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办企业要基建投入一年,才触投入生产,据说三个月零申报税务就要查原因,这种情况怎么办

原标题:2018年香港公司税务还在零申报吗被税务抽查到将面临监禁可能-创百汇

根据香港公司法规定,香港有限公司每年必须做核数师报告向股东、董事及税务局申报公司的财务及状况。有限公司成立的第一年,政府允许其完成核数师报告的最长时间为18个月。核数师的报告反映公司是否有利润产生,有利润的情况下才需要交税。而如果不做核数报告,当一间公司的运作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有钱,被税务局一查问,其实就已经没有办法交待这间公司的财富来源。甚至连所赚的钱来自哪里都交待不清楚的话,就很可能被人怀疑有洗黑钱的嫌疑。

首先,需要了解到香港公司的税种主要有两种:

利得税:香港政府规定,在香港经营任何行业、专业或业务而从该行业、专业或业务获得于香港产生或得自香港的所有利润(由出售资本资产所得的利润除外)的人士,包括法团、合伙商号、信托人或团体,均须缴税。而非来源于香港的利润就算货款汇入香港则无须征税。香港有限公司税率为

更多详情可关注北京创百汇(www.bjcbh_com)公众号了解更多新资讯

}

最近小编身边很多朋友咨询,公司已经没有业务往来,经营不下去,想注销又怕麻烦,又没钱,也不愿意报税,就把公司置之不理……这样真的“安全”吗?

还有的朋友咨询说,对公司置之不理后,突然又有业务了,需要重新把公司正常运转起来时,才发现,公司已被税务机关列为非正常户了……这可如何是好?

今天,小编为老板们整理了一些很多公司都会存在的错误认识,请各位老板,自行对照,是否“中招”。

1.没有经营就不用报税吗?

大部分创业者对报税的理解是:有经营、有收入才要报税,或是有开票才需报税,其实这都不准确。

公司领了营业执照,就应该是“开业”状态,就算你还在筹备期,没有实际业务;或是经营不下去,要准备关门,也没有业务,这两种情况都还要正常进行纳税申报,只不过可以进行“零申报”。

2.长期进行零申报,真的没有问题吗?

如果还在筹备期,没有实际业务;或是经营不下去,要准备关门,也没有业务,这两种情况都还要正常进行纳税申报,只不过可以进行“零申报”。

有的创业者觉得,零申报甚好,反正我公司也不开票,请代理公司做账同时“零申报”,又没有财税风险,又省钱。

但是请注意,长期零申报,是会被税务局监控的。所谓长期零申报是指,连续三个月或一年内累计六个月零申报。这时税务局会对贵公司进行调查,如果刚好通过登记的地址联系不到您,那就“非正常户”了。

还有些公司,增值税、所得税都零申报,不知道这会被查吗?

3.觉得长期不经营也没关系?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明文规定:“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可以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别问工商局怎么知道你没经营的,你又没有账本,又没有报税,或是一直零申报,这不是摆明了没有“开业”嘛……

长期不经营,执照会被吊销,你知道吗?

4.吊销就等于注销吗吊销不等于注销,信用污点抹不掉,你知道吗?

注销,是在法定条件、法定程序下,终止公司的法人资格。而吊销,是违反法律法规,被工商局强制停止经营。

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之后,其法人资格并没有消失,所承担的债务债权,所欠的税,都还在。

因此,吊销不等于注销!吊销是一张行政罚!

想要彻底解决还得注销,要知道,如果企业是被吊销的,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需在15日内到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注销,分别到国税局、地税局,把之前欠的税金、滞纳金统统补上。而作为法定代表人的你,是要受到任职限制的,如果你想要再设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名称不能与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名称相同。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

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企业名称禁限用规则》第四条:

企业名称不得与同一企业登记机关被吊营业执照尚未办理注销登记的同行业企业名称相同。

5.公司被吊销,这些人是逃不掉的,你知道吗?

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法定代表人在全国范围3年内都不得申请或担任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

而在税务方面,则是永久监控黑名单,如再注册公司,将被税务机关追溯罚款。

于是,不少新公司在登记注册的时候,系统提示:“外地税务登记存在障碍”。

不仅法定代表人,所有股东的信用都有影响。特别是在出入境和办理贷款方面,工商、税务与公安、银行等多部门联合惩戒,就是要让失信者无路可走。

而且,公司在破产清算时,如果无法提供真实完整的账本,那么股东很可能要为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6.如果不注销?后果很严重吗?

