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里区政府道里区通江街与红霞街交接口,1995年建成的房子,建筑面积176平米,八楼,现在能卖多少钱?

哈尔滨百姓能否熬过这个寒冬
  从10月20日供热以来,哈尔滨因供热管网事故已发生大范围停热事件5次,上百万人受影响。这不仅暴露该市供热管网超期服役、技术力量不足、资金投入不够的现实短板,也考验着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22日,冬至。天气预报说,又有一股冷空气来袭。  冰城哈尔滨的居民们又开始焦虑起来。  寒流来袭,带来的不仅仅是室外温度的极低,今年冬季以来的一个魔咒,似乎也要随着寒流再次弥散在这个拥有475万人口的北方都市主城区。寒流不仅让人难受,也可能让冰城人赖以过冬的供热管道发生爆裂,而一旦这样的情形出现,整个城市都会在寒冷中瑟瑟发抖。  钢铁骨架的供热管道,在寒流中如今竟然开始不堪一击。  爆裂之后,暖气停供,受影响的,不是一家一户,而是一个小区,一个城区……甚至是上百万人口因之受冻。  给冰城人带来温暖的供热管线,如今似乎成了冰城人的梦魇。  大冷天,暖气停了  12月14日半夜时分,哈尔滨市道里区的多数居民普遍开始感觉到丝丝寒意。寒意越来越浓,到了15日早上,屋子完全冷了下来。  暖气停了。  那一天,哈尔滨的温度是:白天最高气温摄氏零下20度,夜间最低气温摄氏零下27度。  学校停课了。居民家里的的暖气开始漏水了。一些商场早早闭店了。号称哈尔滨市商业、文化、教育、金融中心的道里区,陷入了冰冷之中。而与道里区相邻的道外区,也有6万户居民因为暖气不热而开始陷入寒凉之中。  从2005年开始就享受集中供热的100万人,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根据事后媒体披露,14日晚22时18分,哈尔滨市道里区红霞街和通江街交口处的集中供热工程支干线热网发生泄漏,负责承担供热任务的华能集中供热公司被迫关闭了热源厂总阀门,并连夜抢修。  据哈尔滨市政府公布的数字,受此次事故影响,华能公司14台锅炉中12台熄火,哈尔滨道里、道外两个区大面积停热,涉及居民用户12万余户,人口近百万。  16日7点45分,经过近30个小时的全力抢修,华能热网红霞街与通江街交口支干线泄漏部终于抢修完毕,支干线补偿器被成功焊接上,这比预计的抢修时间提前了3个小时。14时,终于达到起炉条件,此时3台锅炉投入运行;18时15分,又有5台锅炉先后投入运行,供热系统处于逐渐恢复中。  然而,17日晚,刚刚感觉到热乎气不到24小时的道里区那6万多户人家的暖气又开始逐渐变凉了。  事故再次降临。  据华能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红霞街补偿器泄漏成功抢修后,华能公司加强了供热管线的现场巡查。17日4时30分许,华能公司工作人员现场巡查供热管线时,发现道外区崇俭街与振江街交口处供热管线发生泄漏。由于泄漏程度严重,华能公司不得不再次关闭总阀门,道里区红霞街漏影响的12万户居民家的供暖刚刚恢复后,再次陷入停热局面。  18日下午15点30分,哈尔滨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召开临时发布会,对哈尔滨市华能供热有限公司供热辖区内管线三天发生两次爆裂泄漏,造成道里、道外两区12万多用户停热事故进行通报,向社会公布了事故区的抢修进度、整改措施和赔偿计划等情况。  祸起供热管道补偿器  在遭遇最低气温的时候,三天两次停热,让哈尔滨市民颇有些愤怒。  哈尔滨华能公司经理赵世雷向媒体解释说:“造成这几次大的停热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补偿器破裂。”  据了解,室外气温过低是被解释成此次管网泄漏的主要原因。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生产技术负责人介绍,哈市冬季供暖管线设计温度为-26℃,而12月14日开始,哈市室外温度都达到-29℃甚至-30℃。这被官方和华能公司方面当做此次大规模停热的罪魁。  据介绍,哈市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这种管网泄漏事件,仅去年就发生了400多起,今年发生了130多起,事故率较去年已经有所降低。  据了解,今夏直到供热季前期,哈市各供热企业基本都进行了热源维修、换热站维修、地上管网维修,但是对补偿器的维修和检查却基本没有。对此,华能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哈市供热管线大多采取直埋地下的方式铺设,除了靠近马葫芦等处地下留有一定空间外,其他都被直埋地下,根本看不到补偿器运行情况。而补偿器使用寿命一般在15年以上,只能是在临近寿命点时挖开路面检查。  认定是“补偿器”故障频发导致供暖管线“爆管”事故后,19日上午,哈尔滨市召集全市热源厂、供热企业和供热办负责人召开供热专项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对全市供热管网、井室内管道补偿器等供热设施存在的隐患进行全面排查。  哈尔滨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林铎表示,华能停热事件为我们敲响警钟,哈尔滨市供热战线要引以为戒,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加以解决。  2月5次大面积停热  其实,14日开始的哈尔滨华能集中供热服务区内发生供热管网泄漏,这已经是今年入冬不久,哈市第五次因供热管线渗漏发生大面积停热事件了。  10月21日,哈尔滨市香坊区立汇美罗湾小区三期小区建设过程中,开发商铺设电网管线时,破坏了既有的热网管线,致使供热一二级管网供热管线连续出现18处漏点,涉及33栋居民无法供热,抢修一周恢复供热。  10月26日,哈尔滨市道外区南新街与振江街交口处地下一根直径800毫米的供热管线发生泄漏,造成整个道外区停热,道里区部分热网受到影响,28小时后恢复供热。  11月27日14时许,哈尔滨市香坊区油坊街与通天街交叉口的供热管线上方某处出现地面返水。为抢修这处供热管线,共3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供热受到影响。  12月初,哈尔滨香坊热电厂通往香坊区的主管道存在漏点,供热单位不敢贸然加压,至少有数万户居民住冷屋子,至今还没有完全恢复供暖。  据了解,哈尔滨市现有供热管网400多公里,且大都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铺设,由于当时技术和年限原因,每到供热季,管线爆管、渗漏等都是常发生的事故,挥之不去。  据介绍,造成管线泄漏、爆裂的原因有很多,寒冷天气导致地壳发生变化,进而对埋在地下的供热管线产生挤压破坏是原因之一,比如此次连续发生的管线泄漏事故。其次,管网老化、经不住加压也是原因之一。  供热管网如何备份  供热,是市民越冬的民生问题,而管线泄漏成了供热企业绕不开的难题。  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的技术力量和管线状况来看,对于供热突发事故,还不能做到有效控制或避免。  据了解,哈尔滨市400多公里供热管网中,很大一部分已经进入需要更换阶段,但要彻底解决管网老化问题,需要4.6亿元,由于资金短缺,只能先解决突发事故。  业内人士指出,按照我国现有施工指标,供热管线多采取“直埋”方式,想要检修管线必须破路开挖,这对目前工作来说是不现实的。而且,供热管网需要形成封闭的循环系统,一旦出现干线泄漏,必然影响整个系统运行。而且因为供热管网都是连通的,一处出现漏点,必然要影响到其他处,且供热管网仅此一套。而想要解决泄漏一处全线停热的问题,目前还暂无可行方案。  也有人提出,由于供热管线只有一套,一但损坏必然要面临停热的威胁,因此应该建设备用管网,这样一套管线坏了可以用另一套。