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技术总公司石油总公司是跨国公司吗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1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中文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的位置: &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具有亮剑精神的翩翩绅士
日12:45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一个具有亮剑精神的翩翩绅士,总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2006年初春,一些关于中海油的信息再度成为焦点,出资人民币3.88亿元,中海油正式收购上海星城石油有限公司83.2%的股份,一举控制了上海星城在上海市区和郊区的20家加油站、26家公司、一座1.66万立方米的成品油库,打响了中海油全面进军零售市场的第一枪。中海油在这短短的5年中,从一个仅仅从事国内沿海石油勘探开发的专业化企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生产链完整,实力雄厚和富有竞争精神的跨国公司,成为一个中国人能够引以为傲的企业。
  注重实干、追求实效
  当我们深入分析中海油成功原因时,我们清晰看到中海油的企业文化在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中海油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公司,企业思维模式与大多国有大型企业非常不同,是一个非常注重实干和追求实际效果的团队。在与中海油各级干部的交流中,我们会发现他们没有国有大企业的盛气,总是彬彬有礼,更加注重倾听和学习。但是,中海油并没有因为国际化而失去传统,中国石油人从我们的军队继承了一种敢打敢拼,无畏艰难和勇克强敌的光荣传统。过去,这种精神曾经使中国摆脱了石油瓶颈的束缚;今天,它又使中国的石油企业勇敢地“走出去”,融入全球化的洪流之中——这就是著名的小说《亮剑》所推崇的亮剑精神。中海油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而且发扬光大了它,给更多的中国企业做出了典范。
  勇敢亮剑让世人瞩目
  2005年6月22日晚11点15分,中海油董事会决定出价185亿美元并购尤尼科公司,在国内一些人的质疑和美国一些人的反对声中,毫不犹豫地发出收购要约,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勇敢地亮出自己的剑。尽管对手最终不得不依靠令人不齿的手段得手,但中海油的价值却被全世界的投资者更为看好,股票一路飙升,从6月22日的230亿美元上升到8月2日放弃要约的311亿,市值增加了35%。中海油竟然能将成功与失败都化为了真金白银收入囊中,这种远见卓识不得不让世人佩服。中海油的“亮剑”,使全世界更加理性地看待中国的能源需求。
  中央电视台将2005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殊荣献给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总经理傅成玉。CCTV的人物点评这样描述:“他指挥了中国企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资本并购;他鼎力承担开发能源的责任,他将输油管直接接进了中国经济快速运转的发动机。相比他数不清的成功,他的勇气更增加我们的敬意。”叱咤风云的傅总不但博得了中国人的喝彩,也出人意料地赢得了美国人的尊敬。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2005年14位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榜单上,傅成玉名列其中,《时代》的评价:“他过人的胆识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中国在全球经济领域雄心勃勃的计划将越来越令人难以抗拒。”
  战略延伸的意义
  根据世界能源产业的综合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中海油应考虑在以下方向进行重点战略延伸:
  向蓝色延伸。中海油是一个蔚蓝色的企业,在蓝色的海天之间开发能源,特别注重开发和引进被称之为“蓝色能源”的天然气。21世纪被认为是天然气的世纪,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天然气是清洁高效的能源,同时也是一种昂贵的能源,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倪维斗院士将天然气比作“巴黎香水”。巴黎香水就要精品精用,不能当自来水用。
  目前,天然气作为一种与煤炭竞争的燃料进入中国市场,使其失去了作为优质能源的价值,市场的价格承受能力大受影响,直接威胁了资源的保障,也影响了经营者的收益,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压力。在全球化的今天,能源安全取决于能源价格的承受能力,而价格承受能力取决于终端能效利用水平,而利用效率又取决于正确的技术导向。分布式能源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价格承受能力,而且可以优化用气结构,从而提高供气企业的设备利用效率,实现供需双赢。最终形成一个市场的“低谷效应”,吸引全球的资源流向中国。在沿海建设多座LNG接受站的中海油有必要特别关注这一技术的发展趋势,鼓励、支持、帮助用户采用正确的天然气利用技术,合理使用天然气,尽力提高终端能效。所以,中海油在蓝色方向的延伸不能仅仅停留在城市门站,应该积极向终端延伸。参与或组织分布式能源公司或能源服务公司(ESCo),积极影响国家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扶持和支持这一行业的发展,“放水养鱼”,推动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向绿色延伸。纵观全球能源发展趋势,在积极勘探开发传统能源的同时,不应忽略建设没有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中海油”。中海油是一个社会主义中国的跨国公司,是一个依靠国际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企业,必要的“绿色化”将会使中海油在未来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中海油如何“绿色化”?