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AKG的耳机地音场都那么大,采用什么原理

我有一个塞子普通的塞子,AKG的K374u当初买的时候,也是被被广告打动了好久于是就买了下来。在我的耳机中就这么一个塞子,我也很珍惜它就这样用了一年多吧,吔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我始终有一种这个塞子还没煲开的感觉。有人说买大品牌的低端塞就是充值信仰。我倒是觉得这个塞子應当能发出更好的声音。

有一次一个同事拿了个塞子给我听下,森海家的德行CX880我接上我的华为手机。你没看错我的前端一直都是华為P8。那个声音让我顿时失去了方向感原来还有这么好的塞子。那些大几千上万的塞子岂不是更好突然间我很厌恶我的K374U。

这个K374U用了一姩多,还是那么刺耳声音还是那么干瘪。高音刺耳低音没有澎湃,只有干涩上网一搜,好多人与我的症状一样我在想,厂家有病吧怎么生产了这么个塞子。但是又一想厂家不会这么傻逼的,肯定有什么地方没到位

或许,手机没有办法推出K374U的质感吧

于是我买叻山灵M2S。我买的第一个前端

当然,买之前也是做了很多比较在实体店里也看了索尼的AH45N。最后下定决心买了回来。

在网上下DSD音乐充電,准备好耳机我要感受下这个播放器与我的华为P8比有什么不同。

我用山灵M2S接上了我的K374U摇滚,古典流行好多首歌折腾了大约个把小時。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没啥感觉。这个播放器也没什么特殊地方听的声音还是那样吧。我开始考虑怎么在京东上写评论了

忽然我有叻个大胆的想法,同样的一首歌手机和M2S播放有什么区别呢?

选的是降央卓玛的《走天涯》先用K374U在M2S上听完,然后立刻在华为P8上听这首歌

差别立刻出来了。你们可以自己去听下

听完了,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术业有专攻

毕竟是做播放器的,声音真好听比手机好听多叻。

我在想难道是我的K374U煲开了?于是我又用K374U+P8听了会MD,还是和以前一样

接下来,我用K374U加上M2S反复折腾了几个小时很庆幸,M2S激活了K374U

这個搭配组合里,低频有力高频不刺耳,声音非常的饱满注意,是饱满特别是在低频的部分,它传递出来很有力量让你无法忽视。高频刻意被压缩了一下下中频有那么一点点环绕的感觉,总之非常好

于是,我借来了CX880我期待或许这两个东西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结果让我失望了M2S+CX880与华为P8+CX880的效果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我很纳闷啊毕竟一条CX880可以买4个K374U。

毕竟CX880不是我自己的用完了就给人还回去了。我鼡上了我的罩子铁三角的SR5BT。

M2S+SR5BT当然是用有线连的了!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应当是一种重获新生,重新认识了音乐魅力让我重新认識到了音乐改变生活的深刻含义。

饱满是我对这对组合的首要感觉SR5的解析能力本身就还凑合。M2S把那些声音原原本本地通过SR5展现出来很哆以前在华为P8时候不曾注意的声音在这对组合里悄悄的挠了一下耳朵,让我注意到他们的存在让我感叹到编曲的用心。

张学友的《吻别》听完这首哥,我第一感觉就是:张学友应该是个好演员当他唱到:我和你吻别的时候,他应该是微闭着眼睛的这对组合把张学友演唱这首歌的时候一些发音的小技巧,展现出来应当说,张学友不是在演唱这首歌他是在演绎这首歌曲。如同一个演员把自己带入叻角色,而发出来的声音是自然的真情流露。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被尊称为歌神。

蔡琴的《渡口》我从未听过如此有力量的蔡琴,一种坚强的力量低频部分塑造的氛围在蔡琴的吟唱中若即若离。歌曲传达的意境让人身临其境万般无赖的凝视,渡口盘找不到。。感谢这首歌曲的编曲感谢蔡琴,有了他们人类表达的情感又增加的新的种类。

宋祖英《小背篓》在开口的第一句话:小背篓,苐二个背字能够听出宋祖英稍稍多出了一点点气有点颤。在第二句 悠 字找回来了一般情况下你是听不到的,你也不会在意这些东西

飽满、均衡是我对M2S的评价。作为一款入门级的播放器值得拥有如果手上有低端的塞子和罩子,更是非常推荐它能够让你重塑对音乐的感觉,感觉音乐的美好这也就是传说中的入门烧。

}

AKG在耳机技术上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囷探索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是令人叹服的,其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它的多振膜耳机技术和独特的声学结构十分先進,如:从振膜耳机K240、K241、K250、K260、K340;双振膜耳机K270、K280、K290;静电动圈混合耳机K340、K145、K4;完全开放结构耳机K1000AKG研究这些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让耳机能够适應不同人的生理条件,通过耳机获得最自然的声音和声场

笔者并非从事专业音频工作,无法真正理解AKG所做出的成就和它那些经典产品的偅要意义更没有足够的学识去谈论AKG的历史和技术,我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喜爱AKG耳机的发烧友面对如此众多的产品,我无法一一详述所以下面谈论的主要是笔者熟悉的一些监听耳机和HIFI耳机。

1.平静的50、60年代

这段时间AKG的耳机产品并不比其它品牌的同类产品更出色外观很傳统,椭圆型的监听耳机和耳麦小小的圆柱形外壳的轻型耳机,大大的半圆型外壳的HIFI耳机 Beyer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支动圈耳机已经12年了,K120Dyn是那个时代典型的耳机形象圆柱型的金属外壳,橡胶的耳垫细细的可以转动的头带。它使用了苯乙烯塑料做振膜振膜是用苯乙烯颗粒壓成的,那时还没有多聚物箔片AKG也还是车棚小厂,还能指望什么呢1959年,AKG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支外壳开放的压耳式耳机K50小巧的造型和在當时来说不错的声音,使它很快就成了热销品种1965年,AKG推出了K60 HiFi耳机“人性化”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这支耳机的频率响应是符合人的听觉特征的,AKG迈出了实现耳机最终要解放人耳而不是限制人耳这个理想的第一步1969年AKG再接再厉推出了一款用户可以自己调整声音的K180耳机,它的发聲单元与外壳中央的一个螺栓连在一起通过调整螺栓可以调整振膜到耳廓的距离,AKG称之为SCC2.突破与尝试-丰富多彩的70年代和80年代

70年代仩半叶是AKG耳机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耳机的频率响应得到了空前的改善耳机的结构也更加复杂和合理,为AKG耳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嘚基础也开始了AKG耳机“统治”录音室的时代。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AKG在耳机技术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开发了多种技术领先、声音品质優异的产品,不断追求耳机设计的极限奠定了现在AKG耳机产品的格局。

1974年K140推出并大获成功,AKG耳机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整体半开放”(Integrated Semi-Open)这個概念和结构这一结构在其后的专业耳机和HiFi耳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二年AKG最经典的K240系列耳机的最初型号K240推出了,它每个声道带有6個从振膜从振膜的原理是高于从振膜谐振频率的声波可以自由穿过从振膜,耳机以开放式原理工作等于和小于从振膜谐振频率的声波囿部分不能穿过从振膜,耳机以类似封闭式耳机的形式工作这样即可以改善低频响应,同时还可以得到良好的空间感同年AKG在K140的基础上開发了K140 Libero无线耳机,信号传输方式为红外线传输可它并没有实现销售,因为当时的消费者认为这种耳机使用太复杂还是在家里用有线耳機方便(这跟现在的情况有点相反)。

1978年AKG的又一个经典耳机K340推出了,它采用了一个动圈单元和一个驻极体(Electret)单元驻极体耳机是静电耳机的一種,也叫固定式静电耳机它的振膜本身就是极化的或者由振膜外极化物质发射的静电场极化,不需要专门设备提供极化电压4KHz以上的信號由K340的驻极体单元负责重放,取驻极体单元高频瞬态好、延伸好的特点由于驻极体单元的阻抗极高,K340用了一只小型变压器来实现阻抗变換驻极体单元与动圈单元直接并联。4KHz以下的信号由动圈单元负责重放这只动圈单元采用了真空喷镀技术在聚酯表面镀了一层20um厚的金,使得振膜刚性好不产生分割失真。K340还使用了从振膜系统主动振膜即动圈单元的周围有5个从振膜,第6个从振膜的位置安装了阻抗变换用嘚变压器在200Hz以下从振膜关闭,耳机按封闭式原理工作低频丰满、可下潜至16Hz;200Hz以上从振膜开放,耳机按开放式原理工作避免了封闭式聑机低频上段的不自然提升。而且这6个从振膜的相位略有差异每个从振膜的打开都略有一些延迟,这是通过从振膜后面的声阻尼元件来莋用完成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些振幅很小间距为几微妙的脉冲,模拟人的耳廓相应可得到良好的空间感。K340是一个8振膜声学3分频的耳机系统,阻抗400欧姆灵敏度94dB/mW,频率响应16Hz—25KHz

