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要玉?

黄龙玉收藏是陷阱?
哪些玉石不值得收藏
   近年来国内投资市场上涨价幅度最大的品种是什么?股票、房产、黄金,还是大宗商品?都不是!这些投资品的价格上涨,比起一块块疯狂的石头,都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在翡翠的带领下,近十年间,很多玉石的价格以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数量级上涨。而黄金不过涨了近5倍,白银最高涨了约9倍,铂金涨了不到3倍,钯金价格甚至还低于2000年。  疯狂石头的价值神话,几乎发展到了&沾石必涨&的地步。最突出的例子是,近年玉石收藏市场上,黄龙玉和岫玉这类本不入流,在几年前只能称得上是杂石的品种,也成为收藏投资界的新宠,身价翻滚直上,上演着&石头变玉&的神话。不仅如此,一众金丝玉、台山玉、蓝田玉、昆仑玉、独山玉打着&新玉种&的旗号,价格也成倍飙涨。  黄龙玉、昆仑玉、金丝玉、台山玉、蓝田玉到底有没有收藏投资价值?它们的价格神话,是价值的回归,还是炒家的推动?在玉石普涨的情况下,还有什么潜力股可挖?最重要的是,玩玉的方向到底在哪里?  特邀嘉宾  佘定常(广东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  侯舜瑜(广地珠宝董事长、总经理,国家注册珠宝鉴定师)  嘉宾主持  赵利平(收藏家、资深艺术评论人)  不可能随便就冒出一个新玉种  赵利平:其实不仅仅是黄龙玉,最近几年市场上冒出了很多新玉种,像昆仑玉、金丝玉、台山玉、蓝田玉等等,价格也都涨得很厉害。  佘定常:和田玉和翡翠已经涨得这么厉害,而且资源也稀缺,肯定会有替代品出现,这很正常,大家去追捧,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收藏的角度来讲,目前还没有一种玉石,可以挑战或者撼动和田玉和翡翠的地位。  侯舜瑜:中国的四大名玉,矿物都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才形成的,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冒出一个新玉种。昆仑玉、金丝玉、台山玉、蓝田玉等等,其实都是噱头,新壶装旧酒。好像台山玉,其实是黄龙玉的一种,只不过产自台山,就被包装成了一个新玉种。又比如汉白玉、大理玉、阿富汗玉、蓝田玉,其实都是同一种矿物碳酸盐大理石,物质成分是相同的,但不包装卖不出好价钱,所以各地在宣传时,都套上一个漂亮的名称,产自北京的被称为汉白玉,产自云南大理的叫大理玉,产自阿富汗的叫阿富汗玉,产自陕西蓝田的叫蓝田玉。  但也有一种情况,某种矿物早就被发现,只是一直没有发现宝石级的。比如坦桑石,这种矿物早就被发现,但是1967年的时候,才在非洲的坦桑尼亚发现了宝石级的,这是世界上坦桑石唯一的产地。为了纪念坦桑尼亚共和国成立,才把这种宝石级别的矿物命名为坦桑石。  赵利平:独山玉和岫玉最近几年价格也涨了很多,它们有没有收藏价值?  侯舜瑜:打个比方,和田玉和翡翠就是大盘股、蓝筹股,而其他的玉石只是题材股。岫玉之所以一直炒不起来,除了其产量很大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岫玉本身的品质不行,质地比较软,放久了光泽容易浑浊暗淡,还会失水、褪色,远不如翡翠玉器那样越擦越亮,所以这些材质特点决定了岫玉只能是一种低档玉料,多用于摆件。而汉白玉、大理玉、阿富汗玉、蓝田玉容易开裂,也不是传世的藏品。  赵利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黄龙玉、金丝玉等新冒出来的&玉种&,没有历史文化的积淀,没有经过市场长时间的考验,品质的稳定性也未被认可,充其量只能是有所玉化的石头。那么,如果单从投资的角度出发,谁有可能会是下一个黄龙玉?  侯舜瑜:从资源稀缺性来看,我比较看好绿松石和孔雀石,一个产自湖北竹山,一个产自广东阳春等地。绿松石有着独特的蔚蓝色,而孔雀石的绿色非常浓重,而且它们的质地硬度也相对较高。特别是绿松石,它的颜色是传统伊斯兰教、藏传佛教的宗教色,可以用于雕琢饰品和摆件。