但显然,这在目前的经济和市政建设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哈尔滨市于是尝试了其他办法:今年夏季,哈市已经将9家大型热源单位的热网进行连通,一旦某家出现问题,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可暂时借用别家的热源。  但业内人士也指出,对于那些分散的供热机构,这一种方法或许还可以行得通,可对于华能供热这样的企业,承担16万户,几乎囊括了哈尔滨市区1/9家庭的大型供热单位,借热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总而言之,华能太大了,大有大的好处,但,大同样有大的坏处。”  华能供热的前世今生  据哈尔滨市一份资料显示,哈尔滨华能道里集中供热工程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供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被列为黑龙江省百项工程和哈尔滨市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为17.8亿元人民币。为实施和建设哈尔滨市道里集中供热项目,经主管部门批准,筹资组建了哈尔滨市华能集中供热有限公司。  然而,这样一个大型项目,却在建成后不久就面临经营困难的局面。2009年底,哈尔滨市华能集中供热有限公司增资扩股项目开始在黑龙江省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该公司欲在原注册资本1.74亿元的基础上进行增资,增资扩股后变更成立新公司,注册资本不少于6.711亿元;意向投资方应以现金认购增资,增资额不少于4.971亿元。  据当地媒体报道,一位了解内情的财务专家指出,华能公司对项目的自有资金投入不足,贷款比例太大,导致企业负担过重。据了解,政府只注入了500万元启动资金,加上一亿多元并网费,其余建设资金都是商业贷款,贷款额达到17亿元之多。  因此,为了保持这个民生工程的正常运转,注入资本金就成为当务之急。此次挂牌采用增资扩股的方式,一方面就是为了偿还部分商业贷款。  但此次管线爆裂大面积停热事故发生之际,华能的股权转让一事,一直得不到哈尔滨市有关方面的正面回应。  华能事件凸显供热体制之惑  停热事件考验着这座60%以上集中供热城市水平,也考验着有关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  舆论已经开始关注供热管网事故频发,暴露供热管网超期服役、技术力量不足、资金投入不够的现实短板,背后的东西:政府部门管理到位么?更有舆论指出,现行供热体制中,仍然存在太多变数,让供热问题的隐患时刻存在。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事故,凸显了供热企业在管理、技术、投入等多方面的不足。而除了这些,热价与企业供热成本“倒挂”的深层次原因也再次被触及。据了解,哈尔滨市目前供热面积约1.6亿平方米,其中90%由国有供热企业承担。供热企业的成本包含煤、水、电、人工、运输、维修、折旧和管理费等,其中燃料煤的成本占了供热成本的近50%。由于煤价上涨过快,煤价成本快占到供热成本的80%,以致无法正常提取折旧费和大修费。由于供热企业一直处于亏损运营状态,尽管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曾出台过“煤热联动”的价格机制,但今年在煤炭价格上涨的同时,哈尔滨市居民供热价格并未“跟涨”。上游煤水电等产品价格已经市场化,但热价却由政府定价。多年积累的矛盾,使哈尔滨的供热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因为是国企,在广受诟病的同时,华能这样的供热企业还要承担热费收缴不足的损失。据介绍,去年,哈尔滨市的热费缴费率不足92%,不足的部分都是由企业承担的。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学会一位理事认为,热是商品的属性,已经被公认了,但是,作为涉及民生根本的基本必需品,供热问题,一直陷在一个怪圈里:政府主导热价,国有企业供热,企业连年报亏损,居民用热还不满意。  死结,到底在哪里呢?(责任编辑:Newshoo)
近期热点关注&通江一居室
共找到13条哈尔滨二手房房源,每页显示:
每页显示:
房天下哈尔滨二手房为您提供全面而真实的哈尔滨二手房价格信息,每天更新海量、经纪人二手房信息,让您快速找到满意的。欢迎使用房天下找哈尔滨二手房,移动端更精彩!
商圈索引ABCDEGHJKLMNPQRSTWXYZ
房天下二手房: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哈尔滨的一类保护建筑!(图配文)
8860浏览 / 121回复
简约.如意 把此帖设为精华,作者+50经验:珍贵系列,文字详实,具有历史意义
马迭尔宾馆地址:道里区中央大街89号,教育书店 地址:道里区中央大街122号,道里秋林商店(东楼)地址:道里区中央大街137号,黑龙江省美术馆 地址:道里区地段街133号,哈尔滨铁路车辆文化宫地址:道里区经纬街281号,通江街住宅(原教堂)地址:道里区通江街108号,红霞幼儿园 地址:道里区红霞街99号,中国银行哈尔滨分行 地址:道里区兆麟街37号,圣·索菲亚教堂 地址:道里区透龙街95号,哈尔滨铁路江上俱乐部地址:道里区斯大林公园内哈尔滨市第四住宅建筑工程公司地址:道里区经纬四道街24号霁虹桥 横跨道里与南岗两区之间中国工商银行哈尔滨分行地址:道里区田地街115号哈尔滨兆麟小学校 地址:道里区地段街198号公园餐厅 地址:道里区斯大林公园内江畔餐厅 地址:道里区斯大林公园内哈尔滨摄影社 地址:道里区中央大街85号哈尔滨市第十三高级职业中学地址:道里区上游街69号极乐寺 地址:南岗区东大直街1号哈尔滨圣母帡幪教堂地址:南岗区东大直街268号大直街德国路德会教堂地址:南岗区东大直街252号中共黑龙江省委老干部活动中心地址:南岗区颐园街3号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地址:南岗区颐园街1号大明钟表眼镜商店 地址:南岗区东大直街336号国际饭店前小楼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38号国际饭店 地址:南岗区西大直街4黑龙江省博物馆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46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地址:南岗区联发街64号哈尔滨铁路文化宫 地址:南岗区西大直街84号哈尔滨铁路局 地址:南岗区西大直街51号哈尔滨铁路公安局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108号黑龙江省工商联合会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77号哈尔滨铁路第一招待所地址:南岗区红军街85号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办公楼地址:南岗区银行街31号东北烈士纪念馆 地址:南岗区一曼街241号黑龙江省外事办公室地址:南岗区果戈里大街292号士课街教堂 地址:南岗区士课街47号哈尔滨文庙 地址:南岗区文庙街25号哈尔滨圣母安息教堂地址:南岗区东大直街哈尔滨游乐园内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后楼地址:南岗区东大直街66号哈尔滨铁路分局花园幼儿园地址:南岗区联发街1号,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 地址:南岗区一曼街247号和平邨宾馆1号楼 地址:南岗区中山路171号空军第一飞行学院住宅2号楼地址:南岗区文昌街学院院中共哈尔滨工业大学委员会党校地址:南岗区复华三道街1号,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 