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联x9套件rival套件多少钱

&&&&&&当前位置:&gt
邮费:30.00
邮费:34.00
邮费:50.00
邮费:13.00
邮费:21.00
邮费:25.00
邮费:23.00
邮费:18.00
邮费:10.00
邮费:15.00
邮费:30.00
邮费:24.00
邮费:15.00
邮费:35.00
邮费:20.00
邮费:22.00
邮费:18.00
邮费:12.00
邮费:12.00
邮费:28.00
邮费:12.00
邮费:28.00
邮费:12.00
邮费:10.00
邮费:10.00
邮费:25.00
一淘网为您找到rival套件产品的详细资讯,实时报价,价格行情,rival套件商品分类,论坛问答/求购等信息。您还可以找等相关产品信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查看: 2197|回复: 24
[速联SRAM讨论]sram山地套件和公路套件分类
上次写了shimano的套件分类,一直没有腾出时间写的。趁现在写一下
0.jpg (51.13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 & 公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变速品牌,说起其历史就会觉得它比shimano牛B。
& &先看 公司简介:
& & 1987—成立于芝加哥市郊的一个仓库里,当时只有一个产品六位员工.&&Paul Turner为行业介绍第一款油压避震.
& &&&1988---推出DB转把,在公路弯把上,不需移动手即可精确变速.美国人Bob Mionske使用 DB转把在汉城奥运会公路比赛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RockShox成立,Greg Herbold使用RockShox RS1避震参加美国锦标赛.
& &&&1990—CX-DT成为第一个可以兼容公路和把手的变速转把,最终成为三项全能运动的主导变把.&&Ned Overend挑战怀疑者,使用RockShox RS1赢得了世界锦标赛.Herbold和加拿大人Cindy Devine使用同一款赢下了世界赛头衔.&&同一年Herbold使用Grip Shifter变把.&&著名的RockShox取得更大发展.
& &&&1992—生产转把产量突破100百万.&&第一款高端转把SRT500初次登场.&&Sachs创造出7速内变.&&RockShox Mag20登场,使用镁合金下腿 空气弹簧 油压阻尼系统.使用RockShox,Julie Furtado赢取世界杯,同一年Gilbert Duclos-Lasalle赢下巴黎-鲁贝站冠军.
& &&&1993—RockShox介绍Mag21 行程增加到60mm.Duclos-Lasalle使用RockShox再次赢下巴黎-鲁贝站冠军.
& &&&1996—Bart Brentjens在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上使用转把赢取了第一块金牌. Paolo Pezzo使用RockShox Judy赢取了女子锦标赛金牌.&&推出第一款链器—ESP900,使用1:1比率设计.&&Sachs介绍PowerGlide卡式和DiRT-变速技术.
& &&&1997—收购位于德国Schweinfurt市的Sachs公司部门.&&RockShox推出SID(超轻整合式设计) 和6寸行程BoXXer .&&Micky Kozuschek和Gary Peng创立Truvativ公司,生产4D大齿盘.
& &&&1998—转把产量突破3400万套, 推出Spectro内变速产品线.
& &&&1999—开创SRS技术,全面革新转把变速. Truvativ推出使用的Hussefelt齿盘.第一款使用于高强度的下坡和跳跃级别.
& &&&2001—推出X.0
& &&&2002—收购RockShox, Avid推出Juciy 7油压.
& &&&2004—成立了7个公路产品开发团队.&&收购Avid和Truvativ.&&RockShox向世界介绍使用于Pike和Reba平台上的Motion Control阻尼系统.&&推出使用Impulse技术的X.7和X.9产品.
& &&&2005—专业公路赛车手Ben Jacques-/Sierra Nevada)和Jesse Lawler(Jittery Joe’s)测试未命名的公路手变和链器.&&推出X.0.&&World Bicycle Relief由F.K.Day创立.
& &&&2006—推出两款10速公路套件,Force和Rival 具有革命性的Double Tap变速技术.&&推出内9速和内3速.&&签下两个职业车队包括车队(西班牙)和/Sierra Nevada车队(美国),车队使用Force公路套件.&&RockShox推出FR用避震:,Lyrik和Domain.&&Avid介绍FR用Code.&&Truvativ推出FR用齿盘Holzfeller OCT.& & World Bicycle Relief开始了赞助非洲赞比亚26000台计划.
& & 2007—介绍Red,TT产品.&&与Saunier Duval-Prodir车队签下合作协议.&&RockShox推出Vivid和Monarch后避震器.&&收购
& &2010年是变速系统发生巨大革命的一年,2X10变速系统诞生了。所以我们先从最新的XX套件开始讲起:
1.jpg (103.53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XX套件是当前最顶尖的变速套件,也是现在最贵的变速套件
2.jpg (115.85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3.jpg (128.51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4.jpg (88.41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Less is really more: why 2X10 just works
& &The benefits
2X10 delivers—a full range of usable gears, less weight, and easier and smoother shifting in all terrains—are becoming understood by riders of all levels, not just cross country pros. To fully appreciate how
2X10 can help you make the most of your ride, we wanted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source for all the facts, figures, and opinions about 2X10, the role of Truvativ's X-Glide technology, Exact Actuation and all the benefits of a 2X10 drivetrain for every kind of riding.
& && & 少了一片真的得到了更多:为什么2X10好用
& &&&的2X10变速系统的优势——全范围的可用,更轻,各变速档位更顺滑,这些优点不仅被专业车手了解,同时也被各层次的骑手所理解。为了更全面欣赏 2X10变速系统给你们带来的好处,我们想通过全面的实例,数据和评价;Truvativ's X-Glide技术的作用,精确的触发以及所有2X10变速系统给各种带来的好处来说明。
& && &XX套件至今我没有用过,所以也难以用语言来评论其好坏。借着的2X10变速的出现,shimano搞了个3X10系统作为应对,最近已经上市了,烧友们可以去尝尝鲜了。但说实话3X10的变速系统换汤不换药的东西,2X10才是革命性的东西。说完新产品,我们说说传统的变速系统,也就是3X9的那种。专业级别依次排序为:XO,X9,X7,X5,X4,X3。这个排序比shimano的好记多了,小声说下:个人觉得的变速系统比shimao的性比高。
5.jpg (143.42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6.jpg (183.9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7.jpg (185.99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8.jpg (182.96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9.jpg (177.54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10.jpg (180.98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11.jpg (187.55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 &&&难得有幸发帖,就把毒物放多点,光XO的就来7套,让大家养养眼,以前拆过Xo的,里面的轴承内的弹珠小的可以,精细程度不言而喻。下面引用官网的介绍:
& & From Extreme Freeriding to the rigors of World Cup , the X.0 system performs with distinction. Our superior 1:1 actuation ratio paired with a NEW super-tough carbon and aluminum cage design results in durability and performance.