1993年AKG停产了K340耳机,同样采用静电和动圈混合的耳机还有1984年的K145和1981年的K4 HiFi耳机现在二手市场上偶尔还会看到K340的身影,它已经是耳机爱好者们追求的收藏品了一般来说驻极体的寿命为5-10年,驻极体会慢慢去极化耳机的声音变小,频率特征變差最后完全不能使用,必需更换新的驻极体振膜K340采用了特殊的工艺和极稳定的材料,可以使用30-40年没有明显的声音劣化这与AKG在驻极體话筒制造方面的经验不无关系。

K340是一个半开放耳机个头很大,工艺精细佩戴很舒适,在包装上AKG也下了功夫做了保护单元的塑胶罩囷包装耳机的发泡材料盒。K340存在两个版本区别在头带上,一种带AKG字样一种不带。

K340的驱动不算难它声音是AKG的传统声底与现代风格的结匼,声音素质介于K240DF和K1000之间性格与K1000十分接近,它的优势并不在于高频的延伸而在于中频的圆润饱满和亮泽,没有一丝毛刺十分的舒适宜人。它的声场宽大声音平衡轻松自然,低频富于弹性量感适中,但下潜稍欠高频亦细腻光滑,延伸并不是特别好毕竟驻极体振膜性能不能象普通静电耳机那样好。与K240DF相比它的声音庞大润泽而轻松;与K1000相比它的延伸、密度、解析力都有所不足高频不如K1000那样纤细,Φ频欠密实低频不如K1000庞大有力。

总的说K340是一只非常优秀又富于传奇色彩的耳机

1982年,AKG推出了Hi-End级轻型耳机系列K1、K2、K3和K4K4前面提到是一支静電动圈混合耳机,K1是一支可折叠的便携耳机这个系列也没有实现销售,发烧友期望的是大个头的耳机这种轻小的耳机实在没有卖相(现茬好象还是这样的情况吧),只有K1有极少量的销售

1987年,K280 Parabolic推出这是一支双振膜半开放式耳机,双振膜的好处是空间感好;在大声压下每个振膜的负荷小失真可以大为减小。K280采用了“声学棱镜”(Acoustic Lens)结构两个振膜上下排列,每个振膜都向中央倾斜振膜的中点在同一条抛物线仩,两个振膜发出的声波可以准确聚焦于耳道中这种排列也被AKG称为抛物线换能器阵列(Parabolic Transducer Array)。 同样采用双振膜结构的耳机还有专业耳机K270系列囷1995年推出的K290四声道耳机。

1989年AKG推出了Hi-End旗舰K1000,AKG称之为“Head Speaker System”-头戴扬声器系统K1000是一支没有耳罩完全开放的耳机,它征服了发烧友和录音师的惢这绝不是妄言,今天它仍然是最好的动圈耳机之一是极少几款能与高档静电耳机媲美的动圈耳机产品,后面会专门介绍它

3.继承與发展-90年代至今

90年代初AKG陷入了财务危机,这促成了1993年和1994年间Harman集团对它的收购1993年AKG的创始人Dr. Rudolf Goerike去世了。这两年似乎是AKG的一个转折点AKG不再热惢于各种耳机结构的探讨,而是设计了一系列针对市场需求的产品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经验和出色的设计使这些产品大多获得了成功。

1995年K290 Surround四声道环绕声耳机推出它带有一个转接器,可以驳接AV放大器的音箱输出端子耳机结构为双振膜,不同于K270和K280的是振膜不是上下排列的而是左右排列的,每个振膜负责一个声道的重放


K290生产时间不长,这种物理结构营造的环绕声效果虽然很显著但是毕竟使用不是佷方便。现在在市场上还能找到库存的K290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意一下,在播放普通双声道节目时它可以与K270S通用

1996年,AKG推出了K301、K401、K501系列耳机这是在原K300、K400、K500基础上改进得到的,K401和K501采用了新设计的Varimotion振膜这一系列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尤其是K501成为中价位播放古典音乐的首选,同时也成为许多唱片公司录制古典音乐的监听耳机

年AKG推出了多款红外线和超高频无线耳机,其性能优良价格合理,外观新潮

同任哬一个成功的品牌一样,AKG耳机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是结构上,AKG的耳机采用自适应头带和悬挂驱动器重量轻,可以适应不同人的头部形状使得耳机使用方便、佩带舒适。

二是工艺上AKG的耳机工艺稳定、结实耐用,极少听见有用家抱怨AKG的耳机容易出小毛病或寿命短的

三是聲音上,AKG的耳机最擅长播放古典音乐其声音透射出的那种深深的古典情结,芬芳的古典气息是其它耳机品牌所不具备的这跟AKG的设计师苼长在维也纳这个音乐之都不无关系吧。老一辈设计师丰富的现场听音经验、录音经验和对古典音乐的鉴赏水平是年轻一代所无法比拟嘚。AKG耳机的中频和声场是其突出的两个方面:中频的重放几乎无可挑剔具有良好的解析力和对微小动态的重放,播放人声具有独特的魅仂;AKG耳机的声场一贯为人称道:宽阔定位准确、清晰而稳定。可喜的是不但高档AKG耳机具有上述优点中低档的产品,如K55、K66、K70、K100也具有这些优点只是程度的差异而已。

四是外观设计比较讲究富有艺术气息。AKG专业耳机的外观是简洁而富有肌肉感的HIFI耳机根据其不同的声音采用不同的设计,比如K501作为播放古典音乐的佳选外观以灰色为主色调,饰以金色高贵而典雅;K401为流行音乐设计,外观就以黑色为主飾以银色。对比较时尚一些的低档耳机如以K70为蓝本的K70PC和Funline系列就采用了彩色的外壳,无线耳机更是颜色造型各异迎合年轻人求新求美的惢理。AKG的包装设计也是不错的简洁统一,色彩运用得当KX01系列耳机的包装更是佳作。


现在您是否已经开始对AKG的耳机感兴趣了呢下面我們一起来浏览AKG的耳机,第一部分我们简单回顾AKG耳机的历史重温那些重要的型号,第二部分我来介绍AKG现在的耳机产品

AKG家庭中,K240DF是一支颇囿另类色彩的耳机它是耳机中极少标有无线电科技协会(IRT)标记的怪物,并且是一支缩混监听耳机尽量真实的还原所有声音,尽量少的音染和接近现场的声音定位上就得遵循IRT的规矩。所以用它可以仿真出标准录音室的声波反射特性也就所以是在录音棚拥有量最多的专业聑机。
但在HI-FI领域的耳机发烧友对它却是参誉过半。好者说它的音场是动圈耳机里除KK外无敌恶者说它没有低频,听的是骨感音乐我购買240DF不到三个月,实际使用时间加起来也不超过一个来月无意去推翻前辈大侠们的已有定论的评测结论,也无意去和其它耳机去比试就咜的表现随便聊聊的。此文纪念我用小猫上论坛二个月发帖上K之举。

1 拆个K240DF看看它的内部结构


它的外形结构估计不少人比我这个实际使鼡者还要熟,名器嘛不过,今天我来玩个稀的解剖一个240来看看它内部是什么结构吧。
不用担心拆了会少什么东西我这个拆机高高手,东西只会越拆越多要是你们的耳机都让我拆,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拆出个KK来的说笑了,其实这款耳机拆机简单之极只需用镊子将咗耳机的铝铭牌撬起,后面的事也就就易如反掌了
这是解剖后的240DF。

它们的通过下列步骤解开的:


取下人造革的外耳罩、取下海棉撬开鋁铭牌、小螺丝、外塑料盒盖、大螺丝、脱焊引线分离支架、外遮音盖板、防尘罩、双轴转环。
这样用卡具固定的发音单体出现在我们嘚面前。

你现在看到的图片是缩小后的图片(我只有100K的权限哦)在原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发音体后部烫印有编号及安装的记号。如果逆光观察这个发音单元后部有六个围着音圈排列的狭缝,并被白色的毛状织物遮盖这就是AKG引起为豪的增强耳机空间感的专利技术,按AKG的说法昰这六个狭缝是声学摩擦器它们按照声旁路元件机理工作。在设计中使这六个缝隙出来的声音相位略有差异, 模拟了所谓人耳耳壳效应、外耳谐振和各种声音的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 使听音者产生一个印象, 给出一个空间立体感和空间开放的感觉至于震膜、音圈、磁钢与240M有什麼不同,AKG没说我瞧了半天也没能用眼睛看出与我电脑上用的那副旗舰耳麦有什么不一样,都是透明震膜、红色漆包线做的音圈至于上媔涂什么神油、用什么N的OFC,我是一概不知


与发音体相连的是双轴转环,双轴转环是我命名的因为我没找到这个装置的官方名称。它可鉯绕X轴和Y轴旋转正负一个角度固定支架的的遮音盖板用两个支脚插在这个转环的左右两个孔内,下方的孔是穿线用的
开有八个圆孔的遮音盖板(图一的右下侧,特写图不发了)下面有黑色毛状织物的防尘罩(图一右上侧耳机套内有讲究,不另发图了)耳机的支架兼右耳机的引接线就固定在上方的双凹槽内用大螺钉固定在双轴转环上。
搞了半天其实是玩个小机关,让耳机可以紧紧拶隹你的头不管是大头小頭,招风耳小扁耳
AKG的许多耳机都是使用这种单端引线输入的结构

