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怎么改

农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改什么?如何改?
(原标题:农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改什么?如何改?)
西部网讯 1月24日,陕西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在陕西大会堂开幕,娄勤俭省长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的第三部分“2016年的主要工作”中的第一条就是“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么农业领域是否也要进行供给侧改革?改什么?如何改?
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缘由
农产品从总量上来看,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但存在结构性的过剩和结构性的短缺。例如小麦,普通小麦过剩,几乎每年都有出口,但由于品质不高,价格较低。而优质小麦偏少,许多食品加工企业如饼干厂、面包厂、方便面厂等,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小麦。从进口和出口的数量看,差不多是平衡的。所以,在小麦生产方面就应该减少普通小麦的面积和产量,而增加优质小麦的面积和产量。
再比如猕猴桃,2015年陕西省作为猕猴桃最大的生产省份,部分果农出现了卖难问题。但我们却在西安、北京、上海等城市发现了大量进口猕猴桃,这些进口猕猴桃主要来自新西兰,价格也很昂贵,一个猕猴桃售价就要十几元、甚至二十几元。所以,普通猕猴桃已接近饱和,而优质猕猴桃却十分短缺。
2015年国庆节,很多中国游客到日本去旅游,抢购日本大米,而一斤大米售价高达200元!难道中国没有大米吗?中国的农民正在为大米卖不出去而发愁。
因此,在农业供给方面出现了普通农产品或劣质农产品偏多、而优质农产品或特色农产品偏少的现象,因而就需要进行农业结构性改革。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改什么?
1、减少普通农产品或劣质农产品供给量
陕西是我国最大的苹果生产省份,年产量已达1000万吨,占全国的1/4,占世界1/7。但普通苹果、劣质苹果仍占相当比例,尤其是关中生产的苹果质量不高。所以,应鼓励非优生区的果农尽早淘汰自己的苹果园,劝阻或制止非优生区扩大苹果栽植面积。
另外,普通蔬菜、核桃、葡萄等也不宜再扩大,并应尽可能减少供给。
2、扩大优质农产品供给量
2015年,在国内水果卖难的同时,水果的进口量却是去年同期的3~4倍。国内收入较高的群体希望吃到优质的水果,但国内优质水果缺乏。所以应扩大优质水果的供给量。
另外,还应扩大优质大米、小麦、鸡蛋、肉类的供给量。
3、增加高产区,减少低产区
2015年,玉米价格受到重创,原因之一是我国进口了大量玉米、尤其燕麦等饲料粮。国外玉米质量好,价格低,很受国内饲料加工企业欢迎。我国玉米成本过高的原因之一是单产水平低,而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是农田条件差,所以,应该减少劣质农田面积,增加优质高产农田面积。
4、增加特色农产品供给量
如许多糖尿病人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物,那么农业生产者就应该根据消费者需要生产无糖或低糖食物。陕西一家公司就是根据消费者的这一需要,生产出了低糖大米,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再比如,许多外国人喜欢吃酸苹果,而中国已经有许多外国人长期居住,果农就应该为他们生产酸苹果。
三、农业供给侧改革如何改?
1、普及农业科技
如何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第一、需要优良品种,例如老品种的核桃与新品种的薄皮核桃比较,不仅产量差异很大,品质也差异很大。第二、科学的栽培技术,比如在猕猴桃生产方面,我们的品种与发达国家没有太大差异,而主要是栽培技术的差异,如施化肥、农药过多,任意使用膨大剂等。第三、要有适生区域。
政府应通过各种手段,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农业科技,并通过农业科技的使用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
2、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只有扩大规模,农民才对农业科技有兴趣。一个养了三只鸡的农民不可能对养鸡的科学技术有兴趣。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在农村给农民免费举办农业科技讲座,农民还不愿意来,经常要给发补助才愿意来参加培训。规模扩大了,成本也就降低了。为什么美国的玉米比我们便宜?就是因为他们经营规模大。所以,我们应积极促进土地流转,鼓励规模化经营。
3、建立快速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许多农民想生产优质农产品,但他们担心付出了高成本,消费者不认可他们的优质农产品,所以不愿意生产优质农产品。消费者想买优质的农产品,常常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买,对市场上的优质农产品持怀疑的态度。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快速检测体系,农产品优质优价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生产者也就愿意生产优质的农产品了。
4、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激励机制
我国目前最缺乏的是优质农产品,所以政府应鼓励农民生产优质农产品。对于从事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农户,政府应在项目资金、银行贷款、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作者:王征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本文来源:西部网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98094条
评论151091条
评论110721条
评论104124条
评论101306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兴业研究创建于2015年6月,是兴业银行成员机构,研究领域覆盖宏观经济、利率、汇率、大宗商品、大类资产配置、行业与信用等。您的位置:>>>>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改
  【摘要】 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江苏农业发展有不少优势,但整体水平与农业现代化目标要求还有差距。针对江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系列挑战,结合近阶段改革的重点任务,当前推进江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三个方面整体推进,综合施策。
  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江苏农业发展有不少优势,但整体水平与农业现代化目标要求还有差距。国际国内粮价严重倒挂问题化解难、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显著加剧、农业信息化发展明显滞后等问题,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是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全国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总体思路。在全国改革总体思路的框架下,江苏宜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准确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调结构,应相对稳定与积极调整并举,避免大起大落、剧烈波动。提品质,应重点提升食品安全品质&短腿&。促融合,薄弱环节是一产与二产的融合,即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这始终是江苏待补的&短板&,也是江苏农产品出口业绩与农业大省地位不相称的主要根源。去库存,关键是实现粮食顺价销售。降成本,应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补短板,应着力于五个&提升&: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提升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产品安全优质保障体系。
  针对江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系列挑战,结合近阶段改革的重点任务,当前推进江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三个方面整体推进,综合施策。
  1.深化农村改革
  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激励机制。农村人口和就业格局发生重大改变,这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时间窗口,有条件的地区应率先积极探索进城落户农民的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以建立宅基地和农地承包权退出制度为契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户籍迁移障碍,实现宅基地和农地承包权退出与户籍迁移之间的无缝对接。主动退出的农户除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外,要享受与城镇相关的就业扶持和平等的社会保障。让有条件的农民&能退出&和&想退出&。