地址:南岗区民益街100号,黑龙江省作家协会 地址:南岗区跃景街22号,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地址:南岗区跃景街22号,道外清真寺 地址:道外区南十三道街54号,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地址:道外区北四道街18号,香坊火车站 地址:香坊区香站街4号,吉林街54号住宅,哈尔滨游乐园西门,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 地址:光芒街40号,哈尔滨卷烟厂库房辽阳街7号住宅楼鞍山街23号住宅楼,花园街405-407号住宅楼,大直街墓塔,华严寺 地址:比乐街63号,哈尔滨市燃料总公司 地址:买卖街92号石头道街81-91号商住楼,哈尔滨铁路局印刷厂仓库 地址:六顺街171号,防洪纪念塔 地址:松花江畔,游览街8号,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碑(道外常青公园内),苏联红军纪念碑(博物馆广场),天主教堂及神父楼(呼兰区东直路71号)&&&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 。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 ,塔基前的喷泉,象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正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 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 时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雕刻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 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罗马式回廊高7米,由20根擎天柱连成弧形相衬托。塔顶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圆雕;塔身下部是群像浮雕,描绘了哈尔滨人民战胜洪水的生动场面。搭基前 有两层水池:上层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特大洪峰时的最高水 位,它高于下层水位0.58米;下层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的 最高水位。夏季池内的喷泉象征着英雄的哈尔滨市人民已把汹涌 的波涛驯服成清涓细流。这座塔现在已成为英雄城市哈尔滨的象征;来哈尔滨的人,无不到这座塔下拍照留念。 1957年,英雄的哈尔滨人民战胜特大洪灾之后,建塔纪念,故名为防洪纪念塔 。该建筑群由塔和古罗马式回廊组成,塔高22.5米,塔座上、 下两层水池标志着年两次特大洪水的水位。塔身浮雕 再现了战胜洪水的生动景象,塔顶是防洪筑堤英雄们的主体塑像 。松花江水映衬着这座雄伟的防洪纪念塔,与美丽的太阳岛构成 了一道驰名于世的壮丽景观。1998年夏,哈尔滨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89米,哈尔滨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军民团结奋战,又一次战胜了特大洪水,保卫了家园。现在塔身上的金色曲型圆管,就是120.89米的水位标志。时至今日,防洪纪念塔已不只再是当年军民一致团结抗洪的纪念,已经成为同太阳岛、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等一样的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到哈尔滨旅游的外地游客游览哈尔滨会路径的基本景点之一,在这里可以坐船去往太阳岛,也可以延中央大街至索菲亚教堂领略哈尔滨别具一格的欧洲风情。为了进一步增强防洪纪念塔广场的文化氛围,1990年,在塔前的水池里安装了一组大型音乐声控彩色喷泉,给哈尔滨市增添了一大景观。器材:尼康 D90&[尼康数码相机]时间: 11:39:53.00&&快门:1/640&&光圈:F/11.0&&焦距:16毫米&&感光度:200&&
&&&&大直街德国路德会教堂地址:南岗区东大直街252号
&&& 坐落在南岗区东大直街252号,一类保护建筑。&&& 原为尼埃拉依教堂,是一座带有北欧风格的哥特式砖木结构的教堂。1914年由德国人倡议、中东铁路局和民间捐助建成。建筑师弗奥罗布设计。当时公供德国侨民和各国领事馆的教徒使用。教堂规模小巧合理。解放后,辟为基督教堂,沿用至今。器材:尼康 D90&[尼康数码相机]时间: 15:03:03.00&&快门:1/320&&光圈:F/11.0&&焦距:15毫米&&感光度:200&&
1:大直街路德会教堂是德国侨民在哈尔滨建造的2所教堂之一(另一座是位于南岗雨阳街的路德教堂,建于1924年),也是当年哈尔滨规模最大的一座侨民基督教堂。现在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要的基督教堂之一,名为南岗礼拜堂。
1912年,德国路德会牧师贾乐天在哈尔滨的市中心,南岗东大直街创建一座新哥特式教堂,1916年10月竣工。教堂面积227平方米,可容纳700余人。建筑式样简洁明快,少用雕饰,只以尖拱和倾斜的屋顶强调其高度,而暗红的加厚墙壁与翠绿的屋顶则构成鲜明的色差。
1958年,该堂为哈尔滨三处保留教堂之一(另两座为道里端街和道外十六道街),文化大革命期间关闭。1981年重新开放时,却成了保留下来的最大的基督教堂。改革开放以后,基督信徒迅速增长,为了解决举行活动时人员拥挤不堪的状况,教堂在1998年前后开始了扩建工程,几乎把使用面积扩大了一倍。而且在周边范围内实行拆迁,形成以教堂为中心的小广场。
其西侧就是中国唯一正式对外开展宗教活动的东正教堂哈尔滨圣母守护教堂(所谓开放:因该教堂无神职人员,平日都不开展宗教活动,只有在重要外国友人前来或其他活动时候才会开放),对面则是从前的波兰天主堂,今天黑龙江最大的天主教堂—东大直街耶稣圣心主教座堂。
2:清宣统三年(1911年),德国人贾乐天在东大直街50号创办德国路德会(德国基督教堂),其规模足够当年在哈尔滨的德国侨民和各国领事馆传教使用。1915年,基督教临安息日俄罗斯联合会派牧师葛聂金来哈传教。1919年,葛氏回国,1921年,美国全球总会派加拿大籍俄国牧师保保夫,在南岗龙江街15号修建礼拜堂。1933年,伪满洲国时期,哈尔滨铁路局日籍人事科长兼职牧师原雄一,在南岗巴陵街181号创建日本圣洁会,1934年,原雄一离职他就,洮南教区派董敬三接任,与此同时,日本人伊东平次在南岗义州街(现奋斗路)9号创办日本监理会。
  1946年:"四.二八”哈尔滨解放后,全市基督教徒有9个宗派,15个教会。1958年10月,实现联合,教徒集中到南岗大直街50号(原德国路德会)、道里端街和道外十六道街3处进行正常礼拜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关闭。1980年,圣诞节前重新开放南岗大直街教堂,为哈尔滨市各族基督教信徒主要活动场所,并定为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基督教爱国组织所在地。教堂主要负责人杨桂山牧师是市政协委员、哈尔滨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主任委员。1990年,信徒有3000人。
每逢周末都有千百信徒从四面八方赶来,迟到者甚至连座位都没有。吟诵赞美诗和教堂婚礼,是这座教堂最能体现其功能的两个活动。每当有活动的时候,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尤其是到了圣诞节,教堂会搬出来一颗巨型圣诞树,上面挂满了贺年卡。凡是在圣诞夜进入教堂的人,还会被赠予一幅挂历和几块糖果,以及免费的观看表演的机会,而这也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
