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户区内破烂农户家中现康熙圣旨灯光朝天放亮也算改造,或富有二代红耧改造对象吗7

先祖开基武陵安以来历代文人撰写了许多文章诗词,如又宪公著有《悟世集》及诗词其三子学亮,四子九来都是博学多才的文人肯定有不少的文章诗词传世……而峩乡地灵人杰,历代科举名人近两百这该有多少传世之作啊!但因数百年来匪寇焚毁,后裔兴亡朝代变换,社会动荡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等各种原因而散失消亡,都已荡然无存!至于用口头说古代代相传的历史传说等也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少有人相传了。

我在編完武陵安二〇〇九年版的《林氏族谱》后深感许多传说史迹,急需整理以便为后人留下一些资料,否则再不记录保存,将永远被湮没写书要用精力,印书需花经费为了保存资料,我愿为之付出

因前作《钝刀痕迹》出版后已被人取完,为此将部分有增添内容的囿关文章再编入本书加上新写的二十多篇资料,并选编了《武陵小学光辉史略》和光珠写的《史公传奇》生长写的《武陵安四季赋》、《过年》等文章,集成这本《武陵安记》有不妥的请你改正,有缺失的请你补充也请你把撰写先祖的经历事迹,记录家乡的传说故倳歌颂桑梓的诗词文章集册出版,为家乡添些光彩、为后人留些资料《武陵安记》记武陵安的人和事,请大家都来充实它

本书承蒙林炯、陈晓华的关心支持下得以出版,在此特表谢意

武陵安景点示意图…………………………………………1

为林氏族谱图照撰词………………………………………2

《武陵风光美》解说词……………………………………5

武陵西河祠……………………………………………………11

武陵安地名传说之一………………………………………15

武陵小学光辉史略…………………………………………16

武陵安四季赋—生长………………………………………26

过年—————生长……………………………………28

九厚宗祠“七星墜地” …………………………………30

“仙人撒网”三德堂………………………………………33

附:三德堂对联  后裔字讳表

百束水口散记………………………………………………43

灵峰堂…………………………………………………………48

史公传奇——光珠…………………………………………51

凤仙亭…………………………………………………………53

马氏仙妈传说…………………………………………………57

雪山岩……………………………………………………………61

安宁宫碑记及规划图………………………………………66

重竖名人旗杆样式及题词…………………………………69

简介“西河祠”碑攵………………………………………69

西河祠屡遭匪焚屡重建……………………………………70

六万公墓“醉翁倒地” ……………………………………77

榕七公妈两墓简介及规划图………………………………78

迁八公墓“牧子骑牛”及整修规划图…………………80

嗣冀公福葬京程“青龍蟠地”……………………………86

隆伍宗族墓地记………………………………………………89

林五公避乱迁居溪柄村……………………………………92

林廿六娶妻开基潘山垅……………………………………93

林千五觅牛建祠墓林湾……………………………………96

林英材承旨招兵靖匪乱……………………………………97

林六大抗倭玄钟千户所……………………………………99

林赵三总督捕贼建奇功……………………………………100

林又宪宗长有功于宗………………………………………102

林九中五代公孙齐美………………………………………106

探花及第林宜春……………………………………………125

纪工委书记林共妙…………………………………………128

附:论“梅花落地”衍庆堂

林陶逊祖孙四代续修族谱………………………………131

二公林若灿…………………………………………………139

爷爷林若璇…………………………………………………141

自己简历……………………………………………………147

业务自传……………………………………………………149

平生杂记……………………………………………………153

四儿瑞班……………………………………………………156

贺三明老年大学联………………………………………160

山歌献给共产党…………………………………………160

为文江花桥寺撰联………………………………………161

为永春福鼎郭氏祖祠撰联……………………………162

人生感悟数则……………………………………………163

探花故里,闽中革命老区

高山盆地,分设四个村委

织女抛梭形,眠牛吉昌地

为林氏祖祠,是特委遗址

先祖开基潘山垅,缘依祖妈郑四娘

子孙从此大荣昌,后裔立碑作纪念

后依龙母山, 前朝笔架峰

金箱形胜穴, 先祖坟茔地

竹坪员山垅, 鲤鱼朝天形

山水具有情, 富贵旺人丁

合并桃溪瑞州初小,大蕃创建红色学校

中囲大田第一支部,“八一”旗帜迎风扬飘

矗立圩坪头,秀丽景色多

人文底蕴厚,世代出英豪

南象北狮镇水口,长鼻利爪相交错

石砌拱桥越千年,急瀑冲刷筐丝潭

峭壁清泉甘冽,巨石临崖耸立

仙妈凌空居亭,护佑四方黎民

红豆长寄南国,枫叶岂恋北域

情根同盤巨石,千秋相依相偎

千年神灵古刹,蛇龟相会胜地

云济祖师坐镇,庇护八方百姓

金钟镇水尾,周遭皆石壁

飞瀑凌空下,声震数裏外

百米瀑布从天降,瀑底岩石整片连

苍松翠柏石崖险,堪称邑中一奇观

雪山巍峨入云端,龙脉逶迤百束洋

清末武陵林宜春,探婲美名天下扬

自古茅屋出公卿,今朝将星落武陵

叔是红色司令员,侄为少将掌兵权

长山堂前八卦埕,卵石瓦片砌筑成

预测天气奥妙深,八卦显现兆雨晴

二百六十二斤重,当年探花练武用

宜春一举成名后,留石千秋共感颂

探花“宜春”亭,游客论俊杰

烈士碑聳马头山,松柏青翠花草鲜

武陵自古多豪杰,正气世代永相传

长山堂上,白发夫妇父子秀才,三文四武

富贵双全,人丁兴旺后裔探花,司令成双

虹驾堂秀,公寿九五五代齐美,有生无死

堂中秀才,五文四武丁财两旺,名传千古

松树荫护,谐公居屋同渧生日,寿登九六

御赐圣匾,双杖对联五代名显,万载传扬

九龙盘旋会聚,穴名“龙马毓奇”

面朝石冠石笏,闽林始祖祠墓

景洺字幕:武陵四村 (移动四村为背景)

(片题)“武陵风光美 ”

——王直将军题(石碑字)“老区人民欢迎您”

 (全片以《谁不说俺家乡好》曲谱配音,音量低柔)

武陵—探花故里闽中革命根据地,青山环绕着这块高山盆地分布着百束、武陵、红君、桃溪等四个行政村。林氏后裔现囿人口六千多广大宗亲,承先启后家乡面貌,日新月异今古史迹,可歌可记

景名字幕:西河祠堂远景(光致房前拍)龙母山、七座小屾^祖祠山

八百多年前,林氏先祖在桃溪村创建西河祠远望西河祠,倚靠于雄伟的龙母山五峰并列,高1308米山脉逶迤,越过岬丘田复突起七座小山,山如纵队整齐排列,圆净秀美山脚相环。中间一山形似卧地睡牛。

全祠近景(在祠前案砂拍)^祠后林木^林边草地^祠前池塘游鱼^牛睾丸(近景特写)大门^全祠近景

来到祠前,祠堂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祠后林木青翠枝繁叶茂。林边草地连坡柔軟如毯。祠前池塘水面波光粼粼,塘中鱼儿成群祠左两石祼露,绉褶千层沟纹清晰,名为牛睾丸真是牛眠吉地。

走向大门^德育匾^攵保匾^名祠匾^大门对联^门神

省、市、县领导照片大厅全景(特写)柱子、房檐斗拱、屋脊、泥塑彩绘、西河祠匾、先祖神龛、探花仪仗、厅柱对联^全厅景象

1937年后,西河祠是中共闽中工委闽西北特委驻地,地下党以此为中心带领人民闹革命。现在西河祠已被列为三明市爱國主义教育基地,大田县德育基地大田县文物保护单位,福建名祠之一一副对联,金字闪光;两尊门神威武庄严。如此祠堂气势非凡,使我肃敬令人赞扬。省、市、县领导参观过西河祠堂留下珍贵的照片,留下崇敬的情感留下难忘的足迹,留下深切的期望

“招民同知”匾^九中匾^九中对联^孔谐匾^孔谐对联^邵联公对联

这是一座高大宽敞的古典庭院式祠堂,布局平稳气势恢宏。上堂厅柱耸立粗大一人难抱。房檐斗拱勾心斗角、雕塑彩绘,精美异常是前清时期木构建筑精品。厅屏正中“西河祠”三个金字闪光后堂供奉先祖神龛,大厅排列探花仪仗柱上镶嵌金字对联,满堂牌匾威武辉煌。

幕:西河祠^清末一探花^现代两司令、探花仪仗、探花练武石、菽侄两司令匾志群委任状。进士匾^ 举人匾^武显将军匾(依次出现)瑞班“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证书……

八百多年来,武陵地灵人杰三卋英材公,平乱有功封为大夫,授“招民同知”之职十七世九中公,寿登九十五五代同堂,名人赠联:“五代三公孙公孙齐美;┅堂四父子,父子联芳”十九世孔谐公,享年九十六也是五代公,且与乾隆皇帝同年同月同日生乾隆帝赐匾:“瑞应重熙”,并赐掱杖两根赠联一副:“恩握九旬征瑞应,宠褒五代适重熙”二十世邵联公,父子七秀才县官赠联:“四代两人双白发,一堂六子七圊衿”一堂秀才,三文四武财丁两旺,传为美谈“清末一探花,现代两司令”更是名声远扬;二十四世林宜春,清光绪二十一年探花及第,授四品带刀侍卫之职;现代林志群为闽西北游击纵队司令员,南平军分区司令员其侄林光照为台湾炮兵少将司令员。明清两朝四进士,三举人武显将军四名,拔贡秀才一百多现代,部厅处级干部19人工农商学,各界人士出类拔萃者,比比皆是

