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creenm是什么颜色 -(reccreenn)

,艺术策划/半吊子音乐学/七流吉他手
得票数最高的回答得很好了~&br&本来对奶酪没啥爱的,不过大学毕业之前在永康路的一个法国人面包店打了半年工,他们正好有卖奶酪的。&br&&br&普通的就不说了,推荐各种吃法的代表作(个人口味,不喜请见谅)&br&&br&Mimolette(干吃/配酒)&br&&img src=&/fb59d4428ddcaa6b8bcc2dfa_b.jpg& data-rawwidth=&280& data-rawheight=&2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0&&&br&这种是半硬质奶酪,新鲜的米莫列整个是一个圆球,外面有一层土一样的壳,里面跟咸蛋黄一个颜色,没记错的话应该还有加了黑胡椒版的。这个除了略咸之外,真的很好吃(确实有点像咸蛋黄),而且基本没有中国人接受不了的异味。适合空口吃或者配红酒,因为口味比较浓郁,所以酒体重一些关系不大。&br&很多超市有那种十二分之一切片抽真空的版本卖,但是相信我绝对没有新鲜的好吃!&br&吐槽时间:据说这种奶酪好吃是因为有一种特殊的螨虫(…………没错就是螨虫)帮助发酵,增添了风味……&br&Wine Aromas推荐的配酒是:Melon,Chianti,Sangiovese&br&&br&&br&&br&Raclette(烤)&br&&img src=&/c0c64ae3925_b.jp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咳)阿卡莱特,法语发音R发成吐痰一样的那个阿……&br&这是一种软质奶酪(我觉得比Emmental硬一点),其实是瑞士人民的产物,瑞士人民总是用各种奇怪的方法吃奶酪,奶酪火锅也是他们发明的。&br&所以这种奶酪典型的吃法是下面这样的&br&&img src=&/754d5fe9e5bca9dff873b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额是不是很像火锅?其实上面那层板应该是烤肉板,这种炉子还有中间一层加热层,可以放那个小铲子。吃的时候把切好片的奶酪放在铲子上,然后加热化了以后浇在香肠片、火鸡片、火腿片、煮熟的土豆切片、面包片等等各种片上……真·的·巨·好·吃!&br&不过如果是不加热吃那味道就像——————一块又肥又腻的臭豆腐,还带点苦味。&br&其实我怀疑这种吃法是法国人后来发明的……因为这种奶酪最早的吃法就是如图一…………&br&直接拿整块在火上烤,烤化的就赶紧刮下来吃掉,然后再烤,很剽悍的吃法。&br&吐槽时间:这种奶酪好吃是好吃,但是有个缺点……巨臭,冷的时候就是臭到捂鼻,一旦加热这个味道绝对能在你家盘亘三日以上,而且吸附到各种衣物毛毯坐垫床单上……我之前工作的那家店周四是奶酪之夜,周五早上熟客们就很自觉地不出现了。另外放在小铲子上的奶酪一旦烤焦,你会为了洗这玩意去掉半条命了。&br&Wine Aromas推荐的配酒是:Fendant,Chenin Blanc。&br&PS.这玩意儿真的很重口,你看人家吃一般还要配上腌黄瓜之类的解腻,小心高血压血脂风险。&br&&br&&br&Comté(干嚼)&br&&img src=&/ece4aeeafa5ca63a5aa40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ece4aeeafa5ca63a5aa40_r.jpg&&翻译成孔泰,是一种在法国人见人爱半硬质奶酪,其实已经接近硬质了,放干一点切的时候就会碎。&br&这个味道对我来说有点怪怪,但是法国人真的从小到大都喜欢。他们通常是切成棒状的干嚼,小孩还可以磨磨牙。每次看他们吃都觉得很好吃,自己吃又觉得不咋地。&br&也可以配酒吃,我见过一个老外买了二两到隔壁寿司店要了一樽清酒开始小酌的……&br&Wine Aromas推荐配酒Cabernet Sauvignon, Rousanne, Meritage&br&&br&&br&&b&Parmesan Cheese (沙拉、干吃&/b&&b&)&/b&&br&帕玛臣奶酪,具体怎么来的就不介绍了,上面@lilittleV说得清楚多了。&br&其实帕玛臣真的是个宝,而且一年陈和三年陈其实几乎可以算两种,味道完全不一样。&br&一年陈的刨花之后的可以拌各种意面、沙拉,奶香很够,还可以用来做各种奶酪味酱和粉,和其他食物一起吃(比如某些高级薯片)。&br&三年陈的孔雀变凤凰,基本上不和其他味道影响比较大的食物一起吃,以品尝其原味。&br&一般会切片/块之后配香槟、以及一些意大利产的酒,Wine Aromas推荐的:Champagne, Sparkling wines, Chardonnay,貌似一三都是香槟。&br&水果除了梨之外,强烈推荐搭配哈密瓜、伊丽莎白瓜之类的密实无空洞的瓜类,&br&意大利人也推荐配黑醋一起吃,也就是Balsmic(貌似是黑葡萄发酵之后的醋)&br&鉴于这些搭配都有淡淡的甜味而且不算重口,大家可以自行尝试口感微甜、顺滑的搭配。&br&三年陈的淘宝也有卖的,而且可以分小块卖,据说那家店是进口了整个的(像个大石头凳子)&br&&br&&br&另外推荐这个网站的奶酪板块:&a href=&///?target=http%3A///c/tasting/cheese-tast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知味葡萄酒杂志&i class=&icon-external&&&/i&&/a&&br&我是真的不懂酒的,不要来吐槽我~&br&&br&——————————————————————&br&补充一下,以上图片均来自wiki
得票数最高的回答得很好了~本来对奶酪没啥爱的,不过大学毕业之前在永康路的一个法国人面包店打了半年工,他们正好有卖奶酪的。普通的就不说了,推荐各种吃法的代表作(个人口味,不喜请见谅)Mimolette(干吃/配酒)这种是半硬质奶酪,新鲜的米莫列整个是…
最近和一位爵士音乐家聊天,正好说到“新民乐”的发展空间,在此扯一扯。&br&&br&就我的观察来看,大概1950年之后,中国的市民阶级(音乐的主要消费者)就没有对民乐产生过很强的偏爱,民乐这个看似最接地气的存在在后来几乎变成了一个特定小圈子的玩物,尤其是学院派出身的演奏型民乐,之后的产业链主要围绕着:“教学——乐器销售——民族乐团(这个奇葩待会儿再说)——比赛(金钟、文华)”这几个内容进行。&br&&br&——————————下面解释一下民族乐团,不想看可以直接跳下一条分割线&br&其中民族乐团是50年代的时候出现的一种奇葩音乐组织,精神上照搬苏联民族乐团(在更早的时候,苏联老大哥为了抵抗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文化侵蚀,推出了苏联的民族乐队,主要编制是巴拉莱卡、低音巴拉徕卡、冬不拉、手风琴等等……貌似,我记不清了),编制上时几乎照搬西洋管弦乐队,基本思路是:&br&&br&&br&&i&用二胡代替小提琴,用中胡代替中提琴,用大胡/低胡代替大提琴和低音提琴&/i&&br&&br&&br&&i&等等,大胡、低胡…………?&/i&&br&&br&&br&&i&是的你没看错,大胡低胡是完全是仿照大提琴低音提琴制作的,放大号的二胡。其实就是为了让乐队的声部更丰富而创造的奇葩乐器。&/i&&br&&img src=&/ee1c2aa9eeec14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e1c2aa9eeec14d_r.jpg&&&i&就是中间这货……(图片未经授权引用自网络)&/i&&br&&br&&br&&i&后来终于有人觉得这货太蠢,而且很容易跑音,于是干脆就直接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了。&/i&&br&&br&&br&&i&除拉弦乐器之外,民族乐队还有弹拨乐器:琵琶、柳琴、中阮、大阮。。。&/i&&br&&b&日修改:关于琵琶是否“不一定”出现,评论里有知友提出异议,我记不清当时这条信息是来自哪里了,因此把这个“不一定”先删去,另外加上柳琴。&/b&&br&&br&&i&还有吹管乐器:竹笛(代替长笛),唢呐(代替双簧管??!!),低音唢呐,笙,低吟笙。。。奇葩太多,无力吐槽&/i&&br&&img src=&/a75f9ac8c82b3d57fc72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75f9ac8c82b3d57fc72_r.jpg&&&i&中间这巨大的货就是低音笙(能代替大管,还能吹和声呢!)。&/i&&br&&br&&br&&i&打击乐器倒是没有怎么“创造”,排鼓、大鼓、镲、扬琴……不过有时候不得已还是得用一下三角铁和钟琴之类的西洋乐器。&/i&&br&&br&对了,还有所谓的箜篌……其实几乎完全是按照现代竖琴的制式来仿造的。&br&&br&好吧到此为止吧……这种西学中用,有差不多的就直接用,没有差不多的就创造或者挪用的神逻辑,造就了我们神一般的民族乐团。&br&&br&民乐的传统演奏方式、音色、声响、律制,注定了民族音乐很难被“乐团化”,音色难统一,节奏大家本来都很差,音响音量也是能差上许多(你听过唢呐在你面前吹么?),及其难统一。这种乐队出现到现在60年时间,确实能拿来演奏听听看的也就那么几首,其中还有很多是其他小编制民乐曲改编的大齐奏。为这样的乐团写传统作品,作曲家真的很不容易的……(写作那种无音高的当代作品倒是可能正好)&br&&br&现在还算不错的民乐团基本都在海外:台湾国乐团、新加坡华乐团、香港民族乐团;国内的也就上海和北京的两家门面了。&br&&br&民族乐团基本上就是一场闹剧,学界一直有关取消民族乐团的呼声,但是我认为在有一种民族编制能在台面上取代现有的民族乐团,且声响和视觉上都能“大”到让领导满意(对的,大大们就喜欢大)之前,这种诡异的编制估计还是会保留千秋万代。&br&&br&&br&————————————————————&br&扯回来,1980年之后,中国流行音乐迎来第一次大繁荣(其实基本就这么一次),除了演唱/翻唱西洋ballad、摇滚、民谣,之外,音乐人们也蠢蠢欲动地想搞一搞民乐,当时出现了一波引用了陕西青海地区民族曲调的流行音乐,统称西北风。&br&&br&说一个神曲:一无所有&br&一无所有是中国摇滚乐之父的代表作,所有人应该都知道,不过我猜不是所有人都完整听过:&br&感谢 &a data-hash=&ce222cb7df7b72e5aed0dfbc& href=&///people/ce222cb7df7b72e5aed0dfb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dongpunk& data-tip=&p$b$ce222cb7df7b72e5aed0dfbc&&@dongpunk&/a& 指出,这个视频附注是错的,世纪上这个现场是1992年的版本&br&&a class=&video-box& href=&/v_show/id_XMzg0NDk3OTgw.html?from=y1.2-1-95.3.4-1.1-1-1-3&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F91CF6E5E6B1EFC-32D0-3BD8-02EF-E1D1240BC46C&&&div class=&content&&
&div class=&title&&一无所有(歌词字幕1986现场版) 崔健&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div&
&div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Mzg0NDk3OTgw.html?from=y1.2-1-95.3.4-1.1-1-1-3&/div&
