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阳研究员指出,产业研究员是经济之本对还是错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产业是城市经济的灵魂
&&&&&&&&&&&&&&
原文发于《中国经营报》
城镇化已成复兴中国的重要寄望。
GDP60%70%90%201043%
1960%45%53.42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解读温家宝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全)
2012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报告中近 70 次提到改革2012 年 03 月 06 日 11:07 报告摘要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 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财税 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 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土地、户
籍、 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 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推进社会事业、 收入分配等改革, 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 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 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 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 来源: 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1)3 专家指出要特别注意建立公共资源收入上的全民共享机制一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 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 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 二是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 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 济发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 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研究推进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 三是深化价格改革。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 电价改革方案,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逐 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完善成品油价格改革,推进天然气价 格改革…… 四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 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五是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六是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实行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 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 展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项长 期性、基础性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 题…… 代表 声音 郑楚光: 财税、经济增长应同步 在报告中提到的重点推进改革的领域中,湖北省政协副 主席郑楚光最关注财税体制改革。在他看来,中央财政与地 方财政的“分灶吃饭” 使财力过度集中在中央,我国财政收入 , 增长过快,宏观税负偏重,这将导致国富民穷。分税制还导 致中央、地方的事权划分不清,中央财政资金宽裕,地方财 政较紧,却又要承担中央的项目。郑楚光认为,对财税体制 进行改革,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央财力要适当下移,尤其是 税收与地方分配比例,应加大地方比重,建立“财权与事权相 匹配”的分税制财税体制。他还建议,财税增长应该与经济增 长逐渐趋于同步。 蒋明麟: 政府转变职能是关键 “这些重点领域的改革, 需要在过去的工作基础上不断深 化,同步推进。但要做出成效来,有些工作一年难完成。 ”全 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蒋明麟告诉记者,作为一 份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些目标中,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转变政府职能应该是第一位的。他提出建议,要根据《国务 院组织法》继续推进大部制改革,精兵简政,否则难谈控制 三公经费。 蒋明麟也关注到了户籍改革。一方面,农民工进入城市 后牵涉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养老等 配套问题,政府要提供创业税收、贷款、土地批租、工商登 记等政策扶持。同时,户籍的问题也很重要,比如中小城市 的户籍要进一步放开,但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北上广深,每一 个城市都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此次报告中着重提到深化价格改革, “价改事关控制 CPI 涨幅的目标,并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毕竟我国人均水 电资源有限,阶梯式价格的改革与节能减排有关。 ”对此,蒋 明麟委员分析,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必然引起生活必需品 的价格变动,需要慎之又慎。 安纯人: 国企贱卖让部分人获暴利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 ”宁夏回族自治区 政协副主席安纯人认为,国有经济占用了大量的社会剩余, 但产生的收益却没有形成规范的全民分享机制。国有资本收 益被少数人占有,个别国有企业的贱卖使一些人获得暴利, 灰色收入、非法收入增多。他很关注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 的收入差距,他表示,国有企业职工享有补贴、津贴、奖金、 实物分配等名目繁多的制度外收入。除此之外,垄断行业的 高就业壁垒让普通人难以进入,部分单位已经成为世袭制。 安纯人建议,对国有单位、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进行约 束调控,建立与经济增长联动的工资增长机制,减轻企业和 个人税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迟福林: 分配改革越拖越被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表示,收入分配改革牵动改革发展全局,对于协调重大利益 关系、形成广泛的改革共识、提振社会对改革的信心意义重 大。为此,需要把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作为“十二五”改革 的重点,并建议年内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 迟福林认为,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调高、提低、扩中” 的收入分配改革思路,但至今仍未有一个总体的改革方案出 台。面对改革发展新形势,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出台不宜再 往后拖,越往后拖越被动。 张国俊: 削减税负让利企业个人 报告中提到“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 严格规范 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 来自普华永道会计 , 师事务所的全国政协委员张国俊认为,税收结构也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收入分配的效果。他介绍,普通工薪阶层已经成 为(个人收入所得税)直接缴税的主体。而本应多交税的高收 入群体,却可以通过将个人收入纳入公司运营成本等多种手 段,来少缴税甚至不缴税。他建议,应大范围地消减税收幅 度,将政府介入的税费留给企业和个人,让他们按照市场逻 辑自行处置。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 必须按照科 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 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 发展难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12 年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其中包括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 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价格改革和收入分 配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政府改革和加强廉政建设等。 (石善伟、 李栋、任朝亮) 专家视点 今年特别强调政府改革 “今年的报告我想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务实坦诚。第 二,注重民生。第三,改革为本。 ”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 副编审邓聿文昨天对记者说。 他认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改革,报告中近 70 次提到改革,而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出 7 项改革任务,比 较全面但重点不突出。 “今年提改革非常不同。第一,谈到改革的时候用了一段 前沿式的话题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强调为什么改革,遇到了 什么问题。另外,今年的改革特别强调政府改革的重要性。 今年谈改革不单单作为一个专门的章节来讲,其他章节也谈 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系改革,深化价格改革以及深化收入 分配制度改革,特别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两个方面。 ” “有一个改变要特别注意收入分配方面, 建立公共资源收 入上的全民共享机制,这个是以前没有怎么提过的。我们讲 公共资源全民分享机制,公共资源是全民的,但是过去公共 资源的收入并没有全民分享,现在把这个明确了下来。 ” 邓聿文认为,今年对改革的强调特别多,与两会之前社 会对改革的呼吁有关。(李颖、武威) 曾庆洪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汽车行业面临挑战
22:42:25 发表评论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李丰 进入论坛&& 全国人大代表、 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表示,温总理提到的控制产量、优化存量,鼓励企 业积极兼并重组,都和汽车行业这几大难题密切相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汽车产 业提出了若干要求,包括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 模效益等。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在接受记 者采访时对此进行了解读。 曾庆洪表示,中国汽车现在年销量已经达到每年 1800 多万辆,保有量超过 1 个亿,面临几大难题,温总理提到的 控制产量、优化存量,鼓励企业积极兼并重组,都和汽车行 业这几大难题密切相关,包括:一是能源,中国一年消耗汽 油 1.25 亿吨,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二是环保压力非常大,总 理也提到了 5 年要全面铺开长三角、 珠三角试点, 公布 PM2.5 数据。第三个课题就是堵车。 曾庆洪提出,汽车产业升级同时面临着加快节能和新能 源汽车生产的问题,传统汽车的节能要加快研发,新能源的 电池、电动车等三电的体系也要有所发展。所以,政府工作 报告关于汽车产业怎么升级也提出了新的课题。而在兼并重 组方面,目前我们国家整车生产企业有 100 多家,怎样加快 兼并重组,也是今后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汽车工业发达的 美国和日本都是以几个大的集团为主,美国有“三大”公司, 日本也是丰田、本田等大企业。曾庆洪相信中国经过经济规 模化发展,汽车行业也会向大集团化、规模化转型。 外媒继续热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新闻中心-中国网