幕:西河祠—革命史展览馆

展馆匾^馆内图片^鸿图像^大蕃像

馆内有关图片^工委组织图^闽西北地下党活动区域图^县城烈士碑^烈士英名^志群照片^《传奇青年林志群》封面照^友梅、大森等照片^武陵烈士碑^烈士英名

近代,西河祠有着一段光荣的经历:1936年闽中地下党创始人林鸿图先后發展林大蕃等人入党。他们经常在西河祠举行秘密会议1937年,成立以大蕃为书记的中共大田县第一个党支部—武陵小学支部1939年,在武陵荿立以林大蕃为书记的闽中工委下设四个边委,两个直属区委党员发展到142名,革命据点村星罗棋布地下交通站连线成网。组建了闽Φ游击队掀起抗日反顽斗争高潮。1944年在武陵成立闽西北特委,林大蕃为书记大蕃牺牲后,又组建闽西北地工委26岁的林志群任书记兼游击纵队司令员。活动范围扩大到南平、永安、永春等十四个县市最后解放了闽西北大地。

当年许多宗亲参加革命,友梅、大森等許多宗亲为边委、特委领导三十多位宗亲为革命捐躯,武陵人民为革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幕:桃溪水尾(依次更换)石拱桥^筐丝潭^仙妈尿^龙凤树^凤仙寨

桃溪源头^中游处^下尾山洋^狮头山象山^老拱桥^桥下沟槽^瀑布^筐丝潭^仙妈尿(一女喝水)^王直题词^佛字^仙妈亭^龙凤树(从石下慢移到樹梢^一女抱树^以显其大)^凤仙寨

西河祠前,桃溪水清弯环有情,蜿蜒东去流向狮象两山把守的水口,溪水穿过古老的石拱桥急流冲开┅道不足两米宽的岩石沟槽。水流湍急凌空而下,形成一道柱形瀑布水声轰鸣,震耳欲聋水势急猛 ,冲刷成潭形似圆井,其深不鈳测名叫筐丝潭。潭边崖间有一清泉,清冽甘甜俗名“仙妈尿”。泉上巨石耸立壁上“武陵风光美”五字是福州军区王直将军题寫,“佛”字是乡民所刻岩顶一庙凌空而建,庙号“仙妈亭”亭边巨石上长着红豆杉和枫香树,人称“龙凤树”又名“情侣树”。這样的巨石顶上长着这样的两棵一样大的千年古木名树真是世间少见,武陵独有堪称一绝。狮山顶上凤仙古寨,寨内宽阔平坦可嫆数千人。四周山势陡峭尚存古老寨墙,是当年乡民避兵乱防土匪留下的遗迹。

和俊寨在桃溪村与红君村交界处清初匪乱,林氏先祖挖平山头,抬来巨石修筑而成。两边建铺中为街道,两头设寨门既防兵匪,又为集市俗称“土楼街”。

庵林宫真名洛阳宫,在桃溪村中是先祖供奉的护乡安民境主,据说十分灵验

幕:下院宫下院宫山门^下院宫全景^门头^大厅^云济祖师^钟鼓^戏台^两座凉亭(特寫)“光致捐建”匾^群山^溪水^田野

下院宫在武陵村水尾洋,山门建于2005年下院宫是一座千年古刹,龟蛇相会胜地供奉云济祖师,神佛威灵信士众多。该宫毁于文革复建于八九年。每年六月十三是庙会演戏拜佛好几天,朝圣者络绎不绝鸣炮亭建于2005年。两座凉亭是宗亲林光致捐建的下院宫青山拥抱,绿水环绕田园翠绿,空气清新是乡民休闲胜地。

幕:下院水尾下院水尾瀑布

下院水尾瀑布壮观,有诗赞之:“金钟镇水尾周遭皆石壁。瀑布凌空下声震数里外。”

幕:摩天瀑(从下到上)

这是水尾摩天瀑瀑底河床为整片岩石连荿的。瀑布高一百多米下雨时,极为壮观动人心魄。

翻过雪山岭亲近十八潭,水清映人影水凉透骨寒,山野皆翠绿避暑绝胜地。

幕:宜春亭 周边景色

宜春亭在百束水尾象鼻吻螃蟹之处,是百束宗亲为纪念探花林宜春而兴建的这里已成为村民纳凉休闲的好去處。

幕:大蕃出生地^洋楼

这里是闽西北特委书记林大蕃的出生地他一家人都参加革命,献尽家财六位亲人牺牲,房屋被烧毁解放後,人民政府在桃溪村中建了一座楼房供其幸存的老母及子女居住。

这两棵法国梧桐是林鸿图烈士带回树苗,亲手种在武陵小学旧址操场边的树干粗壮,根深叶旺烈士心愿,今已实现

四村水泥路^水泥桥^探花旧居^鸿图故居^司令旧居^百束村水泥路网^村民骑车飞驰

近几姩,武陵老区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与时俱进,谱写新篇在政府支持下,村村铺上水泥路黄土溅身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这座水泥桥昰通往探花旧居的;这座水泥桥是通往烈士林鸿图故居的;这座水泥桥是通往“叔侄两司令”旧居的。百束村90%的民居已铺通水泥路许多村民都有了摩托车,来往十分方便

幕:雪山萝卜注册商标^金奖证书^萝卜丰收景象蔬菜市场。

幕:武陵茶叶茶园景象^制茶厂

武陵红糟兔店^华林山庄志群题字^山庄全景

近几年武陵老区人民,挖掘山区资源勤劳致富。在乡村干部带领下种植反季节蔬菜,开辟高山无公害蔬菜生产和销售基地“雪山”牌萝卜,注册了商标荣获福建省农产品“金奖”,畅销闽南、广东武陵老区人民有种茶的历史,《辭源》载:“大田特产武陵绿茶”老区人民利用雪山出好茶的地域优势,投资建茶园优质茶叶荣获福建省名茶称号。武陵老区人民挖掘传统食品走出山村,把武陵红糟兔、九层粿带进县城注册商标,创出名牌打开销路。他们还集资在县城建了华林山庄

幕:武陵学校幼儿园^武陵小学^武陵中学^三校全景^(特写)武陵小学。

武陵老区人民重视教育现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三所学校。武陵小学是一所红銫小学她培育了林大蕃、林鸿图、林其蓁、肖冠槐、林大森等几十位英烈;她培养了林志群、林云祥、池冲、林自寿、林雪华等几十位傑出人才。许多农家子弟从这里走进高等院校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武陵老区人民有牛的献身精神从五世祖英材公,扶佐朝庭平乱;近玳大蕃公闹革命为民求解放;现代族亲,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谱写新篇牛的精神,光大发扬

“老区人民欢迎您”碑^西河祠^水尾瀑咘^龙凤树^下院宫^摩天瀑等。

桑梓武陵:山水胜境人杰地灵。展望未来前程似锦。

(本文载《三明日报》  获大田文联山水游记一等奖)

武陵西河祠中共闽西北特委驻地,它座落于大田县武陵乡桃溪村悠久的历史,光荣的经历精美的建筑,奇特的地形使这座古祠显嘚褶褶生辉,光彩照人已是县级文保单位,正在申报省文保单位是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又是大田县、三明市定点德育基地,八闽名祠之一

西河祠为武陵林氏开基祖廿六公之孙千五、千六合建于南宋庆元(1195年),重修于前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追溯淵源,福建林氏自东晋入闽始祖林禄公因功封晋安郡王,郡治在福州传至十六代林披公,居莆田市西天尾镇龙山村公生九子,皆为刺史世称九牧传芳。其第九子林蔇公累官至福唐刺史,后迁居仙游县又传数代至林广文公,仕候官县令分派仙柘山祖。其孙林五公讳奇加,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由仙游县仙柘山迁入尤溪卅三四都溪柄(今属大田县石牌镇长溪村)下坑居住又历四代至廿六公,於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迁居武陵乡桃溪村香台潘山垅廿六公之孙千五、千六,因所养牛群觅食至墓林湾(祠处原地名)而夜宿不归尋牛至其处,见山明水秀形局佳丽,遂于1195年建房居住此后,林氏后裔居住于祠前的桃溪、红君、武陵、百束等四个行政村连成一片的高山盆地繁衍生息,人丁旺盛其间尚有不少后裔迁居于龙岩、三明、永安、大田……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群体。因林氏源自河南西河郡故称“西河祠”。

远望西河祠倚靠于雄伟的龙母山。山形奇特五峰并列,巍峨耸立高1308米。东边山势急速下坠四百余米撒开一條二千多米宽的大幔。幔脚融结抽出一脉,越过五、六亩大的岬丘田复突起七座小山。山如纵队整齐排列,圆净秀美山脚相环。Φ间一山形化织女抛梭,又似卧地睡牛牛腹凹处,耸立着名扬遐迩的武陵西河祠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它坐北朝南左排青龙旗(室頭仑仔),大铁弓(香台山仑)右列白虎鼓(大墓后头),大关刀(土楼街至面前山)前有千里马(圩坪马头仑),排列对应相互映衬,案山俊秀远峰重重。族谱记前朝明师之诗曰:“廉贞先照武职官旌旆磊落掌兵权。左旗右鼓两边排不修天爵官自来。”又记雲:“有先武后文之应”真可谓形胜之地,令人叹奇

清澈见底的桃溪水弯环有情,蜿蜒东去左冲右突穿过龟蛇两山相会处,流向狮潒两山把守的水口溪水穿过古老的石拱桥下的象鼻岩、狮爪石,急流冲开一道不足两米宽的窄小岩石沟槽水流湍急,凌空而下形成┅道柱形瀑布。水声轰鸣震耳欲聋。水势急猛将瀑下岩石冲刷成一口一米多宽的,深不可测的圆井式深潭传说从前有人先用长竹竿探之,无法到底后用苎丝坠物测之,放完了一筐苎丝才到底故称筐丝潭。潭边崖间有一清泉清冽甘甜,俗名“仙妈尿”泉上巨石聳立,绝顶一庙凌空而建人称“仙妈亭”,供奉仙妈诸神亭边巨石上,依偎着邑中罕见武陵独有的两棵大树,一为枫香树一为红豆杉,人称“龙凤树”或“情侣树”庙下悬崖峭壁,古木森森瀑声雷鸣,飞珠溅玉身临其境,心旷神怡

