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说经济危机的,那会不会影响余额宝的钱会不会变少?

现在很多人都谈房地产泡泡破裂,我也来讲一个房地产泡泡的故事。
一战后,美国的企业在战争中生产了大量物资,赚得盆满钵满,工人工资也飞涨。战后,欧洲重建,更是需要美国的产品,美国企业家、工人、各个阶层都富裕了,当然了,经济繁荣,美联储的美元发行工作,也前所未有的积极。
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地处美国最南端,热带气候,夏无酷热,冬无严寒,一年四季阳光明媚,气候怡人。高大的棕榈树,洁白的沙滩,碧蓝色的海水,美丽的比基尼女郎,无一不令人心驰神往,没有想象力的去看看美剧《嗜血法医》。媒体上出现大量的佛罗里达海景别墅的广告,迈阿密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简直是您养老度假,居家旅行,杀人藏尸。。。呸呸呸,说错了。总之,您值得拥有。
在1923年-1926年间,佛罗里达的地价出现了惊人的涨幅。房价以每年超过一倍的幅度疯狂增长。1925年时,仅有7.5万人口的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地产公司,2.5万名地产经纪人。当时,地价每上升10%,炒家的利润几乎就会翻一倍,哦也。
当时一个记者不开眼,问房地产经纪人:为毛,这些房子就没人住呢?
地产经纪人异常睿智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要是它奶奶的有人住,老子早失业了。
这就对了,房子就是拿来炒的嘛。
1926年,迈阿密一场热带风暴,水淹半个城市,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碎,许多最后一棒接力者,或自杀,或发疯,有的则沦为乞丐。他们当中以银行家、企业家这些有钱人为主。
紧接着,美国为了解决这场危机留下来的问题,发行了大量的货币,造成股票价格飞涨,从而引发了华尔街股市的崩溃,最终导致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哦也,说完了。您有没有一点点怕怕。好像,机个故事咋听着那么熟悉泥。您肯定机道有个叫三亚的地方。89年后的今天,我们会不会呢?
偶,为毛要说这个故事泥。因为明天要说股市,哈哈哈。现在怕了吧。
小区断网,停今天休息。大家骂联通吧。
第三----股市、利率与实业
中国股市这个东西,真心没啥可写的。其实,全世界的股市都是赌场,都有庄家,都是大鱼吃小鱼。那么欧美股市跟我们的有啥不同,那句话咋说,啥啥初级阶段啦。中国的股市和成熟的股市,根本的不同在于参与者不同。
欧美股市很少有个人股民,因为老百姓普遍贷款消费,哪里有闲钱买股票?个人投资股票的,一般都是中产以上阶层,收入和教育水平比较高,另外也会咨询财务、投资顾问的意见,外国人脑袋里,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做,自己的利益有法院保护,只要是签合同都带个律师。欧美证券市场上以各种大小机构和庄家博弈,既然是机构,就以专业人士为主,别管您是靠哲学思想投资(索罗斯、巴菲特),还是靠技术分析选股票,真心您得学过些投资的基础知识。
我发现所有人在说股市的时候,都不讲无风险利率。我觉得这是投资的基础,有必要讲讲。无论买股票、债券、期货(其他的衍生工具,都是这些基础工具的叠加,换个马甲而已),都是投资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赚钱。以钱生钱的游戏,有两种,一种叫无风险套利,一种叫有风险投资。一般无风险利率,大家普遍参考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或者国债利率。由于存款和国债,一般有国家政府作为最后偿还人,所以普遍认为是最安全的。然后债券、基金、股票、期货,风险依次升高,因为这些东西赔了赚了,都是参与者自己负责,风险大回报理应也大。
