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本月20号以后车险涨价2017全部涨价是真的吗

听说从4月1号开始所有保险公司的好多险种都要停售涨价了?_保险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8,034贴子:
听说从4月1号开始所有保险公司的好多险种都要停售涨价了?收藏
保险-重疾保险全新升级-105种疾病&意外均赔,可保至80周岁,128%满期返还!额度,年限自由选择,交费方式灵活,大病就医VIP!
嗯……如果你不相信就等到1号看
看着保障多了,但多花20%的钱买不到2%的可能性。。。
现在的保险不涨价,都没人要呢,再涨价,那还不彻底臭大街了?别听保险骗子忽悠,千万不要低估他们的脸皮厚度。
好多产品都要停了是真的,至于说涨价问题,没听说,目前没有收到准确消息。
一切以保监会出来政策为主,不能瞎猜的
建议有能力就现在买,不然买保险就怕一个拖。
去年年底就有这个消息啊,我大x安朋友圈消息都刷爆了,3000变成4400你没看吗?又改成四月一号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会不会再过几年买十万重疾险要每年交8万连交20年啊
保监会监管越来越严,对于分红、万能和投连等险种进行整顿。让保险回归保障为主的路线,避免过分追求利益导致重大损失,让更多的保户受损。有点官话,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某人被禁止进入保险行业10年,就是因为其拿保险的资金投入股市扰乱金融市场。
前10000名成交客户享终身流量大礼包+动力总成终身质保,活动有效期至日!全新启辰D60轿车官方指导价6.98万起,详情垂询当地经销商,或登录&东风启辰&!
我中国平安人寿客户经理,有问题我们可以加微信探讨下
我是平安的,确实要涨价
我也听说了
是有这么回事,保监局有规定
和同事买了票《世界保险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一个叫保险名人堂的公司还有中国保险报都报导过的,在中保网上也有,有一起去的吗?我们可以交流交流
涨价了就不买
有人知道保险名人堂吗?我刚参加这个学习,5月20日要去北京,参加名人堂举办的《世界保险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看去年举办的效果特别赞,好多世界各国的大咖,有同去的小伙伴吗?我们还可以拼车拼住宿呢!
返本型产品都都停售了,但没听过涨价
是的,保监会规定的
保险公司基本都亏本的,不涨价可能吗,你不买有人买的好吧,黄金翡翠一样也会有人说买那个干嘛
常青树3月10日就停售了,3月8日停止录单,会有新的重疾险,但是还不一定,因为按照保监会的规定,以后的重疾险要提高保障,这样是保险公司不愿意答应的,所以根据大家的分析,以后只会有消费险重疾险,没有返本。另外根据保监会76号文件,可以实实在在确定的是理财性质的保险的利率要降低,目前华夏福临门的保底是3.5%,这2年的结算的6.5%-6.8%,在行内已经是超高了,保监会规定不能高于3%,所以理财型的保险增长利率一定是要进行大调整的。咨询华夏常青树和华夏福临门理财的可以联系我wx:jlf399 ,tel:
看看楼上这群人的回复智商刷新了下限。
早就辟谣了,不是真的,业务员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还是?
你真厉害,是的3月底很多产品停售了,想了解加我微信ICDX1787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p&&b&先上结论:不值得。&/b&&/p&&p&楼上回答的不少,有几个还是业内人士,但都没深扒。想想也能理解啊,这么一个大公司的爆款产品,把人家扒太干净了,生命危险就不说了,职业风险可是大大的……&/p&&p&不过还好,菜鸡不是业内人士,也不用匿名了,就带着放大镜,给大家撸起袖子聊聊。&/p&&p&&b&首先说下背景&/b&&/p&&p&平安福来头不小,是平安保险的拳头产品;产品面世后销量很高,也荣获了很多诸如“最优秀保险产品”、“最受欢迎保险产品”的称号,菜鸡的公众号读者里买她的人也不少。&/p&&p&除了平安之外,还有很多大公司,诸如几个XX人寿也都在卖这类产品。只是名字换个花样,比如买了“国X福”、“金X人生”、“福X倍至”。 &/p&&br&&p&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问题呢?菜鸡咨询了很多业内高手,也查询了很多资料,发现这类产品都有一个特别大的&b&共性问题&/b&。&/p&&p&&b&说来也简单,就四个字——&/b&&/p&&p&&b&捆绑销售!&/b&&/p&&p&“平安福”,其实是一款保险组合产品,全称叫“平安福健身保障计划”。&/p&&p&它有一个主险和好几个附加险。主险是终身寿险,附加险包括重疾险、长期意外伤害险、意外医疗险等,详见下表(以平安官网的30岁男性保障计划为例)。&/p&&figure&&img src=&/v2-3c959bc4a3ed9a8a2a54a59d2bd60d7a_b.png& data-rawwidth=&1556&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56& data-original=&/v2-3c959bc4a3ed9a8a2a54a59d2bd60d7a_r.png&&&/figure&&br&&p&表面一看,这一款产品就把家庭最基础的保障都涵盖了,看起来是很省心,一劳永逸,有没有?&/p&&p&打包销售的策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身无可厚非;如果能做到薄利多销,既让利又方便消费者,自然更受欢迎。&/p&&p&&b&但问题在于,平安福这个“组合包”里,恰恰相反,看似同样一大堆货色,但它一方面偏要偷工减料,另一方面更过分的是,保费还足足高出7成!&/b&&/p&&p&是不是很过分?下面菜鸡就来具体&b&扒扒它的三大坑。&/b&&/p&&br&&p&&b&第一个大坑,先来看看它怎么偷工减料。&/b&&/p&&p&对保险产品来说,&b&偷工减料可以在两方面做手脚,一是减少实际保障责任范围,二是减少保障赔付金额(保额)。&/b&&/p&&p&&b&表现1:平安福把疾病保障中,发生率最高的3种轻症给砍掉了。&/b&&/p&&p&虽然保监会没有规定轻症保障必须包含哪几种,但是它砍掉的这3个(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轻微脑中风、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对应的重疾是在保监会规定的必保6种疾病范围内。这样一砍,平安的赔付概率和费用支出降低了,但被坑的无疑是被保险人。&/p&&p&&b&表现2:通过小动作,减少被保险人能享受到的实际保额。&/b&&/p&&p&这个小动作,叫做&b&共用保额。&/b&&/p&&p&啥意思呢?由于平安福含多个险种,每个险种都有各自的保额。这里坑人的是,它的总保额,不是每项保额数目简单加总,因为寿险和重疾险共用了30万保额。&/p&&p&举个例子,如果你先患重疾赔付了28万,那你的主险合同等额减少,寿险只剩2万余额,也就是说身故了,保险公司只赔给你2万块。&/p&&p&2万块的寿险保障?确定不是在逗你么?&/p&&p&如果你分别单独买这两个险种(比如下面要举例说到的),两种保额是叠加的;而到了平安福这里,本来是图省心,结果给你鸡贼地来个保额“二合一”,是不是给心头添堵?&/p&&p&更加不能忍的是,平安涉嫌误导,对这样的重要信息并没有显要提示。菜鸡用24K纯帅的钛合金眼,找了几遍,才在官网的一个角落发现下面这句话: &/p&&figure&&img src=&/v2-2d1944147bceaa1fd3fa7f9f28eb898b_b.png& data-rawwidth=&1546& data-rawheight=&2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46& data-original=&/v2-2d1944147bceaa1fd3fa7f9f28eb898b_r.png&&&/figure&&br&&p&还是缩小版的字体,呵呵哒!&/p&&br&&p&&b&第二个大坑,就是保费还特别贵。&/b&&/p&&p&一般来说,把不同产品打包捆绑销售,因为减少了商家的销售费用,同样多的商品,打包会比分开来卖要便宜些。&/p&&p&平安福这款产品,偷工减料了不说,费用还非常“高大上”!&/p&&p&以上面提到的30岁男性保单为例,需要年交保费12527元。&/p&&p&这是多是少?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任何概念。&/p&&p&但是,当菜鸡拿来2款加起来保障责任范围跟平安福相当的其他保险产品来做对比,结果你就会发现,“平安福”不但贵,而且贵得很过分。&/p&&br&&figure&&img src=&/v2-cbc4e7c233edcad9d46581_b.png& data-rawwidth=&671& data-rawheight=&6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1& data-original=&/v2-cbc4e7c233edcad9d46581_r.png&&&/figure&&br&&p&表中右侧两款产品组合起来,和平安福的保障责任相似,但是总保费只有7116块,平安福足足比它贵了5411块,足足高出了7成!&/p&&p&太黑了!&/p&&br&&p&&b&第三个坑,就是入坑易,出坑难。&/b&&/p&&p&有人说,既然附加险这么坑,我不买附加险只买主险行吗?&/p&&p&答案是,不行。&/p&&p&平安福产品组合的要求就是,要买全部买,要退一起退。&/p&&p&那就退掉吧?&/p&&p&如果退保的话,能拿回的现金价值少得可怜。比如,年交一万多的这位男士,要是第一年退保,只能拿回400多块。&/p&&p&反正买了平安福之后,你就进退两难了。&/p&&br&&p&&b&做个小结。&/b&&/p&&p&其实,推出平安福这种坑爹产品的,不只平安一家。既然这么坑爹,为什么还卖得这么火?&/p&&p&那是因为这类捆绑销售,太符合市场心理了:大家不是都有想做甩手掌柜的懒惰心理吗?&/p&&p&面对这些套路,菜鸡还是那句老话,买保险,别偷懒。&/p&&p&需要什么保障,就买什么产品,要选那些保障责任简单明晰、能让你看懂的产品;遇到复杂的“大礼包”,一定要警惕。越大杂烩的坑越多,百分之百准。&/p&&p&以上。&/p&&p&PS:评论里有很多人提到少儿平安福,我之前也有回答过,详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对2017升级版“少儿平安福”这款产品怎么看? - 知乎&/a&&/p&&br&&p&本文内容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小小财技”(ID:caiji555)&/p&&p&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沙包大的小拳拳捶你后脑勺~&/p&
