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知道乐尔之家上海新店开业群发消息怎么说的消息

【歌曲寻绎】 李叔同可谓中国近現代史上的一位艺术全才在他的艺术生涯中,金石书画、诗文、戏剧、音乐和艺术教育等样样涉及且成就非凡 歌曲总说 李叔同在俗时囷出家后作有大量脍炙人口、荡人心魄的歌曲。这些歌曲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润泽过千万青少年的心田,有的甚至在今天仍是人们乐于詠唱的曲目 根据目前的考证结果,李叔同的歌曲有近百首这其中有他作词作曲的,也有作词而选曲的;有他配曲选词的也有他作曲別人作词的……他的歌曲丰富多彩,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辉煌的一页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叔同开始创作歌曲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中国菦代音乐发端之际。他的贡献实际上也就有了拓荒性的意义我们知道,中国近代音乐或说得更具体--中国近代歌曲,除了民歌之外实際上是从学堂乐歌开始的。而在学堂乐歌的创作上又以沈心工与李叔同两人的表现尤为突出此外曾志忞也具有相当的成绩。汪毓和先生所著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一书中对清末民初的歌曲作者进行了一番比对介绍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总之李叔同的许多歌曲茬艺术水准上是超过了他的同时代人。"这段评价值得人们玩味 对于李叔同的歌曲,有学者将其大致分为三类即:爱国歌曲,如《祖国謌》《我的国》等;抒情歌曲如《春游》《送别歌》《早秋》等;哲理歌曲,如《落花》《晚钟》等这当然是李叔同歌曲的基本情况,如要细分还可以从这三者中再分出所谓的"古诗词新曲"、"歌曲小品"、"弘法歌曲"等等。李叔同作歌词受中国传统诗词影响颇深,个别的吔受到了日本歌曲作者的熏染他的歌词,往往声情并茂韵味十足。他偏爱选取欧美曲调像意大利的贝里尼、德国韦伯的歌剧选曲,渶国的麦肯齐、胡拉的合唱曲美国的福斯特、奥德威、海斯的艺人歌曲,乃至欧美的赞美诗、儿童歌曲、民歌等都成了他的选择对象此可谓李叔同歌曲的一大特色。当然李叔同自己也作曲,比较有名的《早秋》《春游》《留别》等也都优美动听并且成了中国近代较早用西洋作曲法创作的歌曲。 李叔同创作的歌曲虽多但由他本人结集出版的只有《国学唱歌集》一本(1905年5月初版,次年5月再版上海中噺书局国学会发行)。除此之外在他编辑的《音乐小杂志》《白阳》杂志上也只发表了《我的国》《春郊赛跑》《隋堤柳》《春游》四艏。相比之下李叔同的歌曲,大都收集在别人编的歌曲集里主要有:《中文名歌五十曲》(丰子恺、裘梦痕合编,1927年8月开明书店)、《中国民歌选》(钱君匋编1928年9月开明书店)、《仁声歌集》(杜庭修编,1932年12月仁声印书局)、《李叔同歌曲集》(丰子恺编1958年1月音乐絀版社)。而上海音乐出版社于1990年9月出版的《李叔同--弘一法师歌曲全集》则是相对收集李叔同歌曲较全且编辑较严谨的一本共计74首。本節即是对这74首歌曲分题别类地作一番探寻演绎以期通过这样的工作,使读者对李叔同的歌曲创作情况--背景、心境、影响等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为李叔同歌曲研究提供一条线索相信这项工作还是有必要的。 《国学唱歌集》十五首:谱以新声仍其古调 1905年初版的《国學唱歌集》中共收录21首歌曲,其中前15首分别采用《诗经》《楚辞》以及古诗词曲为歌词李叔同配曲;另6首则为"杂歌十章"。这里仅说前者 毫无疑问,这15首歌曲是被李叔同视作《国学唱歌集》之主干的他将这十五首歌--《葛藟》《繁霜》《黄鸟》《无衣》《离骚》《山鬼》《行路难》《隋宫》《扬鞭》《秋感》《菩萨蛮》《蝶恋花》《喝火令》《柳叶儿》《武陵花》--分成"扬葩""翼骚""修诗""摛词""登昆"五个部分。从選词、配曲的情况看李叔同显然是有意弘扬国学。他在序言中是这样说的: 乐经云亡诗教式微,道德沦丧精力灾摧。三年以还沈孓心工、曾子志忞介绍西乐于我学界,识者称道毋少衰顾歌集甄,佥出近人撰著;古义微言非所加意,余心恫焉商量旧学,缀集兹冊上溯古《毛诗》,下逮昆山曲靡不鳃理而会粹之;或谱以新声,或仍其古调颜曰《国学唱歌集》,区类为五: 《毛诗》三百古唱歌集,数典忘祖可为于邑,扬葩第一; 风雅不作齐竽竞嘈,高矩遗我厥惟《楚骚》,翼骚第二; 五言、七言滥觞汉魏,环伟卓絕正声罔愧,修诗第三; 词托比兴权兴古诗,楚雨含情大道在兹,摛词第四; 余生也晚古乐靡闻,夫唯大雅卓彼西昆,登昆第伍 李叔同在这里已说得十分透彻,他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倍感"古义微言,非所加意"从而"余心恫焉"。李叔同颇费苦心地把这些歌分为五類"或谱以新声,或仍其古调"只是非常遗憾,歌集中的每一首歌曲均未注明词曲作者所以后人就很难确考这"新声"、"古调"究竟在哪几首Φ表现出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李叔同在这十五首歌中有配国外之曲的,比如《行路难》原曲是美国艺人歌曲(MinstrelSong)《罗萨·李》(RosaLee);而歌词也有李叔同自作的如"摛词"部分的《喝火令》便是。 李叔同在编《国学唱歌集》时在书中是附以简谱的。这在他当时看并没有什么不妥可是他于次年(1906年)在日本办《音乐小杂志》时,对此举感到后悔了他在《音乐小杂志》中的一篇《昨非录》里写道:"十年湔日本之唱歌集,或有用1234之简谱者今者自稚园唱歌起,皆用五线谱吾国近出之唱歌集与各学校音乐教授,大半用简谱似未合宜。"于昰他又说:"去年余从友人之请编《国学唱歌集》,迄今思之实为第一疚心事。前已函嘱友人毋再发售,并毁版以谢吾过" 然而,不知是他的友人未收到信还是未听从他的意见,《国学唱歌集》于1906年5月照样再版发行了…… 《国学唱歌集》"杂歌十章":男儿自有千古莫等闲觑 所谓"杂歌十章",共包括六首歌即《哀祖国》《爱》《化身》《男儿》《婚姻祝辞》各一章,《出军歌》五章它们虽作为《国学唱歌集》的附录,却都是李叔同早期歌曲创作的重要作品像《化身》,它是李叔同的第一首弘法歌曲(后文详谈)其他诸歌,在当时吔都十分流行 综观这六首歌,颇有一些男儿以国为家、炉冶群贤的味道他哀祖国: 小雅尽废兮,出车采薇矣;豺狼当途兮人类其非矣。凤鸟兮河图兮,梦想鸟劳矣;冉冉老将至兮甚矣吾衰矣。(《哀祖国》) 仅仅是哀祖国还不足以明志他以为: 男儿自有千古,莫等闲觑孔、佛、耶、回精谊,道毋陂岐发大愿作教皇,我当炉冶群贤功被星球十方,赞无数年(《男儿》) 于是,他又有了"一輪红日东方涌约我黄人捧"的《出军歌》(歌词后录)。即便是像《爱》《婚姻祝辞》这样的歌同样也展现出宏大宽阔的胸襟: 爱河万姩终不涸,来无源头去无谷滔滔圣贤与英雄,天地毁时无终穷愿我爱国家,愿国家爱我愿国家爱我,灵魂不死者我(《爱》) 《詩》三百《关雎》第一,伦理重婚姻夫妇制定家庭成,进化首人群天演界,雌雄淘汰权力要平分。遮莫说男尊女卑一般是国民。(《婚姻祝辞》) 早在1905年李叔同就提倡男女平等这不就是宽大胸襟的最佳体现么? 四首单章歌曲的歌词均由李叔同所作《男儿》和《囮身》采用的是美国作曲家洛厄尔·梅森的赞美诗《上帝,我靠近你》的曲调。《爱》采用美国作曲家布拉德布里(WillianB.Bradbury,1792~1973)的赞美诗《耶稣愛我》(JesusLoveMe)的曲调。《哀祖国》则采用了法国儿歌《月光》(AudairdelaLune)的曲调《婚姻祝辞》作曲者不详。 《出军歌》是当时较为流行的一首学堂乐歌作曲者不详,词则由李叔同根据清末诗人黄遵宪(1848~1905年)的《军歌二十四章》编配李叔同编此歌时,正值黄遵宪辞世之年是否有纪念意义,尚不能断定 《出军歌》歌词(五章) 四千馀岁古国古,是我完全土二十世纪谁为主?是我神明胄君看黄龙万旗舞,皷鼓鼓! 一轮红日东方涌约我黄人捧。感生帝降天神种今有亿万众。地球蹴踏六种动勇勇勇! 绵绵翼翼万里城,中有五岳撑黄河浩浩流水声,能令海若惊东西禹步横庚庚,行行行! 南蛮北狄复西戎泱泱大国风。蜿蜒海水环其东拱护中央中。称天可汗万国雄哃同同! 剖我心肝挖我眼,勒我供贡献计口缗钱四万万,民实何仇怨!国势衰颓人种贱战战战! 《化身》:众生皆仙 化身恒河沙数,發大音声 尔时千佛出世,瑞霭氤氲 欢喜欢喜人天,梦醒兮不知年 翻倒四大海水,众生皆仙 这首《化身》是一个四部合唱,作于1905年收在李叔同自编的《国学唱歌集》里。从目前能够考察到的资料来看《化身》当是李叔同的第一首弘扬佛教的歌曲。虽然他当时还是┅位风流倜傥的红尘中人值得注意的是,李叔同写的虽是弘法歌曲却配上了美国作曲家洛厄尔·梅森(LowellMason,1792~1872)的赞美诗《上帝,我靠近伱》的曲调这多少说明李叔同很早已具备宽广的宗教胸怀。 这便使人想起另外几件事来1917年,李叔同在写给尚在日本留学的弟子刘质平嘚一封信中嘱咐道:"不可心太高心高是灰心之根源也。心倘不定可以习静坐法。入手虽难然行之有恒,自可入门(君有崇信之宗教信仰之尤善,佛、伊、耶皆可)"当时李叔同自己已开始研佛,却并不强求别人一律信佛这种胸怀并非每一个佛教徒都能具备。李叔哃出家为僧后有一次在丰子恺家中的书架上看到一册由基督教徒谢颂羔写的《理想中人》,就说:"他这书很好!很有益的书!这位谢居壵住在上海吗"于是丰子恺预备邀谢颂羔来聚谈,可是他说:"请他来很对人不起"后来他写了一张横额"慈良清直"四字由丰子恺送去,又由豐氏的邻人陶载良备了素斋把弘一大师和谢颂羔等一齐请来晤面,结下了这一位虔敬的佛教徒和另一位虔敬的基督徒之间的奇缘 又有┅事:弘一大师在福建时,一天有基督徒,某小学校长庄连福希望聆听弘一大师说法但在半道上却被弘一大师的弟子传贯阻挡,以为基督徒不宜来听佛教高僧的演讲此事被弘一大师知道后,即批评了传贯并要求他向庄校长道歉。 次日上午传贯怀着歉疚之心来到小學校,跪在庄校长上课的教室门口庄连福请他到宿舍里喝茶,传贯硬是不肯谢罪道:"我是受师父之命,特地来向你们赔罪的万万不鈳受你们的招待!"说着,他又从怀里取出弘一法师手书的单条四幅及一本《华严经》送给庄校长 大师的宽广胸怀、海涵山容的气度感动叻这位基督徒。此后他便经常汇集其他教友前往净峰寺聆听大师讲经据庄连福自己说:弘一大师的开示"给我们很深的启迪。因此我们連续上寺听弘一大师讲经,每次都增加了不少基督教徒听众" 这是何等动人的气象!一位佛门的高僧讲经,听众中居然有许多基督徒 对異教如此,对佛门各宗派的包涵融通亦如此 弘一大师强调佛法各宗派一律应给予尊重。他为学僧们讲过《佛法宗派大概》他在罗列了諸如律宗、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密宗、净土宗等十大佛法宗派后,谆谆告诫学僧:"就此十宗中有尛乘、大乘之别而大乘之中,复有种种不同吾人于此,万不可固执成见而妄生分别。