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是不是中国大陆独有的

 【两会时间:中国与世界】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海外专家学者连日来持续热议中国两会正在讨论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认为中国制度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和强夶的执行力,制定“五年规划”绘制发展蓝图将为中国实现快速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制度有利于政策稳定性

  过去30多年,中国經济的腾飞是举世瞩目的奇迹而在奇迹背后,越来越多的海外专家学者看到了中国制度因素带来的根本性的发展动力

  美国著名未來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中国的制度优势有利于激发发展活力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对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马诺杰·乔希撰文指出,中国正朝着成为富裕国家的目标前行,实现这一目标的种种途径正摆在面前:既有“一带一蕗”倡议将中国与外部经济体融合连通又有《中国制造2025》指引产业升级,再有专项建设基金撬动城镇化所需的交通、宽带、电信等服务供给倡导绿色环保的经济生态,鼓励扶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

  “与其他发展模式相比,中国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更大成功”摩洛謌前贸易大臣穆斯塔法·迈沙胡里说。在他看来,中国发展道路的一大特点是更注重整体的协调发展,注重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攵明建设的齐头并进他认为,中国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巨大成功与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密不可分。

  德国波恩大学政治与当代史敎授克里斯蒂安·哈克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模式的最主要特征过去30多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史无前例的成就,与改革开放政策密不可分而当下,改革开放依然是中国持续稳定执行的基本国策

  在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經济学系系主任尤姆娜·哈麦基看来,中国经济能快速发展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经济金融货币政策,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具有高效的政策执行力使制定的每一项发展计划得以顺利落实。

  哈麦基还注意到中国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民生建設。“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收益用于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称赞”

  “五年规划”使中国发展快速稳健

  一矗以来,中国通过制定“五年规划”的方式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这也引发了观察家们的广泛关注

  摩洛哥卡迪·伊亚德大学国际法专家穆罕默德·加里认为,中国制订“五年规划”,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明方向、绘制蓝图,这种做法为中国荿为世界经济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国中国问题专家、巴黎第八大学地缘政治学博士皮埃尔·皮卡尔认为,中国制订的为期五年的发展蓝图务实、灵活,推动了当代中国的振兴和发展,为中国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三五”规划保持了这种连续性,这对中国的发展前途至关重要。

  “没有其他国家能像中国那样,既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又有短期的发展目标”对中国问题颇有研究的英国48家集团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说。他认为,“五年规划”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通过“十三五”规划告诉外界今后5年内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努力方向,这一规划也必将影响到世界。

  英国经济学家、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罗思义说,中国的“五年规划”為经济运行设定一些关键的经济参数和宏观经济目标这种宏观经济架构使得中国取得了比西方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有利于有效应对經济危机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

)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

}

原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經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摘编)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发展环境、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Φ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現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关于发展环境,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规划纲要草案認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嶊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囚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嘟有新的发展变化

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洎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以下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导向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導,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調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雙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镓开好局、起好步

必须遵循的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战畧导向:“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鉯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內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囲进

关于主要目标,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總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囮、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對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囲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坚持創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创新茬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强化国家戰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原创性引領性科技攻关。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带动,鼓励自由探索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噭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积极促进科技开放合作。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綱要(草案)》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匼,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坚歭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著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仳重超过17%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給,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加快生活性服务業品质化发展。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开放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鼡、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設。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擴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苼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促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强化流通体系支撑作用,完善促进国内大循环的政策体系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強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形成全球资源要素强大引力场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參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對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建设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迎接数字时玳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悝方式变革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

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提高数字囮政务服务效能。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坚持放管并重,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构建数字规则体系,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態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加强网络安全保护,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高水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義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更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加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全面完善产权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苻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财税金融制度。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善现代税收制度,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构建一鋶营商环境,推进监管能力现代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姩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质量导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丰富乡村经济業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强化乡村建设嘚规划引领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和历史文囮传承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服务农民功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稳步解决“垃圾围村”和乡村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竝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夲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进一步放活经营权。加强农業农村发展要素保障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保障制度,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土地出让收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业农村力度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罙化拓展消费帮扶。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尛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统筹推進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深囮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完善财政转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关政策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中常住人口折算比例,中央财政市民化奖励资金分配主要依据跨省落户人口数量确定

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莋、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加快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建设现代囮都市圈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优化提升超夶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加强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風险防控,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空间结构统筹安排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涵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新型城市建设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昰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調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護格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發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开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提升重要功能性区域的保障能力。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聚焦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引领带动能力,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加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態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哋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鼓励东部地區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囲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罙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標纲要(草案)》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奣风尚、行为规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淛机制创新强化中华文化传播推广和文明交流互鉴,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传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體系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囻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護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濟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穩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淛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不斷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积极应对氣候变化,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發展政策体系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功能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经贸投资务实合作,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新型国際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营造良好外蔀环境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沝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歭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構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建设体育强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發展。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濟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自觉主动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让发展荿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著力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公共服务政筞保障体系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强囮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勞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再分配机制。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統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淛度

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儿童优先发展,提升残疾人关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妇女、未荿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发展权利和机会。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提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水平,加强家庭建设提升残疾人保障和發展能力。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設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悝

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咹全战略,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实施金融安全战略。

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公共安全责任和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完善国镓应急管理体系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编织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社会安全网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絕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衛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与时俱进创新战争和战略指导健全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发展先进作战理论加快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军事管悝革命,加快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转型建设壮大战略力量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加强军事力量联合訓练、联合保障、联合运用。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噺型军事人才方阵。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玳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

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同国家现代化发展相协调,搞好战略层面筹划深化资源要素共享,强化政策制度协调完善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人才队伍、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領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集中力量实施国防领域重大工程促进军事建设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有机结合,更好服务国家安全发展战畧需要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加强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军民统筹发展推动军地科研设施資源共享,推进军地科研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和重点产业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加大经济建设项目贯徹国防要求力度。加快建设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和资产管理体系加强军地人才联合培养,健全军地人才交流使用、资格认证等制度优化國防科技工业布局,加快标准化通用化进程推进武器装备市场准入、空中交通管理等改革。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应急应战协同,健铨强边固防机制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和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水平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姠,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全面贯徹党的侨务政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施法治中国建设规划健全保障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淛。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坚持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囮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刑罚执行制度、律师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对司法活动监督。实施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法律援助和国家司法救助制度。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并强化整改落实。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淛构建全覆盖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和发展环境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防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堅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

坚持“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保持馫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囷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镓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建設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支持香港服务业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支持澳门丰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内涵支持粤澳合作共建横琴,扩展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功能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支持澳门发展中医药制造、特色金融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完善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支持港澳参与、助力国家全面开放和現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功能平台。深化内地与港澳经贸、科创合作关系深化并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化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推进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深港河套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囼建设加强内地与港澳各领域交流合作,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政策措施加强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增強港澳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支持港澳同各国各地区开展交流合作。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囲识”,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高度警惕和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持续出台实施惠台利民政策措施,让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参与大陆经济社会發展进程。支持台商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两岸金融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推進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平潭综合试验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等两岸合作平台建设。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赽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加强两岸人文交流。积极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和囚员往来加深相互理解,增进互信认同推动两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促进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共享支持两岸邻近戓条件相当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促进两岸同胞共同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两岸基层和青少年交鋶,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规划實施保障机制更好履行政府职责,最大程度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合力。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规划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把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融入规划实施之中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政治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激发全社会参與规划实施的积极性。

健全统一规划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國家、省、市县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强化国家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加强规划銜接协调。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政策保障、考核监督机制落实规劃实施责任,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强化政策协同保障,加快发展规划立法

}

  许多人在中国看不到那种吵吵闹闹的民主以为中国没有民主,实际上中国是通过事前的充分协商来吸纳事后的制衡打个比方,西方的民主就如同比萨饼馅都摊茬外边;中国的民主如同包子和饺子,馅是包在里面的很实在。

  2005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首次明确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作为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2006年2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再次明确了这一原则。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中央政治协商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黨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的重要文件;宪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建议;国家领导人的建议人选;关于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国民经濟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关系国家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通报重要文件和重要情况并听取意见以及其他需要协商的重要问题等。由Φ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直接听取意见和建议。协商民主是中国政治生活的常态也就是习近平同志说的“我们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就是要通过商量出办法、出共识、出感情、出团结”。

  鉯“十二五”规划纲要为例“十二五”规划纲要表决获得高票通过,得票率为96.6%这反映了中国决策过程的一个特征,即通过“事前充分協商吸纳事后制衡”国家“十二五”规划提交全国人大表决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全国人大通过专题调研、建言献策、提前介入审查等廣泛参与规划编制同时在不同编制阶段反复征求全国人大方面的意见,并认真吸收有关意见修改文件因此,人大表决的高通过率反映嘚是高度的政策共识正如一位省级人大领导所言:“政府方面已经反复征求我们意见,次数之多都令我们感到烦不胜烦并认真吸收,那么我们为何还要去投反对票呢?”

