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里建新农村无房户每人补偿45平方25平方,我以买房就没有我的。

用手机扫描以上二维码直接访问此文。
建设新农村,金融缺位怎么办?
  建设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实际上既包括了发展农村经济,又包括了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既有农村综合改革,又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因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论是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还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讯、广播电视、中小学校舍和卫生设施的新建和改造,还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投入支持,其资金投入需求巨大。   据估算,若要完成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全国平均每个农村居民需要元。西部贫困山区、丘陵地区投资需求更大,平均将达元左右。全国大约需要投资5万亿元左右。如果按10年规划建设新农村,每年对农村的投资应该是5000亿元左右。年,中央财政直接用于“三农”资金的支出累计为9350多亿元。2004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为2626亿元,2005年为2975亿元,2006年预算达到3397亿元。但这些财政安排中仅有很少一部分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关。   在新农村建设巨大的投资需求面前,财政的支农资金显得捉襟见肘。那么,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支持来源渠道何在?怎样完善新农村建设资金供给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金融投入是主渠道      从资金来源角度考察,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来源有三:农户投入、市场投入和政府投入。其中前面两部分是私人性质的投入,而政府的投入是公共投入。   农户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投资主体,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收入增长乏力,积累有限,投资能力不足。   农村居民的总体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有较多农户无力投入。年,全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67.7%降至47.2%。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居民总体上已进入小康,但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农村居民实际上仍然处于温饱层次。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乏力,投入能力不足,且各地区间差异较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持续增长,从1985年的397.6元增长到2005年的3255元,2005年人均年纯收入是1985年的8.2倍。但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农民纯收入增长率一直在低位徘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1997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47:1,之后这一比例持续提高,2005年达到3.22:1。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趋势剪刀差越来越大。   农村居民储蓄持续增长,但人均储蓄水平较低,且地区差异、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居民自身投资能力低下。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较快,2005年年底已达14.71万亿元,全国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超过1万元。但是,农村居民人均储蓄水平占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的比例在25%以下。农村居民人均储蓄水平最低的是贵州,其人均储蓄水平不足北京地区的5%,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20%。   农村住户调查显示,年,农户人均农业投入量虽然从1990年的261.4元增加到2003年的857.1元,增加了2.3倍,但是,农户人均农业投入占人均总支出的比重却增长很少甚至下降,农户农业投入增长乏力。   财政涉农资金投入没有实现与财政总支出同步增长,且增长力度不强,投入结构不够合理,投资效益不高。   年,财政支农投入总量从150.66亿元增加到2975亿元,增加了18.7倍。虽然绝对量在增长,但是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趋势相比,财政农村支出的增长速度严重不足,出现财政农村支出增长趋势剪刀差。财政农村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近年来一直维持在7%左右,甚至有所下降,增长力度减弱。   同时,有限的财政支农投入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投入结构不合理,存在“支农资金不支农”的现象。