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为什么同学都不喜欢我叫同学

10被浏览2,105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惊呆!在阿里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的图书馆
惊呆!在阿里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阿里巴巴这家公司的精彩,你永远无法假装看不见,天生自带主角光环的人物设定,让这家公司的一举一动自然而然成为视线中的焦点。是的,我就要去这家神奇的公司上班了,没事儿别找我了,因为我可能早已沉浸在那些欢乐中,无法自拔...
四季如画的公司
四季如画的阿里,就是一个大写的美。
这里的春夏秋冬,都是美轮美奂。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这里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
四季如画的园区,阿里的同学们在这里工作生活。
景观,这样的工作环境,应该也是没SEI了吧?
马老板请你吃三万八的鱼
双11期间,同学们都很辛苦,
马云同学用
手机扫码拍下
双11的第一单,那是一条蓝鳍金枪鱼,产自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被誉为“金枪鱼之王”,售价38888元,后来这条从
日本冰鲜直送过来重达68公斤的大鱼,被送到食堂免费给员工尝鲜了!!你说做阿里的员工幸福不幸福?
阿里的食堂,不仅八大菜系一应俱全,还有各式的糕点西餐。同学们除了早午晚餐之外,还有很多下午茶的好地点,比如园区里的
星巴克,可是凭借一年315000杯的年销量位列全国
星巴克门店之首,你说阿里巴巴的员工幸福不幸福?
阿里的园区很大,从一号楼到八号楼,如果不骑自行车的话,估计要走10分钟,所以在园区里,这个有着Alibaba标志的自行车,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你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三五好友,更可以来次双人骑行,随你喜欢。
大师免费帮你剪头发
纽约名媛排队都约不到的理发师,也来阿里巴巴给小二免费做造型,
Mark Bustos来自
纽约,因在街头为流浪汉免费理发的善举而走红网络的“
华尔街剪刀手”、“灵魂发型师”,给阿里的同学剪头发。
藏龙卧虎的阿里十派
阿里有个阿里十派,它是阿里最大的员工虚拟组织,阿里十派中藏龙卧虎,不少同学身怀绝技。有太极高手,剑道高手,
摄影高手,运动达人...这里有40多个兴趣派,成员1万多名,大家在工作之余,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感兴趣的活动和志同道合的朋友。
中秋的月饼帅到掉渣
每年中秋,公司的月饼都是一道让人自豪的风景。就拿去年的月饼来讲,设计元素体现的是阿里巴巴在全球设立office的9个国家。有人说中秋吃的是“世界级的情怀”。其实月饼是什么陷,长什么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你想念一些人,想和他们一起分享!
这里有世界上最美的休闲吧
这里有世界上最美的休闲吧,团队开个小会,午休时的小憩,这里就是能够让人感到平和安静,在外边咖啡厅的环境也不过如此了吧?
在这里经常能
偶遇世界体坛健将
科比还有小贝,都是帅的不要不要的!真人比电视上更帅!当然还少不了时常在楼道里碰到的
马云同学,和蔼可亲的马总都是经常主动跟我们打招呼呢!
擦肩而过的都是明星
在阿里巴巴,经常猝不及防的就能见到各路大牌明星,小燕子和你擦肩而过,
李连杰冲你点头微笑。
这里上班时间可以做
这里工作节奏很快,但是如果你需要,你却也可以在上班时间去做理疗!园区里的
理疗室,有很多
中医大师,随时随地的为阿里的同学提供服务。
和明星做同事
总是见明星还不算啥,和明星做同事才叫酸爽。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立阿里音乐集团,高晓松任阿里音乐集团董事长,宋柯任阿里音乐集团CEO。12月29日,高晓松又在微博宣布,何炅加盟阿里音乐任首席内容官,并称何炅的加盟“极大提高了阿里音乐集团管理层的颜值”。所以在阿里巴巴工作,同桌的你变成了同事的你,会议室里的快乐大本营,并非晓松奇谈...