先上结论:不值得。楼上回答的不少,有几个还是业内人士,但都没深扒。想想也能理解啊,这么一个大公司的爆款产品,把人家扒太干净了,生命危险就不说了,职业风险可是大大的……不过还好,菜鸡不是业内人士,也不用匿名了,就带着放大镜,给大家撸起袖子聊…
&p&&b&之前在我微信公号“樱桃大房子”分析过,请参考:&/b&&/p&&blockquote&&b&武汉套路深,假装在调控!&/b&&/blockquote&&p&&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zI4ODY3NTY2OA%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f29b5f8df53c496e536ed34dbc31ac03%26chksm%3Dec3b830adb4c0a1cd177dfc69fc8d7ee9f51bfd11cccb2%26scene%3D38%26key%3Dc293c31fe843b7ba1a59a465fecf9dca0d42e05d32a559c4694fdc56b7fd826dcc6feef0a4cd1c1cfe441fcfbf2b6ac6ce71bf8da397%26ascene%3D7%26uin%3DMjQwNTgwNTEyNQ%253D%253D%26devicetype%3DWindows%2B7%26version%3Dpass_ticket%3DGZOnXmeAagXh338WdFavWzWDvsMcHJ95Ev%252BDk82BoYycBYCQPXzFkjHaA59%252FIDln%26winzoom%3D1%23%2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樱桃大房子&i class=&icon-external&&&/i&&/a&&/p&&figure&&img src=&/v2-5b170ed852db19313dea10b38ed0dd0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br&&/p&&p&1&/p&&p&&br&&/p&&p&&b&房价涨了多少?&/b&&/p&&p&先看二手房,在武汉四环以内,基本上二手房都一两万以上了,从2016年以来普遍翻倍。以下数据都是来自链家。&/p&&figure&&img src=&/v2-bb6d6360babab7afabcc600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b6d6360babab7afabcc600d_r.jpg&&&/figure&&p&&br&&/p&&p&1、位置较好的江汉片区,靠长江的小区代表,和记黄埔世纪江尚,2016年3月新房售价是2万,目前二手房单价在3.8万左右。&/p&&p&2、紧挨光谷广场,2号线地铁口物业,在武汉大学城片区的保利华都,日,123平米3房,成交价11789元/平米,今年7月25,同户型成交价23895元/平米,涨幅翻倍。&/p&&p&3、东湖高新区,光谷8号 ,2室1厅 ,81平米,日成交单价是1万/平米,今年9月13日成交的一套81平米的成交单价是20243。&/p&&p&4、二手房放盘最多的江岸区后湖片区,大概涨了80%左右。&br&&/p&&p&5、武昌区基本上都是翻倍。绿地国际金融城一期,2室2厅, 86平米,日成交单价是14594元/平米,今年8月10日成交的一套86平米是35847元,每平米上涨2.1万,涨幅245%。复地东湖国际,武昌区售价最高的一个二手盘,2016年2月的价格在2万左右,今年9月的价格在4万左右,涨幅也是翻倍。&/p&&p&再看新房,如果从本轮房地产去库存算,2016年开始算,新房也翻倍了。&/p&&p&下面的链家新盘地图,目前很多楼盘都处于待售状态,估计就是捂盘吧,等着卖高价。&/p&&p&&br&&/p&&p&新盘价格因为政府限价,目前大概比二手房便宜10%左右,比如后湖二手房价在20000元/平左右,比新房价约高出2000元/平。有的楼盘相比前期跌了,买到就赚到的心态,导致武汉新房普遍一房难求。&/p&&p&于是就出现了这个段子,“全款的往里走,按揭的不要堵门口,公积金的请把小黄车挪一挪。”常见半夜鸡叫偷偷开盘,买房要靠关系。&br&&/p&&p&据“汉口买房”统计,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这一年限购限贷的时间里,394个项目,其中武汉本地项目379个,鄂州项目15个。除开纯新盘,以及无加推、仅一次加推的项目,可统计房价涨跌的项目还剩199个,&b&其中上涨项目141个,&/b&下跌项目10个,无变化项目48个。涨的最多的是下面这几个楼盘。&/p&&p&&br&&/p&&p&&br&&/p&&p&&b&武汉主城区房价排名:&/b&江汉25936,武昌25772,硚口19941,东湖高新17755,江岸17354,洪山15725,汉阳15003,青山12800,经开12278。&/p&&p&&b&武汉远城区房价排名:&/b&东西湖12199,江夏10263,黄陂8819,蔡甸8170,鄂州6850,新洲6292,汉南5937。&/p&&p&&b&同样是限购限购一年来,武汉主城区房价涨幅:&/b&青山区17.35%,经开区14.86%,汉阳区12.89%,武昌区12.36%,洪山区9.98%,江岸区8.81%,东湖高新区7.17%,硚口区6.38%,江汉区2.73%。&/p&&p&&b&远城区涨幅:&/b&汉南区34.18%,新洲区32.01%,蔡甸区29.78%,黄陂区20.8%,江夏区10.99%,东西湖区7.33%,&b&鄂州63.29%&/b&。&/p&&p&呵呵按照武汉官方的报道,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糊弄小孩的)&/p&&p&&br&&/p&&p&&br&&/p&&p&2&/p&&p&&br&&/p&&p&&b&楼市现状&/b&&/p&&p&关于武汉最近的市场行情和乱象,我精选了几条国庆后武汉读者给我的留言。&/p&&p&&br&&/p&&p&&br&&/p&&p&1、坐标武汉,我一个刚毕业的朋友这一个月买房受尽了苦,&b&新房被政府压价价格便宜但是买不到,想买得私下给开发商塞20万还不知道找谁塞&/b&,买二手房因为房价上涨太快连续两次被房东毁约,替他心急。&/p&&p&2、武汉现在新房也是一房难求,比如汉阳区某盘,偷着开盘还抢的打架,后来干脆半夜开盘,也基本是秒光&b&,原因是二手房均价1.7万,新房因房管局不让涨只有1.5万,加之买房的人又特别多,&/b&所以出现了这种抢房的情况。武汉的大部分新房秒光基本上都类似。&/p&&p&3、国庆看了武汉的盘,&b&全是房价+精装修,但装修明显水份大,这是变相加价!首付时要把装修的部分付清!&/b&这让刚需非常难受,几乎没有毛坯房。&/p&&p&4、武汉是各种茶水费,九月开始越来越多必须全款的盘入市,半夜认筹,半夜临时开盘,或者楼盘A借用楼盘B的营销中心认筹只通知“少数&客户,各种怪象&b&,别的城市升级了限购政策,武汉政府坚持扛住不动。&/b&&/p&&p&5、武汉基本都带精装修,且精装修得全款,肯放贷款的银行不多。刚需十一上车,明天去交首付。&b&办理的建设银行的贷款,支持装修贷款,贷 9 年&/b&。现在贷款利率上涨 20% 。&/p&&p&6、武汉从去年春节到现在我关心的几个二手楼盘涨幅在50%到70%,汉口中心城区新盘最近减少,万科的几个新盘平稳推盘,价格稳中有升,买方观望气氛较浓,个人感觉&b&异地人在汉置业是新盘买家的重要来源之一。&/b&&/p&&p&7、武汉继续在日光,不会限售的!&b&地方政府一直在鼓励买房!都有套路的!&/b&光谷东,涨的疯,中法新城蔡甸已经更疯了,一些垃圾开发商已经鸡犬升天了!这么多人连夜排队,避开监督夜间临时开盘,到底在监管还是默认?3&/p&&p&&br&&/p&&p&&b&库存量极低&/b&&/p&&p&其实不是武汉暴涨,其它城市都暴涨,只是具体到每个城市,爆炒的原因又有所不同。上次我分析的杭州今年还在暴涨,主要是因为大规模棚改的原因。&/p&&p&武汉呢?&/p&&p&&b&一方面是因为库存过低,供给量不足,另一方面,是地方打的一手好牌,导致需求量源源不断。&/b&&/p&&p&根据武汉市房管局的市场供应计划,今年全年商品房供应量将达到3800万平米,而住宅部分预计会达到2400万平米左右,而前三个季度累计新增商品房1847万平米,商品住宅新增供应1348万平米,距离全年目标仍有较大地距离。&/p&&figure&&img src=&/v2-1a21d44dec817fb4e04a63cfa3949e5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1&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1& data-original=&/v2-1a21d44dec817fb4e04a63cfa3949e5e_r.jpg&&&/figure&&p&&br&&/p&&p&而成交呢又持续热销。&/p&&p&据亿房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九月份武汉新建商品房共成交21019套,其中商品住宅成交12794套,经济适用房、双竞双限房、福利房等保障房项目成交3904套,商铺和写字楼等其他非住宅成交4321套。全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增加7.2%,同比减少31.7%。&/p&&p&&b&今年前3个季度,武汉累计成交新建商品住宅约12万套&/b&,创历史新高&b&。去年&/b&全年成交29.28万套,而商品房成交了&b&34.38万套。排名全国第一!&/b&&/p&&p&&br&&/p&&figure&&img src=&/v2-4d9de82b4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4d9de82b48_r.jpg&&&/figure&&p&&br&&/p&&p&武汉这些年的新房成交量真是连续傲视中部兄弟省会城市。&/p&&figure&&img src=&/v2-d9bbfadd12741a7aec9bdf5f6299949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v2-d9bbfadd12741a7aec9bdf5f6299949a_r.jpg&&&/figure&&p&&br&&/p&&p&&b&目前库存还剩多少呢?&/b&&/p&&figure&&img src=&/v2-c7e551aa921bf23b0f0a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c7e551aa921bf23b0f0ac_r.jpg&&&/figure&&p&&br&&/p&&p&今年5月份,媒体的报道是只剩1.6个月,目前还剩多久,我在武汉房管局网站上没有查到官方数据,从供给量和成交量来估算,&b&应该不会超过3个月。