发展海上风力发电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自今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之后,国家颁布诸多推进风电的优惠措施,对发展发电产业创造了一定的有利环境。我们认为中海油应该大张旗鼓地进入海上风电领域,能否在短期形成发电规模并不重要,关键是声势和决心。近来,我国许多大型能源企业纷纷进军可再生能源,对未来发展进行布局。中海油应该捷足先登,一方面是积极迎合全世界高度重视全球变暖问题和国内关注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对于中海油未来发展开拓新的领域,圈占新的疆域。中海油不仅可以在海上风电建设上大显身手,而且可以管理运行海上风电项目,甚至在陆上大力发展风电积累经验。
  向金色延伸。市场化和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新的格局,金融资本正在代替产业资本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如果一个企业仅仅停留在生产制造环节,最终只能成为金融资本的一个棋子,处于经济食物链下游。产业资本如果不能及时融合金融资本,将会陷入被动;而没有产业资本作为根基的金融资本,将可能异化为泡沫。(韩晓平)
(人民网-市场报
&&分类信息
今日热门点击
腾讯财经评论
论 坛 精 选
财 富 测 试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央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公司简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总部设在北京。自成立以来,中国海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国际能源公司。1982年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当年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10417亿元中国海油在国内油气产量连续四年达到5000万吨油当量、利润总额连续三年超过1000亿元、营业收入连续两年超过5000亿元的基础上,2013年末公司资产总额首次突破万亿,达到10417亿元。108646人中国海油始终坚持“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用人原则。截至2013年底,公司用工规模达到108646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总部设在北京。自成立以来,中国海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国际能源公司。2013年,公司海外业务已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资产比重达到40%,海外收入比重达到30%,海外员工本地化率达到82%,跨国指数正在向国际一流公司迈进。2014年,中国海油在《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位列第79位,较上年的93位上升了14位。公司继续享有标普和穆迪授予的AA-和Aa3级国家主权级资信评级,为国内企业最高评级。公司紧紧抓住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应对发展中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紧紧围绕《"二次跨越"发展纲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现已形成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与服务、炼化与销售、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等业务板块,为早日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奠定了坚实基础。组织结构所属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销售分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实业公司中海石油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中海油基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海石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海石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中国海洋石油东海石油管理局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渤海石油管理局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保险有限公司中国近海石油服务(香港)有限公司(2)海油业务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自成立以来,中国海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国际能源公司,现已形成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与服务、炼化与销售、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等业务板块,为早日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奠定了坚实基础。&1. 油气勘探开发公司始终坚持以油气勘探开发为龙头,开拓创新,强基固本,有力带动各业务板块的发展;坚持"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指导思想,油气勘探取得国内外全面突破;积极履行保障油气资源的供应责任,持续满足人们对石油天然气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油气勘探&&&&&&&&&&&&&&公司坚持"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指导思想,依靠认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国内外油气勘探取得全面突破,自营勘探创历史最好水平,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储量基础。