中国现在的无风险利率:一年期存款,银行普遍执行3.3(央行利率的1.2倍,规定的浮动上限);国债利率5.41%。其实,我们现在可以取余额宝作为无风险利率,原因就是余额宝是把钱借给银行,只要银行不倒闭,就没问题,基本上算4.5%吧。如果你把余额宝看成股票,相当于资本年回报率4.5%,资本回报率的倒数就是市盈利率,1/0.045=22.2。也就是说,余额宝是一只年市盈率22.2的股票,而且没有任何风险。
那么,我们就明白了,市场上所有市盈率在22.2以上的股票,从收益上讲,都不如余额宝。当然,股票背后是企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能突然改善,也可能突然变遭,这就需要对具体的企业、所在的行业、经济总体情况、国家政策,全面研究,才能有结论(还不一定对)。
上面讲无风险利率,就是说明一个风险偏好。在国外,越是大型的基金,风险偏好越小,越需要稳定的投资收益。如果市场上有4.5%的无风险获利机会,会有大量资金投资进去。然后,大型机构会购买哪些公司规模大和盈利能力稳定的公司,比如:标准普尔500,纳斯达克100指数里的股票。最后,才会拿出很小的一部分资金,购买哪些新兴行业的、小公司的股票,一小搏大。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在股市里真正搏杀的,是私募基金,小型基金机构,大部分都是有钱人,闲的蛋疼的钱,投资给那些把他们忽悠住的最牛逼的投资家。结果是,全世界的主动型基金(就是由基金经理选股投资的那种),跑赢大盘指数的绝对不超过20%。就是说,那些受过高等教育,专门学习金融投资的专业投资人,10个里也有8个不如指数基金厉害。
说了那么多国外成熟市场,说说国内的情况。您也明白,中国特色股市嘛,全是小散,资金从几万、十几万、几十万、到上千万。也就是说,股市中参与最多的,都是些没有专业知识,不懂投资规则,心理更加不成熟的小散户。随便报纸、电视、网络,找几个人五人六的砖家,就能忽悠起来的小股民。在这样的股市里,您当庄家,要是不使劲圈钱,真是太对不起自己了。那真是一群小肥羊,不宰白不宰。再加上咱们的政府,行政啦普遍不那么规矩,内幕交易、老鼠仓,所有最坑害小投资的事情,这里就是反面教材了。当然还有国际热钱在里面折腾,庄家想圈到人家的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人家都是玩了几百年的行家,咱们这里的庄家的手段,连老股民都骗不了。
最后,特色的股市,就是国企圈钱的工具,政府圈钱的工具,屠杀小股民的屠场,没有其他可能。特色的股市会不会改变呢?答案是,真不会。股市公平公正公开,需要产权、法律,甚至政治制度的保护,特色国家啥样,您心里都明白。
说了那么多,大家肯定要问,楼主怎么买股票?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原理大家知道。巴菲特说: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中国老股民说:熊市吃股,牛市赚钱。无非是等待经济周期,或者突然股市抽风。这非常需要耐心,盈利也肯定不会太丰厚。毕竟,巴菲特能找到全世界的有钱人给他投资,您和我都是自己手里那点钱,按这个方法,也就是赚个养老钱。其实,赚个养老钱,跑赢通货膨胀,平均每年有个20%的回报率,已经很厉害了,世界上没有几个专业的投资人能做到的。
巴菲特的历年收益
第一阶段从1957年到1964年共8年,总收益率608%,年化收益率是28%,每年投资收益都是正的,但也没有任何一年收益率超过50%。
第二阶段从1965年到1984年共20年,总收益率5594%,年化收益率是22%,仍然每年投资收益都是正的,仅1976年收益率超过50%。
第三阶段从1985年到2004年共20年,总收益率5417%,40年总计收益率是%,增长了2879倍,年化收益率大约是22%,第三阶段仅2001年收益是负的,仍然没有哪一年的收益率超过50%。
