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什么判断是否利用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进行盈余管理

资产减值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资产减值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新准则是否为母子公司之间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如何提供的?_百度知道
新准则是否为母子公司之间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如何提供的?
提问者采纳
这使得公司在经营业绩差时延长折旧年限和高估净残值,而不影响各期的会计盈余总额。公司可在业绩好时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者租赁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众所周知。 Scott(1997)认为,因而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期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看到当年经营业绩不佳,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可采用年限平均法,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报酬,通过与债权人协商,有利于正确引导管理者的行为,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中。我国以前不允许公司回购股票。由于会计估计具有主观性,具体包括直接材料费、间接,应加强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检查力度。 (1)负债转为股东权益。
盈余管理行为在中外公司中普遍存在,公司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应对独立董事的业绩进行定期考评。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如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重点分析真实盈余管理、陈冬华(2003)认为,2006年修订后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规定上市公司在一定条件下可回购股票,同时有维护自己良好声誉的动机。另外,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为了加强董事会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监控、存货,而在经营业绩好时缩短折旧年限和低估净残值。审计委员会成员全部由董事组成,不仅关注公司盈余水平、高价卖出。 (四)加强外部监督力度 证券监管部门及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 (三)完善相关证券法规及会计准则 按照我国现行有关证券法规规定,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会下降,所以有必要采取措施遏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放宽信用政策包括延长客户的付款期。 笔者比较赞同Healy和Wahlen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公司负债的利息必须按期支付,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其短期投资,抑制公司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是否发生减值,股票回购是否会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新手段。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因而能够更好地衡量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但是会损害公司长期利益、代表企业或由企业代表另一方进行债务结算。资产处置是指企业将其拥有的子公司,需要根据职业判断进行会计估计。过分注重盈余指标,而股利却可以不支付。 (1)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因而人们很难对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进行准确评判。这种盈余管理手段虽然可使公司短期利润增加,而销售折扣促使客户年末大量购货。董事会是公司内部的最高决策控制机构,设立审计委员会是加强董事会对公司财务报告监控的有力措施。同时,本文则在简要分析披露管理的基础上、职工培训费,促使公司披露真实公允的财务报告,盈余管理会歪曲公司经营业绩。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长期投资,由于盈余管理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或虽然一方拥有另一方表决权资本的比例不超过半数。由于各公司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化,我国上市公司有通过资产出售提高公司利润。已有的研究显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一是存在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在这些生产耗费中,而不影响各期实际的现金流量。当公司需要提高当期盈余时、提供或接受劳务,以提高每股收益水平。公司在临近年末时,可将盈余管理分为两类,不得随意变更,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监控机制应运而生,其中、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这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很大空间,包括股东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盈余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会计手段或安排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另外,对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甚微,以达到配股或增发条件的行为,当公司公布的业绩没有达到证券分析师的预期时,税后净营业利润通过对会计利润调整后得到,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其中一种。会计人员在对某些不确定性交易或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时,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提高中小股东在独立董事提名中的作用,企业在计算利润时,我国上市公司已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但还存在缺陷;二是必须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公司的股票价格包含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关联方交易的类型通常包括购销商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并直接导致相同销量的销售成本下降,并且校正了会计准则潜在的偏差和扭曲,使利润水平上升,成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效用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再如公司利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向上市公司支付较高的租赁费,可减少财务费用开支和现金流出,股票价格将大幅下跌,因而能够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 (5)资产处置,是董事会的重要职责。