公司注重认识创新,转变勘探思路。在辽东湾由中深层油气勘探转向浅层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鼓励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勘探技术瓶颈,稳步推进海底电缆三维地震采集和SDM浅水去多次波新技术,Prevue技术在高温高压井中发挥显著优势,勘探效率进一步提升;实施管理创新,全面梳理勘探管理流程,完善勘探管理制度,坚持勘探风险投资组合,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围绕已有生产装置进行滚动勘探,加强二次三维采集和高投资探井的管理,使勘探管理更加高效。2013年,公司在中国海域共完成二维地震采集2.8万公里,三维地震采集2.5万平方公里,完成探井100口。自营勘探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10个新发现,成功评价15个含油气构造,中国海域自营探井勘探成功率达46-67%。海外油气勘探取得重大成果,尤其是海外自主勘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在美国墨西哥湾勘探获得新发现,在西非刚果(布)勘探项目钻探获得新发现,在北非阿尔及利亚再获3个新发现,在东非乌干达获得2个新发现,为公司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开发生产&&&&&&&&&&&&&&面对台风频发的影响和成本上升的压力,公司统筹协调,深入挖潜,全程质控,"油藏提思路、工艺想办法、作业来实施",提高效率,实现了稳产增产。  公司精耕细作,确保油田基础产量可持续稳产。充分挖掘在生产油气田潜力,以地质油藏精细化研究为基础,时时跟踪生产动态,采取相应措施,使油田保持低水平递减或稳产;强化采油井管理,通过延长电潜泵运转时间、减少检泵周期,提高油井时率;实施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采取"注射疫苗"的方式优化了关键控制节点,设备完好率达到99.6%;采取"专项负责、重点布控"模式排查隐患,确保油田安全生产。  公司采取目标跟踪与及时优化调整作业措施。通过优化钻井顺序,加快开发新井,全年开发并投产新井111口,其中"文昌8-3E"油田和"番禺4-2/5-1"油田综合调整项目提前投产;确保调整井按计划实施,创造了调整井全年增产182.3万吨的佳绩;常规措施和技术增产保持较高水平,增产达196.4万吨;强化组织,合理优化检修方案,缩短停产时间。  全年生产原油6684万吨,其中国内生产原油3938万吨,海外生产原油2746万吨;生产天然气196亿立方米,其中国内生产天然气107亿立方米,海外生产天然气89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加快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对优化能源结构和保障能源供应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公司跟踪研究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新趋势,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生产销售一体化、自营与对外合作一体化、致密气煤层气一体化"的思路,积极推动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重点布局煤层气和页岩气。煤层气&&&&&&&&&&&&&&公司依托科技进步,继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发展煤层气产业,努力打造新的增长点。  根据"重点区块重点投入"的勘探思路,在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继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全年完成二维地震832.4 公里,开钻煤层气直井276 口、水平井13组,完钻直井273 口、水平井13组;全年实现煤层气抽采量5.8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4.3% ;实现煤层气利用量4.3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3%。  公司依托技术改造大幅提升煤层气产量。柿庄南项目打破常规技术思路,针对产量偏低的煤层气井,适度调整产气压力等参数,产气量显著提高,为大规模实施增产措施积累了经验;潘庄项目突破既有固定增产技术方法,对水平井大胆采用氮气解堵技术,日产量和供气量增速迅猛。  公司注重煤层气回收利用。针对部分地面集输工程落后于生产的特殊情况,为减少煤层气放空、提高煤层气商品率,公司开展小型撬装CNG 和LNG 利用项目研究。柿庄南项目、临兴项目撬装CNG 利用已试运行,柳林项目的燃气发电利用、临兴项目和神府项目的撬装LNG 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已经启动。  公司大胆探索与煤炭企业合作开发新模式。与阳煤集团联合探索建立瓦斯治理与煤层气开发并举、煤炭与煤层气协调开发的新模式,实现煤矿安全生产与煤层气开发的有机结合,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序衔接,实现采前抽、采中抽、采后抽"一井多用"的采煤全过程煤层气抽采;与大唐新能源公司和北京商莱公司开展放空气回收利用合作项目,利用煤层气排采的放空气来建设分布式发电站,通过发电的动力来驱动区块内的排采井设备;与北京商莱公司合作开发贵州六盘水瓦斯地面抽采治理项目,正在编制实施方案。  公司承担的"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项目通过中期检查和评估,达到了阶段考核指标。页岩气&&&&&&&&&&&&&&根据全球页岩气勘探开发形势和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公司结合自身实际,继续坚持"国外并购与国内勘探开发相结合,自主勘探开发与国外公司合作相结合,整体考虑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企业开发与国家扶持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理论探索、方法创新与科技进步为动力,建立具有中国海油特色的页岩气勘探开发体系,推动公司页岩气勘探开发。  