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200水冷 三菱发动机2.4怠速不稳充电正常 高速加油门越大充电压就越高、六线充电器、求大神、是不是线圈有问题?这

汽油机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组成,即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组成;柴油机由以上两大机构和四大系统组成,即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和起动系组成,柴油机是压燃的,不需要点火系。

曲柄连杆机构是往复式内燃机的主要工作机构。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在作功冲程,它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活塞往复运动、曲轴旋转运动而转变为机械能,对外输出动力;在其他冲程,则依靠曲柄和飞轮的转动惯性、通过连杆带动活塞上下运动,为下一次作功创造条件。

  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是提供燃烧场所,把燃料燃烧后气体作用在活塞顶上的膨胀压力转变为曲轴旋转的转矩,不断输出动力。

  (1)将气体的压力变为曲轴的转矩

(2)将活塞的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曲柄连杆机构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三部分组成。

  (1)机体组:气缸体、气缸态、气缸盖、曲轴箱及油底壳

  (2)活塞连杆组: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

(3)曲轴飞轮组:曲轴飞轮

(一)汽车发动机机体组

  机体是构成发动机的骨架,是各机构和各系统的安装基础,其内、外安装着发动机的所有主要和,承受各种载荷。因此,机体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机体组主要由、、和气缸垫等零件组成。

  现代汽车上基本都采用水冷多缸发动机,对于多缸发动机,气缸的排列形式决定了发动机外型尺寸和结构特点,对发动机机体的刚度和强度也有影响,并关系到汽车的总体布置。按照气缸的排列方式不同,气缸体还可以分成单列式,V型和对置式三种

  发动机的各个气缸排成一列,一般是垂直布置的。单列式气缸体结构简单,加工容易,但发动机长度和高度较大。一般六缸以下发动机多采用单列式。例如轿车、轿车、轿车所使用的发动机均采用这种直列式气缸体。有的汽车为了降低发动机的高度,把发动机倾斜一个角度。

  气缸排成两列,左右两列气缸中心线的夹角γ<180°,称为V型发动机,V型发动机与直列发动机相比,缩短了机体长度和高度,增加了气缸体的,减轻了发动机的重量,但加大了发动机的宽度,且形状较复杂,加工困难,一般用于8缸以上的发动机,6缸发动机也有采用这种形式的气缸体。

气缸排成两列,左右两列气缸在同一水平面上,即左右两列气缸中心线的夹角γ=180°,称为对置式。它的特点是高度小,总体布置方便,有利于风冷。这种气缸应用较少。

  气缸排成两列,左右两列气缸在同一水平面上,即左右两列气缸中心线的夹角γ=180°,称为对置式。它的特点是高度小,总体布置方便,有利于风冷。

  为了能够使气缸内表面在高温下正常工作,必须对气缸和气缸盖进行适当地冷却。冷却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水冷,另一种是风冷。水冷发动机的气缸周围和气缸盖中都加工有冷却水套,并且气缸体和气缸盖冷却水套相通,冷却水在水套内不断循环,带走部分热量,对气缸和气缸盖起冷却作用。

  气缸直接镗在气缸体上叫做整体式气缸,整体式气缸强度和刚度都好,能承受较大的载荷,这种气缸对材料要求高,成本高。如果将气缸制造成单独的圆筒形零件(即气缸套),然后再装到气缸体内。这样,气缸套采用耐磨的优质材料制成,气缸体可用价格较低的一般材料制造,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气缸套可以从气缸体中取出,因而便于修理和更换,并可大大延长气缸体的使用寿命。气缸套有干式气缸套和湿式气缸套两种

  干式气缸套的特点是气缸套装入气缸体后,其外壁不直接与冷却水接触,而和气缸体的壁面直接接触,壁厚较薄,一般为1~3mm。它具有整体式气缸体的优点,强度和刚度都较好,但加工比较复杂,内、外表面都需要进行精加工,拆装不方便,散热不良。   湿式气缸套的特点是气缸套装入气缸体后,其外壁直接与冷却水接触,气缸套仅在上、下各有一圆环地带和气缸体接触,壁厚一般为5~9mm。它散热良好,冷却均匀,加工容易,通常只需要精加工内表面,而与水接触的外表面不需要加工,拆装方便,但缺点是强度、刚度都不如干式气缸套好,而且容易产生漏水现象。应该采取一些防漏措施。

  气缸体下部用来安装曲轴的部位称为曲轴箱,曲轴箱分上曲轴箱和下曲轴箱。上曲轴箱与气缸体铸成一体,下曲轴箱用来贮存润滑油,并封闭上曲轴箱,故又称为油底壳图。油底壳受力很小,一般采用薄钢板冲压而成,其形状取决于发动机的总体布置和机油的容量。油底壳内装有稳油挡板,以防止汽车颠动时油面波动过大。油底壳底部还装有放油螺塞,通常放油螺塞上装有,以吸附润滑油中的金属屑,减少发动机的磨损。在上下曲轴箱接合面之间装有衬垫,防止润滑油泄漏。

  气缸盖安装在气缸体的上面,从上部密封气缸并构成燃烧室。它经常与高温高压燃气相接触,因此承受很大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水冷发动机的气缸盖内部制有冷却水套,缸盖下端面的冷却水孔与缸体的冷却水孔相通。利用循环水来冷却燃烧室等高温部分。

  缸盖上还装有进、排气门座,气门导管孔,用于安装进、排气门,还有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等。汽油机的气缸盖上加工有安装火花塞的孔,而柴油机的气缸盖上加工有安装的孔。顶置凸轮轴式发动机的气缸盖上还加工有凸轮轴轴承孔,用以安装凸轮轴。

  气缸盖一般采用灰铸铁或合金铸铁铸成,铝合金的导热性好,有利于提高压缩比,所以近年来铝合金气缸盖被采用得越来越多。  气缸盖是燃烧室的组成部分,燃烧室的形状对发动机的工作影响很大,由于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燃烧方式不同,其气缸盖上组成燃烧室的部分差别较大。汽油机的燃烧室主要在气缸盖上,而柴油机的燃烧室主要在活塞顶部的凹坑。这里只介绍汽油机的,而柴油机的燃烧室放在柴油供给系里介绍。

  汽油机燃烧室常见的三种形式

  (1)半球形燃烧室

  半球形燃烧室结构紧凑,火花塞布置在燃烧室中央,火焰行程短,故燃烧速率高,散热少,热效率高。这种燃烧室结构上也允许气门双行排列,进气口直径较大,故充气效率较高,虽然使配气机构变得较复杂,但有利于排气净化,在轿车发动机上被广泛地应用。

  楔形燃烧室结构简单、紧凑,散热面积小,热损失也小,能保证混合气在压缩行程中形成良好的涡流运动,有利于提高混合气的混合质量,进气阻力小,提高了。气门排成一列,使配气机构简单,但火花塞置于楔形燃烧室高处,火焰传播距离长些,轿车发动机采用这种形式的燃烧室。

  盆形燃烧室,气缸盖工艺性好,制造成本低,但因气门直径易受限制,进、排气效果要比半球形燃烧室差。捷达轿车发动机、轿车发动机采用盆形燃烧室。

  气缸垫装在气缸盖和气缸体之间,其功用是保证气缸盖与气缸体接触面的密封,防止漏气,漏水和漏油。

  气缸垫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弹性,能补偿结合面的不平度,以确保密封,同时要有好的和耐压性,在高温高压下不烧损、不变形。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铜皮——棉结构的气缸垫,由于铜皮——棉气缸垫翻边处有三层铜皮,压紧时较之石棉不易变形。有的发动机还采用在石棉中心用编织的纲丝网或有孔钢板为骨架,两面用石棉及橡胶粘结剂压成的气缸垫。

  安装气缸垫时,首先要检查气缸垫的质量和完好程度,所有气缸垫上的孔要和气缸体上的孔对齐。其次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上好气缸盖螺栓。拧紧气缸盖螺栓时,必须由中央对称地向四周扩展的顺序分2~3次进行,最后一次拧紧到规定的。

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按照发动机每一气缸内所进行的工作循环和发火次序的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各气缸的进、排气门,使新鲜充量得以及时进入气缸,废气得以及时从气缸排出;在压缩与膨胀行程中,保证燃烧室的密封。新鲜充量对于汽油机而言是汽油和空气的棍合气,对于柴油机而言是纯空气。新鲜充量充满气缸的程度用充气效率表示。充气效率越高,表明进入气缸内的新鲜 充量的质量越大,可燃混合气燃烧时可能放出的热量愈大,发动机发出的功率也愈大。 配气机构可从不同角度来分类。按气门的布置分为气门顶置和气门侧置式;按凸轮轴的布置位置分为下置式、中置式和上置式;按曲轴和凸轮轴的传动方式分为齿轮传动式、链条传动式和齿带传动式;按每气缸气门数目分,有二气门式和四气门式等。配气机构的总布置 配气机构的组成与工作情况 各式配气机构中,按其功用都可分为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两大部分。气门组包括气门及与之相关联的零件,其组成与配气机构的型式基本无关。气门传动组、是从正时齿轮开始至推动气门动作的所有零件,其组成视配气机构的形式而有所不同,它的功用是定时驱动气门使其开闭。1.气门顶置式配气机构 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倒挂在气缸盖上。气门组包括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座、弹簧座、气门弹簧、锁片等零件;气门传动组一般由摇臂、摇臂轴、推杆、挺柱、凸轮轴和正时齿轮组成。

  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就好比人体的呼吸系统,进排气的机械动作就有如人体的呼吸气。尽管配气机构的作用相当于人体的呼吸器官,但是它的作动原理以及构造却相对要复杂许多。

