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年基金会存钱非法集资

您好, []|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慈善狂人真相:神人张田的金字塔式集资
“敬老都”宏图真正招来麻烦的,是张田关于“敬老都”的计划。张田设想,她要在中国建立一个“世界最高端的敬老、养老模范区”。这个高端社区终将成为“服务全人类的顶尖级敬老模板,全人类未来学习的榜样”。入住“敬老都”者,则都是“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除了世界各国的元首、卓越的、社会名流,还包括给张田捐赠的“爱心大使”们。“‘爱心大使’们把钱捐给我了,我要给他们老年生活一个交待。”张田说。这个将要依靠海外捐赠建立的“敬老都”,张田对其定位仍是一个商业项目。她在宣传册里提到:投资的企业和政府将获得一定的利润回报;品牌影响力将带来旅游产业发展;品牌本身的价值还可继续开发。但对于“敬老都”究竟如何收费、运营、盈利,律师曾试图与张田深谈,却发现张田没有具体想法。即便如此,“爱心大使”们丝毫不掩饰对“敬老都”的向往。“那就是一种共产主义的生活了。”田先生说,张田许诺,“爱心大使”们将免费入住,在里面各取所需,安享晚年,所以现在“钱全部捐掉都没有关系”。“跟着张田做慈善,又能做好事,还能养老,何乐而不为呢?”一位专程从天津来声援张田的“爱心大使”表示。张田预计,“敬老都”投资至少要上万亿元人民币。一期投资即需5000亿元。问题是,钱从何而来?张田有一套自己的想法。2004年开始,捐赠额度在2100元到5万元的“爱心大使”,都会获赠一幅字画。这些字画据说都由张田创意,由“书法奇人”孟书清以双手正反同时书写而成。而张田旗下的深圳市奇绝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同时也是孟书清“奇绝艺术作品”的销售方。张田准备在2005年开一场“国际慈善拍卖大会”,邀请世界各国元首和世界五百强企业家参加。上述回赠给“爱心大使”的字画,据她评价是艺术价值极高、深受外国友人喜爱的,都将以2880万元价格起拍,拍卖所得的95%将用于建设“敬老都”,5%则返馈给“爱心大使”们。为吸引更多“爱心大使”入会,张田另有激励——若能再发展11名有爱心人士,就有资格在需要钱时申请最高17%的劳务费。短短半年,张田就收到1000多“爱心大使”1277万元的“奉献金”。不过,拍卖大会还没来得及召开,便引起了公安部门关注。2005年3月,因涉嫌集资诈骗,张田被深圳警方拘留。此案历经两审,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最终认定张田利用“神奇字画”进行变相传销,构成非法经营罪。判决于2008年8月生效,张田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对于这一判决,张田始终未停止申诉。她坚称自己所为都是为了中国的老龄、慈善事业。在2006年被取保候审后,张田从深圳转战北京。“慈善大会”幻景既然无法通过“神奇字画”筹措“敬老都”资金,张田准备换一个名头,在北京召开“世界和谐慈善大会”。 张田表示,她将邀请192国首脑和世界五百强总裁参会。不仅要就世界和平坐而论道,更要向大腕们募集修建“敬老都”的3000亿美元资金。对这想象中通过会议筹措的3000亿美元,张田认为她还可依据中国现行的公募基金会管理费提取比例,拿到10%的行政管理费用。不过张田表示,她只要5%。而且这5%将平分给她的“爱心大使”们,每人可以获得103万元。张田否认这103万元是许诺的投资回报。她自称在基金会的会员大会上向“爱心大使”们反复要求,等103万元到手,“大使”们须拿出25万元,建一所以各人名字命名的希望小学,同时用剩下的78万元接济身边有困难的人。 检方列出的第一位受害人,70岁的王女士坦言,自己确实不是为了做慈善,而是为了投资才加入到基金会。2006年,她向基金会投入16.8万元。“家里有这么点闲钱,存那儿贬值,其他投资又不懂,朋友介绍投给张田有回报,心里觉得信得过。”投资10万元,承诺返利103万元,并免费入住“敬老都”——从2006年开始,这样的许诺通过“爱心大使”们不断发展下线,在北京、辽宁、新疆、内蒙古、河北、天津等地的中老年人群体中广为传播。“上线”向老人们宣传,投资10万元加入张田的基金会,可获利103万元。至于这笔钱如何而来,不同地区的“上线”有不同版本。有的说是来自于张田在美国的公司盈利,有的说是向海外支持张田的名人、企业筹募。至于103万元的用途,有的宣传乃是投资回报,有的则称做好事后可以留有部分自由支配。至此,张田前后发展了2000多名“爱心大使”,过账资金最多达到两亿元。而为筹办大会,张田活跃在各类社交场所,与各国名流攀上关系。庭审期间,71岁的“爱心大使”辛先生向财新记者展示了张田与潘基文、希拉里及一些美国议员、联合国官员的合影。“张田和他们都认识,肯定可以请到这些人来北京开会。”辛先生退休前是民盟天津市委的公务员,他认为凭着张田和这些名流的交情,募集到3000亿美元毫无问题,“更何况有很多华人愿意叶落归根回国养老,愿意为‘敬老都’做捐赠”。张田确实陆续向潘基文、希拉里等人发出了参会邀请函。基金会甚至还收到了加蓬共和国大使表示愿意参会的回函。不过,张田十分直接地回复称,其递交的材料不符合规定,“本次盛会专为首脑和第一夫人举办”。被张田及亲信频频搬出、证明其有能力邀请到奥巴马的,还有曾为美国总统助选的亚洲协会主席蒋一成。辛先生很肯定地说,蒋一成已表示会出面,为张田邀请美国的名流。