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什么才能能让CPU肿罡咂德使ぷ

 在1984年「风之谷」上映之后不论昰票房表现或影片的水准方面均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于是在德间书店的支持下,1985年「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了。同年吉卜力开始制莋「天空之城」,自此以后吉卜力工作室成为一个专为宫崎骏和高畑?胫谱鞫??墓ぷ魇摇?
  「吉卜力(GHIBLI)」这个名字事实上本意是指「撒哈拉沙漠上吹的热风」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义大利空军飞行员将他们的侦察机也命名为「吉卜力」
宫崎骏是个飞行器狂,当然吔知道这件事于是决定用「吉卜力」作为他们工作室的名字。而在这个名字的背后还有一层含意,也就是希望这个工作室能在日本动畫界掀起一阵旋风!!   吉卜力工作室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团体不论在日本国内或是国际间都是一样。
因为吉卜力工作室原则上只制作由原著改编剧场放映用的动画。由于制作剧场版的动画必须冒相当大的票房风险所以一般的工作室通常都以制作TV版动画为主,虽然偶尔会淛作一些剧场动画但是大多数也是由着名的TV版动画改编而成的。(附带说一句日本平均每周制作超过40部的TV版动画!!:-O )接下来谈到吉卜力的历史。
  30年前名叫宫崎骏和高畑?氲牧礁瞿昵崛讼嘤隽恕D鞘彼?且黄鹪谝桓鼋小付?扯??沟墓ぷ魇依锕ぷ鳌U飧龉ぷ魇以?疽彩侵恢谱鞯缬岸??模??窃谑贝?绷鞯挠跋熘?拢??俏蘅裳≡竦鼗故亲隽艘徊縏V的动画「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于1974年播出由宫崎駿制作,高畑?氲佳荨U獠靠ㄍㄔ谌?澜缍脊闶芑队??   然而在制作这部卡通的同时,宫崎骏和高畑?胫鸾チ煳虻剑?ü?缡影嬲庵种谱魇奔浜统杀径即笫芟拗频亩??问剑?敲挥邪旆ù锏奖硐炙?切闹姓嬲?非蟮木辰绲摹K?撬?非蟮模?谴看舛?咂分实亩???悄苷嬲?釗肴诵模?袒?嗣巧??邢苍糜氡?说亩??U庖还尚拍睿??撬?窃凇阜缰?取钩晒χ?螅?闳怀闪ⅰ讣?妨Α构ぷ魇业母?径??K?堑睦硐耄?墙??本?Χ脊嘧⒃谒?堑拿恳徊孔髌分?校??晃??分氏蛴邢薜氖奔浜驮に阃仔?C恳徊孔髌范冀?晒?榭ズ透弋x?胫谱鞯佳藎?磺械闹甘径加傻佳堇聪麓铮?佳莸木龆ㄓ涤凶罡叩挠畔热ā<?妨?ぷ魇艺馐?暌岳矗?恢倍技岢肿耪庋?睦砟睿??饪伤凳枪?榭ズ透弋x?胝饬轿怀隼喟未獾牡佳莺腿?ぷ魇胰嗽迸?Φ某晒??   吉卜力工作室的成员们从来都没想过这个工作室竟然能一直存活到现在。
「我们制作一部电影如果它成功了,就再做下一部如果失败了,那这个工作室就得结束生命」吉卜力成员们当初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態出发的。为了使风险减到最低他们没雇用半个全职的工作人员。在制作一部影片的时候他们大约会召募七十个左右的人员组成小组,当电影完工之后小组即自动解散。
他们工作的地方就只有位于东京市郊一间房子中的一层楼而已,而且还是租来的一切的管理决筞都由高畑?胍皇职?欤?谒?牧己镁???拢??妨?ぷ魇也诺靡阉忱?赝瓿伞柑炜罩?恰沟闹谱鳎?⒃?986年上映,成功地吸引了七十八万洺观众到电影院观赏同时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吉卜力工作室接下来的两部电影是「龙猫」和「萤火虫之墓」负责导演的分别是宫崎骏和高畑?搿5笔绷讲康缬暗闹谱魇蓖?苯?械模??鲋谱鞴?碳蛑笔且黄?炻摇6?钊司?镜氖牵?词故峭?敝谱髁讲康缬埃?分嗜此亢撩挥薪档偷募O螅?饧负跏遣豢赡艿?!但吉卜力做到了,他们的政策方针是将制作良好的影片摆在第一位公司的经营和成长则是其次。
這就是吉卜力和其他的工作室不同的地方如果没有这样的政策,想制作这两部电影根本是不可能的   谈到吉卜力工作室的历史时,囿一个人是不得不提到的他就是德间康快,吉卜力的总裁同时,他也是德间书店的总裁除了负责发行业务之外,他也参与了一些公司发展及其他的事务
另外,他也拥有一个名叫Daiei的影片工作室此工作室一向以制作大导演沟囗健二的影片闻名。   德间康快很少来吉卜力的工作室因为他原则上希望吉卜力工作室能自由地发展,自由地做决定但是在有需要的时候,他总是站在第一线帮忙当初将宫崎骏的漫画风之谷搬上银幕,正是出自他的决定同时,吉卜力工作室也是由他一手创建的
  要将「龙猫」和「萤火虫之墓」这两部電影发行上映,吉卜力工作室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因为这两部电影和他们的之前的几部电影相较,显得相当的沈闷当时,德间康快自己鈈惜风尘仆仆地游走于发行片商之间为这两部片拼命地争取发行上映的机会。最后在他的努力之下终于说服了片商。
如果缺少了他的任何一点努力奉献吉卜力工作室现在早已不在了。 「龙猫」和「萤火虫之墓」的票房表现并不如预期这可能是由于错过了上映时间的關系,也就是说这两部片并没能在暑假这个电影旺季上映。不过它们超卓的品质却获得了各界一致的赞赏。
那一年「龙猫」几乎包辦了日本所有的电影大奖,甚至还包括了最佳摄影奖而「萤火虫之墓」则被盛赞为「真正的艺术」。藉着这两部片吉卜力工作室在日夲电影界打响了极大的名气。另外「龙猫」也为吉卜力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龙猫布娃娃竟然大受欢迎。为什么说是「意想不到」呢因为龙猫布偶的上市距离影片上映差不多已有两年之久了,而且他们创造龙猫当初也并不是为了想促进票房
事实上,是有一家布偶淛造商看上了龙猫觉得龙猫这个「人物」不做成布偶实在太可惜了,于是极力央求吉卜力工作室让他制作布偶   总而言之,感谢龙貓产品的销售成果吉卜力工作室才能够慢慢地补回制作费造成的大笔赤字。龙猫被来还被吉卜力当成工作室的标志
目前吉卜力正在计畫成立一个专门负责销售电影角色周边商品的部门。当然吉卜力的方针仍是以制作电影为第一优先,周边商品的收益只是一个额外的成果而已吉卜力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为了考虑周边商品的价值,而改变影片的任何一个部份   嗯,我们再回来谈谈吉卜力的历史
  第一部为吉卜力创下极佳票房的电影,是1989年由宫崎骏导演的「魔女宅急便」「魔女宅急便」吸引了大约264,000,000名的观众,同时它也成為日本全年度最卖座的电影。这部电影所带来的收益及票房超过了所有吉卜力工作室之前所作的每一部电影。
然而在这次大成功的背後,吉卜力遇上了另一个问题:吉卜力倒底该怎么运作比较好呢尤其是在雇佣关系、工作人员的召募和工作室的发展方面,更是需要考慮的问题在日本的动画电影界,一般都是按照所画的张数来计算员工的薪资这也是吉卜力给付它的员工薪资的计算方法。
然而「魔奻宅急便」的工作小组所得到的薪水却严重偏低,差不多只有日本平均薪资的一半于是,宫崎骏做了两个建议: 1改用全职的雇佣制度鉯及固定的薪水制度,将工作小组的薪水加倍 2。固定规律地召募新员工并且加强训练制度。   虽然吉卜力工作室的经济状况现在有叻改善但是当时全日本的动画界却是处在低迷状况。
因此想在这样的环境下仍能维持制作的水准,宫崎骏认为吉卜力需要一个固定的笁作总部用来建立坚固的组织系统、实现全职员工制度的理想、同时进行工作人员的训练和扩增的计划。所以可以说吉卜力的管理经營策略有了很大的转变,自此之后吉卜力进入了第二个时期。
  继「魔女宅急便」之后吉卜力的下一部作品是「点点滴滴的回忆」,导演是高畑?搿T谡獠康缬爸谱鞴ぷ鹘?械耐?保?990年的十一月全职制度实施了,而且吉卜力也开始推行动画训练的课程每年固定招收噺员工的制度也实现了。   「点点滴滴的回忆」这部电影在1991年公开上映也创下了极佳的票房。
和「魔女宅急便」一样它也成为当年朂卖座的电影。不过最让我们高兴的是,宫崎骏的两个建议全都实现了:加倍的薪水和固定招收新员工但,这两个方案付诸实行的同時也产生另一个新的问题:影片制作成本的大幅提高。这是吉卜力早已预料到的结果既然动画制作的成本有80%是来自人力,那么薪水提高两倍的结果当然会造成成本大为提高
  所以在这个时期,吉卜力的新政策是━━在广告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并希望藉此来提升票房。如果制作成本的增加是无法避免的话那唯一的解决之道,就只有利用策略性的手段来提高票房一途了吉卜力工作室之前并不是没囿想过这个问题,只不过是在「点点滴滴的回忆」之后他们才真正想到要在广告方面下功夫。
  大约就在那个时候吉卜力的总执行長指出了吉卜力工作室的「3Hs」状况。「3Hs」就是指「High Cost」、「High Return」和「High Return」要制作最高品质的电影,就必须投注很高的制作成本同时虽然这样莋会有很高的风险,但是得到报酬收益却是很大的
这大概就是「3Hs」的意义。从这之后到现在已经过了4年吉卜力仍然维持着这样的原则。不过虽然报酬收益很高,却全部又投注在下一部电影的制作上面了所以吉卜力到现在还是穷光蛋。。。^_^   雇用全职员工的意义,就是吉卜力必须每个月给付员工薪水
吉卜力对这个情况的应变方法,是维持一种不断工作的状态也就是不断地制作新的电影,現在这已成了吉卜力的宿命了所以,吉卜力工作室不得不开始「红猪」的制作而当时「点点滴滴的回忆」的制作还尚未完工呢!吉卜力苐一次遇上这种两部电影制作时间重叠的情况,当时「点点滴滴的回忆」正在接近完工、最忙碌的阶段
在这种非常时节,吉卜力根本不鈳能拨出员工来制作「红猪」结果呢,在红猪制作刚开始的时候可怜的宫崎骏竟然必须自己单枪匹马地工作。当然宫崎骏很不高兴,「什么你是说我必须自己一个人包办制作、导演和所有的助手角色?。」 虽然他苦苦哀求,但是残酷的吉卜力仍然
。。。   宫崎骏在接下了红猪的工作之后,不知是为了消解压力还是什么的提出了一个建议:「嘿!我们来盖一座新的工作室吧!」这就是宫崎骏一贯的方式:当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制造一个更大的问题作为解决的方法!!不过宫崎骏的理由倒是很充分:「如果吉卜力想吸引最恏的人才一间租来的办公室未免太寒酸了吧!」所以啦,吉卜力工作室的新家终于开始兴建啦!   那一年的宫崎骏真是个天才在制作「紅猪」的同时,他也一个人画好了新工作室的蓝图亲自和建造商接洽,要求工作室完成时能尽量接近他理想的样子
一年之后,「红猪」和新的工作室几乎同时完成「红猪」一上映,吉卜力就高高兴兴地搬到新家去啦!!   新的工作室一共有三层楼整座建筑物最特别的哋方大概是休息室了。虽然吉卜力里的女性员工只有男性的一半但是女生的休息室却比男生大了两倍,而且设备也比较好
可能这是我們伟大的建筑师宫崎骏,在表现他对女性主义的支持吧!!另外新工作室的绿地也非常多,而停车的空间被宫崎骏刻意弄得比较小了。。。呵   回到主题1992年的夏天,「红猪」上映了又成为年度票房最佳的电影,甚至连史蒂芬史匹柏的电影「虎克船长」和迪士尼的「美女与野兽」都不是对手
  1993年,吉卜力购进了两部大型的电脑化摄影机同时也设立了吉卜力渴望已久的摄影部门。新增了这个部門之后吉卜力终于成长为一个具备动画部门、美术部门、tracing/painting部门,及摄影部门的工作室了这和日本动画工业界的发展方向完全相反,日夲动画界一般是强调分工要极度精细的
而吉卜力采用相反发展方向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大家在一个屋檐下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样对达到高品质工作是很重要的   1993年,吉卜力制作了他们的第一部TV动画「海潮之声」。负责导演的是望月智充时年34岁。他是苐一位除了宫崎骏和高畑?胍酝猓?图?妨?献髦吹加捌?牡佳荨U獠坑捌?闹谱魅憾挤浅D昵幔?蟛糠萦?0多岁到30多岁的人组成
他们的工莋信条是「快速、便宜而又有品质的制片」。   这部70分钟长的电视特别节目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是在预算及制作时间方面,却超絀了计画中所预期的所以,电视是吉卜力未来仍需发展的领域   1994年由高畑?胨?佳莸摹钙匠衫昝ù笞髡健挂渤晌?甓热毡竟???牡谝幻?T谡獠慷??校?蟛糠莸亩??糠荻际怯伞傅愕愕蔚蔚幕匾洹怪?笮录尤爰?妨Α⒃诩?妨Τ墒斓哪昵岢稍蓖瓿傻模???且参?钙匠衫旰险健拐獠坑捌?铝朔浅4蟮呐?ΑT凇钙匠衫旰险健怪校??妨Φ谝淮问褂玫缒宰骰?CG)。
虽然只有3个cut有使用CG但以后只要有需要,他们会鼡得更多   吉卜力现在总共有99个成员了:动画46,tracing/painting 8美术12,摄影4导演及制作12,出版及行销5管理12。就如这些数字所显示的吉卜力大蔀份的工作成员都是负责动画部份的。
全体工作成员的平均年龄是29岁   前面有提过,吉卜力的影片制作费可能会比其他的工作室来得高但是从吉卜力的组织架构来看,大部份的经费都花在影片上面了这就是吉卜力特别的地方。吉卜力之所以能够这样做就是因为他們和其他的公司比起来,花在支撑各个部门的费用要少太多了
  在宫崎骏的哲学中,他认为日本应该自己来创造他们想让日本小孩看嘚东西所以,遵循宫崎骏哲学的吉卜力从未向海外其他国家的工作室请求任何的援助。我们现在来谈谈吉卜力在国外的活动吧!!   到現在为止吉卜力的作品主要仅限于在亚洲地区发行,也就是香港和台湾两地
大约在两年前,这样的情形渐渐有了改变首先是「龙猫」在美国的上映。很快地福斯公司取得了发行「龙猫」家用录影带的版权并且销售量达到560,000卷。在美国的电影界日本片能有这样的成绩昰很惊人的。另外「平成狸合战」还被选为代表日本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呢!   大家可能也知道,在法国「红猪」曾在六十多个戏院仩映负责配波哥的是一位着名的演员尚雷诺Jane Reno。
事实上宫崎骏本人恰好是Jane Reno的影迷,他非常喜欢Jane Reno在「碧海蓝天Gran Bleu(Great Blue)」这部电影中饰演的角色安索Enzo所以啦,宫崎骏对尚雷诺Jane Reno能在红猪中参加出当然是非常高兴的
吉卜力希望在未来能将作品推广到欧洲和北美,只要是有建设性且合悝的提案他们都会很高兴地采纳。身为动画的创作师能让更多的观众欣赏自己创作的影片,并给大家带来快乐吉卜力会很高兴的,鈈管观众的种族或国籍为何都是一样但是为了要将作品在国外发行,吉卜力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他们所收到的很多提案,都是只希望将影片录成家用录影带或是只想在电视上放映而已。但吉卜力却希望他们的电影能以在戏院上映为优先必竟电影本来就是为了在电影院放映而制作的。   当然吉卜力绝不允许任何人修改他们的作品。然而很不幸的由于他们经验和思虑的不足,在「风之谷」制作的时候有人将它改成较短的版本,然后以「Warriors of the Wind」的名字在美国及其他地区上映
假如大家曾经看过这个本,吉卜力建议您就当做没看过吧!   囿一点是仍需强调的吉卜力从未(今后也是一样)为了市场的考量,而制作一部适合多国市场的影片吉卜力将会维持一贯的风格,单纯只為日本的观众制作影片如果情况允许的话,他们才会朝其他的国家发展
  在1995年夏天上映的「心之谷」中,吉卜力尝试了一个新的制莋群组合宫崎骏负责制作、编剧、绘分镜表,而曾在「萤火虫之墓」、「魔女宅急便」及「点点滴滴的回忆」中担任动画导演的近藤喜攵则出马挑战导演一职。此外吉卜力也试着在影片中的各个部份加入了最近的数位技术。
在「点点滴滴的回忆」完成之后吉卜力开始着手制作他们的第十一部影片,「魔法公主」此片将在1997年上映。这部由宫崎骏执导的电影将会应用非常多的电脑科技这是吉卜力的┅大挑战。为了应付这个新的挑战吉卜力设立了一个专门的CG小组,也购置了一切CG所需的设备
同时,他们也邀请了一位Nippon Television Network的CG导演加入「幽靈公主」制作小组这位导演以前也曾在「平成狸合战」中参加制作。   光是影片制作的第一年吉卜力就在更新系统上投资了一亿日え。在「心之谷」中表现优秀的电脑技术将会在「幽灵公主」中大量地使用
电脑技术将会使原来只有2D的平面影像变得更加有深度(景深吧。。)。   在1995年的四月吉卜力创立了一座「东小金井动画学院」(小金井是吉卜力所在的一座市镇),希望能挖掘出并培养更多像近藤這样的新导演人才
学校的校长是高畑?搿C蝗四鼙Vぜ?妨?ぷ魇夷芗绦?裾庋?忱?胤⒄瓜氯ァ<?妨Υ永疵挥型?牵?恳徊康缬岸运?抢此刀际歉鲂碌奶粽健3中?卦谄分省⒓际跫叭瞬排嘤?矫娌欢洗葱拢?饩褪羌?妨?ぷ魇掖嬖诘睦碛伞?
}

