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节能和三级节能设计软件中,三级气候区是什么气候区

您的位置: &
各气候区被动建筑节能技术适用性分析
优质期刊推荐您的位置:&>&&>&&>&
[原创]闽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按气候划分
时间: 09:04:00  能源世界
【能源世界导读】: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日前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将福建省划分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两个气候区,“夏热冬暖地区”分为北区和南区两个子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按照气候来划分。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形成征求意见稿,日前在“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网”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将福建省划分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两个气候区,“夏热冬暖地区”分为北区和南区两个子区。其中,宁德、南平和三明属“夏热冬冷地区”;福州、莆田和龙岩属“夏热冬暖地区”北区,泉州、厦门和漳州属“夏热冬暖地区”南区。
该标准提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北区内建筑节能设计应主要考虑夏季空调,兼顾冬季采暖。“夏热冬暖地区”南区内建筑节能设计应考虑夏季空调,可不考虑冬季采暖。按照规定,“夏热冬冷地区”设计的外窗为凸窗,计算窗墙面积比时,凸窗的面积按洞口面积计算;凸窗不透明的上顶板、下底板和侧板进行保温处理;建筑东、西向外窗应设置挡板式遮阳或可以遮住窗户正面的活动外遮阳,南向的外窗宜设置水平遮阳或可以遮住窗户正面的活动外遮阳;各种朝向的窗户如设置了可以遮住正面的活动外遮阳(如卷帘、百叶窗等)。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东、西向外窗必须采取建筑外遮阳或采用窗(窗口)安装遮阳构件的措施,建筑外遮阳系数和窗(窗口)遮阳系数不应大于0.8;居住建筑南、北向外窗应采取建筑外遮阳措施,建筑外遮阳系数不应大于0.9。
更多行业信息请登录: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能源世界”或“本站原创”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能源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雨水回用技术在绿色建筑
大数据解析中国绿色建筑
无标题文档ID建筑气候区低能耗办公建筑设计研究--《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ID建筑气候区低能耗办公建筑设计研究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带来的是全球经济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不断发展的经济、工业、交通和建筑都在不停的消耗着地球宝贵的资源、而能源消耗的量也在不断增长。我国的能源生产已经无法跟上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但在保持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要大幅度降低工业和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耗已经变的不现实,因此建筑节能则成为能源工作开源节流的重要举措。而办公建筑的节能作为高能耗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建筑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全球经济的繁荣、社会进步、技术的发展,作为其最常见标志的办公建筑逐渐成为最大为的航向标之一,办公建筑已经成为这个世界运转状态的象征。因此,办公建筑的低能耗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ⅠD建筑气候区是典型的建筑高耗能地区,因其地势处于我国东北部,纬度较高,在相应的季节条件下,冬季尤其寒冷,全年获得的太阳日照时间及太阳能的获取量较我国其它地区少,应用于建筑的能源消耗较其它地区高,因此针对该气候区的建筑低能耗设计迫在眉睫。该区处于严寒地区的最南部,包含的主要城市有四平、沈阳、铁岭、呼和浩特、赤峰、张家口等。
本文针对ⅠD建筑气候区办公建筑的现状,结合国内外节能建筑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从能源低消耗的角度,探索适合于该地区办公建筑低能耗设计的策略,提出办公建筑低能耗的设计理念和具体设计方案,对于推动ⅠD建筑气候区建筑的节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重点论述了本篇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的方法及论文的框架;
2.通过对ⅠD建筑气候区地理、气候概况、该区办公建筑的现状以及低能耗设计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该区办公建筑的能耗问题以及存在的问题;
3.结合当地气候对低能耗办公建筑的形体、空间、界面进行分别研究总结出具有气候适应性的低能耗办公建筑形态设计方法;
4.探讨可再生能源技术,外墙保温技术,水资源利用技术等技术策略在ⅠD建筑气候区低能耗办公建筑中的应用;
5.根据ⅠD建筑气候区气候特点及办公建筑的特征,运用前面所分析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策略,进行该区办公建筑的设计实践。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TU201.5【目录】:
摘要4-5Abstract5-12第一章 绪论12-22 1.1 研究的背景12-13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14
1.2.1 研究的目的13
1.2.2 研究的意义13-14 1.3 国内外低能耗办公建筑研究动态14-18
1.3.1 国内理论与实践概况14-16
1.3.2 国外理论与实践概况16-18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18-22
1.4.1 研究内容18-19
1.4.2 研究方法19-20
1.4.3 研究框架20-22第二章 ID建筑气候区办公建筑能耗特点及现状调研分析22-38 2.1 地理范围及气候特征22-24
2.1.1 地理范围22-23
2.1.2 气候特征23-24 2.2 节能方案及与相邻建筑气候区的比较分析24-28
2.2.1 气候分析图法确定节能方案24-26
2.2.2 与相邻建筑气候区的比较分析26-28 2.3 办公建筑能耗特点分析28-31
2.3.1 办公建筑的功能布局28-30
2.3.2 办公建筑的技术特征30
2.3.3 办公建筑的能耗特点30-31 2.4 低能耗办公建筑现状调研分析31-38
2.4.1 地方性法律法规31-33
2.4.2 低能耗示范建筑33-36
2.4.3 调研结论36-38第三章 低能耗办公建筑的形态设计38-68 3.1 形体设计38-54
3.1.1 形体的气候应变性38-49
3.1.2 形体的几何特性49-54 3.2 空间设计54-57
3.2.1 办公建筑空间特征分析54-55
3.2.2 热环境分区设计55-56
3.2.3 “缓冲空间”设计56-57 3.3 界面设计57-68
3.3.1 外门窗节能设计58-60
3.3.2 双层表皮系统60-63
3.3.3 遮阳设计63-65
3.3.4 屋顶绿化65-68第四章 低能耗办公建筑的技术策略68-88 4.1 外围护结构保温技术68-76
4.1.1 外墙保温技术68-74
4.1.2 屋面及楼地面保温技术74-76 4.2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76-85
4.2.1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76-81
4.2.2 太阳能墙体蓄热技术81-83
4.2.3 风能发电技术83-84
4.2.4 地下冷热能利用技术84-85 4.3 水管理利用技术85-88
4.3.1 雨水的回收与利用86
4.3.2 中下水处理技术86-87
4.3.3 室内节水器具87-88第五章 设计实践88-102 5.1 项目概况88 5.2 设计依据及相关标准88-90 5.3 设计方法及技术措施90-102
5.3.1 建筑形体与环境关系91
5.3.2 建筑的采光与遮阳91-93
5.3.3 建筑的自然通风93-95
5.3.4 中庭“缓冲空间”设计95
5.3.5 围护结构的选择95-96
5.3.6 太阳能源的利用96-97
5.3.7 照明设备的选用97-102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02-104 6.1 结论102 6.2 展望102-104参考文献104-106作者简介106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6-108致谢10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铮,李保峰,白雪;[J];华中建筑;2002年01期
孙喆;[J];建筑师;2004年04期
应珺;[J];建筑师;2004年04期
李道增,王朝晖;[J];建筑学报;2000年12期
李保峰;[J];建筑学报;2001年11期
李保峰;[J];建筑学报;2002年09期
李保峰,谯华芬;[J];建筑学报;2003年08期
李钢,吴耀华,李保峰;[J];建筑学报;2004年03期
林锋;[J];南方建筑;2005年03期
涂逢祥,王美珺;[J];暖通空调;199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光立;[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周红燕;[D];重庆大学;2002年
张丽君;[D];天津大学;2003年
王璞;[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凌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韦延年;[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佘龙;[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肖军;李嘉华;;[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赵永浩;;[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6期