  在汽车的构成部件中,发动机的配气机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和人体的呼吸器官一样掌控着氧气的进入,对于能否做功拥有决定权,不过它的工作环境可比呼吸器官严酷多了——油污、高温、高压,毫不夸张的说简直有如炼狱。配气机构的主要功能是按照一定时限自动开启和关闭各气缸的进、排气门。它的作用则是空气及时通过进气门向气缸内供给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新鲜空气(柴油机)。并且及时将燃烧做功后形成的废气从排气门排出,实现发动机气缸换气补给的整个过程。

  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大体构成以及分类

  除了要负责完成发动机各气缸的进气和排气,配气机构同时还要保持整个工作状态的准确动作和工作环境的高度密封。因为气缸在高温、高压下燃烧绝不容许出现漏气或断气,显然这对各厂商的制造技术也是一个严峻考验。配气机构一般由凸轮轴、气门推杆、挺柱、气门摇臂、摇臂控制轴、气门导管以及气门等部件构成。在这些构成部件中,气门摇臂和推杆由于无法适应大部分发动机紧凑化发展的需要,目前已经越来越少采用了。

  凸轮轴的布置位置可分为顶置式(OHC)、中置式、侧置式(OHV)和下置式。由于中置式和下置式在结构上距气门较远,所以通常辅以气门推杆对气门进行控制,目前这两种布置方式仅在一些大型发动机或摩托车上能看到。气门布置方式可分为气门顶置和气门侧置式;此外,进、排气门的数量可分为每缸3气门(2进1排)、4气门(2进2排)和5气门(3进2排)。曲轴和凸轮轴的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式、链条传动式和橡胶齿带传动式三大类。

16V)结构。这一结构术语表达的意义即凸轮轴和进、排气门采用顶置式,每气缸4气门,进、排气门分别由两根独立的凸轮轴分别控制开闭。由于凸轮轴和曲轴各自处于发动机的顶端和低端,而为了降低运转噪音和维护成本,目前已有大多数轿车发动机采用链条传动方式,比如大众POLO、铃木利亚纳、福特福克斯以及标致307。

  了解了配气机构的大体构成和分类,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它的工作状况。尽管在制造技术上对配气机构要求十分严格,但是它的运转状况却一点也不难理解。在凸轮轴上布置了许多小凸轮,这些凸轮就负责每个气门的开闭。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常见的顶置凸轮轴和气门配气机构是怎么工作的。

  当发动机启动,启动马达带动曲轴旋转,随着活塞正常运转后,凸轮轴随即通过链条获得由曲轴输出的旋转动力,凸轮推动进、排气门上下往复式运动,形成开闭状态来吸入新鲜空气或释放燃烧后的废气。由于在凸轮两侧布置着进、排气门,所以当凸轮每旋转一周则会分别控制进、排气门各自开启一次,而当凸轮轴上的凸轮旋转脱离气门瞬间,气门就会失去推动力然后自动由弹簧关闭严密。在我们常见的四冲程(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发动机中,进、排气门仅分别在进气和排气冲程时开启,而在每个进、排气循环过程中,控制进、排气门的两根凸轮轴分别旋转1圈,带动它们的曲轴则需要旋转2圈,即曲轴与凸轮轴的传动比为2:1。

  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拥有诸多优点,比如在设计上它没有挺柱、摇臂和推杆,直接通过凸轮轴上的凸轮来驱动气门开闭,这不仅在结构上大大简化,同时使凸轮轴在旋转中的负荷相应减小,并且对于凸轮轴和气门弹簧的要求也降到了最低。从维修角度来看,这也降低了成本。所以目前这种结构的配气机构越来越多出现在各种类型的发动机上。此外,从物理特性上来说,凸轮轴和气门顶置的好处不仅在于进、排气通道拐弯少、气流阻力小,而且气体的进出也更加通畅。如此一来,气门的布置和燃烧室的结构也更紧凑,有利于混合气体形成涡流帮助燃烧,对动力性和经济性都有很大的提升。

  最新技术的运用对配气机构的影响

  随着各个厂商对发动机配气机构的逐步改进,目前每缸4气门发动机已经越来越多,但是在人们越发追求大功率的同时对于燃油消耗值也非常关心。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平衡低速扭矩输出和高速功率输出的油耗问题,如果只用单个节气门控制燃油供给显然有些捉襟见肘,而目前最常见的办法就是采用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控制来解决这个矛盾。这个方法也就是在常规的配气机构中采用可变式气门驱动机构。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控制实际上是两种技术,可变气门正时是控制气门开闭的时间,而升程控制则是控制气门的开启大小,两者都决定着进气量(包括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的大小,并且可变气门正时会根据发动机负荷变化及时控制进、排气门的开闭时间,并由短到长呈线性变化,使发动机在全段转速输出期间都更有力,并且更加节省燃油。

在汽车业内,本田的i-VTEC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控制和丰田的VVT-i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比较有代表性。

气门,valve,是的一种重要部件。气门的作用是专门负责向发动机内输入燃料并排出废气。

  从发动机结构上,分为进气门(inlet valve)和排气门(exhaust valve)。进气门的作用是将空气吸入发动机内,与燃料混合燃烧;排气门的作用是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并散热。

  从气门的成品结构上分类,通常分为整根气门、双金属对焊气门和空心充钠气门等。

附加工艺通常为顶部焊片、顶部堆焊、锥面堆焊、表面氮化处理、表面镀铬处理等。

  在冷态下,当处于关闭状态时,气门与传动件之间的间隙称为气门间隙。

  间隙过大:进、排气门开启迟后,缩短了进排气时间,降低了气门的开启高度,改变了正常的配气相位,使发动机因进气不足,排气不净而功率下降,此外,还使配气机构零件的撞击增加,磨损加快。

  间隙过小:发动机工作后,零件受热膨胀,将气门推开,使气门关闭不严,造成漏气,功率下降,并使气门的密封表面严重积碳或烧坏,甚至气门撞击活塞。

采用液压挺柱的配气机构不需要留气门间隙。

  首先大家要知道气门摇臂与气门的间隙(即气门间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进排气门均安装在的顶端,也是温度最高之处,为了留有膨胀的空间,因而必须存有空隙,至于间隙的大小,因厂家设计不同而不一致,通常在0.2~0.25毫米之间。发动机气门摇臂与此气门之间经过长久的动作及磨耗,间隙会愈变愈大,所以才有气门脚间隙的调整。然而并非所有汽车均需调整气门脚间隙,有些车辆气门间隙属于自动调整,就不需要调整气门间隙了。

  (1)拆下气门室盖。拆下气门室盖的固定,小心取下气门室盖,注意不要损坏气门室盖衬垫。用抹布擦净气门及摇臂轴上的油污,以方便气门调整作业。

  (2)找到一缸压缩上止点。用摇手柄转动曲轴或撬动,使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位置。

  从发动机前面看,曲轴皮带轮的正时凹坑与正时记号对准。在部分大型车上飞轮壳的检视孔1-6缸刻线与飞轮壳正时记号对齐。例如:东风EQ6100-1型发动机,飞轮1-6缸刻线应与飞轮壳的钢球对齐。

  此时从气门处看:一缸的气门应都处开关闭的状态。如果一缸的气门不全是关闭状态,说明一缸活塞在下止点位置,您应再转动曲轴360度, 使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位置。

  (3)确定各缸处于压缩上止点的方法。根据发动机构造原理我们知道,各缸处于压缩上止点时,该缸的气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因此,您可以打开分电器盖并确定各缸高压分线的位置,摇转曲轴,当分火头指向该缸高压分线位置时,触点张开的瞬间位置,则该缸处于压缩行程的上止点位置。这们您便可以比较准确的确定各缸压缩上止点的位置,方便地调整气门。

  (4)测量气门间隙。气门间隙有冷车值和热车值之分,您在测量时应在符合该车的规定的状态下进行。

  选出符合规格的塞规插入气门杆与气门摇臂(或凸轮)之间。稍微拉动塞规,如有轻微的阻力,表示间隙正确。

  为了确定间隙是否正常,您可以找出比规格大一号的塞规(例如规定值为0.25mm时,用0.30mm)插入气门间隙,此时,塞规应无法插入,再用小一号的塞规,应可以顺利插入气门间隙中,如果符合上述要求,气门间隙没有问题。

  如果上述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表示气门间隙不正常,必须调整间隙。

  (5)调整气门间隙

  1)气门间隙的调整。首先松开气门调整螺钉的固定螺帽,把规定厚度的塞规插入气门间隙处,一手抽拉塞规同手转动调整螺钉,直到塞规稍微受到阻力为止。

  调整妥当之后,塞规插到气门间隙中央,调整螺钉保持不动,拧紧固定螺帽锁紧调整螺钉。锁好螺钉后,再用塞规重新测量气门间隙,因为您可能在锁紧时无意转动了调整螺钉,使气门间隙改变。如果气门间隙改变,应重新调整到正确为止。

  2)两次调整法。根据配气机构构造原理,我们知道,进、排气门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按点火顺序和进、排气门排列顺序,可以检查调整4(四缸机)或6只气门(六缸机)的间隙;然后转动曲轴一周,使四或六缸位于压缩上止点位置,再调整其余4或5、6只气门。

3)逐缸调整法。由于发动机气门排列顺序不尽相同,因此,记忆进、排气门的顺序困难。也可按发动机的点火顺序或喷油顺序逐缸调整气门间隙。为了能准确调整气门间隙,您可用前面介绍的方法利用分电器分火头的指向,逐缸调整该缸的进排气门间隙。

  1、在气门工作面上用软铅笔沿径向每隔4mm划一条线,将相配的气门与座接触,并转动气门1/8~1/4转后取出,如铅笔线痕迹已全部中断,且接触在居中偏下,则表示密封良好;如果有的线未断,或接触位置不对,则说明密封不严或密封不合要求,需重新研磨或修复。

