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96hd网共享96hd会员账号共享!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829|回复: 128
福利大放送!!!115网盘账号资源!你懂的!大家公用!!!
头像被屏蔽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分享,有爱,互助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楼主真是个好人啊&
分享,有爱,互助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啊哈哈
分享,有爱,互助
大家要是有能力的话,就帮忙把这个账号给弄成会员吧!反正这也是大家共用的账号!!!!
楼主-大神也,可否再发一次可登陸上去的密码呢~神友们真的敢激不尽(^o^)
分享,有爱,互助
大家要是有能力的话,就帮忙把这个账号给弄成会员吧!反正这也是大家共用的账号!!!!
楼主-大神也,可否再发一次可登陸上去的密码呢~神友们真的敢激不尽(^o^)&
分享,有爱,互助
楼主真是个好人啊
分享,有爱,互助
密码被改了,登不上,
分享,有爱,互助
分享,有爱,互助
分享,有爱,互助
分享,有爱,互助
分享,有爱,互助
楼主你好强大
分享,有爱,互助
分享,有爱,互助
& && && && && && &感谢楼主
分享,有爱,互助
站长推荐 /1
活动详情一、活动时间:
日 8时8分8秒起,结束时间以借贷宝官方公告为准。
二、参与方式:
登录借贷宝客户端,在活动页面点击“我要邀请”,通过短信、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邀请新用户;
新用户接受邀请并成功注册借贷宝,新用户可获得20元现金;
新用户完成绑定银行卡操作后,您也可获得20元现金;
每一名新用户再邀请其他一名新用户注册并完成绑卡,您可再获10元现金;
活动邀请奖励仅限一级邀请和二级邀请关系;
活动中邀请新用户越多,领取现金越多,奖励额度上不封顶;
您邀请100位新用户,可获得2000元。
他们每个人再分别邀请100位用户,您即能获得10万元。
您最终能获得10.2万元。
Powered by
X3.2&技术支持:全国服务热线:
营业部:||||||||||||||||||||
菜籽粕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
&&&&来源:首创期货 &&&&点击量:1883
第1章 菜籽粕概述
1.1菜籽粕定义和分类1.1.1菜籽粕定义&&&&&&& 油菜籽经过机械压榨提取油脂后的残渣称为菜籽饼,菜籽饼中仍含有大量油脂,通常需经过溶剂浸出进一步提取剩余油脂,菜籽饼浸出提油后的残渣称为菜籽粕。菜籽粕一般呈黄色或浅褐色,形状为碎片或粗粉末并夹杂小颗粒。1.1.2菜籽粕分类&&&&&&& 根据菜籽粕中芥酸和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不同,通常将菜籽粕分为:普通菜籽粕和“双低菜籽粕”。
1.2菜籽粕成分1.2.1菜籽粕主要成分&&&&&&& 普通菜籽粕主要成分含量为:粗蛋白质含量35-40%,碳水化合物含量20-25%,粗灰分含量5-8%,粗脂肪含量1-3%,水分含量低于12%。1.2.2菜籽粕中营养成分
1、蛋白质&&&&&&& 菜籽粕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饲料蛋白原料。一般菜籽粕粗蛋白含量在35-40%。菜籽蛋白氨基酸组成较平衡,几乎不存在限制性氨基酸。菜籽蛋白效价为3-5,比大豆蛋白还高。与其它油料粕相比,菜籽粕中的含硫氨基酸含量最高,其次蛋氨酸、赖氨酸含量也较高。表1-1为菜籽粕、豆粕、花生粕和棉籽粕中蛋白质和主要氨基酸含量。
2、碳水化合物&&&&&&& 菜籽粕含有超过20%的碳水化合物,可作为动物饲料的部分能量来源,但由于粗纤维含量较高,一般在10-14%,加上8%左右的不易消化的戊聚糖,导致其有效能值相对较低。可利用能量水平低于豆粕和花生粕,但高于棉粕。3、矿物质&&&&&&& 菜籽粕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尤其是中钙、磷、硒、锰含量较高,铁和锌含量也较高,但磷含量的60-70%属植酸磷,利用率相对较低。4、维生素&&&&&&& 菜籽粕中维生素含量较高,尤其是烟酸、胆碱、叶酸、核黄素、硫胺素含量高均比豆粕高。1.2.3菜籽粕抗营养因子及其危害&&&&&&& 菜籽粕中最主要抗营养因子为硫代葡萄糖苷,此外,还含有植酸、单宁、芥子碱、皂素等抗营养因子。&&&&&&& 硫代葡萄糖苷是一种含硫化合物,其本身无毒,但在加工过程中和共存的酶作用下会使其水解成腈、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等有毒物质。其中腈的毒性最大,约为恶唑烷硫酮的5-10倍。它能抑制动物的生长并引起动物的肝和肾肿大,且单胃动物的胃环境有利于腈的产生。硫氰酸酯是与碘的形状和大小相似的单价离子,在血液中含量多时可与碘竞争而浓集到甲状腺中去,抑制甲状腺滤泡细胞浓集碘的能力,从而导致甲状腺肿大,同时也使动物生长速度降低。异硫氰酸酯多数不溶于水具有挥发性,采用加热或日晒的方法可以除去。恶唑烷硫酮主要危害作用是阻碍甲状腺素的合成,引起腺垂体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导致甲状腺肿大故又称为甲状腺因子。
&&&&&&& 植酸作为一种很强的螯合物它能与钙、镁、锌等金属形成络合物而大大降低了这些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又因为植酸中富含磷,而动物对植酸磷的利用率很低,但采食后排出体外的植酸磷能为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而释放到环境中,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水中缺氧,从而给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此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 单宁是种多元酚化合物,有苦涩味,影响适口性,且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被氧化并产生聚合作用从而使菜籽粕的颜色变黑,并产生不良气味。多酚化合物还能与蛋白质结合使其营养价值显著降低。芥子碱能溶于水,不稳定,容易发生非酶催化的水解反应,生成芥子酸和胆碱。芥子碱有苦味,是引起菜籽粕适口性差的主要因素。芥子碱与腥味蛋的产生有关,这是由于芥子碱在鸡胃肠道中分解为芥子酸和胆碱,胆碱进一步转化为三甲胺, 使鸡蛋产生鱼腥味。
1.2.4菜籽粕中抗营养因子处理方法&&&&&&& 根据油菜粕的抗营养因子的性质,即它的溶解性、对热不稳定性、在碱、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无毒的化合物。可采取物理和化学方法消除其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其主要方法有坑埋法、水蒸煮法、化学添加剂法、发酵中和法、溶剂萃取法和焙炒法。一般情况下,菜籽粕作为饲料蛋白原料使用中,只要适当控制添加量就可以不进行脱毒处理。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双低菜籽的广泛推广种植,菜籽粕中抗营养因子含量越来越少,完全可以不进行脱毒处理,就可以直接添加到饲料中。1.3菜籽粕生产工艺1.3.1菜籽粕生产工艺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之前,由于浸出法制油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菜籽制油工艺主要是一次压榨法,部分地区采用土榨法,菜籽榨油后得到的菜籽饼直接作为饲料或肥料使用。上世纪70年代以来,浸出法制油在菜籽加工行业得到大量应用,菜籽加工行业普遍采用预榨浸出工艺,菜籽饼经浸出后获得的菜籽粕产量明显提高。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一次压榨菜籽工艺生产的菜籽饼,但直接用做饲料的数量在逐年减少,部分菜籽饼被浸出油厂收购生产菜籽粕。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菜籽饼粕市场中,菜籽粕所占比重超过90%,菜籽饼所占比重不足10%。
&1.3.2菜籽粕生产工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油料压榨和浸出设备与技术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大豆、油菜籽等油料压榨浸出工艺与设备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近几年我国新建和改扩建了大量油菜籽压榨厂,防城港枫叶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日处理油菜籽2000吨的生产线已于今年10月份竣工投产;湛江渤海粮油工业公司的日处理油菜籽3000吨的生产线将于明年建成投产。目前国内外菜籽粕生产工艺普遍采用油菜籽预榨浸出工艺,工艺过程如下:
1.4菜籽粕的用途&&&&&&& 菜籽粕除了直接用做饲料蛋白原料外,还可用来生产有机肥料。此外,经过脱壳脱毒处理的菜籽粕还可提取菜籽蛋白,用来制作酱油或用作食品添加剂;菜籽粕还可用来提取植酸、单宁等化工原料。1.4.1 重要的饲料蛋白原料&&&&&&& 菜籽粕是一种重要的饲料蛋白原料,菜籽粕在水产饲料中使用最为广泛,由于其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合理,价格便宜,在家禽饲料、猪饲料和反刍动物饲料中都得到使用。1、水产品&&&&&&& 菜籽粕在水产养殖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水产饲料养殖行业菜籽粕用量占到菜籽粕产量的一半以上。在鱼类养殖的配合饲料中菜籽粕的添加量可达到30-40%,部分养殖户甚至直接将菜籽粕用来喂鱼。2、禽类&&&&&&& 在禽的配合饲料中使用菜籽粕,应根据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限制其用量。如摄入有害物质过多,则可能造成鸡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及肾脏上皮细胞脱落,肝脏出血等现象,表现为生长抑制,破蛋、软蛋增加,死亡率上升等症状。一般幼雏应避免使用菜籽粕,肉鸡用量在10%以下,蛋鸡、种鸡在8%左右,鸭饲料中菜籽粕用量一般在10-15%。3、猪&&&&&&& 一般未经脱毒处理的菜籽粕在日粮中用量应控制在5%以下,母猪应控制在3%以下,而经脱毒处理的菜籽粕或新型“双低”、品种菜籽粕,其用量可到10-15%,但有可能引起猪体脂变软。4、反刍家畜&&&&&&& 菜籽粕对牛、羊的适口性差,长期过量使用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但影响不如单胃动物严重。一般肉牛、奶牛精料的菜籽粕用量应不超过5-20%,试验表明,10%的菜籽粕对肉牛的生长、胴体品质和奶牛产乳量、乳脂率无不良影响。1.4.2 生产菜籽蛋白&&&&&&& 菜籽蛋白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全价蛋白,几乎不存在限制性氨基酸,与国际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蛋白质非常接近,菜籽蛋白的效率比值(PER)、蛋白质净利用率(NPU)、蛋白质生物价(BV)均高于其他植物蛋白,是一种高质量的蛋白。经过脱壳脱毒制取的菜籽蛋白具有较好的功能特性,可应用于肉制品、烘焙食品中,还可用来生产酱油等。用来提取菜籽蛋白的菜籽粕生产工艺与普通菜籽粕生产工艺有较大区别。首先要对油菜籽进行脱壳分离,然后进行低温压榨和溶剂浸出,得到的菜籽粕还要进行脱毒、提取蛋白等工艺处理。目前国内外使用菜籽粕生产菜籽蛋白尚未进入工业化生产。1.4.3 提取化工原料&&&&&&& 由于菜籽粕中植酸和单宁含量较高,可以通过对菜籽粕深加工,进一步提取植酸钙和单宁等化工原料,但由于生产成本较高,目前国内外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很少。