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水利工程、生态建设工程、受益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长期以来一直统计在农业投资中,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对农业投资的规模。年中央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为2840亿元,其中用于重大水利工程和生态建设的占70%以上,直接用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仅占11%。   其次是资金管理成本高,用于主管部门自身支出比例偏高,主管部门人员工资和公用经费支出比例偏高,影响财政支农资金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国家审计署2004年审计公告表明,全国50个县年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中,平均有26.7%和27.6%被用于农林水气等部门的事业费。县级投入中这一比例更高,平均为58.4%和58.8%(西部县高达72.5%和78.4%)。   再有是支农投资渠道较多,形不成整体合力。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涉及发改委、财政、农业、扶贫、教育、水利、林业、卫生、民政等部门,极难统一协调管理。财政支农资金由各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层层下拨到县级对口部门,资金来源渠道多、投入分散,时常出现同一项目多个部门管理,不仅投入重复,而且使用分散。   涉农投入的金融支持总量远远大于财政涉农投入总量,且增长势头强劲。   如果仅以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贷款量表示金融的涉农投入总量,以金融支农总量(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余额)与财政支农总量之比作为“金融支持力度系数”,则发现1992年以来,金融支持力度系数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03年达到3.2。这表明农村投入的金融支持力度远远大于财政支持,且金融支持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实际上,在农村领域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除了农村信用社以外,其他金融机构也或多或少地对农村形成一定的金融供给。如果考虑其他金融机构的涉农信贷投入,农村金融力度系数将达到6.0左右。   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需求产生来源看,除了与农户直接相关的投入需求以外,普遍属于公共品和公共服务性需求,缺乏市场盈利性。工商企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总量和增长都将是有限的。所以,新农村建设投入增长的所有源泉中,金融投入是主渠道。构建新农村建设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在于构建金融投入增长机制。      农村“失血”与金融缺位      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形成农户稳定的收入来源,培育农民自我持续发展、自我增收和自我生存的能力。这就需要通过产业发展和市场培育,以产业带动市场发展,以市场活跃农村经济,最终促进农民增收。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不依靠金融绝对不行。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状况在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的同时,还存在严重的“失血”与金融缺位的现象。   农村“失血”主要表现在农村资金的“非农化”、农村资金流出严重。   农村“失血”的渠道主要有二,即非金融渠道与金融渠道。   非金融渠道主要表现在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土地、资金、补贴、农产品增值部分被城市工商业部门抽吸,导致农村发展落后,农民增收缓慢。2003年全国共有6700多个开发区,平均每个县有三个,这些开发区大多占用了最好的农用地。中央对农村的各种补贴也被层层分流,到基层的很少,到农户的更少。   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由于受劳动力市场的歧视,每人每年比应得的收入平均少元。目前全国约有1亿多名进城务工者,每年因此少挣2000亿~3000亿元,而这些进城务工者每年汇回农村的资金只有1000亿~1500亿元。
  农业税免除和费用减免所带来的利益,也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所抵消。
  而金融渠道引起的农村“失血”,则主要表现为金融部门通过信贷行为引起的农村资金流失。
  一是国有金融部门存差越来越大,引起农村资金流失。1998年以来,商业银行大幅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同时收缩现存的县及县以下机构的贷款权,使其仅发挥吸储功能,农村信贷投入逐步减少。金融机构农村贷款增长滞后于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增长,出现明显增长趋势剪刀差(见图1)。据统计,年,所有金融机构对农业和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由11.69%下降到10.1%,减少了1.59个百分点。同期,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农业和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由4.95%下降到2.66%,减少了2.29个百分点。
