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养老储蓄计算题原理计算题

金融学习题集答案(2014.12)_甜梦文库
金融学习题集答案(2014.12)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金融学 习 题 集系部: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目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信用与信用工具 金融机构体系 利息与利率 金融市场及其构成录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市场机制理论商业银行及经营管理 中央银行货币供求与均衡银行监管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货币政策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答案一、名词解释 1. 价值尺度: 答价值尺度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 小的工具。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货币执行这一职能,不需 现实货币,人们可以在观念上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如商品标价。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 使得人们可以将不同形式的商品先转化为货币的价格形式,然后再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 2. 价值贮藏 答:价值储藏是货币的职能之一,即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 起来的职能。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 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部分被贮存的货币就进入流通。作为储 藏手段的货币应是足值的金属货币(如金银条块等)。本质上,纸币不具备储藏手段的职能。只 有当纸币币值长期保持稳定的条件下,人们才会储藏纸币。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优点在于货 币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可以起到交易媒介的作用。 3. 狭义货币 答:按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不同,将货币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 M0、M1 和 M2。其中,M1 就是狭义货币,通常由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这里的现金是指流通中的通货。活期存款,在国外 是指全部的活期存款,在我国只包括支票类和信用类活期存款。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的代表, 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4. 广义货币 答按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不同,将货币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 M0、M1 和 M2。其中,M2 就 是广义货币,通常由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这 里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是指那些人们接受程度较高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货币某些职能的信 用工具,如商业票据、可转让存单、国库券、金融债券、保险单、契约等。广义货币扩大了货币 的范围,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和对未来货币 流通的预测都有独特作用。 5. 准货币 答:准货币,也称亚货币。一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称为准货币或亚货 币。包括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这里的短期流动性金 融资产是指那些人们接受程度较高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货币某些职能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 据、可转让存单、国库券、金融债券、保险单、契约等。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 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所以, 也称为近似货币。 6. 实物货币 答: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来充当的货币。最初 的实物货币形式五花八门,各地、各国和各个时期各不相同。例如,在中国历史上,充当过实物 货币的物品种类就有:龟壳、海贝、布匹、农具、耕牛等。实物货币的缺点在于:不易分割和保 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很难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所以,它不是理想的货币形式,随 后被金属货币所取代。 7. 流动性 答:在经济学中,“流动性”是指某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便利性。流动 性的大小取决于转换的便利程度和买卖资产的交易成本。由于现金不用转换为别的资产就可以直 接用于支付或清偿,因此,现金被认为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8. 货币制度 答:货币制度:是指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国政府以法律或法令形式对货币的发行与 流通等所做的一系列规定,是货币运动的规范和准则。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本位货币和 辅币的材料;确定货币的单位;规定货币的流通程序和流通办法;确定发行准备和货币的对外关 系。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货币制度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9. 本位货币 答:本位货币,简称“本位币’,是一国货币制度中规定的标准货币,是一国法定的计价、 结算货币,是该国的基本通货。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在纸币制度下,本位 币由国家垄断发行。在支付上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即在商品劳务的交易支付中和在债 务的清偿上,债权人不得拒绝接受。 10. 格雷欣法则 答:在双本位制中,当黄金与白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价格不一致时,市场价格高于法定比价 的金属货币(即“良币” )在流通中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而市场价格低于法定比价的金属货币(即 “劣币” )在流通中的数量会逐渐增加,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格雷欣法则。 11. 信用货币制度 答:信用货币本位制是指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币,本位币不规定含金量,也不可以兑换黄 金的一种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的特点是,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的是纸币和银行存款,有的 国家的货币也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但仅限于名义上,流通中的纸币并不能凭此规定与黄金兑 换。二、单项选择 1(B) ;2(A) ;3(B) ;4(D) ;5(B) ;6(A) ;7(D) ;8(D) ;9(D) ;10(D) ;11(B) ;12(A) ; 13(A) ;14(C) ;15(B) ;16(C) ;17(B) ;18(A) ;19(C) ;20(B) ; 三、多项选择 1(B、C、D) ;2(A、B) ;3(A、C、D) ;4(A、B、C) ;5(A、D) ;6(C、D) ;7(B、D) ;8(B、 C) ;9(A、B、D) ;10(A、C、D) 。 四、判断并改错 1.(×)将“平行本位制”改为“双本位制” 。 2.(×)将“铸币”改为“商品货币” 。 3.(×)将“支付手段”改为“价值尺度” 。 4.(×)将“银币”改为“劣币” ;将“金币”改为“良币” 。 5.(×)将“流量”改为“存量” 。 6.(×)将“无限”改为“有限” 。 7.(×)将“相互尊重”改为“需求的双重巧合” 。 8.(×)将“必须”改为“不必” 。 9.(×)将“支付手段”改为“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 10.(×)将“一定”改为“不需要”。 11.(×)将“收益性”改为“流动性” 。 12.(×)将“价值尺度”改为“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 13.(×)将“越大”必为“越小” ;或者将“越强”改为“越弱” 。 14.(×)将“不是”改为“也是” 。 15.(×)删除“和支票” 。 16.(×)将“储藏手段”改为“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 17.(×)将: “金汇兑本位制”改为“金块本位制” 。 18.(×)将“金币本位制”改为“金块本位制” 。 19.(×)将“M3”改为“M2” 。 20.(×)将“金块本位制”改为“金汇兑本位制”。 五、填空题 1. (流动性) ; 2. (贵金属货币) ; 3. (代用货币) ; 4. (信用货币) ; 5. (电子货币) ; 6. (流通手段或交易媒介) ; 7. (观念上) ; 8. (币材或货币材料) ; 9. (双本位制) ; 10. (跛行本位制); 六、简答题 1.如何理解货币的定义?它与日常生活中的通货、财富和收入概念有何区别? 答: (1)大多数经济学家是根据货币功能认为,货币是指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 普遍接受的任何物体。通货(钞票和硬币)是货币;支票账户存款也被看成是货币;旅行支票或 储蓄存款等信用工具也可发挥货币的功能。货币定义包含了一系列东西,而不是某一样东西。 (2)货币与通货的区别。通货只是货币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学家所说的货币,除了通货 以外, 主要是指以支票、本票、汇票形式表现的对于货物、劳务等所具有的权力。 (3)货币与财富的区别。货币是社会财富的组成部分,财富除了货币资产以外,还有更多 的非货币性金融资产以及实物资产等。 (4)货币与收入。首先,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收入大多表现为货币。其次,收入是货 币的流量概念,是指某一时期内的货币量,如一个月、一年;而货币是一个存量概念,是指某一 时点的货币余额,如第一季度末的货币余额。2.简述货币的基本职能及特点。 答:货币的主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其中,价值尺度和流 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特点。货币执行价值尺度不需要现实的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货币必须具有 完全的排他性;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货币自身的量必须能够计量,在技术 上规定了固定的货币计量单位,即价格标准。 (2)流通手段特点。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是现实的货币,货币以通货或支票的形式 充当交易的媒介用来对商品和劳务的支付;不需要是足值的货币,可以是货币符号。 (3)价值储藏特点。价值储藏是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即货币作 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部分被 贮存的货币就进入流通。 (4)支付手段特点。指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不 是交换的媒介物;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可以购买别人的商品先于售卖自己的商品,而作为交易媒 介,只能现出售自己的商品换货币,再购买他人商品;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潜藏着使社会再生产 过程发生中断的可能性。3.简述西方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具体内容。 答: (1)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对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划分为不 同的层次。