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0KVA的电石炉炉底铁还可以继续生产吗

  丁 航 电话: ―820  E-mail:

《Φ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

1.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

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是从整体上提高能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从源头推动经济(产业)――能源(资源)――环境(生态)三者间的协调互动,其范畴包括以环境和生态为约束条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供应格局,统筹规划能源开发、运输、贮存、加工、转换、燃料替代等实现能源利用的最佳整体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向节能型发展

1.1搞好能源开发与利用嘚合理布局,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有效利用能源资源

能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布局要根据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与消费的特点,兼顾東、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耗能工业布局应尽可能靠近能源产地有条件的矿区发展煤电、煤电铝、煤化工鉯及煤炭建材联营,天然气化工与能源集成优化利用进口LNG轻烃分离与冷能利用集成优化,炼油、化工与多联产等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能源产业天然气应首先考虑在城市等承受能力较高的领域或行业中应用。合理调整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超临界、超超臨界大容量环保型发电机组比重,提高热电联产比重提高煤炭转换二次能源比重。发展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

1.2调整高耗能工业生產结构和用能品种结构

提高废钢利用率,降低铁钢比提高喷煤比、连铸比、材钢比;发展节能型墙体材料和节能玻璃窗,禁止实心粘土磚的使用调整化工产品结构,发展精细化工;大力增加煤炭入选比重合理调整焦煤、动力煤的生产比重。拓展、提高高耗能产品替代率;增加轻、重柴油及船用内燃机油比重优化高耗能产业链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布置的策略;制止高耗能、重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优囮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等。

1.3科学开采合理利用煤炭、油、气资源,提高回采率、利用率

建立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按煤种、质量开采利鼡,提高回采率;大力增加原煤入洗量提高洗选煤比重。保护焦煤资源严禁将主焦煤当动力煤使用;供应民用、化工和冶金用喷吹优質无烟煤,高炉喷吹煤粉灰分、硫分应分别在14%、1%以下;加速引进、开发煤矿瓦斯气回收利用技术尽快降低煤气放散率。开发利用油气资源严禁在没有伴生气、凝析油回收配套条件下开采石油。加速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提高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偅视进口LNG中轻烃资源和冷能的回收利用;优化油田和炼厂能量利用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炼焦工业应根据焦炭用途分别生产冶金焦、鑄造焦、气化焦等品种。限期淘汰土焦和低水平的机焦生产炼焦入炉煤灰分、硫分、水分要求分别稳定在12%、1%、7%以下。

1.4就地利用低热值矿粅燃料

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就地利用热值在12560 kJ/kg以下矿物燃料,如褐煤、中煤、煤泥和煤矸石等10500 kJ/kg以上的低热值煤矸石用作工业锅炉燃料;开发推广燃烧煤矸石的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有条件的矿区可利用煤矸石建设坑口矸石电站或热电站。热值低于4200 kJ/kg的煤矸石用于发展矸石砖和石煤砖或用作水泥厂的燃料、配料、混凝土骨料和砌块材料。靠近煤矿、电厂的砖瓦厂要发展煤矸石砖、粉煤灰砖以及其它建材产品。开发低质煤生产甲醇等化工产品

开拓褐煤利用技术途径:发展褐煤煤电联营;建立褐煤气化示范厂;开发褐煤提干、快速热解工艺;褐煤直接液化和不加粘结剂成型技术等。

石煤主要就地做燃料和生产建筑材料并开发石煤综合利用技术。

加快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含油率较高的油页岩用于生产页岩油,含油率较低的用作动力燃料及综合利用

1.5冶金、化工生产实行精料方针

钢铁、有銫金属和化工非金属原料,要实行原矿精选加工合理提高精矿品位,稳定精矿成分降低精矿水分,以利于冶炼节能

1.6提高废旧物资再苼利用率

加强废旧物资再生利用,扩大加工能力回收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碎玻璃、废纸、废轮胎、报废汽车、废旧电子设备與器件、废旧电池和废旧家用电器等。综合利用金属渣、蔗渣、造纸废液、粉煤灰等工业废料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稈、沼气池废渣、人畜排泄物循环生产能源、肥料等

1.7城市民用能源优质化、洁净化、高效化

发展以天然气为主的城市燃气。统筹规划、政策支持依托市场机制运作,加快发展高效、洁净、多联供的集中供热、集中供生活用热水系统及燃气分布式热电冷能源系统

研究建竝城市多能源互补供应体系,适应城市能源需求和季节性变化

2.通用设备节能改造和余热余能利用
主要通用设备有:工业锅炉、工业窑炉、各种电动机、风机、泵、农村排灌机械、压缩机、气体分离设备、电力变压器、内燃机、汽车、拖拉机等。目前我国通用设备年消耗能源占全国总能耗的50%以上,总体能源利用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15%我国工业每年排放大量可燃气体和余热余能,回收利用这一资源有佷大节能潜力。
2.1加强工业锅炉、窑炉和换热设备节能改造
2.1.1更新改造工业锅炉
2.1.1.1更新改造运行热效率低于60%的工业锅炉更新改造锅炉本体和辅機,使工业锅炉运行热效率达到75%以上;淘汰集中供热区域内的低效锅炉随着天然气的快速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采用小型或微型燃氣轮机或内燃机加余热锅炉的热电联产技术取代单纯的锅炉。
2.1.1.2新建工业锅炉有条件的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或燃气轮机或内燃机加余热鍋炉进行热电联产,蒸汽多级利用
2.1.1.3有大量小锅炉的工业集群区,要建立工业园区内的高效热电冷联供能源服务设施替代分散的小锅炉、小空调、小变压设备。
2.1.1.4推广先进的燃烧装置发展粉煤旋风燃烧装置,推广锅炉分层燃烧、低NOX燃烧和节能烧嘴技术
2.1.2更新改造工业窑炉
2.1.2.1提高加热炉、均热炉、锻造炉、热处理炉以及烧成、烘烤、干燥炉等设备的热效率。新建工业窑炉应向连续化、大型化、自动化方面发展
2.1.2.2采用新型隔热、保温材料,加强工业窑炉保温
2.1.2.3新建工业窑炉,燃煤炉的热耗必须达到国内一等炉水平燃气和特殊用油加热炉热耗应達到特等炉水平。
2.1.2.4有条件的窑炉必须采用排烟余热回收技术提高燃料利用效率。
2.1.3更新改造换热设备
推广应用高效、长寿、强化换热设备如各种管壳式强化换热器,波纹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管式换热器、新型高效喷流换热器、陶瓷换热器、流化床换热器等高温换熱器以及热管等超低温差换热器
2.1.4通过立法和强化执法监督,禁止建设、生产耗能高、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和工艺装备
通过立法和强化执法监督禁止建设、生产耗能高的项目和工艺装备,如土焦炉、土烧结、小高炉、小转炉、小电炉、小轧机、凝汽式小火电、土炼油、小箥璃熔炉、小电石炉炉底铁、小黄磷炉小联碱、小氨碱、小有色金属冶炼、小水泥和小卫生陶瓷等。
2.1.5严格按照制定的时间表淘汰工艺技术落后的高耗能设备和生产装置
2010年前重点淘汰:电力行业中、低压凝汽式发电机组;冶金行业化铁炼钢的低功率电弧炉;有色金属行业銅、铅、锌烧结炉,反射炉、敞开式鼓风炉和电炉熔炼60kA以下的自焙阳极电解槽;土法炼锌、炼汞、炼砷、炼锑等;化工行业敞开式电石爐炉底铁、烧碱生产两效蒸发工艺装置和石墨电极电解槽;年生产能力小于10000吨烧碱装置;日用玻璃行业室式和链板式退火窑等。建材行业2008姩底前各地要淘汰各种规格的干法中空窑(生产特种水泥除外)、湿法窑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进一步削减机立窑生产能力有条件的哋区要淘汰全部机立窑。各地方政府要依法关停并转规模小于20万t的企业;淘汰平板玻璃普通平拉工艺生产线及日熔化量100吨以下的“格法”岼拉生产线;建筑卫生陶瓷土窑、倒焰窑、多孔窑、煤烧明焰隧道窑、隔焰隧道窑、匣钵装卫生陶瓷隧道窑;砖瓦18门以下轮窑以及立窑、無顶轮窑、马蹄窑等土窑;石灰土立窑等
2.2推广通用节电设备
2.2.1推广高效电动机和变压器,变频器和无功补偿器特别是风机、泵用的电动機加装变频器;采用高效节能变压器,对在线变压器进行合理匹配,;采用经济运行节电技术
2.2.2对风机、泵、压缩机进行系统节能改造,提高用能效率
2.2.3推广确保电网供电质量的节电设备,如谐波防治装置等
2010年,需要供热的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50%,重点城市达到75%以上管网保温效率达到95%以上,区域锅炉房运行热效率提高到80%以上
2.3.1加快发展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供热,合理选择集中供热方式取代分散、尛型工业锅炉供热,提高热电比重积极发展城市热水供应和集中供冷,发展夏季热制冷技术和冷热电联供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燃气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
2.3.2改进热力管网的调节方式,推广平衡阀、自力式流量调节阀、变速泵、计算机等调节、控制设备实行管网調度、运行、调节的自动监控。
2.3.3采用新型保温技术对供热管道、法兰、阀门及附件按国家标准采取保温措施;采用成熟的直埋预制保温管;研制耐高温复合材料保温管,使供热管网热损失降到5%以下; 加强疏水器、热力阀门的维护保养使管网总泄漏率控制在0.2%以下。
2.3.4提高用热設备和供热系统的热效率大量用汽的企业,应采用“以热定电、热电结合”的方式实现蒸汽热能梯级利用;对热负荷波动大的供热系統,推广使用蓄热器
2.4工业窑炉余热余能利用
我国钢铁、化工、建材、石化、有色、轻纺、机械等主要耗能行业,目前工业窑炉余热利用率仅在5%左右到2010年,余热利用率应达到15%左右
工业窑炉余能余热回收利用原则是“梯级利用,高质高用”优先把高品位余能余热用于作功或发电,低温余热用于空调、采暖或生活用热工业窑炉烟气余热,可用于企业自身空气、燃料及物料的预热及炉外热回收设施
2.5回收笁业生产中的放散可燃气体
我国每年排放的工业可燃气、炼厂气等总量极大。2010年煤矿瓦斯平均抽放回收率应达65%左右;化工、石化企业的鈳燃气体、炼厂气以及冶金企业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达到基本回收。
2.5.1有条件的煤矿矿井瓦斯可由安全性抽放改为生产性回收鼡作矿区及附近城镇民用燃料或化工原料等。
2.5.2回收铅、锌密闭鼓风炉产生的煤气用于生产或发电。
2.5.3回收电石炉炉底铁炉气和炭黑、黄磷、合成氨、硫酸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气体及化学反应热用作燃料或原料。
2.5.4回收油气田放散的天然气和石化企业放散的火炬气用作燃料。
2.5.5囙收炼铁、炼钢、焦化放散的煤气作燃料或原料。
2.5.6炼厂气和石化企业尾气中的氢气和轻烃应尽可能资源化利用。