  2、将气门在相配的座上轻拍数下后,察看气门及座的工作面,应有明亮完整的光环,且气门上的光环位置应在工作锥面的居中偏下,则认为已达到密封要求。

  3、用带有气压表的气门密封性试验器进行检查,气门组零件处于装备状态,将试器的空气筒紧紧压在气门头部位置,使容筒端面与(或)结合面保持良好密封,然后捏橡皮球,向空气容筒内充气,使具有0.6~0.7MPa的气压。如果在半分钟内气压表的读数不下降,则表示气门与座的结合密封是良好的。

  检查和调整气门间隙的原则,应在气门处于完全关闭、且气门挺柱落在最低位置时进行,顶置式气门应测量气门杆端面与摇臂之间的间隙,侧置式气门则测量气门杆端面与挺柱之间的间隙,其检查调整方法有两种。

  1、逐缸调整法。首先找到已缸压缩终点,调整该缸进排气门间隙,然后摇转曲轴,按点火顺序逐缸进行。

  2、两次调整法。以六缸发动机按1、5、3、6、2、4点火顺序工作为例说明如下:

  ①先将一缸活塞置于压缩终点,则该缸的进排气门必然可调整。

  ②按“二进三排”的原则。即此时二缸的进气门和三缸的排气门必然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它们也是可以进行检查、调整的。

  ③连杆轴径在同一平面上两个气缸,一次只能调整一对气门,所以此时五缸的排气门和四缸的进气门也必然可以检查调整

  ④当六缸活塞位于压缩终点,则其余未检查和调整的气门,必然处于完全关闭状态。

  由此,摇转曲轴两次,即可将发动机的所有气门都进行检查调整。

  (1)划线法.在研磨过的气门工作面上,每隔8mm左右用软铅笔画一条线,然后将相配的气门放在气门座上旋转1/4圈,如所划的线条均被切断,则表示密封性良好,如有的线条未被切断,说明密封不良,需重新研磨。

  (2)加压法,从进、排气管口各注入50ml煤油,然后施加20~30kPa的气压,看是否有煤油经气门渗出,若渗油应拆下再次研磨。

  (3)涂色法,在气门工作面上涂上一层贡蓝薄膜,在气门自然压下气门座时,相对气门座旋转气门,此时,若气门密封面360。都出现贡蓝,则气门是同心的,反之则应更换气门。

  气门间隙过大,就会使气门迟开早闭。以致开启的时间太短,在进气过程中无法充分吸入可燃混合气。使发动机正常功率发挥不出来。在排气过程中,也不能充分排出废气,易使发动机过热。另外,发动机在工作时还会产生气门敲击声,影响机件的使用寿命。

  气门间隙过小,使气门提前开启和延迟关闭,使该气缸无法正常工作。随着发动机温度的升高,气门与气门座将会发生密封不严而漏气。同时还可能使气门积炭,甚至烧坏气门等。

  调整的一般方法是

  ①预热发动机使冷却液水温达到80℃-90℃。

  ②打开离合器壳体上正时标志检查孔和缸盖罩。

  ③确认缸盖螺栓处于拧紧到规定扭矩状态。

  ④转动曲轴,使飞轮上“0”刻线与离合器壳上标记线对齐,确认第一缸进排气门摇臂的弧面与凸轮轴凸轮基圆接触,即一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死点(如果摇臂与凸轮接触,则应旋转曲轴360°)此时气门处于关闭位置。

  ⑤松开调整螺钉1的锁紧螺母2,用螺丝刀转动调整螺钉使螺钉下端面与气门杆3上端面之间A为规定的间隙值(用厚薄规的厚度确定)。保持螺丝刀不动,拧紧锁紧螺母至规定扭矩,然后可用厚薄规插入间隙A进行复查,如此可以调完第一缸进、排气门间隙。

⑥然后顺时针转曲轴(从发动机前端看),对于4缸机每转动180°,即可按点火顺序1-3-4-2的次序调整下一发火缸的气门间隙。对于3缸机则每转240°,即可按点火顺序1-2-3次序调整(曲轴旋转的角度可用飞轮齿圈的齿数进行换算)。

四冲程摩托车气门间隙调整

  气门间隙,是为保证四冲程配气机构的正常工作而设置的,由于配气机构工作时处于高速状态,温度较高,因此如气门挺杆、气门杆等零件受热后伸长,便全自动顶开气门,使气门与气门座关闭不严,造成漏气现象。

  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设计配气机构时,在进排气门杆尾端与挺杆(或摇臂)上调整螺钉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这一间隙,就是气门间隙。

  一、配气机构的几种气门形式四冲程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气门形式,根据气门位置的不同,有侧置气门(SV)、顶置气门(OHV)和顶置凸轮轴式气门(OHC)三种。从结构上来讲,侧置气门最为简单。但由于采用这种气门形式后,发动机的抗爆性能和高速性能差,只能用天低压缩比和转速不高的发动机,因此国外已不再采用。国内现采用这种气门形式尚有长江750和山东750等两种车型。从性能上来讲,顶置凸轮轴式气门最为理想,它能适当前高转速、高压缩比重大功率车型的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近年来生产的金城CJ70、JC70,嘉陵JH70,双狮90,包括从日本进口的CG125等车型,均采用了这种气门形式。顶置气门结构较为复杂,目前仅在美国、原西德(BMW厂生产的R系列摩托车)的意大利等国家由于生产习惯尚继续采用。我国采用这种气门形式的车型有东海750和长江750E。

  二、气门间隙的调整车辆在使用时,由于配气机构的零件磨损或调整螺钉松动,气门间隙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调整。

  1.顶置凸轮轴式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

  a:拆下进排气门室盖和磁电机外罩;

  b:转动磁电机转子,使其外圆面上的“T”刻线与机壳上的刻线对准,皮时活塞应处在压缩行程的上止点;

  c:将厚度为规定气门间隙值的塞尺小心地插入气门间隙内来回拉动,若感到略有阻力时,说明间隙合适.

  d:若间隙不合适,则行旋桦调整螺母,一边用小扳手转动调整螺钉,一边拉动塞尺检查间隙,待间隙合适后,再拧紧后间隙发生变化,应再用塞尺复测一次。

  2.侧置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拆下气门室盖,卸下火花塞;用手指堵住火花塞孔,踏动启动踏杆,当手指感到有气流冲击时,说明活塞已处在压缩行程;这时可将螺丝刀头部伸入火花塞孔内,再缓缓踏动启动踏杆,当螺丝刀上升到最高点时,活塞即处于上止点;检查调整气门间隙。方法同顶置凸轮轴工气门间隙的检查及调整方法.

  3.需说明的几个问题对侧置气门来讲,气门间隙是指进排气门杆尾端与挺杆上调整螺钉间的间隙;对顶置气门和顶置凸轮轴式气门来讲,气门杆恬端与摇臂上调整螺钉间的间隙。气门间隙分冷间隙和热间隙两种,热间隙比冷间隙略小,在发动机冷态下测量的间隙即为冷间隙。通常,进气门冷间隙在0.08~0.10毫米之间,排气门冷商隙在0.10~0.12左右。调整时应严格按说明书上规定的间隙进行。气门间隙的检查及调整必须在进排气门者完全关闭时进行。

而活塞位于压缩行程的时,恰好进排气门完全关闭,所以调整气门间隙时,必须使客厅塞处于上止点。气门间隙的调整应在发动机冷态时进行,严禁在发动机动转时即进行调整。对双缸发动机,应逐缸进行检查及调整。

  (1)当气门间隙全部调整好了以后,应再用厚薄规逐缸检查一边,如有不合格的间隙,一定要调整到正确为止。待全部气门间隙都正确后,再检查一下所有的固定螺钉是否已锁紧。

  (2)装复气缸盖罩。气门间隙调整完毕后,用抹布擦净衬垫、气缸盖罩和缸盖的结合面。然后小心地将气缸盖罩放置于缸盖上,并对准螺栓孔并固定。

装复其他配件,起动发动机进行检验,查看是否有气门响声或运转不平稳的现象。如果有气门响声或运转不平稳现象,说明气门间隙需要再调整。初次调整气门,容易出现上述现象。因此,必须认真操作,避免返工。

因为气门是跟缸体接触的 缸体在运动的时候发出了大量的热 而气门跟缸体接触了以后热量就会传到气门上 从而使气门的伸长量增加如果不预先留出气门间隙的话 当汽车在冷状态下气门正好与刚体紧密接触 没有间隙的话 等到缸体变热气门的伸长量增加了 气门就会顶坏刚体或者气门本身 所以要留出合适的气门间隙。

进气系统由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进气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体、附加空气阀、怠速控制阀、谐振腔、动力腔、进气歧管等组成。发动机工作时,驾驶员通过加速踏板操纵节气门的开度,以此来改变进气量,控制发动机的运转。进入发动机的空气经空气滤清器滤去尘埃等杂质后,流经空气流量计,沿节气门通道进入动力腔,再经进气歧管分配到各个气缸中;发动机冷车怠速运转时,部份空气经附加空气阀或怠速控制阀绕过节气门进入气缸。

指收集并且排放废气的系统,包括排气歧管、排气管、灭音管、尾管以及共振器。

  新鲜空气与汽油混合进入引擎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当气体能量释放后,对引擎就不再有价值,这些气体就成为废气被排放出引擎外。废气自汽缸排出后,随即进入排气歧管,各缸的排气歧管汇集后,经过排气管将废气排出。而就如进气歧管一样,气体在排气歧管内也是以脉冲的方式离开引擎,所以各缸的排气歧管长度及弯度也要设计成尽量相同,使各缸的排气都能一样的顺畅。

