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公司可以和市政府签垄断专利合同触犯反垄断法吗

燃气这种能源未来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如何呢?大学生毕业进入这个行业有怎样的发展机会呢?
按投票排序
燃气行业目前在国内算是朝阳产业,因为天然气在国内一次性能源市场中所占比例太小,国家对燃气行业不敢说是重点扶持,但也是非常看重。未来的前景肯定是光明的(否则我也不会在这个行业里厮混),钱途要看自己。。。。。。。整个产业来说,盘子大,利润高,销路好,赚钱简直是一定的。至于说工作,大体有两个方向:国企和民企(包括外资),而且肯定是大企业。因为燃气行业属于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高回报的行业,但是投资回收周期很长,小企业撑不住那么长时间的投资。从全国看来燃气行业的肯定是三大油为首,只有这三家才是真正的在规划全国的业务。可以这么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主管天然气的副总在一起打个喷嚏,全中国的天然气行业就会感冒。下面先说说这三家,再捡着说说其他的。中石油:当之无愧的老大哥,西气东输一二三四五六七线的规划、建设、投产都是大手笔,再加上昆仑燃气有着无数一二三线城市的燃气特许经营权,控制着庞大的市场。但是由于气源不足、冬季保供北方城市等原因,对下游个别用户的供气不太稳定,不少用户有所怨言。工资要看具体什么单位,但普遍都还不错。升职方面,由于盘子大,所以机会肯定多,但毕竟是老国企,论资排辈下来。。。。。中石化:在石油市场上跟中石油是正面竞争对手,竞争比较激烈,但在天然气市场上的竞争比较和谐,其实没有那么剑拔弩张(说到底是关联公司--都有同一个大股东)。在华北地区跟中石油比较胶着,互相渗透,但整体看来盘子要比中石油小点儿。工资现在也不低,由于石化对天然气板块很看重,去的都是精兵强将,竞争相对激烈一些,但如果自身有能力,脱颖而出进入领导的视线还是很有机会的。中海油:在石油市场上属于小老弟,但在天然气市场上跟两位老大哥是可以正面硬抗的。主要市场集中在华南地区,但正面临着中石油西二线的强大竞争。在华东地区已经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正不断的进行设点、渗透。由于海油成立之初就跟老外打交道,洋味儿比较浓,更多的时候不像国企而是外企,所以也挺有意思。工资最低(不要怀疑,我保证基层员工的工资是三大油里最低的),待遇尚可。刚才说了,洋味儿比较浓,加上人少活多,所以升职可能性会大一些,8年副处10年正处的例子比比皆是。以上三家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有个共同的问题:准入门槛高。首先是三家喜欢从石油院校里招人,对专业要求比较严格,十个人里有七八个是各个石油院校出来的。其次是对学历要求比较高。以我所在的公司为例,2010年入职的新员工里,55%是研究生,20%是博士和博士后,只有四分之一的本科;大概是1/3是留学生;英语不过关的人很快就会被清除出干活的队伍。最后是裙带关系严重。基本上十个人里有六七个是通过各种关系进来的,这也是国企的通病。华润燃气:也是央企,上市公司,发迹于跟中石化的合作。是有国企的范儿,但由于华润燃气算是白手起家,所以更加灵活,做决策比较快,抢到了不少地盘。工资和升职啥的就不清楚了。。。。。。。。民企我其实不太熟悉,但有几家比较常接触,就说说新奥吧。新奥能源:上市公司,貌似早些年跟中石油有些渊源。公司整体给人感觉不错,很正规,有一股子正气,做PR和GR很舍得花钱,与各个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关系都处的很好,比较难得。公司整体业务发展也不错,不是那种捞一把就走的态度。工资据说很不错,待遇应该是很好的。。。。。。想要在燃气行业厮混,一定要选择大型一点儿的企业,小型企业撑不住,未来基本上就是被并购或者被抛弃的命运。。。。。。。。
燃气的保存的确是个问题,但是早就不是难题了。做燃气的大公司不是央企就是国企,近几年或许会有比较大的改制,具体能否进的去,你懂的。一二级城市城市中心主管网已经比较完善了,一般就是开拓城市周边的管网建设。周边小企业也在加大建设,但是依旧在市场占有率上不占上风。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学历可以做燃气工程设计工作,但是竞争压力比较大。楼下有人说竞争压力不大,这也体现一个问题,没背景竞争压力永远比有背景的竞争压力大,当然压力也是来自内心,一般有事业心的男性同胞在燃气设计本职工作上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这很难。多说一些,薪资方面,国企不占优势,分析好国企与私企区别,均衡利弊,这是你未来的职业走向是重要的一步。
远景是好的,因为国家一直想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的占有率,而且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天然气未来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但是在现在来说,不管是燃气公司还设备厂商目前都是在圈地,所以很多方面都不太完善,总之想有所发展还是有很大机遇的。