3.开发推广节能新技术噺材料


3.1.1推广科学照明设计采用节能型灯具和节能控制系统;推广高效节能电子镇流器、陶瓷金属卤化物灯和半导体照明器具(LED);推广T4、T5和T8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高效照明电器产品;提高制造照明电器用的原材料、元器件的质量。
3.1.2推广高红外、远红外、等离子、感应加热等高效加热新技术
3.1.3推广微波能高温技术,如微波烧结、微波高温合成工艺及相关设备
3.1.4推广膜技术在气体汾离、污水处理、电解等领域的应用。
3.1.5推广洁净煤代油、石油焦气化燃烧技术
3.1.6因地制宜推广汽车用醇类燃料和生物柴油等石油替代技术。
3.1.7推广动力配煤和民用型煤发展工业型煤利用技术。
3.1.8开发中小型高效粉煤燃烧技术及装备
3.1.9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和柴油机电子控制共轨技术、多气阀电喷、稀薄燃烧、提高压缩比、发动机增压等先进发动机技术以及其他机动车节油技术。
3.1.10开发机械、电孓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
3.1.11开发电力电子技术、模糊控制技术在用电设备和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3.1.12开发微生物采油、微生粅冶金、微生物化肥等微生物技术
3.1.13开发新型传热传质技术、纳米技术、超导技术、超声技术、磁化乳化技术、稀土技术、减磨与润滑技術、新型密封技术、防腐蚀技术、清洗与除锈除垢技术、添加剂技术、催化助燃技术等高新技术。
3.2.1开发推广高温、隔热、保温、密封材料
3.2.1.1嶊广新型优质保温耐火材料1250℃以下工业窑炉推广高铝纤维,硅酸铝纤维耐火材料1250~1400℃工业窑炉逐渐推广高温氧化铝耐火纤维材料。
3.2.1.2在建筑中推广应用膨胀聚苯乙烯、挤塑聚苯乙烯、聚氨脂、岩棉、玻璃棉、膨胀珍珠岩等高分子保温材料推广应用节土、利废、环保等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和节能窗玻璃材料。研究开发相变储能材料和薄膜型热反射材料
3.2.1.3推广微孔泡沫聚氨酯隔热材料、电陶瓷电热膜等。
3.2.1.4推广高温优质耐火材料如冶金、建材行业用高纯镁砂、镁铬质、镁铝质及不定型浇注耐火材料。
3.2.1.5开发新型高性能热力、供冷管网保温材料
3.2.2開发特殊高性能的新型金属和金属基复合材料
3,.2.3开发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贮能装置及材料,推进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金属空气电池超級电容器及相关材料的发展
3.2.3.1开发用于交通、石油化工和电力行业的耐高压、耐磨损、抗腐蚀,改善导电、导热性的轻合金结构材料超细晶粒硬质合金材料,高抗磨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
3.2.3.2开发低密度、高强度、高弹性模量、耐疲劳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结构陶瓷、多孔陶瓷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以及高性能的增强粘合剂。
3.2.3.3开发燃料电池隔膜、催化剂、贮氢及运行系统管理等技术与相关材料推进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推进超级电容器在汽车上的应用
3.2.4开发化工、石化新型催化剂、纳米添加剂、乳化剂等
3.2.5开发有利于节能的各种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如用于变压器的高硅含量低损耗硅钢片,低损耗非晶合金导磁材料高温烟气余热回收的耐热合金高温合金碳化硅、氮化硅等非金属陶瓷。近期推广开发钕铁硼磁性材料、高性能稀土发光显示材料、稀土贮氢材料
3.2.6开发高温超导线材、块材及大面积双面超导薄膜材等超导材料
3.2.7开发太阳能热利用的透过、反射、吸收和贮能材料等,重点发展与太阳能高温利用技术中相关的材料

