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片出自哪里怎么样

这张照片怎么拍? POCO首页作品分析VOL.80
很多pocoer看到首页精彩的作品都很羡慕,这些佳作究竟是怎么拍出来的呢?背后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和创作思路?POCO来为你精选一些值得学习的作品,为大家讲解点评一下照片背后的技巧和故事。希望各位看客多看多尝试,下次可能首页作品就是你的哦!
本文来源于POCO摄影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有违必究陶艺少女
作者:Junci_晴天
EXIF型号:NIKON D800镜头:35.0 mm f/1.4光圈:F1.8快门:1/125秒焦距:35.0 mmISO:250一、前期准备  《陶艺少女》这组片子是前往杭州拍摄的,同行的还有摄影师KOKORO。拍摄对象是自己朋友小铃铛,小铃铛本来就是中国美院陶艺专业,所以拍摄主题也是为她量身定做的,这样拍摄起来不会像非专业那么摆拍和生涩。拍摄地点选在了青芝坞的陶周末。服装选择了背带牛仔裤+白T,给人一种匠人的利索感。  当天天气很好,室内装潢很素,很好看,但是光线效果较差,采光不是很好,灯光的暖光白光比较紊乱。使得后期整组统一色调较为困难。二、拍摄过程  拍摄过程是按照整个陶艺制作过程来的,妹子比较专业,经过开始一系列引导后慢慢的进入状态,做的很认真,我想把整组片子打造成一种真实的感觉,所以在旁边都以抓拍为主,包括一些特写神态等等,更能突出拍摄对象认真的样子。自己也不停变换角度克服灯光不均匀的状况。陶吧场景较多,除了专业的机器之外有一些不同的场景,在做完拉胚步骤后,会引导妹子在整个陶吧换场景进行的活动,场景包括窗边,木质桌上,吧台等等,期间的气氛很欢乐,妹子表现也越来越自然,整组图很多出片的地方来自这个过程。  最后时刻已经到傍晚,从窗外进来的自然光已经没有那么生硬,虽然整体比较昏暗,但是很柔和,有一种安静的气氛,然后回到窗边让她表现出安静的样子再进行拍摄,最后顺利的结束。三、后期思路  因为拍摄环境较好,所以后期色调大多以原色调为主,进行微调,调整方向使得画面更加素朴些。然后通过可选颜色调整灯光在皮肤上的颜色,使得不那么突兀,有些过曝的地方通过高光调整实现过度自然。曲线阴影部分调整,使得画面有了厚实的感觉。最后因为个人喜好适当加了绿色调,整体追求自然的感觉。四、总结  这次在主题拍摄和人物定位上目标很明确,人物装束也很到位。拍摄也很干脆,没有拖沓。自己很追求一种自然认真的拍摄状态,在所有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呈现出摄影师想要的效果。Almost lover
作者:肉肉ROEM
EXIF型号:Canon EOS 6D镜头:Canon EF 24-70mm f/2.8L II USM光圈:F2.8快门:1/320秒焦距:50.0 mmISO:320一.前期准备  听说夏葵要来重庆,所以跟她约了拍一组。本来准备了两件衣服,但是后来觉得在古着店淘的连衣裙更加适合她,所以最后选了长连衣裙。  拍照的前一天还没有想好拍什么主题,但是刚好前一天拍客片去了之前经常去的那个公园,看到蓝花楹刚好开了,而且掉满了一地,当时就想在那里拍一组照片肯定会很美。  但是拍摄的前一天刚好下了雨,拍照的地方又是一个树林,所以光线比较暗,本来带了一个LED灯,打算拍出那种黄色灯光氛围的照片,但是在室外那个灯不管用,所以还是直接拍了打算后期来弥补想要的色调。拍照的时候带了一个凳子,因为考虑到要拍用来躺着的。二.拍摄过程  我比较喜欢暗色调的感觉,刚好拍照的前一天下雨了,所以那个树林比较暗。平时拍照的时候喜欢原片就拍的比较暗一点。模特妹子对拍照已经比较有经验了,所以表情那些基本上她自己自然而然就会出来,只是需要稍微的调整表情就可以了。之前看了《赎罪》,还看了一组网上很火的电影里面的片段,女主人公在森林里面跑的镜头。本来也想拍那样的感觉,但是跑了很多次之后发现对焦总是对不上,所以最后只是拍了一张脚的。  那个拍到地上有花的画面是直接把相机放到地上挨着,然后通过实时显示拍摄直接看液晶显示屏拍的,其实也可以趴在地上拍,但是因为下雨了,所以用了这样的方法。这样拍就是对焦不太准,但是出来的画面往往会有想不到的效果。三.后期处理思路  这组图拍了一个多月才做的后期,因为之前一直想不到后期思路,大概的方向会想要欧美一点的感觉。所以找了很多的参考图片,最终决定了色调。一般情况下自己在拍的时候都会有个大概的总体想法说后期会弄成什么调子。四.总结  拍照的话往往还是被拍者自己表现出来的感觉才最真实。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定格她们最美的一瞬间。留不住的时间,我们摄影师希望用我们的快门来留住。不管你拍的作品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能够发自内心的喜欢就好。这样我们便有了继续拍下去的理由。象缘