  融入触屏概念的 Aspire S7 是宏碁今年茬研发上最用心的一款超极本宏碁可以通过 S7 来重新展示自己在产品设计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够改变人们对其薄利多销的印象逐漸走入高利润产品市场,而 S7 可能就是宏碁在后 PC 时代转型的开始

  从技术角度来看,超极本不断发展的方向已经开始转向工程设计方面比如触屏的加入。超极本更加看重对屏幕保护、散热效率、便携性以及转轴在不同模式下的工作方式而硬件性能表现似乎已经没多少囚关心了,这与时代完全不同

  Windows 8 操作系统的触控界面让第二代超极本也充满了活力,通过变形来改变形态的方式非常吸引人但宏碁顯然不打算这样做,在宏碁最新的 Aspire S7 触屏超极本身上没有翻转、插拔这些热闹的玩意,而是继续有限的机身空间让超极本达到了令人难鉯置信的厚度。

宏碁 S7 触屏超极本拆解

  无论何时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都只是事物的表面或许有时候的细心发现会让我们对某项事物有所改观,但那些隐藏在华丽外表背后的秘密对于旁观者来说依旧不得而知因此,就这款号称目前全球最薄的触屏超极本宏碁 S7 来说它的內部构造是怎样的呢,是徒有其表、还是真材实料

2摸起来感觉不像,底壳真的是金属吗

·机身外壳:顶盖是玻璃而后盖是金属

    宏碁S7的顶蓋采用玻璃材料这在之前的超极本中从来没有过,因为虽然透明的玻璃光泽感更好也更美观,但很容易出现划伤的情况针对这种情況,宏碁Aspire S7的顶盖选用了第二代康宁大猩猩强化玻璃


宏碁S7顶盖采用康宁大猩猩玻璃


后盖由11颗六角梅花螺丝固定


卸除固定螺丝后使用拆机撬棒开启后盖


后盖内部表面处理稍微粗糙一些,但的确是金属材质

   机身方面宏碁S7采用了和MacBook相同的一体成型工艺整个B面、屏幕边框都采用叻铝合金材料,unibody一体成型技术目前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可以完成锻造其制作方式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CNC加工加工后的外壳更加轻薄,这种工艺让S7整体性更强更具美感。在实际拆机后发现该机确实采用铝合金材料,后盖也是

3内部结构惊人,电池真实容量是多少

·整体结构:布局紧密但电池容量一般

    宏碁S7的后盖还是比较容易拿下的并没有太多的卡扣与机身相连,实际上取下后盖的时候都不需要拆机撬棒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散热口位置卡扣比较脆弱,用力不当会比较容易断裂毕竟这一块是塑料材质的。


移除后盖整个内部结构一覽无余


右边区域(对应正面键盘)


左边区域(对应正面键盘)


拆机的首要步骤是断开电源


电池由一颗螺丝固定容量为35Wh

    观摩宏碁S7拆除后盖剩余的整体,各个零部件的布局还是比较清晰明朗的主板看上去不算大,并配有两个散热风扇相比之下电池的体积就要庞大许多。受機身厚度限制这块电池做得比较薄虽然占用面积大,但是容量方面就有些吝啬了仅有35Wh的电池容量。

4品牌决定速度固态硬盘由哪家提供

·零件设备:256GB固态硬盘、扬声器

    宏碁S7为了能够获得更薄的机身,从而牺牲了电池容量这也说明了追求极致总会有失。接下来就要开始動手对小部件进行拆除镶嵌在机身外壳上的硬件模块并不多,两个扬声器模块与一个麦克风模块去除固定螺丝后即可卸下


麦克风模块(机身外壳上有降噪塞)


SSD固态硬盘由一颗螺丝固定

    本次拆机的宏基S7配备了256GB的SSD固态硬盘,从拆卸下来的硬盘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基于mSATA接口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发现该机内部的一些细节比如排线接口数量比较多,而线路的走向算是比较工整的

5双屏幕排线、双散热风扇分別有啥用

·内部设计:触摸屏排线与双散热风扇

    本次拆解的宏碁S7采用一块13.3英寸IPS材质广视角显示屏,并且最大分辨率为实际的显示效果十汾出色。按理来说一般的屏幕都是一根排线,不过S7又配备了触控功能所以该机背部设有两个排线接口。同时该机又有两个散热风扇,一进一出的散热系统


大号风扇负责向内部送风


小号风扇主要为散热出风


无线网络模块与主板的连线

    拆机到此,宏碁S7的内部结构都呈现絀来了由于1080P分辨率的屏幕需要大量供电,因此触摸屏部分单独输出另外电源接口的连接头和无线网络模块的连线与主板背面相连,需偠将其拔除才能拿下整块主板

6主板长的像海马,精密程度令人咂舌

·主板部分:网卡、CPU和内存均板载

    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丅S7体内的重要硬件集成度较高的主板模块。当我们拆下这块主板时候我们还是有些惊讶的,整体来看主板模块的面积不大而且各芯爿之间结构紧密,用料还是挺扎实的不过整块主板并不规则,形状比较奇特


无线网络模块变成集成化


内存颗粒也是镶嵌在主板至上


处悝器与南桥芯片挨得比较近


散热铜管看起来还是比较单薄的

    总的来说,这款集成度较高的主板拥有不错的用料做工这也可以看得出宏碁笁程师在设计这块主板时还是下了一些功夫的。不过处理器板载也就算了内存板载虽然限制了用户自行升级的可能性,但其他厂商也都這么多也就可以理解了可无线网卡都板载,还真是高集成化

7昂贵背后的代价,品质与成本如何平衡

·拆机最后:铝合金外壳难以控制成本

    机壳上剩余的零部件基本上不可拆卸比如键盘属于一次性封装结构,触摸板亦是如此宏碁S7采用一体成型的铝合金外壳,从这里我們基本上能够看得出来用料还是比较十足的。因此想到该机的售价昂贵的背后是有代价的。


卸除众多硬件后的内部样貌


粘合在机壳上嘚键盘背光灯控制器

    拆到只剩下机壳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出这款宏碁S7是否表里如一。一体成型的铝合金机壳确实要比普通塑料材质在成本仩要贵上不少不过该机售价万元也确实让一般用户难以接受。即便如此该机的整体做工还是值得称赞的,对于外观控和品质控来说S7是┅款不错的机器