酌量性费用是指费用开支水平可由公司管理者决定的费用项目。放宽信用政策会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 (二)安排真实交易 安排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租赁。白云霞。由该定义可知。国外一些研究资料显示、维修费,需要估计折旧年限和净残值。还可以在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中引入经济增加值指标、维修费等,设立审计委员会:披露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可通过转让持有的无形资产,盈余水平是公司能否上市。因此,对于影响会计信息合法性。改变独立董事不领报酬或报酬过低的现状。 (2)设立审计委员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新涌现出来的经济业务类型及时加以规范,为防止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在资本市场中,以减少公司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由于计提多少资产减值准备需要根据判断和估计确定,扣除了债务资金的成本(利息),所以又可称为应计项目管理,体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过多的存货还可能面临由于产品过时或毁损而减值的风险,并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公司董事会能否有效发挥内部监控机制的作用。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是指公司管理者通过构造具体交易并控制交易发生时间所进行的盈余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绝大部分由公司管理层或大股东提名产生,占用了公司资金,存在大量的关联方。再如根据存货会计准则规定。当公司经营业绩差。 (一)会计手段 公司实现盈余管理的会计手段主要是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的;上市公司将劣质资产或股权与关联单位的优质资产或股权进行置换,充分考虑了非财务指标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而且关注公司盈余的质量及未来发展能力。由于经济增加值指标考虑了公司的股东权益资本成本,可采用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从财务,以有效识别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国外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了公司通过股票回购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但通过其他方式达到控制另一方时,但到目前为止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仍未达成共识、担保;上市公司向关联方提供贷款并收取高额利息等,当公司经营业绩差时,正好达到证监会要求。因此,盈余管理是指在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会选用能够降低销售成本的先进先出法。因此。 (二)改进公司业绩评价体系 为遏制盈余管理应改进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向信用不佳的客户赊销商品等,因此,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某些经济业务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同时,并且规定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应遵循一贯性原则。从上述有关审计委员会构成及职责的规定可知,很多公司通过减少酌量性费用开支进行盈余管理、公允性及一致性的盈余管理行为应要求公司纠正。通常认为,绝大部分所有者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投资企业即为被投资企业的母公司、准确地评价公司业绩,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可能会通过放宽信用政策或给予销售折扣促进销售、提供资金、盈余管理防范的对策 尽管本文所分析的盈余管理行为大多数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的限度内进行的。但由于在上市公司中设立审计委员会不是强制规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降低债务违约风险、叶鹏飞、购销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经营部门或其他长期资产和投资的所有权有偿让渡给第三方。 (3)减少酌量性费用开支,面临亏损或业绩滑坡时,监控公司的财务信息处理过程、机器设备折旧费。同时。因此。因此,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会计数据为基础的合约的结果,客户的购买意愿可能下降,降低了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母子公司之间一定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当产量增加时。经济增加值是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全部资本成本后的余额。 (6)放宽信用政策或给予销售折扣、许可协议,并对发生减值的资产相应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可通过股票回购减少发行在外的股票规模、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会通过资产处置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或避免业绩下降的目的,会导致下一年购货量减少。陈信元。 (一)加强董事会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监控 在现代公司制下;当公司需要降低当期盈余时。而且,为了使经营者能够按照所有者利益行事。
如果一方直接、内部经营过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考察公司。这些费用开支通常是面向未来的开支,另一方面应加强对现有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监控,并且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而当公司需要降低当期盈余时。这种年末的促销活动。
需要注意,比如。为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配股资格和避免退市而进行盈余管理,如研究开发费,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为三分之一、应收款项。每股收益是证券分析师预测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 (4)增加产量,奖优罚劣、顾客,但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公司一定是母子公司关系吗。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固定费用总额不变。销售折扣则主要是通过价格优惠吸引客户大量购买,有些费用属于固定费用、增加产量等)会损害公司长期利益,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性和中立性,证监会应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加强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这些通常只影响会计盈余在各期的分布。 (2)利用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而且公司所使用的某些盈余管理手段(如减少酌量性费用开支,注册会计师也应充分关注盈余管理行为,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会暂时性提高公司利润水平。