哆啦A梦当师兄
哆啦A梦正式成为万能淘宝代言...猫!入职阿里没几天的哆啦A梦就从P6(资深)“晋升”到P12(研究员),话说TA应该是阿里巴巴历史上晋升最快的一名“员工”了。但是没有同学表示不服,毕竟人家颜值爆表,乐于助人,喜欢伸出圆手...
上着上着班儿,6个青春活力的高颜值小二就组成了IT GIRLS,在阿里16岁生日弹唱会上正式“出道”啦!同事一秒变偶像,首支单曲《我们的时代》就是由
高晓松亲自监制的。你说做阿里的员工幸福不幸福?
工作满五年会发一枚
在阿里巴巴,工作满五年的同学被称为“五年陈”,并且会有一场隆重的授戒仪式,由高管们亲手为他们戴上寓意传承阿里精神的
白金戒指,对他们而言,材质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枚戒指里承载的意义,那是一群有情有义的阿里人在阿里成长和蜕变的印记,值得珍藏!
枫林晚书店
枫林晚书店,阿里的同学可以在闲暇时来这里捧一本书,和这个世界对话。
这座城,越夜越精彩
阿里巴巴,这个要活102年的企业。正是有这样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让如小编一般的年轻人心甘情愿地在这里挥洒青春,因为这里有我们共同的梦想,而
阿里巴巴,也正是梦想起源的地方,“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看似太过远大,但我们却坚信,未来!此刻正在我们的手中创造。
馆藏&12118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阿里运营月薪10000+的同学每天都在干嘛?阿里运营月薪10000+的同学每天都在干嘛?B君说事儿百家号在开始之前先说说概率问题:本文仅仅对当前阿里现象店铺做个说明,不针对某个人或主体。目前阿里上面有太多的商家都在干着4000+的运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这类商家占比在70%或以上。 ——堂哥图说能力通过上面对比图发现,不同能力的运营他们获取的报酬是不同的。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另外一篇文章:月薪3000的美工与8000月薪的区别,个人认为运营也同样如此,但标题不同嘿嘿。闲话不多说,下面我们来看看10000+的运营每天都干些什么?1、陈列能力10000+的运营(下文用A代替)懂店铺陈列,具体事项包含:店铺装修、无线装修商品发布及优化。就像线下门店店长懂得店铺货架摆放、商品摆放方便顾客获取商品提升客户购买体验。4000+的运营(下文用B代替)也明白装修、发布商品优化商品,但他们不懂得如何通过数据的方式来优化店铺信息。只能先看看新闻来充实自己每天的工作。2、流量能力A运营不仅能获取电脑端流量,还能想法提升无线端的流量;包含但不限于:PC免费搜索流量、收藏流量、活动流量、内容流量、付费流量、站外流量以及无线的活动流量、搜索流量等,本文不展开具体获取方法。B运营看看生意参谋昨天曝光多少,访客多少,点击率多少,对店铺流量获取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好一点的会根据产品表现情况进行优化,基本每天看着生意参谋过了3分之一的时间。3、内容能力A运营会为店铺故事发力,对于客户案例方面、产品知识呈现、客户直播培训、产品新品直播等方面非常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去操刀。B运营只有这方面的思考,也仅仅限于思考。偶尔会去论坛、社区、微博等地方进行浏览,注意:是浏览,不是引流。4、销售能力A运营会对店铺的销售目标制定计划:整店的交易勋章、无线销售把控、店铺营销方式等做出规划,并有节奏的带动团队一起向前走。并对整个计划链路收集相关数据,为后续人才培养奠定基础。B运营很关注销售金额,但从来不会关注店铺交易勋章的表现;往往这样的情况一般发生在只有1个人负责的公司店铺。5、服务能力A运营会时常关注客户对店铺的评价、回购等指标,同时会根据客户的反馈做出相应的服务调整以提升店铺服务实力。B运营心里没有这样的概念或者根本没有这些想法。6、客户能力A运营会对整个店铺的客户进行统一化管理,并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不同的客户设定不同的福利待遇,并不定期的做出客户关怀与营销。B运营只会关注销售了多少钱,店铺客户有多少,询盘有多少,一直放在哪里从来不会理会。7、供应能力A运营会在货品质量上下功夫,帮助客户验货、下车间学习产品知识;并对店铺货品的开发努力奋斗,同时也会建立店铺新品计划用于扩大店铺营收做准备。B运营会关注产品质量,但遇到问题就知难而退。心里没有一个完整的店铺上新计划或者没有这样的想法。以上信息来至堂哥多年走访经验总结,要是觉得本文不错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文章来源公众号:希阳学堂
作者:堂哥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B君说事儿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擅长,企业电商品牌营销、诚信通运营与管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卫哲:阿里同学如何避免创业败局?
