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什么是系统性金融风险险

李克强:中国已经防范住了系统性金融风险
新华网大连9月9日电 (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于9月9日至11日在大连举办。本届年会的主题为“描绘增长新蓝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日下午会见出席2015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他在回答企业家代表提问时指出,“中国已经防范住了系统性金融风险”。
李克强说,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在6、7月份也发生异常波动,有关方面采取措施稳定市场,是为了防止风险的蔓延。现在可以说防范住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样做不是要代替或削弱市场功能,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也符合中国国情,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推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而且要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方向,努力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
【文字实录】
日本三菱集团董事长小岛顺彦:总理先生您好,我想问的问题是有关金融风险的。可能您也知道,三菱集团在世界90多个国家都有着大量的业务,每天我们和金融打交道的数量也相当多。近期中国自身,包括股市和债务可能存在的风险都引起全球高度关注。我想请问中国政府在推进金融改革方面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点对于三菱企业以及我们的客户都是很关键的问题。在推进金融改革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时间表没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最近国际金融市场发生新的波动,这也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延续。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在6、7月份也发生异常波动,有关方面采取措施稳定市场,是为了防止风险的蔓延。现在可以说防范住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样做不是要代替或削弱市场功能,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也符合中国国情,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推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而且要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方向,努力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
至于说到中国的政府债务,风险是可控的,因为债务率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比如说中央政府的债务不到GDP的20%,地方政府债务中70%以上是投资性的、有回报的。何况我们现在还在规范地方债务的发行,开正门、堵后门。应该说有人对中国政府债务会引起大的风险是多虑了。当然,我不是否定你刚才对中国政府债务问题疑虑的提问。中国人的哲学观念是对所有的事情都要居安思危,这也没错。
至于金融体制的改革,中国会继续推进,因为这也是中国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需要。譬如,最近我们在降息降准的过程中就放开了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的上限,我们还会放宽民营银行准入,包括外资有序地进入和中方的合作等等,这些措施都会陆续推出。总的来说,改革的方向不会变,改革的步伐不会停。当然,改革的步骤是循序渐进的。谢谢。
[责任编辑:潘正彦: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紧迫性增加_财经评论_财经频道_全景网
&>&&>& > 正文
潘正彦: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紧迫性增加
发布时间:日 04:46
作者:潘正彦
  4月,中外金融界发生的三件事值得我们进一步提高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紧迫性。一是4月9日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惠誉将中国长期本币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此举虽引发不少争议,但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二是4月15日世界黄金价格暴跌,在彻底动摇全球对黄金未来走势的看法时,对全球经济金融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的担心不容回避;三是4月出现的“债券代持”风波有可能触发“共同的风险敞口”。凡此种种,无不反映中国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日益严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任务日益重要。  ■潘正彦  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有重大变化&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大量研究表明,当前全球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第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累积过程比引发危机本身更重要。  Davis and Karim在2009年的已经研究中发现,系统性风险往往有较长的累积过程和“潜伏期”。系统性风险可以在较长时期内积累而不对金融体系产生明显影响,但往往会突然以灾难性形式表现出来。甚至,系统性风险的累积过程远比引发危机的导火索和危机本身更重要。因为系统性风险不仅随时间推进而不断累积,而且风险累积也会成为一次正向的冲击事件,并造成巨大伤害。  第二,系统性危机的爆发可以发生在金融体系而不是单个金融机构。  传统的观点强调风险爆发的最初冲击事件是外生的。包括始于单个金融机构倒闭、个别偶发事件的触发危机进而传染给其他金融机构等。但美国次贷危机表明:系统性危机可以发生在金融体系。由于金融机构内大部分机构均持有共同的金融工具(或风险敞口),一旦其出问题,则金融体系中的绝大部分甚至整个金融体系都同时面临破产的风险。这种类型的系统性风险爆发引起的金融危机危害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更值得警惕。  