2013年,为进一步落实区域断裂发育特征和页岩埋深及空间展布特征,公司在安徽芜湖下扬子西部区块部署了66.18公里的二维宽线地震采集,为准确评价页岩气资源及页岩气气藏综合研究提供重要依据。针对页岩气前期投入大、工区地质情况复杂的特点,公司积极开展合作研究。与壳牌中国勘探公司签订联合研究协议,按季度召开联管会,共同商讨页岩气的作业对策;与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美国犹他大学等展开页岩气理论基础研究,通过"重磁电震资料联合反演",落实了部分潜在有利区,进一步圈定了勘探有利区的范围。  公司参股的美国鹰滩和尼奥泊拉拉页岩油气区块实现权益原油产量合计202万吨,权益天然气产量6.26亿立方米。2. 炼化与销售炼化与销售板块是公司完善和优化产业链与价值链的重要环节,也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优化能源产品结构、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重要保障。&&&&&&&&&&&&&&&&&&&&&&&&&&&&&&&&&&&&&&&&&&&&炼油化工炼油业务既是油气勘探开发的产业延伸,也是石油化工、化肥生产及市场营销的业务主导。  2013年,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油价宽幅震荡、国内经济增速下降、竞争日趋激烈等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公司研判市场走势,组织对标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实施技术攻关,狠抓安全生产,强化内控管理,推动高附加值产品和质量升级产品的增产和销售。全年加工原油296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生产成品油811万吨、燃料油730万吨,比上年略有下降;生产乙烯10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生产芳烃及其衍生物346万吨,比上年增加7.3%;生产沥青824万吨,比上年增加18.9%;生产化肥370万吨,比上年增加7.1%。  公司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本增效。根据所属12家炼化企业对原油品质的不同需求,统筹协调、合理配置原油资源。强化成品油的库存管理和物流管理,降低相关费用近3亿元。以销促产,积极推动高附加值产品和质量升级产品生产。全年增产航煤8万吨、0#(国Ⅳ)柴油38.3万吨、93#(粤Ⅳ、沪Ⅳ)汽油20.2万吨;生产新增品种92#(沪Ⅴ、苏Ⅴ)汽油4.6万吨、0#(国Ⅴ)柴油1.5万吨。  惠州炼化创新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了生产指令痕迹化、日志生成自动化、检查考评智能化、数据监控程序化;坚持规范管理、超前维护,关键设备完好率达到100%,仪表自控率达到95.57%;通过多产高附加值产品、降低加工损失、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好于上年同期水平。中海壳牌坚持把保障安全稳定生产作为工作重心,通过准确研判市场走势、适时调整购销策略、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实施挖潜增效和优化资金运营管理等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  山东海化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果断关停部分亏损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生产负荷,严格控制"三项费用"支出。宁波大榭/舟山石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经营为核心,以绩效挂钩为抓手,强化原油资源配置,灵活调整外销比例,实现了装置的平稳运行,取得了较好的营销成果。  油气利用公司积极开发和推广科技新产品,先后研制成功灌缝胶、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高软化点改性沥青、阻燃沥青、温拌沥青、电缆沥青等新产品。不断拓展国际市场,首次向非洲马达加斯加出口"中海油36-1"沥青,向古巴出口改性乳化沥青。"中海油36-1"灌缝胶新产品成功发布,环保橡胶油以"海疆"品牌正式推向市场。再次获得"中国沥青行业贡献奖"第一名,实现四连冠。  中海化学积极应对磷肥、复合肥市场持续疲软等严峻形势,实施集约发展,加拿大钾肥项目完成首期股权交割,八所港DCC码头顺利试运行,天野聚甲醛质量升级取得重大突破,湖北基地产品结构调整顺利完成。狠抓安全环保,全面推行"三定一巡"装备管理,突出降本增效,取得良好的生产经营绩效。全年生产尿素202万吨、磷肥82万吨、复合肥86万吨、甲醇157万吨。  2013年,炼化重点项目进展有序,工程建设快速推进。惠炼二期项目已经获得国家核准,基础设计工作全面展开。中海乐金ABS项目竣工,进入投料试车阶段。海南精细化工项目顺利通过机械完工验收,进入投产试车准备阶段。惠州国储项目设计全部完成,地下主体工程施工顺利。中捷石化安全环保与清洁燃料升级项目已完成基础设计,催化扩能改造施工完毕。烟台西港油库和泰州滨江油库的建设也如期推进。销售销售公司以理顺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开发模式和开展对标经营为重点,完善管理体系,提升竞争能力,拓展终端网络,强化风险管控,努力"保产促销";全面推行加油站目标管理和"争星创优"劳动竞赛,整体销售能力稳步提升。全年销售成品油和化工品1469万吨,比上年增长2.9%,其中成品油1036万吨、化工品433万吨。2013年末拥有加油站445座,全年成品油零售量达到106万吨,同比增长25%,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3. 