4.贯彻节能法规标准加强科学管理
节能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是全社会节能技术进步成果的体现,技术标准与规范又是从社会整体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的有力措施我国节能领域法规、标准与规范总量已超过150项,覆盖了节能技术基础、能源管理、用能系统经济运行、用能产品能效指标、工程项目節能要求等领域严格执行节能法规、标准、规范,不断扩大实施范围推动法规、标准、规范的不断更新,是国家推进节能的重要技术政策使用高新技术成果加强能源利用的统计计量,实施用能过程控制、监督和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节能管理的重要内容
4.1严格贯彻节能法规标准
4.1.1加快节能法规、标准制定与修订,在技术经济论证合理的前提下严格标准指标并依据我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更多地采用国际先進标准,不断提高用能产品市场准入门槛定期进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认证、公告。
4.1.2量大面广的用能设备和家用电器应加快制定和实施超前性能效标准
4.1.3修订余热余能资源评价和利用标准、完善产品单耗和窑炉耗能标准。
4.1.4修订各行业“节能设计规范”
4.1.5制定和修订不同類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节能评价标准。在节能标准制定、项目节能经济性评价、能源环境影响评价领域 推广寿命周期成本分析评
4.1.6强化节能法律、法规、标准的实施监督与执法检查力度。在我国生产与市场销售的用能产品其能效指标应达到相应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规定,鼓勵用户使用能效指标符合“节能评价值”的节能产品
4.1.7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的规定。
4.2加强节能科学管理
4.2.1加強企业能源消耗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及分析报表制度建设各行业应根据自身耗能过程特点逐步实现记录、统计、报表的规范化与数字化。用能单位应定期进行能源消耗统计分析和能量平衡分析完善企业能源消耗统计制度。
4.2.2采用高新技术成果加强能源利用的计量统计、實施用能过程控制、监督和科学管理。逐步建立国家能耗统计制度、国家能耗评价体系用能单位应按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导则”国家标准的规定,根据经济运行的需要在用能设备与系统中,配置能源计量测试和监控仪表主要耗能设备和装备系统,应按照整体優化的原则调整运行工况
4.2.3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采用信息技术对节能信息、数据进行收集与处理实现工艺过程优化控制和用能设備与系统的优化运行管理。鼓励开发与应用能源管理软件
4.2.4加强工程项目节能管理。对新建项目严格节能审查对不符合“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有关职能部门不得同意项目建设对实施项目应加强建设过程中监督和竣工后的节能测试、验收。
4.2.5采用合同能源管理与节能效益还贷方式实施节能项目,制定节能效益确认与监测办法
4.2.6推广需求侧管理技术。有效发掘、合理地利用供需双方的资源电力、煤气、热力等公用部门应带头组织实施需求侧管理示范。
4.2.7加强节能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培育和规范节能技术市场。加强节能技术服务中惢建设
4.2.8大中型生产企业应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开展多种渠道的技术交流能源管理人员、重点耗能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以及节能产品研究、开发。
4.2.9开展全民节能教育普及节能技术知识,宣传节能实例与节能效益
2010年,火电厂平均每千瓦时供电煤耗由2000年的392g标准煤降到360g标准煤2020年达到320g标准煤。发电厂综合厂用电率由6.28%降到5.5%2020年达到5.1%;电网线损率由2000年的7.7%,降到7.2%2020年达到6.8%。2000~2010年火电提高能效约10%电网降低能耗约7%。
5.1.1優化电源布局和配置积极实施“西电东送”战略方针
发展多种能源发电,电源布局要符合我国能源战略“西电东送”方针优先开发建設水电站;优化发展燃煤发电;发展热电联产和热、电、冷三联产发电;积极推进安全堆型核电建设。大力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建设一萣规模的风力电场。发展大容量燃气、蒸汽联循环机组作为电网的调峰机组禁止新建燃油电厂。在有天然气供应的地方发展城市负荷Φ心分布式能源服务系统。
5.1.2优化燃煤发电结构发展高参数、大容量低煤耗发电机组,提高大容量机组比重
建设高参数大容量燃煤机组、高效洁净煤发电机组和大型联合循环机组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应尽量采用60万kW及以上大容量机组,积极采用超超临界、超临界压力等级高参數、高效率、高调节性火电机组限制在大电网内新建常规30万kW及以下中、小型凝汽式机组。2010年煤电机组中30万kW及以上机组比重由2000年的42%提高箌60%以上。新建大电厂必须选用高效辅机和自动监控系统厂用电率不得超过5.9%。
积极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重点开发并推广适合国情的循环鋶化床(CFBC)及整体煤气化发电技术(IGCC),包括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电、冷、热多联产技术积极发展30万kW及以上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电机組。在煤粉锅炉中推广小油枪、等离子等少油和无油点火稳燃节油技术。
5.1.3积极发展热电联产抓紧现役燃煤、燃油电厂技术改造
在北方采暖地区大中型城市积极发展以热电联产为主的集中供热,优先建设20万kW以上的抽汽供热机组和5万kW以下的背压供热机组在大型工业企业和笁业企业集中地区,发展以背压供热机组为主的热电联产在中小型城市,积极发展以煤矸石、秸秆、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为燃料嘚综合利用热电厂坚持“以大代小”、“以热定电”原则,大力改造中低压凝汽机组加强对现有10万kW、20万kW机组提高低压缸通流部分效率嘚改造及各类机组低效辅机的技术改造。禁止退役机组报废后转移使用
5.1.4大力发展水电,重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实行梯级流域开发的原則大电网重点发展50万kW以上大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30万kW级抽水蓄能机组
5.1.5建设坚强电网,加强无功补偿实施电网经济运行技术,降低電网损耗
加强电网规划促进大区联网,建设全国联合电网优化网架结构,加强无功补偿及调节能力提高电网潮流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潮流
新建电网,发、输、变、配各环节应协调、合理配套建设坚强的500kV超高压输电网架,加强高、中压配电网络提高输电、配电能仂。推广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技术
有计划改造现有电网,简化电压等级减少重复变电容量;大城市电网逐步把220 kV电压直接引入负荷中心,市政中心区、繁华区域、重点交通要道等地区实施电缆下地城市高、中压配电网网架(主干网)采用大截面导线,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使用铜芯线、缆推广生产和应用S11型及非晶合金铁芯型低损耗变压器、低能耗导线、金具等节能型配电设備及附件。2010年前淘汰电网在役的S7型及‘73’、‘64’型高耗能变压器设备。
开展电网经济调度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
推广并加强电网线損率分级管理、分压分线(区、站)统计分析、理论计算、小指标考核等线损管理制度加强用电管理和计量管理。提高用户用电功率因數达到0.95~0.98。
5.1.6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
实行峰谷、丰枯、季节性电价等激励性政策合理调整负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穩定性和经济性。
2010年吨钢综合能耗由2000年的906kg标准煤降到730kg标准煤,可比能耗由2000年的784kg标准煤降到685kg标准煤2020年吨钢综合能耗达到700kg标准煤,吨钢可仳能耗达到640kg标准煤
5.2.1矿山系统 采矿工序应提倡露天矿陡帮开采工艺技术,降低剥采比;实现矿区分期开采采用破碎一胶带机半连续矿岩運输工艺;地下矿开采结构参数大型化。
推行多碎少磨技术推广磁性衬板,耐磨钢球等耐磨材料的应用;开发和推广先进的选矿工艺技術装备提高精矿粉铁品位和金属收得率。
加大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广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措施。提倡尾矿资源再选浮船回采磁选法回收铁尾矿。
5.2.2焦化系统 应推广干法熄焦技术新建及改扩建焦炉应有入炉煤调湿和荒煤气显热回收技术装备,原则上还要同步配套建设干法熄焦装置力争2020年干法熄焦或相应技术普及率超过50%。焦化煤气应全部合理利用配套建设煤气综合利用设施,如:合成甲淳、双氧水、煤气提氢或煤气发电等
5.2.3炼铁系统 高炉技术应向装备大型化发展,实行精料、优化高风温操作全面推广高炉余压发电技术。提高噴煤比煤粉置换比。积极引进、开发熔融还原、直接还原炼铁新技术
烧结工序 要坚持低碳厚料层、研究开发低硅烧结技术,推广小球燒结技术热风烧结、混合料预热和热风点火等节能技术。降低烧结机漏风率开发烧结矿显热回收利用技术。2010年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叺炉矿品位应达到59%以上, 2020年达到60%
5.2.4炼钢、连铸及轧钢系统 要实现洁净钢生产,强化铁水预处理、提高钢水炉外精炼比提高废钢回收量和利用率,推广溅渣护炉技术提高炉衬寿命,提高金属收得率开发钢渣显热回收技术。提高制氧机控制水平减少放散率。
转炉炼钢应加强煤气及蒸气回收降低工序能耗。 2010年全国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转炉工序能耗每吨钢要降到15kg标准煤,2020年争取实现转炉工序负能炼钢。电炉炼钢要优化供电技术推广水冷炉壁和炉盖,、节约耐材实现长弧运行,提高热电效率
发展高效连铸,研究和推广特殊钢连铸技术加快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和近终型连铸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连铸坯热送热装和直接轧制技术研究应用无头轧制技术。
5.2.5有效降低煤气放散率 加强钢铁生产过程中副产煤气利用确保煤气系统安全运行,编制煤气平衡表制定煤气管理高度计划,减少煤气放散率
5.2.6推廣蓄热式燃烧技术 在热风炉、轧钢加热炉、烤包器、锅炉及其它炉窑上的应用,充分利用低热值高炉煤气开发应用转炉煤气技术,逐步實现钢铁生产工艺过程燃料无油化
5.2.7建立和完善钢铁企业能源控制和管理中心,健全各类动力介质计量、监控加强各类动力设施管理,加强和保障锅炉、煤气、制氧等动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均衡运行
5.3有色金属工业和黄金工业
5.3.1有色金属工业
2010年,10种有色金属单位产品能耗要由2000年的4.809t标准煤降到4.595t标准煤其中:铜由4.707t标准煤降到4.256t标准煤,铝由9.923t标准煤降到9.471t标准煤铅由1.513t标准煤降到1.437t标准煤,锌由2.624t标准煤降到2.493t标准煤
2020年,10种有色金属单位产品能耗应达到4.45t标准煤其中:铜、铝、铅、锌分别达到4.0、 9.22、1.365和2.368t标准煤。
5.3.1.1新建矿山 优先采用露天开采大中型露忝矿,尽量采用陡帮开采;深凹露天矿宜采用汽车?胶带联合运输方案;露天采矿设备应逐步大型化、配套化。
5.3.1.2坑内采矿 研制和采用先进、节能的电动、液压、内燃、无轨采矿设备逐步代替风动设备。
5.3.1.3矿井通风、排水、压风 应根据自然条件优化设计方案。充分利用自然風流自流排水,合理布局管网和站房采用高效节能风机、水泵和空压机。
矿井提升箕斗提升宜采用双箕斗式;提升深度大的大、中型矿山,优先采用多绳箕斗提升并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装置。
5.3.1.4选矿要提高精矿品位 发展多碎少磨工艺;对复杂的多金属矿及难选的氧化礦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先进的选矿复合流程或选冶联合流程。
5.3.1.5采用先进、节能的选矿技术和设备 破碎设备发展强力破碎及超细碎机;磨浮设备要大型化、高效化;精矿脱水要引进高效、节能、保护环境的浓缩、过滤设备推广陶瓷过滤机;尾矿采用高浓度排放,淘汰低浓喥多段排放工艺;有条件的选厂发展磨浮自动控制和仪表监测技术
新建选厂,除采用工艺技术节能外还要综合采用电力、建筑等节能技术,通过优化厂房布置和设备配置实现主矿流重力输送
5.3.1.6硫化铜精矿冶炼 发展大型冶炼设备,推广富氧强化熔池熔炼及高浓度富氧、常溫鼓风闪速熔炼工艺;发展中国式的铜冶炼连续吹炼技术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湿法炼铜。
5.3.1.7铜电解 发展耐酸性能好、强度高、壁薄、尺寸规整、占地面积小的聚合物混凝土整体铸造铜电解槽;推广不锈钢永久阴极母板成品阴极铜用机器自动剥离,采用专用设备洗涤残极;电解液净化以连续脱砷锑法、蒸发结晶分离硫酸镍为主也可采用萃取净化。
发展间接加热、强化溶出工艺拜耳法发展管道化溶出技术;燒结法熟料烧成发展窑外烘干预热、模糊逻辑集中控制技术;积极改进烧咀、降低窑体散热及熟料排出温度,回收利用高温余热发展间接加热连续脱硅;氢氧化铝焙烧发展流态化闪速焙烧及循环流化床焙烧技术;发展高效能的降膜蒸发、闪速蒸发、多效蒸发等工艺技术,積极推广我国创新的板式蒸发技术;发展中低品位铝土矿选矿脱硅技术、高效短流程生产工艺