1.4.4 生产有机肥料&&&&&&& 菜籽粕中80%以上为有机物,可以使用菜籽粕生产优质有机肥料。1.5菜籽粕标准与检验1.5.1菜籽粕国家标准
&&&&&& 2008年国家修订颁布了菜籽粕国家标准(GB/T:)。在该标准中菜籽粕定义为,油菜籽经浸出油脂并去除溶剂后得到的物质。并根据菜籽粕中的硫甙含量将菜籽粕分为普通菜籽粕和低硫甙菜籽粕。规定了菜籽粕的感官要求和质量指标要求。
1.5.2饲料用菜籽粕国家标准&&&&&&& 2009年国家修订颁布了饲料用菜籽粕国家标准GB/T:。GB/T:对饲料用菜籽粕的感官要求为:褐色、黄褐色或金黄色小碎片或粗粉状,有时夹杂小颗粒,色泽均匀一致,无虫蛀、霉变、结块及异味、异臭。
1.5.3饲料用菜籽粕部颁标准&&&&&&& 2005年农业部发布了重新修订后饲料用菜籽粕农业行业标准NY/T:126-2005代替NY/T:126-1989。NY/T:126-2005对饲料用菜籽粕的感官要求为:褐黄色或棕黄色、粗粉状或粗粉状夹杂小颗粒,新鲜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虫蛀及异味异臭、无掺杂物。
1.5.4菜籽粕包装、运输及储存&&&&&&& 饲料用菜籽粕产品标签应符合GB10648的规定,可以散装、袋装,或按照用户要求包装。饲料用菜籽粕运输时应有防雨、防晒措施,避免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遭暴晒、雨淋及剧烈震动和撞击,且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或其他有污染的物品混合运输。饲料用菜籽粕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防潮、防霉变、防虫蛀。严禁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1.5.5菜籽粕检验规则&&&&&&& 同一批产品,每天生产的为一个批次,每批随机抽取500克作为样品,采样标准按照GB/T 14699.1规定执行。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标准要求的判定为合格,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应重新自两倍数量的包
装单元进行采样复检。复检结果如仍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则该批次判为不合格。若不符合质量指标中某一等级指标要求时,按指标值最低的项目进行等级判断。饲料用菜籽粕贸易中的质量检验一般以油厂检验报告为主,饲料养殖企业在菜籽粕进厂后进行复检,若复检质量指标达不到合同要求,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共同取样送当地粮油质检站或质量技术监督局以及双方都认可的机构进行检验。
1.5.6菜籽粕检验国家机构&&&&&&& 菜籽粕的检验机构主要有省、市级的质量技术监督检验局和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这些机构的检验结果一般都具有法律效应。此外,还有国家级的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经国家计量认证的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法定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国家级机构主要有:1、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该中心与农业部饲料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为同一单位。1986年10月经农业部批准[农牧渔业部1986农(牧)字第56号],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的基础上,授权建立“农业部饲料产品质量监测中心”;1988年8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审查认可[国家技术监督局监发(88)025号]授权建立“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成为国家授权的饲料及饲料产品质量监测机构。1993年8月通过了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复查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93)量认(国)字(V0999)号、技监局监函(号]。1999年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国家实验室认可,并通过了第三次复查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1995年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授权我中心为国家级成果鉴定检测机构。
2、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 国家粮食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中心实验室于1988年被授权组建、成立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及国家粮食局武汉粮油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年连续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复查验收并予授权。 是一个检测技术完善,管理手段科学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第2章 油菜籽
2.1油菜籽概况&&&&&&& 油菜籽是生产菜籽饼和菜籽粕的唯一原料。上世纪50年代之前,世界油菜种植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亚洲油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左右。其中我国油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超过60%,位居第一位;印度位居第二位,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 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世界油菜种植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加拿大油菜籽产量开始超过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中国退居第二位,印度位居第三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油菜籽产量大幅增加,再次跃居世界第一位。但由于油菜种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不断推广,我国油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
&&&&&&& 目前在世界五大州都有油菜种植,世界油菜籽主产国除我国外,还有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美国、以及欧盟国家的德国、法国、英国、波兰等,最近几年前苏联地区的乌克兰和俄罗斯也成为世界油菜籽主产国。
2.2我国油菜籽生产情况2.2.1我国油菜籽分类及主要种植区域
&&&&&&& 按照油菜籽播种季节划分,我国油菜籽可分为秋冬播油菜籽(夏季收获)和春播油菜籽(秋季收获)两个品种。&&&&&&& 我国春播油菜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等西北省份,种植面积与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在7-8%。秋冬播油菜籽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在92-93%,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长江流域油菜籽主产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重庆等省,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比重的50-60%。其中湖北省是我国最大油菜籽生产省,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二是西南油菜籽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20%-30%,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其中最近几年四川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油菜籽生产省。此外,河南南部地区也是一个主要的秋冬种油菜籽产区。
2.2.2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变化情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常年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2008年加拿大油菜籽产量首次超过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但最近几年加拿大油菜籽产量再次低于我国,我国油菜籽产量依然位于世界第一。受天气状况和种植收益的影响,我国油菜籽的年产量波动较大。但在1999年我国油菜籽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后,一直维持在1000万吨以上的水平。&&&&&&& 受1998年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上涨,农民种植收益提高的影响,1999年和2000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分别达到1013万吨和1138万吨,较上年分别增加183万吨和125万吨,连续两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001年和2002年我国油菜籽产量连续两年下降,2002年油菜籽产量只有1055万吨。此后两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再次增加,2004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创下1318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年我国油菜籽产量连续3年下降,2007年我国油菜籽产量仅有1057万吨。受2007年和2008年一季度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上涨,农民种植收益提高以及自2008年国家对油菜种植给予良种补贴和实行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的影响,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连续3年增加,2009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再次创下1366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种植面积达到历史第二高位。由于2009年西南地区出现严重干旱以及2010年上半年长江流域持续降水较多,导致油菜籽单产下降,虽然2010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继续增加,但油菜籽总产量下降至1308万吨。虽然2011年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下降,但单产提高,总产量仍达到1343万吨,较2010年增加35万吨。2012年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继续下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当前预计,2012年我国油菜籽总产量将下降至1220万吨。