分享 | 卫哲
卫哲 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 前阿里巴巴企业(B2B)CEO
和以往一样,在外面我们为阿里骄傲,为阿里自豪,但在内部我们也要深刻检讨。作为投资人,看过很多阿里同学的团队,也看过很多阿里创业的项目,从中也发现很多的不足,所以今天的主题是分享如何避免创业的败局。
没有效率的增长是自杀
一个成功的创业和一个成功的投资一样,价值的创造是靠增长和效率同步来实现的。前段时间网上流传我说的一句话:没有效率的快速增长是加速自杀。
看到很多阿里同学或者其他创业者,给我们的业务计划都是告诉我们,他们能做多快,能做多大,却从来没有说过,他们在做快、做大的同时效率有没有提升?有没有恶化?以及是用什么样的效率做到多快的多大的。
外界在对阿里的成功报道中也通常说阿里曾经有多快,阿里现在有多大,但是阿里的同学我们回忆一下,马总当时给我们三个不同的业务都定过一个非常重要的效率指标。比如,对于B2B,马总定的目标是人均一百万的收入;对于淘宝,目标是人均一亿人民币的交易额(GMV);对于支付宝,目标是人均3亿的支付交易额,当然这些目标数字不是随便出来的,它是有前瞻性的。
回过头看,也正是因为马总当时定了这三个最关键的效率指标,B2B人均100万收入,淘宝人均1亿GMV,支付宝3个亿的支付额,再加上速度和规模,才成就了蚂蚁金服,成就了阿里巴巴集团。
所以阿里的老同学出来创业,我建议多考虑那些带“效”、“率”的指标,人效、店面的平效,包括转换率、复购率、渗透率、库存周转率等等,看到很多阿里出来创业的公司,一个月收入500万,亏损500万,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不可持续的模式,这中间的问题就是很多“率”没有掌握好。
其实,成功的关键是活下来,活下来的关键是效率,效率的很多关键是业务的密度。不是所有的商业模式都要做北上广深,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需要做全国规模扩张。效率的核心是密度,密度做起来,品牌就容易传播。密度高,管理成本就相对会低。
不拿太容易、太多的钱
因为顶着阿里的光环,阿里同学创业,让很多投资人刮目相看,通常天使轮、A轮都很容易拿到钱,甚至包括很多阿里创业投资人都愿意投资他们,这是很多创业者做梦都没有的福分。但是融到太多和太容易的钱,也并非一定是好事。对于融资,真的是前面容易后面难,前面难后面容易。
钱来得太容易,花钱的时候往往就不珍惜。等到了B轮,尤其C轮,阿里光环在投资人眼中已经不值钱了,而且规模大了,阿里老同学们的友情赞助也不太可能了。这个时候,阿里的同学如果拿不出真金白银的数字,拿不出真才实干的业绩,那在市场上还不如其他的创业者。
所以我建议阿里出来的同学创业,一开始,能不拿阿里老同学的天使,能不拿熟悉的人做A轮就不拿,最好去拿专业的机构,拿很难拿的钱,是对自己的考验,不要轻易的去拿太容易的钱,也不要去拿太多的钱。
在早期,马总跟孙正义谈融资,孙正义想投5千万、1个亿美金的,但马总说2千万就可以了,其实1千万也够了,有这样的心胸能拿钱,不拿那么多,对早期的股权稀释也比较有利,所以不要拿太多的钱,也不要先去拿容易的钱。
找人,“近亲”虽好,却不如“杂交”
很多阿里同学是抱团出来创业的,跟以前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们和同学们。甚至是一个团队都是销售的,都是技术的,确实彼此非常信任。但其实“杂交”才能有变异,“杂交”才能够进步,“而近亲繁殖”只会容易得低能儿。我见过很多阿里同学的创业团队,都是“近亲繁殖”,“繁殖”到后来就是越来越低能了。
即便,真要都是阿里人团队,那也至少是阿里不同公司,不同部门的团队。
马总创业的初期也是老同学、老同事,甚至亲戚都在一起,但是大家想一想阿里的男神,蔡崇信,是在公司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加入了,那你在公司几十人的时候,你的蔡崇信在那儿呢?你能不能吸引到像蔡崇信这么高大上的人来加入你这个团队呢?