作者:子凡
EXIF型号:Canon EOS 5D Mark II镜头:Canon EF 135mm f/2光圈:F2.2快门:1/1000秒焦距:135 mmISO:100一.前期准备  这组片子是在泰国清迈旅拍的时候创作的,拍摄时间是正午,阳光烤化了一般的热。  片子的创意来自纪录片《尘与雪》,当时被雷戈里•考伯尔片中每一个镜头捕捉到的瞬间所深深震撼:和大象嬉戏的印度少女,雄鹰展翅下的缅甸僧侣,同猎豹深情相拥的祖孙二人……这次泰国之行,出发前就在想办法联系大象的事宜。非常感谢清迈的小翁导游帮我们联系了坝吴大象营地。大家都知道,在泰国骑大象和玩丛林穿越是很火爆的旅游项目,但一般的大象营一是人多,二是游客和大象的互动也都是传统项目,如果想单独租一头大象拍摄,必须单独付费,成本也是比较高的。好在几经周折,小翁带我们来到了位于清迈西部的美汪,我们先去营地看到了出镜的这头大象,这是一位大象妈妈,她顽皮的小象宝宝年龄不大,所以要一直跟随在妈妈身边陪同拍摄。跟驯象师沟通了我们的拍摄想法后,驯象师带我们来到了河边拍摄,幸运的是河边刚好有其他驯象师带大象来河边洗澡,所以就看到了画面中的这组群象的片子。二.拍摄过程  整组片子全部用自然光拍摄,主要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面对这么一头庞然大物,对模特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近距离的与大象接触并且要保持拍摄情绪和动作,需要强大的定力。而且大象对陌生人还是有一定的排斥,所以它会不停的动来动去,又因为是群象,所以一直是处于一种动态的抓拍过程。  这次模特的服装采用白色长裙,裹了米黄色的头巾,以求达到纯净空灵的效果。情绪和动作表达主要是虔诚和冥想,剩下的就由模特自由发挥演绎。好在有驯象师的配合和训导,才得以让大象反复完成几个动作。调皮的小象一直在妈妈身边跑来跑去,还把苏苏的拖鞋扔出好远,哈哈,俨然一个可爱的孩子。  在水中的拍摄,身边的大象时而喷水,时而仰天大叫,场面还是比较壮观的,总之,这真的是一次难忘的拍摄经历。三.后期处理思路  主要想营造一种诗意与灵气的氛围,由于全部是自然光拍摄,又是正午,加上大象和河水的颜色非常接近,只能依靠影调来突出人物和环境的关系,我一般都是通过色彩平衡的高光和暗调来处理的。四.总结  自然状态的人物拍摄是我所追求的,拍摄前需要与模特充分的沟通,让模特了解拍摄的主题、构思以及表达的感觉,从而让被拍摄者融入拍摄环境,让他们自由发挥的去摆动作,从而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拍摄感觉。我想应该是我们与大象的缘分促成了这次拍摄,明知不容易,但还是缘分使然,所以取名为象缘。虫回大地
作者:老广州
EXIF相机:NlKON D700镜头:NlKON 105mm快门:1/320秒光圈:f/11焦距:105mmlSO:500拍摄前期构思  甲虫在野外光线较强的环境中比较好动,要想拍摄它静态的镜头比较困难。于是,我把它捉回室内夜拍。我预先准备了一束各种颜色的玫瑰花,一支弱光灯,用于室内照明,光线不能太强,光线强会使甲虫兴奋。拍摄过程  开拍前,为了限制甲虫的行动,我先用水喷湿了甲虫和花。拍摄全过程用手动对焦。闪光灯用无线双灯离闪,一定要加柔光罩,因甲虫的外売反光。当甲虫躲进花辨中时是用侧逆光的最好时机,借助花辨起到粉色的柔光效果。当甲虫在花顶,釆用左右灯侧光或一侧光一顶光。只要对焦准确,锐度是必然的。后期处理  后期只作了适当的构图,适当调颜色和锐化。几度菊花香
作者:空谷幽兰