&/b&&/p&&p&&br&&/p&&p&&br&&/p&&p&今年市场的新房供应量,主要取决于过去两年的土地供应量,应该说,武汉这几年的供地并不少。2015年武汉土地出让宗数为451宗,出让面积为2193.01万平方米。2016年武汉土地出让宗数共为374宗,土地出让面积为2026.87万平方米。&/p&&p&&br&&/p&&p&不过过去两年土地流拍率比较高,成交量相比出让量低不少,但去年比前年整体还是好点。&/p&&figure&&img src=&/v2-c34e57d40cc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3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v2-c34e57d40ccb_r.jpg&&&/figure&&p&&br&&/p&&p&据武汉新浪乐居不完全统计,2016年武汉市共计成交约161宗地块,成交金额1075.53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p&&p&因此,市场未来潜在的供应量应该不少,但超过一半集中在远城区。目前房企都在捂盘惜售,同时也是因为限价的原因,低了不想开盘吧,但明年总要面市啊。&br&&/p&&p&据亿房网统计,四季度会迎来楼市供应的喷发期,10月份全市预计会有多达78个项目开盘加推,汉口以及光谷区域将成为市场重点供应区域。根据武汉官方的说法是,到年底,库存量有望回到8个月。&/p&&p&而另一方面,从需求来看。&/p&&figure&&img src=&/v2-dcdde857a7b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cdde857a7b4_r.jpg&&&/figure&&p&&br&&/p&&p&据说武汉去年拆迁很多,给市场贡献了大量需求,今年的棚改比去年少了点。今年的购房群体,主要来自外地人。&/p&&p&&b&通过大数据调研分析,发现其中接近四分之三的人都来自湖北的其他市(荆州、孝感、黄冈地区的人最愿意在武汉买房),25.4%的人来自其他省份,河南人比较多。&/b&这说明,外地购房者依然是武汉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主力。&/p&&p&从年龄结构来看,年轻人正逐渐成为武汉购房主力。其中,27岁左右购房需求最强烈。&/p&&p&这一点,其实是核心省会城市的共同特色,武汉和成都、长沙、合肥差不多,教育、就业、医疗等条件集中,都是该省唯一的中心,对周边城市人口吸附力强,购房群体超过一半是靠该省的地市级,以及在外地城市打工计划以后回去的本省人。&/p&&p&在房价上涨时,这些外地人都跟风来了,原本不打算买房的,都害怕涨以后再也买不起了,于是都来追涨了。&/p&&p&至于限购,一般都有亲戚家人在本省,找个买房名额通常不成问题。&/p&&p&&br&&/p&&p&&br&&/p&&p&4&/p&&p&&br&&/p&&p&&b&调控不力&/b&&/p&&p&下面我们来看看武汉的调控政策。&/p&&p&去年下半年连续出台四次限购政策,8月31日武汉限贷政策落地,二套房首付提至4成。10月3日,武汉重启限购,主城区二套房首付五成。11月15日武汉限购加码,外地人买首套房需社保缴满两年,外地人禁购两套,本地人禁购三套。12月22日,武汉扩大限购范围,新增江夏黄陂东西湖,但还剩下蔡甸区、汉南区、新洲区、黄陂部分地区(如横店、前川)不限购。外地人在武汉不限购区域是不受限制的。&/p&&p&&b&即使在今年4月底,武汉库存只剩1.6个月,武汉后来也牢牢顶住了住建部的压力,没有进一步出台其它城市纷纷跟进的限售政策,仅仅局限在长江新城近期起步区内限售,出了跟没出一样。&/b&这一点,长沙就听话多了。&/p&&figure&&img src=&/v2-0cdaae71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0cdaae71a_r.jpg&&&/figure&&p&&br&&/p&&p&正如上面这图中所说,&b&在两次最紧要的关头,武汉都即时想办法通过放松落户,达到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奇效。&/b&&/p&&p&据武汉市官方介绍,为了在新一轮人才争夺战中赢得先机,今年1月,该市提出实施 “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3月,宣布大学生在读期间,可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解决留汉大学生住房难问题;4月,全面放开大学生落户门槛;设立人才安居房建设基金;每年提供1万个以上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6月,出台9项贴心政策措施,涵盖安居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各领域。&/p&&p&说的比唱的还好听,&b&也许我们不该怀疑武汉吸引人才的决心,但客观上,通过放开落户,达到了变相放开限购的目的,导致了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加剧了楼市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导致了今年上半年武汉楼市的疯狂局面。&/b&&/p&&p&然而,在住建局的统计数据上,武汉的成交价并没有涨多少,而是“保持平稳”!&/p&&p&&br&&/p&&p&反正数据都是做给上面看的,保持平稳,也就可以免遭进一步调控了!&/p&&p&武汉房价要“保持平稳”,其实很容易,因为远城区成交占比一半,多上些低价盘,立刻就可以拉低房价。&/p&&p&就在今年国庆前,武汉市房管局出台政策,然后也被列入媒体广泛报道的新一轮调控名单中,然而,一看内容就让刚需吐血。&/p&&p&&b&调控规定“在销售商品房时,不得以要求购房人一次性付款,或采取一次性付款优先选房等方式,拒绝购房人正常使用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购房。”&/b&&/p&&p&完全不见硬一点的政策,连个限售都没有!所以有武汉的刚需跟樱桃小房子抱怨,这是哪门子调控!&/p&&p&&b&下半年,武汉市场开始变化!&/b&&/p&&figure&&img src=&/v2-0e2cccffcc4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70& data-rawheight=&2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0& data-original=&/v2-0e2cccffcc48_r.jpg&&&/figure&&p&&br&&/p&&p&由于贷款利率上涨过快,十月份来,市场开始变冷,二手房市场放盘业主心态也在变化,放盘价格出现松动。&/p&&p&&b&然而,武汉托市举措又来了!&/b&&/p&&p&8月,武汉提出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房,10月11日,武汉正式发布留汉大学毕业生落户、住房、收入新政。&b&专科以上落户零门槛,&/b&不超40岁,拿着毕业证就可以落户。&b&大学生在读期间,可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b&号称这一招可以解决留汉大学生住房难问题。买房租房打8折,还有最低薪酬控制:大学专科生4万元、大学本科生5万元、硕士研究生6万元、博士研究生8万元。&/p&&p&武汉每年有30万大学生毕业,这个新政目标,是想确保今年留下18万大学生,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p&&p&武汉这个大学生落户政策,又引发了一些购房者的恐慌!很多人都问我这个政策的影响。&/p&&p&不得不感慨,&b&武汉套路真是深啊!&/b&&/p&&p&人为在制造楼市恐慌!羊群效应武汉不会不懂吧?&/p&&p&&br&&/p&&p&&br&&/p&&p&5&/p&&p&&br&&/p&&p&&b&未来走势&/b&&/p&&p&靠这个就可以挽留住人才了吗?也要问企业愿意给出最低工资不,还要看大学生愿不愿意留在武汉呢!&/p&&p&武汉的产业发展怎么样呢?&/p&&p&2016年,武汉GDP首次突破万亿大关,1.19万亿,确实是中部城市第一名。增长7.8%。但武汉的GDP主要靠投资!&/p&&figure&&img src=&/v2-a69b0e52a6e033ab318df1ecd9717f5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v2-a69b0e52a6e033ab318df1ecd9717f5f_r.jpg&&&/figure&&p&&br&&/p&&p&看看,去年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93.17亿元,&b&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517.44亿元,占比达到35%,超过三分之一,也难怪武汉把房地产当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小心呵护着,对武汉经济贡献大啊!&/b&&/p&&p&再看看武汉的财政收入,2016年全年财政总收入24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2.1亿元,这其中税收收入又只有1091.9亿元,增长7.5%。&/p&&p&&b&而土地出让收入呢,去年首次突破千亿了!比肩武汉的税收收入!可以说武汉是不折不扣的依靠土地财政的城市。&/b&&/p&&p&数据显示,2016年末,武汉常住人口达到1076.62万人,比上年增加15.85万人。武汉面积8594平方公里,面积比广州上海大,比北京小一半。&/p&&p&长期来看,武汉还是有潜力的,毕竟人口多,又是湖北的唯一一个中心,也是中部的龙头省会城市。&/p&&p&但大家关注的重点是中短期,比如五年内会怎样。&/p&&p&&b&短期,比如一两年内,武汉市场还是会以稳定为主,已经涨翻倍了,向上的空间不大了,哪怕是政府极力的维护市场,创造需求,但随着贷款利率的提高,市场的购买力会逐渐承受不起,&/b&刚毕业的大学生,除非是人家家里支持首付,不然哪来的钱买房,一部分人会慢慢率先离场,赚足了一倍,满意了,拿着现金,等着去一线城市抄底。&/p&&p&据樱桃小房子了解,&b&已有一些投资客开始套现撤出武汉。&/b&刚需该买的都买了,现在主要是一些没有经验的购房者,也就是大妈级的人在跟风买,虽然不一定是投资,有可能是担心再涨,先买了以后再住的打算。&/p&&p&但为什么暂时不会跌呢?因为这些买家也不着急抛售,一是手里头还有资金支撑,毕竟现在弄几个消费贷是太容易了!二可能也是打算以后住的,亏不亏无所谓。&/p&&p&而中期,&b&比如两年以上到5年内,我觉得会有下跌空间!比如20%以上。(呵呵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幅度其实是我瞎蒙的,市场规律,涨狠了就需要回调。)&/b&&/p&&p&为什么?2年后,市场的供应量慢慢就跟上了,而需求这一波集中释放完了,韭菜需要时间培养,而且一旦下跌预期形成,本来想买房的,都要观望了,市场永远都是这样,买涨不买跌!&/p&&p&哦下跌预期怎么就能形成的?这就跟国内外的货币大环境有关了,未来五年的调整趋势已定!不确定的只是时间点来的迟早而已!&/p&&blockquote&&b&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樱桃大房子(ytdfz8),可获得联系方式咨询樱桃,也可以入地产交流群交流;&/b&&br&&b&樱桃大房子,一名资深财经女记者和地产评论人,十年来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专注于房地产江湖;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风格,让你学会如何买房投资,如何让财富增值&/b&&/blockquote&