3:&&&&&&&&&&&&&&&&&&&&&&&&&
&&&&&&&&&&&&&&&&&&&&&&&&&&& 我经常从梦中惊醒,
&&&&&&&&&&&&&&&&&&&&&&&&&& 一切往事如云烟再现。
&&&&&&&&&&&&&&&&&&&&&&&&&& 哈尔滨教堂的钟声响起,
&&&&&&&&&&&&&&&&&&&&&&&&&& 城市裹上洁白的外衣。
&&&&&&&&&&&&&&&&&&&&&&&&&& 无情岁月悄然逝去,
&&&&&&&&&&&&&&&&&&&&&&&&&& 异国的晚霞染红了天边。
&&&&&&&&&&&&&&&&&&&&&&&&&& 我到过多少美丽的城市,
&&&&&&&&&&&&&&&&&&&&&&&&&& 都比不上尘土飞扬的你。
这是曾经侨居在哈尔滨的俄罗斯诗人涅捷尔斯卡娅的诗句。在诗中她用满含深情的笔触描写了令她难以忘怀的哈尔滨教堂的钟声。哈尔滨是一座因中东铁路而兴起的移民城市,在城市的早期,有大量的欧洲移民生活在这座新兴的城市中,这些生活在异国他乡的流亡者们,强烈需要有一种精神寄托来排遣心中的孤独和对未来的茫然和恐惧,于是他们便按照家乡的建筑风格在哈尔滨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上个世纪初,哈尔滨的各种风格的教堂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了70多座。所以当年哈尔滨除了有“东方小巴黎”和“东方莫斯科”的美誉外,还多了一个“教堂之国“的别名。据说当时每到敲钟的时候,全城大小教堂的钟声便一齐敲响,雄浑的钟声飘出教堂的穹顶,回荡在哈尔滨的上空,传播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行走在街道上的外国侨民听到钟声敲响,便纷纷停下脚步,面向教堂的方向,默默地在胸前划着十字。。。。这“来自天堂”的钟声使当时的哈尔滨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息。
法国作家雨果在《向拆房者宣战》一文中曾经写到:“在每一栋建筑物上都有两种东西:它的功能和它的美。其功能属于它的主人,而它的美则属于全世界。”当年哈尔滨众多的教堂给哈尔滨带来了浓郁的异域风情,同时又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后来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哈尔滨最大的几座教堂中,圣尼古拉中央大教堂(哈尔滨最大的教堂),圣母领抱大教堂(哈尔滨最美的教堂),圣伊维尔卡雅教堂等都在文革中被毁掉,今天只有圣索菲亚教堂在浩劫中被幸运地保留了下来,被重新修饰一新,变成了哈尔滨城市建筑博物馆。虽然圣索菲亚教堂已经失去作为东正教堂的功能,但它却保留了拜占庭建筑的美,今天作为表现哈尔滨这座充满欧陆风情的城市一个最广为人知的名片,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转自游牧者-搜狐博客)
哈尔滨卷烟厂始建于1902年(前身老巴夺父子烟公司),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104号(原山街)。
十九世纪随着中东铁路修建来哈尔滨的波兰籍犹太人,伊利奥·阿罗维奇(E·A老巴夺)和其弟阿勃拉·阿罗维奇(A·A老巴夺)初来时仅是普通外侨。来哈后,发现从欧洲来的这些外籍员工有吸食烟斗及大白烟杆的嗜好,而市场上又无制烟厂家,他们看准烟草行业一定是发财之道,于是从俄国亚斯莫罗维、米萨格苏等烟厂购进大批烟草和大白杆烟贩卖,做起了贸易。老巴夺很快就赚了一大笔钱,于1902年在道里中央大街马迭尔饭店附近买处门市房,并购置俄式手摇制纸嘴机和普通烟机各一台,开办手工作坊,又雇佣七、八名中国工人,从此,老巴夺兄弟俩由小商人变为手工作坊主。
慢慢地老巴夺的烟牌子创出了名,他们的产品也开始在国际市场有了销路。这以后老巴夺先是被“英美烟草公司”合股办厂,更名为“英美老巴夺父子烟公司”,经济大权落于“英美烟草公司”手中。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人实行外汇管理、控制原料、增税等手段,控制老巴夺烟厂,注册成立了“老巴夺株式会社”。
1945年8月哈尔滨成为全国最早解放的中心城市,日本人统治的历史结束了,恢复了“老巴夺父子烟公司”的原名,老巴夺家族的人仍任厂长。1950年,政府每年以二亿元(东北币)租金,将老巴夺烟厂租赁。虽所有权仍属老巴夺,但管理经营权被政府所掌握。1952年4月被国家正式接收,更名为“国营哈尔滨制烟厂”,隶属于哈尔滨轻工局,改名为哈尔滨卷烟厂,后来是中国烟草公司黑龙江公司的一家企业。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搬迁到开发区了,哈尔滨卷烟厂也不例外,即将被搬迁,老巴夺时代留下的库房却是哈尔滨的一类保护建筑,老库房主体建筑有四层,很典型的俄罗斯风格的建筑,这个体量巨大的库房坐落在交通要道,造型优美而显得十分醒目。
老库房建于1919年,是那个时代很流行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建筑设计师喜欢用各种折线、弧线来中和建筑外表冷峻的线条。体现在老库房上则是半圆形的窗户、三角形的檐口线、多种图形的腰线和柱线以及窗楣、叠檐、女儿墙等构成了这个壮观的建筑。库房前部三层、后部4层,从遗留的痕迹看后增加的一层平直而朴素,强烈怀疑为日伪时期接建的器材:尼康 D90&[尼康数码相机]时间: 11:18:39.00&&快门:1/800&&光圈:F/8.0&&焦距:18毫米&&感光度:200&&
哈尔滨文庙
哈尔滨文庙,始建于1926年,建成于1929年,是全国现存最后一个建成的孔庙;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全国排名第三;是东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孔庙,被称为哈尔滨的“故宫”。1996年,哈尔滨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文庙又与“731”遗址等5处单位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国家发改委、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十一五”期间全国100家重点维修古建筑名单,哈尔滨文庙名列其中。
哈尔滨文庙是一座正宗的仿清式古建筑群,建于年(民国十五年至十八年),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74平方米,是中国东北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建筑等级最高、建筑规制最全的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文庙整体布局为三进院落,座北朝南,各类建筑东西对称,井然有序,包括:坛门、东西牌楼、万仞宫墙、泮池和泮桥、孔子行教铜像、无字碑、东西官厅、乡贤祠、名宦祠、东西掖门、文庙碑记碑、文庙碑志碑、大成门、东西庑、大成殿、崇圣祠。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采用大祀规格建造,面阔十一开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金龙和玺彩绘,其规格为封建最高等级,在全国文庙中首屈一指。1996年,哈尔滨文庙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尔滨文庙是全国最后建造的一处规制完备的孔庙。因建于民国时期,采用大祀规格,其主体建筑万仞宫墙、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包括东西牌楼、掖门,均采用了我国最尊贵的黄琉璃瓦,即“皇顶”;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的彩画使用了最高一等的“金龙和玺”形式,这些都是帝王御用的建筑规格,因而,观之自然是气势雄伟,金碧辉煌。