  欣赏、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有利于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加入poco不到两个月,一直在潜心学习广大朋友的作品,确实是学有所获,受益匪浅。同时也承蒙编辑的厚爱与鼓励,有5篇拙作被推荐为首页作品,在此深表谢意!每次接到编辑通知,让我分享首页作品背后的技巧教程、心得体会时我都忐忑不安,因为在这里我确实是一个新人,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因此迟迟未写。今日在这里写几句拍摄心得就算是自己对本组作品的一个回顾总结,以便更好的进步提高,纯属个人做法,欢迎影友们探讨指正。  这组作品是去年重庆市第18届菊花艺术展时拍摄的,并在摄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当时评委老师是这样点评的:“作者拍摄技术成熟,把花卉拍得简约而不简单。作品大胆结合中国元素——诗句、条幅,同时引入巧妙精美的后期制作,令作品更有意境美感。”是的,追求作品尤其是生态作品的神韵、意境、艺术,也正是我拍摄及编辑这组作品的初衷。菊花是中国的名花之一,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它开放在深秋季节,具有傲霜挺立,凌寒不凋习性,所以被文人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我想很多朋友们都喜欢拍摄菊花,我也是年年拍,但怎样才能拍出神韵、拍出新意呢?一、前期构思  这组作品使用的是佳能5D3和腾龙90微距头拍摄的,由于选择的是周末不上班时去的,正好是一个阴雨天,所以特意准备了一把小电筒来补光,因此各位朋友看到的作品里的光影是最简易的人工布光,而小水珠却是真实的雨水哟!二、拍摄过程  菊有百态,摄无常规,在拍摄过程中力求做到一看、二品、三拍摄。同时,在拍摄取景构图时,寻找不同的角度,变换不同的姿势,采取正拍、俯拍与仰拍,利用前景、背景,尽可能给要表达的主体干净的背景或留白,并使用点测光、大光圈,虚化背景,拍出深背景的暗调菊花,表现其高雅清纯。三、后期处理  重写意,融入诗意内涵,提升作品意境。首先是围绕要表现的主体,进行二次圆形裁剪,使照片更具有艺术感染力。二是对裁剪出的图片利用PS修补、去污点等工具对不需要的枝叶或污点等进行处理,使主体更干净、突出。三是颜色处理,整体色调上宜淡雅不宜鲜艳,表现菊花的神韵。四是根据菊花是中国名花之特性加入中国元素。我没有选择软件里自带的千篇一律的模板,而是自己设计了一个模板图,选择的是一幅菊花图,利用PS滤镜模糊工具将其模糊,并调色,以突出主体,并加入一幅写菊花的书法作品在下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条幅作品,让作品增加审美意趣,充满诗情画意和艺术魅力。  总之,由于每个人创作理念、技术水平、个人情感与认识感受的千差万别,面对同一株花不同的人可以拍摄出完全不同的片子。我希望我的片子能给人艺术享受,令人启迪,引人思考,具有个性。  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分享交流,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翁丁部落
作者:大刘
前期准备:  翁丁佤族原始部落,位于距离昆明800多公里的沧源县,离县城33公里,座落在一个群山环抱、常年云雾缭绕的山麓中。部落有一百多户人家五百多人,居住民全为佤族。由于地处中国偏远地区,解放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阶段,解放后一举过渡到现代社会,留下了很多原始社会的印记,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二十年前我在那一带生活过一段时间,当时那里到处是那种看上去很原始,很落后的村落。后来社会迅速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之后,基本上都建起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新居。知道翁丁佤寨还保持着原来的原始部落气息,就一直琢磨着想去看看,也想看看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毕竟二十年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去云南,我决定再次踏上那块土地,我想好好去看看,去拍摄我眼中的翁丁。拍摄之前找了一些关于翁丁的资料,包括一些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对翁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拍摄过程:  行程计划中,去翁丁我只能有一天的时间,沧源县到翁丁没有直达车,交通不太方便。