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2020年行唐规划行唐县城哪有卖沙房顶用的泡沫板

河北省『行唐县』【行唐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942贴子:
河北省『行唐县』
地理风貌( 11:02:54) 标签:县境
红枣 流域面积 赵阳
杂谈&& 分类:图书
(一)区位 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属浅山区,地处北纬38°21′~38°43′、东经114°10′~114°41′之间,东临,隔与市相望,西依,与交界,南望省会,与、毗邻,北顾京津,与接壤。县境南北长37公里,东西宽30.9公里,总面积1025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县域东南部,距省会49公里,距首都北京262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二)交通 交通便利,城区南距国际机场25公里,东距、15公里。京赞公路、宝平公路大致自东北—西南向横贯全境,无繁公路自东南—西北向纵穿全县;朔黄铁路、穿境而过。城区外环全线贯通,使京赞公路、无繁公路畅通无阻,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县城外环和三条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脉络,“村村通”公路为补充,乡与乡相连,村与村相通,干支结合、纵横交错的XOX型公路路网格局。目前,全县共拥有各级公路341条,总长1099公里,公路密度达1.07公里/平方公里。近年来,行唐运输状况大为改观。截止2008年,全县共拥有营运汽车1419辆,其中营运客班车109辆,营运货车1310辆。全年完成货运量1896万吨,货运周转量64927万吨公里;客运量245万人,客运周转量9185万人公里。全县有二级汽车站1个。共拥有客运班线32条,跨省1条,跨市3条,城际2条,县内24条,全县乡镇村通客车率达到100%。从县城进往返快客班车30辆、普客班车14辆,发往周边县(市)往返班车3辆,开往往返的1辆,开往北京往返的2辆,进市返城群众的乘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客运以集约化经营为目标,组建了利民客运有限公司,目前已开通城乡客运班线24条,投放农村客运班车54辆。兴唐出租汽车公司和行唐宏利公交公司作为班车运力和公交运力的补充,是客运运力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运营的轿车50辆,小型130辆 (三)地貌 属太行浅山区,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呈阶梯分布,由低山、、平原三种地貌组成。最高点为西北部与的界山卧长顶,海拔960米;最低点为东部北高里村,海拔75米,相对高差885米。1、低山区团山——港——秦台——北城寨一线西北部为低山区,面积379平方公里,包括、全部及部分村庄。区内有山峰39座,海拔在960~225米之间,山体近东西走向,呈向东倾斜逐步平缓收敛的阶梯状态,适于林业及畜牧业发展。2、区北龙岗——赵阳关——上碑——南翟营一线西北部为区,面积224平方公里,包括北河乡全部及玉亭、上方、上碑、翟营、城寨各乡大部和南桥镇一部分村庄。区内有山峰6座,海拔225~150米之间。地势平缓,土层20~50厘米,沟谷埋深2~3米。土层薄,质地粘重,蓄水能力较差,适于烤烟、杂粮及林果业发展。 3、平原区北龙岗——赵阳关——上碑——南翟营一线东南部属平原区,面积422平方公里,为新生界第四系前洪积冲积扇黄土平原。海拔75~150米之间。质地适中,土层深厚,适于各种农作物及林果业发展。 (四)河流 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东靠沙河,西界磁河,境内有郜河、曲河,还有流域大于30平方公里的6条河(沟):江河、港、饿公河、库儿沟、龙门沟、庙岭沟。郜河属沙河支流,为境内最大的河流。源于县境西北部的西平峰山、鳌鱼山一带,向东南流经县城东折到北高里村东南汇入沙河,途经九口子、口头、上方、城寨、上碑、市同、行唐镇、只里、独阳岗9乡镇71个村。全长69.4公里,河床宽50-350米,流域面积484.9平方公里。上游建有口头水库。水库以下27.6公里,有3条较大支流,河道坡度大,河床窄,岩石裸露,水流湍急;水库以下38.8公里,有江河等4条支流汇入,河床较宽,多沙滩漫道。结冰期为12月至次年2月,属季节性河。汛期洪水很大。民国28年(1939年)洪水流量高达1865立方米/秒。
沙河,古称派河,为季节性河流,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东北的孤山脚下,与发源于五台山、太白山一带的胭脂河、北流河、板峪河、平阳河汇流于王快水库。到安国县军洗与木刀沟(上游为磁河)、孟良河汇流于潴龙河,整体流域面积4970平方公里。河道行唐段从东安太庄东北1.8公里入境,东南至北高里村东3公里处出境,共19.3公里,为行唐与曲阳两县界河。沙河河床为沙砾石覆盖,宽3~4公里,河床平均比降1%左右,最大流量2500立方米/秒。年结冰期约82天,历史上害多利少。自明代弘治十八年(1500年)至民国28年(1939年),就发生大水灾42次。清代《行唐县新志》记述:“派水之岸,西高东低,自王快而下,灌溉之利,唐民受之;冲决之害,唐民更受之也。康熙十年,龙岗以下,河合、贾庄、高里皆受其害。地被冲溃,百存一二。”曲河,曾名海子河。源于行唐北部芦家庄、普塔石一带,流经口头、玉亭、南桥、独羊岗4乡镇,至独羊岗乡河合村东北汇入沙河。全长33.3公里,流域面积152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1958年,在中游西城仔村一带建中型水库(红领巾水库)一座。磁河,原名磁水,为行唐、灵寿、正定三县界河。大支流五条,分别发源于灵寿县白蛇岭、北山五岳寨、王母山北岭和东峪、行唐石坊一带、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其中源于行唐的一大支流—庙岭沟,流经9个村庄,流域面积33.9平方公里,经上阎庄村西折向南入灵寿县西岔头村东汇流磁河。磁河在灵寿县中霍营南部入行唐县界,经翟营、安香2乡,于常香村南入正定县,东经新乐、藁城、无极、深泽等县,于安国县北与沙河汇流,入潴龙河。磁河流经行唐县河段为22.1公里,河道面积6458亩,河外滩面积9794亩,河床宽520米,治导线以内河宽195米。特大洪水年1954年最高洪水流量1470立方米/秒,立方米/秒。1960年5月横山水岭水库建成后,河道基本断流。建国后,行唐县重视河流治理和水利建设。自1955年以来,共修大、中、小型水库16座,塘坝72个,控制流域面积249.81平方公里,使四条河道的水害变水利。在大中型水库中,除口头水库外,红领巾水库是一座极具人文意义的水库。它位于行唐县城偏北19公里处,由共青团河北省委发起,全国少年儿童捐资,行唐县施工兴建的。原计划作为少先队夏令营,因而命名为红领巾水库。因库内大坝附近的一小石山名钓鱼台,故又叫钓鱼台水库。红领巾水库始建于1957年,次年竣工。大坝为均质土坝,长341.5米,高26米,顶宽4米,上有高1.2米、宽0.5米的浆砌石防浪墙。副坝一座,长161米,高5.4米。溢洪道位于主坝南侧,为开敞式宽顶堰,宽70米,最大泄量910立方米/秒。水库汇水面积72.5平方公里,设计库容442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763万立方米,最大水深22米,宜渔面积2187亩。红领巾水库风景宜人,湖光山色相映辉。正常蓄水位,西部能显出小岛及坝上英姿勃勃、栩栩如生的工农兵和迎风行队礼的少先队员石雕像;坝下的岩石高台上凉亭台阁,象征和平的石雕鸽子矗立在顶峰。大坝绿草如茵,两侧山丘陡峭,岩石林立,是很好的游览区。 (五)气候 行唐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春季(3-5月),冷热变化无常,气温平均每天上升0.32℃。年,风次占全年风次的41.6%,多为偏北大风。风雪稀少,降水量(年)平均值为50.4毫米。夏季(6-8月),气温急剧增高,6、7、8月分别平均为24.6℃、26.6℃、24.3℃(年)。偏东南风较多。降水量占全年的66-77%。初夏干旱,降水量仅平均8.8毫米。主要灾害为暴风雨、冰雹、干热风,年14年中暴雨89次、冰雹65次,12年有干热风,6年有大旱。秋季(9-11月),气温变化较快,从10℃降到0℃,一般为32-36天,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占全年的13-18%,主要灾害为低温、阴雨霜冻,年14年中,低温连阴雨出现35次。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干寒少雪,常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大风侵袭。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2℃、-4.8℃、-1.7℃.极端最低值分别为-19.7℃(日)、-20.7℃(日),降水量仅占全年的2-3%。日照、辐射全县平均日照时数为2640.9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60%。5月日照总时数最多,为281.7小时;11月最少,为195.2小时。12月份日照百分率最多,为67%,≥0℃期间的日照时数为2080.7小时,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79%,≥10℃期间日照时数为1582.2小时,占年总日照的60%。 (六)物候 日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土壤开始解冻;稳定通过3℃,冬麦开始分蘖;稳定通过5℃,早春作物开始播种,冬麦返青并将进入起身;稳定通过10℃,春玉米、春谷子等喜温作物开始播种;稳定通过15℃,喜温作物进入旺长期;稳定通过20℃,冬麦进入灌浆期,玉米、棉花、水稻为生长盛期。境内主要物候期具体情况如下:春季土壤开始日消夜冻&& 平均出现在2月12日冬小麦返青&&&&&&&& 平均出现在2月22日冻土化通时间&&&&&& 平均出现在2月24日终雪时间&&&&&&&&&& 平均出现在3月4日毛白杨始花&&&&&&&& 平均出现在3月14日榆树始花&&&&&&&&&& 平均出现在3月18日蜜蜂始见&&&&&&&&&& 平均出现在3月19日菜白蝶始见&&&&&&&& 平均出现在3月23日杨絮落地&&&&&&&&&& 平均出现在3月23日杏树始花&&&&&&&&&& 平均出现在3月30日青蛙始鸣&&&&&&&&&& 平均出现在4月4日垂柳始花&&&&&&&&&& 平均出现在4月6日冬小麦拔节&&&&&&&& 平均出现在4月9日梨树始花&&&&&&&&&& 平均出现在4月10日燕子始见&&&&&&&&&& 平均出现在4月10日终霜日&&&&&&&&&&&& 平均出现在4月17日毛白杨絮飞&&&&&&&& 平均出现在4月14日枣树发芽&&&&&&&&&& 平均出现在4月15日苹果始花&&&&&&&&&& 平均出现在4月16日柳絮始花&&&&&&&&&& 平均出现在4月22日冬小麦抽穗&&&&&&&& 平均出现在5月2日月季始花&&&&&&&&&& 平均出现在5月7日冬小麦扬花&&&&&&&& 平均出现在5月9日柿子树始花&&&&&&&& 平均出现在5月11日布谷鸟始鸣&&&&&&&& 平均出现在5月18日 夏季枣树始花&&&&&&&&&& 平均出现在5月24日
