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楼市分化贸易战加剧 房价高房价还能挺多久

新华视点:楼市分化加剧 高房价还能挺多久?(图)
19:55:15 &&来源:新华网
  地方政府:救市从“地下”转向“明面”,“坐地生金”依旧  无锡发布户籍新政,购房落户门槛从70平方米降到60平方米;杭州萧山区为“减轻开发商资金成本压力”允许土地竞买保证金上限不超过1000万元;安徽铜陵给购买唯一住房者契税补贴……近期,多个城市纷纷出台楼市调整措施,背后实则是楼市萎靡焦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在连续数月的涨幅收窄后再次呈现向下的调整趋势。  “与以往全国各地"同服一剂药"不同,这一次地方政府救市政策呈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打出放松限购、补贴、土地等"组合拳"。”房产信息研究公司CRIC研究员杨科伟说。他认为,在地方收入预期锐减的压力下,未来地方自主出台“托市”甚至“救市”政策的进程可能进一步加快。  然而值得深究的是,一些城市房子库存量高企到了畸形地步,地方政府卖地热情却丝毫不减,甚至变本加厉。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1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长83.1%。  事实上,“土地财政”正变得越发不可靠。在楼市低迷,销售不畅的情况下,标杆房企已放缓拿地步伐。中原地产监测数据显示,4月10家标杆房企购地金额为173亿元,尽管环比3月增长15%,但较2013年月均购地金额大幅回落38%,一些热门地块罕见流拍。  “明知市场可能有问题,但是没法停下来。”东部某市住建部门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当地大部分的税收已经上缴,地方要发展只能靠卖地,所以才会不断逆市场规律而动,真正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从上到下的改革。  中介:“好房子不等人”,信息混乱干扰判断  楼市存量迅速上升,市场观望情绪严重,房地产中介也开始了紧日子。通过敦促成交、抢客户、藏房子、发布景气数据等,房产中介希望能够逆势求生存。  一家房地产中介的置业顾问夏栋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手中成交的二手房数量下降,以往一个月能成交两三单,现在客户看房的周期越来越长,多数人仍在观望。市场不景气让业内显得有点乱。除了催交意向金,假合同、假意向书等,现在还有不少公司甚至还雇佣了专业的“call客”反复打电话向客户推销二手房。  除了敦促成交,部分有实力房地产中介正在大规模抢客户、藏房子。有过售房经历的南京市民潘先生最近发现中介的态度变化很大。一年前他到中介挂房对方都是先谈中介费,一年后中介业务稀少,再来挂牌中介工作人员热情了很多。夏栋告诉记者,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房源更显竞争力,现在当地各个门店都在抢客户。
& ( 19:54:48)
& ( 19:54:09)
& ( 19:49:40)
& ( 19:48:07)
& ( 19:45:10)新华视点:楼市分化加剧 高房价还能挺多久?
来源:新华网 19:17:40
  对于未来走势,有专家指出,各地楼市分化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不同地区调控也将趋于分类调控和精准调控,而不会是统一取消限购限贷政策。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刚需的利益,又能够刺破过热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泡沫。新华视点:楼市分化加剧 高房价还能挺多久?