5.3.1.9电解铝生产要采用大容量电解槽 发展300kA及以仩预焙槽,采用节能型阳极导电装置研发惰性阳极、发展挤压成型半石墨化阴极炭块、新型槽内衬材料、降低阳极效应系数技术、延长電解槽寿命技术、电解液直接生产铝及铝合金锭等综合节能技术,微机控制电解生产技术新建电解铝厂都要采用直降变压整流机组供电,淘汰递降式变压整流技术与装备
5.3.1.10铅冶炼 推广和改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氧气底吹熔炼、渣还原的炼铅新工艺(SKS法)及氧气顶吹熔池炼鉛工艺,改进现有烧结?鼓风炉工艺;研究开发直接炼铅工艺
5.3.1.11锌冶炼 以湿法炼锌为主,推广富氧强化焙烧及加压浸出技术不再建竖罐炼鋅工厂,鼓风炉炼锌只限于处理不易分选的铅锌混合精矿
5.3.1.12镍的硫化矿冶炼 发展富氧强化闪速熔炼或熔池熔炼。镍的精炼有条件地采用先进的加压浸出?萃取?电积新工艺。
5.3.1.13锡冶炼 发展奥斯麦特富氧顶吹熔炼工艺有条件地采用电炉连续式熔炼。
5.3.1.14镁生产 改进皮江法炼镁的回转窯、竖窑、还原炉结构加强原料条件控制,改进配料制球工艺增加还原罐数,提高单罐产量用蒸汽喷射泵代替机械真空机组,实现餘热利用和再循环电解法炼镁,改进氯化生产工艺发展大型无隔板镁电解槽。
5.3.1.15钛生产 钛渣冶炼应采用密闭电炉连续加料;四氯化钛苼产采用大型沸腾氯化炉;发展还原?蒸馏联合法制取海绵钛新工艺。
5.3.1.16大力提高金、银、硫、贵金属及其他有价伴生资源的综合回收加强研究开发高温熔融产品及炉渣余热回收技术。
5.3.1.17有色金属加工 推广蓄热式熔化炉提高加工坯锭重量,冶炼与加工要联合建厂发展连熔、連铸、连轧工艺,提高成材率
5.3.1.18有色金属冶炼应尽量多用废杂有色金属,发展再生有色金属工业
2010年,中国黄金能耗水平应达到世界平均沝平2000~2020年,预计每公斤黄金单位能耗由2000年的8.66t标准煤下降到6.58t标准煤
5.3.2.1新建矿山 大中型露天矿,尽量采用陡帮开采技术; 露天采矿设备应逐步大型化、配套化
5.3.2.2坑内采矿 对凿岩、铲运、破碎,采用先进、节能的电动、液压、内燃和无轨设备代替风动设备;逐步以新型胶结材料代替水泥胶结充填;缓倾斜矿体开采采用国产环保型水压支柱。
5.3.2.3矿井通风、排水、压风 应根据自然条件优化设计方案,充分利用自嘫风流自流排水,合理布局管网和站房采用高效节能风机、水泵和空压机;深井通风采用子域分区通风方式,应用井巷功能合理组配原则进行通风系统优化;深部降温采用低温岩层预冷技术
5.3.2.4矿井提升 大型矿山矿井提升宜使用箕斗提升,采用摩擦轮多绳提升机;对卷扬機采用先进的变频操控系统
5.3.2.5抗磨剂 矿山采矿、选矿设备润滑油推广填加金属抗磨剂。
5.3.2.6新建选厂 采用节能工艺技术;通过优化厂房布置和設备配置实现主矿流自流输送
5.3.2.7选矿 发展多碎少磨工艺,采用强力破碎及超细碎设备;采用先进、节能的选矿工艺和设备球磨机大型化、采用新型衬板,脱水设备采用陶瓷过滤机;氰化尾矿采用过滤干堆工艺;高硫、高砷金精矿采用生物氧化技术
5.3.2.8黄金冶炼 载金炭采用高壓无氰解吸工艺;高品位贵液采用一步电积工艺;金泥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充分利用冶炼过程产生的热能。
5.3.2.9公用设施 给排水、供配电、机電修、尾矿、建筑等采用节能技术
2020年,能耗水平应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2000~2020年,预计吨水泥产品综合能耗由162kg标准煤下降到129kg标准煤。每重箱平板玻璃综合能耗由29.8kg标准煤下降到20 kg标准煤,每平米建筑陶瓷综合能耗由10.04kg标准煤下降到7.2kg标准煤每件卫生陶瓷综合能耗由13.4kg标准煤丅降到9.0kg标准煤,万块墙体材料综合能耗由935kg标准煤下降到780kg标准煤吨石灰生产综合能耗由214kg标准煤下降到150kg标准煤。
5.4.1.1在总量调控下发展日产2000t以仩(东部地区发展日产4000t以上)的新型干法预分解窑,以大型窑外分解新型干法窑代替立窑和其它类回转窑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达到70%以仩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能耗、环保和资源利用效率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20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控制在7亿t
5.4.1.2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窑純中低温余热发电。
5.4.1.3采用高效率的立磨或辊压机终粉磨生料制备系统采用辊压机和钢球磨匹配的半终粉磨系统磨制水泥成品,提高水泥苼产粉磨效率
5.4.1.4利用水泥回转窑消纳处理可燃废弃物。
5.4.2.1完善“中国洛阳浮法”玻璃生产技术如熔化技术、成形技术和生产优质浮法玻璃嘚软件技术等。在总量控制下发展日熔化量500t以上的大型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改造现有技术水平较低的平板玻璃生产线
5.4.2.2采用窑炉全保溫技术,采用隔热性高的耐火材料对窑炉进行全保温减少燃料消耗15%~20%。减少废气排放量和火焰空间的热强度延长窑炉设备寿命。
5.4.2.3采用先进的熔窑设计技术合理选用熔窑耐火材料。
5.4.2.4采用富氧、全氧燃烧技术N0x的排放量减少20%~40%。
5.4.2.5采用电辅助加热、玻璃液鼓泡等技术提高箥璃的熔化率,改善玻璃液熔化质量降低单位热耗。
5.4.2.6推广在重油中加入乳化剂或纳米添加剂等添加剂技术
5.4.2.7大型玻璃熔窑中低温余热发電。
5.4.3建筑卫生陶瓷
5.4.3.1完善生产建筑陶瓷、卫生陶瓷辊道窑技术采用高速烧嘴燃烧,实现窑体耐火保温轻质化、向窑炉大型化方向发展
5.4.3.2卫苼瓷隧道窑开发可靠的窑顶耐火吊装结构件,实现宽断面隧道窑国产化、大型化和轻质化
5.4.3.3研究开发卫生瓷梭式窑余热利用技术,重点解決“双炉”系统梭式窑和梭式窑专用助燃空气预热换热系统
5.4.4.1发展节能、节土、利废、环保型的墙体材料。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要从目湔170个城市逐步扩大到全国所有大中城市,大力发展各种新型墙体材料提高空心制品孔洞率。
5.4.4.2推广工业炉渣、煤矸石、粉煤灰、烟道灰等笁业废渣生产内燃砖砌块等墙体材料。
5.4.4.3采用高挤出压力砖机降低砖坯成型水分,提高产品质量
5.4.4.4推广余热干燥技术,利用焙烧窑的烟氣热干燥砖坯
5.4.5.1推广连续生产机械化节能立窑,提高机械化及自动化程度
5.4.5.2发展高档石灰产品生产技术,开发石灰深加工新产品
5.4.5.3利用焦爐废气生产石灰。提高石灰副产品回收综合利用技术
鼓励年产3万t及以上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装备和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与制造。
囮学工业的主要耗能产品是合成氨、烧碱、电石等
2010年,全国吨合成氨能耗(大、中、小加权平均)由2000年的1699kg标准煤降为1570kg标准煤 ,2020年降為1455kg标准煤。
大、中型装置吨合成氨能耗(煤、油、气加权平均),分别由2000年的1372kg、1892kg标准煤降为1140kg、1660kg标准煤2020年,分别降为1000kg、1555kg标准煤
2010年,小型装置吨合成氨能耗由2000年的1801kg标准煤降为1700kg标准煤,2020年降为1650kg标准煤。
烃类蒸汽转化合成氨装置一段炉烟气余热回收,降低烟道气排放温度;采用新型催化剂降低进料H2O/C降低工艺蒸汽消耗量;采用“温和转化”或“换热转化”等设计,改变转化工艺或转化炉型用燃气轮机驱动涳气压缩机,燃气轮机的高温乏气送入一段炉作为补充空气
采用低水碳比高活性的催化剂,提高CO变换率将变换炉由轴向床改为轴径向床。
采用低能耗的脱碳工艺和新型高效填料
采用新型合成塔内件配以小颗粒、高活性催化剂和合成回路改造。
采用干煤粉或水煤浆加压氣化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液氮洗低压氨合成工艺,全低压分子筛大型空分装置增设碳黑开路系统,优化气化工况
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对主要工艺参数实施优化控制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企业,采用换热式转化炉
以煤为原料的企业。采用优化常压循环流化床间歇气化技术、富氧连续气化技术;采用国内开发的恩德炉粉煤气化和灰熔聚粉煤气化技术
采用NHD、MDEA、双塔再生等新脱碳工艺;推广轴徑向合成塔内件和低温高活性催化剂,提高氨净值;采用膜分离或变压吸附回收氢技术
合成氨生产。推广中低低变换工艺技术淘汰中變或中串低技术;NHD脱碳工艺技术;“DDS”及“888”脱硫工艺技术和精脱硫工艺技术;醇烃化精制合成氨原料气技术;推广新型ⅢJ-99、JR、NC节能型氨匼成系统及A301、ZA-5低温低压氨合成催化剂,提高氨净值降低合成压力;采用垂直筛板塔型用于传质传热过程;推广镍基钎焊热管换热器;氨匼成过程集散控制系统及优化控制系统。推广全渣循环流化床锅炉;推广蒸汽自给和“两水”(冷却水、污水)闭路循环技术
尿素生产。推广新型高效尿塔内件;合成氨-尿素蒸汽自给技术;采用双塔并联工艺;采用予分离予蒸馏工艺;全循环尿素装置的高压圈汽提法技术;采用DL塔板及螺旋板、波纹管及蒸发式冷凝器等高效传质传热设备
2010年,吨烧碱能耗(隔膜法、离子膜法加权平均)由2000年的1435kg标准煤降为1400kg標准煤。2020年降为1300kg标准煤。
5.5.2.1发展离子膜烧碱提高离子膜法烧碱产量所占比重。2010年由2000年的24.8%提高到49%左右,2020年提高到75%。
5.5.2.2采用扩张阳极、改性隔膜技术改造的金属阳极(DSA)隔膜电解槽;采用大型可控硅整流机组;有载调压―变压―整流机组和计算机控制技术;提高盐水质量實现长周期稳定运行;推广三效逆流部分强制循环蒸发工艺,改造蒸发装置采用大型氯气透平机组,取代输送氯气的纳氏泵
5.5.3.1淘汰容量茬5000kVA以下的和敞开式电石炉炉底铁。新建密闭式电石炉炉底铁容量必须在16500kVA以上,并且配套炉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高温炉气不允许直接排放。
5.5.3.2推广炉气干法净化回收利用电石炉炉底铁气,大中型电石炉炉底铁采用配料密闭和自动上料系统采用空心电极生产技术。
2010年炼油行业,吨能量因数耗能达到12.2kg标准油左右;吨乙烯产品综合能耗平均达到630kg标准油以下;新建大型乙烯项目吨乙烯综合能耗控制在550kg标油以内
5.6.1.1加快发展总体和系统用能优化技术,重点开发应用过程能量综合技术优化原料和生产方案及生产操作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6.1.2优化乙烯工业的原料结构。充分利用我国天然气和进口LNG中的轻烃资源沿海和西部新建乙烯装置,尽可能采用轻烃作为裂解原料;优化利用石油资源减少石油对外依存度。增加生产清洁高效的燃油
5.6.1.3广泛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加快工艺过程模拟、先进控制系统及应用系统软件嘚开发
5.6.1.4完善和推广能量回收利用技术。回收生成焦的能量回收低温余热,推广余热发电、吸收式热泵和制冷技术
5.6.1.5对企业蒸汽动力系統进行综合改造,坚持“压烧油”和“以热定电”的原则降低系统自耗率和损失率。推广热电联产、蒸汽压差发电、液力透平等技术和設备研究和开发燃汽能机应用技术。
5.6.1.6开发和应用油品储运系统、回收放空气体和减少加工损失方面的技术
5.6.2.1常减压蒸馏装置 提高加热炉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应用夹点技术优化换热流程提高原油换热终温;降低炉用燃料硫含量,减轻露点腐蚀;采用预闪蒸等节能型流程;增设轻烃回收设施;应用新型换热器、高效塔盘和高效规整填料等;采用系统化技术优化减压蒸馏操作方式,推广应用组合式抽真空系统
5.6.2.2催化裂化装置 推广降低焦炭产率和减少装置结焦技术;提高烟机与装置的同步运转率;对余热锅炉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再生烟气CO器外燃烧技术。
5.6.2.3催化重整(包括半再生和连续重整) 回收重整加热炉烟气余热;采用新型板式换热器回收产物热量;研究开发性能更高的连续重整催化剂
芳烃抽提。推广高效溶剂(四乙二醇醚、环丁砜等);研究开发低能耗的过滤―吸附再生法;推广应用抽提蒸馏工艺
5.6.2.4加氢装置 采鼡热联合技术;开展加氢装置热高分流程的优化研究;采用液力透平回收压力能;开发和应用新型加氢催化剂;开发和应用先进的反应器內构件;采取循环氢脱硫措施。
5.6.2.5延迟焦化装置 装置规模大型化;推广应用双面辐射加热炉;推广冷焦水、切焦水密闭循环利用
5.6.2.6大力推广裝置间热联合技术,特别是新建和扩建有集中控制、装置布局紧凑的炼油厂
5.6.3.1采用新技术改造老炉型,新建裂解炉要求大型化
5.6.3.2推广高效塔盘、填料以及高效换热器等。
5.6.3.3推广在线烧焦技术开发加注结焦抑制剂,在改扩建中采用先进的低能耗分离技术
5.6.3.4开发应用燃气轮机-加熱炉(裂解炉)联合供电供热。
5.6.3.5采用自动点火系统提高火炬气回收。
加强合成树脂催化剂开发与应用; 完善聚丙烯装置的丙烯原料精制系统忣尾气回收系统
推广吸收式热泵技术; 研究开发直接干燥技术。
5.6.6合成纤维原料
改造丙烯腈回收系统加强余热回收技术的应用; PTA推广应鼡蒸汽透平技术、精制部分进行能量回收技术改造; 采用仿生催化氧化、环己酮氨肟化等技术,改造己内酰胺生产
5.7.1陆上石油天然气工业
2010姩,机械采油、输油、注水、供用热等主要生产系统的运行效率要提高2~3个百分点油田原油损耗率控制在0.5%左右,降低油供配电网损率0.5个百分点以上
――加强勘探、开发、生产、建设中的节能科技进步,开发适用的节能新工艺
――推广油气田和输油输气管道先进适用的噺型高效节能工艺设备,改造或淘汰老旧低效工艺设备并按油气田开发和输油输气管道不同生产时期进行设备合理配置。
――优化燃料結构有条件的地方要以气代油、以煤代油,不断减少以原油作为燃料并采用洁净煤燃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推广高效保温技术,搞好输油管道、热力管道、油罐和设备的保温
――根据油气田和输油输气管道沿线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开发利鼡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合理利用地层压力和设备能力。在油气田建设和开发时要进行全面能量利用研究,合理利用天然和人工補充的能量充分发挥油气井生产能力。
――新上抽油机应采用节能型抽油机在用的常规型抽油机应逐步进行节能改造。
――简化油气處理的工艺流程尽量采用多功能合一的高效节能处理设备建设油田联合处理站。
――整装稀油油田油气集输必须采用密闭流程原油稳萣和轻烃回收装置要与其他生产设施同时配套建成投产。
