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29元买了上海医药集团2017招聘股票能涨吗

各位股友,新年好!
2017年上海医药是充满无限生机的一年,是大发展的一年,
各位股友,新年好! 2017年是充满无限生机的一年,是大发展的一年,对于我们投资人来说一个获得硕果累累的一年,让我们携起手来,执着的做好这只股票,让养老基金为我们抬轿,相信我们只要充满着一个良好的耐心,是一定能获得好的回报。
谢谢您给大家加油鼓励
上海医药已做我的长期标的,我不会为一点蝇头小利而卖出这只股票,在买上海之前我是做南京银行这只股票,做了一年半时间,获利达到52%,我相信上海医药上涨50%是没有问题的,时间也就是一年左右,如果你没有炒短线的能力就持有上海医药吧,他能让赚取稳定的收益。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截至,6个月以内共有 20 家机构对上海医药的2017年度业绩作出预测;
预测2017年每股收益 1.36 元,较去年同比增长 14.41%,
预测2017年净利润 36.63 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 14.59%
[["2010","0.69","14.56","SJ"],["2011","0.84","20.42","SJ"],["2012","0.76","20.53","SJ"],["2013","0.83","22.14","SJ"],["2014","0.96","25.91","SJ"],["2015","1.07","28.77","SJ"],["2016","1.19","31.96","SJ"],["2017","1.36","36.63","YC"],["2018","1.56","41.91","YC"]]
单位:元汇总--预测年报每股收益
预测机构数
行业平均数
单位:亿元汇总--预测年报净利润
预测机构数
行业平均数
业绩预测详表
预测年报每股收益(元)
预测年报净利润(元)
详细指标预测
2014(实际值)
2015(实际值)
2016(实际值)
预测2017(平均)
预测2018(平均)
预测2019(平均)
营业收入(元)
国泰君安证券
国泰君安证券
国泰君安证券
营业收入增长率
国泰君安证券
国泰君安证券
国泰君安证券
利润总额(元)
净利润(元)
国泰君安证券
国泰君安证券
国泰君安证券
净利润增长率
国泰君安证券
国泰君安证券
国泰君安证券
每股现金流(元)
每股净资产(元)
净资产收益率
国泰君安证券
国泰君安证券
国泰君安证券
市盈率(动态)
国泰君安证券
国泰君安证券
国泰君安证券
买      入
东兴证券:风起云涌看流通巨子立整合之巅,新人新象观工商龙头呈腾云之势
摘要:我们预计公司年净利润为36.90、43.62、51.78亿元,同比增长为15.44%、18.21%、18.72%,对应PE为19x、16x、14x。我们认为,公司商业板块受益于流通行业整合,未来3年内有望实现收入增速与毛利率提高的双击,工业板块在研发(一致性评价+新品)及营销整合的带动下实现稳定增长,叠加公司新管理层带来的新气象,并购外延预期强烈,同时混改有望推进,整体来看处于行业与公司的双拐点,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给予一年期目标价34.46元(2018年20倍PE)。
风起云涌看流通巨子立整合之巅,新人新象观工商龙头呈腾云之势
发布时间: 来源:东兴证券
  我们在去年12月21日的策略报告中就将上海医药纳入年度十大金股中,并在后续1月9日及1月24日发布的两篇两票制深度报告中继续首推龙头上海医药,此后更是数次梳理两票制最新进展并持续重点推荐上海医药。从日开始计算,至今已有超过30%的收益,那么当前时点我们怎么看上药?