但蒋一成告诉财新记者,张田并没有跟他提过“世界和谐慈善大会”一事。他和张田的交往限于各类社会活动,没有参与过张田的具体项目。外交部也证明,从未邀请过各国首脑和五百强总裁来华参加这样的民间会议。日,世界和平慈善基金总会还是在北京温特莱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大会和“敬老都”筹备情况,宣布大会计划于当年8月8日在北京与奥运会同日召开。等主流媒体均在会后发布通稿,宣告“‘世界和谐慈善大会’将在北京召开”。 神话难破除了一系列的照片、奖状和报道外,张田仍不乏证据,让其余众多的“爱心大使”们相信,所谓“敬老都”绝非空中楼阁。2008年4月,张田名下的“敬老都”(北京)治沙绿化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达成协议,合作成立“敬老慈善基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直接接受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领导,理事长即是民政部原副部长李宝库。这个基金会的一大职能,便是要投资设立或合作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企业和民办非企业机构。按协议,张田需要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投入200万元资金,其中100万元为种子基金,100万元是“世界和谐慈善大会”前期筹备费用。而这个专项基金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募集资金建设“爱心护理工程性质的综合性‘敬老都’”。谈及与张田的合作,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傅双喜回忆,源于民政部一位老领导的亲属搭线。“既然她抱着善心来了,又有这么多的荣誉,我们就积极配合。”事实上,早在2004年,傅双喜就在一个公益活动上认识张田了。张田给他留下的印象是“有钱、大气”的慈善家,但说话“口气非常大”。因此对于此番合作,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坚持要一事一议。例如针对张田提出的举行“世界和谐慈善大会”的想法,就被基金会方面认为不切实际而坚持不批。对于建设“敬老都”一事,傅双喜说,“张田口气很大,要把全世界的人都请来,我就跟她说,你先别说全世界,我们先把中国的老人给安顿好。她还想着全国要建四五个,我也说,别着急,一个一个来。”至2008年中,张田前后去到多个城市选址,“敬老都”项目的筹建似乎如火如荼。但作为资金的重要来源——“世界和谐慈善大会”却迟迟未能召开。其实,该会议张田最早宣称定在日召开,后推迟到2007年,依然未能准备好,又推到日、9月9日。 2008年8月,张田缓刑判决生效,她本人被限制出境。她称由于无法邀约名流,大会开不成了。3000亿美元的募款目标自然也未能达成。大会无果,103万元的返利许诺无法兑现,不少“爱心大使”开始纷纷找到张田退钱。其实,早在2006年,一位谢姓“爱心大使”即因返利问题向公安机关报案。随后其投入的10万元被张田退回,该“爱心大使”也就向警方申请“取消个人报案”。但此时,张田及其基金会已经进入警方视野。警方着手调取张田账户的汇款人信息,逐一询问,寻找张田非法集资的证据。张田则称,基金会从一开始就强调自愿,可进可出。不愿奉献也好,家里亟需用钱也好,她都如数退还本金。从2008年前后,陆续有500名“爱心大使”要求退出,退款金额约3000多万元。前文所述的王女士也陆续退了4万元。但仍有相当一批“爱心大使”的尾款并未退完,警方于2008年下半年冻结了张田的账号。在检方提供的78名被害者中,有49人要求退款而不得。张田自辩,专门搞了一个纪检小组,组织会员们学习“八荣八耻”,整顿会内纪律,她称此举是防止“投资”一说继续以讹传讹。张田的个人账号在2008年被警方冻结后,她同时也暂停发展新的“爱心大使”。但此时,张田仍在推进“敬老都”的选址工作,最终与深圳市的公明楼村达成了初步意向。2009年6月,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出面,与公明楼村签订了“深圳中国绿色养生城”合作协议书,但未进一步报批。张田终被刑拘。7月18日是此案第二次开庭,辩方仍未出示完所有证据材料,将择日再审。但张田上述行为的事实大致清晰。张田种种荒诞不经的“慈善”行为在中国并不缺乏催生的土壤。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认为,这与国民素质、信仰、养老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均有关系。在杨团看来,这一系列荒诞不经的构想,经过社会名流、政府机构的反复背书,亦属中国特色,由此则更将事态复杂化。上述判断并不缺乏现实解读。直到案件进入庭审阶段,身为“受害者”的王女士还说,“她生活简朴,拿着我们的钱也没有挥霍,都做了好事。也不是故意拖着不还钱。”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jbyao]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现在所在位置:&>&&>&
发布时间: 15:17:40&&来源:网络综合