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是在货币流通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类型的货币流动性划 分各个层次,以此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量结构的依据。 (2)迄今为止,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并无定论,但根据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供 应量层次,已为大多数国家政府所接受。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作“货币性” ,它是指一 种金融资产转换成现实购买力(现金)的便利程度和买卖时的交易成本。根据资产流动性不同, 货币供应量分为以下层次:M1=C+D,M2=M1+S+T,M3=M2+Dn,M4=M3+L。各国政府对货币 供应量的监控重点主要是 M1 和 M2 两个层次。 (3)比如现金和活期存款,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使用,直接引起市场商品供 求变化,因而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这就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 M1,即:M1=通货 M0+银行体系的 活期存款。 (4)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流动性较低,它也会形成一定的购买力,但需要转化为现金才 能变为现实的购买手段,提前支取则要承受一定程度的损失,所以其流通次数较少,对市场的影 响不如现金。因此,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也是货币,也应计算在货币供应范围 内,从而得出广义的货币 M2,即:M2= 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5)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不能接受活期存款,但能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这些金融机构 的存款与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即储蓄存款没有本质区别,都具有较高的货币性,货币供应量因此 应扩大为 M3,即:M3= M2+其它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6)国库券、人寿保险公司保单、承兑票据等在金融市场上贴现和变现的机会很多,都具 有相当程度的流动性,与 M3 只有程度的区别,而没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也应纳入货币供应量中, 由此得到 M4,即:M4= 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4.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答:货币制度简称“币制” ,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1)规定货币材料。简称“币制” ,是指用来充当货币的物质。不同的货币本位制度建立在 不同的货币材料基础上。如用黄金充当货币材料,就构成金本位,用白银充当货币材料,就构成 银本位。一国建立货币制度,首先要确立以哪一种物质作为币材。币材虽然由国家确定,但国家 并不能任意为之,仍然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往往只是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从法律上加 以肯定。 (2)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是指货币制度中规定的货币计量单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在国际上,一国货币单位的名称,往往就是该国货币的名称,如美元、 日元等。二是确定货币单位的“值”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的值就是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 货币金属重量,即铸币平价。在流通可兑换货币时,货币单位的值是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即金平 价。在黄金非货币化后,则主要表现为本国货币的购买力。 (3)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一般规定辅币由国家铸造发行, 本位币则可能是自由铸造也可能是限制铸造。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最初是分散发行的,例如银 行券在早期是由各个商业银行自主发行的,但银行券分散发行难以保证币值稳定,使经济生活出 现混乱,各国逐渐通过法律把银行券的发行权收归中央银行或指定发行机构,以对货币供应量进 行宏观调控。 (4)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指在货币发行时须以某种金属或某 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 制约关系。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准备的内容不同。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以法 律规定的贵金属(金或银)作为准备;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已与贵金属脱钩,转而 与外汇、物资等联系。目前各国货币发行准备的构成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现金准备,包括黄金、 外汇等具有极强流动性的资产;二是证券准备,包括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及政府公债 券等在金融市场上高度可流通的证券。5.解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答: (1)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双本位制下产生的一种货币排斥另一种货币的现象。所 双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例流通的一种复本位货币制度。国家为金币银币规定固定 兑换比率,由于官方的金银比价较之市场自发金银比价缺乏弹性,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 象。 (2)即当金银的实际价值与法定比例相背离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 ) 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 )则充斥市场。结果,银 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比如金币和银币的法定比价为 1:15,而金与银的市 场比价由于银的开采成本下降,使得其比价为 1:17,此时金币为良币,银币为劣币,人们就会 将银币兑换为金币,将金币贮藏,最后使银币充斥流通,而金币则被排斥出流通领域。如果相反 即银的价格上升而金的价格降低,人们就会将手中的金币兑换为银币,将其贮藏、流通中就会充 斥金币。最终的结果在流通中仍然只有一种货币真正在执行货币的职能。 (3)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表明了货币的排他性特征。 七、论述题 1.论述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 答:历史上许多东西都充当过货币,不同的经济交易或不同的历史时期使用过不同的支付手 段。根据充当货币材料的不同,货币形式的演化顺序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支票及电 子货币。 (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充当的货币。最 初的实物货币形式五花八门,各地、各国和各个时期各不相同。例如,在中国历史上,充当过实 物货币的物品种类就有:龟壳、海贝、布匹、农具、耕牛等。实物货币的缺点在于:不易分割和 保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很难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所以,它不是理想的货币形式, 随后被金属货币所取代。 (2)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包括贱金属和贵金属。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 金属货币逐渐以贵金属为主。如黄金和白银。贵金属的自然属性具有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便于 携带、不易损坏、体积小价值大等特征,能满足人们对货币材料的客观要求,适合充当货币。 (3)纸币。是指以纸质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历史上的纸质货币主要是商人或国家用纸印 制的货币。 最初的纸币是可兑现纸币, 即持有人可随时向发行银行或政府兑换成铸币或金银条块, 其效力与金属货币完全相同,且具有携带便利、避免磨损、节省金银等优点。后来,纸币就打上 了国家的烙印,演变成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也就是信用货币。现在的纸币一般为不 兑现纸币,由法律赋予其法偿性的地位而成为一国的本位货币,无兑换实质货币的义务。 (4)支票。即存款货币,这是一种无形货币。现代银行为客户开立支票存款账户,客户可 以签发支票用以支付, 银行通过支票的收付替客户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发挥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在当代各国和国际性金融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中,存款货币和现金合称为“狭义货币” 。 (5)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电子存款或信用支付工具, 亦称“数据货币” 。电子货币的出现,是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和银行转账结算技术不断进步的 产物。如借记卡、储值卡、电子钱包和电子支票等。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答案一、名词解释 1.信用 答: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信用涉及借方和 贷方两个关系人。贷方为信用提供者,即债权人;借方为信用接受者,即债务人。授信过程是债 权人提供一定的有价物给债务人,并约定时间,债务人将有价物归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过程。信 用经历了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信用三个阶段。目前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和股份信用等。 2.商业信用 答:商业信用,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主要形式有赊销和预付。 它既反映了买卖关系,又反映了债权债务关系。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在调节资金余缺的 同时,也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但其在方向上是严格单向的,且受到规模 的限制,因而其发展需要引导和规范。 3.银行信用 答: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它是在商业信用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信用无论在方向上,还是规模上都具有优势,具有广泛性、 间接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从而成为现代社会信用的主要形式。 4.国家信用 答:国家信用也叫政府信用,主要是指国家作为债务人,向社会公众或国外政府机构发行债 券筹措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国家信用的目的主要用于弥补财政开支不足和进行生产性投资。主 要信用工具有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 5.经营租赁 答: 是租赁信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是指出租人将自己经营的设备或用品出租的一种租赁形式, 目的在于使用设备。主要特点是:租赁期间由出租人承担维修管理责任,租赁期满后,出租人收 回租赁物,承租人无权购买。租赁合同具有可撤销性,租金具有不完全付清特点,即基本租期内 的租赁物租给多个用户使用。 6.信用工具 答: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金融产品,是指在金融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 期限、价格的合法凭证,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总的来说,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是:偿还 性、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商业信用工具按期限分为短期信用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包括 汇票、本票和支票。