我们都知道,注册了公司就是要经营的,要是不想开了,就要公司注销,否则工商部分会直接给你吊销。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

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可以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7.正常注销,到底有多难?

都说注销难,那么到底注销公司的步骤到底是怎样?

其实无非是注销税务、注销工商,有开社保户的注销社保,有进出口业务的注销进出口经营权…

比较麻烦的就是税务注销了~

税务注销需要分别注销国税和地税,如果您的所得税在国税,则要先注销地税;如果您的所得税在地税,则先注销国税。且根据是否为“一照一码”纳税人,所需资料不同,根据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又有区分。而且在注销地税时,通常还要补三种税款:租赁合同印花税,账本印花税、实收资本印花税。

总而言之就是,想要拿到公司的这张“死亡证明”,确实要费一番周折,但不注销又后患无穷。

①如果你以前记账报税都正常,一般税局给你清算一些小税种,如各类印花税,不算多,交了就行。

②如果你以前出现过税务逾期,但有账本,那么只需要补申报,交税务逾期的罚金,如果有欠缴的应纳税额,那么补缴应纳税额的同时还要交每日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③如果你以前从未记过账报过税,首先要补账,然后要补申报,交罚金。也就是说你之前省下来的代账费,现在还得花出去。

④如果你以前没有出具过汇算清缴报告,有些地方办理税务注销除了要看账本、纳税申报表,还要出具清算报告,有的只要最后一年,有的每年的汇算清缴报告都要看,特别是一般纳税人,平时代账公司提醒你做汇算清缴报告的时候,你要省钱,现在估计还是得补!

⑤如果你的营业执照、公章等公司证件已经找不到了,那么,每丢一种公司证件,都要登报一次,而且公章还得补刻,又是一笔钱!

一分钟了解公司注销流程及注意事项

注销公司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价格一般都是6000元起步,贵的都是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否则根本没有办法去注销一个公司,为什么注销一个公司需要这么贵的价格呢?注销公司流程有哪些?不去注销有哪些后果?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注销公司的那些事儿。

企业注册的费用为何价格贵?

1.注销公司流程非常复杂繁琐

工商局先备案 → 登报 → 国税局申请注销 → 地税局申请注销 → 工商局递交注销资料 →代码注销 → 银行注销

整个注销公司流程下来一般都是5至7个月左右,分公司注销时间为4-5个月左右。如果公司出现一些严重问题,甚至要花费一年时间才能注销。

2.注销来回跑的次数多,且资料要求多

注销公司的时间光国税局注销一般平均要10趟,地税局10趟,工商局也要4-5趟,银行3-4趟,这还是工商代理机构办理的时间,如果不懂流程的小白去办理,估计来回跑的次数会更多,浪费的时间也更多。

另外,需要整理企业所有的账本、凭证、财务报表,上传国税地税报表,如果企业以前的账务没有整理或者没有做,那么还需要补齐全。其次,税局还会核查企业所有的税务问题,看看是否有纳税异常或者抽逃税款的情况。

3.注销的补税情况或者罚款较多

一般公司注销往往是因为公司出了一些问题才去注销,但注销的时候也会查出一些问题。比如:企业的租金发票开了没有,是否还在那里经营了,企业的租赁合同都找不到,前几年企业的税收偏低等等情况。注销的手续又要增加,费用自然又要增加了。这就是为什么注销公司比注册公司还贵的原因。

公司注销又贵又麻烦,干脆不注销了,让公司自生自灭吧!千万别引火自焚!让公司自生自灭,公司就会有信用污点,后果很严重。

只要公司涉及到的法人代表、股东,以后办理如下事情,都会受到相关限制的:

1.工商局黑名单,永远办理不了公司(带你股东、法人代表、监事的任何信息)。

2.法人代表不能领养老保险。

3.法人代表不能贷款买房、移民。

4.开不了国税、地税办不了税务登记,涉及欠税的会公告企业信息。

5.如果涉及有欠税款,企业法人代表会被阻止出境,不能乘坐飞机和高铁。

6.长期不报税,发票会被锁机。

7.长期不报税,税务局可能上门检查。

8、工商信用网进经营异常名录,所有对外申办业务全部限制。

9.如果以后想注销,面临工商局、税局罚款问题,滞纳金问题。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老板又不想注销了!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一日不注销,这些麻烦的问题就会日复一日的累积。

罚金和滞纳金也会越来越多!