  在说到触媒转换器之前,我们先简单的认识一下引擎废气的组成成分。汽油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在汽油分子中几乎都是碳及氢原子,这些碳及氢燃烧后照理应该是产生二氧化碳(CO2)及水(H2(图库 论坛)O),但是因为少量混合气未完全燃烧,并且会有少许机油(有未燃烧的也有以燃烧的)被排放出来,所以会产生HC (碳氢化合物)及CO (一氧化碳)。再者,进到引擎内的空气中,含有百分之八十的氮气(N2),但经过燃烧室的高温,原本很稳定的氮,会与空气中的氧(O2)化合,产生NO及NO2,统称NOx。HC、CO及NOx都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对人体有害,所以世界各国都会制订环保法规,针对车辆排污加以限制。

  由于环保法规对车辆排污的标准相当严苛,不论怠速、加速、低速行驶、高速行驶或减速,都必须符合排污标准,车辆在面对这么严苛的限制,除了在性能与排污中取得平衡点外,唯一的「撇步」就是触媒转换器了。触媒转换器通常以贵重金属为原料,有氧化型触媒、还原型触媒及目前绝大多数车辆采用的三元触媒转换器。

  从排气歧管之后,便接上触媒转换器,以将未完全燃烧之污染物转换为无害物质,保护环境。

  再来上个简单的化学课,排污中的HC和CO都是因为燃烧不完全所产生的,要消除它们就必须再燃烧它们,也就是使它们氧化,所以这是氧化型触媒的任务。而NOx的生成则是因为氮被氧化所致,所以必须还原型触媒来将NOx还原氮气。三元触媒转换器则是让HC和CO的氧化及NOx的还原都发生在同一触媒中。而「触媒」本身并不参与氧化或还原的化学反应,它只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

触媒转换器位于哪里呢?早期的触媒转换器多设置于排气管中段的位置,而近来多装在紧接排气歧管之后,好使触媒加快达到工作温度。触媒必须在接近500度的高温下,才能获得较好的转换效率,低温时则几乎没有转换能力,故冷车的排污量相当大。所以在此也要提醒所有车主,千万不要在室内或地下停车场内热车,尽量车一发动就开到室外,才不至于毒害自己或是其它在停车场内的人员。

顾名思义,消音器就是用来消除排气的噪音,使车辆行驶起来更宁静。一般消音器中会有数个膨胀室,引擎排放出来的废气经过数个膨胀程序后,会使得排气脉冲缓和而消除噪音。然而,由于气体在消音器路径复杂,换言之也就是消音器降低了排气的顺畅性,所以也会略略影响引擎性能。有些人会自行改装直通式排气尾管,这样虽然稍稍提升引擎性能,却会大大增加排气噪音,所以这是不值得肯定也是违反交通规定的行为。

  三元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它可将汽车尾气排出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由于这种催化器可同时将废气中的工种主要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苛刻,越来越多的汽车安装了废气催化转化器以及氧传感器装置。它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碳和氮气,故又称之为三元(效)催化转化器

  三元催化器的工作原理是:当高温的汽车尾气通过净化装置时,三元催化器中的净化剂将增强CO、HC和NOx三种气体的活性,促使其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其中CO在高温下氧化成为无色、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HC化合物在高温下氧化成水(H20)和二氧化碳;NOx还原成氮气和氧气。三种有害气体变成无害气体,使汽车尾气得以净化。

  三元催化器 的检测

  检查催化转化器在行驶中是否受到损伤以及是否过热。将车辆升起之后,观察催化转化器表面是否有凹陷,如有明显的凹痕和刮擦,则说明催化转化器的载体可能受到损伤。观察催化转化器外壳上是否有严重的褪色斑点或略有成青色和紫色的痕迹,在催化转化器防护罩的中央是否有非常明显的暗灰斑点,如有则说明催化转化器曾处于过热状态,需做进一步的检查。

  用拳头敲击并晃动催化转化器,如果听到有物体移动的声音,则说明其内部催化剂载体破碎,需要更换催化转化器。同时要检查催化转化器是否有裂纹,各连接是否牢固,各类导管是否有泄漏,如有则应及时加以处理。此方法简单有效,可快速检查催化转化器的机械故障。

  由于催化剂载体破损剥落、油污聚集,容易阻塞载体的通道,使流动阻力增大,这时可通过测量其压力损失来进行检查。

  在催化转化器前端排气管的适当位置上打一个孔,接出一个压力表,启动发动机,在怠速和2500r/min时,分别测量排气背压,如果排气背压不超过发动机所规定的限值,则表明催化剂载体没有被阻塞。

  如果排气背压超过发动机所规定的限值,则需将催化转化器后端的排气系统拆掉,重复以上的试验,如果催化转化器阻塞,排气背压仍将超过发动机所规定的限值。如果排气背压下降,则说明消声器或催化转化器下游的排气系统出现问题,破碎的催化剂载体滞留在下游的排气系统中,所以首先进行外观检查确认催化剂载体完整是非常必要的。对有问题的排气管、消声器和催化转化器也可通过测量其前后的压力损失来判断。

  将真空表接到进气歧管,启动发动机,使其从怠速逐渐升至2500r/min,观察真空表的变化,如果这时真空度下降,则保持发动机转速2500r/min不变,且此后真空度读数明显下降,则说明催化转化器有阻塞。

  因为催化转化器的阻塞在真空试验中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此试验是一个稳态的过程(2500r/min),真空度读数不会产生明显的下降。如果是在试验室进行一个催化转化器阻塞前后的对比检查,催化转化器阻塞后,进气歧管真空度会发生明显下降,如果进气歧管真空度下降,并不能完全说明是由催化转化器阻塞造成的。发动机供油量减少时,进气歧管的真空度也会下降。因此与真空试验相比,排气背压试验更能真实反映催化转化器的情况。

  以上方法只能检查催化转化器机械故障,催化转化器的性能好坏,也就是其转化效率的高低,则需要通过下列的检查来判断。

  催化转化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由于氧化反应产生了大量的反应热,因此可通过温差对比来判断催化转化器性能的好坏。启动发动机,预热至正常工作温度,将发动机转速维持在2500r/min左右,将车辆举升,用数字式温度计(接触式或非接触式红外线激光温度计)测量催化转化器进口和出口的温度,需尽量靠近催化转化器(50mm内)。催化转化器出口的温度应至少高于进口温度10~15%,大多数正常工作的催化转化器,其催化转化器出口的温度高于进口温度20~25%。如果车辆在主催化转化器之前还安装了副催化转化器,主催化转化器出口温度应高于进口温度15~20%,如果出口温度值低于以上的范围,则催化转化器工作不正常,需更换;如果出口温度值超过以上范围,则说明废气中含有异常高浓度的CO和HC,需对发动机本身做进一步的检查。

通过对比整车排放情况来判断催转化器效率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汽车排放的好坏与各系统的工作状况有关,不可排除的误差因素较多。如用冷热怠速时的排气浓度变化来检查催化转化器转化效率就是不太准确的方法。发动机冷车时,由于汽缸壁较冷,燃烧不完全而产生大量的CO和HC,而发动机热车怠速时,由于燃烧条件好转,发动机已处于闭环控制状态,不需要催化转化器的作用,排气浓度也会大大降低。因此,此项检查不能保证仅仅针对催化转化器的转化效率,可比性较差。

  正时皮带Timing belt是发动机配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的连接并配合一定的来保证进、排气时间的准确。使用皮带而不是来传动是因为皮带噪音小,传动精确,自身变化量小而且易于补偿。显而易见皮带的寿命肯定要比金属齿轮短,因此要定期更换。

  正时皮带的作用就是当运转时,的行程(上下的运动)气门的开启与关闭(时间)点火的顺序(时间),在“正时"的连接作用下,时刻要保持“同步”运转.

  正时,就是通过发动机的正时机构,让每个正好做到:活塞向上正好到时、正好关闭、正好点火。

  正时皮带属于耗损品,而且正时皮带一旦断裂,凸轮轴当然不会照着正时运转,此时极有可能导致汽门与活塞撞击而造成严重毁损,所以正时皮带一定要依据原厂指定的里程或时间更换。

  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在汽缸内不断发生进气、压缩、爆炸、排气四个过程,并且,每个步骤的时机都要与活塞的运动状态和位置相配合,使进气与排气及活塞升降相互协调起来,正时皮带在发动机里面扮演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在曲轴的带动下将力量传递给相应机件。有许多高档车为保证正时系统工作稳定,采用金属链条来替代皮带。由于车辆正时齿形皮带断裂后会造成发动机内部气门损坏,危害较大,故一般厂家都对正时皮带规定有更换周期。

  正时皮带属于橡胶部件,随着发动机工作时间的增加,正时皮带和正时皮带的附件,如正时皮带张紧轮、正时皮带张紧器和水泵等都会发生磨损或老化。因此,凡是装有正时皮带的发动机,厂家都会有严格要求,在规定的周期内定期更换正时皮带及附件,更换周期则随着发动机的结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在车辆行驶到6万~10万公里时应该更换,具体的更换周期应该以车辆的保养手册说明为准。

  正时皮带一般是在80000公里时考虑更换。就算你车上备有正时皮带,一旦发生其断裂,自己也无法更换。因此,当总行驶路程到达8万时,建议考虑更换之。正时皮带在风扇的后面。 正时皮带的历史

  正时皮带于60年代首次出现,用于大多数4缸车,并越来越多应用于V6发动机上。正时带最初应用于凸轮顶置发动机上,与传统正时链相比,正时皮带。

  当今,随着汽车先进程度越来越高,维修的工作量将逐渐减少。于是,车主们往往认为他们的车辆基本不需要修理。而各汽车制造商明确规定了正时皮带进行常规检查及更换的周期,作为专业维修技师,你应该将这一点向车主讲明:作为定期维护、全面检查的一项内容,正时皮带的维护应该加在定期维护的程序中。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定期检查、及时更换有故障的正时皮带,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不同于附属装置的驱动皮带,它们很容易被看到而且易于检查。正时皮带往往隐藏在一个盖子后面,要依据发动机及发动机舱的布置才能触及到。然而,在多数情况下,正时皮带上的盖子,至少盖子的上半部,是可以拆下或者移开的,便于你能仔细地检查及更换皮带。检查时,如果看到的不是保养良好、张紧适度的皮带,你就应该及时把它更换掉。