&&&&&&& 比较2011年与2000年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可以发现,11年间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不但没有增加,而且出现了下降,但由于油菜籽单产提高,油菜籽总产量仍呈现增加态势。年我国油菜籽平均种植面积为697.7万公顷,其中2000年为749.4万公顷,2007年一度下降至564.2万公顷,2011年恢复增长至734.7万公顷,11年播种面积累计下降1.96%,年均降幅为0.18%; 年我国油菜籽平均单产为1.733吨/公顷,其中2000年仅1.519吨/公顷,2011年为1.827吨/公顷,11年单产累计增长20.28%,年均增长1.79%;年我国油菜籽年均产量为1206万吨,其中2000年为1138万吨,2011年为1343万吨,11年间产量累计增长17.97%,年均增长1.51%。
表2-1,年中国油菜籽生产情况
播种面积(千公顷)
产量〔千吨)
单产(吨7公顷)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11年累计增长
&&&& 17. 97%
&&&&&& 20. 28%
年均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4,我国油菜籽年平均单产
2.3我国油菜籽进口情况&&&&&&& 我国进口菜籽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曾经出现一次进口高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我国菜籽进口量只有5.5万吨,但此后两年快速增加,1998年我国菜籽进口量突破100万吨,达到138.6万吨,是上年进口量的25.2倍;1999年我国菜籽进口量又突破200万吨,达到259.5万吨,2000年我国菜籽进口量再次创历史纪录,达到296.9万吨。此后三年,我国菜籽进口量大幅下降,到2003年菜籽进口量一度下降至16.7万吨,创下六年来的低点。虽然2004年我国菜籽进口量出现增加,但2005年再次出现下降。2006年以来我国菜籽进口量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2008年和2009年增速明显加快,并再次出现一次进口高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菜籽进口量为83.3万吨,2008年我国菜籽进口量创下7年来新高,达到130.3万吨,2009年我国菜籽进口量更是达到328.6万吨,再次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受国家限制主产区进口油菜籽的影响,自2010年起,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呈现下降的趋势。2010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下降至160万吨,2011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下降至126万吨。
&&&&&&&&&&&&&&&&&&&&&&&&&&&&&&&&&&&&&&&& 表2-2,年中国油菜籽进口情况
&&&&&&&&&&&&&&&&&&&&&&&&&&&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2.4 世界油菜籽生产和贸易情况2.4.1 世界油菜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变化情况
最近10年中,全球油菜籽种植面积除2002/03、2006/07年度出现同比减少外,其他年份均保持增长态势,2003/04、2008/09年度增幅分别达到15. 27./0和10. 071 2008/09年度全球油菜籽种植面积超过了3000万公顷大关。自2007/08年度以来全球油菜籽种植面积已经连续4年保持增长,且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预计,2011/12年度全球油菜籽种植面积为3312. 6万公顷,同比降低2.31/,但较2001/02年度的2328.7万公顷增长983.9,增幅达42门1其中加拿大、澳大利
最近几年全球菜籽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菜籽和菜油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尤其是欧盟使用菜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数量快速提高,不仅导致本地区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大幅增加,而且对进口菜籽的需求持续强劲,进而推动全球三大菜籽出口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乌克兰菜籽种植面积的大幅提高。此外,中国政府加大对菜籽等油料作物种植的政策扶持力度,农户种植菜籽积极性明显提高,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持续增加;最近三年全球菜籽主产国天气状况相对较好也是导致全球菜籽产量不断增加的两个重要原因。
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中预测, 年度全球菜籽产量将达6163 万吨,较上年度的6055 万吨增加108 万吨,减幅为1.78%,较2001/02 年度的3601 万吨增加2562 万吨,增幅为71.15%。过去十年全球菜籽产量同比增幅最大的是2008/09 年度的19.19%,其次为04/05 年度的18.56%和16.93%。2011/12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增加主要得宜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油菜籽产量的快速增加,但欧盟和中国菜籽产量下降,其中欧盟受春季干旱影响,油菜籽平均单产大幅下滑,同比减少超过6%,总产量同比减少8.7%至1880万吨,其中与德国减幅最大;中国主要因种植效益较低,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滑。
&2.4.2 世界油菜籽出口和进口状况&&&&&&& 世界菜籽贸易量受产量和需求的影响较大,伴随着近年来世界菜籽产量和需求量的快速增加,菜籽贸易量也在不断扩大,过去十年全球菜籽出口量呈震荡增长态势。2002/03 年度全球菜籽出口量仅为413 万吨,而2008/09 年度则达到历史高位的1205 万吨,同比增长47.76%,亦为增速最快年度,在2005/06 年度出口增速曾达到42.31%。而每次出口同比大幅增加之后出口则出现回落,如:2009/10 年度出口下降10.43%,2007/08 年度出口下降5.16%。美国农业部预计,2011/12 年度全球油菜籽出口量为1295.7 万吨,同比增长19.43%,占全球产量的21.02%,全球出口量连续第4 年保持在1000 万吨以上。目前全球主要油菜籽出口国有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2011/12年度该三个国家出口总量达到1250 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96.45%。其中加拿大出口量为870 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66.90%,远高于澳大利亚和乌克兰。
&&&&&&& 全球油菜籽生产国相对集中,而消费需求比较分散。过去十年中进口国格局亦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主要的进口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中国、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阿拉伯及美国等。其中欧盟、日本和墨西哥进口量长期维持在100 万吨以上,中国进口量大幅波动,2011/12&年4 国合计进口菜籽1028 万吨,占全球进口量的79.63%。2001/02 年度全球油菜籽主要进口国为日本、墨西哥和中国,3 国合计进口382 万吨,占全球进口量的77.1%。过去10 年来世界油菜籽进口量随之消费需求不断增加,2002/03年度全球油菜籽进口量仅为403 万吨, 2005/06 年度进口量大幅增长33.2%至668 万吨,之后一直维持在600 万吨以上,且进口量连续4 年增加,到2008/09 年度全球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212 万吨,同比增长60.7%,较2002/03 年度的402 万吨增幅超过2 倍。之后两年受金融危机冲击,进口量连续下跌,2010/11 年度全球进口量为1046 万吨,较2008/09 年高点下滑13.70%。美国农业部预计2011/12 年度全球油菜籽进口量将达到1291 万吨,同比大幅增加23.42%。
第3章 菜籽饼
3.1菜籽饼概述
&&&&&&& 油菜籽经机械压榨提取油脂后的剩余余物为菜籽饼。菜籽饼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没有浸出车间的小型油厂,使用小型或95型及200型榨油机压榨后得到的菜籽饼,含油率一般在5-8%,个别可达到10%,可直接销售给饲料养殖企业,但由于含油量过高,销售价格一般低于菜籽粕。另一种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油厂使用202型或338型预压榨榨油机榨油后得到的菜籽饼,通常称做预榨菜籽饼,含油率一般在15-18%。预榨菜籽饼由于含油率高,只是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油厂通常会直接输送到浸出车间进一步提取剩余油脂,最后得到菜籽粕。3.2菜籽饼生产和贸易状况&&&&&&& 目&前没有浸出车间的小型菜籽压榨油厂大多是上世纪投资建设的,主要集中在四川、贵州等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每年这些企业压榨油菜籽数量约占我国油菜籽产量的10%左右。大多数菜籽饼生产企业会直接将菜籽饼销售给饲料企业或养殖企业。因菜籽饼仍含有大量油脂,部分生产企业会将菜籽饼销售给中小型油厂,进行浸出提取油脂后生产菜籽粕。&&&&&&& 由于油菜籽一次性压榨工艺出油率低,目前该工艺已属于落后工艺,进入本世纪以来,新建或改扩建油厂几乎全部建有浸出车间,预榨菜籽饼直接进入浸出车间生产菜籽粕,企业一般不对外销售菜籽饼。
第4章 我国菜籽粕生产和消费状况
4.1 我国菜籽粕生产状况4.1.1我国菜籽粕生产情况
&&&&&&&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菜籽粕生产国,2005年之前我国菜籽粕产量一直高于欧盟地区(17国个国家)位居全球首位。2005年之后,受国内油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难以大幅增加以及国际市场油菜籽贸易量相对稳定的影响,我国菜籽粕产量没有明显增加;而欧盟17国在油菜籽产量和进口量双增的推动下,菜籽粕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虽然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菜籽粕生产地区,但按照单个国家产量计算,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菜籽粕生产国,2011年我国菜籽粕产量为895万吨,占全球菜籽粕总产量的比重为25%。
&&&&&&&&&&&&&&&&&&&&&&&&&&&&&&&&&&&&&&& 表4-1,年世界菜籽粕产量