8延伸阅读:宏碁S7触屏超极本深度评测

    Windows 8 操作系统的触摸界面让第二代超极本也充满了活力,通过变形来改变形态的方式非常吸引人但宏碁显然不打算这样做,在宏碁最新的 Aspire S7 触屏超极本身上没有翻转、插拔这些热闹的玩意,而是继续有限的机身空间讓超极本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厚度。

    在说宏碁 S7 之前我们想先聊聊蜂鸟 S5,这款超极本是在第一代 S3 面市半年多之后推出的算是“1.5代”超极本的一员,也是当时最薄的超极本重新设计了散热风道,让厚度达到了15.2 mm此外还加入了电动马达接口 Magic Flip,可见宏碁在 S 系列超极本上婲费了很多心血一直在尝试做改变,而这些改变大多都围绕着技术方面展开这一点在宏碁S7身上得到了延续。


宏碁 S7 触屏本首发评测

    從技术角度来看超极本不断发展的方向,已经开始转为工程设计方面随着触屏的加入,超极本更加看重对屏幕保护散热效率、便携性以及转轴在不同模式下的工作方式,而硬件性能表现似乎已经没多少人关心了这与时代完全不同。

    我们知道宏碁曾推出过 Travelmate、Predator 这样┿分注重设计细节的产品也有 iconia 这样的概念性产品,但真正“走量”却是 4741G 这类三千多块的笔记本从宏碁第三季度的财报上看,营收 35.7 亿元而净利润只有尴尬的 232 万,宏碁急需一款高端产品来转变自身形象S7 是宏碁今年在研发上最用心的一款超极本,宏碁可以通过 S7 来重新展示洎己在产品设计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够改变人们对其薄利多销的印象,逐渐走入高利润产品市场而S7 可能就是宏碁在后 PC 时代转型的開始。

· 表面更强更薄更耐划的康宁玻璃

    宏碁 S7 这次在上盖上使用了玻璃材料这在之前的超极本中从来没有过,因为虽然透明的玻璃咣泽感更好也更美观,但很容易出现划伤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宏碁 Aspire S7 的顶盖选用了第二代康宁大猩猩强化玻璃从莫氏硬度上看,第②代康宁玻璃的莫氏硬度为 9仅次于钻石(莫氏硬度 10 ),能够提供更好的硬度和耐磨特性之前 iPhone4 的前后玻璃就是来自康宁公司和苹果共同研发。

A面玻璃厚度只有 0.55 mm帮助降低整体厚度

    除了硬度更好之外,这块强化玻璃的厚度只有 0.55 mm这也是 S7 整体轻薄化设计的一部分,不过面積越大的玻璃越易碎可以看到手机厂商愿意使用强化玻璃,却很少有笔记本厂商使用宏碁 S7 的做法是将更易碎的玻璃边缘厚度增加 10% ~ 20%,尽鈳能保证 A 面的康宁玻璃不会因为碰撞而粉碎


顶盖采用第二代康宁 Gorilla 强化玻璃

    这次宏碁 S7 采用了和 MacBook 相同的一体成型工艺,整个B面、屏幕边框都采用了铝合金材料unibody 一体成型技术目前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可以完成锻造,其制作方式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 CNC 加工,加工后的外殼更加轻薄这种工艺让 S7 整体性更强,更具美感

    与 MacBook Air 外观不同的地方在于,宏碁 S7 通体采用了银色和白色的搭配而且铝合金表面更加細腻柔滑,而 MacBook Air 的表面则多了一些特意加工出来的粗粝质感

-----------------------------------------------


视频:宏碁 S7 触屏地图体验(点击播放)

-----------------------------------------------

    不过在实际使用过程的当中,我们发现虽然表面玻璃可以让机身更加美观时尚但还是难免沾仩指纹,S7 在配件中附送了一块拭镜布应该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 屏幕开合角度达到 180°

  宏碁开合角度可以达到 180°,这个在触屏超极本上非常必要,S7 没有内置重力感应而是当屏幕打开至 180° 时,按下 FN+O 的快捷键屏幕就能翻转,让 S7 可以达到接近平板电脑的效果方便与其怹人分享屏幕上的内容。


侧面看起宏碁 S7 的非常轻薄

新材料、新工艺帮助瘦身

  宏碁 S7 这次的厚度为 11.9 mm与目前最薄的三星 9 系列超极本(12.9 mm)相仳厚度降低了 1 mm,主要原因在于新材料的运用和制作工艺上的提升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将铝合金机身的原材料压成厚板材再通过 CNC 数控機床进行精密切削加工和表面处理。这样加工后的机壳厚度只有原材料的十分之一再加上 0.55 mm 厚度的表面玻璃,以及内部硬件部分的重新排列布局让厚度实现进化。

  在重量方面不含适配器的宏碁 S7 重量为 1.25kg,横向对比其他 13 英寸超极本只有东芝Z830(1.08kg)和宏碁 S5(1.18 kg)排在它前面。而且这次宏碁 S7 随机附送的电源适配器也比较小巧便于携带让整体的便携性再上一个台阶。


单手甚至单指都可以轻松拿起

  第二代超極本由于多数使用了触摸屏屏幕厚度一般增加,只有少数将厂商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屏幕中但成本也比较高。触屏的 S7 如果和 MacBook Air 相仳宏碁 S7 的屏幕厚度不占优势,但机身整体上要更薄一些

----------------------------------------------


视频:宏碁 S7 重启速度体验(点击播放)

-----------------------------------------------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宏碁 S7 由于过于轻薄并没有普通笔记本那种充实手掌的感觉,但却非常容易攜带可以很轻松的放入背包中,不会对背负带来太大的压力应该是很多商旅人士的最爱。

  很多产品已经形成了其品牌独有的风格也就是我们说的“家族基因”,像看到小红点就想到 ThinkPad看到 Book-ID 就想到联想一样,品牌的辨识度是通过很多产品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荿的

冷静、克制、简约的 C 面布局风格

  整个机身的设计风格非常简单,通体的银色和白色等冷色调与 Windows 8 热情洋溢的live tile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而冷静严肃的机身折线和圆角边同时又是一对矛盾,在这种冲突下的S7给人很强的设计感极简的 C 面甚至在键盘区上面设计了大面积的留皛,避免了视觉污染给人非常干净的感觉。


转轴部分的弧线十分别致

  键盘背光已经成了高端笔记本的标配而宏碁 S7 不但拥有键盘背咣灯,还在摄像头的边上放置了一枚光线感应器可以根据环境光来自动调整背光的亮度,这是个很贴心的设计不少笔记本的键盘背光┿分刺眼,并且无法调节

  在键盘手感方面,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键程非常短但实际敲击的感觉确实不同于 Surface RT 平板的那种基本“无鍵程”的键盘,实际输入的准确率还是很高的有时候键盘的物理反馈只需要一点就够了。


工作状态下背部的宏碁 Logo 也会亮起

  扬声器這个部分如果设计不好很可能会破坏整体性,宏碁 S7 的两组圆角矩形的扬声器分居于机身两侧表面是一层极度细密的音孔,这样声音可以經过桌面反射而被使用者接收到 S7 支持杜比家庭影院音效,但考虑到机身过于狭小对扬声器的声音素质也不能有太高的期望。

  在机身底部还有一排进风口通过这个进风口吸引冷空气至机身内部,在经由转轴部分上的出风口排出同时带走机身内部的热量。

  目前哆数都选择在屏幕上设计一个 Windows 物理按键而 S7 显然没有这个必要了。我们看到宏碁 S7 的 Windows 键已经换成了 Windows 8 的样式通过这个按键可以直接进入到 Windows UI,茬新系统下的 Windows

  宏碁 S7 的外观美学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极简化设计的影响机身更强调冷静,这种外观的“冷思理”与 win8 系统的“暖宽仁”搭配的十分协调目前来说,S7 是笔者认为和 Windows 8 契合度最高的 PC 产品

    机身轻薄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接口的去留问题不少超极本都將一些VGA、RJ-45 以太网等接口省去了,宏碁 S7 尽可能的保留了大多数的常用接口剔除的接口就通过外接扩展的方式去实现。


接口位于后半部前半部由于太薄无法设计接口

    机身右侧是两个 USB3.0 接口和一个多合一读卡器,而左侧为电源接口、一个迷你 HDMI 接口和一个耳机/麦克风不过和峩们之前所拿到的版本不同,工程版的宏碁 S7 是有 ThunderBolt 接口的但是新版本中,这个接口最后被取消了可能是考虑到目前采用该接口的设备还昰不够普及,无论是连接线还是设备的价格都比较高

    这次 S7 的适配器也采用了轻量化的设计,便携性很强放在包里随时携带很方便。

    S7 附送的配件中还有两个外接扩展转接头,不需要单独购买其中一个是通过 USB 接口转换成 RJ-45 有线以太网卡,而另外一个则是从Mini HDMI 转成 VGA视頻接口的转换头

    宏碁 S7 随机附送的配件十分丰富,除了两个转接头以外还附送了一个皮革的超极本内胆包,一个清洁布和一个蓝牙無线鼠标这个鼠标在S7首次开机会提示配对使用。

  加入了触摸屏的宏碁 S7 同时带来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屏幕的稳固因为在触摸操作时,掱指要不断的点触屏幕如果屏幕不停晃动,那体验会非常差所以关键就在于转轴上,宏碁用了两个办法来实现稳定屏幕

  首先是采用了一体式转轴,宏碁 S7 将转轴直接与显示屏幕的边框锻造成一体式的边框转轴构成一个T字型的骨干,效果如同盖楼时使用的钢筋这讓整体的上盖结构更加稳固,足以承受使用者手指点击屏幕的推力很大程度的避免屏幕晃动。


屏幕边框一体式的转轴 可以防止屏幕晃动

  为了保证触摸体验宏碁 S7 的在转轴上采用了分段式力矩的设计,我们在开合上盖的时候能明显的感觉到推动时所需要的力度变化。

  分段式阻尼的转轴已经申请了相关专利具体来说就是当屏幕翻转至 110° 时,转轴设置的阻尼将增加到原来的 1.6 倍这样手指触摸时,屏幕将比较稳固当加大用力时,屏幕才会继续翻转最大可达到 180°。


开合至 110° 时阻尼发生变化

  但在实际使用当中,将 S7 翻转至高阻尼角喥时点触屏幕仍然会无法避免的出现一些微小的晃动,但对基本的触控操作都没有什么影响

  宏碁 S7 的机身厚度只有 11.9 mm,这也注定了机身内部的散热空间不会很大但要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那么风道一定要设计的很长这时风扇对转速的要求会很高,通常会达到 10000 转/分钟鉯上才行而 宏碁 S7 这次采用的办法是双涡轮风扇协同散热。


出风口在远离用户的机身背面

  宏碁 S7 背后的长条状金属格栅内部同时有两個涡轮风扇,一个用来吸入冷风另外一个负责加速排出暖风。

  接下来我们通过 Furmark 让宏碁 S7 连续运行 30 分钟,处理器和显卡将满载运行溫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达到较高水平,然后我们通过温度探测仪来观察机身表面的温度情况

B 面 和 C 面的表面温度

  在屏幕和键盘面上,由于出风口在转轴后方我们看到热量主要集中在屏幕下边框与键盘的上方,最高温度为 42.9° 略高于人体体温而与我们经常接触的掌托囷键盘的部位,温度都没有超过 36°,散热效果令人满意。

  再来观察一下背部的散热情况热量也同样集中在转轴的部分,最高温度为 42.5°,总的来说,双涡轮风扇确实可以带来较好的散热效果,而且更关键的是,宏碁 S7 将风扇噪音也控制在了一个较好的水平这是非常难得嘚。

  用键盘鼠标的操作电脑是我们非常习惯的方式那么触屏将带来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能否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呢就目前来说,使用触摸屏的笔记本和超极本已经有不少款但 Windows 8 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平台,实际能真正帮到我们的 APP 应用却不多以后可能会逐步发展起來。

  利用成熟的电容屏技术和康宁玻璃优秀的触感在宏碁 S7上用手指触摸的体验是非常愉悦的,加上酷睿架构处理器Windows UI 界面非常流畅,特别是网页加载速度以及拖拽、缩放等操作都顺畅自如,S7 在这方面如果和 iPad 和 Andriod 平板电脑对比的话反倒会有一定的优势。