我租了部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都是柏油路面的山路,路况不错,和司机一直在聊关于翁丁和沧源的话题。走进翁丁寨子,眼前都是层层叠叠、无序错落的茅草屋,炊烟袅袅,感到很震撼。村民见到外来客都会报以微笑,看上去都很友善,内心的摄影创作欲望一下子特别强烈,来不及安顿下来,就想把在这里看到的一切通过相机拍下来。部落不是很大,但非常有特色,所有的一切对我来说充满着新鲜感。一天呆在村里不停地行走,眼睛不断观察和思考,不放过一个人,一个茅草屋,一个有特色的元素。我知道在这里的时间有限,我要把看到的每一个画面通过我的思维定格下来向外界传递,没想过要吝啬相机的快门。  这里的风光村貌,人文气息深深地吸引着我,每一次快门声都伴随着快乐的心跳。人文纪实摄影沟通非常重要,我会云南话,和村里人沟通起来也方便。一个优秀的纪实摄影师一定要有非凡的沟通能力,一张照片的成功与否往往和你的沟通分不开。在翁丁拍了不少佤族人,对人物的拍摄过程中,尽量追求自然放松状态下抓拍,不要让镜头干扰到对方的表情和动作,更不要让你的镜头引起对方的反感发生冲突。我还去了解很多佤族家庭,到他们的茅草屋中去做客,看他们的生活环境,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他们交谈,他们也乐意让我拍,他们的淳朴友善也激发了我的创作源泉,让我在这里能自由发挥。在翁丁住了一个晚上,一天的时间里,我的运气很好,不仅拍了很多人的日常生产生活的场景,还遇到村里有人娶媳妇,在举行一场婚礼,还有拉木鼓、木鼓舞、摸泥黑表演,这些都是我想要拍摄的部落民俗。遗憾的是时间不充足,有些地方和环节没有时间去等待,拍不到自己想要的照片。不过我已经是心满意足了,不能要求太高。  关于照片的EXIF拍摄信息,只是一个参考,影友们没有必要过多的去关注,一个成熟的摄影师看到一张照片,通过画面环境的明暗,景深等就能大致推算出照片的EXIF信息,照片的曝光和相机的操控是最基本的操作,过多的关注照片的EXIF信息对摄影没有帮助,经过后期处理之后,照片的明暗等信息是会改变的。器材的选择:相机:尼康D610镜头:尼康 AF-S 24-70 mm f2.8 G ED后期处理:  后期是我的弱项,在翁丁拍的这几组照片,因个人喜爱和习惯性的影像表达,风光类的采用原色,人文纪实类采用黑白。可能是我长期以人文纪实摄影为主,忠于真实的影像,不愿意通过后期去改变影像的真实性。黑白我推荐Silver
EfexPro滤镜处理,里面有丰富的黑白影调选项,据说是黑白处理最好的插件,有需要的可以和我联系,愿意和大家分享。总结:  去翁丁摄影选择下雨天更佳,湿润的茅草屋,石墙,石头路更有质感,特别是在雨季,每天晴雨交替,一天当中会出现不同的光影变化。下雨往往伴随着大雾,一切又变得朦朦胧胧,可以捕捉到不同的照片。翁丁最美的不仅有独特的原始风貌,其实最有魅力的是其独有的人文气息,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淳朴善良,不拒绝镜头,户户都可以不请自入,只要你能发现,有足够的时间在这里等待和观察,翁丁的美是无限的。每年的五一,十一假日,还有阴历十一月的木鼓节等节日,这里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翁丁平时游客不多,很安静,明年沧源机场开通,来翁丁的游客会大增,翁丁的原始风貌和人文气息会受到冲击,有兴趣去那旅行摄影的尽早去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对村落的拍摄,不要放过对标志性的建筑和重要元素的记录,这是翁丁的寨桩,也是佤寨特有的标志。
寨主和他的夫人。寨主是翁丁德高望重的人物,到过翁丁不能不了解他,去到他家时,里面光线很暗,拍照效果会很差。和寨主聊了一会,我试着请他到外面的晾台坐会,给他和夫人拍张合影,寨主欣然同意。等夫人刚出来,我就摁下了快门,我知道面对镜头,两位老人一定会不自然。
纪实片的拍摄靠的不仅仅运气,耐心的等待也很重要。这是部落的垃场,周围是挂着牛头的榕树。有别于其它民族,佤族人去世后不起垃,不上坟,不立碑。我在这里等待了半个小时,等待画面出现一个人物。这张照片很普通也没有好的光影,但是对翁丁的交待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有了人物的点缀,画面就生动起来。
制茶的老人。傍晚,斜阳从茅草屋顶射下来,形成一道道光束,昏暗的屋内老人在炒茶。短暂的时间里,岁月仿佛被凝固,屋内就象一幅美妙的画卷,描绘着阿佤人千百年的生活。光影和光线的把握,对构图有时至关重要。