之前在我微信公号“樱桃大房子”分析过,请参考:武汉套路深,假装在调控! 1 房价涨了多少?先看二手房,在武汉四环以内,基本上二手房都一两万以上了,从2016年以来普遍翻倍。以下数据都是来自链家。 1、位置较好的江汉片区,靠长江的小区代表…
&p&国内保险行业销售人员不仅道德败坏吃相难看洗地水平差,文化水平也差到令人发指。自己卖的产品自己都读不懂,了解也了解不清楚,天天把人当傻子,签字之前你是爷爷是奶奶,签完字以后人都找不到了。&/p&&p&之前写过一个类似答案,刚好前几天又有个保险业务员来我家推销类似产品被我碰上了,我外婆今年快八十了,看都看不见,我就看见她在那边念条款要推销一份“帮孩子理财”的保险。&/p&&p&我家是干休所,老人家们大多节俭又有点闲钱,老了老了也想给下一代人留点什么。以前我都只有周末才在家,最近放假所以我工作日也在家,就发现经常能碰见这一类推销员。&/p&&p&哟,敢情你们都是周末不敢来怕看见成年人,就周一到周五来糊弄老年人是吧。七八十岁都看不清合同对外面人又没防备,真当我们好欺负是不?&/p&&p&我叫她解释一下现金价值表里的数值并且计算一个收益率给我的时候,她表示自己数学不好算不出来,搞不清楚。好吧,我又用同样的办法怼回去了一次,相信我家短时间之内再也没有他们公司的保险业务员上门来喝茶吃水果了。&/p&&p&之前那篇写的早,没多少人看见,今天刚好看见这问题了,就分享一下上一次的维权经历,从合同的角度来解读一下问题。保险业务员不实宣传诱骗签字,最后还去我评论区底下骂我外婆不长眼看不懂合同自己活该还怪保险行业,吃相真的难看到我看不下去。骗就是骗了,误导了还说这是合理推销手段为了卖出去所以进行了一定的美化?&/p&&p&能不能有点职业操守了?&/p&&p&利益相关:坚持投诉保险业务员和退保一百年的半吊子法学生。&/p&&br&&p&以下是上一篇的答案:&/p&&p&保险业声誉差具体原因就在于保险公司的KPI考核机制导致保险行业的无序化,销售员为了完成业绩无良推销产品。这里以自己的案例以及与保险公司维权拿回因恶意推销最后取回本金的过程大致解读一下保险合同里的陷阱和玄机。
&/p&&p&2009年我外婆被查出来癌症III期,觉得自己可能时间不太多了,老人家素来更疼爱我一点,所以决定帮我存一点钱怕我以后没出息没钱花。那阵子经常有保险业务员来上门推销,我高中住校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里,对这件事也不知情,于是我外婆就在去化疗之前一个人偷偷地买了这份保险。
&/p&&p&13年我年满十八岁,那年过年的时候我外婆把那一本保险合同拿出来交给我,说我成年了以后就自己保管,这保险只剩一年就交完了,她会帮我交完。她表示&b&这份理财保险每年能拿百分之五的利息,年终还有保险公司的分红,交十年就能拿回本金了&/b&,到那时候我大学毕业,这笔钱就给我以后读书嫁娶用,&b&被保险人是我,受益人也是我&/b&。
&/p&&p&我听到的时候很感动,然后觉得这份保险听上去还不错嘛,最起码能够跑赢定存,十年取回本金也不算特别长。但是拿到那本合同我就根本笑不出来傻眼了。因为职业缘故我总是会对里面的条款以及数值分外关注,粗略看了一眼就发现有哪里不太对了。
&/p&&p&这份保险的险种为&b&平安保险公司的《金裕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b&,由于年代久远那份合同因为我维权成功被保险公司收回,所以我只能在仅有材料里找到相应的有争议的条款来给大家解说一下了。由于合同太长我稍微节选一部分有用的信息给大家看一下。
&/p&&p&用我外婆的说法,当时业务员来表示交五年,然后&b&每年都能拿百分之五的利息+分红&/b&,十年取本,那么到底能不能拿到这么多呢,这里面究竟是不是大有乾坤呢。
我仔细看了一下合同,发现这里有这么一栏:&/p&&br&&figure&&img src=&/v2-a887d7ee202f8fb05253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1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a887d7ee202f8fb05253_r.png&&&/figure&&p&这个生存保险金下的解释里,每两年给付基本保险金额10%,那么一年也就是5%,那么是不是如此呢。
&/p&&p&下图是我在之前的存档里找到的保险现金价值表。一般合同后都会附一个,首先买保险要给大家普及一个概念,就是你要搞清楚里面的几个数额和名称的具体指代,不然就很容易上套。大部分买保险的都不会仔细去看这个附表,数字太多看都看不懂。但往往陷阱就在里面。
&/p&&p&以下是产品类型及每年投保金额,也就是他们会出具的保单。&/p&&br&&figure&&img src=&/v2-4a9fd3b254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1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4a9fd3b254_r.png&&&/figure&&br&&figure&&img src=&/v2-b30c685db014c80d4294a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b30c685db014c80d4294a_r.png&&&/figure&&p&第二列的这个期交保险费就是每一年要缴纳的保险金额,累计保险费就是我们所谓的保费,也就是这几年累计下来缴纳的保费,由于是五年缴清,因此从第六年开始都保持这个总数。
&/p&&p&然而这个生存金始终都是10,000/2Ys,再看到上面那个基本保险金额100,000,你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5%只是这个基本保险金额的5%,而不是你认为的你缴纳的全部保费的5%。计算可以得知&b&每年的利率只有1.912%,甚至连2%都没有到&/b&。
&/p&&p&再看这个红利就更加少了,到第五年之后稳定下来,每年也不过是缴纳金额的0.42%-2.99%的这个阈值。我查了一下我之前几年的账,最高的一年也就不超过1.3%。
&/p&&p&计算之后就发现每年利率大概就是3%左右,与业务员所宣传的每年5%+红利相去甚远。26万存银行大概数字也比这个高。我查了一下今天的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是3.635%,还是零存整取,收益超过这个保险不少。
&/p&&p&那么这份保险是否就是一份如他们所说的理财产品呢?众所周知理财产品如果临时取出最多也就损失一部分利息,本金可以随时拿出来。于是我在合同里发现这样一个条款:&/p&&figure&&img src=&/v2-1cfca8ccd96edc_b.png& data-rawwidth=&528& data-rawheight=&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8& data-original=&/v2-1cfca8ccd96edc_r.png&&&/figure&&p&这个身故保险金即投保人死亡才可以获取这笔保险金额,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也就是赔偿给你你每年缴纳的保费。
而这份保险的&b&保险期间是被投保人的终身&/b&,需到&b&被保险人身故&/b&才可以赔偿。这意味着它没有几年就到期了的这个说法,&b&这是一份除非我死亡,否则我只有退保才能拿到这份钱的保险&/b&。
&/p&&p&那么退保可以得到多少钱呢?我翻了翻一整本合同,在合同最后几页看见了这样一个条款。
&/p&&figure&&img src=&/v2-941cfc9db7caf70654aef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1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941cfc9db7caf70654aef_r.png&&&/figure&&p&我们自收到解除合同申请书之日起30日内向您退还本主险合同的&b&现金价值&/b&。
翻阅上面的现金价值表可以发现,这个现金价值逐年上涨,但是到了它列举的最后一年,都始终没有超过你最初所缴纳的保费。
那么这个十年保费可以拿出来的说法从何而来呢?我们粗略计算一下。
&b&X(现金价值)+5000Y(年数)=Z(退保时可领取的金额)&/b&
将表格中的数字带入,可得知在第九年的时候退保可得到232,260+红利,第十年时获得272,070+红利,略高于投保金额261,500元。
所以这就表示着这份保险在第十年时根本无法取回保费,只是其&b&退保时的现金价值+所谓的利息刚刚和保费一样多而已&/b&。这意味着你如果要退保,那么这份保险前十年都是保险公司帮你存着,你十年只能从中得到10,570cny的利息。以银行定存2%来算,我们也最少可以获得约52,000cny
&/p&&p&所以这根本不是一份什么理财保险,这根本就是拿着红利作幌子的人身保险,且赔的还没有你投保投的多。
&/p&&p&&b&这下问题就来了,被保险人是我,受益人也是我,而我除了死亡就无法拿到这笔钱,所以如果我要成为受益人,那么这笔钱永远都不会赔偿到我手上,我唯一能获得的就是每一年过年时由平安保险公司发来的六千元左右的压岁钱,你告诉我我要依靠这个来保障人生,我简直感觉保险公司在侮辱我全家的智商。&/b& &/p&&p&我瞬间感觉头有点大,倒不是说多需要这笔钱,而是这笔钱毕竟不是个小数目,保险推销员在这里颠倒乾坤,就这样骗我家里人的钱,我不甘心。
&/p&&p&我反复查看合同,试图找到破绽可以让我没有损失取出这笔钱。终于我发现在投保人和被投保人的签名都是我外婆签的,投保人签的是她的名字,而被投保人的名字写的是我的,旁边签了我母亲的姓名。
&/p&&p&我问我外婆:“你为什么会代签这个被投保人名?”
