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还我国面临哪些严峻挑战战

(短标)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进一步加大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
  [短标]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进一步加大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
(责任编辑: HN666)
外汇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日 06:01来源:
据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记者廖雷)国家主席胡锦涛2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途经北京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二十国集团事务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在谈到中法关系时,胡锦涛说,今年以来,中法关系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良好势头。两国高层交往频繁,经贸合作增长强劲,人文交流更趋活跃,双方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中方高度重视中法关系,愿同法方共同努力,继续推进两国经贸、核能、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使中法友好更加深入人心。中方愿同法方加强多边机制和全球层面的战略协调,为应对国际经济金融风险、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复苏而共同努力。萨科齐说,当前法中关系发展良好,战略对话进展顺利,战略互信不断增强,各领域合作取得积极成果,法方对双边关系发展感到满意,愿意同中方加强在政治、经贸、核能等各领域对话与合作,推动双边关系迈上新的台阶。在谈到欧洲主权债务问题时,胡锦涛说,中方关注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的影响,希望欧洲经济保持稳定,希望有关国家财政金融改革取得成功。中方对欧洲经济和欧元抱有信心,相信欧洲有智慧、有能力克服当前困难,保持经济稳定和增长。中方将继续把欧洲作为主要投资市场之一,也希望欧洲采取措施确保中方对欧投资安全。萨科齐说,欧元区正在采取措施,推进有关国家财政金融改革,加强欧元区经济治理。感谢中方对欧洲经济和欧元抱有信心。在谈到二十国集团事务时,胡锦涛说,当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团结、增强信心、齐心协力、共同应对。今年11月将要召开的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是一次重要的会议,各方对此次峰会都有所期待。中方赞同峰会所设的核心议题,积极评价法方为峰会所做的富有成效的筹备工作,将继续支持和参与峰会各项工作,同各成员国一道,为峰会取得成功作出贡献。萨科齐说,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令人担忧。中国在世界经济重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国作为二十国集团主席国,愿同中方共同探讨世界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强同各方的沟通协调,推动戛纳峰会为世界经济复苏发挥积极作用。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股票/基金&
吴敬琏:中国经济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
  和讯网消息 由市政府主办,一行三会支持的第三届(,)论坛于日-10月30日在京举行。和讯网作为特邀财经媒体进行全程图文直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会上表示中国经济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比如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经济进入了一个下行的通道,GDP增长乏力,产能过剩,市场疲软,部分企业因为销售不畅资金紧张,甚至发生了一些企业的偿债危机,出现了跑路的现象。
&&& 以下是文字实录:
  吴敬琏:谢谢主持人,我今天想讲的题目是《应对金融风险的战略与策略》。
  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比如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经济进入了一个下行的通道,GDP增长乏力,产能过剩,市场疲软,部分企业因为销售不畅资金紧张,甚至发生了一些企业的偿债危机,出现了跑路的现象。这些问题在宏观经济中的集中表现,在我看来就是国民资产负债表,或者有人叫做国家资产负债表中的杠杆率太高,负债率太高。而风险正在加速的积累,所以就隐含着出现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怎么来应对这个风险,特别是金融的风险,就成为一个朝野所关注的问题。这样看起来,不管从学界看还是从我们业界看,提出了两种基本的处理方法:
  第一种办法就是采取强刺激政策,这个特别在我们金融业界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是不少的,就是要求放松银根,增加投资,拉动GDP的增长速度。采取这种办法的好处是能够在短期内提升增长率,解除一些企业的经营困难,或者使得投资者取得更高的回报。但是也有坏处,这个坏处就是用了对企业进行了补贴或者是加大投资的办法来支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长率,妨碍了效率的提高。因为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补贴以后,反倒是减弱了提高效率的压力,会麻痹企业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而且一直提出了结构的优化,会受到影响。