&&&&&&&&&&&&&&&&&&&&&&&&&&&&&&&&&&&&&&&& 黄龙玉获奖作品《夜游赤壁》&&黄龙玉获奖作品《道法自然》  真正的藏家谁都不收黄龙玉  赵利平:从2000年开始,翡翠的价格就一路攀升,最近两年更是一年翻数倍。还有我们的&国玉&和田玉,最近几年也一直在追赶翡翠,也出现了上百万元难买一公斤和田玉的现象,真可谓&千金易得美玉难求&。不仅如此,最近几年,只要跟玉沾边的石头,身价也都集体大涨。最具神话色彩的当推黄龙玉,这种石头在2000年开采之初被称为&黄蜡石&,后来被称为&黄龙玉&。在2004年以前,&黄蜡石&身价很低,等同于石头,而现在摇身一变的&黄龙玉&,每千克的价格已经达到了几千元乃至几万元。这些价格暴涨的玉石新贵,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  侯舜瑜:这七八年来,和田玉和翡翠的涨价潮至少富了十万人。我们考虑一种玉石有没有收藏价值,要看它是否同时具备以下几种属性:一是资源稀缺性,物以稀为贵;二是维护费用不高,好像翡翠,后期基本无须维护;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得到传统价值的认同,比如欧泊,虽然也很漂亮,还是世界五大宝石之一,但是它含水,放久了会脱水,光泽会黯淡,物质结构不太稳定,所以也不太倾向于把它作为一种收藏品。还有黄龙玉,为什么传统的收藏家不会把黄龙玉当成收藏品?因为它经不起历史的考验,没有文化内涵,即使近几年价格涨得厉害,但是真正的藏家谁都不收黄龙玉,真正的玉器行家也没人会做黄龙玉生意。  赵利平:对于黄龙玉是玉是石,之前一直都有纷争,但最新一版的《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GB/T)正式发布实施,黄龙玉已经被收入了天然玉石名称之中,进入与翡翠、和田玉等玉石同等的行列,为什么它最终还是没有收藏价值?  佘定常:收藏其实应该是收藏文化,选择一件收藏品,一定要考究它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积淀。但翡翠价格经过这么多年的历史考验,仍然能够不断攀升,因为它有几百年的文化沉淀。和田玉的历史更悠久,承载了从上古到现在7000多年的文化,&完璧归赵&、&价值连城&等很多典故,说的都是和田玉,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再没其他东西能够由单一物质,传承为一种文化。  反观黄龙玉,看完就完了,说不出什么历史,什么典故,缺少文化支撑。它的价格暴涨,更多是炒作的推动。炒家看到翡翠、和田玉涨得太厉害了,获利空间越来越小,就把黄龙玉推了出来。其实黄龙玉的物质成分不稳定,致密度远不如翡翠、和田玉,容易跑水跑色。我做过实验,拿一块黄龙玉在室内放着,三个月或者半年后你再看,颜色就会变淡变白,如果有光晒的话,变色更快。而翡翠、和田玉物质成分很稳定,放上几百年、几千年都不会跑水跑色,因此它们才是值得人们长期收藏的。  侯舜瑜:所以收藏很考验个人眼光,最重要的是不要跟风,不要乱买一通。我们常说文以载道,其实玉也载道。在中国,玉象征着和平、**,而且同样一块玉,后期的人工雕琢也赋予了它不同的文化内涵。  佘定常:好像台北故宫的翠玉白菜,材质本身价值并不是很高,而且按照现在的工艺水平来说,它的雕工也不是很好,现在一个能工巧匠,随随便便一件作品,工艺水平都会比它高。但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有这样的技艺水准已经很了不起了,其后来的历史传承,又赋予了它很多历史文化价值,所以现在它的知名度那么高,被称为国宝,也不为过。  和田玉追赶翡翠的步伐从未停过  赵利平:玩玉不是从现代才开始的,上等的玉石古代就火了,比如和田玉、羊脂玉,都是古时候的&皇玉&。据我的观察,之前有一段时间和田玉的价格上涨得比较厉害,但最近几年翡翠的风头又盖过了和田玉,两者之间价格谁高谁低似乎难以比较。  佘定常:和田玉是中国传统的玉种,翡翠相对和田玉而言是后起之秀。之前北方人比较喜欢和田玉的温润,南方人则比较喜欢翡翠的艳丽,和田玉在南方几乎没有市场。