我外婆说:“业务员叫我签的呀,他说可以的,能生效的。”
&/p&&p&我一想这不就代签名吗,合同代签名不能生效啊,也没有什么委托书在。于是我赶紧去搜了一搜保险法,终于在里面找到几条可以用的法条。
&/p&&blockquote&&b&第三十三条 投保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保险人也不得承保。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不受前款规定限制。&/b& &b&第三十四条 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b& &/blockquote&&p&我外婆为我投保那年我才14岁,仍然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且无论是我本人还是我的法定监护人都没有阅读过这一合同和条款,我心头大喜,凭这一条就可以告他们协商使合同无效。
&/p&&p&于是我拨打了之前这个业务员的电话希望他对此作出解释,但他表示自己已经跳槽到太平洋保险公司了,不在平安做了。打电话给平安,他们表示这个业务员离职了,这件事很难办。
&/p&&p&保险业务员的变更不告知客户我觉得这事儿也挺迷的,好吧,找你没用那我就去找客服。有漏洞就直接走投诉,不听他们跟你解释和啰嗦。
&/p&&p&其实投诉也就还好,并没有那么复杂。毕竟这个业务员已经跑了,而且代签名是个致命错误,做个笔迹鉴定基本上也就可以判定了。
我把之前的法条和相应的问题写成材料与保险公司进行讨论和协商,并以其欺骗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干扰投保人做出正确判断为由和他们交涉,希望他们可以直接解决问题,不要闹到保监会去扩大影响。
&/p&&p&金额最后在十个工作日内回到了我的账户,不过即便如此也算是白白损失了四年的利息,不过后来想一想总强过一直因此受骗扩大损失。
&/p&&p&保险行业的投保金额和理赔金额多是经过精算的,当下有投资想法的人多,但真正有思辨能力的人少,难免会被业务员的陷阱迷惑,保险业务员抽成均为佣金制,签完一单算一单,为了业绩不择手段,从来都是售前服务极佳,每天上门求爷爷告奶奶,但往往理赔难,理赔慢,且陷阱重重。保险业务服务差,并总是坑骗缺乏社会经验的老年人,风评极差又失信于人。
&/p&&p&提高保险行纪人个人素质,保监会及保险公司尽可能的进行监管,不要把得到损失的风险完全转嫁在消费者身上,对必要的事件进行告知,保险界才有可能稍稍被洗白,摆脱这个类传销的恶名。 &/p&
国内保险行业销售人员不仅道德败坏吃相难看洗地水平差,文化水平也差到令人发指。自己卖的产品自己都读不懂,了解也了解不清楚,天天把人当傻子,签字之前你是爷爷是奶奶,签完字以后人都找不到了。之前写过一个类似答案,刚好前几天又有个保险业务员来我家…
&b&小公司理应有自己的优势,只是绝大部分国内的中小险企没有发挥出来。&/b&&br&买东西都图个性价比,保险也是一样。&br&性,在保险市场上体现为两部分,产品和服务。&br&&b&产品上,&/b&国内的保险产品创新一直难以冲出泥潭,寿险大比收益率,车险全都一个脸。大公司的产品其实并没有比小公司要突出很多。&br&&b&服务上,&/b&这个我不多说,保险服务是长久之计,难解小公司燃眉之急。要像友邦那样堆出高素质的营销员,要像人保那样只要在中国,车子出了事故基本都能2小时赶到现场。不是小公司立刻就能做到的。&br&&b&价格上,&/b&大公司的费用管控由于规模效益,普遍比小公司要好很多很多,举个例子,前一阵子美亚宣布停止国内车险运营,你看,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公司AIG(当然在国内是个小公司),2014年车险保费收入3000多万,赔了一两个亿。可见小公司要在国内市场上生存何其艰难。和大公司打价格战最终的结果只能呵呵呵呵。&br&&b&当然,这两点都不是最最关键的,渠道为王,销售制胜。&/b&&br&中国人寿、人保,全国超过四十家分公司,数千的销售网点,数十万的营销队伍。这是几十年的积累,中小公司是不可比的,拥有这些资源,让国寿、平安、人保这些公司,把哪怕不那么出众的产品送到那些并不了解市场的客户的手上。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中小公司更多把视野转移到互联网上,因为线下战成本实在太高,打不赢的。&br&&b&那么小公司出路在哪?&/b&&br&以下为个人YY,勿字斟句酌。&br&&b&1、明确自身优势&/b&&br&上面黑了下美亚,这里夸一下。国内做车险亏的很多,但还没几家敢于直接放弃这块业务。咬着牙也坚持,哪怕没有啥出路。美亚现在明确了定位,作为外资公司,更多地去做涉外责任险,境外旅游,为国内的外资企业提供保险服务。因为在这方面美亚肯定更加专业,也更能控制成本,同时分支机构也能更多放在外企较多的大城市,大大节约成本。&br&&b&2、切入口要小&/b&&br&如果研究一下现在各大保险公司的战略,其实会发现不少差异,国寿,人保,中华联这些公司往往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在经济欠发达城市,还有农村,这些公司具有统治地位。因为这些公司普遍网点全,知名度高。而像平安,友邦这些公司,走的都是中心城市辐射战略。在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抢占业务,再侵蚀周边。小公司对于自己的战略要理解清楚,盲目以全国性公司自居,在管理和资本跟不上的情况下,疯狂铺机构。可能就是马入夹道,不能回头。&br&&b&3、产品定位要新,风险管控要严&/b&&br&这点在国外的小保险公司里做的比较好,美国许多公司只在一个州开展业务,产品定的很窄,目标客户群很清晰,比如之和本州的医院做医疗责任险。和渠道关系也很牢靠。保费虽不多,但是盈利不少。有些产品风险在全国看来可能很大很不好控制,因为地方差异性太大,但是如果限制在某一个地区,公司对渠道的掌控性就能大大加强,风险也能较为精确控制,配上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大事可成。&br&&br&YY结束,浑身舒爽~
小公司理应有自己的优势,只是绝大部分国内的中小险企没有发挥出来。 买东西都图个性价比,保险也是一样。 性,在保险市场上体现为两部分,产品和服务。 产品上,国内的保险产品创新一直难以冲出泥潭,寿险大比收益率,车险全都一个脸。大公司的产品其实并…
&figure&&img src=&/aca2de6e32d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aca2de6e32d_r.jpg&&&/figure&&b&买保险,选公司还是选产品?&/b&&br&&p&&b&一个常见的问题&/b&&/p&&p&很多人在咨询我的时候,会提出一个问题:&strong&买保险,是否应当选择大公司的呢&/strong&?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今天在此,我将做一个详细的解答。&/p&&br&&p&中国的保险市场,主要分为财险和寿险公司。而财险公司,一般人接触最多的就是车险,基本被人保财、平安财、太保财等瓜分,比较同质化,所以不存在太多选择问题。今天我们主要谈针对个人的寿险公司。&strong&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财险公司、健康险、养老险公司涉足个人保障业务,我们也必须将这些公司一起考察。&/strong&&br&&/p&&br&&p&我先一句话总结:&strong&个人买保险,如果是保障类的寿险、重疾险等,先看产品,再看公司。如果是医疗险、投资型保险等,既看产品,也看公司&/strong&。接下来,我仔细阐述一下。&/p&&p&首先说一下中国的保险公司的发展变化:&/p&&p&最早的保险机构雏形,早在民国就有了,AIG就在上海成立的,但新中国因为搞社会主义,都政府保了,就不需要保险了,于是只有一家人保,搞搞对外业务。后来改革开放了,中国又需要保险了, 于是人保又重新供出来,加上蛇口的平安,海外回归的太平,这就是最早的几家保险公司,都是有政府背景的,毕竟社会主义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保险公司越来越多,92年友邦进入中国,96年新华泰康成立,再加上产寿分离,加上越来越多的专业健康险、养老险公司成立,现在中国的保险公司实在是不少,并且会越来越多,毕竟要赶上人家发达国家。&/p&&br&&p&但是一般人对保险公司“大不大”的印象,其实是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的,往往是依据广告和网点来衡量,基本上知道的就是一些历史较长,广告较多(一方面也是钱多)的保险公司了,比如人保(picc)、国寿、平安、太保、太平等。这些公司也是业内老牌的保险公司。&/p&&br&&p&但实际上大的保险公司都是集团化的,比如人保,人保财业内第一,但是人保寿比较新,份额就比较低,那你说人保寿险公司是不是大公司呢?国寿也是如此,中国人寿寿险规模第一,但是财险就差点。平安人寿和平安财险都是二三名的水平,但是健康险和养老险你可能就没怎么听过(其实这块儿产品反而很好)&/p&&br&&p&群众在意保险公司的大小,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理解什么是保险公司的大小。&/p&&p&&strong&是保费收入?(什么保费?规模保费/原保费)&/strong&&/p&&p&&strong&是市场占有率?&/strong&&/p&&p&&strong&是注册资本金?&/strong&&/p&&p&&strong&是管理资产规模?&/strong&&/p&&p&&strong&是亿元保费投诉率?&/strong&&/p&&p&&strong&是理赔金额?&/strong&&/p&&p&&strong&是分公司多少?&/strong&&/p&&p&&strong&是产品体系的全面与否?&/strong&&/p&&br&&p&实际上,如果把这些动态的指标做个加权,是可能得出个中国寿险TOP10的,但是具体在某年,可能有30个TOP10,跟中国TOP3大学有5所一样。&br&&/p&&br&&p&P.S. 现在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寿险的国寿和财险的人保还是稳居第一。&/p&&br&&br&&p&中国保险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有特殊国情的, 一方面,是央企和国资背景的险企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一方面,中国的保险市场还具有很大的潜力,于是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成立保险公司。&br&&/p&&br&&p&如果说以前人保一枝独秀是1.0时代,人太平新泰是2.0时代,那么现在已经是3.0时代了。&/p&&br&&p&从寿险来说,友邦之后,越来越多的险企进入中国,和中国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上头规定的),经过一番摸索,现在的合资寿险公司越来越成熟:&/p&&p&&strong&中意人寿(外方股东意大利忠利保险集团)&/strong&&/p&&p&&strong&工银安盛(外方股东安盛集团)&/strong&&/p&&p&&strong&同方全球(外方股东荷兰全球人寿)&/strong&&/p&&p&&strong&中德安联(外方股东安联集团)&/strong&&/p&&p&&strong&中英人寿(外方股东英杰华集团)&/strong&&/p&&p&&strong&招商信诺(外方股东信诺集团)&/strong&&/p&&p&等等。&/p&&p&更不用还有早就进入中国的友邦,和提供高端医疗服务,但是由中国的保险公司承保的&strong&BUPA、MSH&/strong&等&/p&&br&&p&那么该如何定义这些服务和产品可能更有经验,但是由于历史和管控的原因,保费规模和知名度不如平安国寿的合资公司呢?