.cn 时间: 责任编辑: 史诗综合本报曼谷、巴黎、卢布尔雅那、日内瓦、维也纳、东京 3 月 6 日电(记者吴建友、姚立、赵嘉政、宋斌、方祥生、严 圣禾)泰国主流媒体之一《民族报》今天在国际版头条位置突 出报道了温家宝总理 5 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 的政府工作报告。报道说,温总理在报告中提出,在目前国外 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中国将大力扩大内需,以确保经济增长。 报道还指出,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反映出中国政府将把经 济增长的重点放在扩大内需和发展以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上, 从而降低对出口和低成本产业的依赖。这一政策转变将对保 持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提高居民收入是至关重要的。泰《世界 日报》今天在头版头条位置突出报道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 告。报道说,温家宝在报告中强调要反腐倡廉,严格依法行政, 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粗暴执法、渎职 失职和执法腐败等行为。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天仍然是法国媒体关注的话题。 《快报》 周刊写道,中国今年下调经济增长目标的原因主要有 两个:一是国际贸易的萎缩使得中国的出口量一年来持续下 降;二是中国的内部市场也开始受到金融风险的影响。 今天斯洛文尼亚各主要媒体均以大篇幅报道中国召开两会 及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情况。 《每日电讯报》 称,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增强国内需求,切实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这是中国经济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度的表现,也是让百 姓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的最好方式。 《劳动报》则指出,中国 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计划值,表明中国已经逐渐从单纯追求 经济发展速度转变到保证发展质量上来,同时中国对于可持 续发展的重视以及着手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做法将使 中国的经济更加健康。 今日瑞士法语地区主流媒体《时报》刊文报道正在召开的中 国两会,指出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经济增 长目标设定为 7.5%和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未来中 国经济长期更好更快发展留出了空间。 报道说,温总理报告通 过一系列数字目标提出了今年所面临的挑战和改革进程。报 告在环保领域提出了今年各大城市要实施 PM2.5 的检测。 奥地利《皇冠报》对中国人大会议的关注点是军费预算和经 济增速。 文章引用李肇星的话说,中国执行的是防御性的防务 政策,不会威胁其他国家。 今天出版的日本各大报纸纷纷用大幅版面报道正在召开的 中国两会。日本五大全国性报纸 6 日还全部刊发了有关两会 的社论。 《朝日新闻》的社论题为“欢迎中国经济增长 7.5%”, 积极评价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下调至 7.5%。 社论指出,中国的经济规模在过去 10 年急速扩 大了 4 倍,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中国转而开始追求重视 社会稳定的经济增长值得欢迎。 社论说,可能有人担心中国下 调经济增长目标会对与中国关系密切的日本等国的经济造 成负面影响。中国维持社会稳定的经济增长从长远角度来说 有利于世界经济。 《日本经济新闻》的社论说,温总理特别强 调个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促进个人消费不仅能够支撑 中国自身中长期的经济发展,还将有助于恢复世界经济的平 衡。 作为促进个人消费的具体措施,温总理提出了增加低收入 阶层收入的方针,表示要“逐渐提高最低工资的标准” 这对包 。 括日本企业在内的在华外企来说意味着工资上涨的政策压 力很有可能会持续下去。也许企业的经营环境将变得更加严 峻,但通过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来缩小贫富差距将有利于 中国的社会稳定。对此应该积极看待。 从温家宝 2012 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新走向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新华社2012 年 03 月 05 日【字体:大 中 小】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 刘铮、王希、赵晓辉) 温家宝总理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12年中国 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部署了宏观调控和推进改革的一系列 措施。 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透过这份报告,人们 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走向。 双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基本稳定 7.5%,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八年来第一次略微调低了 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4%左右,物价调控的预期目标与去 年保持不变。这样的搭配,体现了怎样的意图?会怎样影响 经济走势? “在各种矛盾交织的严峻形势下, 中国有必要保持一定的 经济增速来应对难题。同时通胀压力仍然不小,增速稳一些 有助于稳定物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 任刘树成说。 经济增速和物价往往是一对矛盾。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中,由于经济增速过快引发物价大涨并不少见,而一味压低 物价又要冒经济“失速”的风险。 报告提出,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保持物价总水 平基本稳定。 “我们要的是经济增速和物价的双稳, 二者之间要寻求好 平衡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 指出。 多种因素作用下,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回 落,从一季度的9.7%回落到四季度的8.9%,这一态 势今年仍在延续。与之相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同比涨幅,从去年年中6.5%的高点回落到年底的 4.1%,虽然今年1月份反弹,但主要是春节提前的季节 性因素。 “主动放缓经济增速,使增速向合理区间回归,有利于稳 定物价,更是为经济转型创造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 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指出。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当前虽然物价涨势已趋缓,但成本 推动的物价上涨压力是长期存在的,国际油价走势不定,百 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对物价非常敏感,不能掉以轻心。 推进:扩大消费与产业升级将加大力度 稳不是目的。不稳,进不了;但不进,也稳不住。稳中 求进,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 在外需低迷之际,中国经济发展靠什么支撑?在市场竞 争加剧之时,中国经济靠什么应对?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 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扩大内需、走向消费主导成为中 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 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分析认为,有效释放国内消费能 力,可以使中国经济在未来一二十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扩大消费,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收入水平,最大的潜力 在于城镇化。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 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逐步将城镇基 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认为,这样会使 中等收入者占居民的主体,会使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镇中。 任务非常艰巨,但必须做起来。 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报告中得到了强调。在竞争加剧、成 本上升的倒逼下,产业结构升级是唯一出路。报告指出,要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突破口。 ”全国人大 代表、中星微集团董事局主席邓中翰指出,中国不能再满足 于简单加工制造出口,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抓手。 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更加现实的选择。 报告安排,今年要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 造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技改资 金四两拨千斤,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把现代技 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是提高“中国制造”质量,形成新竞争 力的最佳发力点。 激活:以改革破解难题激发活力 中国经济面临的种种困难如一团麻般复杂,但换个角度 看,却如同一根线般简单,那就是体制、机制的制约。 报告提出,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今年的改革重点任务 包括: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 革等。 “改革,不仅解决今年中国经济的问题,更会激活中国经 济长期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 原副主任郑新立强调。 报告提出,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 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 政、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已召集45个部门,研究制定工作 计划、倒排时间表,确保在今年上半年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 投资健康发展相关实施细则。 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天乐认为, 民营企业对这些政策非常在乎、非常振奋,因为关系到未来 发展前景。民企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基础设施、金融,特别是 金融可以提供“活水源头” 。 迟福林委员认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要毫不动摇加 快发展,关键是要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这样才会 促进中国经济效率提高和活力增强。 收入分配改革牵动人心,关系长远。报告提出,抓紧制 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迟福林委员强调,收入分配改革关系到消费扩大和社会 公平, “调高、提低、扩中”的思路早已明确。同时,这项改革 牵一发而动全身, 要在权衡各方利益、 协调各方关系情况下, 果断决策,尽快推出。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取决于改革。 ”郑新立委员强 调。 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迎挑战,凝聚&中国力量& 2012 年 03 月 06 日 08:49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今日推荐更多 人民日报社记者十二论甘肃发展 网友曝五个苹果刮出半斤蜡引热议 拾金有偿不昧伤害道德吗 分享 推荐 字号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际关系难处”的加害者与受害人 稳增长 目标微调 发展主动 解读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姚景源 关键词:7.5% 主要矛盾不再是速度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 年国内生产 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为 7.5%。 这个增速低于前几年 8%的目 标,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 7.5%是综合考虑 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基础上作出的主动科学调整,符合中国 实际,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姚景源分析,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国际金融危 机的阴影,增长动力不足,继续下行的压力不减,对我国外 需稳定增长产生较大影响。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 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 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 减排形势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适度调整经济增速,有利于 稳定和控制物价,有助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 “速度降低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任务减轻。 ”姚景源强调, 将预期目标调低释放了强烈信号: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 盾不再是速度问题,而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问题,今年 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上。 对于今年经济走势,姚景源表示充满信心。他说,中国 经济正从政策刺激型增长向自主增长回归,市场力量逐渐增 强。同时,农业连续丰收,物价逐步趋稳,财政收入、企业 利润、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宏观调控手段也日趋成熟, “这些 都是应对危机的重要基础,也为宏观调控带来了预调微调的 空间。 ” 关键词: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增收是关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 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姚景源说: “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 到,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国民经济的立足点必 须放到扩内需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和抗风险 能力。 ”他表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 投资率高, 消费率低。 今后推动潜在需求转为现实经济增长, 要从扩大消费、稳定投资着手。 姚景源说,通过扩内需来带动经济发展,不仅有必要, 而且有可能。 “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 正在加速推进,发展机会多,消费水平快速成长,市场空间 广阔,内需潜力十分巨大。 ” “扩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最重要的是增加居民收 入。 ”姚景源认为,只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 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消费增长才有坚实基 础。 “增收的同时也要稳定好物价,大力改善消费环境,不断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这样消费才能更加强劲。 ” “扩大内需,保持合理投资规模也非常必要。 ”姚景源说, 未来投资仍是稳增长的重要力量,但要将重点转到优化投资 结构、提高投资质量效益上来。 关键词:实体经济 避免“脱实向虚” 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 ,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姚景源认为, “这样的提醒直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良倾向,非常有针对 性。 ” 姚景源说: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基础,只有筑牢这个根 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实现,稳中求进才能落到实处。 ” 他分析,近年来,我国部分实体经济领域出现了“脱实向 虚”的发展苗头。一些实体企业为了追逐高回报放松主业,转 向房地产和民间借贷市场,投机氛围浓烈,这不仅影响了经 济健康运行、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也增加了金融风险和社 会风险。 实体经济如何夯实?姚景源认为,目前一些实体企业的 税负仍然偏重,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他建议完善相关政策 措施,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充分利用财政、货币等调节手 段,帮助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本报记者 陈仁泽) 控物价 夯实基础 保障供给 解读人: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办公室主任 陈 锡文 关键词:4% 保供给是重点,保持粮食总产 1.1 万亿斤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4% 左右。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个目标如何实现?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 示,农产品的供给和价格水平,对整个物价具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去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 36.3%,农村居民的恩 格尔系数为 40.4%。因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继续把控 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落实好“米袋子” 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 陈锡文表示,保供给先要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在 1.1 万亿 斤以上, 关键是千方百计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16.5 亿亩以 上,重要的是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今年的政府工作 报告中有两项大的政策措施: 一是给农民合理的价格刺激信号,今年将继续提高粮食 最低收购价,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 50 公斤分别提 高 7.4 元和 16 元,与上年相比有明显提高。二是加大对粮 食生产直接补贴的力度,在生产成本上涨的情况下,通过补 贴来降低成本。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拟安排 12287 亿元,比上年增加 1868 亿元。 关键词:农业科技 一个衔接两个覆盖,增强生产保障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推动农 业科技创新。 陈锡文分析说,从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耕地和水资源 的数量有限,依靠增施化肥、增用农药来增加产量的老路子 已不可持续。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通过推进农业科 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产品供给的保障能力,出台了一系列推 进科技改革、调动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政策措施。陈 锡文说,首先是解决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长期偏低 的问题,提出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 入平均水平相衔接。其次是两个重点工程,即 2012 年基层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农技 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陈锡文说, 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可以形容为“一体 两翼” “一体”包含彻底取消农业税、对农业生产实行直接补 。 贴、新农合、新农保等十大方面政策措施; “两翼”是指去年和 今年的两个一号文件,即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提高土地产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农 业建设。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我们有信心、有 能力夺取农业好收成、促进农民较快增收。 关键词:市场流通 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丰富菜篮子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加 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降低成本;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陈锡文表示,新鲜蔬菜和肉禽蛋奶对百姓生活影响很 大。关于“菜园子”问题,大中城市要保留合理的蔬菜种植面 积,保证一定水平的自给率,关键时刻能用得上。 关于“菜摊子”的问题,陈锡文认为,要严格执行蔬菜等 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 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研究探索让农 民的新鲜蔬菜直接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多管齐下,切实把流 通效率提上去、中间成本降下来,真正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 得到好处。 “只有菜园子建好了、菜摊子管好了,老百姓提着的菜篮 子才能丰富,口袋里的钱才能花得合理。 ”陈锡文说。 (本报记者 冯 华) 调结构 有扶有控 提高质量 解读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王一鸣 关键词:产业升级 有扶有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解决发展不平衡、 不协调、 不可持续的问题, 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结构必须有扶有控, 这样才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 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 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 王一鸣分析,当前中国经济面对的矛盾和问题,从深层 次看,还是结构调整和转方式迟缓。目前经济增速放缓,这 种潜在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产能过剩压力加大,企业生产 经营困难加剧。 “对症下药,当前必须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利 用市场需求收缩、生产成本上升,倒逼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 方式。 ” 王一鸣说,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面临着需求和供给两 方面的巨大压力。需求方面,产业发展将面临长期的外需收 缩。供给方面,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快、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 在如此“两头受挤”的情况下,产业升级核心应当是价值链的 升级。 “有压力就有动力,现在是艰难的时期,也是可能取得突 破的时期。 ”王一鸣说,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 发展,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这些政策传递出 政府有扶有控的信号,将对产业升级起到推动作用。王一鸣 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建成一批龙 头企业和关联的配套体系。 关键词:节能减排 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将能源资源的约束力转化为转 方式、调结构的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 护。 “当前节能减排又面临一个新的关键时期。 ”王一鸣表示, 近几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前所未有,取得了很大进展,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弹性系数都明显下降,但与此 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节能 减排压力巨大。 “将能源资源的约束力转化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动力,是 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王一鸣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 理顺能源价格体系,这对节能减排至关重要。长期以来,能 源资源的价格不能反映供需的变化、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损害 成本,也无法将资源能源压力传递给市场主体。在当前通胀 压力依然存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必须下决心推 进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理顺价格形成机制。 关键词:区域协调 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把公共服务均等化当作发展首要目 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 各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水平。 王一鸣说,当前我国区域发展的格局已经发生很大变 化, “东快西慢”变成了“西快东慢” 但是,也应当清醒认识到, 。 中西部的加速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投资的高增长、资源 和要素的高强度消耗拉动,这种高速发展会为下一步的生态 环境治理埋下隐患。 王一鸣说,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 就是要通过科学引导,促进要素流动、产业有序转移,推动 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他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应该 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首要目标,不应盲目追求 GDP 增长, 应该让经济发展更健康、更可持续。 (本报记者 鲍 丹) 抓改革 重点领域 深入推进 解读人: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高培勇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 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减税空间最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改革,要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 环节取得新突破。其中提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进 财税体制改革。 “这是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 ” 高培勇说,财税改革最值得期待的就是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 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 “从去年全国财政收入情况看,明年我们有必要、也有能 力实施减税政策。 ”高培勇说。 “在财政能承受的范围内, 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对象应是增 值税,而且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减税中空间最大。 ”他说,在我 国现行的税制格局下,70%以上的税收来自于增值税、消费 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环节,由于流转税占比过高,我国的税制 结构呈现“由企业缴纳,走价格通道”的特点。营业税改征增 值税,有三层减税效应,一是不再重复征税;二是税负减轻; 三是这次的增值税扩围改革中,引入了 11%、6%两档较低 税率,这意味着整个增值税的平均税负水平也降下来了。当 前,应尽快总结上海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 “可以预期, 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进行试点并逐步向全国 推广的基础上,不仅是增值税,而且包括其他流转税税种在 内,都将迎来一场旨在降低税负水平并进一步完善流转税税 制的重要改革。 ”他说,由此而腾出的空间将为增加直接税、 进而推动旨在优化税制结构的整体税收改革铺平道路。 