我是中国石油大学建环研究生,2015年毕业,在中国燃气总部研究院待了半年。这期间在中燃各个项目公司出差调研,也翻看了一些国内外能源行业的新闻、报告,对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几天思考何去何从的问题,半夜睡不着,来答一下这个楼主早就不需要的问题吧,也是给自己理一下思路。利益相关: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警告: 本文为大型科普、调查、脑补文,请审慎阅读。首先分清行业未来和个人未来。 一、世界行业层面1.1 行业前景:自然是好的。2015年6月,国际燃气联盟(international gas union,IGU)在法国举办的世界燃气大会上发布的《世界气价形成机制报告》中提到,国际能源机构(IEA)、世界能源委员会(WEC)、壳牌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各自发布的预测报告认为:在未来几十年内天然气将会有至关重要的增长,会在2050年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来源。1.2 行业发展趋势:天然气定价机制(游戏规则)正在发生改变。众所周知,石油作为目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其价格在全球范围内基本都是一致的,其影响力已远超石油本身,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相互作用。目前天然气尚且没有石油价格的影响力大,但随着天然气在世界能源供给中所占比重的增加,形成国际统一的价格机制和更加清晰稳定的供求关系,并进而逐步扩大政治、经济影响力可以说是必然的。下图是过去的50年里全球一次能源所占比重变化。在尚未形成统一定价机制的情况下,全球各个国家地区的天然气价格也有各自不同的主导价格机制。主要影响因素无非就是地方政府政策制定、供求关系、运输成本。1.2.1 中国整体定价机制以中国为例,主导的价格机制是“政府调控下的服务成本定价”(Regulation: Cost of Service,RBC),也就是说以天然气的开采、运输、储存、销售的成本为基础,在各个环节制定适当的价格,给予适当的利润以维持整个行业的生存。比如说政府会制定城市门站的到站价格,限定中间运输公司(比如“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的加价。这种机制的最大好处是在天然气发展程度尚低的情况下保证一定量的供应,也有利于政府对整个行业的操控,符合我党治国的一贯原则。缺点就是当国内可控的供给跟不上消费时,不得不进口LNG以保证供应,量少可以亏本进口赔钱继续把控,量大的时候自然就受到国际气价的影响了,即使原本国内生产的天然气为了保证生存,在市场的压力下也不得不跟随国际气价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价格。就像一个不会骑马的初学者,只能跟着马背起伏的感觉是很被动很不爽的。。。不过中国目前也在准备与世界做一定程度的接轨,这一块儿我认为应该关注上海天然气贸易中心的发展。1.2.2 世界其他地区定价机制世界范围嘛,在早前,天然气作为石油的一种,其国际上的定价原则是跟随原油一起变化(Oil Price Escalation,OPE)。但是随着天然气应用范围和产量的不断扩大,运输成本的不断降低,本地与外来气源(LNG、管道气)的竞争加剧,逐渐形成单独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以欧洲为例,2013年,欧盟国家共消费天然气约5343亿立方米,其中进口天然气占了4300亿立方米,比重高达81%,其中来自俄罗斯的进口天然气就占到了1300亿立方米,欧洲目前最主要的定价机制就是“气源间竞争定价”(Gas on Gas,GOG),简单来讲就是不区分本土天然气与进口天然气,管道气和LNG,谁便宜用谁的。2014年世界天然气定价机制如下图。可以看到,受市场影响最大的GOG和OPE定价已经是国际气价机制的主流了。可以看到,受市场影响最大的GOG和OPE定价已经是国际气价机制的主流了。过去7年的天然气消耗量一路走高,天然气价格也是节节攀升,在这种形势下,世界LNG出口商加大LNG设施投资建设,大幅提高产量,2014年上半年受国际油价影响,天然气价格“腰斩”并一直持续到2015年年末都未有上升迹象。二、再讲讲国内层面:2.1 产业链情况目前中国天然气行业整个产业链可以大致分为四部分:(1)上游气源:负责气田开发或者进口LNG接收,整个产业链的源头:公司主要分布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新疆、四川等地,也有海上油气田,国资的代表公司就是国内三桶油。相关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如贝克休斯、斯伦贝谢等。之前的政策是只允许国有资产经营的,目前正在逐步放开这一块儿的政策,允许市场介入。这一块儿我不太了解,听说是风险大回报高,只知道中国燃气集团在山西有一家煤层气公司,2015年半财年述职的情况看民营介入的发展形势尚不明朗。具体希望由我们学校地院和石工学院的人补充。当然气源也包括进口LNG,国内的大型LNG接收站有广东大鹏、福建莆田、上海、秦皇岛等。(2)中游长输:跨国家跨区域的天然气配送工程:也就是咱们常见到的“西气东输一二线”、“川气东送”、“陕京一、二、三线”,代表公司如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专门搞长输的。