&&&&&&&&&&&&&&&&&&&&&&&&&&&&&&&单位:万吨
累计增幅(%)
年均增幅(%)
12年平均产量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美国农业部
表4-2,年中国与欧盟菜籽粕产量占全球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美国农业部
&&&&&&&& 受国内油菜籽产量和进口量变化的影响,2000年以来我国菜籽粕产量呈现波动式增长态势,占国内全部蛋白粕总产量的比重始终维持在第二位,但由于豆粕产量持续快速增加,国内菜籽粕产量占蛋白粕总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 我国菜籽粕产量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产量峰值与谷值之间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国内油菜籽产量和进口量呈现波动态势,导致国内油菜籽压榨量大幅波动,进而影响菜籽粕产量。2000年我国菜籽粕产量一度达到780万吨,但由于持续两年下降,2002年产量仅607万吨,较2000年
&&&&&&& 受国内油菜籽产量和进口量变化的影响,2000年以来我国菜籽粕产量呈现波动式增长态势,占国内全部蛋白粕总产量的比重始终维持在第二位,但由于豆粕产量持续快速增加,国内菜籽粕产量占蛋白粕总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 我国菜籽粕产量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产量峰值与谷值之间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国内油菜籽产量和进口量呈现波动态势,导致国内油菜籽压榨量大幅波动,进而影响菜籽粕产量。2000年我国菜籽粕产量一度达到780万吨,但由于持续两年下降,2002年产量仅607万吨,较2000年降低173万吨,为21世纪以来最低,主要原因是国产油菜籽产量下降和油菜籽进口量大幅降低。年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保持较低水平,但由于国产油菜籽连年丰收,国内油菜籽压榨量持续增加,菜籽粕产量连续三年提高。年我国油菜籽连续两年减产,虽然油菜籽进口量增加,但增加量无法弥补减产幅度,导致我国菜籽粕产量连续两年下降。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和进口量连续两年大幅增长,国内菜籽粕产量再度出现增加。2009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创下1366万吨的历史纪录,油菜籽进口量创下329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油菜籽压榨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位,菜籽粕产量也创下了983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2010年我国油菜籽产量下降,加上国家出台限制主产区进口油菜籽的政策,导致油菜籽进口量和压榨量降低,菜籽粕产量下降至825万吨,同比减少158万吨,但仍为历史次高年份。2011年我国菜籽产量增加,菜籽粕产量回升至895万吨。最近12年,我国对蛋白粕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大豆进口量连续增加,豆粕产量增幅明显超过菜籽粕产量增幅,导致菜籽粕产量占国内蛋白粕产量的比重持续下降。2011年我国蛋白粕总产量为5933万吨,其中菜籽粕所占比重为13.88%,较2000年下降12.58个百分点;豆粕所占比重则由2000年的53.21%提高至2011年的73.18%。
&&&&&&&&&&&&&&&&&&&&&&&&&&&&&&&&& 表4-3,年我国主要蛋白粕产量&&&&&&&&&&&&&&&&&&&&&& 单位:万吨
蛋白粕总产量
累计增幅(%)
年均增幅(%)
12年平均产量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 表4-4,年豆粕与菜籽粕产量占蛋白粕总产量比重
菜粕所占比重(%)
豆粕所占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4.1.2国产油菜籽压榨生产菜粕情况&&&&&&&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油菜籽生产国,生产菜粕的原料主要来自于国产油菜籽。2010年国产油菜籽压榨量占国内压榨总量的91.18%,比2000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比2004年的历史最高纪录仍降低了6.3个百分点。年间和年间,我国油菜籽连续减产,油菜籽压榨量随之连年降低。受2007年和2008年一季度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上涨,农民种植收益提高以及自2008年国家对油菜种植给予良种补贴和实&行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的影响,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连续3年增加,2009年油菜籽产量创下1366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压榨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350万吨。受2009年西南地区出现严重干旱以及2010年上半年长江流域持续降水较多,导致油菜籽单产下降,虽然种植面积继续增加,但2010年油菜籽总产量仍然下降,进而影响到国产油菜籽压榨量。2011年我国菜籽产量增加,菜粕产量也恢复性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2011年国产油菜籽压榨量为1280万吨,较2000年增长20.75%,较历史最高的2009年减少70万吨,仍为历史次高年份。
表4-5,年国产油菜籽压榨情况
国产油菜籽压搾量〔万吨)
国内油菜籽压搾总量〔万吨)
国产油菜籽压搾量
占压搾总量比重(%)
累计增幅(%)
年均增幅(%)
12年平均量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 2009年国产油菜籽生产菜籽粕数量一度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的824万吨,但受进口油菜籽压榨量大幅增加的影响,占国内菜籽粕总产量比重仅为83.77%,是2000年以来的次低水平。2011年我国国产油菜籽生产菜籽粕数量为781万吨,占国内菜粕总产量比重高达87.26%,较2000年提高4.38个百分点。
&&&&&&&&&&&&&&&&&&&&&&&&&&&&&&&&&& 表4-6,年国产油菜籽生产菜粕情况
国产油菜籽生产菜粕量〔万吨)
国内菜粕总产量〔万吨)
国产菜籽生产菜籽粕占国内总产量比重(%)
累计增幅(%)
年均增幅(%)
12年平均产量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4.1.3进口油菜籽压榨生产菜粕情况&&&&&&& 2000年以来,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呈现大幅波动态势,进口油菜籽压榨量占国内油菜籽压榨总量的比重也大幅波动。2000年我国进口油菜籽压榨量处于历史次高水平,但由于国产油菜籽产量较低,进口油菜籽压榨量占压榨总量的比重达到18.11%,为历史最高水平。年由于进口油菜籽数量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进口油菜籽压榨量相对较低,其占国内油菜籽压榨量的比重均不足10%。受2008年全球暴发金融经济危机,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下跌,以及国家对国产油菜籽实行托市收购政策的影响,年国内外油菜籽价格倒挂,油厂压榨进口油菜籽效益远高于压榨国产菜籽,国内厂商进口油菜籽积极性大幅提高,油菜籽进口量急剧增加,进口油菜籽压榨量大幅增加,其所占国内油菜籽压榨量的比重也快速提高,2009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创下328.6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进口油菜籽压榨量高达280万吨,占国内油菜籽压榨总量的比重提升至17.18%,仅低于2000年,为历史次低水平。由于2009年11月份国家出台了限制主产区进口油菜籽的措施,2010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大幅降低,进口油菜籽压榨量下降至120万吨,较2009年降低160万吨和57%,较2000年降低114万吨和95.33%;进口油菜籽压榨量占国内压榨总量的比重再次下降至10%以下,仅为8.82%。2011年进口油菜籽压榨量占压榨总量的比重提高至13.51%,但较2009年降低3.61个百分点,较2000年降低近4.6个百分点。
&&&&&&&&&&&&&&&&&&&&&&&&&&&&&&&&&&&&& 表4-7,年进口油菜籽压榨情况
累计增幅(%)
年均增幅(%)
12年平均产量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 国内菜籽粕产量主要受油菜籽产量、进口量和压榨量的影响,进口油菜籽生产菜籽粕的数量受油菜籽进口量的影响最大。2009年和2000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分别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和次高水平,进口油菜籽生产的菜籽粕数量也分别达到最高和次高水平,但由于2009年国内菜籽粕总产量较2000大幅增加,2009年进口油菜籽生产的菜籽粕数量占国内菜籽粕总产量的比重低于2000年。由于油菜籽进口量大幅下降,2010年我国进口油菜籽生产菜籽粕数量仅为68万吨。2011年进口油菜籽生产菜籽粕数量回升至114万吨,但较2000年降低14.93%;占国内菜籽粕总产量比重为12.83%,较2000年降低4.39个百分点。&
&&&&&&&&&&&&&&&&&&&&&&&&&&&&&&&&&&&&&&& 表4-8,年进口油菜籽生产菜籽粕情况
进口菜籽生产菜粕量〔万吨)
国内菜粕总产量〔万吨)
进口菜籽生产菜籽粕
占国内总产量比重00
累计增幅(%)
年均增幅(%)
12年平均产量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4.1.4我国菜籽粕主要生产地区及产量&&&&&&& 2010年之前,我国菜籽粕生产能力分布与油菜籽主产区较为一致,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西南和西北地区。2009年11月国家限制主产区进口油菜籽,导致部分非传统油菜籽生产和加工的沿海地区开始改建和新建油菜籽压榨油厂,最近两年沿海非油菜籽主产区的广西、广东和福建油菜籽进口量和压榨量急剧增加,国内菜籽粕生产地区不断扩大。&&&&&&& 从最近几年国内菜籽粕产量构成情况上看,进口油菜籽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中山东、浙江和江苏表现较为明显。2009年山东、江苏和浙江地区油菜籽进口量分别创下50.15万吨、35.37万吨和211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当年三省菜籽粕产量也达到历史最高。2010年山东和浙江地区没有进口油菜籽,江苏地区进口量仅为6万吨,导致三省菜籽粕产量急剧下降。
&&&&&&& 2010年历史上不生产和较少进口油菜籽的沿海省份,如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油菜籽进口量大幅增长。其中广西和福建地区分别进口油菜籽13.22万吨和41.02万吨,均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广东地区进口油菜籽64.15万吨,同比增长52.58万吨和4.54倍。三省油菜籽进口数量大幅增加使得这些地区开始成为我国菜籽粕主产区。