工程技术与服务工程技术与服务板块是保障公司油气主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2013年,公司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工程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作业能力实现重要突破,经营业绩持续增长,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油田服务&&油田服务业务贯穿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的各个阶段,既可以提供单一业务的专业服务,也可以提供一体化的整装、总承包油田服务。服务区域覆盖中国海域,基本完成东南亚、美洲、欧洲、中东四大海外区域布局;装备能力持续增强,技术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化运营水平大幅提升。2013年末,中海油服海外资产占公司资产总额的52.79%。  公司秉承"调整结构、进军深水、走向高端"的战略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装备能力建设获得突破,深水舰队运营成效显著。由"海洋石油981"、"海洋石油720"、"南海八号"、"南海九号"、"海洋石油708"、"海洋石油681"、"海洋石油611"等组成的中国海油深水舰队在南海、东海均完成高效优质作业。"海洋石油981"完成深水气田探井作业,"海洋石油720"再次打破中国海上三维勘探作业拖缆长度和覆盖次数纪录。  公司大批科技成果投入使用,极大提升了技术服务能力。核磁共振测井仪、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钻井油气层中途测试仪等陆续在全海域应用,并进一步扩大到陆上油田服务市场和国际市场;高温高压泥浆新体系在南海应用效果良好,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应用于特稠油开采取得初步成功,为海上特稠油的动用开发提供了有效的开发手段和技术方向;随钻地层测试仪、随钻声波、随钻中子/密度测井仪等测试效果也达到预期。  2013年,公司继续巩固国内市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文莱、加拿大、泰国湾、墨西哥湾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油田服务业务取得重大进展。公司凭借3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北海作业中的优异表现,荣登Statoil综合评比榜首。海洋石油工程服务&&公司以"做实做细项目全过程"为目标,围绕海洋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工程建设,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核心,打造亚太地区领先的海洋石油工程EPCI(设计、采办、建造、安装)总承包能力。  2013年,海洋石油工程服务工作量激增,资源配置难度、项目管理跨度和工程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公司加强统筹协调、精细管理,实施了30个大中型工程项目,各工程项目都实现了平稳运行。  公司作业能力实现新突破,主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创造了平均每周安装一座大中型钢结构物的纪录,"海洋石油201"和"海洋石油202"铺管船先后24次打破单日和单班海管铺设速度纪录,7个工程项目提前完工。超大型组块的自主设计和建造能力提升到新水平,3万吨级的"荔湾3-1"上部组块的建造工期比国际同类工程缩短10%以上,平台组块浮托法安装实现了作业水深从24米到190米、浮托重量由1.2万吨到3.2万吨的大幅跨越,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3万吨级平台整体浮托技术的国家。铺管作业最深达1409米,实现了由浅水向深水的跨越。成功实施"流花19-5"气田工程总包项目,填补了水下工程总包项目空白。模块化生产线建设形成规模,已成为公司的服务品牌,GORGON、ICHTHYS等项目有序实施。  公司海外市场开发持续取得新进展,国际知名度和品牌认可度不断提高,成功进入ExxonMobil、TOTAL、ENI、ADMA等合格承包商名录。进一步推动与国际公司的战略合作,拓展市场渠道,境外公司已达8家。  公司多项技术成果成功应用,显著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国家863课题"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成果应用于"荔湾3-1"项目,在国内首次实施了3万吨级超大型海洋钢结构物的称重及重量转移作业,自主设计的水下脐带缆终端基盘在南海成功安装,自行研制的首套国产机械连接器成功应用,全自动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成功替代传统的射线检验。专业服务&&海油发展突出"专业化、差异化"的发展思路,加快产业塑造,着力打造适应专业公司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将原来的四个业务板块调整为专业服务、FPSO与船舶运营、精细化工三个板块,把采技服、监督监理两家单位整合为工程技术公司,提升了公司油田生产阶段一体化整体解决能力。  油田运维产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成为海上油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得力帮手,物流产业从传统物流逐步向现代物流转变,安全技术服务产业形成具有海油特色的安全评价、设计、咨询、培训一体化服务体系,节能环保、LNG冷能利用等新兴产业获得快速发展。  公司核心技术能力显著提升。自主研制的防砂工具成功应用,自主开发的水下钢缆无损检测仪填补了国内空白,自主设计的主机余热利用装置每年可节约4000多吨标准煤,海上平台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新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种功能涂料在"嫦娥三号"、"大飞机"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4. 天然气及发电加快天然气及发电业务发展符合国家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方向,也是公司贡献清洁能源、推进绿色发展的现实途径。天然气及发电产业已成为公司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效益增长点。