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黄河的资料50字

黄河资料50字_百度知道
黄河资料50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河,流入渤海、山西,中国北部大河、山东9个省、内蒙。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河南。中国第二、四川,全长5464公里、陕西,流域面积为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河、甘肃。流经青海、宁夏、自治区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玛曲,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自己点数看看,50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聊城人物·保卫黄河:50万字的较量_中国聊城网_中国山东网聊城频道
聊城人物·保卫黄河:50万字的较量
————访东阿县黄河河务局张道强
&& 来源:&&作者:张立雪&& 17:51:00&&
  中国山东网聊城频道3月21日讯 国内第一部以&保护黄河&为主题的水行政执法小说《步步较量》出自年仅36岁的张道强之手。从小爱读书的他,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张道强是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人,现就职于聊城东阿黄河河务局。
  张道强简介
  张道强,男,汉族,36岁,笔名,霜雨雪。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人,现供职于聊城东阿黄河河务局。2000年从部队转业来到河务局工作,现如今已经是第16个年头。他自由爱好文学,喜欢读书,深厚的文学功底加上多年的水务工作经验,成为他创作的源泉。2013年,张道强的一篇长达50万字,以&保卫黄河&为主题的水行政执法小说《步步较量》创作完成。张道强又将文字内容整理成电子版,并在搜狐原创频道上连载,以深厚的文笔,生动的故事情节,《步步较量》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
  十几年的河务工作
  自2000年来到河务局,张道强便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水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在河务局工作的十几年的时间,让他与黄河近距离接触,为黄河母亲的壮阔感到无限骄傲。工作时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工作之余,他读书,撰写文章,向人们宣传关于水的法律法规,做法律义务宣传员,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呼吁大家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黄河经常性的遭人破坏让他心痛不已。许多不法分子非法采沙、取土,伤害着我们的母亲河,并且对沿岸的人民构成重大的安全隐患。这么多年的水利工作经验,成为他创作的宝贵资源。为了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和沿岸人民的生命安全,张道强从2011年正式创作以&保护黄河&为主题的水行政执法小说。经过长达两年的时间,长达50万字的小说《步步较量》正式与读者见面。
  深厚的文学功底
  张道强自幼爱好读书,小学时一部连环画,开启了他读书的大门,以后一有时间有机会,他都用来看书,是个典型的&书呆子&。正是因为对于书籍的热爱才让他的作品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自从来到河务局工作,他先后在众多媒体发表各类题材的文章1200余篇,一百余万字其中,法制小说《较量》在2011年水利部举办的&十年新水法百样新变化&法制征文活动中获水利部一等奖,拟纳入水利部《人&水&法》电视法制系列片拍摄。张道强在《较量》的基础上又进行深度挖掘与创作,形成50万字的长篇小说《步步较量》,是国内第一部以&保护黄河&为主题的水行政执法小说。
  小说以真实故事为题材,&我手写我心&是他创作的基本原则。情节有的是自己亲身经历,有的取材于一线水利执法人员提供的资料,他把这些材料用文学的手法加工润色,并巧妙地穿插上近年来的一些热点事件,借鉴武侠的笔法描写了一个个生动的水利执法故事。
  凭借在宣传保护黄河方面的重大贡献,张道强获得全国江河卫士、山东江河卫士标兵、山东好人等荣誉称号。
  保护黄河道路上,他坚定不移
  心中满含对水的深情、对黄河的热爱,再加上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常年的水利工作经验,让他在创作过程中文思泉涌。他将保护黄河作为自己的使命,无论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宣传保护黄河的知识法规,还是用文字向人们展现黄河的壮阔深厚,他都不遗余力。
  对于黄河的破坏不是一朝一夕的,改变人们的思想也不是几篇文字可以解决的。但在这漫长的黄河保卫战中,张道强坚定不移,铿锵有力。为了践行他的责任,完成他的使命,张道强不断撰保卫黄河的文章,经常性的向人们宣传。先后在《黄河报》、《中国水利报》等多家报刊网络发表各类题材文章1200余篇,长年累月,他坚信只要自己不断地撰写文章,普及水知识法律,总会收到效果,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水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流淌在他身体里的血液,就像他的笔名&霜雨雪&与水融为一体;保护黄河是他的使命,就像他的小说,在保护黄河的道路上他步步较量。(张立雪)
编辑:边英娜
&&&& 分享到: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山东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在本网发言、评论或跟帖的用户应承诺遵守相关规定,若违反以上承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中国山东网无关。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鲁B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鲁)字第100号
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使用许可证号:鲁号[-B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510518&鲁ICP备号有关黄河的资料——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有关黄河的资料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介绍黄河全貌,要文字的.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介绍黄河全貌,要文字的.