&/a&注意54秒、1分44秒出现的竹笛,2分12秒出现的唢呐……是不是出乎意料的和谐?&br&这首歌的完整编曲出现在1986年……对此我只想说:太牛逼了。&br&到现在都再没有一个乐手能这么毫无障碍的把民乐放到摇滚里面去……&br&&br&PS.一无所有之后,过了近10年左右,出现了一个叫做二手玫瑰的乐队,这是用二人转的方式唱摇滚的乐队,不过我认为二人转本来就是流行音乐,不算在列。&br&&br&90年代之后,西北风消停了,也再没出现过第二个崔健。这个时期大家家里都开始普及卡拉ok,所以某种意义上口水歌开始普及。这一时期著名的“纤夫的爱”,也是当时民族音乐流行化的一个代表(同样为民歌改编)。&br&——————————————————&br&&br&下面进入正题,当代的流行化民乐:&br&1、视觉系&br&2000年左右,由于全民节操降低,民族音乐的流行化出现了新的苗头——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代表,当然这个乐团其实是从日本红回来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日本人节操低么)。演奏的音乐其实类似新世纪音乐,我认为除了形制上之外,和班得瑞之流并无太大区别,但是,它确实让民乐变成流行了。&br&这种类型的民乐团发展到现在,在音乐中加了很多摇滚的、电子的、爵士的因素,但是究其根本和别的流行器乐并无太大不同,而且通常都喜欢追求视觉上的酷炫,二胡要站着拉,琵琶背着摊...我姑且称之为视觉系民乐,是民间机构捞钱的利器,外国二愣子眼中的中国风。&br&很遗憾的是,由于民族乐手学成出师之后大多没办法进入乐团或者一下子带很多学生,所以加入这种乐队成了很多乐手的选择,因为确实很赚钱。&br&&br&&br&2、世界音乐系&br&1995年左右,学术界出现了一些小型的新民乐尝试,何训田的阿姐鼓、最近做的“阿咪厘”,阮族的一些西域风格作品,都能算在其中:&br&阮族《丝路》&br&&a class=&video-box& href=&/v_show/id_XMzgzNjI0ODUy.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F8FA5E536EC04B89F-CE0A-34E2-2BBF-E774A2E9C3AA&&&div class=&content&&
&div class=&title&&上海民族乐团阮族《丝路》&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div&
&div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MzgzNjI0ODUy.html&/div&
&/a&&br&这种音乐风格介于艺术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姑且算作流行化的一个可能性吧。&br&&br&3、西学中用&br&除了以上两种,还有一些民乐手喜欢用民乐器演奏西方流行音乐(爵士、民谣之类的),比如二胡当小提琴拉,中阮当吉他弹。&br&艺术价值当然比第一种要大,毕竟还是会演奏一些有深度的作品,可是民乐本身的气质被极度约束了,这点很可惜。&br&&br&冯老师的演奏就属于这种类型,其实音乐上基本和吉他区别不大(当然实际上演奏一样的作品中阮会难弹很多),只是会加一些中阮特有的音色音效,还有来几句传统民乐意义的加花。我认为对民乐来说,这些还是不够的。&br&&br&4、民族乐器+民间歌曲:&br&&a class=&video-box& href=&/v_show/id_XNjgxNDA4MDE2.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317D97D704E047349ADFE22E684-65A6-D7BA-C885-7BD909EC98B3&&&div class=&content&&
&div class=&title&&回到你身旁(Back to you)- 杭盖乐队&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div&
&div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NjgxNDA4MDE2.html&/div&
&/a&杭盖乐队,可以算新民乐吧~&br&&br&&a class=&video-box& href=&/v_show/id_XNTc1MTk0OTQ0.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1C93DF88E5D01D69F97AF1EE52A-EE33-A141-11CA-7C4623D26BCA&&&div class=&content&&
&div class=&title&&【牛人库独立音乐】山人乐队带你《听山》 回归最原本的呐喊&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div&
&div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NTc1MTk0OTQ0.html&/div&
山人乐队,来自云南&br&&br&————————————————————&br&其实由于当代流行音乐的音乐语汇是西方的,所以即使是唱民歌,用民乐器演奏的方式可能还是西方的音乐体系。&br&&br&各国的民族音乐可能都面临着这种窘境,演奏传统没人听,使用西方语汇又会让民乐器成为配角。也许创造一种全新的音乐语汇,才是民族音乐流行化、甚至民族音乐本身的真正出路吧。&br&&br&我个人非常希望看到能够把戏曲好好改编一下的乐队。&br&&br&&br&————————————————————&br&更新&br&评论中有知友@&a href=&/people/xiao-fei-18-31& class=&internal&&枭斐&/a&问:按答主说既然民乐团这种奇葩编制是解放后照搬苏联的,那为什么不错的会是新加坡香港台湾的呢?他们向共产主义中国学习的?&br&&br&答:这个究竟是怎么搬过去的,或者是港台新三地自己发明的我确实不清楚,抱歉。&br&不过经过百度之后可以发现,我没记错的话最早的民族乐团应该是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前身中国电影乐团民族乐团,成立于1949年,之后上海民族乐团1952年成立,中央民族乐团1960年成立。&br&&br&再来看港台新的情况:&br&香港中乐团1977年成立,新加坡华乐团1997年成立,台湾国乐团1984年成立。&br&&br&从年份上我个人猜测可能和我国的外交政策有关系~但是其中内情确实不清楚。&br&&br&至于为什么说港台新三个团比国内的好,和政治可能还真的有关系。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中央团和上海团的团员,其实有很多资格老的并没有学院背景,只不过由于进团时间早,所以占据了比较高的位置,有些甚至一直是首席。&br&而香港和新加坡用的是业绩考评制度(台湾不清楚),不行就走人。并且保持两年招新的规律,吸纳新鲜血液,而且据我所知这个考评的要求非常高,保证进团的都是专业超强的。现在各大音乐院校民乐系毕业生都以进过新加坡或者香港团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敲门砖,好比学会计经济的都想要先进四大一样……实际上,现在新加坡和香港团的业务骨干都是几大国内院校的校友……毕竟这个供应链的上端都在国内不是么……&br&&br&所以一句话,乐团好不好,关键还是看制度和管理。&br&&br&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最近和一位爵士音乐家聊天,正好说到“新民乐”的发展空间,在此扯一扯。就我的观察来看,大概1950年之后,中国的市民阶级(音乐的主要消费者)就没有对民乐产生过很强的偏爱,民乐这个看似最接地气的存在在后来几乎变成了一个特定小圈子的玩物,尤其是学院…
感谢上面各位大神的答案,我就是稍微总结一下&br&先说说很多人对爵士乐存在误解的原因,以及我对“听懂爵士乐”的理解:&br&&br&1、就我自身感觉,其实大多数国人对爵士乐的印象是有问题的。之前某个答案写过,爵士乐走到今天,有很多成分已经和流行乐或者古典乐混合得分不开了,如果这些都能算爵士乐的话,我姑且统称为“软核爵士”风格,这些音乐风格当中爵士乐本身的最重要的几个特质(如即兴)被弱化了,留下了一些“爵士味道”,比如切分节奏、布鲁斯音、演奏时的弯音等等。&br&&br&很多人对爵士乐的印象就是来自于这些“软核爵士”,诺拉琼斯、王若琳之类的演唱都能算,甚至Kenny G之类的流行乐手演奏的一部分音乐都能算。&br&&br&这类音乐本身就偏流行,或者说“很白人”,听感上往褒义说是smooth、gentle,贬义说就是基了……&br&&br&2、与“软核爵士”相对的,我称之为“硬核爵士”,big band之后,传统的爵士小乐队大多都属于这个范畴,这是圈子内默认的“爵士乐”,也是大多数国人不甚了解的“爵士乐”,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即兴”以及“以律动为中心”,内容上最重要的部分是“Story Telling”。&br&&br&欣赏这类爵士乐并不是说需要所有听众都听懂,要求中国人听懂爵士乐,好比要求一个东北人听懂沪剧,或者要求广东人听懂信天游。除非浸淫此道已久,否则语言不通就足以构成障碍。&br&&br&其实只要听众能够进入爵士乐的音乐语境,就能够从感性上接收到演奏家的信息。这个信息可以是某种律动带来的仪式感、可以是某段插入quotation的solo的小俏皮、也可以是重复某个动机暗示的情绪、还可以是对音乐结构的感知。。。我认为只要听者接受到了音乐要表达的信息,Story Telling就是成功的,也就可以算“听懂”。&br&&br&&i&PS:相对纯器乐,配置了歌手的“硬核爵士”,由于有了歌词对语境的塑造以及人声的直观感染力,相对来说更容易使听者获得感性体验。即使是在后几个changes里面加入大段的炫技式的即兴,整首歌也不容易给听者一种“跟我无关”的感受。@JerryJazzy大神提到了,“其实很多人声爵士不算晦涩,一般听众也能入耳,只不过专业者能听到更深层的东西”&/i&&br&&br&3、其实上面大家都说的非常好,喜欢爵士乐的契机就是那个进入语境的时刻,比如&br&&i&&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be8e970cb2a4cf8d29477& data-hash=&be8e970cb2a4cf8d29477&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邹小樱& data-tip=&p$b$be8e970cb2a4cf8d29477&&@邹小樱&/a& 说的“有这么半秒钟,这一句乐章,触动了你,那就足够了。” &br&&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76ab4dd8c0bcbac9129e& data-hash=&76ab4dd8c0bcbac9129e&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JerryJazzy& data-tip=&p$b$76ab4dd8c0bcbac9129e&&@JerryJazzy&/a&