他们与下游分输公司的分割线就是沿线的各个“开口”。(3)下游分输:各省管网公司或LNG分输公司:负责从天然气主干线上拿气,并分输到各个城市。比如山西省内的三家天然气分输公司(如山西省天然气产业集团),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其范围就垄断了山西全境。这一块儿目前也是国家控制的,并不允许民资进入。中游和下游主要招收也是油气储运和建环专业的人。(4)末端销售:也就是各地的城市燃气公司(我目前从事的行业),负责最末端的居民供气、工业用户、公商服用户。业务范围包括了建调压站、市政管网铺设、用户燃气设施安装以及日常运营维护。这是跟大家日常生活打交道最多的部分,包括以北京燃气、深圳燃气为代表的地方性公司,和以中燃、新奥、港华、华润、昆仑为代表的全国性公司,也是民资最活跃的部分。2.2 国内发展趋势天然气的发展可以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供求。供就是天然气开采技术,这要看中国页岩气和煤层气的开采能到什么程度,求则取决于天然气与其他燃料的竞争力对比,两者相互影响。目前国内常用的燃料如下:煤炭、电、汽油柴油、天然气、LPG、生物质燃料(包括秸秆等一次原料和生物醇油等二次燃料)等,风电核能主要是以电的形式与天然气竞争。现在科技发展水平越来越快,科研成果投入使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各种燃料相互之间的竞争关也会越来越明显,如果天然气价格低于煤炭,发电系统就会受到相当巨大的影响,效率更高的分布式能源也会很快出现。低于汽油柴油,汽车的“油改气”就势不可挡,LNG重卡、LNG船舶将会成为高速公路、大海上的常客。所以之前提到的世界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在天然气的推广方面其实是件好事,起码对末端销售是件好事。。。“煤改气”:目前国家对环保逐渐重视,各地都在开展燃料替代工作,“煤改气”也是各企业面临的问题。其实民用户用气量很小,用气量最大的是工业用户,再加上国家限定了民用的价格,基本上燃气公司卖气给居民都是不赚钱的。所以“煤改气”工作在燃气公司眼里也就格外的重要。但是近年中国煤炭价格持续走低,以建陶行业窑炉所用的无烟块煤为例吧,从2005年的1000元/吨一路降到现在的600元/吨,在全国的建陶行业普遍烧煤的情况下,一家烧天然气的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是很大的,与煤炭相比,天然气几无竞争力可言。天然气与煤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燃烧温度高、无污染、干净”上,一些对燃气气质要求比较高的场合适用天然气,其他情况下基本上都是靠地方政府的政策在推动。三、最后说说个人层面的东西唉,我愁的也是这个。这一部分跟大家关系最大,我也只能稍微说一下自己理解,希望有人可以从自己岗位出发补充一些东西。从中国燃气公司的结构看,燃气公司所设置的专业岗位大方向包括: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市场开发、安全运营等,以及相关的:财务、法务、贸易及运输、人力、行政等岗位在此不表了。工程设计:画图累眼,出差累腿,沟通累心,工资高,一月一万很正常,加班到10点也很正常。越老越吃香,不过工作久了还是要考虑转型的问题,毕竟设计院领导岗位也有限,设计转管理的难度也不小,总之到年龄就看你的本事了。我见过的一个石油大学储运的“师叔”,早年在中石化的设计院干了近10年,后来去了某工程咨询公司,副处,专家,全国各地出差,叼叼的。他讲毕业了在设计院待几年有好处,对专业的帮助挺大的。工程施工:就是负责实际管道的铺设,和市场开发一样,属于公司里最干实事儿最锻炼人的岗位,跟政府打交道最多。工程施工最苦,常年不回家,工资也不是特别高。但是很多工程技术的领导(也就是管理层)都是从这个岗位来的。市场开发:上级领导接待、用户需求调查、政府沟通协调、上游气源是本职工作,还得从用户角度出发,最好能说出用户工艺流程,会经济性分析,明确天然气对用户使用的好处和意义。对专业要求最低但是对人其他素质要求较高。每个公司必须有一个市场部领导。安全运营:都是知乎上看不到的人在做,什么巡线啊,抄表啊,开车配送啊啥的,就不说了。入行之前先听两句话:①“燃气行业的利润是由国家管控的”这句话就限定了在燃气行业做,普通岗位工资不会高,可以类比一下教师吧。②“燃气行业并不是一个对专业技术要求很高的行业”这句话就意味着到了一定的年龄,该转型管理了,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我本职工作干得多好,而是其他能力如人脉、处事水平、机遇等。以我看到的集团某项目公司的管理层为例吧:市场部管理,80年,大专学历,来自市场开发岗位。工程技术部管理,80年,大专学历,来自工程施工岗。总经理,70年,大专学历,来自市场开发岗。都是在公司干了10多年的,主要打交道的对象也都是当地政府领导、银行行长、企业家及小型私营业主等,公司的大部分业务都是他们当年拿下来的。从他们的例子也就可以想见你从事什么岗位将来的前途如何了。
天然气目前在中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西气东输一线的完工,二线的建设,三线的规划设计以及川气东送的建设,各省级天然气管网都正在建设中。其发展前景灰常的好!而且各个地方的燃气公司目前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现,当老总的机会多多!