  二是农村信用社的农户存贷款差额逐年扩大,农户存贷比降低,农户存贷款余额增长形成巨大的“剪刀差”,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资金“非农化”的渠道之一。对农村信用社农户存贷比的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除1984年存贷比达41.3%外,其余年份均徘徊在30%左右,即农村信用社向农户发放的贷款不足其从农户吸收的存款的1/3。农户资金“非农户化”较为严重,使原本就短缺的农村资金外流到城市和其他行业。农村信用社吸收的农户存款余额的增长快于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发放的贷款余额增长,形成“农户存贷款余额增长趋势剪刀差”(见图2),而且该剪刀差呈现逐渐扩大之势。
  三是邮政储蓄在农村领域网点密布,只储不贷,从农村抽走资金,引起农村资金流失。商业银行收缩在农村领域的战线以后,农村金融资源已主要向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集中。2005年末,邮政储蓄营业网点达到3.1万个,储蓄余额超过1.3万亿元,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市场占有率目前已经达到9.56%,邮政储户数量达到2.7亿户,其中2/3以上的储蓄资源(网点、资金来源)来自于县及县以下农村营业网点,占农村储蓄存款市场的较大份额。
  新农村建设金融缺位现象主要表现为金融资源分配不公、农村地区正规金融供给不足。
  农村金融市场与城市金融市场分割,机构分布不均衡。中国金融改革的过程是通过建立各种成份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职能不同的多元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现金融机构数量的增长和品种的多样化,这方面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是,金融部门量的扩张并未带来农村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制度的深刻变化,农村金融的发展实际上是与城市金融发展脱节的。在较多大中城市中,竞争局面已经基本形成,但在欠发达地区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与农村已经实现的经济增长比较,从某种程度讲,改革开放以来,欠发达地区的金融供给是弱化了。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不公没有可能通过民主决策程序来改变。这不利于新农村建设金融投入的增长,使金融缺位现象异常突出。
  农村金融资源的供给与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称。据央银行统计,2004年底,我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8万亿元,农业和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合计1.79万亿元,约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0.1%,而当年农业GDP占GDP总量的比重达15.2%。同时,占全国劳动力总量60%以上的劳动力在农村就业。传统观念认为,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需要那么多贷款和资金投入,但农户和农村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现实表明,“三农”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领域内的功能弱化、农村政策金融功能不全、农村合作金融实力有限、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据学者对某省两个欠发达地区的调查,2005年末该省银行分支机构及营业网点总数为1161个,比2000年减少了317个,其中几大商业银行减少分支机构及营业网点222个,员工减少2234人。由此,致使县域金融抑制和萎缩,县域经济发展资金动力不足。
  农村政策金融功能不全,农业发展银行没有真正承担农村政策性金融的重任。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运用效益较低,功能缺位,业务范围狭窄,不能充分发挥对农业投入的资金聚集效应。2005年,农发行信贷业务虽有所延伸扩展,开始注重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贷款,但信贷业务创新速度低和创新范围小,业务整体格局并未有大的突破。在我国,一种向农户和中小企业持续提供政策金融服务的机制还不存在。
  2005年末,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资产总额3.7万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2.2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的10.9%),总负债3.55万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3.26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的10.8%),所有者权益1653亿元,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明显有所改善。但目前,农村信用社仍然是在政府隐形担保下运作,大多治理结构不完善,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形同虚设。出于自身财务上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商业化”倾向严重,农户或个体经营户、农村小型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农村信用社通过缴纳存款准备金、转存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等方式引起的农村资金流失,估计每年在1000亿元以上。由于历史包袱和机制问题,能够有效向农村源源不断输送资金的农村信用社数量十分有限,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严重不足。