  1)从基本面上来看,行业与公司都在拐点:行业整合大逻辑将持续2-3年,而新董事长上任也给上药带来的新气象。
  医药商业板块:受益于政策持续推进,流通行业整合将持续2-3年,公司的流通业务存在横向并购以及纵向并购的机会,未来有望实现收入增速以及毛利率增长的双击。而零售版块在DTP及电商上布局,有望受益于处方外流。
  医药工业板块:我们认为未来公司医药工业板块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①重点产品增速拉动工业板块增速;②一致性评价的长逻辑,公司一致性评价进度走在先列,未来有望受益于存量市场的再分配;③重视产品研发,16年研发支出达收入比例5.4%,储备品种较多;④公司工商业协同效应,16年工业板块的分部间收入高达16.80%,流通版块受益于行业的持续增长将拉动工业板块的增长。
  公司内部管理:新任董事长周军上任后给公司带来新气象,并购步伐明显加速,国内借两票制东风并购商业企业,海外并购持续推进。而从公司的角度上来说,基本符合上海市混改的要求,未来混改有望推进,给公司经营上带来积极效应。
  2)从估值上来看,我们认为可以从公司本身的绝对估值以及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来看:
  绝对估值:公司目前的PE(TTM)在经过这一轮涨幅后确实已达历史上的相对高位,但在行业面临重大拐点的时候,过去不值钱的商业流通业务估值理应获得提升,目前2017年PE为18.6倍,仍然属于医药行业内的低估值标的。
  相对估值:由于市场的一九风格,沪深300指数整体PE有所提升,尽管上药此前表现优异,但整体来说估值溢价率仍然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年净利润为36.90、43.62、51.78亿元,同比增长为15.44%、18.21%、18.72%,对应PE为19x、16x、14x。我们认为,公司商业板块受益于流通行业整合,未来3年内有望实现收入增速与毛利率提高的双击,工业板块在研发(一致性评价+新品)及营销整合的带动下实现稳定增长,叠加公司新管理层带来的新气象,并购外延预期强烈,同时混改有望推进,整体来看处于行业与公司的双拐点,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给予一年期目标价34.46元(2018年20倍PE)。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达预期。
买      入
财通证券:分销业务加快布局全国,工业增速提升
摘要:预计公司年EPS分别为1.37元、1.51元、1.68元,对应PE分别为18.4倍、16.7倍、14.9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分销业务加快布局全国,工业增速提升
发布时间: 来源:财通证券
  投资要点:
  业绩保持稳健增长,费用控制较好
  2017年1季度,公司营业收入331.29亿,增长13.16%,较去年下降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归母净利润9.99亿元,增长12.37%,较去年增加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
  1季度销售费用17.6亿,增17%,较去年增3.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2.3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5.32%,较去年增0.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0.18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增11.9%,较去年增1.6个百分点,近年1季度增速波动较大。管理费用率2.78%,较去年下降0.17个百分点。
  分销业务受益两票制,加快整合布局全国
  今年1季度医药分销业务营收294.85亿元,增12.93%,较去年下降3个百分点;毛利率6.15%,较上年同期上升0.16个百分点。1季度公司并购徐州医药和徐州淮海,基本完成了公司在苏北市场的布局;通过受让广东中山医医药公司31.6%的股权,增强了公司在广东地区的竞争力。随着两票制的推进,整合机会凸显,公司将逐渐全国布局,目前已经覆盖20个省市,未来将拓展空白领域。
  医药工业增速提高较大受益于重点品种提速
  今年1季度医药工业营收37.94亿元,增长19.94%,较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毛利率50.61%,较上年同期下降0.34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增速较快,主要是重点品种增速加快,另外收购Vitaco对公司预计贡献收入接近3亿。零售业务营收12.80亿,增4.30%,较去年下降约3个百分点;毛利率15.88%,上药云健康积极拓展医药电商业务,DTP特色药房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年EPS分别为1.37元、1.51元、1.68元,对应PE分别为18.4倍、16.7倍、14.9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两票制推进不及预期,费用增加较快
买      入
海通证券:天时地利人和公司进入加速发展期
摘要:公司年收入增速14%-18%,归母净利润增速11%-17%,公司目前坐拥“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预计2017-19年公司分别实现EPS1.39、1.61、1.88元,增速16.52%、16.55%、16.23%,目前公司有望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给予公司2017年24倍PE,目标价33.24元,“买入”评级。
天时地利人和公司进入加速发展期
发布时间: 来源:海通证券
  上海医药是我们去年12月-今年5月持续在月度组合及17年年度组合重点推荐的股票,推荐以来逆市上涨30%,目前市场关心的主要问题有:1)公司近期投资逻辑有没有变化?2)上药作为一家千亿级规模流通企业,弹性还有多大?3)医药工业有哪些看点?4)医药零售能带来多大弹性?5)公司未来3年增速多高?我们认为:
  (一)公司亿元分销收入中67%来源于华东,纯销比例为61%,单个三级医院销售额约0.4亿元,目前公司积极覆盖全国,“两票制”等政策带来的集中度提升有助于公司提高纯销比例及单个医院销售额,我们估计医药分销有3倍弹性,预计分销业务2020年前后将实现翻倍。