小个蝉鸣&&&&&&&&&& 平均出现在5月30日冬麦黄熟&&&&&&&&&& 平均出现在6月8日国槐始花&&&&&&&&&& 平均出现在7月11日蟋蟀初鸣&&&&&&&&&& 平均出现在7月18日知了始鸣&&&&&&&&&& 平均出现在7月31日 秋季红枣收摘&&&&&&&&&& 平均出现在9月15日终蕾&&&&&&&&&&&&&& 平均出现在9月23日蝉绝鸣&&&&&&&&&&&& 平均出现在10月6日雁南飞&&&&&&&&&&&& 平均出现在10月6日毛白杨叶色黄&&&&&& 平均出现在10月16日梨树叶色黄&&&&&&&& 平均出现在10月19日刺槐落叶&&&&&&&&&& 平均出现在10月19日初霜&&&&&&&&&&&&&& 平均出现在10月22日榆树叶色黄&&&&&&&& 平均出现在10月26日 冬季垂柳开始落叶&&&&&& 平均出现在11月12日国槐叶落完&&&&&&&& 平均出现在11月22日土壤冻结&&&&&&&&&& 平均出现在12月5日初雪&&&&&&&&&&&&&& 平均出现在13日 (七)资源 1、自然资源行唐县域面积1025平方公里,折合地亩面积153.75万亩。随着人口增长和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已由1949年的3.2亩下降到2008年的1.27亩,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受气候和地质、地势影响,水资源较为贫乏,地表水丰水年总量为2.2亿立方米,枯水年为1.3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平均8806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7926万立方米。行唐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地质构造复杂,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都有分布,矿产资源种类多,蕴藏量大,品质好。矿泉水日流量为180立方米,有良好的开发前景;非金属矿产占绝对优势,行唐县是省外贸云母、蛭石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2、产业资源行唐县是农业大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两红一白”(红枣、红薯和乳业)优势产业。到2008年底奶牛存栏7.5万头,日产鲜奶近千吨,日加工能力300吨,是三元集团、蒙牛集团、伊利集团、明旺集团等大型乳业集团的奶源基地;红枣种植面积60万亩,无公害红枣基地认证12万亩,年产红枣8万吨,年加工红枣能力6万吨,是中国优质大枣产业基地,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行唐大枣之乡”,口头华北红枣商埠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红枣专业市场;红薯种植面积8.6万亩,年产鲜红薯15万吨,年加工鲜薯60万吨,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红薯及红薯制品集散地。同时,行唐县境内山区丘陵占三分之二,临近煤炭、铁等资源富集区,蕴有30多个矿种,云母、硅石、石灰石、石英石等矿藏丰富,其中云母、硅石品质优、储量大,是省外贸出口基地之一。省道京赞线、无繁线、宝平线、朔黄铁路、张石高速公路贯穿县境,交通运输便利。
(八)乡镇 据2008年统计数据,全县总人口425579人,人口分布于330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隶属四镇十一乡。其中,平原乡(镇)6个、丘陵乡(镇)6个、山区乡(镇)3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乡(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初步形成了各自特色。现简要介绍如下:1、平原乡(镇)龙州镇&& 位于县境东南部,为县委、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此地为千年古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城内古建筑有封崇寺大殿、封崇寺天王殿、升仙桥、香莲寺、城隍庙、文庙大成殿,均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独羊岗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奶牛养殖是该乡的支柱产业。2008年,全乡奶牛存栏10215头,有日产鲜奶5吨以上的奶厅3个,日产鲜奶3吨以上的奶厅13个,奶类总产52994吨,居全县之首,是全县最大的奶牛养殖乡,奶牛养殖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安香乡&& 地处县境西南部,距县城8公里。该乡中药材种植远近闻名,是全县中药材种植大乡。此外,该乡个体私营经济也有较大发展,形成了胶合板、营养保健品、机械加工、铸造、生鸡屠宰五大系列。只里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4.8公里,特色种植(西瓜)和乡镇工业发展较为突出。该乡还是宗教大乡,辖区内有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三种宗教,习村和贾洛营分别是县内重要的天主教、佛教聚居村。市同乡&& 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4公里农业以奶牛养殖、红薯、花生加工为主要特色,随着工业园区的开发,有工程塑料、机械制造、玻璃生产、鞋业、铸造业等大批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成为全乡经济的重要支柱。上碑镇&& 是行唐县四个建制镇之一,位于县境中部偏南,距县城9公里。这里曾是中央工委的临时驻地,当年朱德、刘少奇、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五月复查会议等,是行唐县重要的革命纪念地。2、丘陵乡(镇)南桥镇&& 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9公里,处于平原与丘陵衔接地带。该镇为全县果品大镇,所产苹果远近闻名;该镇还是行唐县东北部的物流中心,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为传统庙会。境内文物有民国34年(1945年)建成的南桥抗战烈士纪念塔和1985年建成的王炳奎、张宏友烈士纪念碑。翟营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9公里。该乡有蔬菜生产的传统和优势,2004年4月,被河北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所产蔬菜畅销全国。城寨乡&& 位于行唐县西北部,距县城20公里。境内的牛王寨风景区是集平原、山区、湖泊为一体的自然景观,有“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神奇色彩。山上怪石嶙峋,风景秀丽,有多处文化遗址。山下甘泉湖(江河水库)水清质洁,适宜进行垂钓、游泳、划船等水上运动,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潜力。上方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2公里。在农业上,初步形成“东菇南菜北薯遍地牛”的产业化格局。该乡有丰富的硅石资源,经不断开发,水泥、橡胶、耐火材料等产品已初步形成规模,在县内被誉为“建材之乡”,硅石业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玉亭乡&& 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2.5公里。该乡的金针菇种植远近闻名,有全县最大的金针菇交易市场。该乡有着丰富多彩的庙会文化,如,缶山药王庙会、土地奶奶庙会、乾隆槐庙会和火神庙会等,对拉动该乡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北河乡&& 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5公里。随着产业化的推进,该乡初步形成红薯栽培、小杂粮种植、石子生产三大支柱产业。该乡所产“龙兴庄”系列土特产畅销南北,享誉中外。其中,“龙兴贡米”尤为驰名。3、山区乡(镇)口头镇&& 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是行唐县北部重要商镇。境内有大井沟红枣示范园、南万山绿色庄园、华北口头红枣商埠。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磁铁、石英、云母、蛭石等多个矿种及多家企业;该乡风景秀丽,全县最大的水库口头水库(又称孔雀湖)位于该镇,水洁鱼肥,风光旖旎,是集垂钓、戏水、旅游于一体的风景区。此外,该地“牛魔王”红薯脯是全县出口创汇的优质品牌。上阎庄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8公里。该乡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利资源,矿业、渔业、红枣产业是该乡的支柱产业。九口子乡&& 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5公里。有矿石(大理石、花岗片麻岩、铁矿等)、矿泉水、红枣三大自然资源。曾荣获“全国优质红枣生产龙头乡镇”称号。境内现有8个万亩枣园和1个千亩珍枣园,另有红枣加工、枣酒酿造、非金属矿开采、矿泉水加工等企业百余个。该乡每年均举办红枣采摘节,还开发了“农家乐枣乡一日游”。
二、历史溯源( 11:05:12) 标签:历史溯源 复名 州县 城寨 唐郡 行唐 杂谈&& 分类:图书
(一)县名由来 “行唐”之名,历史非常悠久,可溯源于4000多年前的唐尧时代。《正定府志》、《行唐县志》载:“初,帝尧封于唐。后,诸侯来归,诣平阳即帝位,南行历其地,行唐之名由此始也”。由此可见,行唐之名的由来,源于唐尧南行。正因为如此,起初的称谓还多了一个“南”字,称“南行唐”。“南行唐”是个倒装句,正过来读为“唐南行”意为唐尧南行经过此地。周赧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91年)建南行唐邑,邑治在现在的故郡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割真定(今正定)地置“南行唐县”,县治在今故郡村,此时南行唐已是县域概念,包括以故郡为中心的广阔地域。北魏太和十年(486年),去“南”字为“行唐县”。后虽几经调整更名,但最稳固、最长久的称谓仍然是行唐县,延续至今。 (二)建置沿革 五帝时期,尧自唐(今定州北唐城村)赴平阳即帝位,南行历其地,因名南行唐。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南行唐属冀州。虞舜时从冀州分出幽州、并州,属并州。夏省幽、并州,仍属冀州。春秋时,属鲜虞国。战国初属中山国,赵灭中山(前295年)后,属赵国。赵惠文王八年(前291年)建南行唐城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割真定地置南行唐县,治所在今故郡村,属钜鹿郡。二世元年(前209年),武臣灭赵,自立赵王,南行唐又归属赵国。西汉初,属赵国恒山郡。文帝时属常山郡。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改常山郡为常山国,改属常山国。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常山仍为郡,改属之。东汉因之。三国时属常山郡。晋及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均属常山郡。北魏太和十年(486年)去“南”字为行唐县,归定州常山郡所辖。太和十四年(490年)行唐改置唐郡,二十一年(497年)郡废。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属恒州常山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实行州县两级,行唐直隶恒州。大业三年(607年)实行郡县两级,废恒州,属恒山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恒山郡为恒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恒州为常山郡。