  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农户和农村企业经营风险缺乏分散和转移机制。中国每年有5亿多亩农作物受灾,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4,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比重在40%以上。且农村经济现有物质基础薄弱,2004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率仅35.5%。虽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82年就开始承办农业保险业务,但全国农业保险费收入占财产险保费收入总额的比重由1992年的3.6%下降到2004年的0.36%左右。虽然2005年农业保险业务迅速发展,前三季度农业保费收入6.07亿元,占财产保费收入的0.63%,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以社区为导向
  新农村建设投资的重点在村镇和农村社区,因此应该建立一种以村镇和社区为导向的金融服务体系。就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机制而言,除农村信用社离农户、村镇和社区相对较近外,其他金融机构均没有这种机制存在。现有正规金融制度安排不利于村镇、社区金融投入的增长,所以,应该发展多种社区导向的金融组织:
  通过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形式,将农户、社区、村镇的金融需求集中化和规模化,增强农户、社区、村镇的金融需求的可信贷供给性。
  制定社区再投资法,促进农村资金回流。
  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与转型,增强其社区性。
  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小额信贷的提供机制(国外银行称为downscaling),开展针对农户、社区、村镇、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促进社区金融合作组织的发展,如社区担保基金、资金合作社、互助保险组织、社区发展基金。尤其是要注意培育那些建立在血缘、地缘等关系基础上的合作金融组织。要在充分总结现有民间资金合作社、社区发展基金等案例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制度框架,促使其合法存在。
  进一步放松农村金融市场管制,实施民间资本阳光化工程,发展只贷不存小额贷款机构。在制定市场规范和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将只贷不存小额贷款机构现有五个省区的试点范围扩大。
  责任编辑:王 玮
用手机扫描以上二维码直接访问此文。
系统分类:&>>&2016新农村建设名单 民间力量建设新农村在山西的土地上,不能否认存在着一个这样的群体:他们是一个富裕阶层,他们的富裕多来源于地下的煤炭。而且这个群体的许多人,并不在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之内闪耀,他们低调地生活在他们的家乡。他们是那方水土上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富裕如果不能和当地的整个社会和谐发展,那他们的生存又会是一个什么状态?但他们呆在哪里。这可能就在说明一个问题,他们能够被当地的人民认可或接受。还有一个现象就是通过煤炭等资源致富的富人在当地都属于能人的行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走上了基层的领导岗位。他们用他们的财富和智慧在改变一个地区的经济形态,这在山西不是一个个案。在拥有了经济支撑之后,他们在表达一种政治诉求和精神的光耀。也许从对金钱的追求得到满足后,许多人都会走上他们的道路。那么在另一个角度上,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在带动其他人的富裕,我们所追求的共同富裕在渐渐进入第二个层面。作为一个人,他们的思想也会随之而改变而进步。可能他们在原始积累阶段也和环境和社会有着某种冲突,但现在,他们在改变。我们说这就是进步。进步的代价就是他们的过去,而进步的结果则是我们都想要的未来。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新春伊始正式公布。“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即是新农村的未来样板。其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不是一个新概念,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中多次提到,不同的是以前多是一种憧憬和发展方向,而今是一个现实的任务。我们所选择的对象,他们其实已经在有意无意地做着这样的工作。他们从最基本的造福乡里的角度出发,去对农村进行现代化的建设,在一个朴素的理念下,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国家和政府的希望所在。因此他们是值得我们了解和探讨的。我们对他们的关注也在找出一个思路,就是新农村的路在何方?先富起来的一部分的人,在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旧村庄的改造,从基础设施到生活保障到文化教育和民主管理。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这说明这个群体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的形象和思想,他们以民间的力量完成从形式到内涵的新农村的再建和重构。我们仅以个体样本写生的形式通过客观的表达去展现这种力量,去发现一个群体嬗变的形态和价值。柳林,煤炭动力之上的新农村梦想――民间力量建设新农村系列之二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一场大雪给三晋大地带来了丰年的消息,按照节气,春天已经来临。雪残留在吕梁大地的沟壑之间,斑驳而晶莹。越往西行,苍凉的山川似乎离春天越远。高速公路到离石便嘎然而止,转入307国道。一辆辆满载煤炭的重型卡车带着黑色的尘烟呼啸而过,路面时有破损。这在告诉我,柳林的煤炭经济是何等兴旺!原煤生产能力2000万吨,洗精煤能力1200万吨,庞大的数字已经盖过了柳林红枣曾经的名声。