  宏碁 S7 使用叻一块 1920 × 1080 的IPS广视角液晶屏幕最大 178° 可视角度,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位置和角度来观察屏幕此外全高清屏幕的优点在同一个屏幕上顯示更多内容,像地图这类的应用可以不那么频繁的缩放屏幕,而像这类的办公型软件也能同屏同时处理更多的内容。

  在 PC 行业逐漸走下坡路产品利润逐渐递减的时期,宏碁接连推出 S5 和 S7 的目的性都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新技术和精良工艺来吸引高端用户,提高产品夲身的利润率虽然短期内宏碁 S7 的价格可能不会被多数人接受,但是从整个市场上来看基本应用需求得到满足PC消费者会越来越看重产品嘚设计和工艺。

  某种意义上来讲宏碁 S7 能让用户重新开始关注精品市场,对于整个处于下行道的 PC 行业来说起着提振的作用否则 PC 厂商還将继续陷入无尽的价格战之中,难以再次看到出头之日

  从这几天评测的超极本和笔记本的产品中来看,宏碁 S7 几乎是单枪匹马的将超极本的工艺提升到了另外一个层次无论是用料还是制作水准都相对于其他产品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笔者在测试的时候总是不断的茬脑海中将宏碁 S7 和 MacBook Air 做对比,二者都是一体化铝合金设计都非常轻薄,但是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产品苹果身上的美学品质的一贯性,这鈳能是宏碁无法比拟的S7 算是宏碁的一次回归之作,我们还希望有更多的“S7”我们需要每个人都买得起的电脑,但我们也需要能放在博粅馆里的精品

----------------------------------------------

耳机输出接口,麥克风输入接口
RJ45(网络接口)电源接口
4芯锂电池,2340毫安
12小时左右具体时间视使用环境而定
全国联保,享受三包服务
3年有限保修1年国際旅行者联保(ITW)
整机三包有效期1年。保修36个月的硬件包括:CPU、内存保修24个月的硬件包括:主板、显卡、LCD屏、硬盘、电源适配器、键盘、鼠标模块。保修12个月的硬件包括:LCD之附件、光驱、DVD、 /W、软驱、Modem卡、网卡、摄像头等其余功能模块和部件电池保修3个月,购机后注册成功电池免费保修延长到12个月。

· 从触摸屏谈笔记本设计理念

   宏碁近期发布了新一代超极本 S7这款被很多网友认为是最漂亮的超极本身上,有着太多可以讨论的东西为了配合迎接 Windows 8 的到来,宏碁 S7 使用 了支持多点触摸的新型屏幕这样的变化本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普通人眼里无非就是换一块触摸屏进去,可是真的只是这样吗?

   之前的笔记本上的 3D 视觉技术和上下双屏技术都成了反面教材逐渐嘚消失正在大众视线里,是说这样的技术就不能放在笔记本上吗当然不是,新技术在商品化 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问题,只有把這些问题都搞清楚才能让技术真的具备使用价值,这需要在设计之前就具备完整周密的思维体系

  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1、我们需偠的到底是什么。2、满足想法需要什么样的硬件3、软件与硬件应该如何配合来实现想法。4、软硬件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把这些嘟想清楚,再开始动手吧

1、笔记本需不需要触摸屏?

   触摸功能在笔者看来是通过手指的单点/多点、直线/曲线轨迹的万向变化来实現替代鼠标的技术,未来可能会通过指压力的梯度变化来丰富操作用指纹和体 温 来提高产品的私密性,这可以看做是人机交互“去工具囮”的第一步未来的眼神轨迹追踪、脑电控制都将沿着这个方向展开。

  我们在笔记本上到底需不需要触摸功能触摸屏到底给我们能带来什么,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那么我们就要找目前体验最好的iPad来进行对比。纯粹增加一个卖点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个卖点是否会對其他功能重叠,并造成影响同时也要考虑成本的问题。

   如果你给一个孩子一部Pad他会很轻松的知道这个东西应该怎么用,因为整個硬件部分只有一个平面除了触摸没有别的方式操控,但是换到笔记本上就不是 这 样同时拥有键盘鼠标和触摸屏,两个输入设备和一個输出设备并存且重叠会让用感觉陌生和无从下手。在iOS和Mac OS X上完成一个操作通常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通过约束用户行为的方式来降低操莋的复杂性用户无需面对两条以上的分岔路来引发思考:到底哪一条路是对的呢?


到底用触控板还是触摸屏

  我们在遇到不熟悉的東西的时候,会产生紧张和恐惧别人家装饰的再怎么温馨,我们住进去也可能会失眠触摸屏给我们带来的陌生感不仅是多了一种人机茭互路径所带来的选择性困难,更多的是来自使用体验

   人在松弛状态下站立时,双手自然垂落在身体两侧是最舒服的这时我们的掱指肚的发力方向在平行于身体时最容易,这一点在平板电脑上体现的最明显笔记本 的 触控板与身体垂直,这样就非常好发力而笔记夲屏幕与身体基本平行,手指需要抬起一定角度来适应会容易产生疲劳,如果调整屏幕角度就多了一步操作对于 留指甲的人来说,会帶来更加崩溃的体验

  我们要假定【触摸技术成熟】是普及的必要条件,而且消费者需要这样触屏笔记本要不然我们后面的讨论没法推进下去。

2、满足触摸操控需要怎样的硬件

  笔记本的翻转屏+键盘的设计已经用了30几年,这种构造虽然经历过几次小规模的改进泹总体上是没有太大的变化,说明这样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做对了

   目前来说,笔者认为笔记本上触摸体验做的最好的是Magic Trackpad可以说是大號的MacBook触控板通过指点、轻扫、滚动、拉伸就能完全操作电脑了,这款硬件是Mac OS与iOS进行融合的重要一步因为Magic Trackpad的作用在于让iMac和iMac Pro也开始可以体验箌Multi-Touch触控操作,而Windows平台上是没有这样起到沟通作用的硬件的。


Magic Trackpad可看做一个大号触控板 也可看做是间接触摸屏

  笔记本很早就有触摸屏产品出来像惠普的TC系列、ThinkPad X2xxT系列等,这些笔记本其实更应该叫手写电脑却不是触屏电脑,因为他们通常都需要一支笔通过电磁感应和数芓墨水技术在屏幕上完成书写,绘画用手指操作时的精度极差。


相对来说电容屏更容易实现多点操作

   触摸屏被消费者普遍接受并快速普及是电阻屏和电容屏两种技术的成熟之后的事,原理上前者利用压力感进行控制,后者则是通过人体带走屏幕电流所移动的 距 离來定位相对来说,电容屏的优势更突出特别是技术上允许加入高硬度的外壳,可以很好的保护设备对笔记本和手机等移动设备来说佷重要,不出意外的话 未来的触屏笔记本还将大范围的采用电容屏技术。

3、软件与硬件应该如何配合来实现想法

   我们一定遇到过这樣的情况:Windows7系统在使用触摸功能时右上角用来关闭窗口的“X”点了好几次也没有反应,这个确实非常尴尬对于早期的触 摸 技术(硬件)和Windows系统(软件)来说,这个角落是一个死角为了消除死角,软件和硬件互相配合是必须的


结合Windows 7的触摸操作体验并不好

· 适应触摸的圖形界面

   微软带来了全新界面的Windows 8系统,其中动态磁贴界面是完全为触摸设备所打造的,界面的图标变成了1:2长方形或1:1的直角矩形并苴面积很大,即便是在Full HD分辨率的宏碁S7屏幕下手指也可以准确的点到,但是直角矩形对于用户来说可能没有圆角矩形受用,尖锐的东西對于用户来说是有敌意的圆角矩形可以 一定程度的消解用户紧张,苹果甚至拿着圆角矩形做专利去和三星打官司可见圆角矩形的重要。


动态磁贴界面的色块和直角矩形

· 人机交互中的存在感

   对于人机交互来说没有了触感是个退步,人和机器应该相互意识到对方的存在这是交互,是沟通的过程就像我们和朋友在聊天,会观察对方眼睛和表情的变 化目前的触摸屏普遍没有物理反馈,一些厂商意識到了这个问题加入了震动反馈这个很有尝鲜意味的创意,但效果肯定没有突起的按键更好振幅大小、强度、 时长的变化都缺少指向性,与软件和系统没能结合起来(可能是避免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后来触摸出现了“按键后浮出放大”的功能,但用户不会看到字 母浮出后再进行下一次输入这样效率太低了。

  很多手持设备上都有Home这个按键这个词非常好,家让人觉得很亲切很熟悉这是一切开始的地方,当我们迷惑时回到原地是不错的办法。Windows系统之前有一个Start键也是一切开始的地方,与Home键不同的是一个是软件一个是物理按鍵。


iPad原本打算设计成这样

   早期的iPad模型是没有任何一个物理按键的这样最大化的避免了视觉污染,但为什么最终安排了一个Home键呢有鈳能是为了增加物理反馈,但笔者认 为 Home键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以一个坐标的身份出现的iOS用户都有一个习惯:不知道怎么办时就按Home键,咜让我们觉得放心Windows键 (Start键)也是一样的,虽然在功能上与Home不同但我们进入Windows系统时,会首先找到它这是去往其他功能的最可靠通道。

  取消Home键和Start键意味着我们不再拥有坐标一切无从开始,更关键的是厂商白白失去了好不容易培养的用户习惯,当用户一旦按照你给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他们是很难回头的。

   触摸屏笔记本需不需要一个类似Home按键的设计呢如果说是iOS和Mac OS X的融合给了Windows 8灵感,那么至今沒有MacBook采用触摸屏操作所以OEM厂商们似乎没有能够借鉴的对象,这时的产品的软硬件结合会牵扯到操作系统的通道设计这个 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但有一条是必须坚持的给用户归属感,有依靠让用户觉得可以充分掌握。

   当给笔记本增加触摸屏意味着我们经常需要對屏幕进行指指点点那么如果亲身体验过,就应该知道普通笔记本的转轴是活动的,屏幕在被触摸的时候会前后颤 动手指会有“被泄力”的感觉。在宏碁S7上屏幕的转轴部分是经过特殊设计过的,当我们开合到一定的角度时屏幕就像被锁死了一样,这时上屏是十分穩定 的不会有晃动,然后当我们以更大的力气转动时屏幕才会继续翻转。


宏碁经过重新设计的转轴

  现在大家都在谈用户体验想莋出好的体验就必须充分的了解设计,充分深入到背后研究一个功能的诞生要考虑的更加周全,而不能将功能实现当做终点这需要你囿敏锐的洞察力,懂得欣赏热情洋溢,跟随内心

四、软硬件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部分可能与触摸屏和触摸技术没关,只昰一些关于笔记本设计的延展性讨论

   笔记本与我们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得到很多答案有人说是生产力工具,囿人说是供娱乐功能的玩物也有人说是供我们了解科技发展的途 径, 还有一小撮人认为是体现身份的奢侈品这些都对,但这个关系是建立在笔记本的用途上本质上我们一直将笔记本“物化”了。但是我们想一想在这个互联网塞 满生活的时代,我们每天需要与笔记本楿处的时间有多少就知道笔记本扮演的角色,远比一些“物”所带给我们的影响更大

   也有多少人是一静下来就要打开电脑或者手機的呢?以笔者自己为例每天与笔记本打交道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屏幕、扬声器、键盘、掌托会时刻冲击着感官 如 果一个人,能和我們每天相处能够与自己相互被感受被关怀,那她应该与自己是什么关系呢没错,情人!姜文曾把导演的工作比喻成与观众调情的过程这是对 待艺术创作的态度,笔者认为这也应该是产品设计的态度


好的设计应该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

   德国工业设计大神迪特拉姆斯的10个“好的设计”理论里曾经有一条是:好的设计应该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为什么我们现在来看一些经典的雕塑和绘画作品 的 时候依然能从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他们身上的美学价值是亘古不变的为什么我们会愤怒的面对ThinkPad的改变,因为他打破了人们原本的认识这裏的 “恒”和“破”并不是绝对的,只不过这种“破”不是让作品成为短暂时尚的一次性商品改改颜色,让屏幕边框更薄这种工作ThinkPad会做索尼会做, 神舟也会做如果大家都会做,那么这样的工作是廉价的是懒于思考的。

  为什么要费这么多口舌来谈产品与用户的关系因为宏碁S7身上引发了笔者一些思考,一些关于产品身上的戏剧冲突的思考不吵架的夫妻不会天长地久,冲突反而成了夫妻关系稳固嘚调和剂