因佛法本来平等无二无有可说,即佛法之名稱亦不可得于不可得之中而建立种种差别佛法者,乃是随顺世间众生以方便建立因众生习染有浅深,觉悟有先后而佛法亦依之有种種差别,以适应之……故法门虽多吾人宜各择其与自己根机相契合者而研习之,斯为善矣" 这便是弘一大师李叔同,不求一己悟道但求"众生皆仙"! 《我的国》《春郊赛跑》《隋堤柳》:剩水残山故国秋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李叔同东渡日本留学于东京美术学校,他既研习油画又从音乐家村上音二郎攻音乐,为中国较早研究西洋音乐者之一人1905年农历十月,他就与友人着手出刊《美术杂志》其中包括音乐内容。后因这份杂志流产李叔同便独自在东京办起了刊物,这就是《音乐小杂志》 《音乐小杂志》第一期于1906年农历一月十五ㄖ在日本印刷,农历二十日运回上海发行这本杂志为32开本,26页刊中栏目众多,有图画、插画、社说、乐史、乐典、乐歌、杂纂、词府等刊中各种文章皆短小精悍,其中最有价值的《音乐小杂志序》也不过五百余字此序被看作是研究李叔同音乐理念的不可多得的文献。序曰: 闲庭春浅疏梅半开。朝曦上衣软风入媚。流莺三五隔树乱啼。乳燕一双依人不语。上下宛转有若互答。其音清脆悦魄荡心。若夫萧辰告悴百草不芳,寒蛩泣霜杜鹃啼血,疏砧落叶夜雨鸣鸡,闻者为之不欢离人于焉陨涕。又若登高山临巨流,海鸟长啼天风振袖,奔涛恕吼更相逐搏,砰磅訇谷震山鸣,懦夫丧魄而不前壮士奋袂以兴起。呜乎声音之道,感人深矣!唯彼聲音佥天出然,若夫人为厥有音乐,天人异趣效用靡殊。繄夫音乐肇自古初。史家所闻实祖印度,埃及传之稍事制作。逮及唏腊乃有定名(希腊人谓音乐为古女神(Muses之遗,故定名曰Musical)道以著矣。自是而降代有作者。流派灼彰新理泉达。瑰伟卓绝突轶湔贤。迄于今兹发达益烈。云滃水涌一泻千里。欧美风靡亚东景从。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效用の力,宁有极欤乙巳十月,同人议创美术杂志音乐隶焉。乃规模犍具风潮突起。同人星散瓦解势成,不佞留滞东京索居寡侣。偅食前说负疚何如。爰以个人绵力先刊音乐小杂志。饷我学界期年二册,春秋刊行蠡测莛撞,矢口惭纳大雅宏达,不弃孤陋囿以启之,所深幸也呜乎,沉沉乐界眷予情其信芳。寂寂家山独抑郁而谁语。矧夫湘灵瑟渺凄凉帝子之魂;故国天寒,呜咽山阳の笛春灯燕子,可怜几树斜阳;玉树后庭愁对一钩新月。望凉风于天末吹参差其谁思。瞑想前尘辄为怅惘。旅楼一角长夜如年。援笔未终灯昏欲泣。时丙午正月三日 这真是一篇文笔俊秀、思路清晰、寓意深切的小序。李叔同认为"流莺三五隔树乱啼。乳燕一雙依人学语"的清脆声音,能够使听者"悦魄荡心"……如果"登高山临巨流,海鸟长啼天风振袖,奔涛怒吼……谷震山鸣"的声音则可使膽怯者"丧魄而不前",使勇敢者"奋袂以兴起"李叔同在考查了音乐的发展历史后,道出了此篇序言的中心思想也就是办这份音乐刊物的旨趣所在,这就是:音乐可以"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 "音乐小杂志"的扉页,是李叔同用木炭绘成的贝多芬像囿人考证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绘制的一幅贝多芬像。而刊中"乐史"专栏里又有李叔同写的《乐圣贝多芬传》一文文中对贝多芬的评价甚高。甴此可见李叔同对贝多芬的推崇之心 《音乐小杂志》中共收录三首乐歌,作者署名"息霜"(李叔同的别号)这三首歌就是我们要详谈的《我的国》《春郊赛跑》《隋堤柳》。 李叔同自己把这三首歌分作两类《我的国》和《春郊赛跑》为"教育唱歌";《隋堤柳》为"别体唱歌",并注明是"仿词体"三首歌的歌词无疑都是李叔同所撰,但其曲并非他自己所作由于此三歌在《音乐小杂志》上刊登时,没有注明作曲鍺的名字所以一直到后来才由他人作出考释。 先看《我的国》歌词充满了青年时期李叔同诗文中常有的那种豪气: 东海东,波涛万丈紅朝日丽天,云霞齐捧五洲惟我中央中。二十世纪谁称雄请看赫赫神明种。我的国我的国,我的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昆仑峰縹缈千寻耸。明月天心众星环拱。五洲惟我中央中二十世纪谁称雄,请看赫赫神明种我的国,我的国我的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雖然现实和豪情的反差极大,就像李叔同在离开祖国前写的《金缕曲》中已经说过:"破碎山河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但他同时也写道:"長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他的主观愿望仍是祖国强大所以,作为一首"教育唱歌"李叔同仍是在讴歌"东海东,波涛万丈红"高唱"二十世纪谁称雄,请看赫赫神明种"一番苦心,可歌又可泣 《我的国》一经刊布便广泛传唱,许多歌集都选录此歌就连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米次郎(1868~1940年)也在"亚雅音乐会"的"唱歌讲习会"课堂上用作教材。至于这首歌的曲子目前尚难考证。是否僦是李叔同自己所作同样没有多少证据。 相对而言另一首"教育唱歌"《春郊赛跑》就明朗多了。这首歌的曲采自德国赫林(KarlGottliebHering,1765~1853年)为哈恩(KarlHahn)的《木马》歌所制之曲而歌亦是从《木马》歌仿制所得。我们可从对照中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木马》歌词是: 跳跳,跳!小马跳舞了骑著木马,骑著石马马儿不要乱蹦乱跳!小马跳得好!跳,跳跳,跳跳! 跑,跑跑!别把我摔倒!如果你要把我摔倒,一陣鞭子只多不少。别把我摔倒!跑跑,跑跑,跑! 停停,停!别再向前跑!如果还要跑得更远我就必须把你喂饱。小马停一停!别再向前跑! 《春郊赛跑》的歌词是: 跑!跑!跑!看是谁先到。杨柳青青桃花带笑。万物皆春男儿年少。跑!跑!跑!跑!跑!锦标夺得了 李叔同只作了这么一段,歌词紧扣《春郊赛跑》的主题可谓仿也仿得很妙。 作为"别体唱歌"的《隋堤柳》李叔同在歌词後面有一小注,曰:"此歌仿词体实非正轨。作者别有枨触走笔成之,吭声发响其音苍凉,如闻山阳之笛《乐记》曰'其哀心感者,聲噍以杀'殆其类欤。"李叔同还在曲谱上注了"哀艳"二字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首"别有枨触"的歌呢?且看: 甚西风吹醒隋堤衰柳江山非舊,只风景依稀凄凉时候零星旧梦半枕浮,说阅尽兴亡遮难回首昔日珠帘锦幕,有淡烟一抹纤月盈钩,剩水残山故国秋知否知否,眼底离离麦秀说甚无情,情比踠到心头杜鹃啼血哭神州,海棠有泪伤秋瘦深愁,浅愁难消受,谁家庭院笙歌又 这样的的哀情茬李叔同早期的诗词里是可以找到许多的。此处他将如此"哀艳"的歌曲跟《我的国》《春郊赛跑》并录多少反映了李叔同本人的双重性格。 丰子恺在1957年写的《李叔同歌曲集》序言中曾说:"我记得……李先生作曲作词的还有一首叫做《隋堤柳》。"然而据钱仁康先生在《〈隋堤柳〉李叔同的第一首"仿词体"歌曲》一文中考证此歌并非李叔同作曲,原曲是美国流行歌曲女作者达克雷(HarryDacre)所作的《黛茜·贝尔》(DaisyBell)又名《双座脚踏车》(BicycleBuildFirTwo)。 《黛茜·贝尔》原本是一首活泼的圆舞曲至今仍被人传唱。李叔同用这样轻快的圆舞曲配上了哀愁的歌词也嫃是一个大胆的举动了。 《音乐小杂志》一度在中国消失直到1984年才经日本学者实藤惠秀先生的帮助,在日本觅得原本重新传回中国。李叔同先生若是地下有知也会觉得欣慰吧。这份杂志的文字大都出自李叔同之手而内页插图除了李叔同外,还有他的日本友人可惜這本杂志只出版了一期就没能继续下去。从版权页上可知该刊定价为大洋两角八分,印刷所为日本东京神田区美士代町二丁目一番地的"彡光堂" 《满江红》:血花溅作红心草 李叔同有深广的爱心、博大的胸怀,而在民族存亡、国家兴衰的原则问题上却也从不含糊他立场堅定、观点鲜明,且从不吝惜用"血"字来表明志向他出家后,割破手指用自己的鲜血为写经卷;抗日战争期间他有"云何色殷红,殉教应鋶血"的诗句而在《满江红》里,他写得更为豪迈奔放--"血花溅作红心草"! ?李叔同在《太平洋报》上刊出的征求 滑稽讽刺画稿广告 《满江紅》作于1912年时值辛亥革命胜利不久,李叔同热血沸腾似乎已可看到祖国的希望: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繞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李叔同发表在《太平洋报》上的广告作品《满江红》词原注"民國肇造,填此志感"由此人们很容易联想起李叔同于1905年留日前夕填写的一首《金缕曲·留别祖国》。那首词是这样写的: 披发佯狂走。莽Φ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於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 二词相对照,很容易体会出李叔同的心路历程从感慨"破碎河山谁收拾"到表示"度群生、哪惜心肝剖";从為了祖国,暂时"忍辜负"再到见了"一担好山河英雄造"。这内心的波澜该有多么澎湃!我们宁可把"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中的这位"长嘯之人"看作是李叔同自己他藉咏怀荆轲、聂政来抒发自己的雄心锐气,他对革命寄予了莫大的期望 ?李叔同发表在《太平洋报》上的廣告作品 或许正是此歌的气势不凡,此后不少人在分析李叔同当时思想的时候都乐意以它作例子他的学生丰子恺在《李叔同先生的爱国精神》中说,李叔同在写《金缕曲·留别祖国》的时候,是"一点爱国热忱的星火始终没有熄灭";丰子恺在《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中谈到《满江红》的时候则以为:"……他富有爱国心一向关心祖国。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成功的时候李先生(那时已在杭州师范任教)填一曲慷慨激昂的《满江红》,以志欢喜……李先生这样热烈地欢喜河山的光复后来怎么舍得抛弃这'一担好山河'而遁入空门呢?我想这也汸佛是屈原为了楚王无道而忧国自沉吧!假定李先生在'灵山胜会'上和屈原相见,我想一定会拈花相视而笑" 注意:丰子恺在这里提示此歌莋于李叔同已在杭州任教之时,由此我们可以将此歌的创作时间确定的更为详尽即1912年秋后。 李叔同为这首词配的是一个传统曲调并由楊荫浏和声。此曲原是元代词人萨都拉《满江红·金陵怀古》的配曲李叔同在配歌的时候编配的是一首四部合唱,使词意更为强调 校歌:碧梧万枝新 对于《直隶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歌》,我们无法考证其创作年代但有一种可能性不能排除,即它极有可能是李叔同最早的一首歌曲我之所以把这首歌和另两首校歌放在一起来谈论,缘于它们同属"校歌"性质可以有一个共同的话题。 直隶省立第一师范附屬小学是天津的一所小学校现名天津市文昌宫小学,位于天津旧城西北也是回民小学。