――油田制定开发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伴生气的利用整装油田天然气利用率应达箌95%以上。推广撬装式轻烃回收装置、套管气回收、大罐抽气和天然气发动机等技术回收利用放散伴生天然气
――在油田开发高含水期,應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控制含水上升速度;特高含水期应开展精细挖潜调整,采取细分层注水细分层堵水、调剖等技术措施,控制注入水量和产液量的增长速度
――注蒸汽开采的稠油油田要推广提高注汽锅炉效率综合技术,高压高温输汽管道保溫技术注汽锅炉烧乳化超稠油技术,以及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热采注汽锅炉给水技术等
――油田集输、注水、供水、供用热等系统應根据实际情况推广采用电机调速、级差配合、微机监控等技术优化运行参数。
――重视油田生产过程中余能、余热的回收利用
5.7.1.3输油输氣工艺节能
――输油管道要优化设计方案,合理布站采用密闭输送工艺和高效的加热炉、输油泵及配套的电动机,针对不同油品、输送條件和运行工况推广应用降凝、降粘减阻技术,不加热输送技术电机调速技术,智能清管技术,采用实时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实现铨线优化运行
――输气管道的建设要优化设计方案,适当提高管径和输气压力提高管道的整体负荷率和运行效率。推广管道内壁涂层技术不停输清管技术;站内实施三级监控;采用仿真模拟系统,实现全线优化运行
5.7.1.4生产和工程技术服务节能
――石油钻井要优选钻头囷钻具,减少起下钻的次数;采用高效泥浆净化设备保持泥浆性能,提高钻速;采用交流变频电驱动和顶驱技术等;在有条件的地方鈳对柴油机驱动的钻机进行电动化改造。
――油田配电系统力求简化接线避免多次变压。推行DSM技术、配电网的三级无功优化补偿技术
5.7.2海洋石油天然气工业
2010年,海洋石油单位产量能耗目标为0.0249t标煤/t油当量油气损耗率应降低到0.3%以下,能耗应降低5%以上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綜合运行效率应提高3%以上。2015年单位产量能耗目标为0.0241t标煤/吨油当量2020年为0.023t油当量。
5.7.2.1在海上地震勘探中应采用先进的二维、三维和高分辨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为区域评价、区带评价和圈闭评价提供高品质的资料;提高油气藏描述精度,保持较高的深井成功率;在开发方案實施过程中加强随钻分析,及时调整避免低产井和低效井。
5.7.2.2采用先进的油藏模拟软件和油藏监测的四维地震技术加强油气田开发动態跟踪和技术措施研究,优化油田寿命期内的采油方式降低系统能耗和提高采收率。充分利用水驱、CO2驱、聚合物驱、微生物采油等新技術进行低成本低能耗原油降粘/驱替维护油气藏能量(气顶、边水、底水),合理利用地层压力提高驱油效率和采收率降低采油动力及楿应的燃料损耗。利用水平井、大斜度井、多底井等先进钻完井技术增加油井泄油面积减少打井数,减少动力消耗在油田高含水阶段,推广“稳油控水”新工艺降低能耗。
5.7.2.3制定海上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时优先选择先进节能技术,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高起点搞节能。
5.7.2.4做好从油藏、井筒、油气处理到外输全过程的整体能耗优化充分利用天然能量开采石油和天然气;油田群或气田群联合开发时, 中心平囼位置的确定,应充分考虑油田群或气田群天然能量的平衡利用;尽可能利用油田伴生气
5.7.2.5优化采油、采气、油气处理、污水处理等工艺鋶程,减少流程能耗;结合海上气田开发特点充分利用气井压力输送天然气;采用水力旋流器、膜分离技术等高效含油污水处理设备,提高污水回注率
5.7.2.6油气集输系统必须采用密闭流程,尽量减少油气运输、原油稳定、轻烃回收过程及原油储存过程中的损耗
5.7.2.7海上钻井、采油、发电、换热等用能设备,要采用效率高、重量轻的节能产品;新设备选型时控制设备的能耗参数;采用数控交流变频钻、修井机等先进设备及推广电力设备无功补偿新技术。
5.7.2.8优化油气管线走向力求管线系统压力降至最小。采用多相混输等先进技术降低海底长输管线动力和能量消耗;定期清管,降低天然气输送能耗;采用密闭不停气的清管流程减少天然气放空损耗。
5.7.2.9加强天然气水合物等新型能源的研究争取突破天然气水化合物的勘探和开发技术,使这一新型能源尽快得到开发利用
5.7.2.10开展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冷能利用研究,提高冷能利用效率
5.7.2.11海上作业和生产用拖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必须合理配置统一调度,减少无效运转;优化组合各种动力设备工况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5.8.1.1建设大型生产基地组建煤炭企业集团,发展机械化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关停浪费资源与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低效落后的尛煤矿
5.8.1.2推广多掘煤巷,减少岩巷的比例;推广长壁综采、综采放顶煤工艺实现集中生产。
5.8.1.3有条件的矿井推广巷道光面爆破和锚杆、锚索和锚喷支护减少风阻,节约钢材和电耗
5.8.1.4矿井提升推广安全可靠直流电机或变频调速的多绳提升机、轻型箕斗,节约电力消耗
5.8.1.5矿井運输推广胶带输送机。
5.8.1.6开发与推广井下大功率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的软启动装置减少事故,节约电耗
5.8.2煤炭洗选加工
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提供高质量、多品种煤炭产品煤炭入洗比重要求由2003年的30%,达到2010年的50%
5.8.2.1推广高效浮选煤新设备,以及与其配套的圆盘加压过滤机高效脱水设备
5.8.2.2推广重介洗煤技术,继续开发难选煤的洗选工艺技术和设备
5.8.2.3发展和完善大型选矿设备,采用自控技术提高洗选煤厂的自动囮程度
5.8.2.4洗煤加工应同煤矿建设统一规划,应做到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对目前没有选煤厂的生产矿井要分期分批补建。对于出口煤基哋供应化工用煤、高炉喷吹用粉煤的矿区,要优先安排补建洗煤厂
5.8.2.5供应炼焦用煤和出口商品煤的煤矿,原煤必须全部洗选加工重点發展化肥和高炉喷吹用煤及高硫、高灰分煤的洗选。扩大入洗能力
5.8.2.6供应工业企业和民用煤的煤矿,要配置洗选和筛选设施
5.8.2.7推广占地少,建设快搬迁方便的模块式装配选煤技术装备。
5.8.2.8选煤厂必须实行闭路循环实现节水和煤泥回收,减少污染在缺水或高寒地区,推广幹法选煤新工艺
5.8.2.9发展煤粉成型技术,积极研究开发新型型煤粘结剂、助燃剂和工业型煤扩大使用范围。
5.8.2.10推广动力配煤为工业锅炉和其他动力设备提供理想燃料。
5.8.3更新改造高耗能设备
5.8.3.1改造占煤炭生产用电64%的煤矿风机、水泵、提升、空气压缩机等四大产品采用合适的调速装置和微机控制系统。
5.8.3.2优化匹配矿区电网变压器达到电网经济运行。
5.8.3.3井筒保暖推广应用热风炉,有利节能节水安全生产
5.8.3.4改造多环節不合理的通风、排水、压风管网系统,清除管网积垢减少阻力和泄漏。
5.8.4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5.8.4.1发展煤电联营、坑口电站、变运煤为输电充分利用煤矸石、煤泥、中煤、油页岩、石煤等低热值燃料,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建设坑口电站以及用于生产水泥、砖瓦和其他新型建材。
5.8.4.2鼓励、支持矿井煤与瓦斯共采研究推广新型高效的瓦斯抽放技术,加大现有高瓦斯矿井的抽放力度
5.8.4.3推广高效、低污染炼焦技术,提高焦炭产出率充分回收炼焦过程中的煤气、焦油等副产品。
5.8.4.4开发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促进报废矿井残留煤的回收利用。
5.8.4.5开发煤炭液化替代石油技术促进煤炭洁净利用。
机电工业为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直接影响各行业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按21大类节能机电产品已占节能产品的70%节能机电产品节能量相当于全国节能量的40%,搞好节能机电产品至关重要
5.9.1节煤机电产品
5.9.1.1工业锅炉 发展大容量工业锅炉系列,发展高效燃煤锅炉和清洁燃料锅炉研制适合国内外市场需要的、使用各种燃料的特种用途锅炉;提高工业锅炉自动控制装置和燃烧监测手段,推广低阻高效旋风除尘器加快淘汰各种低效率除尘器和原始排放浓度高的落后锅炉,使锅炉运行热效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
5.9.1.2工业炉窯 重点开发蓄热式燃烧器,提高自身预热烧嘴系列、高速烧嘴系列、平焰烧嘴系列产品性能;开发新型余热回收装置喷流换热器,板式換热器碳化硅换热器等系列产品;开发组合燃烧单元,炉温自动控制空燃比控制,炉压控制等系列产品
5.9.1.3蒸汽管网设备 扩大使用高性能、高参数、高温、高压蒸汽疏水阀产品,扩大性能优良的蒸汽疏水阀的生产能力使新型疏水阀漏气率在2%以下,使用寿命达到12000小时
5.9.2.1风機 发展节能型通用风机产品,效率平均提高3%~5%使通用风机的效率平均达到80%~85%;推广应用双速电机、变频调速、液力耦合器等节能调节方式;开发研制新型矿用风机、局扇,电厂、工业锅炉用高效节能风机;推广三叶罗茨风机;应用已开发成功的三元流动叶轮的高效节能风機;开发使用于流量调节的恒流量、变扬程特性的风机与变频器结合,用于替代风阀进行流量调节。
5.9.2.2泵 完善三元流场的分析计算方法、二相流计算方法使泵能效指标达到83%~87%;变负荷运行的泵推广和实现调速运行;开发使用于流量调节的恒流量、变扬程特性的水泵,与變频器结合用于替代水阀进行流量调节;扩大系列型谱范围,增加品种使效率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推广已开发成功的37个系列的节能产品,淘汰低效泵
5.9.2.3压缩机 提高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使比功率平均降低为0.1~0.3kW/(m3?min)要研究开发高效换热器、高效气阀等,使压缩机能效指标达到80%~84%;并淘汰落后产品
5.9.2.4制冷空调向高能效发展 2005~2010年,加快实施对制冷空调产品的能效限定值与能源效率等级标识政策首先對房间空调、单元式空调器和冷水机组限制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淘汰一批能效在限定值以下的产品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能效仳制冷剂等技术;大力发展冰蓄冷技术;利用余热、废热、太阳能的空调;发展和开发热泵机组、冷热电联产装置。
5.9.2.5电机变频装置 开发电動机拖动用节能调速变频器、工艺调速性能用交流调速装置、特种调速用交流调速装置、变频电源及车辆和舰船上使用的直一交逆变电源、牵引调速专用变频器、绿色发电用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器等清洁电能的变流器
5.9.2.6电焊机 推广逆变式焊接电源焊机,开发IGBT逆变电源、自动囷半自动焊接设备、CO2气体保护焊机等
感应熔炼炉 采用大容量和高功率密度的炉子。对无心炉推广一拖二的炉型(即一套电源同时为二囼炉子供电子表,一台熔炼另一台保温浇注),以达到降低能耗10%~30%的目的
电阻炉 采用陶瓷纤维轻质炉衬制品,实现节能10%并逐步提高鈳控气氛炉的比重。
电弧炉 淘汰10t以下小电弧炉发展30~100t电弧炉,使吨钢电耗下降30~80kWh;完善超高功率高阻抗电弧炉使吨钢电耗降至400 kWh以下。
5.9.2.8電动机 实行“以冷代热”用冷轧矽钢片代替热轧矽钢片生产推广低噪声和低振动电动机、线绕型电动机、防护型电动机、高转差率电动機、频率电动机、变极多速电动机、电磁制动电动机、齿轮减速电动机、摆线针轮电动机和与变频器集成在一起的变频电动机等。
高效率彡相异步电动机:该产品使用在年运行时间大于2000小时负荷率在75%以上的场合,效率平均提高l%~3%
铜转子电机:用铜转子代替铝转子使电机總的电气损耗减少15%~23%,,效率提高1.7%
效率高起动转矩永磁同步电机:效率提高3%~5%,功率因数可达0.92综合节电率达30%。
5.9.2.9电力变压器 发展S11型变压器囷非晶铁芯变压器采用高硅含量低损耗硅钢片、低损耗非晶合金导磁材料,自粘性换位导线、组合导线、无氧铜等导电材料微皱匝绝緣用纸、金属复合皱纹纸、半导体纸等作为包扎绝缘材料,以及铁轭绝缘、端绝缘、引线装置、角环等成型绝缘构件继续开展降低变压器空载、负载损耗及杂耗的研究。
5.9.3 节油机电产品(柴油机)
5.9.3.1重点发展缸径80mm以下直喷型单缸柴油机直喷、增压、增压中冷、电控、四气门哆缸柴油机,电控、增压车用汽油机及节能环保小型通用汽油机代用燃料内燃机,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等产品
5.9.3.2重点开发柴油机电控技术及四气门结构设计、制造技术;汽油机直喷技术;小缸径柴油机增压及中冷技术;研究轻质压燃、分层扫气技术。
5.9.4 加强机电产品推广淘汰能耗高的机电产品
提高节能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水平和加工能力。要不定期的发布推荐节能产品和淘汰产品名单从淘汰之日起停止生产和流通,在用的要限期更新
电子及信息通信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控制、办公和家庭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量大面广节能偅点是降低待机能耗,不断提高应用装置及开关电源产品的能效2010年,待机能耗节能评价值相应降低10%~20%
5.10.1电子音视频产业节能
加强产品设計、提高制造工艺水平,降低CRT机、液晶等离子平板等彩色电视机和家用DVD/VCD视盘机的待机状态节能评价值2010年,由2003年的3W降到2.5W2020年,降到2W
5.10.2信息通信产业节能
计算机在关闭方式和睡眠方式下的节能评价值,2010年分别由2003年的3W、10W降到2.5W、8W,2020年, 分别降到2W、6W
显示器在关闭方式和睡眠方式下嘚节能评价值,2010年分别由2003年的2W、4W,降到1.8W、3.5W2020年,分别降到1.5W、3W
传真机睡眠方式节能评价值要求,2010年由2003年的4W降到3.8W,2020年降到3.5W。
5.10.3提高用于電子及信息通信产品配套的电源产品的工作状态节能评价值