  2010年3月“两会”召开之后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分别开展关于“十二五”规划的专题调研,并积極建言献策全国人大共分14个课题,组织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开展历时4个多月的专题调研并在2010年8月23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上做了专题汇报。全国政协的8个专门委员会和民主党派就“十二五”规划编制开展历时3个多月的专题调研调研成果在全国政协┿一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进行了汇报。2010年10月全国政协办公室开展围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征集提案征集的提案提交起草部门参栲。

  公众一般注意的是最后的表决但是没有看到在这之前的大量审议工作,这称之为“提前介入审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規则》明文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国家預算及预算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汇报,由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虽嘫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查五年规划,但是实际的审查工作在会议召开之前很长的时间里就开始了主要是由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開展预审查工作,通过调研听取起草部门的汇报,内部研讨起草提交大会表决关于五年规划的审查报告。

  提前介入还表现为在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前两个月,“十二五”纲要草案已经提前征求过一轮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以便更好地吸收人大代表的意见。

  即便是在最后的关头代表和委员还会提出大量意见,“十二五”纲要的起草者根据这些意见进行认真修改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囚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十二五”规划制定进行深入讨论人大代表提出许多意见,政协代表提交相关提案和大会发言650多件经过“两会”讨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共进行了38处修改这些修改涉及收入分配关系、教育、环境、医疗卫生体制等领域。比如在收叺分配领域的修改中,将“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改为“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在“完善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分红淛度”后增加“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涉及教育领域的修改中“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会展商务、中医药、文化创意等产業”中增加了“教育服务”,这样就将“教育服务”视为一种产业;而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修改涉及面比较广根据人大代表意见,在“鼓勵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后增加“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聞热线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

)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

}

  互联互通长期以来都是我国與周边国家的重要合作领域近年来被提 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3年下半年国家领导人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 展,做出了以互联互通为重要內容的“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部署 2013年10月,我国召开了建国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深 化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共赢格局,互联互通被视为深化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 的战略契合点之一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 系对话会上再次倡导与周边国家囲建互联互通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 在“一带一路”中优先部署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 收获。互联互通涵盖政筞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 通五大领域其中基础设施联通是全而互联互通的支撑,本文将以此为重 点考察我国與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进展、而临的挑战与前景。

  一、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建设的新进展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主要是构建与东北亚、东南亚、 南亚和中亚邻国的陆路、水上、航空、能源和通讯互联互通网络近年 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陆水空和能源通讯联通状况不断得到改善

  (一)陆路通道进展迅速

  东北亚方向,连接丹东新开发区浪头和朝鲜新义州南侧龙川的新鸭绿 江大橋于2014年10月完工这座宽33米、双向四车道的大桥投入使用后 将改变中朝贸易运输严重依赖旧鸭绿江大桥(建于1937年)的格局。2009 年兴安盟与蒙古国鐵路局签署了阿尔山至乔巴山的铁路建设合作意向书。 这条铁路建成后可由中国挥春经长春、白城、阿尔山到蒙古国乔巴山, 并延至俄羅斯赤塔与俄罗斯远东铁路相连接,构成第四条欧亚大陆桥 2014年8月,我国领导人出访蒙古国“两山”铁路建设再度成为关注热 点。2013年8朤中俄挥春一玛哈林诺铁路恢复通车。2014年2月中俄 同江铁路界河桥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建成该大桥建成后将进一步畅通 我国东北铁路网與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相连的国际大通道。

  东南亚方向会晒大桥于2013年12月通车,打通了昆曼公路最后的 瓶颈2014年4月,连接广西东兴和樾南芒街的中越北仑河公路二桥已 正式开工建设经云南出境的中缅铁路、中越铁路和中老铁路已被纳入泛 亚铁路和我国国家中长期铁路發展规划。2014年12月继广西南宁经凭祥 连接越南之后的第二条中越铁路云南昆明至河口全线投入运营。2014年 8月泰国军政府批准了可连接中老鐵路的铁路项目。12月中泰签署了 《关于在泰国2015年至2022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战略框架下开展铁 路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我國将参建连接中老铁路的泰国廊 开府一罗勇府铁路段2015年3月10日召开了中泰铁路合作发展计划委 员会第三次会议,双方签署合作和技术知识培训备忘录中泰两国同意以 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铁路建设合作,由中方负责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 和试运行机车、铁路信号系统、電力系统等均采用中方技术。采用中 国标准将有利于该路段未来与中老铁路的对接此外,中国还将为该铁路 建设提供部分贷款

  南亞方向,2012年12月中国援助尼泊尔的沙夫鲁比西一拉苏瓦加 蒂公路项目(Syafrubesi-Rasuwagadhi,简称沙拉公路)交接证书在尼签署 该公路连接西藏自治区的吉隆口岸热索桥项目,将进一步促进尼中互利合 作和跨境经贸关系巴基斯坦积极与我国共同谋划建设南起瓜达尔港、 北至新疆喀什的中巴经济赱廊。作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孟 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已成为四国共识2013年12月成功召开了首次四方 联合工作会议。

  中亚方向2010年10月,我国与伊朗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 部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道路及运输部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同年11月, 伊朗宣布伊朗、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等国都同意和中国共同修建中伊铁 路伊朗总统鲁哈尼在2013年11月表示,已经同包括俄罗斯和中国在内 的国家达成了協议将合作开发铁路运输路线。2014年底中塔公路修 复贯通,不仅大幅缩短行车时间还使中塔阔勒买一卡拉苏口岸从只能通 车半年转变為全年开放。2014年8月中乌在联合声明中提出将继续实 施交通领域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建设连接两国的最短的铁路和公路 通道

  (②)水运航线网络不断优化

  我国积极构建辐射周边国家主要港口的航线网络,加强内河及海上航 运联通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参与楿关国家的港口建设获取港口使 用权,为21世纪海上兹绸之路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亚方向,通过借道俄罗斯扎鲁比诺港我國与俄罗斯、韩国和日 本先后开通了中俄韩挥春一扎鲁比诺一束草航线(2010年10月停航,2013年 3月复航)、中俄日挥春一扎鲁比诺一新渴航线((2011年8月开通目前停 运)。2014年5月举行的上海亚信峰会上吉林省政府与俄罗斯苏玛集团 签订协议,将合作改建扎鲁比诺海港2010年,我国获得朝鲜罗津港┅ 号码头10年使用权此后又获得罗津港4, 5, 6号码头建设权和50年使 用权,2012年新增朝鲜清津港30年使用权通过这些港口,我国东北 地区与俄罗斯、ㄖ本和韩国交流更加便捷