所以找钱容易找人难,包括嘉御基金也一样,每次我们都是先加人再加钱,先提升人的数量、质量,再提升钱的数量、质量。
我每次见滴滴程维的团队,都发现,他周围的阿里人又少了,比例上又少了,甚至级别更低了。马总说很多创始人真的一辈子只能做排长和连长,那中间有人可以做师长军长,但一定不是所有的人,关键是你能不能把这个行业中最牛逼的人吸引过来。像程维就吸引了柳青等很多“高大上”的人。
滴滴能从这么多打车软件中脱颖而出,除了阿里的很多优秀品质外,还有程维永远能把行业中最优秀的人团结在滴滴周围。有时候,成功就是一群优秀的人打败了另一群并不怎么优秀的人。
从投资角度看,我们不会投一成不变的团队,如果三年前见到他是这样,三年后还是这样,那么这个团队一定有问题,要么不能够引进人,要么引进的人活不下来。当然,也不能投一直在变的团队,除了创始人,外部引进的高管一年换一茬也不行。所以一成不变的团队不是好团队,一直在变的团队也不是好团队。
转型,要在阳光灿烂修屋顶
有很多人都记得,阿里第一个盈利的产品是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但很少人知道在这个产品之前阿里尝试过20-30个产品,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但这么多次失败为什么没有把阿里拖垮?因为马总很早就带我们做尝试,且每次尝试都是控制好风险,并不会“all in”,因此也不会影响公司的生死。
什么时候“all in”?当清楚了这个能够咬出血来,才全部扑进去。
很多阿里同学,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过早多元化,动不动就说平台,动不动就说生态圈。
活下来比做平台重要,活下来比做生态圈要重要。阿里提生态圈并不是在开始的一两年,而是在一个细分的领域靠单一的产品取得巨大的突破后,才提平台,提生态圈。
看到不少阿里同学一个产品还没做好,一个业务还没突破,就实现了多元化,这是找方向太多了。
除了方向,另一个就是以前强调的执行力,现在反而变成一种固执。有些方向明明已经看不到希望了,却不敢轻易的转型,或者说没有去看一下我在这个错误方向的同时手上还有多少钱?手上至少要留足两三次转型的钱,不能说已经没钱了再考虑转型。
要在阳光灿烂修屋顶,要在手上有钱做转型。手上有钱,且一定在每次转型的时候,判断清楚,迅速转型,直到一个产品生根后再全面开花。
情怀和生意,如何权衡?
讲情怀和做生意不矛盾,讲情怀是指使命,做生意是要把使命落地,把这件事做得符合商业原理,符合人性,能够有价值,能够收到钱。不能光讲情怀,情怀是天上的月亮,不能靠这个养活团队,不能养活自己,也对不起投资人。但没有情怀只做生意,其实是小生意人。对很多阿里外的同学是希望他们做生意的时候加上情怀,而阿里同学创业都不缺情怀,但缺生意的头脑,缺生意的方法。
尤其是情怀和生意冲突了,特别讲兄弟情。在转型、裁员、调整业务的时候往往拉不下那个脸,看到更多的是优柔寡断,太讲兄弟情义。Savio在很多场合说过,马总找他来第一件事就是“杀人放火裁员”的。再不来,阿里的钱就只够烧3个月了,如何把3个月的钱支撑一年,活下来就能有生存的机会,last man stand!(最后一个站的人就是赢的人)
当你下不了手的时候像一个生意人,请外人来动刀子,心要软,刀要快,刀慢的时候你也痛苦,团队也痛苦,业务转型也不利。
除了把阿里的价值观带出来创业,还需要啥?