肃宗上元二年(742年)又改郡为州,行唐属河北道恒州所辖。武后长寿二年(693年),改行唐为章武县。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复名行唐县。大历三年(768年)置汦州。九年(774年)州废,属恒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改恒州为镇州,属之。五代时期,后梁开平初(907年)改行唐为章武县,后唐元年(923年)复名行唐县。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又改称永昌县,后汉乾元年(948年)复名行唐县。宋属真定府,熙宁六年(1073年)灵寿并入行唐,八年(1075年)析出。元改称恒阳县,属保定路辖。明复称行唐县,属真定府定州。清因之。民国2年(1913年)行唐为直隶省范阳道属县。3年(1914年)6月,范阳道改为保定道,行唐改属之。17年(1928年)废道,属河北省统辖。26年(1937年)3月,河北省政府将所辖县份划为17个行政督察区,行唐县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27年(1938年)2月,行唐县抗日联合政府成立,直属晋察冀边区临时政府委员会领导,属冀西第二专区,后划归冀西区三专区。29年(1940年)改属晋察冀边区第五专区,次年,属北岳区五专区。33年(1944年)6月,北岳区五专区改称北岳区四专区,属之。34年(1945年),改属冀晋区第四专区。35年(1946年)5月,行唐县民主政府改属冀晋区第三专区,翌年5月,改属四专区。11月,改属北岳区第四专区。38年(1949年)1月,划归察哈尔省建屏专区,8月,恢复河北省建制,行唐又归定县专区领导。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行唐县民主政府改称行唐县人民政府,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6月,撤销定县专区,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0月,并入新乐县。1962年1月,两县分治。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行唐隶之。1978年7月,改设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行唐隶之。1993年6月,石家庄地区和石家庄市合并,行唐县划为石家庄市市属县至今。
(三)区划一览 年&&&& 代
政 区 划 分 && 年&&& 代
政 区 划 分
明洪武年间() 5乡22社195村
5个人民公社304村
明景泰年间() 5乡23社
1958年10月
新乐、行唐两县合并,称新乐县。
明成化年间() 5乡24社
5个人民公社51个管理区304村
明 嘉 靖 末(1565年) 5乡23社
5个人民公社31个管理区305村
清康熙十九年(1608年)
5个工委31个人民公社318村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新乐、行唐两县分治,行唐复设。辖5个工委30个公社331村。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民国34年(1945年)9月 9区310村
30个公社 331村
民国35年(1946年)4月 6区297村
28个公社 331 村
民国37年(1948年)5月 7区323村
1镇27乡330 村
6区84乡321村
4镇24乡330村
1区1镇38乡
4镇11乡330村
1镇26乡304村 &&&&
(四)境域变迁 一是两提规格。一次是北魏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新设置了唐郡(郡是比县大一级的地方管理机构,一郡可辖&&&&&&&&&&&&&&&&& 数县),郡治设在当时的行唐县城(现在的故郡村)。此郡设置时间究竟多长,志书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八年(公元490—497年),有的则说故郡“为唐郡治所达三十八年”。另一次是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在行唐设置了泜州,也是比县大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辖灵寿、曲阳,行唐三县,治所就在现在的行唐县城。二是三改县名。一是两度更名章武县,分别为唐长寿二年(公元693年)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后梁开平初年(公元907年)至后唐元年(公元923年),一次历时十三年,一次历时十六年。二是一度更名永昌县,时间为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至后汉乾禧元年(公元948年),历时十二年。三是一度更名恒阳县,是元代改的,明代改回。三是两移县治。行唐早期的邑城、县城,实际上一直是设在故郡村的,时间长达两千多年。行唐县治的第一次搬迁,在故郡成为唐郡治所之时即北魏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县城北移至“夫人城”。该城旧址在现在的石城村一带。不过,该处做为县治的时间不长。县治第二次移址,距上次移址仅二十多年,县城搬到了现在的县城这个地方,时在北魏熙平年间(约公元517年),当时此地称为“犊乾城”。四是四割县域。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上迄秦代,长达两千多年时间里行唐做为县级建制,一直未曾发生变化,但也曾数度扩缩地域,除短暂兼并过灵寿等邻近县份外,主要是裂土分县,其中最频繁的时期是隋唐时代。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从行唐地域西部割去一大块设置了滋阳县,县治在现在的上滋洋;过了十年,又割行唐北部地域设置了玉亭县,县治在现在的西玉亭;又过了九年,把滋阳、玉亭二县合并,仍称滋阳县;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把原滋阳县一块划归行唐,玉亭一块仍然设县,称玉城县,第二年宣告取消,仍归行唐。
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在行唐西北部地区设置了行唐北寨,治所在现在的北城寨。这里所说的行唐西北部地区,绝非今天山区几乡这个概念。当时,行唐县的区域面积比现在要大的多,自新乐县(旧称新市县)界向西北一直达五台山,全部为行唐县域,史称东西横亘三百里,加上此后七十余年又把灵寿并入行唐县,当时的行唐真可称得上是幅员辽阔。至金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才将“北镇”正式升格为阜平县,县治仍在北城寨。又经清顺治、康熙两朝两度调整,行唐、阜平两县边界才大体确定,阜平县治也从北城寨迁走。五是五调辖村。除割土分县外,行唐所辖村庄的小幅度变化,主要集中在近现代,分别是:1948年将曲阳的北养马、西赵厂、元坦等8村划入行唐,第二年又划回曲阳;1946年将灵寿县的东、西孙家楼、南、北洼和小韩楼5个村划入行唐,1956年又划归灵寿;1957年将刘库池划入灵寿,将灵寿的南霍营、康庄划入行唐;1962年将刘家庄划入新乐;1982年将石城划入曲阳。总体来看,是划出村多,划入村少。六是一度被并。即1958年并入新乐,1962年分出。
(五)异地行唐 辽朝为北方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政权。契丹为鲜卑族的一支,唐朝末年壮大起来,并开始向南扩展。公元907年,其首领耶律阿保机在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称帝,建契丹国;公元938年,其子耶律德光在位时改国号为辽。契丹建国时,正值中原处于五代十国时期,契丹人乘机南下,占领了一些州县。后晋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割幽云十六州之地予契丹。辽朝并不满足,而是继续南下。期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及其子辽太宗耶律德光把在河北地区俘获的汉人迁往东北地区。据《新五代史》卷72《四夷附录》载:“攻陷地邑,俘其人民,以唐州县置城以居之”,即仍然以原来的州县称呼新居住地。辽会同七年(944年),辽军攻定州时攻破行唐县,徙其民到檀州(治密云)设十寨居之,仍称行唐县,时约3000户,15000人。金天会三年(1125年),辽朝灭亡,檀州行唐县改归金朝统治。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金还檀州于宋,改为横山郡,改行唐县为威塞县。七年(1125年),金收回檀州,仍称横山为檀州,威塞为行唐,后废行唐入密云。据《辽史·地理志》载,檀州行唐县“本定州行唐县,太祖掠定州,破行唐,尽驱其民,北至檀州,择旷土居之,凡置十寨,仍名行唐县。”今密云县仍有河南寨、靳各寨、渤河寨、燕乐寨等村,应是当初行唐县所辖十寨的一部分。
三、古县文明( 11:06:53) 标签:三孔布 墓葬 井圈 进深 许由 行唐 杂谈&& 分类:图书
(一)古遗址 南王庄新石器遗址&& 位于翟营乡南王庄村。1985年秋,南王庄村民在挖山药窖时,在离地面10米处发现了石镰、石斧、石球等物,经鉴定,确认是新石器时代文物。距今已有5千多年的历史上碑战国遗址&& 位于上碑镇东,郜河西岸。1987年11月,在该处发现一眼水井。经专家鉴定,是战国时代遗物。井口直径1米,由三块陶制井圈砌筑而成,井圈上刻有绳纹及圆形图案,陶质为次陶。滋阳县遗址&& 位于上滋阳乡上滋阳村。1988年秋,上滋阳村农民在村西取土时,发现一块墓砖,上刻“大业元年正月廿日恒山郡滋阳县乡长德里奴卅”,为研究滋阳县的建置和隋代建置提供了可靠资料。隋开皇六年(586年),分行唐西部置滋阳县,以位于滋水之阳而名。大业元年(605年),省玉亭县并入滋阳县。武德四年(621年)省滋阳入行唐,从隋置到唐省,此地为滋阳县治35年。玉亭县、玉城县遗址&& 位于今县城北偏西12.5公里的西玉亭村一带。据清《行唐县志》载:隋天皇十六年(596年),分行唐与此置玉亭县。大业元年(605年),并入滋阳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省滋阳入行唐,于故玉亭置玉城县,五年(622年)省入行唐。古县城遗址&& 位于今县城东北11公里的故郡村,原名南行唐。赵惠文王八年(前291年)建南行唐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南行唐县,为县治。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仍为县治。太和十四年至二十一年(490-497)曾于此置唐郡,故名故郡。清时城基仍存,现今依稀可辨。马凹遗址&& 发现于1998年,共发掘10座大小不等的灰坑,灰坑内出土的遗物种类有陶器、石器、及动物骨骼等。陶器类有鬲、罐、盆、豆、瓮等;石器有石镰、石铲、石刀、石磨棒等;动物骨骼有猪、狗、鸡等,其中,有的动物骨骼有烧烤痕迹。经鉴定,马凹遗址为早商时期遗址。齐村战国遗址&& 位于齐村村东,2003年7月,齐村砖窑民工在砖厂北120米处取土时,在距地表2米处发现古代钱币,出土有战国平阳、安阳等古钱币,是一处战国时期窖藏文物遗址。郜河战国遗址&& 位于龙州镇西关村,郜河北岸。1990年春,出土一件圆颈铜剑,是战国时代遗物。东秀战国遗址&& 2002年8月,在东秀村东北1000米处发现一古代水井,水井深3米,井口直径1米,由3块陶质井圈组成,井圈厚0.03米,为泥质灰陶,陶井内有豆、盆、罐、壶等陶片,经鉴定为战国时代遗址。唐代遗址&& 位于龙州大街西段路南。2004年,在香莲寺院内挖大雄宝殿基地时,距地面1.5米处出土一批佛教文物,有人面石雕佛像底座、佛头、宝顶、莲花宝座、弥勒佛底座,质地为汉白玉,弥勒佛莲花底座刻有“东魏天平四年(公元537年),定州常山行唐城内显明寺”等字,部分字体已无法辨认。经鉴定为唐代佛教文物。箕山颍水遗址&& 箕山位于霍家庄村东古颍水之畔,以峰形若箕而名。传说上古时期,帝尧欲禅位于贤人,听说许由贤能,就不辞辛劳找到许由,要他做继承人。许由不受,遂到箕山隐居不出。颍水,为古箕山脚下的一条小河,为郜河的上游支流,也以许由隐居此地而闻名。