19:24:55 &&来源:新华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在连续数月的涨幅收窄后再次呈现向下的调整趋势。  “与以往全国各地"同服一剂药"不同,这一次地方政府救市政策呈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打出放松限购、补贴、土地等"组合拳"。”房产信息研究公司CRIC研究员杨科伟说。他认为,在地方收入预期锐减的压力下,未来地方自主出台“托市”甚至“救市”政策的进程可能进一步加快。  然而值得深究的是,一些城市房子库存量高企到了畸形地步,地方政府卖地热情却丝毫不减,甚至变本加厉。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1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长83.1%。  事实上,“土地财政”正变得越发不可靠。在楼市低迷,销售不畅的情况下,标杆房企已放缓拿地步伐。中原地产监测数据显示,4月10家标杆房企购地金额为173亿元,尽管环比3月增长15%,但较2013年月均购地金额大幅回落38%,一些热门地块罕见流拍。  “明知市场可能有问题,但是没法停下来。”东部某市住建部门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当地大部分的税收已经上缴,地方要发展只能靠卖地,所以才会不断逆市场规律而动,真正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从上到下的改革。  中介:“好房子不等人”,信息混乱干扰判断  楼市存量迅速上升,市场观望情绪严重,房地产中介也开始了紧日子。通过敦促成交、抢客户、藏房子、发布景气数据等,房产中介希望能够逆势求生存。  一家房地产中介的置业顾问夏栋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手中成交的二手房数量下降,以往一个月能成交两三单,现在客户看房的周期越来越长,多数人仍在观望。市场不景气让业内显得有点乱。除了催交意向金,假合同、假意向书等,现在还有不少公司甚至还雇佣了专业的“call客”反复打电话向客户推销二手房。  除了敦促成交,部分有实力房地产中介正在大规模抢客户、藏房子。有过售房经历的南京市民潘先生最近发现中介的态度变化很大。一年前他到中介挂房对方都是先谈中介费,一年后中介业务稀少,再来挂牌中介工作人员热情了很多。夏栋告诉记者,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房源更显竞争力,现在当地各个门店都在抢客户。  “尽管市场没有那么好,但是房地产中介却希望通过"做数据"和"积极解读"让人们把它想象得好一点,毕竟市场靠的是信心。”一位中介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说。  市场信息混乱使得一些购房者难以判断真实情况,加重了观望情绪,特别是那些“手头紧”的刚需族。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近日敦促商业银行,要求其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
& ( 19:24:51)
& ( 19:24:08)
& ( 19:20:23)
& ( 19:20:16)
& ( 19:20:03)楼市暗战第一辑:蠢蠢欲动的“救市”
——亿房网楼市暗战系列特别策划
来源:亿房网陈岚 日 07:00
浏览:1866 
新华社连发七文支持楼市:中国经济需要房地产业
今年五月份以来,新华社密集发声,连续报道7篇文章评论楼市。
【5月26日】
新华社:楼市脚步可缓一缓 实体经济要赶一赶
在近期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中,三四线城市堪称&重灾区&。对房地产业来说,那种明显脱离实际需求和实体经济增速,依靠土地和房价的升值预期来快速造楼、造城的开发模式,是时候终止了。另一方面,在楼市降温、紧缩之际,实体经济的提振也变得十分迫切。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这一轮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与此前的几轮降温不同,以往主要是政策导致,但这次对房地产的政策并没有太大变化。他认为,目前房地产业不仅是增长放缓那么简单,而是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房地产业将出现哪些根本性的变化?如何处理调控问题?如何应对经济下行的风险?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观察。目前可以看到的是,随着市场调整的深入,各方的博弈越来越剧烈,地区间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
房地产问题又走到了十字路口。应该是时候让房地产慢一慢,等一等实体经济转型的脚步了。
【5月22日】
新华社连续发表楼市评论:中国经济需要房地产业
新华社5月22日连续发表中国楼市系列文章&&世观中国楼市之一:破除产业迷思;世观中国楼市之二:实现理性回归;世观中国楼市之三:纵看全球起伏。试图综合外媒和海外观察分析人士的观点澄清有关中国房地产的几个根本问题,认为中国房地产业是理性回归,不是崩盘,房价暴跌对经济、国民福利和改革都不是好事。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房地产业,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业依然会是经济基础。中央政府的房地产政策不再是全国一刀切,二线城市酌情由地方政府处理。目前出台的改革布局措施意义已经不能简单等同于&救市&。
文章认为,&在市场结构性供大于求、信贷偏中性和投融资渠道逐步扩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房地产正告别高速增长通道,逐渐进入温和、理性发展&新常态&。&中国目前城镇化率刚超过50%,未来二十年里可能会达到70%,上亿人要搬进城市里,大量老房需要翻新重建,这都蕴藏着巨大需求,&中国经济长足发展离不开房地产业&。
所以,文章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房地产业仍会在中国经济起到基础性作用,当前关键是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而并非过早过快地&去房地产化&。&对中国而言,既不能&妖魔化&房地产业,也要汲取他国教训以防误入歧途。尊重经济规律,对症下药,房地产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5月21日】
新华网:&中国房地产崩盘论&是危言耸听
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预言中国房地产市场崩溃的资深&预言家&谢国忠近日再放&豪言&,他预测中国楼市将&又一次&崩盘,并用&恐怖片&一词来形容即将到来的崩盘过程。像谢先生一样预言中国楼市崩溃的专家还有不少,他们&以史为鉴&,经常以日本、美国、香港等地遭遇的房地产崩溃为佐证。他们虽然每次说的头头是道,但细究起来,正是历史上的这三个楼市崩溃案例能从反面证明中国楼市不太可能崩盘。
新华网:追问去年地王们还好吗:房地产已然入秋
翻看过往的地产旧闻,我们不难发觉&地王&这个词从几乎是伴随着中国房地产的大发展一路走来。遥想去年下半年,北京、上海、天津、杭州、苏州等地土地交易市场极其活跃,单价、总价&地王&频频出现。就在去年同一时期,南京、杭州、武汉等地却纷纷曝出前一年拍出的&地王&纷纷退地的新闻。夏至未至,房地产已然入秋。去年的&地王&们,你们还好吗?
