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安全预防

云南公安网
云南警方微博:
孟建柱:切实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
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9月23日在辽宁大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孟建柱出席会议并讲话。法制日报记者王建军 摄
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9月23日在辽宁大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孟建柱出席会议并讲话。法制日报记者王建军 摄
中国警察网大连9月23日电 记者孙军、张年亮、王旭东报道: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23日在辽宁大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孟建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关于公共安全重要指示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切实增强风险意识,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手段创新为动力,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孟建柱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平安建设放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谋划,着力构建党政主导、社会共治的社会治理体制,以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为导向,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了平安建设水平。近年来,全国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持续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稳步提升。
孟建柱指出,当今世界已进入风险社会,我国国内风险因素也日益突出,公共安全问题复杂性加剧。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清醒认识维护公共安全面临的新问题,提升理念,创新工作机制体制和方式手段,深化平安建设,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防止各类风险积聚扩散,努力建设平安中国。
孟建柱指出,创新是公共安全工作永恒的动力。理念一新天地宽。要适应时代变化要求,推动理念创新,为做好新形势下公共安全工作提供思想引领。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确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强化全局观念,树立团队精神,解决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和资源力量分散问题,努力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增强公共安全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实现社会善治出发,引导社会成员增强风险意识,确立共同防控风险的理念,积极参与风险防控实践,着力培育安全文化,激发社会自治、自主、能动力量,努力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防范、化解、管控风险的良好局面,打造公共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针对日常管理简单、粗放问题,倡导以尊重事实、推崇理性、强调精确、注重细节为主要特征的“数据文化”理念,把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理念贯穿于公共安全工作全过程,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科学化。
孟建柱强调,社会治理现代化中,体制机制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要求,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创新多方参与机制,更好地组织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参与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公共安全事务公共治理。创新风险预警机制,根据风险形成规律,建立研判、预警、防范风险苗头、隐患先兆的机制,防止其累积扩散、突破临界状态;依托物联网技术、智能安防系统,探索“人力+科技”、“传统+现代”的风险预警模式,提高对风险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及时切断风险链。创新协调联动机制,健全区域联动、部门协作机制,建立与社会力量合作联动机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种资源、力量、手段统筹起来,建设好维护公共安全的天罗地网。
孟建柱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特别是信息科技向数据科技的发展,不仅更新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也给我们防控公共安全风险提供了新途径新手段。要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科技最新成果破解公共安全难题,提升维护公共安全智能化水平,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善于从多源的、分散的、碎片化的大数据中找到规律,为维护公共安全提供创造性服务。要坚持以信息流引导技术流、物质流,运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危爆品生产、运输、存储、销售、使用等全过程、无缝隙监管体系,把先进的理念、制度转化为程序上的硬约束,实现对各类风险自动识别、预警,预防和减少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
孟建柱要求,在当前各类风险易发多发情况下,要强化风险意识,进一步找准工作着力点,有效防范化解管控社会公共安全风险。要密切跟踪、深入研究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矛盾新问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效防控经济、金融领域风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密切关注、敏锐把握新业态发展中出现的公共安全风险点,找准鼓励创新和防控风险的平衡点,有效防控电子商务、寄递物流等新业态发展中的风险,规范业态行为,打击违法犯罪,实现新业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要针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流动,违法犯罪空间扩大、链条拉长、机动性增强,防范打击难度加大的新情况,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优势,提高预警、防范、打击能力,探索信息化、智能化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和公共交通工具、人员密集场所安全事故防范模式,有效应对社会流动性加剧带来的风险。要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普及带来的网上网下问题交织叠加、各类风险容易聚集扩散的新情况,运用互联网思维、方法破解防范难、破案难等问题,积极推进网站“网安警务室”建设,全面推进网警网上公开巡查执法,有效应对网络社会带来的风险,全力维护网络社会安全。要认真总结近一个时期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深刻教训,深入开展消防、道路交通、危爆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依法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有效应对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孟建柱强调,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骨干工程、建设平安中国的基础工程。要加快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要更加注重统筹设计,结合制定“十三五”规划,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和物联网等基础设施,推动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各类数据集成应用,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要更加注重完善体制机制,科学配置、动态调整警力编制,倾斜基层、屯警街面、多警协同,完善社会面、重点行业、单位内部、城乡社区等治安防控网络,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活力。要更加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针对身份不实、信用记录缺失等问题,推动建立基于公民身份号码的信任根制度;针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良行为青少年、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创新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特殊人群关怀帮扶体系;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治安管理盲区和一些偏远农村地区治安防控力量薄弱问题,推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及时调整警力布局,建立健全群防群治队伍,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效。要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建设,树立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加强基层综治中心建设,将服务管理资源向网格延伸,提高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水平。