(二)古墓葬 西石邱战国墓&& 位于西石邱村西北500米的坡沟里,1972年7月,西石邱村农民在该处平整土地时发现。墓室已损坏,出土文物有铜戈、铜壶、铜瓢、铜钩、铜鼎等,经专家鉴定为战国墓。北高里汉代墓群&& 位于北高里村西北。墓葬多为长方形砖室墓,随葬品有罐、壶、豆、鼎、鬲,均为陶器。1975年,该墓葬曾出土有铭文和纪年的铜锅、方壶。
北桥隋墓&& 位于北桥村东北。为长方形砖室墓,有斗室和甬道,南北向,长约3米,宽约2米,墓志铭为汉白玉石料,方形,上面镌刻着隋代行唐望亭乡龙阳里长丹(字君乡)的生平事迹。长丹任西蜀尚书,其祖父为蔡阳县令,其父官至威将军。中伏流唐墓&& 位于留营乡中伏流村东。日,中伏流村农民在承包地内打坯时发现,为圆形砖室墓,墓室直径4米,为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门窗并彩绘,有“开元通宝”钱币、瓦当、白釉瓷碗等文物。东霍同宋墓&& 位于东霍同村。1988年10月,地区文管所和县文管所联合发掘、1号墓为砖筑穹窿墓。设墓门于西,圆形,直径为3.1米,砖砌平铺,夫妻合葬。出土有黑釉碗和钱币。2号墓为砖室劵顶墓。墓室东西向,墓门西南,用青砖封住。墓底距地表8米,墓室进深3米,东西长3.2米,为夫妻合葬墓。出土黑釉瓮、铁灯盏及钱币。东霍同明墓&& 位于东霍同村,1988年10月地区文管所和县文管所联合发掘。为砖石劵顶墓,设墓门于东南。墓室南北向,宽2.55米,高2.15米,为夫妻合葬墓。出土黑釉瓮及宋、金、明代钱币,为明洪武年间墓葬。庙上战国墓&& 发现于1900年,位于庙上村西北。出土文物有素面附耳甑、陶纹汲水壶、铜锛、铜凿、兽首环铜饰件等。根据出土文物判断,墓葬年代为战国时期。马凹墓葬群&& 发现于1998年,位于马凹村东南200米处,遗址南距县城500米,面积200平方米,共发掘春秋墓葬5座、战国墓1座、汉代墓1座、唐代墓葬2座。1.春秋墓葬:春秋时代墓葬发现5座,都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随葬品有鬲、罐、浅盘豆、青铜镞等。2、战国墓葬:位于发掘区的东部。该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一棺一椁,随葬品有鼎、盖豆、壶、盘等。3、汉代墓葬:位于发掘区西部,为带侧室的砖室墓。4、唐代墓葬:发现两座,位于发掘区的北部,都是带墓道的圆形砖室墓。 (三)古建筑 封崇寺大殿&& 位于县城龙泉中学院内,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均曾重修。大殿高约9米,面积169.5平方米,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琉璃瓦歇山顶,有侧角升起。檐下有斗拱,明间三朵,次间二朵,为五彩双下昂。攒拱为抹角式明间一朵,大而出如意,拱中间蚂蚱头出龙头,为砖木结构。封崇寺天王殿&& 位于县城东街小学院内,与封崇寺大殿同时建造、重修。座北朝南,高约8米,面积130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布瓦歇山顶,无斗拱。每个柱头上出一个如意头,为砖木结构。城隍庙&& 位于县城北街县政府招待所院内。始建于明天顺六年(1462年),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四年(1726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均曾重修,为砖木结构,大殿建在0.5米的高台上,殿前有长方形月台。殿高约12米,面积220平方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布瓦歇山顶,是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建筑。琉璃庙&& 位于差取村,因外部装修基本上采取了琉璃构件,故名。此庙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形式特殊,结构精巧。高约7米,面宽、进深各一间,面积34.17平方米。东山墙现存一组琉璃浮雕,内容是观音菩萨救28难民的佛传故事,人物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庙内四面绘满壁画,内容有“竹林七贤”、“松鹤延年”等。顶部天花板是由24块镌刻精细的木雕云龙戏珠图组成,至今保存完整。文庙大成殿&& 位于县城东南行唐中学院内。始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顺治十三年(1656年)、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四十六年(1707年)、六十年(1721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均有重修。大殿建在一米高的砖台上,殿前有正方形月台。殿高约9米,面积300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琉璃歇山顶,大殿月台前石刻斜面台阶,阶正中有方形云龙石刻浮雕,形象生动。
伏魔阁&& 位于西石邱村,建于明崇祯七年(1635年)。面积约40平方米,坐落在1.83米的石台上。台下为实腹式圆弧石拱流水洞,面宽三间,进深一间,为砖木结构。
(四)石窟石刻 九顶莲花山石窟&& 位于梨沿庄村北、九顶莲花山主峰的南面,建于清代,现存石窟及残碑四座、石灶两处、石臼一处并有大量砖瓦。石窟座北朝南,拱形窟门,高1.5米,进深3米,宽2.1米,拱形顶高2.1米。正面依窟刻供桌一张,雕弥勒佛一尊,高0.8米;石壁雕千手菩萨一尊,高1.75米;供桌左下角浮雕跪式小神像一尊,高0.8米;在浮雕左上角刻坐式小神一尊,高0.2米。西彩庄东平峰石窟&& 位于西彩庄的东平峰上,在一块突出的半圆形巨石壁上凿有方窟,窟内有两座彩塑造像:主像是释迦牟尼,另一尊是左侧的协持菩萨。石窟座北朝南,高2米,四边各长2米,平面基本呈正方形。窟内两尊彩塑着力刻画了衣纹、手势、面容等细微之处。塑造年代为金、元时期。两岭口摩崖石刻&& 在两岭口村东北阿牟院遗址,东侧的一块长4.5米、高2.5米的巨石上,雕刻石龛54个,佛像56尊,左侧刻有“大定十一年(公元117年)岁次辛卯”,是河北省首次发现的有具体纪年的金代石刻,为研究金代石刻艺术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标尺。 (五)古道 行唐古道主要有两条,一条为通往山西的古驿道;一条为通往五台山的进香道。山西古驿道&& 古驿道是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途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山西古驿道南接恒州,北通浑源,经我县龙兴庄、庞家庄出界牌岭过王快而至浑源州。清康熙四十五年,康熙皇帝驾幸五台山,行至阜平县王快村时,出一上联曰“王至王快王快乐”让随行大臣对下联,大臣行走百里对答不出。当来到行唐县刘兴庄村时,一大臣对出“龙到兴庄龙兴庄”下联。康熙龙颜大悦,遂敕封刘兴庄为龙兴庄,并将龙兴小米封为贡米,驰名华夏。五台山进香道&& 《元和郡县图志》《五台山图》都记载了恒(镇)州至五台山之间的这条进香道,即从今正定出发,经行唐的口头、两岭口出小关岭到阜平至五台山。这是一条极具文化意义的道路。在磁沟村段,有一座著名的清凉寺,寺内壁三尊菩萨画像文物价值极高,现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这两条古道对于推动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挥过重要作用。北方张家口、内蒙古等地的牲口、皮毛、药材、铁器、红枣等产品经这条大道运往南方,南方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也都是经过这条大道,远销到北方各地。五台山进香道的开通,还直接带动了行唐宗教的发展。 (六)古桥 升仙桥&& 坐落在旧县城西门外护城河上,始建于唐代。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重修,是一座并列砌筑的单孔弧敞肩石拱桥。长15.3米,宽6米,桥面到河底高4.7米,主拱劵用20道单劵并列砌筑,现存跨径11.3米,中间高2.7米。主拱两端各负小劵,用8道单劵砌筑,跨径2.45米,拱矢0.5米。大劵和小劵的劵脸右石上均有雕刻。升仙桥与赵州安济桥、永通桥结构基本相似,被誉为安济桥的姊妹桥。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军服山涧桥&& 军服山涧桥又名金谷殿桥,座落在上方乡许由村西北沟壑间新乐至阜平公路上。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三月初十日,清咸丰四年七月曾重修。该桥为圆弧石拱桥,长16.4米,宽4.8米,桥面至河底高度为3.2米。拱劵石用42道但劵横向排列砌筑,全桥除脸石的锁口为糙白玉石外,其他均为石灰岩石。 (七)古城 行唐县城座落在郜河之滨,是一座千年古城,古称犊乾城,今称龙州镇,自北魏后期行唐县治迁治于此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行唐城池始建于唐天宝年间,为土城,天宝元年(742年)动工,历时十五载完工,其时周长五里七十五步,高二丈,阔三丈五尺。池深八尺,阔二丈。行唐城池其形似罐,西门为口,南北门为耳,东无门为底,世号“罐城”。三门皆有其名:南曰“俯郜门”,以郜水绕其前;西曰“晚照门”,爱夕阴也;北曰“平恒门”,以恒山之下以此甫平之意。城池四周皆有护城河环绕,常年流水不息,闭起南北门,非经西关升仙桥莫入。
县城虽小,却布局合理。城外设三关,即西关、北关、南关;城内分6街,即集贤街(今南街)、孝义街(今北街)、延庆街(今西街)、育贤街(今东街)、澄清街(今正义街)和顺城街(县治西小街)。行唐城自唐始建到清代,历经历朝千年修建,已具一定规模,城内有着众多古建筑群,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县衙在城内西南隅,占地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颇称宏敞,大门之前东有旌善亭,西有申明寺,穿大门而入,县衙大堂座落在中轴线上,县丞、典史、教谕、训导、公廨分布四周,公堂迤西有知县菜园及马厩。公署东有东、西察院、土地祠。县城东南隅建有占地11000多平方米的学宫(文庙),学宫内先后建有大成殿、明伦堂、魁星楼、泮池等建筑。北门内路东建有关帝庙,北街路西有占地近5000平方米的城隍庙。东街西北建有封崇寺,封崇寺西邻建有龙泉书院。南门内建有龙神庙,顺城街南头有老母庙。在县城三关也有着众多的庙宇。西关有马神庙、文殊庵、龙王庙、二郎庙;北关有药王庙、香莲寺;南关有八蜡庙、恒山庙等等。除去众多的庙宇,还建有社稷坛、先农坛、厉坛、风云雷雨山川坛以及众多的戏楼、牌坊等,点缀城内各处,展示出行唐县城悠久的历史文化风采。 (八)古币 在中国古币文物中,有一枚三孔布珍品,称“南行易”,为战国时期铸币,是行唐古文明的标志性文物。据古币专家认证,“易”字与“唐”通假,“南行易”也就是“南行唐”。换句话说,这种铸有南行易(唐)铭文的三孔布是战国时期我们行唐的杰作。从这种古币的外在特征,可以对三孔布的称谓有一个初步认识。它的形状像铲,圆首、圆肩、圆裆、圆足,人称四圆品相;因其首和两足各有一孔,故称三孔布。三孔布币值分大小二等制,衡制计量单位为“一两”和“十二朱”,铭于背面;正面铸有城邑地名,已发现不同地名的有28种,其中,今石家庄辖区的古地名6种。在这些种类中,“一两”和“十二朱”两种币值并行的仅占极少数,而“南行易”便是其中之一。从现有图片资料看,“南行易”造型十分精致。“南行易”三字布局中,“南”字居右,“行易”二字居左,内嵌式布局,构思巧妙,线条流畅,风格古朴,令人叹为观止。据文字记载,它的一两币种长7.2厘米,重约16克;十二朱币种长5.2厘米,重约7克左右;币厚约0.8毫米。“南行易”铸造于中山国时期。从中山国到现在,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也就是说在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山国时期,行唐县就已经具备独立铸造货币的资格。一个被允许铸造发行货币的地方,当时的经济也必然是较为发达和繁荣的。这一点,可以从我县的出土文物和故郡在赵国时被列为城邑的史实作为印证。