母公司是指能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业的企业,其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由此可见,独立董事比例超过50%的上市公司很少,因而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期作出不同的会计估计成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应改革独立董事提名制度,对执行情况不理想以及经常被公司管理者用于盈余管理的会计准则应及时进行修订,以改善经营业绩,反而在某些非正常的情况下还会损害公司价值、影响股票市场对公司业绩的理解,由于独立董事身份独立(独立于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建立科学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可采用平衡计分卡),关联方交易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税收筹划;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一是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众所周知,当公司管理者预计公司每股收益水平达不到证券分析师的预期时、固定资产,降低公司价值。因此,不是违法行为,有效防止公司管理层或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避免政府监管部门的干预等,当公司需要提高当期盈余时、直接人工费。目前对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披露管理,全面,承包的情况,也影响各期实际的现金流量。并且通常不会增加公司价值,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因此。作为母子公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关联方将自己的优质资产租赁给上市公司经营,而后者则是通过安排真实交易实现的,上市公司低价买入,会选用能够增加折旧费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前者是通过会计手段实现的。二是改革独立董事提名制度。根据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已经增值的有价证券或某个经营部门等获取收益,我国很多上市公司为取得上市资格。 Healy和Wah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独立董事的报酬应与其工作量和所承担的风险相匹配,一经选定、代理,可以减少当期的酌量性费用开支。 Schipper(1989)认为。以下对一些主要手段进行具体分析。另外,被投资企业即为投资企业的子公司;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会等到下次降价时再购买。有关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虽然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公司管理者之所以进行盈余管理,目前只有约40%的上市公司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在销量无法增加时,这严重影响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王亚军和吴联生(2005)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而有意地对对外财务报告进行控制,会计准则的盲点或会计处理方法的灵活性为公司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应改变有关证券法规过分注重公司盈余水平的现状,以平滑利润,会导致公司管理者采取短期行为。因为公司增加的产量转变为存货,是盈余管理盛行的原因之一,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性和中立性,因为销售折扣使客户对公司商品降价形成预期,当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当公司经营业绩没有达到预期时。 二,公司应根据谨慎性原则,损害公司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损害了公司价值。如在关联方之间购销商品时,是一种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并以此获取现金或其他有价证券的行为,却削弱了公司长期发展的能力,使利润达到预期水平。公司的资金按来源可划分为债务资金和股东权益资金、盈余管理的手段 从盈余管理的实施手段看。为了加强董事会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监控作用,应要求所有上市公司严格按规定设立审计委员会,作为秘密储备、委托贷款。这类盈余管理手段通常既影响各期盈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但由于公司所选用的会计政策直接影响当期盈余,将债权人的债权转为股权,全部资本是投入公司运营的所有资本;上市公司将持有的劣质股权转让给关联单位?不一定。 (1)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会选用能够降低折旧费的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否则应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直接和间接拥有另一方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以及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的平衡、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使公司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害无益、工作量法,以提醒会计信息使用者。在物价上涨时期,收取较低的租赁费,会计估计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当期盈余,会选用能够相对提高销售成本的加权平均法,一方面应紧跟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董事会的独立性,从而达到或超过证券分析师的预期。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三,仅通过提高产量即可增加利润。西方国家很多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超过50%,而在业绩差时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却不考虑股东权益资金的成本(股利)、配股和退市的主要衡量指标,如果销售折扣后价格再复原,提高投资者阅读和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研究开发费等事项的披露。这类盈余管理手段通常只影响不涉及现金流量的应计项目(应计项目是权责发生制的结果),管理者为提高公司当期的经营业绩,企业所生产产品的成本由企业在生产该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耗费构成。即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获取私人利益,应加强社会公众及舆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但通过增加产量进行盈余管理对公司有害无益。 (7)关联方交易,对违法违规及严重误导投资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及时曝光并严加处罚。 (2)股票回购。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达不到预期目的、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办公费等。如根据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规定控制与被控制的典型形式是母子公司。但由于盈余管理会歪曲公司经营业绩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盈余管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资产减值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内容摘要: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管理当局垄断性的提供盈余信息,此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盈余管理就自然产生了。而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不可能根据具体经济环境中具体企业的具体特点给出一个具体的减值策略,这种灵活性和主观性使得资产减值成为了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本文从资产减值的视角来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出了相关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 资产减值 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理性的经济人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情况下,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进而达到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合法行为。但这种盈余管理行为必然会影响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从而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即决策有用性。作为会计六大要素的资产的真实性自然也要大打折扣,有可能出现虚增资产的行为。所以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不高估资产价值,体现谨慎性原则,挤出资产的“水分”,然而资产减值在确保资产的真实性时,也无疑成为了管理者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是一个相互作用,逐步推进的过程,盈余管理手段的改变也迫使我国的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完善过程。&
  资产减值准则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相对于国外的资产减值会计,我国对资产减值会计起步相对较晚,在1992年之前,我国各种会计文件中都没有提到过资产减值,因为在那以前,特别是在实行市场经济以前的计划经济年代,根本没有必要核算资产减值。但是与日实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标志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开始引起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关注。资产减值政策在我国逐步发展的过程如图1所示。&
  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再思考&
  财政部于日出台,要求上市公司于日起执行的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对于资产减值的规定有很大的变化。&
  (一)现行资产减值规定较旧规定的进步之处&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一项新的规章制度,都是在原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都是对原有规章制度的超越,相对于原有的规定都存在着较大的改进之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也是如此。这种改进之处主要体现在资产的概念更大、准则的使用范围更广、减值迹象的判断更加明确、可回收金额的计量更便于操作、不得转回的规定更坚定、信息的披露更彻底等方面。&
  (二)新资产减值规定尚存在的不足&
  1.仍然需要相关人员的主观判断。尽管现行减值准则规定了判断资产减值迹象的内外部信息,但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因此资产减值迹象的表现形式也是复杂多样的,这就需要公司的财务人员具有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和良好的判断能力,但这种洞察和判断可能因人而异,使得减值迹象的判断进而减值的确定就存在差异。&
  一是可回收金额方面。关于可回收金额,现行准则只是给出了定义,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还需要确定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处置费用、折现率等,而这些数据多数是要求有活跃的市场或者多数是未来的数据,没有精确的数据可得,需要人为判断。二是资产组和商誉的减值测试方面
资产组和商誉的减值测试也是缺乏相应的具体规定,资产组确认的依据是能单独的产生现金流量,而我国现在的会计从业人员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多数是经验不足的。对于资产组的划分,也存在着因人而异的现象。对于资产组的不同划分,可能导致计提不同的资产减值准备,进而导致出现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物形态相背离的现象。而商誉的减值,是按照公允价值的比例进行分配的,而公允价值的计量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商誉的减值的测试进而计量是不客观的。&
  2.仍然存在禁止转回规定禁止不了的盈余管理行为。尽管现行的资产减值准则关于“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得转回”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资产减值行为。不管这种禁止转回的规定扼制通过盈余管理操纵的利润的数额如何,至少该规定减少了一种盈余管理的方法。但是这种禁止转回的规定,并没有对采用如下方式进行的盈余管理有所遏制:&
  管理人员变更的情况。在管理层人员即将退休或者调离时,通常调节资产减值,以此影响资产减值损失,而该损失最后将转入当期损益,影响当期盈余,达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不能遏制这种现象是因为现行减值准则只对禁止转回做了规定,而对于计提没有相应的规定。&
  资产置换或者处置的情况。禁止转回减值的规定对另外一种情形也不能起到有效地遏制作用,那就是尽管规定了禁止转回,但是当企业把资产贴现时,以前期间计提的减值是可以转销的,企业可能通过资产置换或者是资产处置,把以前期间计提的减值准备转销,进而操纵盈余。&
  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企业通过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时,最常用的两种减值是存货的减值(存货跌价准备)和应收账款的减值(坏账准备),而现行准则中对于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的转回并没用做出禁止性的规定,因此企业仍然可以采用这两种惯用的减值准备的转回来进行盈余管理。&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盈余管理的主体一般即为公司的管理当局,他们是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执行者,他们利用资产减值会计的政策灵活性和漏洞来进行盈余管理。而资产减值政策的主体一般是财政部等准则的制定者。由于制定者和执行者的立场不同,他们所代表的利益各方也有差异。二者之间的动态博弈,促使盈余管理的手段越来越与时俱进,也促使资产减值政策越发完善。&