佤族拉木鼓,这是佤族人的一种原始祭祀,在翁丁已经成了一项展示佤文化的原生态表演,周围都是拍照的游客,这种场面谈不上寻找好的角度,只能尽量避开无关的人物。
摄影的构图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几何元素。在翁丁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佤族织锦,佤锦自然延伸的线条,在杂乱的环境中丝毫不影响影像美感的表达。
纪实的拍摄有别于风光,风光重前景,纪实重背景。小孩倚靠在窗台,看着屋外经过的小鸡,几个人从石头路经过,远处是干栏式茅草屋,在背景人物和茅草屋的衬托下,画面的层次感丰富了,背景也交待出了画面的故事性。我在这里观察了一分钟,只为等待背景人物的经过。可以说这是一幅真实而生动的画面。很多pocoer看到首页精彩的作品都很羡慕,这些佳作究竟是怎么拍出来的呢?背后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和创作思路?POCO来为你精选一些值得学习的作品,为大家讲解点评一下照片背后的技巧和故事。希望各位看客多看多尝试,下次可能首页作品就是你的哦!
本文来源于POCO摄影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有违必究
最新教程周点击榜
微信扫一扫: : : : : : : :
对于这张照片应该如何解读?(14/3065)
(183.91 KB)
(286.44 KB)
(328.13 KB)
&&&&&&&&照片流传很广,如何解读,说法也很多。鲁粟的理解如下,说的不对的地方,请网友指正。&&&&&& 1.照片中,龚云普时年69岁,是照片中年岁最大的,坐在中央。武生杨小楼54岁,李吉瑞52岁,分坐在龚的两旁。这体现了梨园的尊老爱贤。也有说梨园行的排列顺序是老旦 武生 老生 青衣花旦。&&&&&& 2.两位坤伶坐在杨小楼左侧,位置也靠近中间,这体现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对坤伶的尊重。照片中只有两名女性,太少了,如果是现在搞个文艺活动,女性的比例要比这大。&&&&&& 3.十四位演员大模大样地坐在前排,而活动的发起者和大亨们则侍立后排,这体现了大亨们的谦卑和对演员的敬重。&&&&&& 4.此时的四大名旦的年龄,梅兰芳最大37岁,程砚秋只有27岁,在京剧演员众多的年代,以这样的年龄分门立派,享誉大江南北,真让人钦佩。&&&&&& 5.前四大须生高庆奎时年41岁,不知为何安排在后排。&&&&&& 6.照片共52人,几乎集中了所有的京剧名家,但毕竟有几位名家未到场,如周信芳(36岁),盖叫天(43岁)等,不知何故。&&&&&& 7.前排十四人中只有梅兰芳大师身着西装,可见做派的时尚。&&&&&& 8.前排十四人中,其中有8人手持折扇,可见梨园折扇的流行。时值六月中旬,天气已经很热,手持折扇,既可消暑,又显风雅。&&&&&& 9.据说当时的社名人甚多,为什么只见后排的这些大亨呢?可能这些大亨都是京剧的爱好者,或是与京剧有着特殊的关系。&&&&&& 10.高庆奎之右,叶扶霄之左,手持团扇者不知是何人。有的照片注明是金少山,有的说是金仲衡。&&&&&& 11.宽幅拍照的技术很先进。&&&&&& 照片中未注明姓名者,如果网友知晓,请说明为盼。
一键分享:
估计能说出照片上没有标注姓名的演员名字的人几乎不存在了,即便有,可能也已经无法在网上看到这则帖子了。
摘录:转自
11:44:45 中国经济网
青帮大亨是京剧迷 杜月笙和"天下第一堂会"(图)
& & 民国时期的上海闻人、青帮大亨杜月笙,有两处招牌性场所:一是杜公馆,算作他的住宅和指挥部;另一个是杜家祠堂,那是他光耀门庭、显示财力的象征。日至11日,杜月笙在新落成的杜家祠堂摆堂会,几乎请齐了所有京剧名角献艺。前后三天时间,堂会宴请了万名宾客和乡亲,摆了1200多桌酒席,堪称“古今天下第一堂会”。
& && &&&为与黄金荣争风头,大修祠堂
& & 杜月笙最初踏入黑社会时,曾为上海黑白两道头面人物黄金荣拎皮包。能说会道,八面玲珑的他,很快得到重用。自立门户后,他收门徒上千,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上海滩三大亨”。当时有“杜月笙吼一吼,上海滩抖三抖”一说。
& & 1923年,黄金荣在上海漕河泾镇西造了一座私人花园(今桂林公园),大出风头,连国民党头面人物蒋介石(曾是黄的门徒)都上门祝贺。杜月笙看在眼里,心绪难平:“我造一座大祠堂与他比一比!”
