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理财产品哪家好排行靠谱吗?一贯又推新活动了?

高收益理财产品真的靠谱吗?
- 希财新金融
希财APP下载
高收益理财产品真的靠谱吗?
&&&&&&来源:网络转载
  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大家手头都会有闲置的资金,存银行利息太低了,有人就会萌生选择高预期年化收益的理财产品来进行投资。那些动辄历史预期年化收益10%以上的P2P平台理财产品真的可行吗?  然而,在一些互联网平台上,很多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历史预期年化收益动辄达10%以上,这么高预期年化收益个人理财产品靠谱吗?近日,很多投资理财者都来询问这一问题。为此,希财网小编也查阅相关并询问了相关专家后为大家做一个解答。  高预期年化收益从何而来?  在很多互联网理财平台上,相信大家都会发现很多个人理财产品的历史预期年化收益率从12%到18%不等,它的预期年化收益远高于一般性的理财产品,起投金额低的一元即可起投。  根据这些理财产品说明,这些理财计划主要是借助信用管理系统和债权匹配系统,分散投资于多个区域多个行业的精选优质小微企业和个人债权。  这些理财计划其实就是基于P2P网络借贷平台原理构建,对接有贷款需求并能通过相关信用审核的企业和个人,以及有理财需求的投资人。  在经济背景下滑的现下,很多行业的利润已不足10%,小微企业能支撑如此高的成本吗?长期专注于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告诉我,小微往往不能从银行那儿得到贷款,通常只愿意接受较高的成本,毕竟投资也是一种机会。  高预期年化收益理财产品靠谱吗?  尽管被高预期年化收益的理财产品所吸引,很多投资理财者还是心存疑虑。在P2P网贷做投资理财的理财者坦言,他们由于担心本金问题,都已经有了退出的念头。  对此问题,高预期年化收益跟人产品靠不靠谱,主要是看大家的选择平台,如果大家选择了正规且可靠的互联网平台,那么就可以选择到靠谱的高手一个人理财产品,也可以不用担心本金的问题。  因此,高预期年化收益个人理财产品靠谱吗主要还是看个人的选择方式与选择意愿,如果选择恰当就能挑选出合适靠谱的高预期年化收益个人理财产品。& & & &拓展阅读        希财网网贷()是一个专业的p2p网贷信息 服务门户,网站提供最新、最全的p2p网贷资讯,汇聚了国内权威的p2p网贷产品。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希财网网贷。
扫一扫“希财理财”,福利满满等你来!
专业的产品测评,贴心的理财攻略,及时的平台资讯,更有超高的红包活动,统统一手掌握。
微信公众号:希财理财(xicaiwang-p2p)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新金融”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您也可以后再评价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来说两句吧!
风险提示:广告信息均来自平台方,不代表平台安全性,不构成投资建议!红包、体验金、理财金、大礼包、加息券、满减券、优惠券等都不直接等同于现金。参考收益说明不是收益承诺,不代表最终真实收益。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高收益理财搅局双十一&11.11%收益真靠谱吗?
&&&&来源:&&&&
&&&&&&字号
原标题:高收益理财搅局双十一 11.11%收益真靠谱吗?
  “亲,撺掇人花钱的网站有啥好留恋的?还是来××平台想想赚钱的事吧。”双十一临近,小欣的微信朋友圈忽然接连冒出好几条高收益理财产品广告。这让原本摩拳擦掌准备血拼一场的她,心中一下子纠结起来:今年双十一,究竟是该投资还是该消费呢?
  11倍收益任你抽
  有事没事买点啥,是小欣毕生最钟爱的娱乐活动。每年过了国庆节,她就眼巴巴地盼着双十一。她平时将一部分零花钱存在微信理财通的易方达基金中,主要用来打车。上周,她忽然发现手机中的小企鹅又在举着红包招手了。
  作为余额宝的老对手,微信理财通今年推出了“全民抢11倍收益”活动。凡在日到11月5日15点期间通过手机微信钱包买入的货币基金,在11月6日至10日的收益享受翻倍奖励。至于翻几倍,全凭手气,最高可达11倍。活动规则特别指出,10月30日至11月10日取出任意货币基金无法获得奖励。小欣随手一抽,就抽中了2倍收益。“这简直专治我的剁手病啊!两倍收益就是9%,如果存一万,五天就赚十几块钱呢。”究竟是购物省钱合算,还是存钱赚利息合算,小欣有些拿不定主意。
  11.11%收益真靠谱吗?