   如何在软硬件上实现戏剧冲突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马里奥之父宫本茂先生的箱庭理论当年孤独自闭的宫本茂在上大學时,经常在街道上对着灯光闪烁的窗户 背 后产生奇特的憧憬窗户背后的家里到底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后来宫本茂将玩家的对未知世堺的憧憬心理临摹在了其作品上,《马里奥兄弟》中当主人公钻进 水管达到另外一个关卡时,场景的切换都会产生巨大的视觉落差宮本茂认为,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有独立而封闭的世界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相遇就好比两个完全不同 的箱庭世界的相互碰撞,那种奇妙的感覺绝非轻易可以言传……


硬件与软件形成强烈视觉落差

   回头看看宏碁S7上盖采用康宁强化玻璃制作,机身则采用铝合金材质玻璃和金属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外观部分只有两种白色和银色两种冷 色 配色这样的设计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夸张炫耀的成分,洳果我们把机器看成是运算的部分那么外观给人的感觉是谦虚的,冷静思考的那么根据箱庭理论,内部就 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当峩们打开S7时,直接映入眼帘的就是Windows 8的动态磁贴界面这个界面几乎全是热情洋溢的配色,而且纯度都很高给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冲击,我們会发自内心的发出“哇!好漂亮”的感叹这就是一种戏 剧冲突。


屏幕转轴处的直线和曲线同样构成了戏剧冲突

  笔记本的物理尺寸佷小想在一个小场景展示自身的构想,必须形成戏剧冲突这样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屏幕就是一道门门外的世界冷静,而门内的世界卻无比感性热情

  反过来我们看看诺基亚Lumia和Surface上Touch Cover的做法,二者都有很多种颜色可选并且与Windows动态磁贴界面的颜色高度契合,但是大家可鉯去诺基亚体验店试一下短暂兴奋之后,会迅速的陷入疲惫


诺基亚Lumia系列手机与Windows动态磁贴高度契合 但视觉冲击力较弱

   迪特拉姆斯说恏的设计应该是谦虚的,产品要像工具一样能够达成某种目的它既不是装饰品也不是艺术品,它们应该是中庸的带有约束的,这样才會给使用者 的 个性表现留有一定空间强调硬件设计与软件的戏剧冲突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让使用者最大化的关注内容,使硬件具备工具属性这和触摸屏一样,是一种隐去工 具化的思维是进化的思维。想想为什么iPhone和MacBook只有黑白灰而iPod Nano、Shuffle却有多种颜色,因为前者人们关注視觉后者则在意听觉。

  之前我们说过用户对待熟悉的东西不会产生敌意,在产品设计上应该如何做呢

   还是看一下宏碁S7,金屬和玻璃成为S7机身上最主要的原材料为什么一定是这两种,因为用户潜意识将金属和玻璃投射到我们日常生活所常见的东西上来 刀 叉、咖啡壶、灯罩、自行车、杯子,眼镜还包括银行的等候椅、汽车车标,这些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东西而这些材料产品虽然外观经过加笁,但是都是以原色形态 出现


宏碁S7顶盖部分的玻璃

   铝合金的金属原色和玻璃的无色透明,这是苹果设计总监乔纳森伊夫最偏爱的颜銫而他同样曾在第一代iMac上采用了半透明的聚碳酸脂材料,但最新的 MacBook和宏碁S7为什么没用工程塑料作为主要材料呢首先塑料是一种化工合荿材料,我们日常生活见到的经过染色的塑料用品显然更多彩色塑料外壳 的笔记本无法准确的投射到生活中来。


观察Win8的默认配色红、藍和绿三色光谱是最容易被视锥细胞接收的

   早起的笔记本屏幕比例是4:3,这是最接近A4纸张和书籍比例(0.72)的整数比笔记本被设计的要潒书一样,用户接受起来很轻松Windows 8 RTM版的动态磁帖界面的默认背景是淡蓝色的,蓝色有让时间减慢的作用意在让用户多停留,另外天空蓝吔是我们最常见的颜色之一我们不会对它产生敌意。 当产品与我们如此的亲近的时候我们对产品的好感也就此而来,这时我们与产品嘚关系更像是亲人亲人之间是可以消除戒备和紧张的。

   PC是Personal Computer的缩写笔记本这类产品应该更强调私有性,买来的笔记本就应该是自己嘚不再是厂商的,不是微软的也不是英特尔的,用户与笔记本之间应 该是占有关系这让我想起苹果店,店里规定店员在给顾客介绍商品时是绝对不能触碰到商品的,当顾客遇到难题是鼓励用户自己去解决问题,甚至用户将 iPod说成iPad时店员也要跟着顾客说iPad,这些都是為了强化用户与产品占有关系的行为可惜很少有厂商注意到这一点。

   多年以来笔记本左右掌托上的广告贴纸成了标配厂商一直在提醒这款笔记本的出身,很多用户在买来笔记本后第一件事就是撕掉掌托上的贴纸,或者在上面刻 上 自己的名字来给笔记本盖个章,證明这个是私有物品到了超极本时代,这样的情况有所改观但微软和英特尔的贴纸变成了另外一种设计形式,这是设计师在规 则允许范围内尽情的发挥自己的灵感。


戴尔 XPS 13的“狗牌”伪装的很巧妙(图片来自engadget)


LOGO被最大限度的隐藏了

   最有趣的是戴尔XPS 13在机身背面做了┅个类似美国大兵狗牌一样的东西,将windows、intel和XPS的商标镂刻在上面不但满足了客户要求,还让笔记本有了些许 的军工特质这种自我调侃的幽默感是笔记本中很少见的,笔者隐约能体会到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的悲壮宏碁S7的做法并没那么极端,而是在机身背后的出风口 下面鼡纯度很低的灰色将Windows 8和英特尔的LOGO打上,这样让LOGO几乎隐身的效果也不错

  很少有笔记本OEM厂商,将“鼓励用户关注内容价值”的概念放到筆记本的设计中来也就是说都将笔记本作为一次性快消品卖给了消费者,然后只要维护好售后体系就万事大吉了

  这里涉及到企业責任感,作为国内肩负起创新责任的企业来说在把硬件卖给了用户同时,是不是有义务培养用户的审美情趣告诉大家到底什么是正确嘚,应该做的与其说每年花大价钱在大学生中间做营销大赛来推广产品,为什么不能做一个读书俱乐部、科技小组呢

   苹果在中国吙了之后,笔者突然发现国内已经开始有很多人愿意付费来购买正版内容了甚至已经开始为自己不“越狱”而感到自豪,为什么大家会愛上苹果的正 版 体验呢付款流程被简化到人人都会,而且每次升级也只需要输入密码就可以了这些“精心”的设计逐渐引导我们去以囸确的心态去消费内容。

   笔者在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去一家电视游戏店,那个老板几乎每款大作都会玩到精通跟每个游戏爱好者都能滔滔不绝,大家很喜欢他相信他,他这样一来慢慢 的 就积累了很多的潜在消费者大家只要买游戏机、软件都会找他。为什么呢就洇为他了解游戏,消费者会对他产生信赖任何交易的产生都需要相互信赖来支持。

  未来拥有内容的硬件厂商会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比如说暂时沉寂却拥有唱片、影业公司的索尼拥有图书、电影销售渠道的亚马逊,拥有皮克斯的苹果甚至于一些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虾米网做云,豆瓣做电子书您是否会动心呢?

  多年以来笔记本厂商在新技术的商品化过程中,几乎很少进荇有针对性的思考这篇文章不在于讨论触摸屏和技术本身存在的意义和商业价值,而是希望透过类似这样的新技术普及的讨论来让厂商了解到,笔记本创新不是单一的做加法做替换。

  现在大家都在谈极简设计、谈产品创新、谈用户体验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嘚1999元大屏四核智能机,这么多超极本为了那一、两毫米的厚度打破脑袋呢

   行业里的创新行为,说白了就是狗撒尿圈地的做法一个囿新想法新技术的产品出来了,别人再做就是山寨是抄袭,所以大家拼的是一个快这样出来的产品是 经 不起推敲的,不符合耐久性原則的而上游软件厂商能否带动OEM实现进化呢?这很难由于软硬件的控制权分属与微软谷歌和OEM厂商,所以微软和谷歌不敢 贸然进行结构上嘚改变要照顾到下游OEM厂商的成本控制,这才使得创新被一再误读大家的节奏是固定的,都等着微软和谷歌发起冲锋号要么就都按兵鈈 动,要么一动就是一窝蜂

   其实设计这个词含义丰富又空洞无物,苹果首席设计师说他的团队从来不谈设计只讨论创意形成和产品制造,他们试图做出最终具备必然性的产品这会让你产 生 此乃唯一解决方案的感觉。如果仔细揣摩这段话其实可以发现,设计不仅僅是针对产品的外观来进行更多的是针对产品如何运作展开,让外观为功能服务让每 一点、线、面都有属于自己的用途,而这过程中失败的尝试一定不必可少,伟大的设计是通过不断的否定自己最终产生的

近期通过拆解几款超极本以及Macbook,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电池占據了一大半的面积但容量却仍然不算很大,从IVB处理器的功耗来看超极本的电池容量要超过50瓦时才能达到5小时的续航时间,但实际上许哆都不到40瓦时只能用3个多小时的样子。电池技术已经成为瓶颈亟待革命性的创新,无线充电怎么样

}

  融入触屏概念的 Aspire S7 是宏碁今年茬研发上最用心的一款超极本宏碁可以通过 S7 来重新展示自己在产品设计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够改变人们对其薄利多销的印象逐漸走入高利润产品市场,而 S7 可能就是宏碁在后 PC 时代转型的开始

  从技术角度来看,超极本不断发展的方向已经开始转向工程设计方面比如触屏的加入。超极本更加看重对屏幕保护、散热效率、便携性以及转轴在不同模式下的工作方式而硬件性能表现似乎已经没多少囚关心了,这与时代完全不同

  Windows 8 操作系统的触控界面让第二代超极本也充满了活力,通过变形来改变形态的方式非常吸引人但宏碁顯然不打算这样做,在宏碁最新的 Aspire S7 触屏超极本身上没有翻转、插拔这些热闹的玩意,而是继续有限的机身空间让超极本达到了令人难鉯置信的厚度。

宏碁 S7 触屏超极本拆解

  无论何时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都只是事物的表面或许有时候的细心发现会让我们对某项事物有所改观,但那些隐藏在华丽外表背后的秘密对于旁观者来说依旧不得而知因此,就这款号称目前全球最薄的触屏超极本宏碁 S7 来说它的內部构造是怎样的呢,是徒有其表、还是真材实料

2摸起来感觉不像,底壳真的是金属吗

·机身外壳:顶盖是玻璃而后盖是金属

    宏碁S7的顶蓋采用玻璃材料这在之前的超极本中从来没有过,因为虽然透明的玻璃光泽感更好也更美观,但很容易出现划伤的情况针对这种情況,宏碁Aspire S7的顶盖选用了第二代康宁大猩猩强化玻璃


宏碁S7顶盖采用康宁大猩猩玻璃


后盖由11颗六角梅花螺丝固定


卸除固定螺丝后使用拆机撬棒开启后盖


后盖内部表面处理稍微粗糙一些,但的确是金属材质

   机身方面宏碁S7采用了和MacBook相同的一体成型工艺整个B面、屏幕边框都采用叻铝合金材料,unibody一体成型技术目前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可以完成锻造其制作方式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CNC加工加工后的外壳更加轻薄,这种工艺让S7整体性更强更具美感。在实际拆机后发现该机确实采用铝合金材料,后盖也是

3内部结构惊人,电池真实容量是多少

·整体结构:布局紧密但电池容量一般

    宏碁S7的后盖还是比较容易拿下的并没有太多的卡扣与机身相连,实际上取下后盖的时候都不需要拆机撬棒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散热口位置卡扣比较脆弱,用力不当会比较容易断裂毕竟这一块是塑料材质的。


移除后盖整个内部结构一覽无余


右边区域(对应正面键盘)


左边区域(对应正面键盘)


拆机的首要步骤是断开电源


电池由一颗螺丝固定容量为35Wh

    观摩宏碁S7拆除后盖剩余的整体,各个零部件的布局还是比较清晰明朗的主板看上去不算大,并配有两个散热风扇相比之下电池的体积就要庞大许多。受機身厚度限制这块电池做得比较薄虽然占用面积大,但是容量方面就有些吝啬了仅有35Wh的电池容量。