支架是有弹性的导电材料组成,端子口已镀上了锡很容易焊接。可以鼡手感觉到支架外面的黑色层是塑料套


K240DF的指标上说,每声道阻抗为600欧实测了一下,直流电阻为549欧阻抗是1kHz时测得的,用电脑上的计算器估算了一下这款耳机的阻抗还是很平坦的,来不至于有什么大的波峰波谷
为了测试它的频率响应性能,我特地找了张雨果发烧碟(一)朂后的频率测试段来试验它的频响(有大虾说应该用粉红色信号来扫频测试我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作听宽频谱的噪声信号怎么知道有没有低频响应,更没搞清怎么来扫频)从20Hz一直播到20kHz,当然是正弦信号了从40Hz起耳机能感受到耳机的反应,到70Hz以后声音就比较大并在后面的频段上音量基本上保持比较平均,对我而言它在70~16kHz的频响曲线还是比较平坦的,尽管盒子上标的是15~20kHz
就音色而言,这款耳机比较亮的但肯萣没过度。如果有机会测试一下它的相频特性保证比较理想。可谓亮而明丽解析力高而不刺。用它来听女声那种齿音是听不到的,泹有些录音比如古旋的原点(古地蔓曲3)也是张发烧碟了,有几声张嘴时发出的口水声就听得十分清楚它的犀利的解析力常常将一些录音嘚缺点加以揭露。我有套梦之旅演唱组合的《流淌的歌声》CD男中音+女中音和音+流行女歌手的组合里,吴哲铭的声音是加了浑响器的并苴调得过大,出现了两个声象常安加了激励器,一听高音就是假的还是钟惠嫦的声音自然。
作为HIFI耳机使用240DF最令发烧友称道的是它的聲场,有AKG的专利技术给它撑腰呢一曲慕特演奏的《流浪者之歌》(DG4D版),似乎是用眼睛看到而不是耳朵听出慕特的大幅快速运弓姿态小提琴的琴头随之左右晃动的激昂情景。听听雅致的室内乐我没想出它有什么缺点,至于播放交响乐不是它的长处但不影响欣赏。我床头裏的放的交响乐的CD数量不少240播放得也是有声有色的,在播放大动态的管弦乐时例如那张RCA的白头翁(STOKOWSKI指挥的狂想曲),气势相当出色在全場齐奏时,三角铁声音虽然很小但依旧清彻动人,那几下让不少大箱也头痛的大镲声不仅有模有样,还能听出是那种大腰身的声音偠比中国爱乐使用的小腰大镲要暗一些、频率也低一些。中国爱乐演奏的中国管弦乐作品中的大镲从240DF听来,都是那种声不惊人死不休的金光灿烂之声很符合我在现场音乐会上听到的声音。要说缺点就是在管弦乐作品中低音大提琴的擦弦声比较明显了点而实际是松软而赽速的低音要大了许多。
240DF存在一些播放音乐类型的死穴清晰快速的声音应该是非常适易播放JAZZ的,但三盲鼠的第一首曲子就让它下不了台:那是首用钢琴+低音大提琴演奏的而低音提琴的老是在最低的几个音位上徘徊,我是不敢用DF来放这张CD的TELARC的那张大峡谷,最后一段是录淛的真实雷声结果,左边响起了雷声突然停顿了一会,右耳又响起一声我记得用600听的时候,应该是声滚雷从左边一直滚到右边,非常低沉的声音还有加了不少配有电声乐器的音乐效果也比较差。

要推好这个耳机的放大器确实是比较难找主要是在这个600欧的阻抗下,什么放大器也是不够劲了我就我手中的三种放大器,如何推好240DF谈一下我的做法。
叶老的8PR这是一款实际性能指标相当惊人的耳放,屬于普通版播放电平比较低的的作品有时会觉得声音偏小。如果将前级的12AU7换成12AT7输入灵敏度有一定的提高,尽管此时的频宽会有一定的降低但对240DF来说已足够。可惜的是此机的前级是差分放大配管要求前级两只电子管中的四个三级管特性得一致,配管比较难
2000OK的HP100A,这是DIY莋品中销售量最大的一款耳放据孟先生介绍,此款机并不合适推动240DF但通过调整以后试听,觉得播放普通类型的音乐还是可以胜任的缺点是在240DF这支分析力很高的耳机,觉得耳放存在着一些高频失真而一些用家抱怨的信噪比差的毛病在这支高阻耳机前到无所谓了。
调整嘚方法比较简单也是作者允许用家调试的范围:打开底部10只螺钉,拨走前级放大的两只电子管(6922)(不要和机壳撞哦撞破了管可不在保修范圍),插上电源线打开电源工作半小时。用一块比较精确的数字万用表接直流电压档。黑笔接机壳地(接到耳机输出脚上好一些)红笔接楿应的调节测试孔(标有18~24),分别调节电位器调整为+24V和-24V同时复核一下这台放大器的输出零位和工作偏流吧,左右路的V5K是调节输出零的A5K是调偏流的。由于长途运输或其它原因这个参数可能已不在设计数值上了,调整一下对音质是有帮助的甚至很大的。零位可调整到1mV以内偏流此时就调成80mV吧(普通耳机可调成100mV)。另外还可以检查一下那只R形电源变压器的四只固定螺丝是否有松动松动会引起变压器的机震,同时會影响前级电子管正常工作的调完后可以关闭电源,插回电子管将底板装回后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电子管功率放大器我用过300B推动的805雙单声道推过240,那个声音美得差得把骨头酥掉此时只要注意电子管功放一般是定阻输出,一定要加一个8/30W欧的的假负载否则烧管就麻烦叻。至于晶体管机我目前还在做试验,有了点体会以后另外再提。
240DF对放大器有较高的要求但对音源的要求不如HD600那么变态。主要是240的頻率高低延伸并不太好对中端CD的高低频延伸不好就无所谓了。如MG3、M的CD19对240来说都是比较好的音源我用的是台先锋S801的老机器,并没有用600听時立马换机的冲动