  (二)公司拥有26个销售过亿品种,一致性评价积极推进,坐拥上海顶级医疗资源支持,目前确定32个意向品种并与上海市十家三甲医院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开展临床试验合作;公司换帅后加快海外并购布局,一致性评价+海外布局+创新药带来新的弹性。
  (三)公司2015年DTP药房达30家,收入达24.8亿元,临近医院多为三级医院,药品收入一般数亿元甚至十几亿元以上,我们认为公司未来直接受益于处方药外流,空间巨大。
  公司上一轮高速发展期是吕明方时代,管理层相对稳定,2012年-2016年,公司4年间4次更换董事长,发展趋缓。2016年8月公司董事长更换为擅长收购兼并的周军先生,管理层亦趋于稳定,还有望通过国企改革完善激励,可谓“人和”;目前“两票制”等行业政策特别有利于流通整合,公司融资能力强大,流通整合处于历史最佳时期,可谓“天时”;公司地处医疗资源丰富、市场巨大的华东,已与上海市十家三甲医院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开展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合作,“两票制”很可能今年在上海推行,可谓“地利”。
  公司年收入增速14%-18%,归母净利润增速11%-17%,公司目前坐拥“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预计2017-19年公司分别实现EPS1.39、1.61、1.88元,增速16.52%、16.55%、16.23%,目前公司有望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给予公司2017年24倍PE,目标价33.24元,“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医保控费对行业整体增速形成压力;2)两票制及医药分开相关政策的实施进度低预期,政策风险,国企改革不达预期风险;3)公司工业布局不大预期风险;4)零售业务受政策影响风险。
买      入
财富证券:2017年一季报点评:分销业务外延并购持续推进,完善全国布局
摘要:预计公司年EPS分别为1.37元、1.57元,对应目前股价PE分别为17X和15X。看好公司作为全国流通龙头企业,在当前行业政策下的发展潜力,给予公司倍PE,合理区间为27.4-28.8元,维持“推荐”评级。
2017年一季报点评:分销业务外延并购持续推进,完善全国布局
发布时间: 来源:财富证券
  事件:公司公布2017年一季报,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29亿元,同比增长13.1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99亿元,同比增长12.37%;扣非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39亿元,同比增长20.82%;每股收益为0.37元。
  投资要点
  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医药制造业务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公司医药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7.94亿元,同比增长19.94%,毛利率50.61%,较上年同期下降0.34个百分点,扣除两项费用后的营业利润率为14.14%,较上年同期上升1.33个百分点。其中60个重点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8.93亿元,同比增长15.07%,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49.90%,重点产品平均毛利率69.82%,较上年同期上升1.81个百分点。重点产品中,预计全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大品种有26个。一季度澳洲保健品公司并购业务带来了2.9亿元的收入增量。
  公司医药分销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94.85亿元,同比增长12.93%,毛利率6.15%,较上年同期上升0.16个百分点,扣除两项费用后的营业利润率为2.64%,较上年同期上升0.02个百分点。
  公司医药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80亿元,同比增长4.30%,毛利率15.88%,较上年同期上升0.34个百分点,扣除两项费用后的营业利润率为0.26%,较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
  分销业务外延并购持续推进。一季度,公司旗下上药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对徐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徐州淮海药业有限公司的并购,基本完成了公司在苏北市场的布局;通过受让广州中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广东中山医医药有限公司31.593%的股权,持续对存量股权进行管理,增强了公司在广东地区的竞争力。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年EPS分别为1.37元、1.57元,对应目前股价PE分别为17X和15X。看好公司作为全国流通龙头企业,在当前行业政策下的发展潜力,给予公司倍PE,合理区间为27.4-28.8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两票制”实施不及预期;公司外延并购不及预期。
买      入
广发证券: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工商业龙头受益于医药行业集中度提高的趋势
摘要:公司作为国内医药行业的工商业龙头,2016年度收入超过千亿元,未来受益于医药行业集中度提高的趋势,我们预计公司17-19年EPS分别为1.34元/1.52元/1.75元,对应EPS分别为18/16/14倍,给予“买入”评级。
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工商业龙头受益于医药行业集中度提高的趋势
发布时间: 来源:广发证券