介绍黄河全貌,要文字的.
  黄河添加义项设置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中国“母亲河” 2.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3.西北政法大学教授 4.台湾演员 5.沈阳话剧团一级演员 6.作词人 7.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8.唐诗《黄河》 1.中国“母亲河” 编辑本义项百科名片  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目录  简介  自然特征地理位置  流域概况  主要支流  主要湖泊  干流峡谷  生物资源  河流分段  人文特征水利枢纽  桥梁设施  环境保护  发展变化黄河断流  河道变迁  黄河治理  旅游资源黄河小浪底  相关资料  成语俗语  简介  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  流域概况  主要支流  主要湖泊  干流峡谷  生物资源  河流分段  人文特征 水利枢纽  桥梁设施  环境保护  发展变化 黄河断流  河道变迁  黄河治理  旅游资源 黄河小浪底  相关资料  成语 俗语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黄河母亲像(甘肃兰州)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就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它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发展历史.黄河长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将近752443平方公里,与上千条支流和溪川相连,犹如无数的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黄河(2张)黄河流经9个省区,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的像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深一般为2.6米,有的地方的深度只有1.2米~1.6米.  编辑本段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  黄河流域简图  黄河流域界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南北相差10个纬度,东西跨越23个经度,集水面积75.2万多平方公里,黄河全长5400多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0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
黄河流域范围  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东为吕梁西坡,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但就黄河的具体源头是卡日曲,玛曲还是扎曲,历来有所争议.但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定玛曲为河源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东经95°59'24"、北纬35°01'18"处,树立了河源标志.
黄河从贵德至民和境内海拔在米之间,从民和下川口进入甘肃,这一段气候温和湿润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誉,水流清澈见底又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说法.宁夏的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因为处在黄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水源丰沛,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水草丰美,因此被称为塞上江南.  流域概况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托克托县区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 南孟津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0.1千米,南北宽1.1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壶口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
黄河九曲  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水土流失,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而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还不到1千克.黄河是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年平均16亿吨的泥沙如果筑成宽一米,高一米的城墙,长度相当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的1倍,相当于赤道长度的2700000倍.  主要支流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其中渭河为黄河的最大支流.  主要湖泊  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  干流峡谷  黄河干流上的峡谷共有30处,位于上游河段的28处,位于
中游段流的2处,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没有峡谷分布.干流
峡谷段累计长1707千米,占干流全长的31.2%.  生物资源  黄河干流总共有鱼类121种(亚种),干流中纯淡水鱼类有98种,占总数的78.4%.主要经济鱼类有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瓦氏雅罗鱼、北方铜鱼(鸽子鱼)、鲤鱼、鲫鱼.黄河上游鱼类种类只有16种,组成也较简单,仅有鲤科、鳅两科的裂腹鱼、雅罗鱼、条鳅等.中下游鱼类大体相似,均以鲤科为主.中游有71种鱼类,但缺乏自然的鲢、鳙、鳊、鲂等典型平原类群的鱼类,中游上段有与上游共有的裂腹鱼和条鳅等,下游的鱼类种类和数量都较多,有78种,其中有多种过河口鱼
黄河大鲤鱼  类及半咸水鱼类.对黄河支流的调查资料统计看,据甘肃洮河、陕西渭河、泾河的鱼类统计看,以渭河水域种类较多,有30种,洮河次之有11种,泾河则仅有4种.上中游支流中多数是鲤科、鳅科的小型鱼类,另外有少数尝科及鲶鱼等, 经济鱼类为鲤、鲫、雅罗鱼及鲶鱼等.