后来广地珠宝在广州最早引入和田玉,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培育,还有和田玉本身价值的被发现,近年来和田玉在南方的市场越来越大。但相比而言,翡翠目前依旧在南方市场占主导地位,不过,和田玉还是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的。  侯舜瑜:2002年的时候,我们第一家将和田玉引入广州市场,当时看中的就是和田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觉得这个市场肯定是被忽视了的。但刚开始推广的时候的确很困难,南方人对和田玉的认知度普遍不高,虽然当时和田玉的价格已经定得很低了,但买的人仍然很少。我记得当时一个小玉扣,可以只卖300元,现在起码都过千元,十年间价格涨了六七倍。  和田玉价格的真正腾飞是从2008年奥运会后开始的,当时昆仑玉被定为北京奥运会的奖牌用玉,其实昆仑玉就是和田玉的一种。加上当时国学兴起,传统题材回归,对和田玉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直到最近四五年,其他珠宝商行才开始跟进销售和田玉。虽然和田玉追赶翡翠的步伐从来没停过,但因为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不如翡翠高,所以一直到现在,和田玉的价格与翡翠还有一定的差距。  佘定常:另外,和田玉与翡翠相比,首饰功能也比较弱。翡翠可以跟钻石、黄金镶成各种戒指、首饰,但和田玉的色调很单一,没有给设计师留下充足的发挥空间。不仅如此,和田玉偏向于环、盘,所以它比较常见的是用作手环,而翡翠在首饰的运用上非常多样性。  赵利平:据我所知,一些人不敢收藏和田玉的一个原因,还因为和田玉比较难鉴别,除了新疆料,还有青海料、**料、加拿大料等等,他们都称自己是新疆和田玉,但一拿去鉴别,出来的证书上写的都是和田玉。  侯舜瑜:这涉及到国家标准的制定。和田玉是原产我国新疆和田的玉石,不过现在按照国家标准,所有的软玉都被叫做和田玉。也许有人质疑国标为什么这么笼统,但从技术鉴定的角度来看,标准必须有可操作性,这是我们制定标准的前提。虽然我们这些常年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人,很容易就能将几种和田玉分辨出来,但是按照技术手段,却是没有办法让显微镜分出几种玉石的产地。而且参照钻石的国际标准,钻石也不分产地只看4C。  赵利平:那新疆以外的和田玉有没有收藏投资价值?  侯舜瑜:南橘北枳,和田玉也一样,不同产地的料,质量肯定不一样,不然价格不会相差那么多。现在新疆出产的和田玉籽料价格,是俄罗斯料的5倍,青海料的10倍以上,韩国料的15倍以上。在我们专业人士的眼里,新疆和田地区才是品质上乘的白玉籽料之唯一出产地。这里的籽料通常集油润、白、细腻、干净等多个美玉特点为一身。虽说论单个玉石的品质而言,俄料、韩料、青海料等当中的确会出现比新疆和田玉品质更上乘的白玉,但是在同等品质水平上,新疆和田玉的细腻、油润程度、白度肯定会超过其他玉料。  中国四大名玉  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的&和田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河南南阳的&独山玉&,以及辽宁岫岩的&岫玉&。  &和田玉&主要分布于新疆莎车至塔什库尔干、和田至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9个产地。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根据颜色可分为8个品种:白玉、羊脂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糖玉、墨玉和碧玉。当中的羊脂白玉是白玉中的上品,含透闪石达99%。羊脂白玉的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在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其推崇羊脂白玉。  &绿松石&的工艺名称为松石,是一种具有独特蔚蓝色的玉料。