  另一家互联网理财平台钱先生近日宣布,将在“双十一”期间推出11.11%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了不少投资人的目光。
  “光棍,快来存钱娶老婆!”是这家网站打出的广告语,首页滚动的画面不断劝导“剁手族”先打好生活基础再消费。它的活动内容是,从11月1日零时至11月10日12时,只要1元起存,就可秒杀年化收益率11.11%的7天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当然,这么高的收益是网站补贴后的结果,投资人资金只能定向投资指定银行理财产品。但是,钱先生网站团购银行理财的模式也引起不小的争议。北京银行、广发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都曾发布声明称并未授权钱先生代销银行理财产品,也从未与其开展任何形式的理财产品业务合作,客户从其网站购买的“理财产品”并非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也凑热闹
  随着余额宝收益进入“新常态”,更多的投资人开始关注银行的开放式理财产品。近期银行活期理财产品频频发力。目前兴业银行“钱大掌柜”理财,预期收益率可达到4.6%,浦发银行“天添盈1号”活期理财,7×24小时交易,年化收益率为4.5%,渤海银行“添金宝”银行卡实现无申购赎回程序的卡内资金自动理财,年化收益率也在4.5%左右。
  光大银行理财经理提醒小欣这样的“剁手族”,财富增值是快乐消费的前提,太多的人造节日会增加不理性的消费。“我们不鼓励大家当月光族,也不鼓励人人都成为守财奴。最好是量入为出,当用不省,当省不用,做个既会赚钱也会花钱的乐活族。”记者 张品秋&
(责编:李彦增、聂丛笑)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担保公司高收益理财靠谱吗?-中新网
担保公司高收益理财靠谱吗?
  本报读者邹先生两个在月前在一家担保公司投资了5万元,当时该公司承诺高额收益并按时还款,但就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家担保公司就被查封了,“5万元本金到现在都没有收回,”邹先生非常无奈,“今后在做这类投资时究竟该如何规避风险呢?”
  记者注意到,近期很多担保公司都打出了出售“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旗号,且不少公司都相继提高了这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有些“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甚至达到了25%,令不少投资者心动。某国有银行内部人士透露,这类所谓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实质上就是民间借贷,即担保公司在民间高息“买”资金,再以高利息贷给一些社会上急需资金的企业,而市民所获得的高收益实际上就来源于贷款企业所支付的利息。但这类产品收益率越高,也就意味着需要企业的代偿能力更强,企业的实力更强,而对于一些资质差的公司,意味着贷款风险越高。“所以,客户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该人士表示,这类投资更适合对民间借贷有一定了解且具有这类投资经验的市民,而没有类似投资经验的普通市民最好谨慎介入,切莫只看到高收益率而忽视这类投资的高风险。而为保证资金安全,建议市民投资民间借贷前一定要对担保公司进行认真严格的考察,最好选择正规、合法、守信的担保公司。
  记者李婷婷
【编辑:李金磊】
>相关新闻:
>经济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保险资讯
高收益保险理财产品都靠谱吗?
来源: 12:12:00
  收益率普遍超过5%,比银行还高  “固定收益”、“保本”、“预期年化收益5%以上”……在保险市场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打着“高收益”标牌的理财型再次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这些产品打着“创新+高收益”牌,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类信托”保险产品,其中不少产品的预期年化结算都超过5%。  “如果产品投资于收益较稳定的国家重点扶持的基建债权项目计划,产品风险是不大的,但如果投资一些小的地方项目,而且期限较短的话,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国家注册理财规划师、保险专家朱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保险资管公司的放开,未来这样的产品会越来越多,但投资者要学会甄别,在选择投保这类产品时,多选择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大型保险公司的产品。  年化结算确实超过5%  5月29日至5月31日,光大银行官网推出了 “光大永明光明财富1号年金保险”,其期限为12个月,打出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0%。泰康人寿也在淘宝上推出了一款万能险产品“旺财1号”,其预期年化结算利率为5.15%。记者看到,与一般的万能险产品不同的是,这类产品大力宣称“无费用”,即无初始费用,无保单管理费,无风险保费,一年后无退保费用。  最近保险公司大力推广的高收益产品中有不少是与资产管理项目挂钩的。新华人寿今年3月在银行代理和个险渠道分别推出的“精选一号”两全保险和附加“精选二号”两全保险,就是这样一款资产导向型产品。新华保险官网公布的两款产品4月份的年化结算利率都达到了5.25%。  据其工作人员介绍,这两个产品的保费有固定的投资项目,投资特定的金融产品。记者了解到,其实4月份泰康人寿就曾经推出过一款名叫“泰康附加智慧之选两全保险产品,其官网上公布的4月份年化结算利率为5.15%。而早在去年,太平人寿就推出了挂钩南水北调债权计划的”太平附加南水一号两全保险,记者从其官网上看到,这款产品的4月份年化结算利率为5%。  高收益的诱惑之下,投资者购买的热情也高了起来。光大银行官网显示,其产品在光大银行官网三天的销售额可能超过1亿元。而新华保险的产品精选一号精选二号销售也不错。  记者还注意到,这些产品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高收益,而保障极低。