4.1.5未来我国菜籽粕生产前景展望
&&&&&&& 2008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国有和民营油料加工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提高市场占有率。从目前情况看,未来几年国内油菜籽压榨能力仍将会继续保持增加态势,国内油菜籽压榨行业对油菜籽的消费需求将会保持增加态势,菜籽粕产量将会继续增加。&&&&&&& 我国菜籽粕产量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油菜籽供应量的增加。最近几年国家对油料种植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油菜籽种植面积连续出现恢复性增长,单产和总产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按照农业部油菜籽区域规划布局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油菜播种面积达到1.39亿亩,约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95%;平均单产138公斤,产量达到1912万吨,依此推算,国内油菜籽总产量将超过2000万吨。从过去10年我国油菜籽产业发展情况看,2015年油菜籽产量达到2000万吨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受我国耕地面积有限,以及油菜籽种植效益相对较低的影响。乐观预计 2015年我国油菜籽总产量最多1500万吨,2020年总产量最多1800万吨。依此推算,2015年我国国产油菜籽生产菜粕数量有望达到900万吨,2020年预计为1080万吨。目前,国内油菜籽产不足需的矛盾显著突出,即使国家不取消对进口油菜籽的限制政策,油菜籽进口也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但未来10年全球油菜籽产量难以持续大幅增加,国际市场油菜籽需求不断提高,全球油菜籽供应将会保持偏紧的局面,我国油菜籽进口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乐观预计2015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将会再次达到或超过300万吨,2020年将会达到或超过500万吨。依此推算,2015年我国进口油菜籽生产菜粕数量将在170万吨左右,国内菜籽粕总产量有望达到1070万吨;2020年我国进口油菜籽生产的菜粕数量在290万吨左右,国内菜籽粕总产量有望达到1370万吨。
4.2我国菜籽粕消费状况4.2.1我国菜籽粕消费概况&&&&&&& 我国菜籽粕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受国内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的影响,我国菜籽粕出口量不断减少,占年度需求总量比重在逐年降低,而国内消费量占需求总量的比重持续增加。2011年我国菜籽粕国内消费总量为985万吨,较2000年增长37.76%,创历史最高水平,占国内需求总量比重接近为98.59%。
&&&&&&&&&&&&&&&&&&&&&&&&&&&&&&&&&&&&& 表4-11,年我国菜籽粕需求情况
累计增幅(%)
年均增幅(%)
12年平均量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 我国菜籽粕国内消费主要用于饲料养殖行业,饲料消费量占国内消费总量比重常年在95%左右。2011年我国菜籽粕饲料消费量为950万吨,较2000年增长260万吨和37.68%,占年度国内消费总量比重为96.45%。我国菜籽粕的饲料消费需求不断提高是国内菜籽粕消费总量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菜籽粕主要用于水产饲料,受国内水产养殖周期影响,我国菜籽粕消费具有季节性特性,每年4-10月间是国内水产养殖旺季,也是菜籽粕的集中消费时期。
&&&&&&&&&&&&&&&&&&&&&&&&&&&&&&&&&&& 表4-12,年国内菜籽粕消费情况
饲料消费量
其他消费量〔万吨)
国内消费总量〔万吨)
饲料消费占国内消费比重(%)
累计增幅(%)
年均增幅(%)
平均消费量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 菜籽粕是我国主要的饲料蛋白来源,仅次于豆粕,居全部蛋白粕品种饲料消费用量第二位。2011年我国菜籽粕占全部蛋白粕品种饲料消费量比重为15.38%,较2000年下降9.83个百分点,累计增幅与年均增幅均落后于豆粕。
&&&&&&&&&&&&&&&&&&&&&&&&&&&&&&&&&&&&&& 表4-13:年菜籽粕与蛋白粕饲料消费情况
菜粕饲料消费量〔万吨)
豆粕饲料消费(万吨)
蛋白粕饲料
消费〔万吨)
菜粕占蛋白粕消费比重(%)
累计增幅(%)
年均增幅(%)
平均消费量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4.2.2我国菜籽粕消费特点&&&&&&& 我国菜籽粕消费主要受国内菜籽粕产量和进口量的影响,最近2年我国菜籽粕消费量显著增长。2009年我国菜籽粕进口量小幅降低,产量显著增长,新增供给量仍显著提高,消费量与上年相比明显增长,增幅达到202万吨和28.13%。2010年我国菜籽粕产量降低,进口量显著增长和出口明显下降弥补了产量降低的影响,新增供给量只略低于上年水平,消费量达到950万吨,较上年仅降低10万吨和1%。2011年我国菜籽粕消费量小幅增加。&&&&&&& 最近两年,沿海地区油菜籽和菜籽粕进口量均大幅增加,菜籽粕新增供给量显著上升,若考虑江浙地区以国产油菜籽为原料生产的菜籽粕供给量,沿海地区供应能力更大。沿海地区菜籽粕新增供给量明显上升,不仅满足了当地饲料养殖业不断增长的需求,也降低了对内陆地区菜籽粕的依赖性,同时进口菜籽粕的性价比更高,也降低国内饲料厂商对产区菜籽粕的需求。过去两年,内陆油菜籽产区生产的菜籽粕更多用于本地销售,外销数量逐渐减少。4.2.3未来我国菜籽粕消费市场分析&&&&&&& 2010年我国进口油菜籽生产的菜籽粕数量和进口菜籽粕数量合计达到190万吨,可以满足20%的国内消费总量,为历史最高年份。从沿海地区油菜籽压榨产能快速提升和加拿大菜籽粕供应能力相对稳定的角度考虑,我国沿海地区菜籽粕供应能力仍将保持增加态势,未来几年对内陆产区菜籽粕的需求将会继续降低。2011年我国菜籽粕进口量达到138万吨,同比增长13.12%。最近两年,福建、广东、广西三省的油菜籽加工能力和菜籽粕进口量均快速增加,菜籽粕新增供给量显著提高,菜籽粕消费更多的依赖于本地供应能力,对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菜籽粕需求将会明显降低。但受限于国际市场油菜籽和菜籽粕贸易量有限的影响,未来几年沿海地区菜籽粕供应能力增速将会放缓。
第5章 我国菜籽粕贸易状况&
5.1我国菜籽粕国内贸易状况5.1.1我国菜籽粕贸易概况
&&&&&&& 由于我国菜籽粕生产区域较为集中,而消费区域广泛,国内贸易量相对较大,贸易量占产量的比重在98%以上。国内菜籽粕贸易在满足产区消费后全部流向流向销区。长江流域菜籽粕在满足自用外,主要销往山东、广东、广西和福建地区;内蒙地区的菜籽粕主要销往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地区;青海地区菜籽粕主要销往周边省份,部分销往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菜籽粕主要以当地消化为主。5.1.2我国菜籽粕贸易特点&&&&&&& 我国菜籽粕贸易以公路、铁路和水陆运输为主,主产区消费的菜籽粕主要贸易运输以公路为主,西北、西南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外销菜籽粕运输主要是火车运输为主,长江下游地区外销菜籽粕运输主要是轮船运输,少量以火车和汽车运输。&&&&&&&& 最近几年我国菜籽粕贸易流向发生较大变化,主要原因是在国家限制油菜籽主产区进口油菜籽后,沿海非油菜籽产区开始大量进口油菜籽籽和菜籽粕,导致其对国内主产区的菜籽粕需求出现下降,长江流域菜籽粕销往沿海非产区的数量不断减少。
5.1.3未来我国菜籽粕贸易市场分析&&&&&&& 随着国内饲料养殖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未来我国菜籽粕消费量和贸易量仍然会继续呈现增加态势。但由于油菜籽和菜籽粕进口格局的变化,未来我国菜籽粕贸易半径将会缩小,大部分菜籽粕贸易将以本省或周边地区为主。在油菜籽主产区菜籽粕产量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沿海非油菜籽产区生产和进口的菜籽粕流向产区的情况,这一局面将首先出现在广西,预计明年开始广西地区生产的菜籽粕将会流向云南和贵州油菜籽主产区。5.2 我国菜籽粕进口状况及未来展望5.2.1我国菜籽粕进口状况&&&&&&& 2006年之前我国一直是菜籽粕净出口国,随着我国饲料养殖业尤其是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和国际市场菜籽粕贸易量增加,我国菜籽粕进口量逐年增长。自2007年开始,我国成为菜籽粕净进口国。在2009年之前我国菜籽粕进口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占菜籽粕总供给量的比重始终在5%以下。2009年年底,我国实行限制主产区进口油菜籽的政策,进口油菜籽压榨量大幅降低,菜籽粕产不足需的矛盾渐显,刺激了我国菜籽粕的进口需求。同时,加拿大油菜籽加工能力大幅提升,菜籽粕产量大幅增长,出口压力增大、价格下降,导致我国菜籽粕进口量急剧增加。2010年我国菜籽粕进口量达到创历史最高纪录的122万吨,同比大幅增加97万吨和3.9倍。2011年我国菜籽粕进口量达到138万吨,再创历史最高纪录,较2000年进口量增长135万吨和45倍;菜籽粕进口量占国内菜籽粕总供给量的比重达到18.18%,较2000年提高17.74个百分点。
&&&&&&&&&&&&&&&&&&&&&&&&&&& 表5-1,年我国菜籽粕进口情况
菜籽粕进口量〔万吨)
菜籽粕年度总供给量〔万吨)
菜籽粕进口量占总供给量比重00
累计增幅(%)
年均增幅(%)
12年平均进口量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5.2.2我国进口菜籽粕主要来源国
&&&&&&& 加拿大和印度是世界主要的菜籽粕生产国和出口国,两国菜籽粕出口量常年占全球贸易量的70%以上,也是我国进口菜籽粕的主要来源国。2010年我国菜籽粕进口量为122万吨,同比增长96.83万吨和3.91倍。其中自印度进口35.3万吨,同比增长12.21万吨和52.9%,占总进口量份额由2009年的93.22%下降至29.02%;自加拿大进口量达到74.78万吨,占总进口量份额达到61.49%,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是我国菜籽粕进口量大幅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2011年我国进口印度菜籽粕数量大幅增加,进口加拿大等其他国家菜籽粕数量均出现下降。2012年起国家限制从印度进口蛋白粕,将导致菜籽粕进口量大幅下降,尤其是从印度进口菜籽粕数量将急剧下降,未来我国进口菜籽粕格局将出现变化。
表5-2,我国菜籽粕主要进口来源国&&&&&&&&&&&&&&&&&&&&&&&&&&&&&&&&&&&&&&&&&&&&&&&&&&&&&&&&&&&&&&&&&&&& 单位:万吨
埃塞俄比亚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表5-3,我国菜籽粕主要进口来源国所占份额&&&&&&&&&&&&&&&&&&&&&&&&&&&&&&&&&&&&&&&&&&&&&&&&&&&&&&&&&&&&&&&&&&&&&&&&&&&&&&&&&&&&&&&&&&&&&&&&&&&&&&&&&&&&&&&&&&&&&&&&&&&&&&&&&&&&&&&&&&&&& 单位:%
埃塞俄比亚
2009年占比
2010年占比
2011年占比