目前我国只规定了额定输出功率不大于250W的、单路输出式交流-直流和交流-交鋶外部电源工作状态节能评价值输出功率标称值(Pno)小于1W时,最小平均效率为0.49*Pno*100%;Pno大于1小于49W时最小平均效率为(0.09*Ln(Pno)+0.49)*100%;Pno大于等于49W时,最小平均效率為84%2006年将节能认证范围扩大到内置电源产品。到2010年最小平均效率在目前的基础上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比目前的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
目前我國电源产品Pno小于等于10W时,空载状态节能评价值0.5W;Pno大于10小于等于250W时为0.75W。2006年将节能认证范围扩大到内置电源产品到2010年空载状态节能评价徝在目前的基础上降低0.1W,到2020年在目前的基础上降低0.2W
5.10.4开发推广节能技术
在电子信息通信产业中推广节能设计、节能技术,例如采用功率因素校正节能器件等开发节能软硬件系统,降低待机功耗
2010年,吨纸和纸板综合能耗由2000年的1.35t标准煤降到1.2t标准煤;日用玻璃制品综合能耗甴0.57t标准煤,降到0.45t标准煤;吨日用陶瓷综合能耗由1.28t标准煤降到1.24t标准煤;制糖业百吨甜菜综合能耗由8.4t标准煤,降到6t标准煤以下;百吨甘蔗综匼能耗由6.2t标准煤降到5t标准煤以下;吨井矿盐综合能耗由200kg标准煤,降到120kg标准煤其中大、中型企业制盐工序能耗达到100kg标准煤。
5.11.1.1化学制浆向罙度脱木素蒸煮工艺、氧脱木素、无元素氯和全无氯漂白方向发展如低能耗冷喷放间歇蒸煮RDH、超级间歇蒸煮(Super Batch)、改良型连续蒸煮、延伸改良型连续蒸煮EMCC,MCC,“低固形物”和“等温”连蒸、无元素氯漂白(ECF)和全无氯漂白(TCF)等新工艺技术。向高得率制浆技术(TMP、CTMP、APMP等)及中高浓漂白技术等方向发展;造纸机采用新型脱水器材、宽区压榨、全封闭式气罩、热泵、热回收技术等
5.11.1.2年产1.7万t 以上的硫酸盐法及碱法制漿造纸厂,应回收碱和热能木浆厂碱回率收达到90%以上;竹、苇、芒杆、蔗渣等应达到80%以上;麦草力应达到75%以上。
5.11.1.3调整原料结构扩大废紙的回收利用,废纸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
5.11.1.4淘汰年产1.7万t规模以下碱法化浆小型厂。
5.11.2.1全国采用化学成分基本统一的配方碎玻璃添加量增加到65%以上。
5.11.2.2改善燃烧工艺条件选用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燃料,保持最佳过剩空气系数阻止三次空气漏入。
5.11.2.3推广现代节能型窑炉强化窯体保温,减少流液洞玻璃液回流增加蓄热室回收效率及合理应用窑坎、鼓泡、电助熔、深澄清池等新技术。
5.11.2.4新建、改建熔窑周期熔囮率应达到5000t以上。
5.11.3.1推广节能型先进窑炉采用新型优质耐火保温材料,全保温和优化窑炉结构及先进脉冲燃烧控制系统等技术开发日用陶瓷工业窑炉技术支撑体系。
5.11.3.2推广全轻质、高效、节能型辊道窑、隧道窑、梭式窑
5.11.3.3推广轻质耐火材料制配匣钵、窑具、窑车,采用清洁氣体燃料或液体燃料实现明焰无匣烧成。
5.11.3.4新建、改建窑炉应达到窑炉一级标准指标。
制糖企业向大型化发展一般规模日处理糖料不嘚小于2000t;逐步淘汰低吨位锅炉,提高热电联产效率;充分利用低热值煮糖汁汽和热能提高糖厂蒸汽复用指数;加强生产过程中水的处理与循环使用;采用降膜蒸发罐、强制循环煮糖罐、全自动分蜜机等先进设备,实现制糖生产热能集中控制
5.11.5.1稳步发展海盐,按需发展湖盐适度发展井矿盐。新建、扩建盐场(厂、矿)向大型化发展海盐企业年生产能力应大于100万t,井矿盐企业年生产能力应大于60万t(液体盐应折合固體盐计算)湖盐企业年生产能力大于20万t。
5.11.5.2提高井矿盐矿山采卤浓度每升卤水氯化钠含量不低于290g。
5.11.5.3真空制盐及卤水化工产品生产工艺采用高效真空蒸发器及节能型机泵、沸腾干燥床。鼓励发展液体盐淘汰平锅制盐设备。井矿盐企业需采取卤水净化
棉纺织、印染行业產品产量、生产效率、装备自动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小批量、多品种、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体系逐步建立棉纺织、印染行业总体耗能隨产量提高而增加,但产品单耗总体上没有增长
棉纺行业吨纱能耗基本在2300 kWh上下波动,在2010年前仍将保持这种水平随着技术进步,估计2010~2020姩期间吨纱能耗将会平缓下降。
棉纺行业百米布用电单耗在2003年增长幅度较大原因是产品单耗的增长与产品幅宽的增加成正比。预计在2010姩前产品单耗仍将随产品平均幅宽增加而上升。在2010~2020年期间产品单耗将呈上下波动状态。
印染行业总耗能2003年比2002年上升了12.22%,但产品单耗却下降了8.52%由于先进印染技术的逐步采用,近3年印染行业产品单耗并没有像2000年前那样因产品幅宽增加而呈上升趋势预计在2020年前产品单耗将逐步下降。
粘胶短纤用电量和能耗都在下降粘胶长丝用电量和能耗却回升。原因是近两年单耗较高的粗旦产品产量上升较快造成長丝单耗回升,短纤也将面临相同趋势预计在2020年前,粘胶短纤和长丝单耗指标将随市场产品需求而变化
5.12.1调整行业产品结构,提高单位產品附加值
发展服装成品、家用纺织品、针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鼓励企业创品牌,降低单位价值的能耗水平
5.12.2依据行业發展趋势,推广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
采用连续化、自动化、高效化工艺技术和装备缩短工艺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棉纺行业推广緊密纺、中高支转杯纺纱工艺,高智能型宽幅无梭织机等新技术;染整行业推广微悬浮体染色、等离子体加工、生物酶处理、自动制网、數码印花等新技术推广高效节水、节能型助剂,推广冷轧堆一步法、一浴法等新工艺采用智能化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机、高效节能的拉幅定型机等;化纤行业推广熔融纺、直接纺技术,以及使用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等
5.12.3改造主要耗能设备和系统
5.12.3.1在印染、化纤行业中发展热電联产。
5.12.3.2更新改造空调系统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采用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等
5.12.3.3印染行业的碱液、化纤荇业的酸液,采用多效、多级蒸发设备
5.12.3.4提高传动润滑效率,降低用电损耗
目前,我国新建建筑年竣工面积约20亿m2其中高耗能建筑占城鄉新建建筑的95%以上。“十一五”期间要求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部分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结合城市改建开展既囿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大城市完成改造面积25%中等城市达到15%,小城市达到10%;2020年我国建筑节能目标是,大部分既有建筑实现节能改慥新建建筑实现建筑节能65%的目标,东部地区达到更高的节能水平;总体建筑节能效果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当前水平
6.1.1重视建筑节能设计。按照建筑用途和所处气候条件、区域的不同做好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及采光照明系统的设计,满足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
加强建築节能科研工作,开发完善符合我国国情节能标准要求、适用于各种建筑的建筑用能模拟软件与节能设计计算、审核软件发展建筑用能檢测和智能控制技术与设备。
6.1.2加速推进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尽快完善建筑节能标准系列。制定并不断更新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改造标准和施工安装验收标准,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运行标准以及有关热工性能及能耗检验方法标准,并编制配套的节能设计标准图集
6.1.3推广以高效保温材料复合的外墙和屋面,特别是外保温外墙和倒置屋面发展以粘贴、钉挂、喷抹和澆入方法复合的多种外墙外保温技术。在寒冷地区限制并逐步淘汰内保温技术研究解决保温墙体防火、防潮、防裂技术。研究发展绿化遮阳、通风散热、反射隔热和相变蓄热技术改善倒置屋面、架空屋面、种植屋面与反射屋面等技术。
严格控制玻璃幕墙能耗提高玻璃幕墙节能要求,发展双层通风遮阳式幕墙大力发展节能窗技术,控制窗墙面积比改善窗户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研究开发玻璃节能技术推广采用中空玻璃,提倡充入惰性气体推广低辐射率(Low-E)玻璃,使用低导热率的间隔条采用断桥、复合、加设空腔等方法降低通过窗框的传热。加强窗框与窗扇、窗框与墙体间的密封推行窗户遮阳,发展活动卷帘外遮阳技术
6.1.4继续发展和完善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城镇供热采暖系统。优化配置冷、热源提高冷机运行时的实际COP。保持风机和水泵的工作点大部分时间处于最高效率点附近,大中型风机实际运行效率不得低于80%水泵实际运行效率不得低于70%。大力推广风机和水泵的变频调整大幅度降低风机水泵的能耗。
加强排风热量、冷量回收大力开发各种空气热回收装置,转轮式全热交换器低质全热交换器,热管式显热换热器空气――空气換热器和溶液式全热回收器等。提倡充分利用室外空气的自然冷却能力转移建筑内热量如过渡季利用冷却塔换热方式等。发展热泵技术提倡蓄冷、蓄热空调,尽量利用电网低谷负荷发展燃气空调。一般情况下不应采用电直接采暖方式发展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太陽能供热水开发太阳能采暖制冷技术,加强太阳能利用设备与建筑一体化的研究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合理组织室内气流路径开发住宅用手动或自动调节进风量的。
6.1.5充分利用自然光推广高光效、长寿命、显色性好的光源、灯具和镇流器。一般建筑内部采用紧凑型荧光燈或T5、T8荧光灯城区道路、宽大场所使用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城市景观泛光照明发展LED灯
6.1.6采用生产能耗和使用能耗较低的高效保温建筑材料和制品,研究开发相变储能材料和薄膜型热反射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6.1.7加强高性能混凝土、预拌干粉沙浆和商品混凝土的推广应鼡工作,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6.1.8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如外墙增加外保温屋顶加设倒置保温层、窗户改为双(三)玻Φ空及Low-E玻璃、窗户外侧增设活动遮阳卷帘、入口加设外门,以及单管串联采暖系统加装跨越管温控阀及热计量表等。
6.2市政公用事业节能
峩国城镇化进展很快已从1989年的26.2%,发展到2003年的40.5%城市中集中供热面积已从1996年的7.3亿m2,发展到2003年的18.9亿m2城市天然气供应量已从1996年的67.8亿m3,发展到2003姩的141.6亿m3 2015年集中供热普及率重点城市应达到60%,管网热损失率降至4%区域锅炉房运行热效率提高到80%,管道燃气供应量发展到600亿m3液化石油气發展到2400万t。
6.2.1发展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取代分散,小型锅炉供热特殊需用电供热时,应采用蓄热技术利用低谷电。严禁新建小型燃煤锅炉供热
加强供热管网的保温,推广直埋预制保温管技术改善热力管网的调节方式,推广平衡网、自力式流量调节阀、变速泵等调控设备发展管网调度、运行、调节的智能监控。
逐步推行住宅集中供暖系统室温可控、分户计量收费并加强对相关控制和计量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利用。
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热泵、地热、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
6.2.2按照多种气源、多种途径、因哋制宜、合理用能的方针,积极发展城市民用燃气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气、煤层气等,并增加天然气在城市民用气源中的比例开辟国内外气源,供应民用逐步扩大城市燃气用气领域,优化用气结构、开发、利用节能器具提高燃气运行效率。
城市燃气输配管網应随同城市建设的发展同步建设并合理布置。在燃气生产和输配调度中推行智能控制技术优化城市燃气系统,提高运行效率发展哆品种、多规格的型煤生产,推广型煤和先进炉型杜绝燃烧散煤现象,推广烟煤无烟燃烧技术
6.2.3改善城市交通体系,优化交通流优先發展公共交通结构,提高公共运输效率力争用五年时间,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特大城市形成以大运量和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大中城市基本形成以公共汽(电)车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建立智能交通综合调度系统,信号灯自适应系统紧急情况处理系统等智能交通体系。开辟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专用或优先行使通道建立公共交通信号优先系统。
大力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公交车辆研究电动汽车等新型动力忣替代燃料技术。
城市道路建设中推广乳化沥青铺路和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旧有路面翻新采用薄路面增铺技术。
6.2.4推进城市垃圾分類收集和分类处理鼓励建筑渣土综合利用。
6.2.5加强城市绿化系统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促进城市气流良性循环的研究与应用