&/p&&br&&p&还有一些最近几年,由于独到优势,飞速发展的中资公司,和谐健康、华夏、天安、弘康、众安、复星等,或者几年后市场规模就上升成为“大公司”了。&/p&&br&&p&P.S.外资财险公司我就不说了,实际上苏黎世、安联、美亚等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服务、产品、声誉,可能是胜于国内的财险公司的。&/p&&br&&p&再说中国独特的保险监管制度:&/p&&p&&b&一个字:稳。&/b&&/p&&p&综合了《保险法》,保险保障基金,“偿二代”,中国的保险可以说几乎是全球最安全的,人寿保单更是非常的安全。&/p&&p&简单来说,保险公司如果经营不善,国家会及时警告,要求增资,或者保险保障基金托管等,实在倒了,就指定别的公司接收保单和责任准备金等,保单仍然有效。可以说,在中国买保险,安全层面基本是最放心的,尤其是寿险。&/p&&p&&strong&当然,投资型保险的收益可不能保证。&/strong&&/p&&p&想具体了解中国的保险监管体系的,可以网上搜寻相关资料,挺多的,关键词我也说了。&/p&&br&&br&&p&综上,可以解决:&br&&/p&&p&“大公司是不是比小公司安全”&/p&&p&“小公司是不是容易倒闭”&/p&&p&这类问题。因为首先你很难说清楚什么是大公司什么是小公司,其次是公司的规模大小和安全性基本没关系。&/p&&br&&br&&p&&strong&再说公司和产品的关系。&/strong&&br&&/p&&p&如果你把平安、国寿等定义为大公司,那么你会发现,从产品的角度上来讲,大公司的产品通常是不如所谓的“小公司”的,原因有几点:&br&&/p&&p&一、中国的保险业还很落后,经过了两次费改,新兴公司的产品往往更能适应这个潮流,所以在产品上更能创新,更有费率优势。费率,是保险的核心要素。&/p&&p&二、大公司运营成本、广告成本、销售成本高,羊毛出在羊身上,我在8线城市都能看到中国人寿,而你在北上广和他们以一样的费率买一样的产品,实际上你是亏的。&/p&&p&三、大公司调头难,尤其上市公司,有利润方面的考虑,有人问我,某些公司为什么定价比市场高一些?那是因为这样它的利润最大,不多谈。&/p&&br&&p&新兴公司的创新不多谈,第一个有轻症的是谁?(信诚)第一个有轻症豁免的是谁?(海康)第一个有多次重疾赔付的是谁?(华夏)第一个有轻症多次赔付的是谁?(中英)最早出现3.5%预定利率的是谁?(中英)最早有独立主险的是谁?(弘康)最早出现附加豁免的是谁?(恒安标准)&br&&/p&&br&&p&不多谈。&/p&&br&&p&&strong&再说一点,终身寿险,比如约定一个固定保额,30岁男性,20年缴费,一旦身故,给付50万,最便宜的公司保费可能比最贵的低30%。你会选哪一个?&/strong&&/p&&br&&br&&br&&p&实际上,中国的保险营销模式,主要还是人海战术,代理人模式,大部分人是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就会支付更多的保费,这很正常。有些公司自然会说理赔服务好,拿出一大把例子等等。&br&&/p&&br&&p&理赔服务自然很重要,但是对于长期寿险、重疾险来说,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如果要多付出30%的保费,来买一个空口无凭的服务,我恐怕是不会去做的。&/p&&br&&p&&strong&这就是我说的,长期寿险和重疾险,先看产品,公司不是很重要&/strong&&/p&&br&&p&而有的产品,服务就很重要了。&br&&/p&&br&&p&比如境外旅行险,比如高端医疗,比如一些财险,很容易理解,不多谈。&/p&&br&&p&说一个业内的常识,寿险公司的附加险,比如附加意外,附加医疗等,基本是不选的,性价比很低,保障不全面。&/p&&br&&p&意外险,通常会选择财险公司的一年期意外险。&/p&&p&医疗险,通常会选择财险公司或者健康险公司的医疗险。&/p&&p&带有投资性质的寿险,比如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就不仅要看产品本身,还要看公司的经营状况,投资收益数据等。比如几乎每家公司都有年金险+附加万能账户,有的“大公司”的万能账户保底利率是1.75%,结算5%不到,有的公司万能账户保底利率是3.5%,结算7.2%,你会选择哪个呢?&/p&&br&&br&&br&&p&保险产品细节太多,参数太多,公司当然要选择,但是不是指简单地看所谓的规模。举个例子。&br&&/p&&br&&p&投保健康险,需要做健康告知,假设客户有乙肝小三阳,应该投保哪家公司呢?不同公司在这种病史的核保,可能就有差异了。&/p&&p&又比如强制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地中海贫血等。&/p&&p&对于许多有病史的人群,已经不是你选择保险公司了。&/p&&br&&p&并且和地区也有关系,有些保险公司的发展有地区差异,比如在湖南,国寿卡单的理赔可能就慢一些,河北地区很多医疗险直接拒保,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p&&br&&p&&strong&在这时候,已经不是什么简单考虑大小公司的事儿了。&/strong&&/p&&br&&p&至于对“大公司理赔方便,小公司可能拒赔”这种话还有疑惑的,我再解释一下:&/p&&p&比如某大公司的重疾险,轻症最多赔一次,某中等公司的重疾险,轻症最多赔5次,一旦被保人不幸得了两次轻症,这时候大公司是否会跟你讲理赔方便呢?&/p&&br&&p&当然,如果在保障责任几乎相同,保费也差不多的情况下,那选择曝光度高,历史悠久的公司,很合理。&/p&&br&&p&实际上,确实要考虑理赔的问题,但是对于长期寿险重疾险而言,没有统计数据显示,市场份额超过多少的公司,是会比以下的公司理赔更“方便”的。&/p&&br&&br&&br&&p&&strong&综上,买保险,首先看产品,然后看公司,看公司的参数太多,就不详细展开了。&/strong&&/p&&figure&&img src=&/c48e0f46ffee429d69ecaa_b.jpg& data-rawwidth=&845& data-rawheight=&6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5& data-original=&/c48e0f46ffee429d69ecaa_r.jpg&&&/figure&
买保险,选公司还是选产品? 一个常见的问题很多人在咨询我的时候,会提出一个问题:买保险,是否应当选择大公司的呢?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今天在此,我将做一个详细的解答。 中国的保险市场,主要分为财险和寿险公司。而财险公司,一般人接触最多的…
&figure&&img src=&/v2-7b6f1da70fe0c1ebc553ac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6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v2-7b6f1da70fe0c1ebc553ac_r.jpg&&&/figure&&p&&b&一、多数人购买保险的习惯&/b&&b&------&/b&&b&看公司知名度&/b&&/p&&p&在很多网站或者现实生活中会遇到,想买保险的朋友经常会问的问题是:&/p&&p&1;听朋友介绍平*的**福不错准备买一份,觉得怎么样?&/p&&p&2、听说**寿的无忧**比较好,大家帮忙看看怎么样?&/p&&p&3、太**的**安康我同学说不错,准备买一份,能帮忙分析一下吗?&/p&&p&入行以前,只听说过像平安、国寿、太平、太平洋、picc、泰康这样家喻户晓的保险公司名字,知道的途径都是各大媒体上的广告、遍布各地的营业网点招牌、随处可遇的代理人、发放得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的宣传单,以及家电外机上张贴的标志。。。。。。当初在我的认知观里这些都是大公司,要买保险就找他们,不过这些公司也的确挺大的,不然哪里有钱雇这么多代理人做宣传和打广告呢。&/p&&p&加入保险这个行业以后,发现市场上能销售保险产品的公司远远不止常见到的这几家,而常规观念里的大公司,论规模、论资产、论开设的时间和知名度,老五家的保险公司有绝对的优势,在大众面前的曝光率很高,因此整体的认可度也相对高很多。但是单单凭这些就能说明买这些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是明智的吗?或者说只有买这些公司的保险才是“保险”的?&/p&&p& 我们一起来扒一扒其中的道理。&/p&&br&&br&&br&&p&&b&二、中国保险市场监管方式及行情&/b&&/p&&br&&p&&b&(一)、中国保险市场监管机制&/b&&/p&&p&&b&1&/b&&b&、最高监管机构------&/b&&b&保监会&/b&&/p&&p&国务院通过“一行三会”,即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来管理整个金融市场。而保监会就是专门分管保险行业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正部级),英文简写CIRC,全称“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p&&p&保监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也就是说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保险购买销售、理赔行为等,只要是商业保险行为有关的,都归保监会管。&/p&&br&&p&&b&2&/b&&b&、最高监管法律文献------&/b&&b&保险法&/b&&/p&&p&保监会实行监管权利时所依据的法律包括最顶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及保监会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定是保险行业的最高法律文献,一切活动必须依据该法和相关制度执行。&/p&&br&&p&&b&3&/b&&b&、最安全监管方式------&/b&&b&偿付能力监管&/b&&/p&&p&中国保险业的最新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二代监管规则,业内简称C-ROSS,是以风险为导向的新一代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简单来说,根据监管要求和指引,在每季末、每年末保险公司会通过建立详尽的数学模型和压力测试后能确保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事件都不会倒闭。&/p&&p&偿付能力为多级预警制度,安全线第一档就是偿付能力要高于150%,即(认可资产-认可负债)/ 最低资本,如果低于150%,保险公司就要开始紧张了,自己要赶紧想办法把偿付能力弄回150%以上。如果回不去,也尽量不要再去跌破下一档安全线100%。否则保监会就会动用各种监管权力要求保险公司尽快将偿付能力恢复到最低安全线之上。可行办法包括但不限于:要求股东增资、暂停开设新的分支机构、暂停发行新保单、暂停销售占用资本金过大的产品、卖出占用最低资本过高的资产等等。&/p&&p&偿付能力可以通过中国保险业协会网站或各保险公司的官网信息披露栏目查阅,及时公开的信息披露也属于重要的偿二代监管环节。自今年8月份开始,各家保险公司在接受个人投保申请时,需附上一份带有披露该保险公司上一季度偿付能力的投保提示书给客户签字,否则视为此次保险购买销售无效。&/p&&br&&p&&b&4&/b&&b&、最后的王牌------&/b&&b&保险保障基金&/b&&/p&&p&根据我国保险法,中国保险公司是允许破产倒闭的!