历史上,黄河流域曾经长时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也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途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1938年黄河改道,河水南下夺淮,淹没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
近年,黄河水域生物遭到破坏,鱼类现已不到百种.为使黄河水域生态得到修复及养护生物资源,甘肃省农牧厅渔业处从二000年开始,针对黄河甘肃段实行“增殖放流”计划.据渔业处负责人介绍,投放数量从去年的七百余万尾,已增加到今年的八百万尾,以黄河土著鱼种——黄河鲤鱼、鲶鱼、草鱼、鳙鱼为主要投放对象.  河流分段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河口镇与桃花峪划分上、中、下游;传统的中学教科书以河口镇与孟津划分上、中、下游;学者杨联康经考察后认为以青铜峡、孟津划分更合适;学者许韶立主张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作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下面为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
黄河  上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上游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弯曲.黄河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三部分.
从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以上部分为河源段.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该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河段内有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立方米和108亿立方米,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玛多至甘肃玛曲区间,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宽阔,间或有几段峡谷.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区间,黄河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发源于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该段内汇入黄河.
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峡谷段.该段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质的不同,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的形势:在坚硬的片麻岩、花岗岩及南山系变质岩地段形成峡谷,在疏松的砂页岩、红色岩系地段形成宽谷.该段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八盘峡、青铜峡等20个峡谷,峡谷两岸均为悬崖峭壁,河床狭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该段贵德至兰州间,是黄河三个支流集中区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汇入,使黄河水量大增.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的干流河段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
青铜峡水利枢纽  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部分为冲积平原段.黄河出青铜峡后,沿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方向流动,然后向东直抵河口镇.沿河所经区域大部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无支流注入,干流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两岸有大片冲积平原,即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河口镇,长达900千米,宽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黄灌区,灌溉历史悠久,故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孟津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晋陕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均输沙量16亿吨中有9亿吨来源于此区间;该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资源丰富,是黄河第二大水电基地;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布,深槽宽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约18米,气势宏伟壮观.
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平原,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河段两岸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是陕、晋两省的重要农业区.该河段接纳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黄河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多年年均来沙量5.5亿吨.该河段在禹门口至潼关(即黄河小北干流)的132.5千米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道左右摆动很不稳定.该河段在潼关附近受山岭约束,河谷骤然缩窄,形成宽仅1000余米的天然卡口,潼关河床的高低与黄河小北干流、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有密切关系,故此有“潼关高程”这一水文术语.
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崤山之间,为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渐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
河南孟津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黄河约束在大堤内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
黄河流域主要水电站分布  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历史上,下游河段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结冰,从而形成凌汛.凌汛易于导致冰坝堵塞,造成堤防决溢,威胁也很严重.
下游河段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目前黄河的入海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间,黄河输送至河口地区的泥沙平均约为10亿吨/年,每年向渤海延伸2.2千米,年平均净造陆地25至31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天增加一个足球场的面积.  编辑本段人文特征  水利枢纽  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市交界处,1960年投入使用