1932年10月,中共直中特委领导的正定、新乐、行唐、藁城、灵寿五县农民暴动夭折后,中共行唐县委领导人孙亮、李世济、孙来恒等秘密转移到阜平县的王快镇。根据上级党委关于积极准备武装暴动的指示,中共河北省保属特别区委员会决定,以水泉为中心组织暴动。为加强领导,临时组成曲阳、阜平、行唐三县联合县委,任命有一定军事知识的行唐县委书记孙来恒为总指挥,与曲阳县委委员辛振尧一起,负责领导水泉暴动。日,由孙来恒主持,在水泉村西南黑石峪山沟里,召集十余个村支部负责人和党员骨干开会,进行组织动员和武装准备。按照军队组织形式,将水泉村周围18个村党支部的100余名党员编为一个大队,张金魁任大队长,张振任政治委员。下设三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设三个小队,每个小队下设三个班。会后,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共搞到大枪4支,冲锋枪2支,快枪20支,鸟枪、火铳100多支、手榴弹20多枚,还有一些红缨枪、大片刀、起粪叉等,另外,还组织了武术团,由水泉村进步群众张喜林担任武术教师,对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格斗训练。3月12日,暴动队伍300余人集合开会,为第二天的武装暴动做最后准备。但由于水泉村地主张凤山,团山村地主阎丙文向县保卫团副团长赵洛汉告密,赵纠集300多名保卫团丁向水泉村扑来。当天下午3点,暴动队伍得到敌人要来的消息,决定提前行动。在伏击计划落空后,暴动队伍随即给敌人来了个反包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首战告捷。胜利消息使周围农民备受鼓舞,第二日清晨,有许多群众自发参加暴动,队伍迅速扩大到500多人。上午10时,赵洛汉组织反扑,暴动队伍避实回旋,敌人扑空后在水泉村抢劫后撤走。14、15日,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暴动转入分散游击状态。16日,暴动领导人辛振尧被捕。在缺乏武器弹药,又无外援的情况下,暴动队伍分散隐蔽,转入地下斗争。历时5天的水泉暴动结束。水泉暴动给了反动当局有力的打击,极大地教育了群众,锻炼了党员干部,在广大农民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三)南龙岗战斗 日,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第十七团在平汉铁路新乐至寨西店间的宣村歼灭战中,全歼日伪军300多名,之后到行唐休整。日晨5时,行唐日军接到密报,得知第十七团在南龙岗一带驻扎。于是立即集结日军170多名、伪军百余名,途经北贾素村时又纠集该据点伪军20余名,携平射炮1门、重机枪3挺,秘密绕过村庄,直奔南龙岗而来。当时,第十七团团部及第一营、第二营驻在北龙岗,第三营驻在南龙岗。早晨6时,日伪军到达南龙岗村西南,兵分3路将十七团第三营包围。第三营发现敌情后,一面迅速报告团部,一面命令第九连、第十连正面抗敌,第十一连、第十二连向敌军右翼迂回。团部得到报告后,得知敌人不过300余人,决心将来犯之敌一举歼灭,随即命令第二营副营长带领第七连,配合第三营十一连、十二连向敌人右翼迂回,二营长带第五连、第六连向敌人左翼迂回,第八连携重机枪1挺,占领村西高地,警戒行唐之敌。又命令第一营以一个连的兵力占领柳树沟村,防止敌人切断我军后路;3个连控制安太庄渡口,团部特务连进入北龙岗村南工事,警戒东南河套,保护右翼部队。7时30分,第十二连绕至敌右翼道沟里,第七、第十连包抄敌人后路,将村南潜伏之敌歼灭,击毙日军40多名,俘伪军18名。接着第七、第九、第十一、第十二连4个连同时发起冲锋,一举歼灭东路之敌。而后,部队继续向西运动,将中路之敌包围。日伪军退居河堤内的独立房屋,企图顽抗,但因兵力悬殊,仅仅20分钟,就被八路军歼灭。中路之敌被歼后,该4个连又赶往村西支援第十连。此时,赶来支援的第二营第五连、第六连也已绕至敌后,将西路之敌完全包围。包围西路之敌的各连同时发起进攻,除6名敌人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整个战斗从早晨6时开始,至上午9时全部结束,共击毙日军130余名、伪军70名,俘日军7名、伪军18名,伪警务局局长陈玉楼、特务系长孙贵其也当场毙命。这次战斗缴获平射炮1门、轻重机枪10挺、长短枪110多支,炮弹68发,战马30匹等。部队转移时,两架敌机赶来报复,被击中1架。
五、红色记忆( 11:11:19) 标签:历史 育才小学 晋察冀野战军 行唐县委 荣洁义&& 分类:图书
(一)行唐县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东杨庄小学(旧址),是行唐县党、团组织的发祥地。该村位于县城北9公里处,隶属南桥镇。1925年起,行唐县在外地的共产党人和进步的仁人志士,纷纷回县传播马列主义,进行革命活动,创建党团组织。在东杨庄小学,以教学为掩护的革命先驱荣洁义,先后创建了全县第一个共产主义青年团小组和中共行唐县委员会组织。全县第一个共产主义青年团小组诞生荣洁义,又名荣子清,行唐县城内南街村人。1924年底,在行唐县师范讲习所读书时,由在保定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的学生、共产党员韩文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2月毕业后,受聘到东杨庄村小学教书。他利用教书之便,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等救国救民的道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宣传现在中国贫富太悬殊,穷人受剥削受压迫,要想过人人平等、人人有饭吃的生活就得团结起来闹革命等。他还动员男孩剃掉辫子,劝说女孩上学读书。有些家长认为女孩子读书没有用,他就深入到户做动员工作。由于他讲得在理,受到了百姓的欢迎。1925年6月,荣洁义将孙亮、孙得让、孙得位等几个年龄较大的学生叫到一起,给他们讲了团的性质和任务,正式介绍他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后,又发展孙狗牛、孙海琢、孙玉山等为团员,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东杨庄小组。团小组由荣洁义负责,荣洁义考入黄埔军校后,由孙亮担任团小组长。东杨庄团小组建立后,荣洁义带领团员和学生在群众中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启发劳动人民的阶级悟性,利用写标语、办农民夜校的方式,宣传破除迷信、打破封建枷锁。在农民觉悟提高的情况下,荣洁义带头将村里佛寺、玉皇庙、五道庙、龙王庙的佛像、神像用绳子统统拉倒,一时轰动了县城以北的大小村庄。在荣洁义的宣传教育下,觉悟了的农民纷纷前来相助,把4座庙宇全部拆掉,并用其砖木盖起了12间校舍,分作4个教室、3间办公室。利用剩余木料,制作了桌椅板凳,还建了操场,设有篮球、单杠等场地及简陋的体育器械。在荣洁义和其他团员的努力下,东杨庄村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男孩剃辫子,女孩不裹足,人人进学堂,个个把书念。东杨庄小学的学生由40多名猛增到100多名。1927年11月,已成为共产党员的荣洁义再次返回东杨庄小学教书,发展孙亮等6名团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共行唐县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县委的建立随着马克思主义在行唐的广泛传播,外地学习、务工的共产党员相继回县,中共行唐地方组织得到较快发展。中共行唐县各支部建立之初都是单线领导,很少发生横的关系,且其上级组织大都在外地,不利各党支部联合行动,因此,普遍要求建立统一领导全县党组织的县级委员会。1931年春,荣洁义从外地返回行唐,继续到东杨庄村以教书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他在了解了行唐县党组织的状况后,认为建立县委的时机已经成熟,只有建立县委,才能将行唐人民反抗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斗争推向一个新阶段。经党员们议定,在积极同全县各支部加强联络的同时,由刘佩虎负责与中共河北省委委员郝清玉取得联系,筹划县委的成立事宜。日,经中共河北省委批准,中共行唐县党员代表大会在东杨庄小学召开,会议由荣洁义主持,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东杨庄村的孙亮、孙得让、孙来恒,南伏流村的李世济,西安香村的卢尚信,齐村的钱根玉,北羊同村的刘佩虎,南桥村的严恒太、严福庭等9名同志,代表着全县50多名党员。会上,荣洁义讲了当前的革命形势和成立县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今后县委的工作任务。经过分组酝酿,与会代表推选荣洁义任中共行唐县委员会书记。因荣洁义说要到陕北找刘志丹参加红军,没有接受,后经荣洁义提议,大家一致通过由李世济等5人组成中共行唐县委员会,李世济任书记,孙亮任副书记兼宣传委员,孙得让任组织委员,孙来恒任武装委员,卢尚信任农会委员兼与上级的联络工作。中共行唐县委直属中共河北省委领导,省委联系人为刘佩虎和郝清玉。
中共行唐县委办公地点设在东杨庄小学。两个月后,因离县城较远,不便于城南、城北的党员联系,也不容易掌握敌情,荣洁义建议县委机关搬到行唐县城内,办公地点选择在行唐城内顺城街北头路东。为便于掩护和筹集活动经费,党员们自己集资,聘请医生坐堂看病,开办了普济医院。中共行唐县委建立后,对现有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调整,县委下设两个支部:城北的党员组成一个党支部,由孙亮、孙来恒负责,领导齐村、解家庄、北羊同、东杨庄、南桥等村党员;城南的党员组成一个党支部,由李世济、卢尚信负责,领导安香、伏流一带村庄的党员。中共行唐县委建立后,积极发展群众团体组织。1931年6月,首先建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行唐县委员会,由崔志尧任书记。团县委随同县委活动,配合县委开展工作。1932年8月,由县委委员卢尚信主持,在西市庄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行唐反帝大同盟,卢勤良、崔志尧、刘伦卿、花一庚等20余人参加会议。反帝大同盟是党的外围组织,其组成人员主要是小学教员。