第三,系统性危机的扩散可以是多渠道多方向,危害极大。  传统的观点强调风险扩散核心是金融机构的高负债。即在高资产负债表作用条件下,系统性风险的冲击会使得金融机构资产大幅缩水,进而侵蚀利润和资本,加剧资产:甩卖和价格下跌;在负债方,金融机构正常的融资渠道被切断,净流出导致大批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危机和资不抵债。而此次美国次贷危机表明:系统性危机扩散可以是多渠道多方向,危害极大。  系统性危机的扩散可以通过高杠杆,例如在美国次贷危机中,雷曼公司这一类高杠杆机构首当其冲地被冲垮;也可以是通过资本流动、国际贸易等渠道实现跨区域传染;甚至包括心理的恐慌和信心的崩溃。特别是在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信心和恐慌的传染极为迅速,最终造成多个市场大面积的信心崩溃。信心的丧失最终演绎成典型的系统性危机“自我实现预言”。  显然,在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系统性危机的自放大性,决定了其复杂性和危害性。系统性风险危机会迅速从一个机构传递到众多机构,从局部市场传递到全部市场。市场价格呈现自由落体式下降,流动性瞬间枯竭,市场信心丧失殆尽,金融机构纷纷倒闭,宏观与微观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最终酿成全局性灾难。  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对中国有特殊价值  第一,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过程的研究和认识。  系统性金融风险往往有较长的累积过程和“潜伏期”。系统性风险可以在较长时期内积累而不对金融体系产生明显影响,但往往会突然以灾难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不能理解系统性风险随时间推进而不断累积的过程,就不可能理解金融危机。  这对中国的特殊含义在于:一是应该从现在做起,认认真真地寻找系统性风险在中国的发生、发展和累积过程,而不是等到它就要演变成危机后才重视。二是必须重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临界值的数量研究。因为当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到达一定的临界值时,社会、经济中就会爆发某些突发事件:为导火索,导致系统性危机的爆发。这一时点称为“明斯基时刻”。只有通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测度的数量研究,才能比较准确的把握、甚至预测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爆发的时间,防止危机的全面爆发。  第二,中国必须重视对全局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生性原因的研究。  传统观点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内生的,但其爆发和扩散是外生的。而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积累、爆发和扩散都是内生的。这就意味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和扩散完全可能由于金融系统内部问题积累一定程度而爆发并扩散,而不一定需要由外部事件的触发。这对中国的特殊含义在于:中国必须重视和认真研究金融系统本身存在的威胁“因素”,包括局部的、区域性的、甚至是暂时的现象。或者说中国必须把眼睛盯住自己,寻找自身的危机隐患。  第三,中国应该重视可能危及整个金融系统的共同风险特征。  传统的观点强调风险爆发的最初冲击事件是外生的,例如由于单个金融机构倒闭等个别偶发事件会触发某家金融机构出现偿付危机,进而传染给其他金融机构。而美国次贷危机表明:系统性危机可以发生在金融体系。由于金融机构内大部分机构均持有共同的金融工具(或风险敞口),一旦其出问题,则金融体系中的绝大部分甚至整个金融体系都同时面临破产的风险。这种类型的系统性风险爆发引起的金融危机危害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更值得警惕。  显然,对于中国的特殊含义在于:中国必须认真研究可能危及整个金融系统的各种危机“隐患”,包括看上去是局部的、区域性的、甚至是暂时的,我们要寻找这些危机隐患的共同风险特征。例如,我们对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等,其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威胁都是共同的,都具有描写的风险敞口。  第四,中国必须重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多渠道、多方向、传染性和破坏性。  美国次贷危机表明:系统性危机扩散可以是多渠道、多方向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次系统性危机突出表现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贸易等渠道实现跨区域传染,而且是长期的、持续的。  这对中国的特殊含义在于:一是新的危机扩散机制表明系统性金融危机可以从“小冲击”演变为“大危机”的核心所在。这意味着系统性金融风险完全可以有局部的、区域性的、甚至是暂时性危机扩散而成。中国不仅需要时时刻刻关注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同样要重视局部的、区域性的、甚至是暂时性危机。二是中国必须面对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全球化及国际经济金融制度的长期失衡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多数以金融危机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外部性、传染性和破坏性。中国一旦加入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就必须面对外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和挑战。  中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紧迫性日益增加  第一,地方政府部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正加速累积。  众所周知,“中国式政府债务危机”已经不是危言耸听。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与银行业金融业、与资产市场紧密联系,地方政府部门的区域性局部性金融风险完全可能转化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地方政府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金融的多方面。  第二,非金融部门的局部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正在累积。  