& & 1930年,杜月笙在出生地浦东高桥镇附近购地50亩,大兴土木,建造杜家祠堂。该祠堂五开间门面,前后三进,祠堂大门口坐着一对1.7米高的大石狮,石狮口中含有可转动的石球。祠堂气派十足,举世瞩目,上海无一座祠堂能与之相比。落成那日,杜月笙非常得意。
& & 为了显示显赫家世,杜月笙请国学大师章太炎撰写祠堂碑文。这下可把国学大师难住了,他翻阅杜氏宗谱,只找到杜家祖辈最有身份的一名穷秀才,以杜月笙当时的地位,仅靠这位秀才,显然撑不起荣耀的门面。于是,章挖空心思,杜撰了一篇奇文,说杜月笙是西晋将领、学者杜预(号武库)的后裔,同时题匾额“武库世家”,高悬于祠堂大厅内正中上端。
& & 1931年6月,杜月笙满面春风,举行祠堂落成典礼,南北军政界要人、海内名人蒋介石、徐世昌、曹锟、段祺瑞、吴佩孚、张宗昌等均送匾额致贺。上海和各地报刊纷纷报道,轰动全国。
& && &&&庆祝祠堂落成,大搞“京剧名伶大会串”
& & 旧时官宦人家和巨商家的老人做寿、子女结婚等喜庆大事,都要在花园里办堂会,请来名角演戏助兴。杜月笙是京戏迷,他的如夫人姚玉兰曾是京剧名伶,因此办祠堂落成堂会首选演京剧。杜觉得:“要么不办,要办就天下第一。”凡是名气很大的各地名角,他都发出请帖。
& & 当时报载受邀者有“四大名旦”梅兰芳、程艳秋(程砚秋)、尚小云及荀慧生,还有武生泰斗杨小楼、前辈名旦龚云甫、前辈名武生李吉瑞、名老生谭小培与谭富英父子、“四大须生”之一马连良、言菊朋和高庆奎、贯大元、王又宸、萧长华,名小生姜妙香,名净金少山,名丑马富禄与刘斌昆,文武老生苗胜春,“海派京剧”领军人物麒麟童(周信芳)、赵如泉、小杨月楼、高雪憔和正走红的武生新秀李万春等57位三代同堂的演员。其他接到请帖的都欣然赶来,唯余叔岩婉言坚拒。余与梅兰芳、杨小楼齐名,被誉为“菊坛三大魁元”。
& & 杜月笙对余很看重,派专人专程赴京登门去请。余托词不来,使来人下不了台,来人恼羞成怒,丢下一句话:“这次不来,下次也别到上海来演戏了!”言下之意,若来,定叫你演不了戏!余软硬不吃,顶了一句:“不来就不来,我不愁没饭吃!”