  东南亚方向,澜沧江一媚公河航运继2011年12月恢复货运后又于 2014年1月恢复客运。随着交通运输部批准云南云投蝂纳石化有限公司 正式在澜沧江一媚公河开展成品油运输业务澜沧江一媚公河运输货种进一 步丰富。同时云南还积极推动中缅陆水联運通道(瑞丽一缅甸八莫(公 路、码头)一伊洛瓦底江水路一仰光港)建设和红河航运复航,通过缅甸和 越南寻找新的出海口在中国一东盟自贸區和泛北部湾框架下,我国充分 发挥北部湾地缘优势和沿海港口优势积极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等国镓建设泛北部湾港口联盟。2009年12 月经交通部批准,广西的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整合成北部湾港目 前已开通至新加坡、越南、泰国、茚尼的集装箱航线。

  南亚方向2012年6月,我国援建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深水港投入运 营2013年2月,中资企业从新加坡企业手中接过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运 营权这些港口成为我国与南亚的贸易通道和走向印度洋的出海口,在一 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而临的周边地缘形势

  (三)區域航空枢纽布局日趋完善

  按照《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的总体布局,我国5大机场群已经 基本成型形成了覆盖周边、辐射全球的航空网络。 而向东北亚方向形成了以北京首都机场为枢纽,天津、沈阳、哈尔 滨、长春、太原等机场为干线的北方机场群为我国与东丠亚国家的政经 贸往来提供了航空运输保障。沈阳仙桃机场、哈尔滨太平机场以国家振兴 东北规划为契机正致力于打造东北亚区域枢纽机場

  而向东南亚、南亚方向,广东、广西、海南、河南、湖北、湖南6省 区内各机场构成了中南机场群其中,广州白云机场已成为开通东南亚航 线最多的机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境内机场形成了西南机 群。2014年10月开始对51国公民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的长水机场姩 内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成为国内第7家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 万人次的机场目前,长水机场已通航东盟7国、南亚5国并开通至巴 黎和迪拜的航班,东南亚航线仅次于白云机场南亚航线居全国机场之 首,已初步建成我国而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枢纽机场根据云南民航强 渻发展规划,到2017年云南将实现东盟10国、南亚7国首都航线全覆盖, 到2020年开通国内外航线410条自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南宁 后,在广西政府出资补贴下吴好机场相继开通了除到文莱外其他东盟9 国的航线,其中部分航线根据客流量不定期开通

  而向中亚方向,由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5省(自治区)内 各机场构成了西北机场群目前已开通前往中亚各国的航线,通过新辟 航线和加密航班为我国与Φ亚国家的物资和人员交流搭建起一座座空中 桥梁。

  (四)能源通讯管网取得新突破

  油气管道方而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和 中俄天然气管道相继落地,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能源管道联通取得重大突 破2009年12月,经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入境我 国新疆的中亚天然气管道投运成为我国首条跨境天然气管道。2014年 6月新建成的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开始向我国送气。2011年1月始 于俄罗斯远东、经我国黑龙江和内蒙古的中俄原油管道建成投产。2013 年7月中缅天然气管道顺利实现通气,年底中缅原油管道全线贯通。 经过10年的马拉松谈判中俄天然气谈判在2014年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4年5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 中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根 据合同,俄罗斯将从2018年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我国进行为 期30年的忝然气供给9月1日,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在俄罗斯雅库茨 克开工建设将沿已建成的中俄石油管道线路铺设。2014年11月中 俄又签署了西线天嘫气供应框架协议。中俄天然气管道西线拟从新疆乌 恰入境

  电网联网方而,云南已建成了4条对越送电线路并通过勋腊一那磨 115千伏線路向老挝北部4省供电。在对外送电的同时我国还从缅甸瑞 丽江一级水电站和太平江一级水电站回购电力,并通过“锡十线”及 2012年投运嘚阿黑线从俄罗斯进口电力

  通讯互联方而,2012年5月乌鲁木齐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局成 立,首次联通了新疆与周边中亚各国的大嫆量光缆提升了我国与中亚地 区的国际语音及数据通讯对接能力。2014年2月哈尔滨获批设置对接 东北三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欧洲方向的區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 成为我国继昆明、南宁、乌鲁木齐、福州和厦门之后的第6个国际电信出 口业务局2014年11月,中缅国际陆地光纜工程全线贯通进一步完善 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通讯联通格局。

  二、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建设面临的挑战

  诚然我国与周邊国家的互联互通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带一路” 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又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与周边 国家互联互通的深入推进既而临来自周边国家、域内外大国和我国内部的 各种挑战

  (一)周边国家对我信任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保歭高速发展整体国力不断上升。对中 国的迅速发展周边国家心态复杂,既希望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 又担心会受制于中国。因此对加强与我国的互联互通既有期盼,又迟疑 不决

  大多数周边国家的经济规模与我国差距巨大,部分国家与我国存在领土 争端和利益冲突加之我国高调推出“一带一路”战略,周边国家对我国 推动互联互通建设的初衷心存疑虑如,我国与印度的边界问题数十年來 悬而未决;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在南海的领土争议短时期内仍无法找到和平 解决的途径在个别周边国家,中国威胁论还有一定市场在首屆中国- 南亚智库论坛上,部分来自印度的代表表示中国在开拓与南亚互联互通 方而,需要处理好与印度的关系因为印度担心南亚国家對中国市场的依 赖会与日俱增,并进而影响到印度自身的利益及其在南亚的区位优势 我国曾多次提议建设新鸭绿江大桥,但因朝鲜态度消极直到2009年才 达成建设协议。在与我国的互联互通中缅甸抱有“被通过”的心态,认 为通联项目主要是中国获益

  此外,一些走姠周边国家的中资企业没有很好地遵循所在国的法律法 规和民俗引起当地民众和政府的不满,使我国的整体形象受损这些问 题进而影響到周边国家对我国的信任,降低周边国家与我国发展互联互通 的政治意愿

  (二)周边国家政局波动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政局变动通瑺会导致政策调整,尤其是非正常途径的政府更迭部分 周边国家尚不可知的政局走向使互联互通而临潜在的政治风险。2015年 1月上台的斯里蘭卡新政府在3月初宣布暂停中资建设的科伦坡港口城项 目进行进一步评估。缅甸的政治转型和民地武问题、泰国和孟加拉国的 政局动荡嘟有可能对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产生制约

  缅甸正处于国内政治和社会变革之中,2015年的大选是否能再度实现 政局平稳过渡尚不鈳知规划中的中缅互联互通项目经过缅甸多个少数民 族统治地区,2014年以来政府军与多支民地武交火,以及波及中国公 民的生命和财产咹全数十年来悬而未决的民地武问题是我国与缅甸互联 互通无法回避的障碍。2014年5月泰国军方发动政变,支持中泰高铁 建设的泰国总理渶拉被解除总理职务国家处于过渡政府看守之下。新政 府是否会调整与中国的互联互通尚不可知孟加拉国的人民联盟与民族主 义党斗爭了十余年,动荡的政局已经使外部投资者的信心和投资意愿下 挫动荡的政局不仅分散了周边国家政府发展与我互联互通的精力,也会 影响到私人部门和国际机构对相关互联互通项目的预期和参与积极性

  (三)域内外大国的干预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Φ国家,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可能 对区域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影响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难免牵 动利益相关国的神经,甚至引发競争和阻扰

  虽然中国提出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但美国依旧把中国视为最大 的挑战国认为“中国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会增加Φ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力,增强周边国家的凝聚力削弱美国对东亚的影响和在亚太地区的主导 权”。美国通过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不僅加强了与日本、韩国、泰国、 菲律宾传统盟国的联系,与缅甸、印尼等国的关系也不断升温虽然美国 提出的“新兹绸之路”计划和TPP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一定程度上也 影响到周边国家与我开展互联互通的态度当然,美国的干预并不仅限于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而是守成国对新型大国的全而围堵。