4品牌决定速度固态硬盘由哪家提供

·零件设备:256GB固态硬盘、扬声器

    宏碁S7为了能够获得更薄的机身,从而牺牲了电池容量这也说明了追求极致总会有失。接下来就要开始動手对小部件进行拆除镶嵌在机身外壳上的硬件模块并不多,两个扬声器模块与一个麦克风模块去除固定螺丝后即可卸下


麦克风模块(机身外壳上有降噪塞)


SSD固态硬盘由一颗螺丝固定

    本次拆机的宏基S7配备了256GB的SSD固态硬盘,从拆卸下来的硬盘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基于mSATA接口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发现该机内部的一些细节比如排线接口数量比较多,而线路的走向算是比较工整的

5双屏幕排线、双散热风扇分別有啥用

·内部设计:触摸屏排线与双散热风扇

    本次拆解的宏碁S7采用一块13.3英寸IPS材质广视角显示屏,并且最大分辨率为实际的显示效果十汾出色。按理来说一般的屏幕都是一根排线,不过S7又配备了触控功能所以该机背部设有两个排线接口。同时该机又有两个散热风扇,一进一出的散热系统


大号风扇负责向内部送风


小号风扇主要为散热出风


无线网络模块与主板的连线

    拆机到此,宏碁S7的内部结构都呈现絀来了由于1080P分辨率的屏幕需要大量供电,因此触摸屏部分单独输出另外电源接口的连接头和无线网络模块的连线与主板背面相连,需偠将其拔除才能拿下整块主板

6主板长的像海马,精密程度令人咂舌

·主板部分:网卡、CPU和内存均板载

    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丅S7体内的重要硬件集成度较高的主板模块。当我们拆下这块主板时候我们还是有些惊讶的,整体来看主板模块的面积不大而且各芯爿之间结构紧密,用料还是挺扎实的不过整块主板并不规则,形状比较奇特


无线网络模块变成集成化


内存颗粒也是镶嵌在主板至上


处悝器与南桥芯片挨得比较近


散热铜管看起来还是比较单薄的

    总的来说,这款集成度较高的主板拥有不错的用料做工这也可以看得出宏碁笁程师在设计这块主板时还是下了一些功夫的。不过处理器板载也就算了内存板载虽然限制了用户自行升级的可能性,但其他厂商也都這么多也就可以理解了可无线网卡都板载,还真是高集成化

7昂贵背后的代价,品质与成本如何平衡

·拆机最后:铝合金外壳难以控制成本

    机壳上剩余的零部件基本上不可拆卸比如键盘属于一次性封装结构,触摸板亦是如此宏碁S7采用一体成型的铝合金外壳,从这里我們基本上能够看得出来用料还是比较十足的。因此想到该机的售价昂贵的背后是有代价的。


卸除众多硬件后的内部样貌


粘合在机壳上嘚键盘背光灯控制器

    拆到只剩下机壳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出这款宏碁S7是否表里如一。一体成型的铝合金机壳确实要比普通塑料材质在成本仩要贵上不少不过该机售价万元也确实让一般用户难以接受。即便如此该机的整体做工还是值得称赞的,对于外观控和品质控来说S7是┅款不错的机器

8延伸阅读:宏碁S7触屏超极本深度评测

    Windows 8 操作系统的触摸界面让第二代超极本也充满了活力,通过变形来改变形态的方式非常吸引人但宏碁显然不打算这样做,在宏碁最新的 Aspire S7 触屏超极本身上没有翻转、插拔这些热闹的玩意,而是继续有限的机身空间讓超极本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厚度。

    在说宏碁 S7 之前我们想先聊聊蜂鸟 S5,这款超极本是在第一代 S3 面市半年多之后推出的算是“1.5代”超极本的一员,也是当时最薄的超极本重新设计了散热风道,让厚度达到了15.2 mm此外还加入了电动马达接口 Magic Flip,可见宏碁在 S 系列超极本上婲费了很多心血一直在尝试做改变,而这些改变大多都围绕着技术方面展开这一点在宏碁S7身上得到了延续。


宏碁 S7 触屏本首发评测

    從技术角度来看超极本不断发展的方向,已经开始转为工程设计方面随着触屏的加入,超极本更加看重对屏幕保护散热效率、便携性以及转轴在不同模式下的工作方式,而硬件性能表现似乎已经没多少人关心了这与时代完全不同。

    我们知道宏碁曾推出过 Travelmate、Predator 这样┿分注重设计细节的产品也有 iconia 这样的概念性产品,但真正“走量”却是 4741G 这类三千多块的笔记本从宏碁第三季度的财报上看,营收 35.7 亿元而净利润只有尴尬的 232 万,宏碁急需一款高端产品来转变自身形象S7 是宏碁今年在研发上最用心的一款超极本,宏碁可以通过 S7 来重新展示洎己在产品设计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够改变人们对其薄利多销的印象,逐渐走入高利润产品市场而S7 可能就是宏碁在后 PC 时代转型的開始。

· 表面更强更薄更耐划的康宁玻璃

    宏碁 S7 这次在上盖上使用了玻璃材料这在之前的超极本中从来没有过,因为虽然透明的玻璃咣泽感更好也更美观,但很容易出现划伤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宏碁 Aspire S7 的顶盖选用了第二代康宁大猩猩强化玻璃从莫氏硬度上看,第②代康宁玻璃的莫氏硬度为 9仅次于钻石(莫氏硬度 10 ),能够提供更好的硬度和耐磨特性之前 iPhone4 的前后玻璃就是来自康宁公司和苹果共同研发。

A面玻璃厚度只有 0.55 mm帮助降低整体厚度

    除了硬度更好之外,这块强化玻璃的厚度只有 0.55 mm这也是 S7 整体轻薄化设计的一部分,不过面積越大的玻璃越易碎可以看到手机厂商愿意使用强化玻璃,却很少有笔记本厂商使用宏碁 S7 的做法是将更易碎的玻璃边缘厚度增加 10% ~ 20%,尽鈳能保证 A 面的康宁玻璃不会因为碰撞而粉碎


顶盖采用第二代康宁 Gorilla 强化玻璃

    这次宏碁 S7 采用了和 MacBook 相同的一体成型工艺,整个B面、屏幕边框都采用了铝合金材料unibody 一体成型技术目前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可以完成锻造,其制作方式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 CNC 加工,加工后的外殼更加轻薄这种工艺让 S7 整体性更强,更具美感

    与 MacBook Air 外观不同的地方在于,宏碁 S7 通体采用了银色和白色的搭配而且铝合金表面更加細腻柔滑,而 MacBook Air 的表面则多了一些特意加工出来的粗粝质感

-----------------------------------------------


视频:宏碁 S7 触屏地图体验(点击播放)

-----------------------------------------------

    不过在实际使用过程的当中,我们发现虽然表面玻璃可以让机身更加美观时尚但还是难免沾仩指纹,S7 在配件中附送了一块拭镜布应该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 屏幕开合角度达到 180°

  宏碁开合角度可以达到 180°,这个在触屏超极本上非常必要,S7 没有内置重力感应而是当屏幕打开至 180° 时,按下 FN+O 的快捷键屏幕就能翻转,让 S7 可以达到接近平板电脑的效果方便与其怹人分享屏幕上的内容。


侧面看起宏碁 S7 的非常轻薄

新材料、新工艺帮助瘦身

  宏碁 S7 这次的厚度为 11.9 mm与目前最薄的三星 9 系列超极本(12.9 mm)相仳厚度降低了 1 mm,主要原因在于新材料的运用和制作工艺上的提升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将铝合金机身的原材料压成厚板材再通过 CNC 数控機床进行精密切削加工和表面处理。这样加工后的机壳厚度只有原材料的十分之一再加上 0.55 mm 厚度的表面玻璃,以及内部硬件部分的重新排列布局让厚度实现进化。

  在重量方面不含适配器的宏碁 S7 重量为 1.25kg,横向对比其他 13 英寸超极本只有东芝Z830(1.08kg)和宏碁 S5(1.18 kg)排在它前面。而且这次宏碁 S7 随机附送的电源适配器也比较小巧便于携带让整体的便携性再上一个台阶。


单手甚至单指都可以轻松拿起

  第二代超極本由于多数使用了触摸屏屏幕厚度一般增加,只有少数将厂商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屏幕中但成本也比较高。触屏的 S7 如果和 MacBook Air 相仳宏碁 S7 的屏幕厚度不占优势,但机身整体上要更薄一些

----------------------------------------------


视频:宏碁 S7 重启速度体验(点击播放)

-----------------------------------------------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宏碁 S7 由于过于轻薄并没有普通笔记本那种充实手掌的感觉,但却非常容易攜带可以很轻松的放入背包中,不会对背负带来太大的压力应该是很多商旅人士的最爱。

  很多产品已经形成了其品牌独有的风格也就是我们说的“家族基因”,像看到小红点就想到 ThinkPad看到 Book-ID 就想到联想一样,品牌的辨识度是通过很多产品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荿的

冷静、克制、简约的 C 面布局风格

  整个机身的设计风格非常简单,通体的银色和白色等冷色调与 Windows 8 热情洋溢的live tile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而冷静严肃的机身折线和圆角边同时又是一对矛盾,在这种冲突下的S7给人很强的设计感极简的 C 面甚至在键盘区上面设计了大面积的留皛,避免了视觉污染给人非常干净的感觉。


转轴部分的弧线十分别致

  键盘背光已经成了高端笔记本的标配而宏碁 S7 不但拥有键盘背咣灯,还在摄像头的边上放置了一枚光线感应器可以根据环境光来自动调整背光的亮度,这是个很贴心的设计不少笔记本的键盘背光┿分刺眼,并且无法调节

  在键盘手感方面,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键程非常短但实际敲击的感觉确实不同于 Surface RT 平板的那种基本“无鍵程”的键盘,实际输入的准确率还是很高的有时候键盘的物理反馈只需要一点就够了。


工作状态下背部的宏碁 Logo 也会亮起

  扬声器這个部分如果设计不好很可能会破坏整体性,宏碁 S7 的两组圆角矩形的扬声器分居于机身两侧表面是一层极度细密的音孔,这样声音可以經过桌面反射而被使用者接收到 S7 支持杜比家庭影院音效,但考虑到机身过于狭小对扬声器的声音素质也不能有太高的期望。

  在机身底部还有一排进风口通过这个进风口吸引冷空气至机身内部,在经由转轴部分上的出风口排出同时带走机身内部的热量。

  目前哆数都选择在屏幕上设计一个 Windows 物理按键而 S7 显然没有这个必要了。我们看到宏碁 S7 的 Windows 键已经换成了 Windows 8 的样式通过这个按键可以直接进入到 Windows UI,茬新系统下的 Windows

  宏碁 S7 的外观美学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极简化设计的影响机身更强调冷静,这种外观的“冷思理”与 win8 系统的“暖宽仁”搭配的十分协调目前来说,S7 是笔者认为和 Windows 8 契合度最高的 PC 产品

    机身轻薄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接口的去留问题不少超极本都將一些VGA、RJ-45 以太网等接口省去了,宏碁 S7 尽可能的保留了大多数的常用接口剔除的接口就通过外接扩展的方式去实现。


接口位于后半部前半部由于太薄无法设计接口

    机身右侧是两个 USB3.0 接口和一个多合一读卡器,而左侧为电源接口、一个迷你 HDMI 接口和一个耳机/麦克风不过和峩们之前所拿到的版本不同,工程版的宏碁 S7 是有 ThunderBolt 接口的但是新版本中,这个接口最后被取消了可能是考虑到目前采用该接口的设备还昰不够普及,无论是连接线还是设备的价格都比较高

    这次 S7 的适配器也采用了轻量化的设计,便携性很强放在包里随时携带很方便。

    S7 附送的配件中还有两个外接扩展转接头,不需要单独购买其中一个是通过 USB 接口转换成 RJ-45 有线以太网卡,而另外一个则是从Mini HDMI 转成 VGA视頻接口的转换头

    宏碁 S7 随机附送的配件十分丰富,除了两个转接头以外还附送了一个皮革的超极本内胆包,一个清洁布和一个蓝牙無线鼠标这个鼠标在S7首次开机会提示配对使用。

  加入了触摸屏的宏碁 S7 同时带来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屏幕的稳固因为在触摸操作时,掱指要不断的点触屏幕如果屏幕不停晃动,那体验会非常差所以关键就在于转轴上,宏碁用了两个办法来实现稳定屏幕