&以煤炭为主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减煤增气"是中国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不断提高,预计到2020年达10%以上,天然气产业发展将进入"快车道"。天然气及发电已成为公司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2013年,公司继续领跑中国LNG行业。全年LNG进口量1301万吨,累计进口LNG突破5000万吨大关,达到5698万吨;全年发电量152亿千瓦时,累计发电量突破900亿千瓦时,达到946亿千瓦时;珠海、天津两个LNG接收站顺利试投产,LNG接收能力达2480万吨/年;累计建成陆上天然气长输管线3698公里;运营和在建加气站165座,同比增长42%。  公司得到国际LNG业界高度认可。跃居全球第三大LNG买家,在LNG全产业链上取得显著成就,引导了世界LNG产业的发展方向。在第十四届全球LNG峰会上,公司从全球上百家LNG业内公司中脱颖而出,荣获全球LNG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奖项——"2013年度世界LNG行业杰出贡献奖",成为首家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公司。  公司LNG长期资源采购获突破性进展,新资源项目谈判有序推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顺利完成BG500万吨/年增量资源采购协议的签署和增持权益的交割,该购销协议是当今世界单笔LNG采购量最大合同之一。签署道达尔LNG合同价格回顾修正协议。签署与苏伊士环能100万吨/年、为期20年的美国卡梅伦LNG项目框架协议,首次采用100%与美国Henry Hub天然气指数挂钩的价格公式。  积极创新现货贸易模式。全年采购8船LNG现货,签署2本LNG现货贸易主合同。成功向台湾转运2船现货,这是中国大陆首次直接与台湾地区实现LNG贸易,为两岸能源合作作出了突破性贡献。  公司把握"市场先行"原则,实施差异化策略,创新商务模式,多措并举推动市场开发。在广东天然气市场占有率达78%,正在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液态供应商。公司有效发挥了LNG的应急保供作用,天津浮式LNG项目成功投产并向天津市供气,与中石油资源串换实现向河北供气,为京津冀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和冬季保供作出重要贡献;满足了浙江省"百年一遇"酷暑天气的用气需求,得到了政府与用户的高度认可。以"两洲一湾"为核心深入开发交通新能源市场,大力推动加气站并购进程,交通新能源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全年新进入29个地级市,累计进入22个省的58个地级市;新增运营LNG加注站55座,运营车辆1.7万余台;有序开展船舶、火车内燃机车LNG燃料改造工作,湖州安吉首艘油改气船下水试航,与南车集团合作开展的国内首辆双燃料示范机车下线试运行。  规划先行, 快中求稳, 扎实推动重大项目进展。17个在建项目均无重大质量事故发生,无重大环境污染发生,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扎实开展珠海LNG、天津浮式LNG、"锦州25-1"天然气、菏泽焦炉尾气回收利用等预投产项目的生产准备和保运服务工作。  公司把创新、创造、创效三者有机结合,打造技术领域核心竞争力。自主开发的小型天然气液化工艺包成功应用在营口液化项目,实现从技术研发到工程应用的跨越性突破;承担了与海洋工程热点技术——浮式液化技术相关的3项国家级和1个工信部的课题研究。国内LNG全容储罐自主设计实现零的突破,独立完成天津浮式LNG 2个3万立方米储罐的核心设计工作,各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进一步稳固了公司在我国LNG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完成了三维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ERP推广实施规划,建立了GIS数字化管道地理信息系统。5. 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依托集团产业发展,加强产融结合和风险管控,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网络,优化信息系统,努力打造金融服务品牌,金融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保持较高水平,助力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中海石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发挥专业金融服务机构职能,在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帮助集团加强资金集中、提高资金效率、降低财务成本、严控资金风险。2013年,财务公司完成结算业务20.49万笔,同比增长23%;结算金额2.67万亿元,同比增长18%;发放各类信贷1801.29亿元;年日均自营信贷余额达141.30亿元,同比增长32%;结售汇110.85亿美元,同比增长532%;外汇结算金额350.96亿美元,同比增长477%.各项业务数据均创历史新高。依托优质服务,财务公司实现拨备后利润10.51亿元,同比增长19%;年末资产达896.27亿元,存款达484.19亿元。财务公司通过完善服务网点布局,搭建高效金融服务电子平台,开拓远期外汇产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同时,财务公司保持等同于中国国家主权级的标普(AA-)与穆迪(Aa3)信用评级,并蝉联行业唯一的"最佳风控奖"。  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坚持合规运营,加快业务转型,强化风险管控,连续10年保持新增不良资产为零,盈利能力保持较高水平,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2013年,中海信托累计管理信托资产规模3284.09亿元,未发生一笔信托项目不能按期兑付的情况;持续创新资产管理产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投资类业务管理规模同比增长50.9%.中海信托以稳健经营和专业理财能力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第七届诚信托评选活动中连续第7次荣获"诚信托-卓越公司奖",在第六届优秀信托公司评选中荣获"中国最具区域影响力信托公司"奖,这是中海信托第6次获得该活动奖项。  