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平台可以查个人征信逾期怎么消除,大数据和逾期记录 求解?

个人征信的大数据时代
卫容之&史燕君
&&&&来源:&&&&
&&&&&&字号
原标题:个人征信的大数据时代
预约打车总是爽约、水电煤频频欠费不缴、网上购物差评连连……以后,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可能让你贷不了款,办不成信用卡,甚至升不了职。
因为,随着个人征信体统的完善,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儿就可能让你带上“失信者”的标签。
近日,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这意味着个人征信牌照成为可能。未来,除了央行的官方信用报告之外,每个人还将有一份自己的“草根版”信用报告。
“信用征信是建设整个诚信体系、信用体系的核心环节,因为一个企业的诚信状况到底如何需要有专门机构去征集信息,这种信息可以向必须的关联方提供,使得大家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商务中,人和人之间、人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信用状况、历史状况有一定的把握和了解。”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我国的征信体系很不发达,没有全社会覆盖,所以现在这8…家民营的征信机构,对于整个征信体系的完善,扩大覆盖面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大数据征信
央行发布的《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
这8家公司分别为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
其中,阿里巴巴旗下的芝麻征信和腾讯旗下的“腾讯征信”以互联网企业的身份入局无疑备受关注。
“正式批准的机构里有多家互联网企业,这一现状表明互联网在征信方面的优势在未来将会被予以充分利用。现在大量的信息、大数据,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得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要通过互联网来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大量的信息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相应的痕迹。”奚君羊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奚君羊认为,这些互联网信息,通过大数据处理,能够把当事人各种各样的信用情况收集起来,若其他当事人有需要,就可以比较便捷完整地获知其他机构、个人诚信状况、信用状况的方式。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向8家机构开放之前,个人征信业务仅由央行的征信中心负责。目前,我国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正规军”是央行征信中心及其下属的上海资信公司。但是央行现有征信数据覆盖面较为有限,目前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共收录8.5亿人信息,其中仅3亿多人有信贷数据,其余5亿人没有信贷信息,这以学生群体、个体工商户或者自由职业者为主。
“像腾讯、阿里巴巴,这些互联网公司有足够的数据来源,征信范围会覆盖得更为广阔。”易观国际分析师马韬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来自于互联网的信息包罗万象,在互联网上人的行为变成24小时可记录。比如,你用滴滴打车时违约几次、在大众点评订餐爽约了几次、在网上卖了几次假货,这些信用信息在互联网上都已经有所记载。而央行的信用信息基本是来自于金融机构,主要内容是个人身份信息、银行信贷记录、逾期记录等,内容较为单一。
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上述8家机构中的多家表示,征信工作的准备工作已经拉开序幕。
“拉卡拉在征信方面的准备工作已经做了很多。”拉卡拉董事长兼总裁孙陶然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我们已经开始为商户和个人用户提供小额贷款服务,这一服务就是基于信用评估和管理。现在央行确定要我们做准备,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做一些投入,做一些系统、制度的建设。”
就职于芝麻信用公关部的张道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这段准备时间里,芝麻信用会做三个方面的准备。“首先是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的规范,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其次是公司本身业务体系的建设;再者,由于个人征信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因此,我们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应用场景研究和扩展”。
腾讯财付通相关负责人则告诉本报记者,基于中国信用卡渗透率非常低,国民个人信用体系缺乏,征信服务不完善的现状,腾讯财付通团队早在两年前就积极推进征信业务的探索。
“希望帮助用户建立个人信用,同时为金融业提供可信赖的征信数据,降低信用服务的成本,扩大信用服务覆盖的群体,切实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该负责人表示。
千亿大蛋糕
作为市场嗅觉最为敏感的群体,企业如此积极推动个人征信业务,就可以预期这将是一块很大的蛋糕。
央行此前发布的《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征信市场上共有征信机构150多家,整体规模在20亿元。
方正证券此前表示,个人征信市场增长空间已经打开,参考美国个人征信市场达600亿元,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的庞大,未来发展成熟之后个人征信市场空间很可能达1000亿元规模。
另外,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易欢欢此前也认为,基于巨大的人口规模,我国个人信用报告市场应有1030亿元的空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央行钦点的8家机构并非一定就能拿到征信牌照。