& &&&从极限FR到世界杯xc比赛的严酷赛场,X.O变速系统的表现都相当出色。公司传统的1:1拉线比搭配新型超硬碳纤维和铝合金框架设计,提升了X.O变速系统的耐久性和性能。
12.jpg (46.34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 & The X.9 line-up features the same robust qualities and technologies as the X.0 system. If you are looking for greatness in a refined high-performance package then look no further, choose X.9!
& & 整套X.9变速系统继承了X.O变速系统工艺和质量的整体特性。如果你正在寻找一套精致高质量的变速套件,别再犹豫了,选择X.9。
13.jpg (46.73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 & X.7 promises performance and durability with the distinctive
shifting prowess.
& & X.7变速系统以变速的实力承诺其性能和耐久性。
14.jpg (49.04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X.5 A pure simplified performer from the trails to the street.
& & X.5变速系统简单适用于街道和平路。
15.jpg (40.98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X.4 ALL NEW! The X.4 line-up sets the standard for recreational level shifting.An intelligent blend of performance and value for MTB or pavement.
& & X4变速系统适用于消遣级别。是一种对于与平路的绝佳混合。
& &&&套件的分类简单好记,基本看一遍就心中有数了。接下的公路套件就相对繁琐了,我自己有时脑子也把他们给混了。其专业级别从高到低分别为:Red,Force,Rival,Apex。试过REd,对于用惯shimano或者campagnolo的骑手来说,一下子用的手变会有点不习惯的,个人感觉,仅供参考。
16.jpg (86.88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 & See Red. When the pursuit of victory becomes so focused and singleminded that nothing else matters. Inspired by the search for competition-vanquishing advantages,
has created a world where high-performance race-ready componentry is taken one step beyond.
Red is a living lab focused on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already revolutionary technology.
& & Red套件。当追求胜利的想法变得集中和渴望,那么其他就别无所求了。受搜寻竞争-征服优势的启发,公司创造了一个帝国,在这个帝国里高性能的竞赛级零件有了一定的跨越。 RED是一个集设计,发展和改进现有革命性技术的实验室。
17.jpg (86.99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 & For 2010, the new
Force admittedly borrows from ’s professional Red components: unidirectional carbon,wider skeletonized Dual
design brakes and the lighter /stiffer BB30 crankset option - All this for a total weight of 1951g. Force has matured through millions of kilometers of professional racing and now offers many more features for the same price.
& &&&对于2010款新的Force公路套件来说,借鉴了专业级Red零件的一些技术:单向碳纤维,更宽的框架双枢轴设计,可选更轻更硬的BB30系统(这个系统是cannoni和fsaa搞出来的东西,以后有空再介绍一下系统)。这些设计使其总重量降到了1951克。Force变速系统在数以万计的比赛历程中变得成熟,变得更具性价比。
18.jpg (73.9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rival The polished black anodized finish sets
Rival apart, but that’s only the beginning.
Rival features sleek carbon brake levers, Zero Loss front shifting, multiple cable routing options, and reach adjust for both the shift and brake levers.
& & 黑色抛光的阳极电镀完成的Rival零件,这仅仅是开始。Rival变速系统包括了碳纤维刹把,零损失手变,多路线选择,能控制调整变速和。
19.jpg (180.59 KB, 下载次数: 0)
15:14 上传
&& APEX&&New ? Apex is the perfect blend of technology and performance, so all riders can challenge their personal limits. ? Apex has double chainrings, which are simpler, lighter, faster, and in every way, just better than a triple. And with a gear range that’s wider, making climbing easier and descending faster, why would you ever go back to three?
& &&&新款 Apex变速系统是技术与性能完美结合的产物,使所有骑手可以挑战自己的个人极限。Apex有两个盘片,这样的设计比三个盘片的更简洁,更轻,更快。有了更宽广的变速范围,使得上下更快更轻松,那你为什么还要回到过去的3片呢?
这里再补充一句,Apex变速配的是11到32齿的,一般配这样的飞比较适合初骑公路的人,如果觉得自己爬坡能力不强,入门公路时可选择飞或者三片式。
文中难免有遗漏或者错误,请大家指正,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thread--1.html
[速联SRAM讨论]12款tcr6600 采用SRAM APEX变速(手变内线的哦) 淘...
Frame design/设计籍由自行研发的ALUXX铝合金技术,GIANT将一般标准的铝合金材料推向极限,这是一种结构技术与先进材料的完美融合。从原子纹理结构的显微操控到液态注模HYDRO FORMED管材的引进,GIANT的工程师三十年以来一直是铝合金管材的技术先锋。而 ALUXX铝合金技术,正是他们不懈努力的成果。