三盛公水利枢纽:内蒙古磴口,1966年投入使用
天桥水利枢纽: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交界处,1977年投入使用
青铜峡水利枢纽:宁夏青铜峡市,1968年投入使用
刘家峡水电站:甘肃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
盐锅峡水利枢纽:甘肃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八盘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80年投入使用
龙羊峡水电站:青海共和,1992年投入使用
大峡水利枢纽:甘肃白银,1998年投入使用
李峡水利枢纽:青海化隆,1999年投入使用
万家寨水利枢纽:山西偏关、内蒙古准格尔旗交界处,1999年投入使用
小浪底水利枢纽:河南济源和旧孟津交界处,2001年投入使用
黄河大峡水电站:甘肃省白银市和榆中县交界的黄河大峡峡谷出口段上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黄河的现状50字左右50字左右啊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黄河的现状50字左右50字左右啊
黄河的现状50字左右50字左右啊
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黄河两岸年用水量由50年代的122亿m3猛增到90年代的300亿m3左右.从1972年起到1999年的28年间,黄河下游有22年断流,根据预测:正常来水年份情况下,2010年黄河流域缺水40亿m3,2030年缺水110亿m3,2050年缺水160亿m3左右,由此可见,用水需求已超出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黄河流域水危机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为此建议:在法律上确认流域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权限,理顺黄河水资源管理体制;坚持开源节流和保护并重,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建立和完善黄河水资源管理法规,为管理黄河水资源提供法律依据. 1、黄河水资源现状 据统计,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580亿m3,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却承担着向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向流域外远距离调水.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两岸年用水量由50年代的122亿m3猛增到90年代的300亿m3左右.其中农业用水是大头,约占92%,工业生活用水约占8%.从1972年起到1999年的28年间,黄河下游有22年断流,而、1998年连续三年的断流时间均超过100天,1998年则长达144天.根据预测:正常来水年份情况下,2010年黄河流域缺水40亿m3,2030年缺水110亿m3,2050年缺水160亿m3左右,枯水年份还要增多.由此可见,用水需求已超出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黄河流域水危机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为了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和黄河下游断流形势,国家计委、水利部颁布实施了《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和《黄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并于1999年初,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了水调局,从日开始,对黄河供水实行统一管理和有计划的调配,自此以后,黄河下游未出现断流现象. 2、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 自实行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黄河下游断流现象虽然未再出现,但由于黄河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加之流域统一管理十分薄弱,黄河断流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具体表现主要是: 2.1、在管理体制上,流域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权限尚未明确,缺乏广泛的水行政管理权 根据流域机构“三定”方案,流域机构只是水利部的派出机构,而不是一级行政单位,它只能根据水利部的授权在本流域内行使水行政管理权.既然是授权,就不可能有完全的“权”,它因授权而具有的管理职能就肯定不会跟法律确定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行政管理职能一样,它的职能范围要比后者窄很多,因而就不可能对本流域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较为突出的例子就是在每年用水高峰的4~6月份,为了争抢黄河水,即使是黄河系统管理的引黄涵闸,也不时受到地方行政干预而难以按计划调度运行,使原本并不复杂的引水变得复杂而无奈,给黄河水资源管理工作平添了许多被动和难度. 2.2、在用水机制上,不鼓励节水的机制,使得黄河水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现有的用水机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节水无奖、浪费不罚、用多用少一个样.这样的用水机制让人感觉到用水多少与自己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大,同时黄河水资源费尚未征收、水价又偏低,加上节水“投入成本较大”,使用水单位感觉到节水收益甚少,甚至不但不收益还要“赔本”,在现实中,搞节水与多用水的费用比起来,在很多情况下,多用水比搞节水措施费用要低很多,在市场经济下,谁愿意去多化那份钱.所以,人们都明白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已严重影响了沿黄两岸人民群众的生活、工农业的生产及发展,可是在节水上,谁也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农业灌溉中仍是大水漫灌;各类引黄灌区工程不配套,渠道及建筑物老化、失修,渠道衬砌状况差,也任由它跑、冒、滴、漏;工业用水中单位耗水量偏高,也不去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可以说黄河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与我国现行的用水机制有很大关系. 2.3、在水资源管理方式上,仍是简单粗放、低水平的管理. 其主要表现有三:第一,黄河部门对黄河水资源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手段,难以控制和协调用水户的取水,以至在取水过程中存在着用水户的计量设施施测误差很大,有些用水户在取用黄河水时甚至根本没有安装计量设施,用水户们瞒报、虚报或不报实际取水量的现象时常发生;第二,基层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引水过程中不去实测引水流量,有的只是目测或者干脆坐在办公室里“估计”,另外还有一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对计量设施的计量方法、技术原理和操作规程等知识掌握的很少;第三、黄河部门只管放水,而很少真正掌握引水的用途、水的利用效率、水量的超指标引水以及用水户的节水措施等.这样的管理方式难以对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也难以使用水户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真正信任和服从黄河水资源管理部门,从而使黄河部门的职责和权威无法真正到位. 