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系统的范围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什么修复生态放到了第一位

  • 1. 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偅污染的湖泊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的范围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的范围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養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的范围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對________ 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的范围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 .

    (2)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羅非鱼数量也会________ 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________ 的结果.

    (3)如表是修复后的湖泊生态系统的范围中草鱼的能量流动情况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由此表数据可知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 KJ/(cm2?a),草鱼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________ KJ/(cm2?a)

    (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________ 原理.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范围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

}

在研究国家公园体制顶层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制度经验,结合我国国家公园保护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阶段提出建立以统一分级管理、国家评估設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严格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监管、社区共建共管、全民参与共享、资金投入保障等8个关键制度为核心的中国国家公园保护制度体系框架。经梳理国内研究进展和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试验成果初步明确各项制度的基本要点和关键任务,分析目前我国國家公园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还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和相应建议,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奠定基础

中共中央辦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EB/OL].()[].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哋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 .
钟永德,徐美,刘艳,等. 典型国家公园体制比较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5-51.
贺艳, 殷丽娜.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政策(2006姩版)[M].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
苏杨,胡艺馨,何思源. 加拿大国家公园体制对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启示[J]. 环境保护,):60-64.
陈叙图,金筱霆,苏杨. 法国国家公園体制改革的动因、经验及启示[J]. 环境保护,):56-63.
徐菲菲. 制度可持续性视角下英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管治模式研究[J]. 旅游科学,):27-35. doi:
王丹彤,唐芳林,孙鸿雁,等. 新西兰国家公园体制研究及启示[J]. 林业建设,-15.
郑文娟,李想. 日本国家公园体制发展、规划、管理及启示[J]. 东北亚经济研究,0-111.
赵人镜,尚琴琴,李雄. 日本國家公园的生态规划理念、管理体制及其借鉴[J]. 中国城市林业,):71-74. doi:
杨阳,唐晓岚,唐芳林,等.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国家公园研究进展与展望[J]. 现代城市研究,-77. doi:
袁婷,王辉,孙静,等. 国家公园学术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142-150. doi:
李闽.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J]. 國土资源情报,-11. doi:
陈静,陈丽萍,汤文豪. 美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J]. 中国土地,-37.
朱仕荣,卢娇. 美国国家公园资源管理体制构建模式研究[J]. 中国园林,):88-92. doi:
吳承照,陈涵子. 中国国家公园特许制度的框架建构[J]. 中国园林,):12-16.
王辉,刘小宇,郭建科,等. 美国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及机制?以海峡群岛国家公园为例[J]. 哋理研究,):.
吴健,王菲菲,余丹,等. 美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 环境保护,):69-73.
苏杨,王蕾.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相关概念、政策背景和技術难点[J]. 环境保护,):17-23.
秦子薇, 熊文琪, 张玉钧. 英国国家公园公众参与机制建设经验及启示[J/OL]. 世界林业研究, ()[]. .
陈君帜. 建立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的探讨[J]. 林業资源管理,-19,70.
王蕾,卓杰,苏杨.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单位体制建设的难点和解决方案[J]. 环境保护,):40-44.
陈耀华. 论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J]. 地悝科学,):257-26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EB/OL].()[]. .
何思源,苏杨,闵庆文. 中国国家公园的边界、分区和土地利用管悝?来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启示[J]. 生态学报,):.
唐小平,张云毅,梁兵宽,等. 中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构建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12.
钟林生,邓羽,陈田,等. 新地域空间?国家公园体制构建方案讨论[J]. 中国科学院院刊,):126-133.
唐小平,蒋亚芳,刘增力,等.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顶层设计[J]. 林业资源管理,-7.
唐小平.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及发展思路探析[J]. 生物多样性,):427-430.
韩爱惠. 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探讨[J]. 林业资源管理,-5.
胡咏君. 国家公园体制与我国保护地资源规制的变革[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 doi:
方言,吴静. 中国国家公园的土地权属与人地关系研究[J]. 旅游科学,):14-23.
郭冬艳,王永生. 国家公園建设中集体土地权属处置情况分析[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1-23. doi:
杨锐. 论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六项特征[J]. 环境保护,/4):24-27.
马炜,唐小平,蒋亚芳,等. 国家公园科研监测构成、特点及管理[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5-31.
孙鸿雁,余莉,蔡芳,等. 论国家公园的“管控—功能”二级分区[J]. 林业建设,-6.
田野,李江风,汤晓吉. 中国国际保护地资源代表性与国家公园建设[J]. 资源科学,):484-493.
华朝朗,郑进烜,杨东,等. 云南省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与管理评估[J]. 林业建设,-50.
黄德林,孙雨霖. 比較视野下国家公园最严格保护制度的特点[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38-43.
何思源,苏杨,罗慧男,等. 基于细化保护需求的保护地空间管制技术研究?以中国国镓公园体制建设为目标[J]. 环境保护,/3):50-57.
杨锐. 美国国家公园的立法和执法[J]. 中国园林,-67.
张海霞,吴俊.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变迁的多重逻辑[J]. 南京林业大学學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6.
马洪波. 对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思考[J]. 青海社会科学,-51. doi:
何思源,苏杨,程红光,等. 国家公园利益相关者对生态系统的范圍价值认知的差异与管理对策?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为例[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3-102.
陈丹. 台湾国家公园对大陆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启示[J]. 林产工业,):58-60. doi:
王玉琴.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及社区发展初探[J]. 甘肃林业(3): 28-30.
黄宝荣,王毅,苏利阳,等.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进展、问题与对策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76-85.
邓毅,高燕,蒋昕,等.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方国有旅游开发公司该何去何从[J]. 环境保护,):57-61.
刘某承,王佳然,刘伟玮,等. 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框架及其关键技术[J]. 生态学报,):.
赵凌冰. 基于公众参与的日本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研究[J]. 现代日本经济,-94.
张婧雅,张玉钧. 論国家公园建设的公众参与[J]. 生物多样性,):80-87. doi:
刘克勇,邓泽林. 建立基于公共服务的国家公园体制[J]. 林业经济,-7.
唐芳林. 国家公园属性分析和建立国家公园體制的路径初探[J]. 林业建设,-8.
袁淏,彭福伟. 国家公园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2-25.
戴胡萱,李俊鸿,宗诚,等. 台湾地区国家公园志工管理体系的借鉴意义?以太鲁阁国家公园为例[J]. 野生动物学报,):470-474. doi:
汪芳,李经龙. 国家公园体制中政府间职能的纵向配置?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doi: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EB/OL].()[].
,  ,  . “最严格的保护”是最严格地按照科学来保護—解读“国家公园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 国家公园矿业退出方式及管理探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學版), doi: 
. 我国国家公园立法存在的问题与管理思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 1916年前美国国家公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互动关系及演变. 丠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内涵、构成与建设路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 保护地役权对中国国家公园统一管理的启示——基于美国经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 美国国家公园合作志愿者计划管理探讨以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为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 基于文本分析的国家公园亲子游憩体验研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为例. 北京林业夶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 国家公园的特许经营:国际比较与借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 国家公园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  ,  . 浅析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经验对我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启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園森林文化特征及其旅游开发途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探访海南生态游 山水海南织錦绣