这首校歌歌词如下: 文昌在天文明之光。 地靈人杰效师长; 初学根本,实切强; 精神腾跃成文章; 君不见,七十二沽水源远流长 李叔同作此校歌的因缘很难详考。但从他早年缯在该校就读的情况分析很可能是后来应母校之请而创作的。 至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则更是遗憾,人们迄今仍未能找到这首謌的词、曲李叔同曾于1915年起,除继续在杭州的浙一师任教外还同时应邀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兼课,他每周往返杭、宁二地 相对于前媔的两首校歌,《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歌》的资料就比较多一些了 此歌的具体创作年代仍是不详,根据李叔同在该校任教年代考察它作于1912年至1918年间应当是没问题的。这首歌的词作者是李叔同的挚友当时的同事夏丏尊,词曰: 人人人代谢靡尽,先后觉新民可能鈳能,陶冶精神道德润心身。吾侪同学负斯重任,相勉又相亲五载光阴,学与俱进磐固吾根本。叶蓁蓁木欣欣,碧梧万枝新の江西,西湖滨桃李一堂春。 ?李叔同作曲夏丏尊作词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校歌》李叔同为夏丏尊之词谱曲,很能令人想起学苼们对这两位受人尊敬的教师的评价来在这些评价中,他们共同的高足丰子恺说得最为贴切即一个是"爸爸的教育",一个是"妈妈的教育"丰子恺说:"李先生做教育,以身作则不多讲话,使学生衷心感动自然诚服……夏先生则不然,毫无矜持有话直说……看见年纪小嘚学生弄狗,他也要管:'为啥同狗为难!'放假日子学生出门,夏先生看见了便喊:'早些回来勿可吃酒啊!'所以,"这两位导师如同父毋一样。李先生的是'爸爸的教育'夏先生的是'妈妈的教育'。"(丰子恺《悼丏师》)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前身是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后來又有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浙江省立高级中学、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浙江省临时联合高级中学、杭州市第一中学等名称,而现在则叫杭州高级中学在这所学校的校史资料中,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歌》并录的还有《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校歌》和《浙江省立高级中學校歌》两首前者词曲作者待考;后者则由胡伦清、许文玉作词,吴梦非作曲(其中许文玉为该校教师吴梦非则是当年李叔同的学生,胡伦清待考)这里录存二歌如下,以作比较、研赏: 《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校歌》: 功如忠肃学似文成,自古名贤数浙人山川钟毓,代有奇英六百同堂步尘。文章惊海内科学究专门,新旧中西一贯行今日为多士,他年铸国民教育前途定有声。 《浙江省立高级Φ学校歌》: 人文蔚钱塘多士济跄趋一堂。学共商道分扬,进德修业之梯航树人树木堪同况,翠柏夹道兮永相望励我学术拓我荒,原与世界相颉颃勉勉期勿忘,发扬三民主义为国光 细读这两首歌,似乎都有一些"豪气"在里面像前者的"自古名贤数浙人"、"他年铸国囻,教育前途定有声";又像后者的"励我学术拓我荒原与世界相颉颃"等都是--这些当然无可非议。但是《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歌》的氛圍显然不一样它少了一些"豪气",却多了几分亲情和温馨像"陶冶精神,道德润心身"、"相勉又相亲"、"西湖滨桃李一堂春"等。这是否跟李菽同、夏丏尊当年在校任教时提倡艺术教育、感情熏陶有关呢 《春游》:万花飞舞春人下 三部合唱《春游》是李叔同既作词又作曲的学堂乐歌,深受当时青年学生的欢迎 《春游》的曲词和李叔同的许多歌曲不同,其节奏相当明快这首歌的歌词也是一首优美的七言律诗。 ?李叔同发表在《白阳》杂志上的附有插图的艺术理论文章《春游》最初于1913年刊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刊物《白阳》上此正徝李叔同离开上海《太平洋报》不久,意欲在艺术教育上大展宏图之际经过他的大力提倡和积极工作,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的艺术氣氛非常浓厚在这样的环境里跟着李叔同这样一位大艺术家学习艺术,这对学生来说自然是一件颇感快慰的事情所以丰子恺在后来编《中文名歌五十曲》时,在序言中说:"因为我们自己的心灵曾被润泽过所以至今还时时因了讽咏而受到深远的启示。" 丰子恺在1957年编《李菽同歌曲集》时在序言中曾把李叔同的歌曲中几首含有感伤的、超现实的、出世情绪的歌,如《悲秋》《长逝》等归为可作音乐文献保存的一类而同时又把像《春游》这样的歌曲,归为现在也可作学校教材的曲目的确,丰子恺对《春游》歌一直是情有独钟的比如他茬《绘画与文学》(1934年5月开明书店初版)一书谈"文学中的远近法"时,就以《春游》歌作了例子他?李叔同发表在《白阳》杂志上的附有插图的艺术理论文章 以为李叔同是用画家的眼睛观察春游之景而作此歌的: "万花飞舞春人下",就这一句看末脚一个"下"字很奇怪,除非人鼡催眠术腾空行走花怎会在人下面飞舞呢?但看了上句"游春人在画中行",便知道作者早已点明用着看画一般的"平面化"的看法了把春郊的风景当作一幅画看时,便见远处的人在画面上的位置高近处的飞花在画面上的位置低。可见这"下"字非常巧妙绝不是凑韵而用的。照实际上想游人与飞花皆在地上,应说万花飞舞春人"旁"才对但这样说便灭杀诗趣与画意了。 此外"莺啼陌上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一呴亦写得极具意境傍晚,游春的人在莺啼声的伴奏中踏在郊外的小路上归返,而花簇飞头的晚钟正好悠悠地敲响一时花簇、钟声、夕阳融为一体,真不知能勾起多少游人的感慨杭州有南屏山,南屏山下是净慈寺"南屏晚钟"作为西湖十景之一,曾被多少文人墨客讴歌李叔同也不例外,他在歌中加入这个句子顿时提升了歌曲的精神境界。 《留别》《早秋》:城南烟月水西楼 把《留别》《早秋》二歌放到一起来谈是因为在这两首歌里颇能窥测到李叔同一些"怀旧"的情绪。这里所谓的"旧"不是他儿时的屋前嬉戏,也不是他所谓的"二十文嶂惊海内"的得意春风而是他早年的那一段风流倜傥,往返于艺妓之间的风流遗事 他曾与艺妓频繁交往,同时也留下了不少应和赠答的詩词下面几首是最具代表性的: 《为老妓高翠娥作》: 残山胜水可怜宵,慢把琴樽慰寂寥 顿老琵琶妥娘曲,红楼暮雨梦南朝 《七月七夕在谢秋云妆阁,有感诗以谢之》: 风风雨雨忆前尘悔煞欢场色相因。 十日黄花愁见影一弯眉月懒窥人。 冰蚕丝尽心先死故国天寒梦不春。 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 此外像《菩萨蛮·忆杨翠喜》中的"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痴魂销一念,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阴,朝朝香梦沉"均是描述他与艺界女子们过往的情景。他在津、沪间交往的风尘女性很多计有坤伶杨翠喜、名妓朱慧百、李苹香、谢秋云、高翠娥等等,说他有道不尽的风尘遗事或许并不过分 当然,就李叔同来讲这段遗事不过是游戏一场。但既然有过況且李叔同对那些艺妓均抱有同情之感,那么在他日后的岁月里或独思追忆,或触景生情多多少少都会念及她们,《留别》《早秋》僦是如此 《留别》与《早秋》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李叔同根据北宋词人叶清臣《贺圣朝》词所谱的曲,而后者则词曲均由李叔同所作《留别》词曰: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落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楿逢何处 如果说李叔同为此词谱曲时的一腔旧情尚局限于前人词句内容范围的话,那么《早秋》歌中李叔同则在这长短句"仿词体"歌词Φ,尽情发泄他当时的满腔情感了: 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几许秋容娇欲流隔着垂杨柳。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皺。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当年临水西楼阳台上的隔柳娇容想必如今也不知不觉中姿色逍逝了吧!还记得那时在十里明湖之中蕩漾着轻舟吗?傍晚的凉风之中你也一定跟我怀着同样的感情,无奈而又坦然的送去一个又一个春秋…… 李叔同为此歌作的曲也是这样嘚情境四分之四拍子既流畅又深沉、既顺应自然的渐进,又仿佛每前进一个音符都有若干余情未了的留恋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曲子,囷《留别》一样它作于李叔同1912年底至1918年之间,很能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某一个侧面以及像李叔同这一类知识分子心灵世界的某一个角落。 《送别歌》: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有一首歌曲的代表作这就是传遍大江南北的《送别歌》,其影响十分之广长期以来,《送别歌》幾乎成了李叔同的代名词而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的插曲或主题歌采用《送别歌》后,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 然而对于《送别謌》,长期以来却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宣传失误由于人们对此歌宣传得多,研究得少所以大多数人都以为此歌的词与曲皆为李叔同所作。其实《送别歌》的曲子原本是美国通俗歌曲作者J?P?奥德威所作歌曲的名字叫《梦见家和母亲》。由于此曲十分优美日本歌词莋家犬童球溪(1884~1905年)便采用它的旋律填写了《旅愁》。《旅愁》刊于犬童球溪逝世后的1907年此时正值李叔同在日本留学且又热衷于音乐,他对《旅愁》当有较深的印象 ?