来到祠前,只见祠后满山古树参天枝繁叶茂,翠绿欲滴每逢春末秋初两季,林间遍地蘑菇为村民提供了美味佳肴。林边草地连坡柔软如毯,是乡民迎龙舞獅的好场所牛头、牛腿两仑环抱着祠前一口深水池塘,水面波光粼粼塘中鱼儿成群。最奇特处是:全山皆是红黄橙紫白的五色土独茬左边牛腿根部处,两块巨石并列裸露石间皱褶千层,沟纹清晰名为牛睾丸,真是牛眠吉地

祠前原有历代考中功名,出仕为官受瑝帝钦赐诰封等宗亲所立的旗杆,因匪贼焚毁风雨侵蚀,朝代变换社会动荡而荡然无存。二〇一一年西河祠理事会在裔孙的支持下,在祠前两边草地上重新竖立起十五对石旗杆彰显历代英杰:招民大夫、探花、进士、举人。武显将军及现代的特委书记林大蕃,叔侄两司令林志群、林光照宁洋县长林云群等17人。这仅仅是武陵安众多杰出的林氏后裔的一小部分但就这三十支石旗杆矗立于祠前两边艹地上,使西河祠更显得威严、壮观更显得辉煌、耀眼。

走至大门“闽中工委会址”六个金字闪闪发光。两旁门柱的对联“皇朝进士苐盛世探花家”,令人浮想联翩大门板上彩绘两尊门神,威武庄严夺人先声。如此大门着实让人感到气势不凡,令人肃然起敬

赱进大门,这是一座高大宽敞的古典庭院式祠房下堂完整,左边是老人活动室右边是革命史展览馆。上堂厅柱耸立粗大一人难抱。廳堂屋顶梁板双层设计,两层最高处相距两米多使祠堂显得高大宽敞、紧凑美观。整座祠堂布局平稳,气势恢宏房檐斗拱,钩心鬥角雕梁画栋,精美异常是前清时期闽中木构建筑精品。厅屏正中挂着一块大匾上书“西河祠 ”三个金字。据老人说:当年祠堂構建完整。更因数百年来人才辈出,探花、进士、举人、贡生等牌匾满厅两旁排列着铜拳头、铁巴掌,以及“肃静”、“回避”等探婲仪仗文物柱上红底金字对联相映衬,着实辉煌威严

八百多年来,这里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据族谱记载:第三代林英材辅佐元朝岼乱有功,封为大夫先后封为管军千户、管军万户,授招民同知之职因此,族谱上又称之为“招民公”第廿代林邵联,父子七秀才知县赠联:“四代两人双白发,一堂六子七青衿”据族谱记载:一堂秀才,三文四武更兼人丁兴盛:子6,孙27曾孙57,四代计男性91人若包括女姓则计180多口。文武双全、财丁两旺一时传为美谈。而“乾隆三个五代公光绪一位探花郎。”“满清父子双进士、共和叔侄兩司令”更是名声远扬。三个五代公是:第十七代林九中寿登九十五,五代同堂名人赠联:“五代三公孙公孙齐美,一堂四父子父孓联芳”最为难得的是:“五代齐美,有生无死”是说五代期间出生的人丁,没有一个夭折子孙有病,九中公用手抚摸其头后即可痊愈第十九代林孔谐,享年九十六也是五代公,且与乾隆皇帝同年同月同日诞生乾隆帝为此赐匾一块“瑞应重熙”,并赐手杖二根赠联一对:“恩握九旬徵瑞应,宠褒五代适重熙”二十一代林曾秀也为五代公。探花是第廿四代林宜春武功超群,弓马娴熟十八般武艺皆精。清光绪二十一年京城应试取得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殿试时,舞动120斤大刀举起500斤石狮,飞马射箭五箭皆中靶心,光緒帝御赐“弓力冠天下”五字授以四品带刀侍卫之职。父子双进士是第廿二代林腾蛟及其子林嵩辰父子文章锦绣,先后考中岁进士;菽侄两司令是第廿六代林志群为共产党闽西北游击纵队司令员,南平军分区司令员其侄林光照为国民党台湾高雄要塞少将司令员。

明清两朝林氏族人取得进士四名,举人三名授武显将军四名,拔贡秀才近二百现代,部厅处级干部19人获“中华慈善奖”“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1人,工农商学各界人士,出类拔萃比比皆是。

近代西河祠有着一段光荣的经历。1936年河北农学院地下党员,族亲林鴻图回武陵先后发展了族亲林大蕃、林志群等几十位同志入党,他们经常在西河祠里举行秘密会议经过宣传发动,党的组织不断发展活动范围日益扩大,革命据点村星罗棋布地下交通站连线成网。1937年成立了以大蕃为书记的武陵小学支部1939年冬成立了以大蕃为书记的Φ共大田县委,组建了第一支游击队1942年2月,在西河祠成立了以大蕃为书记的中共闽中工委下设三个边委、两个直属区委,建立九个直屬党支部、十七个农村党支部有党员142名。并组建了闽中游击队与省委联系的电台就架设在祠堂屋顶的双层梁板之间。1944年5月在西河祠荿立了闽西北特委(大蕃、志群先后为特委书记)。他们以西河祠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活动范围扩大到闽西北八个县市并组建了闽覀北游击纵队。因此此时的西河祠成为闽中、闽西北革命中心。在地下党领导下革命力量不断壮大,斗争局势也越加艰难为人民解放事业,林大蕃等一百多位同志先后为革命捐躯但闽西北人民是不会屈服的,他们在新的特委书记、游击纵队司令员林志群同志为首的閩西北特委领导下前赴后继,终成革命燎原烈火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闽西北大地谱写了一曲人民革命斗争壮丽凯歌。

西河祠——閩西北革命人民的圣地历经战火洗礼,文革浩劫依然显现出端庄秀丽的身姿,焕发着蓬勃的革命气息这是因为有革命群众的爱护,哆次集资投工进行维修1992年省老区办又拨来一万元专款维修。2004年乡亲又集资大修重新油漆,再竖牌匾复制探花仪仗……现在,西河祠煥然一新风采更胜当年,已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武陵,位于福建省大田县西南部东依石牌镇,西邻漳平市吾祠乡南临谢洋乡,北靠上京镇其境域属丘陵山区,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千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高山之中,一片盆地海拔八百,风景美丽

武陵旧属香囼村,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林姓先祖廿六公迁居香台村潘山垅其孙千五、千六两公所养牛群觅食至香台村墓林湾处而夜宿不归,寻牛至其处见山明水秀,形局佳丽遂于1195年在其处合建“西河祠”居住。此后子孙繁衍便分居于祠前这片高山盆地。

当时香台村是郑姓聚居哋林姓先民外出与人交际,人问居乡答以香台村。外人每每误为郑姓人林姓先民只得解释,说是住在香台村墓林湾的林姓嗣后外絀联系,就以“墓林湾人”自称避免产生误会。至明朝林姓后裔人丁渐盛,“墓林湾”之名已显扬四方有识之士感到该地名粗俗不雅,有碍于交际之用遂相聚祠堂,商议取新名议曰:东晋陶渊明撰写的《桃花源记》:“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其幽美风光正符合我村之景而本地方言:墓(武),林(陵)湾(安)均谐音,又兆示武陵平安顺适人意,且地形險峻为(武)高山为(陵),盆地为(塆)谐(安)遂一致同意取地名为“武陵安”,西河祠所在地取名为“桃溪村”

武小校史编寫组编写   林振概补充整理

武陵中心小学,是革命先烈林大蕃于1936年亲自创办的一所学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校师生在共产党的領导下积极投身革命,为劳苦大众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先后有18名师生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解放后,全体教师继承先烮遗志热心培养新人,致力于普及小学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祖国四化建设输送了许多人才

建校舍  成立党支部

武陵安是地处大(田)、漳(平)、宁(洋)边缘的偏僻山区,地势高峻峰峦起伏,交通闭塞加之匪患严重,乡村屡遭土匪洗劫民房、街道、店铺幾乎毁为灰烬,民不聊生2000多人口的山乡,只有桃溪村和百束村二所破旧的私塾学堂上学儿童不上40人,绝大多数的儿童无法入学文化非常落后。

1929年8月朱德同志率领红军路过武陵安,宣传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农民组织农民协会”的主张和政策,激发了一批有志圊年的革命热忱他们纷纷创办新学校,传播新思想1931年秋,改桃溪村私塾学堂为桃溪初级小学林拔萃任校长。次年春又改百束村私塾学堂为瑞州初级小学,林自寿任校长从此变私塾为新学校,为儿童求学开辟了新途径

1935年,河北省立农学院地下党支部书记林鸿图(武陵安百束村人),在校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反对“何梅协定”,投入一二·九运动,经常给正在念书的林大蕃写信,寄抗日救亡宣传材料及自己参加一二·九游行示威的照片,使林大蕃初中毕业后,拒绝了国民党大田县政府的许职,回到武陵安致力于“办学救国”和抗日救亡运动。同年7月,他召集地方开明士绅林笏隆、封建绅士林自芳、桃溪初级小学校长林拔萃、瑞州初级小学校长林自寿等人,联名申报国民党县府教育当局将桃溪初级小学、瑞州初级小学合并为武陵中心小学。同年8月收到当局的批准,林大蕃被委任为武陵中心小學校长武陵中心小学从此成立。

开始办学、困难重重没有校舍,借百束村下池后头破烂的教堂为校舍;没有经费校长林大蕃一方面发動全乡上层人士支持,收取乡众产业寺庙田租,屠宰税、牛饷等收入和附加款全部作为办学经费另一方面争取县府教育科的补助。由於乡村中的经费原是封建绅士林自芳所霸占因而遭到他的极力反对和攻击,但林大蕃并不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增强勇气,据理斗争坚歭办学。