长期信用工具主要有股票和债券。 7.实际收益率 答:实际收益率即卖出信用工具时金融工具的票面收益及其资本损益与买入价格的比,或者 说是信用工具的当期收益与本金损益之和除以实际交易价格。公式如下:P ? P0 C? T T ir ? P0P i 其中, r 实际收益率, T 债券卖出价格, 0 债券买入价格, T 债券持有期。8.支票 答:支票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具体地,是银行的存款客户签发的、委托银行在见 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按支付方式可分为现金支票与转账支 票,前者可以从银行提取现金,后能只能用于转账结算。 9.融通票据 答:通常称为商业票据或金融票据,是由资信好的大企业或金融公司等机构以融资为目的而 开出的无担保的短期期票。融通票据的签发不需要有真实商业交易发生,它仅仅是为筹资目的而 开出的无担保的短期期票。 10.股票 答:股票是指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入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收益的一种有价证券,是金 融市场上重要的长期投资工具。股票作为一种现代企业制度和信用制度发展的产物,主要分为普 通股票和优先股票两种类型。 11.债券: 答:是指债务人发行的承诺按约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它反映了 筹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按债券发行的主体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 按利息支付方式的不同分为息票债券、贴现债券和零息债券。P二、单项选择 1(D) ;2(D) ;3(B) ;4(B) ;5(B) ;6(B) ;7(C) ;8(A) ;9(A) ;10(C) ;11(A) ;12(C) ; 13(A) ;14(B) ;15(B) ;16(A) ;17(C) ;18(C) ;19(D) ;20(C) ; 三、多项选择 1(A、B) ;2(A、B、C、D、E) ;3(A、B) ;4(A、B、C) ;5(A、B、C、D) ;6(A、B、D) ;7(A、 D) ;8(B、C) ;9(A、B、D) ;10(A、B、C) 。四、判断并改错 1.(×)在信用活动中,一定数量的有价物从贷方手中转移到借方手中,并没有同等价值的对立 运动,只是有价物使用权的让渡,没有改变所有权。 2.(√) 3(√) 4.(×)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生产扩大,商品畅销,商业信用的供应和需求会随之增加。而在 经济衰退时期,生产下降,商品滞销,对商业信用的需要也会减少。 5.(√) 6.(×)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信用活动的主体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但它们在信用 活动中仅充当信用中介的角色。 7.(√) 8.(√) 9.(×)本票的付款人为出票人自己,因此没有承兑制度。 10.(√) 11.(√) 12.(×)本票由出票人本人承担付款责任,无须委托他人付款,所以,本票无须承兑就能保证付 款。 13.(√) 14.(√) 15.(×)普通股股东一般具有优先认股权,而优先股一般是没有优先认股权的。 16.(×)优先股的股息相对固定,当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时,优先股东不会因此而获得高额收益。 17.(×)在公司破产后,优先股在剩余资产的分配权上也要优先于普通股,但是必须排在债权人 之后。 18.(√) 19.(√) 20.(×)股票的股息或红利要从公司利润中支付,而债券利息是公司的固定支出,要计入公司的 经营成本。五、填空题 1.(偿还和付息) ; 2.(商业信用)/(消费信用) ; 3.(银行信用) ; 4.(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 ; 5.(消费信用) ; 6.(偿还性)/(流动性) ; 7.(信用工具在无损状态下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 ; 8.(实际收益率) ; 9.(本票) ; 10.(汇票) ;六、简答题 1.商业信用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答: (1)商业信用的特点: 第一,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商业信用是工商 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信用。 第二, 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成本,这种商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而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 过程最后一个阶段上的商品资本。 第三,在产业周期各阶段上,商业信用的规模的变化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相一致的。 (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第一,商业信用的规模有限。商业信用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且该商品是处于社会再生产过 程中的商品资本,因而,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工商企业所拥有的商品资本量的限制。 第二,商业信用的授信方向有限。商业信用的标的物是各种各样的商品,各种商品都具有其 特殊的使用价值,只能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要。 第三,商业信用存在分散化弊端。商业信用是分散在众多企业之间自发产生的,具有分散化 的特点。2.银行信用的特点 答: (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保持着一定独立性。3.信用有哪些形式?与商业信用相比,银行信用哪些特点? 答:信用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股份信用、租赁信用。 与商业信用相比,银行信用具有如下特点: (1)在信用规模及授信方向上具有优势。银行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不但可以把企业暂时闲 置的资金集中起来,而且可以把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集中起来。因此,银行信用集中与分配的 资本就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现有资本,而是超出了这个范围,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上 的局限性;同时,由于银行信用借贷的是作为一般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所以,银行信用 可以通过贷款方式提供给任何一个需要的部门和企业,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授信方向上的局限 性。 (2)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信用活动的主体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但它们在信用 活动中仅充当信用中介的角色。银行用于贷放的货币资本绝大部分并非银行所有,而是通过吸收 存款、储蓄或借贷的方式从社会其他各部门、各阶层取得的;另一方面,银行作为闲置货币资本 的集中者也不是最终使用者,它必须通过贷款或投资运用到社会再生产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 银行只是货币资本所有者和使用者的一个中介,起着联系、沟通或桥梁的作用。 正是由于银行信用具有上述特点,使得它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成为信用的主要形式。在我国, 资金融通的基本形式就是银行信用,其他信用形式所占比重较小。在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中,银 行信用也是一种主导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某些缺点,但它不能取代商业信用。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二者往 往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商业信用不断呈现票据化趋势,而票据就形成了部分银行信用的内容, 如票据贴现等;同时,随着银行信用的发展,大银行不断集中借贷资本,为垄断组织服务,促进 了企业资本的扩大,从而提高了商业信用的经济基础。4.简述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 主要形式有: (1)分期付款。是指零售企业向个人提供的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所需消费品的一种消费 信用形式,多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 (2)消费贷款。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像个人提供的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 (3)信用卡。是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的一种特质载体 卡片,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信用卡结账日再行还款的一种消费信用形式。5.信用工具有何特性?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答: (1)偿还性。偿还性是指信用工具一般都有偿还的期限,借贷标的物都有到期偿还的要 求。偿还期是指从信用关系产生到债务人全部归还本金所经历的时间。 (2)流动性。流动性是指信用工具在不受或少受损失的条件下迅速变现的能力。不同的信 用工具有着不同的流动性。 (3)风险性。风险性是指信用工具的购买者能否到期如数收回本金的可能性。信用工具的 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4)收益性。收益性是指信用工具在归还本金的同时,具有价值增殖的要求。信用工具的 收益水平是通过其收益率来反映的。收益率是指信用工具在一定时期内的净收益与本金的比率, 它与信用工具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与市场利率呈同方向变动。 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一般来说,信用工具的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 即期限越短,其流动性越强;期限越长,其流动性越弱。另外,发行者的资信情况对信用工具的 流动性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发行者的资信等级越高,其流动性越强;反之,其流动性越弱。 6.股票与债券有何区别? 答:股票和债券是资本市场上筹措中长期资金的主要信用工具,都是属于直接融资的范畴, 并且都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转让;股票和债券对持有者来说,都是一种虚拟资本,它们都是以 资本所有权证书的形式存在,而其本身并没有内在的实际价值,两者具有共同的联系。但是股票 和债券在性质、持有者的收益和偿还等方面却有着严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者的性质不同。股票是所有权凭证,证明股东对公司所有权的比重,股东也有参与 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力和机会。债券是一种债务凭证,表示了在一定时期的债权和债务关系,持有 者只有到期要求还本付息的权利,而没有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 (2)两者本金返还不同。股票是不归还本金的永久性有价证券,除非是公司破产清理或因 故解散时,按其实际资产的价值,进行部分分配。债券除了永久性债券外都有偿还期,具有还本 的要求,并要按规定支付利息。 (3)两者收益水平不同。一般来说,股票的股息和红利是不固定的(除优先股外) ,完全取 决于公司经营状况和公司的实际盈利水平。债券是按事先确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具有相对比较稳 定的收益,并且与公司经营状况和公司的实际盈利水平无关。 (4)两者所承担风险不同。债券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而股票的风险除了债 券要承担的风险以外,还需要承担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即使公司破产清 理时,也要先偿还债券,后分配股票资产。毫无疑问股票的风险要比债券的风险大得多。 七、论述题 1.论述普通股与优先股的概念,并分析它们的特点。 答:普通股是随着企业利润变动而变动的一种股份,是股份公司资本构成中最普通、最基本 的股份,是股份企业资金的基础部分。一般可把普通股的特点概括为如下四点: (1)普通股的股利是不固定的。普通股的股东有权获得股利,但必须是在公司支付了债息 和优先股的股息之后才能分得,一般视公司净利润的多少而定。 (2)对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权。当公司因破产或结业而进行清算时,普通股东有权分得公 司剩余资产,但普通股东必须在公司的债权人、优先股股东之后才能分得财产。 (3)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即普通股的股东有权就公司重大问题进行发言和投票表决。但 是要遵循一股一票的原则。 (4)普通股股东一般具有优先认股权。即当公司增发新普通股时,现有股东有权优先购买 新发行的股票,以保持其对企业所有权的原百分比不变,从而维持其在公司中的权益。 优先股的“优先”是相对于普通股而言的,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1)股息固定。优先股的股息相对固定,当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时,优先股东不会因此而获 得高额收益。 (2)优先的公司盈余分配权以及剩余资产分配权。公司盈余进行分配时,优先股要先于普 通股取得固定数目的股息。同样,在公司破产后,优先股在剩余资产的分配权上也要优先于普通 股,但是必须排在债权人之后。 (3)一般没有表决权和发言权。在通常情况下,优先股股东的表决权会在很大程度上被加 以限制甚至取消,从而不能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4)优先股一般是没有优先认股权的。八、计算题 1.计算当期收益率。 答:100 ? 6% ? 5.22% 1152.计算张某的实际收益率。 答:100 ? 6% ? (112 ? 115) ? 2 ? 3.91% 115第三章 金融机构体系答案一、名词解释 1.金融中介 答:金融中介(Financial Intermediaries)是指介于债权人或投资者和债务人或筹资者之 间发挥融资媒介作用的机构。金融中介机构大致可分为存款类机构,投资性中介机构,合约性储 蓄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间接融资领域,与资金余缺双方进行金融交易的金融中介主要有商 业银行;在直接融资领域,为筹资者和投资者双方牵线搭桥,提供策划、咨询、承销和经纪服务 的金融中介主要有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中介机构的出现有效地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缓 解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帮助投资者分散和转移风险。 2.逆向选择 答: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是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资源配置扭曲 的现象。其本意是指人们做了并不希望做的事情,而不去做希望做的事情。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 择是指违约风险高的融资者,由于寻求资金最积极因而最可能成为得到资金的人。这表明,资金 贷放者将资金贷给了最不想借贷的借款人。由于逆向选择的存在,在直接融资市场上,交易双方 对信息掌握处在不对称的位置, 使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失灵, 直接融资市场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 而银行为代表的间接金融机构在信息搜集上的规模经济的优势,以及信息的保密性避免搭便车现 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逆向选择问题。 3.道德风险 答: “道德风险”是由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一种现象。是指由于经营者或市场交易 的参与者得到了第三方的保障后,使其因自身决策或行为引起损失时不必完全承担责任,甚至可 能得到某种补偿,这种情况将“激励”他们倾向于做出风险较大的决策,以博取更多大收益。金 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是指贷款人把资金贷放给借款者后,借款者可能会从事那些为贷款者所不 希望的风险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很可能导致贷款不能如期偿还。而银行为代表的间接金融机构在 信息搜集上的规模经济的优势,以及信息的保密性避免搭便车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信息 不对称问题,弥补证券市场融资不足,有效实现社会资金融通。 4.金融公司 答:也称为财务公司,是指通过发行商业票据、股票或从银行借款获得资金,并向购买家具、 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者和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金融公司不公开吸收存 款,而是大额借款、小额贷款,所以管理当局除了信息披露要求并尽力防止欺骗外,对其管制较 松。它分为销售财务公司、消费者财务公司、商业财务公司三大类。金融公司的作用表现在:在 资金管理和使用上,促使企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金融公司以资金为纽带,以服务为手段, 增强了集团公司的凝聚力;及时解决企业集团急需的资金,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增强 了企业集团的融资功能,促进了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 5.互助储蓄银行 答:互助储蓄银行(Mutual savings banks) ,也称为储蓄银行。在美国被称为互助储蓄银行, 英国称之为信托储蓄银行。最早出现于 19 世纪,第一家互助储蓄银行于 1816 年在美国马萨诸赛 州注册成立。它是专门吸收居民闲置或小额货币资金的银行,通常以存折的形式吸收存款。在一 些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只吸收企业的活期存款,而居民家庭与个人储蓄存款则是由专门的储蓄银行 来办理。到 1980 年以后它们也被允许签发支票存款,并发放除抵押贷款以外的其它贷款。其资 金来源大部分是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主营业务是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认购公司债券和股票。 6.存款货币银行 答:存款货币银行(deposit money bank) ,也即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s) ,是间接金 融领域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也是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典型形式。是指吸收各种存款(特别是活期存 款) 、发放多种贷款,提供多种支付清算服务,并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与 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其明显的特点是能够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其活期存款构成货币供给的 重要部分,也是信用扩张的重要源泉。我国的商业银行包括两大类:处于中国金融机构体系主体 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具有调节经济、信用创造、信用中介、 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五个基本职能 7.投资基金 答:投资基金,简称为“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 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 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投资基金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称谓 有所不同,美国称为“共同基金” ,英国和香港称为“单位信托基金” ,日本和台湾称为“证券投 资信托基金” 。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托管人(银行) ,按照资产管理和保管 分开的原则进行运作。我国投资基金最早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较为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 产生于 1997 年 11 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后。 8.投资银行 答: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 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投资银行 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现代金融业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兴行业。投 资银行的组织形态主要有四种:一是独立型的专业性投资银行;二是商业银行拥有的投资银 行;三是全能型银行直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四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兴办的财务公司。在中 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等。它区别于其他相关行业 的显著特点是,其一,它属于金融服务业,这是区别一般性咨询、中介服务业的标志;其二, 它主要服务于资本市场,这是区别商业银行的标志;其三,它是智力密集型行业,这是区别 其他专业性金融服务机构的标志。 9.信息不对称 答: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中买卖双方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 通常来说卖方比买方拥有的信息要多。在信贷市场上,借款人比贷款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在信息 劣势方有效的甄别信息的时候,如果占信息优势一方不提供有效的信息,则只能按照平均质量确 定价格,此时,就有可能使高质量的商品退出市场,最终使得市场交易不能进行。因此,信息不 对称将产生两种主要的后果:一是逆向选择,二是道德风险。而银行为代表的间接金融机构在信 息搜集上的规模经济的优势,以及信息的保密性避免搭便车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信息不 对称问题,弥补证券市场融资不足,有效实现社会资金融通。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D) 、5(D)6(C) 、7(D) 、8(D) 、9(A) 、10(B) 、 11(C) 、12(A) 、13(D) 、14(B) 、15(A) 、16(A) 、17(D) 、18(D)、19(B)、2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 ;3(A、B、D) ;4(A、B、C) ;5(A、D) ;6(B、C、D) ;7(B、C、 D) ;8(A、B、D) ;9(A、B、C、D) ;10(B、C) 四、判断正误题 1.(F) 将“直接”改为 “间接” ;或者将“商业银行”改为“投资银行” ; 2.(F)将“大额”改为“小额” ; 3.(F)将“逆向选择问题”改为“信息不对称” ; 4.(F)将“逆向选择”改为“搭便车问题” ; 5.(F)将“高于”改为“低于” ;将“低于”改为“高于” ; 6.(F)将“存款型”改为“契约型储蓄” ; 7.(F)将“大额贷款小额借款”改为“小额贷款大额借款” ; 8.(F)将“存款型”改为“契约型” ; 9.(F)将“银行金融机构”改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 10.(F)将“商业银行”改为“投资银行” ; 11.(F)将“长期”改为“短期” ; 12.(F)将“投资银行”改为“商业银行” ; 13、 (F)将“业务的特征”改为“活动的目的” ; 14、 (F)将“1694 年的英格兰银行”改为“1587 年的威尼斯银行” ; 15、 (F)将“信用中介”改为“支付中介” ; 16、 (F)将“投资性银行金融机构”改为“投资性非银行金融机构” ; 17、 (F)将“相同的”改为“不同的” ; 18、 (F)将“也有”改为“没有” ; 19.(F)将“世界银行”改为“国际清算银行” ; 20.(F)将“投资于短期债券”改为“长期投资”五、填空题 1(商业银行) ;2(投资银行) ;3(充当支付中介) ;4(规模经济) ;5(不对称信息) ;6(逆 向选择) ;7(道德风险) ;8.(财政拨款,发行金融债券) ;9.(信用中介) ;10.(融资方式) ; 六、简答题 1.简述金融中介的功能。 答: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是一个由两级银行体系构成的金融体系;中央银行是整个 金融中介体系的核心,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它们共同发挥着以下作 用。 (1)充当信用中介。信用中介职能是金融中介机构最基本的职能。这一职能是指金融中介 机构通过自身信用活动充当经济行为主体之间货币借贷的中间人。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吸收存款等 形式集中一切闲置货币资金,再以贷款和投资的方式提供给需要货币资金的借款人。金融中介机 构通过担当货币资金贷出者和借入者的中介人来实现资金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 的利息、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差收入,形成其利润。 (2)充当支付中介。支付中介职能是指金融中介机构为客户办理与货币有关的技术性业务, 如银行通过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业务。因此,金融中介机构成为工商企业、机关团体和个人 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金融中介充当支付中介的功能有利于加速资本周转,促进 生产和流通的顺利进行。 (3)创造金融工具。创造金融工具职能是指金融中介机构通过贷款和投资活动创造一系列金 融工具,扩大信用规模的功能。例如,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创造出包 括银行券、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在内的多种形式的金融工具,大大节省了货币流通费用, 满足了流通过程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4)组织货币流通。各类金融中介机构的经营对象都是货币资金,由此决定了金融中介体系 具有组织货币流通的功能。即通过对货币流通的管理和调节,促使货币供应量适应经济发展的需 要,确保货币流通的稳定。这一功能主要由金融中介体系中的中央银行所充当。 2.简述金融中介的一般构成。 答: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是一个由两级银行体系构成的金融体系;中央银行是整个 金融中介体系的核心,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前者称为管理型金融机 构,后者被称为业务性金融机构。它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中央银行:习惯上称为货币当局,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权威和监管者,具有对全国 金融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特殊功能。如成立于 1948 年 12 月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 根据 1913 年的《联邦储备法案》创立的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 (2)存款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等金融中介。存款机构发行支票,吸收 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以此获得的资金进行各种贷款或购买证券。其中,商业银行是一国主要的 存款机构,它主要通过吸收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来筹措资金,并将其用于发放工商业 贷款、消费贷款、抵押贷款及购买政府债券等业务。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其明显的特点是能够 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其活期存款构成货币供给的重要部分,也是信用扩张的重要源泉。 (3)契约储蓄机构:包括各种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及退休基金等,它们以合约的方式在一 定期限内从合约持有者手中吸收资金,并主要投向股票和长期债务工具等资本市场。其中人寿保 险公司是最大的契约性储蓄机构,它兼有储蓄银行的性质。因为,人寿保险金就像流向储蓄机构 的储蓄一样成为人寿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人寿保险单的所有者拥有的实际上是一项固定面值的 潜在资产。人寿保险公司主要投资对象为公司债券和股票、抵押资产。 (4)投资性中介机构:包括各类金融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投资基金及投资银行。其 中,投资基金是最大的投资性中介机构。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 从事股票、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投资基金在不同国 家或地区称谓有所不同,美国称为“共同基金” ,英国和香港称为“单位信托基金” ,日本和台湾 称为“证券投资信托基金” 。 (5)政策性金融中介机构:是指政府设立的专门为特定的部门或产业提供资金,促进该部 门或产业的发展的金融机构。包括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及农业发展银行。 (6)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及典当行等。其中,信托投资 公司是一种比较普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是一种以受托人的身份代人理财的金融机构。大多数 的信托投资公司以经营资金和财产委托,代理资产保管、金融租赁、经济咨询、证券发行及投资 为主要业务。金融信托投资机构也可以吸收一年期以上的信托存款。 3.从交易成本角度解释金融中介存在的合理性。 答: (1)交易成本是指从事交易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由于交易成本问题使得在金融市场上 从事直接交易的当事人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因交易成本过高而使交易变得不经济;二是在过高的 交易成本面前,由于投资本钱太小而不能进行分散投资,从而暴露在较高的风险之下。 (2)金融中介具有能够降低交易成本的优势。①金融中介机构具有的规模经济特点便利其 降低交易成本。因为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机构能够把许多闲散的小额资金聚合到一起,形成规模 经济。而且,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把聚合起来的巨额资金进行投资时,可进行多样化处理,从而 还降低了投资风险。因此,对于小额储蓄者和借款者来说,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 资,无疑是有益的。 (3)金融中介机构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专门技术。银行系统开发出专门的计算机技术,能 够以极低的交易成本提供多种便利的金融服务。交易成本的降低让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能为 客户提供流动性服务, 即提供各种能让客户比较容易地进行交易的服务。 比如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它不仅向持有者支付较高的利息,还允许持有者签发便于交易的支票。 因此,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金融中介系统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4.如何理解道德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答: (1) “道德风险”是由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一种现象。是指人们享有自己行为 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道德风险”主要发生在经济主体获得 额外保护的情况下, 譬如,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给商业银行提供了贷款保护,这就可能引发道德风 险。金融市场上道德风险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其作用的正常发挥。 (2)股票市场上的“代理人问题”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抑制了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活 动。在股票市场上,道德风险的产生源于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的矛盾。股份是证明股东投资入股 并领取红利的凭证。股东是股份公司的所有者和业主,公司经理是接受股东委托经营和管理公司 的代理人,这样就产生了“代理人问题” ,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象。公司所有权掌握在 股东手里,而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代理人手中。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导致道德风险的产生:代 理人和业主各自掌握的公司信息是不对称的,掌握控制权的代理人比掌握所有权的业主更加了解 公司情况;由于仅持有很少的股权,代理人没有使公司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他可能会按照自己的 利益而不是业主的利益来进行决策。 (3)债券市场上债权合同的特点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同样抑制了债券市场上的筹资活 动。因为,按照债权合同的规定,借款人只需向贷款人支付一个固定的款项,所获利润中超过这 一数额的任何部分都由借款人所有。结果,借款人就有一种从事贷款人所不希望的高风险投资项 目的冲动,道德风险由此产生。 (4)减少道德风险的方法证明了金融中介存在的合理性。①由投资者对借款者进行监督。 加强监督的目的是让投资者对公司有更多的了解,以克服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但问题在 于监督是有成本的,如果由大量小的贷款人直接监督借款人,成本会很高;而且同样会产生“搭 便车问题” 。 ②政府对借款者的监管:比如,许多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要求公司使用标准的会计 准则,以便人们更容易识别公司的盈利状况。各国还制定法律,对那些采取隐瞒、欺骗、欺诈行 为的当事人严加惩罚。但这些法律措施的效力有限,违法者会试图制造假象和障碍,导致政府难 以发现他们的违法行为。所以,加强政府管理也不能完全解决道德风险问题。③成立金融中介并 由其监管: 虽然监管是有成本的,但银行监督却具有规模经济效应。银行相对于其他金融中介的 另一个优势是:由于企业通常在银行开户,银行就可以通过观察企业的存款和取款情况来评定企 业的金融状况,从而直接得到一些重要的信息。而且,银行是提供非公开交易性贷款的机构,别 人无法得到银行的有关信息,也就搭不上银行监督的便车,所以银行能够获得贷款监督的全部好 处。 可见,金融中介机构在降低道德风险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从逆向选择问题角度解释金融中介存在的合理性。 答: (1)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是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资源配 置扭曲的现象。其本意是指人们做了并不希望做的事情,而不去做希望做的事情。金融市场上的 逆向选择是指违约风险高的融资者, 由于寻求资金最积极因而最可能成为得到资金的人。 这表明, 资金贷放者将资金贷给了最不想借贷的借款人。 (2)逆向选择问题源于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中买卖双方拥有的信息不对 等,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通常来说卖方比买方拥有的信息要多。在消费品的买卖中,卖方 比买方拥有更多的信息。在信贷市场上,借款人比贷款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在信息劣势方有效地 甄别信息的时候,如果占信息优势一方不提供有效的信息,则只能按照平均质量确定价格,此时, 就有可能使高质量的商品退出市场,最终使得市场交易不能进行。 (3)逆向选择问题通常也称为“二手车现象”或“柠檬问题” 。在二手车交易中,由于信息 不对称,二手车的潜在购买者通常不能完全了解车的质量,他们不能判定哪些是运转良好的质量 上等的二手车,即所谓的“桃” ;哪些是会给他们带来麻烦的质量劣等的二手车,即所谓的“柠 檬” 。因此,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必定是市场上平均质量的二手车的价格。该价格低于质量上等 的二手车来说,而高于质量劣等的二手车。因此,在这样的价位下,质量上等的二手车有人愿意 购买,但车主因价格低而不愿意出售;质量劣等的二手车车主愿意出售,但因价位高没有人愿意 购买。于是,只有那些质量处于平均质量水平的二手车,才可能成交,而这样的成交量是很小的, 故二手车市场成交量很小,交易惨淡。 (4)证券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抑制了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活动的正常展开。在证券 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证券的潜在购买者并不能识别证券的优劣,他们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只 能是反映发行公司平均质量的证券的价格,这一价格低于优良公司证券的真实价值,高于不良公 司证券的真实价值。因此,优良公司因购买者愿付的价格低于其实际价值,而不愿出售其证券; 只有那些质量低劣的公司才愿意出售其证券,因为他知道购买者愿付的价格高于其实际价值。投 资者也不是傻瓜,他们明白这种逆向选择,所以他们选择不在证券市场上直接投资。结果,与二 手车市场一样,由于逆向选择的存在,证券市场交易规模小,证券市场的作用不能得到正常发挥。 (5)从以下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办法中,我们不难发现金融中介存在的重要性。解决逆向 选择问题的途经有: ①由政府免费公开信息。由于信息是准公共品,因此,信息是不能出售的,那么就只能由政 府出面来搜集所有公司的信息,并免费提供给公众,以帮助投资者识别证券的优劣。这种方法从 理论上似乎是可行的;但是,政府公开信息时,必然要发布关于公司的负面信息,会遭到所有公 司的强烈反对,因而公开信息的做法在实践上是不可行的。 ②政府管制要求公司披露真实信息。由政府对金融市场严加管制,鼓励公司披露真实信息, 使投资者得以识别公司的优劣。这是美国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做法。这种方法对于解 决逆向选择问题是有效的,但是不能杜绝该类问题的发生。因为,即使公司向公众提供了销售、 资产和收益方面的信息,但要了解一个公司的质量仅靠它提供的这些信息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 更多的公司内幕。所以,公司仍然比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信息,仍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逆向 选择依然存在。 ③成立银行等金融中介。金融中介,尤其是银行,是公司信息的生产高手,能够分辨出公司 信贷风险的高低。银行从存款者那里获得资金,然后根据掌握的信息将资金发放给那些信誉好、 效益好的企业。在此过程中,银行获得利差收益,这种收益正是对银行生产信息的回报。而且, 银行贷款是非公开进行的,避免了其他人在信息上搭银行的便车。由此可见,银行和其他金融机 构正是凭借贷款的非公开交易这一方法成功地克服了逆向选择问题,有效地实现了社会资金的融 通。 6.简述“二手车现象”的基本内容。 答: “二手车现象” ,也就是“逆向选择问题”在二手车市场上的反映。 (1)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是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资源配置扭 曲的现象。其本意是指人们做了并不希望做的事情,而不去做希望做的事情。金融市场上的逆向 选择是指违约风险高的融资者,由于寻求资金最积极因而最可能成为得到资金的人。这表明,资 金贷放者将资金贷给了最不想借贷的借款人。 (2)逆向选择在“二手车”市场的表现即为“二手车现象” 。在二手车交易中,由于信息不 对称,二手车的潜在购买者通常不能完全了解车的质量,他们不能判定哪些是运转良好的质量上 等的二手车;哪些是会给他们带来麻烦的质量劣等的二手车。因此,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必定是 市场上平均质量的二手车的价格。 该价格低于质量上等的二手车来说, 而高于质量劣等的二手车。 因此,在这样的价位下,质量上等的二手车有人愿意购买,但车主因价格低而不愿意出售;质量 劣等的二手车车主愿意出售,但因价位高没有人愿意购买。于是,只有那些质量处于平均质量水 平的二手车,才可能成交,而这样的成交量是很小的,故二手车市场成交量很小,交易惨淡。 (3)解决“二手车现象”的方法是成立中介机构即“二手车交易商”来促成交易。因此, 二手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多数的二手车并不是在车主之间直接买卖转手,而是通过一个中 介机构――二手车交易商来买卖。这些交易商买进二手车,再将它卖给其他人。二手车交易商成 为鉴别二手车质量优劣的专家,他们能够生产信息,能够知道车的质量好坏,并在销售时提供某 种形式的担保。这种担保使人们愿意购买二手车;二手车交易商也因能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而 获得利润,这个利润正是二手车交易商生产信息的收益。可见,二手车买卖的中介机构有效地解 决了逆向选择问题,也避免了其他人在信息上搭便车等问题。 “二手车交易商”的存在有效地解 决了二手车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七、论述题 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存在的合理性。 答: (1)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中买卖双方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 的。通常来说卖方比买方拥有的信息要多。在信贷市场上,借款人比贷款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在 信息劣势方有效的甄别信息的时候,如果占信息优势一方不提供有效的信息,则只能按照平均质 量确定价格,此时,就有可能使高质量的商品退出市场,最终使得市场交易不能进行。信息不对 称及其产生的两种主要后果:一是逆向选择,二是道德风险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证金融 中介存在的合理性。 (2)成立金融中介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之一。①通过“完全信息的生产与出售”这 一方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会面临“搭便车问题” 、 “可信度问题”及“剽窃问题” 。搭便车问题是 指一些人不付费地利用他人付费所得到的信息而盈利的现象,因而抑制了信息生产公司的积极性。 “可信度问题”即信息买方无法判断信息的真假和质量,因而信息无法正常出售。 “剽窃问题”即 信息买方在购买并获得信息后再转售给他人获得,这也影响了信息的生产与出售。②解决信息不对 称的方法是成立金融中介。金融中介,尤其是银行,是公司信息的生产高手,能够分辨公司信贷风 险的高低。银行从存款者那里获得资金,然后根据掌握的信息将资金发放给那些信誉好、效益好的 企业。在此过程中,银行获得存贷利差收益,这种收益正是对银行信息生产的回报。而且,银行贷 款是非公开进行的,不需要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交易,具有一定的保密性,避免了其他人在信息上搭 银行的便车。 (3)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是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 现象。其本意是指人们做了并不希望做的事情,而不去做希望做的事情。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是 指违约风险高的融资者,由于寻求资金最积极因而最可能成为得到资金的人。这表明,资金贷放者 将资金贷给了最不想借贷的借款人。 (4)从以下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办法中,我们不难发现金融中介存在的重要性。解决逆向 选择问题的途经有: ①由政府免费公开信息。由于信息是准公共品,因此,信息是不能出售的,那么就只能由 政府出面来搜集所有公司的信息,并免费提供给公众,以帮助投资者识别证券的优劣。这种方法 从理论上似乎是可行的;但是,政府公开信息时,必然要发布关于公司的负面信息,会遭到所有 公司的强烈反对,因而公开信息的做法在实践上是不可行的。 ②政府管制要求公司披露真实信息。由政府对金融市场严加管制,鼓励公司披露真实信息, 使投资者得以识别公司的优劣。这是美国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做法。这种方法对于解 决逆向选择问题是有效的,但是不能杜绝该类问题的发生。因为,即使公司向公众提供了销售、 资产和收益方面的信息,但要了解一个公司的质量仅靠它提供的这些信息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 更多的公司内幕。所以,公司仍然比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信息,仍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逆向 选择依然存在。 ③成立银行等金融中介。金融中介,尤其是银行,是公司信息的生产高手,能够分辨出公司 信贷风险的高低。银行从存款者那里获得资金,然后根据掌握的信息将资金发放给那些信誉好、 效益好的企业。在此过程中,银行获得利差收益,这种收益正是对银行生产信息的回报。而且, 银行贷款是非公开进行的,避免了其他人在信息上搭银行的便车。由此可见,银行和其他金融机 构正是凭借贷款的非公开交易这一方法成功地克服了逆向选择问题,有效地实现了社会资金的融 通。 (5) “道德风险”是由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一种现象。是指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 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道德风险”主要发生在经济主体获得额 外保护的情况下, 譬如,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给商业银行提供了贷款保护,这就可能引发道德风险。 金融市场上道德风险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其作用的正常发挥。 (6)减少道德风险的方法证明了金融中介存在的合理性。①由投资者对借款者进行监督。 加强监督的目的是让投资者对公司有更多的了解,以克服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但问题在 于监督是有成本的,如果由大量小的贷款人直接监督借款人,成本会很高;而且同样会产生“搭 便车问题” 。 ②政府对借款者的监管:比如,许多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要求公司使用标准的会计 准则,以便人们更容易识别公司的盈利状况。各国还制定法律,对那些采取隐瞒、欺骗、欺诈行 为的当事人严加惩罚。但这些法律措施的效力有限,违法者会试图制造假象和障碍,导致政府难 以发现他们的违法行为。所以,加强政府管理也不能完全解决道德风险问题。③成立金融中介并 由其监管: 虽然监管是有成本的,但银行监督却具有规模经济效应。银行相对于其他金融中介的 另一个优势是:由于企业通常在银行开户,银行就可以通过观察企业的存款和取款情况来评定企 业的金融状况,从而直接得到一些重要的信息。而且,银行是提供非公开交易性贷款的机构,别 人无法得到银行的有关信息,也就搭不上银行监督的便车,所以银行能够获得贷款监督的全部好 处。 可见,金融中介机构在解决信息不对称及其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 代的重要作用。第四章一、名词解释 ⒈ 收益的资本化利息与利率参考答案答:由于利息概念的存在,任何有收益的事物,即使它并不是一笔贷出去的货币,甚至 它根本就不是一笔实实在在的货币, 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 的资本金额。这种现象称为“收益的资本化” 。 ⒉ 基准利率 答: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相 应变动。 3.实际利率 答: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也就是在名义 利率基础上剔除了预期通货膨胀以后的真实利率。 4. 流动性陷阱 答:流动性陷阱,是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只有 可能上升而不会继续下降的预期, 货币需求弹性会变得无限大的现象。 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 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因此,即使货币供给增加,也不会导致利率下降。 5.现值 答:现值,又称本金,是指未来某一笔资金的现在价值,或未来某时点上的一定量现金折合到 现在的价值。影响现值大小的因素有期限、终值和贴现率。未来支付越多,或终值越大,现值越大; 未来支付的时期越短,现值越大;贴现率越低,现值越大。分为单利计算的现值和复利计算的现值。 在单利情况下,现值为 PV ?FV FV 。复利情况下,现值为 PV ? 。 (其中,PV 表示现值、 r?n (1 ? r ) nFV 表示终值、r 表示利率、n 表示计息期限) 6.终值 答:终值,又称未来值,俗称本利和,是现在一定量的资金折算到未来某一时点所对应的金额。 分为单利计算的终值和复利计算的终值。在单利情况下,终值为 FV ? PV ? r ? n 。复利情况下, 终值为 FV ? PV (1 ? r) 。 (其中,FV 表示终值、PV 表示现值、r 表示利率、n 表示计息期限)n7.到期收益率 答:到期收益率,是经济学家所认为的衡量利率最为精确的指标。是指买入债券后持有至期满 得到的收益(包括利息收入和资本损益)与买入债券的实际价格之比率。按复利计算是指使未来现 金流量的现值等于债券买入价格的贴现率。或者是指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报酬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 值相等的利率。 8.利率的风险结构 答:利率的风险结构,是指期限相同的各种债券的利率差异结构;或者说“相同期限的金融资 产因风险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利率差异结构。影响利率风险结构的因素包括违约风险因素、流动性因 素和税收差异因素。 9.利率期限结构 答: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具有相同违约风险、流动性、税收待遇的债券,其利率随到期期限 不同所形成的到期期限与到期收益率或利率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在一个时点上,因期限差异而产 生的不同的利率组合。表示到期期限与利率关系的曲线称为收益曲线(yield curve) 。在一定时期 内收益曲线可能呈向上倾斜、向下倾斜和水平状三种情况。但典型的收益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 二、单项选择 1.(A) ;2.(B) ;3.(A) ;4.(B) ;5.(C) ;6.(C) ;7.(A) ;8.(D) ;9.(C) ;10.