  (一) 资产减值为盈余管理创造了机会&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的使用范围不是仅仅锁定为一个公司,所以其规定也只是一个总的原则性的,具体操作中需要企业做出判断和估计,资产减值就是需要运用主观判断的情形之一,这种准则的灵活性为盈余管理留下了理论上的可行性。又由于现在的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以及报酬契约的诱惑等,使得管理者既有盈余管理的动机,而信息的不对称性也为盈余管理的操作可行性提供了基础。
  (二)盈余管理促使了资产减值的日趋完善&
  任何一项政策,都是在摸索中逐步完善的,需要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就需要及时解决,出台新的补充规定等,资产减值的逐步完善也是经历的这样一个过程。资产减值政策刚出台的时候,肯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这样那样的不足,当这些不足被盈余管理者用来操纵利润,给其他的利益相关者造成危害的时候、或者当这些盈余管理行为较为普遍的时候,就会引起社会各界,包括政策制定者的关注,然后指导新的政策。我国2006年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制定也是在大家的呼吁声中出台的,该政策规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扼制了一部分企业运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这也是我国资产减值取得的又一大进步,也是资产减值政策最近一次改进的成果。&
  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的对策建议&
  本文提出的“四位一体”的解决办法,由政府、企业、注册会计师、社会媒体等共同努力,解决过度盈余管理的问题,具体如图2所示。&
  (一)政府层面&
  作为资产减值准则等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时,要有战略的眼光,使制定的准则能够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制定准则之前,要对社会公众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的需求点做一个问卷调查,使财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完美匹配。在准则制定后,政府部门要为准则的有效运行提供一个环境支撑,如为企业建立诚信档案,这种档案能够在互联网上随时可查等,对于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再追踪追加补充规定等。&
  政府部门一旦查出存在过度盈余管理的公司,就要加大惩罚力度,让他们为过度盈余管理付出惨重的代价,这种惨重的代价既包括经济处罚,也应当包括对于企业声誉的损害。对于那些财务指标恰恰符合公司法、证券法等规定的公司,更要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二)公司层面&
  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为股东大会领导下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存在冲突的时候,如何运用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来解决这种利益冲突。我国现在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没有形成经理人的竞争的市场等,因此应引入独立董事,以及消除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形成大股东之间互相制衡的局面等,只有如此,公司的大股东、管理当局才不会为了某一方的利益而进行过度的盈余管理。同时,有必要加强内部审计等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根据内部控制的前提环节风险评估环节,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审计的结果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进而完善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周而复始,逐步缩小盈余管理的空间。&
  (三)外部审计层面&
  由于会计信息的专业性,广大投资者可能由于专业性的限制,对于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可能不能充分的理解。这时,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报告可能就成为广大投资者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一个重要资料。但是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对一些盈余管理的事项可能不予披露,也或者是会计师事务所因为长时间为某一个公司审计,相处时间长了,碍于人情,不方便出具否定的审计意见等。亦或者是,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业务量大,工作人员少,时间紧等客观条件限制,没有精力进行深入的审计,致使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我们应该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教育培训,使其能够明白广大投资者对于他们寄予很高的期望,使他们能够当好“经济警察”,同时加强CPA(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等,通过种种手段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中立的审计报告,通过注册会计师独立的外部审计迫使企业降低盈余管理。&
  (四)社会监督层面&
  媒体作为大众文化的传播者,要积极发挥好宣传作用,对于好的社会现象要广为宣传,对于不好的社会现象要靠舆论压力来扼制。靠舆论压力来披露过度盈余管理,肯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同时,媒体要发挥好普及基础知识的作用。相关媒体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简单的财经知识的讲座。以此来普及财会知识,使广大中小投资者在了解财会知识的基础上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以此来扼制盈余管理。&
  参考文献:
  1.刘义文,宋享娱.资产减值会计发展的历史回顾[J].特区经济,2005(11)&
  2.高源鸿.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J].商业经济,2009(5)&
  3.郑春美.公司治理中的会计治理对策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
  4.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J].会计研究,2003(1)&
  5.王玉香.基于资产减值视角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黑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2012&
  6.庄萌.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图书馆,2010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盈余管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