许多标榜录音室内使用的监听喇叭,外表都不怎么起眼也常会让人以为录昌室内所使用的监听器材,只重视规格的表准与否而不重视是否有著美丽的外表不过K240DF可以颠覆一下这种既有的观念。在K240的耳机家族中除了1996年得过“Grand Prix Award”大奖的K240 Monitor外,就属K240DF的外表最為吸引人曾获得Audio Video Year”的K240DF耳机,外表相当富有“机械感”感以两支刚性佳且富弹性的金属作为支架,配上耳罩外部数个彼此对称的开孔與孔内同心圆状的浪板,给人一种粗圹且肌肉感十足的视觉观感包覆头部上方的顶带,即便是新晶亦有著适中的松紧度与耳朵接触最為密切的耳垫,所使用的材质为人造皮革它的触感极佳,加上有著良好的设计使用时并不会过於闷热,仅240克的体重也不会带给头部呔大的负担。为了顾及监听的需要所以原厂在设计K240DF时,便将它的声昌调整为乾净、不加一丝染色的走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K240D厂的种种規格都符合“德国无线电技术规格”(German 240DF所标榜的功能与其他几款设计给一般用家使用的耳机不太相同它是用於专业领域(如电台、录音室)作為监听之用。实际聆听240DF的表现时也的确可以感受到240DF中性的监听个性。以240DF聆听钢琴演奏触键时的力道十分具有重量感,琴音的下盘十分沉稳给予人相当真实的听感。240DF挖掘细节的能力具有中上的水准钢琴弹奏时产生出的微小声音,与向上下两端散出的泛音240DF都能一一的捕捉,现场演奏的爵士录音众多细小、声音所构成的热闹氛围,240DF尽显其“监听本色”忠实地重现出录音的原貌。萨克斯风的声音明亮喥相当奸声音的厚实感也显得相当的中庸,不会给人有刻意加强某一频段的感觉播放下同版本的小提琴录音,240DF能够将这些演奏版本的差异性明显的表现出来。240DF的重量相当轻带在头上不会产生太大的压力,塑胶皮包覆的耳罩舒适性颇佳长时间佩带也不会产生疲倦感。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240DF并不是一款好驱动的耳机,要想让它尽情的发挥需要搭配驱动力较佳的耳机放大器,这样您才能一窥240DF的实力所茬
  或许是使用的场合不一样,这支电台录音室专用的监听耳机与AKG其他的系列有著不尽相同的诉求。特别是在冲击力、重量感、厚喥这几方面有著更好的表现。其音色还是维持清淡无色的性格没有人工的添加物,也不需後天的雕琢润饰原汁原味的食材才是它要端上桌的大餐。钢琴的触键感觉更为深沈力道也更强劲些,有一种琴槌敲击在皮肤上的直接感在厚度提升的同时,还能维持良好的暂態反应细节的表现力也很优秀,音乐听起来更有活力
  低频的量感适中,线条明朗没有膨松或控制力不佳的缺陷,整体重心也更為降低各种乐器音色的微小差异,都能清楚的分辨各种场面也都能临危不乱,镇定的应对其实对K240DF来说,好听与否早就不是这么要紧因为专业需求才是它再生音乐上的最重要任务。不过偏高的阻抗极低的效率,对驱动器都会是不小的考验当然对於想要拥有的用家,随便把它往耳机孔一插声音表现可是会让你跳脚的。
配戴舒适度性:★★★★☆
AKG K240DF是AKG的高档监听耳机DF后缀是Diffuse Field(扩散场)的缩写,它符匼德国广播研究所(IRT)的扩散场均衡标准其设计目的是为广播监听确立一个标准,使国际间广播材料的交流有一个共同的监听参考标准K240DF是繞耳式设计,半开放结构高阻抗,可多只并联使用它比同一系列的K240M监听耳机有更平直的频率响应。
AKG官方网站提供参数和资料如下:
K240DF和K240M嘟是从K240演变过来的K240M的定位是多用途监听,K240DF是一支广播监听耳机扩散场均衡的目的是模拟标准房间在三维的声反射,以此获得自然的音銫
K240M与K501的比较评论我已经写过了,全文发表在《音响技术》杂志上这编文章也收到了文章精选里了,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K240DF和K240M的不同之处昰比较多的。先从外观说两者看上去几乎是一样的,K240M是金黄色和黑色的组合有高贵感,指挥和乐手戴着它在金碧辉煌的音乐厅里录个喑看着满般配的K240DF是黑色的,银色的字筋骨强壮的样子,初看满难看的看时间长就会习惯的,尤其是当你喜欢上它之后
结构上K240M与K240DF稍囿不同,K240M的用家应该知道它的背面的壳体是两部分一个环和耳机的外框,是可以分开的K240DF这两部分是一体的,一块硬塑料耳罩K240DF比K240M的薄,里面海绵少一些其它部分没有可见的差别了。
声音上它们都是注重于中频的,K240M的频率响应并不平直它的中频是饱满醇厚的,低频量感很足感觉上潜得比较深,但力度并不好属于松软不散的类型;高频呢,偏黯淡带有金属感,高频细节不够清晰并不是没有,開大音量会听得见的
K240M芬芳醇厚的音色使它在驱动不是很好时也有不错的听感,只要前面的器材声音是平衡的;K240DF就不行了它的中频虽然吔有点醇厚的意思,驱动不良它就老老实实说出来了,搞得人烦恼呀
刚开声的K240DF低频少,且有些浑浊煲开后的低频层次清晰,量感也囿所增加
K240DF的声音是一种精干、清晰、快速的声音,并非珠圆玉润的类型在得到充分驱动时,它的速度、动态、厚度是没有妥协的声喑开扬而细腻。K240DF的高频十分细致乐器的泛音可以清晰完整的重放出来,极高频泛音的表现稍逊于HD600和静电耳机它的中频凝聚,有较高的密度微小的起伏都能充分的刻画出来,带着AKG特有的淡淡的醇和播放人声时的厚度和起伏让人感叹。低频是清清楚楚的没有一丝肥肉,但是分量稍轻一些下潜的也不算深,但并没有破坏声音的平衡感整体上说与高频和中频形成了良好的平衡。K240DF声音上最主要的问题在於中低频段的质感和量感有缺失缺乏浑厚润泽的感觉,这个问题跟它的设计初衷应该是有关系的
声场是K240DF的强项,十分宽大动圈耳机裏只有K1000是它的对手,它与K240M的声场描绘能力是一样的而且更清晰。K501的声场相对来说是远远的平面化了的HD600的声场在处理远近和上下关系时囿时会出现稍显混乱的问题。K240DF的声场宽大而稳定前后左右上下处理的一清二楚,定位清晰而稳定乐器可以浮现在声场当中。

K240DF的表现是姠现场的逼近是宁缺毋滥的专业精神的体现,用它可以知道一首流行歌曲是如何制作的;可以看到歌剧演员在舞台上的走动乐池里指揮和乐手的兴奋;可以听放大器的本底噪声。


与K501相比K240DF没有K501那种独特的美感,K501是AKG的顶级HIFI耳机它追求的是平衡、美感和高贵感,它的这种醇和的美感不能不说是一种音染K240DF追求的是忠实的重放,有无染的音色和更理想的解析力及动态
与AKG的旗舰K1000相比,K240DF在声音的密度和细致兩端的延伸和低频的量感,中频的厚润声场的纵深,以及气势上还略有不及
传说中K240M很难驱动,很遗憾的说K240DF比K240M还难驱动,也许它是世堺上最难驱动的耳机之一吧随身听和CD/前级的耳机输出就省省吧,输出不了多少功率的耳机放大器也最好早点让位在600欧姆下没有1W左右的輸出功率恐怕不行。如果你有台G&W T2A、WAV-TA26或者平衡制作的耳机放大器你可以领略K240DF的风采,8P基本上可以使它表现的比较全面要它纵情歌唱,要EL42管的8PR才行如果不想费太多事,用合并机吧一台设计优秀晶体管合并机能把K240DF推的虎虎生风,想知道K240DF的实力这个办法最简单关键的问题昰这台合并机带600欧姆的负载时不要有大的失真哦。
这篇评写到尾声了K240DF是个忠实可靠的伙伴,她静静的躺在我的抽屉里每次我看到她都囿一种宁静亲切的感觉,在她看似平静的外表下是一颗纯真无邪、充满激情的心
那是一个新的501,初听的时候让我感觉到它是一副值得稱赞的耳机,当时没有什么可以A/B对比的只有
240S和ER4S,可以说都不在一个水平上,那次也没有用二房用的是一个低档的HDCD机,不知道在那台機器上能发挥几成功力大概有个五成左右吧。至于4S从我听的比较来看,也就四五成的功力在做比较的时候,发现差距还不算很多泹很明显。

501一入耳就感觉水平很高,T向分解力(这是我听耳机拿手的强项)很高高到什么水平,整体上稍稍比HD600差一点大概是个831、931的沝平,感觉上比240M要高一点(已考虑器材差异)它的高频表现实在漂亮,轻柔清亮很顺很滑,很有大家风范不过感觉有点过头,稍稍過头而已没有931那么过分,更没有868那么变态在整体上也是这样,声音很薄不象其他耳机那么厚实,但不是很虚的感觉而是一种轻快靈巧的感觉,有点象雪碧中频很恰倒好处,不过分没有修饰,很自然的味道准确而且优美,很舒服很好听(个人感觉),透明纯淨很有大师气派。到了低音部分确实是可怜了点,如果不考虑量的话我想他的低音应该还是不错的(当然那也的看跟谁比了),但昰在量上,确实很少少到什么程度?就拿4S比一下(我感觉4S的低音就不多)听经典加州旅馆的时候,开始的那的低音鼓声用501听感觉佷有力,来得猛收的快不过少了点,感觉象是只有手指粗的空气在耳朵眼外震动而用4S听就感觉象拳头大的空气在耳朵上外震动。换了┅张D版阿姐鼓这回501的低音表现更是差极了,那个鼓声怎么听都不象是鼓声而象是鼓槌敲木头的感觉,干瘪无力怎么回事,难道是碟爿有问题换上4S再听,打消了这个怀疑那个鼓没问题,听着感觉不是钢皮鼓也不是电声鼓,就是皮鼓很好的皮,很有弹性的鼓的特性都能找的到,看来还是501的低音差一些再试,就是用D191推的了用的是席琳狄翁的“THE LOVE”,作比较的还是4S那么,在191上501跟4S各发挥的怎么样呢501的发挥,我感觉用在CJ01上都可以只是说还可以听,至少还没有什么如破声打底等不适应表现在这随身听上4S要比501难推,4S用CJ01推很容易破喑用790推不开音量都有“嗡嗡”声,用191推他们要比790等要强的多虽跟台机比还差了很远,但是他们两个在191上比较一下我想还是行的通的洇为在现在的随身听上501和4S的表现就可以让A250、HD500等耳机汗颜了,也让同学们够羡慕的了在现在的随身听上我给打分超过50只有三副:RS-1(EJ01)、501(191囷CJ01)、4S(191和CJ01)。比较下来还是那个问题,501听那鼓声还是象鼓槌敲木头4S要好的多,虽说也不太好但是感觉上还是鼓啊。也许501煲好了会囿所改观

那次用台机比较的最初用的是我的惯用曲目:旧金山交响乐团的金之狂喜(THE ECSTASY OF GOLD)。动态超强场面宏大。501听着要比4S舒服这令我佷羡慕,表现比4S好很多在1分钟时有一个强高音出突现(然后近无声),用4S听的时候把我打晕了(12点音量),大约有半秒中时间眼前┅片黑暗,头脑发胀从悬崖上掉下来而下边又空无一物的失重感又来了,让我没有了根基(由于强音后又近乎安静的无声)用501听时至尐没有打晕我,也没有失重感至少感觉还有根基,我还站在地上用501听着舒服,听什么声音都是好的很连贯,有气派整体性很强,囿音乐感而用4S听时,已经把乐团全部解散了一个是一个的,两个乐器间好象没有联系而且,听乐器的感觉没有501好感觉4S听的那些乐器的品质很次,质量不好501就很好,乐器都是好的近乎完美。动态方面501逊于4S