目前来说中国的城市管网建设还十分的不完善,以后会要建设成美国那样,机会大把的
关于国内城市燃气市场竞争的思考彭知军写于2011年11月底QQ一、城市燃气市场竞争状况 (一)有关城市燃气市场竞争的法规和政策“为了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规范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活动,加强市场监管,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促进市政公用事业健康发展”。自2002年年底起,国家及各级政府开始了包括城市燃气行业在内的公用事业改革,并颁布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推动了城市燃气行业的快速发展。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的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建设成为城市燃气进入大发展和大竞争的里程碑事件,国企改革和外资民资的涌入,城市燃气迎来了春天。表1
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初期与城市燃气特许经营相关的法规和政策(部分)法规或政策名称颁布时间颁布部门备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 建城[号)日原国家建设部《深圳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24号)日深圳市政府第一部有关的地方法规《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日原国家建设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日国务院旧36条《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日国务院新36条
注:仅列出了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初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法规和政策。虽然现在看来上述法规和政策尚有一些不足之处,确实极大地扩展城市燃气行业发展的空间,使得这个行业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城市燃气市场竞争的现状自2008年起,城市燃气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标志性的事件就是2008年8月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成立(由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燃气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华油集团燃气事业部、中油燃气有限责任公司重组整合),作为中石油实现天然气业务上中下游(纵向)一体化的平台;而华润燃气在2007年完成石化业务置换后在城市燃气市场发力;港华燃气于2008年完成收购百江管道气业务。从以国有企业、港资企业、民营企业为主的竞争格局转入国有企业、港资企业、中央企业、民营企业为主的竞争格局,国内城市燃气市场竞争更加激励,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见表2。同时,以昆仑燃气、华润燃气为代表的中央企业凭资源和资金优势扩张迅猛,使得其他企业倍感压力,也再次引发了业内外人士对“国进民退”的关注和担忧。表2 国内城市燃气市场主要运营主体分析表(部分)公司名称企业性质运营项目数量(个)近3年供应量(百万立方米)住宅、工业、商业、压缩天然气汽车备注200820092010中石油中央企业100多--覆盖400万各类用户,管道气(天然气和人工煤气)接近3000主要为昆仑燃气和昆仑天然气利用2个子公司。未见以财务报告公开的数据,运营项目数量为2010年数据港华燃气港资企业93580068708700包含香港华中煤气的内地业务华润燃气中央企业-22005600中国燃气中外合资企业1111043.52130.33380.0运营项目数量来自2009年报150.7669.5117.8105.5276.71463.3221.9168.4392.12403.2338.0246.7新奥燃气民营企业902570.93328.34191.3运营项目数量来自2010年报420.92150-520.22419.7388.4640.62988.3562.4京、沪、穗、深等地方国企6800(北京,2010年),仅长春燃气、郑州燃气、深圳燃气等上市公司公布了相关财务报告,其他公司未见以财务报告公开的数据注:1、上述数据均截止到2010年底,相关数据来自各公司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特别是公开的年报。2、根据资料9,截止到2006年,新奥燃气、港华燃气、百江燃气、中国燃气4家香港上市公司的销量占行业的17%1;根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新奥燃气、港华燃气(含原百江燃气)、中国燃气3家香港上市公司的销量占行业的20%左右。3、8月23日华润燃气控股公布了2011年上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指出,截至日,销气量较去年上升45%至33.6亿立方米。二、城市燃气市场竞争存在的问题(一)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之争自城市燃气特许经营制度落地之始,有关特许经营权的纠纷就不断。对于公用事业领域改革的新事物,我们还未能建立起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纠纷也就不可避免,其中“一女二嫁”是典型,而起因则是由于地方政府违反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的授予程序,将特许经营权授予两个或以上的运营主体;其中一些纠纷的起因则源于当地政府对特区经营权覆盖的范围(行政区域、经营类别等)采取了“解释权归我”的作法,或者先期在与运营主体签订特许经营协议中就留下或设置“活口”,使得先期获得特许经营权的运营主体处于较为被动的境地。从表3我们可以看到特许经营权之争集中表现为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特别是中央企业之间的冲突,更为突出的是国有资本以“后来者居上”的气势力压民营资本。表3