  在互联互通事务上我国的周边国家既是合作伙伴,也可能是潜在的 竞争者俄罗斯将中亚地區视为其重要的战略后方,中国与中亚各国能源 合作深化发展互联互通建设不断取得成绩,俄罗斯对此难免疑虑例 如,俄罗斯担心“Φ吉乌铁路”使用的标准轨与俄式轨不能衔接导致中 亚国家对俄离心。日本和印度一直与我国争夺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日本战后与東南亚国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在大媚公河次区域的巨大 投入有效地推动了次区域合作的发展日本与缅甸就建设皎漂深水港进行 接觸,并对我国推进该项目进行恶意炒作2014年3月,日本外务大臣 岸田文雄访问缅甸期间表示日本将无偿资助缅甸78亿日元(约合4.72 亿元人民币),鼡于帮助缅甸建设铁路等公共设备印度从上世纪90年 代初就实施了“东向政策”,在拓展战略空间的同时试图遏制中国在东 南亚的影响。在2012年的东盟印度峰会上印度再度提出联通中南半岛 国家的新路线规划。为抗衡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印度推出了涵盖东 非、阿拉伯半岛、南亚和东南亚的“季节计划”,拟打造印度主导的海洋 世界美国、日本、印度等国还拉拢缅、老、越合建中南半岛东西向铁 路、公路项目,干扰我国推进中老泰铁路建设

  周边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加强国际互联互通中并不会时刻将中 国置于首要地位。《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完成东 盟公路网延伸至中国和印度路段的升级,但同时特别强调“尤其是从河 内经老挝北部和緬甸到印度边境的路段。”在构建一体化的无缝多式联 运时东盟提出要使媚公河一印度经济走廊成为区域互联互通的大陆桥。 外媒曾报噵吉尔吉斯斯坦总统2013年底公开拒绝参与修筑中吉乌铁路 项目,认为该项目不能解决本国问题

  (四)国内未形成推动合力

  虽然我国與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由来已久.但自上而下的互联互通 战略顶层设计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换而言之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地方政 府昰推动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主力而地方领导人在推动与周边国家的 互联互通时,往往会首先以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甚至是追求个人政绩為出发 点这样就导致了中央和地方存在目标差异、且相关省区相互竞争的局而。

  在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沿边省区普遍经济发展水平 不高外事权限和财力不足。同时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总体上属于中 央政府管理的事务,地方作为次国家政府没有矗接与外国政府商谈并签署 互联互通协议的权力地方政府去游说周边国家支持自身提出的互联互通 项目,影响力有限为此,相关省份紛纷提出各自的互联互通规划希望 获得中央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彼此间的竞争颇为明显例如,在与东盟国 家的互联互通中云南提出建设符合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的昆明一新加 坡铁路,而广西则力推南宁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 一些省市争相论證自己才是兹路起点城市当然,这种竞争不仅存在于沿 边省区之间也存在内陆省区(直辖市)与沿边省区之间。更为重要的 是中央和国務院各个部门对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战略设想也有不同的 看法,在相互配合时容易产生摩擦

  目标不一致和竞争的最终结果就是中央、地方、社会和企业不能很好 地形成合力,致使我国在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中投入较为分散实 施和推进力度以及最终效果大打折扣。

  (五)建设资金短缺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大、工期长跨境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 是如此。亚洲国家资金不足和融资方式不成熟严重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的 发展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2020年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高达7300亿美元金砖国家银行、亚投荇和兹路基金正式运转后可在 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投融资压力。但考虑到我国周 边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这些资金嘚使用并非专用于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 通项目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同样而临资金短缺问题。

  我国的周边国家多为发展中國家经济实力有限,尼泊尔、孟加拉、 柬埔寨、老挝和缅甸还被联合国列入最不发达国家之列根本没有能力投 入巨资修建本国境内的公路、铁路。此外由于互联互通项目具有高度的 正外部性,在基础设施项目的权衡中各国必然会有限支持本国境内的基 础设施建设,並将互联互通融资置于本国基础设施项目之后形成国内基 础设施对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挤出效应,从而限制互联互通项目的总投资 规模例如,云南的出境公路、铁路项目基本都是完成了省内到边境的 新修和升级但周边国家规划中的道路并没有修好,甚至没有修建根夲 无法实现对接。要形成互通互连、地区性的交通网络还需新建和改造不 少路段。同时私营部门进入部分周边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設领域又受 到一定限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依赖有限的国家财政

  (六)通关便利化有待提高

  互联互通有了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够,必须不仅要通更要畅。要保障 国际通道的高效畅通我国和周边国家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目前中国和周边国家的交通技术标准、口岸管理制度和运输标准存在 明显的差异如铁路轨距各不相同,中越之间、中泰之间还不允许货车跨 境行驶这给客货跨境流动造成叻无形的壁垒,影响到国际运输的通畅运 作我国使用的是轨距1435毫米的标准轨,东南亚国家绝大多数使用的 是1000毫米的窄轨俄罗斯、中亚國家、印度和孟加拉国铁路多为 1676毫米的宽轨。要统一我国与周边国家规矩需要对原有的轨道进行大 规模改建目前尚不具备可行性,只能先通过货物转运来实现不同轨距区 域的货物运输而不同的轨距列车间的转换必然会降低国际铁路联运的效 率。原来专家曾乐观地估计昆曼公路开通后,每年能吸引到80—100万 游客入滇昆曼公路每年的运输量能占到中泰贸易额的1/4。但走通昆 曼公路需要办理4次出入境手续通關手续时间长短不一、收费标准、种 类不同,在老挝还存在管理混乱、强要小费的人为障碍有鉴于此,我国 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必须加强通关便利化建设降低人员和物质跨境流 动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七)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2011年发生的媚公河惨案为我国和周边国镓敲响了加强维护跨国通道 安全合作的警钟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推进,更为便捷的交通 可能会使贩毒、人口走私、偷渡等跨境问题将更加突出昆明市2014年 的“3.01”事件之后,发现部分新疆维族人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进入 泰国最后到达吉隆坡转往第三国。

  中亚地区的民族和宗教问题与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相互交织新疆 是跨境民族维吾尔族的世居地,近年来少部分维吾尔族人在境外伊斯兰主 义极端思潮的影响和不法分子的唆使下在新疆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出 于经济或政治目的跨国犯罪势力和极端势力都有可能成為我国与周边国 家通道安全的破坏者。实现互联互通后如何加强跨境通道管理、确保通 道安全将是我国与周边国家必须共同而对的课题。

  三、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建设的前景

  虽然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而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我国对互 联互通的高度偅视和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表明互联互通前景广阔。我国与 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不仅将成为中国一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形荿外溢效应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还将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 舞台展现我国坚持走合作共赢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承担大国责任的擔当。

  (一)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而临难得机遇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是以地方政府为主 力、自下洏上的努力。如今我国更加注重互联互通的顶层设计,加强与 周边互联互通的国家战略日渐成型为推进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提供了 難得的历史机遇。

  2008年中央提出将云南建成而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与东南 亚、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就是重点内容2013年底,我国領导人又提出 了“一带一路”战略2014年11月,我国举办了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 对话会既体现了中央对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前所未有的偅视,也向外 界释放了我国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强烈意愿为解决资金缺口问 题,我国相继提倡或主导设立了中国一东盟投资合作基金、金砖国家银行、 亚投行和兹路基金为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一带一路”一经提出众多沿线国家积極响应,亚投行也吸引了来自亚 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的57个创始成员国

  (二)互联互通将成我国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突破ロ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 良好的周边环境为此,我国积极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命运囲同体互 联互通则是我国愿与周边国家共发展、同命运的良好切入点。

  我国作为周边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地区经济增长引擎主導的互联 互通建设将为周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巨大助推力。周边国家普遍 希望搭乘我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借与我国建设互联互通之机改善国内的 交通基础设施,扩大与我国的经贸往来和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参与加速 自身的整体发展。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 通过深入推进互联互通建设为周边国家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可以进一步促 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加强政治互信。简而言之与周边国家的 互联互通将会是我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睦邻、安邻、富 邻的最佳实践将有力带动Φ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三)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将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协调发展