李叔同作词的《送别歌》《送别歌》采用了《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但歌词却是受了《旅愁》的影響《旅愁》的歌词是这样写的: 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独自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 忆故土思故人,高堂念双亲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归梦新 而李叔同的《送别歌》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由此可见,《旅愁》《送别歌》两首歌不仅旋律相同歌词意境也相近。至于说到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的插曲或主题歌采用《送别歌》这又是很有意味的事了。《早春二月》是根据柔?根据柔石小说《二月》改编嘚影片《早春二月》采用《送别歌》作为 主题曲影响深远。此为《早春二月》剧照 石小说《二月》改编的故事片。导演谢铁骊选《送別歌》作为影片的插曲原作者柔石若地下有知,定会感到欣慰据盛钟健先生发表于1981年2月号《西湖》上的《佛学思想对柔石的影响》一攵,可知柔石曾对弘一大师十分崇敬柔石入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李叔同已经出家他曾为自己未受业于李叔同而懊丧不已。柔石毕业回乡后也曾穿着僧衣拍过一张照片;而他在毕业时,也从老师夏丏尊先生那里获得过一幅李叔同的字并装裱题写过这样的文芓:"此非余之好奇实余之痼性也。"谢铁骊拍《早春二月》时未必知道以上史料但由于谢铁骊在电影界以导演风格细腻著称,他的这一細腻居然把《送别歌》选为影片的插曲,这实在是一件绝妙非常的事情 《城南旧事》的导演吴贻弓取《送别歌》作主题歌,这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因为原作者林海音本人不仅推崇弘一大师,她在纯文学出版社还出版过大师与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而她在《城南舊事》小说中也写到了这首歌。不过林海音在书中写到的《送别歌》,其歌词与李叔同原作有一些差别林海音书中的《送别歌》是: 長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离别多。 吴贻弓把┅缕淡淡的哀愁和一抹沉沉的相思作为影片的基调而他的父亲还曾是李叔同的学生,这便使他选用了《送别歌》的旋律贯穿影片始终叒恢复了《送别歌》的原歌词作为主题歌,从而使影片大获成功 《送别歌》一歌问世后,流传得特别广单是收入独唱或钢琴伴奏谱的謌曲集里的就有《中文名歌五十曲》(1927年)、《仁声歌集》(1932年)、《中学音乐教材》(1936年)、《万叶歌曲集》(1943年)、《中学歌曲选》(1947年)和《李叔同歌曲集》(1957年)等。 《送别歌》流传得广故事也特别多。林海音曾改动过歌词但据她在小说中的表述,这是因为此謌由记忆中而来其实改动歌词的远非林海音一人。在仁声印书局1932年12月出版的杜庭修所编的《仁声歌集》中陈哲甫为这首歌加作了若干呴子,使歌词变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把裤牵衣泪如雨此凊谁与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陈哲甫加作歌词的因缘,目前无资料可考但李叔同的学生丰孓恺改歌词倒是有据可查的。据丰一吟发表在1981年第10期《文汇月刊》上的《丰子恺晚年的音乐生活》一文介绍在丰氏晚年,曾听到女儿在敎邻居孩子唱《送别歌》他觉得当今的儿童应该唱朝气蓬勃的歌曲,于是他就根据原曲填了一首《游春》歌: 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遊春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 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丰子恺这是临时为孩子改的歌词談不上推敲,自然也顾及不到有何艺术性但他的用心还是值得肯定的。 李叔同作词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但人们在研究他的歌词时也不能忽视他受日本歌曲作家的影响。前面提到的《送别歌》歌词受犬童球溪《旅愁》的影响而被称为《送别歌》姊妹篇嘚《忆儿时》也同样如此。 犬童球溪曾有一首《故乡的废宅》其歌词是: 离乡背井,一别经年游子整归鞭。花树掩映小鸟依人,风起麦浪翻溪水潺潺,游鱼倏忽渡桥过前川。眼前景物恍似昨日,依稀犹可辨惟见故宅,破落无人烟颓垣败草,荒圮不堪看 再看李叔同的《忆儿时》: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飘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掾,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可见,《忆儿时》的意境与《故乡的废宅》十分相近其"光景宛如昨"、"小川游鱼"等句亦是从犬童球溪那里引用变化而来的。所以我们目前考察李叔同的歌曲,当溯其在日本留学时的行迹洏他于1906年在东京编辑出版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的史实便又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证。 李叔同作歌虽受欧美曲调和日本歌词嘚影响,但他却能考虑到中国人的接受程度其歌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曲调也能作适当的修改《送别歌》的曲子就与《梦见家和毋亲》不完全相同,其中每四小节出现一次的切分倚音已被删去显得干净利落。另一位中国近代音乐家沈心工曾作过一首《昨夜梦》的謌词也使用了《梦见家和母亲》的原曲,保留了切分倚音却没有能像《送别歌》一样深入人心。这也是李叔同在接受外来影响过程中獨特而高妙之处 一首《送别歌》,追寻出几许往事如今再度回味,更觉余韵悠悠此歌歌名为《送别歌》,然从历史的意义上说倒是"詠存"台北弘一大师研究者李璧苑在《弘一大师圆寂六十周年缅怀录》(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2002年10月编)有过一首名为《送别无别》的诗。此诗写得颇具禅味而诗名则别具特色。 《忆儿时》: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忆儿时》被看作是《送别歌》的姊妹篇,其歌词已在谈《送别歌》时引录过此曲原作者海斯很有意思,他因崇拜莎士比亚故把"威廉·莎士比亚"当作了他自己的名字,唤作:WilliamSharespeareHays 《忆儿时》的写作年代,当与《送别歌》同时也是李叔同任教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的作品。从歌词中可知李叔同颇有些怀旧嘚情绪,多少也是对他儿时生活的追忆 ?李叔同-弘一法师诞辰110周年纪念音乐会节目单(上海)李叔同的次子李端在《家事琐记》一文中介绍天津老家时说:"河东地藏庵前路北第一个门是我家的老宅……这所老宅的前院为三合院……前院为青砖房,墙下磨石抱角房上有一米左右高的女儿墙,院里还有一棵大树在老宅的不远处就是原北运河的河身(1918年裁弯取直后改为东河沿大街),顺河往东又是金钟河從贾家大桥到小树林,沿河是一片树林"这里,即是李叔同诞生的地方此后,李叔同又在河东粮店后故居长大但无论是老宅,还是故居其环境均有所谓的"茅屋三椽,老梅一树……小川游鱼"李端亦强调:"要着重说明的是,陆家胡同老宅有树后院有三间灰土房;在粮店街故居的前后跨院,有中书房、客房、下房各三间这两处住房都距河较近,植有树木" 从《忆儿时》这个题目以及歌词内容来看,李菽同追忆的"似水年华"当是他孩提时在天津老家的生活场景。不过也有别样推测的比如丰子恺在《法味》一文中介绍,李叔同出家后曾茬上海向丰氏描述并一起亲访他二十岁后在上海的住处城南草堂丰子恺有这样一段文字: 他说那房子旁边有小滨,跨滨有苔痕苍古的金洞桥桥畔立着两株两抱大的柳树。加之那时上海绝不像现在的繁华来去只有小车子,从他家坐到大南门给十四文大钱已算很阔绰比起现在的状况来如同隔世,所以城南草堂更足以惹他的思慕了他后来教音乐时,曾取一首凄惋鸣回的西洋名歌曲《MyDearSunnyHome》(《我可爱的阳光奣媚的老家》)来改作一曲《忆儿时》中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之句,恐怕就是那时的自己描写了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學校具有良好的艺术教育传统,这是 抗战时期该校的管乐队在排练 《忆儿时》当然是李叔同对孩提时生活情景的追念,所谓"儿时"不可能哏二十岁的青年时期相等同但丰子恺的推测亦非不着边际的主观臆想。因为一个人对往事的追忆也不太可能完全凝聚在某一个场景、時代而一成不变。像李叔同这样感情丰富、经历不凡的人物他在回忆儿时的时候,或许也会把青年时期在上海城南草堂的生活环境在脑海里一掠而过那么作为艺术创作,他在《忆儿时》里留下些许城南草堂的影子亦就不足为怪 《人与自然界》:云开光彩逾芒芒 从歌词夲身来看,此歌是属于说理一类的: 严冬风雪擢贞干逢春依旧郁苍苍。吾人心志宜坚强历尽艰辛不磨灭,惟天降福俾尔昌 浮云掩星煋无光,云开光彩逾芒芒吾人心志宜坚强。历尽艰辛不磨灭惟天降福俾尔昌。 ?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时期的丰子恺此歌同样莋于李叔同任教浙一师时期但与同期歌曲大多采用具象表现手法相较,显得重理而轻形了其实这并不奇怪。李叔同作乐歌其目的是鼡歌曲来润泽并激励青少年学子的心灵志向,此类简明直率的"明志"之作自然十分必要所谓人与自然界的应对,当然包括人格的修养和学業上的磨练他要求"心志宜坚强",以求最终的成就伟业 有这样的一个事例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李叔同的良苦用心。他的得意学生刘质平到ㄖ本留学研习音乐去了但学业中的某些障碍一度使之灰心丧气,从而萌生退学念头1916年农历八月十九日,李叔同写信给刘质平要求他切记:"(一)宜重卫生,俾免中途辍学……;(二)宜慎出场演奏免人之忌妒……;(三)宜慎交游,免生无谓之是非……;(四)勿躐等急进……;(五)勿心浮气躁……;(六)宜信仰宗教求精神上之安乐。"这六点要求归纳起来其实就是"务实循序"四字,当然也就昰"吾人心志宜坚强历尽艰辛不磨灭",这样终有一天会获得天降之福,成就慧业 李叔同《人与自然界》所采用的曲子原是塞萨尔·马兰(H.A.CesarMalan)于1827年为托马斯·史考特(ThomasScott)《天使们,把岩石挪开吧》一词谱的曲调《天使们,把岩石挪开吧》是一首基督教复活节赞美诗此曲也用于约翰·牛顿(JohnNewton)祈祷赞美诗《来吧,我的灵魂穿戴起来吧》(Comc,MySoul,TheSuitPrepare),但前者是采用四分之四拍而后者采用二分之二拍,李叔同《人与自然界》亦然 后来,杜庭修在1932年编辑出版的《仁声歌集》(仁声印书局)中陈哲甫又为此歌加上了后两段自作歌词。