【5月20日】
新华视点:楼市分化加剧 高房价还能挺多久?
今年以来,虽然一线城市的房价未出现明显变化,但全国楼市从未像现在这样分化巨大。近日,北京亦庄首现零首付楼盘,标志着楼市调整从三四线城市蔓延至一线城市。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幅度进一步趋缓,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涨幅双双回落;南宁、无锡等多个地方政府纷纷调整楼市政策;银行纷纷收紧房产开发贷款,央行力挺首套房贷&&这样一幅复杂的楼市图谱,恰恰反映出我国楼市进入新一轮的&周期性调整&。
【5月18日】
新华社: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转折性变化
随着5月18日全国70城市房价数据的出炉,全国房价不断降温的趋势进一步确定。然而,对于中国楼市而言,正在发生变化的却远远不止几十个代表城市的商品房价格。就在上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4个月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各项数据,被视为判断房地产业发展状况的各项核心指标&&开发投资增速、新开工面积、成交量、到位资金数量、国房景气指数等等,几乎全线回落。毋庸置疑,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着一次转折性的变化。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很多:比如,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不断发酵的&房贷荒&;二、三线城市积累的过多的无法消化的库存;始终没有放松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楼市转向后,市场预期转变带来的观望等等。
【5月7日】
新华视点:楼市现&拐点& &救市&该不该?
进入5月,楼市行情急转直下,多个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价齐跌,包括行业龙头万科在内的一些房企也在提示楼市风险。加上少数&熬不住&的二三线城市,接二连三地被曝出台放松调控的新政,仿佛喊了多年的&狼来了&&&中国内地楼市&拐点&已然来了。
延伸阅读:
结语:此番新华社的密集发声,让我们再次看到似曾相识的论调:&房地产是中国的支柱产业&。每逢房价地价上涨过快的时候,否定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地位的呼声就甚嚣尘上。回顾历史,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将房地产业定位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由此,中国房地产行业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真的见顶了吗?&以前是黄金时代,现在是白银时代。&万科集团总裁郁亮表示,&中国的城市化还远未结束。&
然而不同于2008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几次在调控重击下的周期性回落,本轮市场转冷更多的原因在于前期房价过快上涨等市场本身风险因素的积累,以及前期成交集中释放带来的需求断档。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本次市场调整是近年来唯一一次不受政策影响而由市场供需变化产生的调整,其调整的深度和时间都会超过以往。
那么,在楼市暗战中蠢蠢欲动的&救市&为什么会出现?救市的焦点又是什么呢?敬请期待亿房网明日推出的《楼市暗战第二辑:&放开限购&背后的博弈》。
编者按:今年以来,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多地楼市经历了从&一房难求&到&降价甩卖&的骤变。尤其是近期,全国楼市普遍呈现出了观望心态渐浓,&看空&情绪弥漫的普遍特征,房企推盘节奏明显加快,市场供需格局悄然改变。各地&放松限购&的救市小动作不断。楼市风云变幻,购房者何去何从?亿房网内容中心特别策划主题为《楼市暗战》的系列综合报道,梳理楼市混乱脉络,为购房者理清买房思维。
(2014年5月28日文 陈岚)今年春节以来全国楼市持续低迷,部分区域量价齐跌,在全国整体信贷收紧,部分地区供应过剩的背景下,大批购房者观望徘徊,开发商日子不好过了,多个地方政府扛不住了,纷纷试探性出台松绑限购政策,武汉的分区限购也&呼之欲出&。而央行也发文支持首套房贷,新华社更是连发七文肯定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一时间各路&救市&之心蠢蠢欲动。
多地楼市限购松动欲救市:地方政府比开发商更着急