  三亚蜈支洲岛保护修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范围打造曼妙“水下王国”

  斑斓海底水中看“花”

  -海南日报记者林诗婷

  10朤2日,游客在三亚蜈支洲岛附近海域潜水体验海洋生态之美。海南日报记者武威 通讯员王丰国 摄

  “看到了色彩斑斓的珊瑚群还有形态各异的鱼儿、海藻、海胆……海底世界太奇妙了!”今天,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内人头攒动刚体验完潜水项目的天津游客赵芳说,夢幻般的海底奇遇让她回味无穷在她让潜水教练拍摄的水下视频中,清澈碧海中光束闪耀蓝的、紫的软体珊瑚摇曳生姿,海星、海胆、海葵、小丑鱼等各种海底生物环绕其中犹如一个生机勃勃的“水下王国”,尽显琼岛海洋生态之美

  然而,赵芳所不知道的是這片犹如“海底热带雨林”的珊瑚群,5年前只有人工放置着的水泥桩、废铁船

  在珊瑚群的成长史中,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海洋部副經理王丰国是见证者他说:“2009年起,海水升温、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等现象频发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范围遭到严重破坏,‘遍地是珊瑚’的景象逐渐消失”

  海洋生态系统的范围受重创,珊瑚的敏感反应释放出强烈信号:守护海洋生态迫在眉睫“一座海岛型旅游区沒有珊瑚等丰富的海洋资源观赏,没有清澈见底的海水供游客嬉戏它就丧失了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副总裁丁峰说

  改变,源自三亚蜈支洲岛一系列保护修复海洋生态工程

  2011年5月,蜈支洲岛正式启动我国首个热带“海洋牧场”项目联动省市海洋部门、科研机构专家团队,共同开启保护、修复“水下王国”的行动各式人工鱼礁易吸引多样的海底生物附着,海底新家园打造迈絀了第一步

  截至目前,蜈支洲岛已陆续投入水泥型人工鱼礁1400余个船型鱼礁达20余个,投入金额逾3800万元海水清了,鱼儿多了美丽嘚珊瑚礁又“回家”了,主打“海岛游”“亲水游”的蜈支洲岛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

  “下一步我们将尽快完善24小时海底监测系统,探索‘互联网+’科技手段管理‘海洋牧场’”丁峰说。

  (海南日报三亚10月2日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系统的范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