Features /特点(1)采用ALUXX SL材质、热塑成型、液压成型技术、多段式厚薄管以及有限元素分析
(2)车首管1-1/8”to1/4”加大设计
(3)POWERCORE BB加大五通设计,提供最大的踩踏效率
(4)碳纤维前叉,全SMOOTH焊接,整车碳纤维外观
(5)SRAM APEX变速
尺寸 700C*430/465/500/535MM&&
颜色亮白,亮黑&&
GIANT ALUXX SL COMPACT 公路&&
前叉 GIANT 碳纤维前叉&&
Components/组件
车把 GIANT TWINS SL横把&&
座垫 GIANT TCR座垫&&
Drivetrain/传动系统
前变速器 SRAM APEX 速度系统 20S&&
刹车 SRAM APEX 夹器&&
大齿盘 SRAM APEX 大齿盘&&
Wheels/轮组
轮圈 MAVIC 轮圈&&
花鼓 GIANT 培林花鼓&&
轮胎 MICHELIN 700X25C 轮胎
0.jpg (66.89 KB, 下载次数: 0)
15:15 上传
1.jpg (108.37 KB, 下载次数: 0)
15:15 上传
2.jpg (75.44 KB, 下载次数: 0)
15:15 上传
3.jpg (78.99 KB, 下载次数: 0)
15:15 上传
[速联SRAM讨论]叫兽梦话第二弹&&有可能SHIMANO SRAM要出全新套件
首先声明下,以下痴人梦语,属于人血馒头扮演的人血馒头ID,与人血馒头本人无关。。。。。。。
建议前篇第一话内容阅读之后,观看本文更容易明白http://www.chinabike.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0&ID=248967&replyID=&skin=0
全文有点长,但希望大家当看科幻小说一样看。。。
的零件,估计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没现在变化来的快了。。。产品为什么要升级换代?我个人觉得可以分成两个大方面来分析,消费者和厂家。首先聊聊消费者的方面。作为消费者,从交通工具已经进化为运动方式,在我们的手上玩的越来越刺激,玩法越来越多,能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强大。很自然,为了运动过程中自己更快更高更远,我们对的要求也不断的在提高。不管是性能方面,还是外观方面,消费者越来越挑剔,越来越享受的乐趣,当然,也越来越舍得砸钱进去。。。另一方面,的生产者,面对消费市场的增长,面对越来越多的行业竞争,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更为了消费者手中的钞票,自然不断的提升产品,让我们心动,让我们紧握票子的双手松开,高高兴兴的把钱交到他们的包包头。。。
OK,此文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了,对于成熟的厂家来说,一款全新定位的系列产品诞生,必须满足以上两点先决条件。
[速联SRAM讨论]叫兽梦话第三部 SRAM XX1发布无责任分析
首先声明下,以下痴人梦语,属于人血馒头扮演的人血馒头ID,与人血馒头本人无关。。。。。。。
SRAM 发布XX1之前,在XX的时代,先回顾一下叫兽梦话第一部http://www.chinabike.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0&ID=248967&replyID=&skin=0
要喷的同学请先注意下发帖时间,那时候新XTR 980才发布,新XT780系列还没影子。没想到现在回头去看帖子,发现很多预见是正确的,还好没张嘴乱讲。
10速时代的风是SRAM刮起的,SHIMANO之后的反击,可以参考叫兽梦话第二部http://www.chinabike.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0&replyid=3807208&id=288859&skin=0&page=1&star=1
新ZEE的套件最终是发布了,不幸言中。。。
OK,XX1新套件发布的历史环境,通过上两个帖子已经回顾完整,那么就开始对XX1的梦话内容吧。
[速联SRAM讨论]最新SRAM、CAMPAGNOLO、SHIMANO 11速 公路套件 重量比拼!!
今年11速时代正式到来了,下面对常用的几款套件重量做一对比,给车友以参考之用。
比拼套件:
1、SRAM RED(GXP版、BB30版)
2、SHIMANO DURA-ACE 9000
3、CAMPAGNOLO SUPER RECORD
4、SRAM FORCE(GXP版、BB30版)
5、SHIMANO 6800
比拼内容及顺序:
1、牙盘 2、手变 3、前拨 4、后拨 5、飞轮 6、夹器 7、链条 8、中轴
RED (GXP版、172.5、50-34):<font color="#ffg
RED (BB30版、172.5、50-34):<font color="#ffg
DA9000 (170、50-34):<font color="#ffg
SR (170 53-39):<font color="#ffg
FORCE (GXP版、172.5、50-34):<font color="#ffg
FORCE (BB30版、172.5、50-34):<font color="#ffg
UT 6800 (170、50-34):<font color="#ffg
2、手变 :
RED:<font color="#ffg
DA9000:<font color="#ffg
SR :<font color="#ffg
FORCE:<font color="#ffg
UT 6800:<font color="#ffg
DA9000:66g
FORCE:77g
UT 6800:87g
RED:<font color="#ffg
DA9000:<font color="#ffg
SR :<font color="#ffg
FORCE:<font color="#ffg
UT 6800:<font color="#ffg
5、飞轮:11-25
RED:<font color="#ffg
DA9000:<font color="#ffg
SR :<font color="#ffg
FORCE:<font color="#ffg
UT 6800:<font color="#ffg
RED:<font color="#ffg
DA9000:<font color="#ffg
SR :<font color="#ffg
FORCE:<font color="#ffg
UT 6800:<font color="#ffg
RED:<font color="#ffg
DA9000:<font color="#ffg
SR :<font color="#ffg
FORCE:<font color="#ffg
UT 6800:<font color="#ffg
RED(GXP 陶瓷版):<font color="#ffg
RED(BB30陶瓷版):53g
DA9000:65g
SR(英规) :47g
FORCE(GXP版):<font color="#ffg
FORCE(BB30版):56g
UT 6800:88g
重量总结及排名:
SRAM RED (BB30版):<font color="#ffg
SRAM RED (GXP版): <font color="#ffg
SUPER RECORD:& && && && &<font color="#ffg
DURA-ACE 9000:& && && &&&<font color="#ffg
FORCE(BB30版):& && &&&<font color="#ffg
FORCE(GXP版):& && && & <font color="#ffg
ULTEGRA 6800:& && && && & <font color="#ffg
注:测量统一标准受牙盘规格、链条长度等因素略有影响,但不影响最终排名,仅供参考!