  正时皮带破裂时,如果皮带被咬住,那么气门停在打开状态,同时发动机停止运转;破裂时如果发动机是空转,就意味着在行程顶部的活塞与张开的气门之间存有空隙。这两种情况下的破裂,损坏的只是正时皮带本身。但是,如果发动机是“过盈配合”设计,活塞和气门占据着相同空间,它们之间没有间隙,那么很快就会损坏其他部件,如气门被弯曲,活塞受冲压等。这些故障将使顾客破费更多,而且还面临长时间不能用车的麻烦。因此,应该让顾客了解定期检查、及时更换正时皮带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让用户知道:常规保养时更换正时皮带,比日后拖进修理厂进行大修要便宜很多。

  增加的收入、忙碌的员工及顾客对定期维护的加深了解将使你获益菲浅。有些维修厂忽视了正时皮带定期维护所提供的维修机会。而作为修理店的经营者应该记住:车辆在你的店里,你就有机会对它进行维修,并使顾客满意。这是你赚钱的良机。然而,如果车辆在行驶途中,皮带损坏,车就会被拖到附近其他的维修厂。这意味着你不仅失去了顾客和维修车辆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赚钱的可能。

正时皮带没有破裂,并不意味着它没有问题。随着皮带越用越旧,它拉伸的程度势必超过张紧装置能够补偿的范围,因而产生正时链轮打滑。而轮齿磨损、有润滑油附着等也会导致打滑。检查时,如果皮带有硬度降低、磨蚀、纤维断裂、或者裂纹、裂缝的现象,就表明皮带已破损,不可以继续使用。接下来,检查链轮故障。损坏的链轮能“烧毁”皮带材料,并加剧皮带齿磨损。链轮故障还可能使气门机构对正时皮带产生更大的阻力。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任务是将汽油经过雾化和蒸发(汽化)并和空气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成可燃混合气,再根据发动机各种不同工况的要求,向发动机气缸内供给不同质(即不同浓度)和不同量的可燃混合气,以便在临近压缩终了时点火燃烧而放出热量燃气膨胀作功,最后将气缸内废气排至大气中。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  燃油供给装置:汽油箱、汽油滤清器、汽油泵、油管等  空气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  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化油器  可燃混合气供给和废气排出装置:进气总管、进气支管、排气总管、排气支管、排气消声器、三元催化转换器等。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不断供给发动机经过滤清的清洁燃料和空气,根据柴油机不同工况的要求,将一定量的柴油以一定压力和喷油质量定时喷入燃烧室,使其与空气迅速混合并燃烧,作功后将燃烧废气排出气缸。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主要组成部分和功用: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主要由燃油供给装置、 空气供给装置、 混合气形成装置和废气排出装置四部分组成。

  1.燃料供给装置的主要功用是完成燃料的贮存、滤清和输送工作,并以一定压力和喷油质量,定时、定量地将燃料喷入燃烧室。

  2.空气供给装置的主要功用是供给发动机清洁的空气;

  3.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装置就是燃烧室的主要功用是使燃油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

  4.废气排出装置的主要功用是在发动机完成作功后排出气缸内的燃烧废气。

  化油器最主要的功用是控制进入进气歧管的燃料流量,以及使燃料与空气正确混合。化油器主要是利用「文氏管(Venturi)效应」将燃油吸入化油器内与空气混合,供引擎燃烧。什么是文氏管效应呢?依据流体力学中的「白努利(Bernoulli)定律」,在一个连续固定的流场中,当流体流速增加时,流体的压力会下降。而文氏管效应就是利用流体(空气)流速增加所产生的低压吸力,而将燃油吸入空气中。在化油器中,空气流经口径较窄的喉部被加速,因加速产生的低压会将燃油吸出与空气混合。

  常见的化油器设计,是将燃油送至化油器浮筒室中储存,当节流阀板开启时,燃油会因文氏管效应而从主油孔让燃油被吸至空气流道中,除此之外,还有怠速控制系统来控制怠速及低负荷的燃油供应;副文氏管系统则在引擎油门全开时将油气增浓;加速泵会在突然大脚油门时,给予引擎更多的燃料好维持正确的燃烧,以提供实时的加速性;阻风门在冷车启动时,会挡住大部分的空气进入化油器,以提供较浓的油气,使引擎能正常启动。

  虽然化油器的成本低、可靠度高,而且维修、保养容易,但由于化油器几乎是以机械方式供油,其供油精准度已无法应付严苛的环保法规,所以这几年市售的新型汽车,已经不再使用化油器了。

  近年来上市的车辆,几乎都是采用喷射供油系统,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要因应日趋严苛的环保法规。喷射供油系统从早期的机械式单点喷射一直演化至目前的电子式多点喷射,那么,何谓单点喷射及多点喷射呢?假设一个四缸的引擎,由单个喷油嘴至于进气歧管分支之前,油料由一处喷入后在随着进气分布到四个汽缸内,这是单点喷射;而喷油嘴置于四个汽缸之各器缸的进气道者,因为每一汽缸各有一个喷油嘴,四缸引擎则有四个喷油嘴,这称为多点喷射,本单元将谈论目前广泛使用之多点喷射的原理。

  从燃油路径来看,首先燃油泵浦自油箱中将油料送至输油管中,输油管再将油料送至油轨内,而油轨由调压阀来控制燃油压力,并且确保送至各缸的燃油压力皆能相同。另一方面,调压阀也会借着泄压将过多的油料送至回油管而流回油箱中。而喷油嘴一端连接于油轨上,喷嘴则为于各个器缸的进气道上。引擎ECU根据引擎运转状况会对喷油嘴下达喷油指令,喷油量是由燃油压力及喷油嘴喷油时间所决定,燃油压力在油轨处已由调压阀所控制,而燃油调压阀之压力是由歧管真空(引擎负荷)调整,所以ECU能控制的就是喷油时间,当引擎需要较多的燃油时,喷油时间就会较长,反之则喷油时间较短。

  喷油嘴本身是一个常闭阀(常闭阀的意思是当没有输入控制讯号时,阀门一直处于关闭状态;而常开阀则是当没有输入控制讯号时,阀门一直处于开启状态),由一个阀针上下运动来控制阀的开闭。当ECU下达喷油指令时,其电压讯号会使电流流经喷油嘴内的线圈,产生磁场来把阀针吸起,让阀门开启好使油料能自喷油孔喷出。

  喷射供油的最大优点就是燃油供给之控制十分精确,让引擎在任何状态下都能有正确的空燃比,不仅让引擎保持运转顺畅,其废气也能合乎环保法规的规范。

  1.空气滤清器的作用

  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吸进大量的空气,如果空气不经过滤清,空气中悬浮的尘埃被吸入气缸中,就会加速活塞组及气缸的磨损。较大的颗粒进入活塞与气缸之间,会造成严重的“拉缸”现象,这在干燥多沙的工作环境中尤为严重。空气滤清器装在化油器或进气管的前方,起到滤除空气中灰尘、砂粒的作用,保证气缸中进入足量、清洁的空气。

  2.空气滤清器的类型

  按照滤清原理,空气滤清器可分为过滤式、离心式、油浴式、复合式几种。目前,发动机中常用的空气滤清器主要有惯性油浴式空气滤清器、纸质干式空气滤清器、聚氨酯滤芯空气滤清器等几种。惯性油浴式空气滤清器先后经过惯性式滤清、油浴式滤清、过滤式滤清三级滤清,后两种空气滤清器主要通过滤芯过滤式滤清。惯性油浴式空气滤清器具有进气阻力小,能适应多尘多沙的工作环境,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以前在多种型号的汽车、拖拉机的发动机上采用。但这种空气滤清器滤清效率较低、重量大、成本高、维护不便,在汽车发动机中已逐渐被淘汰。纸质干式空气滤清器的滤芯采用经过树脂处理的微孔滤纸制成,滤纸多孔、疏松、折叠,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抗水性,具有滤清效率高、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保养方便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汽车用空气滤清器。聚氨酯滤芯空气滤清器的滤芯采用柔软、多孔、海绵状的聚氨酯制成,吸附能力强,这种空气滤清器具有纸质干式空气滤清器的优点,但机械强度低,在轿车发动机中使用较为广泛。后两种空气滤清器的缺点是使用寿命较短,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不可靠。

各种空气滤清器各有优缺点,但不可避免地都存在进气量与滤清效率之间的矛盾。随着对空气滤清器的深入研究,对空气滤清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空气滤清器,如纤维滤芯空气滤清器、复式过滤材料空气滤清器、消声空气滤清器、恒温空气滤清器等,以满足发动机工作的需要。

  现代汽车发动机使用纸芯空气滤清器越来越普遍,可至今仍然有部分加强员对纸芯空气滤清器存有偏见,认为纸芯空气滤清器的滤清效果不好。其实,纸芯空气滤清器与油浴式空气滤清器相比较具有较多优点:一是过滤效率高达99.5%(油浴式空气滤清器为98%),灰尘的透过率仅为0.1%—0.3%;二是结构紧凑,可以在任何方位上安装,不受车辆机件布局的限制;三是维护时不消耗油料,还可节省大量棉纱、毛毡和金属材料等物质;四是质量小、成本低。因此,驾驶员可以放心使用。

  用好纸芯空气滤清器的关键是保持其密封性能,不让未经过滤的空气从旁路进入发动机气缸。

  在安装时,空气滤清器与发动机进气管之间无论是采用法兰、橡胶管联接还是直接联接,都必须严密可靠,防止漏气,滤芯两端面必须安装橡胶垫圈;固定空气滤清器外罩的翼形螺母不能拧得过紧,以免压坏纸滤芯。