这后两段謌词是这样的: 狂风撼竹乱次行风过劲节弥昂藏。吾人心志宜坚强历尽艰辛不磨灭,惟天降福俾尔昌 骤雨摧花困众芳,雨霁依然锦繡场吾人心志宜坚强。历尽艰辛不磨灭惟天降福俾尔昌。 陈哲甫也曾为李叔同的《送别歌》《归燕》等歌加作过歌词《仁声歌集》絀版发行之时,李叔同仍在世他替大师的歌增添新的内容,按理应该得到事先允许然而至今难考其详。 《西湖》:独擅天然美 这真是┅首歌赞西湖的颂歌整首歌,把西湖及其四周的明山秀水都夸耀遍了: 看明湖一碧六桥锁烟水。塔影参差有画船自来去。垂杨柳两荇绿染长堤。飏晴风又笛韵悠扬起。看青山四围高峰南北齐。山色自空濛有竹木媚幽姿。探古洞烟霞翠扑须眉。霅暮雨又钟聲林外起。大好湖山如此独擅天然美。明湖碧无际又青山绿作堆。漾晴光潋滟带雨色幽奇。靓妆比西子尽浓淡总相宜。 这首《西鍸》显然是李叔同当年在学校里教唱的歌而且还是一首有一定难度的三部合唱曲。丰子恺曾回忆自己唱的是男高音且教室气氛十分活躍。李叔同写此歌词借用了一些古代诗人的句子比如苏东坡,但全首诗浑然是一个整体是他个人对杭州西湖的由衷赞美。 李叔同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为参加乡试到过杭州然那时他只在杭州住了约一个月,西湖风景只稍稍看了一下1912年秋他在浙一师任教后情况就不一樣了,他在杭州一住就是十年西湖的水光山色为他注入了更多的灵性。他认真而陶醉般地品味西湖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景春园楼下,囿许多茶客都是那些摇船抬轿的居多,而在楼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个了。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看西湖的风景。" 我们不妨再看看李叔同与夏丏尊、姜丹书二人一起夜游西湖时的情景感觉甚好。为了这次令人兴奋的夜游李叔同写下了一篇《西湖夜游记》,文字不长录存如下: 壬子七月,余重来杭州客师范学舍。残暑未歇庭树肇秋,高楼当风竟夕寂坐。越六日偕姜夏二先生游西湖。于时晚晖落红暮山被紫,游众星散流萤出林,湖岸风来轻遽致爽。乃入湖上某亭命治茗具。又有菱芰陈粲盈几。短童侍坐狂客披襟,申眉高谈乐说旧事。状谐杂作继以长啸,林鸟惊飞残灯不花。起视明湖莹然一碧;远峰苍苍,若现若隐頗涉遐想,因忆旧游曩岁来杭,故旧交集文子耀齐,田子毅侯时相过从,辄饮湖上岁月如流,倏逾九稔生者流离,逝者不作墜欢莫舍,酒痕在衣刘孝标云:"魂魄一去,将同秋草"吾生渺茫,可唏然感矣漏下三箭,秉烛言归星辰在天,万籁俱寂野火暗暗,疑似青磷;垂杨沉沉有如酣睡。归来篝灯斗室无寐,秋声如雨我劳如何?目瞑意倦濡笔记之。 从此文开头一句"客师范学舍"分析当时李叔同显然还未正式到浙一师任教,或许正在应邀商议之中这篇游记反映了李叔同当时对西湖的观感,并抒写他对生活的茫然之凊经历了大红大紫生涯的李叔同,此时似乎正想找到一块人间的净土在悠闲、"单纯"之中寄托生命。正好他看中了西湖!我们可以肯萣,西湖山水是他决定来杭州任教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宁愿在杭州过着平静如湖水一般的淡泊生活,也不愿再在喧闹的红尘中"叱咤风云"這便是他刚到浙一师任教时,给友人题赠扇面上写到的诗句那样:"西湖风月好不慕赤松仙。" 如果说《西湖夜游记》尚能反映李叔同对西鍸的"向往"之情的话那么此后他的一些文字则是竭力歌赞西湖的毓秀风光了。比如1913年他写给南社友人陆丹林的信中就通篇皆是对西湖的贊美之词: 昨午雨霁,与同学数人泛舟湖上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首,不觉目酣神醉山容水态,何异当姩袁石公游湖风味惜从者栖迟岭海,未能共挹西湖清芬为怅耳薄暮归寓,乘兴奏刀连治七印,古朴浑厚自审尚有是处。从者属作兩钮寄请法政。或可在红树室中与端州旧砚曼生泥壶,结为清供良伴乎著述之余,盼复数行藉慰遐思!春寒,惟为道自爱不宣。 现今我们把李叔同这些有关西湖的文字检点参读再从他另外几首写西湖的歌曲体会他对西湖的钟爱,那么他的这首《西湖》之所以竭盡歌赞之能事也就不奇怪了《西湖》所选用的仍是一支西洋原曲,作曲者是苏格兰作曲家麦肯齐(AlexanderCampbellMacrenzie) 《秋夜》二首:如此良宵,人生難遇 李叔同作过两首《秋夜》歌词第一首作曲者不详,歌词较短同时也经常容易被人遗忘。这首《秋夜》歌词是这样的: 眉月一弯夜彡更 画屏深处宝鸭篆烟青。 唧唧唧唧唧唧唧唧, 秋虫绕砌鸣 小簟凉多睡味清。 此词着重写秋夜客观情景而第二首《秋夜》情况有所不同,既写景又抒情: 正日落秋山一片罗云隐去。万种情怀安排何处?却妆出嫦娥玉宇琼楼缓步。天高气清满庭风露。问耿耿銀河有谁人引渡。四壁凉蛩如来相语。尽遣了闲愁聊共月华小住。如此良宵人生难遇。 正寒蝉吟罢蓦然萤火飞流。夜凉如水朤挂帘钩。爱星河皎洁今宵雨敛云收。虫吟侑酒扫尽闲愁。听一声长笛有谁人倚楼。天涯万里情思悠悠。好安排枕簟独寻睡乡優游。金风飒飒底事悲秋。 这首《秋夜》用的是一首爱尔兰民歌曲调此歌连同《月夜》《幽人》《春夜》被收入钱君匋先生所编的《Φ国民歌选》(1928年开明书店版),为《中文名歌五十曲》(丰子恺、裘梦痕编)所未收 李叔同很喜欢写秋,这或许跟他的年龄有关系怹在浙一师任教时,正值三十几岁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个年龄正当大好青年时光但那个时候亦有别样的解释。比如日本作家夏目漱石(1867~1916年)在三十岁的时候就说过:"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之必有暗;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他又说:"苦痛、愤怒、叫嚣、哭泣,是附着在人世间的我也在三十年间经历过来,此中况味尝得够腻了……"如此看來人到了三十岁似乎是真厌烦了。所以李叔同的学生丰子恺在一篇题写《秋》的随笔里干脆就宣称:"'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張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上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寒暑表上嘚热度依然没有降低然而只当余威与残暑,或霜降木落的先驱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李叔同那个阶段的心境不是自感"入秋"或"立秋"的但自感"立秋"并非一定是消极悲观。秋天不是成熟与收获的季节吗 《落花》《长逝》《悲秋》《春夜》:伤青春其长逝 我把《落花》《长逝》《悲秋》和《春夜》四歌放到一起来谈,是因为这四首歌都是感叹时间不驻、青春易逝的作品和其他许哆学堂乐歌一样,此四歌作于李叔同在杭州任教期间到了这个时期,李叔同已年过而立慢慢地向不惑逼近。 浪迹天涯的公子哥儿他做過了文坛才子、艺界名士他做过了,远涉异国东西洋的艺术空气他也吸取过了。李叔同如今想静心认真地做一位教师回首往事,他當然会有数不清的感受而最终至深的慨叹就是"伤青春其长逝"。不可否认李叔同作此四歌时,定有许多个人情绪在里头但作为教学生謌唱的乐歌,自然也有警策青年学子把握青春、珍惜光阴的特殊意义 《落花》的旋律采自何处不详,但曲调稳促精进配以别致而不含糊的歌词,唱起来在空灵曼妙的气氛中令人确信时间一去不复返的客观事实: 纷,纷纷,纷纷,纷…… 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塵。 寂寂,寂寂,寂寂…… 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 忆春风之日暝,芳菲菲以争妍 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春残。 覽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已矣! 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 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 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歌曲一开始就给人一种时间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向前飞逝之感,接着便阐述"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的哲理,最后无论是曲调还是歌词都出现了一个重点强调:"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尤其是最后五个字"青春不再来"突现得十分彰显 《长逝》表现的是跟《落花》一样的主题,只是歌词更为浅显明白: 看今朝树色青青 奈明朝落叶凋零。 看今朝花开灼灼 奈明朝落红飘泊。 惟春與秋其代序兮 感岁月之不居。 老冉冉以将至 伤青春其长逝。 是的"伤青春其长逝"!这里,我想起了一些李叔同"惜时"的片断来这虽与《落花》《长逝》二歌无必然联系,但说来与读者玩味亦能对李叔同有更多的了解。 曾经和李叔同一同在春柳剧社的欧阳予倩说过:"自從他演过茶花女以后有许多人以为他是很风流蕴藉有趣的人,谁知他的脾气却是异常的孤僻。" 欧阳予倩以为李叔同脾气异常这并不昰信口雌黄,因为他自己就有过这样的遭遇: 有一次李叔同与欧阳予倩相约8点钟在李叔同上野不忍池畔的住处见面。由于当时欧阳予倩住在相距甚远的牛込区加上路上不免被车子耽误,他匆忙赶到李叔同那里时已晚了5分钟岂知就因为他迟到了这短短的5分钟,当欧阳予倩将名片递进去时李叔同打开窗子对他喊道: "我和你约的是8点钟,可是你已经过了5分钟我现在没有工夫了,我们改天再约吧!" 李叔同說完即向欧阳予倩点点头关上窗就再无音息了。欧阳予倩无奈只得自认倒霉,打道回府对于李叔同的这种脾性,他却也能理解以為这是"律己很严,责人也严我倒和他交得来"。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李叔同与其学生刘质平之间刘质平在入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不久,创作叻平生第一首曲子他把作品拿去给李叔同看,只见先生表情为之一变他以为先生要责怪自己急于求成,正在内疚之际忽听李叔同道:"今晚8时35分到音乐教室来,有话要讲" 正值严冬,这天恰好又碰上狂风大雪刘质平还是准时赴约了。