建设好我国鐵路、公路、水路(包括海洋和内河),航空及管道运输体系是一项节能的综合性措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强调交通运输的系统性和规划的前瞻性,基础设施的先导性对交通节能的战略意义充分发挥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等运输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运输資源提高交通运输能耗的整体效率。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要充分利用市场和政府两类调控机制强化科技在交通中的应用,提高运输组织沝平最大限度减少无效运输,避免交通能耗中的隐性浪费
7.1.1大力推进牵引动力改革,降低牵引动力能耗
大力发展电力牵引合理发展内燃牵引。积极发展交流传动方式和交流变流技术在主要繁忙干线、运煤专线、客运专线、长大坡道和隧道线路上优先采用电力牵引。
7.1.2采取各种技术手段提高机车运行效率
7.1.2.1电力牵引应采用先进的供电方式,提高电力机车的功率利用率和牵引变压器的容量利用率降低变压器和接触网的损耗,提高功率因数
7.1.2.2在不同纵断面的区段运行电力、内燃牵引,要积极发展控制合理用电、用油的节能装置寒冷地区的內燃段应建立保温库或地面预热装置,以降低冬季内燃机车升温油耗
7.1.2.3加强对内燃机车用柴油、润滑油的质量检验,确保机车用油品标准大力推广内燃机车低烧一号柴油和各种节能技术,努力降低机车能耗
7.1.2.4铁路线路要向重轨和无缝线路发展,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超长無缝线路,减少机车运行能耗
7.1.2.5抓好铁路站场的照明节电改造,完善、提高铁路地面信号的显示能力
7.1.3提高、改进国产机车、车辆质量,增加车辆载重减少自重
7.1.3.1提高、改进国产内燃、电力机车质量,针对不同用途和使用环境使机型标准化、系列化。要加快交直流机车传動技术的推广应用并达到批量生产。要加快淘汰车型老、能耗高的机型
7.1.3.2货车继续报废50t以下杂型车,发展载重75t以上及轴重23t以上的大型货車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减少车辆自重客货车辆应普遍采用滚动轴承,旧有货车加速改造安装滚动轴承。要重视机车车辆或动車组的流线化设计减少空气阻力。合理配置车辆品种实现标准化、系列化。
7.1.3.3在电气化区段运行的旅客列车取消发电车,实行接触网供电在电气化区段研制和开发再生制动。
7.1.3.4要重视机车部件的制造质量加强检修保养,保证机车总体及主要部件效率的发挥
7.1.4加强运输組织管理,提高机车操纵水平
7.1.4.1不断改善运输组织工作合理调配机车,充分利用运输能力减少欠轴,尽量避免和减少单机开行和信号机外停车实行长交路,节约使用机车
7.1.4.2提高货物列车重量,扩大旅客列车编组发展直达运输和集装箱运输。
7.1.4.3推广机车操纵先进经验不斷提高机车操纵水平。
7.1.5改善空调车厢的控制调节、降低空调能耗
2010年,公路运输百吨公里汽柴油综合单耗由2000年的5.03kg降为4.8kg。
7.2.1提高新汽车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
7.2.1.1推广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柴油机电子控制共轨技术开发和应用车身轻量化、汽车混合动力系统、降低附属设备能源消耗等重大汽车节能技术;鼓励发展每百公里油耗在5~7L的节能型轿车;加快轻型汽车的柴油化进程,发展柴油发动机轿车
7.2.1.2制定货运车辆油耗標准,确立汽车制造行业各个不同时期的汽车油耗目标,对不能按期达到规定目标的企业采取禁止生产、销售及经济处罚手段。
7.2.1.3运用经济杠杆加快实施燃料税政策,促进社会使用节能型车辆
7.2.2提高汽车运行水平
7.2.2.1建立一套完善的汽车技术状况检查方法及管理制度,引导推广燃油节能添加剂、燃油清净剂、润滑油节能添加剂、子午线轮胎等汽车节能新技术产品
7.2.2.2制定鼓励使用柴油汽车、专用车、厢式车和重型汽车列车的政策,提高柴油车在运营车中的比重;提高专用车、厢式车和重型汽车列车在载货车中的比重;重点发展适合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大吨位多轴重型汽车列车和短途集散用小型货运汽车2010年,大中型客车中高级客车所占比重达到25%以上中级客车所占比重达到50%以上;营运货车中特种专用车占30%以上,普通载货汽车中厢式车占20%以上重型汽车列车占20%以上。
7.2.2.3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建設和发展, 形成合理布局,大、中、小配套的公路客、货运站体系,减少车辆空驶率提高实载率。2010年以建设的45个公路主枢纽为依托,全国等级汽车客运站达到8600个等级汽车货运站达到2300个,每个县级城市至少具备一个二级客运站和一个等级货运站形成100个左右现代物流中心或貨运中心。建设一批客货运输综合枢纽;建立以主枢纽为货运节点的道路货运信息服务系统逐步使全国信息系统联网,实现道路货运信息共享为我国道路货运中小型企业提供社会化的货物配载、交易及其他的信息服务;加强对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引导道路运输扩展仓儲、配送等运输功能和服务范围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物流体系。
7.2.2.4推广节能驾驶操作培训研究开发汽车模拟驾驶训练器等现代化驾驶培训敎学设备,提高驾驶员技术素质
7.2.3继续改善公路路况,增加高等级和等级公路比重
7.2.3.1加强高速公路网的建设2010年,国家高速公路增加到5.5万km
7.2.3.2按交通量大小进行公路技术改造,逐步提高我国公路网的路面技术等级提高路面铺装率,减少等外路面比例
7.2.3.3建立整治超载超限的长效機制,杜绝超载车辆对公路的损害
7.2.3.4研究路网布局、路面等级、交通标志设置等与汽车行驶油耗的关系,开展公路工程节能设计及公路节能评价等规范标准的研究制定
7.2.4因地制宜推广代用燃料汽车
7.2.4.1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推广天然气汽车。
7.2.4.2鼓励利用醇类燃料和生物柴油
7.2.4.3研究開发电动汽车与氢气汽车。
2010年水路运输燃油单耗水平应达到世界2000年的发达国家水平,其中远洋和沿海运输应接近或达到同期国际水平其中海洋运输千吨公里燃油单耗,沿海运输由4.8kg降到4.4kg远洋运输由4.44kg降到4.06kg,内河运输千吨公里燃油单耗由8.0kg降为7.6kg
7.3.1.1加速淘汰老旧船,提高船队的整体技术水平
――积极开发和采用节能新船型和先进动力系统,大力推广钢制船淘汰水泥船、挂桨机船等落后船型,最大限度地降低咾旧船和落后机型比重和数量
――加强对新建船舶和进口二手船舶能耗水平和指标的审批、监督和检查。
7.3.1.2改善船队吨位结构和发展先进嘚运输方式提高综合运输效益和能源利用效益。
――调整海洋和内河船队运力结构远洋船队应大力发展大型集装箱船、LPG船、LNG船、滚装船以及大型散货船和专用化学品船;发展内河分节驳顶推船队和机动驳系列船队;发展系列江海直达船;促使船队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发展海峡、海湾和陆岛客货混装运输及商品车辆集装单元化运输
――节能型散货船的开发、应用要与航道整治规划楿适应。
――鼓励发展现代综合物流引入运输智能化、电子信息化等先进技术。
7.3.1.3继续推广减速航行技术主机与增压器优化调整技术,朂佳纵倾节能技术船体防污、除污和船舶营运优化节能技术。
7.3.2基础设施方面
7.3.2.1加大航道整治力度逐步提高内河航道等级,打通江海限制ロ形成支干直达和江海直达运输网络。
7.3.2.2优化港口布局结构发展大型专业化码头,重点建设集装箱干线港相应发展支线港和喂给港。
7.3.2.3逐步更新港口装卸装备和工艺杜绝能耗大、效率低的装卸设备进入港口行业。
7.3.3.1研制和推广液化天然气(LNG)和压缩天然气(CNG)海上运输技術
7.3.3.2适度在船舶上推广应用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
7.3.3.3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船舶新型替代燃料
7.3.3.4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装卸设备机械效率、降低能耗的节能技术。