因为我们在国民经济结构里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投资率居高不下,而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的注入,而不是依靠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转型,从粗放式的,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靠效率提高支撑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会受到影响的。这样的结果就会使得杠杆率进一步提高,本来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去杠杆化,如果用大量注入资金的办法来维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长率,它就会使得我们资产负债表中间的杠杆率进一步提高,这样就使得风险进一步积累起来,使得发生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增大。
  第二种办法我本人认为我们应该采取这种办法,这种办法的要点是说,在控制系统性风险的条件之下,就是说在尽量不出现系统性危机的前提之下,把主要的注意力,把主要的力量用来推进关键领域的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效率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应该说是从1995年制定第九个五年计划以来就提出的主要目标,或者是我们经济工作的主线。但是过去一段时间,主要的是由行政机关,由党政领导来调结构,而不是靠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来调结构,所以应该说见效不大。我们如果能够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上,那么提高效率和优化结构就会有更切实的保证。
  这两种办法实际上在我们过去几年,从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都在用。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起来,这个老办法就是刚才说的第一种办法,看起来是失灵的。就拿今年来说,虽然领导上已经明确表示了,中国不会采取强刺激的办法来拉升GDP的增长率。但是实际从今年大致上第二季度以来,这个刺激的强度并不小,我们在座的金融界的朋友们大概都是很清楚的,可是效果并不那么明显。而且从2009年以来,这个投资拉动起作用的时效是越来越短的。2009年那一次4万亿投资和10万亿的贷款,至少维持了两个季度10%以上的增长率,然后就逐步下降。但是经过两年,它掉到了8%以下。但是最近三年几次启动的刺激时效是越来越短的,这意味着我们学经济学的人经常讲的叫投资报酬递减的规律,已经明显的显现出来了。所以想依靠这种办法看来是没有太大希望的。
  另外一种办法说了很多理由,采取后一种办法,就是在控制风险,不至于出现系统性危机这样的条件下,把主要的注意力,把主要的力量放在推进改革,提高效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种办法的坏处又是什么呢?它的坏处就是说,这个GDP的增长率在我们采取这种措施的过程之中,增长率在一段时间可能会下降到7%左右,甚至更低,占到一个中速的水平。但是中国领导人已经多次说过,这个意见是对的,就是不能以GDP论英雄,保就业,保民生才是最重要的,而要保就业、保民生的关键在于效率的提高。那么怎么才能提高效率呢?只有通过改革,建立一个好的体制,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效率太低这个我们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症结性的问题。就像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要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就建立了市场能够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制度的基础。在这个制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解决效率提高的问题。只有效率得到了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才能够得到较快的增加,中国的发展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有人就说了,你说的这个道理是很好的,但是在两个方面都不能够完全消除我们的顾虑。一个就是这个风险是不是可控的,你说这个条件就是要不发生系统性的危机,那么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不用政府注入大量资金的办法,不用宏观经济当局采取刺激的办法,能不能够控制住这个危机呢?能不能够控制住风险呢?另外一个方面,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是不是能够保证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是不是能够使得我们保就业,保民生的目的能够达到?我对这两个方面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有事实上的根据,或者说我们有实际的办法可以来达到这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个解决我们的宏观当局,不管是中央银行还是财政部的领导都一再说了,这个风险是可控的。现在我们的金融风险是可控的,我们这个杠杆率高这种风险是可控的。但是这种可控不是说我们坐在那里它就控制住了,是要采取措施的。我认为我们现在是有能力采取这些措施把风险控制住的,而且使它逐步的消除。
  可以采取这么一些办法来堵塞漏洞,降低风险,我这里只是举一些例子,现在从民间和政府部门都提出了很多我们需要采取的措施。我这里举一些我自己想到的例子。
  一是停止那种回报过低,或者是没有回报的无效投资。现在有一种说法,特别是基础设施的投资,东西在那里没有关系,这种思考和我们学经济学的人思考不太一样,因为从经济学来说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资源是稀缺的。所以这里就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你一定要放在那个回报最高的地方去。
  二是停止对于一些僵尸企业输血。这是我们看日本之所以在1990年爆发了危机,以后一直缓不过来,它有一条教训,就是那些僵尸企业用各种办法,用政府的补贴,或者用一些减税或者是用资金注入来维持,这种做法现在我们这里还是有,这样使得我们资产负债表杠杆会有提高的。