  2.在维护时,纸滤芯千万不能放在油中清洗,否则纸滤芯会失效,还容易引起飞车事故。保养时,只能使用振动法、软刷刷除法(要顺着其皱折刷)或压缩空气反吹法清除附着在纸滤芯表面的灰尘、污物。对粗滤器部分,应及时清除集尘部位,叶片和旋风管等处的灰尘。即使每次都能精心维护,纸滤芯也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性能,其进气阻力会增高,因此,一般当纸滤芯需要进行第4次维护保养时,就应更换新滤芯了。若纸滤芯出现破裂、穿孔或者滤纸与端盖脱胶等问题,应立即更换。

  3.在使用时,要严防约芯空气滤清器被雨水淋湿,因为一旦纸芯吸附了大量水分,将大大增大进气阻力,缩短使命。此外,纸芯空气滤清器不能与油及火接触。

4.有的车辆发动机配备旋风式空气滤清器,纸滤芯端部的塑料罩是导流罩,罩上的叶片使空气旋转,80%的灰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收集在集尘怀中,到达纸滤芯的灰尘为吸入灰尘量的20%,总的滤清效率在99.7%左右。所以,保养旋风式空气滤清器时,注意不要将滤芯上的养料导流罩漏装。

空气滤清器的信息化实施方案

身在信息化社会,最重要的便是管理信息化,这便需要利用CRM销售管理软件来完成,定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燃油滤清器的作用

  目前,车用发动机基本上都是内燃机,主要使用汽油和柴油两种燃料。作为燃料,就必然对油料的品质和清洁程度有一定的要求。由于炼制加工方面的原因,成品燃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水分和胶质。燃油滤清器的作用就是滤除燃油中的这些杂物,向发动机供给清洁的燃油。若燃油滤清不良,汽油中的杂物易堵塞化油器中的细小孔道,使化油器工作不良,可燃混合气变稀;柴油中的杂物进入喷油泵,易加速精密偶件的磨损,使泵油压力下降。若燃油中的水分、胶质进入气缸中,会使可燃混合气燃烧不良,使发动机的动力性下降。汽油滤清器一般只有一级,装在汽油箱与汽油泵之间或汽油泵与化油器之间。由于柴油机供给系中有三大精密偶件,对柴油的清洁程度要求较高,且柴油中胶质含量较高,为提高滤清效率,柴油滤清器一般有两级甚至两级以上,分为柴油粗、细滤清器,分别装在柴油箱与输油泵、输油泵与喷油泵之间,有的柴油机上还设有沉淀杯,用来沉淀柴油中的水分和杂质。

  2.燃油滤清器的类型

燃油滤清器都是采用过滤式滤清。在早期,汽油滤清器的滤芯有金属片缝隙式、金属滤网式、尼龙布式、多孔陶瓷式等几种;柴油滤清器的滤芯有筒式毛毡式、尼龙布式、棉纱式等几种。这些滤芯通过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但普遍存在滤清效率低、结构复杂、成本高、保养不便等缺点,已逐渐被淘汰。目前,汽油滤清器和柴油滤清器都普遍采用微孔纸质滤芯,经酚醛树脂处理,制成折叠筒式,具有通过性能好、滤清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保养容易等优点。

  电子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简称EFI或EGI系统),以一个电子控制装置(又称电脑或ECU)为控制中心,利用安装在发动机不同部位上的各种传感器,测得发动机的各种工作参数,按照在电脑中设定的控制程序,通过控制喷油器,精确地控制喷油量,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获得最佳浓度的混合气。

  此外,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通过电脑中的控制程序,还能实现起动加浓、暖机加浓、加速加浓、全负荷加浓、减速调稀、强制断油、自动怠速控制等功能,满足发动机特殊工况对混合气的要求,使发动机获得良好的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也提高了汽车的使用性能。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压力是由电动燃油泵提供的,电动燃油泵装在油箱内,浸在燃油中。油箱内的燃油被电动燃油泵吸出并加压,压力燃油经燃油滤清器滤去杂质后,被送至发动机上方的分配油管。分配油管与安装在各缸进气歧管上的喷油器相通。喷油器是一种电磁阀,由电脑控制。通电时电磁阀开启,压力燃油以雾状喷入进气歧管内,与空气混合,在进气行程中被吸进气缸。分配油管的末端装有燃油压力调节器,用来调整分配油管中燃油的压力,使燃油压力保持某一定值,多余的燃油从燃油压力调节器上的回油口返回燃油箱。

  进气量由驾驶员通过加速踏板操纵节气门来控制。节气门开度不同,进气量也不同,进气歧管内的真空度也不同。在同一转速下,进气歧管真空度与进气量成一定的比例关系。进气管压力传感器可将进气歧管内真空度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的变化,并传送给电脑,电脑根据进气歧管真空度的大小计算出发动机进气量,再根据曲轴位置传感器测得信号计算出发动机转速。根据进气量和转速计算出相应的基本喷油量。电脑根据进气压力和发动机转速控制各缸喷油器,通过控制每次喷油的持续时间来控制喷油量。喷油持续时间愈长,喷油量就愈大。一般每次喷油的持续时间为2~10ms。各缸喷油器每次喷油的开始时刻则由电脑根据安装于离合器壳体上的发动机转速(曲轴位置)传感器测得某一位置信号来控制。这种类型的燃油喷射系统的每个喷油器在发动机每个工作循环中喷油两次,喷油是间断进行的,属于间歇喷射方式。

  二、电子燃油喷射控制的原理

  (一)各种工况控制简介

  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运转,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也不同。特别是在一些特殊工况下(如起动、急加速、急减速等),对混合气浓度有特殊的要求。电脑要根据有关传感器测得的运转工况,按不同的方式控制喷油量。喷油量的控制方式可分为起动控制、运转控制、断油控制和反馈控制。

  (二)起动喷油控制

  起动时,发动机由起动马达带动运转。由于转速很低,转速的波动也很大,因此这时空气流量传感器所测得的进气量信号有很大的误差。基于这个原因,在发动机起动时,电脑不以空气流量传感器的信号作为喷油量的计算依据,而是按预先给定的起动程序来进行喷油控制。电脑根据起动开关及转速传感器的信号,判定发动机是否处于起动状态,以决定是否按起动程序控制喷油。当起动开关接通,且发动机转速低于300转/分时,电脑判定发动机处于起动状态,从而按起动程序控制喷油。

  在起动喷油控制程序中,电脑按发动机水温、进气温度、起动转速计算出一个固定的喷油量。这一喷油量能使发动机获得顺利起动所需的浓混合气。冷车起动时,发动机温度很低,喷入进气道的燃油不易蒸发。为了能产生足够的燃油蒸气,形成足够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保证发动机在低温下也能正常起动,必须进一步增大喷油量。由电脑控制,通过增加各缸喷油器的喷油持续时间或喷油次数来增加喷油量。所增加的喷油量及加浓持续时间完全由电脑根据进气温度传感器和发动机水温传感器测得的温度高低来决定。发动机水温或进气温度愈低,喷油量就愈大,加浓的持续时间也就取长。这种冷起动控制方式不设冷起动喷油器和冷起动温度开关。

  (三)运转喷油控制

  在发动机运转中,电脑主要根据进气量和发动机转速来计算喷油量。此外,电脑还要参考节气门开度、发动机水温、进气温度、海拔高度及怠速工况、加速工况、全负荷工况等运转参数来修正喷油量,以提高控制精度。

  由于电脑要考虑的运转参数很多,为了简化电脑的计算程序,通常将喷油量分成基本喷油量、修正量、增量三个部分,并分别计算出结果。然后再将三个部分叠加在一起,作为总喷油量来控制喷油器喷油。

  基本喷油量:基本喷油量是根据发动机每个工作循环的进气量,按理论混合比(空燃比14.7:1)计算出的喷油量。

  修正量:修正量是根据进气温度、大气压力等实际运转情况,对基本喷油量进行适当修正,使发动机在不同运转条件下都能获得最佳浓度的混合气。修正量的内容为:

  蓄电池电压修正(电压变化时,自动对喷油脉冲宽度加以修正)

  增量:增量是在一些特殊工况下(如暖机、加速等),为加浓混合气而增加的喷油量。加浓的目的是为了使发动机获得良好的使用性能(如动力性、加速性、平顺性等)。

  起动后增量:发动机冷车起动后,由于低温下混合气形成不良及部分燃油在进气管上沉积,造成混合气变稀。为此,在起动后一段短时间内,必须增加喷油量,以加浓混合气,保证发动机稳定运转而不熄火。起动后增量比的大小取决于起动时发动机的温度,并随发动机的运转时间增长而逐渐减小为零。

  暖机增量:在冷车起动结束后的暖机运转过程中,发动机的温度一般不高。在这样较低的温度下,喷入进气歧管的燃油与空气的混合较差,不易立即汽化,容易使一部分较大的燃油液滴凝结在冷的进气管道及气缸壁面上,结果造成气缸内的混合气变稀。因此,在暖机过程中必须增加喷油量。暖机增量比的大小取决于水温传感器所测得的发动机温度,并随着发动机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直至温度升高至80度时,暖机加浓结束。

  加速增量:在加速工况时,电脑能自动按一定的增量比适当增加喷油量,使发动机能发出最大扭矩,改善加速性能。电脑是根据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测得的节气门开启的速率鉴别出发动机是否处于加速工况的。

  大负荷增量:部分负荷工况是汽车发动机的主要运行工况。在这种工况下的喷油量应能保证供给发动机的混合气具有最经济的成分,通常应稀于理论混合比。在大负荷及满负荷工况下,要求发动机能发出最大功率,因而喷油量应比部分负荷工况大,以提供稍浓于理论混合比的功率混合气。大负荷信号由节气门开关内的全负荷开关提供,或由电脑根据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测得的节气门开度来决定。当节气门开度大于70度时,电脑按功率混合比计算喷油量。