慈善老人张田涉嫌诈骗 慈善基金会张田被抓世界和平慈善基金会
慈善老人张田诈骗 &慈善老太张田被抓
慈善老人张田诈骗 &慈善老太张田被抓
【 】慈善老人张田是谁?可能大家从她风光的时候就没有了解过,直到她被判刑,才知道有这么个老人,那么到底张田是犯了什么事情?要被判刑?其主办的世界和平慈善基金会又是个什么东西呢?
张田女士1955年出生于中国圣人孟子故里山东邹城的一个慈善世家,199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法律专业,1997年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已经初次创业成功成为京城富豪的张田女士在环球游览了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后,又回到了中国。1994年她来到深圳重新创业,选择了扶贫慈善事业作为人生的最大目标。先后在深圳创办了年玉田贸易有限公司和奇绝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在香港创办了国际中老年保健集团公司;2006年在北京注册了敬老都(北京)治沙绿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机构。
慈善老人剧情急转直下
但是在2012年的判决中,法院认定张田集资诈骗的受害人为78人,非法集资额为800余万元。不过,在张田服刑期间,侦查机关又掌握了她新的犯罪证据。
市检三分院指控,张田于2004年12月至2008年8月间,用个人或&世界和平慈善基金总会&的名义,谎称召开&世界和谐博爱慈善大会&,由世界各国政府元首、世界500强企业捐助巨款、建设多座&敬老都&等,采用高额回报、免费入住&敬老都&为诱饵,以捐助爱心款,发展爱心大使等为名,向被害人吴某等136人处非法集资人民币2300余万元。
【责任编辑:fw014 】
今日看点词条
热门点击排行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6724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关注枫网微信
手机扫一扫私募基金成非法集资重灾区
商报记者 方薇  自2015年下半年刮起的监管风暴,正愈演愈烈。昨日,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一季度涉非法集资备案登记私募基金规模5.7亿,投资者1700多人。私募基金的个人投资者占比大,缺乏长期投资者。有些私募从业人员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最突出的问题是非法集资的风险。  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第五批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名单,至此,被公示失联(异常)的私募机构已增至38家,而与此同时,中国基金业协会连续发布四项私募基金管理办法。随着“五一”大限的到来,近几年来“野蛮生长”而大规模滋生的“空壳”私募将被撤销资格。  私募基金行业暴露诸多问题  非法集资问题最突出  昨日,中国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主任通报了私募基金的情况。他表示,截至4月26日,已经登记的私募管理人有2.58万家,运作产品2.8万只,其中,机构数量多、增数快,但质量不高,100亿以上管理规模的94家,50亿以上的有216家,20亿以上是538家。2万多家私募管理人有产品的是8500家,平均规模是6.7亿元。  陈自强指出,私募基金正式纳入监管已有两年多。目前的市场情况是机构数量多,增速快,但整体实力不强。同时,地域发展不平衡。个人投资者占50%以上。  陈自强还表示,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是四方面,一是私募基金变相公募,向不特定对象公开推介,变相降低投资者门槛等;二是管理示范违规运作,部分私募将自有财产与基金财产混同,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还存在操纵市场等问题;三是登记备案信息失真,部分私募机构长期失联,逃避监管;四是跑路事件时有发生,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非法集资的风险。  陈自强透露,下一步将在私募基金监管方面有重点工作安排。一是尽快推动私募基金条例,增加对各类私募基金的监管手段和措施;二是尽快修订并发布私募办法,明确监管边界;三是制定出台私募基金信息统计的风险监测体系;四是加强对私募基金的事中事后监管;五是督促基金业协会完善相关自律规则;六是配合地方政府开展非法集资的风险排查;七是严格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  第五批失联私募名单出炉  旗下泽熙在列  继此前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四批失联私募名单之后,4月18日第五批失联私募名单出炉,有17家公司上榜。