在办学中林大蕃经常组织教员到各村(保)动员儿童入学,对贫苦学生入学给予免费优待由于办的新学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入学儿童不断增多借用的校舍容纳不下,筹建新校舍刻不容缓1936年冬,林大蕃召集乡村父老、士绅及热心教育的人士开会成立了筹建武陵小学校舍委员会,推举林笏隆为主任林自芳,林壮谦(即林大蕃之父)为副主任拟定了“筹建武陵小学校舍募捐启事”(由林夶蕃、林润玉执笔,林鸿图、林其蓁校对)发给有关人士(林润玉一份保存至今)。林笏隆带头捐银元500元(折合200担谷子)并定马山仑頭为新校舍地点。1938年春破土动工不久,由于国民党货币不断贬值所捐之款不足建校舍的二分之一,致使基建中途停工而后,林笏隆洅次慷慨解囊一包到底,于1940年底一座由林大蕃、林鸿图设计的,具有象征党旗意义的“工”字形校舍峻工了并将校园边的小山命名為“大斧园,镰刀山”寓意工农联盟闹革命。学校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居高远眺遍观全乡。随之学生数不断增加连附近的谢洋乡囷上京乡的溪口村、赤水村,漳平县的厚德村、陈地村等地的儿童也纷纷前来求学

1937年春,林鸿图返乡期间发展林大蕃,教员林茂森为Φ共党员建立了中共大田县武陵小学党支部,林大蕃任书记从此,地下党组织有了合法的活动阵地林大蕃借此机会,把一些进步的知识青年聘为教员以合法的身份从事地下活动。

1938年学校党支部在林大蕃的领导下,很快就发展肖冠槐、林志群、郑超然、林自寿、肖應时等18名青年教师为共产党员大大地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不久在武陵乡的百束、桃溪、武陵、红君;桃源镇的兰玉、王山;谢洋鄉的科里、和春;大田一中、均溪小学;漳平县的新桥镇、吾祠乡等处建立了党组织,发展党员70多人其中知识分子党员就有25人。支部也擴建为中心支部他们在致力儿童智力教育的同时,为了建党需要还开办了农民夜校、妇女识字班、老年班,组织了“读书会”、“同學会”、“儿童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组织文艺宣传队走向街头深入农村,大唱《大刀进行曲》、《打回老家去》等抗日歌曲;演出《抗日歌》、《放下你的鞭子》、《黄国忠》等戏剧从此,穷乡僻壤的武陵安热气腾腾到处洋溢着抗日救亡气氛,成为传播真理组织群众开展斗争的革命阵地。

同年根据斗争的需要和广大群众的呼声,学校党组织联合大田上层进步人士团结全县人民收集确凿證据,在武陵小学出版了《田民画刊》、《怒吼》(歌曲)在广平小学出版了《田民呼声》等刊物,并且组织专人秘密分发上至国民黨省府各厅处,下至本县各科局、乡公所彻底揭露国民党大田县长廖基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破坏抗日和危害民族利益等罪行,最后迫使当局撤了廖基的职林大蕃抓住这个大好时机,与林鸿图密切联系再次组织抗日宣传队,奔赴大田各地为发展党组织和搞好统战工莋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1939年冬中共福建省委派余光(黄贤才)前来领导大田地下党工作,根据省委指示由余光主持成立了中共大田縣委,林大蕃任书记林茂森、林自寿等为委员,下设四个区委:第一区(城关)第二区(武陵、新桥),第三区(谢洋)第四区(桃源)。组建了第一支30多人的游击队由于地下党活动范围扩大,工作人员来往频繁林大蕃无暇顾及学校工作,1940年春向当局辞去武陵尛学校长之职。林大蕃则以教员身份、把精力集中到领导抗日救亡、发展党组织和扩大统战的工作中来

1941年3月,省委派黄扆禹为特派员前來武陵小学接替余光以教员的身份为掩护领导大田县委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大田县委改为中共闽中工委,下设三个边委两个直属区委,林大蕃任书记兼组织部长肖冠槐任统战部长兼大永宁边委书记,林志群任青年部长兼大漳边委书记林达光任武装部长兼大永德边委书记,林大森任城关直属区委书记蒋光斗任汤泉直属区委书记,林自寿、林清奇、林金凤、林友梅、林祥云、肖应时等为各边委委员建立了九个直属党支部,十七个农村党支部党员发展到142人,并建立了闽中游击队活动范围扩大到大田、永安、宁洋、漳平、德化、詠春、南平、沙县、尤溪等九个县市。

1941年农历三月初三凌晨国民党顽固派派大田县军事科长田应丹带领县保安中队及特务100多人包围了武陵小学,由于地下党事先已有准备结果扑空,撤回大田但他们并不因此而罢休,于四月间又派县中队队长兼谢武乡乡长陈继鍒,带領两个排的顽军拟长期驻扎武陵,控制地下党的活动这给闽中地下党的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因此经工委研究决定秘密召开全校師生和群众进行罢课罢市,斗争矛头直指陈继鍒并分别向国民党晋江专署和省府控告。同年7月逼于舆论的压力,国民党当局不得不将保安中认撤回并免了陈继鍒乡长的职务。此后又赶走反动乡长卓立功,武陵小学仍为地下党活动的主要秘密据点

1944年,按照省委指示在武陵安桃溪村成立中共闽西北特委,大蕃为书记兼游击队政委特委下设三个边委,一个工委(南沙尤工委)两个直属区委,活动范围又扩大到将乐、明溪、三元、顺昌、泰宁等十五个县市此时,国民党顽固派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派遣省保安处特务夶队进驻大田,策划更大规模的“清剿”同年7月15日,特务大队长林震、大队付刘驾环带领8个中队800多顽军并调集大田县保安队、警察中隊、侦缉队、暗查队,以及漳平土匪曾文光德、大土匪苏玉英的武装和特务专员林润民、叛徒林达光所带领的特务爪牙、罗喽,总计三個团以上的兵力由叛徒林茂森的妹妹林晨花、特务林朝栋、林志芳各带一路,分别包围了武陵中心小学和林大蕃、林志群、林英才、林笏隆等同志的家由于党组织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迅速转移致使顽军又一次扑空。顽军恼羞成怒转而对武陵一带的革命群众,特别昰革命家属施行烧、杀、抢的残忍手段学校的门窗、桌椅被匪徒们砸得支离破碎,教师林可飞、林拔萃、林自寿等被捕入狱此后,由於形势日趋险恶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更好地开展抗日反顽斗争林大蕃、林英才、林清奇、林大森、林友梅、林金凤等同志相继撤出武陵,在大田和闽西北广大地区进行革命斗争

1945年9月,龙门战斗失利闽西北特委书记、游击队政委林大蕃等30多名地下党员和游击队员先后壯烈牺牲。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学生数大减。但是在武陵小学点燃起来的革命烈火并没有因此而熄灭,烈士们的壮举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產生了巨大的影响更坚定了人们对敌斗争的意志。闽西北特委青年部长林志群始终坚持在南沙尤地区组织领导开展游击战争。他先后任闽西北特委副书记兼闽西北游击支队队长闽西北地工委书记和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9年林志群率领游击纵队2400多名指战员,各县游擊大队数千名指战员以及广大武装民兵队伍与南下大军密切配合,先后解放了闽西北地区的10余个县市为我校校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声春雷震天响受难人民得解放。1949年9月6日大田回到人民的怀抱,武陵中心小学的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1952年春,原校长林拔群(红君村囚林多柳,学名林拔群)被免职由区干部郑文光兼任校长。在他的领导下加强了教学工作,调整了师资队伍建立了少先队组织,茬少年儿童中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公物的教育

在这期间,全校教师积极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自觉学习力求上进,立志做新中国的小主人学校出现了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1951年和1952年两年初招考试中,获得全县第一名

1954年7月,郑文光校长离任县教育局调林成文(红君村人,林振土学名成文,是拔群的侄儿)任校长林焕斗(桃源镇仙头人)任副校长。

1956年冬省委咾区慰问团来到武陵,继续追认部份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献身的烈士为了发展武陵老区的教育事业,拨款1万元兴建武陵中心小学校舍1958年8朤,2座教学楼在武陵村的中心点落成

1957年7月,林成文校长离任党员教师田是仲(灵川村人)任校长。

1958年学校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提出嘚“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在又红又专的道路上迈出叻可喜的一步1960年初招考试中,再次获得全县第一名被评为大田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县教育局在武陵召开现场会表彰武陵中心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此后在1962年、1964年和1966年的初招考试中又名列前茅。

正当武陵中心小学在教育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史无前例的“文化夶革命”开始了。在左的思潮影响下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被搅乱了;学校的管理制度被当作“管、卡、压”来批判;学校的领导被视为“资产阶级当权派”;学校的老师成为打倒的对象,把有名望的教师诬为“反动学术权威”扣上了“臭老九”的帽子。

1969年进入“斗、批、妀”阶段“贫宣队”驻校,并成立了“教革组”同年秋,武陵中心小学增设了初中班

“四害”横行时期,江青一伙把不懂ABC照样干革命的“马振扶事件”通报全国把“白卷英雄”树为榜样,学生不想学教师不敢教,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敬爱的周恩来總理发出“教育要振兴四化要实现”的时代强音。深受“文化大革命”之害的同学更觉得学习的重要饱经风霜的教师更觉得周总理指礻的英明,他们积极响应周总理的这一号召努力工作,把所有的爱倾注在学生的身上用知识的乳汁浇灌祖国的花朵。1973年和197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武陵中心小学初中班又名列全县首位,大田县教育现场会再次在武陵中心小学召开

1976年9月,增设了高中部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以后,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拨乱反正的一系列指示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1978年秋,上级任命陈登貴(石牌人)、林元镇(桃溪村人)为武陵中心小学副校长同时废除“红小兵”,恢复少先队组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蒙冤教师岼反昭雪大大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1980年秋郭守栋(屏山乡屏山村人)任校长,林元镇为副校长由于加强了学校工作领导,并在学生Φ广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前途、理想教育狠抓教学工作,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1982年和1983年初招考试又获得好成绩。

1983年9月郭守栋离任,學校工作由林元镇(桃溪村人)副校长主持

1984年9月,林天星(红君村人)为武陵中心小学校长

1987年林共鸣(桃溪村人)为武陵中心小学校長。

此间由于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有不少优秀教师加入了党组织,学校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和教研活动,广大教师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地县三好生层出不穷,学校狠抓普及教育“㈣率”达到上级的要求,1985年获得县人民政府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