例如,中国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许多产能过剩产业DD如传统产业钢铁产业、新兴产业光伏产业的系统性风险已经明显集聚,他们完全有可能转化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对于中国非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集聚事实上已有许多共识。  第三,银行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正在累积和汇聚。  一方面,由于中国银行业在中国金融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得银行业金融风险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仅反映金融业银行业的银行金融问题,而且还反映整个宏观经济的综合性金融问题。显然,中国银行业的金融风险的预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最后,综上所述的各种金融风险都将汇聚到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系统中。事实上,对未来宏观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已经日益紧迫。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在2013年1月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全球金融体系太大,目前全球金融体系占GDP达3.6倍,金融活动操作亦由透过传统银行走向资本市场化,产品创新亦太快,当中变化非常大,危机同时增加。虽然在已完成的压力测试中,发现中国整体的金融及银行体系仍很健康,但系统性风险正累积。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
(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并遵守相关规定)
正在努力加载...[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网贷平台跑路事件屡见不鲜;一些地区房价过快上涨带来杠杆率猛增;&门口的野蛮人&挥舞着资本大棒觊觎实业果实&&过去一年多来,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也伴随着金融风险的积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点主要在哪里积聚?如何杜绝系统性金融风险?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防风险任务更加迫切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涌现,不同金融机构间的交叉、融合不断加深。这种交叉、融合的趋势有效打破了金融市场分割,提高了金融效率,但同时也让金融风险的交叉和传递变得日益复杂。
  &此次经济工作会议将防控金融风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主要是为适应过去一段时期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动向而进行的适时政策调整。&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过去一年多来,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在货币政策上采取了相对比较宽松的态势,向市场提供较为充裕的流动性,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助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在增加资金供给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放松部分金融准入,让更多的金融或非金融机构参与到金融市场中来。
  然而,正当实体经济开始吸纳市场的流动性时,大量的资金又开始从实体转移到金融领域当中,包括股市、楼市等特定的资本市场,导致金融脱实向虚现象不断增强,资产价格快速上涨,金融风险的积聚与日俱增,一些潜在的金融风险开始浮现出来。
  &金融风险的过快积聚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宏观政策必然要作出调整,即从稳增长转向稳增长和防风险并重,短期内防泡沫、防风险的任务可能更加紧迫。&曾刚指出。
  风险点是如何产生的
  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资本脱实向虚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风险点,也为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留下隐患。
  &首先是体制外金融快速发展形成的风险。&曾刚分析,过去一年多来,由于金融准入门槛的降低,许多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但并不持有金融牌照的机构,以理财的形式提供传统金融的存贷款服务,以创新之名行诈骗之实,包括跑路的P2P、非法集资等。
  其次是正规金融机构之间跨市场的风险。&为了拓展资金投向范围、降低资本充足率监管成本,一些银行开始大量与非金融机构合作开发各类资产管理业务,导致银行资金投向和资产性质发生转变。&曾刚指出,在这样的趋势下,银行整体资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贷款在资产负债表中占比明显下降,多数银行贷款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都低于50%,一些比较激进的中小银行甚至只有30%,&这意味着包括银行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从原来的贷款信用风险为主转变为一种市场化风险。银行业风险开始变得复杂化,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传染性和系统性特征,也使得市场波动对银行带来超越传统信用风险的影响,呈现出的风险特征不再是单纯的企业违约,而更多可能是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
  另一个重大风险点来自特定市场价格的快速上升,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在今年一度过快上升,带来杠杆率的迅速攀升。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的新增信贷大量集中在个人按揭上。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946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796亿元,占到新增贷款的85.5%。对此,专家指出,&房地产业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非常深远,越来越多贷款投到房地产行业中,而房地产又是银行业各类贷款最主要的抵押品,投资越多,其价格波动或者下跌对银行产生的负面影响就会越大&。
  怎样杜绝监管真空