“预计6个月后,央行可能会根据企业的准备情况再发放牌照,可能会先发几个,采取批次发放。”马韬猜测。也就是说,最终能否顺利获得牌照,仍有待6个月之后的考核。
但企业们显然非常自信,对牌照势在必得。
“8家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互联网企业,无论是第三方支付还是保险理财;另一类则是传统类的,但都比较具有代表性。”孙陶然向记者分析拉卡拉的优势,“相比之下,拉卡拉有两个方面的特色。一方面是拉卡拉信用管理公司的股东比较有代表性,比较均衡。”
记者了解到,拉卡拉有5家股东,除了拉卡拉本身占股40%以外,旋极信息、蓝色光标、拓尔思、梅泰诺分别占股15%。
“除了拉卡拉以外,其他股东都是上市公司,每家股东要么拥有大数据,要么有大数据的处理能力。由于征信服务是公共服务,这样一个有代表性的、均衡的股东架构,对公司未来长久发展较有帮助。”说起这点,孙陶然颇为自豪。
孙陶然认为,另一方面的特色在于,十年来拉卡拉专注于商户和个人用户的金融服务,在数据的构成以及数量方面比较有特色。
腾讯财付通的负责人则表示,坐拥8亿的QQ账户,超过5亿的微信账户,超过3亿的支付用户,以及QQ空间、腾讯网、QQ邮箱、微博等多种服务上聚集的庞大用户,腾讯开展个人征信业务无疑具有极大的优势。
“这些用户大部分在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无记录或者记录很少,但是用户在腾讯体系留下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上述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腾讯征信可以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来预测其风险表现和信用价值,为其建立个人信用,并通过多渠道的触达让用户建立起“信用即财富”的观念。
如何吃蛋糕
千亿蛋糕在那,怎样才能吃到呢?这可以向个人市场化征信最为成功的美国取经。
记者了解到,在美国,做个人征信和做企业征信都有专门的上市公司,三大个人征信公司中有两家上市公司,最大的一家2013年收入达到80亿美元。美国征信领域已形成了以Experian(益百利)、Transunion(全联)及Equifax(艾克飞)为主的三大征信服务公司,上百家征信机构并存,其中,三大征信公司每年收入超过100亿美元。
据悉,他们提供的不仅有信用报告,还有用于决策和营销用的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
以Experian为例,它是全球最大的个人征信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各行各业提供征信产品及增值服务,2014财年营业收入高达47.72亿美元,提供的产品有信用服务(其中在全球19个国家提供消费者个人信用服务,13个国家提供企业信用服务)、决策分析(全球雇有400数据分析师和统计学家为客户提供企业解决方案)、市场营销服务(在全球30多个国家提供市场营销服务,包括美国、英国、德国和中国等大的经济体)和消费者保护服务(包括身份盗用探测、身份保护以及欺诈辨识,2014财年公司提供1.33亿次对消费者的警示)。
Experian会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信用服务产品。据悉,其提供一般的信用报告及评分服务收费为14.95美元/次。
孙陶然向记者介绍,拉卡拉未来将会在个人和公司两个方面展开征信业务,预计推出4个征信产品,其中,对公司对个人各两个产品。“其实,从今年年中开始,拉卡拉开放为社会服务,包括银行、收单机构或小贷公司、P2P网贷公司,只要有征信需求,都可以到拉卡拉查询征信状况和评估”。
关于如何收费,孙陶然表示,会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对B端口收费,而不是C端。对机构收费而不是个人。
此外,孙陶然还表示,未来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贷款融资问题会是征信业务重点布局的领域。
作为老牌的征信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下称“中诚信征信”)执行董事孔令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诚信征信自2002年开始涉足企业和个人征信业务,在企业征信报告、个人信用信息认证、个人信用评分和数据挖掘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业务模式。如果真正获得业务牌照,将会尝试更多的商业化运作形式。
“原来我们与商业银行等客户是一对一的项目合约,未来可以搬到线上去,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此外,过去我们做了许多数据挖掘和分析,但服务对象单一,我们甚至不可以宣传自己可以提供这样(个人征信)的服务,未来这种能力可以提供给更多的客户。”孔令强说。
腾讯征信表示,除了帮用户建立个人信用,腾讯征信也将为相关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目前已经有多家P2P、银行和保险公司等表达了强烈的意向,希望接入腾讯的个人征信服务。”上述腾讯财付通负责人表示。
张道生则向记者表示,芝麻信用暂时不会考虑如何盈利,会把工作重点放在业务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上,会首先丰富数据来源,目前芝麻信用的数据源于淘宝、支付宝等电商平台和蚂蚁金服的用户,未来还会与一些公共机构合作,也会开放用户自己提交个人信用信息的通道。
对此,信达证券研究认为,征信机构的业务流程中,数据处于最核心的地位,是后续分析及提供服务(信用服务和增值服务)的基础。个人征信机构需要有1-2年的数据库建设期及数据整合期,之后才有可能实现盈亏平衡,在短期内很难给企业带来收益。
“但我们坚定看好个人征信业未来的大蓝海市场,预计还将有企业获得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机会。”信达证券认为,由于电商以及第三方支付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数据积累,将缩短征信机构数据库的建设期,因此,更看好具有电商及第三方支付能力而开展征信的机构。
P2P亦喜亦忧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征信业务的放开,是P2P企业翘首以盼的消息。但对于这次央行发布的消息,P2P企业既感高兴,又有些失落。
高兴的是,个人征信业务终于要开闸了。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P2P网贷平台从2011年的60家急剧增长到2014年第三季度的1438家,成交金额从2011年的31亿元增长到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的1575亿元。