分享给你身边有需要的人吧。

引自河南日报税务工作室微信公众号“豫税”

}

原标题:税务部门暂停追缴避免企业更大恐慌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这也就意味着目前追缴工作暂停,避免因为突击式、运动式的追缴引起企业更大的恐慌。

常州市裕华玻璃有限公司的大门前停着几辆面包车,偌大的院子只剩下一个门卫,显得冷冷清清。不时有收废品的骑着小三轮车进进出出,经过门口,门卫也只是瞅一眼,便挥手放行。

“厂子已经关闭,工人们都遣散回家了。”这名门卫透露,裕华玻璃是两个多月前关停的,“说是环保不达标。”

《中国新闻周刊》从裕华玻璃所在的春江镇圩塘办事处一名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为落实“长江大保护”,常州市对沿江化工企业进行了集中清理和整治,在化工企业较为集中的春江镇,这一年已关停了不少企业。

裕华玻璃是乡镇企业起家,建厂初期,由于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上世纪80年代,李良大接手后,企业逐渐扭亏为盈,特别是获得药瓶生产许可后,曾一度辉煌,员工多达近千人。这几年,企业利润下降,加上环保压力,很少招聘新员工,随着一些老工人纷纷退休,关停前,企业只有100多人。

不久前,常州市税务局一纸“追缴社保费”的诉状,让这个规模不大的企业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甚至具有了某种“风向标”意味。

8月23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法院发布行政裁定书,对于常州市裕华玻璃有限公司10年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准予强制执行,共计18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2017年12月,江苏省常州地方税务局第五税务分局就对裕华玻璃有限公司作出对欠缴十年的201万元社会保险费征收决定,企业却迟迟没有全额缴纳。半年后国地税合并,新成立的常州市税务局于7月31日作出履行催告书,要求裕华玻璃在10日内缴纳剩余欠款,依然未果,这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尽管行政裁定书作了详细阐述,依然引发舆论强烈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企业对社保费负担上升的担忧。

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从2019年1月1日起,各项社保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由于税务部门掌握企业和个人收入信息,特别是社保费进入金税三期系统后,漏缴、欠缴社保的行为将无处遁形。

目前,中国各地社保费以统计部门发布的上一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确定缴费基数上下限,以基300%作为上限,60%作为下限,企业和个人按比例缴纳社保费。

然而,为了减少社保费支出,长期以来,一些企业隐瞒实际工资水平,将社保缴费按最低工资标准或基数下限缴纳,甚至不缴社保费。

根据第三方机构51社保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2017》显示,中国基数合规企业比例从2015 年的38.34%大幅下降到2016年的25.11%,而2017 年基数合规企业比例仅为24.1%,到2018年虽然略有回升,但仍不是三成。可以预见,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社保费后,基数未合规企业和个人或按照实际工资缴纳社保费,将大大增加社保支出。

比起未来可能的“增量”,更令企业担忧的是,过去的欠费是否会被追缴?

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6月15日,黑龙江省税务局成立后,省税务局、人社厅、财政厅发布的1号公告就是《关于依法规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的通告》,并宣布从8月1日起,组织全省基层单位开展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专项整治行动,要将劳务派遣公司、物业保安公司、建筑施工企业、季节性用工较多企业列入重点,依法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应参未参、应缴未缴行为。

在民营经济较为集中的江苏省,最近常州、连云港、苏州、南通等多个地区税务局纷纷对欠费企业下达社保费文书送达公告。

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常州市税务局在机构合并后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先后发布了四次公告,涉及欠费企业共计2352户。欠费时间少则数月,多则十几年,欠费金额也从几百到数十万元不等。

也正是在这个时刻,裕华玻璃被追缴十年社保201万元的消息,成为了一触即发的导火索。

“以前也不是不缴社保,只是采取退休后一次性补齐的方式,每年退下来几个人,压力也不是很大。”裕华玻璃的门卫说。

常州市税务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裕华玻璃因环保问题停产后,无法再按以前的方式缴纳社保,而在所有社保项目中,医疗保险是最为急迫的,于是就有工人将企业告到了社保和税务部门。此后,税务部门跟李良大多次沟通,李良大也陆续补缴了部分医疗保险,无奈数额巨大,无法在短时间内补齐,只能拖着。