  事实上,金融风险背后隐含的是金融监管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当前金融业发展的问题。不持有金融牌照的P2P、各种类型的财富管理公司、交易所等,做着传统金融的业务,却游离于监管体制之外,带来风险的持续暴露。而当前的分业监管体系也无法满足正规金融机构跨市场交易产生的风险防控要求,监管部门各管一段,监管规则各有差异,给金融机构留下同业合作中监管套利的空间,也增大了金融市场加杠杆的风险。
  业界专业人士认为,从风险点带来的危害看,借助互联网形式出现的金融乱象通过强有力的整治已经得到有效遏制,应该继续加强市场的清理整顿。在银行管理不到位,监管存在空白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跨金融、跨机构交易在特定时段内可能会出现风险的爆发,要通过改进监管以及加强银行化解能力予以改善。对于房地产市场风险,虽然目前房地产业贷款的不良率相对较低,但从系统的角度看,价格的剧烈波动对金融体系的影响范围广、规模大,将是未来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潜在主要来源。
  &长期来看,要加快研究怎样更好地改革和完善金融混业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系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尤其在金融风险逐步释放的情况下更要稳步推进,避免监管架构调整过快带来市场混乱。&在曾刚看来,短期内还是要通过加强监管协调,统一监管制度和标准来防范风险,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些基础性的金融信息数据库,对跨市场交易行为的资金来源、流向等进行准确评估和快速反应。操作上需要建立一个超越现有机构之上、具有决策权的协调机制,让相关的监管机构能够在风险露头的时候进行统一协调和部署,杜绝监管真空,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本报记者 温源
编辑:钱景童
责任编辑:王敬东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须着眼长远
_ 东方财富网()
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须着眼长远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再次被强调。虽然短期内,我国不存在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但是,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从制度的建设和市场的完善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不确定性凸显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防范金融风险再次成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注的焦点。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加强和调控能力建设,严厉打击金融犯罪,加强金融机构网络信息安全。坚持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方针,在确保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基础上提高金融对外开放水平。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甫一结束,一行三会和外管局也召开了各自的年度会议,并且都强调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全力维护金融稳定。银监会提出,紧紧抓住坚守风险底线这个根本。保监会提出,建立健全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外汇局提出,坚守风险底线,构建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体制机制。  风险防范是金融系统永恒的主题,由于当前国内外面临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今年强调金融风险的防范显得更加顺理成章。中央财经大学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宏观角度看,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可能会出现减速。经济增长出问题,金融也将出问题,所以要强调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从微观上来讲,当前出现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高利贷等,也潜藏着很大的风险。”  国际上,继续恶化,虽然在部分专家看来迟早会得到解决,只是时间问题,但从短期看,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以至于几乎没有专家敢于对危机的走向做出一个明确的判断。欧元会不会解体?希腊会不会退出欧元区?这些问题牵动着的神经。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房地产市场调整、地方政府债务等都对我国经济构成潜在的威胁。  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2011年,警惕金融风险的声音从未间断过,并引起广泛的关注。先有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担忧,虽然官方一再强调风险可控,但央行和审计署在地方债务规模统计数据上的出入,更让人们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担忧。日,IMF和世界银行公布报告指出,我国多数银行似乎有能力抵御单独出现的冲击。但报告警告说,如果几个风险同时发生,银行体系可能受到严重影响。日,郎咸平通过微博发表惊人言论:“中国正式爆发”。今年1月4日,中国审计署公布了2010年度中国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报告显示,在2010年中国地方债务中,有高达5308亿元的违规资金,已整改到位的有2592亿元,未获整改的违规债务资金仍高达2716亿元。  金融风险的担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我国的金融风险总体是可控的。这和相关部门采取的积极防范措施密切相关,2010年起,相关部门就陆续出台政策措施,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运营管理。今年1月4日发布的审计公告称,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有13个省级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  “中国有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基本可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最大风险恰恰是中国地方政府行为不规范,潜规则太多,最近相关部门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了整顿,下一步如果能够修改预算法,建立一个比较好的地方政府举债机制,使之阳光化、透明化、规划化,这个风险可以逐步化解。”