关键词:分税制 推进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 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 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 两个积极性。 “完善分税制,财权与事权必须相统一,两个职能的调整 也必须相协调。当前,推进分税制改革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 础。 ”他说,要推进财政“省直管县”等改革,分税制框架搭好 了,转移支付就可以进一步按照体制逻辑加以优化,一般性 转移支付就会更客观、更科学,对专项转移支付则应有所控 制、合理归并。另外,要及时下达,使地方得以与其他预算 内容相协调。 “同时,还要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 政管理权限,进而才可以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在 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 系,完善分税制。 ”他说,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健全省以下财 政管理体制,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关键词:收入分配 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税收调节贫富差距 报告提出,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 扩大的趋势。 “分好社会财富 ‘蛋糕’ 缩小收入差距,是当前迫切需要 , 解决的问题。 ”高培勇说。 “这就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上都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 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他说,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 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 重。在初次分配领域,要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 机制,在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外,还要创造条件,促进机 会公平,同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 管理。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政府的难点在于再分配机制的 重新构建。 ”他说,在再分配领域,政府可以通过改革财政税 收制度,调节过大的贫富差距。比如说,调节收入分配,一 定是要从富人那里多拿钱,通过政府转交给穷人,否则不叫 调节收入分配。因此,税收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减少大众负担 的间接税,加重富人的财产税、所得税等直接税。 (本报记者 于 猛) 就业 压力不小 办法不少 解读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莫 荣 关键词:就业优先 GDP 增速放缓,就业目标并没有调低 “2011 年,我国实现新增就业人口 1221 万,这是自从 有新增就业统计以来,实现就业人口最多的一年。这说明我 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实施的积极的就业政策发挥了很大的作 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认 为,扩大就业对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改善民生,发挥了 积极作用。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7.5%;城镇新增就 业 900 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以内。 “在今 年 GDP 增速目标放缓的情况下,就业目标并没有下调。这 一方面鼓舞人们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充分证 明党和政府把就业当作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在 抓。 ”莫荣说。 “报告提出,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 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优先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就业, 惠及民生意义非常重要。这不仅是我们拉动内需,转变发展 方式的客观需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和加快经济 转型的发展要求是一致的。 ”莫荣说。 关键词:就业压力 GDP 目标下调 0.5%,部分劳动者就业会受影响 莫荣分析说,完成 2012 年的就业目标,可能要面临三 方面的不利因素: 一是经济形势不确定对就业的影响。据统计,国内生产 总值每变化 1%,可能会影响 100 多万人的就业。今年 GDP 增幅目标比去年下调 0.5%,如果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必然 会有部分劳动者就业受到影响。 二是外贸出口预期减小。今年我们的外贸出口预期和去 年相比减少了 10%。外贸出口每下降 1%,会影响 20 万人 的就业。而且与外贸出口直接相关的企业比较集中于劳动密 集型产业,可能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产生一定的压力。 三是小微企业发展可能放缓。受经济形势和出口预期的 双重影响,小微企业的发展可能受到影响,这会给企业吸纳 就业带来压力。 关键词:政策扶持 政策优惠打“组合拳” 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 “压力很大,办法也不少。 ”莫荣说,要克服这些压力,完 成今年的就业目标,一方面要继续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方 向,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带动就业人口的增长。要重 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 型企业,予其税收、信贷方面的政策优惠,使其创造更多就 业岗位。产业政策也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倾斜。 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困难群众的就业工作。今年人社部 计划在去年新增困难群众就业 100 万的基础上,再增加 20 万困难群众就业,共解决 120 万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这势 必对推动就业、改善民生起到积极作用。 “在增加就业的同时,报告还提出,要建立全国统一规范 的人力市场,加大力度维护劳动者权益。这需要我们不断完 善现有的劳动法相关政策,完善加强劳动监察制度,推进实 名制就业,完善现有的社保体系,让劳动者得到更多保障。 ” 莫荣说。 (本报记者 丁 汀) 医改 统筹推进 攻坚克难 解读人: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马 进 关键词:全民医保 95%城乡居民有医保,基层医疗网基本建成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13 亿城乡居民参 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 授马进说: “目前医保已经覆盖了 95%的城乡居民。世界上没 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我国从此迈入 全民医保国家行列。 ”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 政府设计了合理的服 务项目,并投入了可观的财政资金,为全民购买服务,这是 实施全民医疗保障的重要一步。 ”马进说。 基层县、乡、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健全完善,基 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同时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 切入口,建立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 “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实现高效有序地运行, 还必须 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马进说,现在基层条件好了,但老百姓 还千里迢迢地涌向大城市的医院,就是因为缺少全科医生这 个健康“守门人” 马进认为,应大力培养全科医生,让他们成 。 为居民的家庭医生, 这对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缓解看病难、 看病贵,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病保障 百姓最担心的大病救助逐步得到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对医保建设、大病救助做出了明确安排。 马进认为,这充分表明国家要为百姓分担大病风险的决心。 政府已开始主导、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逐步保障百姓最担心 的大病。 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完善,医保基金的“蓄水池”也 在慢慢充盈,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今年,在几个病种 实施救助成效明显的基础上,医保保障病种扩展至 8 类,肺 癌等 12 类病种被列入救助试点范围。此举将在很大程度上 缓解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关键词: “四个分开” 今年试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报告指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 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主体,看病难、看 病贵主要反映在公立医院。 在过去 3 年中, 个公立医院改 17 革试点城市进行了“四个分开”的探索,包括政事分开、管办 分开、医药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 “大家感觉公立医院变化不大,但实际上,很多试点城市 在医药分开等方面有很大起色,如取消药品加成等。除了切 断医药灰色利益链,他们在便民服务方面也有很多探索,比 如推行预约挂号,实施优质护理工程等等。 ”马进说。 今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将先行推开。马进认 为,县级医院改革的核心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转换运行机 制,改革医院的人事、分配、补偿制度;加强医疗服务监管, 让专家、老百姓、有关人员参与到医院的监管中来;推进支 付方式改革,激励医生努力提升业务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效 率。 (本报记者 李红梅) 养老 全面覆盖 均衡待遇 解读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宋晓梧 关键词:全覆盖 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 “这一目标 振奋人心。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表示, “城乡 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最后一个环 节,是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能够在今年全面实现养老全覆盖的目标,并且提前 8 年完成 任务,十分不容易,这显示了中央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加快 民生建设的决心。 ” 关键词:均衡化 加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 “去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加 1680 元, 有 5700 多万人从中受益。国家已连续 7 年提高企业退休人 员养老金,在实现了基本养老全覆盖的目标后,政府未来的 工作重心应该放到如何实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养老保障 均衡化上来。 ”宋晓梧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与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完成养 老全覆盖的任务后,如何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方向平衡不同群体间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问题, 成为我国养老制度面临的最大问题。他指出,应加快国家机 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让同等学力、同等资历的企业人 员能够享受到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相同的养老待遇。此外, 还应该逐步缩小社会保障的地区差距,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 付等措施,让不同地区居民享受到同等的社会保障水平。 关键词:增来源 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 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监管,实现保值增值。我认 为,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突破口就是建立公共资源出让 收益金全民共享机制,将国家资源和国有资本产生的收益用 于增加社保基金。 ”宋晓梧说。 宋晓梧介绍说,我国目前社保基金管理总体情况不错, 每年平均实现了 9%以上的收益。但也应看到,目前社会整 体资金面比较紧张,很多企业面临融资难,一方面是大量资 金躺在社保账户里,一方面是大量企业需要发展资金。应打 通瓶颈,在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同时,为经济发展注入 更多活力。 “社保基金首要的目标是安全, 养老金是大多数人的养命 钱,因此对于养老金入市必须慎之又慎。 ”宋晓梧认为,我国 当前资本市场还在健全过程中,波动风险相对较大,需要慎 重对待养老金入市问题。 宋晓梧建议,在当前情况下,可以考虑划定一个比例, 比如 20%以下的养老金用于股市投资。