如光大银行官网推出的“光大永明人寿的财富一号”就是典型的例子。据光大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其保障也就是身故时给付个人保单账户价值。  而“泰康人寿的旺财一号”的保障也只是客户身故的时候,给付保单账户价值的105%。  调查  高收益实现概率几何?  事实上,在2008年,保险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为5%、6%的比较多,但之后几年,能达到5%的已经非常少,大多数万能险产品基本是3%~4%的样子。那么这些产品的投资收益能达到宣传的那么高吗?  泰康人寿在淘宝官方旗舰店解答“预期收益率能否保证”的问题时表示,“法规规定我们不能保证实际收益,只能提供预期收益,但旺财1号所对应的资产项目收益率基本上就是5.15%”。泰康人寿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也透露,泰康人寿这次推出的“旺财一号”是与基础设施债权项目挂钩的产品,属于泰康资产管理公司的一个资产项目。她认为,5.15%的预期收益是可以实现的。  万能险保底收益是2.5%,超过2.5%的部分是有风险的,保险公司能承诺5%的高收益,那么就要看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了,承诺这么高,关键在怎么来实现。  “我对太平人寿的那款产品还是比较了解的,就是南水北调的100亿元债权,据说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给付投资者5%的收益,还是可以保证的!”朱庆表示,产品投资项目的好坏将决定产品收益率是否可以实现。  新华保险产品也是与资产管理项目有关的一个万能险产品,当时签的那个资产管理项目,其投资收益就在6%以上,所以5点多的收益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这类产品基本上都是先有资产管理项目,锁定了产品,然后再来开发保险产品,销售给客户。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项目基本上都是有担保的,其整体的投资收益也还可以,只要不发生大问题,一般情况下其收益还是可以实现的。“国外这样的保险产品很多,风险基本是可控的!”  疑问  高收益背后风险高吗?  记者了解到,“类信托”保险产品大多投资于收益较稳定的国家重点扶持的基建债权项目计划,产品风险不大,且预期收益率也较高。不过,并非所有的产品到期时都能拿到如此高的预期收益率,部分小型险企投资的具体资产项目计划有可能是一些地方项目,很有可能会出现地方融资平台违约事件,产品最终也可能蒙受损失。  目前,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就这类产品给出的结算利率已经超过了5%,加上渠道维护费等,合计成本超过了6%。“也就是说,这类产品嫁接的具体资产项目计划的收益率至少要超过6%,保险公司才可能有利润。”一位业内人士心生质疑:并非所有的资产项目计划都能拿到较高的收益率,不排除若干险企为了冲规模,不惜薄利甚至贴钱。另外,有业内人士反映,个别保险公司在推销此类产品时,给出了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演示。“一旦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和实际收益出现落差,容易引发退保风险,这将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和声誉,进而影响下一步的产品销售,或形成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由于之前出现过地方融资平台违约事件,业内人士不免担心一些保险产品嫁接的具体资产项目计划是否也会存在此类风险。“目前保险公司投资较多的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基建债权项目,只要经济正常发展,风险很小,基本在可控范围内,但不排除将来保险公司会投资一些地方项目。保险公司在挑选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项目资质进行全方位的考量,这对于风控能力较弱的中小保险公司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要注意  收益浮动值  许多保险业务员在宣传这些高收益产品时,往往拿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比,强调产品收益不但保底,而且有高收益。但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  朱庆分析:“这些万能险产品宣传中的预期收益率实则为预期年化结算利率,这与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并不相同。”他提醒,银行理财产品可直接得出收益,而这些保险产品的结算利率则由保险公司每月公布为准,再根据该利率计算当期的投资收益,每个月都可能发生浮动。不仅如此,保险产品在条例中都规定了在一年内退保或部分支取要收取1%―5%不等的手续费。所以,很多产品到手的实际收益并不如宣传时那样高。投资者在购买这类产品时一定要看清楚再下单。  对于这些打着“高收益”标牌而大行其道的理财型保险产品,不少业内人士批评其偏离了近几年保险行业所倡导的“回归保障”,更多是为了冲击保费规模。  不过也有其他看法。光大永明人寿的董事长解植春对于回归保障有着自己看法,他在此前的《保险万言书倡言推进费率改革》一文中认为,要扩充保险业态的内涵,改变过去把保险业的转型发展简单等同于回归保险保障,甚至回归传统险业务的惯性思维。回归保障应该是保险业转型发展的主要内容,但不应成为全部内容和唯一路径。回归主业,回归传统保险保障产品没有错,但过分夸大了保险业与金融业的区别,从而否定两者的共性和相容性,最终会使整个保险行业越干越小,同整个金融市场的关系越拉越远。  “我就十分赞同后者的看法。”朱庆也表示,保险的本质是保障,但不能只是保障,保险是金融的支柱,规模和投资是必须的,没有大的资金支撑,保障险种做得再多,理赔也是空的。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2002-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收益理财产品靠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