48.59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5.2.3我国主要菜籽粕主要进口地区&&&&&&& 我国菜籽粕主要进口地区是环渤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2010年环渤海地区菜籽粕进口量为20.31万吨,占全国进口量比重为16.7%,其中天津地区和山东地区进口量较高,占全国比重分别为6.75%和7.43%。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菜籽粕进口量为16.8万吨,占全国比重为13.81%,其中江苏地区进口量较高,占全国比重为10.27%。南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基地,菜籽粕消费量较大,进口需求为全国之冠,2010年菜籽粕进口量达到84.51万吨,占全国比重为69.49%。其中广东地区进口量全国最高,2010年达到78.04万吨,占全国比重为64.17%。2011年我国菜籽粕进口量增加至138万吨,但进口地区反而出现减少,其中河北和浙江当年均没有进口菜籽粕。
表5-4,年我国主要菜籽粕主要进口地区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5.2.4进口菜籽粕价格具有优势&&&&&&& 最近两年我国菜籽粕进口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具体表现在进口地区正从邻近的印度转向更多的国家,尤其自加拿大的进口量快速提高。
&&&&&&& 2009年之前,印度是我国最进口菜籽粕的主要来源国,尽管价格较为低廉,但受灰分高和适口性差等品质不佳的影响,我国自印度进口菜籽粕增长相对缓慢。在我国限制主产区进口油菜籽之后,进口油菜籽生产菜籽粕数量大幅减少,需要通过进口弥补国内产需缺口。过去两年加拿大油菜籽压榨产能快速提高,菜籽粕产量大幅增加,出口供应能力增强。此外,加拿大菜籽粕品质优于国产菜籽粕,更加适用于国内饲料养殖行业,刺激了国内厂商对加拿大菜籽粕的进口需求。
&&&&&&& 2010年我国进口菜籽粕平均价格为2139元/吨,与国产菜籽粕平均价格差由2009年的-82元/吨扩大至-198元/吨。其中自加拿大进口菜籽粕平均价格为2201万吨,与国产菜籽粕价差为-136元/吨。2010年加拿大菜籽粕价格相对国产菜籽粕价格较低,形成贸易顺价态势,也刺激了我国对加拿大菜籽粕的进口需求。2011年国内菜籽粕平均价格较进口菜籽粕平均到港成本仍然高出160元/吨,进口菜籽粕价格优势依然十分突出,导致进口量继续增加。
5.2.5进口菜籽粕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2010年之前,我国菜粕进口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占国内菜籽粕新增供给量比重较低,国内饲料养殖行业大多使用国产菜粕。沿海非油菜籽主产地区,通过江海联运和陆路运输,采购主产区生产的菜粕用于饲料加工。2010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菜籽粕进口量显著增长,开始挤占国产菜粕的市场份额,对主产区菜籽加工企业向沿海地区销售菜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进口菜籽粕尤其是加拿大菜籽粕价格较低,与国产菜籽粕相比,具备更优的性价比,使得饲料养殖行业在饲料配方中提高进口菜籽粕的用量配比,在国内菜籽粕消费总量的份额不断提升,进一步挤占了国产菜粕的销售市场。5.2.6未来我国菜籽粕进口前景展望&&&&&&& 2011年受国内油菜籽减产和油菜籽进口量增幅有限的影响,国产菜籽粕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但菜籽粕国内消费量仍然保持上升趋势,为满足日益扩大的产需缺口,菜籽粕进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在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预计未来10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将会提高;即便未来几年国家不取消对进口油菜籽限制政策,我国油菜籽进口量也将会保持增加的趋势;国产菜粕产量将会呈现增长态势,这将会抑制进口需求,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菜籽粕进口增速将会逐步放缓。但从国内产需缺口加大和国际市场菜籽粕性价比较高考虑,未来几年我国菜籽粕出口能力将会继续下降,仍将会保持菜籽粕净进口国的地位。5.3 我国菜籽粕出口状况及未来展望5.3.1我国菜籽粕出口状况
&&&&&&& 过去10年,我国菜籽粕出口量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菜籽粕出口量占总需求量比重不断下降。2001年我国菜籽粕出口量曾经达到48万吨,到2006年下降至5万吨;2009年回升至34万吨,但此后两年急剧下降,2011年我国菜籽粕出口量仅1万吨,较2001年减少47万吨和97.92%,占总需求量比重由2001年的6.72%下降至0.10%。
5.3.2我国菜籽粕主要出口地区我国菜籽粕出口集中度较高,目的地多在亚太地区。其中韩国、泰国和日本是我国菜籽粕的主要出口国,常年占我国菜籽粕出口总量比重在75%以上。2010年我国菜籽粕出口全部集中于上述三国。
5.3.3最近两年我国菜籽粕出口发生变化
&&&&&&& 最近两年,我国菜籽粕出口呈现数量大幅降低和目的地集中度不断上升的特点。我国菜籽粕出口量主要受国内产需状况的影响,近年来国内菜籽粕产量难以大幅增长,国内消费持续上升,甚至要通过进口弥补产需缺口,出口能力不断降低。此外,受出口价格和出口能力有限的影响,我国菜籽粕出口集中度不断上升,年出口目的地的数量已经由2009年的8个减少至3个。5.3.4我国菜籽粕出口前景展望&&&&&&& 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口净增长的影响,未来10年我国对肉、蛋、奶和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将会继续保持增加态势,国内饲料产量和蛋白粕需求继续增加的局面不会出现改变。在国内菜籽粕供应量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菜籽粕的出口量将会越来越少,尤其是印度和加拿大菜籽菜籽粕出口较我国更有价格竞争力,进挤占我国的出口市场份额。预计2011年我国菜籽粕出口量将降至不足1万吨,未来10年菜籽粕出口量将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第6章 世界菜籽粕生产、贸易和消费状况
6.1世界菜籽粕生产状况研究6.1.1世界菜籽粕生产状况&&&&&&& 菜籽粕产量主要受油菜籽产量变化的影响,最近12年全球菜籽粕产量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但由于个别年份全球油菜籽产量出现下降,菜籽粕产量也出现下降。2002/03年度由于全球油菜籽产量大幅下降,油菜籽压榨量减少,菜籽粕产量由上年度的1994万吨下降至1880万吨。此后三年,全球油菜籽产量恢复性增加,菜籽粕产量不断增加,持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2006/07年度受全球油菜籽产量下降的影响,菜籽粕产量在连续三年增长后再次出现下降。2007/08年度至2010/11年度受全球油菜籽产量增加和消费需求持续强劲的影响,全球菜籽粕产量连续四年增加,并不断创下历史纪录。2010/11年度全球菜籽粕产量达到3494万吨,较2001/02年度增加1500万吨,累计增幅为75.22%,年复合增长率为6.8%。2011/12年度全球菜籽粕产量达到3577万吨,比上年度减少83万吨和2.38%,再创历史纪录。
表6-1,世界菜籽粕产量变化情况
世界产量(万吨〕
同比增减〔万吨)
变化幅度(%)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6.1.2 世界菜籽粕主要生产国家和产量
&&&&&&& 全球菜籽粕生产地区主要分布于欧盟、中国、加拿大、印度等油菜籽主产国,虽然澳大利亚和乌克兰也是油菜籽主产国,但两过生产的油菜籽主要供出口,国内压榨量较少,菜籽粕产量和出口量都很低。日本和巴基斯坦虽然不是油菜籽主产国,但是油菜籽主要进口国,菜籽粕产量反而超过了澳大利亚和乌克兰等油菜籽生产国。目前欧盟、中国、印度、加拿大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5个菜籽粕生产国家和地区。2010/11年度欧盟菜籽粕产量为1283万吨,位居世界第一。欧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地区,菜籽粕原料约90%来自当地油菜籽,10%左右来自进口菜籽。欧盟进口的油菜籽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乌克兰和加拿大。由于2011/12年度欧盟油菜籽产量大幅下降,菜籽粕产量下降至1244万吨,较上年度减少39万吨和3.04%。&&&&&&& 中国菜籽粕产量位居世界第二,2010/11年度产量为825万吨,但按照单个国家计算,仍然是全球第一位。 近几年,中国菜籽粕产量受进口油菜籽影响较大。2009/10年度,中国油菜籽进口量达到267万吨,菜籽粕产量受到拉动,达到983万吨。2010/11年度油菜籽进口量减少,菜粕产量显著下降,需要直接进口较多菜籽粕弥补国内供需缺口。预计2011/12年度中国菜籽粕产量为895万吨,较上年度明显增加。印度菜籽粕产量位居世界第三,2010/11年度产量为403万吨。印度菜籽粕产量变动比较平稳,原料完全采用国产油菜籽,2003年以来几乎没有大的变化。不过最近几年油菜籽种植收益提高,菜籽粕产量显现出稳步增加苗头。2011/12年度印度菜籽粕产量下降至365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8万吨和9.43%。过去数年,加拿大菜籽粕产量一直低于印度,位居世界第四。但近几年受国内油菜籽供应充足及较高的压榨收益推动,国内油菜籽压榨产能增长很快,菜籽粕产量大有超过印度之势。2010/11年度加拿大菜籽粕产量达到347万吨,2011/12年度产量将达到378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1万吨和8.9%,超过印度,跃居世界第三位。未来几年,依托国内充足的油菜籽产量,加拿大菜籽粕产量将会进一步增长。日本菜籽粕产量位居世界第五,2010/11年度产量为129万吨。日本油菜籽产量很少,菜籽粕原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日本进口的油菜籽主要来源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其中加拿大油菜籽占全部进口量的90%,澳大利亚占10%。日本油菜籽压榨行业很稳定,近10年业菜籽粕产量几乎没有变化,一直维持在126万吨左右窄幅波动。2011/12年度日本菜籽粕产量为130万吨,与上年度大体持平。
表6-2,世界菜籽粕主产国产量变化情况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6.2世界菜籽粕贸易状况研究6.2.1世界菜籽粕出口情况和主要出口国&&&&&&& 最近几年全球菜籽粕出口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2011/12年度全球菜籽粕出口量545万吨,较2001/02年度增加394万吨,累计增幅为261%,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7%。全球菜籽粕增长主要受加拿大和印度出口增长带动。此外,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出口量也明显增加。&&&&&&& 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菜籽粕出口国,2010/11年度出口量为299万吨,占全球出口总量的58%。2001/02年度加拿大菜粕出口量仅有80万吨,10年来出口累计增长了27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8%。加拿大约80%的菜籽粕用于出口,受过去两年该国压榨业快速扩张的影响,加拿大菜粕出口量大幅增加,其在全球菜籽粕贸易中的地位得到强化。2011/12年度加拿大菜籽粕出口量为331万吨,较上年度增长32万吨和10.7%。&&&&&&& 印度菜籽粕出口位居全球第二,2010/11年度出口量为131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占全球出口总量的25%。2001/02年度印度菜籽粕出口量仅为42万吨,近10年来出口累计增长了212%。近几年印度菜籽粕国内消费占产量的比率为75%左右,出口比率为25%左右。印度菜粕国内消费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过去10年出口总体增长,但未来出口可能受到制约,增长空间有限。印度菜籽粕主要面向亚洲国家出口,如中国、韩国、泰国、越南等国。2011/12年度印度菜籽出口量为99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2万吨和32.3%。中国曾是全球主要的菜籽粕出口国之一,但近两年菜籽粕产量供不足需,缺口越来越大,目前已经基本不出口菜籽粕,由原来的菜籽粕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近两年巴基斯坦和埃塞俄比亚菜籽粕出口量明显增加,主要出口到中国,其中2010/11年度巴基斯坦出口到中国的菜籽粕数量为9.9万吨,占中国菜籽籽粕全部进口量的6.4%;埃塞俄比亚出口到中国的菜籽粕数量为2.9万吨,占中国全部菜籽粕进口量的1.8%