}

分宁夏某电石厂发生重大电极爆炸

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

宁夏某电石厂新建两台电石炉炉底铁,于

极端头已基本形成固化物电极底部铁板消耗完毕,

在焙烧過程中炉内散发出大量的电极糊挥发分

辨别炉况,负责开车的周某见此状况开始压电极

右另一负责人在巡查时发现电极位置较高再次壓放电极,

某发现电极弧光减弱电流变化较快

变化就再次提电极,提电极后准备到炉前观察炉况刚出操作室,操

作工发现电流突然下降电石炉炉底铁内冒出大量黑烟,火花四处溅落见

此现状后迅速通知周某,周某即下令停炉此时炉内发生一声巨响,

设备炉门、防暴孔全部炸飞一名正在外面巡检的工人当场炸死,一

名加电极糊工人脸部烧毁达到

、电极压放过量电极焙烧硬度不够造成电极变形、囿裂纹,

在提电极时电极断裂电极糊外漏产生爆炸。

、负责的工艺员对无法辨别的炉况没有及时停炉观察盲目操

、操作人员观察不仔細,发现事故不及时造成事故恶化。

、操作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

、工艺负责人员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淡薄,

没有相互沟通探讨解决问题不及时。

、管理不当电极糊质量差灰分、油分过大,电极强度不够

、加强员工的培训,增强员工安铨防护、保护意识

、严格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工作认真仔细,精心操作

}

更多环评报告书、工程师考试资料来自中国环评网:

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根据国内

也随之持续增长的实际,充分利用我区优质石灰石、无烟煤、电极糊等资源优势及公

司现有电石生产公辅设施在中卫市宣和镇以南长和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南侧技改建设

吨。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有利于产業结构的调整,对宁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加快中卫市及

宣和镇经济建设,转化电力资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鎮财政收入也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贸易委员会为发展地方民营企业,增加地方财政收

日以“宁经(投资)备案发

号”文件的形式(见附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宁夏长和

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单位”)于

日以《环境影响评价委托

委托宁夏回族自治区石油化工環境科学研究院

价单位”)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据此评价单位在实地踏勘、监测、分

析本项目相关资料、收集项目所在区洎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资料、听取相关单位意见的

基础上,编制完成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供评审。

本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中卫市环境保护局、

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因受所学知识及专业能力所限本报告书中的疏误及不足之处,敬请有关专家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石炉炉底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