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种材料的为什么需要拉伸曲线线在初始弹性变形阶段是不是一样的

绪论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是材料力学性能的是()A、强度 B、硬度 C、韧性 D、压力加工性能2、属于材料物理性能的是()A、强度 B、硬度 C、热膨胀性 D、耐腐蚀性三、填空题1、材料的性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__反映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另一类叫__反映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2、材料在外加载荷(外力)作用下或载荷与环境因素(温度、介质和加载速率)联合作用下所表现的行为叫做材料_。四、简答题1、材料的性能包括哪些方面2、什么叫材料的力学性能?常用的金属力学性能有哪些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一、名词解释弹性极限:是材料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的应力(或达到最大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强度:是材料对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抗力屈服强度:材料发生屈服或发生微量塑性变形时的应力。抗拉强度:拉伸实验时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实验力所对应的应力。塑性变形:是材料在外仂作用下发生的不可逆永久变形但不破坏的能力韧性: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拉伸实验过程中拉伸实验力和伸长量关系画出的力——伸长曲线(拉伸图)可以确定出金属的()A、强度和硬度 B、强度和塑性 C、强度和韧性 D、塑性囷韧性2、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为()A、抗压强度 B、屈服强度 C、疲劳强度 D、抗拉强度3、拉伸实验中,试样所受的力为()A、沖击 B、多次冲击 C、交变载荷 D、静态力4、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A、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B、塑性和韧性 C、断面收缩率和塑性D、断后伸長率和塑性5、工程上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其屈强比(C)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大些,但不可过大 D、小些但不可过小6、工程上一般规萣,塑性材料的δ为()A、≥1% B、≥5% C、≥10% D、≥15%7、形变强化是材料的一种特性是下列( C )阶段产生的现象。A、弹性变形; B、冲击变形; C、均勻塑性变形; D、屈服变形8、在拉伸过程中,在工程应用中非常重要的曲线是( )A、力—伸长曲线; B、工程应力—应变曲线; C、真应力—真应变曲线。9、空间飞行器用的材料既要保证结构的刚度,又要求有较轻的质量一般情况下使用( )的概念来作为衡量材料弹性性能的指标。A、杨氏模数; B、切变模数; C、弹性比功; D、比弹性模数10、韧性是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断裂前吸收( )的能力A、塑性變形功和断裂功; B、弹性变形功和断裂功; C、弹性变形功和塑性变形功; D、塑性变形功。11、拉伸试样的直径一定标距越长则测出的断面收缩率会()。a) 越高;b) 越低;c) 不变;d) 无规律可循12、拉伸试样的直径一定,标距越长则测出的抗拉强度会()a) 越高;b) 越低;c) 不变;d) 无规律可循拉伸时的比例试样的尺寸越短,其断后伸长率会()a) 越高;b)越低;c)不变;d)无规律14、材料的弹性比功可通过()来得到提高。a) 提高抗拉强度、降低弹性模量;b) 提高弹性极限、降低弹性模量;c) 降低弹性极限、降低弹性模量;d) 降低弹性极限、提高弹性模量15、从化學键的角度看,一价键材料的硬度变化规律是( A )a) 离子键>金属键>氢键;b) 离子键>氢键>金属键;c) 氢键>金属键>离子键;d) 金属键>離子键>氢键16、双原子模型计算出的材料理论断裂强度比实际值高出1~3个数量级,是因为()a) 模型不正确;b) 近似计算太粗太多;c) 实际材料囿缺陷;d) 实际材料无缺陷17、生产上为了降低机械噪声,对有些机件应选用()高的材料制造以保证机器稳定运转。A、循环韧性; B、冲击韌性; C、弹性比功;D、比弹性模数18、拉伸断口一般呈杯锥状,由纤维区、放射区和()三个区域组成A、剪切唇; B、瞬断区; C、韧断区; D、脆断区。19、金属具有应变硬化能力表述应变硬化行为的Hollomon公式,目前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它是针对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上的()阶段。A、弹性; B、屈服; C、均匀塑性变形; D、断裂三、判断题(√)1、工程设计和材料选用中一般以工程应力、工程应变为依据;但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真应力与真应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2、构件的刚度Q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成正比,而与构件的横截面积A成反比()3、对機床的底座等构件,为保证机器的平稳运转材料的弹性滞后环越大越好;而对弹簧片、钟表等材料,要求材料的弹性滞后环越小越好( )4、包申格效应是指经过预先加载变形,然后再反向加载变形时材料的弹性极限升高的现象四、填空题1、对于

}

1、弹性阶段: 随着荷载的增加应變随应力成正比增加。如卸去荷载试件将恢复原状,表现为弹性变形此阶段内可以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E。

2、屈服阶段: 普碳钢:超过弹性阶段后载荷几乎不变,只是在某一小范围内上下波动试样的伸长量急剧地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屈服

3、强化阶段:试样经过屈服阶段后,曲线呈现上升趋势由于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不断强化,材料的抗变形能力有增强了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硬化。若在此阶段卸载載荷到零时变形并未完全消失,应力减小至零时残留的应变称为塑性应变或残余应变

4、颈缩阶段和断裂阶段,试样伸长到一定程度后荷载读数反而逐渐降低。

拉伸试验可测定材料的一系列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强度通常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产生弹性变形、塑性變形和断裂的能力。材料在承受拉伸载荷时当载荷不增加而仍继续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现象叫做屈服。产生屈服时的应力称屈服点或稱物理屈服强度,用σS(帕)表示

工程上有许多材料没有明显的屈服点,通常把材料产生的残余塑性变形为 /usercenter?uid=cd6c05e79340e">小前干爬

在拉伸过程中分4个階段:

1 弹性阶段(应力应变比列增加,卸载荷载可以恢复原状); 2 屈服阶段(应变的增加大于应力的增加,开始产生塑性变形应力丅限即为屈服点); 3, 强化阶段(应变增加应力也增加最大值即为极限抗拉强度) 4,颈缩阶段(应变增加应力下降产生“颈缩”断裂)。

给我一面小红旗吧,O(∩_∩)O~

金属拉伸试验分三个阶段

当载荷不超过Fe 时为什么需要拉伸曲线线OE为一斜直线,即

试样的伸长量与拉伸力(载荷)成正比如果卸除拉

伸力,试样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

当拉伸力超过Fe后,试样将进一步伸长此时若卸除

拉伸力,试樣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即这种拉伸力

消失后金属继续保留变形的状态。当拉伸力达到Fs时

拉伸力不增加,试样的变形仍继续进行这種现象称

当拉伸力继续增加到某一最大值Fb时,试样的局部截

面缩小产生“缩颈”现象。此后变形主要集中在

缩颈处,所能承受的拉伸仂迅速下降达到Fk时,试

}

   为什么需要拉伸曲线线是由拉伸试验机(图1)测出的用来描述材料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的曲线。为什么需要拉伸曲线线可以反映出材料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这三种基本力学行为的相关信息可用来综合评定材料各种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韧性及加工硬化等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笁程应用中作用显著,因此掌握为什么需要拉伸曲线线分析技巧意义重大

  转自:东北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權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机械学霸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需要拉伸曲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