  断油控制是电脑在一些特殊工况下,暂时中断燃油喷射,以满足发动机运转中的特殊要求。它包括以下几种断油控制方式:

  超速断油是在发动机转速超过允许的最高转速时,由电脑自动中断喷油,以防止发动机超速运转,造成机件损坏,也有利于减小燃油消耗量,减少有害排放物。超速断油控制过程是由电脑将转速传感器测得的发动机实际转速与控制程序中设定的发动机最高极限转速(一般为6000~7000转/分)相比较。当实际转速超过此极限转速时,电脑就切断送给喷油器的喷油脉冲,使喷油器停止喷油,从而限制发动机转速进一步升高;当断油后发动机转速下降至低于极限转速约100转/分时,断油控制结束,恢复喷油。

  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突然松开油门踏板减速时,发动机仍在汽车惯性的带动下高速旋转。由于节气门已关闭,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数量很少,在高速运转下燃烧不完全,使废气中的有害排放物增多。减速断油控制就是当发动机在高转速运转中突然减速时,由电脑自动中断燃油喷射,直至发动机转速下降到设定的低转速时再恢复喷油。其目的是为了控制急|减速时有害物的排放,减少燃油消耗量,促使发动机转速尽快下降,有利于汽车减速。

  减速断油控制过程是由电脑根据节气门位置、发动机转速、水温等运转参数,作出综合判断,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执行减速断油控制。这些条件是: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中的怠速开关接通

  发动机水温已达正常温度

  发动机转速高于某一数值

  该转速称为减速断油转速,其数值由电脑根据发动机水温、负荷等参数确定。通常水温愈低,发动机负荷愈大(如使用空调时),该转速愈高。当上述三个条件都满足时,电脑就执行减速断油控制,切断喷油脉冲。上述条件只要有一个不满足(如发动机转速己下降至低于减速断油转速),电脑就立即停止执行减速断油,恢复喷油。

  起动时汽油喷射系统向发动机提供很浓的混合气。若多次转动起动马达后发动机仍末起动,淤集在气缸内的浓混合气可能会浸湿火花塞,使之不能跳火。这种情况称为溢油或淹缸。此时驾驶员可将油门踏板踩到底,并转动点火开关,起动发动机。电脑在这种情况下会自动中断燃油喷射,以排除气缸中多余的燃油,使火花塞干燥。电脑只有在点火开关、发动机转速及节气门位置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进入溢油消除状态:

  点火开关处于起动位置。

  发动机转速低于500转/分。

  因此,电子控制汽油喷射式发动机在起动时,不必踩下油门踏板,否则有可能因进入溢油消除状态而使发动机无法起动。

  4.减扭矩断油控制

  装有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在行驶中自动升档时,控制变速器的电脑会向汽油喷射系统的电脑发出减扭矩信号。汽油喷射系统的电脑在收到这一减扭矩信号时,会暂时中断个别气缸(如2、3缸)的喷油,以降低发动机转速,从而减轻换档冲击。

  (五)电子燃油喷射控制的原理

  汽油喷射系统进行反馈控制的传感器是氧传感器,使用氧传感器的发动机必须使用无铅汽油。反馈控制(闭环控制)是在排气管上加装氧传感器,根据排气中氧含量的变化,测定出进入发动机燃烧室混合气的空燃比值,把它输入计算机与设定的目标空燃比值进行比较,将误差信号经放大器控制电磁喷油器喷油量,使空燃比保持在设定目标值附近。因此,闭环控制可达到较高的空燃比控制精度,并可消除因产品差异和磨损等引起的性能变化,工作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但是,为了使三元催化装置对排气净化处理达到最佳效果,闭环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只能运行在理论空燃比14。7附近很窄的范围内。因此对特殊的运行工况,如启动、暖机、怠速、加速、满负荷等需加浓混合气的工况,仍需采用开环控制,使电磁喷油器按预先设定的加浓混合气配比工作,充分发挥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所以采用开环和闭环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常见故障

  (1)计算机电子控制单元工作虽较为可靠,一般不易出现问题,但对于老车(行驶里程达16万公里以上)却难免会产生故障。例如某集成块损坏,电喷单元固定脚螺栓松动,某电子元件焊脚接头松脱,以及电容元件失效等,都可能造成发动机难启动或不能启动,无高速,热车反而难以启动等现象。出现这些问题,一般应送到该车型特约维修部门进行测试和维修。实在无条件时,可用类比方法,在运行正常的同型号车上互换元器件后进行效果比较。

  (2)插接件连接故障。电子喷射系统的电路引线有很多插接件,常因为长期使用而老化,或由于多次拆卸造成接头松动或接触不良,造成发动机工作不稳定,时好时坏。

  (3)传感器产生故障。传感器虽结构不尽相同,但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热敏电阻式、真空压力式、机械传动式等,因传感器的零件损坏,如弹片弹性失效、真空膜片破损、回位弹簧断裂或脱落,都将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发动机工况,从而使得电子控制系统失控或控制不正常,发动机工作不协调,甚至不能工作。

  (4)管道密封不严。如胶管老化造成漏气、管口破裂或卡子未卡紧、混合气过稀,从而使发动机启动困难,或怠速不良、运转无力等。

  (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汽油雾化,类似于柴油机的高压喷油器喷油雾化情况。不过这种汽油喷嘴是由一组电磁线圈、吸铁开关、喷针阀和座组成,针阀开启时就喷油雾化。针阀的开启是由电子控制单元产生的电脉冲控制的,有时候会因为电磁线圈工作不良,或喷油嘴卡死,造成某缸汽油雾化不良或不雾化(滴袖状),从而造成某缸工作不良或不能工作。

  (6)电子控制汽油喷射装置也有启动加浓装置,但它只在启动时起作用,启动加浓吸铁线圈在启动时打开针阀,启动后应关闭针阀。它的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启动性能。如有一辆车,老是不好起动,但若起动着火后,发动机运转正常。后来查明,原来是启动加浓装置不起作用,更换一只新的启动加浓阀后,不好启动的现象消除。

  (7)气流传感器是关键传感元件,它若有故障会引起发动机工作不正常。一是触点在碳膜镀层上频繁滑动,逐渐磨出沟槽,久而久之,电阻值发生变化而使检测信号不准确。二是在传感器轴上装有预紧度可调的弹簧发条,如果调整不当或弹力变差,会使供油量发生变化和加油滞后,造成发动机加速不良。

  (8)系统内的汽油压力调节器虽不可调整,但却不可因此而忽略汽油的油路压力。有一台发动机修理后忘记接上真空小软胶管,由此影响了回油量,从而使喷油嘴两端的压力差发生了变化,造成发动机转速加不起来。如果压力调节器内的膜片损坏,也会产生类似故障,这种故障一般也只能用类比法来帮助判断。

  (9)因气流传感器上的微动开关(触点)拆装不当或其它原因(系统中的燃油泵受气流传感器的控制),使杠杆动作延迟,造成输油泵不泵油或出油不足。此故障可在启动发动机时拆下汽油滤清器进油接头,通过观察接头油流情况判断输油泵是否泵油。

  (10)空气滤清器若发生阻塞,会造成混合气过浓;若汽油滤清器堵塞会造成混合气过稀。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发动机启动困难、转速不稳与运转无力。这与传统化油器供油系统的故障现象相似。

  对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几种最常见故障的诊断程序

  (1)启动困难。首先检查启动加浓喷嘴是否工作,引线插头是否松脱,启动加浓阀是否卡死。若通电时能听到“嗒”的响声,说明启动加浓阀基本正常,否则为卡死。若启动加浓喷嘴无问题后还不能启动着火,则应检查电动输油泵与气流传感器,如都无问题,则可能是油泵供油量不足或压力不够,如两者经检查均无问题,则应检查节流阀开关及点火线路等。

  (2)发动机通过拖车可以顺利发动,但用起动机驱动却不能启动着火。出现这种情况,可先按上述“启动困难”一项进行检查,若均无问题,则应检查气温传感器和热控开关,若仍不能启动,则检查电动输油泵控制电路及输油管路。若因电动输油泵供油较迟所致,可调整杠杆的角度予以解决。

  (3)发动机失速。首先检查辅助空气装置是否工作不良。冷车时,阀门孔应与辅助气道相通;热车时,则应在弹簧作用下关闭。若此装置无问题,再检查电子计算机控制单元输入输出插件是否工作不良,启动加浓阀能否在热车时关闭,最后再检查温度传感器是否工作正常。

  (4)发动机怠速粗暴或喘振。应先检查各喷油阀的电路连接是否良好,然后检查每油阀是否能触发,处理太靠近高压线的控制信号线。检查各进气软胶管接头及真空软管有无破损与漏气处,若有则应予以密封。

  (5)高速性能差。在大开节流阀时,检查节流阀开关位置是否合适对中(打开壳盖),再用压力表接在供油管道上测试供油压力(该压力应为1471kPa)。过低时,应更换汽油压力调节器。如压力正常,再检查啧油嘴触发系统功能是否失调,检查各传感器并清查导线与插接件,若传感器有问题则应予更换。

(6)耗油量过大。遇到这一问题时,应先检查各真空胶管是否有泄漏,再检查气温传感器是否失效或接头是否短路,测试装在气流传感器上的气温传感器的电阻,如不符合规定,则应予以更换。如果是接头短路,则应清理或更换。最后,再检查启动加浓阀能否关闭,若有问题,应予排除。

  节气门是当今电喷车发动机系统最重要的部件,他的上部是空气滤清器,下部是发动机缸体,是汽车发动机的咽喉。车子加速是否灵活,与节气门的清洁是很有关系的。

节气门的主要作用是:根据发动机的负载,控制进气量。节气门安装在发动机上,用来控制进入气缸燃烧的油量(俗称油门),开度越大,进入气缸的燃油混合气越多,发动机转速越高,改变油门的开度,从而达到控制发动机转速的高低;

  电动节气门的构成大致可分归为一下几个部分:节流阀、电磁驱动器、电位计、控制器(有的没有,直接由ecu管着、旁通阀。其故障特征分两类:硬故障和软故障。硬故障指机械损坏,软故障指脏污,失调等。

  电位计的电阻部分是在聚酯基片上喷涂一层炭膜而成,这其实是一种很低级的制备工艺,耐磨度不高。说白了还不如我们平常加点的电位器!滑动触点由一排精钢制的反爪构成,注意!是反爪!这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另外,炭膜上一点保护剂都不凃,脱落的炭粉导致接触不良,亮灯就不可避免了!曾经修过一个炭膜被刮漏的,也就七万公里,那主儿脚也欠!