柳林这个身处吕梁腹地的边远县正在因煤而变得富裕。到达县城,高耸的楼房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灰蒙蒙的天空下,更显出它们生长的巨大力量。煤炭的动力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能量,那它们对于农村呢?下嵋芝:奠基梦想我们的目的地是一个叫作下嵋芝的村庄。位于柳(林)石(楼)路上,距县城12公里。越接近目标公路更加坑洼不平,这似乎和我们想看到的新农村的景象截然相反。下嵋芝村依然是一番固有的农村景色,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村边公路下的河道已经改造成公园模样。村里人说,这就是新农村的基础。在新盖的戏台墙上,一副由山西城市研究院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新农村蓝图将我们带进未来的渴望之中。下嵋芝新农村建设的发起人是一个叫王刘锁的人,他的浩博煤焦公司承担了这个任务。浩博公司就在村边的焦化厂里,我们没有见到董事长王刘锁。一位负责新农村项目的杨总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说,目前新农村还在实施阶段,没有什么好说的。他们的董事长也不愿意张扬,等事情搞成了再来。但从他的口中,我们还是基本了解到了浩博公司及新农村的一个概况。24岁的王刘锁1992年成为村委主任,1994年当上了村支书。他一直想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但心中的梦想因为没有经济基础的支撑而一直未能实现。他的梦想出现曙光从1996年开始。王刘锁于1996年投资100万元筹建巨隆砖厂,以此为起点,逐步扩展,于2002年起先后收购了石盒上、庄上两对生产优质4号主焦煤矿井。为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回收率,创造最佳经济效益,他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对两个煤矿进行了全方位技术改造。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集采掘、冶炼为一体,于2003年经太原煤炭化学工业集团公司设计研究院设计,投资4990万元新建的60万吨/年机焦生产线,回收部分化工产品,剩余煤气实行热电联产,目前利用煤矸石制砖的生产线也正在筹建。实现了煤焦产业链的跨越式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柳林县在国有股份从煤矿企业全面退出以后,这里的民营企业迅速成长,造就了一批土生土长的企业家,通过他们的带动,一些村庄开始走向富裕。浩博公司的700多名职工中,除了从外面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外,80%是本地人,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人在该公司上班。他们每月工资最多能拿到1000多元,下嵋芝村的人们开始渴望一种新的生活,而这正是王刘锁十多年前的那个梦。2004年,王刘锁辞去了村支书的职务,全力投入公司的业务发展,同时,他的新农村项目开始在4月份付诸实施。“新农村建设最少需要2000万元,去年已经投入400万元,基础工程基本完成。这两年仅福利建设就投入了1000万元。”杨总介绍说,其中150万元建了一座小学,村里子弟全部免费上学。2006年,浩博准备再投入300万元用于全村绿化,二期工程还规划临街建设64栋二层小楼,一层为铺面,二层住人。“王刘锁是一个有想法的年轻人,他搞这个新农村建设不赚一分钱,就是为了回报家乡,回报社会。而且现在焦炭市场低迷,他的压力也很大。”“那他会不会半途而废?”“不会,我们计划在3―5年建设完成,村民住进新居的同时,养老、医疗保险等都会按国家的规定办,实现健康、文明、富裕的新农村目标。”“我们就盼着新农村快点建起来,要不是人家公司出钱,自己顶多在老房子的基础上翻新修盖,哪能住上小洋楼?”一位村民指着河沿边上他家的老房子说。郭家山:构建模板在柳林,新农村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就在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之前,这里的人们就开始谈论新农村了。由于煤炭资源的丰富,一部分人依靠煤炭富裕了起来,这里的许多村庄地下都有煤炭,但前些年,由于煤炭的不景气和体制上的问题,村民们并没有因为煤炭而得到多少实惠。近年来,煤炭行情上涨,承包煤矿的人发财了,村民自然觉得吃亏、一年几万元承包出去的煤矿如今可以说日进斗金,村矿矛盾随之激化。陈家湾乡郭家山村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打问去郭家山的路,人们总不忘了捎带说一句:“郭家山好!”离开县城大约10公里左右,一段陡峭的山路把我们带到郭家山的黄土高地上。村里的领导到邻村的煤矿上班了,在村头遇见了以前的村干部60岁的郭登云。说起郭家山的事情,他仍难掩心中的激动。旁边的几位村民也在附和着。“村里的煤矿以前集体经营,13年,村民收入超不过1000元,后来也承包给别人,每人才给了2000元。”“一开始才给五百,那是后来闹得才给了两千”一位年轻的村民插话说。郭登云说:“为此村民到县里上访了5年,后来在县里的主持下,邢利斌承包了村里的煤矿15年,人家邢利斌对老百姓好,舍得给钱。”邢利斌就是柳林最大的民营企业联盛能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同样的,我们没有能够见到他本人。但从其他人的口中得知,邢利斌在柳林的口碑不错。甚至有人说是邢利斌带动了整个柳林经济的发展,因为当年要不是他一次性买断国营兴无煤矿的示范作用,就不会有今天柳林煤炭业的体制转变和效益提高。老郭所说的舍得给钱是指,联盛能源有限公司2003改制承包衬里的煤矿后,一次性就给了村里每人7万元的补偿款,给这个不足500人的山村带来不小的惊喜,他们可是从来没有拥有过这么多的金钱。而更让他们惊喜的是联盛能源有限公司为了解决村庄采空的不良影响,对郭家山进行整体搬迁。郭家凶的新农村就在老村子下面不远的地方。老郭领着我们边走边说:“搬家,每人还有3万元的安家费,新房子450元/平米,旧房子也基本上按这个价钱折算,多退少补。”他家基本上持平,也就是说他老两口,除了拿到20万之后,那180平米的小二楼就算白住上了。“目前已经落实了每人9万,等今年搬迁后会一次性结清。”老郭所说的舍得给钱还是说,联盛能源有限公司承包煤矿后,村里每人每年给4袋白面,还有每户1吨煤,老年人过年过节时也能得到联盛能源有限公司的补助……郭家山的新村已经基本建成,上半部分是学校、养老院和合作医疗所。