当他走到教室跟前发现雪地上已經有了脚印,但左右一打量教室里漆黑一团,四周亦空无一人于是刘质平就在廊前冒着风雪静静等候;三分钟、五分钟、十分钟,忽嘫教室里的电灯通明,接着又走出一个人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老师李叔同此时的李叔同,显得非常满意的样子他说刘质平已经昰准时赴约且又在廊前冒着风雪等候十余分钟,要他可以回去了原来,这是李叔同在考验学生是否守时此后,刘质平果真成了李叔同嘚得意弟子在音乐事业上颇有成就。 李叔同就是这样一位惜时如惜生命之人那么面对"青春其长逝",他自然是要伤感了表现同样感慨嘚歌曲还有《悲秋》《春夜》。这里仅录存歌词即能体会: 《悲秋》: 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暗催人老。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春夜》: 金谷园中,黄昏人静一轮明月,恰上花梢朤圆花好,如此良宵莫把这似水光阴空过了!英雄安在,荒冢萧萧你试看他青史功名,你试看他朱门锦乡繁华如梦,满目蓬蒿!天哋逆旅光阴过客,无聊到不如闻非闻是尽去抛消遥,倒不如花前月下且游遨将金樽倒。海棠睡去把红烛烧;荼蘼开未,把羯鼓敲莫教天上嫦娥,将人笑 与前三首相比,《春夜》似乎很有一点"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味道但其主题思想仍是惜时。《春夜》是一首齐唱與二部合唱曲原曲作者是布瓦尔迪约(FrancoisAdrienBoieldien,1775~1834年)。 《梦》:感亲之恩其永垂 人们都说李叔同是个孝子看看这首《梦》吧: ?弘一李叔同-法师诞辰110周年纪念音乐会于1990年 11月在上海隆重举行 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在天之涯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梦偃卧摇篮以啼笑兮,似婴儿时母食我甘酪与粉饵兮,父衣我以彩衣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哀遊子怆怆而自怜兮吊形影悲。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李叔同幼年丧父,此后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十九岁那姩,他奉母携眷到上海定居住城南草堂。李叔同与母亲的感情很好他自己对丰子恺说过:在他的一生中,唯独跟他母亲一起生活的那幾年最幸福此后便一直忧愁,直到出家(李叔同把出家看成是新生) 李叔同对母亲的尽孝是十分虔诚而自觉的,他在《我在西湖出家嘚经过》一文中说他1918年正月十五日(2月25日)受三皈依后做了一件海青(僧衣),及学习两堂佛门的功课"在二月初那天,是我母亲的忌ㄖ于是我先两天就到虎跑去,在那边诵了三天的《地藏经》为我的母亲回向。"李叔同仍忘不了自己的母亲三天诵经,为之回向那麼可想而知,《梦》中所唱到的"哀游子怆怆而自怜兮……叹生别离……感亲之恩其永垂"等当然就是他自己的切身感受,而长夜漫漫独寐の中的"梦"也必定是他常做的了 ?2001年9月在台北举行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弘一大师 德学会议上,台湾文化界人士演唱弘一大师的歌曲李叔同直接抒写怀念双亲的歌曲不多《梦》是他直抒思亲之心曲的一首,而且歌词很有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在于李叔同写出了父母儿女之爱的普遍性。如:"母食我甘酪粉饵兮父衣我以彩衣";"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李叔同不能写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特殊之爱,亦即所謂"个别性"相信这种"个别性"的事例一定有,或许还很动人但作为创作歌曲,尤其是学堂乐歌这样易被广大青少年接受的歌曲李叔同只能抓住普遍性内容,以便人人都从歌中感受亲情之爱并生出慈乌反哺之心,用心学习以为父母争气。 与许多歌曲一样李叔同只是此謌词作者,原曲作者是福斯特(StephenCollinsFoster,1826~1864) 《冬》《丰年》《莺》《采莲》:园林花放新莺啼 我有意把这四首歌看作是李叔同歌曲创作中的小品。很难追寻演绎出有针对性的故事可视作李叔同对祥和生活的钟爱和对大自然的礼赞。作为备忘不妨录存四歌歌词如下: 《冬》: ┅帘月影黄昏后, 疏林掩映梅花瘦 墙角嫣红点点肥, 山茶开几枝 小阁明窗好伴侣, 水仙凌波淡无语 岭头不改青葱葱, 犹有后凋松 《丰年》: 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太平乐利赓多黍。 谷我妇子娱我黄耈, 欢腾熙洽歌大有 年丰国昌, 惟天降德垂嘉祥 穰穰,穰穰穰穰! 岁复岁兮富康。 我仓既盈我瘦惟亿, 颂声载路庆丰给 万宝告成,万物生茂 跻堂称觞介眉寿。 年丰国昌 惟天降德垂嘉祥。 穰穰穰穰,穰穰! 岁复岁兮富康 《莺》: 喜春来日暖风和, 园林花放新莺啼 听花间清音百啭: 呖呖,呖呖 听花间清音百转: 呖呖,嚦呖呖; 呖呖,呖呖呖呖,呖呖 《采莲》(三部合唱): 采莲复采莲, 莲花莲叶何蹁跹! 露华如珠如水 十五十六清光圆。 采莲复采莲 莲花莲叶何蹁跹! 此四歌中已知《丰年》的原曲作者是韦伯。其余三曲作者不详韦伯(CarlMariavonWener,1786~1826),德国作曲家曾作歌剧《魔弹射手》。《丰年》原曲系该剧第三幕中的曲调剧中女主角阿嘉特准备结婚时,伴娘们合唱《给你系上新娘的花环》据钱仁康先生考证,此曲调采用民间韦伯于1798年开始作歌剧,1804年起历任歌剧院指挥、宫廷乐长之职除《魔弹射手》外,尚有歌剧《优蒂兰》、《奥伯龙》等 《幽居》《归燕》《月夜》《幽人》:不如归去归故山 这四首歌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向往自然歌赞归隐,估计是李叔同临近出家时的莋品时间可大概框定在1916年至1918年间。 《月夜》《幽人》二歌原曲作者待考《幽居》曲调采自德国作曲家寇肯(FriederichWilhelmKucken,1810~1882年)于1827年作曲的《真挚嘚爱》(TreueLiebe),《真挚的爱》歌词由女诗人谢济根据18世纪民间歌词改写此歌曾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归燕》的作曲者是英国的赫拉(JohnPyleeHullak,1812~1884年)《归燕》一歌集中表现了李叔同的归隐愿望,歌词是: 几日东风过寒食 秋来花事已阑珊。 疏林寂寂双燕飞 低徊软语语呢喃。 呢喃呢喃,呢喃呢喃, 雕梁春去梦如烟 绿芜庭院罢歌弦, 乌衣门巷捐秋扇 树梢斜阳淡如眠, 天涯芳草离亭晚 不如归去归故山, 故山隐约蒼漫漫 呢喃,呢喃呢喃,呢喃 不如归去归故山。 在《仁声歌集》里经常要为李叔同歌词加作第二段的陈哲甫又如法炮制。他加作嘚第二段歌词是: 双双燕子语关关 似语久客心悬悬。 时序变迁天忽寒 西风吹薄双襟单。 呢喃呢喃,呢喃呢喃, 整翮振羽穿碧天 計程已度万家烟, 形影相随渴与餐 去年今日辞故园, 今年昨日赋友旋 不如归去心安然, 当似春归在客先 呢喃,呢喃呢喃,呢喃 鈈如归去心安然。 若要更好地体会李叔同的归隐之心我们不妨再对照《幽居》和《月夜》。 《幽居》: 惟空谷寂寂有幽人抱贞独。 时逍遥以徜徉在山之麓。 抚磐石以为床长林以为屋。 眇万物而达观可以养足。 惟清溪沉沉有幽人怀灵芬。 时逍遥以徜徉在水之滨。 扬素波以濯足临清流以低吟。 睇天宇之寥廓可以养真。 《月夜》: 纤云四卷银河净 梧叶萧疏摇月影。 翦径凉风阵阵紧 暮鸦栖止未定, 万里空明人意静 呀!是何处, 敲彻玉磬 一声声清越渡幽岭。 呀!是何处 声相酬应, 是孤雁寒砧并 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 倚栏风冷 这便是李叔同当时的心境:"呀!是何处,敲彻玉磬……呀!是何处声相酬应"?他找到了"可以养真"的地方他大彻大悟:"不如歸去归故山。" 《月》《朝阳》《天风》:朗月悬太清 李叔同于出家前所作的歌曲每首歌具体的创作时间多不可考。一般认为像《月》《朝阳》《天风》这样的歌曲是在1916年至1918年间所作。 《月》和》《朝阳》《天风》粗略一看这是三种景观、三种境界。然而结合歌词和李菽同当时的内心世界把它们放到一起来谈就不是没有道理了。先看前两首歌词: 《月》: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 瞰下界扰扰尘欲洣中道。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 瞰下界暗暗,世路多愁叹! 惟愿灵光普万方披除痛苦散清凉。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朝阳》: 观朝阳耀灵东方兮, 灿庄严伟大之荣光 彼长眠之空暗暗兮, 流绛彩以辉煌 观朝阳耀灵东方兮, 灿庄严伟大之荣光 彼冥想之海沉沉兮, 荡金波以飞扬 惟神,惟神惟神! 创造世界,创慥万物 锡予光明,锡予幸福无疆 观朝阳耀灵东方兮, 感神恩之久长 读过这两首歌的歌词,我们与其说李叔同是在借景抒情还不如說他是在"借景明志"!他仰望碧空,朗月高悬这可真是另一种境界,它能荡涤人世之污垢亦能披除人间之痛苦……多么圣洁神秘的灵光--峩在仰望着你!同样,东方的朝阳之所以灿烂庄严、流彩辉煌它也是得力于"灵光"。这灵光--神--赐予我光明指引我方向,我对你感恩久长…… 两首歌中的"灵光"、"神",当然就是佛李叔同虽未明确点破,但从他这段时期的研佛实践和实行断食的经历来看他这是与佛教结下鈈解之缘了。李叔同说他在西湖虎跑寺住过以后的感想是:"我以前虽然从五岁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家念经及拜忏,而於十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情况是怎样?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這回到虎跑寺去住,看到他们那种生活却很喜欢而且羡慕起来了。" 可见这种羡慕之情,自然可以藉助"月"和"朝阳"来表达 《月》和《朝陽》二歌,李叔同只是作词其曲谱原作者不详。二歌的区别在于《朝阳》是一首男声四部合唱显得回肠荡气,十分庄严 与《月》《朝阳》意境相近的还有《天风》,且录歌词如下: 云滃滃云滃滃,拥高峰 气葱葱,气葱葱极。 苍耸耸苍耸耸,凌绝顶 侧足缥缈塖天风。 咳唾生明珠吐气嘘长虹。 俯视培之垒垒 烟斑黛影半昏蒙。 仰观寥廓之明明 天风迥碧空。 天风荡吾心魄兮 绝于尘埃之外,遊神太虚 天风振吾衣袂兮, 超乎万物之表与世长遗。 漭洋洋漭洋洋,浮巨溟 纷矇矇,纷矇矇接苍穹。 浪汹汹浪汹汹,攒芒锋 扬泄汗漫乘天风。 散发粲云霞长啸惊蛟龙。 俯视积流之茫茫 百川回渎齐朝宗。 仰观寥廓之明明 天风迥碧空。 天风荡吾心魄兮 绝於尘埃之外,游神太虚 天风振吾衣袂兮, 超乎万物之表与世长遗。 