阿里的使命、情怀,价值观,都是非常好的品质,很多阿里离开的人创业都是高举价值观,但是忘了一些基本的流程和制度的建立。
财务流程,业务审批流程,法律程序......很多阿里创业公司真的完全没有,全是拍脑袋,甚至一言堂,没有一个很好的制约机制,阿里的制度不多,但阿里的制度很健全。不要仅把阿里的价值观带出来,也要把阿里很多简单有效的流程和制度带出来。
制度和流程是法治,价值观是德治,德治和法治不矛盾,如何建立制度和流程,要简单要高效,以及在制度和流程当中如何体现价值观?价值观是可以渗透到你制定的每一个制度和流程中去的,而不是空喊或者写在墙上的。
当前会优先投哪几个方向的行业呢?中供出身的人如何寻找一个优秀的技术合伙人呢?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红利期过去,今天纯移动互联网的项目机会已经不多了。所以我会建议大家看一下非纯移动互联网领域。过去12个月我们只投了一个纯移动互联网的就是,中国最大的同性恋网站淡蓝。因为判断BAT不会碰,也判断他的细分市场足够大。
中供出身的同学如何找到技术合伙人?我觉得你不需要懂技术,但你要会交朋友,要会销售自己的梦想,你要会判断你要去了解你缺什么样的技术人员。中供的同学要拿出以前开发客户的精神来开发合伙人,从销售线索、拜访量,到决策kp,到消灭反对理由,把这些都想好。你能很好的拿下客户,那你今天也就一定能找到你最合适的合伙人。
对包装行业B2B创业机会有什么建议?
包装和印刷是两回事。包装行业被互联网改造的不多,个人认为印刷行业更适合B2B。因为包装的附加值比较低,而印刷的附加值相对比较高。而且,印刷的互联网远程数码解决方案比较成熟。
但是对于包装行业,我建议大家再细分,细分有市场,细分也有机会,因为中国人口多,经济总量大,做透一个细分领域就很好。同样是包装,那想想包装里面还能不能再分成几类,从最容易突破的一类来突破。
请分享一下您目前投资最成功的企业是哪家?他们的团队有什么特质吸引您?未来您看好什么行业?
很多人问我们哪个项目投的最好,以前世界球王贝利说:有人问他哪个球进的最精彩,他永远都说下一个。那么做投资也是这样,永远希望下一个项目最成功。但如果一定要回答,我们有一些已经退出的项目中比如说“91无线”“、“中农网”等。
关于团队,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人”,不仅要创始人一个人强,而是整个团队都是一个很互补、很强大的团队。团队永远有新鲜血液进来,永远在进步,永远在学习,可能每三个月,我觉得创始人有进步,团队有进步,这就是我们最喜欢的特质。
关于未来看好的行业,我觉得就是用高大上的能力来改造一些很落后的传统企业,你沿着街逛一逛,你看看哪些行业比较落后,效率比较低,也许你就会找到机会了。
请您大致讲一下您现在基金的规模、募资情况和您的投资逻辑吧~目前阿里系有不少出来做基金项目的,您觉得您的优势在哪里?
目前我们管理着2个美元基金、1个人民币基金,管理总额超过10亿美元,预计到年底我们的基金管理规模会到20亿,我们今年会增加一个人民币基金,增加一个美元基金。
阿里出来做投资的同学,做早期的项目比较多,我们是投成长期的,就是说b轮、c轮甚至是更后面些的,我们单笔投资金额比较大1亿人民币或者2、3千万美金。
早期项目不是我们擅长的,我们不是创业教父,嘉御基金也是我个人的第一次创业。所以我们擅长的是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运营咨询和战略,比如有办法把几百人的公司到几千人的公司中容易犯的错误避免掉,或者从1亿的销售额走向10几个亿或者50亿的规模时,中间需要什么发展路径等。
David您好,请问从您一个投资方的角色看汽车后市场这个行业,如果从做平台的定位上,后续应该怎么走,再有您会投这个产业吗?
