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收入收入的众数水平是多少?

导读:《中位数和众数》(3稿),使学生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众数,1.教学重点: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2.教学难点:统计量的选择能力三、教学过,估计会说出众数、中位数(师不指出名称)师:当一组数中出现极端数时,这就是“中位数”,建构新知:(1)学习中位数:,①你认为什么是中位数?,②揭示中位数概念:数学上是这样定义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中位数和众数》(3稿)
一、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 使学生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众数。 2.
能针对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 2.教学难点:统计量的选择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冲突 1、我有一位姓钱的朋友想去一家超市工作,他从两家招聘单位那里了解到了员工工资收入的情况(出示):这是两张工资表,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员人人数不一样,工资高低情况不一样)
星联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表 经理 副经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理 0 800 750 650 600 600 600 600 500
友友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表 经理 副经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理 0 900 900 850 650 650 650 600
(1)两家超市员工工资高低不一,要比较哪家超市员工工资的平均水平高,可以怎么比?(求出平均数) (2)请大家用计算器分别计算出员工工资平均数。(1000元和900元) (3)你会建议小钱到哪个超市去应聘?为什么? (学生产生冲突:第一家超市平均数虽然高,但大多数人的工资都没达到平均数 第二家超市平均数虽然低一些,但多数人达到了平均数) (4)思考:两家超市的平均数都能反映各自超市员工的工资水平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第二家超市平均工资能反映员工的整体工资水平。第一家超市平均工资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因为前两人的工资数很大,使平均数变大,没有代表性。) 师出示两个超市的条形统计图,比较平均工资与员工的工资情况(标出平均工资线)引导学生看第一家和第二家超市中平均数与各数的接近程度。
1 师小结:在这组数据中(第一家超市),出现了两个很大的数据,我们把这样的数称为极端数。受极端数的影响,这里的平均数不能真实反映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 2、那你能不能找一个数,用来合理地反映出这个超市的大多数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水平?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或其他同学 学生讨论。(学生估计会想到600、650或去掉经理的工资数,求出9名员工的平均工资) 新平均数是:约667(师:和1000相比,哪个数更能较真实反映员工工资水平?) 策略:继续引导学生找这样的数,估计会说出众数、中位数(师不指出名称) 师:当一组数中出现极端数时,同学们用去掉极端数求平均的方法得到了更具代表性的数(667),其实在数学中,可以更快地,更方便地用一个统计量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也就是整体水平。这就是“中位数”。 3、理性概括,建构新知: (1)学习中位数: ①你认为什么是中位数? ②揭示中位数概念:数学上是这样定义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③你认为第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和667相比,怎么样? 第二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几(875)?(这列数的个数是偶数时,我们就用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来表示中位数)。 ④怎么得到一组数据的中位数,要注意什么?(排顺序,找中间数,分奇数偶数两种情况) (2)众数:刚才有同学发现,在星联超市的员工工资数中,多数员工的工资都是600元,在数学中,我们把具有这样特点的数称为众数。 ①你认为什么是众数? ②揭示众数的概念:数学上是这样给众数下定义的: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③友友超市员工工资表中的众数是几?(900和650)从中说明了什么?(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以是不唯一的,可能是一个,几个。) 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平均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还认识了另外两个统计量,中位数和众数。下面我们看看这三个统计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出示:小调查:调查我们班同学们的年龄 (展示调查表)说说这组同学年龄的众数是几岁?你可以推断出全班同学年龄的众数吗?(很有可能是一样的) ②展示某小组同学的体重统计表,你能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吗?它表示了什么?你的体重跟他们的体重一般水平比,是什么样的情况?(偏轻偏重) ③用你们的学号组成一列数,你能找出这列数的众数吗?为什么? 二、变式练习,扩展新知 1、课本89页第2题。
(1)分别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交流讨论:你认为这三种统计量哪一种能更好的表示这组同学的跳绳水平,为什么? 2、课本89页第3题。
2 ①你从统计表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书上的问题。 3、小调查:在一些比赛中,计算选手的最后得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剩下的得分的平均数,把它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三、回归主体,课堂小结 1.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这节课所学知识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的? 2、电脑帮忙来统计。 统计分析数据的时候,遇到很多数据时,我们可以请电脑来帮我们的忙,做到既省时又省力。 这是用电脑统计五(4)班在“为汶川地震救灾募捐活动”中捐款数额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4、结语。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果你学会了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法,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你就会发现数学的更多魅力。
3 包含总结汇报、党团工作、外语学习、工作范文、旅游景点、行业论文、IT计算机、考试资料、出国留学以及中位数和众数教案第三稿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中国人的金钱观
1.你有了钱之后,最有可能说什么话?
我终于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了(38.7%)
我终于可以爱睡到几点就几点,想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了(37.5%)
我终于可以住大房子开大奔了(15.8%)
我终于可以把那些看不起我的人踩在脚底了(8.0%)
点评:中国人有钱后的愿望并不奢侈
&有钱我买被窝,有钱我吃炸糕!我天天吃饺子,我尽吃顺口的&&&,这是马三立先生的版本;&等咱有钱了,想买奔驰就买奔驰,想买宝马就买宝马;想去欧洲就去欧洲,想去美洲就去美洲&,这是网民的搞笑版本。普通中国人有钱后的愿望其实很普通,买大房开大奔的只是少数(15.8%),想踩别人的就更少了(8.0%)。
2.你的钱包里一般带多少钱?