第四阶段从2005年到2009年共5年,总收益53%,45年总收益率是%,增长了4401倍,累计45年年化收益率是20.5%
我们可以看到,从1957年到2009年,巴菲特53年的投资经历,仅有2001年和2008年收益率为负,剩余51年都是正收益率,并且仅有1976年收益率超过50%,可见通过低风险的投资,并通过足够的时间周期,股神从最初的小资本,通过神奇的复利,成为了世界首富。
国内只要是牛市,都会出现无数个股神,最后基本上都销声匿迹了,为啥?没有可持续性!不知道自己的钱怎么赚的,就不会知道钱是怎么赔出去的。最后的结果,通常是稀里糊涂的发了,然后稀里糊涂的又赔了。
投资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可以当成一个业余爱好的事情。就跟多读书一样,你永远不知道,看到的那一本书,上那一句话,可能让你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选对了方向。虽然,现在的书多如牛毛,但是,经典的永远是经典的,无论哪个专业方面,找那些经典的读,多看几遍。
关于中国的股市,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当前,是往上冲到4000呢?还是下探到2000一下呢?这个事情,上帝还没决定呢?您现在就问我,我真不知道。
这一轮股市突然启动,我是赚了些钱的。毕竟,我都是2013年,1900多点的时候买的,2800多的时候抛了一部分,保本。然后到3200多的时候,已经实在怕怕了,就基本清盘了。2013年创业板大涨,我完全踏空,没赚一分钱。政府改革,大家炒地图,小赚了一些。
这轮股市启动,有必然性,比如:房地产下跌吸引热钱、为注册制改革创造环境、为融资困难的国企融资。但是,启动的这么快,是政府没控制好(水平差没办法)。大小机构,搞了太多两融爆炒,政府只能踩刹车,机构和热钱都是要赚钱的,不可能真帮政府做贡献,看着差不多就撤了。最后剩下的,还是小股民。最后股市能涨到啥程度,取决于政府滥发货币的情况。而央行现在明显不敢滥发货币,怕热钱跑了。降息没起到作用,降准又不敢,只能靠那些公开市场操作,少量的浇点水,别把国企房地产渴死就行。下一步怎么样,大家只能等着。也可能是一种央行平衡的艺术,我辈水平不够,总觉得是两难选择,央行逼得没办法。
现在政府推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其实是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问题,希望能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吸引国外的留学生、学者、研究人员回国创业(国内的那些骗创新基金的项目,政府已经不指望了),孵化出中国的大数量科技型企业。不求能达到美国纳斯达克的水平,只要能让国内的科级水平上一个台阶,达到欧盟、日本的水平就行。
这个玩意,能不能实现,我只能说是一半一半吧,毕竟产权制度、官僚系统、甚至自然环境(毕竟雾霾不是谁都受得了的)都是障碍。一旦实行注册制,股票发行路演的时候,一定是普天盖地的打广告,到时候拼的不是谁的项目最靠谱,而是谁的广告做的最成功(比如:过节不收礼,那种就挺成功),最后股民能不能得到实惠,企业能不能拿了钱,真去搞项目,不太好说。为啥说一半一半呢?因为,估计还是真有些人,想搞出一番成绩来,所以最后除了一地鸡毛,肯定能胜出一些成功的企业家。还是那句话,事情有一利就有一弊,只要不是政府主导的投资泡沫,都能培养出产业、创造出价值来。
股市杂七杂八的就说这么多了,这东西,真挺没劲的。
@峨眉大侠来了
16:26:35.0
想搞掉美元霸权的,远不止俄罗斯,还有中国等国,所以LZ文章中凸显普京的霸道,其实是不符合实际的。
别看现在美国逼得很凶,但俄罗斯完全有能力应对,因为中国和德法都不希望俄罗斯垮掉,一个失控的核大国俄罗斯才是最大威胁。
俄罗斯准备在东部免费发放居民土地,这一招已能有效击破美国的制裁。大批中国人到俄罗斯东部租用土地生产粮食,不仅俄罗斯获得长......