我建议创业一开始忘记平台这个词,后市场也一样很大,后市场中不要急于做平台,先想下,你做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最能够满足消费者,如果不是平台,自营就能够满足,那做自营又何妨呢?
目前后市场中,有三类:一纯服务类,洗车、美容 ;二纯产品类,加油、配件等;三服务加产品类。
卖产品的优点是特别好规模化,缺点是进入门槛低,利润可能也低。纯服务确实进入门槛高,容易挣到钱,但很难规模化,我比较看好的是服务和产品的结合。但说实话后市场,我们唯一投资的是“微贷网”一个做二手车金融的。金融是个标准化的产品,汽车后市场汽车金融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看一个行业的时候一定要细分垂直领域,叫产业链,第二要做价值链的分析,同一个产业,什么地方存在的毛利最高,什么地方不合理,什么地方可以挣钱的机会多,可以改进的机会相对多。
跨境出海电商的前景及机会点,如何看待国内供应链体系及跨境出海电商中蕴藏的机会点?
跨境出海电商有三类:
第一类,早期玩流量类。这类生存空间已经很小了,因为只会玩流量不是核心竞争力,时间长了都会。
第二类,供应链类,他们把供应链做到极致,把每一单的物流成本、包装成本控制得很低,这类还有点市场,但利润空间非常薄。
第三类,有自有品牌,有一定的产品和设计。有产品和品牌优势。我们特别看好,很快大家会看到我们投资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三年来从来没融过资,从0做到25亿,从0做到3个亿的利润,就是一个跨境电商,有自有品牌和自有设计的优秀的跨境电商企业。
对于实体连锁企业来讲,直营和加盟模式上哪个更好,资本更倾向于哪个模式?对于联营的模式(部分资金由投资人出,不参与经营,只享有收益权的模式)是否科学?
连锁经营直营和加盟的选择:第一,你的店如果超过一两百平基本上加盟不靠谱,加盟要求管理难度比较低,店越大越适合直营,店越小直营成本管理成本太高,通常两三个人,适合自我驱动,用加盟比较好。
第二,你自己不懂直营就搞不好加盟,哪怕你未来想做加盟的模式,必须通过直营赚到钱,把如何赚钱的门道摸清楚,阿里以前有句话不授人以鱼而要授人以渔,你自己都不知道赚钱怎么教加盟商赚钱,自己先做一定的直营,把直营的模式吃透,再考虑到如何输出给加盟商。
你要看到加盟商来解决什么问题,加盟商到底是有店面资源还是出资呢,纯粹出资的加盟模式我是不看好的,因为项目好资金不是问题,并不是说加盟模式的资本回报率比直营高,加盟一定是看到加盟商除了出钱以外还能解决别的问题,这才是好的加盟模式。
如何看待现在的内容付费?
内容付费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但现在,真的感谢支付宝、微信等很多支付,同样也感谢很多90后、95后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无论是语音类的喜马拉雅,问答类的分答,或者说直播都是很好的内容付费。但是付费内容的关键,在于互动形式。以往挂一个视频或者音频,很容易形成盗版,也很难形成付费习惯。所以现在看这几类的付费内容,都带有“直播、互动、时实”这些特性。我觉得付费内容是永远存在的,未来实现盈利、实现规模化是可行的。
特别鸣谢以下伙伴积极参与卫哲演讲稿件的整理:
李俊东(阿里工号:047902)
王燕 (阿里工号:025940)
郑峰 (阿里工号:025790)
王丹辉(阿里工号:024451)
汪红 (阿里工号:037599)
束凤翔(阿里工号:016765)
李国庆(阿里工号:003602)
舒腾 (阿里工号:041971)
严俊 (阿里工号:002685)
何世昕(阿里工号:034987)
吴冠呈(阿里工号:009127)
刘阳(阿里工号:034310)
林辰熙(阿里工号:007189)
王春晓(阿里工号:046182)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同学网为什么停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