[速联SRAM讨论]公路套件分级贴(Shimano SRAM Campagnolo)
这个帖子是从北京车迷网转过来的,一是为了跟大家分享(新手共勉),二是起一个记录的作用,免得以后找不到原帖。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imano的变速系统,特点是做工细腻,手感轻巧而精准,但相比对手的同级别产品,重量上处于劣势。另外shimano的材质一般,普遍反映105级别以下的牙盘偏软,跟campagnolo的有明显差距。
SHIMANO运动级别公路用套件,从高到低的名称依次是:
DURA-ACE是顶级竞赛级
Ultegra称为专业训练级
105是专业入门级
TIAGRA是业余级别
SORA是娱乐级
2200算是入门娱乐级
更低的用于民用的A050和SIS都不在此列
这其中105是个分水岭
105(含)以上都可称之为专业级
2200的定位是入门的娱乐级,有平把组件和弯把组件,支持8速,不能算是完整的一套套件
菜件级别,最低端的手变系统就算它了~~
SORA是娱乐级,升级为9速(3300为8速),除了含有2200的特性之外,相对2200的高级之处在于
& && && && &1.后拨的多个钢部件加上了珍珠白涂层,更耐磨
& && && && &2.前拨内链接镀锌,更耐腐蚀
& && && && &3.曲柄经过了抛光,有OCTALINK八角花键版本(3300)
& && && && &4.前后花鼓都使用了橡胶密封
& && && && &5.使用了一体中轴
新的3400:
性价比不错的级别,尤其是3400用上了9速和一体牙盘之后。不过说实话,3400的一体牙盘挺鸡肋的(3300是方孔),硬度仍然不足,重量也没减轻,就是样子更骚了。不过价格也比3300高了一截。但是3400的手变挺有特色的,升档拨片是在大拇指处的。因为大拇指比较有力,所以在握手变的情况下使用十分方便,但是想要抓下把加速的时候却完全不能升档,因此比较适合休闲用途,比赛还是免了。另外,sora的手变因为这种换挡结构,比UT的手变都要轻~~
TIAGRA采用了9速变速,除了含有SORA的特性之外,相对SORA高级之处在于
& && && && &1.后拨采用了宽链接,支持9速,外链接链接销进行了密封处理,保持润滑,
& && && && && & 2个链接销的衬套含有氟涂层
& && && && && & 2.前拨采用了宽链接,支持9速,内链接镀铬
& && && && && & 3.手变使用新的人体工程学设计,支持9速,可视化档位显示
& && && && && & 4.夹器使用带涂层轴承垫圈
& && && && &5.使用了集成中轴结构(不是中空二代)
& && && && &6.前后花鼓采用迷宫式接触密封+
& && && && &7.配套的HG53链条支持9速,使用铬化处理链接销
尴尬的级别。在sora升到9速之后,tiagra 级别2000多元的套装价,显得性价比不高
从105开始,全部采用了10段变速,105除了含有TIAGRA的特性之外,相对TIAGRA的高级之处在于
& && && && &1.后拨接片枢轴采用了O型环密封,内外导板都使用了铝合金材质,更轻,更润
& && && && &2.前拨链接全部采用铝合金材质,链条导板镀铬
& && && && &3.手变支持10速
& && && && &4.刹车块采用了套装式刹车块固定座,即刹皮橡胶部分固定于金属刹皮盒中,刹车皮更换更方便,而且刹车效果更好
& && && && &5.牙盘中轴采用HOLLOW TECH II中空二代技术,铬钼合金钢中轴,铸铝曲柄,铝齿片
& && && && &6.10速飞轮使用合金支架,镀镍钢材质
使用极为广泛的级别。3千多的10速系统,显得十分有性价比,做工跟下面的级别有比较大的提高,更加接近高级别套件的水平。
ULTEGRA除了含有105的特性之外,相对105的高级之处在于
& && && && &1.后拨张力轮采用了密封轴承,接片枢轴双O型环密封,板体枢轴O型环密封,内外链接销全部密封轴承,4个轴承全部氟涂层
& && && && &2.前拨链接使用单套管密封轴承
& && && && &3.架器采用冷铸铝,有轴承垫圈和插入式轴承
& && && && &4.中轴采用铝合金材质,齿片采用超硬铝材质切削
& && && && &5.飞轮更精细加工
& && && && &6.链条使用镀锌合金
Ultegra SL(冰灰色,总重量轻了90g)
09年新出的6700
在中高端整车中常见的套件。只有DA套件6成的价格,却大量地应用了DA 级别的顶尖技术(除了重量上的差距),因此也成为了2-4W的系统常见的选择。09年的6700,更是连外观都向DA看齐,看上去十分YY,实在令人欲罢不能啊~~
DURA-ACE特性,相对 ULTEGRA的高级之处在于
& && && && &1.后拨张力轮和导轮都使用密封轴承,内外链接都使用超硬冷铸铝,所有链接销全部密封+氟涂层,所有枢轴双O型环密封
& && && && &2.前拨内外链接全部使用超硬冷铸铝,内外导板都采用镀镍铝材质
& && && && &3.双控手柄使用工程复合物接片,阳极电镀手柄
& && && && &4.架器采用超硬冷铸铝,所有转点使用带涂层和插入式轴承
& && && && &5.曲柄使用加强型大型支架,阳极电镀超硬冷铸铝曲柄臂,阳极电镀超硬铝切削加厚齿片,超硬铬钼钢中轴
& && && && &6.花鼓使用不锈钢滚珠
& && && && &7.飞轮片最大的4齿使用钛合金镀镍材质
& && && && &8.链条内外板全部镀锌,链条销铬化处理
7900相对于7800的改进:(6700相对于6600的改进也差不多)
手变采用碳纤维材质
隐藏式变速走线:操纵轻量,手柄部分减轻重量
右手柄减少变速行程:变速平滑,反应速度提高20%
PTFE 内走线:延长了变速平滑的效果
支点接近,更易于操作刹车手柄:刹车操作平滑, 急速状态下增强控制性能
平滑的手柄外形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手柄外形,即使长途也感受舒适
手柄行程调节装置:提高者的可调节性
呃~~顶级的级别,1W的售价也是顶级的~~有人说DA的性价比不高,改进相对于UT级别不算大。但是这些顶级的产品,说什么性价比呢........
*DURA-ACE Di2:
09年shimano还推出了一个革命性的产品,这就是电子变速版的DA,DURA-ACE Di2。它使用一个无线发射器发送指令给拨链器内部的芯片,带动伺服马达来变速,由此带来远超现有机械式系统的换挡速度和精确度,和更加轻的重量(实际由于电池的存在,重量还是比7900重了68g)。未来将会出现更省电的有线版本,重量应该会更轻。
美国的牌子,其变速系统也继承了美国的风格,快速、硬朗但缺乏精准。当然这是跟日本货shimano相比的,实际上其高端套件品质很好,论精度的话跟shimano的差距也很小了~~的软肋跟shimano差不多,都是牙盘软,但近来改进不少。据一些评测,的铝牙盘硬度十分好,碳牙盘反而逊色一点~~
的公路套件较少,只有3个级别,分别是 red、 force和 rival,都是10速的系统。更低端的9速、8速部件并没有形成一个系列。的套件都比较高端,并没有一个很平民化的套件,而且这三个级别所用的技术差别不大,最大的差别恐怕就是重量和骚度了。