2.4、在黄河水资源管理体系上,黄河系统内仍存在着“多龙管水”,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专家们早就呼吁,应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的权属管理.这一理论当然是针对水资源的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而言的,但是,我认为它也应该包括水资源的“归口”管理,而在我们黄河系统内,“管”水的口还真不少,比如黄河取水许可、水量调度、水质管理权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就拿山东局各局属单位来说吧,水政(水资源)科、防办(有的局是工管科、有的局是涵闸科)都从不同角度对黄河水资源进行管理,水政(水资源)科一般负责年度取水计划、取水许可、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情况统计、水费征收,每月要填报逐日取水量用报表,年终对全年取水进行汇总、总结;防办(有的局是工管科、有的局是涵闸科)一般负责水量调度、水量分配、涵闸维修管理等,每月有涵闸(虹吸)逐日放水量月报表,年底还有涵闸资料整编.虽然各口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归根到底都是对水资源的管理,各口在管理中工作中难免有所重复,不但增加了工作量,不利于减员增效,也容易在实际工作中造成推诿,甚至扯皮,更主要的是多部门管理,影响了水资源管理效能的发挥. 2.5、在黄河水资源管理的法律保障上,立法滞后,配套法规不健全 由于黄河实行流域管理,黄河水利委员会只是水利部的派出机构,在制订有关法规、政策时,既无政府可靠,又无人大可依,所以在有关法规、政策的制订和出台上往往要相对滞后并且难度很大,使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征收黄河水资源费的法律依据问题,新水法规定:“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征收管理水资源费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新水法已颁布实施近二年了,也未见关于黄河水资源费征收的有关规定. 3、几点建议或意见 3.1、在法律上确认流域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权限,理顺黄河水资源管理体制 由于流域机构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权限,缺乏完全意义上的水行政管理权,因而十分不利于黄河水资源的管理,给黄河水量调配、水质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当初国家设立流域机构,本意是想更好地管理流域水资源,现在因为流域机构缺乏法律上的“名份”而影响和束缚了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因而应该通过法律程序给流域机构一个“名份”. 专家们针对黄河断流、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早就呼吁: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保护统一管理体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的权属管理,以实现防洪、供水、用水、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与回用、地下水回灌一体化管理.在建立这种管理体制的同时,应加强管理力度,完善制约机制,对内要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人员素质,对外要加强用水监督和检查,建立一套需水—供水—取水—用水调查(报告)的程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缓解水危机的矛盾. 鉴于黄河系统内部多口管水的状况,建议有关部门尽快予以理顺,该合并的口就合并,该集中的权就集中,真正建立起一个上下理顺、对口管理、职责分明、权限清晰的黄河水资源管理体系. 3.2、坚持开源节流和保护并重,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 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已确定,黄河水资源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要想增加黄河水资源的可供利用量,利用多种水源,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等措施未尝不可,但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那毕竟是权宜之计、无奈之举,作为中国第二大河的黄河,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从长远计,从长久计.前面已经提到,黄河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92%,节水潜力比较大.因而应该把节水放在首位,完善用水机制,对各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对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对浪费水资源行为实行惩罚性水价,同时对节水突出者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农业用水的使用率,积极兴建喷灌、微灌、滴灌设施,积极推行节水设施及技术,同时对新建、改建项目加大督查力度,督促其使用国家定点节水产品,使节水行动进入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使黄河水质不受污染,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去管理水资源. 3.3、建立和完善黄河水资源管理法规,为管理黄河水资源提供法律依据 目前有关黄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很少,也很不配套,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河”、“依法管水”,另外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存在,也使一些有关黄河水资源管理的法规、规定很难出台.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黄河,我们在依靠行政、经济手段对其实施管理的同时更应该依靠法律来对其进行管理.因此应该尽快出台《流域法》、《黄河法》、《水资源管理条例》、《黄河水资源费征收办法》、《黄河下地水资源管理办法》、《黄河节约用水管理办法》、《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办法》等,为黄河的水资源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使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 作者单位:滨城区黄河河务局 二、黄河断流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 黄河断流始于1972年,90年代趋于频繁,断流时间与距离不断延长,黄河下游有变成间歇性河流的危险. 黄河断流的现状与态势 黄河断流始自1972年山东省利津,后来日趋严重.年的27年间,下游有21次断流,特别是90年代,年年断流,且首次断流的时间提前、断流时间和距离不断延长.断流严重的1997年,山东利津站全年断流13次、累计226天,330天无黄河水入海,断流起点已上延到开封柳园口附近,全长704公里,占黄河下游河道长度的90%.不仅如此,黄河中游各主要支流也相继出现断流.黄河源头1997年开始出现断流,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1999年春也出现了首次断流,完全暴露的河段达8公里. 黄河断流的影响 黄河断流使沿黄地区水资源出现供需失衡,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对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增加了下游防洪的隐患. 