6.2.2世界菜籽粕进口情况和主要进口国&&&&&&& 2010/11年度全球菜籽粕进口量为499万吨,比2001/02年度增加345万吨,累计增幅为22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9%。全球菜籽粕进口主要受中国和美国进口需求拉动。受全球菜籽粕产量不断增加的影响,2011/12年度全球菜粕进口量为507万吨,比上年度小幅8万吨和1.6%。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菜籽粕进口国,2010/11 年度菜籽粕进口量为204 万吨,占全球出口总量的41%。2001/02 年度美国菜粕进口量为84万吨,近10 年来出口累计增长了14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4%。虽然美国也生产少量菜籽粕,但国内产量供不足需矛盾突出,需要进口大量菜籽粕来弥补国内缺口。过去10 年美国进口菜籽粕约占国内总供给70%。美国国内菜籽粕产量增长缓慢,需求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预计未来几年美国菜籽粕进口量将呈显继续增长的趋势。2011/12年度美国菜籽粕进口量达到279 万吨,比上年度大幅增长75 万吨和36.8%。中国近几年菜籽粕进口增长很快,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05年之前,中国基本上不进口或仅进口少量菜籽粕,但2006 年以来进口量不断增加,2006/07 年度菜籽粕进口量达到42.6 万吨,是上年度进口量的11.2 倍,2010/11 年度中国菜籽粕进口量达到156.6 万吨,是全球第二大菜籽粕进口国。中国菜籽粕进口主要来自加拿大和印度,同时也进口少量的巴基斯坦和埃塞俄比亚菜籽粕。2010/11年度进口加拿大菜籽粕91.8万吨,占全部进口量的58.7%;进口印度菜籽粕51.9万吨,占全部进口量的33.2%;进口巴基斯坦菜籽粕9.9万吨,占全部进口量的6.3%;进口埃塞俄比亚菜籽粕2.9万吨,占全部进口量的1.8%。2011/12年度中国菜籽粕进口量为84万吨,较上年度大幅下降72万吨和46.2%,主要是国家出台限制进口印度菜籽粕进口的政策。&&&&&&& 其他国家菜籽粕进口量较少,且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包括韩国、泰国、越南、印尼等国,欧盟也进口部分菜籽粕。2010/11年度除美国、中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共进口了139万吨菜籽粕,相当于全部进口量的27.9%。菜籽粕进口市场基本呈三分天下格局。
世界主要菜籽粕进口国和进口量
美国〔万吨)
中国〔万吨)
其他国家〔万吨)
全球〔万吨)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6.3世界菜籽粕消费状况研究6.3.1世界菜籽粕消费情况&&&&&&& 菜籽粕主要用于饲料生产,全球每年用于饲料消费的菜籽粕占全部消费量的比率约为98%,少量用于工业消费和直接作为肥料,目前菜籽粕脱壳脱毒用于食品工业尚未进入工业化生产。&&&&&&& 菜籽粕含有硫葡萄糖甙、芥子碱、植酸、单宁等抗营养因子,会影响动物适口性或生长发育,往年菜籽粕在饲料中的应用受到限制。近些年受饲料技术发展推动,菜籽粕在饲料生产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菜籽粕蛋白含量35-40%,比豆粕低5个百分点,但价格比豆粕低30-40%,价格优势突出,可有效降低饲料生产成本。与豆粕相比,菜籽粕还含有较高的胆碱、生物素、烟酸、VB1、VB2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钙、磷、硒等。因此,当菜籽粕与豆粕合用时,可以很好地起到氨基酸平衡和互补作用、显著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近几年,菜籽粕被广泛用于水产、畜禽等饲料,是重要的蛋白来源。
2010/11 年度全球菜籽粕饲用消费量为3387 万吨,比2001/02 年度增加1471 万吨,累计增幅为77%,年复合增长率为6.5%。菜籽粕在饲料中的应用仅次于豆粕,是饲料中第二大植物蛋白来源。按2010/11年度全球7 种植物蛋白粕饲料消费量2.426 亿吨测算,菜籽粕饲用消费占植物蛋白粕饲用消费总量的比率为13.9%(豆粕约为70%)。2011/12年度全球菜籽粕消费量为3456 万吨,比上年度增加69 万吨和2.0%。
6.3.2 世界菜籽粕主要消费国和消费量&&&&&&& 欧盟是全球最大的菜籽粕饲料消费地区,2010/11 年度用于饲料消费的菜籽粕为1276 万吨,占全球菜籽粕饲料消费的37.7%。2001/02 年度欧盟菜籽粕饲料消费量为604 万吨,近10 年累计增长了111.3%,年复合增长率为8.7%。2011/12 年度欧盟菜籽粕饲料消费量为1236 万吨,比上年度减少40 万吨和3.1%。
&&&&&&& 中国菜籽粕饲料消费仅次于欧盟,2010/11年度用于饲料消费的菜籽粕为920万吨,占全球菜籽粕饲料消费的27.2%。2001/02年度中国菜籽粕饲料消费量为660万吨,近10年累计增长了39.4%,年复合增长率为3.8%。2011/12年度中国菜籽粕饲料消费量为95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30万吨和3.3%。&&&&&&& 美国近几年菜粕饲料消费增长较快,2010/11年度菜籽粕饲料消费为271万吨,占全球菜籽粕饲料消费量的比率为8.1%,位居全球第四。2001/02年度美国菜籽粕饲料消费量为124万吨,近10年累计增长了118.5%,年复合增长率为9.1%。2011/12年度菜籽粕饲料消费量为346万吨,比上年度大幅增加75万吨和27.7%,再次超过印度跃居世界第三位。不过美国菜籽粕消费量并不稳定,过去几年常被印度超过。美国菜籽粕总供给的70%来自进口,可能成为未来消费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2010/11年度印度菜籽粕饲料消费为275万吨,在全球位居第三,占全球菜籽粕饲料消费量的比率为8.1%。2001/02年度印度菜籽粕饲料消费量为196万吨,近10年累计增长了40.3%,年复合增长率为3.8%。印度菜籽粕消费需求除全部自给外,还有25%左右的菜籽粕用于出口。加上近几年油籽种植效益较高,印度产量呈增长趋势,未来几年菜籽粕消费增长比较有保障。2011/12年度印度菜籽粕饲料消费量为267万吨,比上年度减少8万吨和2.9%。&&&&&&& 日本菜籽粕饲料消费位居全球第五,日本只进口少量的菜籽粕,用于生产饲料的菜籽粕几乎全部来自国内生产,但压榨用油菜籽几乎全部来自进口。2010/11年度饲料消费为101万吨,占全球菜籽粕饲料消费量的比率为3.0%。2001/02年度日本菜籽粕饲料消费量为82万吨,过去10年累计增长幅度为23.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日本油菜籽压榨处于成熟期,菜籽粕产量稳定,未来几年用于饲料消费的菜籽粕增长空间有限。2011/12年度日本菜籽粕饲料消费量为101万吨,与上年度持平。&&&&&&& 菜籽粕其他消费国主要集中于亚洲,如泰国、巴基斯坦、越南、印尼、韩国等。
世界菜籽粕主要消费国饲料消费情况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第7章 我国菜籽粕价格分析
7.1我国菜籽粕价格变化情况&&&&&&& 最近10年中,我国菜籽粕价格呈现波动式上涨的态势,价格运行区间在800-2800元/吨之间。2001年至2003年上半年,国内外油菜籽产量增加、价格下跌,国内菜籽粕供应充裕,价格维持低位运行,长江流域主产区菜籽粕价格主要运行区间在800-1100元/吨。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一季度,受国内外油脂油料产量下降,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国内菜籽粕价格大幅上涨,最高一度超过1700元/吨。2004年二季度受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菜籽粕价格大幅回落。2004年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国内菜籽粕价格维持震荡运行,主要运行区间在元/吨,价格底部明显太高。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国内菜籽粕价格再次走出一轮大幅上涨的行情,最高一度达到2750 元/吨。2008 年下半年爆发金融危机,国内菜籽粕价格也出现爆跌,在2008 年底国家出台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后,国内菜籽粕价格止跌回升。 年继续执行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并逐步提高国产油菜籽收购价格,在国产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推动下,国内菜籽粕明显上涨,价格底部再次抬高。2010 年以来国内菜籽粕价格主要运行区间在 元/吨。最近两年,国家政策性油菜籽收购价格是我国菜籽粕主要影响因素,不断提高的原料价格抬高了国内菜籽粕的底部价格。
7.2 我国菜籽粕价格变化的季节性特点&&&&&&& 受我国菜籽粕季节性生产以及菜籽粕饲料消费旺季和淡季明显的影响,我国菜籽粕价格呈现季节性波动规律。每年2-4 月份,国产菜籽粕库存量较少,水产养殖开始增加,菜籽粕价格一般会出现上涨。5-8月份,国产油菜籽开始集中上市,菜籽粕新增供给量大幅增加,国内菜籽粕价格常常出现下跌,在新季菜籽粕供应能力最强的6-7 月之间价格往往跌至年内低点。8-10 月份,国产油菜籽榨季陆续结束,菜籽粕供应能力趋于减少,水产养殖却进入对菜籽粕需求的旺季,呈现供应预期减少和需求显著增加的供需格局,国内菜籽粕价格上涨趋势较为明显。11月份到来年2 月份,水产养殖行业采购旺季结束,国内菜籽粕价格一般呈现稳定或小幅下降。
7.3 影响我国菜籽粕价格因素分析7.3.1 国内菜籽粕供需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2010 年之前,我国进口菜籽粕数量相对较少,菜籽粕价格主要受国内供需状况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如果当年国内菜籽粕产量下降,价格就会出现上涨;如果国内菜籽粕产量增加,价格就会出现下降。2009年受我国油菜籽产量和进口量大幅增加的影响,国内菜籽粕供应过剩,下半年一度出现大幅下跌。2010年我国菜籽粕产量下降,供需出现缺口,国内菜籽粕价格维持高位运行。&&&&&&& 我国政府自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限制主产区进口油菜籽,导致油菜籽进口量大幅下降,在国产油菜籽产量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国内菜籽粕产量下降,但消费量却保持小幅增加态势,导致国内菜籽粕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必须大量进口菜籽粕来弥补。2010年我国进口菜籽粕122万吨,是2009年的4.9倍。今年1-9月份我国进口菜籽粕122万吨,与去年同期进口量持平。最近两年我国大量进口菜籽粕,使得国内菜籽粕供需状况明显好转,菜籽粕价格运行较为平稳。