孟建柱强调,维护公共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优势,把维护公共安全各项部署和措施落到实处。要把维护公共安全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把安全发展理念、措施嵌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把公共安全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等规划,促进公共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协调。要坚持权责利统一,把维护公共安全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细化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把维护公共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要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着力破解制约社会治理、影响公共安全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推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为维护公共安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要提高互联网条件下社会沟通能力,把握好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和按维护公共安全规律办事的平衡点,讲好公共安全故事,做好突发案事件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工作,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为维护公共安全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要大力加强对综治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运用网络做好治安防控工作的能力和维护公共安全实战本领。
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公安部部长郭声琨作总结讲话,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中央政法委委员汪永清、耿惠昌、吴爱英、陈训秋、王宁、傅政华,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等出席会议。
中央综治委委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政法委书记、综治委主任、党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综治办主任、维稳办主任、公安厅(局)长和分管治安工作的副厅(局)长,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计划单列市党委政法委书记、综治委主任,有关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全国省市县和乡镇四级政法综治干部在各分会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收听收看了会议。――记乐山市旅游体育执法支队支队长田利民
蜀ICP备号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红星路二段70号四川日报报业集团16楼四川法制报社新媒体中心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综治工作--《东方企业文化》2015年11期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综治工作
【摘要】: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不断产生,如何做好综治工作成为企业各级领导和综治工作人员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强化源头预防,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等手段和教育、疏导、防范等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与对策。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D631.4【正文快照】:
面对当期新形势、新情况和新特点,我们切实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强化源头预防,构建综治工作长效机制,确保了南京世青会、全国两会等特殊时期的和谐稳定和用工结构调整等工作的稳妥推进,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标本兼治,防控并举,以实现“三个转移”为重点,推进综治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戴炳建;;[J];广东科技;2012年07期
徐大树;;[J];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17期
吕庆海;;[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2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建梅;;[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玉祥;;[J];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04期
崔法强;;[J];国家电网;2014年01期
郝会玲;;[J];现代企业;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锋;鲍遂献;;[J];法学家;2000年05期
章继宁,龙艳,杨文才;[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叶漫青;[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杨文忠;[J];公安研究;2001年08期
王静浩;[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赵光伟;[J];公安教育;2003年02期
赵光伟;[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李健和;[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刘小荣;[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邵锦华;[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传新;;[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刘磊;;[A];信息让生活更美好——江苏省通信行业信息化案例选编[C];2010年
孟红;;[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余凌云;;[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何瑞琳;[N];扬州日报;2007年
李光明;[N];法制日报;2007年
黄保山 通讯员
张羿;[N];西部法制报;2007年
邓帆;[N];焦作日报;2009年
;[N];人民公安报;2005年
季芳;[N];徐州日报;2010年
安志鹏;[N];陇东报;2012年
张建平;[N];人民公安报;2012年
邓婷婷;[N];自贡日报;2012年
;[N];解放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志勇;[D];黑龙江大学;2004年
张淳;[D];苏州大学;2005年
谭皓;[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刘昭瑜;[D];湖南大学;2013年