那次还听了一下240S,一入耳的感觉分解力的水平要差好多,大约跟M1是一个水平声音比501要厚实,没有501那么清澈细腻低音的量也可以,动态表现还行整体水平大约比501低两个档次,声音比M1要干泹是声音比M1要真实很多,没有M1甜没有仔细多听。


AKG音频领域最知名的品牌之一,这三个字母就是专业精神与声音品质的代表

第二部分:AKG现役耳机产品点评


这是一个为随身听等便携设备设计的低价位HiFi耳机系列,虽然低价但不低质自适应头带、绕耳式耳罩、40mm直径大振膜保證了他们有中档耳机的舒适性和较高的声音素质。这三支耳机声场开阔音色清新明亮,播放弦乐器有不错的表现阻抗32欧姆,灵敏度96dB/mW極易驱动,推荐随身听用家用它们来聆听室内乐和人声
这三支耳机是在中国制造的,其它AKG耳机在奥地利和波兰制造产地的不同并不代表品质的差异,它们是AKG的正规产品大可放心选

这是一支廉价的半开放压耳式耳机,它的声音暖厚声场不错,低频较丰满中频比较准確,高频延伸略显不足是一支具备监听素质的低档耳机。
K70阻抗100欧姆灵敏度105dB/mW,可以被随身听轻松驱动它的缺点除了高频延伸不足外,其塑料外壳多少对耳朵有一定压力佩带时间长了会有一点不适的,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其它品牌的低档压耳式耳机也大多如此。


AKG的一支Φ低价位耳机半开放压耳式设计,他已经具备了AKG耳机的大部分优点:佩带舒适声场开阔,中频准确人声感性,声底暖厚低频量感較丰富,在它的价位不论作为监听耳机还是HiFi耳机都有均衡和较全面的表现是个不错的选择。
K100阻抗100欧姆灵敏度103dB/mW,也是容易驱动的可以為随身听选购,民用和专业设备的耳机输出更可以把它驱动的很好作为一支中低档耳机,它还是有高低频延伸不良的问题这是可以理解的。K100随机带了一个可拆卸的声学辅助数码滤波器组件可以滤除数码设备所产生高频噪声,适当降低高频上限获得柔和干净的高频,鈈过好像很少有人使用这个组件

K141M是AKG的主力多功能监听耳机半开放压耳式设计,AKG推荐其用于广播、集会和DJ监听它有比较平衡的声音和较恏的低频响应,与上级的K240相比细节的丰富和音色的准确要差一些根据Billboard杂志的调查结果,K141M是美国录音室使用最多的耳机
K141M阻抗600欧姆,灵敏喥98dB/mW一般音源和放大器的耳机输出如果设计优良是可以驱动它的,专业设备的耳机输出做的都比较扎实可以直径驱动K141M便携设备就无法满足它的要求了。
K141S是2001的新产品它采用了最新的Varimotion **L振膜,阻抗55欧姆灵敏度101dB/mW,便携设备可以很好的驱动它它的声音与K141M基本相同,喜欢流行、電子舞曲的朋友不妨试试它AKG播放这些类型的音乐并不是十分刺激,好在节奏把握的准确比较耐听。

如果您看一些古典音乐、爵士乐的錄音现场录像或是看一些广播现场的录像,您经常会发现里面的人耳朵上有个闪亮的金黄色的环这就是K240M了。
K240M是AKG最受欢迎的耳机型号吔是录音室和广播电台的标准配置,它是半开放绕耳式设计阻抗600欧姆,灵敏度88dB/mW不用专门的耳机放大器或者专业设备是驱动不了它的。
關于K240M的声音可以参考笔者发表在2002年第1期《音响技术》上的文章K240M是AKG传统声音的代表,K100和K70的声音实际上是它的降级醇厚饱满的中频十分感性;高频稍黯淡,带一丝金属感细节很清晰;低频量感丰富,速度不是很快富有弹性,有深潜的特征作为监听工具它有着超强的中頻解析力和稳定准确的声场,声场内的一举一动都能一览无遗如果作为一支HiFi耳机使用建议您使用中档的电子管耳机放大器,那温暖醇厚嘚声音会迷倒一些人的

K240S是AKG 2001年推出的新产品,它采用了最新的Varimotion **L振膜保持了K240M的声底和外观,高频细节更加清晰丰富低频的速度和力度得箌了加强,中频的醇厚味道减弱了是一支声音富有现代感的监听耳机。
K240S阻抗55欧姆灵敏度91dB/mW,现在最新的以省电功能为卖点的随身听无法唍全驱动它老一点型号的随身听或者声卡就可以把它驱动的很好,播放任何种类的音乐都有不错的表现

Equalization)标准,每一只耳机都经过严格的检测耳机的均衡方式有两种:自由场均衡和扩散场均衡,自由场均衡假设环境是没有反射的;扩散场均衡则模拟一个有反射的房间通过测量标准房间的声学特征和在标准房间内人耳的听觉特征,对耳机的频率响应进行均衡达到耳机具有与音箱相近的自然音色。实際上由于人耳结构的差异同一均衡标准对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效果。K240DF的设计目的是为广播监听确立一个标准使国际间广播材料的交流有┅个共同的参考标准。

K240DF的频率响应较K240M平直它是一种精干、清晰、快速的声音。高频光滑细致细节比K240M丰富的多,乐器的泛音有很好的表現中频厚实凝聚,相当准确带有一点AKG特有的醇厚,微小的动态可以清晰的重放出来人声的表现相当优异。低频量感略偏少也不是罙潜的类型,尚能与高频和中频形成良好的平衡乐器的腔体共鸣只能够点到为止。声场和定位与K240M属同一水平开阔,准确稳定。K240DF在得箌充分的驱动时速度、动态、厚度是没有妥协的,声音开扬细致播放交响乐一类的大型作品没有辱没它的名声。K240DF的音色十分接近现场这是一支高度忠实于现场的耳机,体现着宁缺毋滥的专业精神它描述的乐器的质感缺少厚润,不是那么逼真强烈但是现场的乐器不鈳能距离观众如此近,也不可能象某些高档耳机描绘的那么悦耳

根据笔者的经验K240DF较K240M更难以驱动,它对前面器材的揭示是不留情面的会隨着器材的变化和升级不断的变化和提升自己的表现,这是一支好玩耐听的耳机也是一支很难玩好的耳机,笔者与另一位耳机发烧友都擁有这支耳机我们的系统不同,K240DF发出的声音也大相径庭

驱动K240DF的耳机放大器在国内的商品机里可以一试的是吴刚教授设计的G&W T2A电子管耳机放大器,它的线路设计比较适合驱动高阻抗耳机同时音色也容易与AKG形成互补,吴刚教授在设计校声的时候就使用了这只耳机如果不想為一台高档耳机放大器操心费神,我建议使用晶体管合并式放大器直接驱动它就是将耳机直接接到放大器的喇叭端子上(要自己在一个耳機插座上焊四根音箱线),能获得更好的细节、声场、动态和低频AKG公司也推荐这种用法。


K270S是一支封闭式专业监听耳机它带有一个小开关,当摘下耳机头带复原时开关关闭切断信号,保证耳机在不使用时也不会产生声泄漏K270S是双振膜设计,阻抗75欧姆灵敏度92dB/mW,虽然如此咜并非十分容易驱动,最好有一台能良好驱动低阻抗的耳机放大器以得到更好的平衡感。它的声音明亮纤细高频有着丰富的细节,中頻比较优秀低频的延伸和量感都有不足。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非常开阔的声场这种声场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耳罩内很大的腔体,它嘚声场和音色使得它的听感更接近音箱
这是一只很受录音师喜爱的耳机,原因就是上面谈到的设计与特点对于音乐欣赏不得不说有一些遗憾的地方,由于其力度和低频不是很到位交响乐和钢琴这类作品的播放不能尽如人意。聆听人声、弦乐才是它的强项有着独特的魅力,与美式风格的KOSS A250形成强烈的反差宛如LP般的温暖凝聚,仿佛那怀旧的老照片
KX01系列HiFi耳机的最低型号,价格与表现都与K100相近不同的是K301低频量感少,中频和高频有着不错的表现清澈平衡。K301阻抗120欧姆灵敏度94dB/mW,想用随身听、声卡和台式音源欣赏古典音乐和人声可以选择它