说的“在我看来很多人不“喜欢”爵士,并非它真的不对胃口,而可能只是需要某个舒服的时机来感受到爵士的魅力吧”&/i&&br&&br&我同意上面这些说法,包括@猪油糕 提到的“可能会有人一开始就被某种所谓“情调”吸引,或者迷上当中一些奇怪的声响效果,但要是不了解其中的音乐奥妙(比如一些和声的进行,调式的发展,诸如此类…),这种喜爱可能不会长久。 ”&br&&br&其实我觉得,对大多数人来说要求“了解”难度太大,要求能“感知”就很不错了。&br&&br&其实大多数人,从生理上对旋律、节奏、和声就是有感知能力的,一个小婴儿可以听着音乐手舞足蹈,或者被一个阴暗的和声进行吓哭。只不过一方面很多人受到传统音乐的影响比较深,对新鲜的音乐语言一下子接受不了,另一方面没有试图去开发自己的这种感知能力。&br&&br&音乐好比语言,不需要分析的能力,也能感知到它的意思和它的美。你需要把已有的音乐习惯打开一个缝隙,让新的音乐感受能挤进你的身体。&br&&br&方法就是多听,感受律动,感受从不和谐到和谐,感受那一段即兴的狂飙突进。&br&&br&当然,如果你能够做到“了解”,那么这种了解毫无疑问是能够帮助你快速形成音乐记忆的。&br&&br&&br&&br&&br&&u&最后再逼逼几句题主学小号的问题。&/u&&br&我的建议是:&br&首先一定要找老师学会各种基本的小号技巧,勤加练习;&br&&br&第二步开始你有两个选择,&br&一是继续跟老师学,爵士专业的老师,练习各种调式使用,各种和声搭配,各种solo上的方法与特例,熟悉100多个调式音阶以及能够跟和声完全对应之后,再开始找人jam玩solo;&br&二是不找老师,找以前各种大师的solo谱照着练,学习乐句使用,尝试着玩其他作品,玩到一定程度之后发现自己到了瓶颈再回头找老师学调式和声编配之类的...&br&&br&第一种方法更枯燥乏味,但是能给你打好坚实基础,为以后节省时间;&br&第二种方法更容易获得快感,但是一旦形成了某种思维习惯,要再让自己的solo技能上一个台阶,其实是非常难的事儿。&br&&br&选择哪一种主要还是看你个人对未来的预期,当然你也可以双管齐下,但是学业基本上可以放弃了~&br&&br&至于说Gay的同学,等你化身小号王子泡妞无往不利了之后,使劲嘲笑他们吧╮(╯_╰)╭&br&&br&&br&————————————————————————————————————————&br&有同学要我补充“硬核爵士”歌手,那么请看下图:&br&&img src=&/cd007aaef7cfecc3d59a9_b.jp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4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cd007aaef7cfecc3d59a9_r.jpg&&&br&引用自:Scat! Vocal Improvisation Techniques&br&作者:Bob Stoloff&br&出版社:Gerard and Sarzin Publishing Co.&br&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br&&br&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这些歌手的所有歌都算我所谓的“硬核爵士”,就算是即兴狂魔为了谋生计还得去走穴呢,更何况有些人就是走抒情歌曲路线,偶尔兼职当人形乐器的,比如Bing Crosby。甚至有些歌手Scat玩多了发现无聊,千篇一律,走心唱歌才是真爱啊,于是专心专攻Ballad,“为更多普通听众带去福祉”,比如70年代之后的Ella。&br&&br&作品,上面这些人的Scat专辑都可以找到,我只说一首:&br&Al Jarreau的Take Five,不得不说上帝真的很眷顾非裔大哥的节奏感。注意,听律动,听Story Telling。中间有些Scat段落比较明显是模仿Saxophone。&br&&a href=&///?target=http%3A///page/f/b/f/f013795lnbf.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l Jarreau 1976 -Take Five-高清观看&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class=&video-box& href=&/page/f/b/f/f013795lnbf.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vpic./3795lnbf_160_90_3.jpg&&&div class=&content&&
&div class=&title&&Al Jarreau 1976 -Take Fiv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div&
&div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page/f/b/f/f013795lnbf.html&/div&
&/a&&br&感谢@Lucien七儿 指正,Take Five的作曲者并不是Al Jarreau,而是The Dave Brubeck Quartetyuyu乐队的萨克斯风手Paul Desmond,首次出现在The Dave Brubeck Quartet的专辑Time Out中。
感谢上面各位大神的答案,我就是稍微总结一下先说说很多人对爵士乐存在误解的原因,以及我对“听懂爵士乐”的理解:1、就我自身感觉,其实大多数国人对爵士乐的印象是有问题的。之前某个答案写过,爵士乐走到今天,有很多成分已经和流行乐或者古典乐混合得…
并不是这样的。&br&&br&爵士乐虽然经常以器乐形式出现,但是声乐爵士还是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br&尤其是现在认为爵士乐的起源与人声演唱有很大关系:包括非洲原始的呼唤应答(Call and Response)式对唱,后由奴隶在美国种植园继续发扬光大,现在爵士器乐中有时候会出现两把乐器你一句我一句的,就是这种形式的流传;爵士乐另一个起源是布鲁斯,而布鲁斯中最富特色的布鲁斯音阶,相传是来到美国以后开始信教的奴隶们加入教堂演唱福音歌的时候按照非洲的一些音乐特色进行的改编。&br&&br&在爵士乐发展的早期,声乐是至关重要的存在,早期的爵士乐不如现在这么天马行空具有艺术性,是一种几乎完全以商业目的为主的音乐,声乐音乐通常比器乐音乐更好卖,所以大乐队+歌手是一个很常见的搭配,这时候的爵士乐叫big band jazz(时间和所谓的“Swing Time”有重叠,swing意为摇摆,其实就是跳舞音乐);如果没有歌手,纯粹的大乐队最后只能沦为跳舞的伴奏,有了歌手的大乐队爵士乐才有了看点。以20世纪40年代之前的20年为例,说到知名的爵士乐明星,除了大乐队指挥(相当于艺术总监)之外,就是爵士歌手,比如说Louis Armstrong、Billie Holiday、Ella Fitzgerald这些,当时的爵士乐其实和布鲁斯有很多重叠的,很多歌手这边唱完布鲁斯,那边又上了爵士的台。(其实音乐形式本身也比较模糊)。&br&多说一句,上海的百乐门老爵士乐,也就是这种音乐,你去找找看当时的经典曲目,全部是有人在唱的。&br&&br&到了40年代之后,由于大萧条使得很多大乐队经营状况不好,而爵士乐本身不断的发展又诞生了少数的精英分子,开始把爵士乐往艺术音乐的方向引导,这时候就出现了很多完全器乐化的小乐队与爵士酒吧(之前的更像是歌舞厅),音乐本身也走上了精英化的道路,难度开始突飞猛进,这时候的爵士乐叫Bebop Jazz。&br&&br&因为难度高了,尤其是很多时候乐队会丧心病狂地要求歌手不但唱歌唱得好,还能像乐手一样即兴唱一些乐句,很多音乐素养没有那么强的歌手就泯然众人矣,剩下少数大乐队时代的歌手经过艰难挣扎之后成功转型,成为两种风格通杀的传说,而另外一些新诞生的歌手,往往是从乐手开始做起,有了足够的音乐水准之后转行做歌手。于是此时的“爵士歌曲”数量就开始落后于“爵士乐曲”了。值得一提的是,前一个时代的歌手们并没有一下全消失,总是有很多怀旧的人会为这些人买单的,据说直到198X年,你还能在拉斯维加斯看到Louis Armstrong本人的swing jazz表演。&br&&br&&b&补充:蒙大神@&a href=&/people/Jazzlover& class=&internal&&Erroll Garner&/a&指出,第一遍答案到这里我漏了一个很重要的风格:Cool Jazz,请直接看到最后的补充。&/b&&br&&br&再往后,如果光论纯粹的爵士乐,比如说Free Jazz、Modal Jazz、Avant Garde Jazz、Acid Jazz这些,有没有歌手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就算有歌手他也不是在唱歌,而是在“用自己的嗓子演奏爵士乐”,可以参考这个视频:&br&&a class=&video-box& href=&/boke/page/a/0/1/a.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vpic./370o1ih1_160_90_3.jpg&&&div class=&content&&
&div class=&title&&Freddie Freeloader - Jon Hendricks Friends&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div&
&div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boke/page/a/0/1/a.html&/div&
&/a&&br&这是一群歌手翻唱的1959年Modal Jazz传奇专辑《Kind of Blue》中的《Freddie Freeloader》一曲,这已经不是你想想的歌曲了吧?&br&&br&受人类生理条件的限制,爵士声乐成了少数人才能参与的活动,也成了少数人才回去认真欣赏的音乐,大多数都是猎奇性的随便听听。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你要找一个专业的爵士声乐老师可能比专业的爵士器乐老师难100倍。&br&——————————————&br&你可能要问我,诶,不是选秀节目很多唱爵士的嘛?比如王韵壹啊、袁娅维,还有王若琳、方大同之类的,甚至莫文蔚也能搞一下爵士乐啊。&br&&br&这正是我要说的,爵士乐虽然对比古典音乐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音乐形式,但是毕竟也有100多岁了,在它本身的范畴里,很多音乐的可能性都已经做完了,大家想破了脑袋之后发现,能做的就是向外界寻求突破,寻求跨界,于是各种无节操求合体都出现了,于是就一下子多了很多爵士乐亲生的、私生的、领养的、甚至完全不认识的子孙后代,甚至有些人会几个转音就敢叫自己爵士歌手了(没有特指之前提到的几位,其中好几个唱的还是不错的)。&br&&br&其实确实是这样,因为很多混血,爵士乐的边界越来越难以确定了,比如说有摇滚爵士、流行爵士这些,有些严格说来是有爵士味道的流行乐,比如说Norah Jones、比如说王若琳(她曾经明确指出自己不是在唱爵士),其实我认为没必要卡得那么死,既然爵士的概念已经被很多人模糊了,估计以后也不太能清晰地起来,那么就干脆模糊下去好了。管它什么纯种爵士杂种爵士,你喜欢的就是好爵士。&br&&br&另,如果你还非要听纯粹的爵士乐歌手,那么请搜索以下名字:&br&Louis Armstrong(也是个小号手)&br&Billie Holiday(她应该是这里唯一一个不会即兴演唱的。&b&&u&蒙知友@&a href=&/people/bill-luo-52& class=&internal&&Bill Luo&/a&指正,她不是不会即兴演唱,只是从未使用scat这种技法进行即兴演唱。&/u&&/b&)&br&Ella Fitzgerald(经典,我的硕士论文研究对象)&br&Peggy Lee(少有的白人)&br&Anita O'day&br&Sarah Vaughan&br&Jon Hendricks&br&Mel Torme&br&George Benson(也是个吉他手,演唱风格很特别)&br&Al Jarreau(节奏牛人,后期转唱Fusion)&br&Bobby McFerrin(目前最火的歌手之一)&br&Aziza Mustafa Zadeh(当代,跨界歌手,但是爵士水准很好)&br&Lisa Ekdahl(童颜萝莉音,每次听都很YY)&br&&br&还有很多,不过比较抱歉的是,因为我最近在做即兴演唱的研究,所以不会即兴的歌手一下子想不太起来了……&br&&br&——————————————&br&10月20日补充&br&果然很多都想不起来了……跟Bebop差不多同一时期,Cool Jazz风格也开始生根发芽,具体有关cool jazz的介绍请看这里:&a href=&///?target=http%3A///group/top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ol Jazz&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个风格有一位无法绕过去的歌手兼小号手Chet Baker,最有名的一首当属My Funny Valentine,唱碎了多少少女的心~&br&&br&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60年代bossa nova的歌手,同样由Erroll Garner大神补充:&br&&blockquote&bossa的Antonio Carlos Jobim, Joao 和 Astrud Gilberto两口子,Rosa Passos, Caetano Veloso等等等等。。。&br&&/blockquote&非常感谢评论中的各位,再说一遍我坚信的一个道理:很多领域,其实业余爱好者对该领域的理解,其深度和广度完全是可能超过专业者的,所以一定要低调谦虚谨慎不装逼啊…………