它的英文名称为&turquoise&,即&土耳其石&或&突破玉&。事实上,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而是由于古代波斯出产的绿松石经土耳其运往欧洲,才被人们误认为产于土耳其而得此名。在元代,绿松石被称作&甸子&或&碧甸子&。优质的绿松石主要用于制作蛋形戒面、胸坠等,质量一般的绿松石则用于制作各种款式的项链。  &独山玉&又称&南阳玉&或&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它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绿玉的价值最高。独山玉的历史也很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产的玉铲,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  &岫玉&是一种软玉,因主要产地在辽宁釉岩而得名,属蛇纹石。它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外观呈青绿色或黄绿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岫玉的产量之大和用料之多,在四大名玉之中均占首位。但因其硬度低,在玉器被擦拭保洁的过程中,容易被磨损而使本来不强的光泽逐渐变暗淡,故岫玉属低档玉料。而在制作大型玉雕座件和中小型摆件中,因对玉的硬度要求较低,所以仍是颇受欢迎的玉种。&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什么是缅甸玉和和田玉?
买玉镯,说是托人从缅甸买回来的A货,会以成本价左右的价格卖给我,大概一个几百元的样子
这次他从缅甸买回了总共两手的玉,一手都好几千,但一手都有10个左右,平均下去一个也就几百元
这种玉器可能是A货吗
他说可以开鉴定证明,但一张证明是20块,真是如此吗?
望行家帮忙鉴定一下,给点意见,这是要送人的,在下不胜感激,谢谢,呵呵
问题补充:
他还有一句话:一般成本价在300元的,市面上卖的都在2000元以上,吓得我都乍舌了,呃。。。
如果真是从缅甸买回来的,平均一个是几百元是完全可能的。
缅甸玉,也就是翡翠。翡翠A货,是指没有经过酸洗、注胶的原料雕琢而成的翡翠饰品。但是A货有多种多样的品种,质量上好的与差的,价
格可相差很多。几十元也可买到A货的翡翠饰品,而上等的“老坑种”翡翠手镯一只就要几万、几十万,甚至数百万、上千万元。
如果怕买到假货(指经酸洗、注胶的B货和人工染色的C货,或是根本不是翡翠的其他石头),要求开具鉴定证书是个办法,一般收费20元/张(有的地方收60元/张)。
那人所说的情况没有错,在缅甸进价三、四百元的在国内售价一两千元是常有的事。
和田玉,是指矿物成分主要为透闪石的玉石,因我国新疆南部昆仑山中盛产,且集中在和田市销售,故名和田玉,其学名叫“软玉”(相对于翡翠而言,其硬度略小,故称为软玉。翡翠也就叫硬玉)。
必需品外,精神追求首选,是希望得到一块美玉佩挂或一件宝玉收藏。有需求,就有市场。从人气指数看,玉器市场大概是中国人最为关心的,尽管相当部分人仍在门外徘徊。2005年3月,我的《甲申玉器市场观察》拙文一出笼,曾引起一些爱好人士的注意,以致编辑希望我这个有些市场意识却没有市场能力的人,继续点评一下2005年的玉器市场。盛情难却,实勉为其难,想从另一角度,也就是玉器市场的非理性现象表达一下我的意见,发一点议论,有些可能是谬论,算是抛砖引玉,敬请方家多多赐教。
  眼下玉器市场非理性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清帝玉价在离谱
  近年玉器市场的节节上升,很大部分是由清代帝王玉拉动的。
  据统计,2004年全球中国工艺品(瓷器除外)拍卖十大排行榜,玉器有3件,分别排列第三、五、十名。第三名,清乾隆和田白玉活环双龙耳万寿纹碗
玉器市场非理性现象透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市不同。