李山;[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刘任平;[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苏辰生;[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逯艳霞;[D];山东大学;2009年
顾春见;[D];安徽大学;2007年
刘佳;[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切实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 - 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
当前位置: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切实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安全工作重要批示作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政法委书记 中央综治委主任 孟建柱&&&&&&核心要点&&&&■ 要针对当前公共安全工作实际,确立三个理念:一是顺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确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增强公共安全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从实现社会善治出发,引导社会成员确立共同防控风险的理念,打造公共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三是针对日常管理简单、粗放问题,倡导数据文化理念,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 多方参与是现代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方式。要通过有效机制,更好地组织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实现公共安全事务公共治理。&&&&■ 建立多方参与、风险共治格局,是维护网络社会安全的根本保障。网络管理部门要推动完善网络安全基础性法律制度建设,善于调动网站、互联网企业和广大网民积极性,努力形成网络信息人人共享、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设计打防管控等环节,如果没有有效的体制机制作支撑,就难以有机衔接、有效运行。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确保社会治安防控形成体系、充满活力。&&&&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公共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多方参与、合作共享、风险共担,坚持科技引领、法治保障、文化支撑,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努力建设平安中国。政法综治战线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手段创新为动力,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一、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解决公共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既需要继承优良传统,更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是公共安全工作永恒的动力。&&&&1.推动理念创新,为做好新形势下公共安全工作提供思想引领。理念一新天地宽。要针对当前公共安全工作实际,确立三个理念。&&&&一是顺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确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增强公共安全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如果说工业时代的奥秘是分工,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奥秘则是融合,是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社会合作。目前,公共安全工作中单干、封闭、独享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仍较突出,地区分割、部门各自为战等问题比较严重。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就要强化全局观念,更加注重合作,树立团队精神,加强协同配合,做到互信互助,形成公共安全工作合力;更加注重互通,以开放心态,促进公共安全工作信息沟通、设施联通;更加注重共享,以互利互惠思维,整合资源力量,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优势互补、各方共赢。针对信息壁垒,要推动网络设施共建,完善重大突发情况通报等制度,努力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共用。针对职责不清,要划清边界,明确职责,防止错位、缺位。针对资源力量分散,要建立有机衔接、有效协同机制,整合资源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二是从实现社会善治出发,引导社会成员确立共同防控风险的理念,打造公共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是实现社会善治的过程,政府和社会要各归其位、各担其责,而不能单纯依靠政府包打天下。要在发挥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社会成员增强主人翁精神,激发社会自治、自主、能动力量,努力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防范化解管控风险的良好局面。把安全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采取以案说法等方式,让安全文化入脑入心。善于运用新思路新办法,调动社会成员维护公共安全积极性,形成共同防控风险新模式。健全权利与义务统一、风险与责任关联、激励与惩戒并重的制度,让大众的问题由大众来解决。&&&&三是针对日常管理简单、粗放问题,倡导数据文化理念,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我们传统文化中推崇直觉、感性思维,习惯于对事物进行模糊的归纳,严谨、理性、体系化的实证研究不够。这种思维方式容易导致简单化,日常管理粗枝大叶、大而化之。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就要培育以尊重事实、推崇理性、强调精确、注重细节为主要特征的数据文化。把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理念贯穿于公共安全工作全过程,推动公共安全工作和大数据技术高度融合,使各项决策部署有充分的数据支撑,更加具有科学性。按照精、准、细、严的要求,精心设计公共安全工作流程,善于把公共安全概念转化为标准、原则转化为程序,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减少操作中的变通空间,防止随意性。&&&&2.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公共安全体系有效运行。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要求,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一是创新多方参与机制。多方参与是现代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方式。要通过有效机制,更好地组织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实现公共安全事务公共治理。企业不仅承担着防控安全生产风险的重要责任,而且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力量。比如,一家大的互联网科技、金融、物流企业,就是一个强大的社会信息搜集和分析系统,可以为社会治理创新作出积极贡献。企业要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积极参与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为维护公共安全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我们要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发挥好社会组织在引导社会成员参与风险评估、矛盾调解、社区矫正、青少年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机制,构筑全社会共同治理公共安全的网络联系和信任关系,做到知风化险、规避风险。&&&&二是创新风险预警机制。研究表明,重大事故发生背后,往往伴有事故隐患、事故先兆和轻微事故,并存在一定的概率关系。但是,由于经验局限和侥幸心理作祟,人们往往容易低估违规行为与事故发生的概率关系。创新风险预警机制,就要根据风险形成规律,建立研判、预警、防范风险苗头、隐患先兆的机制,防止其累积扩散、突破临界状态。