-----------------------------
世界上经济能够独立循环的经济体,是不怕热钱的,而且是越多越好。但是,当今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能做到本国内,经济循环的国家。欧盟、日本是缺资源、能源,俄国是缺技术人才和工人(毕竟只有1.4人口,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国是能源、资源、技术、人才都缺,现在粮食都是第一大问题了。
热钱涌入一个国家,会渗透到所有能创造利润的行业,创造利润越高的行业,热钱涌入的越多。美国啥最赚钱,当然是高科技企业。IT硬件、互联网、通信、飞机、航空、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美国有全世界最多的人才,如果有大量资金涌入,一定会在这些方面都有进展,不一定那个方面有突破。就算,没有突破,也能在涌入的时候创造就业,增长经济。最后一地鸡毛,总统出来鞠个躬说:我没搞好,对不起大家了,您们重选一个吧。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成那个样子,老百姓手里都有枪,为啥美国也没有战乱?人家制度好,老百姓法律意识真高,没有人能在一个全面有独立人格的国家搞独裁。乱了,换个总统,换个方法,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我们怕热钱,是因为热钱在我们这里,只能炒楼,靠坑老百姓发财,最后一跑,一地鸡毛,啥也剩不下,跟俄国一样。1991年到现在,俄国已经被外资洗劫三次了,老百姓辛苦30年,啥也没剩下。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页码:
作者:kulese
来自:天涯-经济论坛
【活跃<font color="#FF天 / 跨度1127天】
开贴: 03:02
更新: 22:20
阅读:8887689 回复:69122 楼主:921
字数:约603千字
宽窄切换:【 】
背景颜色:【】
有故事的真萝莉
千年老妖369
<font color="#FF/257
珍妮花ohno
时尚1122图
大大姑娘2012
<font color="#FF/1669
冷帖的马甲21被浏览34分享邀请回答暂时还没有回答,开始写第一个回答余额宝与利率市场化之辩_网易新闻
余额宝与利率市场化之辩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果说余额宝是随着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一种存款,那么“人人都存余额宝”就相当于利率市场化实现了……所以很多人说,余额宝的战斗其实是利率市场化之战。
近期互联网金融产品规模猛增,余额宝更是一举突破4000亿。甚至有业内评论指出应当取缔余额宝,因为影响到了“经济安全”。其实自从互联网出现各种“宝”,这种声音就没有断过,但反过来想想,余额宝不过是为购买货币基金提供了一个便捷途径,并利用资金垫付的形式让人们产生了“T+0”的错觉,要说创新,也顶多是技术手段上创新。如果真的从金融的角度质疑,或许应当质疑为何投资存款变成了货币基金的优先选择。
从去年底开始,银行之间飙高的同业存款利率就吸引了大部分货币基金持仓,大部分基金达到80%-90%,不仅如此,连很多券商管理的现金类产品,也都大量持仓存款。人人都做起“资金贩子”。就是没有余额宝,这些基金也照样吸收存款再放入存款,只不过互联网让这个过程加速实现了。
既然钱一直在银行里,余额宝今年以来一直维持的6%以上的高回报率,赚的是谁的钱?是那些不投各种“宝”,把存款依旧放在银行活期里的人的钱,他们的存款带来的隐性回报被他们自己放弃了。但反过来讲,如果人人都投余额宝,则会造成一种普惠金融的假象。
其实那些赞成取缔余额宝的人,是对一种普惠金融模型的担忧。普惠金融的初衷是让投资者有高于银行的收入,融资者有低于银行的贷款利率。但余额宝大行其道之后,投资方向还是银行存款,让这种“惠”更多体现在资金来源方,这就造成了悖论。简单说起来就相当于存款利率上去了,中小借款人和从事低回报率的实体经济融资将更加困难,此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银行间市场利率飙涨,银行将追逐回报率更高的投资。
但是这个模型有两个前提,一是余额宝们的规模真的足够大,二是央行不放松流动性。对于前者来说,现在余额宝有4000亿,但和上百万亿的人民币存款总额相比,实在不值一提。如果说余额宝是随着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一种存款,那么“人人都存余额宝”就相当于利率市场化实现了。对于后者来说,利率市场化实现后,对流动性的掌控则决定着小银行们的生死。
显然,如果想要让这个市场平稳低风险,就需要游戏规则。但微妙的是,这种监管,无论谁来做,都会变成舆论和名义上的 “利率市场化阻挠者”,这大概也是“一行三监”一直以来不愿触碰互联网理财产品监管的原因之一。所以很多人说,余额宝的战斗其实是利率市场化之战。
但利率市场化是个漫长渐进的过程,美国、日本都用了16年才逐步化解风险,达到平稳状态。而在拉美一些国家,轻率放开利率的后果则是发生金融动荡。所以当余额宝的规模猛增到4000亿,传说中的监管如期而至:证监会文件严格要求基金公司将风险准备金与所投资协议存款的未支付利息挂钩,前者必须对后者全额两倍覆盖;一旦出现银行未能到期支付利息的情况,基金公司应大比例计提风险准备金。这无疑是提高安全性,降风险的灭火措施。