  自宋代玉器大量进入市场流通后,玉器市场一直是玉器生产者、经营者、爱好者的关注对象,虽然玉器市场份额在庞大的中国经济中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市场景气不能小看,因为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除了必需品外,精神追求首选,是希望得到一块美玉佩挂或一件宝玉收藏。有需求,就有市场。从人气指数看,玉器市场大概是中国人最为关心的,尽管相当部分人仍在门外徘徊。2005年3月,我的《甲申玉器市场观察》拙文一出笼,曾引起一些爱好人士的注意,以致编辑希望我这个有些市场意识却没有市场能力的人,继续点评一下2005年的玉器市场。盛情难却,实勉为其难,想从另一角度,也就是玉器市场的非理性现象表达一下我的意见,发一点议论,有些可能是谬论,算是抛砖引玉,敬请方家多多赐教。
  眼下玉器市场非理性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清帝玉价在离谱
  近年玉器市场的节节上升,很大部分是由清代帝王玉拉动的。
  据统计,2004年全球中国工艺品(瓷器除外)拍卖十大排行榜,玉器有3件,分别排列第三、五、十名。第三名,清乾隆和田白玉活环双龙耳万寿纹碗,宽31.7厘米,4月26日由香港佳士得推出,成交价万港元。第五名,清乾隆御宝&纪恩堂&交龙钮白玉玺,宽10.4厘米,10月31日由香港苏富比推出,成交价1406.24万港元。第十名,清乾隆御制痕都斯坦西昆玉御题诗贝式白玉洗,直径19.5厘米,4月25日由香港苏富比推出,成交价924.64万港元。
  2004年清帝玉价一路高涨的势头继续影响到2005年。2005年春拍中国工艺品(瓷器除外)前十大排行榜,清帝玉器也有3件。清乾隆白玉阴刻填金二龙戏珠图&学诗堂记&御制诗册,排名第二,5月2日由香港苏富比推出,成交价1692万港元;清嘉庆御制白玉交龙钮方形玺,排名第四,5月30日由香港佳士得推出,成交价908万港元。清乾隆碧玉交龙&万泉庄宝&玺,排名第九,5月30日由香港佳士得推出,成交价437.6万港元。
  从上述所举6例可以看出,近两年玉器市场的&明星&是清代帝王玉,价格也由其拉动,还挤进了中国工艺品拍卖价格前十名的行列,且稳占三座,这是中国玉文化被世人重新认识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是中国玉器价值被重新发掘的一个重要表现,预示着玉器广阔的市场与价格空间。但事物总是有正反两面。在清代帝王玉价格冲天的同时,我们不免有些忧虑。这些玉器都是清代帝王用玉,都在香港拍卖成交,多少反映出大中华地区玉器市场与藏家的不成熟,对中国深厚的玉文化缺乏精深的了解。清代帝王用玉仅是中国帝王用玉的落日余辉,艺术品位与文化内涵均不高,品种也单调,有的玉器虽有帝王款,也不能完全确定是皇帝用过的,即使用过,与中国历史大事关系也不大,无论从哪个角度论理,不能代表中国玉器的真实价值。所以,我们认为,清帝玉价已经虚高,有点离谱,价格不能真正反映玉器的价值。当然,清代帝王玉价格的高涨,与眼下时兴的文艺作品的&帝王热&以及官窑瓷器的暴涨也有关。
  古玉遭遇&禽流感&
  玉器市场流行&古的不如旧的,旧的不如新的,新的不如仿的&的话,完全本末倒置,虽不能完全反映中国玉器市场的真实情况,确也道出了部分实情。在玉器市场,一件汉代玉璧价格可能还不如一件新做的玉璧。有的人还说,古玉不一定是和田玉,新玉是和田玉,光是玉料就很值钱,因而还是买新的好,阿Q心态。更有人说高古玉是&高危股&。照此推论,中国文化岂不是&高危文化&,何需弘扬?古玩市场也用不着开了。古玉遭冷遇的主要原因,一是古玉市场没有放开,真正好的古玉不能上市,一些假冒伪劣的玉器乘虚而入,扰乱市场;二是市场缺乏诚信,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常有之;三是缺乏权威机关与权威人士鉴定。古玉遭冷遇的直接后果,市场冷清,一些拍卖行征集到的一些不错的古玉货源,常常无人问津,有的干脆只展不拍,或撤拍,信心不足。
  古玉没有醒来,依旧遭冷遇,表明中国玉器市场的成熟,玉器藏家的成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相比较而言,西方拍卖市场拍卖的中国玉器,主要是高古玉器。在他们眼里,汉以前的高古玉,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才是中国玉文化的化身,才是东方美的象征。所以,西方拍卖的玉器,以高古玉为主,有时拍卖一些近现代的玉器,主要也是为了吸引东方买家,满足东方市场。
