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历程重大投诉处理基本原则事了

当前位置: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下列事..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下列事件中最能表明这一点的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行B.北约组织的成立C.独联体的成立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下列事..”主要考查你对&&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
关贸总协定:20世纪30-40年代,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的相互限制是造成世界经济萧条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次大战结束后,解决复杂的国际经济问题,特别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成为战后各国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关贸总协定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关贸总协定于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日开始生效。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成立,成为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我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目前拥有158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有“经济联合国”之称。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1.&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2.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4.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5.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6.以开放、平等、互惠的原则,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关贸总协定的特点、宗旨、及影响:1、特点:关贸总协定不是正式的国际组织,而是国际性多边贸易协定,其与联合国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专门的机构。2、宗旨:(1)减少贸易和关税壁垒,取消其实对待,充分利用世界资源。(2)扩大国际间交换,促进就业机会,保证实际收入,增加有效需求。3、影响:通过多次国际减税活动,对国际贸易的促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1、积极影响:(1)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2)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加入WTO,将使我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可以为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维护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作出更大的贡献。 (3)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巩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并以WTO规则为参照,有力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全和完善。 (4)有利于扩大出口贸易。 (5)有利于引进外资。 (6)有利于激发中国企业的竞争意识。 (7)有利于我国技术进步。 (8)有利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据国外专家估计,加入WTO,中国的GDP可增长2~4个百分点。 (9)有利于扩大就业机会。加入WTO后,投资和出口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消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竞争,新的贸易壁垒不断产生,经济和金融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不断受到来自这些方面的挑战。(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经济的动荡将成为常态。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3)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将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意识形态,文化等领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发现相似题
与“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下列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167319158319151919378517303148072知识点梳理
新航路开辟1、原因:(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目的):追求东方财富;(动力):《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2、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地圆学说3、经过:4、开辟新航路的影响:密切了亚、美、非三大洲之间的交通往来,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使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繁荣起来,促进了的产生和发展。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相似的试题还有: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于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资本主义的扩张……揭开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序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一、二次产业革命的相继发生,交通运输和电信通讯手段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扩张活动使全球各地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以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为中心的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如果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关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分)
(2)材料三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史依据。(2分)
(3)按材料三的观点全球化分为四个阶段,材料二应于哪一阶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阶段的特征。(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全球化的含义及其实质?(4分)
(22分)历史是人们在时间中的经验,但是那种经验却是发生在地理的空间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希腊和罗马的影响下,地中海地区成为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社会。希腊人的殖民地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星罗棋布,他们的商船刺激了各地之间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在希腊文化和经济遗产的基础上,罗马人着手建立了共和国,继而建立了帝国。——(美)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罗马时期地中海地区社会一体化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在欧洲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发展历程中的地位。(8分)材料二&&&&&& 年欧洲海外活动大事年表1488年,迪亚士达到非洲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达到美洲。16世纪初,葡萄牙在非亚洲建立殖民据点。16世纪中期,西班牙成为拉丁美洲殖民帝国。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初,英法荷先后成立东印度公司。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海上马车夫”。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年,先后爆发三次荷战争。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取得法国在北美洲殖民地和向西属美洲殖民地贩卖奴隶权。(2)有学者认为1500年左右,大西洋由“一道栅栏”变成“一座桥梁”,该变化源于哪一重大事件?根据材料二,从活动方式和范围两个角度,概括年欧洲海外活动的主要特点。(8分)材料三&英国在工业化上的垄断地位并没有持续太久。积极进取的企业家们认识到,在外国的土地上存在着有利可图的机会,于是绕开政府的规定向海外出口机器与核心技术。此外,欧洲和北美的商人尽其所能学习英国的工业技术,……他们还从岛上走私先进的机器。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化逐渐传播到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整理(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传播空间的变化,并概述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空间变化的原因。(6分)