哈尔滨文庙不同于全国文庙的独到之处乃是主殿大成殿。据《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记载:“谨案孔子文庙,在昔为中祀,其殿九楹,为堂七,为夹室二,此旧制也。自清光绪三十二年,升孔子为大祀,而京外学官,犹仍旧贯,未之改作。今东省特别区闳规大起,创而非固,故其缔造合乎大祀之仪。……凡庙制,大成殿居中南向,为堂九,为夹室二,都十一楹”。由此可知,二院的大成殿,是按大祀祭孔仪式规格设计建造。大成殿面阔十一间(即堂九夹室二之最高规制),进深显六间,重檐庑殿黄琉璃瓦顶,月台陛条、陡板、三面出陛十级垂带踏垛皆用花岗石砌筑,前出三陛左右各出一陛垂带上及台明前檐与月台四周围绕汉白玉勾栏,前正中一陛十级踏垛间安汉白玉五龙戏珠高浮雕御路面。殿内外、月台地面及四外散水皆用仿金砖水泥方砖铺墁。外檐及廊内全部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如上所述,可知文庙大成殿,重檐庑殿黄琉璃瓦顶,面阔十一间,“金龙和玺”彩画,此建筑格局可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媲美。北京和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均为面阔九开间。哈尔滨文庙大成殿,在建筑规制上突出了在全国文庙系列中的重要地位。还有重要的一点,值得一提。二十世纪初,欧美各国已大批出现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的现代建筑。在中国,受西方建筑影响,也出现了一小部分沿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方法而运用钢筋混凝土为骨架的仿古建筑。如1915年设计建造的北京协和医院和医学院;1925年至1929年设计建造的南京中山陵建筑群;南京金陵大学(1927年);广州中山纪念堂(1928年);北京图书馆(1929);武汉大学(1929年至1935年)等一批仿古建筑。哈尔滨文庙的兴建,正处于中国最初开始建筑变革时期,因而,其主殿(大成殿)的“里外金柱改制做成钢筋混凝土,金柱柱顶石用水磨石做成”。因此,文庙建筑既反映了清代古典建筑传统技术与艺术的延续发展,又反映了中国建筑变革初期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历史事实。成为中国这一历史时期传统建筑的延续和技术变化的主要实物例证。由于文庙具有特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文庙的孔子塑像有两尊。一尊在大成殿里。当年建庙之初,大成殿的正位是一个雕龙贴金的巨大神龛。孔子的牌位置于神龛前,并无孔子像。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而雕塑了一尊布衣孔子形象,并将其置于神龛中,以供后人参谒。二尊在一院中心的中路甬道上。一院棂星门与大成门之间的孔子行教铜像,身高3.3米,由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赠,价值十万余元(港币)。于日落成,同年9月17日举行了隆重的孔子铜像揭幕仪式。
黑龙江省博物馆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46号
&&&&& 南岗区红军街46号,一类保护建筑,原为莫斯科商场,1922年改为东省特区博物馆。  建于1906年,砖木结构,属典型的艾尔诺贝新艺术风格。它是继尼古拉教堂之后,中心广场的一个主要建筑。莫斯科商场也是哈尔滨最早的商场之一。它由三个标准段和两个连接体构成,独立功能强,当时这里分有布匹店、搪瓷店、电报局等。解放后它作为黑龙江省博物馆沿用至今。
哈尔滨兆麟小学校 地址:道里区地段街198号
&&&&& 坐落在道里区地段街198号,一类保护建筑,原为桃山小学东本愿上寺附属小学。  建于1909年,砖木结构。基座重石上饰以爱奥尼克廊柱,双折坡檐装有盔形穹顶,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特点。建筑师吉达诺夫设计。20世纪初,哈尔滨道里地段街是日本侨民聚居区,日本人在这里建立了一所欧式小学,当时为贵族子弟学校。日本占领东北之后,这里成为“东本愿上寺”附属小学。解放后,这里以李兆麟烈士命名为兆麟小学。如今它已成为全国的重点小学教育科研基地。
器材:尼康 D90&[尼康数码相机]时间: 09:44:46.00&&快门:1/500&&光圈:F/8.0&&焦距:18毫米&&感光度:200&&
霁虹桥--横跨道里与南岗两区之间
&&&&& 原为木桥,一类保护建筑。1926年4月始建,1927年9月建成,是哈尔滨桥梁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立交桥。原为钢结构,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处交通要冲的霁虹桥,造型别致新颖,以古埃及式方尖碑为桥头堡。桥下面的柱子上还刻有狮子头像。在坚固有力的钢栏杆上镶嵌了标志着“飞轮”中东铁路路徽,丰富桥梁建筑的艺术性,成为哈尔滨洋味建筑群体中的和谐音符。
当你从哈尔滨火车站去道里区时,一定会经过霁虹桥。站在桥上,朝天的方尖碑、金黄色的麦穗卷、铁道轮子样的装饰……好一座壮美的桥。
霁虹桥是一座俄式桥梁建筑,1901年10月通车,已有百年历史。桥形如弓,桥长51米、宽27.6米,桥两侧是斜对称的塔式建筑,塔座四周各有24个花环状浮雕,铸造精美,镶嵌着“飞轮”标志的铁路路徽。
19世纪末,沙俄在我国东北修建铁路,发现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原野和低洼地形成的水沟,因他们迫切需要将松花江上运来的物资运到香坊地区去,于是在此建了一座大木桥,起名为“秦家岗大桥”,桥下通火车、桥上行车走人。之后,简陋的木桥难以承受如此繁重的任务,于是决定在原址上修建一座更坚固的桥梁。经俄罗斯著名建筑师斯维利道夫和桥梁设计师符·阿巴力的合作,新大桥建成。日,在新大桥的命名典礼上,时任哈工大校长的刘哲为桥题名“霁虹桥”。其意霁虹者,谓雨止云散,长桥如虹是也。
教育书店 地址:道里区中央大街122号
  建于1909年,4层砖木结构建筑。也是中央大街继“马迭尔宾馆”之后,一座具有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标志性的建筑。它追求平面复杂,形式自由,采用各种柱式及壁柱,强调体积的光影变化。建筑师设计了人物雕像撑托着圆弧型阳台,精致的浮雕和优美的造型所组成凝固的乐曲,长期以来,一直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座建筑也曾作为俄国侨民会。解放后,成为外文书店,后改为教育书店沿用至今。它也是哈尔滨最有代表性、最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优秀建筑作品。
器材:尼康 D90&[尼康数码相机]时间: 06:58:31.00&&快门:1/400&&光圈:F/5.6&&焦距:18毫米&&感光度:200&&
马迭尔宾馆& 地址:道里区中央大街89号
  1906年建成的3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为法式文艺复兴路易十四式建筑,是犹太人约瑟·开斯普聘请他的俄国挚友尤金诺夫设计的。它造型简单,自由流畅,代表了新艺术运动的基本格调。它的内部装修富丽堂皇,装饰典雅、细腻,颇具18世纪法兰西贵族风格。设有:客房、饭厅、跳舞厅、电影院。成为当时达官贵族显赫人物活动的场所。  1933年夏,美国记者埃得加·斯诺曾住在马迭尔。解放后,马迭尔以它特有的名望接待过众多要人,溥仪、十四世达赖喇嘛、郭沫若、宋庆龄等中国历史名人均在此下榻过。