并不是这样的。爵士乐虽然经常以器乐形式出现,但是声乐爵士还是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现在认为爵士乐的起源与人声演唱有很大关系:包括非洲原始的呼唤应答(Call and Response)式对唱,后由奴隶在美国种植园继续发扬光大,现在爵士器乐中有时候会出…
作为一个玻璃心以及半个罗粉,知乎这么多有关锤子手机的问答看下来,感觉最大的启发就是“永远不要试图去说服所有人”。&br&&br&&br&刨除那些有逻辑谬误的答案之后,还有很多黑得比较准确深入的答案,这时候就实在无法反驳,因为立场不同,辩论起来好比鸡同鸭讲,两边都很难受。&br&&br&&br&来说说我的观点吧。&br&1、老罗曾经说过诸多打现在脸的言论,有些是他基于品味的判断,有些是他基于经验的判断,有些是出于当时的立场,共同点是都不宽容,这也是招黑的原因。现在品味经验和立场都改变了,那么自然就有前后矛盾的地方。&br&&br&具体到关于颜色命名这个矛盾,从前他以一个比较极端的消费者的心态,看那些厂商把那些看上去很平常的颜色取一些冠有前缀的名字来疑似提升b格时,伶牙俐齿地说出那些话实在太正常不过。&br&&br&而现在的龙哥作为一家公司的决策者,在定下了小众目标人群,了解产品颜色从选择到呈现(色卡上的颜色要变成实物是很艰难的)的过程后,自然明白给颜色命名不完全是简单的装B,实际上也是对设计者、文案乃至产品本身的一种尊重,当然也是让目标消费者心有所动的小细节之一。那么做出这样的命名决策也就可以理解了。&br&&br&2、成长(乱说话)是要付出代价的。老罗在之前的几次媒体采访和这次的发布会上,都对自己以前的不当言论道歉,即便这样,还是有人觉得自己在被他曾经的言论“持续打脸”,永远黑下去,这就是他的代价。&br&&br&3、这次文艺版坚果的颜色真的很好看,选色很用心,就看能不能真的把这些颜色生产出来了(以锤子的尿性我觉得他们亏本也会做出来)。如果在一个逼高显装的名字背后,是真正付出心血的设计和生产,那么我觉得即使这么命名也没什么问题。&br&&br&4、说句题外话,有些答主对老罗以及锤子手机的的所有决策的总结都是,“这又是一次成功的炒作”,“老罗真的是一位营销大师”,“所谓的捐款行为不过是秀”。&br&我想强调一点,商业行为不等于作恶,“炒作”,“秀”本应该是很中性的词,从商业道德上来说,应该是一个企业家的本份,不知道为什么,在很多网友口中的炒作与秀就成了贬义词。&br&希望大家别去臆断一个企业某些行为的动机,在别人那里捐款叫做善举,在锤子这里叫作秀,实在是一件不怎么公平的事。如果这也是碎嘴的代价,那也太大了些。&br&&br&1022更新:&br&&br&这是在另一个答案评论中对一位知友的回复:&br&&br&其实我觉得挺多人说事儿都挺客观的,到了锤子这儿不惜把自己逻辑搅混乱也要勇敢的黑,难道这才算真爱?&br&&br&说到文案,您认为文青坚果的颜色命名和汽车的并无不同,尤其在跟人介绍的时候,时尚蓝和远洲鼠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时尚蓝还要更直观些。&br&&br&然而这个事儿摆到使用场景里头可能并不是这样的,时尚蓝和远洲鼠几乎不会被人拿来介绍产品,大部分买车的车主也记不住自己当时买车的时候是“时尚蓝”还是“爵士蓝”了。&br&&br&那么颜色文案的使用场景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没错,只是出现在渠道传播或者消费者即将购买的时候,而且非常重要的是,通常会配有色卡或者效果图,让你明白这文案到底是个什么颜色,这削弱了颜色文案能直观表达颜色的必要性。&br&&br&那么现在很清楚了,颜色文案显然也是文案的一部分,锤子通过一个乍一看莫名其妙、再一了解原来大有来头且有逼格的颜色名字,显然是可以吸引目标人群的注意力的;当然,波尔多红,爵士蓝对于那个年龄段的潜在车主来说也是直观、不掉价、不过于高冷的名字。&br&&br&最后,除了营销手段之外,文案也体现了企业本身对产品的尊重与用心,相比时尚蓝、活力红这些略显不认真的名字,采用日本色卡现成名字的做法一方面客观有参照物,一方面也不落b格,多好。其实我也赞成使用中国色谱,但是毕竟中国现在并没有一个标准的颜色体系,除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用法之外,其他的颜色比较难以客观地表达,所以使用同为汉字且标准化了的的日本色卡是情有可原的。
作为一个玻璃心以及半个罗粉,知乎这么多有关锤子手机的问答看下来,感觉最大的启发就是“永远不要试图去说服所有人”。刨除那些有逻辑谬误的答案之后,还有很多黑得比较准确深入的答案,这时候就实在无法反驳,因为立场不同,辩论起来好比鸡同鸭讲,两边都…
硕士论文就是这个题目,简单说一下。&br&Scat这个词可能源自Scoot,跑得快的意思,侧面说了这个技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快”!&br&&br&&b&&u&Scat几个要点:&/u&&/b&&br&1、以拟声词(Syllables)演唱,也就是唱的东西是没有词义的,拟声词本身常常会带有某些器乐的属性,比如喜欢用bee这个词唱的,其实就是有模仿小号的意思。&br&&br&2、如上面说的,音色和技法上常常模仿各种乐器。比较多的是管乐器,比如小号、长号、萨克斯、单簧管什么的,有些滑音什么的特征很明显,具体可以参见洛桑……也有打击乐(b-box的祖先),还有些变态模仿钢琴的……尤其是那些本身也是器乐演奏家的歌手,唱的和自己玩的乐器通常会很像,比如 很多人认同的scat鼻祖Louis Armstrong,唱的就很像小号solo。上面那位分享的jimi的那段,应该是在模仿加了过载音效的电吉他,也是本行……&br&&br&3、即兴。也许当前有很多歌手的scat是提前准备一部分,甚至全部写好的, 但是和爵士乐的乐手solo一样,至少你得听起来像即兴的……所以即使是现在,即兴这个特征都是scat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人会用vocal improvisation(声乐即兴演唱)来代替scat,其实是后者是前者的子集,&b&&u&scat的确更多是特指爵士乐的。&/u&&/b&&br&&br&4、黑人血源性。很多学者相信scat是发源于非洲的,当地有一些仪式确实有一些类似scat的方式。随着黑奴来到美洲之后,多少使得早期布鲁斯音乐中有了这种成分,也影响了后来的爵士乐。&br&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有黑人参与的各种流派音乐当中都会出现拟声演唱成分,而且大多数都是即兴的。比如楼上说到的jimi的那首歌,那段scat放到爵士乐里也完全没有问题。&br&&br&&br&——————————————————————&br&关于起源的问题:&br&1、上面说了,scat毫无疑问是有非洲血缘的,甚至当代的一些scat作品中你都还能找到很多非洲的影子。但是非洲血缘,并不是确切的scat的起源,很多基本的音乐元素,都是非洲人在美洲受到西方音乐教育之后才发展起来的。&br&&br&2、早期美国黑人民歌和布鲁斯。其实我更倾向于认为scat是起源于这个阶段,黑人民歌和早期布鲁斯本身就有很多的偶发的、即兴的因素,比如在布鲁斯中,只有和声结构是固定的,旋律是即兴的,歌词是边唱边想的,我们可以想象某位黑人歌手在演唱的时候,实在想不出歌词来了,那就索性嘟哇嘟哇哔哔哒哒一起来吧,后来有人发现,这样唱也蛮有意思的,有时候挺像我那个破小号的声音啊,慢慢的这种特殊的表演形式就固定下来了。&br&但是问题是,这个时期没有留声机,黑人的地位又决定了没有人去记录他们的文化,喜欢他们的音乐,尤其是地位最最低下的这些农民与奴隶的音乐作品,只有后来的布鲁斯歌手留下来的一些口述记录,信度和完整度都很低了。因为没有记录,所以无法考证。&br&&br&3、爵士乐启蒙时期/奥尔良时期。&br&这个时期可以称作前Louis Armstrong时期,因为在Armstrong那张唱片中的scat唱段使得scat这个概念名声大噪之前,这个词语的意义是不被广泛认同的,但是这种现象又是小范围存在的。维基百科甚至指出1911年到17年就存在了scat音乐的录音。而所有的文字记录中涉及到的人名,最早可能可以追溯到1900年左右,新奥尔良爵士乐大师Jelly Roll Morton在一次访谈中声称那个时期的歌手 Joe Sims是scat“创造者”。&br&wiki地址:&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Scat_singing%23Origin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cat singing&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p&Though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Louis_Armstro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ouis Armstrong&i class=&icon-external&&&/i&&/a&'s 1926 recording of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Heebie_Jeebies_%28composition%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eebie Jeebies&i class=&icon-external&&&/i&&/a& is often cited as the first song to employ scatting, there are many earlier examples.