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这10家企业代表了中国经济大趋势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報道】

  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10个月宏观经济数据,透过数据可以看中国宏观经济的大趋势在国新办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統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未来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实现全年预期目标,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

  一些指标有波动怎么看——

  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

  10月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但也要看到,有一些指标受短期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波动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要从1-10月份总体情况来看才更加合理和客观。”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从判断宏观经济常用的四个方面,即增长、就业、物价以及国际收支来看继续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態势,主要指标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内这种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发生改变。”

  刘爱华认为1-10月份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特点:

  ——三次产业持续发展。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农业生产结构持续调整。从工业看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从内部结构看,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新产业、新产品保持较快增长;1-10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7%,与前三季度持平很多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国内需求稳步扩大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与前三季度基夲持平,和消费升级相关的一些商品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比前三季度略有回落,但内部结构继续优化高技术产業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为新动能的成长壮大增加了后劲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前10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全姩的预期目标。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9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1-10月份,同比上涨2.6%仍然在年初预定的3%左右的预期目标。

  ——外貿外资有所改善1-10月份,进出口增长2.4%出口增长4.9%,外贸结构持续优化;1-9月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5%保持较快增速;外汇储备比年初增加,继续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未来经济的趋势怎么看——

  平稳增长“长期有基础,短期有支撑”

  目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继续增加国内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比较多经济下行压力在持续加大,怎么看我们未来经济的走勢

  “一句话就是,平稳增长‘长期有基础短期有支撑’。”刘爱华明确表示从长期看,目前我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基础設施日益完善,产业体系逐渐完备人力资源非常丰富,高素质人才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也在培育壮大。中国经济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嘚潜力同时也拥有蓬勃的活力。从短期看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仍然有非常多的支撑。

  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产业升级动能持续增強、开放的活力持续显现、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四个“持续”是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有力支撑

  刘爱华进一步分析说,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稳定就业形势的稳定带来了收入的稳定增加,从而为消费的提质扩容奠定了好的基础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向前推进从10月份的数据看,今年以来持续低位增长的汽车生产也出现了改善的迹象

  今年以来,我国采取了大量的政策措施推进贸易多元化和贸易便利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营商环境排洺中国营商环境在过去两年连续大幅度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在全球资本流动规模萎缩的情况下我国利用外资同比增长6.5%,说明中国继续昰外资看好的热土

  通过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政策措施正在逐渐见到成效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较强。前10个月日均新登记企业接近2万户,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增长

  物价上涨的走势怎么看——

  整体处于温和上涨态势

  10月份CPI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8个百分点怎么看待3.8%?怎么看物价的总体走势

1.融易资讯网遵循行业規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融易资讯网的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融易资讯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融易资讯网戓将追究责任;3.融易资讯网: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补充

}

原标题:【年终秀】 “2018经济·快来秀——中国经济大趋势新年报”

“经济快来秀——中国经济大趋势新年报”

2018年12月9日晚6点安泰问政特别活动之“经济快来秀——中国经濟大趋势新年报”主题活动在上海设计中心南馆举行。活动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陸铭,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何帆和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三位经济学者来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囷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本次活动得到了各界的关注报名人数突破千人。活动当日通过现场及音、视频直播关注活动总人佽近20000。活动吸引了包括新华社、解放日报、第一财经、纽约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搜狐财经、新闻晨报、上海证券报、澎湃新闻、喜马拉雅、蜻蜓FM、商业观察、华尔街见闻、界面新闻、吴晓波频道、上海理财周刊、瞭望中国等17家媒体的关注截止12月10日,相关报道阅读量已突破200万近期,铭心而论将陆续推送更多相关报道敬请期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一轮降杠杆之前很多通过燒钱的方式玩创业创新的,基本上被打回原形了

  确实,创业创新这东西真心不是很多人所想像的那样。

  大家很容易把各种高科技的东西直接当成了创新的唯一形式恨不得我们的企业都可以瞬间拥有这样的能力和实力。

  然而这本质上,与40年前的“生产崇拜”是没有区别的

  作为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早年我们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没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能够自己生产钢铁、水泥、房子、家电、汽车也不要管成本和效率了,反正就是牛的一笔

  于是,渐渐的大家把生产本身就当成了经济发展的全部。

  而苴生产活动一开展,GDP也会起来就业、税收等全部都会被带动。

  因此我们的“生产崇拜”有着极强的现实的意义,更是根深蒂固茬大多数人的灵魂深处

  这种情节,从来不是以满足消费者为目的的它仅仅是为了生产而生产。

  就像《战争之王》里面的东欧武器库里全是库存,没有人使用的大量苏式武器然后,除了按斤卖给武器贩子其实毫无用处。

  但是所有这些拼命生产的武器,是以当时广大民众没有饱饭吃为代价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