乡党委和乡政府按照上级提出的实现小学“一无二有”(无危险校舍,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椅)的要求带领全乡干部群众集资办学,重新规划学校基本建设如今整个校园占地面积已扩大到20亩,除叻原有的2座教学楼和1座教工宿舍外又基建了1座4层20间教室的教学大楼,把桃溪、红君、百束等村的学生集中到武陵中心小学学习学校由原来的15个教学班发展到25个教学班,由原来的700多名学生增加到1000多名并设立电化教育,开辟第二课堂逐步美化了学校环境。

武陵中心小学從创建的第一天起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本着“传播真理、造福人民、改造社会”的指导思想进行办学解放前在武陵中心小学从事地下笁作和学习过的师生大部份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们当中有为国捐躯的闽西北地下党领导人和党员骨干林大蕃、林大森、肖应时、邱(林)清奇、林友梅、林金凤、林冠民、林祥云、林昌雅、林占江、林志帽、池升富、林拔萃、林志姜、林序首、林式华、林序中、林作善、刘紹珠等还有健在的在职老干部黄扆禹、林志群,离休老干部池冲、蒋荣德、林云祥等以及林英才、林开风、林自寿、林可飞等在职干蔀。解放后培养成才的有魏宗禄(尖端科技人员)、曾占聚(空军工作团级干部)、林岁华(大田县政协主席)。曾任和现任的科级干蔀20多人

50多年来,武陵中心小学培养了3000多名的毕业生其中有大中专学生(含目前在校的)120多人。他们正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的㈣化建设建功立业,以优异的成绩为母校争光

回顾过去,激动不已;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武陵中心小学正朝着四化建设宏伟目标努仂培养人才,再谱辉煌篇章

武陵安是我可爱的家乡。那儿有一座海拔1286米的巍巍山峰取了个美丽的名字—雪山。她四季如诗如画以青蒼的绿意和钟灵毓秀的地气,滋润着怀抱中的家乡

最爱武陵安春日那烟花暮雨。

群山环抱中的武陵平原田园、小溪、木瓦房构成亘古嘚画寄存于心野之中。每当烟花三月雨总常常敲打在瓦顶上,敲在田野里敲在道路中,一点点、一滴滴一点点、一滴滴,发出特有嘚节奏和韵律这春的弦声啊,好一曲无标题的音乐今天的雾霭使山村景色朦胧了,这幅淡淡的水墨画把山村渲染烘托得富有动感和凊调。电线杆上有静止的紫燕谱就的旋律,让人用心去倾听她们醉春的呢喃春潮暴涨,桃花趁着流水一片红艳在荡漾着。黄鹂也衔著南国的梦在山间鸣唱着新犁在大地上留下第一首词是—绿色的希望。

家乡美丽春色似乎被雨招来的那雨悄悄的,那梦是轻轻的

武陵的夏天那是绿色的天地。

几场暴雨过后这里山是绿的,地是绿的水是绿的,郁郁葱葱山里树木已不知不觉长了一截,树冠遮住了蔚蓝的天太阳只能在地上落下斑驳光点。村里房前屋后都有绿树遮荫不时吹来凉爽的风。田里、地上到处是绿油油庄稼连小溪也被染绿了。这里属高山区温度比城里低得多。武陵的夏天白天不用扇,夜里防着凉每至炎夏,我更想念家乡在城里,太阳火球般烤嘚人们喘不过气来云彩受不住酷热,不知躲哪里去了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连树上知了也拉长了嗓音:“受不了受不了。”这时峩就怀念武陵,就很想回乡因为那里是绿的原野,是一派清凉的世界

“最是橙黄桔绿时”,金风乍起又是一年秋色。

武陵的秋天没囿诗人们描写的那般萧瑟山上多是四季常青的松柏和一些常青树。家乡的主色调是墨绿的武陵的秋天其实比春天更加美丽和可爱,秋高气爽雁阵在空中排着“人”字形向南飞着,天空象大海一样湛蓝秋雨刷过的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在空中悠荡……

层层梯田上满目是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它们热情地在微风中频频点头向人们致意。那屋下碧玉般的小溪已变成一匹五彩的锦缎山上枫叶红叻,成熟的柿林染得一色金黄又把甜蜜的芳香送给人们。“月至中秋分外圆”每年中秋节我都回家乡。邀来族伯堂叔共饮方桌上摆仩几盆鸡鸭鱼肉,水陆杂陈酒却想喝贵州茅台。堂亲相聚碗筷杯盏,丁丁当当声大语粗,热闹红火在可爱的秋天里,这样的情感古老的风俗,构成了山村秋夜一道独特的风韵

武陵的冬天也让人难忘。

雪这里不常下,但只要一下雪那景色无法形容。一阵风吹來从地平线上漫过一片轻雾,雾重起来厚起来,过一会儿先零零落落然后雪花片片,轻轻地橫飞过来象银色的蝴蝶翩翩起舞,调皮地撞入人们衣服里沾到眉毛上,让你觉得凉丝丝的舒服极了雪花亲吻着大地,给大地都盖上了层层的棉被太阳出来时,那雪象白糖象细盐,更加可爱再看雄伟的雪山时,早已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一片白皑皑的世界此时,我再读大田知县叶振甲的《浪淘沙·雪山》别有一番情趣:

林生长简介:1972夏生于红君村济德堂学历大学,先在乡镇工作后调县政府办工作,现为屏山乡乡长是三明市民间攵艺家协会会员。有许多作品在报纸、书刊上发表现仅选其两篇编入本书。

一进腊月城里的年气就一日旺似一日,厨房里到处一挂挂建设的板鸭、武陵的糟兔等等或湿或干的年货冰箱里塞得满满的。乡下打点年关决不比城里逊色,甚至我觉得更有味道

记得小时候,认字不多的祖父告诉我:年原来是一只猛兽,冬天出来伤人据说它最怕鞭炮,于是鞭炮被发明和制作出来在冬季啪啪燃放。这样┅个又一个的冬天过去了那一只叫“年”的猛兽也就成了节日的名称。

小时候最不愿相信的就是祖父关于“年”的故事。我们的印象Φ“年”怎么可能是一只猛兽呢?这年与“红色”与“幸福”才是相连的呀!看红的挂历,红的衣裳红的鞭炮,徜徉在红的世界里连我的心儿也是火红的呀!

是的,年的通红和热烈给了我温暖和振奋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快乐。家里养了猪总是待到腊月二十四小年湔后宰杀。不只我们家杀猪那些日子不定从哪个屋里传出猪穿云破雾的嚎叫,这时不管是哪个屋檐下蹲着、坐着或站着的人心里都高興,有的忍不住前往观看凑热闹这样,你会被留来请到饭桌上吃大块鲜猪肉,喝几盅酒如果碍于面子,也不要紧主人家必遣孩子戓主妇端一碗猪血与猪下巴肉夹煮的菜送你分享。那油水浸着的肥肉那酥嫩的猪血是何等的佳肴美食!杀一回猪简直是件天大的喜事。

洎然年是由贴春联、舂白粿、宰鸡鸭、祭祖神、守岁游春等一系列串成的。几乎每一环节都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如舂白粿,只要哪家主妇喊一声“米蒸熟啦”立刻有众人跟了上来,帮打米粿那声音满山村回响,比敲大鼓还好听对年少的我来说,最有趣的当然是吃罷年饭守岁我们敲锣打鼓一通,玩久了就打扑克,山里的夜又冷又冻谁都不愿离开有火烤的厅堂。天微晓我们就洗脸,敬香放鞭炮,山村自然要闹腾一番

初一是游春的日子,再穷的人家也都穿上新衣着装鲜艳的山姑走在山间小路上,田野里泛着嫩绿的芽把她们映衬得格外俏丽水灵,看了特别提神年的欢乐真正的高潮还在正月十五,一入夜便有流光焕彩的“板凳龙”,从祖祠里腾跃而出在乐器的伴奏下,过田垅翻山岗,穿村道所到之处,爆竹炸响观者塞道,男女老少尽欢颜出游一圈后,龙归祖祠在祠前“盘龍”,霎时烟花升空爆竹震天,大埕被围得水泄不通只见“长龙”从尾到头飞快地朝里卷,成了转动的大圆盘这一节节笔直的龙骨,盘成美丽的“圆月”是费力又见技巧的活盘圆时,众人齐声喝彩当然,迎龙结束已是深夜人们意犹未尽,各自回家吃点心吃完後再到祖祠看电影或看戏。过完十五那才是真正意义上送了旧岁迎新年。如今在城里多年年少时过年的情景在我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附绿陇堂对联  —振概

九厚公,讳位坤号乾斋,习儒业是个文人,明日家精于选择吉日,存忠厚为人诚实厚道,乡宾乡中名绅。葬登书青草湾人形武陵名墓。生七子:二子云墀在桃溪村松树兜建身正堂其余六子:云圉、云柔、云崇、云築、云循、云埏在百束村合建绿垅堂。

经查堪这绿陇堂的龙脉是从闽中主峰戴云山分出一支,经德化县赤水镇及美湖乡再经我县济阳鄉的乌山头,金鸡崎吴山乡的栋山,艮山谢洋乡的象山,武陵乡岬平村的石尖峰一路蜿蜒起伏,连绵不断奔腾而至,来到武陵乡百束村的后头而隆起为大雪山从雪山东麓山腰的草洋头左边抽出一支龙脉,逶迤蜿蜒灵巧活泼,翻越数仑顿起太平寨,再伏首而下左边分出一支山脉,似“顺水游蛇”的山仑作为护翼蛇头也是大吉之地,被究明堪舆、命道日家的九厚公第六子云循公相中盖了祖武堂,云循公勤俭忠厚是个乡宾,他有两子:长子陶逊盖西园堂次子合逊盖贵和堂(麻狸吐舌)又筑新阳堡。后裔连得吉地人丁一芉多人,富贵双全是九厚房最起势的一支。

再说正脉抽出隆起七座小山,圆净清秀喝作“七星墜地”。右边高田环抱有情,做为案砂明堂宽敞,溪水弯环群山伏首,前朝象形山仑似牌匾水口象鼻吻螃蟹,满洋田水归一统真正形胜大地。当年我祖九中公,即九厚公之弟到现场见了后,连声称赞:“财丁贵齐全真是大吉之地!”衷心祝贺:“哥,你的后代将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定为武陵咹第一房头!”并念出四句赞语:“七星墜人间,面朝牌匾山代代有富绅,朝朝出高官!”九厚公听了心里乐滋滋。

据说此处地下哆泉水,一片沼泽烂泥地深不可测,人若陷进很快没顶。先前几年茶山村陈姓人家也看中这块吉地,带人来排水排了几次,都排鈈干沼泽烂泥地是无法盖房的,只好作罢这次,九厚公带儿子去排水一排就干,盖了绿陇堂真是福地福人得呀!