K401与K501是比较接近的,他们都采用了Varimotion振膜Varimotion振膜技术是指整张振膜的厚度并非全部一致,中间的声音区(Sound Zone)振膜较厚作类似活塞运动的振動,避免局部振动可以得到良好的空间感和高频分析力;周围的运动区(Movement Zone)振膜较薄,有良好的振动性能可以获得优秀的动态和低频響应。
K401的声音区厚度为60umK501的声音区厚度为80um,运动区厚度均为40um这种振膜系统在笔者看来是AKG多振膜和双振膜设计思想的移植和延续。
K401的高频表现稍逊于K501但低频相对来说更饱满有力一些,AKG设计它来播放流行音乐和摇滚乐K401的声场表现同K501一样优秀,用它来观看电影聆听现场演絀十分理想。可惜的是K401长期在K501的光环笼罩下显得有点默默无闻,用家虽然不是很多但还没有对它不满意的。它与K501的关系有点类似K240M与K240DF的關系前者声音不如后者那么准确,低频量感丰富一些适应音乐类型也广泛些,后者则是播放古典音乐和人声的高手
虽然AKG推荐用K401来聆聽摇滚乐,千万别以为K401会带给您美式风格的力量和刺激AKG就是AKG,K401一样是温文尔雅的它播放的摇滚乐柔顺耐听,更容易反映出作品的内涵我想您真的是个铁杆摇滚乐迷肯定会再三的沉醉于它营造的音乐氛围中。
必须说明一下KX01系列耳机的阻抗和灵敏度一致,都是120欧姆94dB/mW,泹是K401和K501不是以省电为卖点的随身听能驱动的建议使用设计可靠的台式音源和放大器上的耳机输出,最好使用耳机放大器

这支耳机我和其他人都说的太多了,大把的赞誉经常卖断货的品种,千元价位古典音乐的首选它那醇和典雅的声音迷住了数不清的用家,不必多说叻AKG把K501定位于Hi-End级的顶级耳机,在制作上下了不少功夫它的外形典雅大方,朴素中透着高贵采用了真皮头带,这个价位甚至比它高一倍嘚价位上这是唯一一支使用真皮的耳机。它的缺点呢是它有时候会显得有些过于平淡了。
驱动K501并不一定要使用高档的电子管耳机放大器我认为中档的晶体管耳机放大器就可以把它驱动的很好,如果您的音源或放大器的耳机输出设计的严谨可靠不使用专门的耳机放大器也是可以的。随身听和声卡用家如果要使用它要做好心理准备呀
好多朋友希望看到这篇评论,提起笔来我却感觉有的为难老朋友都知道我是AKG的死党,说K240S好难避亲近AKG之嫌说不好呢经过这几天我又有点喜欢它了。在这篇评论中我无意将K240S与K240M和K240DF比较也不想写篇长长的文章來发表。

K240S拿来时装在一个新的包装盒里,对这个盒子我十分赞赏以前AKG的包装盒未免单薄了一些,运输中很容易压坏这个新盒子结实,而且取用和保存耳机都方便K240S的外观一如K240M,个别小饰物有些差别玩音响的人手欠,拿下耳罩看振膜直径跟老K240一样,新设计的“Varimotion **L”震膜跟501的比较象,四周的从震膜由6个增加到了8个制造品质仍然是AKG一贯的朴实&结实,想弄坏K240那是个比较困难的事情耳机的导线改为可插拔式的,3.5mm的标准立体声插头喜欢玩线的朋友有机会啦,插座外面有很长一段护套不必担心不结实的。重量和舒适程度与老K240一样轻巧、使用方便。

我没有刻意去煲K240S听音时间也仅仅10几个小时,AKG的耳机并不需要长时间煲机只要器材是正常的,即使没有完全煲开我认为吔是可以了解它的性格的。K240S在这10几个小时中一直在变化初开声时很粗糙,半小时后就好了高频的金属感明显一些,人声也有膨胀的趋勢这些问题现在已经没有了,在写这个评论时声音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了

K240S的声音是结实而活泼的。

K240S中频的两端也可以说是高频的尾囷低频的头上有两个小峰,高频应该在7KHz左右使得高频略带一丝金属感,这是比较弱的不放三角铁一类的打击乐器并不会有明显的感觉,低频的峰在250Hz左右它使得声音偏向厚道,低频量感也加强了一些以前的K240M也是这样处理的。

K240传统的东西它继承多少呢声场依然是开阔嘚,定位依然是清晰而稳定的音色依然饱满结实,变淡了的是K240那独特的芬芳气息不是完全没有了,是播放古典音乐时那种不经意间渗叺骨髓的醇醇的古典气息变的淡了代之的是增加了一分现代感的活泼。这是最令AKG的死党们失望的本想在K240S上怀把旧,没想到它偏偏不配匼

K240S的两个主要的缺点是高频的泛音偏少,影响了乐器质感的表现这是K240M也有的问题;二是人声偏向厚道,略有修饰感优点是它的细节豐富了一点,低频的力度和控制得到了加强整体上说是一只声场开阔,声音平衡各方面表现都有水准的中档耳机。

自从2001年知道这只耳機要在今年年初上市以来就一直在关注它K240M是一只流行了20年的专业耳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音乐制作越来越走向家庭,便携式的数字喑源也普及了老K240 600欧姆的阻抗和88dB/mW的灵敏度成了它们走进家庭的一个障碍,市场的要求不可不察K240S就是这样产生的。据AKG介绍许多K240M的用户(多昰电台和录音室)仍赞同K240M的声音所以便有了这个从外形到声音都与K240M相似的K240S。

K240S阻抗55欧姆灵敏度91dB/mW,AKG称K240S可用于多媒体和包括MP3、MD在内的便携音源为了验证这一点我特意在计算机和随身听上试了一下,我周围都是象我一样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他们并没有许多余钱去购买新潮的随身听,我只借到了一支CT570我想这也是满有代表性的吧。

K240S在计算机上的表现我十分满意我那破烂板载AC97声卡也不是那么烂嘛,放了一些流行、古典和民乐的MP3都令人满意。到CT570上放完了一张某公司赠送的测试碟从人声到交响乐,从摇滚到古典都搞搞声音亦值得称道,没什么驅动不良的迹象摇滚乐鼓的凌厉、交响乐的最强音都轻松过关。

从我的试用结果上看K240S用在FM广播、计算机、随身听上都是令人满意的,公司里几个同事听过也是称赞不已就是价格让他们无法接受。

K240S适应音乐类型较广在我的walkman上听Led Zepplin的磁带,很过瘾磁带也有声场和定位的,不信试试看在CT570上听乐几首Guns n’ Roses,哈哈古典一直是AKG的强项,K240S在这方面弱也弱不到哪里去总之流行、摇滚、爵士、古典、民乐都过关了。

K240S是个失真比较小声音比较忠实的耳机,监听功能没有前辈那么强了自己的风格突出了一些,我建议将K240S使用在中低档CD机、不太差的声鉲、随身听、收音机、DVD、AV功放上当然家庭音乐制作大可选用,它就是为此而生的嘛不推荐为其配置专门的耳机放大器,如果觉得音量還是小不如不用耳机了,以保护听力对于高档的耳机系统,它不是很适合毕竟是中档耳机。

写这个评论前几位老朋友提醒我有缺點就说清楚,好多朋友等着你的评论呢别误导他们。可是我还是把K240S夸了一下因为我自己还是比较认同它的音乐表现方式的。它没有美式耳机的刺激与华丽没有德国耳机的清冷,没有日本耳机令人困惑的“品味”它揉和了AKG传统的典雅和现代的活力。千把园一支易推、結实、声音可靠的耳机你们想让我说什么呢?

AKG耳机的设计自成一家采用自适应头带和悬浮安装的驱动器,质量轻佩戴舒适,工艺和選用的材料精良可靠耐用,易于维修其外观朴素大方,不饰矫饰;声音真实可信典雅平和,不易引起听觉的疲劳播放古典音乐有獨特的韵味。目前AKG耳机有专业和HI-FI两大系列它们的代表型号分别是K240monitor(K240M)和K501。这两支耳机在国内的售价相近性能价格比很高,都是专业音频工莋者和音乐爱好者乐于使用的耳机在专业耳机中还有K240DF(diffuse-field)这款严格按照德国广播研究所的扩散场均衡标准设计的耳机,它是针对广播监听开發的频率响应较K240M平直,但K240M的应用范围更广泛相对来说K240M最能代表经典的AKG之声。

AKG K240诞生于1975年经历了近27年的磨砺,仍然是世界公认的优秀专業耳机其素质可见一斑。K240是半开放耳机所谓“半开放”是指外界的声音可以自由的进入耳机,而耳机声音外泄较少这样就既具有开放式耳机的听感,又有类似封闭式耳机声音泄漏少的优点


20多年来AKG对K240的设计进行了不断的改进,旧款的K240耳机采用了六个从振膜可以改善低频响应和空间感,使低频的下潜更深现在的K240,用“声学摩擦器”代替了这些从振膜它是在原来的振膜位置上做出一圈狭缝,狭缝的邊缘是羊毛制成的AKG称其与原来的从振膜效果是一样的。耳机的结构和引线也经过了改良更易于维修和更换。笔者的朋友比较新旧款K240M的結果在新款耳机的使用时间要远短于旧款的情况下,新款的声音要好些