记者注意到,在这份17家私募的大名单当中,多家明星公司上榜,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莫过于曾经的私募一哥徐翔旗下的泽熙投资,另外还包括早在去年年底就出现了兑付风波的金赛银。  泽熙投资名声在外,不过随着去年底法定代表人徐翔涉嫌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泽熙帝国”宣告坍塌。而金赛银在业界也是名声在外,金赛银基金董事长王维奇,有着金融圈“岳不群”之称,去年10月份公司陷入60亿元兑付危机,随后相继爆发了金赛银负责人跑路、客户的几十亿资金无处追讨的事件。  中国基金业协会表示,为加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自律管理工作,中国基金业协会日发布了建立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的通知。随后,一大批问题私募相继浮出水面。  去年11月23日,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发布首批12家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告,公告要求12家公司于公告发出后5个工作日内与协会联系,并回复相关情况说明,逾期则认定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告同时指出,根据协会核查有关情况的需要,通过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预留的电话、电子邮件及短信方式均无法与12家公司取得联系,相关公司亦未在限定时间内回复相关情况说明。此后的日、日和日,基金业协会还相继公布了三批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名单,四批共有30家私募上榜。  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前四批公示的失联私募机构的反馈情况,在此前公布的30家私募机构中,已有21家私募机构被认定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  至此,不足半年时间,已经相继有38家私募玩“失联”。  史上最严私募监管办法出台 “空壳”私募将被撤销资格  有业内人士表示,私募的一大优势就是凭借绝对收益与投资者分成,最大程度地抛弃现有公募盈亏都收取管理费的不合理方式。而在现实情况下,私募基金靠雁过拔毛,把投资者当韭菜随便宰割的乱象却层出不穷。  “经历了长达10年的"野蛮生长"后,目前队伍庞大的私募基金乱象重生,2014年纳入监管正规军之后,问题相继暴露出来。”多家私募基金如此表示。  事实上,监管层对于私募的监管日趋严格,除了将一些问题私募公之于众外,中国基金业协会4月15日还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主体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合格投资者制度成为贯穿《办法》的核心线索。  中国基金业协会要求,以下三种私募基金情形面临被注销的可能:  一、自公告发布之日起,新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办结登记手续之日起6个月内仍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  二、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已登记满12个月且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日前仍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  三、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已登记不满12个月且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日前仍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  除此之外,《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还将对私募基金募集环节多项行为规范。《办法》对私募基金的募集主体、募集程序、账户监督、信息披露、合格投资者确认、风险揭示、冷静期、回访确认、募集机构和人员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  今年7月15日起,私募基金在私募产品发行期间,宣传“预期收益”,使用“安全”、“保证”、“承诺”、“”、“避险”、“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可能误导投资人风险判断的措辞都将禁止使用。同时,募集机构不得通过电视、海报、公开资料、微信朋友圈等媒介推介私募基金。违规者将被纳入黑名单,情节严重的,更将移送中国证监会处理。  《办法》还确立了私募募集行为标准、规划了行业募集行为路径、厘清了私募基金与各种非法集资的界限,为私募基金行业正名。首先,私募基金的两类募集机构主体是,已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募集其设立的私募基金,以及在证监会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并成为基金业协会会员的基金销售机构受托募集私募基金。  其次,《办法》还规定,募集机构承担合格投资者的甄别和认定责任。最后,《办法》引入了资金账户监督机构,明确募集机构应当与监督机构签订监督协议,对募集专用账户进行监督,保证资金不被募集机构挪用,并确保资金原路返还。