从2013年四季度开始,伴随着个人房地产信贷的收紧,以及各地库存量的不断增加,连续上涨一年的中国楼市开始触顶回落。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杭州等地的楼盘出现降价现象,随后向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蔓延。进入&小阳春&的4、5月份,房地产交易仍然处于近几年同期低点,土地市场也未有起色。5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4月房地产运行的各项数据,被视为判断房地产业发展状况的各核心指标&&开发投资增速、新开工面积、成交量、到位资金数量、国房景气指数等等,几乎全线回落,房价涨势也再次出现创纪录的回落幅度。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次转折。
回顾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在&分类调控&的宏观政策思路下,市场的转向让很多地方政府开始探讨并实施放松&限购&等调控政策的可能性,地方政府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局部调整,试探政策底线,期待通过行政化的措施迅速改变房地产市场的颓势。
此前全国共46个城市出台住房限购措施。去年下半年以来,温州、徐州、南京、宁波等多个城市放松限购。今年4月28日广西南宁率先打响马年救市第一枪,放宽户籍限制政策,随后安徽铜陵、无锡等城市也跟进松绑公积金首付政策。虽在国内引起不小反响,但决策层并没有采取打压态度。5月26日,安徽芜湖出台新政,支持外地人用公积金贷款购房;近日,杭州也实施楼市&限降令&,开发商降价需申请备案。由此,&救市&的星星之火已经燎原,从三四线城市蔓延到一、二线城市。
14个城市接连传出限购松绑
2014年5月26日
新规允许二套房申请贴息贷款,外地调入人员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并调整了二手房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2014年5月23日
如果商品房实际成交价低于备案价格超过15%,那么将通过技术手段限制网签。这意味着&限降令&将开始实施。
2014年5月16日
恢复公积金&又提又贷&:允许借款人申请公积金贷款时提取本人及配偶的公积金,其他直系亲属的公积金可在结清贷款时使用。
2014年5月7日
为房贷担保:住房置业政策性担保机构可作为保证人,为申请房贷的借款人提供保证,在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履行房贷偿还义务时,由担保机构代借款人偿还住房贷款债务。
2014年5月1日
适度放宽公积金贷款条件,放开住房公积金二次贷款的政策限制、住房公积金贷款惠及保障房家庭、适当放宽外地购房居民户籍迁入铜陵条件等。
2014年4月29日
差别化限购政策:不管在天津市内或其他城市拥有几套住房,只要在滨海新区没有,即可在新区购买1套商品住宅。并推出共有产权购房模式,交一成首付既可以先住房。
2014年4月28日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市户籍居民家庭可参照南宁市户籍居民家庭政策在南宁市购房。
2014年4月28日
允许土地竞买保证金上限不超过1000万元,超过1000万元的,也按1000万元收取,&减轻开发商资金成本压力&。拆迁户鼓励货币补偿、一年内购房获补贴。
2014年4月22日
统一的户籍准入登记规定:在无锡市购买成套商品住宅(含二手房)、户均建筑面积达60平米以上,且在本市有稳定工作的人员,准予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来锡落户。
2014年4月13日
&闽十条&征求意见稿曝光,在限购、贷款、普通房界定
标准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放松。但并未得到官方确认。
传长沙政府相关部门召开房企沟通会,欲松绑长沙限购政策。
2013年11月
限购区域大大缩小:从主城区及新城区调整至西二环、北二环、南三环和东三环里的中心城区;在限购区域内放开90平以下的首改住房;购房人群也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只要2013年起未曾买房者均可新购一套住房。舟山住建委虽否认取消限购,但限购执行放松确成事实。
户籍家庭名下有一套住宅的可再购买一套,名下无住宅的可以连续购买二套,名下房产总数限制在二套及以下。
延伸阅读:
对此,亿房网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军华表示:限购是今年开年以来各地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尤其是温州、杭州、长沙这些库存大的城市,包括武汉也一度提出过分区限购的政策,(据业内消息,新洲提出分区限购被驳回)但真正获得批准的不多,短期内全面放松限购可能性不大。杭州、南宁放松限购会试探中央态度,各地会观望,尤其是武汉,如果中央继续默许那么其他城市会跟进。预期下半年武汉限购会有一定松动,会出现一个政策调整窗口期。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杭州限降令的出现,其实根源反映了整体楼市或者是区域楼市发展出现了质变,以这一政策为节点,调控已经从防大涨转变到了防大跌。后续同类型城市将会有各种类型的政策救市,在房地产市场继续降温的情况下,全国预计有超过30个城市有放松调控的预期和可能性。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二三线城市楼市房价和成交量都面临较大下行压力,5月可能会有更多地方政府加入救市行列。地方政府救市方式可能主要有六种武器:非户籍资格审查放松;限购范围放松;调整普通住宅界定标准;限价政策放松;提供购房落户及优惠等刺激性手段;公积金政策松动。但一些高库存地区即便放开限购也不一定带来实际需求,地方政府在资金、银行贷款方面有心无力,可以说,救市政策的市场信号作大于实际效果。