近3年来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纠纷统计(部分)序号发生城市/时间先期取得特许经营权的运营主体后期参与特许经营权的运营主体备注1江苏南京江北地区2011年9月南京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昆仑燃气有限公司2辽宁抚顺2011年8月抚顺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昆仑燃气有限公司3河北滦县2011年7月滦县兆薪燃气有限公司滦县新奥清洁能源有限公司4山西永济2011年6月永济市民生天然气有限公司山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5陕西汉中2011年2月重庆玉祥集团公司汉中市天然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6江苏盐城2009年3月盐城新奥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昆仑燃气有限公司7河北石家庄2008年8月石家庄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昆仑燃气有限公司注:以上引自相关媒体报道。(二)上游资源垄断对下游市场竞争的影响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利用其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天然气上游资源和长输管线的绝对垄断地位,通过“高端路线”、“多元投资”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等各级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获取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或控股、参股当地已有的运营主体,而打出的“王牌”就是其他城市燃气运营主体无法保障的——“保证充足供应”,即以资源换市场。最近极其典型的案例就是西气东输二线广西支线、中缅天然气管道广西段及广西天然气利用工程,还包括钦州LNG接收站工程,根据中石油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签订的《“十二五”战略合作协议》,由中石油所属的昆仑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负责投资组建合资公司,控股建设和经营14个地级市的城市高压、次高压天然气管道以及45条县级支线天然气管道。可以预见,广西更多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都将被中石油系统纳入囊中。见表4。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2011年中国燃气企业风险管理高峰论坛”上,与会专业人士再次对此表示“担忧”。笔者认为,由于中央企业在资源方面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且资本实力雄厚,通过与省级政府签订框架协议的方式获得该省的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有悖市场公平精神。首先,如当地政府未实行公开招标确定选择投资者或经营者,则违反《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其次,即使当地政府实行了公开招标,但作为中央企业或有中央企业背景的投资者或经营者则拥有无比的资源优势,这本就是地方国企、港资和民营企业的软肋;再者加之中央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在竞争中以价格优势可以轻易获得特许经营权。燃气业界的人士会不自然地将这种状况和成品油零售市场(加油站,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现状进行联想,燃气行业似乎有去“民营化”的趋势。而实际上,有关的质疑甚至声讨从来就没有停歇。日施行的《反垄断法》来看,中石油以资源换市场进入下游形成了纵向一体化,有违《反垄断法》。但目前看来,《反垄断法》的执行力度让其他的城市燃气企业失望了。表4 与中石油系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地方政府统计(部分)序号省/市签订时间备注(燃气相关)1贵州省2011年7月中缅管道投产至2020年,向贵州省供气量将达到30亿立方米/年2江西省2011年3月3吉林省2011年1月增加天然气供应4湖北省2010年11月到2015年向湖北提供天然气60亿方5云南省2010年9月中缅油气管道,城市燃气项目6黑龙江省2010年9月天然气满足黑龙江市场需求7河南省2010年8月中石油承诺确保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向河南省供气量由目前的每年30亿立方米增加到2015年的80亿立方米以上,争取达到100亿立方米;加强煤层气业务互利合作,加快河南省煤层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等8江苏省2009年10月加强供气上中下游合作9湖南省2009年4月协调长沙、株洲、湘潭等城市,批准昆仑燃气公司进入各城市燃气项目;中石油投资近30亿元建设天然气利用项目10甘肃省2007年12月之后全面介入城市燃气项目,包括兰州燃气化工集团重组11山东省2007年12月加强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注:中石油系统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公司。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央政府鼓励央企到地方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为中石油昆仑燃气、华润燃气等在城市燃气市场加速扩张加了“一把柴”。