对于社保和税务部门而言,企业虽然关停了,但由于社保账户有欠费无法注销,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坏账,只能通过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样一来,即使无法补齐,也可以申请核销账户。

“对裕华玻璃的社保费追缴,只是个案,并不具有普遍性。”该工作人员回应说。

早在各地纷纷开展社保费追缴工作之时,国家税务总局尚未出台社保费追缴的相关政策,和以往自上而下的开展工作不同,此次追缴更多是在地方政府的压力下各地税务部门的行为。

在这背后,各省的出发点却各不相同。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黑龙江其实并未开始实质性的追缴工作,只是在机构合并后,以通告形式将职责告知。而江苏则是因为在此前的审计过程中,被查出社保费没有应收尽收,社保部门通过再次核定,以公告形式对欠费企业进行告知”。

在此前国地税合并之时,多位专家曾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看似简单的机构合并,其背后是中央和地方收入的博弈。合并之后,原来省以下垂直管理的地税部门划入中央垂直管理,税收也统一进入中央库,中央和地方再进行收入分成,地方可自由支配财力大大减少。

目前,社保费仍由属地统筹,因此,在各地追缴的同时,“地方政府想借机增加财政收入”的说法不绝于耳。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则解释说,“将社保费交由税务部门征收统管的目的,从企业层面,就是要把企业交的税费理清,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减轻负担。”

据了解,现行中国的社保费征管方式有三类,一是社保经办机构征收,比如北京、上海等;二是“社保核定、税务代征”,比如江苏、安徽、湖北等;三是税务部门全责征收,如广东、浙江等。

胡怡建表示,目前全国包括计划单列市在内的36个省市,社保费由税务部门征收的就达24个。如果由其他部门征收,也许只知道征收这部分的基数,但这笔费用会对企业造成多大影响,无法全面了解、统筹安排。只有全部交由税务部门,摸清底数后,才能为下一步减费降负打下基础。

“目前江苏的社保费征管还没完全划转到税务部门,依然由社保部门根据企业申报的信息,在系统里核算出一个社保费缴纳数,税务部门只负责征收,对于一直欠费的,才会发布告知书。”江苏省税务局一名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这都是日常的工作,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并非突击追缴。”

按照常州市税务局下发的告知书,《中国新闻周刊》联系了数位欠费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负责人,发现不少企业早已关停。一个公司规模在2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的企业在四年前已经零申报,数年前和几个离职员工因为劳动纠纷闹上法庭,后经调解,现金补发了欠发的几个月工资和社保,对方却并未存进社保账户,也未及时办理人员核减手续,由此公司社保账户出现缺口,后来新进员工的社保费不得不用来填补前面的缺口,形成恶性循环。

他曾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却被告知需拿到那几位离职员工的证明才能重新核账,这对于他而言并非易事,只能拖了下来,“每年都要为这个问题去跟社保、税务部门解释。”这位企业负责人抱怨道,“后来我也生气,干脆不申报了,但是因为有社保缺口,企业在工商那里也不能注销,现在公司的社保账户就我自己了。这十几万中间,有七八万是我的,我自己欠自己的社保,你信不?”

按照告知书,企业需要在接到通知15日内补齐欠款,否则根据欠费时长,按日缴纳千分之二或万分之五的滞纳金,也可在60日内向相关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在6个月内向法院起诉。

但多个接受采访的企业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不具有短期内还款的能力,“失信就失信吧,反正我年纪大了,大不了不坐火车,不坐飞机了。”一位自称年事已高,早已离开常州的小企业主这样说。

《中国新闻周刊》对这些欠费较多的企业工商信息进行梳理发现,其中不乏一些因欠税或借贷纠纷被列入失信执行人的企业,也有一部分涉及劳动纠纷。

在长期研究社会保障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孙洁看来,社保费由税务部门征收,更大的意义在于实现社保费的全国统筹。

当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省际不平衡问题严重,按照国际通行的抚养比,即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数的比值,可以显示出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根据去年年底发布的2016年社保报告,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为2.75:1,也就是不到三个人就要养一个人。