每逢市场低迷地方就出台政策,是我国房地产发展史上常见的一幕。上次出现类似的政府行为,还要追溯到2011年下半年。当时,在&新国八条&的影响下,房地产市场供需双双低迷,佛山、芜湖等地出手&救市&,但其&救市&行为最终被叫停。
此番救市行为将如何发展,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则新闻或许会让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喜大普奔&,据《南方周末》报道:住建部多位人士确认,除北上广深之外,其他城市的限购政策可以自行调节,尤其是库存过大的地方,但不会明确发文。对此,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5月22日表示,限购令本身就是短期政策,从长远看必然要退出市场,至于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退出要根据市场形态而定。但对限购的任何调整都需要有两个前提,即不会影响市场预期、不会造成市场大幅波动。
延伸阅读:
首套房贷优惠已名存实亡 &央五条&出台救市?
今年以来,一些城市出现了居民购房贷款审批缓慢、银行迟迟不放款的现象;在一些地区,首套房个贷已很少有利率优惠,且利率水平明显上浮,高于基准利率5个点甚至10个点以上已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首套房贷优惠政策已是名存实亡。
相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市场变化。一季度我国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0.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1%,但增速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同时,在去年全年个人购房同比多增7389亿元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个人购房同比多增仅为254亿元,全国范围个人购房贷款增幅明显放缓。
某机构3月份房贷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国35个城市中,有25个城市有停贷现象。4月份房贷报告显示,4月份以来首套房9折以下利率优惠绝迹,个别银行最高上浮40%。在被调查的23个城市中,有16个城市出现停贷现象。纵观春节以来的全国数据,各类银行不仅纷纷提高利率,更有抬高门槛变相挑选客户、赶客的现象存在。银行在逐渐减少或调整个人房贷业务,更多银行驻点开始撤离售楼处。由于放款时间拉长,很多交易被迫停滞,民众抱怨声颇大。
故监管层领导坐不住了,今年5月12日,央行和银监会召集银行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对住房金融服务工作提出了五项要求:要求各商业银行保证正常房地产融资需求,商业银行要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合理定价,提高贷款发放和审批效率,不许停止个人购房贷款。银监会也要求商业银行加快房贷的发放并合理定价。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指出,商业银行应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商业银行应合理确定首套房贷款利率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及时审批和发放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贷款。
央行此次发话后,银行是不是就会对个贷业务特别积极呢?但专业人士普遍认为,这一会议只是例行的窗口指导,没有下发任何正式文件,对市场信心肯定有提振作用,但对市场的实际影响不大。目前出现房贷难的主要原因是银行信贷成本的增加,所以这一会议更多只是例行讲话,对商业银行无任何执行影响,银行不可能冒着亏损风险放贷。
延伸阅读:
&央妈&放水首套房贷武汉不买账 大部分银行利率上浮审批慢
而武汉的银行对&央妈喊话放水首套房贷&似乎并不买账。近日名湖豪庭多位准业主都反应其贷款审批将近半年才下来,等得黄花菜都凉了。有网友抱怨其去年10月份在名湖豪庭买房,单价7750,当时房贷利率至少9折,可房贷一直没办下来,今年名湖豪庭同楼层同户型单价都成7100了,这下让该网友着急了,房价降了利率上浮了,这样里里外外让一算该网友亏了好几万。