并不像多数大公司的代理人说的“大到不能倒”,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有可能面临破产,公司越大债务越多,此时的偿付能力就越低,想要灵活的调整经营方向其实更难!&/p&&p&但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并不代表就会立即倒闭破产,新闻里和报纸上偶尔会报道某一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某些保险公司在业务调整的某些季度,偿付能力甚至可以为负数,但这也并不代表保险公司就会立即破产,这离其破产还差的太远了!这里来分析极端的情况------万一倒闭了怎么办?&/p&&p&由保监会、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保障基金实际是我国金融业第一个市场化的风险自救机制。
在极端的情况下,根据保险法及相关规定,保监会可以指定已经破产的保险公司中,仍然有效的保单及其保单准备金转由另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承保,若极端情况下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接盘(其实不可能,都想抢这块肥肉),再由保监会指定保险公司接管。同时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保险保障基金会提供救助,以人寿保险为例:&/p&&p&&b&《保险法》第二十一条&/b&&/p&&p&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的保险公司的清算资产不足以偿付人寿保险合同保单利益的,保险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规则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
  &/p&&p&(一)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   (二)保单持有人为机构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80%为限。&/p&&p&另外还可能会动用保险保障基金的情况是:
&/p&&p&&b&《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
&/b&&b&第十六条&/b&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动用保险保障基金:&/p&&p&(一)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其清算财产不足以偿付保单利益的;
(二)中国保监会经商有关部门认定,保险公司存在重大风险,可能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的。&/p&&p&目前保险保障基金规模将近700亿了,主要来源于各位购买商业保险时候的保费会有一个很小的比例将会通过保险公司用来缴纳保险保障基金。&/p&&p&&b&在以上保险监管制度下,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保险业监管水平最全面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也就是说在中国的保险公司购买和持有的保单是世界所有国家中是最安全的,接受了最全面的监管保护。尤其是那些动辄要保几十年的人寿保单,你们绝对可以放心持有。&/b&&/p&&br&&p&&b&(二)、中国保险市场行情&/b&&/p&&p&&b&1&/b&&b&、保险公司&/b&&/p&&p&前面说到了中国保险市场的监管机制,在国内开设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都必须前往保监会登记注册,接受保监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监管和制约,我们来看看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保险公司到底有多少?&/p&&p&截止2016年7月,中国有&a href=&/?target=http%3A//www./web/site0/tab5203/info404103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76家人寿险公司&i class=&icon-external&&&/i&&/a&(含人寿保险、健康险、养老险公司)和&a href=&/?target=http%3A//www./web/site0/tab5202/info4040978.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79家财产险公司&i class=&icon-external&&&/i&&/a&合法经营,可以通过:&a href=&/?target=http%3A//www./web/site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i class=&icon-external&&&/i&&/a&(简称保监会)官网中&b&“&/b&&b&数据统计”&/b&查询到相关信息,&b&但凡在上面能查到的报信公司,其经营都受保监会监管(就是以上说的保险保障金和偿付能力监管)&/b&&/p&&p&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人寿等这些都是大公司,营销员众多,请家喻户晓姚明胡歌李娜等大明星做广告,大家肯定或多或少都会听过名字,但是更多的公司对于大家来说可能从未听闻。
只要在上述网页中搜索相关名字(Ctrl+F),能搜到的都是合法合规接受监管的保险公司,他们卖给你的保险产品也就是合法合规接受监管的。&/p&&br&&p&&b&2&/b&&b&、保险销售渠道&/b&&/p&&p& (1)保险代理人(阿姨,这里有份儿童教育金非常适合你小孩)&/p&&p&(2)银行柜台(您存这个利率更高)&/p&&p&(3)电话销售(您好,我工号是,今天给您打电话是为了...)&/p&&p&(4)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淘宝、京东等)&/p&&p&(5)团体保险(各个公司为员工投保的商业保险福利计划)&/p&&p&(6)保险公司官网销售(比如平安的官网)等等。&/p&&p&(7)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渠道,虽然在国外尤其美国70%以上的保险都是通过这种渠道销售,但是在中国起步还是很迟,但发展快速:保险经纪人渠道。&/p&&p& 某些保险公司会在所有渠道尝试开展业务。但不能说某个渠道卖的保险一定会比另外一个渠道的更好,而是取决于保险公司的销售策略。至于选择什么样的渠道购买,可能个人会涉及到的差异点在于如何搭配和设计保险购买方案,比如一些渠道只为追求销售业绩,可能更多的是推销产品,不管该产品是否能满足你的需求;而注重个人品牌经营或者说站的角度不一样的渠道,那么投保者能得到的结果可能会很不一样。具体区别可以查看博文:&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14a48d4480102wdhy.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什么是保险经纪人&i class=&icon-external&&&/i&&/a&&/p&&br&&br&&p&&b&三、大公司的共同点&/b&&/p&&p&截止今年7月,中国市场在册的寿险和财产险公司多达155家,但是保险购买力市场并没有把份额平均分给这100多家保险公司,而是在遍地广告、代理人队伍的炮轰下,保险市场份额大部分由几家公司独占,但是不是这几家保险公司真的是各个方面都非常有优势呢?他们都有些什么特点?&/p&&br&&p&&b&1&/b&&b&、创新是难题&/b&&/p&&p&保险公司大,在产品做创新和改动时,需要通过的部分繁多、考虑的因素那就更多了,因此在产品创新上,大公司其实是没有优势的,列举保险市场上几大革命性创新吧:&/p&&p&首次出现轻症的保险公司-------信诚人寿&/p&&p&首次出现轻症豁免责任的保险公司-------海康人寿(目前更名为同方全球人寿)&/p&&p&首次出现轻症多次给付的保险公司-------中英人寿&/p&&p&首次更改预定利率为3.5%的保险公司------中英人寿&/p&&p&最早出现豁免功能的保险公司-------恒安标准人寿&/p&&p&最早出现重疾多次赔付的保险公司-------华夏人寿&/p&&p&最早出现独立的重疾险责任的保险公司-------弘康人寿&/p&&p&这其中很难发现大公司的影子。&/p&&br&&p&&b&2&/b&&b&、成本是硬伤&/b&&/p&&p&光说成本可能没太大的对比性,哪家保险公司都需要考虑成本,但是不同的经营策略,需要的成本确实不同的,以一份保单所需要的保费组成来举例:&/p&&p&&b&保费的组成:&/b&&/p&&p&&b&(1&/b&&b&)、纯保费&/b&:是指在人寿保险中,用于弥补其对被保险人的赔偿或给付的那部分保费。包含危险保费、储蓄保费。&/p&&p&危险保费的计算与参考文件“经验表”密切相关,“经验表”包括死亡率和重大疾病发生率两个方面,各保险公司目前都以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及《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为基本依据,因此各家保险公司的危险保费是差不多的。&/p&&p&预定利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通俗地说就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相同保额的情况下,预定利率越高对应的保费越低,换句话说就是预定利率越高,相同保费能够买到的保额越高。&/p&&p&目前各家保险公司的预定利率基本都在3.5%,只有2015款平安福的预定利率是4%,但是为什么还是比其他保险公司的保费更贵呢?答案在下面的附加保费里。&/p&&p&&b&(2&/b&&b&)、附加保费&/b&:包括营业费用(办公费、宣传费、员工工资、手续费、营业税)、预期利润&/p&&p&营业费用就不用多解释了,中国的保险营销模式,主流还是人海战术、代理人模式,各大保险公司招募大量的代理人代为销售其保险产品,而对于被推销的大部分人来说是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就不明白其费用组成成分,就会支付更多的保费。。。。。。这也就是各家保险公司成本的最大差异点,也是影响保费定价的一大重要因素。&/p&&p&预期利润:在保险产品设计之初,定位的预定利润率。预期利润也是影响保险产品价格的另一大重要因素。&/p&&br&&p&&b&3&/b&&b&、利益最大化是根本需求&/b&&/p&&p&保险公司作为商业机构,盈利是最终目的,但是我们要明白:任何一家企业的最终目的都是盈利,
利润肯定不嫌多,那么如何提高利润?在成本难以压缩或者压缩成本需要付出较高代价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价格】。如果企业预期利润高,那么保险产品的价格自然就高;反之,则价格低。&/p&&p&“大”公司由于成立时间更长、分支结构更广、广告投入更多因此曝光度高,从而也建立起了“大品牌”和根深蒂固的信任感,拥有大量的忠实客户群体。这样的保险公司不愿意或者认为没必要通过减少利润、降低价格来吸引更多的客户,靠维护好这些忠实客户即可,中国人买东西都喜欢追热,一旦看到大多数人买,那么就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购买。&/p&&p& 而“小”公司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拼品牌和人气是拼不过了,那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压缩成本和利润、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户,并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留住老客户并不断争取新客户,因此在市面上很难看到小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因为其不靠代理人的广撒网来拓展市场。&/p&&br&&p&&b&4&/b&&b&、销售渠道单一&/b&&/p&&p&大公司拥有庞大的代理人队伍,因此产品的销售由这些忠实的代理人来完成,而代理人是受保险公司委派、代表保险公司的利益,在授权的业务范围内销售保险产品,那么,推荐的保险产品就不可能完全基于投保人的利益,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业绩和保险公司给的销售任务,不能客观公正的分析投保人的需求和保障额度。因此,同样保障内容的产品,可能找代理人购买与找经纪人买会相差30%左右的支出。 &/p&&br&&br&&p&&b&四、购买保险需要关注的问题&/b&&/p&&p&&b&为什么要买保险?&/b&&/p&&p&购买保险是为了减少预期以外的、不可预估的事件对被保险人的财务状况造成冲击,为受益人提供经济补偿,减轻负担。经济学原理可以理解为:通过缴纳保费换取未来财务状况更大的确定性。&/p&&p&前面也有讲到,大的保险公司历史悠久、规模大,有更好的品牌的认可度,这是无可厚非的;而小规模的保险公司,因为压缩成本和利润,因此性价比会高很多,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p&&p&至于该选什么样的公司投保,就要看个人的关注点在哪里了,如果在意品牌和公司规模、不在意多出来的保费投入,那么选大公司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比较注重性价比,希望花更少的钱获得同样的保障,那就选择小一些的保险公司是不会有问题的(详见前面讲到的中国市场上保险公司的监管政策)。&/p&&p&在中国保险监管制度下,中国市场是目前世界上保险业监管水平最全面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也就是说在中国保监会登记注册的各家保险公司购买和持有的保单是世界所有国家中是最安全的之一,接受了最全面的监管保护。尤其是那些动辄要保几十年的人寿保单,你们绝对可以放心持有。&/p&&p&&b&基于以上信息,至于选择什么样的保险公司投保,相信睿智的你心中已有答案。&/b&&/p&
一、多数人购买保险的习惯------看公司知名度在很多网站或者现实生活中会遇到,想买保险的朋友经常会问的问题是:1;听朋友介绍平*的**福不错准备买一份,觉得怎么样?2、听说**寿的无忧**比较好,大家帮忙看看怎么样?3、太**的**安康我同学说不错,准备买…
&figure&&img src=&/v2-8d2eb08a975a5e4adc71d9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前不久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经纪人写了一篇文章,说是客户退保一年后,经过他的斡旋,保险公司正常理赔了。&/p&&br&&figure&&img src=&/v2-032ab4173e2_b.jpg& data-rawwidth=&738& data-rawheight=&1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8& data-original=&/v2-032ab4173e2_r.jpg&&&/figure&&p&我仔细阅读了这篇文章,作者给的理由在我看来也比较牵强,不知道是不是我才疏学浅,看了好几遍,却依然没有头绪,不知所以然。&/p&&br&&figure&&img src=&/v2-71a5bcca3f1def7af913_b.jpg& data-rawwidth=&717& data-rawheight=&3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v2-71a5bcca3f1def7af913_r.jpg&&&/figure&&p&其实知乎上有很多大咖,分享的东西也让我受益匪浅,这也是我经常刷知乎的原因。之所以写这篇文章,不为怼这位朋友,一是因为我花十几分钟写了评论,就我困惑的地方提出了我的看法,但是作者没有给出回应,而是直接删除了评论。二是说说自己对退保的看法,避免不明真相的的朋友被误导。&/p&&br&&p&&b&《保险法》第&/b&三十六&b&条规定,投保人超过规定的期限60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的,合同效力中止。由于客户的退保,从法律角度上说,客户已经解除了合同,已不能再让合同复效,即不可能恢复原合同项上的权利了。   &/b&&/p&&p&&b&其次,即使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请求保险金给付的权利有两年的时效,但这是在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存在保险合同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实现的。如果客户未在合同存续期内主张其理赔权,只能视作放弃主张权利,在合同解除后再来主张权利,是没有法律根据的。最后,从保险公司的实务操作来看,客户的退保已使他原持有的保险合同不存在。由于缺乏最重要的单证--保险合同,保险公司无法立案,因而就谈不上给付保险金了。 &/b&&/p&&p&&b&那篇文章中作者提出所谓的两年诉讼期,其实是保险事故发生日起,在保险合同存续期间,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因为理赔发生纠纷,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两年的诉讼时效期。而不是客户退保了2年内都可以要求保险公司理赔! &/b&&/p&&p&看一个退保后无法得到理赔的真实案例 :&/p&&br&&figure&&img src=&/v2-fdf970eedb61_b.jpg& data-rawwidth=&598&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8& data-original=&/v2-fdf970eedb61_r.jpg&&&/figure&&p&这位女士在保险公司理赔大厅嚎啕大哭,为什么嚎啕大哭?因为老公买了万能险一直没发生疾病意外和风险,自己觉得没用就让退了!结果不幸发生了!被保人今年查出直肠癌!刘女士跑来让保险公司理赔!不承认已经退保!直到110来了才承认确实退保了!最后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原因只有一个“家中无钱医疗”。这就是普通大众家庭的悲哀!人在病床!无钱医治的悲哀!&/p&&p&从此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客户一定要谨慎地对待退保。从表面上看,退保固然能解决一时的资金周转困难或者所谓的划算,但是如果不了解保险内容,看到那篇文章想当然的认为2年内退保都可以理赔的话,客户很可能因不能正确地行使保单权利而造成极大的损失。&/p&&p&你可以不卖保险,但是千万不要说,退保两年内保险公司都会理赔之类的话,因为风险真的来临的时候,你赔不起!
