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子公司算央企吗创造的GDP算到地址所在地吗

简介:中国“央企”的由来、定义、类型、行业地位、社会责任与义务[][楼主]&作者:
&发表时间: 12:11
&&&&&&点击:1497次
简介:中国&央企&的由来、定义、类型、行业地位、社会责任与义务 &&一、概念&中国&中央企业&,简称央企,是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企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英语: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SASAC),简称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于200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国资委的监管范围是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国有企业,或称&国营事业&或&国营企业&。国际惯例中,国有资产投资或持股超过50%的企业,即为&国有企业&。&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仅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中国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中国政府多次将&政企分开&作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在理论上试图将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的影响力简化为&出资人&,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资产和回报。&二、分类&广义的中国中央企业,包括以下三个类型:   &&&&&&&& (一)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的企业,从经济作用上分为提供公共产品的,例如军工、电信、电力、水务;提供自然垄断产品的,例如石油、天然气、矿产;提供竞争性产品的,例如一般工业、建筑、贸易等。 &&&&&&&& (二)是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管理的企业,属于金融行业。  &&&&&&&& (三)是由国务院其他部门或群众团体管理的企业,属于烟草、黄金、铁路客货运、港口、机场、广播、电视、文化、出版等行业。   &在中国,&中央企业&通常指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企业。&三、中国&中央企业&(或集团)的名称&截止日,中国共有&央企&122家,它们分别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鞍钢集团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节能投资公司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商企业集团公司 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星集团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中国工艺(集团)公司 中国盐业总公司 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南车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珠海振戎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彩虹集团公司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华侨城集团公司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四、中央企业数量的调整变化&在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之初,国务院&国资委&所管理的央企数量是196家,经过重组,至2006年年末,减少至161家。中国国家的注资、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融资、债转股、中央储备金、贴息贷款,国家花了2万多个亿----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2006年,中国央企实现利润超过1万亿,这其中,利润超过一百亿元的央企有19家,另外有19家企业进入了财富杂志公布的500强,比2003年增加了10家。&到2008年,在中国国有企业创造的利润当中,央企占到80%。到2008年11月,中国&中央企业&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76万亿元。&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公告称,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并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调整为138户。&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并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并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8户调整为136户。   &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实行联合重组。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6户调整为135户。   &日,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工商变更登记,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日,经报国务院批准,长沙矿冶研究院和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并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5户调整为132户。   &国资委日发布消息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并入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2户调整为131户。   &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并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远东国际贸易总公司并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1户调整为129户。   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包装总公司并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29户调整为128户。   &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合并重组。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28户调整为127户。   &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整体并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27户调整为126户。   &日,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自日起更名为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原名称终止使用。   &日,经报国务院批准,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实行联合重组。重组后,新设立鞍钢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对其履行出资人职责;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均作为鞍钢集团公司的全资子企业,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26户调整为125户。   &日,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整体并入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25户调整为123户。&五、社会各界对央企的诸多质疑&1、中国央企对众多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享有独占、垄断地位,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倾斜,这不仅限制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更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例如,&中国石油&的国内原油产量占全国的57%,天然气国内年产量占全国的80%,炼化产品占据了全国4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移动&控制着4.57亿户的移动通讯。中国央企垄断了亿万中国百姓的生活必需品,这被视为是很多央企每年赚取巨额利润的原因所在。   &2、中国央企的脱困,并非源于央企的管理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是把中国百姓的钱填进了国企的经营开支,就是由全体中国公民买单。此外,中国国有公共资产的&资本化&,也被专家看作是央企近年加速发展的秘密所在。   &3、占有社会资源60%以上的中国国有单位,每年对GDP增长的贡献不足30%,吸纳的劳动力不到20%。而占有资源不到40%的非国有经济,其创造的GDP增长近70%,吸纳的劳动力更是在80%以上。由此可见,中国央企对中国社会所作的贡献,与它们占有的社会资源、享受的各种政策优势地位相比,并不相称;恰恰相反,实际上,中国央企利润的80%以上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通、中移动、中电信等数十家国有垄断企业。&六、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革,从央企开始&从2011年起,将5个中央部门(单位)和2个企业集团所属共1631户企业纳入中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并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中国央企向国家上缴的国有资本收益,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红利&。&专家认为,央企上缴红利比例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也有利于规范中国央企经营,抑制央企盲目投资。在收取比例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建议,央企垄断性企业上交红利比例应由原来的10%提高到15%-25%,央企竞争性企业由过去的5%提高到10%。&还有专家建议,对于暴利行业应该加大分红比例。对于微利、或亏损企业,则减少分红和税收,保障一线工人的工资和福利,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表示&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就是要把蛋糕重新划分,从央企开始也是理所当然。