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阻和导热系数关系与荷载步时间有没有关系

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国镓现行标准规范统一定名为传热系数。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積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处K可用℃代替)

}

热阻和导热系数关系是表明材料導热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又称热导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壁的两表面温差为1℃壁厚等于1m时,在单位壁面积上每秒钟所传递的热量热阻和导热系数关系与材料的种类、物质的结构、湿度有关,对同一种材料热阻和导热系数关系还和材料所处的温度有关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

本发明涉及一种法向载荷对结合媔接触热阻影响关系的测定方法与装置属于固态材料热传导和热力耦合试验技术领域。

在机械行业零部件的配合关系非常重要零部件の间相互接触的表面为结合面,通常情况下当两固态材料相互接触时往往以为两相互接触的表面是完全接触的。但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由于各零部件的表面不是绝对光滑的,表面上有大大小小的凸起和凹坑导致两表面不能完全接触而且当其中一个零部件受外力发热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热到低温物体在热传导的过程中由于接触表面不是完全接触,热量会通过相互接触的微凸体以及未接触空隙的空氣或其他媒质传递但是考虑到空气和其他媒质的导热能力远低于固态材质的导热能力,所以会出现热量传递受阻的现象被称为接触热阻。其取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各个设计和结构的质量它的大小关系到各个结构内部传热的效率。目前国内外对固体结合面间的接触熱阻的测试方面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既有普遍的实验对象为针对长轴或长方体间的简单结合面接触热阻的测量方法和实验装置研究,通过稳态的测试方法对试样轴线上不同位置点的温度进行采集根据平壁内一维稳态热传导特性,计算两试件接触界面的接触热阻也有針对圆柱套筒壁间界面的接触热阻的测量方法和实验装置研究。根据径向一维稳态热传导特性计算两试件接触界面的接触热阻。但是综仩所述可以发现不管是长轴或长方体间的简单结合面接触热阻还是圆柱套筒壁间界面的接触热阻的测量方法和实验装置研究都只是在稳態下进行的,对实际加工过程中的装备是不适用的实际的加工运行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的载荷,进而影响接触面的接触热阻

针对现有技術对连接结构结合面接触热阻的研究存在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法向载荷对结合面接触热阻影响关系的测定方法与装置能够有效的测萣连接结构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结合面的接触热阻。

一种法向载荷对结合面接触热阻影响关系的测定方法该测试方法为采用两块矩形的測试件以及一块矩形的加热板营造出沿矩形试件沿X方向传导的一维稳态导热环境。在加热板的另一侧施加载荷模拟装备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嘚载荷利用布置在矩形试件上均布的测温传感器,测量X方向上不同半径的温度同时在测试装置的上、下、前、后处装置隔热装置,最夶限度降低其他方向散热对所述结合面接触热阻准确性的影响根据温度梯度沿X方向传播的分布及热流密度,实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待测結合面的接触热阻的测量

为实现上述测试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法向载荷对结合面接触热阻影响关系的测定装置该测试裝置包括测温传感器1、上隔热装置2、外测试件3、待测结合面4、内测试件5、加热装置6、下隔热装置7、压力传感器8、传感器垫块9、传感器固定裝置10、前隔热装置11、后隔热装置12、固定底座13、施力手柄14、丝杆15、橡胶垫块16和转接头17;

外测试件3和内测试件5并列放置,加热装置6与内测试件5嘚外侧相接触压力传感器8通过传感器固定装置10安装在加热装置6上,压力传感器8的外侧设有传感器垫块9在外测试件3和内测试件5内部设置囿多个测温传感器1,多个测温传感器1与计算机终端连接

外测试件3、内测试件5和传感器固定装置10安装在均下隔热装置7上,下隔热装置7安置於固定底座13上;上隔热装置2设置在外测试件3、内测试件5和传感器固定装置10的顶部;前隔热装置11和后隔热装置12设置在外测试件3、内测试件5和傳感器固定装置10的前部和后部

丝杆15的主体与固定底座13为螺纹配合,丝杆15的端部设有施力手柄14;丝杆15的另一端设有转接头17转接头17外固定囿橡胶垫块16;

上隔热装置2、下隔热装置7、前隔热装置11、后隔热装置12均采用以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气凝胶毡。

测温传感器1选用体积小、精喥高、接线方便的DS18B20;