未来与油气巨头谈判供气指标的能力成为城市燃气运营主体竞争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三、政策与气荒自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节能减排一夜覆盖神州,甚至出现了通过拉闸限电的极端途径来完成指标,而天然气由于其价格较低和单位排放物种类和数量相对少的有点成为热捧的对象,国内发展天然气利用的热情也更加高涨。而早在此之前的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经国务院国务院同意制定和颁发了《天然气利用政策》,目的就是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优化天然气使用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工作;而实际上,这个时候国内天然气供小于求的紧张状况已经显现,不论是地方国企还是外资和民企都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但由于上下游长期处于割离的状态,年连续的冬季低温使这个问题暴露无遗,促使国家、央企和城市燃气行业的反思,气源的短缺和储备调峰能力的短板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燃气发展的瓶颈。而实际上,在西气东输二线开工建设之前,天然气的供应主要来自国内的生产。天然气资源的短缺是新的政策无能为力的。开放上游资源开采和进口的市场,以及储备调峰设施建设等才是解决之道。根本的问题在于天然气的生产和进口,包括绝大多数的长输管道和LNG接收站仍然由三大巨头把控,其他资本和企业在此方面也只能采取见缝插针的积极应对,但收效甚微。实际上,LNG接收站的建设其实只是三大巨头的盛宴,其他公司和民企都只是看客。虽然LNG的进口资质已经放开,新奥集团等企业已获得天然气进口权,但是进口渠道仍然被巨头垄断。因此,尽管没有明文规定其他企业不准建设LNG接收站,但是由于极高的门槛和严格的审批政策,使得只有三巨头具备建设LNG接收站的条件。最近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的非常规天然气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让其他城市燃气企业“望气兴叹”。笔者认为,政府也无法估计放开天然气进口市场的后果,或许如铁矿进口市场一样,配额制只会对产业造成更多的困难和伤害。说到储备调峰设施,大多数城市基本解决了小时调峰,而季节调峰则必须依靠上中游环节解决,一是城市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新建季节调峰设备,二是即使能够新建,但非常不经济。比如北京的超大规模用气量和高达10:1的冬夏峰谷比,已经不是多建几条陕京复线可以解决的。至少目前看来,在长输管道建设同时没有很好地把季节调峰设施纳入其中对近几年的城市燃气发展造成了负面作用。2009年气荒的混乱中,曾有报道说武汉某玻璃企业因缺气采取了维温停产,导致企业遭受了重大损失。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宅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四部委于2011年10月发布了《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计划“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个左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同时,CNG、LNG汽车在发展清洁能源利用大大背景下,特别是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推动,将继续增大对天然气的需求。气荒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助推下,使得除拥有上游资源开发和输送渠道的其他城市燃气运营主体左右为难。而地方政府和天然气用量符合直供的大型企业在多方考虑之下,大多数会倾向于选择由中石油供气,毕竟在心理预期上是有保障的。如果不能稳定供气,再有力的安全保障、再优质的客户服务都是苍白的。不论是政策还是气荒,而背后都是价格的原因。四、价格始终如鲠在喉有关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问题一直都在被讨论,而最近的局部柴油荒又让城市燃气运营主体冬季供气保障压力更大,不仅仅能否得到为数不多的气源,还有价是否可承受。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提高国产天然气出厂价格,并完善天然气相关价格政策和配套措施:将各油气田(含西气东输、忠武线、陕京线、川气东送)出厂(或首站)基准价格提高0.23元/立方米,同时将大港、辽河和中原三个油气田一、二档出厂基准价格加权并轨,取消价格“双轨制”;国产陆上天然气一、二档气价并轨后,将出厂基准价格允许浮动的幅度统一改为上浮10%,下浮不限,即供需双方可以在不超过出厂基准价格10%的前提下,协商确定具体价格。在酝酿多年之后,天然气价格调价政策终于出台,而此次调价被认为具有多重意义和内涵:首先,天然气价改重要内容是与国际油价接轨。今后天然气价格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国产气的井口价与国际油价接轨,即依据国际油价的波动来确定国内的天然气井口价格。第二,理顺价格关系,形成上下游联动机制。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并不是简单的涨价,而是理顺价格关系。针对上游石化企业可能陆续调高天然气价格的动向,各城市燃气企业已通过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交了一份呼吁建立城市燃气与上游天然气价格联动机制的紧急报告。