  大家经常被清洗节气门所困扰,原因是大部分时间节气门开度过低。空气以很高的速度(几十~几百米/秒)流过节气门缝隙,逐渐积累的灰尘对空气流量产生的影响超过了节气门的调节能力。

  形成节气门污垢的原因主要来自机油蒸汽,其次是空气中的微粒和水分,就是说在使用合格空虑且去掉曲轴箱通风管的情况下,节气门赃污速度会慢很多。曲轴箱内置曲轴,下边连接油底,这部分的工作温度在100°~180°左右。机油在使用中会受热挥发,使用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挥发越强,加上汽缸压缩气多少会通过活塞环的缝隙挤压到曲轴箱里,所以必须有一个通道放掉气体,否则油底会形成正压。曲轴箱通风管连接到节气门的原因一方面是环保要求,另一方面是靠进气的负压从曲轴箱抽出气体。含油蒸汽到达进气管时变冷,其中的油会凝结在进气道和节气门上,随之蒸汽中夹杂的积炭也会沉积在这些部位,因为节气门开启的缝隙空气流量最大,空间小,气体温度也底,所以这部分最容易凝结。

因此,节气门多长时间会赃取决于空虑质量、使用机油的品牌、质量,行驶路段状况,空气温度状况,发动机工作温度、驾驶习惯等多方面。即使就个体而言,也不是能用固定公里数来确定清洗节气门时间的,新车第一次清洗节气门间隔最长,以后由于曲轴箱通风管和进气道中油气的不断凝结,清洗频度会增加,而且不同天候也会影响节气门赃污的速度。

  所谓润滑系统,指的是向润滑部位供给润滑剂的一系列的给油脂、排油脂及其附属装置的总称。润滑系统可分为五种,即循环润滑系统,集中润滑系统,喷雾润滑系统,浸油与飞溅润滑系统,油和脂的全损耗性润滑系统。

  虽然润滑系统的设计要根据各种机械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条件而定,但它总是由几种主要元件(如液压泵、油箱、过滤器、冷却装置、加热装置、密封装置、缓冲装置、安全装置、报警器等)所组成,可以根据机械设备的具体工况选择或设计出由各种元件组成的润滑系统。

  保证润滑系统的基本要求

  一般而言,机械设备的润滑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1)保证均匀、边续地对各润滑点供应一定压力的润滑剂,油量充足,并可按需要调节。

  2)工作可靠性高。采用有效的密封和过滤装置,保持润滑剂的清洁,防止外界环境中灰尘、水分进入系统,并防止因泄漏而污染环境。

  3)结构简单,尽可能标准化,便于维修及高速调整,便于检查及更换润滑剂,起始投资及维修费用低。

  4)带有工作参数的指示、报警保护及工况监测装置,能及时发现润滑故障。

  5)当润滑系统需要保证合适的润滑剂工作温度时,可加装冷却及预热装置以及热交换器。

  在设计润滑系统时必须考虑以三种润滑要素,即:

  ①摩擦副的种类(如轴承、齿轮、导轨等类支承元件)和其运转条件(如速度、载荷、温度以及油膜形成机理等);

  ②润滑剂的类型(如润滑油、脂或固体、气体润滑剂)以及它们的性能;

③润滑方法的种类和供油条件等。

  目前机械设备使用的润滑系统和方法的类型很多,通常可按润滑剂的使用方式和情况分为分散润滑系统和集中润滑系统两大类;同时这两类润滑系统又可分为全损耗性和循环润滑两类。

  除以上分类而外,还可根据所供给的润滑剂类型,将润滑方法分为润滑油润滑(或称稀油润滑)、润滑脂润滑(或称干油润滑)以及固体润滑、气体润滑等。

  (1)分散润滑常用于润滑分散的或个别部件的润滑点。在分其润滑中还可分为全损耗(或“一次结油润滑”)型和循环型两种基本类型,如使用便携式加油工具(油壶、油枪、手刷、氯溶胶喷枪等)对油也、油嘴、油杯、导轨表面等润滑点手工加油,以及油绳或油垫润滑、飞溅润滑、油环或油链润滑等。

(2)集中润滑使用成套供油装置同时对许多润滑点供油,常用于、进给箱、整台或成套机械设备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润滑。集中润滑系统按供油方式可分为手动操纵、半自动操纵以及自动操纵三类系统。它同时又可分为全损耗性系统、循环系统是指润滑剂送至润滑点以后,不再回收循环使用,常用于润滑剂回收困难或无须回收、需油量很小、难以安置油臬或油池的场合。而循环润滑系统的润滑剂送至润滑点进行润滑以后又流回油箱再循环使用。静压润滑系统则是利用外部的供油装置,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剂输送到静压支承中进行润滑的系统。

  集中润滑系统是在机械设备中应用最广泛的系统,类型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7种类型:

  (1)节流式利用流体阻力分配润滑剂,所分配的润滑剂量与压力及流孔尺寸成正比,供油压力范围为0.2~1.5MPa,润滑点可多至300以上。

  (2)单线式润滑剂在间歇压力(直接的或延迟的)下通过单线的主管路被送至喷油嘴,然后送至各润滑点.供油压力范围为0.3~21MPa,润滑点可多至此200以上。

  (3)双线式润滑剂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由一个方向控制阀交替变换流向的两条主管路送至定量分配器,依靠主管路中润滑剂压的交替升降操纵量分配器,领先主管路中润滑剂压力的交替升降操纵定量分配器,使定量润滑剂供送至润滑点.供油压力范围0.3~40MPa润滑点可多达2000个。

  (4)多线式多头油泵的多个出口各有一条管路直接将定量的润滑剂送至相应的润滑点.管路的布置可以是并联或串联安装.供油压力范围0.3~40MPa,润滑点亦可多达2000个。

  (5)递进式由压力升降操纵定量分配器按预定的递进程序将润滑剂送至各润滑点.供油压范围0.3~40MPa,润滑点在800个以上。

  (6)油雾/油气式 油雾/油气润滑是压缩空气与润滑油液混合后经凝缩嘴或喷嘴后呈现油雾或微细油滴送向润滑点的润滑方式.供油量可以调整,润滑油能随压缩空气中含有悬浮的油雾,对环境有污染,必要时可用通风装置排除废气.

  采用此润滑方式时,必须采用经过除水分和净化的压缩空气,同时,润滑油最好加抗氧化添加剂.

  油雾和油气润滑的区别是,前者的油颗粒尺寸为1~3m,而后者的油颗粒尺寸为50~100m,通常为微小油滴状,其输送距离较前者短得多.

(7)混合式由上述润滑系统组成而成的润滑系统。

  在设计润滑系统时,应对机械设备各部分的润滑要求作全面的分析,确定所使用润滑剂的品种,尽量减少润滑剂和润滑装置的类别.在保证主要总值件的良好润滑条件下,综合考虑其他润滑点的润滑,要保证润滑质量。应使润滑系统既满足设备运转中对润滑的需要,又应与设备的工况条件和使用环境相适应,以免产生不适当的摩擦、温度、噪声及过早的失效。应使润滑系统供送的油保持清洁,防止外界尘屑等的侵入造成污染、损伤摩擦表面,提高使用中的可靠性。复杂润滑系统的主要元件如泵、分配阀、过滤器等应适当地组合在一起并尽可能标准化,便于接近进行维护、清洗,降低设备运转与维修、保养费用,防止发生人身、设备安全事故。

在选择润滑系统时,要注意该系统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注意装设指示、报警和工况监控装置,预测和防止早期润滑故障,以提高设备开动率和使用寿命。

润滑系统在汽车工业中的运用

  润滑系统的功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润滑系通常由润滑油道、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一些阀门等组成。

  燃料进入引擎燃烧后,将燃料的内能转换成「功」来使引擎运转,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功」都用来驱动引擎的运转,因为引擎中机件间的摩擦会消耗引擎产生的功,而将其转换为热能。为了降低磨差来保护引擎,必须有一润滑系统来润滑引擎。

  没错,机油正是在引擎中扮演润滑的角色。机油除了能润滑引擎降低摩擦外,还有防止引擎金属腐蚀、消除进入引擎中的灰尘及其它污染物、在活塞与汽缸壁间帮助燃烧室气蜜、为活塞及轴成等零件冷却及消除引擎内不必要的产物。

  引擎中大部分的机油都储存于油底壳中,机油的循环由随引擎转动之机油泵浦驱动,自油底壳将机油吸出,经过机油滤清器滤掉杂质后,高压的机油从引擎的机油流道流至引擎各处,润滑或冷却各个机件,最后在流回油底壳中。

  引擎中会有极少量的机油进入燃烧室被燃烧,所以机油有少量的消耗是正常的。然而若过量的机油由活塞与汽缸壁的间隙往上进入燃烧室称为「上机油」,而机油由汽缸头之阀系间隙向下流入燃烧室中则称为「下机油」,二者都是所谓的「吃机油」。引擎若是有吃机油的现象,当然机油会消耗很快,而且因为机油大量燃烧的关系,会自排气管排出淡青色的烟,此时必须去保修场检查是「上机油」或「下机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菱发动机2.4怠速不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