第三级的公路套件,级别大概相当于shimano的105系统。特点是碳手变(老款是铝的手变)、2X10速。
第二级套件,相当于shimano的UT系统
顶级套件,定位比DA还高。大量使用碳纤维材料,因此比铝合金为主的DA要轻。一体成型工艺的飞轮能提供比一般飞轮更高的强度和更轻的重量。
关于手变和shimano手变的变速方式区别:
与shimano的“刹把降档,拨片升档”的方式不同,是通过区分拨片角度来升降档的。也就是说,的手变只通过一个拨片来换挡,往内侧按一点是升档,按到底是降档。这种方式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shimano和campagnolo的手变变速方式都已注册专利了,晚进入市场的只能采用一种最悲剧的方式了~~这方式容易导致换挡失误,但却更快捷和更静音,因此有人十分喜欢,有人却十分讨厌。
Campagnolo
作为意大利一个老牌配件品牌,Campagnolo却一直致力于创新,11速系统正是campy最先也是现在唯一使用的,而且全线产品均为10速或11速。级别比较多,从高到低是Super Record(11)、Record(11)、Chorus(11)、Athena(11)、Centaur(10)、Veloce(10)、Mirage(10)、Xenon(10)(括号内是级数)
CP的变速套件,同级别的一般要比shimano贵上接近千元,所以性价比并不高。但是基于其贵族出身and独特的风格(小头手变?&
[速联SRAM讨论]亲手测试SRAM和Shimano 10速9速混搭兼容性,及各种混搭方式综合论证。 结局
测试这个词看上去有点过,其实不是我愿意的,被迫测试吧。内容还是配的,慢慢看,不同意之处欢迎讨论
上CB有段时间了,受坛里毒车影响,以及长沙本地越野车友的蛊惑,上周决定装台5寸
选好后,按个人习惯选择X09速转把(10速还没出),和X9后拨。一查,X9 的9速长腿后拨基本没货。而最新的X910速外观更好,考虑到以后SRAM10速转把出来了,只要入新转把换飞轮就可以升级了。而卖家在说明里说明新款后拨兼容SRAM9速系统,于是拍下。
于是蛋疼的经历开始了,这款后拨在路上走了很久,比其它零件晚二三天才到。周一装车!装好前后拨,上好链条,却发现上档有问题。在转把第9档对装小飞的情况之下,第7档和第3档同时出现拨一档,跳2片飞轮的情况,这样,转把才从第9档下到第3档,链条就已经从最小飞上到最大飞轮了。
[速联SRAM讨论]持续发酵:SRAM Trek Oakley Nike Anheuser-Busch纷纷宣布中止与阿姆斯特朗合作关系
树倒猢狲散,不胜唏嘘。。。
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速联SRAM讨论]山地11速揭秘!SRAM XX1后花鼓和XD DRIVER塔基
SRAM在本届美国拉斯维加举办的INTERBIKE展展示了之前发布的XX1 11速套件,而且把最核心的后花鼓拆解出来展现给大家欣赏。DT和SRAM都推出了XD DRIVE的塔基。SRAM开放权限给Mavic、American Classic、Crankbrothers等众多花鼓和轮组制造商。XD DRIVE塔基必须创造更多空间给X-Dome速飞轮,因为这个飞轮不但多了一片飞轮齿片最小片齿轮只有10个齿,这些都在常见的花鼓上面无法实现。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DT的XD DRIVE塔基可以直接安装到SRAM的花鼓上面,而且不需要任何工具。
XX1的后花鼓可以安装9mm普通快拆和通过转换件安装12mm的筒轴快拆。图为我们让SRAM的技术人员把12mm快拆杆安装到后花鼓中。
& & 拉住花鼓末端的顶圈,XD DRIVE塔基就能拆开。棘爪会跟随塔基被拉出,这是要小心零散的部件。棘轮在左,SRAM采用较为稀的润滑油来代替传统粘稠的润滑油来应对寒冷的环境。筒轴支撑着外置培林。
XD塔基的3棘爪设计。图右的轴套可以允许11速的飞轮插入。塔基有两个密封轴承。外置轴承突出4mm,使飞轮安装后成为一套密封的结构。
& & 11速的X-DOME飞轮能看到黑色阳极的轴套。通常塔基和随后花鼓一同安装飞轮,我们为了演示,把塔基直接安装到飞轮上。大型的花键式塔基使飞轮安装非常轻松,然而普通的后花鼓要想安装这个飞轮基本不可能了,因为,一体金属切割出来的最小片飞轮根本无法容身。
& & 近看X-DOME飞轮,飞轮安装锁死也可以用SHIMANO的锁死工具来进行操作。XD花鼓的外置培林隐藏在飞轮里面。真正操作的时候其实要先把塔基安装到花鼓上,再把飞轮安装上去,再把飞轮盖用工具锁紧。
& & 我们发现SRAM XD塔基和花鼓系统非常容易拆装保养。每一个部分拆装都很轻松。飞轮盖是唯一需要用工具安装的。这有利于车主在险恶环境后的保养。
[速联SRAM讨论]DA电动版有对手了,SRAM也玩上电子变速。BLUE 2
1. 名稱叫 E. SRAM, 不是 SRAM blue.
2. 變速撥桿動作與 SRAM 原先的 double tap 一樣, 以方便上手.
3. 控制器與制動機制以 bluetooth 方式溝通, 彼此編碼配對, &應該& 不會被其他車子控制.
4. 電池約可撐 10 hrs, 差不多騎 35-45 mile. 電池壽命與變速及煞車頻率有關. 最後一張圖有八條線的就是充電器與電線/接頭.
5. 後變 rear derailuer 是自動調整, 是全世界第一個不用在安裝時校正的後變(不要問我, 照翻而已). 裡頭有伺服(馬達?)與定位 sensor, 所以馬上一定準. 同時變速系統可以學習騎車者的習慣, 不管路況如何, 永遠選對檔位, 特別適合都會區走走停停的路況.
6. 有人提出來的, 煞車如果沒電會自動切小盤讓騎車的人意識到有這種狀況, 接下來如果繼續騎, 煞車會輕輕煞住, 等車子完全停住後煞車會鎖死不放, 直到在充完電為止. 煞車與變速除了傳統煞變把外, 另外接一條線到握把上方一個額外的開關, 方便爬坡時握上把時使用, 手可以不用離開上把去撥動開關. 煞車可以選擇單手煞前後, 方便邊騎邊吃東西. 因為無線, 所以煞車左右習慣在郎歡喜.
7. 後齒盤組是 10 速而已, 並不隨 C&S 起舞. 傳統在前 2 後 10 的組合底下可以提供 16~18 種合適的齒比, 因為大對小通常大家比較不喜歡. SRAM 的後齒盤組透過電磁機制可以上下動作, 維持前後齒盤在一直線. 因此你可以使用所有 20 種齒比組合. 目前有 11-21,23,26,28 這四種. 大盤只有 53/39 一款, CT 盤不在計畫中.
8. 因為採用 bluetooth, 所以可以使用具有這種功能的手機來讀取行車狀態, 包含迴轉速車速等, 還有前面車友擔心的電池容量. SRAM 目前跟 Garmin 合作, GPS 支援應該可以期待.
9. SRAM 最近也因為不景氣營業額大幅下滑, SRAM E 跟傳統透過撥桿纜線操作的煞變裝置不同, 她零件少, 機械精密度要求沒那麼高, 因此可望降低生產製造與後續維修品庫存成本. 目前定價 1409 USD, 預計明年(看不出從哪一年起算)四月上市.
[速联SRAM讨论]全新!!SRAM&&RED&&2013&&:车的新生!!简单评测!