  公司公告17年1季度净利润实现12%的增长,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公告称17年1季度实现收入331亿元,净利润9.99亿元,扣非净利润9.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2%,21%,实现基本EPS0.37元。整体收入毛利率为12.38%,稳中有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为17.6亿元,9.21亿元,财务费用为1.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12%和2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76亿元,同比增长19%。
  工业板块收入实现20%的增长,商业受益于两票制政策的执行
  工业板块收入实现20%的增长,内生增速在11%左右。公司医药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7.94亿元,同比增长19.94%,毛利率50.61%,较上年同期下降0.34个百分点,扣除两项费用后的营业利润率为14.14%,较上年同期上升1.33个百分点。医药工业的高增速一方面来自于新收购的澳洲上市公司Vitaco公司的并表(大概贡献9%的增速),一方面来自公司系列低价药产品销售快速增长。60个重点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8.93亿元,同比增长15.07%,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49.90%。重点产品中,预计全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大品种有26个。
  商业板块收入增速在13%,受益于两票制整合。公司医药分销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94.85亿元,同比增长12.93%,毛利率6.15%,较上年同期上升0.16个百分点,扣除两项费用后的营业利润率为2.64%,较上年同期上升0.02个百分点。公司医药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80亿元,同比增长4.30%。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徐州医药、徐州淮海药业、广东中山医医药的股权并购,有力支持了公司在苏北和广东地区的商业业务。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作为国内医药行业的工商业龙头,2016年度收入超过千亿元,未来受益于医药行业集中度提高的趋势,我们预计公司17-19年EPS分别为1.34元/1.52元/1.75元,对应EPS分别为18/16/14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两票制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海外业务扩展不利;国企改革进度缓慢。
增      持
中金公司:工商业齐发力,有望迎来再次腾飞
摘要:维持公司2017/18年EPS预测1.39元/1.61元,复合增长率16.4%。若两票制政策和外延进一步落实,业绩有望提速。
工商业齐发力,有望迎来再次腾飞
发布时间: 来源:中金公司
  投资建议
  在当前两票制、一致性评价、医药分家等医疗改革的环境下,看好医药综合体龙头。公司经营体系和治理结构相比过去几年逐步理顺,估值有望逐步提升,目前A/H股对应17年P/E分别为17倍和14倍。
  维持A/H股推荐评级,维持A股目标价人民币28.5元,上调H股目标价1%至港币25.7元。
  理由
  分销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扩张动力充足。中国前三强分销企业市场份额约为35%,两票制背景下未来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至50%是大趋势。公司排名第三,市场份额约6.9%(商务部2015年统计);2016年和2017年一季度分销业务同比分别增长15.9%和12.9%,高于行业平均(约10.6%)。公司目标是从现有网络覆盖的20个省扩展到28个,云贵川、黑吉辽是第一轮的并购重点。我们预计公司未来:1、原有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2、并购空白地区节奏有望加速。
  内生聚焦重点产品,关注外延机会。公司坚持重点品种战略,目前有60个重点品种,其中过亿产品26个。2017年一季度重点品种毛利率达69.82%。内生方面,公司未来将:1)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2)高度重视一致性评价,公司力争289目录内品种(约69个)18年完成,目录外(约21个)抢市场前三。外延方面,公司工业经营改善显成效,具备外延并购整合能力,未来将重点关注海外并购和国内产业链延伸。
  持续推进营运改善和内部整合,资产结构稳定。公司持续推进营运改善和内部整合,如优化现金池、集中采购,精益管理和营销建设。整体资产周转速度加快(2017年一季度应收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同比下降0.04/1.93天),现金周转天数处于合理水平(~49天),资产负债率为56%。
  盈利预测与估值
  维持公司2017/18年EPS预测1.39元/1.61元,复合增长率16.4%。若两票制政策和外延进一步落实,业绩有望提速。
  风险
  二次议价,分销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研发费用加大。
增      持
兴业证券:工业商业齐头并进,内生外延双轮发展
摘要:预计公司年EPS分别为1.37、1.57、1.81元,对应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7、15和13倍,公司作为低估值的全国商业龙头,新管理层上任后,外延动力充足,激励机制的改革也值得期待。我们维持对其的“增持”评级,建议现价位积极配置。
工业商业齐头并进,内生外延双轮发展
发布时间: 来源:兴业证券