但在货币基金的投资领域,真的需要这种安全吗?虽然金融市场化改革应当谨慎,并预防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但其实国内的投资者对于金融风险的意识还相当薄弱。无论是余额宝还是其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于投资者都是一项不可多得的金融教育机会。这意味着他们愿意风险自担,拥抱市场。在货币基金大行其道,甚至超过存款数量的美国,曾经也因为经济危机出现过无法兑付的状况。银行的违约和破产,也是利率市场化之后不得不承受的代价之一。加之目前人民币在世界货币市场的地位还没有办法与美元相比,放开存款利率会存在更大的风险,不如改革的步子迈大一点,让货币基金来几次违约又如何?想要让金融市场向更自由的方向迈进,就先要让投资者做好全面认识金融市场风险的心理准备。
本文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余额宝高收益背后的巨大风险【哈尔滨工程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3,957贴子:
余额宝高收益背后的巨大风险收藏
福布斯中文网
评论(39)条 移动客户端一反昔日高调的风格,余额宝在低调中悄然上线。不过,当媒体和业内人士发现支付宝个人帐户下面增加了一个名叫“余额宝”的功能后,各路言论铺天盖地袭来。在多家的言论中,赞扬者居多,称余额宝躺着也能赚钱,最具诱惑力的论调就是,10万资金存入余额宝年收益近4000,而10万资金一年定期的收益不过350元!抛开喧嚣的媒体,仔细研究了一下余额宝这款产品,只能说媒体的言论更多的是皮毛和表象。殊不知,在各项金融监管政策之下的余额宝,浮华背后已经是暗涌流动。余额宝高收益背后一直以来,很多用户在支付宝、财付通这样的第三方支付产品都有沉淀资金,却没有收益。对此,很多专家学者强烈呼吁,第三方支付应该支付用户帐户余额的收益。央行2011年下发的《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管理办法》称:“客户沉淀在支付宝中的余额,支付宝有权利去购买协议存款,所获得的收益归支付宝所有。”这意味着客户沉淀在第三方支付产品中的余额,无法获得收益。对于央行的第三方支付新规,专家学者强烈反对,用户很无奈。在这样一个市场背景之下,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而且打着高收益的旗号,博得媒体眼球亦是必然。正因如此,很多媒体一味抓住“高收益”这一热点,对于余额宝高收益的来龙去脉并不清楚。严格来说,余额宝的高收益只能是理想收益。余额宝的收益是购买货币基金所得,这注定余额宝的收益与银行和证券公司销售的基金一样,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一旦购买的货币基金营收出现问题,用户的资金将蒙受损失。熟悉货币基金的人想必清楚,与其他基金相比,货币基金的风险的确要低一些,但这并不代表货币基金没有风险。金融专家也曾经提醒用户,货币基金作为基金产品的一种,并不等同于保本的活期储蓄,依然存在亏损的可能。在一些货币基金购买合同上,也明确指出了有可能会亏损,并给出了收益的最大值。言外之意,号称年收益率4%的货币基金,是指最大收益率是4%,实际收益如果达到2%也不算违约。显而易见,余额宝作为将基金公司的基金直销系统内置到支付宝网站的一款产品,沿袭基金的特点,有高收益,也有亏损风险。暗藏风险的余额宝,是否会将一些人拦在门外?此外,货币基金通常选择与银行和证券公司合作,余额宝的问世,已经在抢银行和证券公司的饭碗。未来,余额宝将如何应对?余额宝前景尚不明朗正如媒体所分析的那样,提高用户“黏性”是支付宝推出余额宝的目的所在,尽管支付宝牺牲了部分短期利益,但可能换来的是其资金量的不断壮大。只是,余额宝这条路走下去,并不是那么容易。抛开余额宝的风险对用户的影响不说,在监管方面,余额宝面临的政策又该如何应对呢?按照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理规定,支付宝余额可以购买协议存款,能否购买基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虽说支付宝在2012年5月获得了基金支付牌照,但没有获得基金销售牌照。余额宝借助天弘基金实现基金销售功能的做法,是在打擦边球。从监管层面上来说,余额宝并不合法。一旦监管部门发难,余额宝有可能会被叫停。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余额宝并没有提醒用户货币基金的投资风险,这同样是余额宝发展过程中需要迈过的一道坎。一旦余额宝用户因收益发生争执,法律纠纷很难避免,由此引发的影响很难估计。与此同时,余额宝的上线,一定程度上会危及银行的利益。对此,一位银行分行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支付宝一直没法给用户支付利息,这是限制它们资金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们看来,余额宝是希望通过货币基金高于银行利息的收益,吸引更多客户将资金从银行转移至支付宝。”吸引客户将资金从银行转移至支付宝,这意味着支付宝已经具备了“吸储”能力,并与银行形成正面的竞争关系。如果余额宝的资金数量庞大到令银行畏惧,依赖银行生存的支付宝有可能会被银行封杀,毕竟支付宝的支付体系是搭建在各大银行的系统之上运行。而这,或许是余额宝低调上线的一个原因。客观地说,余额宝的上线,是技术上的创新,也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拓展的一次积极尝试。只是,余额宝面临的监管风险,与银行竞争的不可评估风险,都会影响余额宝未来的发展。就现状而言,余额宝的前景并不明朗。的确,余额宝的问世,解决了支付宝沉淀资金的收益难题。在高于银行存款收益10倍的光环之下,余额宝的潜力不可限量。殊不知,余额宝高收益的浮华背后,暗藏政策风险和竞争风险,这是支付宝和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不要一味炒作余额宝的商业前景,而忽略了风险。
钱放哪儿没风险啊
余额宝的背后是天弘基金,既然是基金,而非银行,就有亏损的可能性。此事你怎么看?