器材:尼康 D90&[尼康数码相机]时间: 12:49:29.00&&快门:1/320&&光圈:F/11.0&&焦距:16毫米&&感光度:200&&西门·开普斯:
  惨死的马迭尔饭店老板之子
  在犹太人墓地的众多墓碑当中,有一座最为特别,它不像其他墓碑修建得那样肃穆,而是显得极为简单。这个碑就是著名的西门·开普斯的墓碑,在这个简单的墓碑的背后有一段凄惨的故事。
  西门·开普斯()是哈尔滨马迭尔饭店老板约瑟·开普斯之子,曾在法国留学,是出色的钢琴家。可是没想到,由于日本人觊觎老开普斯的财产,让他遭受了一场飞来横祸。
  日午夜,在哈尔滨日本特务机关和日本宪兵队的策划下,他被六名匪徒绑架,因勒索30万赎金未果,同年11月,于隐匿人质处小岭被加拉斯科杀害。这便是震惊世界的“西门·开普斯绑架事件”。小开普斯死得非常惨,引起了所有在哈尔滨居住的外国人和中国人的公愤,为此哈尔滨全市曾举行庄严肃穆的追悼会。老开普斯痛不欲生,他把儿子的遗骸运回法国,又按照犹太民族的习俗在哈尔滨为儿子建了一座墓碑。
香坊火车站 位于香坊区香站街4号
&&&&& 日,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在南岗区修建了新的火车站。当时为了区别两个火车站,就把香坊的“哈尔滨站”改为“老哈尔滨站”,解放后,又改为“香坊站”,一直沿用至今。这里写满了百年来所有的故事,它也见证了哈尔滨百年来的发展和进步。
&&&&&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原称哈尔滨站,后改称老哈尔滨站,1925年新建站舍,伪满时期改称香坊站,为一座小型火车站。砖木结构,地上一层。平面呈“山”字形对称式布局。临广场立面为主立面,做五段式划分,中间为入口。屋面上有三个独立的孟莎式屋顶,造型独特。每两个窗为一组,中间有砖砌壁柱。墙面为黄、白相间色彩。木屋架,绿色屋顶。屋内有砖柱。属于仿古典主义建筑风格。香坊火车站百年来历经中东铁路、伪满铁路和人民铁路三个时期,如今已从建站之初的列车会让站,发展成为哈尔滨铁路局的客货运一等站。
1898年,俄国人开始在这里修建中东铁路。和别的铁路不一样,中东铁路不是一条有着两个端点的线段,而是有着三个端点、以哈尔滨为相交中心的“T”字型铁路,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当年俄国首批铁路工程技术人员抵达香坊后,即在香坊西修建了火车站,命名为“哈尔滨站”。由于哈尔滨站在西香坊区之内,所以当时整个西香坊最初就被称为“哈尔滨”或“哈尔滨区”。“哈尔滨站”建成后不久,哈尔滨作为一个城市渐渐形成了。这也就是“先有香坊,后有哈尔滨”的由来。 日,中东铁路全线通车,由于俄国人称南岗区为“新城”,而按我们中国人习惯则称“新哈尔滨”,为了区别起见,把香坊“哈尔滨站”改为“老哈尔滨站”,解放后,又将“老哈尔滨站”改为“香坊站”。
火车站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值得庆幸的是,它居然逃脱了十年浩劫而安然无恙,基本保留了原始的风貌,观看过08年热播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的朋友,会发现香坊火车站曾多次出现在镜头里,因为这里是中东铁路最先开始修建的地方。
&&& 香坊是哈尔滨最古老的地方,离哈尔滨站7公里。原来叫“上号”。香坊火车站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青铁路历史悠久,俄国白毛将军建设把守。车站的周围有很多知名的商号,如:田家烧锅(酒房)、面粉坊、香油坊、中国最老的啤酒坊等,还有哈尔滨最老的饭店--老上号。原来香坊站前是一大片杨树林,很美,现在都被楼群挤占了。通往哈尔滨火车站的路就是中山路,香坊站这边有一段比中央大街还早的石条铺成的路,但是已经被埋在水泥路面下了。
&&& 香坊火车站始建于1898年哈尔滨的历史与铁路是密切相关的。1898年,俄国人开始修建中东铁路,在哈尔滨建设了3个火车站,它们是:松花江站,江沿站,哈尔滨站。松花江站就是现在的哈尔滨车站,但其俄式建筑已于1959年拆除,现在我们到哈尔滨所看到的车站已丝毫无当年的风采。江沿站曾改名为码头站,解放后又改名为滨江站(以货运为主)。而哈尔滨站曾改名为老哈尔滨站,也就是现在的哈尔滨香坊火车站。
&& 香坊火车站百年来历经中东铁路、伪满铁路和人民铁路三个时期,如今已从建站之初的列车会让站,发展成为哈尔滨铁路局的客货运一等站。该站客运部的工作人员说:“这个百年老站挺神奇的,每当有火车经过时,都能感觉到它在晃动,可是过去了这么多年,它依然坚固。”1996年车站改造时,要从墙上打通一个门,凿开墙后,施工人员发现一米多厚的墙里面都是拇指粗的钢筋。在场的人都说,这个车站,再过100年也没问题。解放后,又改为“香坊站”,一直沿用至今。这里写满了百年来所有的故事,它也见证了哈尔滨百年来的发展和进步。哈尔滨香坊火车站,......但这里却是哈尔滨人展示百年历史的窗口,08年12月份的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胜利在哈尔滨举行。香坊火车站是发往雪上项目场地的起点,全世界的参赛选手及教练、裁判、记者、工作人员等,都从这里出发,前往滑雪场。改造后的火车站广场,总面积为13050平方米,绿树草坪面积5200平方米,地面彩色步道板、广场道路砖和大理石硬铺装面积3700平方米,并建有广场钟楼、喷泉、灯饰、游人休闲椅、雕塑小品等设施。
1898年,随着中铁东路的修建,拉开了哈尔滨由一个江畔小渔村走向现代化大都市的序幕,人们怀着各种梦想和希望来到这里,创造了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荟萃着欧洲近代各种艺术流派的建筑。中东铁路早期所建的几个车站就是典型建筑的代表。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9日,中东铁路工程局设立在哈尔滨当时的香坊田家烧锅院内,为便于铁路的铺设,在道里和香坊建设了两个火车站即九站火车站和香坊火车站。  
九站火车站位于松花江南岸、中央大街北端西侧(现友谊宫址),始称松花江站。1898年10月,铁路从此向阿什河方向铺轨。翌年3月4日,中东铁路首先由此通车到阿什河(阿城站)。日,哈尔滨火车站正式运营时,改称哈尔滨码头站。当时建有货运轨道线3条,与松花江码头的水路航运相连,成为哈尔滨的水陆联运码头。后由于水路码头逐渐淤浅,失去水陆联运的条件,码头站的功能也逐渐消失,最后停止使用。车站现已拆除,仅留下两座建筑,现为公园餐厅和江畔餐厅,两栋建筑均为砖木结构的俄罗斯风格。 
前两座车站建成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秦家岗设立中心车站(现哈站行李房处)。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东铁路全面通车,在道里区建成顾乡屯火车站。
和平邨宾馆1号楼 地址:南岗区中山路171号
建于1910年,砖木结构。这是一座意大利中世纪寨堡式小楼。它建筑造型极富有童话特色,神秘而又浪漫。这里原为中东铁路公司董事长马忠骏公馆,1931年马忠骏因支援马占山抗日被日本宪兵逮捕,老百姓尊称他为“马道台”,遁园亦得名为“马道台府”。1956年,这里改为接待领导人的高级宾馆,为了保密起见,称为“107”招待所。越南元首胡志明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都曾在此下榻。
哈尔滨铁路江上俱乐部地址:道里区斯大林公园内,原为游艇俱乐部。
  始建于1912年。由一组典型的俄罗斯式木结构建筑组成。是幽静别致的建筑群结构的优秀作品。这个建筑群形状精美,错落有致的超手游廊凸临江面。使你可从不同角度一览江面的景致。这里原为“亚道古鲁布”水上餐厅,当初是由几位商人投资建成。主要经营西餐的炭烤奶猪和品种繁多的俄式凉菜,是当时特色名店,后又成为俄人游艇俱乐部。解放后,重新命名为“哈尔滨铁路俱乐部”。它以俄罗斯风格建筑群体,成为哈尔滨建筑史的一个重要标志。