学校的电脑已经配齐,健身器材也安装完成,房子墙根近百块石碑斜靠在墙上,将来它们要安放在房子边的广场上,这些也是联盛能源有限公司提供的,从上面的仁义孝道、中外名人典故可见,这个新村所包括的人文色彩。在学校的下边是一排排已经竣工的二层楼房,每户一栋,附属的水、电、路、绿化开春后就要配套施工,大概今年后半年郭家山的人们就可以住进现代化的新房子里了。从新村这边下山,路是新修的,虽然还没有硬化,但比上山前好走了许多,正如郭家山的明天要比如今会更好。临走时,老郭说等搬了家一定叫我们来看看,他唯一顾虑的是,今后土地的复垦问题,他说:“家有千贯,不如日进一文。”他希望新村建好后,尽快把土地复垦了,现在,有的年轻人不知道珍惜手里的钱,不懂得钱生钱。”是呀我们的新农村当然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外表,他需要更多的内涵和生命力,正如,郭家山新村的大墙上那醒目的鲜红大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当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能够慷慨地拿出钱来反哺农村,补偿也好,回报也好,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只是一个开端,未来的新农村还需要更多的农民自觉地去创造新的生活。但这些慷慨的人,同样是值得我们尊重的,走得人多了是路,第一个迈出去的脚步也是路。我们不但希望前者的兴盛,同样在共同富裕的大路上,有时,我们更希望后者的无穷。县委宣传部的李双会和李守勇两位部长介绍说,在柳林像下嵋芝和郭家山这样的新农村建设样板已经有了一些,他们将会积极推广,让柳林人民都能充分享受资源的优势和改革开放的成果。柳林的路不是很好走,但当我们离开时,心中的期望很宽广,毕竟一些东西在改变,向着美好的方向。 新农村建设关于邢利斌和联盛能源有限公司在采访中我们偶遇了邢利斌的初中同学、曾经在邢利斌创业阶段一起奋斗过的冯先生,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对邢利斌和联盛能源有限公司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邢利斌出生于吕梁山腹地的山西柳林县张家圪台乡槐树沟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86年考入山西大学,1990年毕业分配他到省城太原的一家设计院工作:不久,离他老家仅几十公里处的中阳县的一家小铁厂公开招聘承包者,邢利斌认为机会难得,毅然到中阳县承包了这个小铁厂。仅一年多时间,小铁厂就赢利100多万元。随后,他又承包了中阳县古家岭煤矿,又购买、兼并了柳林县王家湾煤矿、金家庄煤矿等,然后进军焦化产业,如今,他成为柳林家喻户晓的煤焦富翁和乐善好施的楷模。其公司所在地益家村、西合村、东合村的几千名乡亲家家靠公司的发展盖起了大瓦房,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而且对于当地的教育事业不吝资助,尤其是2003年,在他的倡议下,联盛公司接管了柳林县第四中学,改名联盛中学,成为柳林县第一所公办民助的非营利性全日制中学:接管学校两年来,公司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了学校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以高中教师5―日万元、初中教师3―6万元的年薪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了54名优秀教师来校任教。去年高考揭晓后,联盛中学再次以达本科线366名的优异成绩受到社会的赞许。联盛公司董事长邢利斌当场将351万元奖金分别发到了柳林县联盛中学今年高考达本科线的366名学生手中。这是该公司继2004年拿出202万元对优秀高考生予以重奖之后的又一次活动。他表示,为了鼓励优秀学子,也为了资助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继续完成学业,公司将把奖励制度“进行到底”。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组建于2002年6月,自组建以来,公司立足于资源整合和优化发展,致力打造煤焦企业的“航母”,实施规模扩张:先后以收购、参股、租售等形式,接管了国有、集体煤矿15座(其中直属煤矿13座,控股煤矿2座),洗煤厂1座:现有固定资产11亿元,职工6000人,为柳林县最大民营企业,吕梁市十大民营企业,山西百强民营企业。(感谢柳林县委宣传部对本文采访的支持和协助)孝义市西王屯:用文化建设新农村――民间力量建设新家村系列之二孝义是离石市经济实力第一的县份,境内林立的焦炉解释了在这个能源紧缺时代,它的发展内因:这里的环境曾经让人咋舌,近几年,随着治理污染力度的加大,孝义的天空在逐步变得有了清澈的气象,但走在孝义的土地上,它不能抹去焦煤的痕迹。西王屯村,也因煤焦而富裕,但这里没有黑色。一个仅218户,880人的小村庄,曾经是大唐尉迟恭大将屯兵驻扎之地。如今,西王屯村事实上已经不具备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村的特点,除了那个古色古香的牌楼在刻意提醒这是一个村。富裕在生长着西王屯村的改变来自于一个人,一个富裕之后当了村官的人。任成元,39岁,山西金达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他于1992年创建了孝义市金达煤焦有限公司,个人的努力和市场的机遇让他走上了富裕的行列。1998年组建金达集团,大力发展环保能源和焦炉煤气发电的综合利用。任成元建设家乡的机缘来自于富裕后外出参观考察的触动,华西村成了他心中的理想家园。他觉得他应该带领乡亲们也建设一个自己的家国。2003年,他以95%的得票当选为西王屯村委会主任。“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这虽是一句朴实的话语,却是任成元上任后给村民的庄严承诺。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认识到,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扶持企业发展,让群众有业可就,有钱可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他们拟定了依托村内两座大型焦化企业,以农业为基础,以机焦为带动,以运输为辅助的经济发展思路。