(二)民族危亡时刻的革命斗争 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攻击,爆发了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于7月8日通电全国,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铸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行唐县的共产党员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纷纷行动起来,恢复建立党组织,筹建抗日武装。共产党员孙亮、严福庭组织起了200多人的抗日义勇队,孙来恒、张金福等人也组织了350多人的抗日独立队,准备与日寇决一死战。日,日本飞机首次轰炸县城。国民党行唐县政府县长边树栋见状惊慌失措,不思抵抗,于9月25日狼狈南逃。由于国民党县政府南逃,行唐处于无政府状态,各种地方势力打着抗日旗号,纷纷拉起队伍,在行唐境内号称“八大司令”。10月23日,日军自东长寿进犯行唐县城,遭到驻扎在县城的国民党散兵崔二旦所部的阻击。日军随即派来两汽车日军增援,并调动3架飞机进行轰炸,迫使崔二旦带所部撤离县城。10月25日,日军400余人进驻县城,自此行唐沦陷。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抽调大量人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在八路军民运部工作的马清藻奉晋察冀边区之命来行唐。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就在山区恢复了60多个村庄的党组织,建立了中共行唐工作委员会,并成立了半政权性质的行唐县抗日救国总动员委员会,建立了有100多人,30多支枪的抗日救国义勇军。11月中旬,经边区党委批准,中共行唐县工作委员会改称中共行唐县委员会,马清藻任书记。为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一切力量投入抗战,行唐县积极与行唐县境内的国民党溃军夏维礼部及旧军官出身的李树林部共同协商,于日在西城仔村召开了行唐县军政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行唐县抗日联合政府,选举共产党员、李树林部政治部主任孙亮为县长。抗日联合政府成立后,县区青年、农民、妇女等群众抗日救国会相继建立,进一步开创了各阶层人民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三)抗战烈士纪念碑(塔) 行唐县为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抗战胜利后,全县建立了196座纪念碑塔,铭刻着英雄的姓名及事迹,供世代人民瞻仰。1、上南庄烈士纪念塔位于上南庄村北的小山坡,由原冀晋军区于1945年所建。高3.65米,宽0.75米,塔座高1.22米。塔顶呈尖状正面刻有“抗日烈士纪念塔”7个大字。塔身东侧碑文是: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激励着全军战斗意志,烈士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落款为:冀晋军区司令员赵尔陆;政治委员王平;参谋长唐子安。塔身西侧碑文是:你们为人民而战,为驱逐日本侵略者而战,英勇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你们的光荣将永垂千秋。落款为:察冀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马龙;副政治委员兼政治主任傅崇碧;政治委员丁莱;参谋长盛治华。塔背面碑文是:为着人民的解放,你们勇敢坚定的战斗在自己的家乡。从山岗到平原,你们的足迹踏遍沙河旁、慈河旁;你们的杀声连天,反封锁、反蚕食、反扫荡。你们无比的英勇顽强;在沟里、在郜河、寇村,你们的斗志如钢。你们的故事将永远为人民歌唱,你们的名字像烙痕印在人民的心上。落款为:行唐县长齐维礼;中共行唐县委书记柳特;三十团团长陈信忠;政治委员张华;参谋长龙光;行唐支队支队长李振环;政治主任曲竞济。
2、江真烈士碑位于上南庄村北土山上,建于1981年。正面刻有“江真烈士之墓”六字,背面碑文为:江真烈士,原名江祥徽,女,江苏省常州市人。一九二三年生,一九三八年到陕北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北公学和华北联合大学学习,一九四0年分配到晋察冀边区中共行唐县委宣传部任干事。一九四三年秋反“扫荡”中被日寇追至西彩庄黄石涅大山顶峰,宁死不屈,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公元一九八一年十月3、南桥抗战烈士纪念塔位于县城以北9公里的南桥镇南口,建于1945年,是一座四级八角形汉白玉石塔。塔高4.4米,为砖石结构。塔的正面刻着“为国捐躯大名鼎鼎垂宇宙,战场效死浩气烈烈贯长虹”挽联,右侧雕刻着八路军和游击队战士攻城图案,左侧是抗日战士攻占炮楼拼刺刀的场面,塔背面是民兵埋地雷伏击军车图案。塔身周围刻着18名英勇杀敌阵亡将士姓名事迹,塔顶是八路军战士持枪脚踏汉奸的雕像,塔周围是用砖砌的花墙。纪念塔壮观、雄伟。 (四)中央工委在上碑 行唐是革命老区,行唐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有着淳朴、善良的民风,上级党政军领导机关曾在这里居住和工作过。1946年5月,中共冀晋第四地委与第三地委合并为中共冀晋第三地委,机关驻地由平山迁到行唐县上碑镇。1946年年底,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从张家口撤离后,也迁到上碑镇,聂荣臻司令员在这里指挥了晋察冀解放区各个战役。1947年5月中旬,中央工委书记刘少奇、副书记朱德等领导同志来到行唐上碑镇。在这里,他们参加了中共冀晋区委在行唐县上碑镇召开的冀晋各专区、县以上干部会议,朱德作重要指示,纠正了土改工作“五月复查”中的“左”的错误。之后,又参加了晋察冀军区团以上干部会议,整编了晋察冀野战军领导机构。朱德总司令在接见杨成武时宣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整编晋察冀野战军领导机构的决定,任命杨得志为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罗瑞卿为第一政治委员,杨成武为第二政治委员,耿飚为参谋长,潘自力为政治部主任,统率晋察冀野战军2个纵队。在行唐暂住期间,朱德还派出秘书潘开文、卫士长齐明臣到平山考察,选址中央工委驻地,并决定中央工委驻西柏坡。中共中央领导人刘少奇、朱德来到上碑后,中共行唐县委、行唐县民主政府领导多次聆听领导同志的指示,为搞好行唐工作指明了方向。刘少奇、朱德继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充分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范。朱德夫人康克清、聂荣臻夫人张瑞华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经常深入群众问寒问暖,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保证中央工委领导同志在上碑顺利开展工作,中共行唐县委,行唐县民主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做好安全保卫及后勤保障工作,上碑镇的群众也腾出最好的房子、拿出最好家具给中央工委使用。而驻上碑的解放军战士军纪严明,爱护群众,经常帮助老乡打水、扫院子、干农活,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五)育才小学在差取 1948年9月陕甘宁边区延安保小,渡黄河跨太行,行程千里,在井陉县孙庄与先后到达此地的晋冀鲁豫边区行知小学和晋察冀边区光明小学合并组建华北育才小学。1948年10月,在校长郭林、副校长韩作黎的带领下,育才小学400多名师生来到行唐县差取、北高里两村开学,校部设在差取村的大庙里,校长郭林带领近百名学生及教职员工住在北高里村。差取、北高里两村群众,热烈欢迎育才小学师生的到来。乡亲们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给师生们住,帮助他们拾柴做饭,拆洗被褥,缝洗衣服。农村住的都是土炕,冬天很冷。乡亲们怕冻着孩子们,就把平时捡来做饭的柴草给他们铺在炕上。而学生们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关怀,每天早晨起来就主动打水、扫院子、铡草、喂牲口,夏收秋收时帮助群众收割庄稼。学校搬到差取第二年,这一带闹起灾荒。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决定每人每天节约2两粮食,一直持续了3个月,帮助群众度过了灾荒。乡亲们感动的说:“孩子们的生活标准本来就不高,还节省粮食帮助我们,我们就是吃糠咽菜也不能让孩子们受屈,要不,就对不起他们的父母。”育才小学在行唐办学不到1年时间,却和这里的群众结下了浓厚的友谊。1949年8月,育才小学迁到北平。
六、民风民俗( 11:12:39) 标签:竹马灯 旱船 霸王鞭 狮子舞 贾庄 行唐&& 分类:图书
(一)生活习俗 1、饮食行唐人习惯一日三餐,用餐时间,早饭7点钟左右,午饭12点左右,晚饭19点左右。农民三餐时间随农忙农闲,天长天短,阴天晴天的变化而变化,没有定时。冬季农闲天短,农村也有用两餐的。主食以面粉、玉米面、小米为主,豆类、杂粮、大米次之。旧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低,贫困人多以糠菜充饥。解放后,生活逐步改善,到70年代初期,以玉米面、小米为主,面粉、薯类辅之。逢节假日或婚丧嫁娶,吃薯面饸,豆腐、粉条浇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快,80年代以大米、面粉为主食,饭菜也多样化了,馒头、面条、大米饭、烙饼、饺子成为家常便饭。菜肴当地盛产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大葱、菠菜。入冬,家家户户储藏大量白菜、萝卜,以备冬春食用。逢年过节蔬菜品种增多,有蒜苔、芹菜、菜花、葱头、西红柿、蘑菇、青椒等。肉类以猪肉为主,,羊肉、牛肉次之。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节或婚娶的宴席,由八个碟子八个碗增至二三十个盘、碗。鸡、鸭、鱼、肉样样俱全,高档次的宴席上,还增加了海参、鱿鱼、对虾等。点心春节,80%的人家蒸年糕;端午节,90%的人家包粽子;二月二,部分人家烙煎饼;平时,居民早晨多买油条吃。缸炉烧饼是当地特产,色黄酥脆。荞面饸和扒糕是受人喜爱的风味小吃。 2、服装旧时,人们均穿自织、自染、自缝的粗布衣服,单衣颜色以白色、土黄色(当地称紫花色)为主,棉衣以青蓝色、黑色、灰色为主。个别有钱人家穿平纹布或绸缎。样式一般平民穿长裤短褂,有钱人穿长袍马褂。不论是长袍还是短衫,都是小圆领,偏大襟,缀蒜疙瘩扣,下身都是大裤裆掩腰裤。民国初,男人开始穿对襟袄,个别人穿西裤。有钱人家“冬穿棉,夏穿单,春秋还有夹衣穿”,而广大穷苦百姓却是“一身衣服常年穿,冬改棉,夏改单,春秋好过凑合穿”,直穿的补丁摞补丁。解放后,人们生活富裕了,面料质量步步升级,由粗布、洋布、斜纹布、到的确凉、涤卡、化纤布、毛料。服装样式不断翻新,男士上衣有制服、中山装、夹克、西服,下衣有筒裤、西裤、喇叭裤、老板裤、牛仔裤。妇女有中西式、西服、连衣裙、套服、旗袍等。行唐地处山区半山区,行路特别费鞋,所以过去做的鞋坚固耐磨,千层布底,麻绳密纳。解放后生活逐渐富裕,交通条件也逐步改善,鞋的样式由“一道脸”、“骆驼鞍”、“尖口鞋”、“圆口鞋”逐渐变为“放口鞋”、“五眼鞋”、“懒汉鞋”、“尖尖头”等,面料由粗布逐渐变为斜纹布、冲复呢、灯芯绒、涤卡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现在基本上都买鞋穿,有布底鞋、塑料底鞋、胶鞋、泡沫鞋、皮鞋等。3、居住行唐的房屋多为平房,山区平原差异不大。多为两间一屋,一门一窗,既是会客室,又是卧室。一般北房都是南北炕,头朝东(或西)睡。炕前垒炉灶,供冬天做饭或烧火取暖用。房子前面多出一檩或两檩,叫做“单檩下架”或“双檩下架”。好处是下面可堆放柴草、农具、垒灶做饭,不挨雨淋日晒;缺点是室内光线较暗。县城以北,房屋多为“两出水”,即房顶前后低中间高;城南房屋多为“一出水”,即后边高前边低。房屋结构由原来的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发展到现在的钢筋水泥结构。土木结构即土坯垒墙或板打土墙,上边搭上梁、檩、椽子,铺上苇箔,压上黄泥,再用水泥或石灰抹顶;砖木结构即用“砖打斗”或“卧砖到顶”为墙,木架、房顶和土木结构的无异;钢筋水泥结构即用钢筋支架和水泥浇铸成的梁、顶梁,空心板做房顶,这种房子更加坚固。近几年,农村住房逐渐向城市化发展,不少农户盖起了楼房,大都是一间一屋,一门一窗。原来的木楹格子纸糊小窗户发展成大玻璃窗;原来的双扇木门发展成单扇玻璃门或双层风门。室内用白灰、涂料粉刷或贴壁纸,室外用瓷砖或马塞克装饰,美观大方。