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 逐步健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加大投资比例,既满 足社会融资需求,又能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 (本报记者 江 山 吴秋余) 安居 增加供应 完善管理 解读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郑新立 关键词:700 万套 在建规模 1800 万套是历史之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 年要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 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 500 万套,新开工 700 万套以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今年 新开工保障房 700 万套以上的任务目标是实事求是的。 虽然 数字看上去比去年的开工量要小,但加上前两年结转的项 目,整体在建规模将超过 1800 万套,是历史之最。保持适 度的新开工规模,充分考虑了地方财政的压力。只要今后几 年年均开工规模不小于 700 万套, “十二五”的建设目标可以 顺利完成。 “我们不应只把眼光盯在开工规模上, 更要注重在建项目 的进展情况。 ”郑新立说,今年在建规模大,重点是要加快建 设进度,保证在建项目按计划、按时竣工。 关键词:保障房制度 完善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长效机制 报告提出,要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 退出等制度。 郑新立指出,今年保障房建设和竣工都将进入高峰期, 应设立专门的保障房管理机构,完善相关制度,逐渐将工作 重心从建设环节转到管理环节上。 郑新立认为,在建设方面,要重点确定保障房的面积标 准,按照户型小、功能全、保基本的原则来设计保障房。 “现 在有些城市在建 100 平方米的保障房, 这不符合保基本的原 则,增加成本压力,也容易滋生寻租。 ”他指出,保障房选址 应该尽可能与商品房配建,以加强各阶层融合,使大家共享 公共设施。 郑新立认为,今年保障房建设资金的筹集情况比较乐 观。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地方通过增加土地出 让金的投入比例也可以解决一部分。 “还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 构、住房公积金增加支持力度,并探索社保基金等投入保障 房。 ”他说。 郑新立认为,科学合理地确定保障对象的准入门槛,加 上阳光操作,是保证公平分配的关键。退出制度应更加人性 化,避免一刀切,给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居民一个缓冲期。 关键词:楼市调控 建立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2 年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 控,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楼市调控还不能说取得了成功,一旦放松,房价随时有 可能大幅反弹,最终不仅普通百姓受伤害,也不利于房地产 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郑新立说,除了继续执行现有 的调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将越来越重要。通过增加 普通商品房供给,可以缓解未来的供求压力。 郑新立表示,商品住宅与保障房相结合、买卖与租赁市 场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将是我国住房制度顶层 设计的大方向。 “必须加强对住房问题的分类指导,早日让中 低收入家庭能享受住房保障,有能力的家庭买到满意的商品 房,愿意租房的家庭能租到稳定的住房,从而实现真正意义 上的住有所居。 ” (本报记者 王 炜) 本版图片均来自人民图片 版式设计:蔡华伟 【人民网甘肃频道--.cn】 原文链接: .cn/GB/n//c136 19.html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十大看点微观中国发展路径 新闻中心-中国网
.cn 时间: 责任编辑: 郭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观察(3):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微观中国发展路径 中国网北京 3 月 5 日讯(记者 程圣中)温家宝总理在 5 日 上午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引起强 烈反响,也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 1 小时 53 分钟,26 次掌声,近 19000 字,每一处细节都会 引起空前关注。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记者注意到,民意关切的重大话题在 该报告中悉数可见。对此,中国网兵分多路,通过约访多位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深入解读政 府工作报告,试图从经济、文化等十个方面探寻未来中国的 发展路径。 ■看点一: 【GDP】 首降 GDP 目标增速重在增长质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7.5%。对于 GDP 预期增长目标,则是八 年来首次低于 8%。 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看来, GDP 增速 调低中央早有考虑, “今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这个目标是过 渡的目标,不是最终的目标。 ”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增 长目标略微调低,一是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 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的演进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等因素,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呈逐步放缓趋势;三是防止 各级地方政府层层加码,追求过快增长速度,而忽视增长质 量。 “政府工作报告下降 GDP 增长速度, 就是要弱化 GDP 主义。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 在业绩 GDP 主义弱化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得关注 GDP 增长质量而不 是数量。如果地方政府关注 GDP 增长质量,那么其采取的 经济政策及社会政策会更注重民生、更注意经济长期增长。 因此,他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下调 GDP 增长速度,对未 来中国经济生活的影响决不可低估。 ■看点二: 【消费】 扩内需成经济刚需 促进消费要打组合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 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 效机制是今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之一。 “要保持经济增速,同时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然要扩 大内需。当前,外需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扩大内需 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 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郭田勇表示,收入差距较大是我国目前消费乏力的重要原 因,促进居民消费需要通过限制垄断、健全再分配、规范企 业行为等途径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分配制度。广大的农村消 费市场中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而过低的收入则是农民消 费增长的制约瓶颈,因此应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增加 农民收入。同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有 助于提高社会边际消费倾向,使居民敢于放心消费。此外, 继续控制通胀、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也将对扩大内需起到积极作用。 “消费需求平稳增加的前提有两个,一个是收入要上去,收入 要平稳增加,同时分配制度要合理。 ”赵锡军也认为,维持价 格稳定是保持消费能够持续增长的另一因素, “这个宏观调控 今年还会继续加大。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 WTO 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则认为,未 来我国需要在促进进口等方面制定实施新的战略政策措施, 要扩大有利于改善民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源性 的产品进口,使进口更好服务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看点三: 【文化】 在市场竞争中实现支柱产业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 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 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表示,政 府提出了正确的文化改革方针,其中提到的发展文化产业, 就是要让艺术院团进入市场,文化产业只有进入市场竞争, 其思想性才能上得去。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底子薄,发展 程度低。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的最大特点是发展的不平衡。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地发展 条件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层次也不同。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元浦认为, 如何转换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从传统文化产业为主到 高端新业态,改变非经济非市场非产业的管理方式,提升文 化产业的发展层次, 从“前产业”形态进入产业经济发展阶段, 并进而达到现代产业管理与高端产业的发展层次,提高文化 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实现文化产业自身的升 级换代,实现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是我国文化产业目前 必须关注的问题。 ■看点四: 【政改】 用政府改革撬动中国改革僵局 在谈到 2012 年的主要任务时候,政府工作报告分别在第六 项任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和第八项任务“深入推进重点 领域改革”中具体提出政府改革举措。 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杨雪冬 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改革所占的比重虽然没有超出 以往,在报告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表述的语言也没有太大的变 化,但是依然有多处亮点。 “本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进一步认识中国 政府改革前景的文本。 “杨雪冬认为,政府改革之所以越来越 艰巨,许多改革之所以陷入僵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 部门的利益受到了根本的触动和挑战,政府已经成为了改革 的对象。政府本身必须解放思想,主动实现从改革推动者向 改革针对者的理念转变,并通过更加有效地下放权力,约束 权力来确定自己的新位置、新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 项改革事业的继续推进,也才能不断获得人民的信任与支 持。 杨雪冬表示,政府改革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贯穿于中国改革 的全过程。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必须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 改革,破解发展难题。这是中国改革以来历届政府秉持的精 神,也是未来政府改革必须恪守的原则。 ■看点五: 【医改】 公立医院改革须多层面同步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 办医、充分调动医务工作者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 教授王虎峰认为,报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其中诸多方面与公立医院改革 密切相关,也为推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 的机遇。 他建议将政府层面的改革,重点是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服务 方式,和医院层面的改革,重点是法人治理结构、科学民主 决策,以及科室层面的改革,重点是医务人员的绩效、管理、 薪酬和医患协调,这三个层面的改革举措协调一致,同步推 进。 “公立医院改革, 目前最主要还是体制与机制问题。 实践证明, 没有一个成熟的、公益的医疗服务系统,即使医疗保障水平 再高也会损害参保人的利益,导致医疗保险基金与公共卫生 资源的巨大浪费。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说。 郑功成认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已经成为落实城乡居民医疗 保障权益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县级医院改革应当加快。政府 有责任科学规划医院服务机构的布局,真正培育与促进社会 或私人医疗系统的健康发展,最终让全体人民获得满意的医 疗保障服务。 ■看点六: 【教育】 教育经费兑现承诺 人才培养急需变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 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 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 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这意味着该目标自 1993 年提出以来我国有望首次实现这一 承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教育学博士储朝晖认为, 要保证教育支出占 GDP 比例的 4%目标, 具体几方面对工作 有明确的要求,即地方政府应该做些什么。目前而言,中央 政府已经开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以确保教育经费 4%的实 现, “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加强薄弱环节的推动,使钱的使用提 高至最高效益。 ” “教育经费占 GDP 的 4%,我觉得与教育思想、教育指导思 想体制这些方面来比,当前的经费并不是主要问题,我们的 经费是怎么合理使用的问题。有些学校的经费,浪费惊人, 有些学校需要经费的又确实没有钱。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 贺铿也表示。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担忧的是, 虽然我国教育在 教育投入增长的背景下有大发展,却没有大变化。教育和人 才在规模上快速发展,却缺乏质量。 他表示, 《教育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考试升学制度改革, 都直指当下的教育问题要害,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这些改 革在推进过程中,阻力较大,进展缓慢。 ■看点七: 【就业】 构建就业优先体系 多项政策叠加推动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就业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 事,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 就业政策。 目前, 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 2011 年, 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77.8%, 同比提高 1.2 个百 分点。农民工总量 2.53 亿人,比上年增长 4.4%,其中,外 出农民工 1.59 亿人,增长 3.4%。另外,按照 2011 年城镇 登记失业率 4.1%来估算, 失业总人数已经达到 1000 万左右。 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如果考虑到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 只有 77.8%左右,那么就意味着有超过 20%或 100 多万的 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风险。再加上近千万的农村转 移劳动力和数百万的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巨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副 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李长安认为,应将 各项经济政策相互协调配合,构建实现就业优先战略目标的 宏观调控体系,夯实民生之本。 对此他提出四项建议:在财政政策上,要实行更加有利于就 业扩大的财政保障政策;在货币政策上,增强对扩大就业具 有明显效应的产业的支持力度;在产业政策上,要避免重工 业过度发展倾向,将鼓励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落在实处;在 收入政策上,大力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放弃低工资、低福 利的生产方式。 ■看点八: 【外交】 中国“大外交”任重道远 宜稳中求进 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国际形势与中国对外工作的部分颇有新 意,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清醒地指出仍然面临不少困难 和挑战。在有关 2012 年对外工作的论述中,既有坚持,也 有新的阐述、部署与发展。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陈向阳仔细分 析报告关于中国外交“布局”的阐述发现,其中的先后顺序有 了微妙的变化, “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顺序前移到了第二位, 超过了“大国外交” 而仅次于“周边外交” , 。 陈向阳认为这反映了中国对外工作的新形势与新趋势,即国 际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地位 快速上升,发展中国家群体既是中国外交的“基础” “根基”与 、 “归属” 也与中国“发展中大国”的自身定位相吻合,中国应从 , 新的国际战略形势出发,创新开拓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作。 此外, “周边外交”排序第一无疑是正确的, 因为中国周边环境 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其中不乏“麻烦”与挑战。 “大国外交”的排 序相对后移至第三位,有助于防止中国外交的“唯大国论”与 过度看重“大国外交” 大国虽然“关键” 但毕竟只是少数,真 , , 正与最终决定世界形势走向的不是少数几个大国,而是包括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而中国的“大国外交”也 将针对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的最新发展态势,更加注重平衡 兼顾其中的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 在陈向阳看来,2012 年可谓全球“大转折”之年,包括中国在 内的 60 个国家与地区举行大选或换届,国际秩序在“后金融 危机时代”加快重组, 中国的“大外交”任重道远, 宜“稳中求进” 。 ■看点九: 【两岸】 未来关系若要突破需逐步累积互信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使两岸同胞联系更紧密、感情更 贴近、利益更融合” 其核心内涵即是要增进两岸同胞中华文 , 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在过去 4 年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两岸隔阂 60 年的坚冰被打破,两岸关系大幅改善,成果丰 硕,并持续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两岸大开放、大交流、大 合作的局面业已形成。 两岸关系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关键在于两岸共同秉 承和坚持“九二共识”这一共同政治基础、 反对“台独”的坚定立 场。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助理研究员吕存诚认为,未来两岸关 系若欲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就,双方势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聚同化异,逐步累积互信。 温总理在工作报告中讲到, “要全面深化经济金融合作,推动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商谈取得新进展” 吕存诚预期年 。 内两岸将进一步完善两岸经合会的运作,在全面落实 ECFA 早期收获计划的同时,大力推进两岸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 谈判,力争取得实质进展。其中,如期签署投资保护和促进 协议将成为两岸两会的首要任务。其次,将加快推进两岸金 融合作,尽快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探索两岸银行相互参 股等新的合作方式。另外,两岸产业合作将可能被提上协商 日程,陆资入岛条件亦有望进一步放宽。 另外,吕存诚也表示,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时期,文化交 流有望成为继经贸交流之后两岸交流合作的又一重要领域。 ■看点十: 【民族】 民族团结内容加重 首次有专门段落阐述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 贯彻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大 力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和发展少 数民族事业规划。 “我感觉区域协调发展也好,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也好,西部 大开发也好,都涉及到西藏的发展,都与西藏的发展密切相 关。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白 玛赤林表示, 作为边疆地区, 西藏的发展离不开中央的关心、 国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这是推进西 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坚强后盾。 温家宝总理所作的工作报告还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 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让白玛赤林感 到振奋。 “今天上午听取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感到《报告》更 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向心力。 ”他表示,报告将促进民族 团结的内容作为专门段落来阐述,这是第一次。 白玛赤林说,要巩固民族大团结,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 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 和谐发展。 温家宝 2012 年政府工作报告: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 新闻中心-中国网
.cn 时间: 责任编辑: 郑策中国网 3 月 5 日讯 今天上午 9 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 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 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温家宝说,2012 年要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 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 查、开发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强能源通 道建设。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开展节能 认证和能效标识监督检查,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 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 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 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严格监管危险化学 品。 温家宝:严禁领导干部插手政府采购
04:06:47 表评论 进入论坛&&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李 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 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财税 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 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土地、户籍、 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 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推进社会事业、 收入分配等改革, 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 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 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 政府工作报告 领导干部禁插手政府采购 #政府改革# 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 人民的知情权、 参与权、 表达权和监督权……严格依法设定、 实施、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严禁领导干部插手政府采 购、工程招标、土地矿业权拍卖等经济活动。严格执行领导 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 督。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治腐败分子。 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从十 六大到十七大,始终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释放出的信号 , 就是, “调结构”是目前的核心问题。但如何“调结构”?关键在 于政府转变职能, 也就是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 其改革效果, 决定了“调结构”的结果。而行政体制改革目标也很明确,社 会公共服务,政府只做决策,具体执行由公益性事业单位完 成。 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表述, 非常突出, 呈现出事业单位改革难点。如何突进行政体制改革?具体路 径仍然是大部委改革,职能整合。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斯喜:现在政 府工作报告中,既重申了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重 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这些原有原则,也明确了一些加强 廉政建设等具体规定,把原则性和可操作性结合起来。本报 记者 王姝 宋识径 政府工作报告 事业单位改革要分业推进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 革。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 织、分步实施,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人事、收入分配、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对于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四个分” 其中, , “分 业推进”是新提法。 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事业单位改革已筹划了十几年, 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突破。 “分业推进”就是事业单位改革的突 破点,破解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关键问题――分类改革。分类 改革之所以多年没有推进, “受困”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职能 界定、职能剥离, “一些单位应该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应该归 到全额财政拨款类也就是公益一类,但却有有偿服务、经营 活动等非公益行为,例如有的妇幼保健院、一些血站。如何 剥离此类事业单位的职能?报告给出解决路径, ‘分业推进’ , 就是根据每个行业的不同点,结合该行业的行业改革,剥离 职能,比如文化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就结合文化体制改革 进行。相当于一事一法” 本报记者 王姝 。 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中国发展十大核心数字 新闻中心-中国网