石孟良;谢志平;;[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刘铮;李莉萍;赵惠敏;;[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蔡媛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姜利勇;;[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何泉;刘加平;吕小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孙凤明;尹宝泉;李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盛宝柱;段宗志;;[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戴荣里;;[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俞青青;;[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唐建民;刘为公;;[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范琼文;胡松涛;刘国丹;王刚;生晓燕;;[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王佳莹;;[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王树声;;[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安玉源;王晨;;[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冀金明;陈颖;;[A];辽宁省农林业无害化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陈勇;;[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刘巍;[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朱小刚;[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夏桂平;[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倪文岩;[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吴耀兴;[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彭亮;[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肖英;[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张志奇;[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闫晓云;[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代学灵;[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冬丽;[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刘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黄远鸣;[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黄兰;[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项海勇;[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西武;[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王梦洁;[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张杰;[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曾誉;[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红艳,李吉跃,刘增;[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刘德荣,马永林,韩烈保,王莘夫,黄秋辉,刘建三;[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刘德荣,马永林,韩烈保,王莘夫,黄秋辉,刘建三;[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张新献,古润泽,陈自新,李延明,韩丽莉,李辉;[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戚继忠,由士江,王洪俊,齐清弘;[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4期
席嘉宾,张惠霞;[J];草业科学;2000年04期
侯晓,金建伟;[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雷桂杰,段秀卿,崔竹君,郑洪生;[J];防护林科技;1994年02期
杜存文;[J];防护林科技;2001年01期
黄卫群;[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群;[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继龙;[D];天津大学;2003年
高雪慧;[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齐帆;;[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年04期
龙洋波;;[J];建筑节能;2007年06期
马力;;[J];广西城镇建设;2008年01期
;[J];中国建设信息;2008年08期
董丹申;李宁;;[J];城市建筑;2008年08期
陈怡;秦洛峰;;[J];建筑与文化;2008年02期
张进;;[J];科技风;2010年03期
金鑫;;[J];室内设计;2011年01期
王静;[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9年06期
刘文鼎;[J];城市建筑;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少华;魏奉才;王勇;郭斌;宋晓彬;Tomoki STomohide YHiroyuki H;[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魏小清;李念平;周慧;肖书博;胡丽君;;[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张帆;李德英;;[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论文集[C];2011年
郑志勇;吴祥生;陈明群;文彪;;[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赵建平;张绍纲;李景色;任元会;;[A];海峡两岸第十一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2004年
李剑东;王智超;袁涛;;[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C];2010年
韩星;马克华;董怡平;;[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C];2010年
李丹;徐宏庆;马晓钧;;[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龙洋波;吴祥生;王黎黎;;[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邵宗义;王瑞祥;;[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际达;[N];中国建设报;2007年
刘扬;[N];北京日报;2008年
肖意 通讯员
许媛媛;[N];深圳特区报;2009年
;[N];人民公安报;2010年
陈湘萍;[N];南宁日报;2008年
程颖;[N];平顶山日报;2010年
曹国厂;[N];中国建设报;2008年
蔡佩琼 通讯员
李承宗;[N];深圳特区报;2009年
建文?王健玮;[N];中华建筑报;2007年
李永利 李建永;[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红兵;[D];天津大学;2004年
李伟忠;[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张伟;[D];天津大学;2005年
汪任平;[D];同济大学;2007年
梁传志;[D];天津大学;2011年
郭春梅;[D];天津大学;2010年
田喆;[D];天津大学;2005年
赵靖;[D];天津大学;2010年
丰艳萍;[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石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欢;[D];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
王小惠;[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罗旭堃;[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罗通;[D];天津大学;2004年
郭涛;[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董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李程;[D];浙江大学;2007年
李颖璇;[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吕翔;[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王瑞萍;[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寒冷气候区的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措施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节能设计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