西王屯村小康建设的序幕就这样铺展开来。看着现代化的村委办公大楼、江南风格的别墅区、每户至少120平米的住房、大面积的草坪、贯穿衬里的水系……你的感觉一定是富足。西王屯村支书任恩元,也就是任成元的哥哥带着我们在这个花园般的村里走了一遭。这是一个投资6000万元的新村,占地11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037平方米,绿化面积44676平方米,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新村。水、电、暖、煤气、有线电视、电话六配套,居民实行免费使用,今年宽带也将入网。“从2003年3月动工兴建,就在旧村的基础上分期建设,两年时间,第一期工程竣工。如今近80%的村民已经住了进来,今年还有两栋住宅楼要建,到时候全村就都进来了,镇级卫生院和可容纳千人的综合俱乐部也要建设,村民可以享受合作医疗。”任恩元边走边介绍。从2003年开始,村民依托金达集团的焦化厂、运输公司、洗煤厂,上班的上班,养车的养车,人均纯收入一年一个台阶;元/人,元/人,元/人,去年西王屯的工农业总产值就三经达到6亿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里自己有小轿车的大概有四五十户,村里的学校是全免费的,医务所是福利性的,卫和有专人清扫。西王屯村已经完全实现了农村的城市化,唯一保留着农村色彩的反倒是村里的一切设施都为了村民生活的方便,带关浓浓的自给自足的意味。但我提出这个问题时,任恩元说:“那倒不是,西王屯村的工厂、商业街、物业管理中心、运输公司不仅安排了本村320个就业岗位,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420个就业岗位。它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文明的渗透力富裕的概念,如果满足了最初的有钱,接下来的应该是精神的富裕,作为农民,他们将如何演绎自己的精神生活?商道与儒道的融合是任成元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时间有限,人生短暂,我们应该把我们所有的进间用去做最有益于人民的事。”这是他给金达员工和西王屯村民的寄语:他说,经济发展了,我们要建立一种爱的文化空间,让人们生活的顺心,这比单纯的富裕更有价值。任成元告诉我们,“三农”问题的解决,不是只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如何让农民的精神世界更丰富多彩,让他们存享受物质文明的时候,能够感受一种顺意的幸福感。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最有效的途径。“一级文化村”、“山西省文明村”,西王屯村用什么去注解?在西王屯的大街上,办公区和集团的内部报纸《金达报》上到处可以看到一些励志的标语,一些是任成元本人的,比如“追求完美,用心去做”!一些是村民和职工的感悟性的,比如:“亲情像空气一样浑然不觉,而又无处不在”。为活跃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支部组织大家组建了百人健身队、扇舞队、威风锣鼓队、广场木偶舞、歌咏队,组织“走进大戏台”来村里演出。村民踊跃参加文化和体育活动。在2004年镇、市举办的“七一”歌唱党、“十一”歌唱祖国的歌咏比赛中,西王屯歌咏队荣获特等奖;广场木偶舞蹈队在去年九月份晋中市举办的全国第六届民间艺术节上荣获金奖;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威风锣鼓队在2005年镇举办的第二届锣鼓艺术节上获优秀奖。这些都在村委会的办公室墙上依然跳动着,有声有色。2003年投资200万元,建成的西王屯教学大楼,配备电脑30余台和其他各类先进的教学设备。我们到时,正是课间休息时间,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学生围着老师在玩游戏。在西王屯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实行了全免,高中、中专每个学生年补1500元,大专每人年补2500元,研究生每人年补5000元。学校还挂着另一块牌子――“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孝义分院”,任恩元介绍说,这是为拯救孝义市特有的木偶、皮腔艺术不失传,2004年,他们投资200余万元设立的。聘请了专业艺术家担任顾问,配备了音乐、舞蹈、器乐、文化等师资力量,招收学员200余名。用于培养农村文艺人才。经过一年多的教育和严格训练,艺校学员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不仅参加了2005年孝义市春节文艺演出活动,而且为梧桐镇镇村干部和集团公司、西王屯村村民举办了多场演出活动,既丰富了员工、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又锻炼了一批新的文艺人才。我们提到的《金达报》上每期都有村民职工的,他们或抒胸臆,或论事理,尽管不免稚嫩,但那一定蕴涵了他们的希望和所有人的希望。和谐的音符在西王屯村人的心里,家园的概念非常强烈,在村里传唱的几首歌里,有激励人们奋斗的《金达之歌》,有希望人们热爱生活的《用心去做》,有引导人们孝敬老人的《恩重如山》,有赞美和谐美满的《家园》。在互联网上搜索《家园》你就会发现由于文华演唱的这首《常回家看看》的词作者车行先生参观西王屯后特意而作的歌曲――来到我的家园你就能看见,人们的笑容告诉你,这是幸福的摇篮。燕子流连忘返家家是画卷……孝义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郑兴“割股奉母”的典故正出于此。在广场一角,一副楹联赫然醒目“爱国家护古迹胸怀千秋,整村容美心灵教育后人”,面对“二十四字”孝碑,倾刻间让人感受到华夏泱泱五千年厚重的文明史。“礼仪之邦孝为先”,是呀,父爱如山,母情似海。孝碑上一个个撼人心魄的典故瞬间涤净内心世俗的得失与烦忧,回归到人之本性。在西王屯村,孝为先,和为本。任成元作为一个普通的村民,在父母眼中永远只是最孝顺的儿子。他无论工作有多忙,身体有多劳累,他都会抽出时间回家照料父母。为老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为老人整理出舒适的家居环境,在老人休息时端来一盆热水,蹲下身子仔细为老人擦洗双脚……可是如果仅仅是一个孝顺儿子,那西王屯村不乏其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才是孝的最高境界。