.cn 时间: 责任编辑: 方圆中国总理温家宝 5 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 报告。中新社选取了其中十个核心数字,勾勒中国经济社会 在 2012 年的发展脉络。 7.5%――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7.5%。2011 年,中国 GDP 逐 季回落, 比上年增长 9.2%。 此次报告提出的 9 项任务中, “促 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亦被排在首位。温家宝强调,GDP 增 长目标调低,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 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4%――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 4%左右。2011 年,中国 CPI 在年中触顶后,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全年同比涨 5.4%。报 告指出, 4%的目标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 要素成本上 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900 万――城镇新增就业 900 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 制在 4.6%以内。这一数字与去年持平,不过在世界经济艰 难复苏之际,能稳住就业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 50%――中国城镇化率超过 50%。 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 历史性变化。温家宝要求,各类城市要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 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同时关爱留守 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 8000 亿――中国 2012 年拟安排财政赤字 8000 亿元。其中 中央财政赤字 5500 亿元, 代发地方债 2500 亿元。 上述数据 较 2011 年均出现回落。温家宝要求,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 管理和风险防范,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 增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 14%――广义货币预期增长 14%。这一数据较 2011 年政府 工作报告里 16%的目标有所收窄, 但高于广义货币过去一年 里 13.6%的实际增速。这体现 2012 年货币政策将兼顾“稳增 长” “控物价”和“防风险” 、 。 10%――报告中提到 2012 年“进出口总额增长 10%左右” 国 , 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中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阶段,进出 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 2.5 ― ― “ PM2.5 ” 首 度 写 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短 短 半 年 间 , “PM2.5”完成了从民间热词到官方标准的转变。温家宝强调, 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换取经济增长。 700 万――新开工 700 万套以上保障性住房。中国房地产市 场调控正处于关键阶段。保障房建设的推进,既能促进房价 合理回归,其带动的投资又能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1 万 2 千亿――2012 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 12287 亿元。2011 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八连增” 连 , 续 5 年超万亿斤。 “三农”投入的持续增加,说明解决 13 亿人 口的吃饭问题依旧是中央政府要解决的头等大事。(记者 周 锐) 代表委员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出色的“中国答卷” 新闻中心-中国网
.cn 时间: 责任编辑: 史诗“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采取更加有力 的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决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 不平凡的开局之年 出色的“中国答卷” 解读嘉宾:沈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赵长义代表 “过去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 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 新的重大成就。 ”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用朴实的语言和详实的 数据,向我们展示了“十二五”不平凡的开局之年,写就了一 份中国经济发展出色的“中国答卷” 。 国内生产总值 47.2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9.2%;公共财政收 入 10.37 万亿元,增长 24.8%;粮食产量 1.14 万亿斤,再 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 1221 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8.4%和 11.4%。 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 抑制,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显现;城镇化 率首次超过 50%。 坚持有扶有控,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提高了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 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 全国财政支出 2.82 万亿元,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一系列成就是在国际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取得的, 不仅有效地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而 且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 势,非常难能可贵,让我们备感振奋。 (本报记者毕玉才采访整理) 促进科技与经济 紧密结合 解读嘉宾: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 郭为委员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 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 应该说,技术创新不仅仅属于科技领域,还属于经济领域, 科技创新不应与经济需求脱节。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 源,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和有效进行技术转移,将创新技术转 化为创新产品,并通过市场普及走进百姓生活。 实践证明,任何一项新技术,只有通过应用才能逐渐成熟和 完善;任何一项科技成果,也只有通过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 生产力,为人类带来福祉。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承 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 研力量为企业研发中心服务,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 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我们看到,通过培育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 境,有利于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 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对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要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完善科技评 价和奖励制度。应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鼓励创新的转化、集 成、应用。在全社会形成倡导学术诚信,鼓励独立思考,保 障学术自由,弘扬科学精神,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和环境, 保护好科研人员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本报记者郭丽君采访整理) 将人类精神家园 建设得更加美好 解读嘉宾:吉林省教育学院副院长 龚玲代表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 的良好风尚。 ” 正如报告中所说,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 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发展的今 天,如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就成了时代 命题。这个体系需要长久的构建,也需要全社会共同构建。 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已经开展了近 50 年,如今依然是时 代的主旋律,这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也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教育强有力的途径。 报告还提出了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我们看到,在过去 的一年,我国大力加强了文化建设。中央财政加大对文化惠 民工程的支持,各地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显著增加。扩大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服务面逐步拓展。这既是在满 足人民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也是在引领百姓的精神文化积 极向上,更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到今天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中华文化具 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 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政府工作报告》如此鼓舞人、振奋 ” 《 人,我们一定要将人类的精神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曾毅采访整理) 深化改革的时机 已经到来 解读嘉宾: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 杨先明委员 “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 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 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积累,中国已经做好了物质、思想 两方面的准备,深化改革的时机已经到来。2012 年的七项 重点任务,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完善分税制,健 全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能够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强化对 企业的金融支持,对国有大型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都有现实 意义; “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则回应了所有制领域 “国进民退” “国退民进”等争议,使不同所有制企业站上平等 、 起点,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深化价格改革” 强调了各类能 , 源和大宗商品的价格改革,也与实体经济发展有着直接联 系。上述三项针对性很强,力度很大,有望改变我国经济发 展中产业空心化现象,对实体经济发展,尤其对民营企业是 很大的利好。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 、 位分类改革” 关系到广大人民切身利益,尤其对收入分配改 , 革方案讲得非常具体,有可操作性,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有力 推手。 “加快推进政府改革” 把人民的参与放在了很重要的位 , 置,说明政府的顶层设计固然重要,民众积极参与、履行民 主权利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最后一条廉政反腐,也是与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结合起来讲的,体现了中央革除弊端、廉政 为民的决心与信心。 (本报记者王斯敏采访整理) 16 字 本届政府恪尽职守善始敬终 解读嘉宾:民盟重庆市主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代表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 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 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 本届政府成立不久,即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 从容应对,果断出拳,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 币政策。