要在运用好传统的风险排查机制基础上,依托物联网技术、智能安防系统,探索人力+科技、传统+现代的风险预警模式,提高对风险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及时切断风险链。&&&&三是创新协调联动机制。维护公共安全,涉及各方面各环节,只有紧密配合、有效互动,才能形成合力。要拓展内容、创新方式,推进区域、警务合作一体化。在健全区域联动、部门协作机制的同时,建立与社会力量合作联动机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种资源、力量、手段统筹起来,建设好公共安全工作的天罗地网。&&&&3.推动科技运用创新,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特别是信息科技向数据科技的发展,不仅更新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也给防控公共安全风险提供了新途径新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讲,得数据者得未来。要自觉学习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科技最新成果破解公共安全难题,提升公共安全工作科技化水平。&&&&大数据表示的是过去,但表达的是未来,其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整合、挖掘,揭示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让人们更清楚地理解事物本质、把握未来取向,从而发现新规律、提升新能力。要善于从多源的、分散的、碎片化的大数据中找到规律,为维护公共安全提供创造性服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可视化、全程留痕等特点,可以对人流、物流、资金流进行全程追踪,为防控公共安全风险提供了有效手段。要坚持以信息流引导技术流、物质流,运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危爆品生产、运输、存储、销售、使用等全过程、无缝隙监管体系,把先进的理念、制度转化为程序上的硬约束,实现对各类风险自动识别、预警,预防减少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从信息化、自动化到智能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利用物理世界之外的脑力+信息发展起来的智能产业,极大扩展了人类智力水平,也为平安建设智能化提供了平台。近年来,一些地方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施感知工程、车卫士工程等,推动平安建设实现质的飞跃。要推广这些好做法,提升维护公共安全智能化水平。&&&&4.推动方式手段创新,增强公共安全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坚持经济调节、行政管理、法律规范、道德教化、心理疏导相结合,促进刚性与柔性、他律与自律相统一,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手段的必然要求。&&&&法律制度是维护公共安全的基本保障。法治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最优模式,应该回应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构建社会行为有预期、管理过程公开、责任界定明晰的公共安全制度体系,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把公共安全难题转化为执法司法问题加以解决,提升公共安全工作法治化水平。&&&&道德规范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支撑。有的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与社会公共安全伦理观念缺失,漠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维护公共安全,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其对公众行为的指引作用,提高公众安全素养。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公共安全伦理观念,增强维护公共安全自觉性。&&&&现代社会,面对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有的人不良情绪潜滋暗长,极易引发公共安全问题。心理疏导是理顺情绪,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降低公共安全风险。&&&&二、进一步找准工作着力点,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公共安全风险&&&&在各类风险易发多发情况下,尤其要强化风险意识,创新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做好工作。&&&&1.有效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类风险,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也伴随新矛盾新问题。要密切跟踪、深入研究新常态下新矛盾新问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效防控各类风险,防止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时有发生,损害群众利益,破坏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稳定。要建立立体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各地区各行业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现、依法处置非法集资问题。改进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群众识别和防范能力,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集资高发势头。&&&&经济领域的问题会向社会领域传导,经济下行带来矛盾纠纷增多。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要坚持维权和维稳统一,把依法处理和多元化解结合起来,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为群众提供多元、便捷的纠纷解决方式。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法律工作者等第三方参与纠纷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吸收专家参与技术性领域纠纷解决工作,提高纠纷化解的权威性、公信力。借鉴有的互联网企业开展在线调解、仲裁等做法,善于运用新技术提高纠纷化解水平。&&&&2.有效应对新业态中各类风险,促进规范健康发展。新业态快速发展,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也成为公共安全新的风险点。对新业态发展中的问题,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视而不见,重在找准鼓励创新和防控风险的平衡点,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当前,蓬勃兴起的电子商务是一个重大创新,不仅改变了生产、消费模式,降低了成本,而且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但是,发展中也存在增长方式粗放、行业秩序不规范等问题,致使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网络传销等问题比较突出。要建立部门、区域间监管信息共享、职能衔接机制,加强对非法交易的监管,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引导电商企业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运用新技术促进自身规范发展的能力。&&&&寄递、物流业快速发展,在方便人们工作生活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督促、指导其落实实名寄递、收寄验视等制度,解决好货物受理验视不合格、安检走过场等问题。健全联合执法机制,依法查处利用寄递、物流业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3.有效应对社会流动性加剧带来的风险,确保社会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当前,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流动,在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空前提高的同时,也使违法犯罪空间扩大、链条拉长、机动性增强,防范打击难度加大。要在用好传统手段的同时,发挥现代科技优势,提高开放、动态化条件下防控风险能力。面对违法犯罪日趋动态化、智能化,仅靠传统手段是不够的。信息化条件下,物质痕迹越来越多地以信息痕迹方式呈现出来。与物质痕迹相比,信息痕迹更难以灭失,也更容易查找轨迹。只要利用好这些信息痕迹,就可以实时掌握犯罪轨迹、预判犯罪热点,为防范打击犯罪插上腾飞的翅膀。随着高铁、地铁、公交、航空器等公共交通工具快速发展,各类安全隐患风险也会相应增加。要在推动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安检制度基础上,通过建立视频监控系统、研发使用新型安防技术产品等办法,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防控水平的新路子。