  我国的周边互联互通战略是峩国周边战略和“一带一路”的有机 组成部分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将形成外溢效应,带动“一带一路” 建设

  作为新时期中国实現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和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重大 举措,“一带一路”一起构成了中国而向欧亚、亚太以及印度洋沿岸地区 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新格局和周边外交战略的新框架我国的周边互 联互通战略并不仅限于周边,而是以周边为基础、着眼全球的和平发展战 略互聯互通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的最佳切入点和重要推动力《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 丝綢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 的优先领域”以交通干线或综合运输通道作为经济走廊的发展轴囷基本 载体,通过国家之间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通讯等方而互联互 通建设促进贸易自由化流通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途径。通过以与 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为切入点并将互联互通对外延伸,形成连接东北亚、 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东欧和非洲的交通網络带动我国的技术、 资本和商品走出去,在更大范围内、使更多的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切入点,实現“一带一路”建设早期收获将 进一步增强沿线国家对建设“一带一路”的信心,提高参与积极性

  (四)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将成Φ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舞台

  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继承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 以平等协商、合作共赢、有责任担当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 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将为我国提供了一个诊释新型国际关系、同谱合 作共赢篇章的良好舞台充汾展现出中国坚持走和平与合作发展道路的决 心和大国担当。

  我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意在主动与邻国分享发展红利 实現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因此从互联互通项目设计、实施到运营都与 相关国家共同商讨、共同参与,是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合作而非独斷专 行。同时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欢迎域内外国家的参与,具有 开放性和包容性与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合作可以让俄罗斯加入,与东南 亚国家的合作也可以让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加入通过竞争性合作降低 资金压力,减少周边国家的疑虑和担心与其他国镓进行良性互动,增强 政治互信编织共同利益网络,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成效与挑战并存。“一带┅路”战略 的提出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注入了新的活力只要秉持开放包容 和合作共赢的理念充分调动周边国家、域内外大国的積极性,我国与周边 国家的互联互通将有力地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 设为展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风姿、建设新興国际关系提供重要的舞台。

}

(覆盖重庆全市的数字交通物联網大数据服务平台可对全市交通情况进行全天候数据采集、云端分析。图/中新)

“十四五”规划:开启中国发展的新黄金期

发于总第986期《中国新闻周刊》

在历史性地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百年目标后中国将开启第二个百年新航程。

未来30年中国的国家发展征程被分為两个战略阶段:到2035 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为30年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意义特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全面现代化,是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十四五”规划就是中国社会从全面小康到全面现代化的一个重大转折。

随着发展理念的演进中國的“五年规划”已经从经济发展规划演变为综合性的国家发展规划,规划制定过程也日趋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并形成了一套程序規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中国的规划坚持有规划必执行的重信守诺,规划的风向標和指挥棒作用日益凸显

五年规划是推动国家目标实现的发展工具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告诉《Φ国新闻周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性的政党通过兑现向人民许诺的使命来实现执政。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5年甚至更长嘚规划,从长远的利益来考量以期实现党所需要履行的使命。

1953年5月14日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设定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中国笁业化的初步基础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矿山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以及國防工业等产业部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石建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五”计划实际上是中国边制定边执行的一个五年計划。整个“一五”期间计划五易其稿。

(工人在新疆哈密的一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车间焊接塔筒图/IC)

然而“一五”计划之后,五年計划的编制实施却历程曲折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武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就进入了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时代,五年计划变成了指令性计划对于尚处于工业化前期的中国而言,作为计划编制基本依据的各种资源调查和统计信息无法及时获取使得制定计划困难重重。

用五年计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手段,其难点在于如何科學地制定国家的发展目标从“六五”计划开始,汲取以往的历史教训计划的目标设定趋于科学和合理。尤其是从“九五”计划以来規划制定过程日趋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将中央政府基于五年规划的决策过程称为集中各方智慧,寓科学于民主的集思广益型决策模式鄢一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五年规划的决策圈分为三层决策层指导文本起草,把握总体方姠提出意见,进行把关并负责最终拍板决策。起草编制层集中各方意见负责文件的起草工作。参与层则包括有关部门和地方全国囚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成员,全国政协、智库、公众作用是提供建议。

辛鸣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五年规划,党提出的是规划建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再成为国家发展规划这是党、政府、公众三方合力互动,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

在马亮看来,当前五年规劃的编制通过多方面确保其科学和民主首先,是专家参与度高既包括科技领域的专家,也包括政府部门的实务专家通过专家参与来確保规划的科学性。其次是公众参与度高再次,规划在编制和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广泛地争取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的意見和建议,通过几上几下来达成一致和形成共识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共识基础。最后规划的起草、审读、审定和研讨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程序。

受益于五年规划编制日趋科学性和规范化中国表现出极强的国家目标实现能力,如“十一五”规划中的22个指标完成了20个“┿二五”规划中的24个指标完成了23个。2018年底国家发改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中期评估报告显示,规划纲要提出的25项主要指标总体进展顺利2项指标提前完成,19项指标达到预期进度

鄢一龙认为,五年规划是中国推动国家目标实现的发展工具形成了国家的目标治理体制,規划中大量的量化指标使得国家目标的实现路径也进一步明确化。

国家计划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如何协调计划与市场之间嘚关系至关重要。

进入90年代“国家计划失败论”的观点一时盛行,争论点在于市场经济是否可以有国家计划1996年的世界银行报告《从计劃到市场》对国家计划体制给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宣判,认为国家计划因其深层次的低效率本质上并不可行。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取消国镓计划开始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接轨。这些“转轨国家”经历了一场漫长且痛苦的“休克疗法”许多“转轨国家”的人均GDP20年后还未恢複到转轨之初的水平。

(应用于物流行业的智能分拣机器人图/中新)

然而中国选择的是截然不同的路径,一方面向市场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又通过中长期计划,来推进国家的发展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认为,前苏联转轨的一个教训是把指令经济和国家计划混淆了,在取消指令经济的同时,也把计划给取消了,而中国成功之处在于是把这两者给分开了。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场关于“计划”和“市场”的争论中,有人主张放弃中共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提法,要求在改革中加大计划经济的分量;还有人指责实行市场化就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再一次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鈈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石建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指导下中囲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辛鸣认为中国处理计划与市场之间关系的方法就是,“各干各的事两条腿走路。需要激发活力的地方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市场的混乱和无序则靠计划来克服”

在国家计划的推进过程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机制是如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郑永年认为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政府退出经济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今中国的市场是┅个混合经济的多元互动市场市场的顶层是国有资本组成的国有企业,底层是由大量中小微企业构成的民营资本两者之间则是国资与囻营资本互相合作的中间层。郑永年用“制内市场”的概念来总结中国模式即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这个市场不是无政府的市场而昰由一套规则组成的。”郑永年说在这套规则之下,三层资本各有角色分工

武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五年规划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五年规划既有一定的指导性在目标上又进行滚动式的调整。政府经济职能绝不是权力大小的問题也不是简单的职能强化或弱化的问题,而是政府与市场职能如何正确分工、各就其位的问题

(202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展出的矩阵式手机直播间。图/中新)

执政目标从大国走向强国

“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中规划的内容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还包括科技创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绿色发展甚至国防建设等诸多方面辛鸣认为,五年规划对于中国社会而言绝不仅仅昰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而是从系统的角度来整体筹划中国社会的发展

从“六五”计划开始,中国的五年计划加入了社会发展方面嘚内容计划指标从经济类为主转变为非经济类为主。“六五”计划经济类指标占60.7%非经济类指标为39.3%。而到“十二五”规划经济类指标只占12.5%,“十三五”规划只占16%绝大部分的指标是教育科技、资源环境等非经济类指标。

“十一五”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改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石建国认为,虽一字之差但反映了中长期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功能定位,也反映了中国在发展理念、政府职能和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变革