对于业主的抱怨,开发商表示无能为力,&从去年底开始,很多房贷的审批速度大多都要半年左右,也不是贷不到,就是要业主慢慢等。&这一情况不仅出现在名湖豪庭业主身上,&现在房贷太难搞了,我找了关系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才申请到了利率上浮5%,同批买房的朋友还在苦苦等待呢,而且利率应该是10%,&李先生对于自己房贷仅上浮了5%表示很庆幸。
近日,亿房网记者就此事咨询了湖北某国有大行负责人,该负责人明确表示,央行这次会议仅是例行会议,对于地方银行机构仅代表指导作用,至今为止并没有下发任何正式文件或通知并不具备强制性,武汉大部分银行利率并无调整,审核条件和放款时间也没有什么变动。目前武汉各家银行首套房房贷利率通常在基准利率上浮5%-20%,国有大行如农行、工行可能做到上浮5%,放贷时间相对也较快,而像股份制银行湖北银行等基本都在10%往上,放贷时间要因各行当月的情况进行调整,基准利率已经很难申请到。
该负责人表示,&外界对于央行喊话期待过高,即便上面真有政策出台,我们实际操作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更何况现在只是媒体报道,并未见通知要求,银行对于任何贷款问题的态度都十分审慎。&
其实,慢慢等待放款并不是市场上面最糟糕的情况,年初时候武汉已经有部分银行收紧房贷提高房贷门槛,很多信用资质不佳的贷款,银行会直接拒绝接受。从优惠利率到基准利率再到上浮利率,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房贷利率出现了持续上扬态势。尽管央行发话也并没有得到改观,&如果上级部门无政策真正落地,下半年房贷市场将会继续收紧&,上述负责人表示。
延伸阅读:
新华社连发七文支持楼市:中国经济需要房地产业
今年五月份以来,新华社密集发声,连续报道7篇文章评论楼市。
【5月26日】
新华社:楼市脚步可缓一缓 实体经济要赶一赶
在近期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中,三四线城市堪称&重灾区&。对房地产业来说,那种明显脱离实际需求和实体经济增速,依靠土地和房价的升值预期来快速造楼、造城的开发模式,是时候终止了。另一方面,在楼市降温、紧缩之际,实体经济的提振也变得十分迫切。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这一轮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与此前的几轮降温不同,以往主要是政策导致,但这次对房地产的政策并没有太大变化。他认为,目前房地产业不仅是增长放缓那么简单,而是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房地产业将出现哪些根本性的变化?如何处理调控问题?如何应对经济下行的风险?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观察。目前可以看到的是,随着市场调整的深入,各方的博弈越来越剧烈,地区间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
房地产问题又走到了十字路口。应该是时候让房地产慢一慢,等一等实体经济转型的脚步了。
【5月22日】
新华社连续发表楼市评论:中国经济需要房地产业
新华社5月22日连续发表中国楼市系列文章&&世观中国楼市之一:破除产业迷思;世观中国楼市之二:实现理性回归;世观中国楼市之三:纵看全球起伏。试图综合外媒和海外观察分析人士的观点澄清有关中国房地产的几个根本问题,认为中国房地产业是理性回归,不是崩盘,房价暴跌对经济、国民福利和改革都不是好事。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房地产业,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业依然会是经济基础。中央政府的房地产政策不再是全国一刀切,二线城市酌情由地方政府处理。目前出台的改革布局措施意义已经不能简单等同于&救市&。
文章认为,&在市场结构性供大于求、信贷偏中性和投融资渠道逐步扩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房地产正告别高速增长通道,逐渐进入温和、理性发展&新常态&。&中国目前城镇化率刚超过50%,未来二十年里可能会达到70%,上亿人要搬进城市里,大量老房需要翻新重建,这都蕴藏着巨大需求,&中国经济长足发展离不开房地产业&。
所以,文章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房地产业仍会在中国经济起到基础性作用,当前关键是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而并非过早过快地&去房地产化&。&对中国而言,既不能&妖魔化&房地产业,也要汲取他国教训以防误入歧途。尊重经济规律,对症下药,房地产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5月21日】
新华网:&中国房地产崩盘论&是危言耸听
