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怎样复习才不会挂科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不想挂科的看这里,吐血整;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不想挂科的看这里,吐血整理 第一讲
序论 一、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 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 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 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 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 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 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就 现代凯恩斯学派而论,最有影响的是两大支派,即新古典综合派(以汉森、萨缪尔森等为代表)和新剑桥学派(以罗宾逊、斯拉法等为代表)。前者是将凯恩斯的宏 观经济模式同新古典派微观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的产物。后者则试图把凯恩斯理论与更早的古典派传统――李嘉图理论连接起来。 就现代古典学派而论,自60年代以后,便形成了反对“凯恩斯革命”的货币主义(以弗里德曼为代表)和理性预期学派(以卢卡斯等为代表)。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宏观经济学方面又出现了所谓“供给学派”(以拉法为代表),它重新肯定萨伊定律,否定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主义理论虽然受到理论和政策实践两方面的挑战,但目前仍然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支柱。 第二讲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经济作用 凯恩斯对古典学派革命的核心,就是认为政府必须干预经济。作为宏观经济学学习的开始,应首先从一般意义上把握政府的经济作用。然后通过以下各讲的内容了解西方经济学是如何从理论上证明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这就是所谓“市场失灵”。当出现这类市场失灵现象时,就需要政府发挥它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一)市场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及垄断带来的效率低下,需要政府直接控制 表现为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条例直接规范经济行为,例如不许独家垄断,制定食品和药品法等。
(二)经济活动大量存在外部性影响,需要政府行政干预及产权界定 外部性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这种有利影响所带来的利益(或收益)或有害影响所带来的损失(或成本)都不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外部性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二种。 消 除有害的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可以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其政策措施之一是实行政府干预。对产生消极外部影响的厂商征收税金和罚款,使它向政府支付 由于污染导致社会所增加的成本,把厂商造成的外在成本内部化,促使它们消除或减少消极的外部影响,必要时,政府也可采用行政或法律手段,要求厂商限期整 治。政策措施之二是确定产权。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提出来的,其理论被称为“科斯定理”。所谓产权,是通过法律程序确定的个体占有某种财富的权力。科斯 定理强调了明确产权的重要性,认为只要产权是明确的,不管产权的最初配置状态如何,都可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私人市场无法提供必要数量的公共产品,需要政府加以提供满足消费 公 共产品是指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各种服务和设施的总称,如国防、军队、司法机关、文教卫生等。特点有二:一是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二是供给不具有竞争性。这些 公共产品一般具有“外在效益”,私人企业不愿承担,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凡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就是私人产品。) (四) 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无法缩小贫富差别,需要政府兼顾效率与公平 由 于市场供求法则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平均,政府应通过税率的调节,对收入进行适当再分配。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两个标准:(1)洛伦茨曲线,表示一国 按人口数量累计的百分比与该百分比所占有的国民收入比重之间的关系。洛伦茨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反之亦然;(2)基尼系数,根据洛伦茨 曲线,用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则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值越小,则越接近于收入分配平均;基尼系数值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五) 市场经济难以避免周期性波动,需要政府控制通货膨胀及失业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西方社会所面临的两大难题。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可通过变动政府税收和支出的财政政策以及通过金融机构增加或收缩整个社会货币供给量的 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和失业,以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第三讲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民经济循环流动模型 (一)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两部门经济是由居民户部门和厂商部门构成的经济(假设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部门)。居民户部门与厂商部门通过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发生联系。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的公式表达:从宏观经济来看,总需求(AD)是购买者购买所有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总值,它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它们分别用消费支出(C)和投资支出(I)来代表,即: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 AD=C+I 总供给(AS)是全部产品和劳务供给的货币总值。产品和劳务由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加以生产,因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来表示总供给。居民所得到的这些收入可分为消费(C)和储蓄(S)两部分,则,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 AS=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AD=AS 或: C+I=C+S I=S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也即,I=S,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当AD >AS,或者I>S,国民收入增加 AD <AS,
或者I<S,国民收入减少 (二)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在两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中加上政府部门,就成为三部门的经济模型。为了保证三部门经济的正常循环进行,不仅储蓄等于投资,而且政府的税收(T)等于政府的支出(G)。 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即
AD=C+I+G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 即
AS=C+S+T 三个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AD=AS 或: C+I+G=C+S+T I+G=S+T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AD=AS,或者I+G=S+T 如果AD>AS,或者I+G>S+T,国民收入增加 AD<AS,或者I+G<S+T, 国民收入减少 (三)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四部门的经济模型由居民户、厂商、政府和对外经济活动所组成。要使四部门经济正常运行下去,不仅储蓄等于投资、政府税收等于政府支出,而且要出口(X)等于进口(M) 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 AD=C+I+G+X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 AS=C+S+T+M 四部门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AD=AS 或 I+G+X=S+T+M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AD=AS,或者I+G+X=S+T+M 如果AD>AS,或者I+G+X>S+T+M,国民收入增加 AD<AS,或者I+G+X<S+T+M,国民收入减少 I,G,X又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注入因素,S,T,M又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漏出因素。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则可写成总注入=总漏出。 一国经济活动循环流动模型是一种表现稳定流动的宏观模型,而不是表现经济周期波动的模型。但它却是宏观经济运行最基本的概括。 