  近日,上海医药发布2017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29亿元,同比增长13.16%;实现归母净利润9.99亿元,同比增长12.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39亿元,同比增长20.82%;EPS为0.3717元。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公司年EPS分别为1.37、1.57、1.81元,对应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7、15和13倍,公司作为低估值的全国商业龙头,新管理层上任后,外延动力充足,激励机制的改革也值得期待。我们维持对其的“增持”评级,建议现价位积极配置。
  风险提示:新模式新业务低于预期,外延慢于预期,激励改革慢于预期。
增      持
海通证券:公司季报点评:扣非利润超预期,长期受益于流通整合
摘要:我们预计2017-19年分别实现EPS1.37、1.58、1.80元。考虑到目前产业环境下公司可能进一步加速扩张,我们给予公司2017年20倍PE,对应目标价27.4元,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季报点评:扣非利润超预期,长期受益于流通整合
发布时间: 来源:海通证券
  投资要点:关注新产业环境下公司商业扩展进程
  事件
  公司披露2017年一季报,实现营收331.29亿元,归母净利润9.99亿元,扣非净利润9.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6%、12.37%、20.82%,扣非利润超预期。
  点评
  分销业务发展态势良好,增速继续领先行业平均水平,未来存在进一步提速的可能。一季度公司医药分销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94.85亿元,同比增长12.93%,高于医药行业增速;营业利润率6.15%,较上年同期提高0.16个百分点,扣除两项费用率后的营业利润率2.64%,比上年同期上升0.02个百分点。
  为了维护分销业务的毛利率水平,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保持合理的纯销比例,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加强费用控制,并进一步拓展医院供应链创新服务,去年年报公告共托管医院药房129家。
  2016年公司分销各区域中,华东区域销售占比为66.61%,华北区域销售占比为27.26%,华南区域销售占比为5.18%,华东地区占比略有提升,华北地区占比略有下降。公司继续保持合理的分销业务结构,医院纯销的占比为60.79%,纯销比例略有下降。公司分销业务所覆盖的医疗机构为25139家,其中医院24553家,医院中三级医院1332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86家,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我们认为未来在“两票制”等利好政策驱动下,公司分销业务增速可能加速,公司公告一季度完成对苏北、广东的布局,此外,未来纯销比例进一步提高,纯销比例有望超过90%,带来毛利率大幅提升。
  医药工业增长提速,一致性评价积极推进。公司医药工业销售收入37.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94%,公司工业销售收入增长提速主要因为去年并购vitaco(该公司年收入约10亿元,利润约6500万元),毛利率50.61%,较上年同期上升0.34个百分点;扣除两项费用后的营业利润率为14.14%,较上年同期上升1.33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实施重点产品聚焦战略,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18.93亿元,同比增长15.07%,销售占工业比重49.90%,重点品种毛利率69.82%,同比增加了1.8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销售过亿的品种有26个。
  公司重点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目前已完成首批立项70个品种,确定15家高校和研发公司作为技术服务供应商,建立上海医药参比制剂采购商库,确定32个意向品种并与上海市十家三甲医院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开展临床试验合作。
  我们认为,未来一个阶段公司工业业务或将维持平稳增长状态。同时,随着公司分销网络向全国的拓展,药房托管等模式的推广,未来工商业联动有望带动工业业务增速提升。
  积极加快医药零售、国际化等方向的战略布局。除医药分销、医药工业两块核心业务外,公司也在积极拓展医药零售、国际化等布局:
  1)医药零售及电商:报告期内,公司医药零售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2.80亿元,同比增长4.30%;毛利率15.88%,同比增0.34个百分点。扣除两项费用后的营业利润率0.26%,同比降1.1个百分点。2016年末公司门店覆盖22个城市,下属品牌连锁零售药房1807家,其中直营店1173家。公司与医疗机构合办药房40家。
  上药云健康不断完善其自主建立的电子处方流转系统,积极扩张对接医疗机构版图,截至2016年底新增电子处方21.7万张,同比增长600%;全国范围内新增对接医院达30家,同比增长1400%,为上药进一步开展创新业务奠定基础。
  公司以DTP特色的医药零售布局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设定的以专业药房、医院合办药房、社会药房三层结构承接外流处方的模式与行业实际需求高度契合。未来随着医药分开趋势的明朗,公司医药零售业务有望成为另一大增长引擎。
  2)国际化:公司2016年与春华合作,对保健品公司Vitaco进行了退市收购,打开了国内大健康市场拓展的通道。瑞舒伐他汀钙片获得FDA的ANDA(美国仿制药申请)批件,盐酸伐昔洛韦原料药及更昔洛韦原料药已通过FDA认证。未来,我们预计公司还会不断有大力度的国际化布局出现。
  盈利预测。从目前的行业态势来看,两票制等系列政策正在对行业产生越来越显著的影响,龙头公司有望显著受益。我们预计公司将持续维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并可能未来一段时间内业绩持续提速。
  我们预计2017-19年分别实现EPS1.37、1.58、1.80元。考虑到目前产业环境下公司可能进一步加速扩张,我们给予公司2017年20倍PE,对应目标价27.4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保控费对行业整体增速形成压力,医药分开相关政策低预期。
增      持
上海证券:主营业务稳健增长布局大健康、中药产业链