(责任编辑: HN666)
04/30 02:2604/30 01:0604/30 00:5204/29 08:4404/29 04:3704/28 14:2404/28 04:1204/25 18:13
基金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200中老年人被非法集资诈骗2000余万元发布时间: 19:01 星期三来源:  法制网广州8月10日电 记者 邓新建 通讯员 施桂鸿 梁荣忠 月息2%,一年回本。200多名中老年人冲着高额回报,“投资”2000余万元,却只收到几个月的利息后,连本金也都打了水漂。记者今天从广州警方获悉,越秀公安分局成功打掉了一个非法集资诈骗团伙,抓获4名涉案犯罪嫌疑人。
  2016年7月以来,越秀警方收到多名事主报案:称被贵州汇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以投资黄花梨种植和林权转让项目的名义骗去钱财,至今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
  接报案后,越秀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对案件展开调查。民警通过走访事主和前期摸查,发现贵州汇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在2015年4月租用中山六路某高档写字楼作为办公场所,一直以打电话或临街派发宣传单张的方式,邀请中老年人到公司观看公司宣传视频、听取投资讲座,并派发一些小礼品。
  过程中,该公司的业务员会大力鼓吹贵州汇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获得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认可的生态、绿色公司,获得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们声称公司在贵州省罗甸县拥有3万亩的林地,主要种植名稀木材黄花梨,发展前景非常可观。通过投资讲座,业务员以贵州汇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正进行林权转让为由,告知参加活动的中老年人如能与该公司签订《林权转让合同》及《林权转让合同补充协议》进行投资,每投资人民币1万元可获取每月按2%的利息即人民币200元的收益,并承诺在一年后返还本金;如果公司成功上市,投资的本金不取回还可以作为原始股参股。
  在高利润的诱惑下,多名被游说心动的中老年人都投入巨额款项,与该公司签订投资合同。据了解,共有200多名中老年人参与了投资,涉及投资金额2000多万元。多名报警的事主反馈,在投资款项后,收到几期利息后公司就再不支付本息了,2015年12月份,多名事主前往公司追讨本金,业务员都以公司正在筹划上市工作为借口拒绝返还本金和月息。
  经过前期证据收集和走访调查,专案组民警基本锁定了这起典型的非法集资诈骗案件的犯罪证据。7月25日,越秀警方组织警力对该公司进行突击清查,民警现场控制公司所在楼层的各个房间和会议室,并将该公司的总经理郭某、总经理助理张某、市场部经理石某和主管许某等10多名人员带回调查。
  经审查,郭某、张某、石某和许某等4名嫌疑人供认,他们合伙利用投资种植黄花梨和林权转让的形式向社会上的中老年人吸收所谓的投资款并从中进行提成,获取暴利。
  目前,越秀警方已依法将郭某、张某、石某和许某等4名嫌疑人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责任编辑:秦晶
查看更多评论&
·····
·····
········老人投资10万元给老年公寓 还款期已过月余却拿不回来
&&&&来源:&&&&
&&&&&&字号
原标题:老人投资10万元给老年公寓 还款期已过月余却拿不回来
  “跟我一样的人还不少,都是拿不回来自己的本钱。”15日上午,太原市民张先生致电本报,称他的岳父去年在尖草坪区某老年公寓居住,一场手术后回老家休养。当时老人在老年公寓投放了10万元,对方则承诺给1.2万元的利息。今年11月13日合同就到期了,可是,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他们仍然没有拿到钱。
  住院老人在老年公寓投的是什么钱?老年公寓为何没有按约定给钱,何时能还钱?16日上午,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走访。
  现场走访
  给老年公寓投钱的人不少
  A 办公室里,来要钱的还有几个
  16日10时许,该老年公寓门前车来车往,不时有家属陪着老人前来了解情况。
  这家老年公寓于2008年开业,有餐饮、客房、水疗,还配有自己的医院,总面积有4万多平米,可以容纳上千名老人居住。
  记者随机走访了几位住在这儿的老人,都说这里服务和环境都不错。工作人员说,目前这里住的老人约有400人,有从开业一直住到现在的,也有后来进来的。