再次感谢西贝,以优惠的价格,搞到了机盒对号的行货,,NB的装车技巧和绝对细心的服务,把我的车又从新新生了一遍,上次就不辞辛苦的帮我顶限量版本R0 这次又帮我定 red 真是无比的感谢!好了 废话不多说 !上图!!!套件重量实测!:/bike/viewth ... &extra=page%3D1; 新red手变和刹车质感有了本质飞跃,刹车感觉硬朗,感觉就是1和2的关系,没有1.1,& &1.2,& &1.3......这样的感觉,刹车效果非常好!只是简单的轻捏,然后刹车,感觉帅气的难以形容新前变速器配合手变质感:新red把唯一一个半档也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yew系统,,,,,,(好官方,,太2) 我们所要做的(当然我没做,贾哥告诉我)只需要把大盘和前拨三个刻度对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随他自由摆动,反正效果就是前大后面飞轮放那个都不蹭,前面小也一样,反正就是不蹭,没二话,就是不蹭,
变速之感:轻盈的要命,挡位清晰,说上就上,说下就下,只要轻轻地哒哒哒,感觉就像 XX的感觉吧?
别说把带缠的不好,人家发着高烧那,而且那家店大下雨天能开车从四惠给我送到天通苑,我已经感激不尽了
我要说!西贝的服务就是牛逼!!!!
外面嘿嘿努力调试中!
镂空链条 镂空到极致
新飞轮无噪声
陶瓷轴承导轮
[速联SRAM讨论]SRAM X.0/X.9/X.7/Rocket/Attack转把操作说明
刚买了rocket指拨,在网上找到些资料,顺便发上来吧。也许有些用。 X.0/X.9/X.7/Rocket/Attack转把操作说明声明本文的英文原版下载自官方网站www..com下载日期:原文件名:SL_X0_X9_X7_Rock_Att_1_03.pdf文章名称:《 X.0/X.9/X.7/Rocket/Attack Shifter Operating instructions》翻译本文仅供个人使用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目的。有问题请联系:.cn,谢谢!以下是正文: 一、兼容性X.0/X.9/X.7后变转把: ESP后拨(1:1 Actuation Ratio)Rocket/Attack后变转把:Shimano(R)后拨(2:1 Actuation Ratio)X.0/X.9/X.7/Rocket/Attack前变转把:?? & Shimano前拨二、安装车把组图
分别对前后转把进行如下操作:把转把装进车把里。必要时,移动刹车杆,以便能装入转把和手把胶。 不要忘记留出装bar end的空间。 旋转转把,使得把上的桶调整器在刹车杆的下侧偏外的地方。按指定的扭距锁紧转把的3mm内六角固定螺丝(图一中的标记1)。把手把胶装入到车把里。有溶解力的润滑剂或毛状的喷雾剂可能会损坏把胶。 使用雾状粘合剂或把胶胶水有助于安装,并且可以降低由于磨损和潮湿导致的把胶旋转松动。 把变速线装入线管和固定器上。把线接到变速器上。根据变速器指南进行变速调整。图一:
注意事项:确保前后刹车杆能够正常操作。如果转把和刹车杆冲突,请重新调整两者的位置。再次检查能否正常操作!三、变速线更换建议:转把留在车把上,不需要移动其他部件。转把不需要打开。请使用高质量的线和带有管帽的线管。分别对前后转把进行如下操作:将线从变速器上解开。距转把桶调整器15cm的位置把线剪断,丢弃旧的线和线管。从图一标记2的地方,拉开舱口。舱口的底部应该依旧连接着转把。按线松弛的方向旋转转把(图一标记3)。(对于前转把,转动“1”齿,对于后转把,转动“9/8”齿)。查找线头位置(图二)。用一个小平口螺丝刀,松开线头上的覆盖物。将线从转把推出丢弃。将新的变速线穿过线头位置,从桶调整器出来。轻拉变速线,使线头位于固定位置下面。把舱口放回原处。将线转入新的线管和上的固定处。将线连接到变速器上。根据变速器指南进行变速调整。图二:
四、转把胶更换建议:更换时不要去掉三角形架子。取下旧转把胶:按线松弛的方向旋转转把(图一标记3)。(对于前转把,转动“1”齿,对于后转把,转动“9/8”齿)。用3mm内六角扳手,将转把从车把移开(图一中的标记1)。用一只手拿住转把架子和把胶,挤压固定突起(图三标记2),取下轴固定环(图三标记1)。轻轻的向前(释放的方向)转动把胶,慢慢的将把胶移出架子。快速的拉把胶可能会导致盘绕的弹簧(图四标记1)错位。 更换:必要时将盘绕弹簧(图四标记1)的前端放回到固定处的凹槽。将把胶旋进架子里,校准弹簧突起,使其连上盘绕弹簧的末端。轻轻的向前旋把胶,压缩弹簧,使把胶进入架子。将架子上的轴固定环放回原处(图三标记1)。图三:
建议:转把几乎可以免费进行维护。有关拆卸和维护方法的任何问题,轻联系本地的有资质的经销商。
[速联SRAM讨论]Sram RED 液压碟刹,
设计给公路越野赛用的,刹把上面高出很多,为了放置主油缸,钛锣丝,质感不错。
不知道以后是否也会采用碟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jpg
[速联SRAM讨论]SRAM历史
1987—SRAM成立于芝加哥市郊的一个仓库里,当时只有一个产品六位员工.&&Paul Turner为行业介绍第一款油压避震前叉.
1988---SRAM推出DB转把,安装在公路弯把上,不需移动手即可精确变速.美国人Bob Mionske使用SRAM DB转把在汉城奥运会公路比赛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RockShox成立,Greg Herbold使用RockShox RS1避震前叉参加美国DH锦标赛.
1990—CX-DT成为第一个可以兼容公路和把手的变速转把,最终成为三项全能运动的主导变把.&&Ned Overend挑战怀疑者,使用RockShox RS1赢得了XC世界锦标赛.Herbold和加拿大人Cindy Devine使用同一款前叉赢下了DH世界赛头衔.&&同一年Herbold使用Grip Shifter变把.&&著名的RockShox取得更大发展.
1992—SRAM生产转把产量突破100百万.&&SRAM第一款高端转把SRT500初次登场.&&Sachs创造出7速内变花鼓.&&RockShox Mag20登场,使用镁合金下腿 空气弹簧 油压阻尼系统.使用RockShox前叉,Julie Furtado赢取DH世界杯,同一年Gilbert Duclos-Lasalle赢下巴黎-鲁贝站冠军.
1993—RockShox介绍Mag21 行程增加到60mm.Duclos-Lasalle使用RockShox前叉再次赢下巴黎-鲁贝站冠军.