二、国民收入的概念 对国民收入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国民收入,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及劳务价值的总和。它包括五个经济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或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内生产总值(GDP) 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理解此概念需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GN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值,它不包括以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所以GNP是一流量而不是存量概念。 第二,GNP看的是“生产”的情况,计算的是当年生产的产品。如果去年生产的产品,但在今年销售,不能算进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GN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因此计算时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第四,GNP不仅包括各种最终物质产品的价值,也包括各种劳务的价值。 第五,GNP的统计都是按 当年的“市场价格”加以计算的。按市场价计算出来的GNP中包括价格变动因素,称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如果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得出的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第六,GNP不包括非市场交易(如家务劳动的价值)和非生产性交易(指纯粹金融市场交易)。 第七,GNP是一个以人口标准做基础的概念,测度的是本国国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产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GDP概念。 GDP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国土上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它是一个以地理标准为基础的概念。 GDP=GNP-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部分+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部分。 上而所述的七点注意事项除了第七点以外,其余六点也都适用于国内生产总值。 由于GNP、GDP概念存在种种缺陷,出现了New。 经济净福利(New)以GNP为基础,但对GNP做了两大修改:(1)New排除了GNP中许多对个人福利没有贡献的成分;(2)一些GNP中没有计入的重要消费项目被包括在New中,如,闲暇的价值。 (二)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NNP=GNP-折旧(NDP=GDP-折旧) NI=NNP-间接税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PDI=PI-个人所得税 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异曲同工的三种核算GNP方法,即支出法、收入法和增值法,其中前两种是主要的方法。 (一)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 指把所有经济单位(家庭、厂商、政府以及进出口部门)在一年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量相加,得出总支出,其数值为GNP。 1、消费支出C
C项目可分为:(1)非耐用品;(2)耐用品;(3)服务。 2、 私人国内总投资I
I项目分为:(1)住宅建筑投资支出;(2)非住宅建筑投资支出;(3)净存货。厂商的存货也是投资,称为“存货投资”。所谓净存货,是指年终的存货量减 去年初的存货量。在厂商的私人国内总投资中,包括了折旧费,如果减去折旧费,则为“净投资”。 3、政府支出G
G包括政府的所有薪金开支和向私人厂商购买的产品和服务支出。但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能被计入GNP中,因为这些都不是政府本年度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所作的支付。 4、净出口(X-M) 以上用支出法统计GNP的各种项目,可以简单表示为: GNP=C+I+G+(XCM) (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析法) 该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提供者所得到的收入加总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为求简化,可把总收入看成是三大主体的收入,即家庭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 1、家庭收入。包括工资、租金、利息、利润等。可分解为用于当期消费的收入C和不用于当期消费的收入即储蓄S 2、企业收入。包括折旧金和未分配利润等。此部分收入可以归入S 3、政府收入。来源于间接税和直接税,如果不考虑剔除转移支付,计为T 可见,从收入方面核算GNP,GNP等于消费加储蓄加税收,即: GNP=C+S+T (三)增值法(又称生产法) 该方法是通过加总各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加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第四讲
国民收入的决定(AE-NI模型) 一、国民收入核算和国民收入决定的关系 1、区别:国民收入核算解决国民收入总量的计算问题,它回答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五个总量指标的数量是粪少,是对客观经济状况的如实反映。国民收入决定则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水平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以及如何不断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2、 联系:(1)两者的组成相同,如按两部门分析均为C和I。前者按Y=C+I计算国民收入;后者把C和I作为经济变量,C和I的变化影响和决定国民收 入。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97《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不想挂科的看这里,吐血整理等内容。 
 2016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全面复习资料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吐血整理,期末考...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 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题型: 1、单项选择题(1*20=20) 2、名词解释(3*5=15) 3、计算题(12*3=36) 4、分析题(9+10+10 或 6+10+13,29) 第一章 宏观...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不想挂科的看这里,吐血整理. 第一讲 序论? 一、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 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一、 宏观经济学基本...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投资是计划的投资而不是实际的...居民户想要有的消费支出与厂商 想要有的投资支出的...   年第一学期《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第 ...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 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这个与社 会整体的偏好有关,这里假设不变,变动的...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宏观...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这样,如果国家货币当局想用增加货币供 给来降低利率...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4页 免费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不... 14页 免费...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 业想要有...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河南工业大学...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复习方法指导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复习方法指导
你可能喜欢西方经济学期末重点参考答案)不想挂科的就看看 - 乔布简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点击微信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一、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3.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4.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科技条件写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5.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6.需求定理: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7.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8.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9.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0.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11.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2.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13.长期总成本:LTC是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14.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15.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商品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6.供给定理: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17.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布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18.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19.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20.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二、简答题