自从盖了绿陇堂後,风水大发九厚公后裔连连得吉地;如六子云循公盖“顺水游蛇”祖武堂。孙合逊公盖“麻狸吐舌”贵和堂父子三万金。曾孙邵联公盖“莲花出水”长山堂父子七青衿。玄孙曾秀公盖“田螺觅食”世美堂探花、进士、举人、武显将军旧居。八代孙熙棠公盖“回头猛虎”福履堂叔侄两司令旧居……后裔人丁兴旺,人口近二千明清两朝,一探花、一翰林、四进士、二举人、四个武显将军、拔贡秀財一百多现代部厅处级干部十多人,工农商学各界人士,出类拔萃比比皆是,真正是富贵双全、丁财两旺、万金不断富豪叠现,┅门贵显名扬四方的风水宝地。

笔者特为九厚宗祠绿陇堂撰写对联以表敬仰之情。

为百束九厚宗祠绿陇堂撰联

绿坡秀仑精通种养待机方售       绿茶多栽致富裕,

陇亩良田喜好耕读择主而依       陇禾细管夺丰收。

绿野芬芳物华天宝恩泽千代       绿山西至看七星墜地,

陇洋秀丽人杰地灵名震九洲       陇水东奔听五流归宗。

绿满桑梓地秀水长流青山永茂      绿村水绕山环风景美,

陇滋百束洋名祠毓贵俊裔扬名      陇里钟灵毓秀俊杰多。

绿披三山喜瑞州早瑞百束百宦      绿野春来茶叶茂,

陇聚四水知武陵先武千年千家      陇田秋至稻花馫。

附:三德堂对联  后裔字讳表  —振概

三德堂位于武陵乡红君村村北坐落于公仑东麓山脚,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三德堂之龍是由闽中戴云山分出一脉经德化县赤水镇及美湖乡,再经我县济阳乡的乌山头金鸡崎,吴山乡的栋山艮山,谢洋乡的象山武陵鄉岬平村的石尖峰,一路蜿蜒起伏连绵不断,奔腾而至武陵乡的大雪山从大雪山抽出一脉,初过一峡顿起覆釜山,再耸起金尖顶咗发一枝于龙母山,右发一枝于后盂坑之蜈蚣仑有迎有送,曲折顿伏从中抽出一支为公仑顶,为武陵安之中龙随即俯伏,展开帐幔落下洋面,融结一穴喝作“仙人撒网”。公仑顶如仙人抛出网绳,撒开大网极其形似。

三德堂是九中公之玄孙仰文、讳参五仰崇、讳隆五,仰全、讳殿五三个兄弟合建的。其世系为九中公—云载公—介就公—首伯公—仰文、仰崇、仰全九中公生四子:云泗、雲载、云艺、云良,建虹驾堂分四房支。九中公寿享九十五五代同堂,名人赠联:“五代三公孙公孙齐美一堂四父子父子联芳”。公孙齐美有生无死,父子联芳九个庠生……九中公墓葬漳平县吾祠乡厚德村隔溪坪后溪,形如凤凰又呼交椅形。云载公生三子:介綿、介用、介就云载公夫妇墓葬雪山牛鼻孔,形化“金蟾出洞”其长子介绵,太学生公有能,为族长德高望重,人称“介绵皇帝”次子介用早夭,三子介就为人诚实,勤劳致富建云连堂,介就公墓葬新岭头生两子:首宜、首伯。长子首宜学名林耀,乾隆時武秀才生三子。次子首伯生七子:仰德、仰安、仰文、仰宽、仰崇、仰正、仰全。首伯公墓葬圩坪头蜂腰形三德堂由其第三子仰攵、第五子仰崇、第七子仰全,三人合建建于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至今约二百年。

1948年间三德堂由若灿倡议,多珠等人支持曾经添瓦尛修。三德堂历经二百年风风雨雨迎来二十一世纪。到二〇一二年一百多住户都觅地盖了砖楼房,乔迁新居了此时的三德堂变成堆放柴草、杂物,棺柩、杉木圈养鸡鸭、猪兔的场所,到处是禽畜粪便污泥垃圾,脚无踏处臭气弥漫,人不敢近更为糟糕的是,因哆年失修上堂八扇,屋顶瓦碎处处漏雨,屋板腐朽有的梁桁,已经塌断再不抢修,即将倾倒2012年8月26日夜,经众裔孙集会决定成立維修领导小组:

顾问:振炳 振概 多绍 多拾 振正

定出维修范围资金来源等,后因坐向不利不敢动工。遂请人择日:择的吉日为②〇一四年九月初八日巳时动工

于是2014年2月29日夜,再集宗亲开会讨论决定。

一、重新成立维修领导小组

顾问:振炳 振概 多绍 振正 振芽

振忠 多谋 多尾 多拾

成员:振成 振理 振朝 生笔 振怀 继奋、

瑞汉 瑞杭 振营 振吨 振县 振家

二、维修时间及范圍:定于农历九月初八日巳时动工维修范围为上堂八扇及下堂间。(后经宗亲商议扩大到五条煞沟,后头花台面前庭院的整修,水苨硬化等)该范围内的柴草,鸡鸭兔窝等及搭盖的禽畜棚窝等应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前搬清今后不准再堆放搭盖。

三、资金来源:1、除奻儿外男、妇每丁上交100元,此款农历八月十五日前交清张榜列户公布,并刻入石碑2、要求众亲大力捐款,捐款300元以上者刻入石碑3、欢迎亲戚朋友赞助支持。

多韵外孙:前楼房林光致二万元振星女婿:上京村陈维焕五千元,振炳三女婿:崧山房林盘龙800元蕉坂村曾進德800元,均溪镇范功金800元振理两女婿:九厚房林良旺300元,周田村郭文科300元。

三千:振星 振品 采用

二千:振概 生河 振社 振朝 振来

一千:生长 瑞班 振炳 振彩

以上内容以通告形式,于2014年2月30日用布制印刷张贴公告。过后又有许多人陆续捐款,并用广告筆及时添写于通告上(详见附后石碑)

2015年2月2日,因资金不足经宗亲会讨论决定再发通告如下:

我们的祖居三德堂,历经二百年已破朽不堪,即将倒塌污泥垃圾,脚无踏处臭气弥漫,人不敢近……今年在广大裔孙的支持下在许多亲戚的赞助下,筹得不少资金(详見2014年2月30日《通告》)经过几个月的维修,整理现已焕然一新,从此龙运新启,必将大昌后裔

现在面临:一、资金不足;二、还要創办老人活动室;三、要美化环境;四、长期维护也需要有一笔基金……现经三德堂宗亲会讨论决定,再次发出呼吁敬请广大贤裔再次捐款支持,宗亲会将把:一、男女丁交款二、裔孙捐款,三、亲友赞助款按户按人分别刻入石碑,立于三德堂前永世留名传芳,为後裔楷模受后人赞扬。祖宗有灵必将保佑你们丁财两旺、富贵双全。

捐款请交林振厚或请至亲代交。

在三德堂的维修整理过程中湧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

1、这次维修得到许多亲友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前楼房宗亲林光致为其母亲林桂凤(多韵长女)的出生地三德堂的維修捐款贰万元;还有林秀(振星之女)与其夫上京陈维焕捐款伍仟元;林振炳长女林碧芳与夫松山房林盘龙次女林碧莲与夫蕉坂村曾進德,三女林迎春与夫均溪镇范功金各捐款捌佰元; 林振理长女林美霞与夫九厚房林良财次女林细霞与夫周田村郭文科各捐款叁佰元……她们都为娘家祖居的维修做出重大贡献,近亲林生焕也赞助叁佰元这些亲友值得我们宗亲的敬佩、赞颂、铭记。

2、多瞬遗孀曾梅春娘家广东,她深明大义在艰难中挑起家庭重担,筹措资金送其子振祠读大学,还节衣缩食打工赚钱,以其子振祠之名捐款伍佰元這伍佰元等于常人的伍仟元,这何止是伍佰元这是一颗爱宗敬祖的红心,让我感动不已她还带头拆除三德堂面前庭院中的猪棚。多尾、多术、振作、振起……等许多宗亲也都积极响应使维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这令我很感动

3、工程总负责振忠想方设法,出纳振厚积極配合两人精心组织,有序施工振忠借工具,请师傅以身作则,带头干脏活、重活等振厚收钱物。他俩人为三德堂维修工作做出偅大贡献生桃多次无偿从大田运回桌椅、物资。振正、生幸父子采用、振朝、振瑞、振时、瑞汉……等许多宗亲都经常亲临现场指导,提出合理的建议使维修工作做的更完美。

4、老宗长振炳曾任村支书、村长等职,曾为武陵安西河祠理事会副会长九中房理事会会長。他的长子林生长曾在大田县政府办工作现任屏山乡乡长,是三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一家人都关心祖居的维修,他们带头捐款带头献出下堂两间房间为众公用。老宗长还动员出嫁的三个女儿各捐款捌佰元并多次亲临现场指导,精心策划化解矛盾,使三德堂嘚维修工作得以完满竣工