在中国,人口流入密集的广东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最高,为9.25:1,福建、北京抚养比也都在5:1以上,而人口流出省份黑龙江抚养比全国最低,仅为约1.3:1。根据2016年社保报告,黑龙江、青海、吉林、辽宁、河北、天津、陕西、湖北、内蒙古、海南10个省市区和新疆兵团的可支付月数在10个月以下。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据《财经》统计的信息显示,广东、北京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最多的7个省市占2017年全国结余的三分之二。

近年来,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补贴逐年增高,但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加快,如何实现社保的长期可持续性,成为摆在中央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而实现社保,特别是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或将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口。

如果按照原来的属地统筹,社保部门负责核定缴费基数,结余多的省份征收积极性不高,而结余低的省份,却又无费可收。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将国地税合并,为明年社保费征管职能划转税务部门,收入上交中央,为实现全国统筹奠定基础。

“原来的社保管理体制、社保费的征管方式是不公平、不可持续的,具有负激励的作用,合规交费的企业反而吃亏;改由国家税务局征收之后,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都会提高,这是积极的、正确的改革措施。”9月16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言中认为,这样也有条件在统筹精算的基础上适当降费,并实现精算平衡。

每年7月份,常州市都会根据上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重新调整该市的社保基数,一位常州市某中小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7年7月~2018年6月,常州市社保缴纳最低基数是2940元。从2018年7月开始,新基数提升到3125元。

按照规定缴纳的比例,单位承担的部分分别是养老19%、医保8%、失业0.5%、生育0.8%、工伤0.7%,个人承担的部分则分别是养老8%、医保2%+5元、失业0.5%,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无需个人承担。如果按3125元的最低缴纳基数参保,公司每月要为每人缴纳906.25元,个人要缴纳333.13元。

按照她提供的数据反推,社平工资为5208元,按照最高300%的上限,基数为15625元,也就是说,常州收入在15625元以上的员工,企业每月为其缴费4531.25元,个人每月缴纳1645.6元,按照最低和最高缴费基数,费负相差5倍,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这次还是按照最低缴费基数上报的,没有说这样不行。”这位企业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她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社保部门也说会核查,特别是明年税务部门征收,有金税三期,估计都能查出来,但只能到明年7月才知道会有怎样的后果。”

中小企业担心用人成本的上升,而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则更是不小的压力。《中国新闻周刊》试图采访一家员工在千人以上的制造企业,对方一位董事长助理十分谨慎,表示该企业一直按照规定缴纳社保,目前也没有收到调整社保费用的通知。

企业的担忧也引起了中央的重视,9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同时抓紧研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以激发市场活力,引导社会预期向好。

9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必须按照国务院明确的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已定部署,确保现有征收政策稳定,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绝不允许擅自调整。对历史形成的社保费征缴参差不齐问题,严禁自行集中清缴。

孙洁认为,社保费还有不小的降费空间,但具体还要根据经济发展、人口密集等指标测算,税务部门的职责是尽快摸清底数,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樊勇说,“到明年1月1日,每个人都要建立一个社保账户,但并不意味着费率和缴费基数马上降下来,一切都需要在底数摸清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测算。”

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保证既能整体税费负担不增,又不影响财政收入和未来的社保可持续性支出,或许是一个需要深层探讨的难题。

按既定时间表,2018年12月10日前,社保费征管职责将由各级社保经办部门划转至税务部门;2019年1月1日起,各项社保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这也就意味着目前追缴工作暂停,避免因为突击式、运动式的追缴引起企业更大的恐慌。

据《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解到,最近一些税务部门已经撤回追缴通知。

据江苏省税务局前述工作人员介绍,此前,税务部门仅负责对企业社保费的征收,明年1月1日,新农合、自由职业者的社保费也将一并交由税务部门征收,全部划转后,江苏社保费增收将有所增加,而全省承担这项工作的税务人员相比以前,并未增加。

“目前主要开展和财政、社保、医保等部门的对接工作,包括建立对账机制、完成数据交换以及联调联试等,为明年1月1日的正式划转做各项准备。”这名江苏税务人员说。

目前各地划转工作已经在逐步交接,争取平稳过渡。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表示,“税务部门征收后,在摸底数的过程中,原来没有正常缴纳社保的企业短时间内会出现增收,但增收后会降下来,最终是要实现一个动态的平衡。”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36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建投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