  三是动用国有资本偿还政府的或有负债,现在最大的一笔就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缺口。社会保障基金在当前来说,但是从中长期来看,这个缺口不但有,而且不小。对于这个或有负债,就是资产负债表看不出来的负债,实际上是有的负债。对于这个负债,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已经做出非常明确的规定,就是要拨付国有资本去充实社会保障基金。这一点有少量的动作,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好像没有采取比较大的步子来执行这个决定。我们改革的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决定后来都没有实施,就是要拨付成万亿的,比如说21世纪初期就准备拨付成万亿的国有资本去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但是后来没有实现。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我们应该做这件事,这件事可以降低我们资产负债表的风险。
  四是对于资不抵债的企业要实施清盘或者破产重整。对于有一些重现了兑付问题的金融企业要停止现在普遍实行的刚性兑付的办法,以便把大政化成小政,释放风险。
  五是要盘活由于粗放增长方式造成的死资产存量。财政部最近要求各个地方对国有的死资产的存量要设法盘活,当然这个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数量是很大的。如果能够把其中一部分盘活,那么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我们的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当然我们还可以想出很多办法降低我们的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度。再附之以一些灵活的财政货币政策,就是松松紧紧,总的趋势来说,应该说我们的杠杆率还太高,应该是一个去杠杆的过程。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比如说可能触发系统性风险的时候,那必须就要注入流动性了。这两方面的措施配合起来,我们完全有可能把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这样使得我们有时间推进改革,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经济中的问题。
  是不是推进改革能够找到出路呢?是不是推进改革能够提高效率,使得我们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各种各样的挑战呢?我想讲一件事,就是我们国家领导人多次说过,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保就业,保民生。那么从这几年,从最近三年的情况看,GDP的增长率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的。2011年是9.2%,2012年GDP增长率是7.8%,2013年是7.7%,到今年的第三季度是7.3%,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下。但是就业的情况良好,也许可以说还从来没有这么良好。去年我们预期要争取的城镇新增就业的目标是900万人,执行的结果是新增就业1310万,原来的任务超额45%完成了。今年前三季度的情况比去年还好一些,好的不多,但是比去年还要好。所以使得我们登记的失业率保持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当然这方面不是没有问题,比如说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和有学位的人就业问题、薪酬问题都存在问题,这个是事关我们整个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总体来说,特别是对于普通劳动者,这个就业情况应该说是良好的。这就证明了增长率和就业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当你就业增长的结构有改变的时候,那些能够牺牲更多就业的产业,在能够发展得更快的情况之下,增长率的变化和就业的变化不是线性关系。
  什么样的增长结构我们的增长率在下台阶,而就业结构在改善呢?基本的原因就是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加速了,服务业的发展加速了。这些服务业不是什么很高端的服务业,就是普通的服务业加速了。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已经提出来了十几年的目标,“十一五”计划,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为主线,就是说要靠提高效率,增长要靠提高效率来支撑。那么怎么提高效率呢?当时说了四条,效率提高了四个方面:第一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变成市民,变成有知识、有技术的劳动者;第二服务业要发展它在产业链中服务的比重,也就是所谓向微笑曲线两端的延伸,或者是用发展经济学常用的话,现代制造业的特点是服务化;第三要发展独立的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第四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整个国民经济。而信息产业本质上也是服务业,所以应该说,从“十一五”,从1996年那个五年规划开始,就是我们把发展各种各样的服务作为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主要的措施。但是“十一五”期间的情况没有多大的变化,稍有变化,很小。可是最近三年情况变了,前年服务业的增长速度,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去年第二产业的总额就小于第三产业了,第三产业总量超过了第二产业,这种趋势现在还在进行。