&&&&4.有效应对网络社会带来的风险,全力维护网络社会安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上网下问题交织叠加的特点突出,各类风险容易聚积扩散。能否应对好网络社会带来的风险,考验互联网管理能力,更考验社会治理能力。要坚持网上治理和网下管理相统一、专门力量和社会力量相统筹,构建维护网络社会安全新格局。要坚持推进网上实名登记和网下基础管理互补,健全网上网下一体化的打防管控机制。对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要借鉴一些地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诈骗信息进行监测、拦截和用户提醒等做法,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方法,破解防范难、破案难等问题。建立多方参与、风险共治格局,是维护网络社会安全的根本保障。网络管理部门要推动完善网络安全基础性法律制度建设,善于调动网站、互联网企业和广大网民积极性,努力形成网络信息人人共享、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网站和互联网企业要坚持新应用、新业务和安全管理同步发展,依法诚信文明安全办网,自觉做依法办网的模范、行业自律的标兵、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5.有效应对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防止引发社会事件。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的社会关注度高、敏感性强,应对不当,就可能转化为公共安全危机事件。能否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要强化大局意识,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协同作战、应急处置能力。依法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应急处置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依法做好善后处置等工作。&&&&三、加快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骨干工程、建设平安中国的基础工程。&&&&1.更加注重统筹设计,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合力。面对社会治安新形势、人民群众新期待,只有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整合资源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格局。综治组织要当好党委和政府参谋助手,精心谋划、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当前,要结合制定“十三五”规划,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在更高起点上统筹设计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围绕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要围绕整合资源力量,完善标准体系、统一接口和共享模式,推动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各类数据集成应用,发挥最大效益。要把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更好地结合起来,统筹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和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对不支持互联共享的新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应不予立项,防止大数据变成小数据。&&&&2.更加注重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活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涉及打防管控等环节,如果没有有效的体制机制作支撑,就难以有机衔接、有效运行。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确保社会治安防控形成体系、充满活力。越往基层,越不能分工过细。市、县公安机关担负着大量实战任务,要积极开展大部门、大警种制试点,纵向压缩层级、横向合成作战,最大限度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有的可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和工作量变化,科学配置、动态调整警力编制,做到有增有减,把警力编制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工作机制,统筹好部门资源,利用好社会资源,形成强大合力。&&&&3.更加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效。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哪个环节薄弱就重点加强哪个环节,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方法。要深入调查研究,对治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段时间以来,身份不实、信用记录缺失等问题制约着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推动建立基于公民身份号码的信任根制度,以保障实名制的落实。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违法犯罪记录与信用、职业准入等挂钩制度,强化对守信者的鼓励和对失信者的惩戒。坚持推行实名制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并重,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加强对用户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保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良行为青少年、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既是容易引起公共安全问题的人,又是需要给予特殊关爱的人。要创新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特殊人群关怀帮扶体系,帮助解决就医、就学、就业等实际困难,努力使他们各得其所。&&&&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社会治安防控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发生相应变化。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把已经城镇化的农村地区、偏远农村地区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整警力布局,健全群防群治队伍,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4.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后劲。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基层基础建设既是根本性任务,也是紧迫性工作。要善于运用新思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努力使基层更有活力、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基层队伍更有战斗力。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领导机关拥有的信息资源更加集中,服务基层一线更有优势。领导机关要健全服务基层的情报综合研判和信息推送机制,及时把高质量的预警情报和急需信息实时推送到基层一线。同时,服务和管理是社会治安防控的重要内容。要牢固树立寓管理于服务理念,通过全面、周到的公共服务,有效覆盖专业工作难以触及的领域,有效采集日常管理难以采集的信息,更好地服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本文节选自孟建柱同志日在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原载 《求是》杂志2015年第21期。)责任编辑:李 森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content_104386.htm?div=-1&&&&
&&&&&&&&&&&&&&&&&&&&
电话:1(网站)&& 地址:河南省商丘市南京路东段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 交通方式:从中心火车站乘坐60路公交车、从火车南站乘坐小3路公交车到商丘中院站下车&&
2017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共安全形势分析报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