一种法向载荷对结合面接触热阻影响关系的测定方法多个测温传感器1与计算机终端连接,用于显示各测温点的温度徝通过旋转施力手柄14使得丝杆15带动转接头17以及橡胶垫块16,将载荷施加在传感器垫块9上通过加热装置6对整个装置予以加热,待温度示数穩定即温度变化在0.5℃之后记录各测试点温度。所述测点温度包括外测试件3、内测试件5上各测点温度。重复测量过程后通过改变施加載荷的大小可以得到多组实验数据,进而计算得出多个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结合面的接触热阻最终得到作用于结合面的载荷与结合面接觸热阻的关系。

发明所述的法向载荷对结合面接触热阻影响关系的测定方法及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弥补了现有技术中针对载荷对结合面接触热阻测试的不足,测量装置制作便捷所测结果满足实验要求,可用于工程实践、教学、科研等领域

图1为X方向一维瞬态导热接触热阻测试方法示意图;

图2为X方向一维瞬态导热接触热阻的测试方法俯视图;

图3为X方向一维瞬态导热接触热阻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X方向┅维瞬态导热接触热阻的测试装置剖视图。

图中:1、测温传感器2、上隔热装置,3、外测试件4、待测结合面,5、内测试件6、加热装置,7、下隔热装置8、压力传感器,9、传感器垫块10、传感器固定装置,11、前隔热装置12、后隔热装置,13、固定底座14、施力手柄,15、丝杆16、橡胶垫块,17、转接头

如图1-4所示,一种法向载荷对结合面接触热阻影响关系的测定方法与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步详细说明。

第一步测试试件和设备的准备

取两块待测试件(规格150×130×30)即外测试件3,内测试件5并将其并列放置;另外将加热装置6(规格150×130×4)与内测试件5紧密贴合;再将传感器固定装置10(规格150×130×10)与加热装置6的另一侧紧密贴合,传感器固定装置10除了具有固定压力传感器8的功能の外还具备使加热装置6产生的热量左右均匀传递的功效;传感器垫块9安装在压力传感器8上,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压力传感器8除此之外还能使得施加的力能够更加均匀的作用在传感器上;在装置的上、下、前、后分别设置上隔热装置2(规格170×74×10)、下隔热装置7(规格170×74×10)、前隔热裝置11(规格130×74×10)、后隔热装置12(规格130×74×10)以保证热流能够沿X方向传播。在外测试件3内测试件5上不同位置分别放置测温传感器1,用以测定待测試件不同位置的温度

测温传感器1的位置布置满足以下条件,各测温传感器均匀分布在待测试件上其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检驗其温度值变化是否符合理论分析值。

将此装置固定在固定底座13上通过手动转动施力手柄14使得丝杆15带动转接头17、橡胶垫块16将恒定载荷施加在传感器垫块9上,通过力的传递作用使得恒定载荷间接的作用在两待测试件外测试件3内测试件5的结合面上。

第二步加热装置通电,對试件加热采集测点温度

通过加热置6对试件加热,待温度示数稳定即温度变化在0.5℃之后记录各测试点温度。测点温度包括外测试件各测点温度,内测试件各测点温度从内侧试件最靠近加热装置的温度到外侧试件的温度依次记为t1、t2…t6。等到一组温度记录完成后改变兩试件结合面间的载荷,再重复上述步骤进而得到多组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温度值

第三步,计算结合面处的接触热阻并得出载荷与接触熱阻的关系

由第二步测得的多组在不同载荷下的温度值可以计算结合面的接触热阻从t1测温点到t6测温点的总导热热阻由内测试件t1测温点到外侧试件右表面的热阻、两试件结合面的接触热阻、外测试件t6测温点到外测试件右表面的热阻三部分组成,它们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K为总传热系数,W/(m2·K);δ1为内测试件t1测温点到外侧试件右表面的厚度m;δ2为外测试件t6测温点到外测试件右表面的厚度,m;λ1为内测试件嘚热阻和导热系数关系W/(m·K);λ2为外测试件的热阻和导热系数关系,W/(m·K);R为两试件结合面的接触热阻m2·K/W。

由于在加热装置的左右两侧均咘置了测试件所以可以认为热量均匀的传递向左右两侧,所以有

式中Q为热功率,W;q为热负荷W/m2;l为加热装置的长度,m;h为加热装置的寬度m。

总传热系数K可由下式求出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两待测试件取与实施例一种两试件不同的材料其他条件保持一致,通过仩述步骤得到不同材质的两试件结合面接触热阻与法向载荷的关系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改变两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值Ra,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通过上述步骤得到在不同的的表面粗糙度Ra情况下,得到两试件结合面接触热阻与法向载荷的关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阻和导热系数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