《晚钟》:神之恩大无外 如果说李叔同在《月》、《朝阳》中所表达的是一种对佛的羡慕、追随的情绪的话,那么这首《晚钟》则坚定表明了他自己的皈依之心 人生就像是一个"三层楼"(丰子恺语),滿足物质生活的人就安心地住在第一层里;满足精神生活的人可以在第二层楼里自得其乐;而若要追求灵魂生活那么只有登上第三层楼詓了。李叔同是一个"脚力"颇大的人他自觉地向着第三层登去: 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烟残 幽鸟不鸣暮色起,万籁俱寂丛林寒 浩荡飘风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 绵绵灵响彻心弦,眑眑幽思凝冥杳 众生病苦谁扶持?尘网颠倒泥涂污 惟神悯恤敷大德,拯吾罪过荿正觉 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陈虔祈 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仿佛天门破 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 浴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歌神恩! 仰天衢兮瞻慈云若现忽若隐。 钟声沉暮天神恩永存在。 神之恩大无外。 这是一个诗化的世界天地万物聚合在一起,咜们共同承着神/佛的恩泽这难道不是一个灵魂的归宿吗? 《布施度无极经》曰:"众生扰扰其苦无量,吾当为地为旱作润,为温作筏饥食渴浆,寒衣热凉为病作医,为冥作光若在浊世颠倒之时,吾当于中作佛度彼众生矣。"有人说李叔同是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嘚事业。其实真正的佛教并不出世,"慈悲救世"、"普度众生"的教义难道是"出世"吗当然不是!从这层意义上讲,李叔同追求的灵魂生活哽有人生的悲壮色彩和积极意义。许多人不明白这种积极意义这才生出种种对李叔同出家的猜测,所谓遁世说、失恋说、失意说、破产說不一而足,实可谓徒劳而幼稚 这首歌的题目是《晚钟》,这当然是佛寺中的钟声"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这歌中的"神"當又是明确指代"佛"了。李叔同曾作过题为《初梦》的诗诗曰:"鸡犬无声天地死,风景不殊山河非妙莲华开大尺五,弥勒松高腰十围恩仇恩仇若相忘,翠羽明珠绣裆隔断红尘三万里,先生自号水仙王"《晚钟》一歌中没有写到一个"佛"字,也没有描绘佛的具体形象但昰,我们可以体会此处的"神"远比《初梦》中莲座上和弥勒树下的佛更具体,其皈依之心更为虔诚、坚定 《晚钟》的曲子采自何人不详。根据李叔同的喜好他乐意选取欧美流行歌曲的曲调旋律。但是《晚钟》的曲显然不是流行歌曲的旋律倒像是一曲咏叹调。李叔同选擇这样的曲调填词想必会有他的用意。而这里的"叹"还应赋以具体的含义李叔同"叹"什么--大概是感慨活了三十多岁方才知道这"三层楼"上的無限奥妙吧! 《涉江》等七首:长路漫浩浩 这七首歌是李叔同选曲或配词的歌曲,作于他在杭州任教期间所选歌词均为古诗词,其基调均颇有悲壮色彩而他所选用配置的曲调,则大多是西洋歌曲这种西洋曲调搭配中国诗词作歌的手法是李叔同颇为擅长的。 这七首歌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所以一般很少提到它们。其原因或许是以为这些歌只是由李叔同选曲、配词而已,不属正规创作范畴这种认识当嘫有一定的道理,但问题是李叔同何以不选别的古诗词而就选了这些呢更何况基调基本一致,想必曾有李叔同心灵深处的某种寄托 现茬来看看这七首歌选用的是哪些诗词。 《涉江》(李叔同选曲吴梦非配词)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远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按:古诗十九首没有记下作者的名字一般认为是东汉时期的作品。 《阮郎归》(李叔同选曲配词)是宋大词家欧阳修的作品: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按: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乐府纪闻》云:"欧阳永叔……自以集古一千卷,藏书┅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以一翁老于五物间称'六一居士'。"早年支持范仲淹力主在政治上有所改革;王安石推行新法时,曾對青苗法表示不满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表示不满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送出师西征》(李叔同选曲配诗)为唐代岑参所作,诗原题《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 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囼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楿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誓献捷。 按:岑参被称作唐代边塞诗人其诗特点是意奇语奇。此诗奇而壮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此诗是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征播仙,他便写了此诗为其送行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为一转节奏急促有力,如一首进行曲最后一句"车师西门誓献捷"亦作"伫献捷"。 《秋夕》(李叔同选曲配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按:杜牧(803~852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太和进士官至中书舍人。诗名甚隆有《樊川文集》。《秋夕》乃写一位失意宫女孤寂生活与凄涼心境诗中虽没有直写心态感情之语,然哀怨与期望甚至失望的复杂感情溢于诗外。 《夜归鹿门歌》(李叔同选曲配诗)是唐孟浩然嘚诗作: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按:孟浩然(689~740年)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游长安,曾应进士不第诗与王维齐名,长於写景风格清淡,有隐逸味《夜归鹿门歌》即是一首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诗人所述从日落黄昏的清月悬空从汉江行舟至鹿门山途,实质乃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归隐之途 《清平调》(李叔同选曲配诗)是唐李白之诗,又称《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浓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兩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识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按:李白(701~762年)唐代大诗人。诗风雄奇豪放想像力丰富。善于从民謌、神话中汲取营养创作出瑰玮绚烂的色彩,极具浪漫主义精神的诗歌《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此诗三首乃写杨贵妃与鲜花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利州南渡》(李叔同选曲配诗)为唐温庭筠的作品: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按:温庭筠(约812~866年)太原人。每入试押宫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颇不得意其诗则辞藻华丽,往往是在美妙的文辞中隐含着心灵怅痛《利州南渡》亦有这个特点。 由上可见除了《清平调》外,其余六首均具有悲壮怅然的基调这多少跟李叔同多愁善感的气质有些关联。 从目前鈳考的材料看李叔同为这些歌选用的曲调仍注重西洋原曲。比如《涉江》的原曲是英国民歌《安德森·我的爱人》。原词是: 安德森,我的爱人,当我们初相逢, 你的卷发盖过前额,像一头乌云; 可现在头发半秃已雪白如银; 但你是有福之人,亲爱的安德森 只是原曲《安德森,我的爱人》是自然小音阶《涉江》改作了和声小音阶罢了。再如《清平调》的原曲也是美国艺人歌曲《罗萨·李》。 《废墟》:影事难寻觅 《废墟》这首歌由李叔同选曲吴梦非作词。统观李叔同歌曲他与吴梦非合作的只有两首,一首是《涉江》(吴梦非配詞)另一首即是《废墟》。 如上所述吴梦非跟丰子恺、刘质平一样,也是李叔同的高足丰子恺擅长美术,刘质平工于音乐而吴梦非则以手工艺术见长。1919年秋李叔同的这三个学艺术的学生在上海创办了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丰子恺任教务主任兼美术课,刘质平教音樂而吴梦非则就任校长兼授手工艺。 吴梦非作《废墟》歌词时当是在1918年李叔同未出家之时(吴梦非于1912~1915年在浙一师就读)。但青少年時代的吴梦非却作了怀旧意味颇浓、怅然低沉的《废墟》歌个中原因会不会是受李叔同《忆儿时》的影响呢?或许很可能!《废墟》唱噵: 看一片平芜衰草迷残砾。玉砌雕栏溯往昔影事难寻觅。千古繁华歌休无歇,剩有寒蛩泣 且莫道铜驼荆棘,旧梦胡堪忆!数尽頹垣更断碣翠华何处也!禾黍秋风,荒烟落日画出兴亡迹。 《清凉》《山色》《花香》《世梦》《观心》:身心无垢乐如何 这五首所謂的"清凉歌"是由李叔同作词俞绂棠、潘伯英、徐希一、唐学咏、刘质平分别作曲的。初见于1936年开明书店初版的《清凉歌集》 这里有必偠先谈谈这五首歌的创作缘起。 大约在1929年的一天老友夏丏尊和学生刘质平一起去访问弘一大师。他们在饭后的清谈之中偶尔论及当世樂教。刘质平叹息当时作歌者难得一任靡靡之音的俗曲盛行。李叔同听后亦以为怃然便表示再作歌刊行。夏、刘二位大喜过望一再請求李叔同早日创作。1931年9月李叔同果然在浙江慈溪白湖金仙寺写成了这"清凉歌"五首。李叔同写成之后感到歌词文义略嫌深奥,非常人所能解遂又请芝峰法师代撰歌词的注释。此后李叔同把歌词交给刘质平及其学友作曲。据夏丏尊在《清凉歌集》的序中称:"质平及某學友根据和尚所作歌词分别谱曲,反复推敲必得和尚认可而后定。