中海石油保险公司继续执行集团的保险政策,加强风险管理,充分发挥为集团平衡、降低保险成本和控制分散风险的作用,助推集团相关业务板块的发展;提高理赔时效,着力保障投保人利益。积极拓展保险业务,毛保费收入创历史新高,新增深水井保险、井下工具险、建造险免赔差等业务,海外业务区域扩大到卡塔尔、刚果(布)、加蓬等国家。2013年承保标的总价值达到320亿美元,为集团主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海石油投资控股公司是集团授权实施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的执行机构。公司加强战略管理,强化股权价值管理,以服务为主线密切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保证资产保值增值,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3年,公司资产质量、运营情况和治理结构继续保持良好,净资产46.5亿元,投资现金分红2.96亿元。挺进深水浩瀚无垠的大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海洋,尤其是深水,是未来全球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区,中国南海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位于深水。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人类开采石油的足迹从陆地走向海洋,由浅水走向深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企业,自1982年成立以来,通过自力更生和对外合作,基本建立起常规作业水深内完整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并于2010年实现国内油气年产5000万吨油当量,建成海上大庆。志存高远的海油人又提出“二次跨越”的发展纲要,并把目光投向了未来能源希望所在——深水。深水一般指超过300米水深的水域,超过1500米以上称为超深水,是国际石油公司竞争的主战场。中国海油要实现“二次跨越”,仅靠浅水区的油气资源量难以突破,实施深水战略、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是必然选择。然而,要进军深水,风险、难度和投入都呈几何倍数递增,海洋石油“高风险、高科技、高投入”的特点更加突出,中国南海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海域之一,台风频繁,滔天巨浪排山倒海;海底地形陡峭,即使看似风平浪静的海面,水下也可能暗藏着湍急的内波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海油投资建造的第一支深水作业舰队已起航,实现了海洋石油作业能力从水深300米到3000米的历史跨越。日,&“海洋石油981”以令人震撼的雄姿屹立在世人面前。随即,以“海洋石油981”为旗舰的深水舰队建造完毕,它由五个型号六艘可在水深3000米海域工作的深海工程装备组成——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大马力深水三用工作船“海洋石油681/682”、深水工程勘查船“海洋石油708”、12缆地球物理勘探船“海洋石油720”,它们与旗舰“海洋石油981”一起起锚远航。在建造深水装备的同时,中国海油大力培养深水人才和制定作业规范。海洋石油人经历了一边看、一起干、自己干的三个过程,在学习、实践中锻造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深水铁军,并于2010年首次作为作业者圆满完成作业水深1000米的赤道几内亚项目。十年磨一剑,中国海油挺进深水、实现“二次跨越”,如利剑在手,蓄势待发。深水相比浅水风险点及技术差别大1.水深增加,要求隔水管更长、钻井液容积更大以及设备的压力等级更高,隔水管与防喷器的重量等均大幅增加,所以必须具有足够的甲板负荷和甲板空间。另一方面,水深增加,加之深水恶劣的作业环境,使得钻井非作业时间增加,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苛刻。选择深水钻井装置、设备和技术时都要针对水深进行单独校核。&2.海底温度低,井底有可能高温,给钻井作业带来很多问题。如在低温环境下,钻井液的黏度和切力大幅度上升,会出现显著的胶凝现象,而且增加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性及风险。&3.浅层的疏松地层和不稳定海床、浅层水流动等地质灾害风险;4.随着水深的增加,地层的破裂压力梯度降低,致使破裂压力梯度和地层孔隙压力梯度之间的窗口较窄,极易发生井漏、井喷等复杂情况。南海深水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特点1.自然环境恶劣南海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同时又有海水作为大气活动的邻近水源,全年高温高湿,雨量丰沛。南海波浪较大、台风频繁,大大增加了油气勘探开发的难度。这里风力较强,多东北大风和台风,加之海区深而广阔,有利于海浪成长和传播,波浪较大,南海东北部是西北太平洋冬季大风大浪区之一。南海是世界上台风繁多的地区之一,几乎全年都有台风。2.开发成本高由于受海洋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海上钻井工程不仅要考虑风浪、潮汐、海流、海冰、海啸、风暴潮等的影响,而且要考虑海洋的水深、海上搬迁拖航等因素的影响,这是陆上钻井无需解决的问题,因而海上钻井工程设备的结构非常复杂。海上钻井装备从技术上说与陆上类似,但在系统配置、可靠性、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比陆上钻机要求更苛刻。正是这些因素造成了实施深水勘探的困难,也体现了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高技术特点。较高的油价刺激各大石油公司积极投资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生产项目。近几年,各大石油公司不断加强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南海正逐渐成为未来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一个热点。