最后,天然气定价机制为优化能源结构探路。理顺价格不仅有利于与国际市场接轨,也有利于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天然气的开采和使用都飞速增长,年增长率接近20%,在未来能源结构中还会上升,理顺价格机制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正式实施,核心内容就是资源税税额从“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增大了业内人士对天然气价格的上涨预期。而另一方面,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的气量将大大改变改变现有天然气供应量的来源结构,而且价格也相对较高,是否形成倒逼天然气价格改革,特别是终端市场价格的上涨,笔者认为是极有可能的,毕竟成品油价格形成的例子就是印证。在国内天然气大发展时期,天然气价格始终如鲠在喉,让包括政府、上游开发(进口)企业、城市燃气运营主体以及消费者都无所适从。在天然气利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没有制定价格机制的土壤;当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价格的因素日趋增多和复杂,无法找到一个多方可以接受的方案。而不断来袭的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的通货膨胀使得价格改革更加一波三折。但是对城市燃气运营主体和消费者来说,天然气改革就是“天然气涨价”,上游一旦与国际价格接轨,天然气价格机制也许又是一个“成品油价格机制”。五、改变与政府监管日,兰州市政府与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签订了《合资经营合同》,兰州燃气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的资产重组。按照双方约定,资产重组后的新公司由兰州市政府与昆仑燃气各持50%股权。日,华润燃气发布公告,宣布与天津市国资背景的天津燃气集团签订合营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营公司,投资总额60亿元人民币。华润燃气在环渤海经济区域建立了大本营。2011年10月,华润燃气再提12亿人民币全面收购郑州燃气,其根本指向为河南天然气市场,也有了立足中部、辐射周边的基础。对这些重大兼并、并购和重组,以及今后的运营,都对政府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监管状况以及相关的研究来看,政府在城市燃气方面的监管仍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专业细分不足。政府没有建立一种在政府、运营主体和消费者的博弈之间的合理有效运行体系。城市燃气市场竞争正常化有赖于城市燃气行业深化改革,而落脚点则在于重塑监管。首先,政府应能提供有效的规制(监管),包括特许经营权出售阶段,这是城市燃气运营主体最为关心的;而消费者关心的则是运行管理监管。由于中石油昆仑燃气、华润燃气等以雄厚资本参与特许经营权竞争,当地政府当然愿意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但如果实际市场回报低于或远低于初始投资成本,势必涨价或者提供低质量的供应服务。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其次,对运营主体之间应构建有效的竞争机制。但如果没有科学、合理、成熟的监管体系和有效的执行,相关的信息不可能透明,政府也无法利用此类与潜在的运营主体保持适度的联系。而消费者也无从中获得应有的信息和权利。而政府监管的重点在于管输网络的接入和管输费用,而不是终端的价格管制。六、趋势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2011年全国天然气工作会议,指出天然气产业发展中存在着基础设施滞后、价格扭曲、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一)管网的一体化中石油在现有的天然气长输管网中占有绝对的优势。鉴于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的迅速增加,中石油在“十二五”期间新建的5.4万公里油气管道中,天然气管道占到了一半以上。近日,中石油成功入股觊觎已久的广东省网,占26%。中石油已经完成了对经济发达地区的渗透,而下一步则是扩大终端市场的份额,一个途径是通过中石油昆仑燃气和中石油昆仑天然气两个触角扩大CNG加气和城市用气的市场;另一个途径则是利用与大型用户直供的资源优势,占据更多的优质消费者。(二)城市燃气行业的改革国内城市燃气行业快速发展也只是近10年来的事情,但是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自中石油大规模启动“纵向一体化”后,业界对城市燃气特许经营制度产生怀疑,也担心城市燃气行业10多年改革的成果因此毁于一旦。近年来,外资和民资城市燃气运营主体的扩张收到明显的抑制,最突出的就是新奥燃气,除了经营已有的城市燃气项目,国内扩张几乎停滞,同时对业务进行了战略调整,一是向能源利用方面挺进,另一个就是开拓东南亚市场,如越南、菲律宾。从目前来看,城市燃气行业的改革已经停滞,或者在倒退,如果不加以扭转,活跃的竞争氛围将逐渐沉寂;另一方面,中石油昆仑燃气、华润燃气等独大,势必在城市燃气市场形成寡头垄断。必须认识到,根据已有的经验,在没有合理和有力的监管之下,公有化并不能带来充足的供应和所期望的效率。(三)一闪而过的希望2011年11月上旬开始,中国电信和联通因宽带垄断遭反垄断调查的新闻和热论不断,有人认为中国反垄断法的利剑终于出鞘了,而另外有人觉得不过是一些利益调整的需要。公用事业中改革最为成功的城市燃气行业似乎也期待一次彻底的反垄断,毕竟资源以及获取资源的途径(进出口权)、价格确定等都不在城市燃气运营主体手中,作为城市燃气行业的代表——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也在城市燃气市场进一步改革和争取其他城市燃气运营主体利益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保持这个行业的改革成果和健康持续发展,也只有打破垄断,特别是天然气开发和输送领域,同属允许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上述领域,才能使资源更多地、以更合理的价格进入国内。更多悲观的看法是,这不过一些利益或者某些政府主导战略的需要,而不是出于破除垄断的考虑。(四)行业健康发展的方向根据国外成熟天然气市场的经验,仍然以竞争机制的引入为重点,其中就包括纵向一体化企业的拆分,另一重要的方面就是开放管网系统。而另外则是赋予终端用户更多的选择权,而不适被迫选择某一供应商。参考资料与延伸阅读:1