4、行路从前,交通闭塞行路难,特别是山区,道路崎岖坎坷,走亲访友都是步行,运送东西全靠肩背、担挑或牲口驮。平原地区,近路也多步行,远路则坐牲口大车。解放后,政府多次修路,公路四通八达。60年代后,自行车进入千万家庭。现在县城到各乡镇是油面公路,乡乡通汽车,村与村之间有简易公路。富裕起来的农民,添置了汽车、拖拉机、机动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 (二)岁时风俗 1、传统节日立春据清《行唐县志》载:“每岁立春先一日,知县率僚属迎春于东郊,乡民具彩帐演故事,迎勾芒神,送旧迎新,欣喜欲狂,循行旧例为生平乐事,不禁不扰,届时迎候知县率僚属行鞭春礼。”现已废。春节俗亦称年节或过年。入腊月,人们就开始迎接新年,碾米磨面,赶集上店,杀猪宰羊,缝制新装。“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五,扫房土。”腊月二十三,新媳妇回婆家,传说这天灶王爷清查户口。二十五日打扫房屋,把一年来的尘土,垃圾,秽气统统打扫出去。腊月三十,家家包饺子、贴年画、贴对联、挂灯笼,太阳还未落山,鞭炮声便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旧社会,人们还在院内搭神棚、供奉天地神、宅神,烧香上供,三十晚上请神,正月十五送神。解放后,此迷信活动逐渐废除。除夕之夜全家人围桌而坐,饮酒取乐,辞旧迎新,祝福来年风调雨顺,全家幸福,万事如意。晚辈向长辈敬酒,祝愿长辈福寿年长,一直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曰“熬年”。大年初一起五更,燃放鞭炮。太阳还没出来,人们就开始拜年,先是本家,晚辈给长辈叩头(“文革”后改为鞠躬),后是同族。异族乡邻在大街碰面也都行拱手礼,互致“过年好”,长辈给儿童压岁钱。这一天饭菜最丰盛,大多数人家两顿饭,早饭吃饺子,晚饭时几个盘子几个碗,有凉有热,有炒有蒸,尽情吃喝,共享天伦之乐。初二至初四是走亲的日子。初二为新婚夫妇回娘家拜年的日子;缺少父母的闺女初三回娘家上坟烧纸,外甥给舅舅拜年。初四走一般亲戚。初五清晨,家家放鞭炮 “崩穷”。生意人家“破五”开始经商,普通人家开始干活,机关单位开始办公,这天忌走亲访友。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名“灯节”。这天人们吃元宵,观花灯。入夜街上到处灯火辉煌,县城历来有放烟火、耍龙灯的习俗。据旧志载:“元宵放花灯演龙虎戏”,有诗云:“金盘飞上东山阿,城南城北闻踏歌,歌声嘹亮灯前过,花树从中舞婆娑。”是日,境内乡村文艺队都来县城表演,耍龙灯、舞狮子、蹬高跷、跑旱船、耍武术、扭秧歌。方圆几十里人们都来观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是日晚,农村有“烤百灵火”之习,把柏树枝堆起来,人们围着烤火,传说能去百病,活百岁。“龙抬头”日在农历二月二。这一天,太阳出来之前,不能到井中打水,怕碰到龙头。又旧时有“以灰围宅自屋后进门”俗称引钱龙。有诗云:“二月二龙昂首,引龙生钱百户候。”有“二月二,煎饼烩”之俗,人们用米面、荞面摊成煎饼烩食。清明节在春分之后15日,一般在公历4月4、5、6日。原为郊游踏青之日。后因与寒食节(据说晋文公为了纪念烧死的恩公介子推,下令全国这天不许动烟火。故名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或二天)相近,故二者相融。这一天成为后人悼念先祖、祭扫坟茔的日子。哪个坟头上插有秫秸纸幡,添了新土,证明后继有人。解放后,机关学校的干部学生,要在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或烈士墓前扫墓、献花圈,以表崇敬与哀思。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乡间有戴艾叶之俗,有民谚曰:“五月端午不戴艾,死后变成坷垃块”,据说艾有辟邪之用。鬼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 “献麻谷祀先”的风俗早已有之,也是出嫁的闺女回娘家上坟的日子。
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家家吃月饼、赏月,庆祝团圆。旧时中秋之夜,要先用月饼和苹果、梨、葡萄等水果供奉月亮,祝愿丰收。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旧时有“登高姻亲送花糕节礼。”之俗。1986年将九月九日定为“敬老节”,要求全社会都要尊敬老人。寒衣节为农历十月一日,是上坟祭祖的日子。为了表达儿女的孝心,人们用五色纸剪成服装,有大有小,有棉有单,烧在坟前,曰“烧寒衣纸”。旧社会,也是同族人共祭祖宗的日子,每家出一个人,聚在家庙里,在祖宗牌位前摆上供品,行跪拜礼,然后一起吃伙饭,以加强同族人的团结。2、现代节日元旦公历1月1日,亦称新年,这天机关团体放假,人们改善生活,开展文娱活动。国际妇女节公历3月8日,亦称三八国际妇女节。节日前后,组织妇女开展各项庆祝活动,或进行体格检查,或召开座谈会、演讲会、表彰会。从1987年开始,评选妇女先进代表为“三八红旗手”,进行表彰和奖励。植树节1982年国家规定3月12日为全民植树节,组织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民国时期,曾把孙中山逝世后一周定为“植树节”。)国际劳动节5月1日亦称五一国际劳动节。是日,各级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或进行劳动模范座谈会,并为劳模免费体检。五四青年节此节多在中学实行。是日,中学生放假半天,学校组织集体观看电影或召开运动会,团组织表彰优秀青年。国际儿童节亦称“六一国际儿童节”、“儿童节”。这是儿童们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儿童们都穿上节日盛装,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学校举行文艺汇演、诗歌朗诵、体操比赛等多种活动。有大批儿童在这一天加入少年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生日7月1日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每年各级党组织都举行庆祝活动,主要内容有举办不同形式的学习班,重新学习党章和有关知识,召开表彰大会,表扬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党员,发展新党员,举办庆“七一”文艺晚会。建军节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政府和民政部门每年均组织开展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慰问当地驻军。教师节9月10日为“教师节”。是日,教师放假一天,学校组织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有的召开茶话会、表彰会,有的组织教师旅游。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也均于此日开展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活动。国庆节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放假2日,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举办文艺晚会、电影晚会,各行各业举办国庆展览会。3、地方民俗节杏花节阳春三月,杏花飘香。每年3月26日至4月16日,于牛王寨风景区举办杏花节。大枣采摘节为了适应红枣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形势,以千亩珍枣园、百里枣乡行为重点,打造了具有行唐特色的旅游品牌,行唐县委、县政府决定,自2006年起,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举办大枣采摘节活动。 (三)礼仪风俗 1、婚嫁提婚&& 由媒人为男女双方介绍。有的是媒人根据双方情况主动做媒,有的是受男方或女方之托为媒。旧时讲门当户对、属相不克,多由父母包办。新社会男女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有时也找一媒人,从中牵线搭桥。订婚&& 媒人提婚后,男女双方经过调查、合婚,认为合适即定下婚约。旧时以“换书”为定,男方将姓名、年庚记于书内送与女方长辈,女方回书,即为订婚。男方再向女方送彩礼。新社会,男女双方经过见面,谈话,了解,同意后即互赠礼品。70年代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礼和嫁妆的档次不断升级,由衣物、自行车、手表、收录机到彩电、洗衣机、冰箱等,近年来更是以现金为彩礼,为不良习俗。
完婚&& 农村称“娶媳妇”。先要请人看“好晌”即“黄道吉日”,定好日期后首先通知女方。然后“下请帖”,通知亲朋好友届时参加婚礼。结婚前一天,男方要到女方家送“离娘面”。结婚时,旧时坐轿或马车(扎上棚),山区则骑毛驴。“文革”后改为骑自行车、坐拖拉机或汽车。新郎由“男娶客”、“女娶客”陪同前往女家迎娶,敲锣打鼓,吹笛放炮。新娘则由“男送客”“女送客”“压轿的”(即一男孩)送往男家。娶亲来回不走重路路线要绕过坟地庙宇。到家后要举行仪式,旧称“拜天地”。新社会仪式从简。头顿饭后,开始喝酒,新娘给亲友磕头(文革后改为鞠躬),亲友们则要拿“拜钱”,按辈分大小,关系亲疏,少则几元几十元,多则几百元上千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宴档次逐步升级,酒菜由原来的4个凉菜4个热菜,发展到8凉8热,甚至24个菜、36个菜不等。由原来的白菜、豆腐、花生米、豆芽等一般菜,发展到鸡鸭鱼肉甚至山珍海味,形成了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旧社会,寡妇一般不许改嫁,要终身守节。若有因生活所迫或公婆看不上等原因改嫁者,往往是婆家跟新夫家要很多彩礼,谓之“卖寡妇”。改嫁时,先向公婆叩拜告别,再到亡夫坟前烧“离别纸”,然后回娘家待嫁。一般是夜静更深时偷偷迎娶过门。新社会,妇女翻身得解放,寡妇改嫁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且有权支配属于自己的那份财产。有女无儿者招婿,旧时称为“招赘”或叫“倒插门”。男的嫁到女家须改名换姓,所生子女随母姓。入赘者往往被外人小瞧,家人歧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新的婚姻法,提倡男到女家落户,入赘女婿可以不改姓,所生子女随父姓或母姓均可,不仅地位上不受歧视,而且按照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男到女方落户者,还可照顾生育二胎。 2、生育妇女生孩子,俗称“坐月子”。讲究很多,生产后第四天和第六天不许外人进屋,以免婴儿得“四六风”病;产妇未满月不许串门,以免给人家带来不吉利;生孩子后,邻里街坊、亲朋好友都要来祝贺,送的礼物有挂面、鸡蛋、红糖、点心的食品,还有布料和小孩衣帽等。因受封建的重男轻女思想影响,生男孩视为“大喜”,生女孩视为“小喜”。一些富裕人家,“大喜”要做“九日”和“满月”,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届时亲朋好友送礼品,送钱,以示祝贺。婴儿满月后,要随父母到姥姥家住些日子,俗称“挪窝”。这些习俗沿袭至今。3、寿庆行唐一般不兴祝寿,仅个别人家有庆“六十大寿”的,届时,儿子、儿媳、闺女、女婿及其子女都来祝贺,所带礼品有寿糕、寿面、寿桃、水果、酒、肉等,大家欢聚一堂,共祝老人健康长寿。近年来,兴起过生日之风,不论老人孩子,过生日都要改善生活,有的还大摆筵席,庆祝一番。年轻人过生日,朋友之间,也有赠礼品邀请看电影之习。4、丧葬旧时行唐县丧葬习俗比较复杂,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一般分停葬、吊孝、入殓、出殡、圆坟等程序。人一到病入膏肓,家人就赶做寿衣或到商店去买。农村一些老人身体健壮时就为自己准备好“送老衣”。寿衣都是棉的,男着棉裤、棉袄、长袍。断气之际,家人有的为其穿寿衣,有的跑上房顶用罗子将烟囱盖上,大声喊叫死者,名曰“叫魂”,然后停尸于木床或门板上,曰“停葬”。死者身盖苫单,脚腕束“绊脚绳”。儿女们到武道庙为死者“报道”,烧“倒头纸”,沿路嚎啕大哭。屋外搭灵棚、设灵桌、置香炉、点蜡烛、摆供品。死者灵前放有纸扎的童男童女。一般停葬三天,年长者或富裕人家也有放五天或七天的,曰排三、排五、排七。年轻而辈小的人死后,要当天掩埋。在停葬的日子里,儿女们身着重孝,昼夜守灵。第二天晚上,孝子们到武道庙烧“黄钱”。出殡前一天夜静更深时,要为死者送“盘缠”(用面做的饼):大饼五个,天、地、大鬼、二鬼、牵马的各一个;小饼以死者年龄计数,一岁一个。大饼如铜元,小饼像纽扣,都装于纸糊的褡裢或马车箱内,一并到武道庙烧掉。烧后,人们抢盘缠,据说吃了这东西胆大。停葬其间,乡邻亲友前来吊孝,供品有点心,礼品有挽幛、花圈、钱币等。出殡之日,先入殓。入殓前,在死者身体下边放“垫背钱”(旧时用铜钱,现在用硬币),一岁一个。用酒杯装五谷,用布包起来,用五色绳束好,放入棺木。同时,将死者一些衣物、爱物放入。入殓后,先由孝子为死者擦脸,再将苫单扯掉一截,死者周围用衣物掩好,最后封棺钉盖。出殡前,先将坟穴刨好,一般是中午出殡,先放三声灵炮,将灵柩抬上车,孝子摔碎“献碗”。旧时,用人拉灵车,长子驾辕,其他孝子拉配套,现在一般用拖拉机或汽车拉灵。晚辈妇女们坐在送殡车上,沿路嚎啕大哭,一直到坟茔。灵柩入墓为下葬,孝子们围坟穴正转三遭,倒转三遭,将手中的纸幡、花圈扔在棺材上,由长子先添三锹土,然后众人把坟埋好。回家路上,不许再哭。埋葬后第三天,子女亲戚去圆坟,再为坟头添土。以后隔七天到坟上烧一次纸,一直烧到“五七”,然后再烧一次“百天纸”,丧葬仪式方告结束。