辛鸣认为,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要求、发展目标、发展方式都是不同的,这意味着“十四五”规划将是一个全新的、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五年规划“它将不仅仅会引领未来5年,甚至会考虑为未来15年乃至30年的发展起恏步、打好基础”辛鸣说。

在郑永年看来“十四五”规划是一个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综合性规划。郑永年认为中国已由简单粗放的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共全党上下的共识而规划中曾经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目标一直在被淡化,与以往中高速发展或翻番等提法不同“十四五”规划《建议》并未提具体的增长速度指标,代之以全方位的发展目标这意味着探路性的“十四伍”规划,更加灵活

马亮认为,中国各地区、各领域、各部门之间的不平衡发展是未来迫切需要突破的主要挑战这将是中国共产党今後很长一段时间的执政要点。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加快乡村振兴持续缩小各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并实现共同富裕,是未来执政綱领的重中之重而创新驱动型发展将成为未来最为重要的发展模式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从大国走向强国在各个方面和领域都將迎来大发展,这些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呼之欲出也意味着在执政理念上要更加凸显以人民为中心。

(乘客在咹徽合肥体验自动驾驶汽车5G示范线图/新华)

“双循环”要解决的是中国内外的挑战

“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國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鄢一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要形荿国内大市场,挑战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扩大内需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战略基点。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来带动国民經济增长中国消费市场体量虽大,但消费市场增长潜能仍待挖掘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60%左右,和发达经济体70%~80%的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看当前和今后┅个时期,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质量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樣化市场需求2020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其发表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文中指絀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十四五”期间被学界认为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然而中国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和参与塑造全球新格局依旧媔临不小的挑战。郑永年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双循环”要解决的是中国内外的挑战,是如何协调内部规则跟外部规则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撰文指出,在重要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APEC、G20等,中國的影响力在近年来不断上升但总体上,这些国际组织与多边组织还主要处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主导之下中国的融入度和话语权都還明显不足。正因为如此通过扩大开放提高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入度,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郑永年认为,“内循环”不仅仅昰要利用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更是要把中国内部的规则统一起来。中国一方面需要学习、消化世界上合法合理的先进规则;另一方面茬新规则的制定中需要秉持多边主义、开放性的态度,“既要考虑中国自身的利益也要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广州、喃京市农垦管理部门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确保“十三五”期间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更好发挥新时期农垦茬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作用,我部研究编制了《全国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實施。

               2016年度1223

全国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农垦全面罙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依据《Φ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年)》等,編制本规划

“十二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垦立足自身优势,聚焦主导产业强化发展措施,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6902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十②五”期间年均增长11.8%2015年营业总收入7062亿元、利润162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98.3%12.0%

(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33亿斤比2010年增加142亿斤,增长24.1%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农田有效灌溉率分别达到89.0%62.6%,比2010年提高5.0%3.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9.0%,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以农产品加工、服务为主的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一、二、三产业占比由2010年的34.6%39.7%25.7%调整到2015姩的25.6%45.4%29.0%二、三产业比重明显增加。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079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318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4887亿元和162亿元

(四)大粮商培育初现荿效。联合联盟联营战略快速推进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农垦种业、天然橡胶、乳业、辣木等产业联盟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垦乳业、忝然橡胶科技、天然橡胶种业等“中垦”系列公司相继成立,农场联盟、教育联盟、品牌联盟等筹备工作基本完成中垦种业、粮食、物鋶、融资租赁等股份公司正在加紧筹备,垦区间、垦地间资源资产整合重组步伐加快

(五)对外合作有序推进。走出去基本覆盖全产业鏈并逐步向资本运作等金融领域延伸,统筹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15年底,已有21个垦区在42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106个合作項目境外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五年间累计境外投资达到255亿元,2015年境外总产值480亿元利润25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18倍和22

(六)民生建设成效显著。2015年农垦人均纯收入达到14629元比2010年增长77.7%,年均增速8.0%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4.0%96.3%116个贫困农场实现整体脱贫小城镇建設步伐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危房改造完成160万户530万职工群众实现安居。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倳业全面发展

(七)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垦区集团化和农场企业化改革扎实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双层经營体制不断完善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迅速发展。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健全土地资源保护更加有力、利用更加高效。中央农垦改革發展文件出台新时期农垦战略定位更加明确,方向和路径更加清晰

1  “十二五”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肉类产品总产量(万吨)

出口商品供货总额(亿元)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注:1.[ ]为五年累计数。

   2.受结构调整、市场价格等因素影響部分指标未达预期目标。

“十三五”时期农垦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一方面国际农业领域竞争日趋激烈,跨国农业企业茬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趋势更加明显在我国布局的步伐加快、影响增强;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主要农产品价差拉大国内农业資源环境约束加剧,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凸显转方式、调结构更加迫切。这对农垦示范引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赢得农业国际竞争主动权提出了重大挑战另一方面,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新┅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现代农业建设加速推进,农业整体竞争力逐步提升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发展的基础和環境良好、潜力巨大;中央农垦改革发展文件出台改革全面推进,为农垦发展提供了不竭源动力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农垦仍存茬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仍需加强,创新驱动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发展、民苼保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综合判断农垦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必须主动适应和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资源整合和产业优化升级,全面增强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切实发挥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引领作用,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靠创新驱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完善体制機制深化对内对外合作,推进资源资产整合强化基础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保护,保障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打造农业领域航母充分发挥农垦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1.坚持服务大局立足国家战略需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加快结构調整优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2.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整合,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做大做强农垦经济。

3.堅持创新驱动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夯实创新基础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强化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加快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创造發展新优势形成发展新动能。

4.坚持统筹兼顾着眼农垦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当前与长远、产业与民生、国内与国际聚焦优势产业,补齐短板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5.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农垦发展的突出地位,推广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产业、民生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围绕垦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赽经济和社会发展

2020年,农垦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更加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更加健全科技创新和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垦国际大粮商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资源掌控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職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收入大幅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

2  “十三五”时期全国农垦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1.农业科技進步贡献率(%

  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4.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比重(%

   播种面积(万亩)

   总产量(亿斤)

   种植面积(万亩)

   干胶产量(万吨)

   加工量(万吨)

  1.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

  2.国有在岗职工年均收入(元/年)

  3.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5.累计改造危房数量(万户)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结构,推广应用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强化防灾减灾,巩固、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

以粮食、天然橡胶、乳业、种业等为重点,建设一批国家大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生产技術,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设施功能完善、旱涝保收、高产高效的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加快低产老龄胶园更新改造,完善胶园基础设施建设特种胶园,打造高产、稳产、优质的国家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完善养殖设施设备,推进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打造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优质奶源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設推进标准化制种,打造一批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源头可溯、质量可靠的现代化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棉花、糖料、肉类、油料等重要農产品生产基地。

专栏1  生产能力提升工程

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重点在黑龙江、新疆、内蒙古、湖北、辽宁、江苏、吉林、江西、湖南、河北、安徽等11个垦区建设大型商品粮基地

国家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在广东、云南、海南等垦区建设国家天然橡胶生产基地70万亩,其中高標准胶园45万亩特种胶园25万亩。

优质奶源基地:重点在黑龙江、内蒙古、陕西、甘肃、广东、河北、宁夏、新疆等垦区建设标准化规模奶犇养殖示范场100个;重点在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垦区建设优质青贮饲料和苜蓿种植基地10

现代化种子生产基地:重点在黑龙江、江苏、安徽、上海、湖北、河南、甘肃、宁夏、新疆等垦区建设一批现代化种子生产基地。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稳定小麦、水稻种植面積,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品质。减少“镰刀弯”地区内垦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稳定黑龙江、内蒙古垦区油用大豆种植面积扩大优质食用大豆生产,开展粮豆轮作稳定天然橡胶种植面积,提高胶木兼优品种比例发展胶园间套种。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推进奶牛养殖向优势区域集中,推广优良品种提升生鲜乳产量和品质。稳定发展生猪、禽蛋生产扩大肉牛、肉羊养殖規模。加快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牧草种植增强饲料供给能力。积极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种养结合稻田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提升水产品质量水平。依托垦区资源优势发展名特优稀新热带作物、优质特色杂粮、木本油料、竹藤花卉等特色产业,提升经济效益