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预言中国房地产市场崩溃的资深&预言家&谢国忠近日再放&豪言&,他预测中国楼市将&又一次&崩盘,并用&恐怖片&一词来形容即将到来的崩盘过程。像谢先生一样预言中国楼市崩溃的专家还有不少,他们&以史为鉴&,经常以日本、美国、香港等地遭遇的房地产崩溃为佐证。他们虽然每次说的头头是道,但细究起来,正是历史上的这三个楼市崩溃案例能从反面证明中国楼市不太可能崩盘。
新华网:追问去年地王们还好吗:房地产已然入秋
翻看过往的地产旧闻,我们不难发觉&地王&这个词从几乎是伴随着中国房地产的大发展一路走来。遥想去年下半年,北京、上海、天津、杭州、苏州等地土地交易市场极其活跃,单价、总价&地王&频频出现。就在去年同一时期,南京、杭州、武汉等地却纷纷曝出前一年拍出的&地王&纷纷退地的新闻。夏至未至,房地产已然入秋。去年的&地王&们,你们还好吗?
【5月20日】
新华视点:楼市分化加剧 高房价还能挺多久?
今年以来,虽然一线城市的房价未出现明显变化,但全国楼市从未像现在这样分化巨大。近日,北京亦庄首现零首付楼盘,标志着楼市调整从三四线城市蔓延至一线城市。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幅度进一步趋缓,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涨幅双双回落;南宁、无锡等多个地方政府纷纷调整楼市政策;银行纷纷收紧房产开发贷款,央行力挺首套房贷&&这样一幅复杂的楼市图谱,恰恰反映出我国楼市进入新一轮的&周期性调整&。
【5月18日】
新华社: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转折性变化
随着5月18日全国70城市房价数据的出炉,全国房价不断降温的趋势进一步确定。然而,对于中国楼市而言,正在发生变化的却远远不止几十个代表城市的商品房价格。就在上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4个月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各项数据,被视为判断房地产业发展状况的各项核心指标&&开发投资增速、新开工面积、成交量、到位资金数量、国房景气指数等等,几乎全线回落。毋庸置疑,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着一次转折性的变化。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很多:比如,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不断发酵的&房贷荒&;二、三线城市积累的过多的无法消化的库存;始终没有放松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楼市转向后,市场预期转变带来的观望等等。
【5月7日】
新华视点:楼市现&拐点& &救市&该不该?
进入5月,楼市行情急转直下,多个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价齐跌,包括行业龙头万科在内的一些房企也在提示楼市风险。加上少数&熬不住&的二三线城市,接二连三地被曝出台放松调控的新政,仿佛喊了多年的&狼来了&&&中国内地楼市&拐点&已然来了。
延伸阅读:
结语:此番新华社的密集发声,让我们再次看到似曾相识的论调:&房地产是中国的支柱产业&。每逢房价地价上涨过快的时候,否定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地位的呼声就甚嚣尘上。回顾历史,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将房地产业定位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由此,中国房地产行业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真的见顶了吗?&以前是黄金时代,现在是白银时代。&万科集团总裁郁亮表示,&中国的城市化还远未结束。&
然而不同于2008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几次在调控重击下的周期性回落,本轮市场转冷更多的原因在于前期房价过快上涨等市场本身风险因素的积累,以及前期成交集中释放带来的需求断档。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本次市场调整是近年来唯一一次不受政策影响而由市场供需变化产生的调整,其调整的深度和时间都会超过以往。
那么,在楼市暗战中蠢蠢欲动的&救市&为什么会出现?救市的焦点又是什么呢?敬请期待亿房网明日推出的《楼市暗战第二辑:&放开限购&背后的博弈》。
[责任编辑:崔雯]
还可以再输入400个字
亿房网房产微信
Copyright & 2016 FDC.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亿房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楼市分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