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短期保险产品停售停售真的吗

您现在的位置:
银行短期保险停售真的吗?银行保险产品的5年10年期产品成主流(3)
  险企积极开发新产品应对新规
  除禁止销售中短存续期产品外,险企在10月1日会再迎来一次大考。根据134号文的要求,10月1日之后,万能型保险产品、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险费,灵活调整保险金额等功能。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
  这意味着,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据记者了解,从当前销售来看,包括2016年全年、2017年一季度以及当前销售的都有附加险设计形式的产品。政策出台后,大部分保险公司的产品都需要调整产品策略。例如工银安盛&工银安盛人寿鑫丰年保障计划(2017版)&、中国人寿&国寿鑫福宝年金保险&、太平人寿&太平财富稳盈年金保险&、华夏人寿&华夏富贵竹等。
  &134文对险企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是不能附加万能险和5年返还的要求,市场上在售的很多中小型险企的产品都是不合格的,大型老牌险企也有一些这类产品。&上述险企内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对中小型险企而言,银保渠道一直都是主打,一方面可以快速做大业务,另一方面可以节省成本。而在银保渠道里,偏理财的产品占了大部分,如今限制了这一类业务,冲击在所难免,甚至有一段时间都面临着无产品可售的尴尬。
  上述险企内部工作人员表示,&主要原因还是保障型业务不太好做,在所有渠道中,个险是最难做的,尤其是健康和重疾等保险产品,产品设计比较复杂,通过银保渠道很难获得较好的销售情况,必须要代理人去做,但作为中小型或新兴的保险机构,培养稳定的代理人团队需要时间,没有七八年甚至十年时间,很难培养出自己稳定的团队。&
  面对系列监管政策,险企不得不开始开始主动转型应对。从去年3月第一条新规发布开始,中小型险企就开始针对各自的特点来开发新产品、推动新业务。
  &不转不行,不转就不能发展。我们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某险企精算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险企必须这么做:一方面是防风险、回归保障,当下的环境确实很严峻;一方面也是为了发展,因为不转型就不达标,不达标就会被限制业务和开设分支机构,业务就发展不起来,&不管是从监管、市场环境、公司发展来说,转型都是必须要走的路。&
  而在转型过程中,各家险企的路数也是不一样的。以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为代表的老牌险企,主要是大力发展长期期缴业务和保障型产品,甩掉见效快但不利于长期发展的趸交业务,建立续期拉动增长模式;对于中小型险企来说,则主要是结合自身条件,开发&物美价廉&的健康险、定期寿险等产品,并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传播,以渤海人寿为例,其以&定期寿险&作为业务转型突破口,也是在近期推出了渤海人寿优选定期寿险,主打投保简易、选择灵活、低费率、高保障等特点。
  &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但相对于大公司,中小型险企转型会稍微难一些。&中国人寿再保险总经理田美攀表示,在转型过程中,大公司还是有基础的,代理人和渠道都相对完善,只需调整业务就行。中小型险企则需循序渐进,结合自身特色去开拓业务和建设渠道,做到精准营销。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财
理财产品专区
48小时排行《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最严“银保新规”本月实施 银行卖保险不再主动“忽悠”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明明是去银行存款,最后却拿了张保单回来,这种情况不少老年人都碰到过。从本月开始,保监会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实施。记者昨天探访部分银行网点发现,大多银行不再主动推荐银保产品。
原标题:最严“银保新规”本月实施 银行卖保险不再主动“忽悠”
明明是去银行存款,最后却拿了张保单回来,这种情况不少老年人都碰到过。从本月开始,保监会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实施。记者昨天探访部分银行网点发现,大多银行不再主动推荐银保产品。销售误导现象减少昨天下午,记者探访了合肥政务区几家银行网点,保险产品的宣传小册子都摆放在大厅内。记者在农业银行合肥天鹅湖支行的“农银爱自由两全保险”的宣传册上仍然看到,上面列明的犹豫期为10天,而非15天。当记者表示想咨询保险产品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现在网点没有人可以解答,并给了记者一个号码,称可以拨打农银人寿的工作人员号码咨询。按照《通知》,保险销售人员向消费者出示的文件上需明确告知风险提示语,包括分红保险、万能保险和投资连结保险等都要告知客户,红利分配、投资收益等是不确定的。这都是为了让“忽悠”无所遁形。记者在多家银行发现,新印制保险投保单上都看到显眼的风险提示语。在徽商银行合肥天鹅湖支行,记者只看到徽商银行推出的“银保通业务”的宣传单页,工作人员称另外还有一家合作的保险公司通过该行在销售保险产品,听说记者对保险产品感兴趣,这位工作人员并不热衷于推销保险产品,反而说:“我倒不怎么建议你买保险。”上述银行网点负责人表示,由于《通知》刚刚实施,所以监管较为严格,没有发现误导现象,但不排除有银行多网点存在销售人员对新规不了解,或保险公司对销售人员培训不够情况,还是存在销售误导的隐患。犹豫期延长影响小所谓“犹豫期”,指的是投保人在收到保险合同的一定期限内,如不同意保险合同内容,可以提交申请并获得全额退保的期限规定。换言之,如果有客户被“忽悠”而购买了某种保险,回家后觉得不对,在一定时间内仍有反悔的权利。根据《通知》,原本10天的犹豫期被延长至15天,并明确规定,投保人在此期间退保,保险公司只能收取10元工本费。不过,也有市民担心,虽然规定进行了调整,但实际效果未必会十分明显。