& 事实上,与中国央企实现的利润总额相比,当前,中国央企上缴的红利依然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央企红利上缴比例偏低,留下来的利润太多,一些央企员工待遇又太高,致使老百姓意见很大。提高央企红利上缴比例,有利于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近年来,央企高管天价薪酬、垄断企业高工资、高福利、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差距过大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按照现行规定,中国&中央企业&的税后利润收取,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具有资源垄断性特征的行业企业,收取比例为10%;第二类为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性行业企业,收取比例为5%;第三类为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中国储备棉总公司等政策性公司,暂不收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七个垄断行业有2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则占全国职工年工资总额的55%。 &缩小行业收入差别,除了抑制部分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还需要降低垄断行业的准入门槛,积极引入市场竞争;对于垄断行业的收入和福利总额,应该制定适当上限。同时,必须制定&针对垄断行业利润征收更高比例税收&的法律与政策。&另外,中国&央企&的红利应该用于补充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保基金。&-------------------------------------------------------------------------------------------------------------------------------------------------------------------------------------------------------------------------------------本帖地址:/emas/msgview-7443.html[]
&&简捷回复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版权所有 &&央企跻身到世界500强这为体制内一些人志得意满的资本——水云间5776_股票大学
央企跻身到世界500强这为体制内一些人志得意满的资本——水云间5776_股票大学
央企跻身到世界500强这为体制内一些人志得意满的资本——水云间5776_股票大学
水云间ASI的:
积分:--分
访问:--次
排名:--名
央企跻身到世界500强这为体制内一些人志得意满的资本
近日,中国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2009年总体运行报告中指出,保持增值的央企有119家,占92.2%。2009年央企缴纳税金总额达到1.14万亿元人民币。从10年前的奄奄一息到现在的巨兽,央企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又是什么原因使央企有如此的巨变?央企的迅猛发展会对国民企业和中国的老百姓产生什么样的深远影响?央企全称是中央企业,这个概念是过去那种大、中型国营企业的延续,在2003年这个概念具体化了。2003年的时候,在国务院立了一个部委即国家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底下当时分了196家大的,直接归中央所属的企业,那群企业就被狭义的称为央企。当时定的计划就是196家,它们决定对这196家继续进行整合,希望到2010年,就是今年年底缩减、整合到100家左右。目前还有4个月到年底,还有大概125家。就是从7年前的196家整合到125家。有人说可能下半年还有大量的企业整合,最后实现100家整个央企这样一个概念。中共执政以后实行计划经济,一切都是国有,事实上一切都是党有。但是这个结果并不好,大概在1998年的时候出台了一系列指标,当时2/3国营企业都是在亏损的。所有的企业亏损和营利的钱加在一块儿,一年几乎什么都没赚,当时大陆背了很多的包袱,发现把所有的国营企业都抓在手里也赚不到任何的钱,对中国的经济也控制不了什么。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认为,不用抓住袜子也要国企管,水龙头也要国企生产,只要抓住国家命脉的上游企业,能源、信息、通讯、电力等等这样的企业,下游企业就只是附属物,总是靠国企生存的,就等于抓住中国整个命脉了。基于这样的思维,实现了大量的国有资产转换成私人企业。当时国有资产流失得很厉害,大批官员通过国有资产转换成私有股份制的过程,赚了一大笔。但是对于执政党本身却没有损失,这个过程中它把很多中小型企业抛掉了,同时它把大的一些,当时都是直属部的,甚至有一些直接是部转的,比如现在珠江其中之一的核工业的集团公司,就是当时的二机部、核工业部,和其它的一些大公司合转起来的,这是正部级的。搞了很多大企业的合并,形成这一百多家企业;以这一百多家相关国家最重要的,国家安全的部门,和最重要的一些所谓民生的部门,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移动这样的企业,并成了一个一百多家企业。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抛掉它作为负担的中小企业,留下能让它一手抓得住的,又能控制中国经济所有方方面面的企业,使得它能更加便利的控制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人们注意到的一个现象,是这个央企在2003年有了概念之后,发展非常迅猛。数据显示:2009年跻身在《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企业,央企已经占到了30位。