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国家审计注重工资总额和福利费纳入工资总额

  用人单位容易将属于工资总额的15个科目理解为不属于工资总额,如果被审计出来,必然承担补缴的义务,所以请同学们注意看了:  
(1) 由单位给职工个人实报实销的费用(如电话费、服装费等)如何统计??  
答:由单位给职工个人实报实销的职工个人家庭使用的固定电话话费和职工个人使用的BB机、手机费(工作除外)、职工个人购买的服装费(不包括工作服)等各种费用,其实质为岗位津贴或补贴,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2) 单位一次性发放或按月发放的旅游费、保险费、餐费、过节费、劳务费等,是否应统计为工资??   
答:单位以各种名义发放的现金和实物,只要属于劳动报酬性质并且现行统计制度未明确规定不统计为工资的都应作为工资总额统计。?  
(3) 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代缴的养老统筹、失业保险、大病统筹、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等是否应计入工资?  
答: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代缴的社会保险费、所得税、住房公积金以及其他各类扣款都应计入工资统计。?      
(4) 单位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公积金、补充医疗保险、储蓄性保险及其他各种商业性保险如何统计??   
答:单位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公积金和补充医疗保险暂不作工资总额统计,单位为职工购买的其他各种商业性保险其性质为劳动报酬,不论以何种形式发到职工手里的均应计入工资统计。?  
(5) 职工个人应交纳的养老金、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各项费用,现由单位直接为其代为缴纳(不扣工资),是否应计入工资?  
答:应由职工个人自己缴纳的各种费用,不论以何种形式缴纳,均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6) 职工不休假补贴如何统计??  
答:有些地区为不休假的职工发放一定的现金或补贴,其性质为劳动报酬,应计入工资统计。?      
(7) 试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经营者工资如何统计??  
答:试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经营者,其工资正常发放部分和年终结算后补发的部分属劳动报酬性质,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8) 以下属单位的名义发放的现金或实物应如何统计??  
答:以下属单位的名义给本单位职工发放的现金或实物,无论是否计入本单位财务帐目都应统计为本单位职工的工资。?  
(9) 以工会名义发放的现金和实物应如何统计??  
答:以工会的名义发放的现金和实物,除现行制度规定不应计入工资的劳保福利费和劳动保护费项目外,都应计入工资统计。?  
(10) 一次性买断工龄所支付给职工的费用应如何统计??  
答:一次性买断工龄所支付给职工的费用从性质上说属于保障性质而非劳动报酬性质,因此,不应统计为工资。    
(11) 房改一次性补贴和按月发放的补贴是否应统计为工资??  
答:由于各地房改政策不尽相同,应区别对待。如果该项补贴为专款专用应不作为工资统计。如由职工自行支配则应统计为工资。?  
(12)“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即离岗职工的生活费应如何统计??  
答:无论资金来源只要是通过企业、事业和机关发放的,都应统计在生活费中。    
(13)讲课费如何统计??  
答: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和职工工资总额统计的有关定义,劳动报酬和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或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因此,各单位发给本单位从业人员或在岗职工的讲课费均应统计为劳动报酬或工资总额。      
(14)误餐费与伙食补贴如何划分?  
答:误餐补贴是指对因公外出,需要在餐馆就餐的职工给予补助,是属于差旅费性质的补贴,不计入工资总额。除此以外,各单位发给职工的伙食性补贴,不论以何种名义发放,不论经费来源,不论以何种形式发放的,一律计入工资统计。  
(15)企业销售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差旅费等费用都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其工资如何统计?  
答:企业销售人员的工资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应计入工资总额。其他福利费、差旅费在现行制度规定外的,一律纳入工资总额统计。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总额统计
  very good, it can help me ,thanks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财务报表 |
科目汇总表 |
记账凭证 |
零基础入门
职业规划 |
零基础入门 |
巧学实操分录 |
凭证装订 |
我要学出纳
理论入门 |
实务操作 |
会计从业证
会计基础 |
财经法规 |
初级会计职称 |
中级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财务成本管理 |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
银行贷款 |
财务分析 |
财务管理 |
Office软件
您此时的心情
考试没考好
该页面不存在或已被删除!
该页面似乎已经被删除,或者已被学堂遗忘。
请确认您的来源链接是否正确?课程、班级是否存在?
