISO 25600,而且也和Alpha系一样有降噪选项,使用时的感光度范围是ISO
100-ISO 1024000,一般的情况下,在标准降噪的情况下一直至ISO 6400仍有很不错的表现,在多重降噪的情况下甚至ISO 12800和ISO 25600当成缩略图应用都还不错。
各级感光度实拍100%裁切 #1
各级感光度实拍100%裁切 #2
强大的录像功能
&&&&&&& RX1在机身背后有独立的录像启动键,格式上和A99一样可至
60p 28Mbps的高画质,采用AVCHD/MP4编码,支持立体声收音,并支持外接麦克风,而且录像模式一样有P/A/S/M的进阶曝光模式,在A99上的 P/A/S/M录像有个怪异的设计,就是一定要使用MF才能使用,但RX1不用,在AF下就可以使用P/A/S/M录像。
&&&&&&&& 另外,虽然RX1不具有感光元件移动或者光学镜片式防抖,但在录像中也提供了电子式防抖,启动后放弃一点广角,利用类似裁切的方式达成某程度上的防抖,效果其实尚可,以下三段实录均使用手持及电子式防抖录像。
&&&&&&&& 在RX1刚发表时,笔者在想:“不会吧,卖这个价位还不能换镜头,谁要买啊?”,但实战一段时间后觉得,原来,高画质的摄影也可以很轻巧、很轻松,尽管不能换镜头,但35mm
F2且光学质量极佳的镜头,搭配全幅使用时就是种享受。
&&&&&&&& 因为RX1和A99使用是同样的全画幅感光元件,我想在成像质量上大家应该是不会有疑虑,高感光度的可用性极佳,夜间长曝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同时一般使用下,多重降噪令手持高感光度有着更好的表现。
&&&&&&&& 操作手感及操控上其实可以说是十分佳,而且选单系统上和Alpha系相同,要上手也会更容易,未来如果有翻转屏幕甚至是触控屏幕对一些操作来说也会变得更
为便利,唯自动对焦速度如果可以更快会更好,但至少目前生活或一般主题已十分够用,如果你想要一台生活、旅游的高质量轻巧全幅相机,RX1是你极佳的选 择。
超小巧全画幅数字相机。
机身质感甚佳、功能转盘、实体按键多令操作有利。
蔡司35mm F2镜头光学质量优良,令人无需担心的成像。
多样化的电子机能实用,像是相片效果、全景等功能。
成像质量优异,高感光度可用性极佳。
多重降噪的处理令高感光度表现更上一层楼。
录像质量优异,支持外接麦克风,且设计较A99合理。
我了解的,价位有点不亲民。
自动对焦速度可以更快一点。
电池续航力可以更好一点。
如果有光学防抖更好。
握把略浅,深一点点可以增加稳定性。
笔者希望有个翻转屏幕,能触控更好,这样选对焦点时就方便多了。
每扇为你敞开的门,后面都有个开门的人。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3-01-22 08:56
低照度时的画质不错哦!
用全部生命和热情,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梦幻世界......
With&all&life&and&passion,&to&find&their&own&dream&world......
发表于:13-01-22 10:44
小巧便携,成像极佳。
换个角度看世界,你会看到另外一个世界.....
发表于:13-01-22 21:49
好东西,很诱惑人.
发表于:13-01-25 17:42
以下是引用 第4楼 @大江东去SJD 的话:
好东西,很诱惑人....
春或秋依然美丽,只是年华易老。。。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rx1和rx1r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