1996—Bart Brentjens在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上使用转把赢取了第一块金牌. Paolo Pezzo使用RockShox Judy赢取了女子XC锦标赛金牌.&&SRAM推出第一款后拨链器—ESP900,使用1:1比率设计.&&Sachs介绍PowerGlide卡式飞轮和DiRT-变速技术.
1997—SRAM收购位于德国Schweinfurt市的Sachs公司部门.&&RockShox推出SID(超轻整合式设计) XC前叉和6寸行程BoXXer DH前叉.&&Micky Kozuschek和Gary Peng创立Truvativ公司,生产4D大齿盘.
1998—SRAM转把产量突破3400万套, SRAM推出Spectro内变速花鼓产品线.
1999—SRAM开创SRS技术,全面革新转把变速. Truvativ推出DH使用的Hussefelt齿盘.第一款使用于高强度的下坡和跳跃级别.
2001—SRAM推出X.0
2002—SRAM收购RockShox, Avid推出Juciy 7油压碟刹.
2004—SRAM成立了7个公路产品开发团队.&&SRAM收购Avid和Truvativ.&&RockShox向世界介绍使用于Pike和Reba平台上的Motion Control阻尼系统.&&SRAM推出使用Impulse技术的X.7和X.9指拨产品.
2005—专业公路赛车手Ben Jacques-/Sierra Nevada)和Jesse Lawler(Jittery Joe’s)测试SRAM未命名的公路手变和后拨链器.&&SRAM推出X.0指拨.&&World Bicycle Relief由F.K.Day创立.
2006—SRAM推出两款10速公路套件,Force和Rival 具有革命性的Double Tap变速技术.&&SRAM推出内9速和内3速花鼓.&&SRAM签下两个职业车队包括Orbea车队(西班牙)和/Sierra Nevada车队(美国),车队使用Force公路套件.&&RockShox推出FR用避震前叉:Totem,Lyrik和Domain.&&Avid介绍FR用碟刹Code.&&Truvativ推出FR用齿盘Holzfeller OCT.& & World Bicycle Relief开始了赞助非洲赞比亚26000台计划.
2007—SRAM介绍Red,TT产品.&&SRAM与Saunier Duval-Prodir车队签下合作协议.&&RockShox推出Vivid和Monarch后避震器.&&SRAM收购ZIPP
[速联SRAM讨论]SRAM&&VS& &SHIMANO&&大决战
用了这样一个标题,其实有点不恰当,我在这个帖子里,只是想说说我用SRAM和西码诺后的一些个人主观感受,以供大家参考。
我是个公路爱好者,北京的冬天不是很冷,但是骑还是幸苦了点,但漫漫的冬季也不能就猫起来过冬啊,想来想去,在台和车之间犹豫徘徊了一阵,最后还是选择了,毕竟,骑还是能享受到真正的的快乐的。
于是,为了这个训练,我煞费苦心的东寻西找。在选配零件的时候,我就在SRAM西码诺之间犹豫了很久,毕竟,我的都是西码诺的套件,对SRAM可没什么认识。但是,我周围有一大批人,包括我公司的同事,还有网上的一大批车友,都是持坚决反对日货的,甚至有人说,你丫要敢装日货,回来就砸了它!不管怎么说,我也算个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啊,抵制就抵制,富士胶卷我都不用了,这西码诺不用就不用吧,据说这个SRAM还算过得去的。咨询了很多车友和车商,对SRAM的评价总的来说还可以,但主要缺点就一个字:糙!但我也没别的选择了,于是,匆匆忙忙就定了SRAM系列了。上网查询价格,下订单,发货,收货,,,还行,有了现代化的通讯和交通工具,这东西还来得真快,赶在2003年年底之前,我这车算是装上了。
本来订的是SRAM X.O,可是当时又没货,经销商一直在劝说SRAM7.0的效果也是不错的,而且性价比更高,据说不会比西码诺的XT系列差的。权衡了半天,这套SRAM 7.0就这么装到我车上了,也就是我下面那个“2004第一骑”里面那个图片。整个配置是:大名半碳的架子,(跟坛子里著名的WANGYI大侠是一样的),SRAM 7.0的套件,KMC9900的链条,ALEX的DH19圈,把东西拉到石波教练那儿,又给我配上了钛把立和把横,就基本齐备了。
12月20号那晚,我和石教练温上了一壶二锅头,边喝边聊,吃饱了喝足了,都半夜12点了,这才开始动手装我的。这个SRAM的东西,拿在手里,感觉很轻,但是觉得做工可不怎么样,随手拿起一个XTR跟它比了一下,呵呵,那个感觉,就像是10年前的桑拖和西码诺的对比一样!一个精致,一个粗犷。不过,这东西是来用的,不是摆着看的,是骡子是马要出去遛遛才知道,先装上再说吧。这里我先介绍一下石波教练,这家伙的骑车技术和修理技术可真的没的说,在北京可能是无出其右了,对各种零件的选配有着很深的了解。有一次我们骑车爬妙峰山,他跟在我后面,上来对我说,你有一根车条松了!我说,没龙啊,你怎么知道?他说我听出来了。停车后,他拿起我的车圈一转就抓出了那跟松的辐条。他竟然能凭声音就听出辐条松没松,真是不可思议!这招一亮,把我们这一帮骑车的全镇了!特别是讲起意大利各种车的生产流程和、环意及我们国家车坛的一些典故,他更是头头是道,可以给你聊上个几晚上。6月举办的展览,里面那个珍贵的比赛起点用的铜铃档,(当年法国自协送给中国的)就是王屹大侠在石波那借来的。石波水平高是公认的,不过,那晚可遇到了点麻烦,左搞右搞,这个前拨就是出问题,后拨也总哗啦啦的响。看来,这个糙东西还要糙法来治,我无法按捺的上去就是一脚,嘿嘿~~这SRAM竟然好了!后来分析,这个SRAM在制造上肯定有很大的公差,可能是变速的钩子有点偏,才使我的糙脚盖过了石波以灵巧见长的手!