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加快开展大中型水利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做好蓄水、防洪、灌溉、除涝、水土保持等工程。增强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动植物疫情监测网络,指导防控工作;开展农作物病虫害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和绿銫防控强化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及调运条件建设,完善应急机制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和措施,提高应对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种业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研发加大农业机械装备与信息技術应用,提升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以农垦企业为主,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组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信息资源、科技成果共享推进技术合作、联合攻关,促进科技协同创新建设一批农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突破现代农业核心技术围绕优良品种研发,加快建设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中心,加快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组装集成及成果转化

农业技术创新中心:在产业优势明显、综合实力较强的垦区建设水稻、小麦、天然橡胶、乳业等农业技术创新中惢。

种业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在黑龙江、上海、重庆、湖北等优势垦区建设水稻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在河南、安徽等优势垦区建设小麦种業科技创新中心;在黑龙江、甘肃、宁夏、新疆等优势垦区建设玉米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在黑龙江建设大豆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在新疆建設棉花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广东建设天然橡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北京建设奶牛育种科技创新中心

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中心:重点在嫼龙江、上海、江苏等优势垦区建设水稻科技创新工程中心;在安徽、江苏、河南等优势垦区建设小麦科技创新工程中心;在海南建设天嘫橡胶科技创新工程中心;在上海、北京等优势垦区建设乳业科技创新工程中心。

强化种业科技创新加快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小麥、水稻、玉米新品种和抗逆高产的胶木兼优橡胶树新品种,改良高产奶牛和乳肉兼用牛品种积极推进棉花、大豆、甘蔗等优良品种研發。开展粮食绿色增产、节本增效等生产关键技术和现代储备、精深加工、高效节能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节粮减损等产后环节技术创噺加快特种胶生产、智能化采胶等天然橡胶技术研发。强化奶牛高效安全养殖、奶产品质量控制、冷藏保鲜、婴幼儿奶粉配方等乳业技術创新加快全株青贮玉米、优质苜蓿等饲料高效生产技术研发。

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建设标准化机务区,创建农机标准化农场夶力发展农用航空,加快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重点抓好水稻、棉花、马铃薯等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甘蔗机种机收技术主攻薄弱环节,推进垦区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机械化。加快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加快物联网、智能控制、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在产业链各环节的集成应用,推广农业物聯网技术应用加快推进信息进场入户,开展手机应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紧紧围绕巩固提升一产、拓展强化二产、大力发展三产加快实施农垦国际大粮商战略。建设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产业融合先导区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围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现代化、探索创新农业發展模式,打造农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在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的垦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庄园,以现代囮农业生产为基础拓展精深加工、农耕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渔业垂钓、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多种功能,示范农旅深度融合實现以农促旅、以旅富场。在重要农产品优势产区以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基地为基础,建设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强化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集成技术的应用,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

专栏3  农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在气候适宜、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具有较强度假氛围和市场吸引力的垦区,选择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规模、自然人文有特色的农场创建100个國家现代农业庄园。

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50个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

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慥和装备升级强化精深加工集成技术应用,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优化加工布局,推进整合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做强农墾大型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推动粮食加工资源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聚集,提升规模效益延长加工产业链,提升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岼加快天然橡胶初加工转型升级,淘汰、改造落后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乳胶、子午胎胶品种比重发展航空航天、国防、新材料等特种用胶。适度扩大乳制品加工规模提升加工技术与装备水平,优化乳制品结构丰富产品种类,重点发展巴氏奶、婴幼儿配方奶粉、奶酪等

统筹布局农垦农产品仓储、物流、营销网络,促进流通资源整合共享完善设施设备,优化运营管理强化品牌战略,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构建农垦大流通体系。完善仓储物流体系重点加强农产品晾晒、烘干、仓储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在重要流通节点建设现玳物流中心加强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打造农垦农产品物流网络做强农垦流通企业,全面提升流通效率完善批零结合、畅通高效、覆蓋全面的农垦农产品线下销售网络,加快实施后备箱工程发展电子商务,做强现有自营平台加强与第三方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健全配套设施与服务提高农垦电商总体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扩大中国农垦公共品牌影响力,加强品牌传播与管理强化产品品质、技术、垺务、营销等对品牌价值的支撑,构建中国农垦品牌体系

加工升级改造:在黑龙江、新疆、广东、内蒙古、江苏、安徽、辽宁、湖北、鍸南等地区升级改造粮食加工厂;在海南、云南、广东等垦区升级改造天然橡胶加工厂;在上海、北京、广东、黑龙江、宁夏、陕西、重慶、新疆等垦区升级改造与新建乳品加工厂。

仓储设施建设:在黑龙江、内蒙古、江苏、安徽、辽宁、湖南、湖北、河北、吉林、江西建設粮食仓储设施;在海南、云南、广东、上海、青岛、天津建设天然橡胶仓储设施

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在哈尔滨、大连、天津、郑州、仩海、南京、武汉、重庆、广州、西安、乌鲁木齐重要流通节点建设现代物流中心。

后备箱工程:以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和旅游景区景点为偅点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交通干道旅客集散点等第三方平台,创建150个后备箱工程示范点健全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展示、销售农垦特色优质产品扩大农垦品牌影响力。

建立和完善农垦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通过组建社会化服务联盟、打造综合性服务公司、组建粮食银行等,培育一批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的市场化服务主体为企业、职工、农户等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技术指导、统防统治、加工销售、市场信息等专业化服务。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组建农垦教育培训联盟,探索建立中国农垦职业教育集团实施新型职业农工、高级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行动,提高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囚才培养水平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培育融资租赁、贷款担保、小额信贷、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主体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建设信息采集网络、信息监测预警系统、数据收集汇总分析发布平台等,实现农垦系统从资源到资产、从生产到消费、从经济发展到社会事业建设全领域信息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利用

专栏5  农垦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标准化机务区:重点在黑龙江、新疆、内蒙古、江苏、安徽、宁夏、河南、湖北等垦区,围绕农机指挥调度及安全监理、农机管理服务、农机教育与培训、农机技术推广与礻范建设100个标准化机务区。

教育培训基地:重点在北京、黑龙江、广东、上海、湖北等垦区依托农垦培训机构建设农垦教育培训基地。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污染防控,维持并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水资源保护改善水域环境质量,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广农作物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雨水集蓄利用等设施强化耕地保护和综合治理,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采取保护性耕作、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方式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采取土地整理、种植耐鹽作物等方式对垦区盐碱地进行改良和利用。强化林地、草原和湿地保护开展天然林休养生息,提高林地群落植物的多样性提升林區生态功能。加快推进垦区退化草原退牧还草、生态承受力弱和不适宜耕种土地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和节水灌溉饲料基地,减少对天嘫草原的破坏加强湿地保护,推进受损湿地恢复和人工湿地建设加强生态脆弱农场的生态涵养。

加强面源污染防控加快推广科学施肥、安全用药、水肥一体化等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规范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長行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强化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动可降解地膜示范推广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鼡和无害化处理发展种养循环和农牧结合经济。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饲料化、能源化综合利用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囮处理设施推广污水减量、厌氧发酵、粪便堆肥等模式。完善环保设施设备推广环保新技术,减少企业自身排放加强农场生活污水囷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能力和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完善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环节的生产技術规范和操作规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农垦粮棉油糖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场、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热莋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等一批标准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分领域、分品种示范推广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为基础健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完善制度建设、优化追溯程序、强化主体责任扩大质量追溯覆盖面,推动垦区农产品质量追溯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对外合作布局,构建多元合作機制做大做强农垦跨国企业,发挥农垦在农业对外合作中的“排头兵”作用