  因为服务业吸收就业的能力更强,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小饭馆,还有网络商业所分化出来的各种产业都在做招人的广告,人员短缺,所以就使得我们就业情况大大的改善了。这一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但是还有一个进一步的问题许多人没有看到,为什么服务业号召了那么多年,五年的时间没有太大的进步?最近三年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看来看去,其实就是在我们十八大前后,也就是说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期间的两个改革。一个改革是从上海开始的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在财政部门来说这个改革他们把它放在减负项下,这是对的,是一个减负的措施。但是经济学家为什么那么强烈的支持这个改革,而且要求更快的推到更大的范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改善我们经济的一个重要措施。为什么?因为经济学家都相信,亚当?斯密这个定律。增值税是只对增加价值征税,是有利于分工深化的。
  我们可以看到,营改增以后,服务业分工的深化变得非常快速,就拿一个网上商业来看,你看它分化了多少个产业?增加了多少就业?另外一个改革,就是从深圳开始,后来是广东的,后来本届政府把它作为一个转变政府职能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工商登记的便利化,降低门槛。
  实现了这一条以后,新注册的工商户的数量增加都是以百分之几十的数量增加。这些只是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序幕期间,应该说是叫做牛刀小试,牛刀小试虽然不足以确立我们经济的新常态,就是说不能够靠这一点小的改革就使得我们在增长速度降低以后效率得到了提高。我对于经济新常态的定义,不光是说它的速度在降低,如果光是一个速度降低形不成常态,因为它是不可持续的,还必须有另外一条,速度降低的同时,效率要提高。光有些小的改革不大能够使我们确立我们经济比较效率的中等增速这种新常态,但是它表明的一条,只要我们能够坚定有序的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要求的前面深化改革,就一定能够迎来我们中国经济柳暗花明的新境界,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HN024)
10/31 08:3010/31 06:0010/31 00:3610/30 11:02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世行大幅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世界银行1月17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大幅下调至2.5%和3.1%,并认为全球经济已进入非常困难的阶段。据新华社华盛顿1月17日电(记者 樊宇 蒋旭峰)在去年6月发布的上一份报告中,世行预测全球经济2012年和2013年将分别增长3.6%,与之相比,时隔半年后的最新预测分别下调了1.1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世行预测,2012年发达国家经济将增长1.4%,增速比去年6月份预测的2.7%下调了1.3个百分点;2013年将增长2%,下调了0.6个百分点。世行在报告中称,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欧元区经济已于去年第四季度步入衰退,预计今年全年将萎缩0.3%,欧盟今年的经济增速也仅为0.1%。此外,美国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增长2.2%和2.4%,日本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增长1.9%和1.6%。世行同时下调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测,预计今明两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分别增长5.4%和6%,比6月份的预测值分别下调了0.8和0.3个百分点。根据世行预测,中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速将分别为8.4%和8.3%。报告称,欧债危机加剧所导致的金融市场动荡已传导至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在形成“强势逆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大幅减少,几个大的新兴经济体增速因国内政策收紧而放缓。尽管美国和日本经济表现相对强劲,全球经济整体增速放缓这一趋势已从全球贸易活动减弱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中得以显现。根据世行的最新预测,全球贸易额2012年将增长4.7%,远低于%的增幅。与此同时,全球能源、金属和农产品价格与2011年初的峰值相比,已分别下跌10%、25%和19%。报告强调,尽管欧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债务危机,但更大范围资本市场冻结的风险仍在,发生席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更广泛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如果危机发生,各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与2008年和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相比有所收窄。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说:“发展中国家需要重新评估自身的脆弱性,趁着还有时间,准备应对进一步的冲击。”《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主笔安德鲁·伯恩斯强调了各国制订应急预案的重要性。他认为,一旦危机升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降幅可能达到或超过金融危机时的水平。从联合国报告看世界经济前景联合国1月17日发布《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通过详尽的数据描绘出这样一幅世界经济图景:发达经济体深陷债务泥沼,新兴经济体也无法独善其身,全球经济正面临严峻挑战。