在老年活动中心一位80岁的人爷告诉我们:“他每年有240元的生活补助,还有350斤的白面供应。”每当传统节日,或者村里老人的生口,任成元和衬里的十部都会抽出时间上门慰问,邻村有上不起学的孩子,他们也出钱资助。有了这种境界,村里的人自然不再用授课的方式去教育什么了。姑娌、邻里和睦了;打架斗殴杜绝了;赌博之风过时了……任恩元笑着说:“他们哪里还有叫问去干那些,平时忙着上班,业余时间又那么多活动。无事才生非,我们就是想方设法让大家有事做,有乐享,自然和谐就不是空话了。”和谐在这里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与村里一墙之隔的金达焦化工业园区内,撒水车在来回忙碌着,看不见烟尘,看不见黑色的煤粉,这让我们甚至怀疑这是一个焦化厂,人与自然不再因为发展而冲突了。“焦化厂已经完全达到了环保要求,实现了清洁生产。”仁恩元说。在任恩元的办公桌上,放着民主评议的选票,他说:“马上要开村委会的一作总结计划会,群众满意不满意让他们评议,村里的事最终还得听大家的意见。”任成元:建设一个有文化的农村Myagazine:我们知道许多人选择到外地投资,您为何选择了农村?任成元:我首先声明,我在西王屯的投入,不是投资。到外地发展也曾有过想法,但当看到人家有的农村比城中都漂亮,我觉得在外地,我无颜向别人介绍我的家乡,我想改变她,这是生养了我的工地,我就是要回报。Myagazine:那您就没有任何的想法,比如名声?任成元:我们老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每一个人都希望留下好名声,尤其在农村,你首先是一个不能忘本的人,我是富了,但我不愿意让乡亲们觉得我不像村里的人了,至于名利中的那个名,我还真考虑的不多。Myagazlne:您认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任成元:我认为农村的主要问题是观念和素质问题。在群众中必须有人能够看得到出路,而且能够带着大家往前走。所以说,在许多农村都有自己的优势,但缺少的是发现和利用,也就是缺少村里人说的能人。Myagazlne:您所提出的“村企一体,共同富裕”基于怎样的考虑?任成元:输血和造血的不同,不只表现在形式上,更主要的是观念上,我希望的农村不是一个有钱的社会,而是一个能创造财富的肌体,因此,我更愿意让一种动力生根在农村的土地上,让人们明白创造大于拥有。Myagazine:在西王屯村,我发现文化建设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是否有您个人的理想色彩在里面?任成元:对呀!作为一个生长在农村的人,我知道农村最缺的有时并不是钱,而是文化和建立在文化上的意识。因为,只有文化是改造人最好的武器,她引导着人们的思想。我们就是要建设一个有文化的农村,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新农村建设者。Myagazine:您一直强调家园的概念?在您的文化建设里,一些传统文化的教育被放到重要地位,比如:孝,那您未来的新农村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任成元:对于新农村来说,在物质基础巩固之后,文明和民主才是一个村庄的特色所在。中国人如果没有了家的依恋,那传统文化就失色了不少。所以,我们非常强调小家的和睦和大家的民主。我想,未来的西王屯是一个让人提起来就有家的向往的地方。采访结束已是黄昏,当西王屯村的灯火渐渐点亮,突然间有了一种温暖的感觉。广场上、体育场迪、水上公园旁,悠闲散步的人们仿佛隔在一幅迥异于灰黑色背景的画卷里,我的耳边也开始回响着那悠扬的歌声――我的家园和谐美满,美好的生活写进家家的楹联,爱的雨露把我的家园沐浴,看看这月亮梦里也圆……&&相关阅读孚泰集团科技加速新农村建设5-23756℃[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可以在技术、人才支持、信息服务、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方面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高校图书馆为了充分发5-6290100℃【摘要】 近年来,周口供电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网建设与改造,研究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网发展模式,积极采用农网新技术、新产品,兼11-26356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并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历史使命,清醒地认识肩上所负的责任,既要准确、全面地记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过程,又要为推进8-2810182℃十八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绘制了“路线图”,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而目前,“三农”融资难、融资渠道窄、金融服务硬件落后等仍是新农村建设的“短板”。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服务的“血液”营养,以银行为3-615861℃摘 要:本文分析了农村文化活动的现状及农村对文化服务的实际需求,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县级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方法和措施。关键词:县级图书馆;新农村建设;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10-58195℃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在央视一套黄金剧场播出之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代晋商乔致庸几十年商海打拼和奋斗的故事,看了让人荡气回肠。那么,历史上的乔致庸究竟做过哪些手笔,剧中又是如何演绎的?以乔致庸为代表人物之一的晋商:与同11-241796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农村建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