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投保者都是在签订合同几年后取款时,才发现自己的存单变成了保单。据悉,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通知》还对扣费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在划扣首期保费24小时内,或未划扣首期保费的在承保24小时内,以保险公司的名义,向投保人的手机发送提示短信。提示短信应当通俗、简练,便于投保人阅读和理解。”这样的规定,都是为了尽量避免客户被误导而错买了保险产品。业内人士表示,犹豫期延长5天,对银行和保险公司影响不是很大,“只要和客户讲清楚,让他们了解内容,不要有被&忽悠&的感觉就行了。” 驻点限制加剧竞争“新规规定一家银行网点每个会计年度内只能和3家保险公司合作,这对险企影响很大。”合肥华夏保险银保业务负责人陈力表示,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些网点覆盖面较大的保险公司,“网点总数可能有所下降,从全面趋向于区域化,业务肯定会受到影响。”陈力认为,之前规定一银行网点原则上只能代理3家保险公司产品,但并没有规定期限,也就是银行可以更灵活地更换保险公司产品,保险公司也有更多的机会与银行达成合作协议。但新的规定会导致一个问题,”比如一家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在第一年中可能就不能从事银保业务,因为3个名额可能分配完毕”。“3个名额中,如农行、交行、中邮等银行首先肯定会给自己留个名额,其次一个名额会给产险。”陈力认为合肥20多家开展银保业务的险企就只能争夺最后一个名额,“竞争非常激烈”。按照新规定,每一会计年度网点资源都会重新进行分配,合肥阳光保险银保业务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没有一劳永逸,竞争时刻都在,“一家保险公司没有抢到银行网点,或原来的银行网点被其他保险公司抢占,业务就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应对方面,陈力表示目前正在对新规进行学习和研究,还没有具体措施出台,“但方向上,会对三年期以下的产品进行调整或停售,加大对于保障型产品的开发和研究”。(陈丽卿、杨俊)标签:银行存款 银监会 保险业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24531
播放数:211435
播放数:104787
播放数:229996
48小时点击排行中短期银保产品停售 部分资金转投银行理财
[导读]:多数寿险公司的确已经暂停销售存续期为一年的保险产品。这意味着,此前通过银保渠道销售的大量中短期保险产品到期后,面临无同类产品转保的问题。作为代理销售渠道的银行,为留住客户资金,正想办法应对。
  近日,不少去年购买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的客户向记者表示,自己的保单合约马上到期,但是却找不到同样的产品转保。
  原来,前不久中国保监会对中短存续期业务再次收紧,明确公司存在中短存续期产品季度规模保费收入占当季总规模保费收入比例高于50%的,一年内不予批准其新设分支机构;同时,日以后开业的人身险公司一年内应开展普通型人身险业务,开业满一年后根据公司经营管理能力逐步开展其他类型业务。
  有分析人士称,这是针对前一阶段部分保险公司利用销售产品快速吸金、再作高风险投资等问题,监管层采取的相关举措,旨在防范金融风险。
  &目前,银行正在调整相关业务,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停止销售后,我们已经提供了364天的银行理财产品对应承接。&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北京分行一位客户经理向记者表示,同时该行会向客户推荐一些具备长期保障特性,而且收益率也不错的产品。
  &除了提供年化收益率不错的银行理财产品外,我们也会提供一些长期保险理财产品,还有基金等,帮助客户办理转保业务。&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说。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初开始,监管部门就对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实行了严控措施。因此,客户也更加倾向购买银行理财、年金保险或是定期大额存单等产品。
  此外,一位理财专家建议,广大投资者在转保时,第一,要谨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第二,要多考虑一些长期理财产品,其收益率也相对比较稳妥;第三,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及相关风险提示,在通过风险承受能力测试的基础上,选择购买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
更多精彩尽在保险理财频道
的更多内容
本周精彩推荐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平安健康险险种都有哪些?
·消费型健康险哪个好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员工待遇怎么
·事业单位医疗保险政策
·健康无忧青少年c款介绍
·平安附加无忧意外医疗A和B啥区
·综合医疗保险
·商业医疗保险一年交多少钱?
·哪家的商业医疗保险比较好?
·辞职后能否只缴纳医疗保险不交社
·住院医保卡怎么报销
·健康保险案例分析
·平安保险什么情况下能享受无忧意
·养老保险可转移接续 医疗保险可
·银保产品收益率低 紧急叫停银保驻点销售
·万能险或将停售之谜 保监会叫停高调炒作
·多银行停售部分保险理财 3000亿投资型财险成监管重点
·万能险迎来停售潮 监管叫停险企借机炒作
·万能险迎来停售潮 监管叫停险企借机炒作
·公司面临分红压力 万能险遭遇集中停售
·平安将停售部分万能险 万能险结算利率变数多
·万能险停售原因 难挡加息与新规双重压力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保险理财关注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险产品停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