500块左右(39.8%)
1000块以上(30.2%)
100块左右(26.3%)
只有卡没有现金(3.7%)
点评:中国人有钱不在包里
是信用卡普及了,或是社会治安太差抢包的太多了?中国人并不选择在钱包里搁太多钱,大包大包装钱的是包工头和煤老板。其实,那3.7%&只有卡没有现金&的主儿才是真有钱的。通常,钱包比里面的现金更值钱。普通中国人,500块钱左右是众数,也是我们请客吃饭的众数&&当然,公款吃喝除外。
3.你通常找谁借钱?
一般不借钱(64.4%)
朋友(16.2%)
家人(16.0%)
同事(3.4%)
点评:借给别人钱,通常人财两失
不向人借钱,也不借给别人钱(64.4%),这是中国人的习惯,除非跟那人特别熟。短信in语称,毁掉一段友谊的最佳方式就是借钱。如果实在没法,也只有借,但向朋友借的(16.2%)超过向家人借的(16.0%),跟同事最不能借钱(3.4%),职场凶险呢。
4.多少钱是你借钱给别人的上限?
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但要看是谁借(83.7%)
无上限,不在乎一时回报,人情以后自然会用到(5.9%)
谁都不借,借钱给人就等于钱丢了(5.6%)
只借买车票、买盒饭的零钱,不超过100元(4.8%)
点评:借多少钱给人映射人伦亲疏
借钱及借多少数额,这是反映人伦亲疏关系的(83.7%)。借钱是一种人际感情的交换关系,即通常所说人情。通常,中国人宁愿请吃一顿500大元的饭,也不愿借同样数额的钱。当然,买车票、买盒饭是急用,但最好不超过100元(4.8%)。
5.你认为自己在理财上属于哪个类型?
都不擅长(37.2%)
擅长存钱型(28.6%)
擅长花钱型(21.8%)
擅长赚钱型(12.4%)
点评:我们还是一个小富即安的民族
改革开放以来,暴富者仍然是少数,擅长赚钱者是少数(12.4%)。以股市为例,是一赚二平七赔。多数中国人不擅长理财(37.2%),但懂得存钱(28.6%)。所以嘛,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刺激消费谈何容易啊。
6.以前赚的钱都花掉了,你觉得:
花得物有所值(46.0%)
花得不明不白(30.9%)
花得后悔(15.6%)
花得痛快(7.5%)
点评:钱不花是纸,花了最好别后悔
挣钱是为了花,这一点中国人还是超越了农业时代。钱花出去就是值的(46.0%),但花冤枉钱的也不在少数(30.9%、15.6%)。钱不花是纸,但花了就别后悔,哪怕买个教训呢。最傻的人是在同一个地方不断花冤枉钱。
7.负债会令你:
相对节衣缩食过苦日子,熬过去(44.5%)
铆足劲做事赚钱(27.1%)
觉得很正常,既不难过也不刻意改变现状(16.5%)
十分焦虑、痛苦,甚至一蹶不振(11.9%)
点评:中国人的负债抗打击能力正在增强
欠钱一夜白了少年头的人几乎没有了,焦虑、痛苦,甚至一蹶不振者不多(11.9%)。多数睛况下,我们会扛过去。现在中国人毕竟来钱的途径多了。实在不行了就从嘴里抠(44.5%),权当减肥。
9.2009年,你与父母的金钱关系是:
很少给父母钱(35.2%)
不定期给,但最多不超过年收入的5%(30.0%)
每月固定给父母生活费,节假日、父母就医等开销也由你负责(27.3%)
不仅不给父母钱,父母还帮你付了房款首期或每月帮补你(7.5%)
点评:啃老怎能好意思说出口?
啃老族听着,即使你不给父母钱,父母不给你钱,你都算是啃老。住双老家里或偶尔小住也是啃老,当然让老人帮付房款首期(7.5%)就不好意思了。什么都不欠也有还不完的养育之恩。啃老是一辈子的事,报恩也是一辈子,这辈子不够还有下辈子。
(责任编辑:jpc)
赞助商链接
每日重点推荐
1.你有了钱之后,最有可能说什么话? 我终于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了(38.7%) 我终于可以...
赞助商链接
一周热点文章
点击:1670
乐读随机推荐
周黎明【】
[匈]雅歌塔?克里斯多【】
赵全国【】
付雁南【】
时文博览【】
柏邦妮【】
满莲法师【】
雪小禅【】
在线阅读专题什么是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经常说的收入中位数是什么?
  对于一组庞大的数据,我们无法分析所有数据,需要选取合适的代表值来表达这组数据的特征,平均数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统计学上的平均数可分为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两种。  算术平均数是最常用的数值平均数,是样本中所有数据简单相加除以数据个数的值;因为它利用了所有数据的信息,容易受极值数据的影响。中位数和众数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中位数是指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后,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则中位数是居于中间的那两个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它刻画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它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是能够避免极值数据的影响。  自2012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在按惯例发布城乡居民收入时,也发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收入中位数就是用中位数的概念来衡量某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将全体调查对象的收入按高低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调查对象的收入。中国人收入多少才算是真穷人
大家都在看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nnso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平均收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