器材:尼康 D90&[尼康数码相机]时间: 06:36:42.00&&快门:1/500&&光圈:F/8.0&&焦距:24毫米&&感光度:200&&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办公楼& 地址:南岗区银行街31号,原为中东铁路中央电话局。
  建于1907年,砖混结构。这是一座中世纪古堡建筑。外部檐口采用新艺术运动悬挑装饰,檐墙上竖有高高的哥特式建筑。总体表现浓郁的浪漫主义思潮倾向。这里原是中东铁路局在哈尔滨秦家岗(南岗区)建立的中央电话局办公楼,解放后,这里做过医院和行政办公楼,现在为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门诊部。
器材:尼康 D90&[尼康数码相机]时间: 11:17:41.00&&快门:1/200&&光圈:F/8.0&&焦距:18毫米&&感光度:200&&
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地址:南岗区颐园街1号,原为俄国大木材商格瓦里斯基住宅。
  建于1909年,砖木结构。是具有古典主义建筑兼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它的珍贵不仅仅是它的外部造型端庄秀美,而且内部设施高雅、精致,是哈尔滨有名的建筑艺术作品。这里原是犹太商人私人宅邸,后来成为满铁理事公馆。1999年犹太商人的女儿维基·葛瓦里斯卡来到哈尔滨特意看了她幼时宅邸。1950年毛泽东主席在此下榻并题词,此后成为领袖纪念馆。
器材:尼康 D90&[尼康数码相机]时间: 11:58:21.00&&快门:1/640&&光圈:F/8.0&&焦距:15毫米&&感光度:200&&
南岗区鞍山街23号建筑(现为住宅楼)
器材:尼康 D90&[尼康数码相机]时间: 08:58:24.00&&快门:1/400&&光圈:F/8.0&&焦距:16毫米&&感光度:1000&&
大明钟表眼镜商店 地址:南岗区东大直街336号
  建于1912年,砖木结构。这是一座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也包含着古典主义的特征。三层体的严谨结构,法国孟沙式坡顶,透空女儿墙及墙体的砌块式的凝重感,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追求。这座建筑原为波尔沃任斯基医院,后为鲍豪维特洛夫药店和柔高夫药店,后又成为秋林公司职工俱乐部。是地处博物馆地区的优秀建筑物之一。
坐落在南岗区东大直街336号的市少年宫活动中心,做过医院、药房、秋林公司职工俱乐部、秋林公司中山商场、大明钟表眼镜商店等等,它的使用功能在不断转换,不变的是它的建筑艺术风格越老身价越高。
这是哈尔滨现存的一座文艺复兴风格保存较好的老建筑。遵循横向五段竖向三层的严谨结构,以古典柱式为建筑主题,半圆形券、厚重墙、圆形穹顶、水平向的厚檐,给人一种统一和条理性。整个建筑追求理性的稳定感。楼体外观细部得到较好的展示,除了外表面外,依然保留了米黄色的墙体。
这座楼房设计师是著名的日丹诺夫,建于1921年。房子的主人梅耶洛维奇是犹太畜牧业主,他还在哈埠开办经销牛肉的商店,名气很大。因此,老哈尔滨人把这座楼房叫做梅耶洛维奇宫。 上个世纪20年代,梅耶洛维奇宫在一楼开办了波皮沃任斯基医院,所设医疗科目完善,医生队伍强大,除了内科、外科、牙科、妇产科外还有神经科医师。所以,提起这座老楼总会与这座医院联系在一起。 后为又在这里开办过鲍豪维特洛夫药店和柔高夫药店。 梅耶洛维奇宫在哈尔滨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1920年基奇金从俄国来哈,在新落成的该楼三层办了一所“荷花艺术工作室”。 基奇金生于乌拉尔,毕业于俄罗斯特罗加诺夫美术学校和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学校,后又执教于叶卡捷琳堡和赤塔艺术学校,是名优秀的画家。在这里,许多画家不仅自己进行创作还教授学生学习绘画和雕塑。这座艺术工作室外延很宽泛,也招收声乐器乐,话剧,朗诵的学员。 俄国“十月革命”后,有许多浪迹天涯的艺术家,来到哈尔滨寻找失去的梦想。他们以自己的艺术才华谋生,以教学创造两条腿走路求发展。无疑,也起到了文化传播交流的作用。 在梅耶洛维奇宫顶楼活动的艺术家们多次举行画展,这里受过艺术教育的学生中许多人成为杰出艺术人才。 梅耶洛维奇宫在哈尔滨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器材:尼康 D90&[尼康数码相机]时间: 15:48:51.00&&快门:1/800&&光圈:F/8.0&&焦距:34毫米&&感光度:200&&
坐落于南岗区东大直街336号的市少年宫活动中心又叫梅耶洛维奇大楼,简称为梅宫,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遵循横向五段竖向三层的严谨结构,法国孟沙式坡顶,透空女儿墙及墙体的砌块式的凝重感,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追求。楼体除了外表面外,依然保留了米黄色的墙体,让人想象到过去老街区的风貌。 20世纪20年代,梅耶洛维奇宫在一楼开办了波皮沃任斯基医院,所设医疗科目完善,医生队伍强大,
除了内科、外科、牙科、妇产科外还有神经科医师。所以,提起这座老楼总会与这座医院联系在一起。后来又在这里开办过鲍豪维特洛夫药店和柔高夫药店。1925年前后米哈伊尔·基奇金在这栋楼的三楼,开办起荷花艺术学校。学校的老师都是十月革命后逃到哈尔滨的俄国知识分子,所以这里当时是艺术家的摇篮,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解放后这座老楼房又先后成为秋林公司职工俱乐部、秋林公司中山商场、大明钟表眼镜商店等等,它的使用功能在不断转换,不变的是它的建筑艺术风格越老身价越高。
大直街墓塔& 南岗区东大直街157号
&&&&& 在哈尔滨市众多的一类保护建筑中,中国式建筑代表屈指可数,位于南岗区东大直街157号旁边的墓塔便是其一。这是哈尔滨市唯一的幕塔,它见证了当年哈尔滨市的民间文化、社会风情和葬俗。   大直街墓塔修建于1923年,砖石结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塔身为六角形,共4层。塔身自下而上有明显收分,各层顶部均有砖砌重檐。墙体、檐口、门窗、壁柱、栏杆等部位均为青石,雕刻着精巧丰富的动物故事、龙凤图案等花纹。建筑未采用传统墓塔常见的七檐八角形式,而表现出明显的民间建筑特色,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   据了解,该墓塔1925年竣工,历时三年,全部为青石所建,石头都是从宾县“石砬子”所采,光石头就拉运了两年,是哈尔滨开埠的第一代民族工商业者张庭升为其父母建造的。   张庭升祖籍山东省寿光县,清光绪年间,随父母来到东北,落户于阿城黑牛窝棚,张庭升的父亲张鸿轩靠马车运输为业。中东铁路开始修建后,张庭升全家迁居哈尔滨。张庭升自幼聪颖好学,念完私塾又学会了俄语,先当郎中,后又当翻译并经商。张鸿轩老人觉得小儿子张庭升弃农经商是不务正业,因此后半生与四儿子生活在拜泉县三道镇农村,死后就葬在拜泉,深信土地是命的张鸿轩至死未能原谅“叛逆”的儿子。   张庭升和俄国人做买卖很快发财,在哈尔滨置地盖楼,现在的东大直街157号院内的三层欧式灰楼,就是其中之一。张庭升先后开办了第一舞台、大舞台、评剧院、大昌隆商场以及金店银号等,成了20世纪初哈埠有名的民族工商业者。   1922年,张庭升母亲张孔氏去世,张庭升决定把老人葬于住宅院内,遂修建该墓塔。当时请了哈尔滨最有名的能工巧匠修建,墓塔外面精美的图案都是南方艺人雕刻,棺椁为柏木,葬于塔中墓穴里。
一部典型的“”家族兴衰史
曾经的大资本家张庭昇并没有给后代留下任何可供炫耀的财产,其后人大多是勤恳本分的普通人。而张氏家族的发展史,却是一部典型的“闯关东”史实。