1975年进行殡葬改革,国家公职人员和部分农村实行了火葬,但仍有不少人实行土葬。
(四)庙会风情 社祭是中国庙会产生的重要渊源,宗教活动是庙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庙会的聚众作用,故庙会又称“庙市”。经多年沿袭和丰富、发展,庙会已成为地方物资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载体。1、庙会演出行唐县庙会演出保留项目有:扭股车、太平车、战鼓、扇鼓、龙灯、九莲灯、竹马灯、狮子舞、划旱船、高跷、挑杆、二鬼摔跤、霸王鞭、大头舞、吹歌等。扭股车&& 是流行于河合、独羊岗等一带村庄的一种民间舞蹈,源于生活,行唐地处山区半山区,旧时交通不便,人们推土运粮全靠木质独轮车,推这种车的人,臀部要左右扭动,以使车子保持平衡。“扭股车”舞蹈就是在此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而创作出来的。动作特点:推车者以“扭”为主,即臀部不同幅度的左右扭动,加上甩头、耸肩、伸脖、抖臀呈现出一种诙谐风趣、滑稽逗笑的情态。拉车者以“后踢步”为主,辅以优美的舞蹈动作,轻快自如。一般是老汉推车,小孩拉车,或丈夫推车,妻子拉车。车上装有玉米、红薯、瓜类等模型。“扭股车”的音乐为打击乐,乐器有鼓、镲,音乐的轻重缓急与舞蹈配合默契。此舞蹈参加省、地汇演多次获奖,1988年编入河北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挑杆&& 是建国初期产生于县城北关村的一种独特的娱乐活动。用一根长杆固定在木支架上,利用杠杆原理,将化了妆的小丑绑在杆头,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吸引观众。这项活动失传30多年,近年来,又得以恢复并有所改进,即将木杆换成铁杆,固定在有两个车轮的铁架上,并装有轴承控制铁杆升降,车轮可以沿街走动,挑杆上安有座椅,可以坐各种各样的角色,如“七品芝麻官”、“散花天女”、“孙悟空”等,挑杆长度可达十几米,表演起来很惊险,深受观众欢迎。战鼓&& 是境内流传较广的一种民间艺术。以大鼓为主,钹、镲伴奏。大鼓的大小不一,一般为4尺面,也有6尺面的。旧时多马拉战鼓上街表演,近年来改用拖拉机或汽车拉大鼓。击鼓者站在车上,或二人击,或四人击。持钹、镲者分站两边,一面进行,一面擂鼓舞钹。上碑、上滋阳、北龙岗、南桥、贾庄、下阎庄、笔尾及县城五街三关等村的战鼓表演颇佳。上碑镇战鼓队有十余面大鼓,表演起来气势磅礴,鼓声震天。北河村组建了40多人的挎鼓队,每人挎一面鼓,面2尺余。此种鼓队行进表演中可变换队形,做各种舞姿,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竹马灯&& 是每年元宵节参加灯会表演的一项民间艺术。竹马灯的骨架用竹篾等扎成,外面用彩色纸糊裱,里边点上蜡烛。其造型原来有马、牛、羊、驴、蚌等动物,近两年又增添了瓜、果、粮食等农作物造型。表演时,每人手举一个竹马灯,灯火通明,一派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景,形态各异,南埌北村的竹马灯表演,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好评。狮子舞&& 县城的北关、西关、北街、上碑镇、南桥镇、差取、北龙岗、下阎庄、留营、安香等村都有狮子队。狮子舞是一种道具舞,以特制的狮子皮为道具,大狮子两人装扮,一人站着扮狮头,另一人弯腰搂着第一个人之腰扮狮身,二人或翻滚,或跳跃,或上桌子,或跳板凳,动作协调,配合默契。小狮子由一人装扮。引狮郎为武士装束,手持绣球翩翩起舞,引导狮子做各种动作。每年元宵节,狮子队伍都进行表演,很受观众喜爱。霸王鞭&& 是县内流传广泛而又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霸王鞭的道具为一根一米长的细竹竿,两头挖空系上铜线或铁环,扎上彩绸布条,舞起来哗哗作响,犹如彩蝶飞舞。此舞是一种集体舞蹈,少则十几人,多则不限,男女各半,表演时配有锣鼓乐器。。抗日战争时最为盛行,全县60%以上的村都有霸王鞭舞队,经常上街表演,边舞蹈边唱抗日歌曲,起到了宣传抗日的积极作用。
划旱船&& 是清朝末年传入境内的一种道具性舞蹈。旱船用竹竿和彩绸扎成,长2米,宽1米。“坐船者”一般为女相,站在船中央,手抓船沿,“撑船者”一般为男相,手持船桨站在船一侧。表演时两人相互配合,或开快船,或开慢船,如遇大浪,动作协调逼真,舞姿诙谐逗人。近年来,有的村利用这一传统舞蹈表演戏文,如“回荆州”、“白蛇传”等,很受观众欢迎。南翟营、北龙岗、独羊岗、贾庄、上碑、下阎庄等村都有旱船舞。南翟营,有整齐划一的二十只船,表演时,摆成长蛇阵,气势宏大,华丽壮观。2、行唐庙会一览时间(农历)&&&&& 村名&&&&&&&&&&&&& 庙会名称&&&&&& 天数&&&&&& 备 考正月十六&&& 行唐西关&&&& 龙王庙&&&&& 4&&&& 百&& 货正月十八&&& 范家佐&&&&&& 奶奶庙&&&&& 1&&&& 小百货正月廿五&&& 寨里&&&&&&&& 关帝庙&&&&& 3&&&& 木&& 货正月廿八&&& 疙瘩头&&&&&& 火神庙&&&&& 1&&&& 祈雨、百货二月初一&&& 南埌北&&&&&& 火神庙&&&&& 1&&&& 木材布匹牲口二月初二&&& 南翟营&&&&&& 龙王庙&&&&& 1&&&& 木货、杂货二月初八&&& 封家佐&&&&&& 奶奶庙&&&&& 2&&&& 农具、木货二月初十&&& 上子洋&&&&&& 老姆庙&&&&& 1&&&& 农具、小百货二月十二&&& 羊柴&&&&&&&& 火神庙&&&&& 4&&&& 牲口、农副产品二月十五&&& 北龙岗&&&&&& 马王庙&&&&& 1&&&& 农产品二月十六&&& 颖南&&&&&&&& 龙王庙&&&&& 2&&&& 百货二月十八&&& 口头&&&&&&&& 老姆庙&&&&& 1&&&& 小百货时间(农历)&&&&& 村名&&&&&&&&&&&&& 庙会名称&&&&&& 天数&&&&&& 备 考二月十九&&& 南桥&&&&&&&& 老姆庙&&&&& 3&&&& 木货、杂货二月廿五&&& 北城寨&&&&&& 牛王庙&&&&& 1&&&& 百货
二月廿八&&& 上连庄&&&&&& 火神庙&&&&& 3三月初三&&& 行唐北街&&&& 城隍庙&&&&& 4&&&& 百货三月初十&&& 北河&&&&&&&& 阎王爷庙&&& 1&&&& 小百货三月初十&&& 侯家庄&&&&&& 药王庙&&&&& 3&&&& 小百货三月十五&&& 北协神&&&&&& 香阴寺庙&&& 1&&&& 小百货三月十五&&& 差取&&&&&&&& 药王庙&&&&& 1&&&& 小百货三月十八&&& 南凹&&&&&&&& 太子庙&&&&& 2&&&& 百货三月廿三&&& 八里庄&&&&&& 药王庙&&&&& 2&&&& 祈雨、百货三月廿三&&& 李家庄&&&&&& 药王庙&&&&& 2&&&& 祈雨、百货三月廿三&&& 庙上&&&&&&&& 药王庙&&&&& 2&&&& 祈雨、百货三月廿五&&& 贾庄&&&&&&&& 奶奶庙&&&&& 1&&&& 杂货三月廿八&&& 口头&&&&&&&& 火神庙&&&&& 1&&&& 木材、百货四月初五&&& 西玉亭&&&&&& 奶奶庙&&&&& 3&&&& 一般货物四月十二&&& 山照&&&&&&&& 乐庙&&&&&&& 1&&&& 杂货、布匹四月十五&&& 张吾&&&&&&&& 地藏寺庙&&& 3&&&& 百货四月十八&&& 北高里&&&&&& 老姆庙&&&&& 4&&&& 农资四月十八&&& 东寺&&&&&&&& 奶奶庙&&&&& 1&&&& 农资四月十八&&& 口头&&&&&&&& 奶奶庙&&&&& 1&&&& 百货四月廿二&&& 上碑&&&&&&&& 奶奶庙&&&&& 4&&&& 木货、杂货四月廿八&&& 南关&&&&&&&& 火神庙&&&&& 1&&&& 农资九月十五&&& 差取&&&&&&&& 药王庙&&&&& 1&&&& 小百货十月十三&&& 上碑&&&&&&&& 马王庙&&&&& 3&&&& 牲口、皮货
七、民间文化(1)( 09:40:05) 标签:民间文化 枣酒 南庄 北庄 许由 白庙 杂谈&& 分类:图书
(一)民间文学1、歌谣 行唐村名歌 出东门到庄头,东庄西庄到燕头。独羊岗郑家庄,余底柏朳东西秀。东家贝村连执阳,西家秦村连家庄。高里出村往北走差取,欢同到贾庄。寨里村岗头上,故郡河合里厢庄。南龙岗北龙岗,安家峪安太庄。团山固山离得近,东西科头朱家庄。井凹西边黄龙港,南河北河也成双。武庄顺河往北走,齐家峪来龙兴庄。马化里,近西庄,要去苇园过龙塘。芦家庄,庞家庄,还有三十里杨家庄。从宦头到坎上,石槽沟里有家乡。东边高岭素家佐,西边东城接庙上。河边还有村二个,李家庄和八里庄。海子河向东流,屹塔头,泉子头。葛仙庄,柳树沟,东西玉亭屯里走。东西杨家庄,西、北、南曲河。官庄村,封家佐,一溜阳关合了伙。南件北件村连村,向西有个范家佐。一串仨羊同,大小二贾木。东、西市南庄,南北二贾素。齐村紧挨六十二庄,解家庄往南到窑上。马家凹,韩家庄,五个七里峰一混汤。坟台一过花园头,柴家庄过去是龙洞。三个段庄长角力,故庄羊柴紧相从。过郜河是上碑,向北五里两埌北。南北凹不好走,再往北去是许由。上方出了玉皇帝,老牛沟通向二井底。三个城仔相联系,弯弯曲曲到岗底。朝北看是东沟,东西寺庄两口头。九口子,草泊头,石门上头分水流。辛庄满撒共玉女,河儿山下是鳌鱼。村庄变小人烟稀,东边不远黄花寺。范家佐两岭口,巡司衙门这里有。高家峪靠南坡,上庄下庄是云罗。桑叶沟,咬角寺,南庄北庄分水坡。东西彩庄为边界,还有高岭叫小锅。塔沟烈波沟,车厂石桥走。神树旁边庄窝窝,丁连二庄河包口。东西黄庵顺河走,再往西走是灵寿。进了万里苏户儿,一溜山川跑个够。石坊要过王家庄,安里庄头丁富走。绕过柴田柴家庄,西边就到瓜家峪。中途不远苏家庄,山后阎庄成一溜。狼牙山前两库池,西边有个蒋家峪。犁沿庄就在高山前,牛王寨后三下口。秦杨李杜四座台,王家庄就在武山后。安家庄到河西,城寨一带人烟稀。陈家庄张家庄,中王侯董三个庄。凹子里到滋洋,颖南寺头太子庄。铁匠庄到北庄,南庄南边贾南庄。刘家庄到祈后,过岗就是杨家庄。顺着岗里往南看,接着一片小石庄。下阎庄翟家庄,龙门掌头邢家庄。宋营岗头小辛庄,还有一个任家庄。南北且凹南翟营,名布康庄有名堂。冻庄信庄靠河边,沟北隔着石家庄。市同伏流成双五,东西瓦仁西南庄。麻家庄高家庄,东西霍同排成行。再向西南二留营,三个霍口东西正。南北协神离不远,南北张吾连常香。笔尾紧接半壁店,二个安香也成双。只里白庙白庙庄,胡家庄北边西关庄。南州王营贾洛营,霍村习村习村庄。
行唐古人古迹歌 行唐古人出得全,也有神来也有仙。三皇治世东关出,西关二郎把山担。北街出的梅金定,南城门外无影山。上方出的张玉皇,管天管地管人间。王母娘娘玉亭出,九个闺女九落凡。上方又出张灶君,李氏夫人也成仙。井底出的高拔钉,昏君一见心胆寒。禹王濮王西城子出,二人争斗为江山。
东城子出个姜太公,手持一根钓鱼秆。八龙王出在八里庄,缶山怀前有家园。黄帝出在黄龙港,苇园出的月光仙。庞家庄出了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家庄行唐明天天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