1.利用基数效应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P1X1+P2X2+···PnXn=I
MV1/p1=MV2/p2=···MVn/Pn=入
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2.利用序数效应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商品的价格比平P1/P2表示。MRS=P1/P2=MU1/MU2(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线的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化的效用,消费者应该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3.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①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②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提高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③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和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4.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特点:①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式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②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均不会相交。③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4、斜率为负。
5.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1、边际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只要边际产量是正,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总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2、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当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时,总产量曲线必然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最陡的切线;链接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平均产量值。
3、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当MC&AP时,AP曲线是上升的;当MP&AP时,AP曲线是下降的;当MP=AP时,AP曲线达到最大值。
6.生产的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且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②第二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在起点处,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相交,即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高值。在终点处,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与水平轴相交,即劳动边际产量等于零。③劳动的平均产量继续下降,劳动的边际产量降为负值,劳动的总产量也呈现下降趋势。
7.说明厂商如何实现在既定成本下的要素最优组合?①产量最大化②成本最小化
8.短期边际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边际成本曲线函数方程:MC(Q)=dtvc(Q)/dQ
平均成本曲线函数方程:AC(Q)=AFC(Q)/Q+AVC(Q)/(Q)
所以AC曲线必然是一条线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但是它有下降到上升的转折点要晚于MC曲线,于是MC曲线必然会与AC曲线相交。当MC&AC时,每增加一单位产品,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比以前要小些,所以AC是下降的。当MC&AC时,每增加一单位产品,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比以前要大些。所以AC是上升的。所以MC曲线只能在AC曲线最地点处相交。
9.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厂商数目很多,产品完全无差别,没有对价格的控制,行业很容易进出。(条件)1、对单个厂商而言,价格既定;2、产品同质无差异;3、要素自由流动,进退市场容易;4、信息充分。
10.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短期均衡:在短期内,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 长期均衡:在长期,厂商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从而获得了比在短期内所能获得的更大的利润。
12.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短期均衡:在短期内,垄断厂商无法改变固定要素投入量,垄断厂商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长期均衡: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即生产规模,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
13.停止营业点和供给曲线的推导:停止营业点:厂商的需求曲线d相切与AVC曲线的最低点,这一点是AVC曲线和SMC曲线的交点。这一点恰好也是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此时,此时的平均收益AR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供给曲线: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即用SMC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
14.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15.垄断及形成的原因: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原因:(1)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2)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3)政府的特许(4)自然垄断
16、厂商如何实现既定成本最优以及要素既定成本最小?(见图中的第十题)
三、计算题
53页第1题.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 50-5P和供给函数=-10+5P代入均衡条件=,有:
50- 5P= -10+5P
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 =50-5p ,得:Qe=50-5
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
得:Qe=-10+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60-5p
和原供给函数=-10+5P, 代入均衡条件= ,有:60-5P=-10=5P
以均衡价格 代入=60-5p
,得 Qe=60-5
或者,以均衡价格代入=-10+5P, 得 Qe=-10+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将原需求函数=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
供给函数Qs=-5+5p ,代入均衡条件=,有:50-5P=-5+5P
以均衡价格代入=50-5p , 得
或者,以均衡价格代入=-5+5P ,得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如图1-3所示.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1-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 =-10+5P和需求函数=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且当时,有==;同时,均衡数量 ,且当时,有.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中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1-2和(3)及其图1-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都得到了体现。
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所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1-2中,由均衡点Ε1变动到均衡点Ε2 ,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Ε1和Ε2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右移,最后使得均衡价格由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
类似的,利用(3)及其图1-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点。
(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总之,一般地有,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55页第9题.