然而,对比中美的P2P网贷可以发现,由于美国征信体系完善,以企业或是个人为单位的相关信用数据容易获得,所以Lending Club和Prosper等美国P2P采用纯平台模式运营,而我国由于征信体系缺失,历史数据少,网贷平台很难获得足够数据(评级模型也还需要大量数据补充优化),因此国内平台一般采用本金保障制度。
而这也决定了国内P2P网贷平台存在着加大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自2011年以来,不断有报道指出国内网贷平台跑路,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出问题的平台已经累计达196家。国内P2P行业风险迫切需要完善国内征信体系来化解。
“由于征信体系还非常脆弱,目前央行的征信数据又不对P2P平台开放,信用审核成为不少国内P2P平台的巨大难题。此次央行放开个人征信业务对P2P行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雪山贷创始人兼CEO邵建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由民营企业来做信用数据采集、加工和整理,有助于P2P公司利用数据创新产品,更可以加速P2P行业产业深化,控制风险。
“未来民间征信会成为国家征信体系的有效补充,也可以进一步降低P2P的线下征信成本,同时帮助P2P平台加快贷前审批。”金信网首席运营官安丹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严格风控下的大部分P2P公司需要付出较高的线下征信等成本,线下征信每个借款人信用数据的成本大概需要100元至200元。平台之间的信用档案无法打通,因此行业内经常出现重复授信的情况,使得违约风险大大提高。
而让人担忧的是,在央行钦点的8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是P2P企业。因为相比于采用“别人”的数据,不少P2P平台谋求自己申请个人征信牌照。
此前,作为央行控股的征信机构,上海资信2013年8月发起设立了全国首个网络金融征信系统,当时,这被业内普遍视为监管层为P2P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所做的准备。但在实际操作中,上海资信遇到了一些大的P2P平台出于种种原因不愿加入,而小平台难以被选入的难题。
“业内一些大的平台,都在积极运作申请个人征信牌照的计划。”邵建华表示。
确实,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包括宜信公司、金信网等都在公开场合表示过“有申请个人征信牌照的打算,目前正在积极运作,期望可以尽快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意愿。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第三方征信机构的系统来说,P2P平台出于商业利益的顾虑,很难去分享自己的数据信息。
个人隐私风险
在个人信息采集过程中,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尤其引人关注。事实上,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高速发展,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显得极为迫切。
有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征信业务有很多雷区,比如不能采集敏感的个人信息,数据的安全与透明度,不同机构间数据的交换难题等。此外,腾讯征信、芝麻信用等公司虽具备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但这些数据与个人的借贷行为关系并不大,因而其建立的模型不一定准确,很难被主流的金融机构引用。
“我有次去银行开卡,有条款‘持卡人同意征信机构采集交易信息’,我问,我不同意该条款行不?答曰,不同意就开不了卡。适逢央行放开征信行业,希望制度先行,扫清障碍,让制度性的问题得到解决,明确信息所有权归属及转让范围,同时严格监管,防范个人信息及隐私的泄露。”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征信的具体操作以及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容易涉及到隐私权这一敏感的问题。我国现行的法律中虽没有独立、专门的关于隐私权保护的部门法,但是在《宪法》、《侵权责任法》、《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法规中均有对隐私权相关规定。”浙江金正大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博深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到个体信息方面即除本人授权、同意以及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司法机关依法对特定个体相关信息进行查询、调取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自然人或法人的信息隐私权。”
张博深进一步指出,征信机构在信息的收集、管理、使用以及救济等环节都必须有严格完善的制度规范,并严格遵照实施。同时要明确个人在其信息开放利用中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无论是立法部门还是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尽快出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从而在信息开放利用和信息隐私权的中间寻找一个平衡。
“在征信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信息的征集和发布一定要有法可依,要按照法律的规范来办理。”奚君羊补充道,“对于征信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完善,据我所知,目前有关征信的全国性的法规还没有,这就需要政策去完善。哪些信息可以征集,哪些信息可以公开发布,哪些信用信息可以向相关当事人提供的,都要有明确规定的界限。如果没有明确的界限,所有信息都可以任意发布、公开的话,那么个人隐私、商业机密得不到保障。因此法律法规是目前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一个方面。”
(责编:孙博洋、夏晓伦)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不是所有的大数据都能做征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征信查询平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