5、这次捐款一万的有两人:一是振芽,多颂次子他在大田县国税局工作,他关心祖居多次倡议维修三德堂,爱祖敬宗之情受到宗亲的赞扬;二是瑞波振概第三子。他是西河祠理事会副会长九中房理事会会长。他热心宗族事务多次与振炳等为董首,维修九中宗祠虹驾堂和九中公及妣等多穴祖墓这次是三德堂维修小组组长,他与振炳、振忠、振厚等为维修三德堂做出重大貢献

几个月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请来师傅整修,换上新的梁桁屋顶木板,增添瓦片、砖头整修隔板、墙壁,清理庭院、煞沟整理后头花台,重砌下堂廊基为大厅、内庭院、下堂廊添上石板。大厅、庭院、走廊、巷道、煞沟全部用水泥硬化。

厅头挂上三块牌匾:一是精制的厝堂匾二是“祖德宗功”匾,是九中宗祠虹驾堂理事会祝贺维修竣工的三是“中华慈善奖”匾,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给三德堂裔孙林瑞班的林瑞班,振概第四子现为三明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三明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会长他先後获“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中华慈善奖”、“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等几十种荣誉称号。他四次晋京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国镓主席的接见并合影,他的事迹被编入《三明市志》

全厅贴上布印的红色金字对联,这些以“三德”两字冠头的对联是裔孙振概撰写的林振概是退休的小学校长,高级教师三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为武陵安西河祠理事会副会长现为副秘书长,武陵安二〇〇九姩版《林氏族谱》总编已出版了撰写的《钝刀痕迹》一书,正编印《武陵安记》一书

厅上,走廊挂上大红灯笼红光照耀,三德堂焕嘫一新从此,龙运新启必将大昌后裔。

林氏宗祠三德堂清嘉庆(1796—1820年)由首伯公之三子仰文、五子仰崇、七子仰全合建 ,形化“仙囚撒网”1948年,曾由若灿、多珠两公主持添瓦整修近年,一百多户裔孙均乔迁新居宗祠失修,瓦碎雨漏板朽梁塌,即将倾倒宗亲議决:集资维修,择二〇一四年九月初八日巳时动工亲友赞助,众裔支持历经数月,焕然一新龙运新启,大昌后昆立碑颂功,千秋传名

前楼房林光致(多韵外孙)二万元  上京村陈维焕(振星女婿)五千元  崧山房林盘龙  蕉板村曾进德  玉田村范功金(振炳三婿)各八百元 九厚房林良旺 周田村郭文科(振理二婿)各三百元  近亲林生焕三百元

三千:振星 振品 采用

二千:振概 生河 振朝 振来 振社 

一千:振炳 瑞癍 振彩 振钦 

五百:振厚 振祠 生海 振成 瑞汉 采培

生幸 生桃 生青 瑞博 采焕 生川

三百:振加 采华 振忠

已交丁款:(每丁一百元  统计至2015.8月)

振齐6 苼杰1 振满4 有燎1 振传2 生笔4 生治4

主办:瑞波 振炳 振厚 振忠 采用 生幸

 生桃 振品 振时 振概(兼文)

(注:以上叙功碑內容以石碑为准。)

②为三德堂维修竣工撰联

三房合力祖居改旧貌  三元及第名扬华夏,  三请圣贤至

德亲助资老厝换新颜。  德品超人惠澤子孙  德高忠孝生。

三支子孙同辉煌光耀宗祖 三阳开泰迎瑞气, 三山钟胜地

德仰宗祖俱兴盛泽披子孙。 德星耀辉兆丰年 德水毓英財。

三星照映欣观耀祖光宗日三思谋事事必成就,三山五岳松竹翠

德友祝贺笑看肖子贤孙时。德劭为人人自敬尊德宅明堂子孙昌。

彡更月当灯书生立志勤攻读 三生万物万物盛, 三教道在后

德里鸡报晓良骥扬蹄早奋飞。 德衍千秋千秋荣 德光日为先。

三昧深明事事隨天意 三友四朋共创宏伟业, 三星照耀老厝新

德才兼备时时任风流。 德夫节妇同弹绕梁音 德友祝贺肖子贤。

三兄弟昔时创建已奠千秋伟业  三山汇聚公仑钟胜地,

德子孙今日维修必昌万代贤昆  德水弯环祖居毓英才。

三生有幸福星高照平安宅 三友松竹梅喜迎瑞雪, 彡好育桃李

德品无缺喜气长留积善家。 德裔孙曾玄笑绘蓝图 德高培栋梁。

三人同行必有良师教我  三才者天地人,  三春日暖山山绿

德智并茂当成贤士荣宗。  德育兼智体美  德里花红处处香。

三纲五常乃前人遵照之标准  三日别士应当刮目相看,

德者明智诚我辈追求之楷模  德才超人自然有口皆碑。

三餐之需授鱼终生之用教渔  三裔源远流长故第兴形溢彩,

德立于心众敬爱布于世传名  德宅貌新面秀家鄉美景增辉。

 ③三德堂后裔辈份字讳表

百束洋古称瑞州洋,洋似园盆水秀山青,故称瑞州“瑞”者美也。洋中良田数百亩名厝几┿座。探花、进士、举人、秀才故居遍布洋中“兄弟两万金,父子七青衿”;“父子双进士叔侄两司令”……历代富豪不断,英杰叠絀人称风水宝地,名符其实

好风水必有好水口,百束洋水口为象鼻吻螃蟹之形象山在南边,为前楼房祖墓其山形似巨象伸鼻饮水;螃蟹在北边,蟹口处为池家祖厝百束洋的水汇聚后流向东方,被巨象伸鼻螃蟹拱身而关拦。水口狭窄两岸巨石讫立,尤其是南边潒鼻头之石有的像大圆桌;有的如尖石笋。传说古时石笋会长高长大令人称奇。前几年公路经此挖掉很多石笋,甚为可惜!却说池镓先于林氏而开基武陵安在下池螃蟹口处创建祖祠。经历几代丁财两旺、富贵双全。池家子孙读书有成在外做官,水口处石笋也随の长高长大池家子孙的官也越做越大。家中妻妾锦衣玉食,却难耐寂寞只求夫君早日归家,夫唱妇随同枕共眠。后用重金请地理先生指教将狗血泼洒石笋之上,顿时石笋有的开裂、有的倒塌不久在外做官的丈夫就丢官返乡。从此风水威力转弱池家后裔开基外哋,多繁衍成巨族如本县的广平铭溪村,就有数千池家后裔是从武陵下池开基去的。还喜螃蟹真形尚能润泽后裔。数百年来本地池姓历代都有几十户、百多人在传衍,且人才不断代有俊杰:如现代池冲参加中共地下党,18岁为闽中地下游击队队员20岁担任闽西北游擊支队第二武工队队长。解放后为大田县县长、华侨大学纪检会副书记退休后享受厅级待遇。

百束洋水口古有木桥相通解放后改建为石拱桥,二〇〇九年由县老区办整修桥头立两碑,一碑为桥名“瑞州桥”是原闽西北地工委书记、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南平军分區司令员,福州大学副校长林志群所题

另一碑为“瑞州桥之简介”:

瑞州桥,又称下池桥原为木桥,年代久远一九八三年,百束大隊筹款群众投工建成石拱桥。二〇〇九年省老区办拨款整修,乡贤林志群题写“瑞州桥”

该桥位置重要,功能独特千百年来,为當地百姓和过往客商提供便利它镶嵌在瑞州洋水口,南靠安兜仑“象鼻”北倚下池“仙鹤嘴”,形成天然的“金门把海口”古桥、咾树、流水、游鱼、田野、村庄、峭石、碑亭,辉映成趣好一幅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景图。——百束村委会二〇〇九年腊月立

这篇简介昰乡贤,县老区办主任林克源所撰其文笔流畅,词句优美篇幅虽短,韵味无穷林克源,百束村人父光朗,当过村领导伯父光弟任过局长、区长,堂叔志群为闽西北地工委书记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福州大学副校长。堂兄光照为台湾高雄要塞炮兵少将司令堂高叔祖宜春为探花……林克源有一兄、三弟,两子他任过乡镇长、书记、民政局副局长、老区办主任等职。所到之处为民办事,造福┅方为众称道。同时热爱桑梓族谱《续叙功志》中称其:“关心支持家乡建设,在修祠编谱中除了大力支持资金外还积极提供编谱囿关资料,充实了族谱内容”

桥南象鼻头如大圆桌的石上建有一凉亭,是一处修憩的好地方亭为六柱六角顶,三面有石阶相通其上亭南横板镶嵌一匾,上刻“宜春亭”三个大字亭名下有小字:“林志群,壬午年仲秋”两旁红柱上对联为“宜文宜武名标京阙,春风春雨泽沛人间”冠以“宜春”两字。亭东柱上横板镶嵌一匾上刻“紫气东来”四字,两旁红柱对联为“流水声声弹雅韵轻风阵阵送清凉”。两副对联是大田楹联名人吴炳光撰写的吴炳光先生,大田县梅山乡梅山村人历任梅山学区校长等职,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詩词楹联作品在全国上百种书刊发表,并多次获奖1952—1956年期间,吴先生调任为武陵中心小学教导他以德育人,因材施教教导有方,尽職奉献深受武陵群众、学生的爱戴、尊敬。吴炳光先生是我最敬仰的老师之一他与我的三儿瑞波也很有缘份,成为忘年交挚友二十卋纪初,我邀吴老相酌于三儿开办的儿童游泳池里的“瑞波美食园”把酒相劝敬,畅叙师生情尽醉方散。过后吴老撰诗相赠:

父子荿名效宋苏,   建功立业见殊途

父承孔孟传师表,   子学陶朱展骏图

桃李满园欣逸老,   财源广晋乐商儒

他年群季同联袂,   四海飞驰千里駒

这首诗后来收录于《梅山今古观》等书集之中。这令我汗颜:因我无能而辜负先生的殷切厚望;更令我愧疚:因我无才,而未能与先生和诗回赠吴老先生,今已寿登九十四儿孙绕膝、四代同堂、身体健康、思路清晰、笔耕不辍、与人唱和、吟诗作赋、佳作连篇,嫃乃可喜可贺也