& & 余叔岩为何坚拒上海之行?一说他确实有病,一说他瞧不起流氓出身的暴发户杜月笙。余叔岩未出席是美中不足,杜月笙耿耿于怀,留下遗憾。
& & 后来,杜月笙娶了余叔岩的得意弟子、女老生孟小冬为妻,孟向他解释老师有病不能南下的原因,他才消除了误会。盖叫天从不唱堂会,也未参加杜祠落成演出。
& && &&&来宾众多,连杜月笙自己也说没见过
& & 杜家祠堂位于浦东郊外,那时无公交车可达。从高桥江边码头到祠堂,有8华里路程。杜月笙专门修了一条柏油路。
& & 被邀来的来宾和乡邻共有万余人。杜祠演戏前一天,公路上人如蚁群,车水马龙,混乱不堪。杨小楼、程艳秋、姜妙香、王又宸等只好步行,梅兰芳坐独轮小车。不少演员雇人力车,似长龙一般浩浩荡荡前进。
& & 杜公馆备下15辆奥司汀轿车和150辆人力车接客人,仍嫌不够。第二天,派出一艘客轮,载2000人,从黄浦江外滩直驶高桥。航行途中,与一小船相撞。客人上岸后,挤来挤去,有人被汽车撞伤,送进医院。杜月笙抓抓头皮说:“我见过很多大场面,从来没有碰见过这样难摆平的问题!”
& & 日至6月11日,堂会共进行3天。北方名伶献演,招待来宾,称“内棚演出”。从10日开始,另演两日,招待本地乡亲,由本市伶人高雪憔、小杨月楼等主演。
& & “内棚”第一天的大轴戏,由梅兰芳、杨小楼、马连良、高庆奎、龚云甫等人联合演出《龙凤呈祥》。最后一天大轴戏是“四大名旦”演出的《五花洞》,另有高庆奎饰张天师、金少山饰包公。送客戏是麒麟童与赵如泉合演的《庆贺黄马褂》。同为大亨的王晓籁、袁履登和天津名票王瘦生也都上台客串。演出结束,宴请万名宾客和乡亲,摆了1200多桌酒席(用八仙桌,8人一桌),堪称“古今天下第一酒宴场面”。
& & 杜祠堂会如过眼烟云,已逝去多年,绝大多数参与者已作古,健在的老人回忆这段往事,仍津津有味地说:“杜月笙办的杜祠堂会,那个热闹场面恐怕再也见不到了!它虽是一场闹剧,但见证了京剧艺人大会串的一段历史。”(据《纵横》)
(来源:现代快报)
这样的情景再也不会有了,现在剧团多,演员也多,可是太精的不多。
飞翔滴企鹅
感谢楼主的珍贵的照片,欣赏了。楼主对照片的解读有道理、有见解,学习了。照片上的人名有几个人是否有错字?如:龚云圃(照片是龚云普)、谭小培(照片是谭晓培)、谭富英(照片是谭福英)、蓝月春(照片是兰月春),请资深的网友指点。
谢谢楼主提供的照片资料欣赏。。。。。
二黄转西皮
前几年,在过街天桥上见到有售此照的,极感兴趣。问价,竟要400元,侃价到100元,成交。得以珍藏。照片长一米有余,宽约7寸。照片上面的题字与发表在这里的有别,为【杜氏家祠落成招待北平艺员摄影--二十年六月】既是“北平艺员”,没有周信芳就可以理解了。龚云甫,第三字应为杜甫的甫。我的这张照,高庆奎之右注的是金少山。
看了老先生的文字介绍对这张珍贵的老照片有了更多的了解,学习了,感谢老先生的指点。
四大名旦只能在两边座着,可见照片当中演员的威望了。
太珍贵了,感谢楼主提供浏览。
这张老照片发的好,照片珍贵而且很清晰,网友跟帖资料介绍很丰富。感谢了。
很珍贵的一张照片!
珍贵的照片,大开眼界;网友的跟帖(戏迷二子和真老田),指点迷津。期待能在论坛上多看到这样重量级的帖子,受益匪浅。谢谢楼上各位!
&&&&&& 真老田先生所说的大概是下面的照片。按图片标题理解,艺员都应该是北京的,没有上海演员就可以理解了。在这张图片上只有两人未注明姓名,但由于照片太小,看不太清楚。&&&&&& 原照片中有几处姓名写错了,应该是龚云圃(查字典方知道甫与圃相通)、谭小培、谭富英、蓝月春。&&&&&& 感谢真老田、戏迷二子、品戏求知等网友对照片的注释。
(172.45 KB)
(287.34 KB)
(260.97 KB)
很珍贵的一张照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张图片的番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