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1.3,需求的收入弹性Em=2.2 。求:(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5%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1) 由于题知Ed=,于是有:
即商品价格下降2%使得需求数量增加2.6%.
(2)由于 Em= ,于是有:
即消费者收入提高5%使得需求数量增加11%。
96页第5题.
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的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20元和=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各是多少?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
解:根据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MU1/MU2=P1/P2
其中,由可得:
MU1=dTU/dX1 =3X22
MU2=dTU/dX2 =6X1X2
于是,有:3X22/6X1X2 = 20/30
将(1)式代入预算约束条件20X1+30X2=540,得:X1=9,X2=12
因此,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该为:U=3X1X22=3888
97页第7题.
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消费者的收入为M。分别求出该消费者关于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函数。
解答: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MU1/MU2=P1/P2
其中,由以知的效用函数可得:
于是,有:
以(1)式代入约束条件P1X1+P2X2=M,有:
代入(1)式得
所以,该消费者关于两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126页第13题.
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劳动的价格w=2,资本的价格r=1求:
(1)当成本C=3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的L、K和Q的均衡值。
(2)当产量Q=800时,企业实现最小成本的L、K和C的均衡值。
解答:(1)根据企业实现给定成本条件产量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再以K=L代入约束条件2L+1×K=3000,有:
解得L=1000,K=1000
以L=K=1000代入生产函数,求得最大的产量
(2)可由同(1)的思路得L=K=800;C=2400
148页第4题. 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 Q3-0.8Q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解: TVC(Q)=0.04 Q3-0.8Q2+10Q
AVC(Q)= 0.04Q2-0.8Q+10
所以当Q=10时,
172页第4题.
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2Q2+15Q+10。试求:
(1)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为P=55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
(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多少时,厂商必须停产?
(3)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解答:(1)因为STC=0.1Q3-2Q2+15Q+10
所以SMC==0.3Q3-4Q+15
根据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原则P=SMC,且已知P=55,于是有:
0.3Q2-4Q+15=55
整理得:0.3Q2-4Q-40=0
解得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20(负值舍去了)
以Q*=20代入利润等式有:
=TR-STC=PQ-STC
=(55×20)-(0.1×203-2×202+15×20+10)
即厂商短期均衡的产量Q*=20,利润л=790
(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P小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即PAVC时,厂商必须停产。而此时的价格P必定小于最小的可变平均成本AVC。
根据题意,有:
AVC==0.1Q2-2Q+15
故Q=10时,AVC(Q)达最小值。
以Q=10代入AVC(Q)有:
最小的可变平均成本AVC=0.1×102-2×10+15=5
于是,当市场价格P&5时,厂商必须停产。
(3)根据完全厂商短期实现利润最大化原则P=SMC,有:0.3Q2-4Q+15=p
0.3Q2-4Q+(15-P)=0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二阶条件的要求,取解为:
考虑到该厂商在短期只有在P才生产,而P<5时必定会停产,所以,该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Q=f(P)为:
206页第3题.
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6Q2+14Q+3000,反需求函数为P=150-3.25Q
求: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
解答:因为SMC=dSTC/dQ=0.3Q2-12Q+140
且由TR=P(Q)Q=(150-3.25Q)Q=150Q-3.25Q2
得出MR=150-6.5Q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SMC,有:
0.3Q2-12Q+140=150-6.5Q
解得Q=20(负值舍去)
以Q=20代人反需求函数,得
P=150-3.25Q=85
所以均衡产量为20 均衡价格为85
这是我大一的时候怕挂科大家转我也转的,然而后来发现并没有什么卵用~
孩子,要是不想挂科还是找找你们班学霸或者学长学姐比较有用~}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