余额宝和天弘基金如日中天的时候,正是涨潮的时候。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收益低了就把钱转到百度理财去。它每天结息,还要等到亏损在把钱拿出来?
---为什么你以为大家都傻?
总感觉不咋靠谱
没有风险哪有收益
性质和经济危机时那倒闭的全球第几的啥啥兄弟银行一样,没有经济危机,不会倒闭,相应的,中国经济不垮,余额宝不会倒闭,只要中国GDP在长,余额宝也就在赚钱,不会亏损。
余额宝其实就是一款货币基金,流动快,低风险,短期收益高。货币基金收益为负的概率很小,除非遇到国家出现信用危机,银行市场出现问题。
充分相信马云的智慧,如果余额宝让用户亏了钱,那阿里巴巴就是自掘坟墓
发现文中有错误,10w一年的定期利息为3500
你这简直就是小白文啊。你明白什么叫做基金,什么叫做货币基金,完全是两码事,你当是p2p网贷吗?你这个欺负工程没人懂啊
你水这个真心不对,这个其实就是一种生活习惯的培养
想钱生钱总得冒点风险钱商就是那么培养的
亲,你有去年大二的各科的期末试题吗?
万分感谢!
天天复制粘贴有意思么
我是觉得完全没风险,因为余额宝流动性非常大,客户一旦出现亏损马上就会挤提,甚至比银行柜台排队提款还快,那时候余额宝也就倒下了,客户也没什么损失。重点就在于余额宝的流动性比你把钱从裤兜里掏出来还大,这是零风险的最大保障,至于真的偶尔亏损一天两天,马云会给我们垫上的,因为马云卖点就在于搞范围经济,所以一旦余额宝倒下马云的本业也必然遭受信心危机,他肯定不会看到这种事情发生
事实证明违约的是银行 何况基金历史上没有违约
这贴几乎没有一层楼是水的,奶茶妹妹的男人来注入新鲜血脉好不好
楼主:来了?层主:来了。楼主 :你本不该来的。层主 :我知道。楼 主:可你还是来了。层 主:对。楼 主:你也知道你来了就回不去了。层 主:是。楼主 :你敢来一定是找到她了吧!层 主:对。楼 主:哼,就算你找到她又奈我何?我根本没把度娘放眼里。层 主:如果是“十五字呢”?楼主 : 十...十五字?(眸子渗出似喜却悲的神情)。层 主:对,十五字。十五字出手了,速度很快,快到像是根本没出手一样。楼主 :丹田一热,口吐鲜血,单手伏地,从牙齿里挤出“不愧是十 五字”含笑而亡。十五字:走。层主:走?去哪?十五字:干掉别的楼主。ygv
货币基金安全性蛮高的反正我是了解了以后才用的
自己有多少钱,还担心这个?只有没钱的人才担心有的一点钱赔进去
留下时间的足迹,
我存了一块,都一个月了还没收益,气死寡人了。。。
水水更健康
我放了三千进去,不敢多放,慢慢来,相信马云!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额宝会不会亏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