  民间交易正火爆
  与拍卖行上古玉遭遇冷落完全相反,古玉的民间交易日趋火爆,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日前电话询问一些从事玉器交易的人士,一致回答,玉器的价格在过去一年中成倍地涨,有的还涨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现在是不怕无人要,就怕无好货。一些玉质好,雕工还不错,同时题材又符合审美要求与民俗心理的玉器,十分抢手。
  民间玉器交易的活跃,表明中国玉器巨大市场需求的时代已经到来,也是中国玉文化再度繁荣的重要迹象。但民间交易有许多不规范行为,玉器的真假、好坏得不到有效的权威的鉴定或评估,国家该监管的玉器得不到监管,税收容易流失,一些不法商人乘机进行非法经营等。
  玉器专家多如鲫
  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有市场,哪里就有专家。在玉器市场日益火热,玉器买卖日益兴隆的同时,专家队伍也日益壮大,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如此多的专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大多专家从未在正规院校培训过,或在正规学术会议上露过面,而多在从事玉器专家的工作,猜想都是&自学成才&的。
  这些非专家摇篮或专家环境成长起来的玉器专家,做的是地道的玉器专家工作,出书是大多专家喜欢做的工作。古玩书架上一些&短平快&的书,几乎都出自这些人的手。而作者的真实情况,我们一点也不清楚,不少书用的还是笔名。有的可能连笔名还算不上,是临时起的名字,供一次性消费使用。有了著作,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家。第二件喜欢做的事,是坐堂会诊,或做客媒体,或在报刊写专栏,做起鉴定玉器的工作。大胆一点的专家还收徒授课,讲授玉器鉴定知识,前提是以自己收藏的玉器为标准器,甚至还乘机推销自己的藏品。更有甚者,部分专家还吹嘘自己是某某权威的高足,而人家根本不认识这个人。这些自称专家做的事,无非是以讹传讹,浑水摸鱼,从中牟利。
  玉器买卖不是一般买卖,玉器市场也不是一般市场,需要文化作支撑,需要艺术作铺垫,需要人文去熏陶。商业人都是聪明人,从事玉器经营的商人看准了这一点,千方百计向文化靠,延请学术界人士到处捧场,或担任商业顾问。一些老学究就这样稀里糊涂被狠狠地利用了一番,或出席商业典礼,或发表讲话,或撰写吹捧文章,或惠赐墨宝。这些活动,表面上很尊重知识,尊重学者,实则是拉大旗作虎皮,为玉器行销开路。若是尊重专家意见,进行正规销售,无可非议。问题大多是正面一套,背后一套,一些有时代或质量问题的玉器,吹嘘都是经过专家认定的,进入市场后患无穷。从这一点上说,无商不奸不无道理。
  这是老专家被利用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确也有一些老专家自告奋勇,自投罗网的,到处在签发鉴定证书,到处在估价,到处为人觅宝,可以说是晚节不保。如果这些事情都做到位,无可挑剔,毕竟为社会发了光和热,做出了贡献。问题是开出的这些鉴定书,估的价,不是以次说好,就是以假当真,或是估出的价格背离市场,背离价值,有的还是天价。这大概只能满足一下双方的虚荣心而已,欺骗了别人也欺骗了自己。这不能怪市场了,只能怪我们的个别老专家不争气。
  个别老专家不争气还不止于此,玉器专家竟然看不懂古玉。有位有关权威部门认可的玉器专家,竟然看不懂一件非常开门的西汉玉璧,明明是20多年前出土的玉器,硬说是&高仿&。仿制在哪里却也说不清楚。假的说成真的,大有人在,真的说成假的,也不是没有,真是假到真时真也假。
  俗语说,隔行如隔山。但在玉器行业,全能专家特多。个别地质矿物专家,不仅鉴定材料,还能鉴定玉器,还敢在大庭广众表态,真是佩服。2005年一次偶尔看中央台的电视节目,一位合肥某大学的教授对着一件玉拼盘的飞天说,凭这个飞天,就可以定为六朝的。六朝有飞天是事实,但有飞天图像的玉器都是六朝的?未免以偏概全了吧。从电视图像上看,若稍有一点玉器鉴定知识的人,都能看出这是一件地道的新玉。