&/p&&br&&figure&&img src=&/v2-e3db7ecf68e6479cfd34ab8d0efd09e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e3db7ecf68e6479cfd34ab8d0efd09ea_r.jpg&&&/figure&&br&&p&在这个世上,医生三句话可能让一个家倾家荡产:你的病非常严重!还好,能治!不过,就是要花好多钱!
万幸的是,保险公司的三句话又可能让他们绝境逢生:放心吧,你的病我们能赔!确诊就赔,把资料准备好!剩余保费不用交了,有豁免!
&/p&&p&买保险前要三思,找一个专业的,有责任心的保险经纪人给您量身定制一套符合您的需求和预算的方案。一旦投保后,请千万不要擅自中途退保!
&/p&&p&&b&重要的事情说三遍:&/b&&/p&&p&&b&千万不要轻易退保!&/b&&/p&&p&&b&千万不要轻易退保!&/b&&/p&&p&&b&千万不要轻易退保!&/b&&/p&
前不久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经纪人写了一篇文章,说是客户退保一年后,经过他的斡旋,保险公司正常理赔了。 我仔细阅读了这篇文章,作者给的理由在我看来也比较牵强,不知道是不是我才疏学浅,看了好几遍,却依然没有头绪,不知所以然。 其实知乎上有很多大咖,…
&figure&&img src=&/v2-e42f0aa88c49d494fcc885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e42f0aa88c49d494fcc885_r.jpg&&&/figure&&p&&b&一.在后台回答读者朋友各种保险问题时,结束个人保险问答之后,许多读者朋友都会问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保险公司会倒闭吗?保险公司倒闭了我的保单怎么办?&/b&&/p&&p&&br&&/p&&p&为了解除大家的疑惑,特地写了本文,帮大家扫扫盲。&/p&&p&&br&&/p&&p&首先,&b&《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十八条设立保险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b&&/p&&p&&br&&/p&&p&(一)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亿元;&/p&&p&&br&&/p&&p&用人话说就是,有2亿元的小积蓄还不够,还要很会赚钱,更重要是在社会上有头有脸有信用有道德。这样才达到经营保险公司的门槛,能跨过这个门槛的人会让保险公司倒闭吗?&/p&&p&&br&&/p&&p&然而,这只是&b&前期保障&/b&。我们再看&b&中期保障&/b&。&/p&&p&&br&&/p&&p&&b&《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保监会令2014年第3号的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b&&/p&&p&&br&&/p&&p&不能存款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能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不能从事创业风险投资;&br&不能购买st股票。 &/p&&p&&br&&/p&&p&&b&国家对保险公司的要求,一个字“稳”。盈利必须是板上钉钉,不然就要违规处罚。&/b&&/p&&p&&br&&/p&&p&既然能赚钱,保险公司自然是安全。从安全性来看,保险公司投资的安全性,可能仅次于国家社保基金。&/p&&p&&br&&/p&&p&&b&二.然后是兜底保障。&/b&&/p&&p&&br&&/p&&p&&b&《保险法》一百条规定:&/b&&/p&&p&&br&&/p&&p&所有保险公司都需要统一缴纳保险保障基金,在保险公司被撤销、破产、重大危机、可能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的情形用来救助保险公司。&/p&&p&&br&&/p&&p&&b&保险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会向保监会缴纳一笔准备金。&/b&&/p&&p&&br&&/p&&p&如果保险公司做不下去了,保监会可以拿出这笔钱来对保险公司的客户有所交代。&/p&&p&&br&&/p&&p&而且准备金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保险公司的业务做得越来越大,保费挣得越来越多,准备金也要随时增加的。否则保监会就会限制保险公司的销量。最后,我们再看&b&后期保障&/b&。划重点,即便真的出现保险公司经营不善的情况,保险公司也不会“倒闭”。&/p&&p&&br&&/p&&p&&b&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八十九条。&/b&&/p&&p&&br&&/p&&p&保险公司因分立、合并需要解散,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解散,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后解散。&/p&&p&&br&&/p&&p&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保险公司解散,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p&&p&&br&&/p&&p&&b&再看第九十一条。&/b&&/p&&p&&br&&/p&&p&破产财产(保险公司)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b&就是说,寿险公司是不能主动申请破产的,只能被收购或者重组。而财产保险公司即便破产也会先对客户的权益进行转移或清偿。&/b&&/p&&p&&br&&/p&&p&所以,大家不必担心保险公司破产的问题。因为国家剥夺了保险公司申请破产的权利。&/p&&p&&br&&/p&&p&&b&三.为什么呢?&/b&&/p&&p&&br&&/p&&p&消费者购买保险,现在的钱去买未来的服务。未出险之前,保险公司没有给予任何服务,没有付出任何代价的。&/p&&p&&br&&/p&&p&倘若保险公司可以申请破产,倒闭了。趋利的商业市场中,这不是肉包子打狗吗?对于未出险的人来说,买保险本身就是一件没保障的事情。&/p&&p&&br&&/p&&p&那么保险公司不能申请破产,但经营不善,该怎么办呢?&/p&&p&&br&&/p&&p&&b&这时,先由市场自己解决。由原保险公司联系其他保险公司商议兼并、收购的问题。&/b&&/p&&p&&br&&/p&&p&&b&如果市场无法自主解决,保监会就会介入,指定某家保险公司进行兼并。兼并后,原来保险公司的客户保单依然有效。&/b&&/p&&p&&br&&/p&&p&也就是说,买保险能不能买到有效的保障另说,但买保险本身是一件很有保障的事情。&/p&&p&&br&&/p&&p&因为自始至终都有国家做主帮消费者规避风险。&/p&&p&&br&&/p&&p&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多数人都在为人生的三座大山而焦虑——家庭责任压力大,健康状况忧患大,家庭开销支出大。&/p&&p&&br&&/p&&p&而这一切,答案只有一个:鸡汤只是春药,保险才是良药。&/p&
一.在后台回答读者朋友各种保险问题时,结束个人保险问答之后,许多读者朋友都会问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保险公司会倒闭吗?保险公司倒闭了我的保单怎么办? 为了解除大家的疑惑,特地写了本文,帮大家扫扫盲。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十八条设…
&figure&&img src=&/d9d623e848d9d49b3430_b.jpg& data-rawwidth=&334&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4&&&/figure&&p&网上经常看到宝妈们在询问怎么给孩子买保险。一直以来都没有系统的梳理过,零零散散的回答老是感觉不系统,不全面。为了让宝妈对给孩子买什么保险有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我下决心写一个“怎样给孩子买保险的系列”。今天为大家介绍系列一,怎样给孩子买重疾险。&/p&&p&重大疾病,可以说是宝宝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风险了。经常能在朋友圈看到有为孩子患重疾而发起轻松筹的,甚至听到因为给不起昂贵治疗费而放弃治疗的,为此我把重疾险拿出来作为系列的开篇,&strong&希望宝妈们在了解重疾险后,能在自己经济承受范围内给宝宝做好、做足重疾保障。&/strong&&/p&&p&重疾险按是否返保额,分&b&返还型&/b&和&b&消费型&/b&;按销售区域分&b&境内和境外重疾险&/b&。&/p&&p&1.
返还型(保终身的)&/p&&p&市面上带有保终身(带有寿险责任)的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很多,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功效。宝妈们估计也不知从何下手吧。&/p&&p&我把市场主流、性价比较高的终身重疾产品单独拎出来,让宝妈们检视&/p&&figure&&img src=&/7dc0f7fcfef6beeccb83ef_b.jpg& data-rawwidth=&549& data-rawheight=&2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9& data-original=&/7dc0f7fcfef6beeccb83e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8dbef648d1d775c5033079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8dbef648d1d775c5033079_r.jpg&&&/figure&&p&A 怎么看表格:
&/p&&p&第一张表格,凡是标出了&b&黄色色背景&/b&的就是这款产品相对于其他&b&产品的优势&/b&,谁的黄色背景个数多,谁的优势就多,保障责任多。&/p&&p&B 解读:&/p&&p&①显然,在&b&单次赔付产品中,天安优势明显&/b&,不经保障责任多,而且RBI还高。其次是华夏健康人生。&/p&&p&②在二次赔付产品中,中英的爱相随性价比也是很高的,三次赔付产品中,美泰人生性价比也很高。&/p&&p&③&b&买保险,越年轻越有利&/b&,因为同样保额下,花的钱少,RBI可以做得高;&b&年纪大了&/b&一是RBI低,再者很容&b&易被拒保&/b&,因为身上零件经过多年使用,总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毛病。&/p&&p&C 总结:&/p&&p&①对于想购买&b&重疾单次赔付&/b&的朋友,首推天安健康源,当然其他的诸如华夏、同方都是很不错的。&/p&&p&②对于想购买&b&重疾多次赔付&/b&的朋友(因为得了一次重疾,买重疾的意愿会更强烈,但保险公司却不愿意承保了,哎)。2次赔付,中英爱相随,你值得拥有;3次赔付,陆家嘴国泰美泰人生,值得收入囊中。&/p&&p&&b&问答区:&/b&&/p&&p&①终身重大疾病适合于小孩子吗?&/p&&p&如果保险资金有限,不建议买终身重大疾病保险。因为它是保终身(有身故责任)的,即使不生病,最终保额会回到自己手里,所以同等保额下,它的价格必然是比消费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险涨价201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