回到2003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央企只有9个央企跻身到世界500强。这一个消息曾成为体制内一些人志得意满的资本,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这么强大了,非常自豪。其实,这本身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首先是,把100个企业合在一块成1个企业,那当然这个企业总体来说规模就大了。整个销售额的总量,按500强的标准可能就排进了500强。现在中国500强的有30家企业是央企,而且中国进入500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处于央企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兼并所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它自身的发展,至少,它自身的发展本身不是主要贡献的地方。其次,国家在政治上给予这些企业以垄断地位,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中国银行等这样的企业,它们这两年是发展的很快,进入了国际500强这样的行列;但事实上它们不是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而是靠政策的倾斜,靠国家资源的垄断。比如说中石油,拥有中国主要的石油资源,而所缴纳的资源税也极低的,几乎形同白给。同时,法律又规定,比如说电信业这样的企业,在中国是央企垄断营运的权力。这个“发展”过程,是资源白给并赋予垄断地位,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财富。当然,民主国家也有政府垄断的行业,比如美国的邮电,美国政府明文规定个人邮电只能由美国邮电这个部门来处理;也就是说美国邮电的系统是和中国的央企有类似的性质。但美国邮电就一条规定,每年大约折合的价值是450亿美元。就是说垄断权力本身就是一个价值。然而中国的央企,不仅法律上给它垄断的地位、而且法律上给它以廉价甚至是白给的资源,所以说它的发展就是必然的。表面上,在短短的7年里就有27家央企一下跻身到500强,好像是一个成绩,但事实上它是由简单的兼并的累加的果,同时也有硬性的国家投入、国家让利的扶植与催生。从根本上讲,这些企业没有一个是靠创新、靠自己经营硬拼实打而进入国际500强。从本质上来说,国企永远都是国家的——实际上是官僚集团的,赚了是就是它们自己的,赔了则要国家的“主人”——老百姓垫钱。因此,中国银行贷款优先贷给国企成为永远的利好,因为银行贷给国企不用担心钱拿不回来。其实,国企的迅猛发展,即从奄奄一息的病猴壮大成一个张牙舞爪的巨兽,对其它的国民的企业,不仅很不公平,对中国整个经济的作用,也是负面的。中国国企占有了中国绝大部分资源,就是整个原始资源如矿藏、油田等也大概占了60%。但是它实质上创造的GDP仅仅只是整个生产的30%。而另外的是70%,是由相应的非国企、央企创造。而更可怕的,是解决就业的问题,完全国家没有投入反而在很多政策、法规、措施上给予压制的民间企业,解决中国70%的就业问题;而整个央企拥有国家全力的投入和资源垄断、政策倾斜,但仅仅解决中国20%不到的就业。从社会效益上来说,国企、央企事实上对社会效益是失败的。同时,因为它有垄断地位,确确实实地对其它企业产生很大的制约因素。现在,整个中国的通讯,不管是手机,还是互联网,其实都出现了价格比国际贵,性能比国际差。比如有人评估说中国的互联网,就是宽带网实际上是韩国的6倍价格,而速度只有韩国的1/6。国企除了对其它企业的负面影响外,对中国的老百姓也没有带来任何利益。最近这几年,每逢中国官媒报道说中石油成为亚洲第一赚钱的公司,或者有国企又进入500强,老百姓骂声不断。为什么?因为老百姓充分的体会到,整个这些国企、央企,并不像很多别的500强的跨国企业在世界赚钱,事实上它唯一赚钱的地方是在中国。换句话说,它赚的钱其实是从老百姓腰包赚出来的。在民主国家如美国邮电这样的国企,法律规定要求它不许谋利的,是自负盈亏,叫作自负盈亏但不许牟利。美国邮电过去30多年一直是在亏损的,最近这两年赚了一点钱,但每年都得解释,为什么会盈了一点利。因为美国的民众都知道,既然国家扶植、国家给予垄断地位,所以国企赚的所有钱,其实都是拿老百姓的钱,这个过程就好像是另一种税收一样。而在中国也同样,国有企业整个营业额达到几十亿、达到十万亿人民币这么高的数字,其实都是拿老百姓的钱,它利润8千亿其实也非真正的利润,而是事实上的对民众的另类税收。国企、央企的利润,都是来自于压榨老百姓。是国有企业在这种高额利润下,实际上对老百姓不光是油价高、电话费贵,对老百姓其他的生活,比如央企的房地产,因为它从银行拿巨额的低利息贷款以圈地抬价,再一次盘剥民众。仅仅今年在国务院连续控制房价的政策推行过程中,三个“地王”都是央企搞出来的。整个房地产价格上涨,被它们人为地推上去。尽管国企、央企纷纷进入世界500强,创造了天大的利润,但这些和老百姓无缘。官僚们宁愿将钱存进美国银行,购买日本国债,对老百姓的福利并不舍得多花一文钱。上述种种,不管是从国企央企的自身发展来看,还是从它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影响来说,抑或对老百姓方方面面的民生来说,它们仅仅都只是官僚集团的一个特殊的控制中国经济的工具,事实上已经成为一头吞噬中国自由经济、盘剥老百姓的怪兽,不仅不值得骄傲和自豪,反而是中国特色的一种羞耻。按照政府自己的话说,发展央企是要创立自己自主的品牌,同时也增加国际的竞争力。但事实证明,它是一种独裁经济的品牌,除了针对中国老百姓外,在国际上只会被鄙视和抛弃,更遑论去进行什么竞争了。有人指出,目前中国的“三进三退”是历史的反动。所谓“三进三退” 是指:国进民退、官权进民权退、官治(所谓的人治)进法治退。其中所谓“国进民退”的“国”,就是指国企和央企。尽管官方否认存在着国进民退,但4万亿救市资金和2009年近10万亿信贷绝大多数给了国企和央企,十大行业振兴计划其实是在帮助国企和央企做大做强,钢铁、石化、有色金属、信息、汽车、船舶、航空、装备制造、煤炭、烟草、盐业等行业完全或绝大部分是国企和央企的天下,国有资产从1999年的9万亿元增加为2009年的43万亿元……;种种事实都说明国进民退不是统计部门虚构一下国企、民企产值数据,就能证伪的。国进民退将严重地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实现,越来越多的中国的国企和央企进入了世界500强,与其它国家清一色的私人企业(私有股份制企业)榜上有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将成为中国走上现代化歧途的象征。