&br& One early master of ragtime scat singing was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Gene_Green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ene Greene&i class=&icon-external&&&/i&&/a& who recorded scat choruses in his song &King of the Bungaloos& and several others between 1911 and 1917. Entertainer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Al_Jols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l Jolson&i class=&icon-external&&&/i&&/a& even scatted through a few bars in the middle of his 1911 recording of &That Haunting Melody&. Gene Green's 1917 &From Here to Shanghai&, which featured faux-Chinese scatting, and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Gene_Rodemic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ene Rodemich&i class=&icon-external&&&/i&&/a&'s 1924 &Scissor Grinder Joe& and &Some of These Days& also pre-date Armstrong.&br& Cliff &Ukulele Ike& Edwards scatted an interlude on his 1923 &Old Fashioned Love& in lieu of using an instrumental soloist.&br&&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Harry_Barri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arry Barris&i class=&icon-external&&&/i&&/a&, one of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Paul_Whitema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aul Whiteman&i class=&icon-external&&&/i&&/a&'s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The_Rhythm_Boy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Rhythm Boys&i class=&icon-external&&&/i&&/a&,& along with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Bing_Crosb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ing Crosby&i class=&icon-external&&&/i&&/a&, scatted on several songs, including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Mississippi_Mu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ssissippi Mud&i class=&icon-external&&&/i&&/a&,& which Barris wrote in 1927. One of the early female singers to use scat was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Aileen_Stanle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ileen Stanley&i class=&icon-external&&&/i&&/a& who included it at the end of a duet with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Billy_Murray_%28singer%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illy Murray&i class=&icon-external&&&/i&&/a& in their hit 1924 recording of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It_Had_To_Be_You_%28song%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t Had To Be You&i class=&icon-external&&&/i&&/a&&(Victor 19373).&/p&&p&&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Jelly_Roll_Mort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elly Roll Morton&i class=&icon-external&&&/i&&/a& credited Joe Sims of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Vicksburg%2C_Mississipp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cksburg, Mississippi&i class=&icon-external&&&/i&&/a& as the creator of scat around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br& Here is a transcription of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Alan_Loma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lan Lomax&i class=&icon-external&&&/i&&/a& and Jelly Roll Morton where Morton explains the history of scat:.......&/p&&/blockquote&&br&4.成型期。&br&之后再补充&br&&br&————————————————&br&按照年代推荐几个歌手:&br&Louis Armstrong&br&Leo Watson&br&Ella Fitzgerald&br&Peggy Lee&br&Sarah Vaughan&br&Al Jarreau&br&Bobby McFerrin&br&&br&&br&&br&&br&&br&&br&说句不相干的话~这篇答案应该是我写过的最干的答案~但是估计不会很多赞~
硕士论文就是这个题目,简单说一下。Scat这个词可能源自Scoot,跑得快的意思,侧面说了这个技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快”!Scat几个要点:1、以拟声词(Syllables)演唱,也就是唱的东西是没有词义的,拟声词本身常常会带有某些器乐的属性,比如喜欢用bee这个词…
孩子都已经1岁了,这时候离婚对孩子不好————这种话已经是太多中国式不离婚的原因了。&br&&br&但是其实孩子是很敏感的,在父母长期感情不合这样的条件下成长的孩子所受到的慢性伤害,可能比跟着妈妈离婚受的急性伤害更严重。&br&&br&更何况,你能指望这样的父亲如何给孩子足够的父爱和为人处事的示范?&br&&br&PS. 本答案参考了文章马伊莉事件的某个答案,地址和答主名字我一下子找不到了,但是感谢你的观点。
孩子都已经1岁了,这时候离婚对孩子不好————这种话已经是太多中国式不离婚的原因了。但是其实孩子是很敏感的,在父母长期感情不合这样的条件下成长的孩子所受到的慢性伤害,可能比跟着妈妈离婚受的急性伤害更严重。更何况,你能指望这样的父亲如何给孩…
可以&br&请马上出国,想办法接触最系统的传统作曲理论和当代作曲理论,每天练琴8小时以上锻炼好基本功,跟最牛逼的作曲学生混在一起,了解最新的作曲动态,尝试各种风格的作品写作。&br&&br&还有不要对任何一种风格持有偏见。&br&&br&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国内的作曲专业教学方法、还有学生糟糕到什么程度。
可以请马上出国,想办法接触最系统的传统作曲理论和当代作曲理论,每天练琴8小时以上锻炼好基本功,跟最牛逼的作曲学生混在一起,了解最新的作曲动态,尝试各种风格的作品写作。还有不要对任何一种风格持有偏见。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国内的作曲专业教学方法、…
比较悲剧的是,小野丽莎的曲子算半个爵士乐、Clapton的基本上半个都不算了……&br&尤其是你提到了即兴,据我所知,这两位在爵士乐的曲子上都没有出过啥即兴作品。&br&————————&br&爵士乐是一种比较独特的音乐,爵士乐的谱子基本上是半成品,每次演出之前与演出当中,乐手们会对这个半成品进行一次再加工,最后才能成为一首完整的爵士乐曲。&br&&br&首先说说爵士乐的谱子怎么来的。&br&&img src=&/efa3cdfe995c23aed1a235_b.jpg& data-rawwidth=&544& data-rawheight=&7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4& data-original=&/efa3cdfe995c23aed1a235_r.jpg&&&br&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半成品谱子,这首《A Foggy Day》本身是一首歌曲,选自电影《&i&&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A_Damsel_in_Distress_%28film%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 Damsel in Distress&i class=&icon-external&&&/i&&/a&&/i&》,作曲是格什温。之所以叫半成品,是因为这个谱上只有歌曲的旋律和和声进行(类似一首歌里面的伴奏的骨架子),而且演奏一遍往往只要一分钟不到,因此乐手选择了这首歌曲之后,需要与乐队成员商量如何安排整个曲子,要不要加引子,几遍solo,第一遍谁来走第二遍谁来走,最后谁和谁玩个对话,甚至要不要演旋律……这些都安排好之后,直到正式演出完成,这首曲子才算是正式完成。所以爵士乐基本上同一首歌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版本,这也是其无限的可能性所在。&br&这类供乐手选择的半成品谱子有很多,我大致分了一下类:&br&1、各国名曲:包括民歌、外国歌曲,比如Autumn Leaves&br&2、音乐剧唱段:比如格什温的音乐剧Porgy and bess里面的所有选段&br&3、锡盘巷歌曲:比如说All of Me&br&4、爵士乐手创作:比如Duke创作的Take The A Train,比如说Dizzy gillespie&br&5、布鲁斯歌曲&br&6、其他创作(比如电影插曲)&br&这些作品歌曲或者乐曲当中,有一些被人演绎了无数遍的存在,后来成为大家公认的经典,就叫做Jazz Standards(爵士乐标准曲目),不过由于现在爵士乐分化跨界的现象非常多,所以有很多人只演奏自己写的作品了。&br&&br&另:其实只要有旋律和和声走向,所有的口水歌都可以被改成爵士乐。&br&&br&如果是录音,流程会更复杂,牛逼的乐手可能会一次合作就ok,但是也有很多分段录的,基本上爵士乐连录音的时候也是即兴演奏solo的,当然,乐手可能会事先背一些好听的乐句放在自己的solo里面,比较极端的情况就是整个写好谱子照着录,不过这种乐手可能也不太会有前途吧……录音方面我不是很懂,希望有更多大牛来解答。&br&&br&之于题主提到的小野丽莎之类的作品,我猜应该是整个曲子做好编曲,每个声部都写完谱子,然后分轨录制,最后合成的。同样希望有大牛来解答一下子。