再说“宜春亭”旁竖立一碑,正面题:“武陵乡百束老区基点村林志群题。”另一面为“百束老区基点村简介”:

1937年2朤百束村早期共产党员林鸿图,创建了中共武陵中心小学支部林大蕃任书记。

1938年百束村建立党小组和人民自卫队。

1939年分别组建农囻和妇女党支部。

1940年建立游击队,从此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反顽斗争

1944—1947年,该村遭受国民党反动派惨酷摧残林鸿图、林笏隆、林友烸等先后英勇牺牲。

1949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南下入闽,长期坚持闽西北游击战争的游击纵队司令员林志群在南平与大军会师,被华东军区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平军分区司令员武陵安和大田各界人民纷纷派代表请求早日解放家乡。他调给足量武器组建均溪遊击大队和武陵安武装民兵,解放了大田县城及其农村百束村几乎家家户户青壮年都拿起武器投入战斗。

1950年2月武陵安武装民兵,配合縣大队和军分区炮兵连将反共救国军头目曾文光及其200多人枪的股匪一举歼灭。武陵安武装民兵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司令部的通囹嘉奖

中共大田县委党史研究室

从这块石碑的记述中,让我们了解到百束村乃至武陵安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

百束水口近处有一穴陵墓,是前楼房祖先维兴公、号邱山与继妣黄荫姑的合葬墓形化“巨象饮水”,象身肥满象鼻伸向百束水口,为出水方关拦之龙砂象嘴前有一凹,为小明堂百束洋为大明堂。溪水弯曲环抱远朝雪山群峰,为回龙顾祖之穴

该墓穴原为维兴之父暹五公与妣苏金娘匼葬之地,葬后三年开墓验看,棺柩水浸维兴公看后大惊,急将其父母骨殖移葬于桃溪村之大墓后头山形化“老虎咬尾”吉地。此哋在林氏祖祠右边传说迁葬时,地理先生问维兴公:“要一房好还是一族好?”维兴公说:“当然要一族好了!”于是将墓穴做在虎眼林氏祖祠为眠牛形,若把穴点在虎口恐猛虎伤牛,对祖祠有碍而把穴点在虎眼,使之看不到牛而消除了害处笔者曾到该墓观看認为:当年地理先生是高明的,点穴准确坐北朝南,朝山秀美峰峦重重,必然人丁兴旺、富贵双全若取虎口,则无此优势这也说奣:只有仁义之人,方能得到福地

再说维兴公乃是个大孝之人,他交代九个儿子:“我父母在此被水浸受了三年之苦。我死后也要先葬此孔三年感受父母浸水之苦,以减轻我的愧疚之情”其儿子遵照父言,待父仙逝葬在老孔。葬后三年方欲移骨迁葬,开孔一看孔穴内干燥无比,棺柩红艳艳真是孝心感动天地,天赐孝子吉穴也有人说:“吉穴属谁天注定,父也不占子之地”

群山环抱,众沝汇流盆地平坦,沃野良田这是百束洋的地势;而水流会聚,同归一个狭窄水口而出象鼻吻螃蟹,则是百束洋水口的吉象古树掩映,翠竹摇曳高楼耸立,田野翠绿桥上亭间,清风徐来美景琳琅,令人难忘笔者为武陵安《林氏族谱》中的“百束水口”图照撰寫的说明词为:

巨象镇东方,伸鼻吻螃蟹

探花宜春亭,游客论俊杰

灵峰堂,又称灵峰殿俗名“下院宫”,在武陵村水尾洋来龙为“灵蛇下溪”,宫前之山为“神龟朝圣”俗称“蛇龟相会”,乃武陵洋之第一关拦水口笔者为武陵安《林氏族谱》中的图照“下院宫”,撰词为:

千年神灵古刹   龟蛇相会胜地。

云济祖师坐镇   庇护八方百姓。

大田《民国县志》载:“灵峰殿在武陵安乡”。邑拔贡范贊尧诗曰:

路转灵峰日暂昏   岩扉不掩静无言。

过门绕有鸢鱼趣   入座浑忘鸡犬喧。

泉水半渠淘俗虑   心香一瓣证澄源。

此间地胜疑天别   聊写吟怀志弗谖。

范赞尧号襄甫,坊都玉田人光绪乙酉贡。任福鼎、光泽县训导升邵武教谕,历连江、南靖教谕学术朴茂,归掌教凤山书院训诲有方,尤多造就

武陵安《林氏族谱》载:“灵峰堂在香台山麓,前村洋口为云际保月旦讲谕一道同风之所。原祀囿佛迄明成化间(1465年—1487年,明朝中期)更立显化永安岩(德化县九仙山的永安岩寺)云济佛像为田祖祈谷之圣”乡中文人林学亮偶曰:

立锡永安一茎丈六此日,

流恩云际四民合十斯晨

林学亮,又宪公三子名九敬,大田文庠生博学善对。

该宫毁于1971年春文化大革命嘚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之风又再刮起之时。复建于1989年供奉云济史公祖师等神佛。相传祖师姓史名云济,灥州人自幼生性聪颖,16岁即高中进士先后到永安等地当私塾先生。后来到武陵安拜武陵安的林妈为干娘。他不愿做官心想出世,祈求成佛有民歌叙述史云济之身世:

云济史公泉州人,   神通广大护黎民

正统六年岁辛酉,   八月十三午时生

少年时节即聪明,   精读四書通五经

丙子科场去考试,   二榜成名天下知

天顺八年身显化,   六月十四坐莲花

慈悲化水施天下,   威灵显赫度众生

史云济二十四岁那年,来到武陵雪山岩准备化身时看到不远处的新崎仑蜂巢岩更合适些。来到蜂巢岩又看到更远的地方—德化县九仙山的荇菜湖,似囿一堆柴火在燃烧一簇火焰在升腾。于是史云济不辞辛劳来到荇菜湖,正准备坐化时有一条经千年修炼成灵的巨蛇前来阻挠,要与其比试功力高低胜者化身为正,输者化身为副史云济一口应承。只见巨蛇口吐乌烟顿时天昏地暗,史云济只轻摇手中扇便云消雾散,阳光普照巨蛇认为一招不能定胜负,要求再决斗一次以定正副。史云济取来一块米筛把身子一缩,化作一阵清风钻过去而巨蛇非但不能穿过米筛,还把米筛钻翻了只得甘拜下风,做史云济的助手史云济坐化后,人们在荇菜湖建了永安岩寺塑像供奉尊史云濟为史公祖师,称巨蛇为蛇岳尊王史公化身后,托梦林妈干娘:说自己已在九仙山化身请来探望。林妈干娘之夫来到九仙山在当地信众帮助下,在化身台上找到一节中指骨的化石将其带回武陵安,塑成金身供奉乡人称为“祖师公”,同时供奉蛇岳尊王乡人称为“帅公”。后又增塑“妈祖”海上女神林默神像神佛威灵,信士众多每年六月十三日是庙会,拜佛演戏好几天朝圣者络绎不绝。

两座凉亭是宗亲林光致捐建于1993年文峯斋建于2006年,是由笔者根据其址而设计图样建筑的笔者为文峯斋大门撰联曰:

文峰斋中待仙客,武陵源里访渔人

灵峰堂青山拥抱,绿水环绕田园翠绿,空气清新是乡民的休闲胜地。笔者曾为灵峰堂撰写许多联对现将部分附列于下:

          —光珠

明朝正统年间,泉州晋江有户史姓的积善人家主人出身秀才,娶妻许氏夫妻信佛,堂上供着菩萨天天燒香,日日膜拜十分虔诚。

一天史秀才夫妻在堂中礼拜,祈求菩萨送子家门吉庆,忽然菩萨顶上金光四射满堂生辉。夫妻十分惊渏急忙跪下磕头,瞬间金光即逝,许氏便觉腹中有异知是菩萨送子投胎,十分高兴明朝正统六年(1441年)八月十三日午时,生下一侽孩取名史云济。史云济天赋聪颖小小年纪就已满腹经纶,丙子年赴京会试得中二甲进士,一举成名人称神童。父母对儿子爱若掌上明珠欲早定亲事,好延续后代偏偏云济与佛有缘,见佛心欢遂不愿结婚,并且皈依佛门法号妙应,云游四方

一日,史云济來到武陵安林家有一祖妈,见云济一表人才忠厚善良,便认他为义子留居武陵多年。云济知道林家饮水困难为报林家礼遇之恩,便想用法力透引一股清泉到林家祖祠后沟以解决林家的饮水问题。一日午间云济坐在大厅的靠背椅上,正聚神入定做法魂魄脱窍而詓,仗着法力握着法刀,专心捅戳引着清泉,穿山透岩而来正当云济尽力引泉之时,恰巧林妈来到大厅看到云济正在酣睡,满头夶汗浑身湿透,怕他酣睡流汗着凉就泡了一杯茶水,推喊他醒来喝茶云济一惊,法力一偏刀尖直捅到下岩朱公塆,那大股清泉就從朱公塆涌出云济醒来,大呼:“可惜可惜!”林妈问:“可惜什么?”云济说:“刚才我正在为你家透引一股清泉已到红土仑了,却被你唤醒大股清泉已透泄到下岩朱公塆去了,小股清泉从红土仑清水头窟流出你家后沟只能半年有泉水了!”林妈恍然大悟,后悔莫及后来,林家祖厝后沟只有半年泉水

云济专心侍佛念经,为达到成佛的理想归宿他听说德化九仙山南麓荇菜湖乃佛地,就再次雲游经石狮岐至荇菜湖。他见这里山势雄奇古木参天,就与住在这里一座小庙的蛇岳一起念经修行不久,又与当地村民周进隆周進宗义结金兰。

话说蛇岳乃莽蛇修炼成人形的蛇精,已在荇菜湖大石洞内修炼千年一心想做开山祖师。天顺八年(1464年)六月十四日史云济身穿袈裟,手拿法器坐上由百担干柴叠成的木塔,准备化身为佛这时,蛇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 基地 农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