为此,经济学家警告,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发酵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今年将显著放缓,各国政府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措施,应对日益加大的经济下滑风险。但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将不会出现硬着陆。四大“顽疾”困扰发达经济体许多人把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状态称为“后危机时代”,然而实际上,发端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发酵,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此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危机发生后的决策失误导致全球经济在今明两年面临严重风险。短期来看,发达经济体面临以下四大风险:债务危机深重、金融系统脆弱、高失业率和紧缩政策导致需求疲弱、政治僵局造成的决策机制瘫痪。这四大“顽疾”还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引发严重金融风暴。参与撰写经济展望报告的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对新华社记者说:“四者之间已经形成了恶性互动,这些风险因素不但可以使发达国家再次陷入衰退,也会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等渠道严重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稳定。”欧美经济深陷债务泥沼作为世界经济的两大“引擎”,美国和欧洲均被自身债务问题和经济困境折磨得焦头烂额。美国经济复苏虽在岁末年初出现了加速势头,但仍如履薄冰。欧洲的情况更不容乐观。尽管各国为解决欧元区债务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无法控制危机进一步蔓延。报告称,即便欧债危机被成功控制,明年欧洲经济增长仍将十分低迷。欧债危机一旦蔓延到欧元区的大型经济体,将很可能触发全球性的信贷紧缩,从而导致整个欧元区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并造成金融市场崩溃。新兴经济体难以独善其身经济学家认为,新兴经济体有着更大的政策调整空间,并将继续以较为强劲的增长担起“全球经济引擎”的重任,但新兴经济体的可持续增长也面临挑战。从自身来看,新兴经济体不但面临着过度投资所造成的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风险,还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问题。从外部环境来看,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对许多高度依赖出口的新兴经济体来说无异于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随时有坠落的可能。联合国报告说,今明两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分别降至8.7%和8.5%。印度经济增速将分别降至7.7%和7.9%。洪平凡表示,尽管今年欧美经济放缓对中国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更为明显,但由于中国的经济比较多元化,政策空间目前还比较充裕,中国可以通过政策达到刺激内需以抵消外部需求不足的影响。危机考验各国决策者智慧面对目前的经济困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陷入政策上的两难境地,而如何更好地应对危机则考验着各国决策者的智慧。经济学家建议,发达国家在采取进一步紧缩政策时必须谨慎,过早的财政紧缩不但可能会破坏脆弱的复苏,还会导致财政开支的进一步恶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一方面需要严防外部金融环境恶化的冲击,另一方面仍应强化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增长目标。而为推动全球经济更强劲、平衡及可持续增长,各国政府应尽快拿出更广泛、坚决的应对措施,并加强全球协调与合作。(据新华社纽约1月17日电)全球经济处在关键“十字路口”新华社记者 蒋旭峰 樊宇世界银行1月17日公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为世界经济提供了“体检表”,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等“强势逆风”,世界经济复苏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各国政策制定者开动脑筋,采取及时有效应对措施,合力应对危机,至关重要。本次报告副标题所使用的两个关键词“不确定性”和“脆弱性”,体现了世行对全球经济走向的把脉基调。与2011年6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相比,最新报告将全球经济2012年和2013年增速分别调降至2.5%和3.1%,和半年前的预测相比分别下调了1.1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主笔安德鲁·伯恩斯用“世界经济目前的状况和半年前已大不相同”,来概括当前全球经济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方面,欧债危机使得欧元区各国经济负重前行。尽管德国等欧元区经济体表现相对强劲,但标准普尔公司近日下调了法国等9个欧元区国家的信用评级,欧元区的债务风险远未止息,希腊等重债国的经济衰退速度超过预期。世行最新报告预测,2012年欧元区总体将陷入经济衰退,预计今年全年欧元区经济将萎缩0.3%。另一方面,欧债危机的外溢风险在各个层面逐渐显现。美国等经济体的对欧出口因欧元区需求减少而明显下滑,全球贸易活动减弱,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大幅减少。当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新风险、世界经济处在关键“十字路口”之际,外部挑战凸显未雨绸缪的必要性。美国尽管在2011年下半年经济复苏有所提速,但仍需应对外部风险加大的挑战,并破解国内经济过度依靠债务和消费驱动的结构性难题。