(C) ; 11.(D) ;12.(B) ;13.(C) ;14.(C) ;15.(D) ;16.(D) ;17.(C) ;18.(A) ;19.(C) ; 20.(B) 三、多项选择 1.(A、D) ;2.(A、D) ;3.(A、B、D);4.(B、C、D) ;5.(A、B、D) ;6.(A、C) ;7.(A、C) ; 8.(A、B、D) ;9.(A、C) ;10.(A、B、C) 。 四、判断改错题 1.(×)利息是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这种补偿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机会 成本的补偿;二是对风险的补偿。 2.(√) 3. (×)将“政府”改为“市场” 4. (√) 5.(×)将“增加”改为“减少” 6.(×)将“证券价格下跌”改为“证券价格上升” 7.(√) 8.(×)将“提高利率”改为“降低利率” 9.(×)将“反向”改为“正向” ; 10.(×)将“正向”改为“反向” ; 11.(×)将“低于”改为“高于” ; 12.(×)将“存量”改为“流量” ; 13.(×)将“直接”改为“间接” ; 14.(×)将“存量”改为“流量” ; 15.(×)将“违约风险”改为“税收” ; 16.(×)将“纯粹预期假说”改为“分割市场假说”或“流动升水假说” 。 17. (×)将“不具有”改为“具有” 。 18.(×)将“向下倾斜”改为“向上倾斜” ;或者将“高于”改为“低于” 。 19.(×)将“具有完全的替代性”改为“完全不能相互替代” 。 20.(×)将“向下”改为“向上” 。 五、填空题 1.(机会成本)/(风险) ; 2.(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 ; 3.(提高)/(增加)/(减少)/(增加) ; 4.(增加)/(提高)/(下降)/(减少)/(逆差) ; 5.(年平均收益)/(市场价格) ; 6.(贴现率) ; 7. (税收差异) ; 8. (风险结构) ; 9. (向上倾斜) ; 10. (向上倾斜) ; 六.计算题 1.一笔为期三年的投资, 在三年内每年年末分别取得如下收益: 第一年 450 元 , 第二年 600 元,第三年 650 元,市场利率为 10%,则该笔投资的终值是多少元? 解: 终值 ? 450 (1 ? 10%) ? 600(1 ? 10%) ? 650 ? 1854 .50元2答:该笔投资的终值是 1854.50 元。2.某债券面额为 1000 元,5 年期,票面利率为 10%,以 950 元的发行价格向全社会公开发行。某投 资者认购后持有至第二年末以 990 元的市价出售。则该债券的持有期收益率是多少? 解:持有期收益率是指买入债券后持有一段时间的实际所得与其初始购买价格之比。这里的实际所 得包括债券持有期的利息收入和资本损益。 计算公式是:持有期收益率年利息 ?=卖出价-买入价 990 ? 950 1000? 10% ? 持有年限 2 ? 100% ? ? 100% ? 12.6% 买入价 950答:该债券的持有期收益率为 12.6%。3.设有 5 年期的定期银行存款 10000 元,年利率为 5%,以年为计息期间,请分别用单利法和复利法 计算到期日的本息和。 解:单利法 ×5%×5=12500 复利法 10000×(1+5%) =12762.8 答:按单利计算的本息和是 12500 元,按复利计算和本息和是 12762.8 元。54.大多数公司经常每隔二、三年就更换电脑。假定电脑的价格是 20 000 元,而且在三年内完全折 旧掉,即没有任何销售价值。 (1)如果电脑设备的融资成本为 i,请用公式表示这台电脑应该带来多少收入才使该公司认为 值得购买之?(假定每年带来的收入相等) (2)如果电脑在三年内不完全折旧掉,问题(1)会有什么不同呢?假设其再销售价值为 2500 元; (3)如果电脑设备的融资成本为 10%,请重新计算问题(2) 。 解: (1)电脑应该带来的收入的计算过程,其实是运用现值的公式,将 20000 元看成是现值,贴现 率为 i,未知数是未来现金流量,这个现金流量就是电脑应该带来的收入。设未来每年带来的收入 流量为 CF,因此,用公式表示是:CF CF CF 20000? ? ? 1 2 (1? i) (1 ? i ) (1 ? i ) 3(2)如果电脑在三年内不完全折旧掉,其再销售价值为 2500 元,这表明电脑的未来收益还有 三年后的 2500 元,所以,公式应改写成: CF CF CF ? ? ? ? 1 2 3 (1? i) (1 ? i ) (1 ? i ) (1 ? i ) 3(3)如果电脑设备的融资成本为 10%,则计算问题(2)的答案是:CF CF CF ? ? ? ? 1 2 3 (1? 10%) (1 ? 10%) (1 ? 10%) (1 ? 10%)3解得: CF=7287 元, 即每年取得 7287 元的收益就可以收回电脑成本。5.假设到期收益率为 3%,一张 5 年期、票面利率为 5%、票面额为 1000 元的债券的价格是多少? 当到期收益率上升为 4%时,债券价格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当到期收益率为 3%时,债券价格为:00? 5% 00? 5% 1000? 5% ? 1000 价格=PV ? ? ? ? ? ?
(1? 3%) (1 ? 3%) 2 (1 ? 3%) 3 (1 ? 3%) 4 (1 ? 3%)5所以,此时价格为 1091.60 元。 当到期收益率为 4%时,债券价格为:00? 5% 00? 5% 1000? 5% ? 1000 价格=PV ? ? ? ? ? ?
(1? 4%) (1 ? 4%) 2 (1 ? 4%)3 (1 ? 4%) 4 (1 ? 4%)5所以,此时价格为 1044.50 元,由于到期收益率的上升,要求的债券价格也下降了。6.下列票面额为 100 元的一年期债券哪一个到期收益率高?为什么? (1)票面利率为 6%,销售价格为 85 元; (2)票面利率为 7%,销售价格为 100 元; (3)票面利率为 8%,销售价格为 115 元。 解年利息 ? 到期收益率=卖出价-买入价 100?6 % ? (100 ? 85) 持有年限 ? 100% ? ? 100% ? 24.7% 买入价 85100 ? 7% ? (100 ? 100 ) ? 100 % ? 7% 100 100 ? 8% ? (100 ? 115) ? 100 % ? ?0.9% 115答:第(1)种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最高,为 24.7%。这主要是因为,第(1)债券的发行方式是折价 发行,投资者会得本金上的收益,而后面两种债券要么没有本金收益,要么有本金损失。而到期收 益率是考虑了利息和本金损益之后的回报率。 7.一张零息票债券面值 1000 元,期限 10 年,如果类似债券现有到期收益率为8%,债券价格为多 少? 解: PV ?1000 ? 463 .2 10 (1?8 %)答:此债券的价格应该是 463.2 元。8.假设某投资工具的月收益率为 0.5%,那么,其折合的年收益率是多少? 解:年收益率为(1 ? 0.5%)12 ? 1 ? 6.17%答:折合的年收益率为 6.17%。 9.假设预期理论是利率期限结构的合理解释,以下给定未来 5 年内的一年期利率,请分别计算 1 年 期到 5 年期的利率,并画出收益率曲线。 (a) 5%、7%、7%、7%、7% (b) 5%、4%、4%、4%、4% 解: (1)未来一至五年期的利率分别为:i1 ? 5%i2 ? 5% ? 7% ? 6% 2 5% ? 7% ?7 % i3 ? ? 63 . % 3 5% ? 7% ?7 % ?7 % i4 ? ? 65 . % 4 5% ? 7% ?7 % ?7 % ?7 % i5 ? ? 66 . % 5答:一至五年的利率分别为 5%、6%、6.3%、6.5%、6.6%。其收益曲线为一条轻微向上的曲线,如下 图所示。 利率012345期限(2)未来一至五年期的利率分别为:i1 ? 5% i2 ?5% ? 4% ? 4.5% 2 5% ? 4% ? 4% i3 ? ? 43 . % 3 5% ? 4% ? 4% ? 4% i4 ? ? 4.2 5 % 4 5% ? 4% ? 4% ? 4% ? 4% i5 ? ? 4.2% 5答:一至五年的利率分别为 5%、4.5%、4.3%、4.25%、4.2%。其收益曲线为一条轻微向下的曲线, 如下图所示。 利率012345期限七、简答题 1.简述利息的概念及实质。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利息是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 偿。 这种补偿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对机会成本的补偿:资金供给者将资金贷给借者使用,即失 去了现在投资获益的机会,因此,需要得到补偿; 二是对风险的补偿: 如果借者日后投资失败 将导致其无法偿还本息,由此而给资金贷出者带来了风险,也需要由借者给予补偿。 2.请简述“收益的资本化”现象。 由于利息概念的存在,任何有收益的事物,即使它并不是一笔贷出去的货币,甚至它根本就 不是一笔实实在在的货币, 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 额。这种现象称为“收益的资本化” 。 3.简述古典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答: (1)古典利率理论是早期的西方利率决定理论。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是附意在实物 经济之上的一层“面纱”而已,不会对实际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利率的决定与表面的 货币因素无关,而是由实质的借贷资本供求所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实质利率理论或实际利 率理论。 (2)具体地,借贷资本的需求来自于实物投资需求,借贷资本供给来自于当期消费的减少, 即储蓄。从投资需求看,利率是使用资本需要付出的代价,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即投资是利率的 减函数。从储蓄供给看,利率是出借资本可以获得的报酬,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即储蓄是利率的 增函数。 (3)因此,利率是投资与储蓄相等时的价格。而且,投资需求和储蓄供给相互作用,利率 起着调节资本供求的作用。当储蓄大于投资,则利率下降,使投资增加。反之,若储蓄小于投资, 则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只有当投资需求曲线与储蓄供给曲线相交,即 S=I 时,才得到均衡利 率水平。用图表示如下: i i2 i i0 0 i1 S S′ I I I′ S S′I′ S或I(4)古典利率理论的特点表现为:①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储蓄数量和投资数量都是利率 的函数,而与收入无关。②它是实际利率理论。③它使用的是流量分析方法。 4.简述流动偏好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答: (1)流动偏好利率理念是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偏好流动性, 是因为流动性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和灵活性。利息是对可能给货币贷出者带来的不便的一种补 偿。或者说,利率是为诱使货币持有者自愿放弃对货币的灵活控制权而支付的价格。由于货币是 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所以,流动偏好利率理念可以理解为货币供求决定利率理论。 (2)如果利率较高,意味着放弃流动性可以得到较大的“补偿” ,所以,持有债券的诱惑增 大,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较高,此时对货币的需求量就减少。反之,如果利率较低,意味着放 弃流动性可以得到的“补偿”较小,所以,持有债券的诱惑减小,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较低, 此时对货币的需求量就增加。因此,货币需求与利率呈现出反向变动关系。在凯恩斯的最初分析 中,假设货币供给是外生的,由货币当局完全控制。 (3)所以,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即当公众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刚好等于现有货币存 量时,均衡利率就形成了。因此,在凯恩斯看来,利率完全是个货币现象,取决于货币的供给和 需求。用图表示如下: (4)他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受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影响。当收入增加时,人们会倾向于 手头持有更多的货币,从而对货币的需求上升,货币需求曲线右移。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为维持 原来的消费水平,也会倾向于增加手头持有的货币,货币需求曲线也会右移。因此,当货币需求 曲线向右移动到 Md 时,若货币供给不变,则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到 i1。 (5)他认为,货币当局可以任意改变货币数量,若中央银行决定扩大货币供给量到 MS ,导 致货币供给曲线右移,在货币需求不变情况下,则均衡利率下降到 i2。 (6)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具有如下特点:①它是利率的货币决定理论。②货币可以影响实 际经济活动水平,但只是在它首先影响利率这一限度之内。即货币供求的变化引起利率的变动, 再由利率的变动影响投资, 从而影响国民经济。 如果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平坦部分 (即 “流动性陷阱” )相交,则利率不受任何影响。③它是一种存量理论,即认为利率是由某一时点 的货币供求量所决定的。 i i1 i0 r1 i2 0 MS1 MS22 2Md Md12 5.简述可贷资金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答: (1)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由英国的罗伯逊与瑞典的俄林等提出的利率决定理论。