比较悲剧的是,小野丽莎的曲子算半个爵士乐、Clapton的基本上半个都不算了……尤其是你提到了即兴,据我所知,这两位在爵士乐的曲子上都没有出过啥即兴作品。————————爵士乐是一种比较独特的音乐,爵士乐的谱子基本上是半成品,每次演出之前与演出…
感谢 &a data-hash=&2c9c68d408ed7bd1515b7& href=&///people/2c9c68d408ed7bd1515b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尹否否& data-tip=&p$b$2c9c68d408ed7bd1515b7&&@尹否否&/a&大师邀请&br&解释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扯一些爵士史...&br&&br&&br&虽然scat这种技巧在Armstrong的heebie jeebie中就已经广为人知了,但是在整个swing时代,爵士歌手是很少做大段的即兴演唱的,scat singing一直只是一种调剂品而非主角。&br&(有两个特例是Leo Watson和Boswell Sisters,前者是一个奇才,他几乎独立发明了bebop,后者是swing时代的一个演唱组合,她们最出名的技能是用人声模仿乐器来演唱大段的事先写好的solo,这两者都对Ella产生了很大的影响)&br&&br&熟悉爵士史的人可能知道Ella Fitzgerald本人是几乎没有器乐演奏与乐理基础的,对早期的爵士歌手来说,这是一个常见的情况。&b&这意味着歌手只能演唱歌曲的主旋律,或者至多做一些加花变奏,几乎不可能进行独立的即兴演唱。&/b&(前面提到的Louis Armstrong、Leo Watson、Boswell Sisters都具有比较强器乐演奏基础)&br&然而,到了Swing时代(年)的后几年,二战开打,由于燃气费上涨、管制交通、娱乐税的征收等等因素,以四处巡演来谋生的swing band成本大增,越来越多的大乐队就此解散了。&br&与此同时,6个人以下的小型乐队因为形式更灵活、成本更低,数量开始增多,演出地点也从原本的舞厅挪到一些酒吧与小型夜场中。脱离了原本纯粹的商业环境,有些乐手们索性不再演奏跳舞音乐,以Charlie Parker与Dizzy Gillespie等人为代表,开始思考怎么样把爵士乐玩得更炫更艺术更个人化,开始强调每个乐手的独立即兴能力。&br&&br&Bebop就快诞生了。&br&&br&Ella此时还在Chick Webb的大乐队里,作为全美最出名的几支大乐队,生计暂时还没受到影响,但是她想必也产生了一些危机感。&br&1939年,Dizzy Gillespie短暂加入了Chick Webb的大乐队,与Ella一起进行巡演。在之后几年中,Ella与Dizzy有过比较长一段时间的合作,Ella从Dizzy身上了解到了爵士乐即兴的关键,并耳濡目染地进行了大量的有关即兴的学习。&br&&br&到了Swing时代即将结束而Bebop即将开始的1945年,Ella也发表了她的第一首完全的Scat作品《Flying Home》,注意,这首歌没有一句歌词,全是syllables。&br&&a class=&video-box& href=&/page/e/5/m/e0156ssno5m.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vpic./56ssno5m_160_90_3.jpg&&&div class=&content&&
&div class=&title&&Ella Fitzgerald - Flying Home (1945)&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div&
&div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page/e/5/m/e0156ssno5m.html&/div&
&/a&&br&这段视频可以用Ella曾经说过一句话来概括:“I stole everything I‘ve heard”&br&视频中可以听到很多明显的对器乐尤其是管乐的模仿,&br&&u&比如13秒-16秒的比较短促的di le do du le dwe,这些拟声词是模仿小号&/u&&br&&u&35秒的bo-ee du bu bwe,是模仿长号的滑音&/u&&br&&b&Ella的scat作品,早期的听起来有很多小号的感觉,个人认为这就是吹小号的Dizzy给她带来的影响。后来她吸收了更多的乐器音色与音效,让拟声唱法的音色与音头变化范围扩展了许多倍。&/b&&br&&br&总的来说,如 &a data-hash=&76ab4dd8c0bcbac9129e& href=&///people/76ab4dd8c0bcbac9129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JerryJazzy& data-tip=&p$b$76ab4dd8c0bcbac9129e&&@JerryJazzy&/a&叔提到的,scat并不是以模仿乐器为目的的,对一些乐器的特殊的音色的模仿,是为了给整首scat音乐增添风味,更要紧的是把乐句与乐段顺畅的展现出来。&br&早期scat起源于对爵士器乐的模仿,因此歌手的syllables可能会带有某些乐器的影子,其选择跟歌手的音域、音色、演唱风格、是否演奏过乐器都有很大关系。随着音乐观念的发展,syllables的使用越来越倾向于一种个人符号,有些歌手会给自己设计一整套全新的syllables,也是一种对音色的探索。&br&&br&最常见的syllables以辅音b与d开头,比如:&br&da di du do day&br&ba bi bu bo bay&br&以及变体&br&dah(da的长音)&br&dee(di的长音)&br&du-ee(也写成dwe,一般模仿滑音)&br&du-wa(模仿弱音器)&br&dot(do的促音)&br&等等...&br&le li等音节也经常与这些d、b类的音节合用。&br&d/b/l这些音头的拟声词更多地是对铜管乐器的模仿,&br&其中bi li di ba(尤其是用在句尾的时候)更接近小号。&br&du day bay da更接近萨克斯,du-ee则是萨克斯的滑音(技巧高超者会在ee的后半部分让声音变哑,更接近萨克斯本身的音色),du-wa类似加弱音器的音效;&br&do bo du bu更接近长号的音色,du-ah或者bo-oy类似长号的滑音;&br&需要注意的是,演唱中出现以上这些拟声词并不一定意味着歌手在模仿上面提到的这些乐器(有些乐手完全是无意识地使用某些拟声词),各种音色与拟声词之间也没有完全固定的对应关系,上面我列举的这些只是其中一个解释而已。&br&&br&当代的scat singer的演唱技巧普遍更强,使用syllables更加自由,按照不同的作品选择不同的syllables是很常见的现象,下面放的这个视频是由四位人声大师Bobby McFrerrin、Al Jarreu、Jon Hendricks、George Benson以Vocalese方式(演唱方式类似scat singing,但是谱子是事先存在的)翻唱的Miles Davis经典专辑《Kind of Blue》中的“Freddie Freeloader”,四位大师分别模仿钢琴、小号、高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四种乐器,将“拟声”二字演绎得炉火纯青:&br&这首歌更具体的分析可以参看我的微信号文章:&br&&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5MjU1NTUzNg%3D%3D%26mid%3Didx%3D1%26sn%3D57b1f27f84ac9e077dbc85a%26scene%3D1%26key%3Daf154fdc40fedda735da3ad967dca9f2d9ddc999d9add4b9eec47ed%26ascene%3D1%26uin%3DMTEyNjg5MTU%253D%26devicetype%3DWindows%2B7%26version%3Dpass_ticket%3DxmiAx10YSohunMCizlpqU2fYvwuarp3Ws3M%252FUkfGW78%25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飨乐】Freddie Freeloader:一个乞丐,一首经典,一次有趣的致敬&i class=&icon-external&&&/i&&/a&&br&也欢迎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如飨(Musicuisine)&br&&a class=&video-box& href=&/page/a/h/1/a.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vpic./370o1ih1_160_90_3.jpg&&&div class=&content&&
&div class=&title&&Freddie Freeloader - Jon Hendricks Friends&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div&
&div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page/a/h/1/a.html&/div&
&/a&&br&可以比较一下Miles Davis的原版&br&&a class=&video-box& href=&/page/m/7/9/m01370xpx79.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vpic./370xpx79_160_90_3.jpg&&&div class=&content&&
&div class=&title&&Freddie Freeloader - miles davis&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div&
&div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page/m/7/9/m01370xpx79.html&/div&
&/a&&br&&br&最后再放一个Al Jarreu的超神版Take Five,模仿了哪些声音,自己听吧:&br&&a href=&///?target=http%3A///page/f/b/f/f013795lnbf.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l Jarreau 1976 -Take Five-高清观看&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不知道为啥视频放不进去)&br&&br&相关文献:&br&Catherine M.Da Silva, 2013:&i&The Influence Of Dizzy Gillespie’s Bebop Style On Ella Fitzgerald's &Flying Home,&&Lady Be Good,&and&How High The Moon&Solos&/i&&br&Bob Stoloff, 1999: &i&Scat! Vocal Improvisation Techniques&/i&&br&巴里·克恩费尔德(编)任达敏(译), 2009: 新格罗夫爵士乐词典