国进民退也将严重地破坏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形成官僚市场经济、权力市场经济,这样的畸形市场经济催生了特权利益集团,导致了经济低效率、腐败和分配不公,必然遭到民众的怨恨。而与国进民退相伴相生的是官进民退——官权进民权退;官治进法治退。历史教训证明,凡是国企和央企等所谓“国有”强大的地方,必然是破坏法治甚至无法无天的地方。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体制内外的一些所谓“爱国者”无比兴高采烈,自以为崛起和强大了。但是,研究中国经济的外国机构及其专家并不这样以为。比如日,总部位于纽约、全球性的信息服务和新闻传媒私人公司美国彭博发表评论,指出中国的经济资料存在着一些使得投资人产生错觉的假像,实质上中国的经济实力未必有人们想像中的这样强大。彭博通讯社称,实质上,中国经济局势要比投资人想像的要更复杂。该报道称,中国统计GDP的形式与其他国家有差别。它发布GDP的增长率资料,从不会对国民的实际需求进行统计分析。所以中国GDP的统计,并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组成是否正常。如让人无法知道中国的增长是否大部分来自于修建公路、工厂而非国民消费。若果如此,则中国迅速的增长,仅仅只会加剧经济的不平衡。报道从进一步解析指出,中国的内需市场对世界经济的支持其实比人们确信的要少。尽管中国的进口量在过去的10年中有所增加,但是中国所进口的产品当中有约三分之一是还要加工之后再出口到欧美国家。另外三分之一则是日常用品,主要让澳大利亚、巴西、智利和南非等国受益。最后的三分之一,则是从德国进口的涡轮机与日本的挖土机等等的工业器具,只有这一部分才能真正使世界经济受益,但这一部分的进口额在2009年只有4300亿美元,比韩国的3200亿美元并没有多很多。报道评论说,中国面积大但是人口并不富裕,其房市和服务业市场也由于各种原因变动很大。因此中国与世界上的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之下较为特殊,因此那些平常用来分析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资料,对情况异常复杂的中国,不一定适用。上述报道的分析,其实也可以用于对中国国企、央企的分析。但等到中国经济陷入崩盘的境地时,我们再来剥开国企、央企的画皮,就为时已晚。
您的发言信息按有关规定都会存档,您须为所发表言论的后果负责,请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为了更好地给网友提供一个合法、有序的交流平台,禁止在东方财富网博客、股吧中招收会员。举报电话:021-
当前字数: 0/1000字
发言用户同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其发言内容负责。任何用户在此发表的内容,均表明该用户主动将该发言信息的著作财产权无偿独家转让给东方财富网所有,并授权东方财富网自行维护权利。
查看对话×
不知道啊啊发生地方撒旦阿飞岁的
不知道啊啊发生地方撒旦阿飞岁的
,欢迎留言&退出
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面版权所有:
晋ICP备号-1订阅最新的管理资讯
热点搜索:
热点搜索:
&/&&/&&/&&/&正文
央企的另一种社会责任
&&&由中化方兴保持的北京广渠路15号地&地王&记录刚刚不到三个月就被上海地王刷新。今年终于扬眉吐气。中海地产以70.06亿抢下这块去年以流拍惨淡收场的长风地块。而且价格整整高出北京&地王&记录30亿。
&&& & 北京地王中化方兴&&;
&&&&& 成都地王保利地产&&央企;
&&&&& 上海地王金地集团&&央企;
&&&& &杭州地王浙江商博&&央企;
&&&& &今天的全国地王中海地产,又是央企。
&&&& &&地王&记录为什么频繁被刷新?刷新者为什么总是央企?央企为什么在此时杀入?是否有内在逻辑关系存在???
&&&&& 大家知道,国家在年初就提出了确保GDP增长达到8%的目标。央企又是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集群,央企目前的行为又与GDP有何关系?
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DP(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 & 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被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以及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 &中间消耗:也称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生产或提供货物和服务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 &下图说明了中国GDP与央企、地王、转移支付的关系。
&&&&&& 经过资金的如此循环,GDP增长的保8%目标就有希望实现。
&&&&&& 这也许是央企不计成本争当地王的原因。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行为也是央企的另一种。
&&&&&& 这也许也是政府放任央企争当地王的原因之一。
&&&&&& 但大家要清楚的认识到,货币是什么?从本质上讲是民众对国家信用和经济形势的信心。综合国力不单是用GDP统计出来的,更重要的是货真价实的财富创造。央企应该承担的是&社会&责任,而非其他。
推荐到管理&&&
推荐到生活
推荐标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博主最新博文
你还没有登录,无法回复主题,请首先&&或&
(关联新浪微博帐号)
最具潜力的博客新星
十大热门博文
评论最多的博文
收藏最多的博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户籍所在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