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是可控的。除此之外,房价的下降对银行系统造成的冲击也是专家普遍担心的风险来源。  对此,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房地产研究室主任刘琳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房价出现深度调整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今年上半年市场供给量比较大,因此房价出现下降的势头。过一段时间,供给量降下来以后,供求关系就会慢慢平衡,房价不会持续地下降。虽然在严厉的调控之下,房地产开发投资会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但是保障房建设的投资正在增加。”只要房价不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就不会对银行带来较大的风险。  金融系统自身的风险也是可控的。首席经济学家滕泰认为:“现在的资本市场没有泡沫,相反是负泡沫,负泡沫的资本市场是不存在金融风险的。股指从6000多点跌到2000多点,跌了2/3,但是中国没有一家证券公司倒闭。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证券公司的杠杆率不到1倍,证券金融机构在这种状况下是没有风险的。”  “眼光稍微远一点”  当大部分专家都认为中国的金融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为什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及一行三会的年度会议会如此高度地关注金融风险防范呢?专家认为风险防范不仅仅是为了现在,而更是为了将来。  “现在的确不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原因是我们关起门来了,我们的金融是不完全开放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指出了关键所在:“我们能永远不开放吗?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经济难道要一个封闭的金融吗?中国迟早要开放,而且过程会比较快。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市场化和金融风险等,如果现在不重视,等我们想起来的时候可能就晚了。”他强调我们应该“眼光稍微远一点”。  当前,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是不可兑换的,这限制了国际资金的自由流动,某种程度上规避了部分风险的发生。  李稻葵进一步例证指出,去年10月份,华尔街开始唱空中国经济,到现在为止仍然维持一个唱空状态,唱空了几个月以后,我国部分机构也开始跟风。这就会有对资金外流的担心,中国M2达到80多万亿,如果外界持续唱空中国经济,并且中国资本账户还没有一个阀门控制机制,就有可能形成资金的外流,那个时候股市直接受到影响,我们银行金融机构也会受到影响。  尽管业界对人民币可兑换的呼声很高,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却相对谨慎,这其中有对资本账户开放后金融风险上升的担心。在我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情况下,打开资本账户,国际资金的自由流动,将对金融体系造成较大的冲击。  风险防范更多的是通过制度的完善和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规避潜在风险的发生,同时也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健性水平。  郭田勇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出现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高利贷等问题所潜藏的风险,应该通过加大改革力度来化解,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降低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这样既有助于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另外,也能减少民间高利贷,防范高利贷背后的金融风险。  李稻葵认为,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首先,要加强监管,把表外的金融资产纳入监管的范围;第二,通过资产证券化,把好的银行资产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送到资本市场中去。让广大投资者、中介机构进行观察,进行监督,这样才能让金融机构轻装上阵,即便有单个金融机构出现困难,也不影响整个金融体系。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平台,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妥善处理存量债务,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构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是一个大方向。我国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从法律上来说是独立的主体,地方平台在融资的过程中并不是以政府的名义,其负债类似于国有企业对银行的负债,但是融资平台承担的又确实是为地方政府融资的功能,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在会计上应该如何处理,这在当前还缺少政府会计准则来对此进行专业的处理。目前的做法仅仅是按照文件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但是文件是可以变的,这将导致不同年份的考核不一致。只有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才能把基础工作做扎实。  地方问题债务整改近半  日,审计署公布的“关于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结果”显示,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查出问题的5类资金合计5308.58亿元,已整改到位2591.93亿元。针对违规为464.75亿元债务提供担保问题,有关地方和部门通过协商解除担保协议、撤销承诺函、被担保单位筹集自有资金归还等方式,整改到位220.27亿元。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个性化推荐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创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