感谢 大师邀请解释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扯一些爵士史...虽然scat这种技巧在Armstrong的heebie jeebie中就已经广为人知了,但是在整个swing时代,爵士歌手是很少做大段的即兴演唱的,scat singing一直只是一种调剂品而非主角。(有两个特例是Leo Watson…
首先,问题的假设本身就有问题……因为正宗的奶酪不等于你概念中的好吃的奶酪,正宗的奶酪往往也不便宜……&br&&br&市面上经常出售的奶酪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类&br&一种是高度加工过的奶酪,比如超市最常见的奶酪片,奶酪三角都属于这个类别,奶酪片基本上是半硬质奶酪(Cheddar Gouda swiss)的再加工版,奶酪三角基本上是奶油奶酪(用来涂面包的),还有做成粉状和切粒的,是硬质的帕玛森奶酪的切碎版本以及所谓的马苏里拉碎(其实和真实的马苏里拉相去甚远),专门用来拌意面和做披萨。这个类别的奶酪总的来说和它们标注的那些名字的原始风味差得还是比较远的,但是国人可能比较容易接受,大多数人概念里的便宜好吃的奶酪都是这种。如果非要买,推荐找president总统牌、安佳或者多美鲜的奶酪片,至少能吃出个奶酪味。&br&&br&第二种是半加工的奶酪,现在很多城市稍大一些的超市里也能找到,大多数是新鲜的奶酪切块然后真空塑封的包装。硬质的有帕玛森奶酪、米莫列奶酪、甚至Parmigiano Reggiano,半硬的有最常见的Feta、Edam、Gouda、Cheddar、Swiss,半软的有一些黄桃夹心、蒜味烟熏味的奶酪,软质的有Brie、Camembert、山羊奶酪、蓝纹奶酪以及一些盒装的creem cheese。这个类别的奶酪价钱大多都不便宜了,如果选好一点的品牌以及合适的品种已经可以吃到和原味比较近似的。当然有一些本身风味很浓郁的种类还是会有一些差距,比如有一次吃到一个易拉罐密封装的Camembert,差点吃吐。&br&&br&第三种是新鲜的奶酪,就是整个放在那边切块的,种类当然就各种各样了,而且这些店大多都能要求试吃,店员也会给你推荐,帮你找到合适的口味。这种店基本上集中在国内一线城市,高逼格进口超市以及专门的奶酪红酒店中,如果当地的外国人不多,相关消费能力比较差的话就没戏了。(比如杭州就好像没有类似的店,上海就有好多)&br&&br&现在说回到电商,在我概念里上述第三种才是值得去专门购买的奶酪。不幸的是,现在的生鲜电商基本上不会备货,因为储存成本太高。我只找到城市超市
&a href=&///?target=http%3A//.cn/store/shopmainentr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ity Shop Online Store --- Start Your Tasty Journey with City Shop!&i class=&icon-external&&&/i&&/a&
网购商店里面有个别新鲜奶酪在卖,如图:&br&&img src=&/6f0eba64aa971c6c941cb12c_b.jpg& data-rawwidth=&758& data-rawheight=&5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8& data-original=&/6f0eba64aa971c6c941cb12c_r.jpg&&然而他们只配送上海和北京周边地区&br&&br&退而求其次看第二种半加工奶酪,选择会多一些,比如:&br&艾格老师钟爱的 &a href=&///?target=http%3A///zh/index.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甫田网&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本来生活网 - 中国家庭的优质食品购买平台,冷链配送、安全检测、基地直供&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顺丰优选-顺丰速运旗下全球美食优选网购商城&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那么淘宝怎么样呢?&br&能找到,但是种类视品种而定,硬质和半硬的,可以放心购买,因为密封储存再加上保鲜冰袋的话,路上不容易变质。比如你可以搜索Cheddar、Swiss 奶酪、Gouda奶酪、大孔奶酪这些关键词,你甚至能买到散装的号称2年陈的Parmigiano Reggiano!(然而还是没有我最爱的螨虫奶酪mimolette)&br&&br&至于软质的……&br&你确实能找到能寄到你家的,类似我上面提到的铝罐密封的Camembert,但是很难吃。&br&也有比较新鲜的Camembert和Brie,&br&然而以狮心布里为例,我们来看一下发货地:&br&&img src=&/b254d41e31db6f1bd1fa_b.jpg& data-rawwidth=&391& data-rawheight=&5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1&&&br&以及链接里面写着的建议储藏条件:&br&&img src=&/b5c67a4f581c28902ccef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b5c67a4f581c28902ccef_r.jpg&&&br&这…………就算他敢寄,你敢买么?&br&&br&大多数软质奶酪的发货地都在北上广及周边地区,如果不是这些区域的居民,建议还是购买硬质和半硬质的类别吧~&br&&br&上海地区推荐在City Super超市买,种类很多,品质比较高,而且新鲜。他们有专门的人负责推广奶酪,所以在口味方面有很多适合国人入门吃的品种。
首先,问题的假设本身就有问题……因为正宗的奶酪不等于你概念中的好吃的奶酪,正宗的奶酪往往也不便宜……市面上经常出售的奶酪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类一种是高度加工过的奶酪,比如超市最常见的奶酪片,奶酪三角都属于这个类别,奶酪片基本上是半硬质奶酪(Ch…
kenny G好听录音技术也很重要额……Parker那时代的录音音质根本没办法比。&br&&br&大鸟的重要性一楼二楼都说了:&br&1、你几乎可以说他发明了bebop&br&2、他用的那些乐句(licks),成为了经典,哦不,应该是他的每一段solo都成为了经典。后来的乐手把他的solo拆分成无数个乐句加以练习。&br&每一个玩bebop极其相关风格的爵士乐手与歌手,无论用什么乐器干活,都应该对着这些licks操练过无数遍。&br&甚至,如果有一个人只练他的乐句,能把他的那些句子练得炉火纯青,应用到各种进行上并且能顺利转调,那么也堪称半个大师了。(我会说国内有很多乐手是先练parker的乐句,然后才回头去学爵士乐理的么……)&br&&br&我补充一点:他让爵士乐正式升华为一种艺术,而不是在舞厅里娱乐大众的商业音乐。他重新赋予爵士乐以那种来自黑人血液里的野蛮生长的东西,我认为白人乐手们在这一点上,始终没有学会或者超越黑人乐手。&br&&br&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接受勘误,但是不接受反驳
kenny G好听录音技术也很重要额……Parker那时代的录音音质根本没办法比。大鸟的重要性一楼二楼都说了:1、你几乎可以说他发明了bebop2、他用的那些乐句(licks),成为了经典,哦不,应该是他的每一段solo都成为了经典。后来的乐手把他的solo拆分成无数个…
别做伸手党,我有尚方宝剑维基百科&br&wiki:&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Mack_the_Knif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ack the Knife&i class=&icon-external&&&/i&&/a&&br&1、里面提到这首歌来源于一出1929年的德国音乐剧《三便士歌剧》&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4%25B8%%E9%%25E7%259A%%25AD%258C%25E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ikipedia.org 的页面&i class=&icon-external&&&/i&&/a&,歌里提到的一些人物就是剧中的人物。&br&&br&2、这首歌来到美国是30年之后的1956年,被大神Louis Armstrong翻唱了英文版,但是真正开始火起来是在小鲜肉&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Bobby_Dar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obby Darin&i class=&icon-external&&&/i&&/a&1958年录的版本,再接下去的1959年,师奶杀手Frank Sinatra也录了一个版,打榜到年度billboard的第二,彻底火了一把。&br&&br&3、1960年,Ella Fitzgerald发表了著名的柏林音乐会live版Mack The Knife,不幸的是她居然忘词了,于是大姐即兴了一套歌词:(还好是在柏林演,在美国估计观众得全体笑场)&br&&blockquote&.......(前面是发挥正常的第一段,第二段开始编了)&br&Oh what's the next chorus, to this song, now&br&This is the one, now I don't know&br&But it was a swinging tune and it's a hit tune&br&So we tried to do Mack the Knife&br&&br&Ah, Louis Miller, oh, something about cash&br&Yeah, Miller, he was spending that trash&br&And Macheath dear, he spends like a sailor&br&Tell me, tell me, tell me could that boy do, something rash?&br&&br&Oh Bobby Darin and Louis Armstrong&br&They made a record, oh but they did&br&And now Ella, Ella, and her fellas&br&We're making a wreck, what a wreck of Mack the Knife&br&&br&(注意这一段是模仿Armstrong 的声音来唱的,实在编不下去词,就开始Scat了)&br&Oh Snookie Taudry, bah bah bah nop do bo de do&br&Bah bah bah nop do bo de do&br&Just a jack knife has Macheath, dear&br&And do bo bo bah bah bah nop do bo de do&/blockquote&要看完整版词的点这里:&a href=&///?target=http%3A///ella-fitzgerald/mack-the-knife-live-west-berlin-1960-lyric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LLA FITZGERALD&i class=&icon-external&&&/i&&/a&&br&&b&最牛的是Ella凭借这个忘词版本拿到了格莱美最佳女声专辑。&/b&&br&确实,这个版本的Mack The Knife从各种方面体现了Ella器乐化的爵士演唱方式的精髓:即兴,在节奏上和旋律上的即兴,每句都有即兴,每个时间点都有即兴,甚至连歌词都是即兴的。这里Ella表现出和Billie Holiday为代表的力图表现歌曲感情的一派完全不同的取舍方式,不过所幸Mack The Knife本身就是有荒诞喜剧的色彩,所以做一些大幅度的欢乐的改编也无伤大雅,如果是一首比较伤感或者抒情的歌曲,就容易破坏歌曲意境。&br&(说句题外话,强烈推荐仔细去听一听这张1960, The Complete Ella In Berlin,几乎是Ella爵士演唱造诣和身体状态的巅峰。)&br&&br&之后的各路Cover就暂且不提。&br&&br&4、一首歌被很多人翻唱这个现象,在当时的美国的流行音乐界是很普遍的,被翻唱的歌曲主要是一些所谓的“Standards”,国内有翻译叫标准曲目,主要包括20世纪早期的一些锡盘巷抒情歌曲、音乐剧选段、电影配乐、外国歌曲等等。&br&这种翻唱的现象大概从20/30年代一直持续到70/80年代,80年代之后这些歌曲基本上就可以称为“怀旧金曲”了。究其原因,我猜是从十几岁二十岁开始听这些风格歌曲的人,到70/80年代大都去世了吧……&br&&br&值得一提的是swing和bebop风格的爵士乐也常常是从这些“标准曲目”中选择的,当然完全不会规规矩矩的演奏就是了。&br&&br&以上。