今日直播课()审计署:7央企超发工资和福利费等11.61亿|审计署|央企|福利费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审计署:7央企超发工资和福利费等11.61亿
  新京报讯 (记者王姝)昨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审计发现91.4亿元资金未收缴入库。
  其中包括国家发改委委托所属企业管理的20年前已取消的国家轿车零部件横向配套基金本金和清收款(含资产)10.26亿元,此外,还有财政部参股的创业投资基金收益1.38亿元;财政部同意从受托处置资产收入中留用的委托手续费和超收奖励79.52亿元,电网经营企业从农网还贷资金收入中留用的手续费2400万元,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112起案件系“串案”“窝案”
  报告指出,通过审计共发现并移送涉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314起,涉及1100多人,“这些案件主要发生在行政管理权或审批权集中、掌握重要国有资产资源的部门和单位”。
  314起案件呈现群体性腐败突出、“代理”作案新特征。112起(占35.7%)是“串案”、“窝案”,涉及760多人,其中31起案件有主犯的近亲属参与;作案手段隐蔽,80多起发生在股权转让、招投标、资格申请、投融资等业务中,一些涉案人有意培植利益关联方“代理”作案,如将原可按正常程序开展的行政审批等事项,指定中介方介入协助,从中介方获得利益回流。
  而且,314起案件还透视出权钱交易收益远期化新变化,如有的在位时只“帮忙”不收礼,待离职后再兑现,有的将部分违法所得投入公益事业树立“道德”形象,或谋求政治地位。
  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3900多亿
  报告指出,去年审计报告指出的问题,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部署整改,整改后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等3900多亿元,纠正违规征地用地50多万亩,制定完善制度1900多项;审计署发现的175起涉嫌违法违纪案件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后,已有1200多人被依法依纪处理。
  报告多处点名“曝光”违规单位
  对比过去两年的审计报告,昨日的报告字数最多,达13268字,较前年多出近2000字。梳理发现,除了中央单位部门,对于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违规情形,此前各年度报告很少点名通报,但昨日的报告,通报问题时多处点名通报“举例说明”。
  例如审计发现,“一些地方政府自行出台招商引资财税优惠政策,部分财政资金投向不符合相关规定”,报告举例:辽宁省和大连市向大连海昌集团有限公司和锐阳(大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拨付的支持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补贴2.68亿元,实际用于收购法国的14个葡萄酒庄园。
  “点名通报,更能发挥审计的震慑作用,督促整改”,审计署特约审计员、湖北审计局副局长叶青对新京报记者说,昨日的报告字数增多,一方面原因就在于大量实名通报的违规实例。
  叶青认为,本月初至昨日,审计署已接连发出了对11家央企的审计报告、对3个金融机构的审计报告,“2003年、2004年曾有一次审计风暴,引发国内外关注。在十八大后反腐全面提速的大背景下,今年则相当于一次审计飓风”。
  ■ 焦点
  审计1 中央财政
  证监保监预算超标安排福利
  中央财政管理审计结果显示,批复的部门预算中个别事项不合规,如批复的证监会、保监会、社保基金会部门预算中,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4%安排职工福利费,超过中央在京部门标准;资金分配中超范围、超标准,如国家发改委在“重点节能工程”专项中,超范围安排地方发展改革等部门车辆购置补助2.18亿元。
  此外,资金申报中虚报冒领,“成品油价格补助”等6个专项资金有18.59亿元被骗取套取。
  其骗取套取专项资金的手段,除了虚构项目、伪造资料,公职人员与“外人”内外勾结,报告特意提到,一些主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出于地方或部门利益,审核把关不严,有的甚至默许弄虚作假行为,如滨州、新泰、宁阳的交通运输局默许当地3家公共汽车公司虚报车辆和运营里程,2010年至2013年骗取成品油价格补助1.06亿元。
  报告还提到了社保基金会投资管理的审计结果:“社保基金自营指数化投资出现亏损,信托贷款和协议存款业务中存在中间人借机牟利问题。同时,2009年以来,社保基金会未按规定对所持6只股票计提减值准备,致使当期收益虚增103.02亿元”。
  审计2 政府性债务
  9省8.21亿逾期未还
  去年年中,审计署启动了全国各级政府的政府性债务审计,审计结果此前已发布,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256.49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504.56亿元。
  报告指出,上述审计后,审计署跟踪审计了中央政府性债务制度建设情况,以及2013年6月底以来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变化情况。
  跟踪审计结果表明,审计的9个省本级和9个市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增长3.79%,比2013年前6个月平均增速下降7个百分点。
  但跟踪审计发现,省本级债务借新还旧数额较大,2013年6月底至今年3月底,9个省本级为偿还到期债务举借新债579.31亿元,但仍有8.21亿元逾期未还。
  而且,个别地方债务举借和使用不规范,2013年6月底以来,4个市本级违规由政府担保或不合规抵押融资157亿元,违反合同约定将108.62亿元债务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或其他项目建设等。此外,4个省市本级还通过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私募债等新方式举债69亿元。
  审计3 国有金融机构
  千亿贷款投向国家禁入领域
  报告通报了对等8家银行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金融机构的审计结果。
  跟踪审计8家银行贷款投放情况发现,有3749.88亿元贷款通过同业合作、基金理财等类信贷业务,投向国家限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房地产企业。还有的企业通过贷款“空转”套利,抽查25家黄金加工企业2012年以来虚构贸易背景,进行跨境、跨币种循环滚动贷款累计944亿元,套取汇差和利差9亿多元。
  审计同时发现违规经营问题仍较突出,如3家金融机构违规放贷或办理票据业务、掩盖不良贷款等问题183.34亿元;虚增中间业务收入、账外存放资金等财务违规问题34.98亿元;12个形成损失或面临损失风险的境外投资项目存在管理人员失察、投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此外,审计还发现涉嫌利用互联网金融等进行非法集资、网络诈骗案件11起,涉及金额800多亿元。
  针对上述审计发现的问题,相关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制定完善制度及工作流程211项,整改违规问题金额200.89亿元,处理844人次。
  审计4 国有企业
  7央企超发福利11亿
  对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天然气集团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等11户央企的审计结果表明,7户企业违规超提或超发工资、住房公积金和福利费等11.61亿元。
  审计还发现,由于重大事项决策不规范,违反“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缺乏可行性研究论证以及决策内容不符合规定等,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134.68亿元。报告举例称,“如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油气开发、并购重组、国有资产处置等过程中,一些企业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违规决策,甚至与民营企业或个人串通牟取私利,严重损害国有权益”。
  此外,11户企业2012年收入、利润和资产不实金额分别为73.37亿元、56.67亿元和88.44亿元;2460项大宗物资采购和781个工程建设项目没有公开招标,涉及金额1120亿元。
  对于上述问题,相关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194项,补缴税款和挽回损失34.74亿元,并处理了190名责任人员。
  本组稿件/新京报记者 王姝
(原标题:审计署:91.4亿资金未收缴入库)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利费算工资总额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