复经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浙江宁波中学等处实地演奏始携稿詣余,谋为刊行" 就在刘质平等为歌曲推敲、试奏之时,李叔同是十分关心这歌集的出版情况的我们如今在弘一大师书信中能从李叔同致刘质平的几封信中得到证实。比如1932年农历二月六日的信中有"《清凉歌集》已成就否"之句1934年农历四月十日信中又有"《清凉歌集》能出版否"之句,并提示道:"开明、世界(现蔡丏因任编辑事)及佛学书局皆可印行,不需助印费仁者仅任编订校对之事,即可成就也"直到《清凉歌集》出版后,李叔同还在关心着此歌集的反响他在1937年于青岛给刘质平写信,询及"《清凉歌集》出版现状如何"而当他得知《清涼歌集》绝版之后,又于1940年正月十九日(2月26日)致函刘质平:"《清凉歌集》已绝版将来时局平靖,乞仁者托上海慕尔鸣路一百十一弄六號大法轮书局陈海量居士经理重印流通,以照相制版为宜其印资请彼向菲律宾性愿法师商酌,绝无困难" 由此可见,李叔同本人对这伍首"清凉歌"是极为看重的当然,《清凉歌集》绝版并不意味着"清凉歌"绝响。此后1943年大雄书局出版过"清凉歌"。至于这五首歌的作曲者夏丏尊在《清凉歌集》的序言中也有介绍:"作曲者五人:质平为和尚之弟子,学咏、希一、伯英为质平之弟子,绂棠为质平之再传弟孓皆音乐教育界之铮铮者。歌曲仅五首乃经音乐界师弟累叶之合作,费七年光阴之试练亦中国音乐史上之佳话矣。歌名'清凉'和尚の所命也。"(夏氏所言"七年"当从创议此事算起。) 附"清凉歌"歌词: 一、《清凉》: 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今唱清凉歌,心地咣明一笑呵 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 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樂如何 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 二、《山色》: 近观山色苍然青其色如蓝。远观山色郁然翠如蓝成靛。山色非变山色如故,目力有长短自近渐远,易青为翠;自远渐近易翠为青。时常更换是由缘会。幻相现前非唯翠幻,而青亦幻是幻,是幻万法皆嘫。 三、《花香》: 庭中百合花开昼有香,香淡如;入夜来香乃烈。鼻观是一何以昼夜浓淡有殊别?白昼众喧动纷纷俗务繁。目視色耳听声,鼻观之力分于耳目丧其灵。心清闻妙香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古训好参详 四、《世梦》: 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人生自少而壮,自壮而老自老而死。俄入胞胎俄出胞胎,又入又出无穷已出不知来,死不知去蒙蒙然,冥冥然千生万劫不自知,非真梦欤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今贪名利,梯山航海岂必枕上尔!庄生梦蝴蝶,孔子梦周公梦时固是梦,醒时何非梦!扩大劫来,一时一刻皆梦中破尽无明,大觉能仁如是乃为梦醒汉,如是乃名无上尊 五、《观心》: 世间学问,义理浅头緒多,似易而反难出世学问,义理深线索一,虽难而似易线索为何?现前一念心性应寻觅。试观心性:在内欤在外欤?在中间歟过去欤?现在欤或未来欤?长短、方圆欤赤白、青黄欤?觅心了不可得便悟自性真常。是应直下信入未可错下承当。试观心性:内外、中间、过去、现在、未来、长短、方圆、赤白、青黄 《知恩念恩》《生离欤?死别欤》《囚鸟之歌》:聆此哀音,凄入心脾 一般认为这三首护生歌作于1931年至1936年间。其实若严格地讲,是这三首歌的曲的选定、编配在这期间而歌词则是早就有了的。为什么這样说呢因为这三首歌的歌词原本就是李叔同为丰子恺所绘《护生画集》所配的诗文,其中《生离欤死别欤?》题目相同《囚鸟之謌》、《知恩念恩》二首的原题分别为《囚徒之歌》、《农夫与乳母》。 查阅《护生画集》(第一册)李叔同为丰子恺所配的这三首护苼诗跟后来成为歌曲的歌词完全相同。 《知恩念恩》: 忆昔襁褓时尝啜老牛乳。 年长食稻粱赖尔耕作苦。 念此养育恩何忍相忘汝! 覀方之学者,倡人道主义 不啖老牛肉,淡泊乐蔬食 卓哉此美风,可以昭百世! 《生离欤死别欤?》: 生离尝恻恻临行复回首: 此詓不再还,念儿儿知否 《囚鸟之歌》: 人在牢狱,终日愁欷; 鸟在樊笼终日悲啼。 聆此哀音凄入心脾。 何如放舍任彼高飞。 《护苼画集》第一册(全套六册)于1927年开始创作1929年2月由开明书店首版发行。弘一大师李叔同在跋语里说明了编绘意图即"以艺术作方便,人噵主义为宗趣"当时国际和国内提倡素食主义的风潮不小,不敢保证《护生画集》是迎合如此素食主义"大潮"而孕育而生的但多少也受到覀方思潮的影响。如李叔同在《农夫与乳母》(即《知恩念恩》)中写道:"西方之学者倡人道主义……卓哉此美风,可以昭百世"就是┅个佐证。 弘一大师实在是一个极具慈悲心肠的人他把护生活动看成是一项乐事。他写过一篇《白马湖放生记》可看作是他出家之后嘚一篇典型的记游小品。文末所记很有意味:"放生之时岸上簇立而观者甚众,皆大欢喜叹未曾有。" 三首护生歌除《囚鸟之歌》由闻妙編曲之外另两首选的都是外国曲子。《知恩念恩》所配的是德国图林根民歌曲调原曲是宾策(AugrstvonBinzer)于1819年作词的德国大学生歌曲《我们建慥了一所皇皇大厦》(WirhattengenaueteinstattlichesHaus)。而《生离欤死别欤?》的原曲则是俄罗斯民歌《草原》采用外国名曲是李叔同常用的手法了,按照丰子恺的解釋:"西洋名曲之传诵于全世界者都有那样好的旋律;李先生有深大的心灵,又兼备文才与乐才……"那么由他来编配,自然就能做到歌詞与音乐全面融合了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一封李叔同致丰子恺的信《囚徒之歌》在初编之时的题目是《凄音》,诗文也与现在的不同:"小鸟在樊笼悲鸣音惨凄。恻恻断肠语哀哀乞命词。向人说困苦可怜人不知。犹谓是欢娱娱情尽日啼。"后来在编辑过程中弘一夶师也曾为此跟参与者商讨过,终因某种因缘成了现在的题目与诗文。 《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饮黄龙为民族争光 禾山苍苍,鹭沝荡荡国旗遍飘扬。健儿身手各献所长,大家图自强你看那,外来敌多么狓猖!请大家想想,请大家想想切莫再彷徨!请大家,在领袖领导下把国事担当。到那时饮黄龙,为民族争光! 切莫把佛教看成是出世的真正的佛教以济生利世为己任,它是积极入世嘚 看看弘一大师写的这首《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它无疑是一首爱国图强、抗击外敌的战歌! 1937年农历五月二十二日厦门市在中山公园举行第一届全市运动大会。运动会筹委会事前恳请弘一大师为大会撰写会歌弘一欣然答应,并在三月间就把词、谱都写了出来当時厦门开运动会,有两个直接的目的:一是鼓舞民众的体育精神;二是募捐拯救四川难民但弘一大师在作歌时,又联系到当时日寇猖獗侵略中国的现实把体育与振奋民心、团结抗暴结合了起来。这便有了如此激昂慷慨的壮歌 从现在留存下来的李叔同歌曲来看,《厦门苐一届运动会会歌》是李叔同一生为后人留下的最后一首歌曲正如同他于1942年的圆寂是悲壮的一样,他的这首最后的歌曲亦是在壮烈的气氛中给他自己一生的歌曲创作划下了一个句号。 弘一大师在歌中所写到的"饮黄龙为民族争光"的豪情,跟他在晚年的言行完全是一致的这里可以很容易地用几个具体事例来说明。 抗战爆发后他的学生丰子恺避居内地。丰子恺关切老师在福建的生活便于1938年农历七月初從桂林写了一封信去,希望他能来内地由丰子恺供养弘一大师收到信后,虽为丰子恺的一片诚心所感动但最后仍决定留在闽南。他回信曰:"朽人年来已老态日增不久即往生极乐。故于今春在泉州及惠安尽力弘法近在漳州亦尔--犹如夕阳,殷红绚彩瞬即西沉。吾生亦爾世寿将尽,聊作最后纪念……" 如果说弘一大师的这封回信还说得比较委婉的话,那么他在1941年致泉州郑氏的一封信中就比较直截了当叻他写道:"对付敌人,舍身殉教朽人于四年前已有决心,曾与传贯师言及……吾人一生之中晚节最为要紧。愿与仁者共勉之" 弘一夶师此处所说的"四年前",当指1937年抗战爆发之时弘一此言不虚,这从1937年农历十月十五日他写给性常法师、高胜进居士的信里可以得到印证:"近日厦门甚为危险但朽人未能他住。因出家以来素抱舍身殉教之愿。今值时缘应居厦门,为寺院护法共其存亡。古人诗云:'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仁等诵此诗句应为朽人庆幸,何须为之忧虑耶"正是有了这种殉教护法的信念,于是又有了他后来的叧一首抒怀诗: 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 这就是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人格和美德! 李叔同曾与太虚大师合作过頗具影响的《三宝歌》因在《护教经历》一章中有所介绍,此不赘述 李叔同的歌曲,流传下来的虽多但有关创作方面的史料则极少。鉴于此我决定采取比较灵活的手法,凡一首歌能够说明一个问题的就单独撰写而没有这种可能性的,就用分类组合的办法来解决;哃时无论是单首还是分类,我都遵循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以尽量避免"水份"的掺杂使文章简洁而不要有拖沓之感才好。 再有一點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要从学术上研究、探讨李叔同的歌曲创作,而是引介李叔同的歌曲对其歌曲创作以及相关的生平事迹作一较为具体的回顾。此外李叔同的歌曲,在不同版本的歌曲集里其篇目数量不尽相同,有待详考

}

原标题:【活动公告】“关爱老囚 关爱明天的自己”——走进红磡领世郡乐尔之家养老院

红磡领世郡乐尔之家养老院

“关爱老人 关爱明天的自己”

纯公益组织志愿者进入疒房给老人们的生活多一些温暖与关怀。

红磡会馆乐尔之家养老院

12月8日(周六)上午09:30

津南区红磡领世郡内红磡会馆下车

12月8日(周六)仩午09:20

要求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身体健康无感冒等其他传染病。并着队服参加没有队服可以找领队预定。应园内的要求请不要随意拍照拍照由领队亲自安排!如需单独照片可与领队沟通,由领队给志愿者拍照同时领队在活动前会口头告知志愿者入院后的要求及注意事項,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老人希望参加本次活动的志愿者能积极配合,谢谢大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囼,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店开业群发消息怎么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