江北天然气特许经营权起纷争,现代快报,日2
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等,发改能源[号,日3
“2011年中国燃气企业风险管理论坛”在南宁举行,中国经济新闻网,日4
抚顺城镇燃气经营公然“一女二嫁”,河北新闻网,日5
天然气价改迷途,李纬娜,财经网,日6
河北滦县市政燃气经营"一女二嫁"为哪般? 许跃芝,中国经济网,日7
昆仑燃气:从后来者到潮头兵,中国石油新闻中心,日8
一场国企与民企的天然气“暗战”——山西永济供气之争,韩文,《 中国经济周刊 》(2011年第23期),日9
陕西汉中天然气“政企之争”伤害百姓利益,《西安晚报》,日10
两个管网闹广东,《21世纪经济报道》,日11
我国城市燃气市场的竞争格局与对策,孙仁金等,《天然气工业》,2009年7月12
进军江苏中石油对垒新奥燃气,骆毅,《21世纪经济报道》,日13
央企民企争霸石家庄燃气市场,肖强,《瞭望东方周刊》,2008年8月14
天然气利用政策,国家发改委,发改能源[号,日15
深圳燃气年报16
港华燃气、201017
华润燃气、201018
新奥燃气、201019
中国燃气、2010
我是13年毕业的在昆仑能源下属的天然气子公司上班,现在还在气站上实习,感觉和题主的情况比较相似,说说我进这个行业的动机和这半年的感受吧。我是在北方上的大学学习的是环境专业,以前一直对环保比较感兴趣,而且作为一个北方人特别想到南方看看正好有一个机会就到了南方进入了天然气行业。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还是跟我的兴趣和专业有那么一点搭边的(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天然气应该还是处于新能源的范畴,不论是俄罗斯的管道还是滇缅管道从国家的投入来看国家政策还是非常支持这一产业的发展。不像石油产业在国内的市场几乎已经挂分殆尽,各个公司在天然气产业上还处在占领市场的阶段,所以在一些天然气不发达的地方有很多新成立的公司,我现在的公司成立到现在还不到两年。我觉得对于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能进入一个刚成立的而且相对稳定的公司对自己的发展应该是不错的,和公司一起成长学习,再不济混年头还是有优势的。正如楼上所说小企业在这个行业下长久的生存能力是很差的,个人认为他们被吞并是早晚的事情。吞并之后就进入了国企,至于能不能留下来还是另寻出路就是自己的事情了。我现在的工作就是在加气站加气,利用工作的便利对加气站整体运行有个认识。我觉得在基层实习的好处就是能了解在办公室和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这半年的实习让我对这个行业的认识有很大转变,帮助还是很多的。我的建议是找一家稳定有实力的公司好好学习等待机会,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很好。毕竟大学毕业还年轻。这段话说是建业也算是对自己的鼓励吧。实习还是挺累的。坚持下去就好。
朝阳行业 都要从基层做起 这样才能更扎实
看你发展的方向了,技术岗不错但燃气行业技术含量没那么高,建议走管理岗位
燃气属于清洁能源,是目前更是未来能源发现的重点和方向,城市管网的建设正在陆续进行,国家对该行业的重视从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可见一斑。如果你学了这个行业,建议你继续走下去,从技术做起会收获良多,祝你好运。
我国现在大力发展车用燃气LNG CNG
以气代油 未来很有发展 而且我国页岩气储量巨大
短期和长远来看这个行业机会很好,但是在10年左右的一个中期阶段,可能会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美国的页岩气开采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逐渐投入商业,导致美国燃气价格骤减。虽然我国页岩气储量巨大,并且政府也给页岩气方面的研究给予了大量的补贴,但是我国页岩气埋藏位置比较复杂(深度较深),再加上现有开采技术会对环境产生较大不利影响,我国能不能打好页岩气这张牌就变得相当不确定。不过话说回来,危机往往是转机。燃气行业在发展中还会迎来各种制度的改革和换代,机会往往就孕育在改变之中。
我目前就就职于一家燃气集团,我认为巴菲特说的很对:未来十年是燃气行业的黄金时期。从各大国企,央企都在进入LNG等燃气行业就可窥见一斑。
燃气的保存还是个难题,不如石油好,但都是不可再生的,个人觉得还是再生能源好一些。
我是国内一线城市的燃气公司的。。一个月到手4k出头。。加上奖金和年终一年顶天七八万。。。一线城市,北上广之一。上市国企。你们感受下待遇再决定,同是招热能和自动化专业,电网待遇好很多很多。
我感觉是非常有前途的,事实如此,就单纯从民用的一小部分来讲,现在做饭离不开燃气,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燃气的用途很广,而且国家提倡清洁能源不过这个行业给的待遇属于一般化的
正在纠结待遇问题,对于应届生顶破天4k左右O(∩_∩)O哈哈~
为何感觉不论是在以前的煤时代还是未来将要进入的油气时代三桶油终究认为全国所有的能源属于他们呢?就像天然气一样,油你统一管控,电你统一管控,气还要这样。。。
国家大力治理雾霾需要清洁能源,未来是燃气行业的黄金期,现在全国各地都在煤改气。在燃气公司任职,推荐使用智能燃气云平台—博燃通,我们公司正在使用中,作为巡检员,智能巡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然气管道施工合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