而在全部的油气资源投资额中,钻井支出占主要部分。目前深水区一口钻井费用在3000万——6000万美元之间,如果钻井船处于磨合期,一口钻井的费用将在6000万——12000万美元之间,体现了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高成本特点。“海洋石油981”“海洋石油981”&于日开工建造,是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钻井深度可达10000米,平台自重超过3万吨;从船底到井架顶高度为137米,相当于45层楼高。该平台入级CCS(中国船级社)和ABS(美国船级社)双船籍。“海洋石油981”由中国海油全额投资建造,它整合了全球一流的设计理念和一流的装备。整个项目按照中国海油的需求和设计理念引领完成,中国海油拥有该船型自主知识产权。该船是世界上首次按照南海恶劣海况设计的,能抵御200年一遇的台风;选用DP3动力定位系统,1500米水深内锚泊定位。中国海油迈向深水的进程为国内海洋工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制造业和冶金业等相关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除了人们熟知的旗舰“海洋石油981”,&这支深水舰队还包括了一系列配套船只。“海洋石油201”“海洋石油201”是世界上第一艘同时具备3000米级深水铺管能力、4000吨级重型起重能力和DP-3级动力定位能力的船型-深水铺管起重船,也是亚洲和中国首艘具备3000米级深水作业能力的海洋工程船舶,定员380人,能在除北极外的全球无限航区作业。该船于2008年9月开工建造,入CCS(中国船级社)和ABS(美国船级社)双船级,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863计划相关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船集成创新了多项世界顶级装备技术,配置了包括全电力推进、全电力变频驱动、DP-3动力定位、“S”型深水双节点铺管系统、4000吨重型海洋工程起重机和世界首创的多功能管子装卸机等一系列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其总体技术水平和综合作业能力在国际同类工程船舶中处于领先地位。船舶的详细设计和建造在国内自主完成,达到了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最高水平。“海洋石油201”于日完成试航,将于2012年第二季度交船。“海洋石油708”“海洋石油708”是全球首艘集钻井、水上工程、勘探功能于一体的3000米深水工程勘察船。“海洋石油708”船体总长105米,型宽23.4米,型深9.6米,排水量约11600吨,可在无限航区航行,设计吃水下最大航速14.5海里;抗风力不低于12级,可保证在9级海况下安全航行,在全球同类型船舶中综合作业能力最强。可在水深3000米进行勘察,可在海底600米进行钻井,可起吊150吨重物,可进行23.5米长深水海底水合物保温、保压取样。日,“海洋石油708”交船,这标志着我国海洋工程勘察作业能力从水深300米提升到了3000米,成功进入海洋工程深海勘探装备的顶尖领域。海洋石油720”“海洋石油720”是亚洲最大的十二缆深水物探船,也是国内自主建造的第一艘大型深水物探船。作为海洋深水工程重大装备纳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中国海油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配套装备之一。该船可拖带12条8000米电缆进行海上三维地震采集作业。2011年&5月21日,该船正式投入生产。“海洋石油681/682”“海洋石油681/682”是两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马力深水三用工作船,是为深海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平台、工程建筑设施等提供多种作业和服务的多功能三用工作船。主要从事:深水石油平台的抛起锚、拖航、供应服务和守护值班、溢油回收、水下工程设备安装支持等工程作业和服务。这些深水舰队的成员都由中国海油自主研发,在中国制造,设计过程都由国内的船舶设计部门参与,制造总包商都是中国造船企业,每一条装备都开创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先河,为国内海洋工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制造业和冶金业等相关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3)产品与服务1.品牌产品沥青及环保橡胶油化工化肥锂电池海工产品海化产品特色涂料炼油产品加油加气服务中海信托2.营销信息客户服务营销网络3.电子商务中国海油采办业务系统中国海油加油卡(4)上市公司中海油香港中海油纽约中海油服香港中海油服上海海油工程中海化学分析结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在国资委的改革中和两桶油同时进行,旗下上市公司分布在上海,香港,纽约三地。也是混合所有制推行的标的之一。免责申明:本观点内容和数据多数来自央企官网,结论属于个人分析。投资者仅供投资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观点私密部分,解锁后立即查看
解锁观点私密部分,
本文所在观点包
涉及央企改革,合并重组,挖掘有潜力的集团公司。按照国家央企整合进程,分析全部的中央企业。每日进行部分央企的基本情况介绍,最终覆盖全部的中央企业。
个股分析 买点卖点确定大盘分析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 概念股首发基金推荐货币基金操作方法固定收益产品组合国债逆回购操作港股分析沪港通
Ta的观点包
订阅价格:
3364人关注
Ta的最新计划
实际运行天数
大家说()
Ta的其他观点
免责声明:新浪理财师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所有理财师提供的咨询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须独立作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用户必读《新浪理财师付费/免费服务使用协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威海海洋渔业总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