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经历过一个类似的全球化时期……(第一轮全球化时期)由于火车、汽车的发明可以在更多的地方以更快、更便宜的价格进行更多的贸易……那次全球化的初期,占支配地位的是大英帝国的力量、英镑和海军。&&&&&&&&&&&&&&&&&&&&&&&&&&&&&&&&&&&&&&&& ——摘自托马斯·弗里曼所著《世界是平的》(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轮全球化时期英国占支配地位的原因。材料二 美国独立后,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的无形边疆的扩展。(2)举例说明美国二战后初期在经济领域“无形边疆的扩展”的史实。并分析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材料三&& 战后组建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始于50年代末期,但是作为世界经济的一股潮流,发展如此之迅速、涉及到的国家如此之广,则是从八十年代后半期起的几十年。区域性经济集团(组织)犹如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积木”,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因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强产品竞争力。(3)举例说明20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起经济区域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中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木”。材料四 下列三张邮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历程。(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国政府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1)举措:保护关税(或“提高关税”、“提高进口税率”);限制外贸数量(或“限制进口”);支持商品外销(或“加强出口”)。(3分)影响:加剧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客观上推动了二战的爆发。(4分)(2)特点: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社会主义市场并存。(4分)评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欧美国家经济、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市场处于分裂状态,它推动并强化了美苏冷战。(9分)(3)①赞成。(2分)理由: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际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4分。其他言之成理,同等给分。)②反对。(2分)理由:全球化已经成为客观事实。如WTO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的成立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4分。其他言之成理,同等给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表格中“规定了高额进口税”“取消对外贸易限制”“进口税率”“向外国进口商”等信息概括举措;结合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对世界市场和二战爆发的视角分析作答。第(2)中第一小问内容从材料二中“美国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苏联没有参加任何战后贸易谈判,其国际商业活动主要限于其东欧卫星国集团”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以及苏联独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依据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美国经济发展以及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3)问属于观点评述题,解题关键是现说明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所给的观点。赞同的观点,可以从全球化的本质角度分析,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新一轮经济掠夺来分析理由;反对观点,可以从全球化是历史趋势,无法抗拒的经济潮流,各个国家要适应这种经济潮流等角度综合概括理由。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以上海为基地,号称清末四大小说的期刊是①《小说林》&②《月月小说》&③《绣像小说》&④《莽原》&⑤《新小说》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如下表格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B.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激化C.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的抵制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年在任的美国国务卿考德尔·霍尔就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谈到:“如果我们能创造更自由的贸易流通……进而消除种种酝酿战争的的经济不平等,于是,我们就可以用足够的理由去期待一个更长久的和平。”由此可见当时考德尔·霍尔A.致力于国际贸易的自由化B.期待在当时实现国际贸易制度化C.认为国际贸易体系混乱不堪D.力主调整国际贸易规则以规避战争风险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垄断组织纷纷建立和发展。在日提交国会的咨文中,西奥多·罗斯福认为政府所要做的应该是监督、控制和管理托拉斯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垄断。他说:“我们的目标不是清除大公司,相反,这些大型企业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那些企图破坏它的努力必然是无效的……我们并不是攻击大公司,我们只是要去除其中的污垢。”1911年,美孚石油公司案和美国烟草公司案以联邦政府获胜告终。通过这些诉讼,终于确立了一项原则,即根据最高法院的判断,徜若涉嫌公司确曾对自由贸易施加了不合理的限制,那么联邦政府事实上拥有宪法赋予的摧毁垄断的权力。——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材料二:危机的最险恶阶段过去后,财政部开始加强薄弱银行和取消不健全银行。首先,复兴金融公司在1933年8月和1935年7月之间,提供十亿多美元款项,用以帮助六千四百六十八家被认为基本健全的银行。其次,在这两年中,财政部和各州官员清理了二千三百五十二家银行。因此,政府就加强了这个资本主义经济最关键和最敏感的部门,并将之交回私人之手。不过,这个部门将受到彻底的公共控制。1935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是罗斯福自己对这种大规模金融改革工作的贡献。该法授予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完全管制控股公司金融活动的权利,迫使庞大公用事业帝国在五年之内消亡。不过,它允许控制单一、整体的经营体系的小控股公司继续存在。——摘编自(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一九00年以来的美国史》(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奥多·罗斯福政府对垄断组织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历史作用。(15分)(2)据材料二归纳富兰克林·罗斯福金融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10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更增加至8.67亿美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工农武装割据形成D.世界经济形势恶化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大街小巷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小车,状如长龙,当时流行着“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谚语。由此可见(  )。A.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B.汽车工业始现衰兆C.分期付款隐藏着危机D.股票投机活动盛行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  )。A.两党派斗争激烈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C.经济社会盲目发展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有人认为:“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文中“全球化倒退”的主要表现是(&&&)A.奉行自由贸易政策B.积极拓展海外市场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