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应对空间已经小于金融危机发生之初。如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所强调,“发展中国家需要重新评估自身的脆弱性,趁着还有时间,准备应对进一步的冲击”。因而,发展中国家应当最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财政政策手段,优先安排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以做好全面应对危机的准备。尽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经济挑战不尽相同,但在共同的外部风险面前,在强化欧债危机的政策协调、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防火墙”等重要国际议题上,需要合力应对。当全球经济走到了高风险的“十字路口”时,也是考验各国政策制定者智慧与合作效力的关键时刻。 (新华社华盛顿1月17日电)作者:樊宇 蒋旭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其他新闻(无对应栏目)
https://img2./f2e/wap/common/images/weixinfixed1200low.jpg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的大问题—经济全球化何处去?
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的大问题—经济全球化何处去?
道君说财经
达沃斯虽然只是阿尔卑斯山上的一个小镇,却是一个观察世界经济的重要窗口。每年冬季都集聚着世界上最具智慧的政治家,最成功的企业家,最著名的专家,到这里共商全球经济大事。今年的达沃斯冬季论坛不同寻常。迎来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主席。达沃斯时间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关键时刻,给世界经济未来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演讲开始就提出一个世界各国最关心,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的大问题—经济全球化何处去?目前,被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视为“珍宝”和灵丹妙药的经济全球化,突遭西方发达国家的“抛弃”。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要脱欧,欧盟面临解体之危险。世界经济领头羊的美国,一贯是经济全球化的拥趸。然而,一场选举使得美国率先逆全球化而动,候任总统多次放言要抡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要挟海外企业回归美国,又要在美墨边境筑墙,又要对中国等国提高关税等。就连北约都“被”过时了。经济全球化面临大倒退,这将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伤害。各个国家都是受害者,新兴市场国家受害最大。在这关键时刻,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国际金融危机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金融资本过度逐利、金融监管严重缺失的结果。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的优势是基于开放型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全球化的开放型经济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冲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有效组合与配置,把生产要素的最大效率效益发挥出来,从而造福全球各国与世界人民。其基本理论原则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比较优势。1817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揭示了国际分工对一国是有利的,并称他的这一结果为比较优势原则。比较优势原则认为,如果各国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会从贸易中获益。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绝对优势,指当比较一个人、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与另一个人、另一个企业或另一个国家的生产率时,经济学用了绝对优势这个术语。贸易保护主义,反全球化一定会降低全球各国人民的福祉。是从自己国家利益出发的狭隘主义思想,最终本国以及本国人民也是受害者。这里面令人思考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对自己有利时,大力倡导全球化,并忽悠甚至制裁不加入全球化组织以及阻碍全球化进程的国家。把全球化红利阶段性吃尽后,现在突然又开始反全球化了。衷心希望那些逆经济全球化而动而为的国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不可逆转。一方面这是世界经济潮流,是各个经济体所愿。另一方面或许更加重要。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物联网等为特征的新经济模式,已经把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技创新与进步,倒逼世界经济必须互通互联。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背离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者,最终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道君说财经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24小时最专业的财经资讯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面临哪些严峻挑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