张家祖籍山东寿光县,清光绪年间祖太爷与祖太奶逃荒到东北,落户于阿城黑牛窝堡(现在阿城永源一带),两位老人步行数千里,肩挑几个孩子“闯关东”,路上还丢了一个。祖太爷是一位出色的车老板,当年在阿城一带远近闻名,每年冬天,盐商去营口运盐,都愿意雇他跟车。
修建中东铁路时,张家举家迁居哈尔滨,住在上号(现在的香坊区一带)。老人的小儿子张庭昇自幼聪颖好学,念了私塾,又学会了俄语,头脑灵活,先当郎中,后当翻译并经商,开始就像现在的“包工头”一样组织人马,搞起了运输,给建大石头房子(即现在的哈尔滨铁路局)拉石头,掘到“第一桶金”。而当时的祖太爷认为弃农经商是不务正业,看不惯小儿子做买卖,遂领着其他儿孙去了拜泉县农村终老一生。
中东铁路修建时期,俄商贸易红火,发家致富的张庭昇在哈埠置地盖楼,现东大直街157号院内的三层欧式楼房便是其中之一。据说辽阳街至大成街、民益街到大直街的方形地带,当时全部是其名下私产。他还先后开办了第一舞台、大舞台、评剧院、大昌隆商场、金店、银号,并在外县开办了酒厂、粮油加工厂等,成为上个世纪初哈埠有名的财主,堪称哈尔滨第一代民族工商业者。但也生活奢靡,不仅娶了4房姨太,还大量收集古玩。张国治依稀记得,当时自己的爷爷曾经给张庭昇家当了一段时间的管家,因为实在看不惯这种三妻六妾、纸醉金迷的生活,最终还是回到了乡下。
史料记载,发了财的张庭昇也做了不少善事,修建文庙、极乐寺等都有他的捐款,文庙石碑上还刻有他的名字。据说张的捐款约占整个投资的1/3,足见其富甲状况。
哈尔滨解放时,张庭昇家产被全部没收。张家举家迁至现在的国民街一个四五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妻妾四散。张庭昇于1947年去世,时年77岁,被安葬于极乐寺墓地(现哈尔滨游乐园),后来被迁至皇山。但由于匆忙,当时只立了个木碑,现在连坟址都找不到了。
张氏墓塔见证哈埠历史
墓塔周围已经是高楼林立,三层楼的省眼科医院就是张家当时的住宅,凹进去的这个院落旁,赫然矗立的墓塔基本与住宅齐高。张氏墓塔选址很特别,就葬于其住宅院内。墓塔从1923年修建到1925年竣工,历时三年,全部为青石所建,石头都是从宾县石砬子所采。当时请了哈尔滨最有名的能工巧匠修建,墓塔外面精美的图案都是南方艺人雕刻。
原来塔前建有汉白玉石幢两座,石凳四个,石桌两张,供祭礼用,还栽种了四株钻天杨,修有养鱼池,现已荡然无存。据说,墓中老人头戴脑包玉九连环,口含明珠,手握金锞子,脚蹬金元宝,随葬品还有名贵玉器及金银器皿等。
祖太奶张孔氏1922年去世,享年95岁。时运鸿升的张庭昇为母亲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发送一百天,开一百天粥棚。当时的“东北王”张作霖特派张作相前来吊唁,当时成为哈埠的一大新闻。张家与张作霖关系密切,张作霖每到哈尔滨必到他家做客。后来,张学良在107办公(现中山路和平邨宾馆)时,也经常出入张家,与张国治的姑奶关系甚好,他们经常一起骑马打枪打麻将。这个姑奶已经于1994年去世,享年94岁。
塔身刻有碑文,但字迹很难辨认,据说是极乐寺首任方丈虚法师所题。问及张氏家族对后人的影响,张国治的一句话说的很深刻,他说:“历史就是这样有兴有衰,一个家族也是如此。”器材:尼康 D90&[尼康数码相机]时间: 09:15:04.00&&快门:1/200&&光圈:F/6.3&&焦距:18毫米&&感光度:200&&
道外清真寺 地址:道外区南十三道街54号
  始建于1897年。1904年改建。它是哈尔滨穆斯林的依斯兰砖木结构教堂。1935年在众多伊斯兰教徒的倡议和捐助下,扩建为426平方米的阿拉伯式礼拜堂。是阿拉伯式教堂建筑的经典之作。望月楼和每个穹顶的顶端都高耸着一弯新月,是伊斯兰教徒礼拜的需要,政府重新修整,使这座老建筑焕然一新。
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碑(道外常青公园内)
道外区南极街靠近八区体育场一侧----道外区长青公园。在园内绿树的环绕下,一座塔状建筑物静静地矗立在那里,默默地怀念着那些为解放东北而牺牲的烈士们。这就是与东北烈士纪念馆同时建立的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
  日,哈尔滨解放。当年8月上旬,东北解放区"各省市代表联席会议"在哈尔滨召开。大会成立了全东北统一行政领导机构--东北行政委员会。经部分代表提议,大会讨论通过了"慰问抚恤烈士家属,兴建烈士纪念碑,用烈士命名地名,编纂烈士事迹,以志永远纪念"等项决议案。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在《东北日报》发表题名《东北人民永远怀念先烈、建纪念馆、编英雄册》的公告。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召开常委会,决定成立"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殉难烈士纪念事业筹备委员会",同时决定首先在哈尔滨市建立烈士纪念馆和纪念塔,纪念塔选定在八区公园(现道外长青公园),纪念馆则利用原伪哈尔滨警察厅旧址。
  日,烈士纪念塔在八区公园(现道外长青公园)奠基,日落成。烈士纪念塔由塔基、主席台、塔身三部分组成,塔基为十字形,高1.5米,占地面积45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基边缘上砌有花岗石矮墙,高0.6米,塔基后缘的矮墙上有10只旗杆,均布在塔基的中轴线两侧。主席台位于塔基的前部,长8.6米,宽4.4米。主席台的后部为31.1米高的塔身,由花岗石筑成,正面2米处贴有高7.8米、宽1.9米的黑色花岗石,镌刻"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16个鎏金大字。底部东西两侧有两组淡绿色浮雕,东侧一组为手持步枪、紧握手榴弹的战士,寓意着人民军队为保卫白山黑水奋勇杀敌;西侧一组为肩扛弹药箱,手抬担架的民工,显示着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全力支持,塔顶装有一木质"八一"红星。
  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的建成,一方面反映了党和政府对那些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的缅怀,另一方面也为烈士家属、人民群众寄托自己的哀思及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个场所和课堂。人民群众并没有忘记那些在战争中死难的烈士们,每到清明节,人们就自发地组织起来,到塔前来拜谒先烈,抒发对烈士们的哀悼和缅怀之情。
  各级政府也非常重视对纪念塔的维修,1981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拨款3万元对塔身和塔基进行维修,更换了残缺部分,并对花岗石进行清洗,恢复了纪念塔的原貌。1999年6月道外区投入200万元对长青公园进行改造,将原来的半封闭式花园改造成街心花园,并对纪念塔周边环境进行了重新绿化和改造。使纪念塔在绿色的掩映下显示庄严肃穆。
  1991年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将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建筑,并划定了保护范围。
器材:尼康 D90&[尼康数码相机]时间: 12:04:41.00&&快门:1/1250&&光圈:F/8.0&&焦距:25毫米&&感光度:400&&
公园餐厅 地址:道里区斯大林公园内
坐落在道里区斯大林公园内,一类保护建筑,建于1937年,原为江畔公园饭店。
器材:尼康 D90&[尼康数码相机]时间: 18:59:36.00&&快门:1/160&&光圈:F/2.8&&焦距:11毫米&&感光度:200&&
支持键盘翻页 ( 左右 )&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尔滨道里区人民医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