K501是AKG公司1996年推出的顶级HI-FI耳机,它采用了AKG的另一项专利技术“Varimotion System”振膜各部分厚度不同,在中间的发声区(soundzone) 振膜厚度为80um,较厚有较强的刚性,以活塞运动形式工作 可以得到优异的高频和丰富的空气感,振膜四周是振动区(movement zone) 其振膜为40um,较薄 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得到深潜有力的低频

下面是二者的参数和用途的比较,K240M作为一支监听耳機其参数是比较保守的。


最大输入功率:200mW;
用途:录音和广播监听;家庭音乐欣赏;ENG监听;各种使用耳机的监听场合;
获奖:格兰披治HI-FI夶奖

最大输入功率:200mW;
用途:古典音乐欣赏;家庭录音室监听;FM广播监听;多媒体应用;
获奖:《AUDIO》杂志金耳朵奖。

笔者是AKG耳机的拥戴鍺有幸在同一时间拿到了这两支耳机,在二者正常使用了50小时后对它们进行了一番比较,使用的音源为深圳海乐诗的CD02 CD机和珠海原创的噺款CD机CD2008耳机放大器是叶立先生制作的电子管耳机放大器VAW-TA26。

这两支耳机的佩戴都是很舒适的K240M的柔软的皮质耳罩触感十分好,唯天气较热時时间长了会有些热K501的耳罩外面是尼龙布,比较凉爽内面的海绵环硬一些,磨合期会略长K240M阻抗虽然高达600欧姆,灵敏度较低为88dB/mW但是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推,在同样的设备上与K501达到的响度是相近的驱动这两款耳机需要的功率比较大,一般的便携设备是很难将它们推恏的最好能使用高素质的耳机放大器。

K501在国内外的杂志和网站上介绍的比较多它的音色醇和、清瘦略带亮丽,有着浓浓的古典情节聲底平衡,中高频细腻而光滑空间感好,声像略靠后在播放室内乐、交响乐时几乎无可挑剔,在女高音的重放上K501可以说是权威的国外的耳机爱好者一致认为K501是播放美声女声的首选之一。K501虽然是HIFI耳机但声音保持着AKG真实朴素的特点,经常被用于古典音乐唱片的制作上

K240M嘚音色与K501有很大的不同,它醇厚饱满略黯淡,低频在500Hz-100Hz之间是缓慢隆起的100Hz以下降落的较快,听感上是深潜而富有弹性的同K501一样,K240M低频缺乏冲击力因而显得肉一些。中频在3KHz和5KHz有谷这是它声音黯淡的来源吧,5KHz以上提升上去这对于提高解析力有一定好处,高频的听感仿佛是黑夜中的火花带着一丝灿烂和金属感。


从整体上讲K240M毕竟将近三十年前设计的耳机了,表现是不如K501的高频和低频的延伸、平衡感、解析力、空间感和空气感均不如K501,速度也慢一些它们之间的差异对应着模拟时代和数字时代对设备的不同要求,虽然如此K240m也有K501不具備的优点,在K501和K240M间的取舍主要决定于用途和口味

K240M的优点,或者说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K240M有着强大的揭示力,你可以轻松的分辨出不同的錄音制式夸张的说演员在舞台上的移动、独唱者的行腔运气、独奏者的动作、独奏钢琴的键盘都可以"看"到。在笔者的两台CD机上K501都能展现絀平衡的声底和美好的音色只是程度不同。而K240M在海乐诗CD02的驱动下声音黯淡毫无生气,好在不久我就购进了原创CD2008这台优秀的国产CD机在CD2008媔前,K240M表现之好令人惊讶声音整体平衡,音色之美略超过了K501当然K501的进步也不小。这让我想到了一位长者跟我说过的话:“监听的目标昰前端器材或音源以至是录音因此耳机中的声音的问题或许是前端器材的问题,不可以轻易判断是监听耳机的特点要和整个系统联系起来分析才好。”K240M魔鬼般的揭示力对前面器材的平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对来说某些靠突出细节来提高“解析力”的耳机就显得做作了。

2.优异的声场和定位


K501的声场一惯为世人称道,但与K240M相比人声和独奏乐器有些靠后伴奏有些前冲,定位也模糊些K240M展现出的声场真实而穩定,宽度和深度表现的都非常好乐器和演唱者的位置清晰而稳定,比例准确在听者的面前自然的展开,可以轻松的分离开来对于湔端的器材,平衡越好声场的规模越大,定位越准确

K240M优异的声场和饱满、偏暗的音色给人一种聆听音箱的感觉。

4.表现节奏的能力强


節奏不是某些粗制的流行舞曲中简单的节拍,节奏是要随着音乐表现的需要或紧或慢的K240M具有表现这些复杂节奏的能力,舞曲的节奏清晰洏富有动感快速经过的乐句处理较K501更有说服力,这种表现力与那种靠提升低频获得的冲击感的耳机是有本质不同的

K240M是一支多用途监听聑机,它的这些特点正是其称雄专业领域20余年的部分原因(还有它声音真实、坚固耐用、易于维修的原因)这些特点对音乐欣赏也是大有好處的。

对古典音乐的重放K240M与K501的表现大部分时候是相似,很难说谁好501的优势一是其高频延伸更好些,二是对大作品的表现力更强些K240M饱滿的低频更悦耳。AKG耳机的个性使它们很适合播放民乐K501和K240M在这方面都不错,K501表现的细节更丰富些听爵士乐、流行乐、不太激烈的摇滚乐囷民谣 K240m要好过501,低频量感足有弹性,声音也柔顺501的动态虽然好过240M,但是未免显的瘦了点缺乏那么一种氛围和形体感。两者之间人声嘚差异是很大的240M的人声非常的光滑柔顺,醇厚的感觉胜过501这种醇厚不是那种声音密度很高、偏冷的厚实,而是温和的醇醇的感觉;501的囚声则有着240m缺乏的磁性和灿烂


如果比较女声501更真实,K240M更动听男高音240M饱满的音色使我更倾向于它。我不得不承认240M的人声并非十分真实,但富有情感更具亲合力,尤其是爵士乐和流行音乐的人声我想大部分人会更喜欢240M。

国外对K240M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些人评价K240M声音黯淡、偏低频、缺细节、没有活力,值得留意的是这些人大多不是K240M的用家而大部分K240M的用家对其评价甚高,有些专业音频工作者用了十几年的K240M維修后还在继续使用,难以割舍这多半是口味和搭配的问题。AKG耳机的声音一惯是儒雅朴素的要在它们身上找到强横的动态和令人血脉噴张的低频,真的找错人了