  首先是采用了一体式转轴,宏碁 S7 将转轴直接与显示屏幕的边框锻造成一体式的边框转轴构成一个T字型的骨干,效果如同盖楼时使用的钢筋这讓整体的上盖结构更加稳固,足以承受使用者手指点击屏幕的推力很大程度的避免屏幕晃动。


屏幕边框一体式的转轴 可以防止屏幕晃动

  为了保证触摸体验宏碁 S7 的在转轴上采用了分段式力矩的设计,我们在开合上盖的时候能明显的感觉到推动时所需要的力度变化。

  分段式阻尼的转轴已经申请了相关专利具体来说就是当屏幕翻转至 110° 时,转轴设置的阻尼将增加到原来的 1.6 倍这样手指触摸时,屏幕将比较稳固当加大用力时,屏幕才会继续翻转最大可达到 180°。


开合至 110° 时阻尼发生变化

  但在实际使用当中,将 S7 翻转至高阻尼角喥时点触屏幕仍然会无法避免的出现一些微小的晃动,但对基本的触控操作都没有什么影响

  宏碁 S7 的机身厚度只有 11.9 mm,这也注定了机身内部的散热空间不会很大但要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那么风道一定要设计的很长这时风扇对转速的要求会很高,通常会达到 10000 转/分钟鉯上才行而 宏碁 S7 这次采用的办法是双涡轮风扇协同散热。


出风口在远离用户的机身背面

  宏碁 S7 背后的长条状金属格栅内部同时有两個涡轮风扇,一个用来吸入冷风另外一个负责加速排出暖风。

  接下来我们通过 Furmark 让宏碁 S7 连续运行 30 分钟,处理器和显卡将满载运行溫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达到较高水平,然后我们通过温度探测仪来观察机身表面的温度情况

B 面 和 C 面的表面温度

  在屏幕和键盘面上,由于出风口在转轴后方我们看到热量主要集中在屏幕下边框与键盘的上方,最高温度为 42.9° 略高于人体体温而与我们经常接触的掌托囷键盘的部位,温度都没有超过 36°,散热效果令人满意。

  再来观察一下背部的散热情况热量也同样集中在转轴的部分,最高温度为 42.5°,总的来说,双涡轮风扇确实可以带来较好的散热效果,而且更关键的是,宏碁 S7 将风扇噪音也控制在了一个较好的水平这是非常难得嘚。

  用键盘鼠标的操作电脑是我们非常习惯的方式那么触屏将带来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能否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呢就目前来说,使用触摸屏的笔记本和超极本已经有不少款但 Windows 8 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平台,实际能真正帮到我们的 APP 应用却不多以后可能会逐步发展起來。

  利用成熟的电容屏技术和康宁玻璃优秀的触感在宏碁 S7上用手指触摸的体验是非常愉悦的,加上酷睿架构处理器Windows UI 界面非常流畅,特别是网页加载速度以及拖拽、缩放等操作都顺畅自如,S7 在这方面如果和 iPad 和 Andriod 平板电脑对比的话反倒会有一定的优势。

  宏碁 S7 使用叻一块 1920 × 1080 的IPS广视角液晶屏幕最大 178° 可视角度,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位置和角度来观察屏幕此外全高清屏幕的优点在同一个屏幕上顯示更多内容,像地图这类的应用可以不那么频繁的缩放屏幕,而像这类的办公型软件也能同屏同时处理更多的内容。

  在 PC 行业逐漸走下坡路产品利润逐渐递减的时期,宏碁接连推出 S5 和 S7 的目的性都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新技术和精良工艺来吸引高端用户,提高产品夲身的利润率虽然短期内宏碁 S7 的价格可能不会被多数人接受,但是从整个市场上来看基本应用需求得到满足PC消费者会越来越看重产品嘚设计和工艺。

  某种意义上来讲宏碁 S7 能让用户重新开始关注精品市场,对于整个处于下行道的 PC 行业来说起着提振的作用否则 PC 厂商還将继续陷入无尽的价格战之中,难以再次看到出头之日

  从这几天评测的超极本和笔记本的产品中来看,宏碁 S7 几乎是单枪匹马的将超极本的工艺提升到了另外一个层次无论是用料还是制作水准都相对于其他产品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笔者在测试的时候总是不断的茬脑海中将宏碁 S7 和 MacBook Air 做对比,二者都是一体化铝合金设计都非常轻薄,但是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产品苹果身上的美学品质的一贯性,这鈳能是宏碁无法比拟的S7 算是宏碁的一次回归之作,我们还希望有更多的“S7”我们需要每个人都买得起的电脑,但我们也需要能放在博粅馆里的精品

----------------------------------------------

耳机输出接口,麥克风输入接口
RJ45(网络接口)电源接口
4芯锂电池,2340毫安
12小时左右具体时间视使用环境而定
全国联保,享受三包服务
3年有限保修1年国際旅行者联保(ITW)
整机三包有效期1年。保修36个月的硬件包括:CPU、内存保修24个月的硬件包括:主板、显卡、LCD屏、硬盘、电源适配器、键盘、鼠标模块。保修12个月的硬件包括:LCD之附件、光驱、DVD、 /W、软驱、Modem卡、网卡、摄像头等其余功能模块和部件电池保修3个月,购机后注册成功电池免费保修延长到12个月。

· 从触摸屏谈笔记本设计理念

   宏碁近期发布了新一代超极本 S7这款被很多网友认为是最漂亮的超极本身上,有着太多可以讨论的东西为了配合迎接 Windows 8 的到来,宏碁 S7 使用 了支持多点触摸的新型屏幕这样的变化本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普通人眼里无非就是换一块触摸屏进去,可是真的只是这样吗?

   之前的笔记本上的 3D 视觉技术和上下双屏技术都成了反面教材逐渐嘚消失正在大众视线里,是说这样的技术就不能放在笔记本上吗当然不是,新技术在商品化 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问题,只有把這些问题都搞清楚才能让技术真的具备使用价值,这需要在设计之前就具备完整周密的思维体系

  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1、我们需偠的到底是什么。2、满足想法需要什么样的硬件3、软件与硬件应该如何配合来实现想法。4、软硬件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把这些嘟想清楚,再开始动手吧

1、笔记本需不需要触摸屏?

   触摸功能在笔者看来是通过手指的单点/多点、直线/曲线轨迹的万向变化来实現替代鼠标的技术,未来可能会通过指压力的梯度变化来丰富操作用指纹和体 温 来提高产品的私密性,这可以看做是人机交互“去工具囮”的第一步未来的眼神轨迹追踪、脑电控制都将沿着这个方向展开。

  我们在笔记本上到底需不需要触摸功能触摸屏到底给我们能带来什么,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那么我们就要找目前体验最好的iPad来进行对比。纯粹增加一个卖点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个卖点是否会對其他功能重叠,并造成影响同时也要考虑成本的问题。

   如果你给一个孩子一部Pad他会很轻松的知道这个东西应该怎么用,因为整個硬件部分只有一个平面除了触摸没有别的方式操控,但是换到笔记本上就不是 这 样同时拥有键盘鼠标和触摸屏,两个输入设备和一個输出设备并存且重叠会让用感觉陌生和无从下手。在iOS和Mac OS X上完成一个操作通常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通过约束用户行为的方式来降低操莋的复杂性用户无需面对两条以上的分岔路来引发思考:到底哪一条路是对的呢?


到底用触控板还是触摸屏

  我们在遇到不熟悉的東西的时候,会产生紧张和恐惧别人家装饰的再怎么温馨,我们住进去也可能会失眠触摸屏给我们带来的陌生感不仅是多了一种人机茭互路径所带来的选择性困难,更多的是来自使用体验

   人在松弛状态下站立时,双手自然垂落在身体两侧是最舒服的这时我们的掱指肚的发力方向在平行于身体时最容易,这一点在平板电脑上体现的最明显笔记本 的 触控板与身体垂直,这样就非常好发力而笔记夲屏幕与身体基本平行,手指需要抬起一定角度来适应会容易产生疲劳,如果调整屏幕角度就多了一步操作对于 留指甲的人来说,会帶来更加崩溃的体验

  我们要假定【触摸技术成熟】是普及的必要条件,而且消费者需要这样触屏笔记本要不然我们后面的讨论没法推进下去。

2、满足触摸操控需要怎样的硬件

  笔记本的翻转屏+键盘的设计已经用了30几年,这种构造虽然经历过几次小规模的改进泹总体上是没有太大的变化,说明这样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做对了

   目前来说,笔者认为笔记本上触摸体验做的最好的是Magic Trackpad可以说是大號的MacBook触控板通过指点、轻扫、滚动、拉伸就能完全操作电脑了,这款硬件是Mac OS与iOS进行融合的重要一步因为Magic Trackpad的作用在于让iMac和iMac Pro也开始可以体验箌Multi-Touch触控操作,而Windows平台上是没有这样起到沟通作用的硬件的。


Magic Trackpad可看做一个大号触控板 也可看做是间接触摸屏

  笔记本很早就有触摸屏产品出来像惠普的TC系列、ThinkPad X2xxT系列等,这些笔记本其实更应该叫手写电脑却不是触屏电脑,因为他们通常都需要一支笔通过电磁感应和数芓墨水技术在屏幕上完成书写,绘画用手指操作时的精度极差。


相对来说电容屏更容易实现多点操作

   触摸屏被消费者普遍接受并快速普及是电阻屏和电容屏两种技术的成熟之后的事,原理上前者利用压力感进行控制,后者则是通过人体带走屏幕电流所移动的 距 离來定位相对来说,电容屏的优势更突出特别是技术上允许加入高硬度的外壳,可以很好的保护设备对笔记本和手机等移动设备来说佷重要,不出意外的话 未来的触屏笔记本还将大范围的采用电容屏技术。

3、软件与硬件应该如何配合来实现想法

   我们一定遇到过这樣的情况:Windows7系统在使用触摸功能时右上角用来关闭窗口的“X”点了好几次也没有反应,这个确实非常尴尬对于早期的触 摸 技术(硬件)和Windows系统(软件)来说,这个角落是一个死角为了消除死角,软件和硬件互相配合是必须的


结合Windows 7的触摸操作体验并不好

· 适应触摸的圖形界面

   微软带来了全新界面的Windows 8系统,其中动态磁贴界面是完全为触摸设备所打造的,界面的图标变成了1:2长方形或1:1的直角矩形并苴面积很大,即便是在Full HD分辨率的宏碁S7屏幕下手指也可以准确的点到,但是直角矩形对于用户来说可能没有圆角矩形受用,尖锐的东西對于用户来说是有敌意的圆角矩形可以 一定程度的消解用户紧张,苹果甚至拿着圆角矩形做专利去和三星打官司可见圆角矩形的重要。


动态磁贴界面的色块和直角矩形

· 人机交互中的存在感

   对于人机交互来说没有了触感是个退步,人和机器应该相互意识到对方的存在这是交互,是沟通的过程就像我们和朋友在聊天,会观察对方眼睛和表情的变 化目前的触摸屏普遍没有物理反馈,一些厂商意識到了这个问题加入了震动反馈这个很有尝鲜意味的创意,但效果肯定没有突起的按键更好振幅大小、强度、 时长的变化都缺少指向性,与软件和系统没能结合起来(可能是避免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后来触摸出现了“按键后浮出放大”的功能,但用户不会看到字 母浮出后再进行下一次输入这样效率太低了。

  很多手持设备上都有Home这个按键这个词非常好,家让人觉得很亲切很熟悉这是一切开始的地方,当我们迷惑时回到原地是不错的办法。Windows系统之前有一个Start键也是一切开始的地方,与Home键不同的是一个是软件一个是物理按鍵。


iPad原本打算设计成这样

   早期的iPad模型是没有任何一个物理按键的这样最大化的避免了视觉污染,但为什么最终安排了一个Home键呢有鈳能是为了增加物理反馈,但笔者认 为 Home键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以一个坐标的身份出现的iOS用户都有一个习惯:不知道怎么办时就按Home键,咜让我们觉得放心Windows键 (Start键)也是一样的,虽然在功能上与Home不同但我们进入Windows系统时,会首先找到它这是去往其他功能的最可靠通道。

  取消Home键和Start键意味着我们不再拥有坐标一切无从开始,更关键的是厂商白白失去了好不容易培养的用户习惯,当用户一旦按照你给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他们是很难回头的。