通过一系列措施,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历史 罕见的挑战和考验。2008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本届政 府“善始”的一年。 四年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各自不同发展阶段的 不同困难,都在艰难地寻求应对之策,效果却各不相同。我 们国家也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极为艰巨 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党中央、国务院从 容应对,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其他困难局面的政策 措施,面临复杂局面越来越冷静、从容、理性,调控的理念 和水平都有显著提升, 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出色的“中国 答卷” 特别是在民生导向发展、缩小三个差距等方面,成绩 , 非常显著。可以说,过去四年是民生改善最显著的四年。 《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后面临的国内困难和国际经济环境都 有充分的估计,提出了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其确定的发展目 标也十分让人期待。按照报告提出的“恪尽职守、锐意进取、 攻坚克难、决不懈怠”16 字要求去做,本届政府就一定能实 现既定的改革发展目标,一定会“善始敬终” 。 (本报记者张国圣采访整理) 7.5% 放慢脚步只为走得更好 解读嘉宾: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蒋明麟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7.5%。 ” 这比去年实际增速又下调了 1.7 个百分点,也是 GDP 预期 增幅八年来首次低于 8%。这释放出一个政策信号:我们要 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不要过分追求速度,绝不能靠牺 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绝不能因追求短暂 的政绩而不顾经济持续稳健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一方面客观反映了经济发 展的趋势。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 苏艰难曲折,继续下行的压力加大;而从国内看,经济发展 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一些长期矛 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 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 的局面。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更多 的精力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7.5%的增长目标并不低。横向比 较其他国家,这样的增长速度依然较高。在严峻复杂的形势 面前,要实现 7.5%的增长速度,仍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此外,这一目标与“十二五”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也更加接近, 这说明我们正逐步向“十二五”目标靠近。当前,我国正加快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 淡化 GDP 指标, 。 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解决百姓关注的 民生问题,这要求各地各部门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的理念,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 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苦练内功,真抓实干。 (本报记者冯蕾、李慧采访整理) 900 万人 小微企业是新增就业的重要力量 解读嘉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 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P代表 “城镇新增就业 900 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 以内。 ” 就业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从 2002 年开始, 我们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目标大约在 900 万人左右。 但 实际上往往会超过这个数,比如 2010 年城镇新增就业就达 到 1168 万人。再加上今年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 由 8%降到了 7.5%, 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形势下, 新增就业在 量上满足基本的需要,也是一种宽松的表现。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非常复杂,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普 遍出现“民工荒”现象的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依然困难,城 镇失业现象持续存在。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 《政府工作报 告》也提出,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 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要把政府、市场和个人的力量千 方百计地动员起来,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 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现在很多大学生、青年就业难,而创新型或者智力人力资本 密集型产业,实际上可以给这些高校毕业生以及有一定技能 的人员提供大量好的就业岗位。因此,还需要引导大学生, 让他们愿意到这些中小微型企业就业,从而缓解大学生、青 年就业难问题。事实上,今天很多叱咤世界的美国大企业, 当年也是从硅谷中的微型企业发展起来的。 (本报记者殷泓采访整理) 4%左右 压力仍存但充满信心 解读嘉宾: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委员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4%左右。 ” 这一目标的提出符合当前中国经济的实际,其中,既考虑了 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 定空间。尽管压力仍存,但我们充满信心。 2011 年,稳物价被放在宏观调控任务之首。各地各部门为 稳定物价做了大量工作。正因如此,去年 CPI 涨幅从 8 月以 后出现了回落态势。到去年 12 月,CPI 涨幅已经回落至 4.1%,接近年初确定的 4%左右的目标。 然而,从去年全年来看,在国内外复杂严峻经济形势下,全 年 CPI 涨幅 5.4%,并未实现年初确定 4%左右的目标。 《政 府工作报告》也坦率地提出了这一点,既肯定成绩又正视问 题,这体现了政府的务实与责任。 从今年看,我们既要看到复杂严峻的形势,也要看到积极有 利的条件。一方面,由于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一些大宗商品 的价格还在高位震荡,国内部分农产品供求依然处于紧平衡 状态。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理顺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因 此控物价的目标依然需要付出努力。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 产稳定发展,粮食、蔬菜、粮油产品库存充足,工业消费品 总体供大于求,这对于稳物价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政 府工作报告》把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今年的主要任 务之一,并提出了增加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降低成 本,加强监管、规范秩序等具体的措施。相信随着这些措施 的落实以及我们宏观调控经验的日益丰富,对于实现把 CPI 涨幅控制在 4%左右的目标, 还是有信心的。 (本报记者李慧、 冯蕾采访整理) 8000 亿元 1.5% 财政政策依然“积极” 解读嘉宾: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委员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 8000 亿元,赤字率下降到 1.5%左右, 其中中央财政赤字 5500 亿元,代发地方债 2500 亿元。 ” 现在很多人质疑赤字率下调是否意味着政策走向出现变化, 事实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赤字水平要保持不变。与 上年相比,今年的财政预算安排略有下调,但赤字数量还比 较可观。去年安排的财政赤字为 9000 亿元,但实际执行情 况应该没有那么多。与上年实际赤字额相比,今年赤字规模 绝对额并不低,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框架没有发生变化,依 然保持了扩张性的特征。 与上年预算安排精神一脉相承,今年财政政策在支持导向上 兼顾方方面面并突出重点,在个别领域进行了酌情调整。比 如保障房, 提出今年要基本建成 500 万套, 新开工 700 万套。 这需要中央财政拿出 1000 多亿元来支持;同时,教育支出 占国内生产总值 4%也是今年确保实现的硬任务,财政会给 予突出保障。 在货币政策上, 《政府工作报告》 中“广义货币预期增长 14%” 的提法是服从稳健货币政策提出的一个规划性目标。具体执 行中要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三方面因素。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要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 地方债政策要体现三个原则:一是“开前门” 积极推行阳光融 , 资制度,接受公众监督;二是治理存量,要逐渐将 10.7 万亿 元地方债务消化干净;三要“关后门,修围墙” 严控新增地方 , 债务,规避风险。 (本报记者温源采访整理) 4% 这样的投入比例应长期保持 解读嘉宾: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委员 “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4%编制预算, 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 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本届政府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教育 投入占 GDP 总量 4%的奋斗目标, 并且承诺将继续保持这一 投入比例。 我认为,与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相比,教育事业的发展 应该循序渐进,而不应是“疾风暴雨” 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 ; 养周期相对比较长,不可能靠“大跃进”来实现,这些都是教 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需要以 相对长远的时间尺度来看待和衡量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长 期保持这样的投入比例,既解决对教育事业投入的历史欠账 问题,又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作为大学校长,我认为高校必须高度珍惜纳税人对教育的投 入,充分用好每一笔教育经费,办让人民满意的大学。近期, 高校一是应该把增加的教育经费重点用于改善教育教学的 薄弱环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应该积极争取提高 教师薪酬, 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薪酬, 让广大教师能安居乐业, 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中;三是应该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 流”的要求,积极探索协同创新之路,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 设、科学研究的三位一体建设,显著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 益。 (本报记者靳晓燕、刘茜采访整理) 1868 亿元 增加“三农”投入强化“重中之重” 解读嘉宾: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王义代表 “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 12287 亿元,比上年 增加 1868 亿元。 ” 这组数字的含金量很高,让举国上下吃了“定心丸” 惠农强农 。 安天下,加大投入是基础,是前提。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巩 固和发展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好形势。 报告中的有关内容也告诉我们:下一步,促进“三农”发展的 着力点,将主要集中在“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 收入”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 “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这必然是未来一段时期国家投入和 扶持的重点,这就为各级党委政府抓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明 确思路。 作为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条件脆弱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甘肃 曾经是“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缺粮省份。而现在,甘肃 粮食产量已连续八年实现增收,去年总产量达 200 亿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