该理论, 一方面反对古典学派对货币因素的忽视,认为仅以储蓄、投资分析利率过于片面,同时也抨击凯 恩斯完全否定非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的观点。提出了“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 决定的。 ”的观点。 (2) “可贷资金”是指可以贷放出去的资金。按照可贷资金理论,可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 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可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 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假设 LD 为可贷资金需求;LS 为可贷资金供给;△H 为该时期内人们愿意保 有的货币量;△M 为该时期内货币供给的改变量。则有SLD ? I ? ?H LS ? S ? ?M S(3)显然,可贷资金供给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可贷资金需求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利率 取决于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即 I ? ?H ? S ? ?M S 。 (4)可贷资金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同时兼顾了货币因素和实际因素,以及存量分析和流量分 析。它的缺点是忽视了收入和利率的相互作用。 6.简述流动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理论的主要差异。 答: (1)流动偏好利率理念是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偏好流动性, 是因为流动性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和灵活性。利息是对可能给货币贷出者带来的不便的一种补 偿。或者说,利率是为诱使货币持有者自愿放弃对货币的灵活控制权而支付的价格。由于货币是 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所以,流动偏好利率理念可以理解为货币供求决定利率理论。所以,当货币 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 即当公众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刚好等于现有货币存量时, 均衡利率就形成了。 (2)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由英国的罗伯逊与瑞典的俄林等提出的利率决定理论。所谓“可 贷资金” ,是指可以贷放出去的资金。该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显 然,可贷资金供给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可贷资金需求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利率取决于可贷资 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 (3)流动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理论是两大主流的利率决定理论,二者在以下方面存在 着差异: ①在利率决定因素上的区别:流动偏好利率理论强调货币因素,认为货币的供求决定利率水 平,与储蓄、投资等实际因素无关。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则认为不仅货币供求决定利率水平,储蓄、 投资等实际因素也对利率起决定作用。 ②在分析方法上的区别:流动偏好利率理论采取存量分析方法,其货币供给是指在某时点经 济中的货币存量,货币需求是指同一时点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数量。认为利率由某一既定瞬间的 货币的现存供应量和需求量决定。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则采用流量分析方法,注重对某一时期储蓄 流量、投资流量和货币供求的增量变化的分析。 ③在分析时期上的区别:流动偏好利率理论是短期货币利率理论,它强调短期货币供求因素 的决定作用。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则注重长期的利率水平的决定,它强调借助货币分析实际经济变 量的决定作用,认为在长期分析中,短期货币因素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④对利率的自发调节作用理解不同:流动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率难以发挥自动调节经济的 作用,因为,货币可以影响实际经济活动水平,只是在它首先影响利率这一限度之内。即货币供 求的变化引起利率的变动,再由利率的变动影响投资,从而影响国民经济。如果货币供给曲线与 货币需求曲线的平坦部分(即“流动性陷阱” )相交,则利率不受任何影响。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则认为,利率会随着储蓄的增加而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利率的调整活动要到资本的增加与储蓄 的增加量相等时为止。因此,储蓄、投资等实际变量的变化会决定市场利率,再通过利率的波动 来调整整个经济的消费和投资,最终必将使趋于均衡。 7.简述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答: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本金的比率,它是衡量生息资产增 值程度的尺度。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非常复杂,制定和调整利率水平时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有: (1)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与利率呈正向变动关系。在资本供给一定 的情况下,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增加,投资需求会因此而增加,从而市场 利率就会上升;投资增加又会通过乘数效应增加国民收入,进而增加货币需求,结果利率也会上 升。反之,如果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下降,就会产生相反的影响。 (2)资金供求。资金供求是利率决定的基础。因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 。在成熟的市场 经济条件下,当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会上升;当资金供过于求时,利率就会下降。利率水平的 高低反映资金供求关系,同时也调节资金供求关系。利率政策是国家调节资金供求的重要手段。 (3 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与通货膨胀率水平是呈同向变动关系的。如果存款利率低于通货 膨胀率,就意味着客户存款的购买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小了,从而会挫伤存款人的存款积极 性。如果贷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则意味着银行贷款的实际收益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因此,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利率也应随之上升,反之亦然。 (4)银行成本。银行成本是利率波动的下线。银行作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 业务的企业法人,必须能收回成本并取得一定的利润。银行的成本包括存款利息支付和其它费用 开支。所以,只有贷款利率高于银行的经营成本,保持合理的存贷款利差,银行才能盈利。 (5)中央银行的贴现率。中央银行的贴现率是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利率,它的变动会对利率 体系产生决定性影响。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相应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借贷资金成本,市场利率会 因此而提高。反之,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就会降低市场利率。 (6)国家经济政策。在影响利率变动的宏观政策中,尤以财政政策的影响较明显。财政政 策对利率的影响主要是财政收支的变动。从支出方向看,当政府财政支出增加时,通常会影响借 贷资金的需求,同时会引起投资需求增加和收入增加,结果引起利率上升。从收入方面看,在既 定的收入水平下,增加政府收入,就会直接降低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减少他 们的储蓄和投资,引起国民收入下降,货币需求会相应减少,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利率水 平会下降。 (7)国际利率水平。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国际上的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较大。如 果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水平,资本将大量涌入,导致国内金融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国内利率 会下降;反之,如果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利率水平,则资本将流出,国内资金供不应求,国内利率 将上升。 8.纯粹预期假说是如何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 答: (1)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具有相同违约风险、流动性、税收待遇的债券,其利率随到 期期限不同所形成的到期期限与到期收益率或利率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在一个时点上,因期限 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利率组合。表示到期期限与利率关系的曲线称为收益曲线(yield curve) 。 在一定时期内收益曲线可能呈向上倾斜、向下倾斜和水平状三种情况。 (2)纯粹预期假说是解释利率期限结构最为“纯粹”的一种假说。称其“纯粹” ,是因为, 它假定投资者仅仅关心债务工具的预期收益,而对投资期限没有任何特别的偏好。即,强调不同 期限证券间的完全替代性。只要某种债券的预期收益率高,投资者就会持有该债券,而不管其是 长期或短期的。 (3)在上述假定的前提下,运用跨期套利的基本思路,推导出“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债券 生命期内短期利率的平均值。 ”的结论:i nt ?it ? i e t ?1 ? ?? ? ite?( n ?1) n(4)并以此得出他们对收益曲线形状的解释:如果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上升,那么,当前的 长期利率就会高于短利率,则收益率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如果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下降,那么,当 前的长期利率就会低于短利率,则收益率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不变,那么, 当前的长期利率就会等于短利率,则收益率曲线呈水平状。 (5)该理论的不足表现在:①其假定显然过于“纯粹”了,这直接影响了其应用价值。比 如,事先无法保证市场参与者能够确知未来长期内每年的短期利率,也没有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 不稳定性;又如,不同期限债券之间的转换成本有可能不会低到可以忽略。②其结论“如果预期 未来短期利率不变,那么,当前的长期利率就会等于短利率,则收益率曲线呈水平状。 ”与现实 不符。因为,现实中不难看到,即使人们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不变,仍然可以看到长期利率高于短 期利率。纯粹预期假说对此无法解释。 9.简述市场分割假说是如何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 答: (1)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具有相同违约风险、流动性、税收待遇的债券,其利率随到 期期限不同所形成的到期期限与到期收益率或利率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在一个时点上,因期限 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利率组合。表示到期期限与利率关系的曲线称为收益曲线(yield curve) 。 在一定时期内收益曲线可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彭兴韵金融学原理例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