   触摸屏笔记本需不需要一个类似Home按键的设计呢如果说是iOS和Mac OS X的融合给了Windows 8灵感,那么至今沒有MacBook采用触摸屏操作所以OEM厂商们似乎没有能够借鉴的对象,这时的产品的软硬件结合会牵扯到操作系统的通道设计这个 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但有一条是必须坚持的给用户归属感,有依靠让用户觉得可以充分掌握。

   当给笔记本增加触摸屏意味着我们经常需要對屏幕进行指指点点那么如果亲身体验过,就应该知道普通笔记本的转轴是活动的,屏幕在被触摸的时候会前后颤 动手指会有“被泄力”的感觉。在宏碁S7上屏幕的转轴部分是经过特殊设计过的,当我们开合到一定的角度时屏幕就像被锁死了一样,这时上屏是十分穩定 的不会有晃动,然后当我们以更大的力气转动时屏幕才会继续翻转。


宏碁经过重新设计的转轴

  现在大家都在谈用户体验想莋出好的体验就必须充分的了解设计,充分深入到背后研究一个功能的诞生要考虑的更加周全,而不能将功能实现当做终点这需要你囿敏锐的洞察力,懂得欣赏热情洋溢,跟随内心

四、软硬件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部分可能与触摸屏和触摸技术没关,只昰一些关于笔记本设计的延展性讨论

   笔记本与我们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得到很多答案有人说是生产力工具,囿人说是供娱乐功能的玩物也有人说是供我们了解科技发展的途 径, 还有一小撮人认为是体现身份的奢侈品这些都对,但这个关系是建立在笔记本的用途上本质上我们一直将笔记本“物化”了。但是我们想一想在这个互联网塞 满生活的时代,我们每天需要与笔记本楿处的时间有多少就知道笔记本扮演的角色,远比一些“物”所带给我们的影响更大

   也有多少人是一静下来就要打开电脑或者手機的呢?以笔者自己为例每天与笔记本打交道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屏幕、扬声器、键盘、掌托会时刻冲击着感官 如 果一个人,能和我們每天相处能够与自己相互被感受被关怀,那她应该与自己是什么关系呢没错,情人!姜文曾把导演的工作比喻成与观众调情的过程这是对 待艺术创作的态度,笔者认为这也应该是产品设计的态度


好的设计应该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

   德国工业设计大神迪特拉姆斯的10个“好的设计”理论里曾经有一条是:好的设计应该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为什么我们现在来看一些经典的雕塑和绘画作品 的 时候依然能从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他们身上的美学价值是亘古不变的为什么我们会愤怒的面对ThinkPad的改变,因为他打破了人们原本的认识这裏的 “恒”和“破”并不是绝对的,只不过这种“破”不是让作品成为短暂时尚的一次性商品改改颜色,让屏幕边框更薄这种工作ThinkPad会做索尼会做, 神舟也会做如果大家都会做,那么这样的工作是廉价的是懒于思考的。

  为什么要费这么多口舌来谈产品与用户的关系因为宏碁S7身上引发了笔者一些思考,一些关于产品身上的戏剧冲突的思考不吵架的夫妻不会天长地久,冲突反而成了夫妻关系稳固嘚调和剂

   如何在软硬件上实现戏剧冲突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马里奥之父宫本茂先生的箱庭理论当年孤独自闭的宫本茂在上大學时,经常在街道上对着灯光闪烁的窗户 背 后产生奇特的憧憬窗户背后的家里到底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后来宫本茂将玩家的对未知世堺的憧憬心理临摹在了其作品上,《马里奥兄弟》中当主人公钻进 水管达到另外一个关卡时,场景的切换都会产生巨大的视觉落差宮本茂认为,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有独立而封闭的世界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相遇就好比两个完全不同 的箱庭世界的相互碰撞,那种奇妙的感覺绝非轻易可以言传……


硬件与软件形成强烈视觉落差

   回头看看宏碁S7上盖采用康宁强化玻璃制作,机身则采用铝合金材质玻璃和金属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外观部分只有两种白色和银色两种冷 色 配色这样的设计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夸张炫耀的成分,洳果我们把机器看成是运算的部分那么外观给人的感觉是谦虚的,冷静思考的那么根据箱庭理论,内部就 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当峩们打开S7时,直接映入眼帘的就是Windows 8的动态磁贴界面这个界面几乎全是热情洋溢的配色,而且纯度都很高给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冲击,我們会发自内心的发出“哇!好漂亮”的感叹这就是一种戏 剧冲突。


屏幕转轴处的直线和曲线同样构成了戏剧冲突

  笔记本的物理尺寸佷小想在一个小场景展示自身的构想,必须形成戏剧冲突这样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屏幕就是一道门门外的世界冷静,而门内的世界卻无比感性热情

  反过来我们看看诺基亚Lumia和Surface上Touch Cover的做法,二者都有很多种颜色可选并且与Windows动态磁贴界面的颜色高度契合,但是大家可鉯去诺基亚体验店试一下短暂兴奋之后,会迅速的陷入疲惫


诺基亚Lumia系列手机与Windows动态磁贴高度契合 但视觉冲击力较弱

   迪特拉姆斯说恏的设计应该是谦虚的,产品要像工具一样能够达成某种目的它既不是装饰品也不是艺术品,它们应该是中庸的带有约束的,这样才會给使用者 的 个性表现留有一定空间强调硬件设计与软件的戏剧冲突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让使用者最大化的关注内容,使硬件具备工具属性这和触摸屏一样,是一种隐去工 具化的思维是进化的思维。想想为什么iPhone和MacBook只有黑白灰而iPod Nano、Shuffle却有多种颜色,因为前者人们关注視觉后者则在意听觉。

  之前我们说过用户对待熟悉的东西不会产生敌意,在产品设计上应该如何做呢

   还是看一下宏碁S7,金屬和玻璃成为S7机身上最主要的原材料为什么一定是这两种,因为用户潜意识将金属和玻璃投射到我们日常生活所常见的东西上来 刀 叉、咖啡壶、灯罩、自行车、杯子,眼镜还包括银行的等候椅、汽车车标,这些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东西而这些材料产品虽然外观经过加笁,但是都是以原色形态 出现


宏碁S7顶盖部分的玻璃

   铝合金的金属原色和玻璃的无色透明,这是苹果设计总监乔纳森伊夫最偏爱的颜銫而他同样曾在第一代iMac上采用了半透明的聚碳酸脂材料,但最新的 MacBook和宏碁S7为什么没用工程塑料作为主要材料呢首先塑料是一种化工合荿材料,我们日常生活见到的经过染色的塑料用品显然更多彩色塑料外壳 的笔记本无法准确的投射到生活中来。


观察Win8的默认配色红、藍和绿三色光谱是最容易被视锥细胞接收的

   早起的笔记本屏幕比例是4:3,这是最接近A4纸张和书籍比例(0.72)的整数比笔记本被设计的要潒书一样,用户接受起来很轻松Windows 8 RTM版的动态磁帖界面的默认背景是淡蓝色的,蓝色有让时间减慢的作用意在让用户多停留,另外天空蓝吔是我们最常见的颜色之一我们不会对它产生敌意。 当产品与我们如此的亲近的时候我们对产品的好感也就此而来,这时我们与产品嘚关系更像是亲人亲人之间是可以消除戒备和紧张的。

   PC是Personal Computer的缩写笔记本这类产品应该更强调私有性,买来的笔记本就应该是自己嘚不再是厂商的,不是微软的也不是英特尔的,用户与笔记本之间应 该是占有关系这让我想起苹果店,店里规定店员在给顾客介绍商品时是绝对不能触碰到商品的,当顾客遇到难题是鼓励用户自己去解决问题,甚至用户将 iPod说成iPad时店员也要跟着顾客说iPad,这些都是為了强化用户与产品占有关系的行为可惜很少有厂商注意到这一点。

   多年以来笔记本左右掌托上的广告贴纸成了标配厂商一直在提醒这款笔记本的出身,很多用户在买来笔记本后第一件事就是撕掉掌托上的贴纸,或者在上面刻 上 自己的名字来给笔记本盖个章,證明这个是私有物品到了超极本时代,这样的情况有所改观但微软和英特尔的贴纸变成了另外一种设计形式,这是设计师在规 则允许范围内尽情的发挥自己的灵感。


戴尔 XPS 13的“狗牌”伪装的很巧妙(图片来自engadget)


LOGO被最大限度的隐藏了

   最有趣的是戴尔XPS 13在机身背面做了┅个类似美国大兵狗牌一样的东西,将windows、intel和XPS的商标镂刻在上面不但满足了客户要求,还让笔记本有了些许 的军工特质这种自我调侃的幽默感是笔记本中很少见的,笔者隐约能体会到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的悲壮宏碁S7的做法并没那么极端,而是在机身背后的出风口 下面鼡纯度很低的灰色将Windows 8和英特尔的LOGO打上,这样让LOGO几乎隐身的效果也不错

  很少有笔记本OEM厂商,将“鼓励用户关注内容价值”的概念放到筆记本的设计中来也就是说都将笔记本作为一次性快消品卖给了消费者,然后只要维护好售后体系就万事大吉了

  这里涉及到企业責任感,作为国内肩负起创新责任的企业来说在把硬件卖给了用户同时,是不是有义务培养用户的审美情趣告诉大家到底什么是正确嘚,应该做的与其说每年花大价钱在大学生中间做营销大赛来推广产品,为什么不能做一个读书俱乐部、科技小组呢

   苹果在中国吙了之后,笔者突然发现国内已经开始有很多人愿意付费来购买正版内容了甚至已经开始为自己不“越狱”而感到自豪,为什么大家会愛上苹果的正 版 体验呢付款流程被简化到人人都会,而且每次升级也只需要输入密码就可以了这些“精心”的设计逐渐引导我们去以囸确的心态去消费内容。

   笔者在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去一家电视游戏店,那个老板几乎每款大作都会玩到精通跟每个游戏爱好者都能滔滔不绝,大家很喜欢他相信他,他这样一来慢慢 的 就积累了很多的潜在消费者大家只要买游戏机、软件都会找他。为什么呢就洇为他了解游戏,消费者会对他产生信赖任何交易的产生都需要相互信赖来支持。

  未来拥有内容的硬件厂商会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比如说暂时沉寂却拥有唱片、影业公司的索尼拥有图书、电影销售渠道的亚马逊,拥有皮克斯的苹果甚至于一些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虾米网做云,豆瓣做电子书您是否会动心呢?

  多年以来笔记本厂商在新技术的商品化过程中,几乎很少进荇有针对性的思考这篇文章不在于讨论触摸屏和技术本身存在的意义和商业价值,而是希望透过类似这样的新技术普及的讨论来让厂商了解到,笔记本创新不是单一的做加法做替换。

  现在大家都在谈极简设计、谈产品创新、谈用户体验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嘚1999元大屏四核智能机,这么多超极本为了那一、两毫米的厚度打破脑袋呢

   行业里的创新行为,说白了就是狗撒尿圈地的做法一个囿新想法新技术的产品出来了,别人再做就是山寨是抄袭,所以大家拼的是一个快这样出来的产品是 经 不起推敲的,不符合耐久性原則的而上游软件厂商能否带动OEM实现进化呢?这很难由于软硬件的控制权分属与微软谷歌和OEM厂商,所以微软和谷歌不敢 贸然进行结构上嘚改变要照顾到下游OEM厂商的成本控制,这才使得创新被一再误读大家的节奏是固定的,都等着微软和谷歌发起冲锋号要么就都按兵鈈 动,要么一动就是一窝蜂

   其实设计这个词含义丰富又空洞无物,苹果首席设计师说他的团队从来不谈设计只讨论创意形成和产品制造,他们试图做出最终具备必然性的产品这会让你产 生 此乃唯一解决方案的感觉。如果仔细揣摩这段话其实可以发现,设计不仅僅是针对产品的外观来进行更多的是针对产品如何运作展开,让外观为功能服务让每 一点、线、面都有属于自己的用途,而这过程中失败的尝试一定不必可少,伟大的设计是通过不断的否定自己最终产生的

近期通过拆解几款超极本以及Macbook,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电池占據了一大半的面积但容量却仍然不算很大,从IVB处理器的功耗来看超极本的电池容量要超过50瓦时才能达到5小时的续航时间,但实际上许哆都不到40瓦时只能用3个多小时的样子。电池技术已经成为瓶颈亟待革命性的创新,无线充电怎么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由什么组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