  10时30分许,记者来到负责人张经理的办公室,里面坐着四五位老人。他们告诉记者,他们都投钱了,有的是7万元,有的是10万元,甚至还有人问,还能不能再继续投钱。这些老人中有的并没有入住老年公寓,而是跟老年公寓签订了一份资产委托管理合同。根据他们所说,投钱进去后,每年可以获得12%的额外所得。
  过了一会儿,张经理回到办公室,几位老人立刻围了上去。“你这个还有一个月才到期,别着急,这些人都是已经到期的。”一位老人被这样告知。张经理对陌生面孔比较警惕,两次询问记者是不是客户,不是客户的话就不能在他办公室待着。
  看到张先生夫妻两人,张经理有些不高兴:“你们不是报了警了吗?别人的都能处理,唯独你们的不能办理。”双方一时僵在了那里。为什么这么担心钱不能直接拿回来?张先生说,他曾经在几家担保公司投资过,有两家已经卷款跑了,警方称是非法集资。老年公寓到期不能还钱,让他心里也有了疑虑。
  B 投了10万元,到期月余还没拿回来
  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岳父今年83岁,去年9月份,岳父岳母入住老年公寓。入住后,老年公寓就向老人们借款10万元,说期限为一年,借了钱就能享受房费打折等优惠,一年结束还有1.2万元的利息。他的岳父就借出去10万元,并拿到了一份资产委托合同。记者看了一下合同内容,有年收益之类的字样,但是并未约定收益是多少,更多的是双方协议处理的条款。
  去年12月份,张先生的岳父因为颈椎压迫神经,做了手术,腿脚不太方便。于是老两口都搬回交城老家休养。今年11月中旬借款到期,他们就打算把钱要回来,结果老年公寓一直说往后推几天。后来几次协商,双方约定12月13日付款,并交了合同,换回了一张欠款证明。但等到15日,张先生的爱人到了老年公寓,又一次没拿到欠款和利息,于是拨打了110报警。没想到,对方又以报了警,影响公寓的声誉为由,让再等三个月。“老人卧病在床,也需要钱,而且这10万元要不回来,也成了老人的一块心病。”张先生说,记者看到欠款证明上写着,本金10万元,1.2万元利息,12月13日转账等信息,还有张经理的印章。
  记者协调
  先付3万,剩余的几天后付清
  张经理称,他们老年公寓采取的是会员制,不管老人或家属投了10万元也好、7万元也好,他们在房间费上都会有优惠。打个比方:3000元的房间费,打折到1200元。至于欠款证明上的1.2万元的利息,张经理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转而又说到了报警影响其营业的事情上。
  张经理还说出现延迟付款的情况,是因为临近年底了,资金紧张,也属于正常情况。所以她就跟客户逐一约定好退款的日期,一步步来退款。当时跟张先生约好是12月13日付款,但因为她13日在外地出差,就特意安排人打电话通知张先生,让15日再来取款。“昨天9点人多,我说让她再等一下。”张经理说,没想到张先生的爱人直接报了警。她觉得这影响了老年公寓的声誉,所以作为惩戒,不能马上支付欠款。
  张经理还强调,养老公寓和老人之间属于民间借贷,借来的钱都投进去做二期工程了,不会像一些投资公司那样卷钱跑了。最后,在记者和另外几名老人的协商下,张经理先支付了张先生一家3万元,并约定23日支付剩余的本金和利息共8.2万元。
  律师说法
  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难界定
  16日16时许,记者联系了当时出警的西派出所。民警表示,15日确实接到了有人报警欠钱的事,不过到底是非法集资还是民间借贷,他们也无法区分,只好对双方进行调解,敦促老年公寓一方尽快还上债务。“我们也联系了老年公寓的负责人,让赶紧把钱还上。”
  那么,这种情况到底属于民间借贷还是非法集资呢?记者先后咨询了3位分属于3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他们的意见各不相同。一位姓高的律师表示,如果是非法集资,则借款的一方虚构事实,面对不特定的对象进行集资,用于挥霍而不是生产。如果借款方的确是按照合同执行的,并且借来的款项是用于合同所说的生产经营,而不是挥霍或者挪作他用,这样就应该不属于非法集资。魏律师则表示,如果是民间借贷的话,一般是借钱的主体向对方支付一部分利息,可以高于人民银行的年利率,但是一般不会高过人民银行年利率的四倍。另外一位侯律师则表示,这个情况其实介于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二者之间,需要经侦支队的民警介入调查,包括债务人的行为是否有主观故意,欺瞒债权人,以及筹集来的钱用在什么地方,用了多少,还剩多少等等账务问题。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最终确定属于非法集资还是民间借贷。如果是民间借贷,就由双方协调处理,属于非法集资的话,警方肯定会展开调查。
  太原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的李警官表示,只是按照张先生所提供的口述情况,暂时无法确定是属于民间借贷还是非法集资,需要张先生到公安局经侦支队或者尖草坪区经侦大队报案,警方会根据提供的情况,随后再展开调查。
(责编:赵恩泽、张雨)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金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