  大力推进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建设。支持各县(市、区)依托现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或其他交易平台,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切实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信息监测,为完善政策、指导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促进农业生产和服务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跨地区联合发展。把农业生产的组织职能交还给社会组织,大力扶持和促进各类农业生产和服务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的发展,鼓励和促进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跨地区联合发展,使它们逐步承担起农业生产组织者的职能,从整体上快速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2.加大绿箱补贴
  扩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和强度。农业补贴政策日趋绿箱化,成为当前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之一。在巩固发展主要种植业保险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养殖项目、高效农业保险,增加农业保费补贴品种,加大主要农产品保费补贴,大力发展非政策性农业保险。
  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坚持把农田水利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加强防洪排涝和水资源配套工程建设,以灌区改造、圩区治理、山丘区水源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加快三产融合
  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扶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结合当前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研制全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阶段性发展规划及各地区的发展规划,制定出台相应的财税等激励和扶持政策,既要有效地保护基本农田,又要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
  筹建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江苏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虽有综合生产优势,但并未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和出口创汇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对薄弱,是形成江苏这一落后局面的重要原因。建议分别在无锡、南京、盐城、徐州各建立一个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并逐步形成各自的农产品加工研发特色。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以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标准的制(修)订与推广,健全完善农业标准体系。着力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逐步推进乡镇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建设,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检测网络&上下贯通、运行高效、数据共享、支撑有力&。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推进信息化村镇建设,努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自营农产品网上销售,鼓励企业和公益性机构通过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等方式,为农民提供免费信息技术培训。 (作者为江苏省政府参事)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
[农博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相关新闻
新闻热线:010-2 邮箱:农业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_华夏养猪网
农业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华夏养猪网 发布时间:
导读:造成结构性失衡的内在原因,在于粗放式发展方式和疏于长远的发展思路。因此,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根本的、首要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发展思路。明确了这点,农业供给侧改革就能在思路方向上立足现实…
获取最新猪价请加微信:hxyzw_com(自助),9363436(人工),本文编号:358913
  造成结构性失衡的内在原因,在于粗放式发展方式和疏于长远的发展思路。因此,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根本的、首要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发展思路。明确了这点,农业供给侧改革就能在思路方向上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把解决即期难题与远期发展结合起来。
  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供给侧改革正进入发展日程,并成为今年及“十三五”农业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农业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是仅仅依据农产品供应的多寡对农产品结构进行加减法调整,以期达到长久解决农业保供给目的?还是立足中国农业现状及中国经济社会特点,既解决结构问题,也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发展思路,实现农业永续发展?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切切实实地首先回答好、解决好,否则就可能依旧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从农业现状来看,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总量和质量上的结构性失衡,即有的农产品多了,库存爆满,有的又少了,大量依靠进口;高品质产品供不应求,一般性产品、大路货又供大于求。解决这种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当然要进行结构调整,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农产品。但如果结构调整这么简单,就是做做加减法,农业供给侧改革就容易了。回顾既往,农业结构调整并不少,但为什么总体上一直结构性失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结构调整的思路往往止步于就事论事。
  所以,解决结构性失衡,首先要找到造成这种失衡的内在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有的产品早已供大于求,但在政策信号上没有及时做出调整,生产源头与市场需求脱节。比如这些年施行的农产品收购政策,对保供给发挥了直接作用,但笼而统之、经年不变的举措,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生产者远离市场甚至不看市场,长年累积,财政包袱沉重,补贴一有变化,又容易造成不种甚至弃耕,对保供给带来隐患。有的大路货产品完全靠高耗水、高施肥,甚至毁林、毁湿地,居高不下,对环境资源损耗大。这种粗放式产品不仅使市场饱和,甚至还造成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这些现象表明,造成结构性失衡的内在原因,在于粗放式发展方式和疏于长远的发展思路。因此,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根本的、首要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发展思路。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供给侧改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