第二天,我和忘了就骑望京楼去了,沿途风景枯燥,也没什么可看的,只见山下的北京城被厚厚的烟尘笼罩。可是更让我烦心的却是变速器不时传来的咔咔响声,后来,慢慢的响声变弱了,变速也逐渐适应了,这个转把还真是有意思,变速的迅速可真是西码诺不能比的,要下到小盘的时候,只要那么一拧~~就听喀嚓~~接着光当一响,好嘛~直接从最大飞落到了最小飞!可比西码诺那一下一下的按快的多了,爽是爽了,可在精细变速的时候,就没那么灵敏了,有时候很顺利就上去,有时候象大脑迟钝似的响了半天才变,更要命的是往往在爬坡最关键要变速的时候犯病了!想想也是,欧洲人的粗犷和日本人的精细是不能比的,既然选择了SRAM就要能接受他的缺点,还是慢慢适应吧。
接下来的几天,在中,这个SRAM表现的还算可以,可这个方便的转把也给我带来了好几次很危险的情况:在爬那个望京楼最陡的坡的时候,我本来想变速往上变,但此时头脑已不清醒的我按习惯把转把往下转,结果,降了一速,我又急着赶紧变上去,这一来一回的,这SRAM就受不了喽~~只听喀嚓喀嚓响了几下,后拨就不玩活了,和一堆链子绞在了一起!由于穿着自锁正用力往上骑,这一下就把链条蹬断了,这么陡的坡,差一点让我翻滚下山!截下了七扭八歪的链条,重新装上上路了,不过,小心翼翼的我可再也不敢那么嚣张的猛力骑了。接下来的几天中,在平路上也出了几次类似的事故,在热闹的马路上修链条,一手油污不说,骑着破车笑着路过你的那些的人的目光,就让你受不了!唉~自尊心受打击太大!
和石教练仔细研究了几次,也去某些著名车行找专家咨询了几次,检验结果都是不可调了,这个SRAM要么你凑合用,要么就换掉。信心大受打击的我,也只能冷静下来仔细考虑了。终于,2004年来临的时候,我决心,还是用西码诺了,而且,用的还是2004款的东西!实用主义还是战胜了爱国主义,可恶
[速联SRAM讨论]SRAM XX1开盒照
还缺牙盘没到 牙盘订的32T
[速联SRAM讨论]十速时代SHIMANO完败SRAM 论性价比第三季
前言:本文为个人观点,不同观点欢迎以事实为依据探讨拍砖,鄙视没有根据乱说拍脏砖的
10速时代来了,不管你接受也好,蛋疼也好,它都带着折腾扑面而来了。。。。。。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该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定位,怎样使自己的选择真真正正的体现出性价比呢?
答案是& &选择强者& &SHIMANO&&OR&&??& & 这是个问题
西马诺,曾经是它,把我们大多数车友带入了零件的世界,把我们的观从宏观时代带入了微观时代,正是这家全世界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工艺最先进,(至少是表面功夫总可以了吧),最具行业领导力。。。。的公司,在面对十速的时代,终于显现出了疲态。我也曾是个挚爱西马诺细腻手感的粉丝。甚至我们认为XT比X9贵出的价格,也是我们为手感和技术而付出的。
如今,一切都变了。
XX的横空出世,彻底打乱了西马诺的节奏,仓促之中,这家世界最大的零件公司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个仓促的,愚蠢的决定。
曾经一直认为西马诺的指拨是最具技术含量的,独特的低线拉比造就了细腻的手感,瞬间释放技术造就了快速的反应,微小的推动虚位,瞬间释放,等等等等,都已经离我们远去
剩下的是自己并不在行的1:1线拉比技术,阉割了的瞬间释放,松垮的虚位手感。。。。相比,西马诺的粉丝们沉默了,动摇了。
曾经XTR飞轮可以卖的比XO贵一倍有余,如今,新款XO价格我们还未接触,但可以肯定的是&&耐用性:(请参见齿片厚度,西马诺的10速比已经很脆弱的9速更薄,耐磨性不言而喻)
刚性(请参见不同的连接方式PS:是整块的钢材,从小到大片在靠近齿片末端连接,不是一体化。反观西马诺,还是在齿片根部铆接)
齿比 ,西马诺的飞轮11-34,11-36 ,最小齿都是11,13,15。。。。没有了11,12,14。。。的选择,长跑平路注重踏频的车友都知道,这是多么大的问题,到了大片爬坡齿才出现微不足道的齿比变化,不知道还有什么用处(本人怀疑这是个人为疏忽造成的设计错误)
前拨,牙盘
把自己最不擅长的前拨简化成两片,飞轮重量降低,刚性提高,牙盘的材质和结构巨大变化也是有目共睹,西马诺倒是之换汤不换药的出了个10速,却多了速比限制。
XX价格很高,但新款XTR980也不便宜。如果把曾经定位XTR,XT级别的XO.X9 X7的价格和性能相对XT SLX ,不能不说构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最重要的是对没有赞助的业余爱好者来说,SHimano的飞轮耐用性继续下降,技术缩水,前拨使用档位限制都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从现在起,我会坚定的加入阵营, 的革命成功了,性能,价格,SHIMANO仓促中犯下了这么多的错误,使得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未来,这也是我们车友乐于看到的。
[速联SRAM讨论]sram发布新款red force 22s变速系统
0.jpg (202.42 KB, 下载次数: 0)
15:23 上传
1.jpg (276.03 KB, 下载次数: 0)
15:23 上传
2.jpg (310.54 KB, 下载次数: 0)
15:23 上传
3.jpg (153.04 KB, 下载次数: 0)
15:23 上传
4.jpg (137.77 KB, 下载次数: 0)
15:23 上传
5.jpg (219.49 KB, 下载次数: 0)
15:23 上传
6.jpg (172.2 KB, 下载次数: 0)
15:23 上传
7.jpg (186.77 KB, 下载次数: 0)
15:23 上传
8.jpg (170.97 KB, 下载次数: 0)
15:23 上传
9.jpg (135.27 KB, 下载次数: 0)
15:23 上传
10.jpg (80.59 KB, 下载次数: 0)
15:23 上传
全新22速变速系统。red套件增加了碟刹款。
11.jpg (93.69 KB, 下载次数: 0)
15:23 上传
12.jpg (144.59 KB, 下载次数: 0)
15:23 上传
上面有售价以及重量
[速联SRAM讨论]sram xx1逆天啊
牙盘单盘28 30 32 34 36 38可选齿数
0.jpg (89.35 KB, 下载次数: 0)
15:26 上传
飞轮10-12-14-16-18-21-24-28-32-36-42,这规格算是把牙盘装飞轮上了。。。
1.jpg (198.52 KB, 下载次数: 0)
15:26 上传
牙盘改成曲柄组,支架,盘片三层的可替换结构
2.jpg (127.59 KB, 下载次数: 0)
15:26 上传
[速联SRAM讨论]Sram 明年要推出 1X11 版本 XO,
XX1推出后广受好评,但是价格也吓跑了很多人,Sram准备明年推出便宜一些的XO版本,说不定X9,X7也会跟进
照片还没有,还是XX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jp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速联公路套件等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