摘要:预计17、18年实现EPS为1.34、1.50元,以3月22日收盘价23.00元计算,动态PE分别为17.22倍和15.38倍。同类型可比上市公司17年市盈率中位值为28.94倍,公司市盈率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认为:1)公司医药工业业务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上品种布局丰富,重点品种已立项开展临床试验,具有竞争优势;2)公司分销业务受益于“两票制”,行业集中度向好,市场份额、纯销占比均有望提升;3)公司布局中药产业链、大健康等创新业务,有望成为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点。未来六个月,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主营业务稳健增长布局大健康、中药产业链
发布时间: 来源:上海证券
  公司动态事项
  3月22日,公司发布2016年年度报告。
  事项点评
  收入增长稳健,归母净利润增速略低于收入增速
  公司2016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07.65亿元,同比增长14.45%。其中,医药工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24.16亿元(+5.01%),医药分销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086.18亿元(+15.90%),医药零售业务实现销售收入51.53亿元(+7.47%)。
  公司2016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1.96亿元,同比增长11.10%,略低于收入端增速,主要原因是毛利率水平小幅下降。公司期间费用率为8.46%,同比下降0.21%,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02%、2.95%、0.49%,同比分别下降0.05%、0.11%、0.05%。
  医药工业业务毛利率小幅上升,重点推进一致性评价
  工业方面,医药工业业务的毛利率为51.57%(+1.85pp),公司实施重点产品聚焦战略,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为69.20亿元,同比增长3.67%,占公司医药工业收入的比例为55.73%,重点产品毛利率为68.69%,同比增长1.15个百分点。公司重点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根据CFDA最新发布的2018年前必须完成一致性评价的289个仿制药品种目录,公司涉及156个品种,公司计划开展90个产品的一致性评价,目前已完成首批立项70个品种,其中21个品种为289目录外品种。
  公司确定15家高校和研发公司作为技术服务供应商,确定32个意向品种并与上海市十家三甲医院签订战略协议开展临床试验合作。我们认为:1)公司医药工业业务收入占比为9.8%,毛利占比为47.0%,毛利占比较高,与医药分销业务接近;2)公司推行重点产品聚焦战略,重点产品毛利率水平较高且收入占比大,带动医药工业业务毛利率稳中有升,有利于公司利润端稳定增长;3)公司高度重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与十家上海三甲医院签订战略联盟进行临床试验,具有先发优势,在289目录的基础上布局289目录外的小品种,产品储备丰富。
  分销业务持续扩张,加强终端覆盖能力
  医药分销业务方面,公司2016年新进入云南、黑龙江两省,通过控股子公司直接覆盖的省市数量从18个扩大到20个,覆盖医疗机构为25,139家(+19.88%)。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全国规模第三的医药商业公司,未来将持续受益于“两票制”,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加速并购优质的区域型商业公司,另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将传统的调拨业务向纯销业务转变,提高纯销业务占比,盈利能力增强。公司2016年医药分销业务的毛利率为5.89%(-0.13pp),小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并购标的的毛利率水平较低。
  医药零售业务方面,公司拥有连锁药房1,807家,其中直营店1,173家,与医疗机构合办药房40家,其中2016年新增11家。医药电商方面,上药云健康已完成A+轮融资,注册资本增加至13.33亿元,不断完善电子处方流转系统,截至2016年底新增电子处方21.7万张,同比增长600%,为承接处方外流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
  未来六个月内,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预计17、18年实现EPS为1.34、1.50元,以3月22日收盘价23.00元计算,动态PE分别为17.22倍和15.38倍。同类型可比上市公司17年市盈率中位值为28.94倍,公司市盈率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认为:1)公司医药工业业务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上品种布局丰富,重点品种已立项开展临床试验,具有竞争优势;2)公司分销业务受益于“两票制”,行业集中度向好,市场份额、纯销占比均有望提升;3)公司布局中药产业链、大健康等创新业务,有望成为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点。未来六个月,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的涨跌幅度相对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
买 入/推 荐
相对大盘涨幅大于10%
增 持/谨慎推荐
相对大盘涨幅在5%~10%之间
中 性/持 有
相对大盘涨幅在-5%~5%之间
减 持/卖 出
相对大盘涨幅小于-5%
注:以上为一般划分准则,具体评级请参考对应研究报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6月01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