给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黄河下游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经济损失累计约268亿元,年均损失逾11亿元.90年代,由于断流日趋严重,年均损失已达36亿元.农田受旱面积累计470万公顷,减产粮食98.6亿公斤.胜利油田因减少注水,减产原油数十万吨.黄河水每年给山东带来的经济效益达100亿元,由于断流而影响了山东经济发展,1997年那次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断流,给山东省造成上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滨州地区,仅年的7年间,由断流和污染造成工农业损失15.8亿元,其中农业损失4亿元,全区还投入抗旱资金3.5亿元.黄河断流使三角洲面临严重水资源危机,将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断流,也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山东东营、滨州、德州等城市经常由于供水不足,采取限时限量供水. 对沿河特别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岸侵蚀后退.由于入海泥沙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为以净蚀退为主,造成海岸后退.二是地下水环境恶化.由于地表淡水补给减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水入侵,水质恶化.三是地表水环境容量减少,污染加重.由于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地表水减少,使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浓度不但超过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而且在一些支流的中下游河段已达到或超过鱼类致死浓度,许多河段鱼类基本绝迹.四是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沙化,使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黄河三角洲地表植被十分脆弱、极易演替.植被以草地为主,现有各类草地21.8万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18.5万平方公里,由于断流,不仅土壤盐碱化,使草地向盐生植被退化,而且还影响人工草地生长.五是河口地区及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种群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断流使三角洲湿地水环境失衡,严重威胁湿地保护区数千种水生生物、上百种野生植物、180多种鸟类的生存和繁衍,造成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结构趋向简单.断流使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繁衍,十多种鱼类不能洄游等. 河道萎缩,改变了河道冲刷模式泥沙淤积使河道萎缩,河床抬高,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决口和改道的风险,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从水文上看,黄河断流属于水量季节性变化.但实质上,断流是人类对水资源用量超过其自然限度,是人类需求与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 用水量剧增是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特别是90年代以来,降雨、径流偏少,人均和亩均水量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干旱是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 黄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用水量剧增.黄河水有90%用于农业灌溉,引黄灌溉面积由建国初期的80万公顷增加到1994年的731万公顷.全流域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的用水量逐年增加:1949年为74亿立方米,50年代为124亿立方米,90年代增加到296亿立方米.现在黄河流域实际用水量已超过370亿立方米,所以冲刷河道的生态用水(210亿立方米)根本没有保证.目前黄河径流的开发利用率已超出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50%,超过国内其他江河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利用水平.可见,用水量剧增是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 源头和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青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产流区和水源涵养区,境内流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19.6%,径流量却占黄河总径流量的近1/2.植被破坏导致草地沙化和水源涵养功能下降.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上游径流开始出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进入90年代后,减少更为明显.月的径流量减少23%,降到历史最低点,源头首次出现断流,下游出现历史上最严重的断流.黄河上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泥沙俱下,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16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的泥沙年均达4亿吨,河床每年抬高10厘米,已高出两岸土地3~10米,形成近千里的地上“悬河”,下游河堤形成“越加越险、越险越加”的态势. 缺乏统一管理,水利用率低黄河干流骨干工程和大型灌区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和地区,尚未健全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很难做到全河统筹,上、中、下游兼顾.上游灌区面积占全流域的27%,但耗水却占全流域灌溉用水的44%.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仅为30%,工业用水重复率仅20%~30%,万元产值的平均用水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多,高出用水先进国家6倍以上.经营管理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另外,全流域工业废水处理率不到21%,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 缓解黄河断流的基本对策 黄河下游日益严重的断流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对断流原因、影响和对策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研讨,并提出许多观点与建议. 缓解黄河断流的基本对策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实行全河道水量统一调度; 2.坚持节水方针,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节水型产业; 3.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4.加快南水北调进程.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月球的资料5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