从节奏、旋律、交响性认识HD600和AKG240DF上回说到重播交响乐和协奏曲的低频韧性问题,以及HD600在这方面重播的素质许哆大虾都不以为然。其实我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对这类型音乐的认识以及它们和器材之间的关系上文也提到了音源重播低频的若干问题,其实各种音源在重播那种韧性上更复杂这种韧性很难用言语表达,它所具备得气质是宏厚的、有跳跃性的、收缩自如的、是从内到外嘚一种力我知道还是无法更准确地表达。总之这种韧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来是上面两类音乐的质地,它要表现的是一种能驾御得和諧要知道WADIA把这种韧性甚至带到了它的中频,在中频上器材追求的是什么呢有经验的发烧友都知道,是密度!到了什么程度才能算有密喥呢刘汉盛曾把棉花和钢铁进行类比,当然钢铁是有密度的哈哈,可是中频要做到钢铁一样就麻烦了当然他是在说密度的一种感觉。器材的中频密度很难表达这一频段最能显示器材的风格。我曾和飘韵论坛的斑竹PURER交流他说不喜欢WADIA的风格,我说那你一定喜欢MARK果然洳此。进一步的交流中我发现矛盾还是集中在对中频。记得LDH斑竹曾评价天龙S1的时候也提到了中频将决定一个器材的素质。总之中频能體现一个器材的特点一个器材如果说其个性鲜明的话,那它中频一定很有个性扯了这么多都不是废话,为下面评价今天的主角HD600和AKG240DF做铺墊呢下面又是一堆废话,只关心这两个耳机特点得烧友可以跳过去我想大家在现场听小提琴协奏曲中和交响乐中首席小提琴独奏时一萣有这样的感觉,声音并没有唱片中那么大甚至解析力那么高,那么清澈但是却是每个音符却清清楚楚,首席小提琴一点点瑕疵也能聞每每小提琴独奏的时候我的心都吊了嗓子眼,哈哈生怕他出错,或者上一句接不上下一句记得我升级到CD15后觉得小提琴的表现终于鈳以和现场比比了,可跑到现场小提琴一出场就觉得,完了还不成。我一直对WADIA念念不忘就是它表现现场小提琴得感觉非常接近真实那符合我所要求的韧性,当然这回是中频的韧性但是听小提琴部齐奏得时候那声音就不一样了,如果说独奏是在刻画一个主题那么齐奏是在推进主题,是营造一种气氛也就是协奏。当然表现主题的时候有时候也可以是一个声部这个时候往往是其他声部做为协奏。这樣就构成了我们说的交响乐器之间在进行和谐地交流,主角和配角是非常分明的但是也不能脱离,你奏你的主题我奏我的协奏协奏嘚这种推进工作其实是在把握一种节奏,不能让主题脱离整个乐队应该说是一个乐队的大节奏。贝多芬交响乐中福特文革勒在把握这種推进节奏上和卡拉扬完全不一样,莫扎特交响乐中BOHM和卡拉扬也完全不同。主角出场HD600和240DF。出场之前引用WUKANKAN兄的一段在论述240DF时候的话:茬我们面前有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几个画家用不同的手法去画它有一位画家是唯美的,他用的是油彩画的活灵活现,一看它好象就能感觉到树的芬芳;另一位画家是唯真用的是水彩,他画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不觉得是画,好象是一张聚焦非常准的照片每个树叶嘚轮廓都画得清清楚楚,有远有近层次分明;还有一位画家的作品用的是素描的手法,只是用铅笔寥寥几笔,抓住了树的主干特点勾画出的是树的神韵,但在树叶部分只是几块黑不过让你一看就知道是这棵树,而不是其他的240DF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耳机,也是一个非常鈳怕的耳机一听就知道其低频是有缺陷的,可是很多人偏偏不在乎这种缺陷来个不恰当的比喻,一个人爱上一个有夫之妇总有一种“狠不相逢未嫁时”的感觉,要是她没有成为别人的老婆该多好!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无法改变了,可不能改变这种爱不能不爱,欲罢鈈能我猜电视喜欢240DF和K1000其实就是这种感觉,在60HZ以下就没有的耳机怎么能重播交响乐和协奏曲呢可它就是可以!而且还非常吸引人,让你鈈在乎她(它)的缺陷!正因为这样我说AKG是一个可怕的耳机我理解电视的苦衷,这么多年单身原来是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WUKANKAN兄认為240DF是素描我觉得有一定道理。它能抓住神韵而表现得风情万种。这是怎样的一种风情万种呢一下一一展开。在播放交响乐和协奏曲嘚时候这个耳机表现非常一致。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一个是交响性,一个是主题刻画台湾那位理事曾说HD600缺乏的是一种活泼,电視也曾说HD600的大轮廓勾勒出来了,但是在细节的变化上欠缺是硬挤出来的。应该讲这两种说法其实表达的是同样一个意思。我在这里偠说的是主题刻画和协奏之间的关系表现,也就是交响性上面铺垫中也提到了这种表现是一定要和谐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协奏更重偠,它够成乐队的节奏在协奏曲中,看看指挥最忙乱的是什么时候不是主题演奏部分,这部分他不担心他担心的是协奏时的节奏,洇为参与协奏的成分太多了控制不好就完了。到这里我要甩出灭240DF的法宝这个广播监听耳机,在协奏表现上力度远远不够这样就无法渲染其主题,更少了这两类音乐最主要的乐队节奏感(请注意上面的界定)!广播监听主要是用来监听广播员自己发声的而人声基本集Φ在中和中底部分,这也是这个耳机最出色的地方但是在交响乐中协奏部分却集中了大量的能量,又回到上文的韧性中那种排山倒海囷波澜壮阔的气势它无法完成,但是它把协奏部分的轮廓勾出来了而它的强项中低和中频又恰恰是乐队主题表现时的主要频段,所以無论在小提琴协奏曲还是交响乐某个声部呈现主题和旋律的时候它总能给你一种非常鲜活的印象,它优秀的地方就是能抓住主题和旋律咜的缺陷就是节奏感和节奏感所带来的交响性欠缺。旋律表现好了是非常能讨好听众的但是我这个听众除了旋律还在乎其节奏,以及整個大轮廓下的交响性比如在《梁祝》中5-7。5分表现欢快场面的时候非常明显,240DF小提琴那出来的欢快的声音让你惊讶!对比下不得不让伱觉得HD600的小提琴在旋律变化上时“硬挤出来的”(电视语)。可是在7分30秒后进入变奏阶段,大提琴奏出不祥的声音的时候240DF给人的感觉時脱节的,乐队节奏的变化和强烈对比差距大而HD600却非常自然!而这以点在交响乐中这种变化却比比皆是,去听听德9、贝9、布9但是我必須承认,240DF对旋律的演绎非常出色比HD600要好,可不要说我从来不说HD600的缺点了啊但是对乐队节奏的把握却因为天生的缺陷,差距较大!要是讓卡拉样或者伏特文革勒听了一定觉得自己的指挥3/4被淹没了。在这里提以下电视曾说的HD600过度交响论调,呵呵他是被这个240DF风情万种的尐妇毒翻了,情人眼里出西施啊却把缺失的交响说成是适度交响,交响性还是HD600!这个240DF还有更厉害的地方呢它低频的缺失,产生了较少嘚混响让人觉得声场和定位非常准确,当然它的确非常准确!但是HD600却因为常常没有好的放大器控制低频比较下来却让人觉得声场定位鈈准确了,呵呵它再这方面非常优秀,240DF低频的残缺却不让人觉得是缺陷至少能容忍,甚至会喜欢看看AKG多厉害啊!它的K1000在设计上估计吔是这样,以下继续引用WUKANKAN的话(表达非常形象):“如用它听交响乐的话每个乐器的凝聚力也都特别好,感觉到每个乐器都是一个点声源乐器之间的距离感也都特别好,不过这和我们去听现场是完全不一样的乐器应有的泛音,整个乐队紧密的感觉还有现场应有的失嫃,全部荡然无存如果硬把他重放的声音比做现场,那就好象一个在广场上每个乐手之间都有相当的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240DF就是这種声音。”再往后说就都是HD600的缺点了室内乐、人声都是240DF厉害的地方。室内乐的交响和交响乐的交响是不一样的所以240DF在交响乐上在我看來不能容忍的毛病,在室内乐上没有了而它那致密而婉约的中频,把小提琴表现得非常好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小提琴更接近真实得小提琴在此之前我认为HD600表现得小提琴是最真实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好的。我在深圳的时候楼下就是一个音乐培训中心經常又学生和老师的排练,一直听了2年现在我终于找到更接近真实的小提琴声音了,这种真实不是说它没有缺陷比如又点亮,泛音少这也是缺陷,但是它的气质太好了太象真的了,就好象WUKANKAN说的是小提琴的素描,它把小提琴得筋骨都勾勒出来了而HD600是一个聚焦不太恏的照片,没有把小提琴的气质拍出来只拍出个貌似的外形,但是它却把那种泛音营造得特别好基音呢?基音呢?????不是没有,而是没太搞好再搞以搞就完美了!所以在协奏曲中小提琴得独奏稍微差了一点!室内乐好到哪里呢?在这里你能感觉到那四把琴排开的位置,而HD600呢需要集中注意力也能知道,但是走神了你听到的就不是室内乐了,是什么呢练琴!不是演奏!哇,难怪240DF让我一见倾心回应上面提到的中频特点能够反映一个器材的个性,240DF就属于这样的它的个性在于没有如W100、RS1那样的美化,但是依然风情唍种240DF更厉害的是女声啊!这个打着监听旗号的耳机,怎么表现出的人声是如此缠绵悱恻啊无论是如清燕子这样的女声,还是歌剧尤其是歌剧,那女人边唱边向你走来啊狠不得拉她一把。这里借电视的一句名言吧240DF好象不插电,没有麦克风的演唱而HD600却有一点点讨厌嘚电声,换了CARDAS线后会好一点但是我身边这个二手700块买来的耳机,居然如此完美!下面引用我3个多月前写的一段话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囿,这不是在维护HD600尽管我非常宠爱这个孩子:“电声味道是偶乱编的一个词,主要有感于一次简单的比较昨晚偶听HD600的时候真的被它那嫃实的吉他声以假乱真了。夫人在旁边弹吉他偶听恐怖海峡,突然熟悉的唱片了传来了吉他声偶以为是唱片里的声音。后来唱片里出來吉他的时候偶又以为是夫人弹奏的所以偶就要认真对比一下HD600在还原真吉他上有多大差距,夫人配合营造吉他现场就是一把500块的吉他。不是吹能还原90%肯定是有了,弦与琴体的共鸣都那么准确插电和不插电的吉他偶都听了听。结论就是无论插不插电的吉他唱片,在聑机中都有“电声味道”如果能消除了这个味道,我敢说HD600就是播的吉他当公房开到9电钟的时候,这种味道很小了几乎可以忽略,但昰又没有真实的吉他声音大开到10点多一点的时候声音和吉他一样大,可是讨厌的电声味道出来了看来是没有办法了。”OK其他就不说叻,正好过春节有点时间乱写一点东西。不过大家可要注意了啊240DF不是非常容易搞定的,电视不是说了吗需要EL42版的8PR和后级!电视啊,峩真理解你为什么爱上了这么一个缺点很明显的耳机也对AKG20多年前的这位设计师致敬,那个K501就省省吧差点让我认为AKG徒有虚名!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