别做伸手党,我有尚方宝剑维基百科wiki:1、里面提到这首歌来源于一出1929年的德国音乐剧《三便士歌剧》,歌里提到的一些人物就是剧中的人物。2、这首歌来到美国是30年之后的1956年,被大神Louis Armstrong翻唱了英文版…
其实我觉得,爵士乐即兴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可以分多个标准的,个人不喜欢用太过“严肃”的方式来评价爵士乐即兴(尤其是Bebop及之前的)。Scat Singing这一类的即兴,其实在非洲能找到其前身,存在于黑人的血液当中,用我遇见过的一个爵士和声老师的说法,其实本质是一种乐天和幽默,和所谓“Blues”是相应的,连起来或许可以叫“苦中作乐”。&br&&br&在这种“作乐”的情况下,无论是在歌词上即兴,或者按照changes即兴,再或者忽然引用一段Charlie Parker的solo段子,再或者击掌大笑嚎叫,只要感觉对,都可以说是好的即兴。Ella Fitzgerald和Billie Holiday(没有贬低的意思,不过Holiday反对Scat的)的区别,其实也在这里。好的即兴乐手,有“Story Teller”之说,不一定要有歌词,可是要有一些别的东西,才能把故事讲好。Ella确实有讲很多好故事,这就够了。&br&&br&至于说Ella商业的部分,当然是存在的。甚至,可以去听听看60年和69年,两个How High The Moon的版本,其中Scat里面用的quotation有大段雷同,最后两首歌出来几乎一模一样,很明显,这首歌是有提前制作,甚至安排好Scat的内容的,不是那么即兴。当然,这个例子比较极端,毕竟本来大多数即兴音乐都是实现有一个设想,然后演出的时候去填东西来“完成的”,就像经雷老师说的那样。&br&&br&第一次回答问题,好像有点跑偏了。。。&br&&br&另:关于Avant-Garde、Free Jazz那类风格,其实已经离开爵士乐有些远了,个人认为这类东西其实跟当代的严肃音乐更靠近,更艺术化和哲学化,“表达”重于“被欣赏”,自然会有不同的结果。
其实我觉得,爵士乐即兴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可以分多个标准的,个人不喜欢用太过“严肃”的方式来评价爵士乐即兴(尤其是Bebop及之前的)。Scat Singing这一类的即兴,其实在非洲能找到其前身,存在于黑人的血液当中,用我遇见过的一个爵士和声老师的说法,其…
谢@三三 邀请&br&楼上排第一的答案已经答得很好了~还额外提供了很多内部信息,感谢。&br&补充一下,JZ旗下的两家:&br&青海路的,专做民谣和轻爵士类的wooden box&br&河南南路的,专做拉丁音乐的JZ latino,可以看到黄浦江景。&br&&br&另外,还有浦东的专做布鲁斯的chair club,不过最近挺久没消息了,不知道是不是停业了。&br&(更新一下,chair没有停业)&br&&br&做电子的除了Arkham那些,还有一家叫dada的。&br&&br&哦还有家偶尔做小型民乐世界音乐演出的半度雨棚,我校老师开的,不知道现在营业状况如何了…&br&&br&其实上海不以演出为主打但是有时候也有不错东西的酒吧还挺多…比如复兴中路的cotten club,静安区有几家做小清新演出的bar等等。&br&&br&虽然没有北京丰富,不过还是基本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吧。
谢@三三 邀请楼上排第一的答案已经答得很好了~还额外提供了很多内部信息,感谢。补充一下,JZ旗下的两家:青海路的,专做民谣和轻爵士类的wooden box河南南路的,专做拉丁音乐的JZ latino,可以看到黄浦江景。另外,还有浦东的专做布鲁斯的chair club,不…
看看这个:&a href=&///?target=https%3A///r/Jazz/comments/2tnoxw/looking_for_something_similar_to_fletchers_so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ooking for something similar to ''Fletcher's Song In Club'' from the movie Whiplash : Jazz&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p&This song is a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Bossa_nov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ossa Nova&i class=&icon-external&&&/i&&/a&, and the most famous composers of this genre is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Ant%25C3%25B4nio_Carlos_Jobi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obim&i class=&icon-external&&&/i&&/a&.&/p&&p&One example (played here by a piano trio), is &a href=&///?target=https%3A///watch%3Fv%3D5vsibbUW80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rcovado&i class=&icon-external&&&/i&&/a&.&/p&&p&Another example (using different instrumentation) is &a href=&///?target=https%3A///watch%3Fv%3D4x2i2GITQ0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ow Insensitive&i class=&icon-external&&&/i&&/a&.&/p&&/blockquote&&br&&p&翻译:这首音乐的风格是Bossa Nova,这个风格最著名的作曲家是Jobim(注:Antonio Carlos Jobim),他的代表作:Corcovado、How Insensitive&/p&&br&&p&什么叫Bossa Nova风格?&/p&&p&&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什么是波萨诺瓦(Bossa Nova)音乐?有哪些代表性的音乐人? - 流行音乐&/a&&/p&&br&&p&补充一首我最爱的:Desafinado,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写过一个小文章:&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5MjU1NTUzNg%3D%3D%26mid%3Didx%3D1%26sn%3Df014fe193e6f966aa68df%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飨乐】如何做一个五音不全的倜傥男子/女子&i class=&icon-external&&&/i&&/a&&/p&
看看这个:This song is a , and the most famous composers of this genre is .One example (played here by a piano trio), is .A…
其实我觉得只是有些人只是不敢相信有蓝黑那么丑的搭配而已……
其实我觉得只是有些人只是不敢相信有蓝黑那么丑的搭配而已……
你以为你听到的只是旋律,其实你也听到了和声,指弹吉他的和声通常是以分解和弦的形式出现。那么让你感动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旋律背后的和声&br&和声是怎么让人感动的?最核心的是两个词“偏离”和“解决”&br&什么时候吃东西最香?饿三天之后啊!和声的解决,是从不和谐到和谐,先让你难受,再让你的难受消失,这时候你就格外好受了……&br&当然,这是很片面和很主观的表述,学一些乐理和声乐知识有助于欣赏哟
你以为你听到的只是旋律,其实你也听到了和声,指弹吉他的和声通常是以分解和弦的形式出现。那么让你感动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旋律背后的和声和声是怎么让人感动的?最核心的是两个词“偏离”和“解决”什么时候吃东西最香?饿三天之后啊!和声的解决,是从不…
我是上音的&br&我不是吉他专业但是跟爵士吉他专业老师学过。&br&&br&答主有一定基础可以先去找他上课看看,廖老师人很好,收费相比其他专业老师良心很多。&br&&br&算了算自费研究生的每年学费和保持一定频率直接找老师上课的费用,基本一样。&br&&br&建议综合大学读英语专业加找老师上小课。
我是上音的我不是吉他专业但是跟爵士吉他专业老师学过。答主有一定基础可以先去找他上课看看,廖老师人很好,收费相比其他专业老师良心很多。算了算自费研究生的每年学费和保持一定频率直接找老师上课的费用,基本一样。建议综合大学读英语专业加找老师上小…
谢邀,这两种奶酪外头白色的是天然霉菌形成的菌丝,正常食用对人体基本是无害的,很多老外是甘之如饴。如果觉得霉味太重可以吐掉不吃也没关系,有人专门吃芝心,保罗的面包教程系列有一集,就是把法棍脆条插到烤过的camembert里面,沾着里面烤得软软的奶酪心吃。&br&&br&要注意的是,存放过久的奶酪有可能会长出绿色的霉菌,这种就不要吃了。
谢邀,这两种奶酪外头白色的是天然霉菌形成的菌丝,正常食用对人体基本是无害的,很多老外是甘之如饴。如果觉得霉味太重可以吐掉不吃也没关系,有人专门吃芝心,保罗的面包教程系列有一集,就是把法棍脆条插到烤过的camembert里面,沾着里面烤得软软的奶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reencia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