7.3.2进口菜籽粕对国内价格的影响&&&&&&& 虽然最近两年我国大量进口菜籽粕弥补了国内产需的不足,但由于我国对菜籽粕进口免收增值税,进口菜籽粕折合完税价格相对较低,对国内菜籽粕价格形成抑制作用。月份,我国沿海地区菜籽粕进口量达到122.2万吨,同比增长26.37%,平均进口成本在元/吨之间,较同期国产菜籽粕价格低了100-150元/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内市场。同时,沿海菜籽粕进口地区,又是国内菜籽粕的一个重要销区,当地菜籽粕进口量大幅增加,对国产菜籽粕的需求降低,加上价格便宜,对国内菜籽粕价格形成压。
7.3.3国际市场油料供需状况对国内价格的影响&&&&&&& 国内菜籽粕价格与国际油料市场供需状况联动性较强。2004年和2008年,全球油籽产量降低,全球油料市场供需面偏紧,以大豆、豆粕为代表油料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受此带动国内菜籽粕价格均大幅上涨,尤其2008年达到创历史最高记录的2750元/吨。2005年和2009年,全球油籽产量油料恢复性增长,全球油料市场供需状况改善,受油料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菜籽粕均出现了阶段性低点,其中2009年出现了近4年以来最低的1450元/吨。最近两年,全球油料供应状况相对稳定,国内菜籽粕价格走势较为平稳,价格波动性明显弱于过去10年。7.3.4其他蛋白粕价格变化对菜籽粕价格的影响1、豆粕&&&&&&& 菜籽粕是我国供需量第二大的蛋白粕品种,占全部蛋白粕市场的比重却远逊于豆粕,菜籽粕价格与豆粕价格关联性较强,菜籽粕价格走势亦受豆粕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大。
过去十年,我国菜粕和豆粕价差大幅波动,波动区间在500-2100元/吨之间。最近两年,两者价差运行区间在500-1200 元/吨之间,较过去十年明显缩小,并呈现上半年回落、下半年上升的规律性变化,年度间价差变化原因存在差异。2010 年上半年,国内豆粕价格下跌,菜籽粕价格上涨,两者价差一度回落至500 元/吨的历史低点。2010 年下半年,进口大豆成本上升,国内菜籽粕价格涨幅小于豆粕,价差逐渐扩大。2011 年上半年,新季菜粕价格跌幅不大,受进口大豆供应充足的影响,豆粕价格却大幅下跌,两者价差快速回落。2011 年三季度,新季菜籽粕涨幅小于豆粕,与上年情况类似,两者价差逐渐扩大。
2、棉籽粕&&&&&&& 棉籽粕和菜籽粕在饲料应用中都属于限制添加的蛋白原料,棉籽粕与菜籽粕可搭配使用,在实际应用中是一种互补关系,棉籽粕因去壳程度不同导致蛋白质含量跨度范围大,不同蛋白质含量的棉籽粕价格不同,但大多数情况下40%以上棉籽粕价格都高于菜籽粕价格。棉籽粕价格变化对菜籽粕的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棉籽粕价格的涨跌与菜籽粕价格趋势是一致的。2010 年国内棉花产量大幅下降,棉花、棉籽、棉壳、棉绒价格均出现爆涨,但棉籽粕价格的上涨幅度却相对较小,主要原因是菜籽粕等蛋白粕价格上涨幅度较小。2011 年来棉籽及副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虽然棉籽粕价格也出现明显下跌,但跌幅相对较小,主要是菜籽粕、豆粕等蛋白粕价格下跌幅度较小。7.3.5 饲料养殖企业需求对菜籽粕价格变化的影响
&&&&&&& 菜籽粕主要用做饲料蛋白原料,国内饲料养殖行业消费需求的变化对菜籽粕的影响较大。国内饲料消费需求增加、尤其水产饲料需求增加,往往会带动菜籽粕价格上涨,反之亦然。
第8章 我国菜籽粕行业发展机遇和问题
8.1我国菜籽粕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8.1.1国家政策扶持,菜籽粕加工行业快速发展&&&&&&&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从2007年起,在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优势区(包括四川、贵州、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江苏、浙江),实施油菜良种补贴,中央财政对农民种植油菜给予每亩10元补贴,鼓励农民利用冬闲田扩大“双低”油菜种植面积。《意见》还决定,加快油料生产基地建设,统筹研究对油料生产大县和产粮大县的奖励政策;开展油料作物保险试点,逐步将油料作物纳入农业保险范围并给予保费补贴等。国家扶持油料生产政策的出台,极大地保护了农户种植油菜等油料作物的积极性,年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连续三年增长,为我国菜籽粕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保证。&&&&&&& 2008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扶持国有和民营油料加工企业,支持企业通过重组、兼并和联合等方式整合资源,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重组,充分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提高国产油料榨油比重,减轻对进口油料和油脂的依赖,推动国内油料品种多元化,今后几年国家将大力发展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和小品种植物油,支持新建和扩建一批技术水平高、规模效益好的油菜籽、花生、棉籽以及葵花籽、油茶籽等小品种油料加工项目和油料基地建设。&&&&&&& 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提出,支持农副产品深加工,重点推进油料品种多元化,实施高效、低耗、绿色生产,促进油料作物转化增值和深度开发,年将新增菜籽油100万吨、花生油100万吨、棉籽油50万吨、特色油脂100万吨产能,保障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
&&&&&&& 国家对油料种植和加工行业的扶持政策,为我国菜籽粕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最近几年我国油菜籽主产区新建和改扩建了一大批大型菜籽粕加工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中粮集团,先后在江西九江、湖北荆州和黄冈、安徽巢湖投资建设了四家日压榨1000吨油菜籽的加工厂。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湖北永康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奥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快速发展,在新上项目投产后,公司日压榨油菜
籽能力都达到了2000吨。8.1.2饲料养殖业快速发展,菜籽粕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净增长的影响,我国肉、蛋、奶和水产品消费不断增加,国内饲料养殖行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对菜籽粕、豆粕等植物蛋白原料的消费持续增加,为菜籽粕加工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2005年我国饲料产量只有1.07亿吨,2010年达到1.62亿吨,5年累计增长幅度达到51.4%,年均增长8.65%。预计2015年我国饲料产量将达到或超过2亿吨。未来我国饲料产量的继续增加,将为菜籽粕消费提供较大的市场空间。8.2我国菜籽粕行业发展面临的风险8.2.1中小型企业面临陆续被淘汰&&&&&&& 最近几年我国菜籽粕生产行业快速发展,新建和改扩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集中度明显提高。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生产菜籽粕的中小型企业众多,尤其是在偏远地区还存在大量的家庭作坊式企业,这些企业加工工艺与设备落后、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由于油菜籽收购集中期短、资金需求量大,加上原料和加工产品的价格波动剧烈,导致中小型企业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差,与大型企业难以抗衡,未来几年将面临被市场陆续淘汰的风险。
8.2.2低价进口菜籽粕冲击国内市场&&&&&&& 我国曾经是菜籽粕净进口国家,但由于最近几年加拿大油菜籽加工能力大幅提高,菜籽粕产量不断增加,加上质量好、价格低,出口市场不断扩大,2010年以来大量加拿大菜籽粕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对国内菜籽粕市场造成较大冲击。虽然印度菜籽粕质量较差,但其进口成本较国内菜籽粕价格普遍低300-500元/吨,更是对国内菜籽粕价格形成打压。沿海地区是我国主要菜籽粕进口地区,而这些地区过去都是从产区调运菜籽粕,沿海地区大量进口菜籽粕,使得主产区菜籽粕销售困难,价格不断下降,对国内菜籽粕市场造成巨大冲击。8.2.3其他蛋白粕挤占菜籽粕市场份额&&&&&&& 菜籽粕作为重要的饲料蛋白原料经常受到棉籽粕、豆粕和其他蛋白粕的影响,其中价格是一个重要原因。豆粕作为不限制添加的饲料蛋白原料,如果豆粕价格与菜籽粕价差较小,饲料养殖企业就会增加豆粕用量,减少菜籽粕用量,反之亦然。棉籽粕与菜籽粕都属于限制添加的饲料蛋白原料,因为棉籽粕蛋白含量高于菜籽粕,其价格往往也高于菜籽粕,但在棉籽粕供应过剩、价格低于菜籽粕的时候,菜籽粕的市场就会被部分棉籽粕所替代。此外,最近几年,我国大量进口DDGS用作饲料蛋白原料,DDGS不仅可以替代玉米,也可以部分替代菜籽粕和棉籽粕,对国内菜籽粕市场也造成一定影响。
8.3我国菜籽粕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8.3.1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截止到2010年,我国具有四级菜籽油生产资质的企业共有400多家,日压榨油菜籽能力在14万吨左右,年加工油菜籽能力超过4000万吨。从我国油菜籽产量和进口量来看,国内菜籽压榨能早已处于过剩的状态,但最近两年我国油菜籽压榨能力仍在增加,尤其是沿海非油菜籽产区大量建设和改扩建菜籽加工厂,未来几年我国油菜籽压榨能力仍会继续增加,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8.3.2菜籽粕深加工的工业化生产短期无法实现&&&&&&& 从理论上讲,菜籽粕深加工综合利用的前景广阔,不仅可以通过深加工生产植酸、单宁等重要化工原料,还可以通过脱壳、脱毒、溶剂萃取等制取菜籽蛋白,应用于食品和饮料行业,但受到生产成本高、出品率低以及设备和技术不成熟的制约,短期内菜籽粕的深加工综合利用仍无法投入工业化生产。8.3.3原料来源受到限制、产量难以持续增加&&&&&&& 油菜籽是生产菜籽粕的唯一来源,受国内耕地面积有限和水资源不足的限制,国内油菜籽产量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虽然通过增加油菜籽进口量可以弥补国内产量的不足,但由于全球油菜籽产量和贸易量难以大幅增加,我国不可能象进口大豆一样大量进口油菜籽。未来国内菜籽粕产量增加将受到原料来源的限制。
· 温馨提示: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入市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期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北京首创期货有限责任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网备25
电话:400-7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6hd账号共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