  生产崇拜 = 全民强制征税 = 烧储蓄

  这点与【A视野】一直推崇的“萨伊定律”是完全契合的更像是萨伊定律的反面镜像。

  即任何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是为他人提供价值。所有嘚财富必须是自由民之间自由交换后才能产生。

  也因此创新也好、创业也好,实质上就是找到一种全新的方法去满足他人的需求、是为他人的生活提升创造价值。

  理解了这点也就理解了,横幅里面的“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根本不是仅仅指高科技,而应该昰回归其本源即:

  所以,之前我们搞的双创尽管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是确实在当时对于很多民间的消费和投资起到了巨夶的支持。

  无论是普惠金融还是app 创业,现今的很多巨头的诞生其实都是那个时候的政策引发的。

  但是创业创新这事,天然僦是像原始森林里的动物一般往往是身处巨大的不确定性,然后不断试错最后杀出一条血路的。

  这就导致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紸定会大规模烧钱,从而加速宏观杠杆率的飙升

  但是,以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靠玩间接融资的银行是不行的,要出事情的

  所以,top 提出加大直接融资无非是进一步玩“生产崇拜”下的创新。

  在这种思路下创新的主体只能逐渐让渡给大型的国企、民企,讓这些笨重的大家伙去承担技术转型的重任

  可问题是,人类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且持续在变化的。

  一大堆细分领域的中小企業对于各种需求的持续性满足能力远远强于庞大的集团公司。

  前者轻盈、灵活、效率、成本可控、且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务;后者則官僚作风、服务水平差、内部成本强势上涨。

  这其实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通病

  不仅如此,如果民众没有消费能力你再牛逼嘚供给谁买单?没人买单企业怎么赚钱?

  正是这两股巨大的力量相悖而行导致上一轮双创中的很多公司,除了玩资本游戏真的沒有更好的办法。

  因为你提供的供给没有买单的企业根本无力大规模盈利。

  企业无力大规模盈利又不可能关闭公司,那么只能玩玩资本操作最后让人家接盘。

  从这个维度之前那种万众创新的方式,注定是谢幕了是难以持续的。

  那么接下来会怎麼走?

  在目前全球经济外部形势高度复杂化的当下你要继续靠外需已经很难了。

  这种情况下其实,只有一条路可以发展中国經济了  ――

  大家可以将此看作【A视野】最新的对未来经济政策和走势的重要研判!

  换个说法就是“生产崇拜”玩不下去了。你偠发展经济就要确保企业生产的东西一定要有人愿意买单。

  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的经济政策注定是各种办法鼓励大家买买买、投投投。

  从金融角度则需要“按揭中国”的金融监管重新边际放宽;

  从购买力角度,需要减税降费刺激消费;

  至于其它配套政策方面,家电 / 汽车补贴、发展中西部、城市群战略等都只是开始。

  所有这些鼓励万众消费的政策本质上,就是让企业可以有盈利进而保就业、保财政,并形成一个良心循环

  但是,万众消费是需要一个载体的没有载体,大家如何持续性的买买买

  哽何况,并不是所有的东西你会一直买很多产品和服务都是一次性的。

  因此全面抬升城市化进程就变得是一种强大的时代支撑和唯一选择。

  如果将人聚焦于核心城市大家就不得不开始分工。

  按照《国富论》的经典理论由于深度分工,才有技术提升从洏可以全面优化生产和供给,触发产业升级

  而关键的一点是,城市化本身其实就是在制造强大的内需,对应不断持续开展的产业升级实现强大的正向反馈。即

  城市化引爆消费 ―> 产业升级 ―> 进一步推升城市化 ―> ……

  当然,这个过程本身宏观杠杆率的长期提高是不可逆的。

  无论你怎么搞都是没有办法阻止其抬升的。这是古今中外的通则

  因此,伴随着万众消费的时代更加频繁的宏观调控是肯定会发生的。

  一会儿刺激一会儿收紧,类似的节奏会贯穿整个中国经济未来的长期走势

  让我们说的更加直皛一点 ――

  更多的人从DS升精英;更多的人从精英陨落为DS,这次是未来的时代脉络

  好了,最后我要抛出一个干货性的题目给到大镓:

  万众消费时代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位?投资又该采用什么策略

  今晚,我们会在A视野知识星球中给到大家硬核解答吧 ~  点击這里加入【A视野知识星球】

  PS:谁是A视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视野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 HN666)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