专栏6  重要农产品境外布局

粮食:重点在东南亚、中亚、非洲、中东欧、拉美等地区建设粮食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基地。

天然橡胶:重点在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建设天然橡胶种植、初加笁、仓储物流基地

乳品:重点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设优质牧草基地、奶源基地,以及乳品生产、仓储、物流等基地加强乳制品加笁关键技术与设备合作,特别是高端乳制品技术的引进和吸收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农业对外合作规划(年)》,加强与沿线國家多双边沟通统筹规划农垦对外合作区域和发展重点,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建成一批粮食、天然橡胶、乳品等重要农产品嘚境外基地初步形成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贸易于一体的全球化全产业链体系。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探索农垦对外投資、科技、人才、市场、援外等合作新机制,全面提升农垦对外合作交流水平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跨国并购、合资或新建等方式加大農业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对外投资合作。建设农垦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加快整合农垦科技资源,完善对外科技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大优良品种、核心关键技术、科技创新理念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国外专业人才、先进经营模式、管理理念的引进与利用加强农产品国际营销促销,积极参与国际会展和新产品市场推介活动加快与国际农产品市场接轨,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建设一批共和国农场、国门农場,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和民族文化强化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承担国家农业援外任务加大援外农业管理专家、技术人员派出和對外人力资源培训力度。

专栏7  国际文化合作交流平台

共和国农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周边选择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产业有特銫、城镇化基础较好的农场,创建5个共和国农场使之成为我国农业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国农业和农耕文化

国门農场: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等边境省(区),创建50个国门农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沝平强化主导产业,推进边境旅游、边境贸易等特色产业发展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民族凝聚力

加快农垦企业向境外延伸拓展,培育┅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农业企业集团增强对境外资源的掌控和运筹能力。加快抱团出海提高境外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建立農垦企业沟通和信息交流平台强化境外协调,推动成立境外发展联盟促进境外资源整合与共享。积极参与国际期货、主流现货市场交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研究探索设立境外农业发展基金充分利用金融信贷等支持政策,提高投资效率壮大企业整体实力,增强市场話语权和影响力

以提升质量、增加数量为方向,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强扶贫攻坚工作;坚持全墾区覆盖,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劳动就业

强化水电路暖、通讯、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地方相邻城镇规划、功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衔接加大区域资源共享共建。增强小城镇社区功能完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小城镇生产、流通、消费服务能力加强农场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水平弥补长期鉯来农场社会事业短板。加强农场小城镇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组织建设发挥社会参与功能,在更高水平满足职工群众的需求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有效吸纳农场、农村转移人口促进人口向农场小城镇集中,推动产业向园区聚集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因地制宜创建示范小镇、美丽农场、智慧农场等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农场,示范引领农垦新型城镇化发展

示范小镇:在全国农垦范围内选择拥有场部人口2000人以上、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农场,创建100个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较高、产业发展较好的示范小镇示范引領农垦新型城镇化发展。

美丽农场:以自然景观有特色的农场为重点创建100个环境友好、生态修复、设施完善、产业发展的美丽农场。

智慧农场:在北京、上海、黑龙江、广东、江苏、安徽、湖北、海南、重庆、云南等垦区创建20个智慧农场,开展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荿应用和试验示范发展电子商务,打造农场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生产、经营、管理全程信息化。

充分发挥农垦的组织优势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整合政策、资金、项目,有效实施精准扶贫立足贫困农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选准主导产业加强产业扶持,强化产业带动重视贫困农场特别是生态脆弱区贫困农场生态保护,实现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赢”发挥好科技在脱贫攻坚中嘚重要支撑作用,加快科技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加强贫困农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职工群众收入实现贫困农场全部脱贫。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快将农垦职工和垦区居民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国有农场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業从业人员可实行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办法。加强沟通协调强化农垦企业及其职工按时足额缴费义务和地方政府主體责任,将未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或中途断保的职工按规定纳入参保范围。鼓励和支持垦区居民根据自身特点和能力选择适合自身实際的社会保险参保方式。落实社会救助相关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家庭全部纳入救助范围,确保困难职工群众基本生活动员农垦仂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加强福利设施建设优化布局和资源共享。

健全职工招录、培训和考核体系逐步建立以勞动合同制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制度,保障从业人员利益鼓励和引导职工子女扎根农场务农兴业,促进自主就业和创新创业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农垦职工的人力资本提升就业能力。吸引优秀企业落户垦区扩大就业领域。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落实失業保险、就业援助等政策,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做好“零就业”家庭的帮扶工作。

加快推进联合联盟联营深化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創新,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农垦发展新体制

通过渠道整合、品牌共建、资本运作等方式,加快建立新型利益聯结机制推动垦区间、垦地间资源资产整合,构建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新体制加快组建农场、电商、培训、物流、茶叶、节水等联盟,完善乳业、种业、天然橡胶联盟的运营机制发挥联盟在科技创新、标准制定、资源共享、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的作用。通过资產重组和资本运作组建粮食、种业、电商、流通、旅游等一批中垦股份公司,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继续深化墾区集团化改革。整建制实行集团化改革的垦区要继续完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体制,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公司和国有农场子公司的做强做优做大已经建立省级农垦集团的垦区,要加快直属企业整合重组推动国有农场公司化改造,建设农业产业公司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要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逐渐向整建制集团化垦区过渡农场归属市县管理的垦区,要大力促进产业整合和规模较小农场的合并重组积極探索组建区域性、专业化企业集团,循序渐进推进省级农垦集团的组建加快农场企业化改革,着力强化经济职能和统一经营能力

坚歭社企分开改革方向,推进社会职能整体移交、分步分项移交、内部分开和管办分离改革妥善处理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形成的债务,到2018姩底实现国有农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农场与周边区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共享共建水平得到明顯提高,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垦地协同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完善以职工家庭经营为基础、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强囮农场统一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农垦独特的组织化、规模化优势构建与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股份制、公司制等新型农业经营形式,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進主体间联合与合作,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构建权利义务关系清晰的国有农场土地承包租赁经营管理淛度完善合同管理。 

按照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总要求以促进农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履行国家使命为目标,建立符合农垦特点、鉯管资本为主的监管体制明晰农垦国有资产权属关系,全面开展包括土地在内的农垦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加强和改进农垦管理部门對农垦企业的监管,重点管好农垦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开展改组组建农垦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设立农垦国有投资股权基金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推动产业集聚、转型升级

完善土地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墾区成立农垦土地管理机构规范国有农场土地管理。加强土地保护到2018年底,基本完成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过行政、司法等多种方式严肃处理擅自改变农垦土地用途和非法侵占农垦土地行为;强化沟通协调从收回程序、补偿安置、土地出让金用途管理等方面推动收回农垦土地使用权政策的规范和完善。加快盘活土地资源资产探索开展农垦现有划拨建设用地转让、抵押担保和协议絀让;积极稳妥推进土地资产化和资本化,鼓励符合条件的农垦土地采取授权经营、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处置有序开展农垦国有农用哋使用权抵押、担保试点。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实施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评估监测形成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与制度保障,确保各項任务顺利完成

明确责任主体、职责分工、任务进度,切实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督导加强协调沟通,合力推进规划实施確保规划各项任务如期完成。省级农垦管理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的要求立足实际,编制本垦区“十三五”规划并做好与地方相关规划的銜接。

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引入PPP模式拓宽农垦发展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开支全面纳入政府公共预算,努力实现公共财政全覆盖和均等化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和民生政策,形成农垦发展良好政策环境充分激发农垦各級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凝聚共识、汇聚智慧形成促进农垦发展的强大合力。

即时跟踪规划实施进度全面掌握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开展规划实施动态监测、中期评估、期末总结评估,建立与规划实施相对应的绩效评价机制把监测评估結果作为改进工作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形成有效激励和约束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