  市场学术相搅浑,还有政策导向所致。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从事文物拍卖的企业,需要3至5名退休文博专家担任顾问。这个政策的出台,本意可能是希望这些老专家对拍卖品进行把关,不足之处也明显:文博专家不等于就是文物专家,更不等于就是文物鉴定家。拍卖的主要是传世文物,不仅需要非常丰富的历史文物知识,还要有相当高的文物鉴定水平。但具备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文博专家非常有限。何况这些被聘用的专家,平时基本不过问拍卖行的业务,仅是拿一点可怜的车马费补贴而已。而局外人根本不知详情,以为有这么多专家把关,拍品都是可靠的。
  对策与建议
  以上是笔者略知的目前玉器市场的一些现象,实际远不止这些,说得客气一点是非理性现象,实际上是怪现象,很不正常。笔者一介书生,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发发牢骚。比发牢骚水平高的一点是提些对策建议。在目前情况下提点建议,可能也是说了也白说,白说还要说:
  一、流通玉器应附标签说明。玉器是文化,是艺术,是精神产品,一旦进入流通市场后,就具有了商品的属性,尽管玉器不是一般的普通商品,而是艺术商品。既然是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就应按商品的规矩办,与商品密切相关的标签、说明是必不可少的,名称、材质、色泽、尺寸、重量、时代、产地、鉴定者、经销商、价格等普通商品的基本要素、玉器特殊商品的要求,应统统在玉器的标签上标明。凡是进入市场的玉器,必须要有规范的标签,否则不能进入流通市场。一份标签是一份依据,一份标签是一份诚信,一份标签是一份责任,一份标签给了一件玉器一个确切身份。别的商品能做到,为何艺术商品不能做到?
  二、放开玉器市场。所有玉器都可以进入市场交易,不应有限制。国家目前对进入拍卖或市场的玉器有种种限制,实际上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地下交易、变相交易依旧无法禁止,很多珍贵的玉器白白地被流失。国家应管好玉器流通环节的上游与下游,上游是指玉器的来源,主要是文物保护单位的墓葬、遗址与国有博物馆,下游是指玉器出境。玉器流通的中游环节,完全放开,交给市场,国家起监管而不是限制作用。只要不触犯法律的玉器,无论好坏与新旧,均可进入市场流通。
  三、国家成立文物鉴定检测评估中心,负责对全国进入市场流通的文物进行鉴定检测评估,包括玉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应担负起对全国文物进行鉴定评估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不应再瞻前顾后,束手束脚,否则会愧对历史,愧对民族,愧对子孙。国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不应只对姓&公&的文物负责,也应对姓&私&的文物负责。其实,所有的历史文物,都是姓&公&的,民间文物的拥有者、收藏者都是暂时保管文物,都是经手人、保管员。国家的政策应是有利于民族文化遗产的科学保管与保存,做到有序流通,流传有序。藏宝于民,应是国家文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也符合国际惯例。这样做既能逐步摸清全国民间文物的家底,同时还能对珍贵文物起到有效的监管、保护作用。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看着像好东西,不过这东西不能只看颜色的,因为后天上色,还要看纹理,质地等
大家还关注
我要买一种门把手,你们帮我看看哪里有网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有哪些玉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